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变形记》观后感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湖南卫视《变形记》观后感(精选11篇)

湖南卫视《变形记》观后感 篇1

xx出生在素有“隆中之苦甲天下”的甘肃会宁,贫瘠的土地、辛勤的汗水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xx和那里的孩子一样很爱读书,视读书为天下第一大事,他们相信知识能带他们走出这一片黄沙地漠。xx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率真阳光。年迈的爷爷奶奶、常年在外的母亲和尚在监狱的父亲组成一个并不完整的家庭。这个懂事的孩子总是把痛苦埋在心里,把笑脸和阳光带给他人。

xx对于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潜力,她深深地被广州的繁华所吸引,并很快融入了龚xx的家庭;从她很快博得了弟弟的欢心能够看出这个孩子的交际潜力十分强,她能想出各种方法扭转尴尬的气氛;她具有清晰的分析潜力,能很快认清当时、当下、当景;在离开广州时,她说的一番话让人感觉这个孩子确实不一般。她说,她只把这次广州之旅当做一次游玩而已,她不会嫉妒他人,他们有的她将来能够有,她要靠自己将来去争取。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矫揉造作,不用刻意渲染,一眼就能看见这个孩子纯洁的心。

与xx互换的龚xx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多次因为打架斗殴被学校劝退,与望子成龙的父母形同陌路,而参加《变形计》的原因也只是因为能够不去学校上课。龚xx似乎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刚到时,这漫天黄土满坡沟的西北带给龚xx的是新奇,可未维持多久,开始时的兴奋就变成了厌倦;再比如帮爷爷奶奶拉玉米杆,起初的满心欢喜、兴致勃勃,在拉过几次之后变成了不耐烦。龚xx也是一个任性不懂事的孩子,洗一次头全家人都为他忙碌,洗一次衣服几乎耗尽了这一家人半个月的用水……这些种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孩子身上的不羁。

但从这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少年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面。当他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他独自一人跑到黄土坡上坐着发呆,这个孩子的内心似乎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虽然他心里抵触读书,甚至反感“读书”这两个字眼,但当常把读书挂在嘴边的爷爷屡次劝他好好读书时,他却总是采取无声的方式给予回应,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老人的尊敬。当看到爷爷步履维艰地爬上山坡来找他时,他还是很听话的回去了。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有着热心善良的一面,他带爷爷奶奶到县城的医院看病,给二老买新衣服,带他们去了可能他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去的酒店吃饭;甚至主动拿出三千块的压岁钱让这一家人去探望十年未曾谋面的xx爸爸,一家人团聚的温馨场面让我们看到了龚xx内心的善良。

有人说,这个节目对“富二代”的教育好处远远大于农村孩子。城市的孩子透过到农村去体验生活,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生活的艰辛、自己的不懂事,为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后悔;而对于农村的小孩他们体验了一次梦寐以求的都市生活,他们会不会嫉妒城市的小孩?会不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抑或是由于内心的不平衡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种厌倦仇视心理?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应留给未来。

湖南卫视《变形记》观后感 篇2

一、置换型真人秀在中国兴起的奥秘

1、置换型真人秀兴起的社会背景

法国著名文化学者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开篇写道:“今天, 在我们周围, 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 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的地说, 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 而是受到物的包围”。 (1)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的社会,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消费的社会。随着人们的消费广度和自由度的不断扩大, 中国社会越来越表现出了消费特征。过去一直作为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机器的中国文化, 在社会的变动中逐渐演变为一种消费文化, 人们在这种消费文化中体验快乐, 感到自我被融合于大众之中, 感到时间流动、没有任何压力, 消费让受众逃离现代的生活, 置换型真人秀就给人们这样一个机会, 逃离自己的本色生活, 体验一把另类的本色人生, 虽然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快乐的, 但是这对互换对象来说至少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2、置换型真人秀兴起的文化土壤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中国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 中国文化产业也不断地向着市场化的方向改进, 快餐式的文化越来越受人亲睐, 电视娱乐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置换型真人秀正好满足人们这种对简单文化的需求。现代社会, 文化的工业化和商业化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趋势, 文化产业成为可以赚取暴利的超级行业。除原有的国营文化企业和集体文化企业之外, (如新华书店、人民日报、浙江报业集团等) , 各种的中外合资, 私营企业以及独资企业也相继出现, 政府在文化中投入的比重越来越少, 市场处于亢奋的阶段, 文化已经慢慢演变成一种泛娱乐化, 娱乐文化也就开始批量生产, 大众性、娱乐性、以及高的收视 (听) 率或阅读率被认为是衡量文化意义的普遍标准。置换类真人秀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产生, 为社会不断提供娱乐消费文化文本。

3、置换型真人秀兴起的媒介动力

现代社会, 媒介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越来越市场化、商业化, 经济效益是不能忽视的首要问题之一。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降低成本风险是竞争的重要策略。置换型真人秀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节目, 相比《超级女声》, 《星光大道》, 《非常6+1》这种舞台华丽、嘉宾云集的节目来说, 成本一期最少能减少40%, 而且, 观众对以上节目已缺乏新鲜感, 这从2006年《超级女声》的收视率狂跌可见一斑。置换类真人秀2007年之前在中国的屏幕上只有中央电视台二套的《交换空间》。《交换空间》原是美国有线电视台TLC创立的一档名牌栏目, 平均每期节目能吸引600万美国观众。中央电视台的《交换空间》借鉴了美国有线电视台TLC的节目内容和成功经验, 两个家庭交换房间在央视设计师和专业技师的帮助下创意装修。这档节目虽有置换类节目的形态, 但是相比湖南卫视的《变形记》, 明显缺少人文关怀和市场卖点。

二、中国置换型真人秀的形态特征

1、内容特征

①“这档纪实性专题片, 以两个生活背景截然相反的人物互换生活角色为内容, 讲述变形后的种种矛盾、困惑、冲突、快乐。” (2) 结合当下社会热点, 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第一季的二个人物均涉及当下社会热点:城市少年网瘾现象与边远山区学生难以实现的理想与抱负。

②每季的互换内容非常广泛:乡村少年与城市少年, 父与子, 老师与学生, 交警与驾驶员, 受管教者与正常少年, 闲人与忙人, 钢厂炉工与冷库保管员等, 一切具有强烈反差和冲突的人物都可以制作成一期节目。

2、形式特征

“两地真人秀+传统纪录片+主持人静态叙说——时长40分 (含三次广告) 、一周四期日播、每晚19:35——媒体和湖南卫视谓之‘新生态纪录片’”。纪录片加真人秀模式在世界电视视史上已经有十年, 但是一直都是以娱乐搞笑, 或通过对暴力、性的渲染来刺激感观。《变形记》中, “第一季的静态叙说者为影视演员王姬 (曾饰《北京人在纽约》中的阿春) , 风格为叙说, 而非主持, 略带戏剧性——叙述与画面很贴, 感情演绎恰到好处, 不冗长 (最短一次叙说只有二句话一个停顿数个字) 。” (3)

3、传播特征

在传统的电视传播观念中, 信息传播者不仅是控制信息的“看门人”, 而且也是解释信息的“审判人”, 电视制作者决定着传播方式、内容和对传播内容的唯一判断, 而传播的受众则只是信息和信息阐释的被动者。在《变形记》中, 主角不是明星, 不是政治名人, 不是新闻主角, 而是我们身边的人, 演绎着身边的故事。在传播角度上说具有贴近性。另外, 在节目制作过程中, 节目的内容也是从社会上征集而来, 真人、真事、真演员, 跟观众有很强的接近性。在播出过程中, 观众可通过网络和即时短信进行事件进程的互动。

