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分析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分析(共7篇)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分析 篇1

一、课程章节及名称:第二单元附加练习“动宾词”部分;第三单元课文一《中国城市的自行车交通》及其相关练习

二、课型及所用教材:汉语精读

《汉语初级阅读A》

三、计划学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选择适合学习者(学习者分析见后文)使用的学习教材,《汉语初级阅读》对象时初学者,将为学习者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帮助。此教材是语言实践教材,使读者掌握运用汉语的实际能力。最低限度的汉语知识讲解,均附有浅显的英语说明,具有一般英语水平的人可以借以学习汉语的优点,同时又符合对外汉语学科性质的基本要求。全书共80课,分四册,1—15课为语音教程。其余65课均由课文、生词语、语言点和综合练习组成,每一个语言点之后都配有练习,通过练习更加理解掌握其用法。

汉语是一门综合性语言学科,笔者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将所讲内容分为两个学时。

根据教学及考试大纲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简单句的基本形态,掌握动宾结构,学会使用更说比较句,同时激发学习者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对象及对分析

(一)、教学对象:初级汉语留学生 中级班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汉语语音部分的基本知识,能拼读和书写简单的音节。为其进入汉语语法句子文字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来中国有一段时间,对基本日常用句能听懂并能讲简单的日常用语。

五、教学目标:

(一)、掌握汉语的动宾词及动宾短语。

(二)、掌握含“更”的比较句。

(三)、掌握用“先…再/然后/接着”的句式来叙述事情的先后。

六、教学内容及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含“更”的比较句。

2、用“先…再/然后/接着”的句式来叙述事情的先后。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并正确运用比较句。

2、动宾结构在复合句中的应用。

七、教学准备:

(一)、课前教师检查并确认各种教学器材都正常运转。

(二)、课前与学生进行聊天,掌握学生学习汉语实际水平以及对课文的预习程度。

(三)正式上课,教师点名并与学生互相问好。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点名;讲述“三八”妇女节的情况,并祝女生节日快乐。

(二)、复习检查 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三、开始新课

1、完成“动宾词”部分的练习

② 校对、讲解练习1(选择题,共10题)。要求学生个别回答,并将整句话念出来,不能光讲答案,教师对个别有难度的词语作适当讲解。③ 校对、讲解练习2(扩词,共12题)。要求学生个别回答,教师补充。

2、讲解第三单元课文一《中国城市的自行车交通》及其相关练习① 导入:询问学生关于他们国家的交通情况 ② 生词部分

A、请学生自学生词2分钟,找出不懂的词语,请学生相互解释,教师作适当补充

B、请学生用“挤”、“影响”、“解决”等重点词语造句 C、教师领读生词

第二课时 ③ 课文部分

A、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询问难易程度 B、教师逐句朗读课文,解释语言点

1)在中国,自行车还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仍然(是),仍旧(是)例:已经是春天了,天气还是那么冷。2)你看

“你看”具有提示作用,表示下面要讲一些具体的问题。例:这个房间太脏了,你看,桌子上都是灰尘。3)更

更:更加,通常有“更+adj.”表示一方在程度上超过另一方 例:他跑得很快,我跑得更快。请每个学生用以上两种格式造句。4)先…然后/接着/再

这个组连词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使得句子更加连贯 例:早上起床后,我先刷牙,再/然后洗脸。

如果要叙述多件事情,则可以用“先…然后…接着…再…最后…”这个结构(中间的“然后…接着…再”顺序可以调换)。

例:早上起床后,我先刷牙,再洗脸,接着吃饭,然后整理书包,最后去上学。

请每个学生用这一组连词造句。

C、教师领读课文(长句需要反复领读几次)④ 练习部分

A、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共4题)。请学生个别回答 B、多音字注音(共6题)。教师先将多音字的各个读音列在黑板上,减低学生做题的难度

C、用“更”完成句子(共6题)。请学生个别回答。D、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答案(共4题)。师生共同完成。

(四)、总结新课和语法点。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与生词,预习课文二《高速火车》。下次课听写生词。

九、板书设计:

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在黑板上抄写课文,并用下划线或彩色粉笔勾画出生词。把重要语法点调理清晰的书写在黑板上,并配上实例讲解。

十、资源及媒体应用:

《汉语初级阅读A》教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视频,生词卡片,彩色粉笔等。

十一、教学设计后记: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分析 篇2

通常而言,在以汉语作为母语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其课堂教学环节通常按照课文数量或课堂数量来划分,即常见的“第一课”、“两节课”等。而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设计过程中则与之完全不同。如果以传统讲授汉语的思路且没有考虑到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的教学背景和教学条件,那么会严重影响到整个课堂的设计,背离对外汉语教学初衷。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设计通常以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常见“问候”、“实物”、“名胜古迹”、“天气”等。从传统角度看,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其每一个教学单元、每一小节、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对语言要素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锻炼都需要有更加完整的体现。另外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对其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会受到文化背景与思维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使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环节的层次性予以充分考虑。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设计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目标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制订教学目标的目的在于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起始阶段,学生的情绪通常较为放松,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不便于教学氛围的展开。针对这一现象,实施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产生引领效果。具体方法可以是“开始上课—互致问候—轻松短小话题”这种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入的“渐进式开场”,也可以根据学生构成的文化背景进行“选择式开场”,或根据整体教学进度进行“开门见山式开场”。无论何种开场方式,教学目标的实施都是不可或缺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实施过程中辅以平和气氛、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对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以示额外关注等措施。围绕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酌情考虑增减简短口语练习环节的设置。最后,由教师揭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回味刚才内容的同时加深对教学目标的印象和理解。

2 教学效果的回顾

教学效果回顾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使教师检验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并弥补教师的教学缺陷。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主动减少自身“记忆曲线”给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将知识的基础打牢固,同时为新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做好衔接。具体做法主要有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上一堂课布置的任务、随机提问已讲授过的内容、集体订正作业、学生个体学习成果快速展示等。在教学效果回顾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侧重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通常采用复述、转述、会话、讲演等形式。如侧重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夯实则需要抓住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无论是哪种形式,都需要注意回顾与新内容的衔接,同时辅以练习来获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鉴于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特殊性与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师通常会遇到弥补性教学的情况,这对于回顾教学效果而言并不矛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弥补教学不足的同时,不应忽略对新教学环节的引领。可以通过生词听写、语音语调纠正、笔画纠正逐步实现向新内容的过渡。一般条件下,一个20 人左右的对外汉语教学班学生对于前一教学环节的内容巩固率超过90%即可开始新教学内容的学习,最低巩固率不应低于70%。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联系紧密,对于来自非中华文明范围的学生而言会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鉴于此,教学回顾的过程可以做适当增加,知识的巩固范围可以是上一堂课、上一单元乃至更早的教学内容,同时尽可能多的丰富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教师对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出现的学习错误,应耐心予以纠正,不能伤及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热情。

3 教学内容的实施

教学内容的实施作为对外汉语课堂设计中的核心环节,使学生从中接触、获取、记忆、转化、应用、提炼新知识,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课堂设计的整体水平,它占据着整个课堂设计中的最大比重。该环节既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内容的必备教学步骤,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新内容的必备阶段,而且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还具备语言、思维的双向转化和同步实践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词汇、语法、视听说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将“讲”“练”结合,不能只取其一。照本宣科、长篇大论某一个知识点,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会导致厌学情绪迅速滋生。光“练”不“讲”,则会使学生无法理解教学目标,而且会抵触机械式的学习。把握“精讲”与“精炼”的尺度,将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实施。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练”主要集中在语言的重复过程,多数学生更倾向于对汉语语言形式的掌握。而对于“讲”来说,多数学生则更关注对汉语语言结构的理解。教师实施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知识结构上注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旧带新,做到循序渐进、稳步提高,不应以己度人忽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性。

