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协工作汇报及工作思路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政协工作汇报及工作思路(共8篇)

乡镇政协工作汇报及工作思路 篇1

乡镇政协工作汇报及工作思路

××年,我乡政协工委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政协的悉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工委作用,激发和调动委员,通过调查研究,关注民情民意,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全乡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献智出力,受到各级组织和群众的好评及肯定。

(一)强化学习,不断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

一年来,我乡政协工委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组织委员学习了《政协章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意见》、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等,同时,我们还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统一部署,落实各项学习制度,把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与学习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结合起来,与履行政协职能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真正使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工作理念,外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各委员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关注民生,围绕社会热点进行视察调研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注重把民主监督寓于视察、评议、提案工作之中,与协商建言相结合,有效推进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今年,我乡政协委员除积极参加区政协组织的“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东部新城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的调研评议外,还就我乡重点工程建设、被征地农民就业、乡村经济发展等一些事关××乡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视察调研,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如在今年我市遭遇百年洪涝灾害之际,江峰、王霞美、方保应、杨积贵、杨尚武等委员和乡村干部一起摸着齐腰深的积水,深入受灾群众家中,现场帮助群众转移至安全处,经一个月左右的严防死守,全乡没有一例因洪涝灾害引发房屋倒塌伤人事故发生。再如,在安庆市政府下发的 74 号令之际,征迁范围内的群众反响很大,乡政协工委十分关注,及时深入群众,进村入户,在解释疑惑的同时,也将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反馈给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此项工作还得到了区政协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不仅多次陪市政协等有关领导考察外,9 月 8 日丁主席还率区政协各主席、秘书长及政协机关工作人员,到被征迁现场进行视察调研,并认真听取基层委员的汇报,由于多层次多渠道的反映和呼吁,使得工程实施的相关部门对 74 号令的推行十分慎重,为东部新城的稳步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围绕中心,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创业绩

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促进发展有思路、履行职能有新作为的要求,注重与党委、政府同拍、同步、同心,不断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发展水平。一年来,政协工委以高度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等重要工作,××委员是乡政府行政

一把手,肩负着全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任,他的工作日程里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无论白天和夜晚,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在他的带领下全乡各项工作都名列全区先进位置,为××乡“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委员是居委会领头人,带领居民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创下了辉煌业绩,××委员在发展建筑业的基础上,还拓展创业新路子,创办了休闲农庄,集观光、垂钓、娱乐为一体,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更可贵的是集聚了很多人脉资源,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委员今年不仅新增了一家商业门面,还投资 100 多万元开了一家旅馆,其他委员也在各自岗位上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充分展示出了政协委员的风采。

在取得成绩同时,我们也深知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有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实践中将进一步探索,比如一是如何进一步争取各方面理解和支持,为政协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二是如何探索新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切实加大民主监督力度;三是如何统筹谋划改进方式,在平时组织委员经常性活动等等。

二、××年工作安排

为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发挥政协组织凝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主要作用,实现我乡政协工作的良好局面,促进全乡社会经济发展,在××年的工作中,我们计划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增强政协委员的责任和使命。按照区、乡党委统一部署,落实各项学习制度,至少一个季度组织委员活动一次。

(二)注重调查研究,提高委员提案水平。一是在平时工作中,要求委员立足自身工作特点,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本行业、本单位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组织委员对全乡重点工程等工作进行调查视察,使委员对全乡工作情况有一个细致的了解,从而提高提案质量,在政协六届 5 次会议中,每个委员至少提交两份有质量的提案。

(三)积极参政议政,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出策献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理念,更加关注民生,积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在下半年,组织委员对××乡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一次视察调研,并写好一份有质量的调研报告。

(四)切实发挥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在建各项重点工程和中心工作。

(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扬“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优良传统,引导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做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实事。

乡镇政协工作汇报及工作思路

施》的调研课题,我室请分管机关的副主席主持,从办公室和专委会抽调力量,对 xx年县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并就 xx 年年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进行研讨,现按照所规定的行文规范,将我们总结和调研的成果报告如下

一、县政协 xx 年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xx 年,在县委领导和县政府支持下,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要求,县政协始终坚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履行职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此,县政协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政协工作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工业立县、园区突破”的经济发展战略履行政协职能,作出了积极努力。远安工业园是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县政协组织委员通过视察调研,提出了园区规划要加大工作力度,引进项目要提高科技含量,资产移交要加快进程,资产管理要增加主动性的建议,以期将工业园打造成为远安的“工业航母”。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深入到东圣公司、广原公司、武星公司等 8 家骨干企业视察和调研,摸清了企业普遍担心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环境污染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了政府要改进服务、支持技术创新及加强资源控制与管理等建议,并力图以此唤起所有企业对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视。信贷支持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后盾,县政协组织企业界部分委员到金融部门视察和调研,增加了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同时建议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争取信贷规模和融资的力度,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及优势产业发展。

2、深入基层,扎实调研,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服务。和谐农村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为此,县政协把履行职能的侧重点放到农村,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看病吃药、农业科技服务等“三农”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构建和谐农村鼓与呼。新农村建设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县政协适时组织力量到试点村调研,通过与各方面代表座谈和协商,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必须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必须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必须保障农村弱势群体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等建议,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好评。通村公路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大事,县政协在实地视察和调研后提出,“加强通村公路管护已经迫在眉睫”,建议县政府尽快制订出台通村公路管护办法,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资金。此建议已被县政府采纳,管护办法已在制订商讨之中。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是和谐农村建设的重点,早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推行只有 3 个月之际,县政协即对此进行了视察调研,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参合面”,努力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及加大农村卫生室整建力度等建议,这些建议均已被采纳实施。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完善社会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如何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问题,县政协先后组织委员深入到农技主管部门、服务组织及农户走访调研,提出政府要积极扶持引导,部门要积极推进并给予指导,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要唱好主角,尽快形成收购加工与科技服务一体化、一体化服务与社会专业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3、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服务。和谐社会是尊重民意、重视民本的社会,为此县政协始终坚持把反映民情、重视民生、帮扶弱势、主持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政协工作的重点。针对有委员反映技术类公务员积极性不高、新农村建设忽视“生产发展”及通村公路管护等方面的问题,县政协在实地视察调研并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发上报了《建议为县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评定技术职称》、《建设新农村应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加强通村公路管护已经迫在眉睫》等信息,为党和政府调整和制订政策提供了依据。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食品”及农产品残留超标等问题,县政协及时组织委员对我县食品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视察,提出了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对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等建议,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落实之中。针对很多人对政法系统工作感到神秘的情况,县政协组织委员对政法系统各单位进行视察,通过听取情况通报,实地了解工作情况,增进

了社会和政协委员对政法工作的了解,达到了沟通、理解进而支持政法系统工作的目的。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县政协在履行基本职能的同时,还直接做了许多社会性工作。为摸清台属侨眷这个特殊群体的情况,县政协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走访全县台属侨眷代表,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为构建和谐远安和促进祖国统一献计出力。积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为朝阳村贫困户送粮食、衣物及生产启动资金,为村民送医送药送戏,帮助筹划通村公路建设并为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了该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筹集资金 6000 多元为河口中心小学建设长达 70 余米的文化墙,使该校面貌奂然一新。