三、置换式真人秀的传播优势

1、体验化

置换型真人秀具有强烈的体验色彩。心理学认为, 体验是人们达到相互理解的最佳途径。《变形记》即秉承“换位思考”这一思维理念, 而且将之推至极致, 在节目中, 你不仅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设想和理解对方, 你还要去过对方的生活, 真正体验对方世界的大小风云、品察对方思想最微妙的情绪触动。“变形”主人公就在与相关对象的互换中, 体验不同人生, 达到改善关系、解决矛盾、收获教益的目的。另外, 观众也有一种强烈的体验感, 媒体一直在唤起观众的参与意识, 普通人不仅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节目, 而且还可以以投票、短信竞猜等方式参与其中, 竞猜节目主人公下一步的命运, 悬念迭起、冲突不断、意外群生, 在不断体验中获得一种难忘的感受和体验。

2、人性化

《变形记》之前的置换型真人秀, 都没有涉及人性关怀的层面。“超女”一直饱受“低俗”、“泛娱乐”的指责, 而《变形记》打着“换位思考, 互相理解”的旗号, 似乎具备一定的教化意义。《变形记》第一季的节目中对社会热点的把握和拿捏都十分精准和到位:悬殊的城乡差距、城市网瘾少年、贫困农村学生辍学、母女的代沟问题……在如此巨大的社会背景下, 节目中两位主人公的出现有着巨大而鲜明的时代印记, 他们的“变形”可以说代表着两个巨大的社会群体的一次生活和观念的碰撞, 他们身上所承载的都是千千万万的个体。

3、低成本

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 降低成本风险是竞争的重要策略。置换型真人秀的演员都是普通人, 电视公司可以省下付给明星的高额酬劳, 不需为编剧、演员支付薪水。置换类真人秀中普通人的身份互换为它提供了丰富的节目素材。与长达几十集的电视剧相比, 置换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制作和播放的周期短, 往往不到一个星期 (《交换空间》48小时, 《变形记》一个星期) , 制作方式灵活, 往往又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广告效应, 这样算来, 制作费用往往只占节目收益的很小一部分。另外, 类似国内的一些综艺类选秀节目如《非常6+1》、《超级女生》等, 都要巨大的媒体宣传费用和舞台制作费用, 往往得占节目制作的两成, 而置换类真人秀则不需要考虑这些。

四、对置换类节目的批评与反思

1、一个场景互换的纪录片, 有理念上的创新, 没有电视本质上的进步

媒体在这中间介入太多。节目应真实记录他们的生活而不是操纵他们的人生。《变形记》号称为“纪录片+真人秀”模式, 节目主角好像都是真情的本色演出, 但若仔细观察, 便会发现其实不然, 媒体介入的痕迹清晰可见。首先, 从节目的选材角度看, 一个是享受21世纪现代生活的城市网瘾少年, 一个是还在青海农村贫困山区的纯洁少年, 其生活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巨大的落差, 成为媒体选择的重要依据。其次是变形过程的精心策划, 看来是本色生活, 但媒体为增加视觉冲突、展现节目的更多卖点, 将自己的一些设置加入到主人公的生活中。例如, 高表叔的出现, 建议魏程去看黄河, 魏程一个人去打工, 高占喜去卖报纸, 遇到妈妈患白血病的小报童……这些赚足观众眼泪的情节, 是湖南电视台的一贯伎俩, 明显存在策划的痕迹, 跟所谓纪录片真人秀有很大的出入。当事人的“变形”过程基本上都在媒体的掌控之中, 结果也自然会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2、节目样式易被复制, 可持续性不容乐观

《变形记》在节目形式和理念上虽有创新, 但此类真人秀节目和《超级女声》、《星光大道》一样, 无任何独特的难以复制的元素可言。《超级女声》推出后, 各地电视台从市级到国家级都刮起一股电视选秀旋风, 随着《变形记》的成功, 不可避免地也将被复制, 那样, 它在电视市场上就没有什么优势了。况且, 它本来就是从西方复制过来的。另外, 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 此类节目的题材相当一部分的素材是不能制作的, 然而每期必须又都要寻找一个能够吸引大众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满足多个条件:要有喜剧效果、要有身份差异比较大的参与者, 同时, 节目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爆发性。如果任何一方面做不好, 都可能导致节目的失败进而影响其收视率。因为这些原因, 在选材方面各个电视台难免会有雷同。

3、节目的主人公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变形记》第一期节目刚推出, 就有人置疑, 两个生活如此悬殊的男孩互换, 对他们来说是好是坏?最少对第一期农村出来的未经世俗的高占喜来说, 这毕竟不是一件好事。这七天的互换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形记》前任主持人王姬曾在杭州向记者披露, 《变形记》中人物结束拍摄后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活。“我一直关心着高占喜和魏程的生活。魏程在回到家里三天后, 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回到以前的生活中去了, 继续痴迷网络。”王姬说, “魏程在农村的那段日子, 确实被感动, 但是当他回来后, 他就发现他不会去农村生活, 他的生活也不会穷到那个程度, 马上就回到以前的生活了。”媒体在用两个孩子的生活博得收视率。对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 节目不仅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 还在他们身上强加了某种理念。“置换身份, 可以带来更多的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和理解。但是, 如果盲目追求置换带来的影响就要具有一定的爆发性, 才能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刺激, 这样的节目可能就会从根本上改变电视节目的文化品质”, (4) 也将削减受众对它的信任。

拷贝自英国《换妻》的《变形记》, 电视湘军在尝试一种新的节目形态, 然而, 新观念的引入必须与当地的伦理、文化相吻合, 过分的超前、冲撞、突破, 并不是一种时尚。对于此类节目的教育意义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反思。

参考文献

变形记观后感 篇3

(五)班五篇优秀作文

1观《变形记》有感

七(5)杨惠美

观看了《变形记》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有很深的感触。

使我最感动的上山村的小朋友,他们每天在学校吃不好,已经十四岁了却还像个十岁的孩子。他们每天上学要走5个小时的山路,每天在学校吃的,是自己辛辛苦苦从家里背来米和菜,因为有些菜不能做,而洋瓜储存的时间长,所以他们每天自己带洋瓜,每天中午就自己做洋瓜吃,一个个都长不高,缺少大量营养

他们的教室也很不好,教室破破烂烂的,一间教室只有十几个人,但却有两三个年级,虽然这么艰苦,可他们从来都不叫苦叫累,反而很用功的学习,因为他们知道,能学习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他们很珍惜。

他们一个星期只回一次家,在家他们就帮父母干活,采松脂,梨地种香蕉,喂牲畜做饭,样样再行

看看他们再看看自己,真的很惭愧,在家里过父母把我视为掌上明珠,我是一位”小公主”过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衣服脏了妈妈洗,小房间乱了,妈妈整,连被子也是妈妈叠的,每天上学都是父母送我去的,在学校遇到小问题就找律师,从来都不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

学校的伙食很好,有肉,土豆,火腿肠,可这些我也吃不惯,每天让爸爸送,爸爸送来的都是鱼肉、牛肉、鸡肉

看了变形计之后,我决定不再做一个”小公主”,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的衣服,不再让父母洗,我自己洗,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我最终成功了。但我上学不再让爸妈送,虽然多花了些时间,但我仍按时到校,在家多帮妈妈扫地。一定要学会做饭,让父母多休息一下

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努力,一定会成为像山村的孩子一样独立的人,加油

2少年之悟

——观《变形记》有感

七(5)邓佳缘

今天,我观看了《变形计》之后这档节目,看很大的感触。

变形计主要讲的是一位生活在繁荣的城市里的叛逆少年和一位住在艰苦的环境中的朴实少年来互换生活

当我看到那些大山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帮家人干活时,我深感愧疚,怎么说我也生活在比他们好的环境中,但是却不好好珍惜。

有一期节目中,一个不到五岁的小女孩,天天上山砍柴,在家里帮家人喂猪,放牛,而我们都快十五岁了,却还不懂事,不珍惜自己舒适的学习和生活

住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到了下雨天就更难走,而且在偏僻的地方,有些学校的条件真是差到了极点,玻璃破了没钱补,房梁断了只能靠柱子撑着,但是,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学生们学习更卖力

