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儿童社会福利院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慰问儿童社会福利院(精选15篇)

慰问儿童社会福利院 篇1

记许继共青团许继日立公司委员会慰问福利院儿童

2011年9月30日中午,带着共青团中电装备许继集团委员会的关心和团员青年的爱心,我们青年志愿者一行在团市委书记和集团团委书记的带领下来到许昌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在该院生活的孤残儿童,并送去玩具、糖果、饼干等物资。

到福利院献爱心,是我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实践行动,是共青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积极实践,感染、教育了我们的团员青年,让我们的团员青年更加积极地去践行“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和良好工作环境,使团员青年深刻地意识到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需要关爱,只要每个人心中多出一点爱,用我们的行动去证明心中的爱,哪怕只是很微弱的火光,也能感动人生,积聚温暖,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点燃希望之光!

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次的经历让青年志愿者们终身难忘;倾听孩子的故事,给予孩子们无限关爱,这一次的感动无法用言语表达。短短的几小时,我们被这里的老师,孩子,还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深深打动,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福利院的历史

市社会福利院是该市唯一的综合性福利事业单位,担负着该市8个县(市、区)城镇孤寡老人、无家可归智障人员和社会孤残儿童、弃婴等“三无”人员的收养任务,但原市社会福利院位置偏远、设施简陋。为使这部分社会弱势群体有一个良好的供养环境,2007年、2008年,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市福利院新院建设项目列入向该市人民群众承诺办好的十大实事和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国家民政部也将该项目列为首批“蓝天计划”重点扶持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市社会福利院终于在2009年新年之前全部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新建福利院包括孤寡老人儿童综合服务大楼、智障人员生活区、后勤保障区和行政管理服务区,是一所集养育、康复、教育、家庭寄养服务以及大龄孤儿就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会福利院。新的社

会福利院的建成投入使用,将极大改变该市儿童福利综合服务设施不

足的状况,大大提高该市社会福利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

天真善良的孩子们

“叔叔,你好,能给我拍张照片吗?”一个可爱的孩子右手作出V

字状,看来他已经摆好POSE,希望我帮她留影纪念,“没问题,笑一

笑”,“咔嚓,咔嚓”相机留下他最纯真的笑脸。孩子们开心的笑脸

中,我们感到他们的热情和喜悦。

一个大眼睛的美丽小女孩,她叫许贰健,她是鸭掌患儿,虽然动

过几次手术,但是手和脚看起来还是有点问题,她很乖,上来就让我抱,还不让其他人抱,她指指墙上的画,让我带她去看,她很乖,但

为什么父母要把她遗弃,这个社会需要爱!

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他们大多是因为身体上的残疾被父母遗弃,福利院就是他们温暖的家,在这里,他们和年龄相

仿的孩子一起度过人生中的幼儿,童年,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这里的孩子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身上有着常人难以承受的残疾,有的饱受

疾病常年累月的折磨,然而这里的孩子也是幸运的,儿童福利院让他

们有一个稳定的“家”,这里有爱心妈妈的亲切关怀,有来自社会力

量的帮助,在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重要的环节,都有很多热心人的关心

和帮助……

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中电装备许继公司用实际行动回

馈社会,关心需要帮助的群体,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共同关注和支持福利院可爱的孩子们。

我们的孩子需什么

“什么是幸福?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在许多人的眼中,孩子缺少物质的资质,给他们买

一些衣服,带一些吃的让他们生活得好些,但是孩子们最最缺少的是

什么呢?”美丽的接待员和我们探讨这个问题,在她的描述下,我们

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给予孩子们关爱,关心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受教育状况是

他们孩子们现在最缺少的。就像你们志愿者这样,来到这里,抱抱可

爱的孩子,亲亲他们圆圆的小脸,他们的喜悦之情你们可以感受到,因为这样的生活在他们的人生中次数屈指可数,但是却是内心的向往

和渴望。这样的话,他们亲身感受家庭的温暖”。

是啊,孩子们渴望内心的关怀,他们也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父

母无情的抛弃了他们,但是社会无私的爱让他们感受人间真情。

关心别人 快乐自己

一样的生命一样的梦,每一个梦都呼唤着人间真情,都憧憬着幸

福美满的生活。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有着不同的经历,福利院的孩子

们幼小的心灵承载了太多的无奈和痛苦,把我们的爱给予需要帮助和

关心的弱势群体。在关心别人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是快乐和幸福的。

忘不了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庞,忘不了一双双纯净明亮的眼睛,孩子们在社会的关爱下快乐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在他们的眼神中

我看到渴求关怀,向往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次活动受到了福利院孩子

们的积极欢迎,院方也表示十分感谢。青年志愿者们看到这些孩子的同时,心底更加希望,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这些孩子们更多的关怀

与爱心,让他们在生活在爱心阳光的照耀下快乐健康的成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时间转瞬而逝,看到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团员青年都觉得意犹未尽,临行前,大家约定,有空

一定会再来看望他们。最后在团市委书记的谆谆教导下此次活动圆满

结束!

慰问儿童社会福利院 篇2

关键词:福利院儿童,心理问题,社会适应

福利院儿童的活动范围极其有限, 他们交往的对象也相对的固定, 这对于他们健康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认知的发展极其不利。只有经过社会化, 自然人才能成为社会人。许多事实证明, 儿童要健康成长, 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 不仅需要在身体上受到照顾, 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行交往, 发生感情上的联系, 否则, 社会化就会受到伤害[1]。2009年3月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系与襄樊市儿童福利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的关系, 通过多次的交流和融入, 我们不仅提高了社会工作的实践能力也对福利院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思考。

一、政策背景与研究目的

1978年中国有49个儿童福利院, 共收养3 665名儿童, 到1996年, 共有84个儿童福利院, 共收养11 083名儿童。十八年间共增加了7 418名儿童, 即增加了2倍[2]。据民政部全国孤残儿童信息系统统计, 截至2008年7月, 中国共有孤残儿童51.36万人, 其中需要儿童福利院收养的为28.5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万分之2.15。福利院儿童的数量之多, 增长之快的现象, 不仅会给福利院儿童自身的生存发展带来危机, 还会给未来社会的稳定带来挑战。因此, 福利院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亟待我们关注。