4、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坚持用委员提案和政协文史促进和谐。提案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办理提案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县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以来,县政协共收到委员提案 83 件,比上年增加 77%;提交和附议提案的委员 128 人,占委员总数的 75%。按照《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共立案 81 件,到 10 月底,全部提案已经办理完毕,其中已经解决和基本解决的 48 件,占立案总数的 59%;正在解决和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 29 件,占立案总数的36%。提案的办结率、见面率及回复率均为 100%,满意率也在 95%以上。在提案工作上,一是把好提案征集关,专门召开提案征集工作会议,提前下发提案征集提纲,主席、副主席亲自深入到委员中征集提案和鼓励委员多写提案,促进了今年提案数量的大幅增涨。二是把好提案交办关,做到承办单位准确,交办事项清楚,办理要求具体。三是把好提案督办关,县政协正副主席先后到交通、财政、环保等 20 多个政府部门亲自督办提案,主席直接督办率达到30%以上,总督办率达到 90%以上。四是把好意见反馈关,对因条件或政策限制暂时难于办理的提案,认真做好解释和说明,力求提案人的理解与支持。通过认真办

理委员提案,有效地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县环保局在接到沈廷荣、曾晓玲委员关于《加强矿山企业周边环境监测,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提案后,结合煤矿、磷矿的综合整治工作,由局主要领导带队,深入现场 28 次,调查周边群众 116 人,现场监测 40多次,收集各种数据 1 万多个,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整改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政协文史工作卓有成效,经过近一年多的努力,《三江在远安》文史专辑已顺利出版发行,全书选编各类史料 74 篇,共 21 万多字。该书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三江集团在远安的发展壮大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教材,必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关于县政协 xx 年年工作思路的建议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xx 年年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一年。为此,建议县政协在新的一年里,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努力把党的意志和政府决策变为社会共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它的第一职能是政治协商。所谓政治协商,其目的是将党的意志和政府决策变为各界代表人士乃至全社会的共识。要构建和谐社会,这种协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凡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党委在决策之前、人大在决定之前、政府在执行之前,都应在政协进行协商。政协则应努力提高委员参与协商的能力,为委员提供知情悉政的机会,让委员了解相关的决策背景和依据,在协商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在决策实施过程中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和政府修正决策提供依据,以使决策更为科学和合理。

2、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凝聚力量。政协凝聚力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政协委

员的政治荣誉,知情悉政的政治权益,参政建言的政治权利,可以鼓励委员并激励全社会积极创业;政协也可以组织委员中的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到所属重点企业进行会诊,相互交流在生产、管理、营销及技术引进与研发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建立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为企业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信息、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促成企业之间在资金上互助,在技术上互帮,甚至可以促成企业间在品牌和市场上共享,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风险。通过这些引导措施努力把地方企业做大做强,以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3、努力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智力支持。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主要是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及决策的执行,提供民意信息和智力支持。这种支持应该是互动的,党委、政府要主动争取支持,政协、政协委员及参加政协的各单位要主动提供支持。凡制订综合性的及重点行业的发展规划、出台重要的产业引导政策、影响国民收入再分配及居民生产生活的政策、拟建重大工程之前,党委、人大、政府都要主动与政协委员和各阶层代表人士协商;政协召开的涉及协商讨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的会议,党委、人大、政府负责同志应到会听取意见;政协也应组织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建议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提案建议、大会发言及会议协商讨论等形式,主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民意信息和智力支持。

4、努力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履行监督职责。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才能心情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政协作为民主监督机构责无旁贷。政协应该组织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党委、政府制订政策的依据和程序进行监督,并通过协商建言使之趋于完备,以保障政策的公平;通过调查、视察、听取情况通报等形式,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日常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以保障执行的公平;政协委员作为社会精英和各界代表人士,要带头维护公平、主持正义,通过其行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公平与正义的良好风尚。

5、努力为维护稳定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应该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县政协在维护稳定上应该发挥“蓄水池”作用,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甚至怨言,以消除群众怨气、理顺群众情绪;应该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议政建言和社情民意,将群众意见及时反馈给党委和政府,以反映民情、畅通民意;应该发挥“缓冲器”作用,通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以消除群众疑虑、化解社会矛盾;应该发挥“预警器”作用,通过广泛的社会触角,准确及时地掌握潜在的群体性事件等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信息和动态,为党委、政府平息事态、化解矛盾争取时间和主动,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祥和。

乡镇政协工作汇报及工作思路

城东街道政协工作在区政协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城东街道中心工作要求,城东街道政协工作室对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了积极谋划,明确了 20XX 年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以全力打造“活力繁荣,魅力宜居,文明和谐新城东”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履行政协职能为重点,以完善工作格局为基础,以提升服务能力为保障,充分调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履行职能的积极性,推动政协工作室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推动委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确保政协工作适应新常态、实现新作为,20XX 年,我们将继续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组织辖区内的政协委员积极参加各类报告会和集体学习活动,学习法律法规和政协统战理论知识。通过座谈会、讨论会、讲课等多种形式,重点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国省市区“两会”政协会议精神以及上级加强政协工作的要求,提高建言献策的水平,推动政协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指导帮助城东地区政协委员更加熟练掌握政协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政协委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二、履行政协职能,建言献策促进城东地区和谐发展组织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加强辖区内政协委员的联系,

开展调查视察活动。一是围绕淄博康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用血液净化材料及设备扩产项目、博山新颖传感器厂特种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及组件项目、淄博工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高碱触控玻璃用功能陶瓷新材料项目等重点工业项目转型升级,以及围绕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农批博山农商交易城”项目,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视察活动。二是围绕青龙山、峨嵋新村等棚户区改造、城中老旧小区改造、区东外环路南延、五岭路北延工程,灯炮厂宿舍、北岭后街、报恩寺街、大街小区北片道路四条背街小巷改造,以及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城市化水平提升视察活动。三是围绕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网格化管理工作、视频全覆盖工程开展一次社会管理服务提升视察活动。四是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在知情、联系、反馈、责任追究等环节上完善委员行使监督职权的保障机制,推动政协发挥民主监督的应有作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履职活动,成立政协工作联络小组,广泛联络和组织驻地企、事业单位中的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紧紧围绕工作大局,针对民生事业、社区建设、社会创新管理、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树立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二是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听取各界人士的意

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各党派的优势,共同做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参谋和助手,为社会事业发展献计献策。三是不断提高开展政协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强化政治意识、监督意识、民主意识,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乡镇政协工作汇报及工作思路 篇2

本文拟围绕《新法》的变革思路展开, 探究乡镇在《新法》视角下开展具有综合性、针对性、普适性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思路。

1 环境污染预防工作新思路

1.1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环境保护理念匮乏、污染防治意识不足是乡镇政府在环保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也是造成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性问题。解决群众思想上的不足和克服群众认知上的缺陷, 是进一步开展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力保障。乡镇采取的宣传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1.1.1 媒体宣传

对乡镇来说, 现代媒体的普及率不能达到城市水平, 但传统媒体依旧存在, 确实也弥补了现代媒体的缺憾。所以乡镇的媒体宣传要做到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充分结合。充分利用各类互联网资源, 拓宽到电脑、平板、手机等媒介, 借助公众宣传号、官方微博、官方博客、云空间、地区论坛等平台, 向社会传播环境保护理念、知识、法律法规、部门动态、环保事件等, 让所有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媒体的乡镇群众随时随地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借助村内广播平台, 定时定点播放环境保护理念内容, 让平时驻村务农、经营的群众劳作之余广泛获取环保知识;同时将乡镇环保信息、环保动态写成报道、咨询、文章进行针对性投稿, 促进基层乡镇群众获得即时信息。

