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县级以上)(精选4篇)
问题一:简要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100字。
问题二:分析说明循环经济的好处有哪些。
要求: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淅,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问题三:假如你是G市交委工作人员,请就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提出建议。
要求:所提建议合理、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问题四:请结合全部给定材料,以“绿色发展”为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文章主题应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800—1000字。
给定材料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月6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会议时强调,广东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材料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还是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都越来越明显。
截至2011年,我国煤炭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约占世界的11.5%,居世界第4位;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4.3亿吨,居世界第14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9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4位,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有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7%。
未来,我国靠高耗能支撑快速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必须走绿色发展之种,真正构建生态文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材料2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
根据国家战略和广东实际,历时六年编制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17.98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具体为:
◆优化开发区域——包括属于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的珠三角核心区,含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县(市、区),以及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的城区。
◆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海峡的西岸经济区粤东部分(即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和北部湾地区湛江部分(即湛江市以及属于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的粤西沿海片区、珠三角外围片区粤西沿海片区、珠三角外围片区和粤北山区)片区三个区域,共40个县(市、区)。
材料3
今年全国“两会”上,雾霾天气牵出的环保议题备受关注,除引出重拳出击防止污染的思考外,能源消耗方式也引发人们的反思。
作为佛山的绿色屏障,三水一直通过新能源的示范应用为佛山乃至全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自2009年引入首家太阳能企业开始,三水已形成一条从晶硅生产到工程安装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并深耕终端应用领域撬动新能源的规模化推广。
去年,三水入选全国首批分布式光伏示范区,预计三年内完成130兆瓦的装机容量,位列全国第六,目前,已建成13.6兆瓦,其中三水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约800万度,节省电费达80万元。
材料4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一种经济模式。以下是化溪县发展循环经济的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一家造纸厂污染一条河”,这是人们对造纸企业的固有印象。而相对于木浆造纸,传统草浆造纸高污染和高耗水的程度更是令人咋舌。“不要用草类制浆,用商品木浆和废纸制浆”几乎成了森林资源匮乏地区造纸企业的普遍选择。然而,林全纸业却“偏执地”发展秸秆造纸。
林全纸业的考虑是,我国是农业大国,适合制浆造纸的稻草、棉杆、玉米秸秆的年产丰富,化溪县在此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在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草浆造纸逐步取代木浆造纸才是趋势。
在不断加大治理污染的过程中,林大纸业还研发了非木纤维“置换蒸煮”制浆新工艺、秸秆清洁制浆技术和环保型秸秆本色浆制品技术等,在改善纸浆质量使之优于阔叶木浆且大幅降低制浆成本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吨浆,吨纸的水耗、能耗,降低了制浆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负荷。
通过主动技术创新,林全纸业已经从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成长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以造纸业为主的大型集团。
材料5
“踩着丰富的矿产,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这句话令很多韶关人引以为豪,昭示着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良的生态资源。
韶关是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也是广东省的生态屏障,生态资源最为富集,全市森林覆盖率72.5%,居全省之首。然而2010年以来,韶关市84.5%的国土相继被划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韶关被列入国条院公布的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在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下,转型和升级,形成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已经是韶关市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如何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实现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绿色转型?韶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确立了旅游业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龙头的地位。
2010年,丹霞山正式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周边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吃上了“旅游饭”。2012年,韶关市接待游客2117.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5.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2%和20.28%,在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韶关市的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材料6
G市推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已经运营3年,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市交委(交通主管部门)主持召开了一次意见征集座谈会,邀请了部分市民和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前来参加,以下是部分发言记录:
主持人(市交委陈处长):为了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我市利用国有资产成立了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模式,由他们具体负责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建设管理、维护和自行车租凭服务。现在,这项服务已经推出3年,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在百忙中参加这个座谈会,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声,为我们改进工作提供帮助。
曾女士:我不习惯骑车,主要是由于很多街道都没有设非机动车道。骑自行车需要在马路上和机动车抢道,感觉实在是不安全。
李经理(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据我们统计,租车一小时免费期内还车的占租车人群的90%以上。这说明大多数人都是快借快还,免费用车,自行车的利用率还是挺高的。可车用得多损耗也大,今天锁坏了,明天显示屏黑了,修修补补是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其他运营成本,政府补贴资金和收上来的那点儿租车钱根本就不够!
材料7:
“生态消费就是节约用电,用峰谷电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一边填写问卷一边认真地对调查员解释到,这是某市消保委进行的关于“某市生态消费现状调查”中的一幕。
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行为。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还不难认识到,生态消费既是人们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过程,也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只有人们掌握了生态消费的知识,形成了生态消费的理念和意识,并最终改变既有消费模式,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家园天蓝、地绿、水净,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梦想!