实际上, 福利院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 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对象。但是, 由于福利院儿童的特殊状况以及传统福利院照顾模式的弊端, 导致福利院儿童只能得到医、食、住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而他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认知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因此, 这些儿童的潜能也很难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开发, 更不可能像社区儿童那样的发展。

迄今为止, 中国有很少儿童福利院运用专业的知识关注福利院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一方面, 由于我们条件不够充分, 另一方面, 我们也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 中国每年培训10 000名社会工作人员, 然而, 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参与到相关工作当中, 这导致了我们的专业人士的匮乏。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 我们时刻关注着福利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经常深入儿童福利院, 了解他们的生活, 这也为我们了解福利院儿童的心理问题开启了大门。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福利院儿童, 在我们的本次研究中主要是6~18岁的, 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行动能力, 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行事, 自主判断能力加强。本次研究的对象是襄樊市儿童福利院的32个儿童, 在这32个儿童中具有一定身体缺陷的有8个, 身体状况良好的有24个;其中有27个儿童的户口是襄樊, 5个儿童的户口是外地;女孩17个;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一年级以下;在福利院的居住时间是一月至十二年不等。

2. 数据收集。

本次研究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进行。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人在情境中的、真实的了解福利院儿童的机会, 使得研究者有可能通过长期的交往与被研究者之间建立可靠的亲密的信任关系, 从而深入福利院儿童的日常生活, 倾听、记录他们的声音和需要, 获得许多其他的研究方法所无法了解的真实的可靠的数据。从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 孙军辉、刘敏、曹曼丽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利用节假日、星期天、课余时间都会来到襄樊市儿童福利院观察、访问孤儿。刘敏同学组织成立了义工群, 经常举办一些活动给福利院孤儿带去欢乐;通过与福利院的负责人协调带孤儿来到大学校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带领他们到烈士塔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组织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他们补课, 教授他们各种文化知识;我们还协助福利院帮助孤儿寻找爱心妈妈为他们庆祝生日。我们在每次的活动中都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在活动后都写了活动总结和调查笔记。两年的调查活动不仅使我们与福利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而且通过与福利院儿童的交往我们对福利院儿童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由于福利院儿童一般不愿意接受正式的结构式访谈,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无结构式访谈收集数据。为了尽可能地确保访谈的质量, 所有的访谈都是在研究者成功地与福利院儿童建立起信任关系之后进行。在访谈前, 我们会给福利院儿童一些零食或者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访谈中, 我们引导被访福利院儿童自由地表达所有关于在福利院的感受;访谈后, 我们会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鼓励他们与伙伴们互相帮助, 好好相处。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适时的进行引导、语言概述、反应感受、总结, 同时也对被访谈者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一并记录。

3. 数据分析。

在我们的研究中, 每天的田野调查结束后, 我们就尽可能快地详细写下田野笔记, 将录音资料、图片资料翻译成文字, 并且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术感想, 查阅相关的文献进行理论对照。为了避免期待效应、刻板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总会在结论形成之前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反复调查不断地验证, 归纳总结直到达成一致意见为止。同时为了提高研究的效度我们尽可能多的对福利院儿童进行交流、访谈;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研究的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并且也征求了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意见对我们的研究发现和阐述予以确认、补充和校正。

三、研究成果

尽管福利院儿童在救助机构里获得了包括食物、衣物、住宿、医疗等在内的基本生活资料, 但是由于缺乏家庭模式的照料, 福利院儿童的成长并不总是那么的健康。通过在襄樊市儿童福利院的长期实践调查, 我们对这里的儿童有了一个比较熟悉的了解。从不同性格的孩子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

1. 占有欲与攻击性行为强烈。

初次见到11岁的李朋的时候由于福利院开放的时间还未到, 急切想要外出活动的他使劲的摇摆着大门, 看到外面许多的大姐姐大哥哥来陪他们玩他还兴奋的打起了跟头。在同孩子们游戏时他也总是不服从规则, 不接受游戏中简单的失败的惩罚;在分享食物时经常还吃完自己的一份后运用暴力手段向其他的儿童索取;福利院仅有的一个滑板也被他独占, 即使是和他很熟的志愿者也很难从他那里要到。8岁的刘明比李朋的情况还要糟糕, 刘明天生有语言和视力的障碍, 但是身体比同龄人还要壮, 他的攻击性行为十分严重只要外界稍有对其不利的干扰他就会还以攻击。他曾经将一个4岁的孩子脸部打出血仅仅因为孩子爬在他的脚下玩耍,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对其也是十分谨慎的经常防范他和岁数较小的孩子近距离接触。但是, 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12岁的刘明经常会来到我们的志愿者旁边喊:“哥哥抱抱, 哥哥抱抱”。从福利院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李朋和刘明都是在几个月大的时候被家里丢弃后被送到孤儿院的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关怀。埃里克森的“阶段需求论”认为, 处于口唇期的婴儿如果未得到母亲的充分照看, 婴儿便会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而这种不信任感将会延续到个人成长的后来阶段[3]。从“哥哥抱抱”可以看出刘明和李朋的“暴力”、“不服从”并非是社会上的利益性的暴力倾向而是那种来自于人的原始本性的生存需要。

