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音乐课堂论文(推荐9篇)
谢飚英
(福建省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福建上杭364200)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犹如沐浴的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简单练声视唱、学习歌谱歌词等传统教学老套路,转变为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的开放式教学。本文作者从“民主平等、合作探究、自主发现、激活潜能”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情感体验;有效课堂;音乐素养;协调发展
《新课堂》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音乐,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艺术创造,为学生终身学习、喜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段精辟论述为改革音乐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具有时代信息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地发挥音乐学科的自身特点,加强课堂师生互动,让实践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呢?在此,我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民主平等,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人间最美的是微笑,微笑是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对教师信任的金钥匙。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可以缩短师生的距离,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教师要面带微笑,以良好的心情走进课堂,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题,使学生有“轻松感”、“自信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优势。最后,教师要营造师生互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用声音编织故事》一课时,是这样来引导学生围绕“探索、创造声音并用声音来编织故事”展开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感受和听辨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体会声音的长短、强弱,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鼓励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生活中的无限乐趣。第二步,以《小猪过生日》的故事编创用不同的声音演奏出小猪生日宴会上锅、碗、瓢、盆交响曲为线索,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加强对音色、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感受与体验。第三步,在创造音响的过程中,注意感受声音的强弱,让学生了解不同力度表现的声音给人的感觉不同,每一种声音,都是一个动听的音符,因为有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伴随着我们度过快乐的每一天!所以,这节课下来,学生在编创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创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模仿、学会编创,加强了学生对音乐要素、音响、节奏的感受与体验。为了积极创设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当学生是“小老师”时,我走下讲台,坐在学生中间,认真听这位“小老师”讲课,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学生小组讨论时,我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讨论,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每学完一首歌,我都要举行歌曲演唱会,每当学生上台演唱时,我就与学生一道当观众;当我范唱时,又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点评。总之,教师要用鼓励和宽容的.态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意识,使学生在更多的参与活动过程中去实践体验音乐活动。
二、合作探究,构建生生互动的和谐关系
所谓合作,是指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进行生生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能力。例如在教“竖笛”的器乐学习与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首先,以吹奏一支《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优美歌曲作为引入新课的切入点,让那美妙娴熟、悦耳动听的笛声感染每一位同学,这为下一环节教学营造了安静、良好的氛围。接着,我直奔主题让学生掌握竖笛吹奏的方法:“孔按严,轻轻吹”,让学生尽快享受自己学习的成果。当学生一下子学会吹第一个音“5”时,我马上引导学生进入歌唱与竖笛伴奏的活动环节,让学生营造在合奏过程中相互配合、彼此照应、合作交流的氛围,从中启示学生边演奏边聆听同伴的演奏,切身感受合奏的内涵,追求整体、协调和统一的效果,从中体会团体协作精神。然后,我又循序渐进,从学习吹“5”一个音,到“555”、“5555”、“555、555”节奏学习;再进入学吹三个音“Sol、La、Si”。当学生能吹奏这三个音后,又进入演奏旋律与合奏,培养学生即兴演奏、伴奏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在“玩”、“趣”中轻松学到笛子的演奏和技能,并让集体主义、群体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器乐演奏过程中得到了培养与发展。最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三个音以内的歌曲,把唱歌、欣赏、创作等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得到音乐素质的“多元”收获。总之,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往往是全方位的。新歌教学后的小组合作练唱,能以好带次,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体验到互助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节奏创编中的合作探究,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创新活动的体验;舞蹈动作的小组创编,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提高音乐表演的能力。在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只有这样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才能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三、自主发现,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少,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作性,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了音乐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发展,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春天回旋曲》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表演的:第一步,进行《春姑娘交响曲》多声部节奏创作。