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
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简要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现状。(本题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1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作答范围为“材料1”,作答任务是“简要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作答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作答字数“不超过100字”。因此考生需注意在限定的材料范围内寻找我国能源利用现状的相关表述,并对此作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概括陈述。
【参考答案】
一是能源资源禀赋差。人均占有量低;二是能源消费增长快。消费量高,利用率低;三是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尤以石油、天然气为重;四是环境压力大。能源利用带来大量污染物;五是传统模式难以为继。资源保护需绿色发展。
问题二:请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有哪些。(本题20分)
要求: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让考生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具体要求分析全面、透彻,因此考生应透过材料字面的意思,挖掘内在含义,从具体的事例升华到一般、抽象的分析上。条理清楚,说明作答要讲究逻辑、条理性,可采用“总结观点—具体阐述”即“总—分”方式作答。做到表达准确,字数在2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发展循环经济能综合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实现环境和经济“双赢”。
具体来说,一是资源高效化。企业新开发大量资源代替惯用原料,利用技术生产能源,有效拓宽原料来源和降低能耗。二是废物资源化。处理工业废水和收购废旧能源,将其循环转化再利用于生产中,可节约成本、扩大规模、保护环境。三是生产协同化。相关企业集群协同生产,使互相之间经济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形成产业链,达到效益最大化。
问题三:假如你是G市交委工作人员,参加了材料6所说的座谈会。请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提出建议。(本题20分)
要求:所提建议合理、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可知作答任务是提出一份建议,作答身份是“G市交委工作人员”,建议的内容是“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题干给出了明确的作答范围——材料6,考生可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来对措施分类,以满足“条理清晰”的要求。注意字数不能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可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
硬件设施:一是增设非机动车道,保障骑车人的安全;二是合理设置租赁点,在居民区、办公区增设和扩大租赁点。
软件支持:一是缓解财政压力,一方面加大资金补贴的力度,另一方面通过拉取广告赞助等方式打开营利渠道;二是做好运营维护工作,及时修车、打气;三是建立诚信惩处机制,杜绝借车不还的现象;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素质,要求确保锁好车之后才离开。
问题四:请结合全部给定材料,以“绿色发展”为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本题50分)
要求:
1.文章主题应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3.结构完整,条例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800~1000字。
【写作思路】
本题为命题作文,所以考生可以直接按照已给出的题目作答,这样无形中简化了考试的难度,而且给出的题目是“绿色发展”,考生也能比较容易的按照给出的题目确定文章的主旨,即围绕“绿色发展”来展开。所以考生在审题的环节就可以确定文章的标题和总论点了。结合标题“绿色发展”和材料里的内容我们能够明确文章是要写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相信考生并不陌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即使不看材料考生也能够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但是题目要求文章要紧密联系所给材料,故考生的总论点和分论点必须能从材料中提炼出来。在仔细研读给定资料后,材料2讲的是规划主题功能区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分论点:“规划主体功能区,开发与环保新途径”。材料3讲了光伏产业的发展问题,我们可以提炼出分论点:“创新绿色科技,发展与环保新突破”。材料4讲的循环经济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分论点:“发展循环经济,经济与环保新模式”。材料
6、材料7讲的是环保生活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分论点:“培养环保意识,生活与环保新理念”。其中循环经济和新技术的开发这两个分论点我们按照“宏观—微观”的逻辑进行了位置上的调换,这样更符合一般的思维顺序。这样文章的总论点和分论点就都从材料中提炼出来了。考生还需注意语言的流畅性,防止大段抄袭材料的语言,字数也要严格控制在800~1000之间。
【参考例文】
绿色发展
雨果说过:“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句话在警示我们,人类的发展要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然而最近几年雾霾频袭、沙尘肆虐、癌症村激增、绿色的大地不在,而“墨绿色”的河水却成为了常态。人们在坐享人类文明、科技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在饱受违背自然的发展恶果。
绿色发展能够合理发展区域经济,避免一刀切式的掠夺性开发;绿色发展能够促进循环经济,形成经济环保新模式;绿色发展能够有效缓解能源紧张问题,新能源的运用还能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绿色发展能够改变公众观念,提高生活品质,并汇众力量从点滴实现绿色发展。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要尊重自然、走绿色发展之路。
规划主体功能区,开发与环保新途径。主体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有利于各个区域的合理开发,充分发挥各个区域最大潜力的同时又能够注重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按照不同区域环境承载力的不同,合理安排开发强度、合理判断发展潜力,并且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划分来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从总体上统筹规划,为开发与环保开辟新途径,实现各个区域间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发展循环经济,经济与环保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最有效的发展策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既可以高效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尊重自然生态的运动规律来发展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完美契合。
创新绿色科技,发展与环保新突破。我国传统的能源开发主要是以煤和石油为主,然后随着非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开发,能源危机的警报也一再拉响,不仅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传统能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显现。所以,要大力推广绿色科技,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光伏产业为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发展与环保的新突破。
培养环保意识,生活与环保新理念。加大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培育公众环保意识。政府应该联合新闻媒体,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形式向民众宣传环保和消费理念,逐步培育民众的环保意识以及实现合理消费,避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恶性化趋势的蔓延。同时,政府也应为居民环保生活提供便利服务,切实实现全民环保新生活。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级)
一、给定资料 资料1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古代诗人对城市景色的描述,读之令人心向往之。对一座城市来说,有水,才会更有灵气。水系建设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生态、形象和功能提升的重要途径。而充分发掘城市的水环境之美,则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大趋势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S市城市水系长120公里,水域面积630万平方米,水系两岸绿地面积1220万平方米。水系不仅是市民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S市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的整体要求,城市水系管理处将以建设“美丽水系”为总目标,努力打造优美环境。
城市水系的美,不仅体现在水上,也体现在两岸的绿色中。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维护,S市城市水系整体绿化效果不错。但部分河道仍存在绿量不足、缺少色彩、管护水平较低等问题。
城市水系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在加强水系绿化管护的同时,重点对连心河两岸绿化水平进行提升。
对连心河沿线的重要部位,将进行高标准绿化整治,增加乔木数量;对河两岸的一般绿地,将以种植灌木、彩叶树及野花组合的方式,丰富绿化色彩,增加整个连心河绿地靓度。
