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石船舶运输现状分析及管理建议(共10篇)
文中通过对沙石码头和沙石运输船舶的分析,提出通过联合执法规范码头管理、加强海事监管、完善和深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等,解决沙石船舶在运输过程中普遍存在安全的问题,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水上安全运输,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向前发展的局面.
作 者:陈迪辉 周伟 作者单位:南京海事局,江苏,南京,210000 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2010 10(10) 分类号:U698 关键词:沙石船舶 码头 运输 海事监管
1 全县上路运输拖拉机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县上路运输拖拉机数量5000余台(主要品牌为福田、东方红、常发、北汽变拖、彪马、英田、时风等系列),已入户2566台,挂牌率仅为51.3%,2007年5月1日前入户2520台,5月1日后入户46台,年检158台,年检率6.1%,年检合格率100%。全县上路运输拖拉机驾驶员人数约5000人(含无证),拖拉机驾驶员现有证人数2606人(含有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人数650人),持证率仅为52.1%,驾驶证年审350人,年审率13.4%,驾驶培训均在临泉县利民拖拉机培训学校进行,一般培训时间15天,培训结束后,由监理站按有关规定办理驾驶证。5年以上驾龄人数1796人。
全县上路运输拖拉机吨位核定:拖拉机变形运输机微机自动生成吨位(1t、2t、0.5t);四轮拖拉机型号300(型)以上吨位核定2t,型号300(型)以下吨位核定1t。
机车年度检验程序: (1) 对机车进行技术检验; (2) 托印发动机号码、底盘号码; (3) 采相; (4) 入道路交强险; (5) 进行微机制证。
驾驶证办理程序: (1) 到农机校参加培训; (2) 经行政服务中心受理; (3) 到县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 (4) 按预约时间到农机监理站进行科目考试; (5) 合格后到行政中心领取驾驶证。
2 上路运输拖拉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监理的执法手段薄弱,执法环境差,是导致上路运输拖拉机及驾驶员管理不力的根本原因。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无上路执法权,有上路执法权的单位对拖拉机又不管理,监督管理力度不大,年检入户比例低,致使大量的拖拉机及其变形运输机没有入户,即使已入户但脱检严重,同样驾驶员无证、脱审情况也较多,各类农机违章现象难以及时纠正制止,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拖拉机年检率持续下降,关键症结在于农机监理部门困于不利的执法环境,对脱检拖拉机的查处没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缺乏应有的力度,而且一年弱于一年。违章者不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反而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示范效应导致违章者日渐增多,守法者日渐稀少。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普遍反映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1)农机执法缺少法律依据,农机监理法规层面存在缺失和不足。
《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规定了拖拉机该谁管的问题,却没有关于如何管、怎样管的实施细则,《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了农机部门对拖拉机实施牌证管理的行政许可权,却没有对该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的职权,监督手段严重缺位。路查权、扣车权、处罚权以及事故处理权的规定不到位,甚至可以说是缺失,是造成拖拉机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调查中发现,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给农机监理工作造成的困境,基层农机监理人员的认识相当一致,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不干是不作为,干了可能又是乱执法。农机执法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举步维艰。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农机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在对上路运输拖拉机管理上的相互配合还缺乏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远没有形成足以震慑违章者的合力。由于相关配套的法规没有出台,农机监理没有上路检查权。如果没有公安交警部门的配合,农机监理部门只能望路兴叹。
(2) 公安交警部门而由于警力不足等原因, 对上路拖拉机疏于管理。
目前对上路行驶拖拉机的安全监督, 面临着公安不管、农机无权的管理“真空”状态, 违法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成蔓延之势, 得不到有效整治, 助长了脱检行为的蔓延。
(3) 基层农机监理力量不足。
县级农机监理机构直接担负着农机安全监理, 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使命。在最近几年的机构改革中, 县级农机监理力量不足, 乡镇农机站被撤并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30%的乡镇无农机专业人员上岗, 使得监理力量日渐薄弱。乡镇多年来没有乡镇一级农机管理员, 所有监理工作都是县监理站直接面对全县机手。基层农机监理力量的不足, 直接影响了拖拉机监管工作的开展。
(4) 检测工具简陋。
目前我县农机监理检测的主要手段落后, 主要是目测、手检、尺量、耳听、鼻闻、脚蹬等检测手段。缺少现代化检测设备, 不适应农机监理工作发展需要。
3 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农机法规, 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宣传力度, 增强机手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应利用电视、广播、开宣传车、制做版报墙报、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大张旗鼓的宣传农机法律、法规, 使拖拉机及驾驶员监管工作家喻户晓, 不断提高机手的法制观念、安全生产观念和年检意识, 增强他们入户办证参加年检培训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公安交警部门严厉查处无牌无证、黑车非驾、超速超载上路拖拉机, 或由政府牵头进行集中专项治理, 授权农机部门上路查处, 尽快扭转执法检查难的被动局面, 尽可能地摆脱困境, 加大查处力度, 搞好综合整治。
【关键词】航运业;船舶经纪人;制约因素;船舶租赁;船舶交易
船舶经纪业是全球航运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也是支撑航运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1船舶经纪人的概念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船舶经纪人尚无明确的定义。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定义是“为委托人安排货物和商品通过船舶进行海上运输,或者从事船舶买卖的人。”根据这一定义,船舶经纪人包括租船经纪人和船舶买卖经纪人。他们是受委托人委托,促进船舶买卖或租赁双方达成协议,以取得佣金为目的的中介服务人员。