2. 自我意识匮乏。

“哈哈, 我捡到5元钱”, 12岁王涛捡到钱后十分开心并有占为其有的想法。“阿姨 (福利院工作人员) 说过捡到钱后要交公的”李朋提醒他说。“噢, 我又没说我要这钱。”说完, 王涛将钱交给了阿姨。志愿者将带来的食物全给了他偏爱的李慧, 李慧开心的想独自享用, 刘丽嫉妒的对其说:“阿姨说过哥哥姐姐们给的食物我们不能一个人独自吃要大家一起吃。”于是李慧将食物分给了李丽一部分。在福利院里你经常会听到“阿姨说”, 阿姨是这里的权威, 阿姨为他们安排了一切的衣食住行, 他们认为阿姨就是真理, 阿姨就是一切。福利院的孩子对自己的语言、行为、想法很少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他们不能正确的认知自我, 不能明确地判断是非曲直, 他们唯一的真理就是“阿姨说”。自我意识是人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及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自我意识的建立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自我, 控制自我, 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意识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父母根据自己对于社会化目标的理解, 运用各种教养技术使儿童社会化, 并使其自我得到发展[4]。然而对于处于封闭、纯净的福利院环境以及衣食住行全由专门人员负责的福利院儿童来说自我意识建立的状况令人担忧。

3. 人际关系危机。

在福利院内你会发现受欢迎的儿童往往是那些比较可爱或者是性格比较温和的孩子。而那些具有攻击性的, 或是不可爱的孩子总是无人理睬有时候还是大家“讨伐”的对象。诸如刘朋、刘明那样的甚至经常一直受到大家的排斥, 但是他们却对此嗤之以鼻并不在乎。我曾和刘朋谈及过此事, “伙伴们总是那样的怕你, 都不想和你相处, 你遇到什么困难大家也都不会帮你, 你有什么感想啊?”“那有怎样如果他们有谁不听我的, 我一定揍扁他。”研究发现, 受欢迎的、被接纳的儿童是相当平静的乐观的、友善的, 能够成功并维持相互交往, 能和伙伴友好的解决争端。这些儿童表现出很多的亲社会行为, 很少有分裂性和攻击性行为[1]。何俊, 12岁, 机灵活泼, 乐于助人, 受到包括福利院工作人员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他的声音总是软软的很温柔, 总是能主动将自己的玩具和别人分享, 在福利院内也积极的帮助工作人员做一些打扫卫生、照顾小孩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童生来是人, 人都有一种对友谊和感情的需求, 但是像刘明、李朋这样对周边的人总是以攻击的方式对待而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正常的需求。笔者认为, 其根源可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 人总是具有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虽然这些需要并不是逐层实现的, 但是上一层的需要在未得到满足前, 对下一层的需要必然会有所减少。因此, 对于那些不善于交际的福利院儿童应给予更多的关爱, 让他们感到安全, 感到生存的优越性。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由于各种原因福利院儿童机构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福利院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低, 缺乏专业的福利院儿童教育方法;福利院的“强制保护”使福利院儿童缺乏与社会的交流的机会;福利院物 (下转233页) (上接226页) 质关爱的片面性导致福利院儿童身心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当然,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不能单方面的苛求福利院机构的变革, 福利院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努力来共同解决。

1. 通过模拟家庭干预福利院儿童的反应性依恋障碍。

由于福利院儿童没有机会或不能很好的与亲生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 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没有与母亲建立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 这方面的缺失容易产生“反应性依恋障碍”。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儿童各种社会能力、社会技能的形成。具备良好社会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儿童更容易在同伴群体中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社会交往状况就表现为良好。通过模拟家庭或家人的方式让福利院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 产生一种替代性的依恋以弥补他们角色空缺。襄樊市儿童福利院通过网络、报刊等方式积极号召社会人士来满足福利院儿童的这种需要, 在福利院儿童生日时都会有“爱心妈妈”来与他们度过。“爱心妈妈”给福利院儿童带去的不仅仅是生日礼物更重要的是一种身心的关怀。“爱心妈妈”的拥抱、亲吻、抚摸, 让孩子们感到温暖, “爱心爸爸”的有力的臂膀也让孩子们有一种安全感。

2. 扩展福利院儿童的活动空间, 转变对福利院儿童的扶助方向。

福利院对儿童传统的扶助方式是一种强制性的爱护, 它完全限制了儿童的活动空间, 使儿童很少与社会进行交流。同时福利院给予儿童的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扶助, 而很少给予儿童精神上和人生发展上的帮助。这一切都使得福利院儿童缺乏对复杂社会的了解以及激烈竞争社会的适应能力。扩展福利院儿童的活动空间, 福利院可以在志愿者的协助下组织孩子们在特定的时间外出福利院, 让他们感受外面的生活, 接触外面的人, 福利院应依托社区力量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 共创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依托社区力量将残疾福利院儿童的康复工作落到实处;就近入学入园, 共享教育资源[5]。转变对福利院儿童的扶住方向, 改变单纯的物质供给, 还要根据福利院孩子的特殊情况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 科学文化知识, 技能培训等, 以此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3. 完善社会体制, 建立专业化的福利院儿童救助队伍———社会工作人员。

由于福利院儿童大多都是孤残儿, 更加上先天照顾的欠缺和教育的不足他们不仅仅是具有生理上的问题并且还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对福利院儿童的救助需要进行医学康复工作、教育康复工作、心理康复工作甚至职业和社会康复工作。由于群体的特殊性, 这些工作都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完成。社会工作人员是具有相关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和专业伦理, 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集服务、支持、倡导、协调、影响等角色为一体, 他们在儿童福利院可以用非评判、人在情境中等个案工作方法帮助福利院儿童解决各种问题;建立福利院儿童的成长性小组, 通过小组工作让小组成员互相了解, 增进信任, 培养福利院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系统支持, 协调各种社会中资源促进福利院儿童的能力建设;通过自身良好的素质感染福利院儿童, 倡导福利院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勇敢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3-146.

[2]汪庭.浅谈福利院照顾模式的转变[J].中国社会福利, 2003, (2) .

[3]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23.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73-274.