住在大城市里的小姐少爷们,学习力的环境好,设备好,教学质量好,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珍惜,到了大山里去,才明白他们是多么幸福

我们,这一代的中学生,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在我们学校里食堂里的饭菜样样齐,我们依然挑食,不喜欢,在大山里,每天吃饭时孩子们就只能吃5毛钱打的饭,有的孩子家里穷,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仍然努力学习。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利用好社会提供的能源,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不能让父母老师失望,要成为国家的希望

从现在开始,收回那颗叛逆的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国家,为了父母,更为了自己,自己的将来

为父母点燃光艺,为国家创造辉煌,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好好努力吧

3观《变形计》有感

七(5)张明月

别让贫困掩埋你的斗志,别让奢侈磨灭你的勤奋;在顺流逆流中保持平静的心态,拥有一颗平常心,你会发现世界的美丽,生命的璀璨。

湖南卫视变形计之少年何愁,讲述了一位深圳富二代和一位云南彝族贫困少年的互换生活。深圳富家少年易虎臣,13岁,玩世不恭,一年换了6、7部手机,云南彝族少年吴宗宏,14岁,懂事的山里孩子,一个月零花钱10元,他要负责每个星期背最重的洋瓜走5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他要和爸爸在夜里忍着寒冷去山上采松脂,他要帮老师冲厕所,喂猪,他是那个小小的学校里最大的孩子。

生活在城市里的易虎臣和我们一样,依赖父母,没有吃苦精神,不会去感恩f父母,为了满足物质的需求而大胆坦然地花父母的血汗钱。而生活在山区的吴宗宏截然不同,虽然家里穷,但不自卑,虽然条件差,但依然执着地追求学习。

每当看到易虎臣就好像看到了现在的我们,易虎臣是讨厌他的父母的,但我虽然不讨厌他们,可当我遭受指责时,我也会对他们产生偏见,易虎臣是不会吃苦耐劳的,我们在家里都是受别人的关爱,也不常做家务事。

我们要想当个人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就应该学习吴宗宏身上的优点。他是有理想的,只要有了理想我们才会为之而奋斗,所以我们制定自己的理想,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吴宗宏是勤奋的,而我们也可以将那用来放松的课间十分钟用来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我们有着比他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珍惜。

吴宗宏学会了自食其力,而我则没有很好的自立能力,我应该去帮助父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还要懂得去关爱父母,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人,他们同我们血浓于水,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去报答他们

结局是美好的,也是给予人希翼的,两个少年都学会了许多,但未来依旧漫长,要牢记今日的品德,给未来开拓光明的道路。

这世上有金钱的贫乏,但不会有灵魂的缺陷,这世上没有真正的铁石心肠;只有暂时的迷茫,只有用爱去感化它,融化隔阂,世界才会更加美好,4 观《变形计》有感

七(5)李怡然

自从观看了《变形计》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节目之中,我似乎看到了现在孩子的真实写照,看到了他们经过七天的真实改变,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苦,什么叫做爱,什么叫艰辛。

在节目中,那些山里孩子在苦难之中仍旧为美好生活在奋斗着,努力着,求学的艰辛并没有阻止他们对知识的渴望;那些富贵的公子哥们,在苦难面前,在贫穷面前,在条件艰苦的大山里,也放下了平时的公子哥气概,他们学会为他人着想,他们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他们的心灵也被经过一次净化

原本富贵的公子哥们,在大山深处,发现了人的本性,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传递了自己的爱,改变了自己身上的傲气和叛逆的心理,学会了许多人的人生哲理,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传递了自己的爱,改变了自己身上的傲气和叛逆的心理,学会了许多的人生哲理,他们也看到了山里孩子从小就会用稚嫩的肩膀来替家庭分担责任,看到了他们对父母的理解,看到了他们再贫困之下对知识的渴望,体验了大山深处那种艰辛的生活,感受到了金钱的来之不易

而山里孩子在面对他们从不敢幻想的城市生活之中,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幸福,他们看到了只有在书本和电视上的东西,可他们却并没有因此忘记了自我,只是励志要好好读书,靠自己的一双手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蔚蓝天空。同时,他们也让城市家长知道了知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关爱孩子

看到这里,我不禁惭愧起来,与山里的孩子相比,我们的生活幸福的多,每天都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学习,可以从父母给我们买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可我们却没有回报过他们,哪怕是一句微不足道的关系或许也没有过,只知道生气的时候就抱怨,嫌他们太唠叨,不愿与他们交流,不愿关心他们,山里孩子身上所体现的孝顺,正是我们每位同学们所缺乏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那种精神,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铁石心肠,但有暂时的迷茫,只要用爱去感化他们,融化隔阂,世界才会更美好,让我们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爱吧

5珍惜拥有,完善自我

——观《变形计》有感

七(5)杨尚明

看了“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后,我感受到了什么叫苦难与艰辛,什么是拼搏与努力,什么是母爱与父爱。在爱的阳光照耀下,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洗礼。

我最感动的一期节目是关于贫富差距巨大的孩子们间的转变的。家庭环境几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三个孩子之间互换角色,这么一个让人看了无一不留下感动、心酸、惭愧、自责的泪水的“变形”

姚珠龙是来自深圳的富裕家庭。他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才,不是在高档的ktv,就是在马路上骑摩托车,或是因为一些不爽去其父同学,在他的兄弟中,他就是“龙哥”。他平时为一些小事和父母大吵大闹,当我看见他为妈妈把他的床换上比较幼稚的儿童床单就大声严厉呵斥他的妈妈,我心想: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叛逆之子啊

此次变形的城市主人公不可以只有姚珠龙一个人,还有一个就是周卓夫。他来自深圳的另一个富贵家庭,他的性格自闭,不善于人交流,谈话。整天都在家中打游戏,他不喜欢学习,是一个十足的“网虫”他对父母很粗暴,经常对他们动手动脚,言语暴力,当我看到周卓夫为它妈妈进了他的房间大发雷霆“死开,快滚”说完用手用力的打了他妈妈一下子,我突然震惊了,心想:如果说姚珠龙叛逆的话,那么周卓夫就是一个暴徒,一个队自己亲妈这么狠的人,那么他对待其他人更是如此了

罗海,一个来自贵州大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和弟弟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他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他们来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即使是这样,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成绩

最后,城市的主人公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叛逆的他们,也变得尊敬师长了,而来自山区的罗海也完成了他的心愿,见到了美的城市和广阔的大海

变形,不是变面貌,而是变心灵。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他们成长中难以抹去的记忆与前进的动力。

他们即将是展翅高飞的雄鹰,在经历了爱的洗礼后,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回报,学会了关爱他人,在变形中重振了自己的方向,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变形记》观后感 篇4

《变形记》观后感

苏晓娜201030710318兽医学院

高三的时候每次周末回家,看湖南卫视总会看到有《变形记》的预告片,很想看,但从来没有碰到电视台播,直到上次上课,终于看到。其实老师说要看《变形记》的时候,我想到更多的是关于我的高三,不过跟这个主题一点也没关系,就不提了。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自然而然想到卡夫卡短篇小说《变形记》。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它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孤独感与陌生感,即人与人之间,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既荒谬又难以沟通,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小说把我们带入一个不熟悉的世界,我以前也一直以为这个节目应该讲得是一些很虚幻很荒诞的东西,却在看完节目后被深深震撼,原来并不是我想的!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社会整体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社会异质性不断增加,社会分化加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凸显。说具体的,中国社会现在有很多突出问题,如城市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城乡差距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代际冲突问题等等。一直以来,许多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追求利益,从节目的策划、创意和商业运作上都立足娱乐,明星

等等,但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其作为媒体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公共使命。这其中最好的代表无疑就是湖南卫视!娱乐立台、快乐中国的宣传口号彰显了湖南卫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差异化生存的运营策略,一堆娱乐节目确实给他们赚足了人气,我承认我每天打开电视也就是冲着他的节目来的!但是,如果几乎所有节目都没有关注时下热点新闻,挖掘新闻中带有社会普遍意义的内涵,并谋求寻找某些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

毫无疑问,《变形记》节目的推出正是湖南卫视将媒体的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力图将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国家社会的命运变迁自觉相连的一种大胆尝试。听老师说,湖南卫视做这么大型的节目,绝对是亏本的,但他们还是做了,这其中就凸显了媒体人清醒的责任自觉意识。1920年,沃尔特·李普曼就曾告诉发行人说:“如果发行人„„既不面对现实又不加以处理,那么总有一天,在愤怒的公共舆论的激励下,愤怒的国会将用一柄斧头来给新闻界做手术。” 意思是说,如果媒体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社会热点问题,没有做到承担社会责任,那其实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场。而如果能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却能使其找到一条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永生的绝佳路径!湖南卫视正是适时地抓住了这一点!