4 教学成果的巩固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成果的巩固与教学内容的实施有着密切联系。对外汉语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习惯的养成,而语言习惯养成的基础在于对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汉语语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巩固。巩固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在记忆和理解层面进行保持和深化,防止记忆的遗忘和理解的偏差。汉语语言练习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实施这一环节已经具备,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其练习的构成因素更多时候停留在对于汉语语言的机械性练习。在巩固教学成果环节中,需要将所占比重较大的机械性练习过渡为具有初等水平的汉语运用性练习上来,适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达到巩固教学成果的目的,为更高一级的教学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教学新内容,如词汇、语法、语义等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够将对汉语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具备演绎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汉语语言规则的理解,有助于建立系统化的汉语语言学习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主动式教学,教师的语言应做到言简意赅。在传统教学上可以借助黑板,运用彩笔将范例直接进行归纳和总结,画龙点睛地指出易错之处,从而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在现代教学中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更高阶的操作。若是启发式教学,则可以鼓励学生自我梳理所学内容,自我归纳,自我总结,教师更多时候是加以辅助帮扶,这更适用于教学进度较快、接受程度较好的外国留学生班级。

5 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通常体现在课后练习、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外活动的设置。一名经验较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师,通常会在下课前的三五分钟时间内,从容完成本环节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遇到新形式的练习,教师应及时做出说明,对于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而言,教学内容的延伸不宜过长、拓展范围不宜过大过难,尽可能保持整体一致。

相对于汉语教学而言,对外汉语教学若能够结合教学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应作为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而不是被分离于教学计划之外。通常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应具有以下特点:一、以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平等自愿为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实施,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二、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具备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寓教于乐。三、活动形式轻松欢快,使学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兼有趣味竞技的特性。常见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外活动主要有书法练习、才艺表演秀、师生联谊会、节假日名胜参观、快速问答、小型游乐活动等。

6 结束语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与母语为汉语所进行传统语言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外汉语教师在传播讲授汉语语言的理论知识之余兼顾培养学生将语言理论转化为语言实践技能的能力,这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来从事大量的实践锻炼。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设计而言,这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提出了客观要求。对外汉语课堂设计不能单纯依靠逻辑的分析和论证,还需要辅以教学形式多样、教学节奏明快、具有语言交际特点的教学实践内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运用教具、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完成的实践锻炼、实际交流和互动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创造意识。一堂优秀的对外汉语课,其课堂设计背后凝结着教师辛勤的汗水和对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深入钻研,还需要注意并掌握好课堂的整体结构设计,从而促进自身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课堂设计是全部教学环节中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构成因素。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对教学体系的理解均与课堂设计密切相关。课堂设计的整体效果能够较为直接、完整地展现出教师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掌控程度。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完成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目标的解析及课程内容的讲授与检验等内容。相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整个学科体系而言,本文就培养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汉语完成日常交际这一初等教学目标中课堂设计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再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2).

[2]杨翼.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3]刘纯旺.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D].西北大学,2012.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分析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可行性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理论来源

本意上的翻转课堂指的是对课堂内外教学时间以及课程结构的重新调整,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学习过程的决策者,让课堂内的宝贵时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练习的舞台,而教师的讲授将不再占用课堂时间,相反需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基本知识掌握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说,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Aaron Sams与Jonathan Bermann首次在课堂上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相关概念,并为其从模型到基本确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說,“翻转课堂”就是经由教育猜测、模式探索并反复实践论证的一种教育手段①。

二、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硬件条件的具备

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环境已经具备了实施“翻转课堂”所需的硬件条件。笔者针对目前本校的23名来华留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所需的硬件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留学生中拥有电脑留学生中没有电脑

23人0人

课余时间能够自主到网上进行资料查询没有自主到网上进行资料查询的习惯

20人3人

该调查结果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及硬件实力,当所有从事汉语学习的留学生都已经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和网络学习能力时,课下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便存在可行性。

(二)“翻转课堂”的基本形式符合对外汉语的教学需求

一方面,“翻转课堂”提倡降低讲师口述的频率和时间比例,让大量的练习代替原有课堂上教师主导讲授的时间,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预习、练习和复习,而教师则要扮演好辅助教学、指导学习的角色,在学生遇到理解障碍和认知困难时,略见点拨与指导,实现“高效学习”②。

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突出和强调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基于学生个性上的因素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必要的预习和复习,展开自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或学习工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网络视频资源等),进行自我学习进度的控制和调整,不必因为“一刀切”而造成个人学习进度的超前或延后,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主导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体,全面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翻转课堂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路径

(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更加突出显示翻转课堂的教学路径,笔者将其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对比,并通过如表2将翻转课堂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呈现。

同时为了收获更为积极全面的反馈效果,教师要注重对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多元化的采用,保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样性③。

(二)教学反思

首先,“翻转课堂”构建在学生的绝对自主和自觉性的基础之上,换言之当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和态度达不到要求时,“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教学课件和教材的预习、进行网络视频以及微课的自主学习时,潜意识中也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其具体的自学成果如何,尚没有一个完整的流程或方式进行具体的检验和考察;

其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本较高。这里所谓的成本不仅包括相应的材料费用,更包括教师在课前制作课件、搜集网络资源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与精力。虽说其从教学效果来说,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但是具体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果之间的比例核算,尚无法通过有效的数据来进行研究和体现④。同时,这些教学材料的准备和设计也为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教学之余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注释:

①孙瑞琪.浅谈对外汉语中阶段文化教学的方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01):4-6.

②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9):18.

③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8):5-10.

④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91-97.

参考文献:

[1]孙瑞,孟瑞森,文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03):34-39.

[2]陈小英.汉语课堂话语模式分析及其教学启示[D].硕士.暨南大学,2005,24-34.

[3]陈海芳,冯少中.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04):4-5.

[4]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55-61.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 篇4

一、简要介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核心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核心理论教学以系统讲授语言要素教学和文化教学为主,包括: 教学法与课堂教学、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学 各部分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法与课堂教学:

(1)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名称含义(2)了解教学法流派及其发展趋势(3)掌握课堂教学的各项技能。

2、语音教学部分:

(1)掌握汉语语音的特点(2)掌握语音教学的原则(3)掌握语音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3、词汇教学部分:

(1)了解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2)掌握词汇教学的控制及其途径(3)掌握词汇教学的重难点(4)掌握词汇教学的原则(5)掌握词汇教学的环节和技巧

4、语法教学部分:

(1)掌握汉语语法的特点(2)掌握语法教学的原则(3)掌握语法教学的方法(4)掌握语法点的教学技巧

5、汉字教学部分:

(1)了解汉字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2)了解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

(3)掌握汉字教学的原则

(4)掌握汉字的课堂教学技巧

6、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学:

(1)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特点(2)了解价值观与文化的关系

(3)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4)掌握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与技巧

二)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

1.多用启发式,忌用灌输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讲、练结合。“讲”要少而精,着重讲清重点和难点。“练”要实而活,课程后期分组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点评。通过课程实践环节,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

3.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课堂观摩与点评,增强教学效果。

4.制作课件,使课程能适应多媒体教学,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教学法

(一)绪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性质与发展趋势

1、学科定位:何为对外汉语教学?

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学科名称

(1)对外汉语教学

局限:着眼中国国内的教学对象,在国外比较难用。如在美国,教美国人当地人学汉语,很难说是对外国人的教学。(2)汉语教学 局限:容易和国内的母语教学混淆,需要在前边加上“世界”、“国际”加以限制。(3)华文教学

局限:难以将非华裔的汉语教学包含进去。(4)汉语国际教育

优点:这个名称多了“国际”可以把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排除在外。

3、学科含义

(1)教学——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3)事业——发展趋势: A 加快孔子学院建设 B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C大力推进教材的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 D 构建全球汉语网络平台 E 改革和创新汉语考试

(二)教学法流派

1、教学法的定义:

(1)讨论: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谁?