在此环节中,旨在通过节奏的创作达到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巩固新学的十六分音符,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提高学生分辨音色的能力;通过力度、速度的变化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第二步,在节奏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报春鸟》之歌二部声旋律创作,这一环节旨在通过聆听《杜鹃圆舞曲》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素材,为《春天回旋曲》的创作做准备,并选用“F”调进行创作,让学生熟悉口琴或风琴“F”调的各音位置,积极探索布谷鸟叫声的各个音符,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第三步,师生互动进行《春天回旋曲》的创作,按《嘀哩嘀哩》→《春姑娘交响曲》→《嘀哩嘀哩》→《报春鸟之歌》→《嘀哩嘀哩》→《春日》→《嘀哩嘀哩》的结构进行《春天回旋曲》的表演。这样一步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要点,在解决、消化难点和要点教学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并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的心理、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主动的发展。
四、激活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培养学生将来有更完善的“理解、创造”美的能力,即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是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个人天生都希望被人所重视,孩子更是如此。德国教育家帝斯多会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都希望自己时常受到表扬,个性得到张扬。实际上学生的潜力非常大,就看教师怎样去挖掘,去发现。如五(1)班上一个学生非常调皮,教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后进生,每节课他都爱找人说话、惹事。有一次,我一直用目光提醒他多次,他还是旁若无人的转头与后面的同学打闹,于是我指名让他上台演唱刚教的那首新歌《童心是小鸟》,这时他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可当我耐心问他还会唱什么时,他满不在乎地走上讲台,亮开嗓唱了一首《喜羊羊与灰太狼》。他优美的音质、良好的表现着实让我和同学们大吃一惊,他刚唱完,我就引导学生把掌声送给他,这下同学们的掌声迫不及待地响了起来。同时,我给了他极高的评价,并鼓励他继续努力,长大当歌唱家。从这以后,他上课时目光总是关注着我,只要有机会,我总会让他主动上台表演,主动当“小老师”,从此他上课变得认真积极了,在班上不再惹事生非了,并且其他学科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看着他的成长,我欣慰不已。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只有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
综上可知,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与音乐融为一体。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合作探究,自主发现,激活潜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鉴于现在流行音乐非常繁多, 适合中学生的音乐多, 不适合甚至思想不好的音乐也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通过精心的筛选和正面的引导, 使其流行音乐不但丰富课堂, 缓解压力, 而且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一、让学生全面、彻底地了解流行音乐
音乐知识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和了解的, 是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单元课题的教学, 满足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好奇心, 首先让学生在对流行音乐的认识上, 有一个更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培育学生辨别“优”“劣”音乐的能力, 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不能盲目地去追逐流行音乐, 更懂得欣赏和鉴别。通过流行音乐知识的学习, 学生可以正确处理音乐、生活和学习的关系, 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催化剂。
二、正确指导学生如何接触音乐
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在接触流行音乐时, 往往只凭直觉来欣赏, 其中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个人的感情色彩。为了更好地让流行音乐来丰富我们的音乐教学, 而不使学生走入误区, 我们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正确指导学生, 加强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1. 使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在流行音乐的欣赏当中, 我们不能只注重外在的东西, 要正确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鉴别更深层的内涵, 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吸收流行音乐中的精华, 排斥其中的糟粕和不良文化。例如, 广为人们所喜爱的《大中国》这首流行音乐从表面的歌词来看, 它描绘了我们中国的大好河山及其壮丽景色,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这表层的含以上, 其更深层的含义是告诉我们大家中国是多么强大和美好, 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她, 并且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样在歌曲欣赏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也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 了解中国的文化产物。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综合分析能力。
对于一个音乐作品来说, 我们不但要了解它所赋予的含义, 而且对于它的风格技巧、演唱特色、表现形式及表演力度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样才能使流行音乐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音乐课堂, 也让其在教学内容中得到了更好的补充和完善。
3. 对比学习,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通过对古代音乐、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对比学习, 使学生更加了解古代音乐和民间音乐的背景和来历, 让学生深知人类音乐文化积累的丰富与强大,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正确对待和接受自己沉迷已久的流行音乐, 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这样不但顺利有效地完成了音乐的教学目标, 而且也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盲目追随和崇拜。