1.1.2 活动宣传

公益性活动对乡镇群众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方面拓宽了群众的生活乐趣, 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群众茶余饭后的热点论题, 让环保更深入人心, 宣传更为实效。

借助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 如世界湿地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针对不同的节日内容制定有效的宣传措施, 如现场采访、现场宣讲、话剧演出、资料发放等。还可以引导乡镇环保团体、群众代表进行现场环保行动, 以带动群众的环保积极性, 如举行环保专题“农村大舞台”汇演、村广场环保现场交流答疑会等。

1.1.3 教学宣传

从环保教育、法制教育着手, 更能为今后的生态环保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清洁生产、绿色能源、分类回收等思想在各种教学中渗透, 可以避免学生、企业经营者造成进一步的环境危害。同时也能从一个侧面去宣传环保, 影响学生的家长、经营者的企业单位, 有利于全社会推进环保理念, 建立环保意识。

学生教育, 在基础文化课程中讲述环境保护概念, 横向上,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主要是化学和地理, 覆盖文理科, 具备很好的环境保护宣传基础;同时纵向上, 环保与小学的自然课程又有关联, 能够从学生小学到高中毕业全面的介绍环境保护理念。

社会教育, 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类小型经营者是排放污染物的主体, 对该类人群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法制教育是对去染污控制最为有效的, 一方面应当以宣传环保理念、引导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 同时还应当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明确其自身的法律责任, 让经营以法律为准绳, 不去触碰环保“高压线”。

1.2 强化环境保护监测与应急预案

乡镇采取环境监测的手段是及时获取相关污染区域、企业事业排污单位等多种环境敏感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化指标, 以确定污染现状和设立预警机制, 为区域内重点污染源的监督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环境预案是利用环境监测指标预测区域内生态环境可能发生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预警机制。

1.2.1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一系列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作为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费征收、环境执法、目标责任考核等环境管理的依据。环境监测手段往往在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使用较为广泛, 乡镇使用不是很充分, 但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了更好的预防生态的进一步破坏, 环境监测手段则成为乡镇环保工作的新需求。

(1) 设置常规监测, 乡镇近些年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不少乡镇已经发展为小城镇、重点镇、中心镇, 每年招引的刺激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企业也相当多, 针对其中具备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向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 设立常规监测点, 并入市、县监测网。及时获取收集各区域的即时数据, 对临近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污染控制标准的排污单位亮“黄牌”, 乡镇环保部门先行介入, 责令限期控制排放;对超标排放的企业事业单位亮“红牌”, 及时向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系, 请环境监察部门介入, 协调管理排污单位, 使其合法减排; (2) 特定点监测[1], 对临时性存在排污的项目、小型排污单位、突发事件后一定时段内的保障性区域等进行特定监测, 如被举报有噪声、扬尘污染的施工场地;被举报偷排漏排的畜禽养殖场、饭店、屠宰场等; (3) 将相关监测点的位置和数据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特别是排污大型重点企业的常规监测数据、突发事件保障性监测结果, 并结合区域排污总量和污染物控制标准进行公开分析, 让监测职能社会化, 使排污单位接受公众监督。

1.2.2 应急预案及风险评估

近几年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产生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乡镇环境保护部门也依据上级要求制定和编制相关的应急预案, 不过依旧有很多污染领域都是空白。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各有特色,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结合本区域的产业分布和居民集聚情况来确定地区环境污染隐患, 以重点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污染源的分布状况为主要参照制定应急预案, 乡镇机关的应急预案应当统筹兼顾所有部门和驻镇单位, 以及各街道、各村, 针对不同污染形式制定相应的污染应急预案;重点污染物排放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针对自身重点污染物制定由乡镇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污染应急预案, 并划定时间段实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习, 防患于未然。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有两个特点: (1) 具有累积性, 污染不是可以明确捕捉到的, 都是长期的污染累积到一定程度而集中爆发, 一般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都比较大; (2) 修复长期性, 污染事故对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造成的难度一般较大, 很难一蹴而就, 甚至对污染区域还具有长期隐患。

及时对污染事故进行风险评估是重建区域环境极为有效的指导性措施。 (1) 对重点污染物排放单位应当要求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三同时”竣工验收, 并应当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设置专人专岗对单位实行环保管理, 结合风险评估定期排查污染隐患, 将排查结果和台帐及时报送至环境保护部门, 形成统一档案; (2) 针对环评审批通过, 已正常从事生产加工的重点污染物排放单位, 及时查漏补缺, 若存在不符合环评报批的污染现象或产能结构调整, 应当引导其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 以明确单位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

1.3 环保基础设施进一步投入

基础设施投入始终是乡镇发展的重心, 也是人民群众最能切身感受到的政府带来的实惠。“十一五”期间, 我国环保基础设施投资达11319.6亿元, 约是“十五”期间的3倍[2], 但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量远远达不到环境污染物的产出量, 所以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仍需加大;同时, 乡镇的财政收入来源较单一, 财政风险控制相对严格, 很难有大笔资金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1) 乡镇政府机关采用新型的融资渠道进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污水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等均是造价高昂的基础设施, 在法律法规引导下, 采用PPP等项目融资模式, 将基础设施投资商业化, 转变政府角色, 缓解财政压力, 让基层政府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能; (2) 引导排污单位生产经营区域自行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 通过初步治理达到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排放, 以达到污染减排效果。

2 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新思路

2.1 环境整治进一步深化

《新法》要求乡镇提高环保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随着我国乡镇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乡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高, 同时对环境综合整治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大。突出的环境问题使得污染无处不在, 严重影响到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不利于粗放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向城镇化的要求转变, 为了促进乡镇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环境整治亟需深化[3]。

(1) 借助基础设施实现环境整治, 在辖区内充分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 如小区街道采用垃圾分类回收箱, 引导居民垃圾分类;建设乡镇综合垃圾压缩转运站, 集中收集和转运乡镇垃圾;景观水域的水下集中曝气设施, 解决局部水体不流通或流动过缓造成的缺氧现象等; (2) 新型环保科技产品的使用, 现阶段, 环境科技产品的大量发明和投产使环境整治手段更为丰富, 如配置成套的道路清扫车和洒水车, 解决较高车流量区域的道路扬尘;建设地下型垃圾转运站, 减少大气中散发出的臭气;小河道和沟塘以生物方法整治水环境, 引入生物酶、人工湿地等新技术综合整治河道污染等; (3) 强化综合环境执法, 如全面整治污水、废水、毒水直排河道、深井排放地下的行为;关停、取缔小型燃煤锅炉, 敦促使用清洁能源;严格检查环保设备运行工况, 协助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罚违法排放单位等。

2.2 环境治理手段落实

《新法》包含“多元共治”的治污理念, 将政府机关在环境保护中的综合职能进行分化, 将环境治理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 统筹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治污, 体现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2.1 水污染治理

乡镇水体污染主要是三个方面: (1) 生活污水, 许多农村居民的房屋临河而建, 下水管道无污水管网接入, 直排河道, 造成水体氮磷硫超标, 造成富营养化, 甚至有时还携带大量病原体、细菌。 (2) 工业污水, 工业污水难降解、毒性大、成分复杂, 即便不排入水体, 也依旧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隐患, 该类污水一旦直排进小河流, 不及时扩散易破坏局部性生态系统, 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丧失。 (3) 农业污水, 主要是农药、化肥的雨水淋溶作用, 间接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形成无机盐的富集和水体富营养化。