吕必松(1994)认为,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包括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对语言学习能力和实际语言水平的测试等广泛领域。

2、语言教学法的分类:

(1)传统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阅读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全身反应法

(2)人本主义教学法——静默法、启示法、咨询法

(3)交际型教学法——功能法、任务式教学法、内容教学法、3P教学法

(4)创新型教学法——全语言教学法、体裁教学法、四位一体教学法

3、教学法发展的趋势(1)与相关学科的互动(2)折衷主义(3)综合化倾向

(四)课堂教学技能

1.讲述与倾听技能 2.提问与讨论技能 3.表扬与批评技能 4.课堂组织与管理 5.板书与多媒体(1)讲述技能:

语音——标准清晰普通话;

语速——稍慢(零起点、初级阶段)稍快(语言能力提高后或适应教师风格后)语调——抑扬顿挫,忌平铺直叙 讲诉内容——精讲

教师用最少的语言表述使学生明白并掌握教学内容

如:口头表达用词不能超纲,当答案不确定AB时,教师说这道题的答案“模棱两可”,学生更糊涂了。(2)倾听技能

细心聆听,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激发表现欲;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多练、多讨论、多表述;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多提示与引导,不能随意打断,点头、微笑鼓励。(3)提问技能

提问过程:发问、等待、叫答、回答、教师反馈 注意事项:1)要有针对性、区分度

举例:垂直结构理论(周小兵——互动模式)

从前面语句借用的成分越多,学生越容易回答。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垂直结构,让学生通过借用成分或句型来组句回答:化难为易、分解难点 2)多角度、多方式提问

3)变换提问方式,引出不同句式(例:正反问句、是非问句)4)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5)叫答方式灵活多样(指定叫答、随机叫答、自由叫答)

6)叫答要面向全部学生(成功或失败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4)讨论技能:学生互动是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 脚手架原则: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导演与主角)(5)非言语表达技能

1)手势表达系统(例: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

2)面部表达系统(<让人舒服>微笑是最受欢迎的表情)3)眼神表达系统(避免:低头上课、高昂着头,目光游离)4)体态表达系统(教态:仪表整洁大方、举止自然亲切、风度品格热情公正)信息的总效果=7% 文字表达+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6)表扬技能

“大拇指”教育理念,表扬要有个“度”、掌握火候和分寸:

随意轻率、表扬失实 ;忌笼统的、千篇一律的一个字“对、好”。可以:你今天的听写全都对了,好极了!(留学生)你把生词全都找出来了,真是火眼金睛!(小学生)(7)批评技能:注意批评的方式

微笑批评、建议式批评(要是...该多好/要是...相信你可以..)暗示式批评(眼神暗示,沉默打断)、先表扬,后批评、严厉式批评(8)课堂组织

讲明课堂规则(无手机课堂)、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融洽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人入胜的导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遇乱不惊,化被动为主动(例:非洲学生语音不准的问题)(9)课堂管理

1)课堂纪律管理(以来华留学生班、在泰教学班<中小学>为例)常见课堂纪律问题:迟到、玩手机、吃零食....眼神、靠近、提高声调或提问:开小差、交头接耳、打瞌睡 加大情感投入:孤僻、不与人交往的学生 2)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冷处理、行为替换、灵活运用奖惩手段(例不带书上课的学生)(10)板书与多媒体 板书的重要性:把听说技能与读写技能联系起来,给学生更多的认读汉字和练习汉字的机会。板书的原则:简单扼要、框架清楚、突出重点,内容较多时借助多媒体或小黑板。板书的量:综合课较多、口语听力课较少(预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做笔记,但不能刻意而造成冷场)

二、语音教学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2.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

(1)足量的操练实践,以示范与模仿为主,语音理论指点为辅(2)循序渐进,从易入手,由易到难(3)温故而知新

(4)突出难点,有的放矢(5)音形结合,加深印象

(6)对症下药,适时纠正发音

三、汉语拼音

1.《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1)声母表——21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

(2)韵母表——35个韵母(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3)声调符号——4个声调(轻声不标调)

标调原则:有a须标在a上,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4)隔音符号、专名首字母要大写

四、声韵调教学的重点与教学技巧 1.声母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技巧

难点(1)送气与不送气 易错群体:日本、东南亚、拉美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学生

常见错误有两种:不能听辨,相互混淆;能听辨,但送气不到位。

两者区别:一般送气音的时间长度是不送气音的两倍以上,前长后短。

教学技巧

(1)对比描述法(先说明后示范,发音动作放慢,有意识将送气音拖长一些)(2)薄纸片法——气息感应法(3)拼合法:pa= b+ ha 听辨练习:(1)分辨(老师念,学生分辨)

(2)填空(在空白处填声母)

(3)判断正误(判断发出的音与给出的音是否一致)

(4)模仿(学生不看材料、靠耳朵听辨模仿声音)

难点(2)声母r、l 很多国家的学生都很难听辨这两个音

常见错误:日韩印二者混淆(我很热——我很乐)

欧美“l”舌头过于松弛,“r”发音部位太靠后

两者区别:发音部位:前者舌尖后音;后者舌尖前音; 教学技巧:(1)对比强调法;

(2)过渡法(用一个容易发的音引出另一个相关难发的音)如:sh--r

(3)夸张法(拉长时间再发韵母l-la)难点(3):声母p/f;f/h

前者韩国学生比较突出;后者日本学生突出 教学技巧:(1)夸张演示法;

(2)循序渐进法;

(3)对比演示法(顺口溜)

难点(4):声母

z/zh/j、c/ch/q、s/sh/x

这些音几乎是所有外国学生的难点

常见问题:日\欧美学生分不清zhchsh、jqx,“多少”-“多小”

韩国学生分不清zhchsh、zcs,“十”“四”

东南亚分不清jqx、zcs,“洗澡”-“洗脚” 教学技巧:(1)手势法;(2)对比法 2.韵母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技巧 难点(1)单韵母u/v

常见偏误(1)圆唇的程度不够 如:女的-你的;绿色-栗色

(2)双唇向前努的不够。如:玉-肉 教学技巧:(1)演示法(针对偏误一)

(2)过渡法\仰头法(针对偏误二)难点(2)复韵母中介音iuv(介音轻而短)常见错误(1)换介音,“解决-姐姐”;

(2)丢介音“坏人-害人”;

(3)加介音“中国人-中国润” 教学技巧(1)音节图表法;

(2)温故而知新;

(3)对比指点法

难点(3)鼻韵母-n/-ng

(8个前鼻音\8个后鼻音)常见偏误:(1)前后鼻音混淆

(2)前鼻音靠后(欧美)

(3)两者都中间靠拢(东南亚)教学技巧:(1)增音法:in和ing(ieng)

(2)带音法:在教an之前先复习ai,然后再发an

(3)夸张法

(4)引衬法(用后面的音节配合帮衬,促成前面的鼻韵母归音到位:奋斗\生活)

3.声调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技巧 1.五度标记法

2.教学技巧:手势法\头势法\对比法\带音法(第一声+第三声)

三、词汇的控制

讨论:词汇的控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词汇的控制就是解决教什么词和教多少词的问题。根据大纲规定的词汇数量和范围以及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对生词进行控制,使得词汇学习更加合理、科学、顺利地进行。

我们从4个方面谈词汇的控制:词汇量的控制、词汇等级的控制、词汇重现率的控制、复用式和领会式词语的控制。

1.词汇量的控制

(1)每门课的词汇量(中级阶段为例:精读课50-60%、阅读课20-30%、听力和口语 10-15%)(2)每堂课的词汇量

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共识,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常数而主观硬性的地固定下来 2.词汇等级的控制:超纲词的掌握和处理 3.词汇重现率的控制

重现率就是词语在学习中出现的频率。词语的重现对词汇的巩固和积累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新词至少需要6-8次重现,才能初步掌握(刘珣,2000)” 词汇重现途径:一般都强调在课文中重现。4.复用式和领会式词语的控制

讨论:词汇的控制如何进行?如何实现?

(1)通过教材来实现。

(2)教师在教学是注意对词汇的控制。

四、词汇教学的重点

提问:哪些词是词汇教学的重点?

