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小组心得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修小组心得(推荐11篇)

思修小组心得 篇1

思修小组心得

我在小组中负责的工作是ppt的制作,ppt讲解时的情景表演。最后的论文是负责如何正确对待裸婚的部分。在和小组的成员讨论ppt的内容和情景表演的排练中,我觉得我收获最大的是如何和大家共同讨论同一个题目,一起为了能给大家带来一个生动的课,而不断完善方案。很好的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题的研究中,自己也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个男生,也突然发觉了自己日后在婚姻和家庭中的责任和压力。这也会成为我好好学习,努力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动力。

思修小组心得 篇2

1. 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许多教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 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 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 促进了多边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 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3. 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 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 既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又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益处。在合作学习中, 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 还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

二、教师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 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参与学生的讨论, 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 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 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要下工夫了解每位学生, 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能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对表现欲望强、表现机会多的学生, 既要有鼓励又要有提示, 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分享。要善于为小组讨论设计各种话题, 让那些不爱开口的学生也有感兴趣的话题, 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 还应该引导学生针对参与式学习的不同方式, 和教师共同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 以维护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 实现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 就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 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 一方面会使学生无法交流, 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好学生的“垄断”, 这样绝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教学中,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的学习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 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做好小组分工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 最好按照异质分组, 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可以采取轮换制,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 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 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五、要防止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当前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存在下列一些倾向:一是形式主义, 认为将课桌椅摆成一定的合作学习形式 (如马蹄形、丁字形、波浪形等) 就是合作学习。二是不管什么科目、什么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讲究场面的热闹。三是在合作学习形式上研究甚多, 而对合作学习的有效价值和途径研究较少。这些倾向对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沈阳市皇姑区教师学校)

思修小组心得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有效性

对于所有的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来说,词汇的记忆是重中之重,也是困扰所有人的一个难题。从事英语教学的这些年,个人觉得需要倾注大量心血、以及时间的教学中,单词识记既词汇的积累这一块。可以说单词是所有英语教师日日抓的一个重点,但往往是“日日抓,日日背,还不会,更是累”的结局。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个人认为付出很多,也尝试很多的方法,比如化整为零背记,每天10个词、比如将单词识记放入课文语境中、比如在阅读中积累妙词等等。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迫于学科以及高考的压力,的确在苦记单词。但学生学习起来很累,不久就忘得一干二净。能不能有一个好的方法和模式既能让学生学会同时学起来不累,还能将教师从看着、守着学生背记的监管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作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如何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一个学生将自己的英语成绩的优劣归因于语法没有学好显然是蠢笨的借口,缺乏死记硬背的词汇吸纳过程和方式是关键所在。因此高三英语复习的实效性首先表现在词汇的掌握上,要在“量”上下功夫( “质”的变化由老师来完成,没有量变谈不上质变)。词汇学习要想有效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自我学习是核心,学习中庶提高效率从学生角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畏难心理,树立信心,持之以恒。

2.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任务,以便确保学习时间。

3.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听课,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课上目标就明确,充满自信,同时预习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长期坚持,能提高英语自学能力。

4.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课上积极开动脑筋,学生要成为课堂主体,不可被动听讲,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密切与同学合作,不怕出错,训练中学习和更正错误,培养语感,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能力。

5.以朗读促听说能力的发展。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朗读和背诵。要在反复朗读、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眼到、口到、身到、手到、心到的综合性实践练习,以达到更牢固、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全部内容,通过自身朗读反馈,刺激听说能力的发展。

6.及时有效地复习、巩固。根据艾宾浩斯心理学的遗忘曲线,在短时间内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温习,就能有效地克服遗忘。学生作业多,记完笔记就扔到一边,因而上课记笔记成了“无用功”。养成当日复习的习惯就能减少遗忘,提高学习效率。