慰问儿童福利院活动计划总结 篇3

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爱心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从而让我们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更加的努力奋斗,共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拼搏。一.活动时间:2015年4月21日上午8:00-11:00 二.活动地点:xx市儿童福利院

三.活动人员:xx系11级青年志愿者 四.活动安排:

1.4月21日早晨在校门口集合,清点人数后,整队出发 2.做公车去儿童福利院

3.到福利院与福利院工作人员做好交流,带小朋友们玩游戏 4.为小朋友带去学习用品、营养品、零食、水果 五.注意事项: 1.行程中的安全问题

2.总体活动的流程和运作要流畅

3.注意福利院儿童的特殊性,玩游戏时要注意安全 4.准备活动预案,出现天气原因就顺期延迟 5.成立处理突发事件的临时决策会

慰问儿童福利院活动计划

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我系青年志愿者决定自发组织慰问我市儿童福利院。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去关心那些需要我们帮助和爱护弱势群体,同时也为了增强和培养我系同学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一、活动时间:2015年4月21日

二、活动地点:xx市儿童福利院

三、活动对象:福利院儿童

四、活动安排:

1、由系团委组织部负责慰问活动的主要工作以及与儿童福利院联系具体的慰问事宜。

2、活动具体时间定于4月21日上午8:00

4、慰问人员由我系11级志愿者参加,系团委负责带领。

5、慰问的主要内容有:和工作人员交流,和儿童玩耍游戏,6、慰问活动要达到慰问的目的,做到真正有意义

慰问儿童福利院活动总结

4月21日,我系青年志愿者在雷锋活动月赴xx市儿童福利院慰问福利院儿童。

爱心社儿童福利院慰问活动总结 篇4

活动总结

在这几次的活动中,因为孩子较多,我们采用了分组的方式,一个爱心社成员负责多个孩子,一个成员带领4、5个孩子,并编上号。活动节目有做游戏、讲课、讲故事、讲笑话。猜谜等,并为一些竞赛项目举行一些奖励政策,比如谁唱歌或跳舞表演的好并且次数多,则奖励棒棒糖、文具。活动范围为整个福利院孩子们。活动目的是了解福利院的孩子们的情况,福利院的情况,为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们送去我们的爱心和希望。

总之,整个活动都办得很成功。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在去福利院的途中,由于我们事先没有到过福利院,所以去的时候在坐车方面耽误了一些时辰,而且花费了一些没有必要花费的钱,而且到达福利院时,没有考虑到孩子数量较多,结果买的东西不够分发等出夫意料之外的情况。但下一次,我们能考虑的更周全,更细致,把活动办得漂漂亮亮的。

慰问留守儿童简报 篇5

慰问团一行先后来到麻尾小学、第一幼儿园麻尾分园,看望了23位留守儿童,并分别送上300元慰问金。同时为两校的孩子送上了节日祝福和共8000元慰问金,希望他们能过上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儿童节。

在麻尾小学,慰问团一边参观校园环境,一边与校长交谈,详细了解校园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建设和住宿环境等情况,深切嘱咐老师们要深刻认识自己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使命,教育孩子们要从小立志、认真学习,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成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新兴力量。

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 篇6

在发展心理学中, 社会性指由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 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性, 包括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 它们使个体能够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 正常地与别人交往, 接受他人影响, 反过来也影响他人, 在努力实现自我完善过程中积极地影响和改造周围环境[1]。

儿童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 受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作用和影响。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经验, 形成个性, 不但成为具有社会作用的客体, 而且成为具有社会作用的主体。儿童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包括多方面内容, 这些内容就是儿童掌握了参加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善于自我调节、掌握交往技能等。

儿童的社会性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影响下, 儿童向着要求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并逐渐达到这种要求。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且是普遍存在的。遗传素质是儿童社会性的基础, 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还涉及家庭、幼儿园与学校、同伴等。

2 研究方法

2.1 对 象

被试者采用哈尔滨市2所幼儿园, 共245名儿童为被试, 经过数据整理, 有效被试者共计206人。

2.2 研究使用的工具

采用陈会昌编制的《儿童社会性量表》, 此量表包括15个维度。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性别儿童社会性发展各维度及总分的差异比较

不同性别儿童社会性发展各维度及总分的差异情况如表1所示, 不同性别, 男孩和女孩在遵守社会规则的维度上是差异显著的。女孩的得分明显高于男孩。不同性别, 男孩和女孩在侵犯性的维度上的得分是差异显著的。女孩的得分明显高于男孩。

注:*p<0.05;**p<0.01。

3.2 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各因素及总分的年龄主效应差异比较

对不同年龄儿童社会性发展各维度及总分年龄主效应差异情况及事后检验情况如表2。表2表明: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总分以及社会性发展中的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生活习惯、同伴关系、侵犯性、诚实公正因素上均表现出年龄的主效应。而在意志、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自我概念、独立性、同情助人和自尊心因素上, 年龄的主效应则均不显著。且年龄和性别与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年龄主效应显著的事后检验显示, 在社会性发展总分以及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同伴关系、侵犯性、诚实公正因素上, 3岁与4岁、5岁、6岁的差异显著, 均表现为3岁小于4岁、5岁和6岁儿童的得分。在生活习惯因素上, 3岁与4岁的差异显著, 表现为3岁儿童小于4岁儿童的得分。

注:*p<0.05;**p<0.01。

4 讨 论

4.1 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性别特征

本研究应用量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测量。不同性别儿童在社会性发展的遵守规则和侵犯性上是有差异的。从得分上看男女在遵守社会规则和侵犯性上的得分是差异显著的。并且女孩的社会规则的得分明显高于男孩。而在其他的因素上则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女孩比男孩更遵守社会规则, 女孩的侵犯性比男孩低。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张榕芳认为性别对儿童的社会性影响表现在男女儿童在遵守社会规则和侵犯性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的水平[2]。李朝霞也在对5~6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发现在遵守社会规则和侵犯性上男女存在性别差异[3]。

幼儿在2岁左右开始形成基本的性别身份, 3~5岁幼儿对性别身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受社会角色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会下潜意识培养儿童的品格使其符合社会角色的要求, 一般认为男性角色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或者自己不满时, 不要忍气吞声, 否则会被认为是懦弱的, 要主动出击, 这样才会符合社会对男性的角色期望, 而女孩就是温柔的社会角色, 如果女孩表现出侵犯性或者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 就有可能会被社会认为不符合女性的角色要求, 就有可能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教育, 改变这种不符合社会期待的行为。也可能是由于家长对女孩的要求更严格, 使女孩更听话, 更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指导, 而对男孩的教育约束相对的宽泛一些, 认为男孩是调皮、好动和不太遵守社会规则的, 对其他人侵犯性也较高。