1.虚词

—推荐参考书目李晓琪的《对外汉语虚词讲义》

2.近义词、多义词、多音词

——推荐参考书目《近义词、同词义辨析》

3.用法特殊的词语、容易混淆的词语

4.成语、习语和其他固定词组

中级阶段有相当数量的成语、习语和固定词组,应当重点讲解

五、词汇教学的原则

1.浅显讲解:用学生学过的词语来解释生词和用法,讲解不要复杂化。2.精讲多练

3.及时总结:一课一次小结,一单元一次总结,将生词分门别类进行清理和总结 4.反复练习,反复操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结合课后练习进行

六、词汇教学的环节与技巧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我们从四个方面讨论词汇教学的技巧。1.词汇教学的基本方法 2.词汇练习的方法

3.怎么帮助学习者扩大词汇量的问题 4.关于词义辨析的问题

(一)词汇教学的基本方法 1.课文生词的处理:

(1)归类 —— 意义归类

—— 语法归类

—— 音节归类

(2)扩展—— 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扩展

—— 由词向短语扩展

—— 词语向句子扩展

——句子向语段扩展(3)文中标注

(1)归类 —— 意义归类

如:请、大号、T恤衫、比、顶、棒球帽、就、镜子、裤子、肥、时髦、短、瘦、减肥

从意义的角度,它们可以分成下面几类:

——表示服装鞋帽:T恤衫、棒球帽、裤子

——表示尺寸和数量:大号、顶

——描写衣服大小:肥、瘦、短

——跟健美有关的词语:时髦、减肥 ——其他词语:请、比、就、镜子

(2)扩展—— 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扩展

如:车——汽车、火车、车门、车窗...(2)扩展—— 由词向短语扩展

例如

第一问:借什么?

第一答:借笔、借书、借钱......第二问:在哪儿借?

第二答:在教室借、在图书馆借、在商店借

第三问:向谁借?

第三答:向同学借、向管理员借、向朋友借

注:仅从词扩展到短语还不够,要引导学生进入句子和语段(2)扩展—— 词语向句子扩展

例如 在上面第一问的基础上,师生可以进一步回答:

教师:谁借书?

学生:我借书。

教师:你向谁借书?

学生:我向同学借书。

教师:你在哪儿向同学借书?

学生:我在教室向同学借书。

目的:多次扩展练习,使学生熟悉汉语语序。(语序问题)(2)扩展——句子向语段扩展

汉语是一种形态不太发达,句法结构相对简单松散的语言,词汇往往其较大的作用,有时会牵连上下文,必要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生词的理解。

例如

在上面句子扩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为什么向同学借铅笔?”学生可能回答“我没有铅笔”。教师可以再问“你为什么没有铅笔?”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把铅笔放在家里了”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整个经过叙述一遍:

今天我把铅笔放在家里了,现在我要填答题卡,所以我在教室向同学借铅笔。同学借给我一支蓝色的铅笔。这支铅很漂亮......(可适当板书关键词让学生做成段口头表达)(3)文中标注

步骤:先引导学生对照生词表在课文里找到相应的生词,然后把生词的序号一一标注在课文里相应生词的旁边。(初级阶段拼音一起标上)

在标注完成后,老师针对生词所在的上下文提问,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生词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词义的理解。

例如

今天是星期天,小王很早就起床了,他来到附近的河边钓鱼。可是,等了一个上午,一条鱼也没有钓到④。

教师就所标注的生词部分提问:

小王起床以后干什么了?

这条河离小王的家很远吗?为什么?

小王来到附近的河边干什么?

小王钓鱼钓了多长时间?

小王钓了几条鱼?

2、词语的讲解(1)翻译

母语和目的语里都有某个词指同一种事物或动作。(名词、简单动作)

注意:很多情况下有意义不对等的词,需要使用语境加以解释

(例如桌子——tabledesk 借——to borrow借入/to lend借出

(2)以旧释新

如:家庭成员

爷爷——爸爸的爸爸(3)实物展示(4)图片展示(5)利用上下文(6)举例

例如:“满头大汗”—— 现在室外30度,如果你去外面跑15分钟会怎么样?

(7)利用语境

具有语法性质的词语利用语境效果会好很多。

例如:“下来”“起来” “光线暗了下来”“天亮了起来”(教师可以直接关闭教室里的电灯,拉上窗帘,然后再拉开窗帘,打开电灯)

(二)学习词汇常用的几种练习方法

1.卡片展示法:向学习者展示写在卡片上的词语,引导他们说出来。2.朗读法:单词朗读、课文朗读 3.搭配法

4.组合游戏法

互相听写、比赛说词、翻牌猜词......5.表演法

猜词

(三)如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1.利用反义词

形容词(大-小

成功-失败

安全-危险)

名词(南-北

白天-晚上 优点-缺点)

动词(买-卖 开始-结束 扩大-缩小)

2.利用“义类”

词汇意义的百科分类(水果、蔬菜、饮食、服装...)

3.利用“同语素”词语接龙(车—火车、汽车、车站...海—大海、海水、海鱼)4.利用前缀后缀

老——老虎、老鼠、老师、老板

子——杯子、房子、鞋子

然——突然、忽然、猛然、固然、必然

(四)常用词语辨析(难点)

1.辨析同义词 2.辨析近义词

3.分辨多义词 4.分辨同形词

2.辨析近义词

课堂练习:请你辨析这对近义词“ 忽然——突然”

从意思上看,“突然”有让人吃惊的意思,“忽然”没有那么强烈,一般地表示没有想到事情会发生。(1)一只狗突然窜到马路上。

(2)天空飘来一片乌云,忽然就下起雨来了。从句法特点讲:“突然”可以加程度副词来修饰

例如:地震发生得很突然。

“忽然”不可以。“忽然”一般不用在主语前面,“突然”既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在主语后

辨析近义词的几种方法

(1)搭配

“美丽的姑娘”“漂亮的小伙子”(2)把词义或者语素的语义离析成几个部分

“优良”“优秀”——“良”主要指品种、质量、作风、成绩等好;“秀”主要指品德、学问、成绩等好。

“成绩”中的“优秀”比“优良”高一等。(3)寻找近义词的反义词

落后——先进、进步;退步——进步

※注意:什么时候学生明白了,辨析的任务就完成了,不可一味深究,增加学生负担,学生的烦躁情绪也会上升,适得其反。

3.分辨多义词

例如

开——开门

开路、开矿、在墙上开了个窗口

花开了、衣服扣子开了

开飞机、开汽车

我爸开了一家公司

电影马上开演了

学校正在开运动会 4.分辨同形词

例如

空(一声)

空(四声)

长(zhang)-长(chang)

语言要素教学之语法教学

汉语语法的特点 P272-279 一 词序和语序重要

二 修饰成分的位置比较 固定 三 有一些特殊词类和特殊的词 四 狭义形态少 五 特殊的动词结构

六 句子成分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

语法教学的原则 P279-286

一、语法教学的目的 1.用汉语交际 2.教汉语

《汉语国际教师标准》——基本能力(七点)P280 3.研究汉语

二、语法教学的内容和语法项目的选择 1.语法教学的内容(7类)P281

1、词的构成(语素和语素构成词)规则

2、词类划分

3、词和词构成词组的规则

4、词和词、词和词组、词组和词组构成句子的规则

5、单句构成复句、句子构成语篇的规则

6、语法形式和语义表达的关系和规则

7、形式、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关系和规则 2.语法项目的选择

1、体现语法体系总体特征的项目

2、学习难点

三.语法点的排列次序 P282-286

1.由易到难;

2.从交际出发;

3.参照使用频率

4.相关语法点组成系列;

5.复杂的语法点分阶段教学

四、语法教学的方法

1、情景化教学

利用人的情景

利用事物

利用动作

2、生成式教学

扩展式生成紧缩式生成

3、对比教学

1)汉外对比

不同点对比

相同点对比

表层结构不同、深层语义结构相同的对比

2)汉语内部对比

有和无的对比

同一位置不同近义词的对比

同一个词不同位置的对比

不同词语在同一个位置上的对比

六、语法点的教学技巧

1、语法点的展示

1)结合实际情景对话 2)图片和多种教具的使用 3)行为动作演示

2、语法点的讲解

1)讲解的内容

2)解释语法点的方法

列出公式

借助图片和其他教具

利用、创造情景

表演

内部对比

3)语法点的联系

(一)机械练习

(1)重复练习:领读,重复句子,重复对话

(2)替换练习:单项替换,多项替换,分句替换

(3)扩展练习:词语扩展,句子扩展,扩展问答

(二)有意义的练习

(1)变换练习:句型变换,合并句子

(2)复述练习:完全复述,简缩复述,扩展复述,角色复述

(3)翻译练习:句子翻译,词语替换翻译

(三)交际练习

(1)定向问答练习

(2)描述

(3)叙述

(四)语法点归纳

•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

(一)语法教学的原则

• 1.精讲多练——所谓“精讲”就是老师尽量用较少的时间,抓住最重要的语法规则进行讲解,把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对所学的语法规则进行操练。• 2.深入浅出