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情观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流行音乐。而现在的歌曲大部分都是爱情歌曲, 再加上一些媒体的大力炒作, 学生的大脑整天就被这些情爱的歌曲充斥着。如果任其长期发展下去, 就会使学生的感情观陷入一个误区, 从而想入非非, 导致我们不想看到的早恋现象。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应当对学生的音乐情感负起责任。例如,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流行音乐中表述爱情音乐的欣赏来正确引导学生对爱情的理解, 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题材的音乐作品,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
1.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和中学生产生心
灵的共鸣, 其根本原因在于流行音乐是十分情绪化的音乐类型, 而绝大部分的流行歌曲, 又是以抒情为主要内容的, 在表达情感上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力, 正适合处于青春期感情丰富的中学生。
由于中学生的性格还未定型, 很多事情都很感性, 情绪受外部影响的程度比较大。例如, 课下十分钟里的小小矛盾, 就能影响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及思维集中程度。这时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所具有的高度感染力来带动学生的积极状态, 并有效地调节其情绪, 使学生在上课期间处于精神最饱满的状态。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 也让学生更扎实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使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十分圆满。
2. 音乐来源于生活, 而流行音乐的题材更
加贴近生活, 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十分相似, 能够与他们的心灵相通, 释放学生的心情。例如, 《童年》《同桌的你》等这些校园流行歌曲, 都被人们传唱了十几年, 但其流行程度仍未减退。其原因就是这些音乐全面、生动地描写了学生时代的生活及其成年人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无论歌词还是音乐都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从而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这些歌曲的欣赏和学习不仅让音乐课更加绚丽多彩, 而且对同学间友好情谊的建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使原本受感情影响的情绪得到良好的调节。
3. 相对于那些高雅的音乐来说, 流行音乐更加通俗易懂。
对于原本就因其他学科的学习而精神紧张的学生来说, 流行音乐的欣赏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 在心情上又能得到有效的放松, 所以流行音乐的学习是十分受到学生的热爱的。这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 培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4. 流行音乐的形式丰富多彩, 不但能够
找到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 而且因其旋律简单、音域狭窄、学唱起来比较简单, 而被中学生广为传唱。中学生也很喜欢用歌曲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校园里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的歌声, 有对友谊的珍惜, 也有伤感的抒情, 还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羡慕。但是无论哪一种都能帮助学生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通过歌曲来表述自己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感情, 从而使其情感情绪得到良好的调节。
初中校园里存在着这种现象: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 而不喜欢唱课堂中所学的课本中的歌曲。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把当今歌坛中最为流行的歌曲记载在自己最珍惜的笔记本上, 有时间就跟着音乐播放器学唱, 比我们教师想尽脑汁教他们学得更加带劲。所以我们应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在满足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欲望的同时也使我们的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我们生活中接触最频繁、最广泛的流行音乐来说, 对中学生的情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而我们在音乐课堂中, 要充分利用这份影响力, 用流行音乐特有的这些特点, 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 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 在丰富音乐课堂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学习兴趣。
但纵观我国长期以来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却并不能令人满意。许多学校始终把音乐课看成“小三门”之一,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社会大众对音乐教育的错误认识。有些人认为音乐就是日常的唱歌,不用专门的教育也会;有些人认为音乐是种高深莫测的东西,学费昂贵,是艺术家和有钱人的专利;有些人认为搞音乐的人素质低,只有不会读书的人才去搞音乐……总之,他们认识不到音乐对人类心灵的净化作用,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学校对升学率的过分追求导致忽视音乐教育。受当前的教育体制的影响,所有的中小学都把升学率看成学校重要任务,是考察、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生命力的标志,而音乐作为非高考科目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状态,大多时间作为一种教学点缀在应付上级检查或娱乐庆典时的摆设。
(3)音乐课的枯乏无味与学生的审美需求之间巨大差距严重影响音乐教育的质量。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导致这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一是课材选择有问题。贴近现实生活,适应学生身心特点、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乐曲较少,过分追求深奥的艺术技巧,学究气强,学生味弱;二是音乐课堂的编排存在缺陷。许多音乐教师将音乐课的教学与一般的文化课教学混同一起,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没有必要的师生交流,未能发挥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导致课堂生硬、死气沉沉,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实际上,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音乐作为一种辅助德育、智育的美育教学,对于学生慧敏能力、感受力、永恒心、联想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用越来越受全社会的认同。