跟随从未停止的课程改革的脚步,我所在的学校走进了新的一种教学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即“变教为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其实教育界已经说了很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但必须承认我还不够放手,也不够放心。特别是在词汇的学习和识记方面我更不敢放手。对此我在课下找了三个层次的几个同学谈心,征求解决办法。找到了灵感。为什么我不利用小组人数少,容易进行自主管理,更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特点,跟随学校新的课程改革的脚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解决词汇识记的难题呢,提高单词识记的有效性?从教师的课堂设计我又做了新的探索经过反复思考,我制定了如下的实施方略。

1.划分小组。在班主任大力的配合下,将班级学生按英语水平(参照月考成绩)划分为六个层次。学生按照六人为一组的准则在六个层次中,每层次选一人,自由组合,自选组长,自命组名以及口号。共建十一组。

2.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配有记录本。记录每天单词得分数。每天的单词测试后以小组方式上交单词卷。每组合格一人,组加分一分。全组都合格全组加十二分。

3.奖惩制度。组内单词不合格者实施组规(组员自制组规)。累计三次单词不合格者扣个人平时分。每周做周评,评出前三甲。到月底做月评,评出前三甲以及与月考相比对进步幅度最大的前两组。所有结果都录入班级海报进行展示。

4.小组PK.每小组自选PK的对手。月底定输赢。赛后按挑战协议输者满足赢着协议中的要求。

有了小组这个行政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后,我对单词识记教法以及学生的学法指导进行了新的调整。

1.在每天上课前7分钟进行的阅读限时训练。

2.一周五天每日必进行的是单词测验。每周五进行“本周单词故事王”比赛。以周学习报告的书面方式上交。贴在班级学习角,下周全班学生投票评出一组为优胜者。

3.月底进行阶段性单词王大赛,学生自主命题出单词卷,配以两篇能体现相关词汇的阅读材料。评出“单词王”。

经过一个月的实施,我真正体会到了小组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模式的魔力。居然有一个英语平时在60 左右的同学获得了“周单词故事王”的称号。通过以上措施 高二34 班10月月考单词班级平均成绩与期中考试班级单词平均分的对比均分值高了近3.14分。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词汇的遗忘率大大降低,效果非常好。

思修实践心得 篇4

12201225蒋浩经济3班

得知要完成实践后,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不仅因为是第一次做社会实践,可以好好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而且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可以培养团结,互助精神。一周后我们开展了分工合作,“2+2+2”组合,2人准备捡垃圾工具,2人准备火灾宣传资料,2人负责打印资料及后勤。在制定好时间,地点具体计划后,于4月20日正式执行。这天天气较晴朗,计算好时间,大约中午12点出发,到达方山大约12:30,由于背包较重,坡度也高,攀爬的过程十分劳累,但是大家互相鼓励,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自己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虽然辛苦,但十分值得,终于等到烧烤区人渐渐聚集,于是大家开始行动,大家向陌生人递出宣传单并耐心讲解,虽然有人不耐烦,我们心里也默默承受着,尤其当有人把纸扔进垃圾筒时,有一位同学还是默默把它又捡了回来,那一刻才知道实践的辛苦,但是十分值得,也有的人微笑回答,耐心咨询,关心我们的现况,那一刻又觉得十分自豪,动力翻倍,大家的成果终于没有白费。