完成船舶租赁和买卖所需的专业技能远较一般行业复杂,仅靠供需双方很难顺利完成交易,通常需要专业的经纪人从中提供服务。合格的租船经纪人不仅对市场动态了如指掌、精通各种格式的租船合同,而且了解各国港口的设施、装卸速率、保险条款、水文、地理、法规、惯例、宗教、政治等可能对租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合格的船舶买卖经纪人应该具备足够的船舶技术知识和从业经验,了解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银行政策、各国政府的航运政策、相关公司的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可以说,船舶经纪人是凭借其专业知识、经验和信誉,为船舶所有人或租船人提供增值服务的。船舶经纪业具有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在航运产业链中处于高端。
船舶经纪业历史悠久,属于传统航运服务业。由于航运经纪人促进船货交易、活跃市场的重要作用,使得船舶经纪业成为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支柱之一。发展船舶经纪业,既是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需求,又是促进航运要素集聚、提高航运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升级的基础条件。
2上海与其他国际港口船舶经纪业发展现状比较
2.1上海船舶经纪业发展现状
根据上海市工商局注册登记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5月,在上海注册或开设办事处的从事船舶租赁和船舶交易的企业分别有141家和39家(见表1)。部分船舶管理公司包含以上2种经营范围,属于混业经营。其中,经营范围明确为船舶经纪的企业仅3家,全部为国外船舶经纪公司在上海的代表处。此外,上海航运交易所也从事船舶交易经纪与见证业务,2009年船舶成交额约20亿元。
2.2香港船舶经纪业发展现状
香港是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业门类比较齐全,是亚洲船舶融资、保险、法律、仲裁、管理和经纪服务中心。香港的船舶经纪业十分成熟,与新加坡和东京并称亚洲3大二手船舶买卖中心。
根据2009年12月发布的《香港航运业统计摘要》,截至2008年,香港船舶经纪公司共有28家,就业人数318名,业务收益达到10.59亿港元。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数据,2006—2008年当地船舶经纪的机构数量、就业人数和业务收益等情况见表2。
2.3伦敦船舶经纪业发展现状
伦敦是国际航运中心之一,船舶租赁、交易及管理等业务发达。根据费沙港口及交通顾问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伦敦航运服务业的未来:促请行动》统计,截至2004年8月,伦敦航运服务业中船舶租赁、交易及管理企业的数据见表3。此外,伦敦还拥有与船舶租赁、交易及管理行业密切相关的航运机构105家,更拥有全球船舶交易市场中心——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主要业务是船舶买卖交易和船舶租赁交易。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逾650家公司参与该交易所的业务。
据统计,目前全球船舶交易市场成交总额中,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成交金额占60%左右,达270亿~280亿美元。全球船舶交易市场每年新船和二手船的交易数量逾艘,其中,900~艘是在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成交的。世界上的大宗船舶买卖交易、租赁主要在这里成交。
2.4上海与先进国家(地区)船舶经纪业的差距
船舶经纪人的数量和质量被视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志之一。伦敦之所以能够在其港口功能退化后仍然保持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原因之一就是聚集世界一流的船舶经纪人。与航运先进国家(地区)相比,上海航运经纪业在从业人员的数量、质量和交易金额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伦敦、香港等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船舶经纪业均已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和经营规则。即使没有专门针对船舶经纪业的法规和管理机构,也拥有明确的交易守则和指导方针。以CLARKSON为代表的许多世界知名船舶交易代理机构都是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成员。该交易所成员必须遵守波罗的海准则。该准则为市场行为的道德性设置严格标准。任何经纪公司旗下的经纪人如果违反该准则,都会受到严格的处分,包括终止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成员身份或被所属公司开除等。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信条是“Our Word Our Bond(言出必行)”,并要求经理人对每一次交易中的沟通进行详细记录,不管交易成功与否,都是其基本职责之一。
目前国内工商管理部门尚无船舶经纪的注册类别,因此从业人员多以“擦边球”的形式从事这一业务。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程度和职业道德仅依赖于个人操守,未有规章制度或行业守则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规范,良好、有序、自律的市场氛围尚未形成。
3上海船舶经纪业发展制约因素
3.1行业自身因素
目前,在上海从事船舶经纪业务的企业中,除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外,多数是私营企业,或以兼营的方式开展业务。船舶经纪人业务运作中的服务规范程度和业务水平不一。一些船舶经纪人的业务运作领域狭窄,专业信息获知有限,业务素养不高。部分经纪公司因能力有限只能从事简单的中介服务,不能开展如评估等高附加值的经纪活动,对于业务成交之后的后续工作,如更高层次的客户开发、市场推广、服务拓展等,更是难以开展。
3.2政府因素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船舶经纪人的认证没有相关规定,对船舶经纪经营范围也没有界定。目前上海对于船舶经纪从业人员的资质缺乏法定机关的审核,对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也远未成熟。国外企业往往以办事处或咨询机构的形式在国内开展业务,一些个人更以近似“黄牛”的身份从事船舶买卖或租赁的经纪业务。这种情况不利于上海船舶经纪业的长远发展。
3.3商业环境因素
比较上海与香港、伦敦现代航运服务业的上游产业可以发现,上海的航运融资业几近空白,海事保险、海事仲裁和航运咨询等行业差距明显,公证公估、航运组织、航运专业等机构仅略有发展,总之,航运上游服务产业未能为船舶经纪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现行的银行外汇管理、船舶注册登记、海事服务管理等一系列与船舶交易相关的制度,也与国际船舶交易的需求存在不适应之处,因此,在上海促成的船舶交易大部分都选择在境外实际操作。这一现象令人深思。
4上海船舶经纪业发展建议
4.1确立船舶经纪人的法律地位
由于我国工商管理机构的公司注册系统尚无“航运经纪”这一类别,造成从事航运经纪业务的企业或以外资办事处的形式进行操作,或以船务、货代或咨询公司的名义“打擦边球”。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航运经纪人在诚信度、业务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产生一定程度的市场混乱。建议有关部门允许航运经纪人合法注册公司,尽快在工商注册行业目录中增加“航运经纪人”这一类别,从根本上解决航运经纪人的合法性问题。
4.2建立船舶经纪业准入制度
由于国内船舶经纪人与国际船舶经纪人在业务特征、工作流程、适用法律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建议对国际航运经纪人和国内航运经纪人实行区别对待。于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的《船舶交易管理规定》的管辖范围是中国籍二手船舶交易。可以仿效这种行业法规,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国际航运经纪人管理规定。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先试先行”的特点,建议研究制定适用于上海地区的国际航运经纪人暂行管理办法,以行政命令的形式颁布试行,试验成功后,再推向全国。
4.3成立船舶经纪人协会