乡镇辖区内水体污染以阻截排污、水体自净为主, 长期持续性地辅以基础配套设施和环境工程技术。在加大管网建设投入基础上, 严格排查各条河流、沟塘的“暗口”, 配合县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查处, 依据《新法》标准处罚。在重点流域、水体设置水体监测点, 针对特定污染物进行局部流域水体整治, 污染严重、难以降解的流域由政府采购配套的“第三方”水处理技术服务。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畜禽养殖, 粪便集中堆肥还田, 推进地区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建设, 大面积减少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4]。

2.2.2 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是相对困难的, 一方面全球大气层连通, 污染物会伴随气候、温度、天气状况等条件的差异而转移到不同的区域, 另一方面, 针对有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可以通过集尘器、脱硫脱销技术实现污染物减排, 但无组织排放则不容易从技术层面去控制, 还有许多乡镇在城镇化过程中经济飞速发展, 但群众的综合素养未达到城镇化的要求, 不少粗放型的生产生活方式, 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污染。这些问题需依靠《新法》提供的思路做进一步整治。

(1) 产生废气的单位要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依据《新法》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大气十条”) 的新要求, 对单位内部的生产工艺、设备及配套生产流程进行提标改造, 严格监控区域内废气的源头治理状况, 确保净化除尘设施、脱硫脱销设备均正常开启;进一步整治辖区内的小型燃煤锅炉的使用、监督餐饮企业油烟收集系统的实施情况; (2) 乡镇要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和投入, 形成配套的秸秆回收机制, 使乡镇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和回收利用形成良好的对接。乡镇政府一方面加大秸秆禁抛禁烧的宣传和督查工作;同时, 加大对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等大面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 重点扶持规模化加工秸秆饲料、燃料和原料的示范基地建设[5]; (3) 农村居民生活用土灶、煤炉的比例依旧较高, 应当进一步推广液化气、天然气的使用, 辖区内主镇区规模化居住区应当加快燃气管道的接入, 村庄区域暂时无法接入燃气管道的区域加快“煤改气”的推广, 减少烟气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污染。

2.2.3 其他污染物治理

在做好主镇区垃圾集中压缩转运的基础上, 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延伸到各街道、各村, 接受县级环境卫生部门的统一调度, 加强固体废物的运输保护, 采用新技术手段隔绝垃圾臭气。特殊固体废物 (医疗废物、畜禽尸体血水等) 加强收集过程的卫生管理、消毒和密封清运, 同时做好应急处理预案, 以备不时之需。

噪声控制要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和夜间运输行为, 不允许施工单位和大型运输车辆夜间影响居民正常休息;在高速公路、铁路、码头等附近有居民集中居住的区域设置隔声挡板等基础设施。乡镇的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是医院、卫生院的放射科, 加强设备检修维护监督, 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监督和培训。

3 环境综合管理工作新思路

3.1 环境信访调查与应对

《新法》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 更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举报污染行为。可以预见, 今后的环境信访工作压力将会越来越重。由于环境范畴的庞大和环境纠纷类型的多样, 使得环境信访数量庞大、来源各异、诉求多样、种类繁杂, 处理方式和结果也大相径庭[6]。

(1) 乡镇机关在面对环境信访问题要建立统筹联合机制, 环境保护涉及面极广, 所以不能所有污染均“一刀切”, 全划给环保部门独立解决, 容易造成环保部门力不从心, 要在找出污染源和信访矛盾点后, 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处理信访问题; (2) 乡镇应当建立环境信访回访机制, 环境信访是有效的解决单位和个人偷排漏排现象的有力手段, 但要保证环境违法查处的长效性, 光靠一次信访查处是不够的, 依然会存在少部分不法企业在检查“风声”过后继续污染环境, 所以建立环境信访回访机制可以有效遏制违法行为的持续性, 更全面的做好公众参与。 (3) 要进一步推进信访信息台长档案机制, 针对不同环境污染类别, 分门别类进行信访信息整合, 形成台账管理, 有利于对同类环境问题追本溯源, 同时更便于系统总结出同类环境污染违法现象的基础性经验。

3.2 建立环境抽查制度

环境污染具有长期潜伏性, 也跟排污单位和个人的常规生产生活习惯相关。乡镇环保工作光靠群众信访举报来筛选检查对象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及时抽查排污单位和个人的环保状况。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人民群众对环保有进一步的要求, 也进一步关注, 但不少环境污染现象光靠肉眼初步观察是不可靠的, 采用适当的抽查手段将环境污染及时扼制是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

环保抽查制度建立一方面可以及时追踪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还可以让排污单位和个人减少触碰环境违法行为红线的侥幸心理。

3.3 建立防污治污奖励机制

针对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的权利均被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但单一的处罚方式对排污单位和个人来说是及其被动性的, 控制污染的同时也会造成被处罚者的逆反心理, 不容易使被处罚者形成主动环保的思想, 而乡镇作为社会公务服务的第一线, 长此以往容易对乡镇环保工作埋下隐性的困境。

乡镇机关虽不具备处罚和强制的权限, 但可以形成配套的鼓励和奖励机制来正面削减环境污染总量, 强化环境保护成果, 化被动环保为主动环保, 形成良性的生态社会循环。

4 结语

本文围绕《新法》提出的相关制度和机制, 联系乡镇实际状况, 结合污染预防、污染治理和综合管理三个方向对乡镇机关环保机构提出针对性的工作思路, 以期能够为建设“生态乡镇”、“美丽乡村”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摘要:本文围绕新修订环境保护法提出的相关制度和机制, 联系乡镇实际状况, 结合污染预防、污染治理和综合管理三个方向对乡镇机关环保机构提出针对性的工作思路, 以期能够为建设“生态乡镇”、“美丽乡村”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乡镇,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奚旦立, 孙裕生, 刘秀英.环境监测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3.

[2]郭伟, 王国栋.基于环保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6:103-104.

[3]吴长剑.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村庄”环境整治研究——基于苏州农村环境问题的分析[D].苏州大学行政管理硕士, 2006.

[4]杨洋.宝应县乡镇河流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4, 3 (27) :34-35+46.

[5]高翔.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12) :130-133.