学习《思修》心得体会 篇5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收获通过老师讲解、视频播放、学生演讲等多样化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所必备的素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属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结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因此,它在当今高校育人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在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和现实体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为主线,以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综合素质为切入点,针对在校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和心理、恋爱、法律诸问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较好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当代的我们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把社会共同生活作为青年学生形成思想和理论认识的土壤,以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为主线,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与统一,勾画了我国社会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秩序的方向、内涵和样式,也反映了我国社会在秩序领域的基本构造和性格特点。它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思想道德觉悟与法制观念结合、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结合,以达到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人”、“道德人”、“法律人”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生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理论认识、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根源。对于法律修养部分而言,更重要的是理清法律条文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内涵,要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现代社会在其构成上的特点是追求自由自主的个体和强大的国家机器并存,认识主体、主体的行为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认识遵守法律规范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要能使青年大学生形成对于法律的总体认知——法律规范是为了维护人(不仅是单一的个体,而且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平等、正义而出现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出现的。因此,它既实现人的需要,又约束人的行为;它通过国家的强大力量促使主体在满足和实现自身各方面需要和利益的同时,又不去损害和妨碍他人、社会、国家的需要和利益的实现。法律所调整和规范的行为,都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交互行为,法律规范主体行为的目的就在于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从我们自身发展状况看,此时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我们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在我们的思想、认识、观念逐步成熟和成型的大学时期,科学的理论武装可以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可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科学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让我们学会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复杂现象。从社会规范的层面上来看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的融合,体现的是在建设目标上追求人的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的统一,思想道德修养更关注人的思想动机,法律基础更关注人的行为结果,而内在的思想动机又是影响外在的行为结果的重要主观因素。把思想道德觉悟与法制观念的增强相结合、把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提高相结合。对青年学生提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要求,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在要求在行为评价标准上的反映。在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讲述中,在生动搞笑的动画中,在真实新鲜的新闻中,在血淋淋的法盲案例中,在“大家之风”的激励中,我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原则,避免空洞说教的最好办法就是追求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本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思修课改革心得 篇6

心得:

上课一年多以来,我越来越觉得思修这门课很难讲,问题越来越多。因为课本上许多的知识,如果讲不好很容易就成为说大道理的境地,那就会让人很反感。但是,就思修课本身来讲,所触及的问题却很有意义,比如理想、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社会公德等等,这些问题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切实需要探讨的。但是,留给我们的上课时间却非常有限,两节课的时间,怎么可能讲得清楚每个话题?

记得又一次讲的内容是关于爱国的话题。我费尽口舌,讲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举了许多事例,本以为大家能够对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有所理解,并能从知识层面了解新时期下我们应该如何爱国。但是,在快下课前,我问一位学生回答“你知道应该怎么爱国了吗?”没想到那位学生站起来脱口而出:“我不知道国家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我都不爱国!”我问他理由,他也说不出什么,他就是觉得自己不爱国。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于是我发现:思修课要深入人心,一定不能教师一言堂,你说再多,都不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教师再与学生平等交流,引领学生思想道德向积极方面转化的。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最近课堂的教学实践,促使我在思考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没有答案,目前我暂且把以形成的想法记录下来。

改革宗旨:

把一向枯燥的思修课,变成有意思的一门课,让学生参与进来,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出如何解决问题。切实的让高大上的思修课能接地气,彻底的讲活思修课。

改革的计划:

满堂灌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基本思路:每一章节,第一次课在于学生互动的基础上,由教师负责讲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为第二次以学生为主的上课模式做理论铺垫。

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次课教师讲授;

第二次主题演讲:我的中国梦。【实践类型】 演讲

【实践目标】

通过演讲,表现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唤醒大学生的理想意识。【实践方案】 时间:90分钟 地点:教室

流程:分组分工。10人左右一组,设组长一名。步骤一:分工,进行查阅资料,辅助资料(如配乐),选派演讲者。步骤二:各组派演讲者参加演讲比赛 步骤三:由教师点评,并打分 第二章:

第一次课教师讲授;

第二次课讨论:问题一,你爱国吗?问题二,你认为爱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三,你是怎么爱国的? 【实践类型】 讨论

【实践目标】

通过对爱不爱国的讨论,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爱国的,爱国是自己的使命,并自觉的将爱国主义思想具体化到自己的行为中,更具体化到每件小事中。【实践方案】 时间:90分钟 地点:教室 流程:

步骤一:分工,10人左右一组,一人任组长,负责主持讨论,记录。发言人一名,总结本组人的观点,发言

步骤二:讨论,自由发言,组长做好记录。步骤三:发言人总结发言 步骤四:教师点评。第三章:

第一次课教师讲授;

第二次课讨论:问题一,你目前的价值是什么?问题二,对自己期待的价值是什么?问题三,如何实现你的价值? 【实践类型】 讨论

【实践目标】

通过对价值的讨论,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每个学生都期待自己能很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认识到实现价值的条件是什么。【实践方案】 时间:90分钟 地点:教室 流程:

步骤一:分工,10人左右一组,一人任组长,负责主持讨论,记录。发言人一名,总结本组人的观点,发言

步骤二:讨论,自由发言,组长做好记录。步骤三:发言人总结发言 步骤四:教师点评。第四章:

第一次课教师讲授; 第二次课辩论赛: 【实践题目】 扶不扶?