甲方: 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就承接国家重大的海沙石,海洋运输项目施工运输进行联营签订本协议条款如下: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海沙、石料、海洋运输项目。
2工程内容:海底清淤抽砂运输,石料装、运、卸。
3、抽砂、石料装、运地和目的地工程量、工期、调船费,预付款,结算方式及国家规定须交款项均按以签订的海运大合同执行(以下称大合同)
4、它项费用(如中介服务书等)按同业主方的约定执行。
二、合作形式
1、本项米用双方确定参股合作施工,经营,在大合同签订合,本联营协议书开始生效,在本协议生效后,如乙方不参本项目施工服务均转化为股权,甲、乙双方约定的按工程总造价的1‰作为固定回报,另在双方确定的抽砂,运输等。
拟定的对外发包单价,乙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所完成的任务均取独立 经营,自负盈方,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经营风险,如乙方承接任务超50%,按工程总造价1‰再不能执行,如少于50%,甲方施工部份照执行。
2、双方各委托专业人员成立联营机构,负责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甲方派二人,一人副总经理,一各为财务总监,乙方派四各人员,一人任总经理,一人为副总经理,一人任业务总监,一名为财务总管,所需的其它工作人员均由联营机构招聘,工资待遇由双方制定,联营机构设置地点为珠海市内。
3、乙方提供公司公章一枚,财务专用章一枚,均由乙方专人管理,并建立?用登记制度,及专用独立账册。
4、双方各负责基国家规定?内的税款。
四、双方的责任
(一)甲方:
1、负责大合签订前的砂、石、海洋运输项目投标至项目签改为止的所有事宜,在签订合同时通知乙方法人签订施工合同并开设财务账户。
2、甲方负责理顺项目施工与当地政府有关部分的多方关系(如劳动、建设、规划、环保、消防、海关、边防、海事)等执法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
3、负责协调与项目业主方的一切关系,协调收取每月、及工程完工所有的款项。
4、在联营管理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下,保证完成除乙方需安完成的部份任务外其余大合同所签订的施工任务甲方均确保按月、按年完成任务。此部份甲方也是自盈亏与乙方无关。
(二)乙方:
1、乙方按中标通知及相关文件要求及时提供公司的相关营业执照资质及有关的证件,保证签订合同的顺利进行。
2、大合同签订后,根据承接业务的需要编写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及制度,工作计划资料计划等,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在大合同签订后,努力组织有关抽砂、运输船只按时进场,保证保质、保重完成每日、每月、每年的进度安排。
4、乙方所有设备进场均符合国家海事局的相关规定安全顺利完成任务。
五、合作期限,按签订大合同的起业时间为限,需要延长双方共同协商。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商定另作补充并具同等法律效应。
七、法律效力,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后均安遵守执行,如有一方违约,造成的经济损失,违约方必须负责赔另方的经济损失。
五、本联营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贰执。
八、本联营苏文经双方代表签字,在大合同签订后立即生效。
甲方:
乙方:
在建筑工程行业当中,企业领导对于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与整个工程的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建筑行业中的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监督力度,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观念,无论从思想还是行动上,都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有效全面的确保和管理,此外,还应大家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适当增加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提升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在建筑工程中,当地主管部门更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工作执行,对于安全管理款项等的管理,做到认真落实,起到根本性的监督作用。
4.2 增强建筑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单位应当将安全职责落实到个人,在增强建筑工人安全保护意识的同时,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流程,细化责任制。另外,建筑单位还应建立健全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标注你,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假设建筑单位中所有施工部门能够全部被纳入到安全管理范围中去,则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政府及企业还要定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加大对于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力度, 真正使得每个建筑人员明确安全第一的生产标准,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考核绩效制度的确立,从而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4.3 落实监督责任
监督检查部门为了保障工作的运行效果,一定要切实落实监督责任,加强监管力度。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检查力度不到位,往往会造成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部门应当以安全制度为根本,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扫除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障碍,此外,在将安全制度落实到实处的同时,企业还应明确安全生产部门甚至具体工作人员的监管责任,起到一定的监督促进作用,从而帮助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4.4 成立工伤保险协会
当前,针对我国工程保险制度中的不完善环节,可以通过成立工伤保险协会的方式,得到有效解决。可以将劳动及社会中的建筑工程工伤保险管理职能分管给工伤保险协会,在工伤保险协会以个人名义进行自我管理的同时,完善监督体系,从而优化工伤问题处理的流程。此外,还可以将目前的监督工程安全监管部门纳入到工伤保险协会中,加强各方的协调及经费的调配,通过使用区域差别浮动费率制度,来协调工伤保险的管理流程,切实解决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5 结束语
1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与管理现状