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给出了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的功能定位:“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从教十几年的中学音乐教师,我深刻感悟到音乐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其本身就是一种感性的东西,必须用心“感受”,才能真正感觉到它,享受到它。音乐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是学生喜欢音乐课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主导作用去引导广大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乐趣,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的音乐课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推动全社会共同重视音乐教育。一堂好的音乐课必须做到: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表现;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兴趣,确保学生被教学情境所感染;教学手段要潜心设计,教学形式须遵循自然愉悦;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和决定权,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
下面,笔者结合个人的音乐教学经验及音乐教学功能定位的要求,谈谈如何才能使音乐课丰富多彩起来:
一、注重情境创设
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被情境感染、陶醉、启迪、激励的情感元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我们必须学会运用语言、光线、画面、学具、音源等元素来创设多彩的音乐课情境。如,在人音版《梨园金曲》一单元的欣赏教学课中,我是这么创设课堂情境的:在上课前,我先是要求学生必须自制京剧脸谱,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京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许多学生就是带着“为什么要自制京剧脸谱”的问题来上课的。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声音与图形并茂的作用,通过视频上播放大众流行的歌曲——《唱脸谱》伴奏,要求学生戴着自制京剧脸谱演唱《唱脸谱》这首歌曲,美妙的音乐弦律立即将学生带入对京剧无尽的遐想之中。随后,我提出问题:“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你们谁知道以下问题:A、京剧的行当有那些?B、京剧的场面有那些?C、京剧的四大工夫是什么?D、京剧的主要唱腔是什么?”此时,所以学生终于完全明白为什么事先要他们自制京剧脸谱了。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期间,我又播放了摇滚歌曲——零点乐队的《粉墨人生》让学生欣赏。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从激情澎湃的歌曲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就这样,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我引入本课内容中,整堂课中,学生们始终带着对京剧浓厚的兴趣在享受音乐课的乐趣。
二、注重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关注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和学习者。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感受、吸收、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使音乐释放的情感和学生的心灵有效共鸣。如,在《又见茉莉花》一课中,我先播放江苏和东北两首民歌《茉莉花》给学生们比较欣赏,引导他们从中区分掌握江苏地区与东北地区音乐风格的不同。接着又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及由其改编的男生四重唱《茉莉花》,引导学生比较掌握二者之间演唱形式的不同。然后又播放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唱段,引导学生比较民歌与歌剧的旋律、节奏以及音乐意境的不同。接下来,我播放交响合唱《茉莉花》,并与学生一同演唱,将课堂引入高潮。最后我提出问题:国际音乐节上,为什么世界各国音乐家要同唱《茉莉花》?在对此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了我国民间音乐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热爱。
三、注重师生互动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有区别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但这一点恰恰被许多音乐教师所忽略,导致学生感觉音乐课枯燥无味,失去对音乐课的乐趣。实际上,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也是音乐探究的合作者,成功的分享者和成长的关注者,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平等中的引导作用,使自己和学生一起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自尊、更加自豪,使师生互学俱进。在音乐课堂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师生的交流的环节中,如,教师可以自己演唱歌曲,用美妙的声音来展示自己,陶冶学生的情感,赢得学生的尊重;可以让学生自己唱一些规定的歌曲或他们喜欢的歌曲,帮助他们从中找出不足,提高他们的唱功;经常性进行平等式的音乐探讨,让学生从中得到课堂主人翁的感觉……
四、注重艺术交融
《丰富多彩的世界》是李奇老师第二次上,没有想象中的“丰富多彩”。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意识和愿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交际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语言能力才能有所发展。
而这节课堂呈现:情境创设有些孤立性。动画片《爷爷的愿望》孩子们看的兴致勃勃,“爷爷有什么愿望?那我们这节课就带小丸子的爷爷去环游世界,看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除了开头使用,之后几乎整堂课没有提及。情境在口语交际中作用不仅仅是激发兴趣,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它最终是指向目标的。哪个环节创设什么的情境,为什么选择这个情景,对目标达成有用么?这时,情境的作用更为丰富了。
活动也是情境创设的.一种表现。能否创设类似“我是小导游”的活动,组团介绍,除了图片,加入有创意的想法?这应该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就不会生巴巴的都资料,而是转化成儿童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来介绍。
这背后所折射的是不是老师的思想,这堂课上老师依旧是老师。如果老师可以弯下腰,可以蹲下来,以学习伙伴的视角看看孩子们有什么困难,兴趣点何在,是学生的“智囊团”,是学生的“好帮手”,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持人”。
例如:我们在观课议课时有了意见分歧:孩子资料明显不熟,能否停下来教给他如何转化的方法?一方认为,这不是三年级的要求,不必提;一方认为:眼看着一个两个原封不动读资料,就这样无效的耗下去还是老师出面来当帮手,帮助孩子完成语言的转化,效果更好?我偏向于第二种,教师课堂上角色是多重的,是帮手,是伙伴,是同行者,是引领者,是口语交际情境中的“妈妈”“售货员”“游客”“劝说者”......
转变观念,蹲下来听一听孩子们需要什么,这比单纯的以教师角色旁观更重要,不是么?