【实践类型】 辩论

【实践目标】 通过辩论,让学生对当下该不该救助摔倒老人这个典型的道德问题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能促进学生是非观的形成。【实践方案】 时间:90分钟 地点:教室

分组:全班分为两组,每组出一名组长,8名辩手,其余学生参与资料收集,献策,并在辩论阶段就辩论内容向对方发难。并确定主持人一名,准备:组长组织准备,明确分工,教师负责组织,选定评委。计算时间。注意:紧扣主题,避免跑题,从而谴责一些被救助的人。流程:步骤一:辩论赛开始 步骤二:介绍参赛队所持立场 步骤三:介绍参赛队员 步骤四:介绍评委 步骤五:辩论赛开始 步骤六:评委评议 步骤七:宣布比赛结果 步骤八:宣布辩论赛结束

教学反思:

1、学生参与性很高,但是基于都是120人左右的大班教学,所以场面有时很难掌控,偶尔会出现一些吵乱。

2、个别学生,尤其是以宿舍为代表的学生有自己的特性,整体成员都比较内向,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帮助,引领他们进入讨论。

3、号召学生不要高大上的说口号,而是事实求是的,畅所欲言,值得肯定的是,会发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但是学生的言论也会出现五花八门,需要有很强的向心力,把他们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4、学生总是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讨论不能按预期的结束,所以需要更加合理的来策划每次实践课的时间安排。

思修小组心得 篇7

一、关于高校教师素质的思考

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31年在清华的就职演说中讲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指的是优秀的大学在于她有杰出的教师,而不是有多么豪华的建筑。陈果算不算得上大师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一个被学生认可的老师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分析她的魅力也许能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一些有益的启示。

1. 高尚的师德之光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人格就是人的样子,是一个人心态、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教师的人格会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渗透、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去,制约着教育的格调、质量和品位。

陈果的人格魅力首先表现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何课都可以上好,这世界上没有糟糕的课。我们很多人对于这种课,先天抱有一种偏见,我觉得这种偏见造成了很多人对这种课先天就产生了一种乏味感。或者这个课的名字本身就有问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这种课一听就是很说教的,但是如果你把这个课换成人生境界的课可能就不一样了。”“我觉得一个好老师是在启发学生,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课本,有的时候文科类老师最重要是打开学生的另一双眼睛,让他们能够看到这种美,而不只是看到被大众追捧的美。”“另一方面我一直认为,当我18岁的时候,曾经有很多困惑,那个时候非常希望有28岁的人给我指导一下,所以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在他们18岁的时候,希望做一个28岁的人,把我走过的弯路或者我产生的人生困惑跟他们讲,让他们少走弯路,少一点困惑。”这是陈果接受中国之声《新闻纵横》采访时的原话,因为她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枯燥的课程,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再以真诚的态度去启发学生,所以她才能走近学生心灵,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深受学生推崇。

教师就应该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必须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因为学生的一个无意举动,陈果一下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面对媒体不着边际、放大镜式的追捧,陈果通过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回应:她不希望出名、被关注,只是希望自己有个比较自由的空间,把心思专心放在教学上。在某论坛里,有人留言:“陈果研究的是和静清寂、独处之快感。‘80后’漂亮女老师竟能这般深刻地思考生活,并转化为养分滋润学生,着实不易。”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一些年轻人梦想一夜成名,甚至不惜代价寻找成功捷径的时代背景下,陈果无疑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着学生,帮助更多的学生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正如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陈果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她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她自信,课堂上,她意气飞扬、出口成章,能把抽象的道理融化成生动的书面和形体语言;走在校园中,她总是礼貌友好地直视路上每个同学的眼睛,收获大家爱慕的目光,特别自信。