再来说说这个节目!《变形记》其最突出的个性化标签就是角色互换。互换的两个角色一般都在家庭条件,性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呈现的是两个原本可能永远不会走到一起的人物生活互换之

后的种种难以预料的生活状态,单单从这一点,就已经使我充满好奇心,想一看究竟了!同时,《变形记》节目在内容编排的过程中,还特意采取了对举的手法,尤其突出了每个角色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看节目的时候,会一直让人深深纠结于那个小主人公最后到底能不能有所改变而忍不住要一直看下去!整个节目充满冲突性和悬念感,非常吸引人!

也许是因为这节目不管关注的是什么社会问题,但都有家庭这个背景,才能如此深深吸引我!电视内容虽然不是完全地却是大量地涉及家庭、住家及家庭生活,但无论是城乡孩子的互换,还是母女、父子角色的互换,都表现了一个现代家庭很普遍的问题,即代沟问题。父母与孩子很少有沟通,从而导致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父母觉得孩子不懂事,孩子觉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思想,问题重生!

变形记观后感 篇5

昨日晚上我们看了由湖南卫视制作播出的《变形计》,片中的两个小主人公DD魏程与高占喜,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环境与城市,我看了这部片,感到最无奈和悲哀的是他们的父母。

魏程是一个城市孩子,由于迷恋网络游戏而辍学,当访问到他的父母时,展此刻他们脸上的不仅仅是悲哀悲痛还有更多的是无奈。我明白,每个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女无心向学,虽然表面上好像还很耐心地劝导,但是他们的心也许在流血流泪。

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儿女长大后做一个出色的人,他们有时会由于紧张我们而忍不住多叮咛几句,我们觉得烦,却不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我们平时在生活上可能觉得爸爸妈妈很烦,甚至厌恶他们,但当我们离开,不在他们身边,独自一人生活,你才会发现那种是什么滋味,就像魏程一样,平时对他只顾无微不至的父母,爱理不理,当他来到高占喜的贫困穷苦的家庭时,高爸爸那出了自己多年储存的20元作为他的玩乐费用,在一个山区,在一个贫穷的山区家庭,做出这一切是多么不容易啊!而且还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父子”,魏程无疑是被触动了,他的心灵与亲生父母隔着的一堵墙倒了,他既然能被没有血缘关系的高爸爸感动地流泪,而应对自己亲生父母对自己的多少付出就冷漠相对呢

湖南卫视《变形记》观后感 篇6

一、本土化的节目形态构建

(一)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现代意识对社会各种热点问题针砭时弊,赋予节目强烈的时代魅力

《变形计》“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1)

《变形计》节目的内核构思,简言之,就是将两个具有强烈反差的普通人的生活位置予以互换,让互换双方完全进入对方的生活,扮演对方的社会角色,编创人员试图通过七天互换生活角色的亲身体验,使互换的两个人能够从中得到感悟、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审视工作、生活、人性乃至人生。《变形计》将“真人秀”的元素植入节目之中时,就充分考虑到国情和观众的收视习惯,在关注社会各种热点问题的同时,积极强调了节目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

《变形计》首先注重的是节目的选题,因为选题直接决定了当期节目的“议题设置”及互换双方的社会角色选取。《变形计》从节目正式开播至今,主题广泛覆盖当前社会中一些疑点、难点及焦点、热点问题,如关注父辈与子女教育问题的选题,如高三师生母女角色互换、网瘾少年和乡村孩子的角色互换、城市“问题少年”和陕北农家孩童互换、京城重点小学教师与乡下教师互换、厅级干部和村官角色的互换等,还包括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比如“行走学校”、“留守单亲家庭子女”等。编创人员会寻找一两个热点作为节目背景并引入当期节目,通过精心安排的故事情节,展现七天的角色互换体验,有意地凸显互换双方对于彼此之间角色的适应过程,从而生动地体现角色换位的基本历程,充分展现当事双方的矛盾冲突,进而通过个案深刻地折射出当前社会中此类问题的矛盾本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往往也是一段时期内舆论的焦点,《变形计》策划选题的设置应和了社会的关注点,在热点中释疑解惑、积极引导舆论。

(二)淡化节目中的功利色彩;强化节目中的教育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类节目物质刺激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奖金奖品、“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成了各种节目吸引参与者、吸引电视观众的重要手段。这种情况在国外的各档节目中更是屡见不鲜。在“真人秀”节目中,物质奖励的诱惑几乎成了人们报名参与、争相收看不可或缺的卖点。

《变形计》在节目中有意弱化这种功利色彩,故事的主人公参与拍摄,“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没有掺和商业元素。”(2)节目中的主角参与互换显然不是冲着金钱、名利等物质诱惑而来。而编创人员对于角色的选定,是很费了一番功夫的:每一期的“互换”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从一个角度展现社会的某个热点问题,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每期节目中的主人公恰恰就是这类问题之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人物———这在无形中提升了节目对于某些社会问题的说服力,同时也更易于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谈论这样七天短暂的、精心策划的“互换生活”是否真的能给当事人带来深刻的影响和转变、是否真的能达到编导预期的“互换目的”,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与当前泛滥的纯粹搞笑逗乐的游戏娱乐类节目相比较,《变形计》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事人和观众起到“教化”和引导的作用,能在观众观看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领观众进入理性思维的深处,并带来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变形计》的很多期节目均涉及城乡之间不同身份的角色互换的内容。当被互换身份的朴实的乡里人初入繁华的大都市之中时,编导有意突出了淳朴的乡下孩子、坚强的乡村教师面对都市的物欲横流及各种物质诱惑展现出的勤劳朴实、勤奋节俭的优秀品质。尽管剔除了节目物质刺激和功利竞争色彩,但节目依然具有很高的可看性,并展现出一种健康向上的教化意义:在节目中用有益的观点和思想去影响观众,向观众输入了积极上进的节目理念,使得节目在好看的同时也不失深度。这种策划理念和思想在本土化的节目运作中是很值得借鉴和深思的。

二、本土化的节目内核架构

(一)“明说”与“暗示”

在《变形计》的变形环节设定中,蕴涵着一明一暗两条策划主线。首先是编导的明线构思,即编导制定的游戏规则和目的———编导希望两个角色在互换中能够学习、领悟些什么,并将这种互换意图通过解说词、演播室主持人和嘉宾对话、心理专家分析等方式明确地阐述给观众;其次是隐性的暗线构思———作为编导,应如何围绕这个互换意图来策划、安排两个人变形七天的互换生活,而这种暗线构思的意图是暗含于节目之中的,通过事先安排的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或人为地制造出某些“动情点”来展现,一般并不为普通观众所轻易觉察。这些暗线构思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此类“真人秀”节目的成败。“明说”与“暗示”的巧妙性结合,使节目更加引人入胜。在展示当事双方“变形”的同时,《变形计》是站在介于变形双方之外的“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和评议变形的过程的:时而以“明说”的方式告诉观众编导拟定的“游戏规则”,时而用“暗示”的办法预兆变形双方当事人未来变形历程的走向。