【摘要】在生物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显著提高。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生物课堂进行情境教学是课改所指,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情景创设 探索
引言: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样教学活动形式,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理念,在生物教学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被动学习的教学弊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学情境作用
有位学者曾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结合高中生物教学自身特点,创设生物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情景的创设
2.1联系实际,融入自然社会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如现在社会中的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与生物学联系密切。另外,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学生肯定会耳濡目染甚至亲身经历过很多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适当的列举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实例,不仅能让学生觉得生物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那么抽象,消除心里负担,而且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思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印象。此外,还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大有所用,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
如介绍光合作用时,利用现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为话题,考虑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化解粮食危机问题;介绍细胞的癌变和衰老时,利用如何攻克癌症及如何延长人的寿命等热点话题为素材,先让学生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法律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学习伴性遗传时,例举自己高中时的一个女同学,其父亲为红绿色盲患者,她本人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儿子,请学生帮忙分析,她再生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机率等。真实的自然社会情境通常是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学有所悟,从而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2.2借助实验,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生物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观察、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及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技能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观察、动手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能力;验证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实验活动,力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新课教学中引入探究实验,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必修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教学中,生长素对植物促进生长的作用与生长素浓度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先安排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探究“促进扶桑枝条生根的最适 NAA 浓度”的预实验,课堂上通过学生汇报实验的过程、展示不同浓度扶桑生根情况,让学生体验生长素浓度与其促进生长作用之间的关系,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究 NAA 促进扶桑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器具设计实验,写出方法步骤。(器材: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扶桑枝条若干,蒸馏水,烧杯,萘乙酸(NAA)粉末、量筒等。)从而在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体验探究实验的步骤,将课堂教学引入高潮。
2.3模拟情境,利用模型丰富教学
生物科学神秘深奥,所涉及的内容往往由于太过抽象、复杂,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而使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动植物标本、展示挂图或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形象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
如细胞知识对刚开始接触生物课程的高二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利用细胞的模型、挂图、多媒体视频等手段创设模拟情境,化繁为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时,同样可以利用模型、挂图等手段辅助教学;介绍DNA的分子结构特点时,利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加深印象;又如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微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动画演示,则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创设模拟情境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形成正确的概念。同时借助直观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在观察和思维活动中逐步形成认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结语: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对症下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进行情境创设。情境的利用要灵活多变,灵活应用,不能为了刻意追求新课程理念,盲目的使用。教师具备良好师德,在情境教学的实施中,关心、鼓励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肯定多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生物的奥秘,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
搜集资料丰富乏味的课堂知识