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的建立,不是靠“老师”这个称谓带来的,而是靠教师自己的情操和品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自然生成的,就像汉时韩婴所言:“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韩诗外传》卷三)

2. 流动的学识之美是教师魅力的根源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之所以崇拜老师,除去尊敬老师的高尚人格外,还在于他们能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指点,受到启迪。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所谓“博喻”,即指广泛地启发、诱导、晓喻学生,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是不可能做到“博喻”的。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老师的陈果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因而她具备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又因为她善于发现,勤于阅读,长于思考,所以她会讲很多深层次的东西,会讲人生、讲爱情、讲朋友、讲孤独,她说出了有生命的东西,引起了生命的共鸣,成为了大学生们精神的导师。当然“用心准备是必须的,因为学生实在不好糊弄的,他们很聪明的,他们的聪明超出我的估计。你要认真对待他们,你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备课,我觉得低估别人其实是对自己人格上的贬低”。陈果走上讲台仅仅一年半时间,为了尽量把课上好,她事先都会看大量的哲学书,跑去复旦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当“旁听生”,从先贤、智者那里汲取养分,加以消化和理解,再转达给学生们。这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述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们都忘了记笔记,听得入了迷。课后,人们问那位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该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

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这准备就是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教师就是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活起来。一个好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应该总是处于流动状态,常流常新。尤其是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知识更新的时代,没有丰厚的学识底蕴就不会有超前的理念,没有超前的理念思想就会僵化,就不会感到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就会安于现状。一些教师就是这样,难道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吗?

3. 优雅的表达艺术是教师魅力的翅膀

讲课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将自己对学生深深的爱,对所教知识的精通,对相关知识的旁征博引,溶入个人的语言,自成风格,同时还要注意语气、语调、表情、姿态等非言语技能对教学效果的辅助作用。真正做到用知识教育人,用情绪感染人,用意志激励人,营造声情并茂、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上这样的老师的课,才是在求知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知识,感受快乐,才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陈果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她有好听的声音,课堂上,她意气飞扬、出口成章,能把抽象的道理融化成生动的书面和形体语言,以至有人说:“她一定学过演讲,不然不会有那么出色的口才,可以滔滔不绝讲出真理;她一定看过很多书,不然不会信手拈来地引用那么多哲人的话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不仅语言表达功底精深,她的非言语表达技能也深深感染学生。学生这么评价:“陈果长得挺好看,在讲台前一只手揣兜,一只手帅气地握着粉笔,讲到兴奋处,手臂还喜欢在空中挥舞,多亲切啊,丝毫没有代沟感。”还有学生说:“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就会说到我们正在困惑的事情。”甚至有人说:“我喜欢的是她不装,不是满嘴大话空话,讲到动情处,竟然还会红了脸颊。”

有着“江南才子”美誉的袁卫星认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陈果就是这样一个闪着智慧光芒的教师。她以精湛的表达技巧,以理智、睿智的情感分析和指导,让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爱情、友情,将一门枯燥的课程变为“这是需要静心聆听的、在大学课堂难以听到的课程”。

二、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因其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引来不少有识之士对高职教学改革的研讨,也涌现出很多职教专家,“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几乎成了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宠儿,甚至有人说“高职不需要能讲的老师”、“那些从头讲到尾的老师肯定不是合格的老师”……我不否认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其教学中应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大力提倡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但在推行的过程中是否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呢?讲授法难道就毫不可取吗?小组讨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很好,但偶尔特别宁静的教室,一群思想者一样的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陷入心灵思索的课堂气氛是不是也会是一种别样的景致呢?