《变形计》“第三者”故事讲述者视角的选取使节目制作者“传者”的身份定位和受众“收视者”的心理角色定位巧妙地处于同一平台之上,这无疑拉近了观众和栏目之间的距离,有意识地强化了电视节目制作“受众本位”的收视理念。对于电视观众来说,这样的解说词更具有亲和力和切近感。透过细致入微的解说词,观众仿佛进入了当事人的生活。

(二)节目角色的“二次互换”

“真人秀”独特的节目形态决定了它事先铺设好的参与程序将充分影响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参与其中的角色自身以及作为“旁观者”的电视受众。一方面,参赛者可在游戏规定的框架中“扮演”游戏角色并尽情投入其中,另一方面,作为电视受众,不但可以“旁观者”或“仲裁者”的角色参与到节目中去,也能在参赛选手中寻找自己的“缩影”、“替身”,在紧张而刺激的审美娱乐过程中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传统的“真人秀”节目可以很容易地将游戏、参赛者、观众三方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以“游戏———参赛者”、“参赛者———观众”两条纽带贯串的统一整体。

《变形计》设定的互换角色的游戏规则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并改造了这一特征,让参与者、观众之间形成了互动互益的“角色二次互换”。第一次“互换”即节目规则事先约定的当事人之间的角色互换,对于参与这场互换游戏的双方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和挑战。一方完全进入另一方陌生的生活,努力模仿并扮演对方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换位形成的巨大差异让当事人觉得新鲜、神秘,而互换之后所要经历的难以预料的未知和突如其来的变数对于当事人来说,自然是个不小的挑战。这样的游戏规则设置为节目中出现的看点和某些戏剧性的场景埋下了伏笔。第二次“互换”是观众和当事人的角色互换。对于电视观众来说,角色互换之后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是激发他们收视兴趣最原初的动机。当然,如果仅停留于第一层次的“互换”,那么,《变形计》这档节目可能就沦为修改了游戏规则的最一般意义上的“真人秀”的克隆版了。令人欣慰的是,《变形计》的节目创新理念并不仅仅停留于“游戏规则”再造这样肤浅的表面,编导更加注重的是有意识地引领观众进入思维深处的理性思考———从旁人、从“第三者”的角度考察当事人的言行,并由此引发观众的“换位思考”。如果说第一个层次的“互换”仅是表面的、纯粹娱人层面的“游戏规则”的表露,那么,第二次“互换”才真正体现了编导的良苦用心,在观众和当事人的角色逐步互换之后,编导有意识地引导观众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予以思考,从而引发受众对于某些社会现象感同身受的思考和感慨。例如,在一期名为《不舍的村学》节目中,讲述了“城乡教师互换”的故事,如果仅依靠镜头和解说词来表现乡村孩子学习、生活的困难,远不如当事人亲临当地切身体验来得真实。电视观众通过与当事人的角色二次互换,更能“拟真”地体验这种感受,同时激发起他们对于现实的某些思考。所谓“旁观者清”,观众在这层意义上的换位思考,才真正体现了节目的社会意义和节目定位。

三、对于“真人秀”本土化之路的前瞻

不同的国家、民族在经济政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促成各个民族之间历史文化传统的异化,作为各国、各民族精神文化产品的表征形态之一———电视节目———也往往会打上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心理情感、审美情趣方面的印记。

实际上,一个民族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态和审美观念,也总是以本民族的文化形态和审美观念为根本,将外来文化和审美观念民族化并将之融入自身传统观念体系之中。有鉴于此,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对于外来节目,我们应站在理性的思维高度重新审视节目的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最大程度地适应我们的国情、民情。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环境的不同,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认知标准。在引进、吸纳、对待这些“舶来品”的同时,我们应加强本土文化与节目经营的结合,对其进行必要的“本土化”改造,制作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气派、风格的电视节目,以适应国内收视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英]大卫·麦克奎恩著,苗棣、赵长军、李黎丹译:《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尹鸿:《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宗匠:《电视娱乐节目:理念、设计与制作》,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4]、张静民:《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变形记》观后感 篇7

故事是这样的:深圳的城市公子哥――易虎臣,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对自己的头发和穿着十分注重,家里已经有了六、七双鞋;学校里,他上课睡觉,和同学们恶搞,生活老师是他的“克星”,宿舍的同学是他的仆人。为了让他在家帮助作家务,在校认真学习,易爸爸决定将它与云南中坡小学里的勤劳能干的吴宗宏交换身份,前提是给以后出一部手机。喜欢收集的易虎臣很快就被手机打败了,二话不说便答应了。接着,一星期的变形记便拉开了序幕:云南中坡小学里,易虎臣糗事连篇;深圳里,大方的一把把给了吴宗宏1100元。七天很快就过去了,从中坡小学回来的易虎臣变了样,甚至连手机都不想要了,还成了一个勤劳、认真学习的好学生。

看完这个节目后,我想:城市里的孩子和农村里的孩子差别太大了:城市里的孩子住的是洋楼,穿的是名牌服装,吃的是山珍海味,走的是繁荣的大街;而农村里的孩子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破破烂烂的衣裳,吃的是洋瓜、大白菜,走的是陡峭的山路;这跟城市里的孩子差别太大了。回头一看,我们好幸福啊!可我们却不懂得勤俭节约,大手大脚的花钱,看来我们也得向农村孩子学习呀!

变形记观后感作文 篇8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变形记观后感作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变形记》是把城里娇生惯养坏习惯非常多的孩子送去农村,而又从城里孩子去的家里的农村孩子去看看大城市大世界的节目。下面是,欢迎参考!篇一看了这一期的法兰琳卡《变形记》之少年...《变形记》是把城里娇生惯养坏习惯非常多的孩子送去农村,而又从城里孩子去的家里的农村孩子去看看大城市大世界的节目。下面是,欢迎参考!

篇一

看了这一期的法兰琳卡《变形记》之少年何愁后,我深有感触。

深圳公子哥易虎臣,是一个厌学、攀比心很强、狂爱手机的“富二代”。他称生活老师为“咆哮体”;爱捉弄同学;开玩笑不分场合;上课时不听讲;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在手机的诱惑下,他答应爸爸参加了《变形记》。山村少年吴宗宏,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爱学习、尊敬老师、有梦想的孩子。为了渴望已久的大城市,他参加了《变形记》。

易虎臣来到山村后,发现尽管这里的条件差得可以,但这些山村孩子的热情让他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友谊和温暖。这个城市里的公子哥现在每天吃洋瓜拌饭,真让人无法置信这个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他,是如何忍受每天只吃洋瓜的。在这些孩子中,易虎臣却特别关注一个叫“小黑”的孩子,处处关心他、照顾他;教他街舞;为他找失踪的爸爸......曾经最不受欢迎的公子哥,因为这些山村孩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吴宗宏这边又怎

样了呢?朴实的吴宗宏来到了他做梦都想来到的大城市,有如亲生父母的家人;大方的爸爸给了一千块作为见面礼;条件超好的学校;亲热的同学......七天的时间很快到了,山村孩子和深圳孩子都对易虎臣和吴宗宏依依不舍。经过了“生死离别”,易虎臣来了个 360 的变化:第一次为家人做饭,把手机抛之脑后......易爸易妈欣慰的笑了,他们的宝贝终于长大了......吴宗宏也变得更自信,他会为了自己的梦想更努力,直至实现......看完后我深深被感动了:我觉得自己应该现在开始节约用钱。父母很辛苦、不容易,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回报家长。