女孩和男孩的总体社会性发展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在社会性发展中性别没有不同。可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男孩和女孩的社会性发展是趋于一致的, 差距正在逐渐地缩小, 但是女孩在社会性发展的总体得分上要比男孩的得分高。

4.2 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本文采用《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综合研究了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各个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存在年龄的差异。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但是儿童得分并非呈简单的直线上升趋势。3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4岁、5岁和6岁儿童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有很大的不同, 尽管4岁、5岁、6岁儿童彼此之间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有所差异, 但是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4]。张晓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社会性发展总体上, 5岁和6岁儿童在年龄变量上有差异。造成这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被试数量间的差异, 本研究的人数较少, 而以往研究者的人数较多。被试者选取范围较小。和以往研究相似的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是呈整体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提高、控制能力增强, 社会性也在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儿童在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生活习惯、情绪稳定性、同伴关系、侵犯性、诚实公正维度上的得分都出现了年龄的主效应。但是在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中各个因素均不显著。

参考文献

[1]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总报告[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 (4) :1-14.

[2]张榕芳.4~5岁儿童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1.

[3]李朝霞.家庭精神环境对5~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留守儿童慰问信 篇7

你们好!很久没有给你们写信了,不知你们身体好吗?工作顺利吗?

我又一次打扰你们了,又一次让你们为我操心了。城-管叔叔、阿姨们,你们不仅关心我、照顾我,并且为我解决了生活问题,让我也拥有常人一样的感受,对此我很是感谢你们,为我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

我是一个孤儿,在我降临世界的第二十天,我的母亲不幸逝世。我和爸爸相依为命,在风里、雨里、泥里度过了艰难的十年,还没等我喘过气来,灾难又一次发生在了我的身上。我的父亲因有病在身,而逝世了,爸爸的逝世让我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无奈之下我只得和爷爷、奶奶住在黑屋子里,爷爷、奶奶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只为了能让我上学,家里有爷爷我们还能勉强渡过。可好景不长,爷爷在一次生病中永远的躺下了,永远的睡着了,永远也不能再看到爷爷了,当医生说爷是因为劳累过渡,小病长年积累而形成的致命大病时,我感到很痛苦,也很悲伤。在爷爷去世后我就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可生活的重担让我有些吃不消,我知道自己已经灯枯油尽了,也不能再上学了,可就在我准备放弃上学的刹那间。是城-管叔叔阿姨们给我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是你们让我重返校园,是你们让我回到大集体中。你们如同我的父亲母亲一样关心我,照顾我。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世间的温暖与美好。这一切都是你们给予我的。如果没有你们,我将在几年前就离开了学校,告别了集体。城-管局的叔叔阿姨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与支持,请你们放心,我会以我的具体行动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写信人:水宁寺中心小学付海军

儿童节慰问信息 篇8

在走访过程中,张主席亲切地与李论小朋友进行交谈,了解了他的学习情况和身体恢复状况,并问及他平时的业余爱好和长大后的理想等。

鼓励他好好学习,继续以坚韧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茁壮成长,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 儿童节祝福问候语

★ 儿童节快乐祝福

★ 新婚祝福信息

★ 祝福问候信息

★ 儿童节祝福微语

★ 儿童节爱情祝福短信

★ 儿童节开心祝福短信

★ 幼儿园儿童节祝福短信

★ 儿童节客户祝福短信

莫让留守儿童成为社会之痛 篇9

一、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俗话说: “父母在, 不远游。”我们的留守儿童应该也是这样:“儿童在, 父母不远游。”可是现状确恰恰相反, 现在农村空巢老人, 空巢儿童到处都是, 几乎成为了孤儿, 缺少父母的关爱, 没有父母教育的孩子, 学业上就会难免荒废, 生活上也会诸多的障碍, 有的孩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 更加容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有的小小年纪就要照顾弟妹, 照顾老人, 成为了少女家长。

这对这一问题, 我们社会要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就算是时代发展不可避免的, 那么我们是否有后续的针对措施方针? 本文就通过以下几点分析一下针对留守儿童的举措。

( 一) 政府方面

“少年强则国家强”, 儿童正处在各发面发展的培养阶段, 中国的明天靠的就是这些儿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靠这些儿童。所以, 教育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政府要在农村教育上加大投入, 针对农村的学校要不断的建设新校舍, 招揽青年志愿教师, 给偏远地方的师资力量注入新鲜的血液。城市方面, 要一步一步的放宽户籍的限制条件, 购房条件还有廉价租赁房的申请也要逐渐的放开, 教育资源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 都要逐步的开放, 以方便跟随父母进城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节不出问题。作为地方政府可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这样父母们就不必走出家门去务工, 这样就可以每天和孩子在一起了。

完善相关的法律文件, 对留守儿童这样一个既特殊又敏感的群体有完善的法律保护, 对于侵犯这个群体的犯罪行为严惩不怠。

( 二) 社会方面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能够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 当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热播的电视, 网络游戏等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 为了避免这些现象, 我们共同行动一起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网吧、舞厅、电子游戏厅等等不适合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一定要严格登记。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的查处, 让未成年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落到实处。社会上的企业、组织也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有助于留守儿童的文化活动。

( 三) 家庭方面

留守家庭要注意留守儿童的教育, 进城之前要把孩子的生活交给可靠的临时监护人监管照顾, 一定要和孩子之间保持沟通, 科学的正确引导孩子, 充分的发挥父母的教育功能, 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最好把孩子接到身边, 因为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不能缺失。要在言谈交流中表现出对孩子的爱, 让他们有情感上心理上的变化,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随着时代的进步, 网络技术不断发展, 拉进了人与人的距离, 利用计算机可以使远在天涯的儿女互相沟通和交流。父母和孩子可以通过视频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 互相增加彼此感情。可以登陆QQ号, 进行沟通, 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 填补孩子们的寂寞和空虚。