1999年, 交通部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准驾证管理规定》 (1999年第2号令) , 对进一步强化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 提高营运机动车驾驶员队伍素质, 保障道路运输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2001年, 交通部颁布实施了《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 (2001年7号令) , 对提高营运驾驶员队伍综合素质, 改善道路运输服务质量, 保障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 《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从管理的范围、内容、方式、机制等方面都与现行法规的要求和行业发展形势不适应了。2006年交通部又颁布实施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2006年第9号令) , 完善了适用范围, 推进了从业人员管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近几年, 通过全面贯彻执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我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虽然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从业人员培训与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1 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对从业资格证件认识不足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道路交通安全等公共利益, 部分从业岗位还必须具备特殊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需要从业人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掌握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进入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对从业资格证的作用认识不足, 对从业资格证不重视, 不按期进行诚信考核, 有些从业人员甚至无证上岗。
1.2 培训方式单一, 培训效果不佳
目前, 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多是采用传统方式进行, 即由教员在课堂上授课, 学员集中培训, 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由于培训时间较长培训方式单一学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培训效果不佳。而对于边远地区的从业人员, 参加集中培训非常不便, 培训时缺员现象时有发生。
1.3 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的诚信考核管理工作不好开展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实行信誉考核制度, 诚信考核和计分考核内容涉及多方面, 有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的, 也有道路运输中违规、违章行为方面的, 需要交警部门以及交通系统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 才能将此项工作落实到位。而现在, 许多地方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之间信息未能完全实现共享, 对于在道路运输中的各种违章行为, 执法人员有时未能及时将其记录到从业资格证的违章记录栏内, 致使发证机关考核工作开展不到位。
1.4 运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对从业人员监管不到位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正在逐渐走向规范化, 系统化, 对运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求运管人员不仅要懂得道路运输管理知识, 还要了解道路运输业务知识。目前, 很多运管工作人员对道路运输业务知识掌握不多, 对有些道路运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不了解、不熟悉, 致使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2 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与管理的对策
2.1 广泛宣传, 提高认识
从业资格是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特定岗位职业素质的基本评价。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方式, 广泛深入的宣传《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让广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深入准确地了解《规定》的精神实质和条文内容, 充分认识到实行从业资格证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自觉地遵守和执行《规定》的各项要求。
2.2 改变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质量
各从业资格培训学校应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培训方式, 加大教学设施投入, 依据教学大纲, 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开发《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系统》,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逐渐改变固定场所教学模式, 推行远程教学, 使从业人员可就近就地接受规范化的职业培训, 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2.3 建立制度, 规范引导
要依法行政、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立足实际、着眼长远, 紧密结合管理实际和运输生产实际, 建立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从业资格证件管理制度、从业人员退出制度、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制度、从业资格信息公开制度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制度对于从业人员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提高本领、增长知识、遵章守法、诚实守信具有鼓励和引导作用, 同时对违规违章、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给社会造成危害的人员具有惩戒、威慑和教育作用。
2.4 严格把关, 监管到位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是运政管理机构“三关一监督”工作的重要一关,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的源头管理, 严格执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严把从业资格准入关、培训关和考试关, 对不符合《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相关规定的人员、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予准入, 加强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活动的监督管理, 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从业人员, 要及时将其违章行为记录在违章记录栏内, 并通报发证机关, 发证机关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计分考核制度, 不断规范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
2.5 加强管理, 提高素质
从业人员管理既是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体系, 转变思想意识, 转变工作作风,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 通过组织开展各项业务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水平, 通过学用结合, 切实转变管理理念, 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能, 进一步规范对从业人员的管理。