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篇3

摘 要 目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较多,要搞好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关键是要提高种粮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和种粮大户,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的选择模式,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制和机制。

关键词 乡镇农技推广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1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土地荒芜多

1.1.1 土地荒芜现状

在全国农村各地,除了种粮大户以外的农民的土地,绝大多数的土地基本上已经荒芜,一年多熟的旱地只有部分种了玉米,其余时间都让它长杂草;整个村民小组都把稻田荒芜了的也不在少数。

1.1.2 土地荒芜的原因

一是一般的种粮农民不愿种地;二是地里的杂草难以除去;三是病虫鼠雀害严重;四是种粮农民年岁太高,行动不方便,又有子女在外打工赚钱;五是种粮农民人数太少。

1.2 种粮农民素质低

全国农村各地,绝大多数青壮年带着父母子女外出打工或经商办企业,剩下的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俗称“386199部队”在农村种庄稼。他们观念陈旧、思想迂腐、反应迟钝、对新生事物和科学技术接受缓慢。

1.3 农业先进技术推广难

目前,我国农村各地现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潜在的最大客户,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选择,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单位能不能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购买需求和技术渴望,关系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的农业技术能否推广下去。

1.4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工作困难

当前,全国农村各地,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基本上只有乡镇政府的农技站或农业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基本上都是见利忘义、投机钻营、毫无农业基本知识的无证经营的农民。而乡镇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员还要从事乡镇政府的财政、计生、民政、劳保、组织、纪检、党政、安全等项工作,造成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少。

1.5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中专业技术人员少,工勤人员多,农业专业人员少,非农业专业人员多,老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年青的不懂农业技术的人数多,而且农业技术推广方法落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设施陈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形式单一。

2 解决方法

2.1 准确选择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2.1.1 选择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原则

2.1.1.1 以农民为导向

创建以农民为向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使相关部门依据农民对相应技术和物质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编制农业技术推广方案,推广适宜的技术和物质。

2.1.1.2 要有针对性

很长时间内,农业技术推广目标不明确,不具备指导性。农民经济水平不高,农业技术掌握的程度也不高,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接受教育水平不高,拥有的土地的质量也不同。农民在农业技术的选择上也是不一样的。在推广过程中,应根据农民的不同情况,选择农民能够接受的农业技术推广推广方案,进行推广。

2.1.2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势所趋。首先,各级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要呼吁社会人参与进来,而且要全权参与,并且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创造一些机会、促进农业技术发展;其次,创建推广模式的思路主体,包含教育、科研部门、参与的企业、农民、其中以政府推广部门为主导,参与的主体多元化,共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最后,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要分开,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供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服务,涉及农民的一些经营性活动,由非政府组织承担。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再包含经营性职能,经营性职能则按照市场化运作,或在社会上创建监督组织,接受社会人事的举报、投诉,对得到的消息进行核实、调查、处理。

2.1.3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不同性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制,使他们务必做到并且在分工明确、协调合作,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原则范围内开展经营服务活动。二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机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多元化模式里,各个主体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相互协调合作。各个主体的相互配合对这个模式的推广起到极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创建有效的工作机制。将各个主体进行明确分工,主要在公益性技术和经营性技术上得到体现。根据技术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公益性的技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推广,而经营性的技术则需要投放在市场上。在各个主体协调合作的同时,政府依据行政力量,进行有效地协调与管理。

2.2 创建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经营劳动者风险贴补制度

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企业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农民也面临一定的风险。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政府需要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在面临风险时。让农民尽量减少损失,将农民的绝大多数损失转移出去。政府部门可以倡导保险形式,或者信贷形式,前者是将损失作为支出去的经费,后者是采用低利息的贷款形式。

2.3 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

在有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制和机制之后,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间接实行有偿服务,进行经济性经营活动。当前,公益性服务已脱离经营性服务,针对从事公益性性质的员工来说,无疑会降低其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此外,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搞好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靠政策,二要投入,三要人才;大力发展农村国民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努力提高每个种粮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种田能手,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对象。

3 结语

国是农业大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农业技术推广上,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还有资金的投入,农民的参与、政府的推动等。相较于我国农业的传统模式,发达国家已经实行现代农业模式,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上的应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乡镇重点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4

今年以来,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立足发挥区位优势,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融入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全力推进开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以“严”和“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一、着眼发展,经济工作全面推进

(一)全力以赴,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服务机制砂、lng管道二期、梅山水道等项目,全年签订拆迁协议27个,共拆迁2万余平方。完成梅山水道滩涂政策处理,处理面积1000余亩。开展lng管道二期工程政策处理,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保障光大环保二期项目顺利运营,协助完成穿山港铁路支线和沿海中线拓宽工程地址勘探工作。山防等宅基地整理复垦工作进展顺利,拆除高山移民老房107户。司沿大岙地块的长坑、小屯安置房已进入施工阶段。全年迁移坟墓74座。

(二)招商引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全年预计完成工业产值75.8亿,实现税收收入1.3亿。开展招商资源普查工作,排查出闲置厂房4万平方,已经盘活利用2.6万平方。积极引导蓝润科技、科导电子等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协助蓝润科技、永港物流、永发集团等重点企业筹备上市。加快推动4家铸造企业整改提升,妥善处理好4家砖瓦厂关停拆除后续土地利用事宜。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继续发展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统筹提升以名阳农庄、双石蘑菇等为主线的阳东农业精品园区和与以日华农业、太禾养殖为核心的特色养殖区,打造生态农业。主推“品禾”品牌,初步形成农产品直销配送链。建立全市首个中华水韭保护地,成功举办首届年糕文化节,今年被评为市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

二、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

(一)“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引进专业队伍,在全区首推“第三方养护”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管养新模式;推进“最后五十米”排污工程建设,完成小门工业区污水管网接入工程;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接户细则,打通治污“最后一米”,现已完成等3村1500余户的接户工程,谢家岙等8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的上阳片4座外海强排泵站已建成投运,郭巨海塘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山塘整治三年任务全面完成,有效增强了区域水利设施综合防洪排涝能力。完成村庄水环境治理项目3个,还有8个正在实施,完成河道清淤9.1公里。完善“河长制”管理,制定镇农林水利综合巡养管理办法,强化河道保洁工作。

(二)城镇面貌明显改善。推进“无违建乡镇”创建,深化“三改一拆”工作。截至目前,已拆除各类违建10.3万平方,完成全年任务的112%。拆后利用面积6.7万平方,其中绿化面积1.5万,平整5.2万。还重点开展对学校、菜场周边等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在峰城社区开展老小区改造工程,XX区改造现已完成。

(三)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积极推进两路两侧专项整治和四边三化提升工作,全年造林抚育近5000亩,开垦复绿3.2万平方。建成1.2万平方水生植物基地,完成风力发电塔基4000平方花海种植。新建小门、大岭下等森林步道,编制乡村休闲地图,打造以“登山-观海-赏花-看大风车”为主题的“两线一点”户外运动休闲观光带,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三、聚焦民生,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民生实事工程普惠群众。全年新建农村公路2.5万余平方,城市道路1.5万平方。完成总投资900多万元的强峰路、穿山变配套、海发路等道路改建和郭巨公交车站等配套设施的整治,清泰路工程将于年内开工。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用,革命历史纪念室主体工程已完工。

(二)科教文卫事业欣欣向荣。今年我镇先后获得市公共文化示范区、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称号。全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90余场次,成功举办第五届镇全运会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新建高标准笼式足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镇卫生服务中心大楼建成投用。由爱心企业捐资兴建的盛威体育馆已完成前期工作。

(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今年共发放各类困难救助550万元,改善7家爱心养老食堂设施,成功创建敬老文明号。继续做好土保转社保工作,今年共办理900余人。抓好培训及就业服务工作,完成农民各类技能培训700余人次。创建市级综合减灾示范区1个,新成立个人慈善冠名基金2家。

四、法治管理,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

(一)深化平安创建工作。开展学校周边、危化品、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40余次,排查各类隐患并整改36处。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水上非法运输专项整治活动”,共进行联合检查6次。继续开展“一打三整治”渔业专项工作,集中行动8次,整改三无船只42艘,开展打击非法渡运夜查3次。完善消防工作机制,今年全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二)加强行政综合执法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今年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0起,各类投诉89起,共计罚款102480元。完成各道口和村庄总投资350万元的监控系统安装工作,治安监控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年人民调解共受理234起,调解成功率为96%以上。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村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五、严实结合,党的建设持续深化