邓小平曾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我认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学。

摘要:本文围绕复旦大学陈果老师上课视频走红网络事件, 分析了陈果将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的原因, 并据此展开了对高校教师素质及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复旦大学,陈果,思修课,高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复旦于丹”走红网络, 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中国广播网, 2010, 7, 8, 08:35.

[2]教师的魅力.http://www.sztedu.com/newsInfo.aspx?pkId=5983.

思修小组心得 篇8

[摘 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修资源,有较大的思修价值。教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目标理解与设定、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有关理论,这是大学生学理论时由“知”到“行”之间“情”“意”转化的具体途径,对大学生情感、理想、信念乃至实践中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思修分目标的设定,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方式的设计,有利于避免教条主义式地教或学,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价值充分发挥。

[关键词] 概论课;思修资源;分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91-03

一 “概论课”与“思修课”在思政教育目标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设计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课”)“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2]。两门课程似乎有着明显的分工,前者侧重承担思修理论阐释、品德培养的任务,着重指导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后者侧重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释、政治教育的任务,着重指导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相关的方针政策。前者试图解决思想认识、道德修养的问题,后者试图解决政治认识、政治素养的问题。这样的印象往往容易导致师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孤立看待两门课,忽略两门课在德育功能方面的内在联系,削弱“概论课”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作用。课程资源是可挖掘的,课程价值是可以通过课堂进行进一步创造和丰富的。“概论课”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修资源,有较大的思修价值。教师在“概论课”教学目标理解与设定、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运用“概论”中的有关理论,这是大学生学理论时由“知”到“行”之间“情”“意”转化的具体途径,对大学生情感、理想、信念乃至实践中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处引导学生在认知理论的同时,借助相应的学习资源,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意图,即所谓思修分目标。

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本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篇幅,也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部分内容,同时具有思修资源价值,且可以在教学目标体系中设定思修层面的分目标。

二 “概论课”之思修资源与思修分目标列举及其实现路径

此处“思修资源”主要是指“概论课”中蕴含的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较高价值的内容。现选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中的部分要点,分别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探讨结合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引导其认知、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而运用于提升自身修养中,以利于实现“概论课”思修价值。在表1中,“课程内容”指“概论课”中蕴涵思修资源的部分知识点(不完全列举);“分目标”指相应课程内容的预期教学目标之一——思修层面的目标。

为了有效地实现相应的分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恰当的引导方式。比如,对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教学,一般教材、教辅书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的阐释,提到“这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通常的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明白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并使其得以形成和发展。若课程中仅点到这一步,则与学生思想实际还是显得疏远了一些。若将“学生更易于养成求真务实的思想品质,坚持尊重实际、踏实做事、诚信做人”这一思修层面分目标纳入该部分教学目标体系,则可以贴近学生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检索、阅读中国历史文献中有关“实事求是”的文章,了解毛泽东等人坚持实事求是的事迹,从而让学生知道,实事求是原先是就个人(刘德等)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而言,所以,请同学们理解,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也应成为个人学习研究的应有态度。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学习实际,思考各自或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与好高骛远或固步自封等表现及其利弊,力避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思维。又如,对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内容,纳入分目标:学生更愿意尊重他人、敬爱人民,尤其理解、尊敬普通工农群众,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富有同情心;以好逸恶劳为耻,以热爱劳动为荣;同时,做好融入普通群众进行艰苦劳动的情感心理准备。为达成该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班集体、学校集体中,广大师生是班级、学校的依靠力量,值得尊重;每一位同学又是“学校依靠力量”的一个分力,应当注意保持自己言行合理、合法、有益。所以我们在集体中应该尊重同学、团结同学,在社会上,应当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热爱人民。在思考与讨论中,让同学理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普通工农群众的艰苦劳动;我们应该以好逸恶劳为耻,以热爱劳动为荣;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依靠人民,我们也属于人民。