水是影响植物生长的第一要素。考虑到S市干旱缺水的实际,为提升连心河沿线绿地管护质量,确保绿地浇灌到位,将在连心河沿线有条件的地方铺设管道24万米,实施喷灌浇水。
为进一步提升水系绿化管护水平,水系管理部门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护转变,通过奖优罚劣、末位淘汰等措施强化管护,着力打造“水系形象”。
由于缺少路灯等必要的照明设施,连心河晚上缺少了景观效果,附近居民休闲、散步也很不方便。同时在社会治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虽然岸边有路灯设施,但以前基本没亮过。”近日,记者来到连心河东岸时,小区居民对记者说,“到了晚上黑漆漆一片,根本不敢往河边走。”
经城市水系管理处调查,连心河两岸共长102公里,目前只有10公里路段上的路灯能正常使用;5公里路段上的路灯,因多年失修不能使用;另有87公里的路段上,没有安装路灯。
据了解,随着城市的发展,沿线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过去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段也成了繁华区域,两岸群众对连心河夜间照明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群众需求,水系管理部门决定让连心河沿线亮起来,对不能使用的照明设施进行维修,在需要照明设施的地段安装路灯。
城市水系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亮化工程,将重点解决周边生活区较多、但缺少照明设施地段的照明问题。同时,为使照明设施成为连心河的一景,在节点部位选用一些艺术灯具,使之与水系景观相协调。
“太平河北岸应该多建几个停车场。”市民吴先生说。城市水系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在便民提质工程中,将结合水系实际,紧紧围绕解决市民反映的重点、热点问题,大力完善服务设施建设。
针对太平河、环城水系等距离市中心区较远的情况,为方便更多的市民前往游览,在现有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城市水系管理处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继续增加公交线路。
为满足市民健身与观光的需要,将对太平河原有的15公里绿道进行完善。到7月底,自体育大街到植物园新开辟的35公里绿道全部投入使用。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连心河、太平河沿线选择合适地点,设立垂钓区;在两岸规划修建公共厕所、停车场等,满足游人需求。/ 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国考教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登录考试中心书店网站购买)
水系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成为当前城市水系管理工作中的一块“短板”。由于缺少必要的执法权限,水系管理人员即使发现占绿、毁绿行为,也只能劝说、教育,而没有有效手段进行制止和处罚。
“如果人家听,还好一些,如果人家不听,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一位水系基层管理人员感到很无奈。由于一些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得到制止和处理,水系执法陷入了“管不了、管不住”的尴尬局面。
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S市成立了城市水系巡查大队,对侵占绿地、烧烤、破坏设施设备、私自下河游泳、河道排污等不法、不文明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尽管水系管理部门不断通过各种举措加强安全管理,但仍无法完全阻止人们下河野游的行为,而随之发生的那些溺亡事故则让人揪心。
对此,S市水系管理部门大力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在水系河道易出现私自游泳等情况的不安全地段加装防护栏,并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目前,已加装防护栏的河道达到15公里。
日前,记者在太平河城市广场南岸看到,岸边已安装了一排绿色防护栏。城市水系管理处监察安保科科长对记者说,这一段河道长3.5公里,现已全部完成护栏安装,装了护栏后,在这里游泳的人明显减少了。
今年秋季,水系管理部门还将在连心河等易下河游泳地段,加栽绿篱、灌木等植物1.1万米,并安装监控,及时发现、制止游泳行为。
在加装防护栏的同时,水系管理部门还在水系河道沿线安装800块警示牌、悬挂700条警示标语,提示严禁游泳;并配备100名保安,维护水系河道安全秩序,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资料2 某代表团考察国外城市水系建设情况,以下是代表团团长所做的考察笔记: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一些著名河流,大多数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曲折历程。人们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后,开始更加审慎地思考对河流水系的管理,并在不断实践及摸索过程中,逐步形成较为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及成熟的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英法两国的水管理体制不尽一致,但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英法两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水事法律法规体系,社会各界都能够严格遵守,一切水事活动都依法办事。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地方等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同时把参与水事活动的各政府机关、部门、企业的职责明确分开,各自在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之内充分发挥作用。两国都对违规排污等违法事件进行严管重治。
●英法两国在长期的工业化过程中,针对供水和水污染问题,通过立法不断改进水资源的取水许可权属管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逐步完善管理体制,现已由过去的多头分散管理基本上统一到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性集中管理。一切与水有关的活动均由流域水管部门统一管理,具体可再按政、事、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一些城市化程度很高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对城市河流湿地的保护,并着手对部分已经被破坏的城市河流湿地进行回归自然的修复,广泛采用“多自然型河流”的理念建设城市生态河堤,构筑近、亲水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等,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恢复城市河流湿地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被混凝土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流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
●早在1903年,美国著名设计师葛里芬在澳大利亚新首都堪培拉设计方案中,提出了一个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城市规划方案:在位于市中心的地带开凿一个人工湖,它将首都一分为二。湖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横跨湖面的大桥,又将全城连成一体。这座人工湖为堪培拉城市整体空间的优美格局奠定了基础。
●“人水共存”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把洪水逐出城市的抗洪策略,提出城市水系应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楼宇结构技术,通过不断提高区域水面率,调整雨水径流的下渗和蒸发比例,逐步恢复水系自然循环之路。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同时,允许部分低洼地区作为洪水期的滞洪区,把洪水纳入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人水之间的和谐共存。/ 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国考教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登录考试中心书店网站购买)
●“健康工作河流”理念既强调了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也承认人们适度开发水资源的合理性,力图在河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取得平衡。其关键点是,确保被管理的河流既处在一种合适的工作水平上,又处在一种合适的健康状态中。“健康工作河流”理念既强调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也承认了人类社会适度开发水资源的合理性:既划清了与主张恢复河流原始自然状态、反对任何工程建设的绝对环保主义之间的界线,也扭转了“改造自然”、过度开发水资源的盲目行为,力图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共同准则。
●“动态河流管理”是从区域河流水系角度把流域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分析。动态河流管理吸取河道水系建设管理中以往的经验教训,在管理过程中依据河流生态、公众反馈和新的信息,不断改进、调整管理方法。
●在流域管理过程中,一些国家的合作分为两个层次,即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协作机制包括信息的交流,定期的会晤、协调,增加了双方认同和合作的机会。
●英法两国的河道管理费用除来自防洪保安税、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厂的污水排放费、特殊工业污染费、罚款收费外,其余全部由政府拨款,为流域河道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英法两国,水管理活动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沿河工厂、企业、农场主和居民共同的利益所在。投资者或投资者集体,在参与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类水务理事会参加重要的决策讨论,充分发表意见,使得决策具有广泛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对污染情况的监督,则主要依靠民众举报。