3 结语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道路运输的主力军, 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是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发展的需要, 对强化道路运输管理、实现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知识技能, 为道路运输市场输送合格的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煤矿机电;运输管理
中图分类号:TD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096-02
1 机电运输管理薄弱环节分析
1.1 设备型号不统一
我国煤矿产品生产厂家众多,企业结构小而散,对于配件的尺寸、规格、材料、性能没有统一,每个厂家为垄断产品使用煤矿的设备再投入,保持设备样式和配件与其他厂家不统一,更有一些小厂家为了自身利益偷工减料,90%以上配件不相匹配,导致维护技术跟不上,设备检测手段和职工应变能力不足,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管理。
1.2 设备选型不合理
部分煤矿企业采购权隶属集团公司,所有设备必须有公司统一集中采购,集团公司采购基本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落实采购,同一种设备在不同条件下运行,导致因机电运输不适应矿井使用,机电运输技术人员维护力量跟不上,不能有效发挥设备的运输、提升能力,设备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1.3 设备检修不到位
煤矿企业受国际煤炭市场的冲击,必须向节能、高效发展,目前煤矿企业均向现代化转型,减员提效、自动化、集控操作是煤矿企业求存发展的有效途径,设备长时间运转和职工操作技能不熟练都会对设备造成一定损坏,设备必须保证足够的检修时间,对设备的性能检测、完好检查必须做到全面、细致,日常加强设备维护能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不能哪坏修哪,随坏随修影响矿井生产,且给矿井安全管理带来隐患,特别是个别矿井年终赶产缩短正常检修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
1.4 技术力量薄弱
机电运输技术管理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原煤和安全生产,部分煤矿机电技术人员没有经过职业学校专业培训,无法满足矿井设备的维护和检查,高端的检测设备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特别是有些矿井供电、提升设计不合理,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导致设备能力不能有效发挥,随着采掘的深入,生产能力的提高,机电运输系统的战线逐渐加长,一旦矿井机电运输系统发生事故,不仅影响煤矿生产,而且会严重威胁矿井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1.5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惩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1.6 培训教育不到位
机电运输作业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部分矿井没有达到结合实际进行培训,培训出现图形式、走过场,员工不能有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导致机电运输事故时有发生。
2 减少机电运输事故管理的建议
2.1 建立机电管理的不同格局
煤矿企业应根据矿井实际生产能力及生产布置,确定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能死板硬套使用一个模式管理;部分煤矿机电部门没有行政职权,机电管理只有机电矿长和机运副总主管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导致出现管不过来、漏洞百出、隐患不断的现象,应成立专门的机电管理机构和管理部门,提升管理职权,定期组织机电运输设备检查与维护,有效发挥设备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生产影响、杜绝带隐患生产。
2.2 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技能水平
机电运输作业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因岗施教、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把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员工应知应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作为加强“基本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抓实。通过实训基地仿真训练、模拟操作、互动交流等形式,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用学相长,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杜绝走过场的培训与考核方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2.3 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示范化推进
煤矿企业机电运输标准化上的投入和其他专业不同,其他专业只是在美化、亮化上能够体现出来,而机电运输专业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设备的运转总时间、维修次数、影响时间,设备的维护保养到位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减少设备的再投入,真正达到节支降耗的目的。煤矿企业应逐步完善机电运输标准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提高标准化意识,实行动态抽查和突击检查,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开展不同形式的标准化活动,先从树立示范化岗位、机电硐室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推动矿井机电运输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2.4 建立系统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流程
矿井机电运输要推行微机管理,建立机电现代化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机电管理工作中,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设备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的质量。对矿井各单位大小设备摸清家底、摸清资源、科学预算、高效使用,要通过“机电信息化”,确保基础平台建设为以后机电管理现代化开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使设备购置、修理、资金结算都非常规范化,做到设备数量清、状态明、属性准,账、卡、物、牌相统一。
3 结语
1.1 筑路机械设备施工时的进、出厂情况
施工单位在施工设计中都会对筑路机械到达施工现场的时间、工作的能力、技术情况、数量、型号、机械的名称等进行标注, 这些所列的数据也是对机械监督管理的依据。同时还要检查与设备配套的情况, 一些不足的设备施工单位要及时补齐, 对于一些没有达到技术要求和不适用的机械要撤离施工现场。参与到施工中的机械在该项目还没有完成之前没有机械管理人员的许可是不能退出场地的。
1.2 施工机械设备的作业情况
这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在按照操作流程规范操作的基础上, 还要加强施工工艺, 在作业时遵循施工技术的要求, 严格听从现场施工人员的指挥, 提升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由于设备技术问题、施工人员不听指挥、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停机, 耽误到施工的顺利进行, 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查出原因, 协商纠正措施。
1.3 筑路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修