(一)规范履职,深化落实监督责任。强化组织协调,新出台《关于强化联村(社)干部履职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办法》,促进主体责任的传导与落实。全年开展作风效能督查29次,开展清风督查3次,覆盖全部30个村。办结纪检信访件18件次,本级查办案件4件4人次,处分党员4人次。

(二)从严务实,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狠抓农村基层党建对标落实,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镇党委书记肩负起抓基层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工作格局。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在全区率先取消农村党员组织生活误工补贴。推行“党建+”工作方式,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发挥党组织区域化引领作用。强化青年干部的锻炼和培养。

(三)协同共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积极打造农村群众精神文化家园,全年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200余场,完成2个村的文化大礼堂建设工作,组织文化礼堂专题演出20余场。今年完成15人征兵指标。人大、工青妇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回顾一年来工作,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基本实现了全年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期望尚有差距;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都有待加强。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仍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模式、提高实效。

2016工作思路

2016年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密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保护生态,提升城乡品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把建成为北仑美丽“东大门”继续努力。

一、抓住重点,提升域内经济发展能力

(一)服务开发建设。全力服务好开发建设大局,做好lng——大榭管线铺设和高山移民的收尾工作,确保沿海中线道路拓宽项目和机制砂项目顺利实施,推进涉及穿山铁路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

(二)做好招商引资。以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为契机,寻求新的突破口,引导企业落户,力争突破税收收入1.3亿。进一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全力做好企业上市、中国“智造”等项目的服务工作。

(三)发展“互联网+”农业。以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打造“品禾”农产品,发展农产品直销配送和网络营销。举办第二届年糕文化节和农产品推介会,细化和实施小门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生态建设推进生态休闲农业。

二、以人为本,提升城乡统筹发展能力。

(一)提升环境,建设美丽。重点实施三项工程。一是环境整治工程。以“山海生态宜居区”为建设目标,加快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城乡品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山海童话·紫薇岙”,建设秀美虾蜡。二是“五水共治”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计划建设水系沟通项目3个,水环境治理项目5个。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步伐,打通最后一米,使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是推进“三改一拆”。重点整治村“一户多宅”、改造危房旧房,针对拆后地块实施美化绿化工程,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保障民生,提高幸福指数。一是实施民生实事工程,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巩固文卫强镇成果,完善卫生服务布局,全力推进郭巨卫生服务站迁建和上阳卫生服务站建设,健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大文化体育建设投入,推进盛威体育馆建设。二是加大落实社会保障和救助力度,扩大覆盖面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三、改革创新,提升维护公共安全能力

扎实开展“平安”建设。认真做好信访突出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开展农村消防平安村建设,做好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决策实施之前的风险评估。

四、求真务实,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全域城市化,配合做好区划调整(撤镇建、郭巨街道)的各项工作。

乡镇综治半年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5

一、加强领导,落实综治责任

我办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全镇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为目标,以创建“平安和谐__”活动为载体,实施了“组织、制度、责任制、落实、督查、典型示范”六个保障机制,定期向镇党委政府汇报综治办、信访办、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工作,对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信访矛盾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专人,限期解决,并将处办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全镇共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33份,信访责任书33份。

二、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矛盾排查调处报告制度。我办每月召开全镇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并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和县综治委上报全镇矛盾

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二是领导接待日制度。每天由一名领导值班,负责处理群众信访案件。每天有一名专职干部在信访中心负责信访接待、登记、交办等事宜。三是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包案制度。对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落实领导包案制,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着手解决处理。四是信访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案件,及时召开联席会议,查找问题症结,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五是信访矛盾形势分析评估制度。我办坚持每月特别是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前对全镇信访矛盾形势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群体上访苗头提前介入,安排人力,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据统计,20__年上半年,全镇排查解决矛盾纠纷166起,其中排查解决重大纠纷6起,涉及金额20万元以上的经济纠纷3起。成功化解了涉及100多户菜贩生意难做的新菜市场摊位不规范问题;解决了近两年的__村总支土地房屋归属赔偿问题;避免了__村__等10名对越自卫还击退伍战士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成立多个专班成功调查处理__、__、__等村的山林纠纷问题。

三、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按照区综治委的统一安排,我们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大力开展创建“平安和谐__”宣传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1、集中宣传服务。为了贯彻落实全市、全县平安建设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把建设活动引向深入,镇党委、政府决定,把今年_月份作为综治工作宣传月,在宣传月活动中,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为全面加快__综治工作建设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宣传内容涉及到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综治工作的决策部署、目的意义和目标要求;各村综治工作中的有效措施、成功经验以及在综治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警示案例等多个方面。

2、狠抓“六五”普法活动。自20__年_月以来,__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县普法办工作部署,及时总结“五五”普法五年来的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建设“法制__”的工作任务,以增强人的法制观念为先导,以提高人的法律意识为重任,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依法行政为目标,超前部署,全面发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下大力气狠抓了“六五”普法工作,促进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为创建“平安和谐__潭”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3、成立__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了做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经镇委、政

府研究于今年_月成立“__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各村(居)委会相应成立调解委员会,主抓人民调解工作。

4、全面开展落实“群户电话联防”活动。根据县综治委(__综治[20__]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镇委、镇政府决定在全镇开展“群户电话联防”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综治年度考核。现在这项工作正在紧促的组织开展中,在小东门村的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

5、积极推进社会治安保险及“五小车辆”交强险活动。根据根据县综治委(__综治办[20__]1号)文件精神,已在全镇全面展开,并将进一步落实到位。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系列创建活动。以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企业为重点,认真贯彻中央综治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形成条块结合、多方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近期结合“三个排查”活动,集中排摸一批治安乱点,对治安混乱部位和突出问题实行挂牌整治,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力争年度摘牌率达90%。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吸毒人员管理工作,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和社区矫正工作;继续加大对邪教组织打击力度。

2、认真抓好抓实各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格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重大问题不出镇,争取每一件矛盾纠纷按其处理权限有所交待,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尽最大努力不让各类矛盾纠纷激化,引发成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乡镇扶贫办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6

2015年,我们按照自治区扶贫开发“1269”的战略部署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紧扣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精准扶贫,创新金融扶贫,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年完成10个贫困村脱贫销号、9260贫困人口减贫任务。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以实施“四到”扶贫攻坚工程为抓手,年内15个整村推进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9亿元,其中10个脱贫销号村整合扶贫资金达到3.26亿元,销号村村均投入创历史新高,扶贫成效明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年完成等级公路建设118公里,新修村组道路47.2公里,新建小型水利工程1处,新打机井5眼,完成饮水安全工程1731户,完成危房改造73户,建成骨干坝工程1处等等,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二是特色产业发展。年内完成节水滴灌1360亩、小杂粮种植20352亩、特色种植2179亩、人工种草7615亩,完成春覆膜22856亩,补栏基础母羊47318只,新建养羊、养猪温棚633座、青贮池27421方,新建马铃薯贮藏窖342座,马铃薯新品种推广20973亩等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三是生态环境改善。完成惠泽村、南梁村美丽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146户)和生态改善(52850亩);完成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651台,安装节能暖气80户,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四是社会事业建设。年新建惠泽等3个村群众活动广场3处,新建村部1处;完成使用技术、劳务培训1200人次,支持100户纯女户发展产业增收项目。