●英法两国十分重视建立和健全各种监测网站。沿河的监测点,除了常规的水文监测,更重要的是监测水质变化,并实时公布,供各界查询。完善的监测体系已成为管理部门决策及执法的重要依据。
资料3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的“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国考教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登录考试中心书店网站购买)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
资料4近日,“秋水长天 水美中国”采访团调研了G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记者经过走访发现,G市某些区县的“水生态+扶贫”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大力推进脱贫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G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98%。全市溪水密布,河流纵横。G江是G市最大的河流,其在市内各地又分布有一级支流两条,二级支流十条。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G市所辖的三区十四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8.37%。经过30多年的治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转变。
周大姐五年前从上河县城回到了园村老家经营农家乐,记者沿河查看水草长势时,她正在岸边洗菜,竹篮里盛满了自家地里产的水灵灵的白萝卜。
“在县城打工时听说家里的河治好了,还建了漂流项目,就回来开个农家乐,现在每年能挣十多万,比打工好多了。”周大姐的脸上带着笑意。
石县大畲村村主任张某更是直言,“治理前这里就是穷山恶水,治理后可以种莲、种烟、种水稻,还能发展旅游业。”
大畲村的“南庐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风雨仍巍然屹立,现在还有人居住,是游客体验客家民俗文化的好去处。
在“南庐屋”旁的一棵大树下,几位村民正坐在石凳上聊天,村里的年轻姑娘文文解答了记者关于为何新房子没人住的疑惑,“这是村里统一规划,我们出钱盖的,建好时间不长,有些人家还在装修呢。”
当记者到达宁县还安小流域时,县水保局副局长符某站在种满了脐橙的山坡上介绍了小流域治理的诀窍:山顶戴帽涵养水源,山腰开垦梯田种果,山窝挖塘筑库养鱼和供水抗旱。
据悉,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宁县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和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小流域治理同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多业并举、滚动发展”的思路,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引导治理大户——绿森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租用了1500多公顷水土流失山地。
绿森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赖某,退休后来扶贫点工作,带领乡亲们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增加收入,黝黑的脸庞见证了这位老人对种植脐橙的热爱。
下山时记者遇到骑着摩托车上山干活的李大哥,他是绿森公司的雇工,年近六旬。他描述了自己的收入情况,“60到80块钱一天,每个月能干15到20天。将山地租给绿森公司的农户,5年后还能分到每亩两成的利润。”
“年纪大了,在外面打工挺难的,现在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李大哥对家门口的工作显得很满意。石县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所在的地方曾经林草稀疏,农田水利设施简陋,土壤贫瘠,沙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示范园项目启动后,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壑治理相结合,建成了“名、优、特、新”的经济果木林,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示范园于2014年10月启动建设,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及广大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一规划设计的方式,将示范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使水土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性开发。
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与了这一园区的建设。公司负责人黄某已经投资了约两千万。他告诉记者:“自己投资一部分,政府配套一部分。” / 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国考教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登录考试中心书店网站购买)
黄某在深圳有家贸易公司,生意不错。“本来就是想回家开个农家乐试一试,没想到政府这么重视,就留下来了。”在忙着让记者品尝园区产的葡萄时,他眼神坚定地讲了下一步的打算,“把水留住,把山治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G市水保局局长对黄某的自学能力赞不绝口:“他办公室里讲水保的书比我还多呢。”
“民营水保大户雇当地的农民参与治理和开发,群众可直接获得和外出务工一样的报酬,也进一步推动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石县水保局的王某这样解释“水生态+扶贫”的好处。
小陈就是回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在鸿达公司一个月的收入有4000多元。“以前在广东打工,离家太远,现在可以骑摩托车上班,还可以照顾到家里。”
“脐橙飘香,水保先行”就是生态优先和民生优先并重的鲜活案例,是水土流失地区百姓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水生态+扶贫”模式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
资料5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气,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皆此之谓也。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和“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海纳百川,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孔子还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凡事不可走极端。水适度有益,过多则成灾;正如父母关爱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长,溺爱则反害之。《论语》说:“过犹不及。”此乃至理,水的哲学岂能例外?回顾生物进化史,从一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化出各种物种,水在每个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但无论何种起源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
二、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要求:(1)分条归纳概括;(2)表述准确、完整;(3)不超过150字。
(二)假如你是随团秘书,请根据“给定资料2”,把代表团团长的考察笔记,归纳整理为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15分)
要求:(1)提炼准确,归纳合理;(2)层次分明,分条表述;(3)不超过350字。
(三)“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四)“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根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国考教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登录考试中心书店网站购买)
(五)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主要措施有:
一、实施全面绿化工程,增加绿量,提升绿化管护水平和质量。
二、实施亮化工程,维修安装照明设施。
三、大力开展便民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四、成立巡查大队,明确执法权限,加大执法力度。
五、大力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安装护栏,加栽绿篱、灌木等植物,安装监控,悬挂警示标语,配备保安等。
(二)【参考答案】
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
英、法等国在总结河流开发的教训后,逐步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一、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
(1)“多自然型河流”理念:恢复城市河流湿地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2)“人水共存”理念:城市水系应结合城市土地规划,维持水体生态平衡;(3)“健康工作河流”理念:确保河流同时处于合适的工作水平和健康状态;(4)“动态河流管理”理念:把流域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分析。
二、成熟的管理经验
(1)完善法制,强调依法治理;(2)以流域为单元的集中统一管理;(3)高强度的资金投入。政府拨款为治理提供资金保障;(4)强有力的协作机制。加强国家地区间的合作;(5)民主的监督管理机制。鼓励社会共同参与管理;(6)有效的监测体系。建立监测网站,为决策执法提供依据。
(三)【参考答案】
一、含义:(1)水代表儒家的柔,是弱德之美;(2)代表等待、耐心、忍耐、弹性、柔顺性的中国文化性格;(3)不是软弱无力和废弃一切作为。
二、原因:(1)水符合儒家“道”的品格。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具有善良、柔弱、滋养万物、不争夺、聚集力量、不定性、善于变化等特性;(2)水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喻道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领会“道”的内涵,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凸显道德品格。