首先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情况, 机械的使用必须按照规定进行, 禁止故障使用和超性能使用。统计设备是否有坚持保养, 发现问题进行记录, 然后根据目前的施工现状和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在作业后进行处理或者是直接停机处理。其次严格检查油使用状况。油品的质量必须达到要求, 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油需要停机更换。最后检查设备安全装置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特别是一些易损件的检查。对于需要修理的机械需要进行修前的技术鉴定, 分析问题的原因, 修复后要进行试运转。
2 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2.1 生产管理和机械设备在管理上发生矛盾
施工单位的项目部门主要是由技术人员组成, 机械管理人员都不是项目部的重要组成人员。机械的使用者就是生产管理人员, 他们对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保养等知识没有深入的了解。操作者对施工技术也没有深度挖掘, 在施工中都是被动的,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制约了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机械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 无法及时有效的调控机械设备延误了工期, 增加了工程成本。还有就是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设备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忽视了技术较高的维修和操作人员待遇问题, 最后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
2.2 机械设备落后, 盲目的购置设备
为了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施工单位要防止筑路机械设备的落后和盲目的购置一些设备。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购置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筑路机械设备, 并科学的制定购置的计划和机械的发展规划, 增强自己的技术力量, 购置的机械设备必须符合道路工程建设的需要。但是现在施工单位都只是重视机械设备的生产率, 没有考虑到有很多因素会限制机械设备的充分使用, 比如市场消耗能力、施工现场、操作的使用、运输搬迁、资源环保等。盲目的添置一些大型的设备, 运转的费用无法持续, 降低了设备的平均使用率, 给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3 机械设备配套不合理, 具有严重的重用轻修现象
由于没有主导的机械概念和科学合理的预算, 在加上设备自身较差的调配性, 在日常使用时不重视养护和维修工作, 导致机械设备长时间的得到不到使用, 或者是长时间在超负荷的运转中, 这样就会加快机械的磨损程度, 容易引发设备故障和各种安全问题, 让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折扣, 对设备资产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还会对道路建设的工程质量和进度造成影响。对于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一般都是以修代保的形式, 在管理上造成恶性的循环, 没有重视保养工作, 比如调整、紧固、润滑、清洗、防腐等保养工作没有定期按时进行, 不但会加大维护成本, 还削减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3 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建议
3.1 完善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
对于筑路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做好防患于未然。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落实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进行保养的制度。日常保养, 操作者在班前要检查, 在操作中检查机械是否正常运转, 班后要注意清洁和维护, 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处理, 做好交接班。按照润滑表的规定, 定期添加润滑脂和润滑油, 油也要定期更换, 报障油路畅通。筑路机械按照一、二、三维护保养制度, 首先一级保养操作人员和维护工人相互配合, 机械一班每月进行一次一级保养, 运输车辆每行驶2000公里做一次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主要以维修人员为主, 运输车辆一般是每行驶7000公里需要做二级保养;筑路机械每年需要进行三级保养, 运输车则是行驶45000-50000公里进行三级保养。机械的保养不是简单的打黄油和换润滑油, 而是需要在机械设备潜在的问题和表现出来的异常基础上结合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以及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 对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判断, 然后找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还要总结各个部件损坏和磨损的规律, 为之后的修理维护以及购置配件提供参考依据。比如就路面冷铣刨机来举例说明:该机械的铣刨作业主要是铣刨鼓上面的刀头高速运转来对路面进行切削, 刀头的使用寿命和路面的材料和工作次数有直接关系。在用铣刨机拉毛中, 路面如果比较平坦的话, 路面纵坡的变化一般对铣刨深度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在铣刨过程中可以忽略纵坡的变化。铣刨刀头会伴着使用量的增大出现磨损, 所以在深度控制器上设定拉毛深度时实际深度会伴随使用量的加大越来越浅。为了缓解铣刨刀头的磨损情况, 要定期的调整铣刨机的深度。采用洒水控制能够冷却铣刨刀头, 保障刀头正常的使用寿命。
3.2 建设筑路机械技术档案管理机制
技术档案的内容包含有维修保养计划、设备运转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 按照一机一档的原则建立档案, 机械要有自己单独的编号, 档案记录必须完整、及时、精确方便维护保养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对机械出现的问题原因作出判断。落实好对原始资料的积累, 不断总结筑路机械在使用、保养、维修、管理和购置配件方面的经验, 提高机械管理水平。
3.3 合理的配备和使用机械设备, 充分发挥机械最大的效能
公路机械设备的配套需要考虑到施工的周期、方案、工程的数量、现场的地质情况以及施工的标准和施工单位现有的机械设备, 不同的施工工艺需要不同的机械配套方案。在机械配套组合中一般选用经济性好的, 机械配套合理不仅能够提升使用效率还能报障工程质量, 降低成本。首先按照工程要求选取主导机械, 其它机械都是围绕主导机械进行配套。其次就是在满足施工要求时尽量减少配套数量。最后同一作业尽量使用同一型号的机械。必须按照规定合理使用机械, 降低机械磨损程度。在机械施工中不能让机械超负荷运作, 也不能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降低机械效率。工程项目和机械设备的使用要相互满足要求。
4 结束语
总之, 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工期和效益。在道路建设中必须重视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合理的安排人力和物力进行维护保养, 报障道路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投资提升机械维护保养技术研究, 让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落实好设备管理任务。
参考文献
[1]杨政武.浅析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建议[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 06:158.