篇二

这个星期,老师用课余时间,让我们看了一部很有价值的电视---《变形记》。

这个电视的主要内容是:有两个相同年龄的男孩,性格截然不同。一个叫易虎臣,是城市里的公子哥,他脾气暴躁,不孝敬家长,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在学校,只要老师一管他,他便野蛮地打起老师来,被同学们称为“最不受欢迎的人”。他家庭条件优越,只要是他要得东西,爸爸妈妈都尽量满足他。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太臭美了。无论到哪,他都不会忘了梳头,衣服也有十几件,连鞋都有六七双。而另一个孩子叫吴宗宏,他一直住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十分艰苦。每天要走五个小时才到学校。每次放学回家后,他便会帮着家人做事。比如:做菜、喂猪...在学校,他尊重老师,热爱同学,乐于助人,在家他孝顺父母。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是:是个善良、纯真、懂事的好孩子。后来,这两个孩子互换了七天的生活条件,易虎臣来到农村生活,才过了几天,他就受不了了。因为,那儿的教室很破,饭也不好吃,还要干很多事,就连洗头也没有清水。这显然让易虎臣很难接受。而吴宗宏却在城市的学校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在家帮易爸妈做家务,易爸妈很高兴。他还通过打工赚了好多钱,给易妈买了一箱牛奶。在农村的易虎臣也渐渐通过体验,变得懂事起来。最后,他们又换回了自己家。再一次回到家,易虎臣身边的人都夸他很懂事。他还亲自给家人做饭,令易爸妈很欣慰。

看了《变形记》后,我的感触很深,因为我平时在家不仅从不帮妈妈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书房都是妈妈打扫,还经常挑食。我觉得我的一些习惯有该改一改,我应该向吴宗宏学习。我今后一定会多帮妈妈做家务,自己打扫书房,不挑食。同时,还要好好学习易虎臣的知错就改,做一个讨大家都喜欢的好学生。

篇三

这个星期四和星期五陆老师带领我们看了湖南卫视的《变形记之少年何愁?》。

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大山里穷家孩子与深圳的富家公子互换七天。他们分别是吴宗宏和易虎臣。吴宗宏在大山里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可易虎臣就不一样,他被人称为最不受欢迎的“公子哥”“小流氓”。他们互换的想法也不同,吴宗宏是为了了解城市里人的,了解城市人的生活习惯。而易虎臣是为了一部六千多的 iphone 4S 和游戏机以及逃学。

两个人就这样开始互换七天。

易虎臣家有一个妹妹,互换之后妹妹对新哥哥吴宗宏是无话不谈,恰好这个星期是易妹妹和易妈妈的生日,吴宗宏就打工赚钱为易妈妈和易妹妹买生日礼物。

易虎臣到了山区与小黑、小胖结为好朋友。小黑的父亲因喝了酒后误杀了人所以进了监狱,小黑当时五岁,至今他都没见过他爸爸易虎臣就千方百计让他们父子两人相见一面。在这次互换中,易虎臣变得不像以前那样不停花、乱花钱、爱臭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深受大家喜欢。

看完这篇长达 170 分钟的视频我被深深感动了,我大肉;山区里的孩子学校破落不堪,我们的学校却是高楼大厦;山区里的孩子几们的生活与山区孩子的生活完全不同。山区里的孩子只吃黄瓜白饭,我们却是大鱼个人合一本书,我们却是一人一本;山区里的孩子上学走崎岖的山路,我们却是家长接送......在这么优秀的条件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当然我们也要帮助山区孩子,多进行捐款,给他们点爱,他们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变形记》观后感1000字 篇9

而在节目中,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城市孩子病态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和态度,他们几乎不懂得感恩。感恩意识和心理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亲情的冷漠

当代青少年,尤其是一些物质生活条件优越,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青少年,对于父母亲人的关爱呈现出一种就应“应分”的心理状态。某一期节目中的易虎臣就是这样的典型形象,每一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父母的付出对自己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总认为他们赚钱个性容易,不断提高自己时尚手机的换代速度,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在生活中不懂得向父母回馈,在心灵上不懂得感恩。

2。对于师生情的无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老师受尊重的地位却不断下降。部分青少年节目中的城市小主人公能够说是如出一辙: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不但毫不领情,还践踏老师的教学成果:课上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完成作业。

3。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职责意识淡薄

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对于自我欲望和欲求的满足,则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在他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个人权力欲望不断增长的同时,带来的即是职责感的缺失和弱化,过于依靠外界,注重外表忽视内在,贪图享乐。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更加诱使了感恩意识的淡薄和缺失。

虽然《变形记》成功地引起了社会对城市与农村孩子这种群体的差别性的关注,也对现代教育敲响了警钟。但是在和同伴一齐看《变形记》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模式化叙事的弊端

在7天的主角互换体验中,新家庭父母的付出新校园生活的体验,新环境中人的生存苦难和困境孩子打工回报新家庭等等这些模式化的叙事充斥着每一期《变形计>,这样模式化的叙事结构会带来了必须的负效果。首先是受众对于模式化叙事势必会产生审美疲劳,进而使节目失去收视悬念;其次是栏目会陷入固有的模式当中,节目本身资料、形式、趋同。

2。节目形式带来道德风险

“真人秀”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在持续必须思想深度的同时,也必定想获得高收视率。因此,为了让节目有可看性,获得高收视率,带实验性质的互换形式有时存在着必须的道德风险,而这种风险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节目虽然有很高的收视率并且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深度的思考,却给参与者带来了危险,节目是否就应继续存在?如何在保证节目的可看性、深刻性的同时保证参与者的安全,是“真人秀”节目需要改善的地方。

3。介入性干预影响真实

电视上的资料毕竟经过媒介选取和加工过,不是真实环境。媒介的介入,个性是电视媒介的介入,必然会影响参与节目的主人公的行为模式,“秀”的元素影响了节目真实性本身。比如在拍摄现场中编导对事件进展的参与,对事件发展的劝阻激化采访,都改变着节目的真实性,再次是在后期修改中,解说心理专家主持人等电视元素的介入也诱导着受众走向拟态环境所营造的真实中。在这种环境下,解决节目的真实性和表演性冲突成为《变形记》亟须解决的问题。

《变形记》观后感600字 篇10

儿子长大了,今天的电影看的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感叹和疑问。

感谢儿子,我也观看了数不清的“光头强”动画片,电影版从《年货》、《过年》到《奇幻空间》和今天的《变形记》,我都没落下。仔细想来,还是《变形记》我最喜欢,主打的亲情牌,讲的是父子情深、父爱如山。老父亲因工作忙没时间陪儿子成长,退休了才能陪儿子实现童年的心愿……坐在电影院里想起自己的父亲,我忍不住湿了眼眶。老爸从军近30年,把青春、家庭、父母妻儿都献给了部队!我童年的记忆就是跟着妈妈生活,有假期就要坐很久的火车才能见到爸爸。我曾比电影里的“小强强”还要过分的对待过老爸,我掀了爸爸战友们为我们母子接风的桌子,还叫喊着“我跟他没有感情”!……

年龄大了变得特别容易伤感。前几天媳妇给放了部车太贤主演的《开心鬼上身》,当知道几个“鬼”就是主角去世的亲人,我当着岳父母的面痛哭出声。

希望我可以陪着儿子长大,不像“小强强”爸爸工作那么忙,也不像“尚万”的父母亲人走的那么早!能够好好的陪他玩耍、教他做人。希望可以像《速8》的托雷多一样,为了儿子可以选择站在全世界的对面!同样也要努力让爸妈幸福快乐,如有来生,还想做他们的孩子!