三、柔的意义:(1)使中国不受外界危机影响,克服**;(2)影响中国人与自然界、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3)影响中国古典技术的文化性格和取向,以柔克刚使其不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如都江堰体现了顺其自然的文化取向。
(四)【参考答案】
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
此前,G市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林草稀疏、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水利设施简陋。而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后,其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转变。为此,建议在全市推广此模式,使生态建设与民生发展齐头并进,共创佳绩。
一、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 有利于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保持青山绿水,改善生态环境。1.河水治理取得了成效;
2.利于作物种植,建成了经济果木林。/ 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国考教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登录考试中心书店网站购买)
(二)推进脱贫工作。1.开发新的经营项目;
2.发展旅游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二、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相关措施
(一)政府牵头,兼顾生态与民生。
(二)保持水土,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地势资源。
(三)水土治理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小流域治理同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相结合。
1.依照科学思路,提供项目资金,引导治理大户租用水土流失山地,雇佣群众参与治理开发; 2.启动示范园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及群众参与治理,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保护性开发水土资源。
(四)完善配套设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强群众业务知识的学习。
建议人:×××
××××年××月××日
(五)【参考范文】
以水为师
水滴石穿,上善若水,仁者乐水……自古以来,水似乎总是和美好的品格联系在一起,她仁爱且包容,她柔弱却坚韧,她智慧更变通。尤其是在古老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我们总是提倡向水学习,以水为师——学习水的力量,学习水的智慧,学习水的德性,学习水的美丽。
以水为师,师水之柔。“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能克刚,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真正成熟的人总是最先低头,保持谦卑的姿态;真正强大的国家总是懂得崇尚和平,和谐发展。对于城市治理更是如此,有的时候柔性治理,人性执法,似乎比命令、禁止的效果更好更长远。填堵洪水不如疏通洪水,将污染企业一刀切不如加以引导和改进。同样的我们的执政者也应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大政府转变为小政府,打造现代化治理的软实力。
以水为师,师水之智。水虽柔弱,却不呆板,不僵化,更不偏执,懂得因时而动,顺势而为,随机应变。君不见,那水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汽,凝而成冰;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这种变通性,适应性,变革性,创新性都是一种智慧。城市治理也当如此,如若千城一面,盲目跟风,城市便没有灵魂,没有内涵。唯有打造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才能有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本地的特色与优势发展适合的产业,比如有的地方适合养殖、种植、有的地方适合生态观光,生态旅游,正如水势无形却可变化万形。我们正是要按照可持续的眼光去看待发展问题。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着眼新常态,实现各市各地区的产业新发展、生态新扶贫。
以水为师,还要师水之德。“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的品德是什么,是包容,是给予,是千百年来哺育人类生存繁衍的母亲情怀。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当然,水也能浮殍万里,漏天之雨,一场洪水颠覆天地。水短缺、水污染、水灾等等不正是人类一味地索取所造成的恶果吗?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从水之中汲取美好的养料,洗涤被利益熏黑的内心。
以水为师,师水之美。水是万物之源,她滋养万物,孕育生灵。如果我们不去热爱她,呵护她,人类便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现在不少城市被雾霾、水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所包围,不少城市居民一心想着逃离,干净的空气和水都成了奢求。好在有的城市已经重视水系建设与管理了,让城市水不仅健康、干净,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真正的宜居城市应该是天人合一,下通地上达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我们离这个目标似乎还很远。
水与城的关系就如同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一样。向水学习就是向自然学习,道法自然。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水为城市难题和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答案,提供了辩证的思维,提供了包容与仁爱的情怀,/ 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国考教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登录考试中心书店网站购买)
更提供了以柔克刚的智慧和境界。城市管理者应当以水为师,以水为鉴。我们期待未来的城市治理走向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2007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领导、村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以下补充参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预测试卷及经典范文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胡锦涛强调: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六
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2.2006年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温家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温家宝表示,政府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3.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当日开幕,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其次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三是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4.2006年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京丰宾馆参加政协小组讨论时表示,要研究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么好的一个目标,“怎么样实实在在地给农民带来物质利益”,同时避免变成农民“一个新的负担”。林毅夫具体提出四点建议。他认为,首先必须搞清楚,新农村建设是建在什么地方?我个人的看法,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建立在现有的自然村之上,“因为新农村建设是给农民建设。”“农村总在农场上或者农村附近,农民不会住远离农场的地方”,“新农村建设一定建在自然村,这样才会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林毅夫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一个浮动、长期、水涨船高的目标。但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着手点的新农村建设既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内容,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时,应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