(二)积极发展生态移民产业,夯实脱贫致富基础。2015年,在各农口部门全面抓好产业发展、生态改善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移民后续产业发展。一是为北塘移民新村,户均配套1座养殖暖棚,免费扶持10只基础母羊。二是为十六堡新村人均分配1.5亩水浇地,每亩按300元的标准统一流转为哈巴湖管理局育苗基地,优先安排移民就地务工;每户搭建1座拱棚,免费移栽韭菜、西红柿等种苗,鼓励移民发展庭院经济。三是隰宁堡移民新村,人均1亩水浇地,全部流转种植黄花。建成养殖暖棚2250座、养殖滩羊6.5万只,发展黄花种植5000亩。

(三)创新金融扶贫机制,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探索创新了“评级授信、小额信贷”等金融扶贫新模式。2015年,全县金融扶贫共撬动金融机构发放信贷资金21.7亿元,受益农户22446户(其中贫困户7441户,贷款5.36亿,户均7.2万元)。全县互助社发展到93个(年新增2个),资金总量达9680万元(其中年争取互助资金2435万元,用于76个村级互助社资金扩面增量及“千村信贷”贴息),受益农户达10303户(其中贫困户5151户)。并将“双到”扶持对象3983户12856人纳入“千村信贷”项目管理,年撬动信贷资金1.3亿元以上,发展滩羊58000只等等,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同时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县级互助资金管理中心。

(四)加大社会帮扶力度,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按照县委、政府要求,协调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县(区)领导与帮扶单位和对口县(区)交流互动77次。动员各级帮扶单位向贫困村加大投入,年累计投入定点帮扶资金829.6万元,协调项目资金1.0007亿元,其中中央企业投入资金538万元。争取闽宁协作基金和两县(区)对口帮扶资金895万元。社会帮扶部门重点组织实施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等项目,帮扶工作有序推进,有效促进贫困农户增产增收。

(五)全方位开展培训工作,提高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对建档立卡的817名大中专学生给予助学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动态调整建档立卡200名家庭贫困学员给予机动车b2驾照培训;对3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给予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电工电焊、烹饪等技能培训;对致富带头人、农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和1120名农民给予实用技术培训。

(六)实施光伏试点项目,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抢抓机遇,创新机制,积极主动向投资企业争取到了更加优惠的富民政策(农户不自筹)。在十六堡、北塘等四个移民新村组织实施光伏扶贫试点项目,该项目涉及2451户农户,总投资约1.6亿元、总装机15.93兆瓦。年底项目全面建成运营,所涉及的移民每户每年持续增收3000元(最少受益20年)。

(七)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及“扶贫云”信息采集工作,精准瞄准扶贫对象。组织开展动态调整建档立卡“回头看”及“扶贫云”信息采集工作,高质量完成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任务。一是成立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组领导小组,落实县乡村三级干部包抓责任制。二是按照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十步法”的要求,采取入户调研、摸底排查、评估等方式,全县共清除贫困户2414户8686人,新增纳入贫困户3336户8051人。三是“扶贫云”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任务全面完成。聘请区办专家,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举办“扶贫云”信息采集、录入培训班,建立完善到户扶贫信息档案。建档立卡工作做到程序正确、群众满意,档案资料完整,信息录入准确。

(八)抓好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守纪律、讲规矩”活动。一是切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及区、市、县重大方针政策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扶贫工作会议的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党支部实施扶贫开发的责任性和主动性。二是认真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三严三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动员部署,明确任务职责;活动期间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各类学习交流讨论会以及专题辅导讲座,共撰写学习心得20余篇、每人做读书笔记2万字以上。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XX县委全委会通过的《扶贫行动条例》,提高党员干部廉政意识;通过建立风险防范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廉政风险,更好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四是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和“六五”普法等活动,组织落实“五个好”、“五带头”和“文明县城我行动”主题教育,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文明、守法意识。五是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努力做到热情服务,厉行节约,改进会风,廉洁从政,转变了干部职工工作及生活作风,进一步提高其办事效率、服务水平。

(九)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面完成其他重点工作。一是争取扶贫项目资金7693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1.2%。二是争取落地项目资金8600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286.7%。三是积极筹措包村帮扶资金23.6万元,支持平台村秋季农田建设,实现互助资金扩量,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四是完成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义务植树区1040棵苗木的管护与种植任务。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目前全县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455人,主要因缺水、因疾病等原因致贫,且居住分散、覆盖面广、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极差,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二是基础设施配套依然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贫困户危房改造的力度不大,且居住环境差;另一方面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大,尤其是由于居住分散的缘故,贫困村村组道路硬化差距较大。三是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受自然气候条件制约,全县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保护、治理、巩固难度大,极易发生反弹,对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四是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目前,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部分乡村虽然建成综合文体中心或文体广场、图书室等服务场所,但是设施配置差;还有村级业余文艺团队、农家书屋、老年饭桌等尚未建立完善,这些都成为制约扶贫攻坚的瓶颈问题。

三、2016年工作思路打算

2016年,是实施《县“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两个率先”(率先脱贫、率先进入小康)的关键一年。全县扶贫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坚持以增收减贫为核心,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为目标,精准瞄准贫困群体,抓好“五个”项目建设,做好“三项”重点工作,年内实现30个贫困村脱贫销号、9017人减贫目标。

(一)抓好五个扶贫项目。一是整村推进工作。坚持以“四到”扶贫为抓手,力争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达到11亿元以上,重点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建设等项目。完成30个贫困村脱贫销号任务。二是“双到扶贫”攻坚工程。拟争取“双到扶贫”资金970.8万元,完成3236户11428人“双到”扶持任务。并将扶持对象纳入“千村信贷”,力争撬动信贷资金2亿元。三是金融扶贫工作。筹措资金1000万元,完成93个互助社资金扩量工作任务。进一步健全金融扶贫机制,继续抓好“评级授信、小额信贷、企业参与、融资担保”金融扶贫工程,争取年撬动金融贷款突破30亿元。四是生态移民工作。争取专项资金,整合行业资金,加强“十二五”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等方面的扶持工作。全县“十三五”期间,做好1008名县内移民集中安置的规划编制、搬迁对象确定、项目工程启动实施等工作。五是光伏扶贫项目。在25个脱贫销号村完成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建设。其中每个项目村年增加20万发展集体经济基金,解决“空壳村”问题。

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篇7

1.1 农村土地荒芜多

1.1.1 土地荒芜现状

在全国农村各地, 除了种粮大户以外的农民的土地, 绝大多数的土地基本上已经荒芜, 一年多熟的旱地只有部分种了玉米, 其余时间都让它长杂草;整个村民小组都把稻田荒芜了的也不在少数。

1.1.2 土地荒芜的原因

一是一般的种粮农民不愿种地;二是地里的杂草难以除去;三是病虫鼠雀害严重;四是种粮农民年岁太高, 行动不方便, 又有子女在外打工赚钱;五是种粮农民人数太少。

1.2 种粮农民素质低

全国农村各地, 绝大多数青壮年带着父母子女外出打工或经商办企业, 剩下的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俗称“386199部队”在农村种庄稼。他们观念陈旧、思想迂腐、反应迟钝、对新生事物和科学技术接受缓慢。

1.3 农业先进技术推广难

目前, 我国农村各地现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潜在的最大客户, 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选择, 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单位能不能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购买需求和技术渴望, 关系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的农业技术能否推广下去。