一、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状态
( 一) 财务管理部门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当前医疗卫生单位中的财务人员属于专业技术类的。但是在事业单位当中专业技术类的人员能够申请职称的人数是有一定限制的, 有相当一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通过这个途径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
与此同时, 现有的绩效考核的制度容易产生“大锅饭”现象。会有部分在其中浑水摸鱼的财务管理人员, 容易产生社会惰性;同时也会削减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动学习性, 造成缺乏最新的财务知识、对改版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清楚等等不良现象。例如:在某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当中, 对医院发展来说财务管理是次要的有19%的人, 对财务管理概念不清楚的有35%的人。
(二)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仍有欠缺
虽然在各个制度条例当中对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建设要求, 例如:《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预算法》, 但是当前的医疗卫生单位当中仍存在着一些腐朽的观念 (“少得罪人”等思想) 。还有相当一部分医疗卫生单位当中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如同虚设。
( 三)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监督力度不到位
由于医疗卫生单位属于事业单位, 是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经营的, 国家在对医疗卫生单位的财政投入上也是相当大的。与此同时, 给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审计监督资金的内部控制上就较为松懈, 表现为没有单独的专门的审计监督部门, 也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 财务、审计同部门的现象不在少数。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法规和内控制度, 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单位财务管理效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四) 在预算方面缺乏管理
由于财务部门对单位经营情况的了解不到位, 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得不够充分, 只根据年底其他部门报上的数据进行简单加减。因而在对来年的财务预算上出现偏差, 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得不到保障, 导致预算在执行上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大, 没有充分发挥预算控制成本, 降低风险的作用。
二、关于如何改进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 一) 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单位应当设立会计部门, 同时要拥有有相应资格、职业道德和能力的会计人员。 为了响应政策要求, 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应当重视对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培养, 多组织一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活动和培训等。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要在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狠狠把关, 进而提高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建立一个科学的高效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当从以下四点出发。
1. 完善决策机制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事业单位议事体制应当包括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三部分, 在决策重大经济项目、建设项目等等要经过会议各个部分商讨过后方可决定, 这样就可以防止一人独揽大权, 决策有失偏颇的现象的发生, 降低决策风险。
2. 实行岗位分离制
岗位分离是对原本一人担当几个职位, 但因为所担任的职位之间存在利益关系, 从而去掉该人不相容的职位之一。 比如会计记录和财产保管这两个相互有利益挂钩的职位。 只有分离不相容的岗位, 明确划分职责和权限, 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局面, 才能够提高会计数据的客观性。
同时经济项目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部分也应当分离, 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
(三) 加强对支出资金的管理
财务管理在严格执行国家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提出的政策方针的同时, 还要做到依法理财, 建立一个严格的支出管理规章制度, 从支出标准、范围到支出的审批控制, 要层层把关, 确保支出单据的来源的可靠和合法。
(四) 编制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一个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 要实行固定资产管理电子化, 对医疗单位当中的固定资产也要做到分类登记管理, 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建立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在使用时要经过登记, 由于在医疗卫生单位中, 类似医疗器材等大型固定资产金额较大, 种类繁多的特点, 因此在固定资产方面要做到管理责任到部门、到个人制, 确定固定资产登记制度, 财务部门要定期的核查使用记录和固定资产总账、明细。 如果发现有帐实不符的现象, 要及时查明原因, 严格惩处不良行为;在对外的投资上, 医疗卫生单位要在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 按照程序的流程向上级部门申请, 等到审批通过之后才可以进行对外投资, 在对外投资上也要做到以节约国有资产为前提, 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根本目的, 坚持医疗卫生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 五) 完善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监督力度
保障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这要求医疗卫生单位要从建立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编制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积极接受外部监督三方面来完善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监督力度。
首先, 要有一个独立的审计部门, 部门中的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应的专业技能, 也要保证审计监督人员和主要领导之间沟通无利益挂钩, 保证审计部门和内部控制之间无利益瓜葛, 保持独立。
一个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 是行政事业单位中审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前提。内部监督机制是为了明确各个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责任, 一个尽责的审计监督部门应当不定期的检查或定期的抽查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情况和执行进展、各个岗位及人员设置情况是否合理, 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方案。审计监督部门对单位中的抽查工作或者定期检查最少一年一次。
光有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部门还不够, 还要积极的接受外部的监督。首先, 接受来自主管部门、相应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医疗单位更好的发展, 医疗卫生单位系统内可以互相建立审计制度, 互为对方的外独立审计部门, 定期开展抽查活动, 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并解决问题。
(六) 提高对预算资金的管理
预算是依据上一年的财务总结和来年单位发展计划制定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同时预算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财力支持的基础。作为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 要加强预算对资金的管理, 进而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国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到以收定支, 严格按照预算来制定经济活动, 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严禁支出未列入预算, 以实现收支平衡, 财务部门要积极的与其他部门沟通协商, 收集资料, 对各个部门的预算要求进行计算分析, 确保编制的预算的科学准确性。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 不定期分析各个部门资金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尽早做出应对措施。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着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监督力度不到位、预算方面缺乏管理四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为了完善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 要注重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建立一个决策机制完善、支出管理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加大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监督力度、提高对预算资金的管理。 从而在保证医疗卫生单位公益性的前提下, 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经济收入, 保证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赛军.完善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 2012 (16) .