5.2006年4月16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北京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把握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危朝安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处理好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一定要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忽视发展农业生产的倾向;二是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村庄建设的关系,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不讲条件、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更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形象工程;三是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两者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重要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是增加投入与创新体制机制的关系,特别是要探索建设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融资机制、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等;五是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6.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面临挑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字,建设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健康住宅理念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的是在以人为本,在“节能省地型”的原则下,开展新一轮的、有文化特点的农村自然村庄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近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7.2006年4月16日,“新农村基本建设优化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的专家对新农村建设表达了一致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防止变成“建新村运动”,搞大拆大建。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针对新农村建设要求,与会专
家提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要形成“建新村”的误区,要在进行农村基本建设的同时,发展农村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参加论坛的韩国新乡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认为,建设新农村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而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运动。对于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提
三、申论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材料,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方格略)
2.假如你是一名政府官员,现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表一些建议。要求字数不超过400字,有一定的可行性。(方格略)
3.根据给定材料,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方格略)
1.答案提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平等的享受发展的成果,弥合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答案提示
为了更好的推进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自然生态与人的发展同等重视,正确处理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2)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对城中村、园区村、城镇驻地村、山区滩区村,立足实际确定建设内容和标准,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政策措施,不搞一刀切。
(3)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支持群众,尊重农民意愿和对项目的选择,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农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奉献精神。
(4)新农村建设要以全市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农田保护规划、城镇组团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及水利、交通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要求,首先进行村庄布局总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
3.参考例文
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培养新型农民任重道远,必须要有长期努力奋斗的思想准备,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下大力气长抓不懈,为了更好的培养新型农民我们制定了以下几项措施。
(1)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具有明显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应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要树立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培养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要加大投入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做好示范引导。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逐步实行规范运作。一是县、乡都相应地成立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组织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逐步组建农村人才开发完善的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村一级设立人才服务点或联系点,建立乡土人才需求信息联系网络。二是在健全政府人才开发机构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村各类乡土人才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民间组织,从而在农村形成政府人才开发机构和农村乡土人才民间组织纵横交错的乡土人才开发网络,为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3)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注意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平台;建立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4)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与管理。一是各乡镇要要积极建设好本乡镇人才库,按照乡土人才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镇土人才库,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组织视线,便于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各地人事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对农民职称的评定工作。继续在农村乡土人才中做好农民技师、助理技术、技术员、助理技术员的评选工作,加大培养农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兴农带头人的力度。三是根据各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出一批畜牧、水电方面的人才,确保发展的需求。
(5)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大计,质量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提高质量始终是农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任务。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注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建立专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广泛吸纳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要注意用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
一、给定材料
材料一
2017年以来,浙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上半年稳走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好于全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369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半年快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快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9%)1.2个百分点。
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17年前三季度,新设企业28.4万家,同比增长25.4%;新设个体工商户55.7万家,同比增长15.2%。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040家、个体工商户2040家。至9月底,浙江省有各类市场主体575.3万户,同比增长12.5%,其中,企业188.8万家,同比增长16.7%,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5802.6亿元,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下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4263.45亿元,同比增长6.2%;小微外贸企业出口总额累计2354.9亿元,同比增长19.43%。多年来,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它们贡献了浙江60%的税收、70%的经济总量、80%的外贸出口、90%的社会就业,为约占全国人口4%的浙江人,在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全国7%的经济总量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