电影本来就已经很贴心了,当响起“世上只有爸爸好,长大了才知道”的歌曲,又再次热泪盈眶!个人感觉比《祖宗十九代》好看、感人。虽然我跟贝小贝(岳云鹏)一样,也总希望自己可以变的帅一点。

中学生变形记观后感作文 篇11

变形记观后感作文1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部非常让观众感动的纪实片。内容是通过身份互换的方式,让城市里的叛逆少年与来自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各自享受对方7天生活。这场纪实片不仅改变了一个个城里孩子,还激励着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走出自己现在的生活环境。看完这部片子,我深有感触。

在这部纪实片中,我最有感受的就是城市主人公李耐阅与农村主人公罗珍的变形生活。李耐阅,一个生活在城市无忧无虑的叛逆少女。在家里,她经常与父母发生矛盾,甚至会打架。在校内,她依然是错误不断。在变形计拍摄的前一天时,记者发现李耐阅正在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内跪着。经过记者一问,原来是因为老师骑车回家,李耐阅在老师路过身边时,用奶茶泼了老师满车都是。老师气愤之下就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回家后,李耐阅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我恨不得抽了我爸的筋,扒了我爸的皮。因为我爸他买了很多的保险。”说完时,李耐阅竟然笑了出来。这时,我们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是什么让这个城市少女如此叛逆?也许只有通过变形我们才能了解。农村的二号主人公罗珍是一位乖巧懂事、勤奋学习的孩子。但是在罗珍四岁那年。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因车祸去世,这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又背负起了巨大的重担。母亲仅靠些针线活来贴补家用。她和哥哥罗剑在同一所小学学习。“从家里到学校需要走4小时的山路。有的路段甚至是需要攀爬的。”罗珍接受采访时说道。这让哥妹俩更加珍惜这样的上学机会。所以在班级内,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是一直是名列前茅。农村的孩子一天的任务不仅只是学习,在空闲时间里他们还要为妈妈干农活。有时罗剑会因为觉得罗珍没力气而埋怨她。可罗珍依然会任劳任怨,帮助家里做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快要出发了,罗珍在家里自己认真的准备着自己的行李,而李耐阅则在吃晚饭时,把夹过的菜扔到爸爸身上。这难道不就是两个生活环境不同的孩子的真实差别吗?

变形拍摄的第一天,罗珍很顺利的到达了李耐阅的家里,她进门时已是傍晚时分,于是懂事的她与李耐阅家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帮助家里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在餐桌上,尽管罗珍做的菜模样并不是十分的好看,但是这一家人已经很久没有体验到这种其乐融融的感觉了。这一晚,李耐阅的家人笑得合不拢嘴,迎接这位远方来的客人。而李耐阅来到罗珍家的第一天,就迎来了村内一位居民成亲的日子。对于农村人来说,结婚就相当于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农村的小街小巷内,到处响着鞭炮,奏着乐器。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李耐阅走进新娘的化妆间时,看见新娘正在着装打扮,便大声地对新娘说:“哟,还挺臭美吗,人长得都没我好看。”这时,化妆间内想起了激烈的争吵声。结果,本来对于新娘很重要的一天却变得极其不愉快。

李耐阅真正的蜕变出现在变形的第4天,在前一天刚体会到当老师的不易后,今天李耐阅又因为一些事情把自己多天来积累的情绪爆发了出来。耐心的校长为李耐阅举行了一次讨论会,主题是“爸爸妈妈为我的付出”。在讨论会上,同学们都把自己的遭遇讲述给了大家听。生活在大山内的小朋友,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单亲家庭,甚至有父母双亡的悲惨遭遇。其中一位刚上2年级的女孩,她长得十分瘦小。身上单薄的衣服和裤子让她在这大雪纷飞的月份内瑟瑟发抖。在自己很小的时候母亲因为背柴时坠落悬崖,不幸丧命。爸爸在娶下一位后妈后,与她一起去外打工。每年只有很少的机会能够回来。一人在家的她,利用自己瘦小的躯体撑起了一片蓝天向我们诠释了:弱小的灵魂一样可以释放出强大的力量。李耐阅在经过这次活动后,变得比以前更加懂事,更加听话了。而罗珍在城市内经历的许多第一次,也相信是她终生难忘的。

这次《变形计》让我深有感触,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我们所有的东西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用自己的劳动去挣钱,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的,我们城市里的孩子比别人幸福,比别人条件优越。为什么就不能比别人懂事呢?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独立自主、帮家人分担,这才是真正的自己!

变形记观后感作文2

这几天,陆老师让我们看了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这个节目十分真实地记录了城市公子哥易虎臣和大山里的追梦少年吴忠宏互换七天生活的故事。

深圳的公子哥易虎臣家境富裕、爱虚荣、喜欢乱花钱。而云南山区的追梦少年吴忠宏则家境贫穷,顿顿吃的是一成不变的洋瓜。他们的生活进行互换,会有怎样的一番曲折故事呢?

易虎臣到了山村以后,他看见同学睡的破败不堪的寝室时那惊讶的表情是文字无法描绘的;而没见过市面吴忠宏在来到易虎臣那富丽堂皇的家时,他的嘴里能一下塞进五个鸡蛋。

在互换生活的七天里,易虎臣和吴忠宏都收获了许多第一次,易虎臣第一次做饭,第一次走五小时的山路,第一次喂猪,第一次采松脂……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渐渐让他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然而让他真正变形的是他帮助小黑去找他犯了发的父亲,当小黑和他的父亲时隔六年再次重逢时,易虎臣的心被震撼了,在此时他突然懂得了爱与亲情的意义。当妈妈过生日时,他真心地祝福了妈妈,当小黑发烧时,他亲手煮了一锅粥喂小黑吃……

而吴忠宏呢?在深圳什么东西都使他感到新鲜:第一次吃海鲜,第一次看海,第一次照相……这都让他在“享受”生活中收获了许多乐趣。他还去废品厂打工,用自己辛苦得来的钱给妈妈买了一箱牛奶作为生日礼物。

看完《变形计》后,我感慨万分,吴忠宏小小年纪就懂得帮家里分担困难,而我们在享受爸爸妈妈给予的幸福生活时,是否想到过父母赚钱的不易?是否想到过父母为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所以,我们今后要少让父母操心,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变形记观后感作文3

《变形记》是湖南卫视创新研发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纪录片+真人秀模式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通过现实生活中人物角色的对调,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通过人物亲身经历和体悟让人物自身以及广大的观众朋友接受教育的真人秀节目。

而在节目中,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城市孩子病态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和态度,他们几乎不懂得感恩。感恩意识和心理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亲情的冷漠

当代青少年,尤其是一些物质生活条件优越,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青少年,对于父母亲人的关爱呈现出一种应该“应分”的心理状态。某一期节目中的易虎臣就是这样的典型形象,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父母的付出对自己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总认为他们赚钱特别容易,不断提高自己时尚手机的换代速度,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在生活中不懂得向父母回馈,在心灵上不懂得感恩。

2。对于师生情的无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老师受尊重的地位却不断下降。部分青少年节目中的城市小主人公可以说是如出一辙: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不但毫不领情,还践踏老师的教学成果:课上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完成作业。

3。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对于自我欲望和欲求的满足,则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在他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个人权力欲望不断增长的同时,带来的即是责任感的缺失和弱化,过于依赖外界,注重外表忽视内在,贪图享乐。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更加诱使了感恩意识的淡薄和缺失。

虽然《变形记》成功地引起了社会对城市与农村孩子这种群体的差别性的关注,也对现代教育敲响了警钟。但是在和同伴一起看《变形记》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模式化叙事的弊端

在7天的角色互换体验中,新家庭父母的付出新校园生活的体验,新环境中人的生存苦难和困境孩子打工回报新家庭等等这些模式化的叙事充斥着每一期《变形计>,这样模式化的叙事结构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效果。首先是受众对于模式化叙事势必会产生审美疲劳,进而使节目失去收视悬念;其次是栏目会陷入固有的模式当中,节目本身内容、形式、趋同。

2。节目形式带来道德风险

“真人秀”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在保持一定思想深度的同时,也必定想获得高收视率。因此,为了让节目有可看性,获得高收视率,带实验性质的互换形式有时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而这种风险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节目虽然有很高的收视率并且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深度的思考,却给参与者带来了危险,节目是否应该继续存在? 如何在保证节目的可看性、深刻性的同时保证参与者的安全,是“真人秀”节目需要改进的地方。