教师想办法对所教语法内容用最简明易懂的语言和其他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易于学生掌握。不能把语法书中的语法规则以及对那些规则的解释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课堂上。• 3.分散难点

对比较复杂的语法内容和语法难点应该分散开来,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及使用频率的高低、学生习得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4.注重用法

初级阶段侧重在语法形式上——各种句法结构、句型、词序

中级阶段侧重在语法意义上——语法成分的语义关系和语义搭配

高级阶段侧重在语法形式的语用功能——词语句式的语用选择和应用

(二)语法教学常用的方法

1.归纳法——先举出例句,然后从中归纳出语法形式、意义和规则。2.演绎法——先说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

3.情境法——1)利用课堂上的景物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说明语法点

2)动作演示。老师通过做动作或让学生做动作,来引出语法点或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

3)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置情景,展示或解释语法点 • 4.对比法

• 1)汉外对比。通过汉语与外语(学生的母语)对比,显示两种语言相关语法点的差异

• 2)汉语内部对比——相近语法点的对比。通过对比揭示相近语法点的同中之异。(例如:刚/刚才、常常/往往)

——相反语法点的对比。通过对比凸显相反语法点具体的不同之处(例如:就/才、把和被)

——有和无的对比。有某个语法点和无某个语法点的句子之间的对比,通过对比显示该语法点的意义和作用。(例如:有无”了”的句子对比)

3)正误对比。目的语和中介语的对比。将汉语中正确的句子与学生的典型误句进行对比,从中揭示汉语语法的规则,使学生注意避免同类偏误。• 5.发现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类,自己发现语法形式、意义和规则。

• 6.图示法——用图片和黑板上的简笔画具体形象地表示某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和规则。

• 7.公式法——用公式将语法点的形式列出,简明扼要、便于记忆。(例如:把、被、比字句)

• 8.翻译法——把某语法点或有该语法点的汉语句子翻译成学生的母语,从而借助学生的母语帮助其理解该语法点。(例如:“主+动+宾”句与把字句的转换)

• 9.以旧带新法——用学生已学过的语法格式引出新的语法格式,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新格式的构成、意义和其中的语义关系(例如:由把字句引出被字句,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引出可能补语)

• 10.综合法——在教某个语法点时,对其不同的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展示、解释或操练,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该语法点(下列教学示例中介绍的各个语法点教学实际上都是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

汉字教学

二、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

1.“对外”的特点:(1)音、形、义同步,缺一不可。2.对成人的教学特点:• • • • • • • 针对成年学习者归纳推理能力的优势,应该重视理性教学,可以进行系统的知识和理论的教学。例如汉字结构分析,以偏旁为线索的形声字讲解分析,同音异形字、一形多义字的归纳整理等。

问卷调查显示:系统的汉字知识与识字相结合教学,不仅有效促进了零起点学习者对汉字的认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度。(李蕊,2004)

值得注意:理论的讲解以学习汉字为最终目的,不要求理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要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能把对外汉字教学课上成汉字理论课,那样只会吓跑学生。

三、汉字教学的原则: 1.不能“一刀切”:汉字教学的目的在对“读”和“写”的要求上应当有所区分,认读多,书写少,对于外国学生不能有过高的要求。

2.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由于汉字繁多,不可能在课堂上逐一教授,所以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自学汉字的能力。要引导他们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根据表义的字形推测一些汉字的大致意思,并能熟练运用字典检索汉字。

汉字教学教学学习者的是能力,即用汉字进行交际的能力和自学汉字的能力。

三、汉字教学中的几个顺序关系 1.先认读后书写,多认读少书写。

2.书写书写教学中先教基本笔画名称,再教书写规则。3.常用字在先,先独体后合体。

四、汉字教学的具体实施

1.从结构分析入手,通过归纳进行学习。2.强化部件的位置。

3.抓住作为声旁和形旁的部件,强化形声字意识。4.归纳复习同音字。

5.及时复习学过的部件,强化巩固,防止遗忘。6.引导学会使用工具书。

五、汉字课堂教学技巧

1、展示汉字的技巧

板书展示、图片展示、卡片展示

2、教授汉字的技巧

教写汉字的字形:笔画、结构

3、讲解字义的技巧:借助事物;图片释义;利用形旁释字;借助古文字形体释字(汉字六书之象形字和会意字等)

俗字源和联想释字(好:有儿有女就是好,安:女人在房子里让人感到安全)

六、练习汉字的技巧

1、认读练习

2、字形练习:笔画、结构、部件(分析汉字部件、给出部件写出含有它的汉字、给出拼音和部件写汉字、给汉字增加或减少部件写成另外的汉字、给出语境和部件填汉字。)

3、字音练习:给形似汉字注音、同声旁汉字、多音字注音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分析 篇5

摘 要: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维度,以杨惠元、陈??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量表》为基本参照工具,通过对示范课《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的课堂观察,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按照对象指向分为指向教学内容的行为、指向学生的行为以及指向课堂的行为三种类型,旨在对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观察分析。

关键词:综合课;课堂观察;教师;教学行为

一、观察背景

(一)观察内容。本文观察选择的课堂是北京语言大学中级综合课短文教学示范课录像。教学内容为第16课《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的生词、语法点和课文。该课文长度为600多个汉字,共有21个生词,2个常用词语和4个语法点。教学对象一共12名,国别以亚洲国家(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居多。该课主讲教师魏苹是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在此类课型的教学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观察方式。本报告观察记录的具体做法:将示范课教学录像进行文字转写,转写重点是教师行为。转写时,尽可能细致地描述课堂上教师各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同时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教师行为发生的条件,以及行为发生后学生的反应及课堂整体状况,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

(三)观察目的。综合课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每课的生词、新语法点、课文的内容都始建于综合课,其他课型基本上是围绕着综合课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对优秀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并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发现自身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技能等各方面的提高。

二、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分类

本报告将捕捉到的教师行为按照行为的对象指向分为三类:1.指向教学内容的行为;2.指向学生的行为;3.指向课堂的行为。

(一)指向教学内容的行为。指向教学内容的教师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或内容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本次观察的课堂中具体包括展示、提示、提问三种行为。

1.展示行为。展示行为是教师利用某种媒体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的教学行为。这类行为可以由教师完全独立控制。根据所利用的媒体或媒体元素的不同,本课堂中的展示行为较多,有利用多媒体展示文本和图片、运用板书展示课文语法点、运用卡片展示文本以及运用教具展示课文提示词等多种表现形式。

2.提示行为。提示行为是教师通过一定的直观手段向学生提示话语中的关键信息点的行为。如本课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图片给予学生提示,引导学生理解“守”的不同意思。根据提示手段的不同,本课堂中的提示行为有肢体动作提示、图片提示、实物提示、板书提示、卡片提示等表现形式。

3.提问行为。提问行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行为,表现为“师问生答”。提问行为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自问自答不属于提问行为。根据提问发生的条件不同,本课堂中的提问行为主要包括提问、追问、质疑问等表现形式。其中追问、质疑问的比例所占非常少,是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确切的情况下教师的两种反应行为。

(1)追问。教师对原问题重新措辞后提出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或者将原问题分解,简化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发问。或者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例如,教师问:“这里面他讲了一个例子,他有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怎么了?”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继续引导提问:“我们看这个好朋友是男的还是女的?”(生:女的。)师:“她为了爱情怎么样?”通过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

(2)质疑问。教师将学生的错误答案用问题的方式提出,表示质疑,提示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例如,教师问:“如果你出门在外,你的妈妈、你的奶奶知道你要回来,她会不会?”某一同学回答:“守在门上。”教师质疑,问道:“门上?”运用质疑问可以给学生一个再次反应的时间,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二)指向学生的行为。指向学生的教师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本课堂中包括观察、倾听、反馈、评价四种行为。

1.观察行为。教师借助其视觉器官收集学生信息的教学行为,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为观察对象。

2.倾听行为。教师借助其听觉器官收集学生言语信息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主动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手段。

3.反馈行为。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关学生回答准确性等方面信息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答案的分析、扩展或评价。根据学生答案的准确与否,本课堂中教师的反馈行为主要表现为肯定答案。教师纠错极少出现。

4.评价行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价值判断,本案例中多表现为“很好!”、“不错!”