1969年,25岁的鲁冠球凭着东拼西凑的4000元钱,带领6名农民白手起家,在萧山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厂”。为求生存,他千方百计为周边公社的农具提供各种配套,“人家要什么就做什么”。凭着鲁冠球超凡的经营能力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企业越做越大,到1978年,全厂已有400多人,年产值300余万元,厂门口也先后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和“宁围万向节厂”等七八块牌子。就在一切看上去都顺风顺水的时候,鲁冠球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把挂在厂门口的几块厂牌一一拆了,只留下一块“萧山万向节厂”--他决心今后只把精力投放到一个产品中,那就是汽车的易耗配件“万向节”上。鲁冠球后来说,他从1978年开始考虑一些问题,“做工厂不能有什么就做什么,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小而专、小而精”。自此,这家“身份低微”的企业从当时的“冷门”行业一跃发展成为今天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被誉为“中国企业常青树”。
浙江义乌S日用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楼某14岁时就随父走街串巷,鸡毛换糖,收过农药瓶、摆过地摊、搞过养殖……15年间干过20多个行当,但积蓄寥寥。1993年底,已是而立之年的楼某慢慢意识到,什么都尝试便什么也做不好,他决定抓住手中的吸管生产设备,一门心思做吸管,从此不再换主业。“吸管这东西,一次性、几厘钱、低门槛、低技术、低利润,在餐桌上都是白送,还没人关注,只能挣一点辛苦钱。”楼某说,“家庭抱怨、员工怀疑,但我仍然坚持原定的路径,未来五十年只做一根吸管。”20多年来,S公司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坚守实业,不多元,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将一根吸管做精、做强、做到极致。目前,S公司拥有各类塑料吸管生产流水线200多条,企业员工600余人,年生产各类塑料吸管近万吨(200多亿支),已成为全球质量最好、品种最全、创新最多、市场覆盖面最广的塑料吸管生产企业,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导者”。
材料三
浙江经济是“千家万户”的草根经济。改革开放初期,个体工商户以其准入简便、成本低廉、经营灵活的特点,实现了浙江人创业做老板、发家致富的最初梦想,带动了浙江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发展,造就了民营经济大省和强省的地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工商户自身的发展空间在逐步萎缩,尤其是2008年以来,浙江经济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发展面临的困难剧增,大量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此,浙江省陆续出台《浙江省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及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工作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关于制定“个转企”行业标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个转企”扶持政策文件,以政府有形之手推动市场主体自觉提升。自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个转企”20.2万家,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比重由2012年底的71.7%下降到2016年的66.7%,减少了5个百分点。创业者越过个体户模式,“一步到位”直接设立企业渐成潮流,以杭州为例,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比例仅占50.9%。
“说起个体户,对方就会觉得你信誉度不高,很多要求有一定资质的招投标活动参加不了,还无法出具增值税发票,损失了不少订单。”在温州瓯海郭溪街道从事五金加工的杨某告诉记者,前年的“个转企”,使他完成了从个体户“小老板”向公司“企业主”的华丽转身,突破了以往的发展瓶颈。在他看来,“个转企”更像是一道平衡大账与小账的“考题”。转企前,杨某也有顾虑:原来赚的钱,只要放进自己的口袋就行,而转企后,所有的成本开支,都要纳入公司规范的财务体系中。除此之外,经营成本的增加才是对他最大的考验:转企前,他每月只需要缴纳1500多元的定额税,转企后,按照目前的产量,他每月所缴的税费至少要5000元,再请一个兼职的会计,每年至少还要增加2万元的额外开支。即使原材料采购、电费等发票可以进行部分成本抵扣,加上政府还有部分财政返还奖励,每年的实际经营成本也要增加5万元左右。但杨某更愿意把“个转企”视为一种倒逼机制。“个转企”后,他拿到50万元的贷款,陆续添置两台先进机器,聘用三名设计师,专门从事新产品开发。尽管经营成本增加不少,但杨某更看重的是转型后企业发展空间和口碑的提升。他认为,“个转企”后如果不自我加压,不做好企业发展规划,再沿袭以前的“小富即安”或“小打小闹”的思维,很难说企业会走多远。
材料四
在浙江嘉兴众多小微企业中,不乏成功转型升级的样本。海归创二代徐某通过不断创新,将一个传统的图文打印部变成了融信息化与数字化于一体的档案管理有限公司。徐某的父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承包了一家村办企业,1995年开办了D文体用品店;到2002年,在全市已拥有4家大型文体办公用品店,并在市、县大型商场设立了多家专柜;2006年,又增加图文经营项目,并在2009年将图文业务独立开设成为一家企业,可以说这是一个有着“转型基因”的企业。2010年,从新加坡留学回国后,徐某从图文业务开始做起,迈上了商海之路。经过一年多的历练,徐某发现,公司要发展,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引领行业。为此,他引进日本先进机器,将传统打印业务转向了数字化印刷。2012年,经过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的D文体商行已经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并在2013年获得浙江省数字印刷经营许可证,成为嘉兴市惟一拥有此经营权的企业。同时,D数字印刷有限公司也成为嘉兴市政府定点印刷单位。这一次成功转型后,有着国际视野的徐某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不仅对印刷业务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很多人对原始文件的数字化加工要求越来越迫切。“一些人的档案都是纸质的,没法满足现代社会电子化的需求。”徐某从客户需求中看到了商机。2013年,徐某再次引进先进技术,在数字化印刷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加工。此后,徐某又走遍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经过认真考察后,他建起了嘉兴第一座民营档案馆--浙江W档案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突破了传统的、封闭的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了档案工作以手工管理为主向以计算机管理为主、以管理档案实体为主向以管理档案信息为主、以档案存储保管为主向利用服务为主的转变。
材料五
2016年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上升趋势明显,综合贡献力、核心竞争力、成长活跃度、制度供给力指数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蓬勃向上是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的主旋律,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受内需不足、外围经济增长乏力,原材料、劳动力、物流、资金使用等成本逐年攀升及企业产品价格难以上涨的影响,小微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有所增加;“成本高、税费高、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许多企业依然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业的小微企业在产品经营定位上大多采取低成本、低价格、低回报的策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常以低廉价格为市场竞争主要手段;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企业融资便捷程度、税收减免和用房用地优惠政策、政府机构办事效率等制度供给仍需加力,企业政策获得感需要进一步增强。
材料六
浙江产大民企,也产“小巨人”,从打火机大王、吸管大王,到袜子大王……这些“小巨人”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湖州M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我们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交流接触器的铁芯。”企业负责人沈某介绍,在空调、高铁、发电设备上,都会用到交流接触器,铁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虽然成立时间只有7年,作为行业领头羊,M公司已成为这个领域的隐形冠军,其合作伙伴中,更不乏ABB、西门子、HCC、格力、正泰、德力西这样的知名企业。“这是一个细分领域,早前市场呈现空白状态,我们瞄准并提早介入,就有了先发优势。”沈某表示,“小小一块铁芯,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特别,可其实对精度、硬度等要求都很严格。”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显示,一个小小的铁芯生产,要经过冲压、插铆钉、铆压、放置短路环、压紧短路环、磨削等十多个环节。不过由于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目前产品的生产效率非常高。沈某说:“以前的冲床需要手工送原材料、脚踩冲压,卡尺量厚度,现在都一体成型了,快捷而省力;以前的磨床都是人工手动操作,一个人管一台,现在电脑控制,一个人可以管两台,精密而省力;以前的成品包装环节需要人工刷油防锈,现在采用机器自动雾化喷油,均匀而省力……”在这些生产环节的前世今生介绍中,沈某的语气里难掩骄傲:“每个工艺环节我们都在不断追求技术改进,除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产品质量。”据介绍,早前M公司就自主设计了铁芯自动化专业生产流水线,并且一直在生产中边做边改,最近一次是把生产中的部分环节替换成机械手,所需人工由原先的三人减少到一人,效能也大为提高。另外,由于产品精度高,生产所需的模具也需要相当高的精度,为此企业除了投入巨资添置生产设备,还自主研发相关模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如M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铁芯冲压模,使得出品率从“一出二”提升到“一出四”,节省原料效果显着。由于创新不断,M公司不仅取得了2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也是整个吴兴区科创园内最早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2014年,M公司还被评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上的创新,使得产品的品质更加稳定,由此也赢得了诸多知名品牌的信任。不久前,在ABB的网上全球招标工程中,企业在SIZE8号铁芯产品上的得分一直名列前茅。这款产品主要用在核潜艇的交流接触器上,一旦中标,对M公司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和一流的企业合作,也推动我们要做一流的企业。”沈某坦言。在这种“做一流企业”的理念推动下,近几年,面对经济不甚景气的大环境,M公司每年销售额都有20%到30%的增长,客户群也相当稳定。