1.4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工作困难

当前, 全国农村各地, 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基本上只有乡镇政府的农技站或农业服务中心, 社会组织基本上都是见利忘义、投机钻营、毫无农业基本知识的无证经营的农民。而乡镇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员还要从事乡镇政府的财政、计生、民政、劳保、组织、纪检、党政、安全等项工作, 造成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少。

1.5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中专业技术人员少, 工勤人员多, 农业专业人员少, 非农业专业人员多, 老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 年青的不懂农业技术的人数多, 而且农业技术推广方法落后,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设施陈旧,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形式单一。

2 解决方法

2.1 准确选择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2.1.1 选择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原则

2.1.1. 1 以农民为导向

创建以农民为向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促使相关部门依据农民对相应技术和物质的需求, 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 编制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推广适宜的技术和物质。

2.1.1. 2 要有针对性

很长时间内, 农业技术推广目标不明确, 不具备指导性。农民经济水平不高, 农业技术掌握的程度也不高, 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接受教育水平不高, 拥有的土地的质量也不同。农民在农业技术的选择上也是不一样的。在推广过程中, 应根据农民的不同情况, 选择农民能够接受的农业技术推广推广方案, 进行推广。

2.1.2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势所趋。首先, 各级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不仅要呼吁社会人参与进来, 而且要全权参与, 并且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创造一些机会、促进农业技术发展;其次, 创建推广模式的思路主体, 包含教育、科研部门、参与的企业、农民、其中以政府推广部门为主导, 参与的主体多元化, 共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最后, 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要分开, 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供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服务, 涉及农民的一些经营性活动, 由非政府组织承担。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再包含经营性职能, 经营性职能则按照市场化运作, 或在社会上创建监督组织, 接受社会人事的举报、投诉, 对得到的消息进行核实、调查、处理。

2.1.3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不同性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制, 使他们务必做到并且在分工明确、协调合作, 共同发展, 互利互惠的原则范围内开展经营服务活动。二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机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多元化模式里, 各个主体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 相互协调合作。各个主体的相互配合对这个模式的推广起到极大的作用。所以, 需要创建有效的工作机制。将各个主体进行明确分工, 主要在公益性技术和经营性技术上得到体现。根据技术的不同性质,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公益性的技术, 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推广, 而经营性的技术则需要投放在市场上。在各个主体协调合作的同时, 政府依据行政力量, 进行有效地协调与管理。

2.2 创建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经营劳动者风险贴补制度

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企业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农民也面临一定的风险。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政府需要建立风险预防机制, 在面临风险时。让农民尽量减少损失, 将农民的绝大多数损失转移出去。政府部门可以倡导保险形式, 或者信贷形式, 前者是将损失作为支出去的经费, 后者是采用低利息的贷款形式。

2.3 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

在有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制和机制之后,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间接实行有偿服务, 进行经济性经营活动。当前, 公益性服务已脱离经营性服务, 针对从事公益性性质的员工来说, 无疑会降低其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此外, 还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搞好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一靠政策, 二要投入, 三要人才;大力发展农村国民教育, 尤其是成人教育, 努力提高每个种粮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种田能手, 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对象。

3 结语

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对策建议;蒙城县

中图分类号 C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6-02

乡镇基层统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中不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乡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和变化规律,为各级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依据。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各级领导对经济运行情况的正确把握、判断和预测。这几年,蒙城县狠抓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建设,乡镇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乡镇基层统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各级领导对基层经济情况的准确了解,这些都值得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思考。

1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网络基本健全 蒙城县辖19个乡镇(场、办事处、工业园区),290个村(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131万人,行政区划总面积2 091km2。2004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设立了独立的统计机构,挂牌为“×××经济信息服务站”,全县配备有统计编制人员44名,人、材、物归属乡镇管辖,实行独立办公,“双重管理”,业务上受县统计局、县经委指导。同时村(社区、企业)级统计工作由村(社区)委会、企业会计兼职。为加强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各乡镇都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统计工作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为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及各村会计。

1.2 硬件设施基本齐全 目前,各乡镇经济信息服务站基本上达到了有牌子、有房子、有桌子、有柜子、有制度、有电脑、有网线、有打印机、有统计人员。这“九有”的到位,有力保证了基层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人员素质较高 全县配备的在编44名统计人员全部为大专学历,70%以上取得了统计师职称,其中4人通过高级统计师考试。由于统计人员文化素质提高,能较快掌握统计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管理制度基本完善 县局统一为乡镇经济信息站定制了《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统计法宣传图板》,并且连续两年制定了《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新的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乡镇统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5 经费模式有所创新 乡镇的统计、普查经费管理的模式也有创新。在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中为乡镇解决了适当经费,并将经济普查考核机制与资金分配有机结合,较好保证了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乡镇统计人员兼职多 全县44名在编统计人员中,没有一个是专职从事统计工作的,他们都是身兼数职,一个人做着许多工作。有招商引资的,有兼民政工作的,有兼行政包村工作的,有兼综治安全的,有在党政办公室值班的,有的是社会抚育费征收站人员,有的兼计生办业务人员等等,最多的一人兼了乡镇四项工作。另外,乡镇领导还随意抽调统计人员做其他临时性的工作,使得乡镇统计人员辛苦劳作,疲于应付。

2.2 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一些乡镇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地位看得过低,总认为有统计就是估计,就是上报部门的考核数、目标数。在一些乡镇领导眼里,统计不如财政、国土管理等部门那样能为政府增加收入,也不像农业综合服务站那样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项目支持,统计人员工作产生的数据,感觉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只对与自己考核、奖励有切身利益的经济指标数据关心多,而对具体的统计工作过问少、关心少,对如何开展、如何做好统计工作不重视、不过问,对统计人员不关心。

2.3 统计制度不健全或实际操作性不强 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合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下转38页)(上接16页)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真正实行。

3 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对策建议

3.1 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与统计人员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认真抓好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勇于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统计队伍,才是新时期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有效保证。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保持基层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最好能建立垂直管理的统计体制,这样能减少外界干扰因素,有利于整合资源,树立统计权威;有利于稳定队伍,全面提升统计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要做到定编、定人,保证工作经费,让广大统计人员安心、热心、尽心地投入到统计事业中来。在业务上,要实行“下培一级”的原则,每年至少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在方法制度上,要广泛听取基层统计人员对基层统计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调查方法制度的可操作性。乡镇统计人员的调进和调出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经县统计主管部门同意,并安排好新进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乡镇统计人员的年度考核要经过县级统计机构的认定。

3.2 努力提升统计工作地位 作为县级主管统计部门要不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想方设法健全乡镇统计机构,完善农村统计网络,夯实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基础。乡镇统计人员原则上要实行专人专职,要寻求良策、创造条件,为他们减少其他兼职工作。兼职统计人员的工作也要突出以统计工作为主。另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乡镇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让乡镇领导了解统计、重视统计,要让乡镇领导增强依法统计意识,支持和保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3.3 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乡镇统计工作要得到领导的重视支持,必须利用统计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围绕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认真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优质服务。既向上一级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统计数据,又要为本级党委政府提供统计分析和决策参考。因此,乡镇统计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和统计调查研究,定期向领导提供统计资料、统计分析。要特别注意将指标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把数字提高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层面上,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

3.4 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经费 财政部门要在财力上予以倾斜,不断加大对统计的投入,将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核定、及时拨付,保证统计工作经费支出与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特别是要保证普查、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对于财政比较薄弱的乡镇,上级部门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致辞下一篇:赛课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