( 四) 学校方面

校舍方面的投入一定要扩大, 让学校成为让各界都放心的场所, 在具体的师资方面努力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保证在义务教育期间的公平程度。

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保证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健康的心理,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从小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世界观, 明确人生的追求, 积极向上。

丰富安全教育, 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 很多孩子处于不成熟的成长阶段, 学校要加强监管和约束教育, 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 让他们从小就明白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提高防范违法行为的能力, 教育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结语

总之,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这种现象越来越常见, 不仅能补贴家庭收入, 提高生活质量, 更加有助于缩短城乡贫富差距, 但是农民的外出务工打破了传统的家庭结构, 孩子的监管、教育还有安全都成为了问题, 对于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群体, 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注意力, 这关乎着我们中国的发展, 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需要我们社会、家庭、学校、政府形成合力, 共同地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问题, 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蒋梦瑶.我国弱势儿童群体:问题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47-48.

[2]郑明.转型社会中的中国青少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87-88.

儿童节慰问信 篇10

为了使流动人口贫困家庭儿童也能度过一个有意义、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根据城区、街道的部署要求,6月1日上午,锦绣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深入辖区走访慰问贫困家庭流动人口儿童,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在走访慰问活动中,锦绣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先是向贫困儿童的家长详细询问了的孩子目前的学习、生活状况及他们在本地务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接着与贫困儿童进行亲切交谈,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还为他们每人分发了一个书包及200元慰问金。

此次走访慰问活动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子女的关怀,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温暖。

儿童节慰问信 篇11

在花儿竞相绽放、柳叶随风摇曳的六月,迎着金色的阳光,我们迎来了第70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值此美好节日到来之际,向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关心阿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并付出辛勤汗水的广大教师、少儿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州委、州政府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少年儿童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少年儿童成长环境得到优化,全社会关心呵护少年儿童的氛围越来越浓。沐浴着伟大祖国的阳光雨露,全州少年儿童勤奋学习、茁壮成长、全面发展,充分展现了健康快乐、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希望广大少年儿童牢固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浓厚情感和建设祖国、建设阿坝的崇高使命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乐观进取,努力把自己锻造成适应时代发展以及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

广大教师和少儿工作者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辛勤耕耘,为我州少儿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信赖和社会各界的尊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和支持我州少儿事业,积极为少年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形成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合力。

最后,再次祝全州少年儿童节日快乐,茁壮成长!祝全州教师及少儿工作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扎西德勒,纳吉纳鲁!

xxxx

20xx年x月x日

★ 慰问信参考

★ 慰问信

★ 春节慰问信

★ 国庆节慰问信参考

★ 英语慰问信相关精选

★ 慰问信200字

★ 重阳节慰问信范本

★ 英文慰问信

★ 常用端午节慰问信

慰问儿童社会福利院 篇12

为了顺利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开展了几轮针对我校学生的环境状况调查。从我校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人群样本中选取典型样本, 并对这些典型样本家庭状况及部分社会性因素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汇总。

结论:流动儿童家庭居住环境普遍较差, 父母受教育程度低, 家庭人口多, 从事体力劳动比率高, 个体经商中饮食、杂货小店、卖菜比较多;城市儿童家庭居住环境普遍较好, 父母受教育程度高, 独生子女家庭为主, 从事体力劳动比率低, 个体经商中中介、公司比较多, 单亲家庭多;在走访中我们发现, 流动儿童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 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 精神压力大而忽视了对子女适应新环境的教育和心理调整, 并且对子女缺少关心、温暖、交流和理解, 从而造成流动儿童适应能力差, 自我意识水平降低, 孤独自卑感增强。

二、我校儿童在“儿童孤独、社交焦虑、自我意识”方面的比较研究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及量表分析, 初步获得了我校儿童在“儿童孤独、社交焦虑、自我意识”方面的一些数据, 这些数据表明:

1. 在与新伙伴进行交往的过程中, 主动发出邀请的流动儿童为124人, 占到总数的七成, 不好意思接近的流动儿童为39人, 占总数的22.8%, 只有5%的流动儿童更乐意独自玩。本地儿童主动邀请的比例有三成, 不好意思接近的比例接近总数的一半, 更乐意自己玩的总数的20%。在与教师进行的访谈中了解到, 与流动儿童相比, 本地儿童在伙伴交往中, 更希望自己占据主动地位, 那些因为不满意自己在伙伴群体中的地位, 而选择独自游戏的孩子中, 以本地儿童居多。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访谈发现, 流动儿童很希望能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 被同伴们所接纳, 但是有时候他们不清楚同学对他们的态度, 处于被动状态, 不主动与同学交流, 但相互熟悉之后就会比较热情主动。

2. 在儿童安置方式上, 儿童孤独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蓝天班中的流动儿童比混合班中的流动儿童更感孤独, 而在社交焦虑和自我意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 我们选取了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混合的班级 (相当于公办学校) 与蓝天班 (相当于蓝天学校) 进行对比, 发现在儿童孤独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蓝天班的流动儿童孤独感更强, 这就表明:相对民工子弟学校而言, 城市公办学校是比较好的“熔炉”, 流动儿童在城市公办学校可以实现较好的社会融入。

3. 在儿童类型上, 儿童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城市儿童比流动儿童更感社交焦虑, 在儿童孤独和自我意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居住在被钢筋水泥所覆盖的城市儿童, 活动范围往往局限在学校家庭和游乐场所, 接触人群较少, 所以他们会选择相信自己的父母, 而不愿相信周围的人群。而且现在的父母都会警告自己的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讲话, 这久而久之就会使儿童养成警戒的性格, 害怕与人交往, 担心被冷落等, 进而感到社会交往的焦虑。而流动儿童, 除了父母, 大多数还有兄弟姐妹, 父母也很少约束儿童的同伴和玩耍, 这可能使其养成开朗的性格, 亲和力强乐于交朋友, 进而不会感到社会交往的焦虑。