[2]刘玲.浅谈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10) .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常压罐体虽不属于特种设备, 但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生产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企业, 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 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经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方可出厂销售。还有第四十七条: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技术条件,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2号《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压力容器和罐式专用车辆应当在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压力容器或者罐体检验合格的有效期内承运危险货物。
为吸取晋济高速“3.1”特别重大事故教训, 安监总管三[2014]74号文、135号文要求在用罐式车辆加装紧急切断装置, 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并对产品生产、使用、检验等环节进一步加强监管。在浙江省运管局的统一协调下, 我省该项工作圆满完成。浙江省特检院承担了全省范围内1200余台车辆的上门验收检验和相关技术支持工作。2015年, 浙江省特检院对全省范围内70%的在用常压罐体开展了检验工作, 通过检验发现一批较为典型的缺陷隐患。
鉴于此,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罐车的本质安全总体水平, 积极应对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本文对检验及缺陷隐患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供同行及相关部门参考。
1 浙江省全年检验总量及缺陷隐患情况
2015年, 浙江省特检院累计开展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罐体委托检验3459台次, 初次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罐体共计433台, 初次检验不合格率12.52%。全年发出书面整改通知单共计116份, 向运输企业书面反馈缺陷隐患515项, 按地区统计情况详见表1。
检验发现的重大缺陷隐患主要有:罐体产品标准选用错误、罐体结构与标准不符、壁厚低于产品标准、修理改造不当、紧急切断装置不合格、腐蚀开裂等, 共计183台, 占检验总台数5.29%。重大缺陷隐患分类统计情况详见表2。
2 缺陷隐患成因分析
由表2可知, 罐体产品的缺陷隐患主要分为六大类, 具体成因分析如下:
2.1 产品标准选用错误
属典型的设计错误, 一般发生在罐箱类产品上, 主要表现为常压罐箱未按JB/T4782-2007进行设计、制造, 一是导致产品具体结构形式与罐箱标准不符, 二是罐箱产品标准对罐体壁厚等要求明显高于金属罐车, 罐箱实测壁厚由于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最小壁厚、罐体横截面形状等强制要求而无法出具合格检验结论。该类缺陷隐患见图1所示, 标准选用错误且罐体横截面不符合标准强制要求的圆形[3]。
2.2 罐体结构与标准不符
属典型的设计、制造遗留问题, 主要发生在罐车类产品上。该类缺陷具体表现为罐体封头焊缝布置形式与标准不符、非圆形截面罐体曲率大幅超出产品标准限定、非金属罐体容积超过20m3等, 见图2所示。
2.3 罐体壁厚达不到标准要求
大部分缺陷属于设计、制造遗留问题, 主要发生在金属罐车和罐箱两类产品上。一是由于罐体设计时未留有足够的腐蚀裕量;二是制造选材时未考虑筒体卷制减薄, 实际厚度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最小厚度。
2.4 罐体修理改造不当
在用罐体的焊接修理, 原则上应由具备罐体生产资质的单位根据缺陷情况制定维修方案, 焊接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焊工进行, 修理或改造后的罐体是否达到了产品标准要求应经自检和第三方检验。由于历史原因, 罐体修理改造一直处于失控状态, 修理过程安全生产事故多发, 修理后的本质安全无法保证, 见图3所示。
2.5 紧急切断装置不合格
大部分缺陷是由于未严格按照安总管三[2014]74号文要求进行紧急切断装置选型加装和验收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远控关闭装置失灵、缺少易熔合金、强制阀门处于常开状态、部分罐体或装卸口尚未安装紧急切断装置等, 见图4所示。
2.6 腐蚀开裂、事故损伤等缺陷
该类缺陷往往由于运输企业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及时造成, 主要表现为严重腐蚀、承重部件开裂、罐体泄漏、事故损伤变形等, 见图5所示, 反映了运输企业对罐体本质安全的管理意识、管理水平均亟待提高。
3 对策建议探讨
2015年检验数据统计表明, 产品标准选用错误和罐体结构不符合标准限定两类缺陷占6类重大缺陷的44%, 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产品设计、制造环节对国家标准的执行不严, 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尚需加大;其它类别缺陷占56%, 则反映了使用环节对罐体本质安全管理不当, 使用环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通过对缺陷隐患成因进行分析, 并在基于用户需求与监管要求的基础上, 从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四点对策建议进行探讨, 共同推进全省在用罐体本质安全水平的改善和提升。
(1) 对于第1类 (标准选用错误) 、第3类 (壁厚不足) 缺陷罐体, 如果罐体本质安全 (如壁厚) 未能达到产品标准强制要求的, 已不具备继续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的前提条件, 建议经企业申请并结合考虑车辆总体情况, 转为普货运输或淘汰更新。
(2) 对于第2类 (结构与标准不符) 缺陷罐体, 建议企业结合车辆使用年限、车辆整体状况等情况, 单独更换罐体或整体更新车辆, 但应统筹考虑设立过渡期以有利运输业务的平滑过渡。否则, 则建议按第1条建议处理。
(3) 对于第4类、第5类、第6类缺陷, 建议企业委托具备相应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资质的生产企业对缺陷进行处理、修复, 以保证罐体本质安全达到产品标准的要求。对于在用罐体的焊接修理, 建议结合危化品车辆二级维护单位的资源条件, 按需引入生产企业的技术力量、焊工资源形成资源互补形式的修理点, 满足罐体修理方面的实际需要, 保证修理质量。
(4) 对于新增罐体, 建议在核发营运证以前, 企业应委托具备资质的罐体检验机构进行首次定期检验, 通过结构检查, 及时发现罐体的结构类缺陷隐患, 并严禁投入使用;各方尚需进一步严格落实74号文要求, 确保缺陷车辆召回机制顺畅有效, 传导监管要求至产品的设计、制造环节。
4 结语
设备的本质安全是设备使用安全的前提条件, 特别是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等液体危险品的运输设备, 通过首次检验把关可以协助运输企业采购合格的罐体产品, 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隐患, 从而有效推进我省常压罐体本质安全总体水平的持续改善,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危害程度。
摘要:2015年,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承担了浙江省70%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罐体的检验工作, 本文对检验发现的缺陷情况进行了统计, 分析了典型缺陷产生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危险货物,常压罐体,典型缺陷,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GB 18564.1-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2部分:非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GB 18564.2-2008.
【沙石船舶运输现状分析及管理建议】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沙石》及教学反思06-05
船舶碰撞事故案例分析06-13
船舶企业管理论文07-05
船舶交通管理制度12-13
船舶修理管理办法12-05
论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09-17
船舶管理设计专业的自我鉴定09-25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题11-02
FSA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实践09-09
船舶挂靠协议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