(三)指向课堂的行为。指向课堂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关于课堂管理协调能力的体现,主要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本课堂中的课堂管理行为表现为教师管理课堂秩序、监控课堂状况、规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征求学生的反馈,还表现为教师对课堂节奏、话语权、提示语、教学活动开始与结束的把握以及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选择(如同桌两人对话、多人小组活动等)。

三、课堂中教师行为的特点

根据观察,该课堂中教师行为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较好的直观性。教师在这75分钟的短文教学中,多次使用多种直观手段。本文列出4种使用不同直观手段的行为,对它们进行观察记录,分别几下它们的使用次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广泛使用了包括肢体动作(2次)、实物教具(9次)、图片(13次)、板书(14次)等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在这些直观手段中,图片和板书是使用最频繁的手段。

(二)具有较好的实践性。该课堂教学中,因为是新课教学,教师言语多为引领学生理解,同时教师也尽可能选择能给学生提供最多练习、实践机会的行为,最大化增加学生说话的时间。本文使用行为编码观察记录法,以5秒钟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就师生的课堂说话时间对本课堂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教师说话、学生说话、师生同时说话及其他4种行为分别进行登记记录,由此整理出这4种行为所占的课堂时间及比重。7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说话35分钟,学生说话31分钟,师生同时说话2分钟,其他7分钟。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独立说话时间占47%,学生独立说话时间占41%,学生总的开口度比较高。

(三)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该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所占比例非常大,同时也彰显出教师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控制与把握。生词讲解、课文讲解、语法讲解各个环节的过渡也十分清晰自然。整个75分钟的短文教学环节节奏十分紧凑,张弛有度。如在对课文第二段反方的结论进行复习讲解时的教学过程,通过词语“由此可见”一直引导学生,教学环节过渡时的教学用语也十分紧凑。

(四)输入难度适中。该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汉语能力表达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高。同时更能看到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一步一步进行引导,以达到“可理解输入”的目的。如在生词“守”的讲解中,教师由图片引出学生的讨论,进而根据学生的回答拼凑出该字的完整意义及用法,难易适中,非常具有引导技巧。

(五)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语言课堂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亲和力,尽可能减少与学生的距离感。同时,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该课堂中,教师行为呈现出良好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从教学开始到结束一直保持着笑容,在学生发言不畅时也一直给予言语鼓励。总体来看,整堂课学生一直保持着积极认真的学习状态,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如在讲解生词“珍惜”时,教师提问“应该珍惜什么?”有同学回答“珍惜老师”。另外,学生笑声不断,还有多次掌声,这些都说明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对课堂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文试图通过观察一个75分钟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课堂,对一位优秀的有经验的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析。从该教学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三大类,九小类;其行为具有直观性、实践性、节奏感强、输入难度适中以及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等特征。整个课堂氛围轻松自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程序设计、时间把握、各教学环节过渡上都表现的十分得体恰当,为成长中的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课堂教学行为范例。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远程教学分析论文 篇6

一、个性化教学是远程教育的必然要求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目的,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包含三个因素,即教育者、教材、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个性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个性化教学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受教育者当前掌握的知识和所达到的能力水平等智力因素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动机类型、认知风格等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针对不同受教育者,教育者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专业不断增多,地方中小学教师学历不断达标,政府公务员学历持续提升,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出现了招生人数递减的情况,很难形成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规模。学生人数过少的现象,给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迫切需要个性化教学以适应目前的现实。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特点

1.网上辅导多于面授辅导课时

随着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教师面授课程已经逐渐为网络教学所替代。传统的教师面授课时正在大幅度地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电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和虚拟空间社区的师生交流被提上日程。

2.教师一专多能

在电大远程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要“授之以渔”,而且是知识载体的创建者,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完成网上教学资料整理更新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电大课程责任教师既要熟悉教学理论内容,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其教学工作量不是减轻了,而是比以前更重了。事实上,开放教育教师往往要负责很多门专业基础课程或对多门课程进行教学辅导。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电大远程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各专业教师基本会制作或参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

3.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创新性

每年专升本的学生中都有在专科阶段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基础知识衔接上比较困难。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要开补修课。教师教的学生人数每届总量并不多,但辅导学生的课程数量却很大。每一个教师精力是有限的`,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出现,旧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要把工作做好,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

1.灵活的授课机制

电大学生多数是成年在职人员,学生上课出勤率受到一定影响。当某届学员本身人数少而又出现严重缺勤时,大班授课方式就很不合适。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出勤率较高时在教室授课较好,因为有多媒体大投影,可以方便学生边听边看课件,可以提问或集体讨论。而出勤率较低时,采取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方式比较好,或与学生一起浏览课程网页,营造出教和学的和谐氛围。

2.根据教材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

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学生兴趣较浓厚,教师以讲课为主,提问和课堂讨论为辅;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和西方文论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讲课的方式,即教师给学生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人讲一个作家或作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台下配合解释。学生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台上学生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注意力集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则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讨论发言或讲解课程设计方案,非常贴近教学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进行多样化的网上教学辅导

网上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在网络远程学习环境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有明确学习目标的课程资源。网上教学辅导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指导、电子教案、课程BBS论坛、期末复习指导、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等。自主学习指导内容包括公布上课的时间和地点、预习上课的主要内容、课程的重难点提示、思考题。电子教案是对全书内容框架的梳理,以及对每个章节重难点的详细分析。课程BBS论坛是网上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点定期发布专题讨论题和小组讨论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非实时提问。期末复习指导侧重各章复习重点训练并给出参考答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是让学生熟悉课程的考试题型及解题思路。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是学期临近结束时网上公布作业参考答案,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方式是否准确。

4.富有特色的形成性考核方案

电大学生平时成绩占终结性成绩的一定比例。平时成绩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上课出勤率、书面作业和网上学习。平时成绩的标准,一要突出电大特色,网上学习分值比重加大;二要突出成人在职特点,上课出勤率所占分值相应较小;三是突出自主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网上学习方式可以自己做主;四是学习时限性,应该有一个大致时间范围。对于网考课程,中央电大制定了详细的形成性考核方案,布置了网上作业,并限定具体的答题时间,逾期成绩为零。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方案的优点是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不足是尽管教师不断提醒学生学习时限,但是学生由于工作繁忙,有时还是来不及按时答题,结果失去了考试机会。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分析 篇7

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 ( 尤其是欧美学生) 在学习汉语词的时候采用的是整体记忆、整体理解的方式, 由于没有复合词的结构意识, 他们记住了“阅读”这个词, 但是却会混淆“阅”和“读”, 出现把“阅览”说成“读览”这样的偏误。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词义, 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汉语词的组成部分和结构方式, 这就意味着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建立字与词之间的有机联系。

众所周知, 汉字和汉语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语言与记录语言的符号那么简单, 在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汉语复合词的意义不仅与构成它的语素及其所使用的汉字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同时也与汉字的造字理据极为相像, 这就给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紧紧地抓住汉字与汉语词的本质特征, 在更高的层面上充分利用汉字与汉语词、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 帮助学生在准确了解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汉语复合词的生成方式与途径的基础上学习汉语, 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掌握词义,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汉语, 还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体会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 但由于它属于表意文字系统, 每一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这就注定了汉字与汉语词有着十分密切的、直接的关系。在上古时期, 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 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汉语词。因此, 在传统的训诂学研究中, 常常“字词不分”。随着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发展, 大量的双音节词、特别是复合词产生以后, 一个个汉字所对应的单音节词进入复合词变为语素, “字”与“字”的组合就成了汉语词不断产生的最重要的途径。

为什么汉字与汉语词之间会具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关系? 这种关系究竟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