三、寻求影响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社会化进程的策略

1.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营造有益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1) 开展家长培训, 提升育儿水平

基于对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 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发放家庭教育手册、学生家庭定点帮扶等方式, 从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努力提升家长育儿水平。

(2) 坚持家校沟通, 提升亲子交流

在日常管理层面, 学校强化了家访制度, 坚持学生心育手册的使用与检查, 坚持家长开放日活动, 促进家庭亲子间的健康交流。

2.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营造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

(1) 实行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均衡编班, 提高儿童社会适应与认知能力

我校作为流动儿童比例较高的城市周边二线学校, 长期坚持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均衡编班, 本次课题研究证明这种编班模式更有利于流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我们将坚持这一做法。

(2) 打造温馨班级与花二“金阳少年”, 提高儿童遵守规则、自我意识与社交能力

温馨班集体建设和花二“金阳少年”评选分别从团体和个体两个层面,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集体规则及自我意识, 增强集体认同、认知力, 提高社交交往能力。

(3)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学生社团活动, 提升儿童意志品质、社会认同与社会交往能力

在积极、健康、有趣的学生社团活动中, 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丰富人生阅历, 坚定信念、理想, 获得了归宿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学生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 锻炼了社交技能, 完善了自我, 实现了心理补偿, 使学生在活动中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

3. 主动向社区辐射, 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慰问垫江县留守儿童议程 篇13

中秋佳节慰问垫江县留守儿童议程

一、时间2010年9月15日下午

二、地点垫江县周嘉小学留守儿童托管家园

三、参加活动人员:

(一)市政协、市妇联参加活动人员 市政协副主席 陈景秋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钟旭秋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助理巡视员 李维市妇联副主席 郭渝平

市妇联儿工部部长 吴崇秋

市政协女委员及市妇联儿工部工作人员(二)垫江县参加活动人员

1、四大家领导

县长罗德

县委副书记 侯宗权

县人大副主任 余凤

县政协副主席 李节华

2、部门领导

县妇联主席 钟洪波

县教委副主任 杨银修

四、活动议程:

1、罗德县长致欢迎词

2、市妇联领导致祝词

3、向留守儿童托管家园赠送慰问品

4、留守儿童代表汇报家园生活情况

5、七色光托管家园负责人致答谢词

6、市政协领导作重要讲话

社区儿童节慰问信 篇14

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为使社区广大儿童度过一个愉快而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石榴桥社区居委会开展了“庆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给辖区内的华兴苑幼儿园送去节日慰问礼品,给孩子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和关爱。

活动中,三元里街文化站主任、石榴桥社区居委会主任与华兴苑幼儿园园长和老师开展了亲切的交流,询问和了解办学情况和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向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向每一个孩子派发“六一”礼品,向他们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和问候,祝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当孩子们手捧着社区派发的礼品时,脸上都流露出纯真的笑容。

慰问儿童社会福利院 篇15

国内学者俞国良等[8]在此领域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有别于一般儿童, 但是尚未将学习障碍分型。为此, 本研究结合结构性访谈重点考察数学障碍 ( maths disabilities, MD) 、阅读障碍 ( reading disabilities, RD) 、阅读伴数学障碍 ( reading and maths disabilities, RD/MD) 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 为探索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在社会发展上的缺陷及其内在机制提供线索。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选取哈尔滨市2所普通小学的三 ~ 五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施测适合于团体的CRT瑞文智力测验, 然后选取最近一次期末考试 ( 语文、数学) 成绩作为学绩测验结果, 请班主任教师根据学习障碍的定义进行学业成绩、学习动机诸方面的综合评定, 最后结合各亚型学习障碍的诊断标准[9,10,11]筛查学习障碍儿童。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 1) 数学障碍组 ( MD) 。CRT瑞文智力测验的总智商 > 85分; 至少连续2个学期数学成绩居全年级统考P10及以下, 而语文成绩居于年级P30及以上;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其数学学习能力评定为“差”, 而汉语阅读能力评定为“中等及以上”。共31名, 其中男生9名, 女生22名。 ( 2) 阅读障碍组 ( RD) 。CRT瑞文智力测验的总智商 > 85分; 至少连续2个学期语文成绩居全年级统考P10及以下, 而数学成绩居于年级P30及以上;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其汉语阅读能力评定为“差”, 而数学学习能力为“中等及以上”。共29名, 其中男生24名, 女生5名。 ( 3) 阅读伴数学障碍组 ( RD / MD) 。CRT瑞文智力测验的总智商 >85分; 连续2个学期语文与数学成绩均居统考P10及以下;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其评价为数学与语文阅读能力双差生。共29名, 其中男生16名, 女生13名。 ( 4) 对照组。在学习障碍儿童所在班级中, 随机选择29名一般儿童组成对照组, 入组标准为连续2个学期语文和数学成绩均居全年级P40及以上; 班主任对其综合评定为中等及以上; 联合型瑞文智力测验的总智商 > 85分。以上所有儿童排除智力落后和智力超常、多动症、视听觉障碍及脑器质性疾病, 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 听力和矫正视力正常。

1. 2研究工具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结构性访谈。参照俞国良 ( 2002) [8]的研究, 以Dodge等[7]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理论为依据编制社会信息加工访谈提纲及评分表。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3类情景: 同伴加入群体、同伴激惹情景和权威情景。每类情景又分为模糊情景和清晰情景。共设置6个情景故事, 均以展示图片和简要叙述图片中故事的方式呈现。每呈现完一个情景, 要求儿童回答6个问题, 分别测量其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编码、归因、反应数量、反应策略、人际效能、工具效能的特点。