三 “概论课”之思修资源与思修分目标探讨的意义

以上思修分目标的设定、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方式的设计,有利于避免教条主义式地教或学,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价值做充分发挥。“概论课”的实施过程,不仅仅要学生站在局外去解释或了解理论体系,还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经典作家的思想方法,并借鉴其方法,更进一步主动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反思个人、认识社会、发展自身(学生个体与班集体),在日常观察、思考与实践中活用。引导大学生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个人与集体切身利益,结合个人、集体发展的某些方面与国家、社会发展的相似、相通之处,去理解有关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则易于消解理论的宏大性同大学生生活的平常性之间的落差与隔阂,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亲近感、认同感,进而易于实现理论学习的情感化与审美化,为真正切实地信仰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筑牢思想情感基础。

“如果教育者能够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那么教育者的目的和意图便会内化为人们内心强烈的信念。信念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价值认同,……促使人们用心专一,排除杂念,形成强大的心理定力,为达到心中的目标去拼搏进取,使其兴趣、爱好、情感、愿望等精神活动统一到同一方向或思维上,使其行为定格于为实现心中目标而奋斗的活动过程中。这种行为的多次反复就培养出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3]前述分目标设定与试图达成的引导过程,意在改造学生个人认知结构、思想状态,有望形成个人信念,融入日常生活,革新生活方式。而学生从理论学习到生活实际贯彻先进理论的精神,更有望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者、实践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角度看,在“概论课”中明确思修层面的分目标,也有其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思修课”教材的主线,而“概论课”教材除了有特定部分直接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外,其主要内容在一般地阐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也实际地注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重点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也隐含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个人层面价值目标的导向。在“概论课”中明确思修层面的分目标并努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在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达到对其中国家、社会和个人不同层面目标理解上的贯通,以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丰富,体系恢宏,为全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4]“概论课”对大学生认知、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更有效地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实际上,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经过适当的资源发掘、理论阐释、目标引导,对学生个体提高身心修养、促进全面发展,可以有重大启示。而如此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将会形成学生个人品德修养与理论学习往返观照的过程,就是让“概论课”更切实地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让先进理论更易于入耳、入心,也是增强该课程实效性的途径探索。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作为认知、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之外的分目标,“概论课”教学目标体系之思修分目标的探索与落实,并非要以“思修课”角色取代“概论课”。除在目标层次体系中体现分目标的特点与地位外,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内容与时间所占比例也无需过大,至于占百分之几,则取决于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当然,课程的实效性还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的具体运用有很大关系,“引导方式参考”所列内容,要根据师生特点、课堂情境而进行取舍。

参考文献

[1]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王前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人本主题及发展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3(5).

思修课心得体会 篇9

思修课心得体会

刚接触思修课时,我并不了解这门课程的意义。经历了高考的洗礼,每天都在大量的题海中奋笔疾书,对于我来说早已经习惯了这样乏味枯燥的课程学习,所以并不了解《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后来我发现这门学科不仅仅关系到我们大一新生的思想道德这些问题并且还关系到我们的大学四年时光如何度过、自己以后的人生如何才有意义的问题。通过思修课的学习,我有以下认识。一. 完善自我,充实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刚进入大学生获得我们是很迷茫的,在新的陌生的环境,我们憧憬着未知的一切却又渴望着未知的一切,通过四修课的学习我了解到要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树立了理想就不会在为未知中迷失方向,并且可以更好的威力理想而奋斗,充实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有意义的同时自己也变得更优秀。《思想道德修养》就像是一盏指路灯,给我正确的指引,让我找到方向,在人生这条路上少点头破血流的悲怆,添些目标明确的激昂。二. 做正确的自己,与人为善。还记得在思修课上老师让我们看的清华大学才女朱令的视频,让我感慨万千。朱令成绩优秀,多才多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可谓才艺兼备,十分优秀。然而她却先后两次被人投毒,导致其终身残疾,智力低下。多年之后一封从洛杉矶寄来的信上说当年对朱令投毒的是寝室其她几个人,原因竟然是因为朱令不懂得准重他人,素质低下并且看不起外地的人,所以激起了民愤,她们在朱令的生活用品里投了化学元素铊,导致朱令铊中毒。朱令的事情让我明白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我们要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充分说明了“德”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只有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三. 增强了解自我的能力,正确定位自己。怎样定位自己对每个大学生必修好好把握的,这关系到我们的大学三年时光如何度过、自己以后的人生如何才意义。依稀记得老师在课堂上我们未来希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有何尝不是一个自我定位,我想每一个现在一直在为自己未来理想而不断奋斗的人是幸福的;反观那些从不自我定位,从不思索自己以后人生的,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因为他们不知道存在这里的理由,只能虚度光阴。这是我们每一人要引以为戒的。