曹进 ( 2007) 曾指出: “汉字是汉民族在象本位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意义系统。文与字构成初级符号, 如‘木’‘目’‘水’等; 这些初级符号经过组合构成二级符号, 如‘林’‘采’‘泪’; 这些二级符号再相互结合构成三级符号, 三级符号仍可相互组合衍生出新的层级, 形成纷繁复杂、意象万千的语词体系。”这段论述除了告诉我们汉字是在“象本位”的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还将汉字的构成与词语的构成结合起来, 描述出从初级到高级、从“字”到“词”的衍生过程。应该说, 汉字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包括“象本位”在内的、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思维惯式, 势必会在汉语词的构成及其所表达的意义中显现出来。这就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一点, 即抓住汉字与汉语词在本质上的“相像”, 反思我们的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 就应该充分利用汉字与汉语词的本质特征将二者“衔接”起来, 有序并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如何将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衔接”起来呢? 学界普遍认为, 在汉字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教授汉字的笔画与结构, 更应该注重对汉字造字理据的理解, 揭示字形结构所蕴含的意义, 帮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准确理解汉字形体表意的所以然, 逐渐习惯将汉字的形体与其所具有的意义之间建立起理性的联系, 进而把握汉字与其所对应的词在意义上的联系。这对学生深入了解词语的构成、掌握语词的意义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从而为学习双音节词打下良好的基础。法国白乐桑先生的教学模式就是确定了400 个常用汉字, 然后讲解汉字的部件与结构, 讲解汉字的字源, 讲解字到词的组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很值得我们借鉴。

还应该指出的是, 这种根据汉字的造字理据、进而把握汉字与其所对应的词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的教学方法, 即从结构上将字词“衔接”起来的教学方法, 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但纵观汉字与汉语词在本质上的“相像”, 深入思考汉字与汉语词的构成上的文化因素, 汉字与汉语词之间似乎还有一种更深层的关联, 这种关联隐藏着一种汉民族的文化渊源, 这应该是我们“衔接”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的主要原因与法门。

三从思维惯式入手“衔接”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

汉语词汇从单音节为主发展到多音节为主, 复合词的大量产生体现了语素的组合, 这与汉字的部件组合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尤其是会意字。如“游泳”由表示“浮行水面”的“游”和“潜行水下”的“泳”组成, 表示“人或动物在水里游动”。这种由两个同义语素相互补充构成复合词的造词方法, 与“林”的造字法则基本是一致的。“学生”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 它的构成与“泪” ( 流在眼睛旁边的水) 字的造字法则相似。“地震”一词的两个语素在结构上呈“主谓”关系, 而会意字“休”所呈现的恰恰也是一种主体发出动作的“主谓”关系 ( 人靠在树上休息) , 两者之间也存在一种构造法则的相似。“理发”一词的构成及其内部所具有的“动宾”关系则与“牧” ( 放牧动物) 这个字的造字法则相似……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正如李润 ( 2004) 指出的, “汉字的会意字是复合词的雏形, 汉语复合词的构造与会意字内部的复合程序相似”。

这些事实都清楚地告诉我们, 有一种深层机制一直在制约着汉字的构成和汉语复合词的发生发展, 我们认为, 这种深层机制就是汉民族的思维特点。“语言是文化的符号, 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 邢福义, 1990) , 文化的特质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 而一个民族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在极大的程度上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既然语言及其文字的一些表象就是汉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 那么, 从某种角度讲, 语言的某些特质也是汉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惯式的体现, 因为语言的结构及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的思维在语言中的具体显现。有学者 ( 孙雍长, 1994) 已经发现: “汉字构形的民族心智特征十分强烈, 汉民族思维特征对汉字的特征有很大影响”。同时, 汉语词, 尤其是复合词的构成, 在很大程度上与汉字的构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字的结构和汉语复合词的形成都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惯式, 那么,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 从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入手, 将字的教学与词的教学“衔接”起来, 借鉴汉字的造字特点,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寓汉字文化于词汇教学中, 就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应该是具有一定理据的好办法。

汉民族的思维惯式究竟具有哪些特点? 它们又如何影响了汉字与汉语词的构成? 在教学中又该如何运用这些特点呢?

( 一) 据象示意, 以直观的方式分析字词含义

具象直观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人认识事物的基础。汉字的创制是从具体可感的事物开始的, 先人在造字时“仰观天象、俯察地法,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 《说文解字·叙》) , 除了象形字, 指事字、会意字也都是从事物的形象出发的, 形声字虽然由声旁和形旁组成, 其表示意义的形旁所反映的同样是事物的形象, 如“氵”表示“水”, “艹”表示“草”。“汉字从象形、指事、会意到形声, 贯穿其中的一种基本精神就是象形达意” ( 张杰, 2010) 。如果能够利用这种“具象直观的思维方式”进行汉字教学,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汉字, 也能帮助他们理性地掌握汉字。关于这一问题, 学者们的论述颇丰, 此处不再赘言。

具象直观的思维方式也同样投射到汉语复合词造词过程中。汉语中有很多词借助具体的形象直接指示词义, 如“雪白”“天蓝”“葱绿”等, 这些颜色词中所涉及的“雪、天、葱”都是人们很熟悉的, 它们的颜色已十分具体、形象地贮存在人们的知识库中, 用它们与表示颜色的语素组合在一起, 不用多加说明, 人们的心中就自然会产生对该颜色最直观的理解。

以具象可感的事物来指称另一事物, 从而产生新的词义是汉语造词的一种方式, 比喻造词和借代造词都是这种方式的代表。比喻是以此喻彼, 如“鸡胸”是指“因佝偻病等形成的胸骨畸形”。该词的形成是用真实具体的“鸡”的“胸部突出”的形状来描摹“人”患病后“胸骨突出”的状态。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同样也是以形象来表义的。如“丹青”是绘画时必然会用到的两种颜料———红色和青色, 合称来借指绘画本身; “须眉”指男子, 是因为“胡须”和“眉毛”是男子的重要特征。

用已知的形象不但可以指称具体的事物, 也可以指称抽象的事物, 如“包袱”是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 也可以指“某种负担”, 这样就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了。

这些体现在汉语词上的具象示意的特点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词汇教学, 而且我们还应该利用这一思维特点衔接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我们可以在词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意象与词义之间的联系, 通过形象来说明词义。如在“茶色”“桔黄”“玫瑰红”这一类“事物名称+颜色”的颜色词教学中, 可以请学生直接想象该种事物的颜色, 由于“茶”“桔子”“玫瑰”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 他们会很容易明白词义。而在学习颜色词的抽象意义, 如“开门红”“红火”等词时, 如果对“红”所表示的意象进行形象的讲解, 就可以使学生掌握“开门红”的“红”所具有的那种虽然抽象、但又可以形象理解的含义。

通过已知形象去为另一个与之相似的形象创制新词的方法, 正是汉民族具象思维的体现, “立象以尽意”, 在汉字和汉语词的构造理据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具象直观思维的影响。汉语复合词中包含了很多“意象”, 有些意象所表示的含义往往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特点, 和汉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密切相关, 因此有很多表示抽象意象的词需要对词的来源进行解释和说明, 如“丹青”指代绘画, 是和中国画的特点密不可分的; “房东”中的“东”指的是“主人”, 这和中国的传统礼仪有关, 《礼记·曲礼》记载: “主人就东阶, 客就西阶, 客若降等, 则就主人之阶。”这句话说的是有关主客之间礼仪的规定, 可以说明“东”就是代表主人。“做东”“东家”“股东”等词中的“东”也是这个意思。有时仅仅解释意象的来源和含义是不够的, 还需要帮助学生复原意象, 使他们明晰两个貌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从而准确地理解词义。如“包袱”为什么能发展出“负担”义, 就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人背着很重的包袱在登山的场景, 说明“包袱”之所以成为“负担”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说明, “包袱”既可以指看得见的事物, 也可以指看不见的、无形的事物, 学生就容易明白了。

据吴礼权 ( 2008) 的调查, 以42 个常用汉字为字头构成的1664 个词目中, “有920 个是属于比喻造词法创造出来的‘比喻类词语’”, 可见, 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都是可以运用据象示意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