1. 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 13. 0进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 1 4组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编码阶段和反应生成阶段差异比较由表1可见, 4组儿童不同情景下的编码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清晰同伴加入和清晰权威情景下, 4组儿童的总反应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事后检验表明, 清晰同伴加入情景下, MD组、RD组、RD/MD组儿童的总反应数量都低于对照组儿童; 清晰权威情景下, MD儿童、RD/MD儿童的总反应数量低于对照组儿童 ( P值均 <0. 05) 。

2. 2 4组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解释阶段和反应评估阶段差异比较在解释阶段, 对4组儿童在6个情景故事下选择人物意图 ( 善意和恶意) 的频次。结果显示, 4组儿童对6个情景中人物意图的判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在反应评估阶段, 于6个情景故事下, 4组儿童的工具效能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在清晰权威情景下, 4组儿童的人际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事后检验发现, RD/MD组的人际效能感低于RD组 ( P <0. 05) 。见表1。

2. 3 4组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反应策略差异比较记录儿童在每个情景故事下选择不同策略的频次, 经检验发现, 只有在清晰同伴加入情景下, 4组儿童选择的反应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7. 28, P < 0. 05) 。且在此情景下RD / MD组儿童更倾向于选择攻击行为, 而MD组儿童、RD组儿童和对照组儿童更倾向于选择亲社会性行为。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 在社会信息加工的编码阶段, 4组儿童在6个情景故事下的编码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4组儿童对故事中情境线索编码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基本一致。但从4组儿童编码得分上看, 对照组儿童的编码情况好于MD组、RD组和RD/MD组儿童。

社会信息加工的解释阶段意在解释访谈故事中同伴 ( 或成人) 的意图。本研究发现, 在各个情景故事下4组儿童对人物意图的判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与前人研究一致[8]。但进一步分析发现, 在同伴激惹情景下, 无论清晰情景还是模糊情景, MD组、RD组和RD / MD组儿童在判断人物意图时选择“恶意”的比率均有高于一般儿童的倾向, 而其他情景下尚未发现该种倾向。表明学习障碍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遭受到的挫折更多, 更容易出现敌意性归因。

社会信息加工的反应生成阶段主要考察儿童在理解社会性刺激意义的基础上生成和选择行为反应的能力。本研究发现, 在清晰同伴加入情景下, MD组、RD组和RD/MD组儿童的总反应数量低于一般儿童; 在清晰权威情景下, MD组和RD/MD组儿童的总反应数量低于一般儿童。表明MD组、RD组和RD/ MD组的反应不灵活且缺乏弹性。以往研究发现, 学习障碍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能搜寻到的合适的社会反应数量偏少, 确定出的社会目标也较少, 且他们能搜寻到的反应与他们所确定的社会目标的相关性不高[12]。与学业优良儿童相比, 学习障碍儿童的反应数量与质量总体偏低, 且学业优良儿童更能注意到特质线索对他人行为的影响, 他们在自我估计时体现了有别于他人的行为倾向, 而且具有策略性[13]。这可能与学习障碍儿童社会能力水平低下有关, 而社会认知水平低是造成学习障碍儿童社交技能差的重要原因[14]。

研究发现, 在清晰同伴加入情景下, 4组儿童选择的反应策略表现出差异, MD组、RD组儿童和一般儿童更倾向于选择具有亲社会性质的反应策略, 但MD组、RD组退缩行为更多; 而RD/MD组儿童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攻击性质的反应策略。表明MD组、RD组儿童有交往的意愿, 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但在问题情境中由于不善于和别人交流新信息, 经常错误理解社会线索, 并对社会情境做出错误反应, 因而遭遇排斥, 出现退缩行为。而RD/MD儿童在交往方面的问题似乎更严重, 他们可能经常被同伴拒绝, 消极体验更为强烈, 促成了RD/MD组儿童更倾向于做出消极侵犯性行为。已有研究表明, 与学习优秀、学习一般儿童相比, 学习障碍儿童更多动, 冲动性更强, 行为问题更多[15]。

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人际效能感, 是指采用某种反应策略可能被别人喜欢的程度。本研究发现, 在清晰权威情景下, RD/MD组儿童的人际效能感低于其他3组儿童, 且显著低于RD组儿童。表明实施策略后, RD/MD组儿童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 对教师是否喜欢自己的评估较低, 而RD组儿童似乎更有经验。

以往研究表明, RD的发生率为17% ~ 20%, MD的发生率约为6%[16], 而RD/MD的发生率并未确定。但有研究发现, 43%的RD儿童存在数学障碍, 56% 的MD儿童存在阅读障碍[17]。因此, RD/MD儿童既有可能体验到阅读障碍的认知缺陷, 又有可能体验到数学障碍的认知缺陷, 而这种认知缺陷又迁移到了社会信息加工中。本研究结果显示, RD/MD儿童较单一型学习障碍和一般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表现出劣势, 尤其在问题解决技能和自我评估上有消极倾向, 因而更应得到关注。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 为探索其在社会发展上的缺陷及内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在哈尔滨市2所普通小学的三五年级学生中, 根据各亚型学习障碍的诊断标准筛查数学障碍 (MD) 组 (31名) 、阅读障碍 (RD) 组 (29名) 、阅读伴数学障碍 (RD/MD) 组 (29名) 儿童, 在学习障碍儿童所在班级中随机选择29名一般儿童组成对照组。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3类情景, 每类情景又分为模糊情景和清晰情景, 对4组儿童进行结构性访谈。结果 清晰同伴加入和清晰权威情景下, 4组儿童的总反应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91, 3.30, P值均<0.05) 。在反应评估阶段, 在清晰权威情景下, 4组儿童的人际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16, P<0.05) 。在清晰同伴加入情景下, 4组儿童选择的反应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28, P<0.05) ;RD/MD儿童更倾向于选择攻击行为 (44.83%) , 而MD儿童、RD儿童和一般儿童更倾向于选择亲社会性行为 (58.06%, 51.72%, 44.83%) 。结论各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存在显著缺陷, RD/MD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缺陷更应受到关注。

上一篇:新年之夜作文下一篇:劳动纪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