摘要:品德与生活是面向学生生活的一门综合课程,书本上简单的几页根本没能把课程要阐述的内容具体说明,因此课前搜集资料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活动的效果,决定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搜集资料 课堂 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课前搜集资料时开展的各种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保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不同的方法搜集各种为课程服务的资料来丰富课堂知识。资料搜集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实物等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各种资料的搜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现就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社会的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为例,说说如何进行资料搜集。
本单元主要有“秋天的消息”和“我们去收获”两个活动主题组成。前者主要通过观察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影响。以及制作叶画,画画秋天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后者由“玉米成熟”这个点引发出学生对秋天成熟果实的平台。
1.搜集文字资料
例如:《中秋和重阳》中“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中只有两页、四幅图内容,信息量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我课前布置学生回去搜集有关中秋节名字的由来、中秋节的历史、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识字1和课文1《秋天的图画》做铺垫。让孩子们先从文字上感受秋天。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查到的内容,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如让学生说说重阳节的来历,结合我校每年重阳节都会到盐步敬老院去慰问孤寡老人的传统活动进行讲解,使全班同学对重阳节有了全面了解,也更懂得要尊老爱幼了。
2.搜集图片资料
例如:《秋游去》一课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回答。于是我想起每年我校去秋游,我都会帮学生把秋游中难忘的瞬间拍下来留念。此时就可以把这些照片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在分享回忆中说说秋游带什么?秋游去哪里?秋游要注意什么?又如:《秋天的收获》中“收获的季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课前从网络、报纸、图书、画册上找来了秋天丰收的图片;如去四会摘桔子,到田间去摘草莓等,摘的时候通常会留下几张漂亮的相片。课堂上学生将这些图片进行展示交流,每一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秋天的美。
3.搜集视频与音频资料
随着数码设备在家庭中的普及,学生已经学会将视频和音频资料作为学习内容。而作为老师更是把有用的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带到了课堂,更直观、形象地展示所学知识。如教授这个单元前,我就制作了相关的课件,找了几个相关的视频来辅助我的教学。
课件以秋天为主要内容,从介绍秋天的特点,包括:动植物的变化、成熟的果实、气候变化等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激发他们探究自然奥秘,并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资料搜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课件设计了四个主题:
1、找秋天。蓝天、白云、飘落的黄叶,南飞的大雁,金色的果实。
2、秋天的童话。通过一个童话故事说明:秋天天气凉了,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注意气温变化,注意随时添加衣服就不会感冒生病了。
3、庆丰收。蓝天白云,秋高气爽,飘落的黄叶,池塘里荷花的变化,稻田里水稻、麦子、高梁的成熟,红红的橘子、黄澄澄的梨,嫩绿的丝瓜、黄瓜、紫色的茄子、葡萄、红的柿子等,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农民正忙着收割的丰收景象和无比喜悦的心情,明白一份辛劳,一份收获的道理。
4、巧手绘秋天。学生自已用笔把美丽的秋天画出来,做为生日礼物送给秋姐姐。
4.搜集实物资料
例如:《秋天在哪里》中“找秋天”一课中,我上课前让学生在校园里搜集树上掉下的各种植物的叶子,同学个个手里都抓着一大把各色的叶子,有黄的、绿的、红的,漂亮极了。课堂上我问你们找到秋天了吗?他们都举起落叶告诉我:“我找到了。”又如:《秋天的收获》中“小小丰收会”。这节课需要很多秋天收获的东西,只靠教师准备是不够的,所以我动员全班学生分工合作,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秋天收获的东西。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将这些东西分类,并通过游戏熟悉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点。通过实物教学,学生们对秋天收获的粮食和食品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在音乐欣赏中提升审美情趣
音乐美学家和作曲家青主曾经说过:“音乐是建筑在美的基础上面的一种艺术。”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注重音乐欣赏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熏陶、感悟,提升审美情趣。只有喜欢才会爱。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小手拉小手》时,考虑到这是小孩子的第一堂音乐课,为了激发小朋友对音乐的喜爱,我没有急于组织学唱歌曲,而是先给孩子们播放了几支生动的乐曲让他们欣赏。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首先播放孩子熟悉的《小星星》《拔萝卜》《孙悟空打妖怪》,利用多媒体配之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在边观看动画边听音乐中欣赏。接着,我继续让学生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有的孩子点播了《好妈妈》,有的孩子点播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有的孩子点播了《粗心的小画家》,我都一一满足孩子的愿望,利用网络现场播放给孩子们欣赏。孩子们边看边听边跟着节奏哼唱,一曲曲欢快的音乐拨动着他们的心弦,他们在开心的欣赏中享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在每一堂音乐课中,我都会有意识地安排一组相关音乐欣赏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欢快的音乐旋律打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开启他们音乐梦想之门,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在音乐游戏中丰富审美意境
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音乐游戏活动,将抽象的音乐学习内容生动形象化,寓教于游戏之中,帮助他们在直观形象中轻松学习,提升审美意境。譬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肖快乐”时,可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钟情游戏的特点,开展音乐游戏教学。在教学《母鸡与公鸡》时,首先让学生听音乐辨别音乐中模仿了什么动物,然后让孩子们模仿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后“咯咯哒”的叫声,并让他们加上动作学习《母鸡与公鸡》,孩子们在生动的模仿中很快学会了歌曲。在教学《小花猫和小老鼠》时,让所有男生戴上小花猫的头饰,全部女生戴上小老鼠的头饰,组织大家玩小猫捉老鼠的游戏。孩子们你追我躲,玩得非常开心。游戏结束后,我再组织学唱《小花猫和小老鼠》歌曲。为了进一步体会音乐的欢快旋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又让学生分组进行歌唱表演,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设计表演动作,同时跟着伴奏有表情地歌唱。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了歌词的含义,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会了歌曲,在互动交流中丰富了音乐意境。音乐教学需要彰显审美主体———学生的能动性,利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激情表现,丰富音乐审美意境。