( 二) 整体意合, 以综合的方式理解字词含义

整体性思维是汉民族思维中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受中国传统注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和谐”等哲学理念的影响, 汉民族认为宇宙万物之间、人与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感应、相互贯通的, 因此, 事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在这种整体观的影响下, 汉民族思维表现出善于统领全局的综合思维的特点, 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其意合性, 即可以用几个符号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汉字的特点是以形表义, 而绝大多数汉字又都是合体的, 即由部件或独体字合成一个整字, 必须将几个组合成分综合起来理解才是该字完整的意思。这与汉民族整体思维的特质具有密切的关系。如“牧”甲骨文为, 从牛从攴, “攴”是一种手持棍子的形象, 其义为“小击也”。要理解“牧”的意思, 就必须把“牛”和“攵”合成一个整体, 即将两个部件的意思“意合”起来, 整体地理解为“放牧”才是准确的。汉语复合词的构成方式与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通性。如“理发”是由表示“修理”的“理”和表示“头发”的“发”组成的, 但整个词所对应的不是简单的“修理”+“头发”, 而是合为一体, 整体性地表示一种整理头发的动作行为。再如“化”字, 其形体是一正一倒的两个人形, 是以颠倒的人形表示世间万物的变化, 非常抽象。复合词“春秋”绝不是只指“春季”和“秋季”, 而是表示岁月或人的年龄, 是运用十分具体的季节的名称来表示相对抽象的概念, 同样是一种整体性的显现。其他如“开关”是通过“开”和“关”的动作来表示“电器装置接通和截断电路的设备”; “买卖”则是通过商业活动中两端的动作“买”和“卖”合起来从整体上指称“生意”这个概念, 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概念上的整合。

正如徐时仪 ( 2000) 所指出的, “构成汉语复合词的语素大多可像分析汉字一样, 由形及义, 由剖析其内部构成部件和关系来分析其意义构成”。如果我们借鉴汉字的构形理据来整体性地分析复合词的构成及其意义, 即从整体性思维的特点入手, 将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衔接起来, 不仅有助于汉字教学, 更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语素义及其组合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词语。

一直以来, 我们都在强调汉语复合词的可分性, 希望帮助留学生注意到组成复合词的两个汉字在意义上的种种差异以及它们的结构关系, 克服由于对词进行整体记忆而产生的讹误。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事情的另一方面, 即应该注意到复合词意义的整体性。如“谢幕”一词, 指演员对观众的答谢。如果我们过分强调“谢”与“幕”的语素义, 不仅会使学生很难理解该词的真正所指, 也失去了“谢幕”所给予的形象感。又如上文列举的“开关”“买卖”等词, 都是用两个具有相反含义的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虽然都与各自的语素相关, 但都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每个复合词都表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含义。

同汉字的构字理据一样, 这样组词表意的方式也是与我们汉民族的整体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时, 就应该借鉴这一特点, 适当地揭示复合词的整体含义, 帮助学习汉语的人从理解汉民族的思维惯式入手, 掌握汉语字、词所表示的意义及其表意的特质。

( 三) 以分类的方式归纳类推字词含义

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不仅要给其名, 还要归其类。世间万物都可以从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 归属到一个合适类属, 从而形成各自的体系。这种将事物“分门别类”的思维特点正是汉民族整体性思维的延伸, 因此,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 见《说文解字·叙》) 就成了先民创制汉字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形声字的形旁表示该字的义类, 有着相同形旁的词往往会同属一类, “氵”一般表示和水有关的事物, 如“江、河”等; “扌”常常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 如“打、推”等。形声字中的声符有时也会标明类别, 《梦溪笔谈》中提到“‘戋’, 小也; 水之小者曰‘浅’, 金之小者曰‘钱’, 歹之小者曰‘残’, 贝之小者曰‘贱’, 如此之类, 皆以‘戋’为类也”。应该说, 无论是因形系联, 还是因义系联、因声系联, 都是对汉字的归类。

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偏正式复合词同样说明了类属思维在汉语造词中的作用。正是在这种类属思维的影响下, 给单音节名词加上一个表示类属的语素使之双音化就成为汉语造词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菜”之前分别加上“白”“青”“韭”“菠”等语素就形成了不同的蔬菜名称;在“树”前分别加上“松”“桂”“杨”“柏”等语素就形成了不同的树木名称, 都是在大类的名称前加上小类的名称, 既显示了它的类别归属, 又表明了它的具体小类。

有时, 复合词中的一个表示某种意义的语素逐渐虚化, 成为一个类别的标志, 这就是词缀, 如“桌子”“椅子”“套子”“筛子”“梳子”“拍子”“钉子”等词中的“子”已经完全不表示其本义“襁褓中的婴儿”, 而只是一个名词性的标志。还有一些标志性的语素虽已虚化, 但其本有的意义仍在起作用, 这就是类词缀, 如“化”成为动词性的标志, 出现在“现代化”“绿化”“磁化”“毒化”“丑化”“美化”“孵化”“净化”等词后。

在汉语复合词中, 语素是组成词的单位, 语素就像是一个个独特的“意符”, 可以系联一系列同语素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重点语素的分析, 使学生以类为线索系联学过的词语, 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如我们在讲“西餐”一词时可以介绍“西”往往是指“西洋的东西”, 从而引出“西服”“西医”“西点”等词。

词汇是语言要素中发展最快的,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 新词不断出现, 很多新词的创制手法是对事物的属性进行类化。如现今流行的“× × 族”“× × 门”“零 × × ”等, 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素来表示其属类。以语素系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类构词特点, 类推词义, 以词群为单位来学习生词, 不仅有助于他们掌握和理解词义, 还有助于他们学习和类推报刊上随时出现的新词新语, 从而达到词汇量的飞跃。

由于汉字与汉语词都体现了汉民族“类属思维”的特点, 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共性进行字词教学, 即利用汉字与汉语词中共有的部分来帮助学生扩展汉字, 学习生词, 扩大词汇量。如用独体字“车”为部件组合成合体字“轮”“辅”, “车”作为形符表示这些概念的类别; 而由单音节词“车”组合成复合词“火车”“汽车”“自行车”等, “车”作为语素表现的也是这一系列概念的类别, 把字与词对应起来, 学生就可以找到其中的道理和规律。其他如以“言”“手”“水”“食”等独体字为形旁可以组合成很多与这几个字属于同一类别的合体字; 而以这几个字为语素也可以组成相当数量的与这几个单音节词属于同一类事物的复合词。在教学中我们将这些内容合理地进行编排, 就可以起到提纲挈领、以简驭繁的功效。

总之, 无论是汉字的构成还是汉语复合词的构成, 都不可避免地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特点。我们认为, 从这一点入手将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统一起来, 应该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一个民族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质, 必然会在语言中显现出来。汉字与汉语词所具有的共通理据就是汉民族的具象直观、整体性以及类属概念在语言上的反映, 我们应该遵循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这种反映了汉民族文化特点的理据, 用更高、更理性的思考指导我们的词汇教学, 提倡从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入手“衔接”汉字教学与词语教学, 利用汉字造字与汉语造词的共性帮助学习者学习汉语, 不仅有利于汉语教学, 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 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字词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几十年来, 业内学者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及其成果有效地提升了汉语词汇教学的质量。本文只是针对汉语字词系统的特点, 就某些类型的汉字与汉语词汇及其教学进行了探讨。我们深知, 这些探讨是片面的, 尤其是针对汉语词汇及其教学的探讨更是难免偏颇, 因为词汇系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形成了多样化的词汇类型, 因此, 适用于不同词汇的、有针对性的词汇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利用更多的材料去探讨和验证。

参考文献

[1]曹进.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符号学解读[J].新疆社会科学, 2007, (3) .

[2]李润.论会意字的结构及文化内涵[J].茂名学院学报, 2004, (5) .

[3]孙雍长.汉字构形的心智特征 (上) [J].古汉语研究, 1994, (2) .

[4]吴礼权.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5]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

[6]徐时仪.字和词蠡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9) .

[7]张杰.试论汉语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 2010, (7) .

上一篇:二类汽修厂汽车维修管理制度下一篇:校长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