总之,思修课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学习思修心得体会 篇10

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并要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要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首先要了解道德及其历史发展。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并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还要维护公共秩序。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遵守职业精神并树立家庭美德。作为大学生我们面临着择业问题,所以必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还要有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要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我们要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同时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慢慢的,我懂得了该如何面对生活中和学习上的挫折。对我来说吧,能够时时刻刻自信的快乐的微笑,能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是真的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了吧。所以我觉得在精神这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让我变了,变得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让我能够明确生活的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吧。记得老师曾问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我的看法是:活着是为了做许多有意义的事,而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的活着。就像保尔说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她在临死的时候,它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思修小组心得 篇11

培养思想进步、政治立场坚定,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是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思修课教学并未取得预期效果。随着思政课教改得不断推进,高校普遍意识到提高思修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主动性,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心理、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笔者认为,鼓励思修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深入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心理状况,进而改善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思修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思修课吸引力,改善教学效果

思修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执教、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专业基础知识水平、理论能力水平,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和把握。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较为普遍地存在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教师讲课方式陈旧,对事件或问题的阐述方式不适合当代青年口味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兴趣。究其根源,就在于思修课教师脱离学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了解,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改善这种状况的重要方法在于鼓励思修教师参与或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与学生直接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 有利于知行统一,提高教学实效

思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的一门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又注重指导学生改造主观世界,使学生通过知行统一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思修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营造知行转化的教学氛围和教育环境,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境、寓教于行,做好知行转化和统一。

1.3 有利于全面、深入考查学生,使课程考核更科学合理

思修课的考核历来主张不能“唯分数论”,不能一张试卷定成绩,要坚持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种主张是正确的。但由于平时成绩考核多为课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情况等,并没有真正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表现,具有片面性。个别教师能够主动向相关辅导员、班主任了解情况,但毕竟不如自己亲身感受,因而使成绩缺乏权威性和说服力。确保平时成绩真实、合理,必须做到对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平时测评与阶段测评相结合,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现实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这需要思修教师参与或从事部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4 有利于更好的发挥思修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理想信念薄弱、政治观念不稳定、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是当代大学生的共性,这对大学教育培养理想远大、道德情操高尚、文化知识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严峻挑战。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和大力支持。思修教师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相关知识素养、积极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现实感知力、丰富的育人情感和良好的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缺少和宝贵的资源,是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思修教师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时代赋予当代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是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思修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于更好发挥教师理论知识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师本身人格魅力的提升。

2 思修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1 扮演学生日常管理者角色

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管理者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引路人,他们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等方方面面提供指导和帮助,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思修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来,承担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育人

随着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正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为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宽了空间和渠道。思修教师在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宽网络的教育功能,建立网络互动平台与学生对话交流,如“虚拟社区”、“心声倾诉”、“互动空间”等,利用自身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地拓展到网络世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打造立体教育平台,改善教育效果。

摘要:缺乏吸引力和时效性差是目前思修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鼓励思修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思修课教学效果,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

关键词:思修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强.从“90后”大学生特点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A].华章,2009:59-60.

[2]王晓艳.“90后”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A].科技信息,70-71.

[3]周国莉.从“90后”的心理特点看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教育时空:167-169.

[4]柴素芳.精心建设“思修”课程,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A].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4-77.

[5]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A].2007(3):66-69.

上一篇:一碗水的感悟作文下一篇:优秀学生干事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