3。介入性干预影响真实

电视上的内容毕竟经过媒介选择和加工过,不是真实环境。媒介的介入,特别是电视媒介的介入,必然会影响参与节目的主人公的行为模式,“秀”的元素影响了节目真实性本身。比如在拍摄现场中编导对事件进展的参与,对事件发展的劝阻激化采访,都改变着节目的真实性,再次是在后期编辑中,解说心理专家主持人等电视元素的介入也诱导着受众走向拟态环境所营造的真实中。在这种环境下,解决节目的真实性和表演性冲突成为《变形记》亟须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湖南卫视的意义不仅在于真人秀节目全新的本土化发展,更在于他并没有满足舞台上火药味浓重的pk,在娱乐至死的电视生态环境下,主动担当起电视媒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再一次提醒忙碌的现代人:感恩教育在当今社会实在是不可或缺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希望《变形记》的影响不是三分热度,更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发挥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的合力性作用,促进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

变形记观后感作文4

一个是来自广州大都市,一个来自甘肃小山沟;一个视学校为地狱,一个却渴望上学;一个打架斗殴屡犯校规,一个率性阳光品学兼优——前者叫龚韦华,后者名胡若男。

若男出生在素有“隆中之苦甲天下”的甘肃会宁,贫瘠的土地、辛勤的汗水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若男和这里的孩子一样很爱读书,视读书为天下第一大事,他们相信知识能带他们走出这一片黄沙地漠。若男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率真阳光。年迈的爷爷奶奶、常年在外的母亲和尚在监狱的父亲组成一个并不完整的家庭。这个懂事的孩子总是把痛苦埋在心里,把笑脸和阳光带给他人。

若男对于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她深深地被广州的繁华所吸引,并很快融入了龚韦华的家庭;从她很快博得了弟弟的欢心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交际能力非常强,她能想出各种方法扭转尴尬的气氛;她具有清晰的分析能力,能很快认清当时、当下、当景;在离开广州时,她说的一番话让人感觉这个孩子确实不一般。她说,她只把这次广州之旅当做一次游玩而已,她不会嫉妒他人,他们有的她将来可以有,她要靠自己将来去争取。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矫揉造作,不用刻意渲染,一眼就能看见这个孩子纯洁的心。

与若男互换的龚韦华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多次因为打架斗殴被学校劝退,与望子成龙的父母形同陌路,而参加《变形计》的原因也只是因为可以不去学校上课。龚韦华似乎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刚到时,这漫天黄土满坡沟的西北带给龚韦华的是新奇,可未维持多久,开始时的兴奋就变成了厌倦;再比如帮爷爷奶奶拉玉米杆,起初的满心欢喜、兴致勃勃,在拉过几次之后变成了不耐烦。龚韦华也是一个任性不懂事的孩子,洗一次头全家人都为他忙碌,洗一次衣服几乎耗尽了这一家人半个月的用水……这些种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孩子身上的不羁。

但从这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少年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面。当他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他独自一人跑到黄土坡上坐着发呆,这个孩子的内心似乎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虽然他心里抵触读书,甚至反感“读书”这两个字眼,但当常把读书挂在嘴边的爷爷屡次劝他好好读书时,他却总是采取无声的方式给予回应,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老人的尊敬。当看到爷爷步履维艰地爬上山坡来找他时,他还是很听话的回去了。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有着热心善良的一面,他带爷爷奶奶到县城的医院看病,给二老买新衣服,带他们去了可能他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去的酒店吃饭;甚至主动拿出三千块的压岁钱让这一家人去探望十年未曾谋面的若男爸爸,一家人团聚的温馨场面让我们看到了龚韦华内心的善良。

有人说,这个节目对“富二代”的教育意义远远大于农村孩子。城市的孩子通过到农村去体验生活,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生活的艰辛、自己的不懂事,为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后悔;而对于农村的小孩他们体验了一次梦寐以求的都市生活,他们会不会嫉妒城市的小孩?会不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抑或是由于内心的不平衡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种厌倦仇视心理?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留给未来。

农村的孩子天真纯朴,热情懂事;城里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但所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会遇到荆棘,所有的孩子都有善良可爱的一面。这个节目带给我们的不是谁是谁非,而是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发现我们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懂得珍惜和感恩。

变形记观后感作文5

这期的《变形计》讲述的是两位城市孩子的乡村孩子的七天交换生活。城市孩子同时也是独生子女的顾剑桥生活在富裕的南京,家庭富足、家人宠着,也由此形成了他不知足、不可一世、易怒的性格。他富足的生活也让他有了260斤的“敏感”身形。顾剑桥辱骂老师长辈、扰乱课堂纪律,逃课、迟到等等恶行都让周围的人头疼不已。而乡村孩子邰奕江则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邰奕江生活在贵州大山里的一个小乡村,家庭条件艰苦,有三个姐姐,爸爸欠下巨债,只为能让全部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懂事的邰奕江总是帮助父母打理农活,还一边勤奋地学习,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艰苦的条件让邰奕江养成了懂事、单纯、谦虚、羞涩的性格。这样两位截然不同的孩子开始了为期7天的交换生活,同时也慢慢地改变。

看完这期《变形计》之后,发现《变形计》十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贫困,东西贫富差距相当大。这也是社会不公平的真切反映,这是一种物质资源的分配不公,是发展条件的严重不公。南京,一个大城市,物质充裕,各产业蓬勃发展,在其中生活的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到处是消费娱乐的地方,孩子们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美丽偌大的校园、外教、可口的饭菜、舒适的宿舍,等等;而贵州,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其中的小山村更是贫穷,人们买不起新衣服,好几年才能自己做一套,做养殖业的找不到销路反而欠下一大笔债,到了新年也是像平日一样辛勤地干农活,孩子们的读书条件更是差:简陋的校舍,粮食要靠孩子们每天上学的时候带到学校,破烂的课本,仅有的几位乡村老师,等等。如此大的差距,真是让人咋舌。

这样的资源分布的不公平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正因有富足的生活,顾剑桥任性妄为、不可一世,从不知足也就从不感恩;但相反地,贫乏困顿的生活使邰奕江早早地懂事,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在交换“变形”之后,两位主人公经历着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活,也从而改变着他们的性格:贫乏的资源让任性易怒的顾剑桥变得懂事、有责任感、关心他人,富裕的环境让一直生活在小山村的邰奕江开阔眼界、进行国际交流的机会,他也从自卑变得自信许多。曾在一篇国外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forexample,they do not compensate for gross social inequality,and thus do nottell how able an underprivileged youngster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more favorablecircumstances。”(例如,测试并不能弥补明显的社会不公,因此就不能说明一个物质条件很差的人,如果在更加有利的条件下成长,会有多么能干)。这句话放在邰奕江身上无比合适,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如果他能一直有这种的优越条件,他会成为一个比现在优秀多少的人。穷人家的孩子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清华、北大,走出大山,但条件优越的孩子早已经到国外深造了。这是社会的不公,一种资源上的不公平,是难以消除的。我们必须正视这种不公平,而非回避这种不公平、只关注于富裕的地方如何更加富裕。

我们中国发展的蓝图设计是“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这样的设计是可行的,所以现今中国才能有如此强大的国力并在国际中立足。但是,我们不能被“先富”的强大发展遮住了全局。中国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还没成为“后富”,而这部分“后富”之所以很难富起来,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要到资源丰富的地区将自己先富起来再回去将家乡富起来,导致落后的地区的劳动力还向富裕地区流失,而当生活真的富起来之后,这部分劳动力又离不开这种资源丰富的生活,很少回去把家乡富起来,最终贫穷地区依然贫穷。为了发展,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还需要将资源运往富裕地区。在自然资源上,中国尽量做到物有所用,但在生活、学习工作资源上,仍旧分配不公。

中国的贫富差距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问题,当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真正缩小两者的差距,让人们之间的生活资源分配也像自然资源那样达到尽量平均。

上一篇:教书育人楷模学习材料下一篇:上海高考材料作文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