三、在音乐创编中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审美创造是音乐教学的最高境界和追求。在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想象中创编,在创编中提升。《四季童趣》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儿童歌曲,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学习,能用欢快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四季不同特色,我首先通过猜谜导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回想春、夏、秋、冬各有什么好玩的。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四季不同景物和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接着和学生一起学习歌词。学生由于先前的直观感知,很快理解歌词大意及其优美意境,接下来的歌曲学唱显得轻松自然,感情真挚优美。学唱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个创编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四季活动的喜好创编歌词,伴着原来的曲子自己吟唱,并大胆地给予展示,和同学分享。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他们的歌词改编出乎意料,有的说:“童趣在春天,是一朵柳絮花,传送歌声与欢笑,歌声(呀)飘满天。”有的说:“童趣在春天,是一只小蝌蚪,游啊游出四条腿,叫声(呀)呱呱响。”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我又给他们搭设一个创作平台:创编自己喜欢的节奏和表演形式。这下,孩子们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改编了节奏,令旋律变得绵柔舒缓,有的让歌曲更加欢快动感,有的还加入了小鼓、碰铃、响板等乐器给以配合伴奏,效果还真不错。这样,孩子们的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让我们带领孩子们在音乐的路上奔跑,适时松开手中的线,让他们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走向光明的未来。
摘要:音乐教学重在音乐审美情趣、审美意境和审美创造等素养的培养,通过音乐元素唤醒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在音乐教学中寄托于形,感知以形,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形式,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升音乐素养。
一、渗透审美教育,提高理解能力
审美教育与认知教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通过感知来抓住形式,然后再对其深层次的含义进行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将单一的音乐教学逐渐向审美教学进行渗透,尤其是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进行体会。在进行中西方音乐比较分析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对西方音乐的矛盾性、交响性和东方音乐旋律性、平和性进行比较,在审美教育中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外婆的澎湖湾》的教学为例。
师:每个人都有最亲的人,也会有回忆的事,回忆起这些人和场景的时候就会觉得十分的开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外婆的澎湖湾》,这是歌唱家潘安邦家唱给外婆的一首歌,同学们你们对这首歌有多少了解呢?
生1:这首歌描绘了台湾澎湖湾的美丽风景。
生2:也表现了作者和外婆之间那种浓厚的感觉。
生3:我听这首歌的时候,仿佛就回到了小时候,小的时候无忧无虑,只有快乐,我觉得非常的开心。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还是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在学习的过程来感受澎湖湾的美。
(然后在轻快的旋律声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始这首歌的学习。)
师:这首歌中将澎湖湾的种种美景体现了出来,那么是通过哪些地方来进行体现的呢?
生1:我觉得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就非常的美,“晚风轻拂澎湖湾,海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这些场景虽然很简单,但是却能够让人安静下来,我也想去澎湖湾看一看那里的美景。
生2:我觉得歌词中“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让我觉得很温馨,这种和亲人在一起的感觉是最美好的,小时候我也喜欢和外婆一起去河边玩。
生3:我很喜欢这首歌的旋律,轻快温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忘掉烦恼。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还有人知道关于这首歌的背景故事吗?
生1:我知道,我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对这首歌背景查找了资料,演唱者潘安邦在1990年演唱会的时候,突然受到外婆去世的噩耗,此时潘安邦就非常地伤心,在台上演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的时候,一度情绪失控,三次都无法跟上旋律,可见演唱者和他的外婆之间存在着多么深厚的情感。
师:没错,我们在对一首歌进行欣赏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表面的旋律,还需要对整首歌的背景和内涵进行了解和学习,发现歌曲中所蕴含的美。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家喻户晓,旋律优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因此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进行学习,同时让学生对歌曲的背景进行学习,这样对这首歌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对演唱者和外婆之间的情感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
二、学会鉴赏音乐,提升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在进行艺术感知、理解、想象以及创造的时候所具有的审美心理特征。而艺术修养对学生人格和生存质量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生活的本质,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升,将音乐教学和艺术修养的提升结合起来,让学生站在较高的角度来欣赏音乐,这样才能够体会音乐的内涵。以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渔舟唱晚》的教学为例。
师:今天呢,我们来学习一种中国传统的乐器——古筝。
(然后教师将古筝呈现给学生看。)
师:同学们,你们对古筝有多少了解呢?喜欢古筝的音色吗?听过哪些古筝的曲子呢?
(同学们表现出为难的神情。)
师:没关系,以前对古筝不了解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古筝,现在老师先给同学们弹一段古筝的曲子,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古筝所带来的美感。
(然后教师给学生弹奏了一曲《渔舟唱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古筝演奏出来曲调如何,对《渔舟唱晚》这首古筝曲又有多少了解呢?