浙江是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隐形冠军”企业的省份。2016年8月,浙江省经信委发布《关于培育隐形冠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通知》,2017年2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作为引导我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浙江计划在全省范围筛选1000家左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中小企业建立隐形冠军培育库,确认100家左右隐形冠军企业,示范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对于隐形冠军的认定和培育对象,浙江省重点关注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制品、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10个制造行业。
材料七
着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发现,名不见经传、却在某一个窄小的行业里做到顶峰的1000多家中小企业,才是德国经济的真正引擎。它们有不可动摇的行业地位,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和高度的创新精神,还有丰厚的利润回报,西蒙将其称为“隐形冠军”。随着研究的深入,西蒙考察了全球五大洲14个国家的大量优秀中小企业之后,从中抽取了457家企业进行定性研究,并写出了《隐形冠军:谁是全球最优秀的公司》一书。
西蒙认为合格的“隐形冠军”必须有以下三个标准:一是其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是第一或第二位;二是它必须是中小公司;三是它的社会知名度低。“隐形冠军”的特征则包括:(1)成长得更慢;(2)在更加稳定的市场里竞争,受时尚潮流或者经济繁荣周期的影响较小;(3)必须从一开始就发展国际业务,因为他们的产品或服务在任何单个国家的市场都不大;(4)也许寿命更长;(5)家族企业或者封闭持股企业更多;(6)保持中小规模。
西蒙还进一步分析说,“隐形冠军”企业成功的道理,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公式A+B+C=成功:A意味着勤奋,B意味着智慧,C意味着闭上嘴、不要谈论你自己的成功。其实这个大道理不仅作为“科学大师”的爱因斯坦知道,几十年前西方另一位“管理大师”德鲁克也告诫过企业家,在创新时要切记三个“禁忌”:“不要太聪明”“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不要一次做过多事情”“不要为未来而创新”。
材料八
德国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制造国,在世界经济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离不开本国中小企业的贡献,中小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7%,公司净产值占全国的一半,中小企业承担了德国就业人数的70%,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成为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德国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政府的帮助和扶持。
1988年,德国成立了“联邦高科技和创业园区协会”,专门负责园区建设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该机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独立于政府之外,主要职责有:以孵化高科技中小企业为核心,促进成果转化;加强与产业部门协调,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质量检测体系跟踪和检测各个高科技园区的效率等。德国科技园区和创业中心的管理机构均为企业化运营的管理公司,为进入园区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管理等咨询,提供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等等。“联邦高科技和创业园区协会”对德国中小企业创新发挥了领导和服务功能。与此同时,德国还实施了反官僚主义法,以法律形式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简化经济活动中过分繁杂的管理办法和规定,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束缚。
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了《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体现了德国科技立国的意志,目标是确保德国科研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实现生物、能源、医药等领域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此同时,德国政府还为中小企业创新制定专项资金扶持计划。这些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中小企业科研创新的融资能力,促进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创新合作。2007年,由德国联邦教研部负责的中小企业创新项目计划正式实施,到2010年底资助的经费达到3亿欧元。该项目不仅在生物、医药等领域资助中小企业,还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新型公共安全服务、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活动。2008年7月,德国公布了中小企业创新核心计划,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均每年资助6000个项目,总预算额达到了4.79亿欧元,后来又增加了9亿欧元,该计划使很多中小企业受益。
材料九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主体升级、区域经济提升,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创造性地提出了“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市场主体升级工程。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浙江市场主体升级工作焕发全新活力,为浙江经济率先发力、逆势上行夯实了基础,赢得了先机,积蓄了能量,取得了显着成效。
“让小微不再微小,让小微永远微笑。”2015年6月1日,浙江省出台《浙江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5-2017年)》,“三年成长计划”着力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着力打造育小、扶小、活小、强小的制度环境,着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格局,推进广大小微企业走质量强企、品牌强企和绿色发展之路。“三年成长计划”实施以来,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先导的扶持措施,在众多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助推小微企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民间创投持续活跃,新设小微企业大幅增长;转企升规上市给力,主体结构持续优化;生产经营状态平稳,经济效益连续回升;科技投入强度加大,新产品产值占比提高;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行业布局趋于合理。
2017年1月发布的《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则明确提出了小微企业的发展目标:至2020年,全省小微企业发展体制机制和创业创新环境显着优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活力与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加大,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加快建设“两富”“两美”浙江作出新贡献。
二、问题及答题要求
一、(题干)资料九中 介绍了浙江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结合给定资料分析浙江顺利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的条件。(20分)
要求:1.全面、准确,逻辑清晰;2.字数不超过300字。
二、(题干)资料六中介绍了M公司的发展案例。加入你是某经济日报的记者,请就M公司的“成功之道”写一篇短评。(30分)
要求:1.紧扣资料,评论有深度;2.字数不超过600字。
三、(题干)给定资料九中划线句子写道:“让小微不再微小,让小微永远微笑。”请你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202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县级以上)】推荐阅读:
202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大全(省级及以上)06-27
2024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12-01
2024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0-26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