生1:《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曹正共同来谱曲的。
生2:《渔舟唱晚》是一曲河南古筝曲,在乐曲中将碧波万顷的湖面、渔民悠然自得的景象表现了出来。
生2:这首歌还被用在了以前用在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渔舟唱晚》这首古筝独奏曲是对古曲《归去来辞》进行改编以后形成的一首传统古筝曲。曲名是出自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生1:在听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夕阳下的湖面,丰收的渔民,扬起的白帆,在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让人久久不愿离开。
师:那么下面老师对这首古筝曲再进行弹奏,同学们来进行分段,看看各个部分的旋律都是怎样的?
(然后教师对《渔舟唱晚》又重新弹奏了起来。)
生1:这首古筝曲应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抒情的部分,因此旋律比较慢,描绘的夕阳下万顷碧波的场景;第二部分音乐的旋律就加快,表现的很热情,将渔民们归来、相互问候、乘风破浪的喜悦之情表现了出来;而第三部分是通过快板的方式来对阴雨而进行呈现,在旋律的变换中,运用了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将荡桨声、摇橹声以及浪花飞溅的场景表现了出来。而且随着音乐不断向前推进,力度也在不断增大。
古筝曲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往往较大,但是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进行快餐式音乐的学习,还需要让学生学习一些艺术造诣比较高的音乐,古筝曲就是的很好的教学素材,学生通过对古筝曲的内容和旋律进行分析,就会了解如何来进行乐曲鉴赏,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总之,我们要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内涵,激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提升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慧.巧用新方法激活小学音乐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 2015(24)
[2]刘艳波.真实让音乐课堂如此美丽[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5(11)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倡导“小学英语课应该以课堂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所以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 如何进行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我几年来的实践教学,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要思考和明确设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通过活动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活动与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是否相关,活动是否必要,活动是否体现了教育价值等。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新目标也应与预设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因此,活动从设计到实施都应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
总之,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要紧紧相关。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使每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要考虑其层次性,使课堂活动不仅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而且要连贯、紧凑和循序渐进。
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评价的激励作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感悟、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
如竞赛、游戏、表演等进行教学,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课堂活动设计要
在英语课堂的教学当中以孩子们为中心。
大家都知道在现在的课堂上孩子们才是真正的主人,我们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充分的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并且以鼓励的语言和和蔼态度来鼓励孩子们,让学生们大胆地说,激发出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性,让他们超越自己迈向成功!
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激活教科书, 激活课堂活动,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在教学中, 我们应想方设法, 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收音机等, 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 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 6 Shopping 这一课时, 就利用共享中的教学软件, 将各种商品的图片展现在电脑上,让学生充当购物者, 运用所学过的句型进行现场模拟练习, 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则充满激情, 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 并能模仿自编自演对话, 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三、创设和谐气氛,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巧妙的创设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语教学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小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 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 他们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 将学生置于
心求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如组织课前活动时, 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的几分钟, 开展Free talk 活动, 其中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候句型、自我介绍句型, 以及日期、天气的正确表达方法,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例如,在学习完了表示颜色的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思维上的形象记忆,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课,与自己喜爱的小伙伴开设颜料店,老师发给各组red、yellow、blue三种颜料,由学生亲自动手组合这三种颜色,重新创造新的颜色。随后,学生可以到各个颜料店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围绕“What colour do you like?”“I like red/orange/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出售给他,否则顾客只好再到别家店铺去买了。通过这样的模拟情景,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四、教师转变观念, 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单
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 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因此, 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 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 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 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不会感到厌倦, 对知识记忆得也特别牢固, 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设计有趣味的课堂活动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好地参与语言的学习。
1、贴近生存空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
2、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生活感觉的活动
3、解决生活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活动
五、结束段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无疑给了学生应用和练习所学英文一个行之有效的平台。把握好这个平台,使语言的学习不再枯燥,且使语言的学习回归到它的本来面目——工具性、使用性,让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成为历史
【丰富音乐课堂论文】推荐阅读: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11-04
电化教学论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论文06-30
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议论文11-09
丰富的活动作文05-28
宣言内容丰富07-04
我,色彩丰富作文09-26
创新丰富生活作文10-21
丰富积累话写作11-03
丰富的上午日记12-11
丰富自主探索学习形式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