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共15篇)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篇1

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的原文和译文,然后答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 )?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12、文中的利是锋利之意,请你回答:坐收渔翁之利中利的意思是(利益);出师不利中利的意思是(顺利,答吉利亦可)。(4分)

13、请你翻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分)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小学没有学多少文言词,大意对即可。如果出现错别字每字扣0.5分,意思答对但表述不流畅的扣1分。

14、请你用自相矛盾造一个句子。(4分)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篇2

怎样才能使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少失分乃至不失分呢?笔者认为只要注意下面几点, 考试定能有所收获。

一、注重积累

我们如果研究一下历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 就会发现所有文言文字词解释的答案都能从课本中找寻出来。譬如2010年江苏泰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中关于“为”和“则”的解释。我们只要联系八年级《核舟记》中“为宫室、器皿、人物”一句和七年级《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一句, 就能很容易地推测出“为”的意思是“修筑”, “则”的意思是“就”。这些“前车之鉴”都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学好课内文言文是做好课外文言文试题的保障。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有牢固地掌握好课本中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解释, 并把握住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文言现象, 才有获得课外文言文阅读成功的可能。

二、注重细节

前人有云:“细节决定成败。”此乃至理名言。同一道题目“去墙六丈又为一墙”, 有两个意思看似相同的答案:“又建造了一堵墙, 和原来的墙相隔六丈”和“在距离墙六丈的地方再筑一道墙”。为什么前者不能得分呢?原来“去”这个重要的词语解释, 答案中忽略了!文言文中构成句意的最小单位是“字”, 所以我们在做句子翻译的时候, 要睁大眼睛看清句子, 千万别漏掉句中的任何一个字。同时, 如果是省略句和倒装句, 还要将它还原成现代文的句子结构。只要做到了这些, 文言文句子翻译就能顺风顺水, 毫无差错。

三、注重寻找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中的问答题其实是最容易拿分的, 只要根据题目仔细到文章中寻找主要句子, 答案自然会水落石出。再如2010年江苏泰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最后一道题目:“读完上面的选文后, 请你说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处。”我们仔细阅读文章, 会很容易地找出文中的句子“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候干, 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 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 掘其半为渠, 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 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造堤需要的是泥土, 因此“泥土”就是造堤这一系列工程中的“主要环节”。解决了“土”的问题, 还愁大堤建不起来吗?如果我们能思考到这个地步, 脑海中是不是会浮现出九年级上册《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里关于“统筹思想”的论述呢?

四、注意规律

文言文停顿的划分是有其规律的, 总结下来就是:1.句首语助词 (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2.古代汉语是两个单音节词, 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 要分开读。3.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 。4.名词作状语时, 一般在该词前停顿, 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果我们能掌握好了这些规律, 再辅之以平时阅读时的语感, 做这些题目自然不在话下。

解答文言文阅读题 篇3

下面以《后汉书•刘宽列传》(节选)为例,探究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其言。

宽尝宴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一词多义、古字通假、古今异义。

解题方法有:①代入法——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句试译;②推断法——利用字形、字音、词语、语法、对仗等推断;③返古法——返回古代用法,认定古义,否定以今训古、望文生义的词义。

示例: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服其不 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克责 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 化:风俗人心的改变

D.帝其言 重:感到沉重

A项的“校”是通假字,通“较”,可利用字音来推断,句意为“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B项的“躬”可利用成语“反躬自省”来推断,句意为“把责任归于自身,能够自我责罚”;C项的“化”是特指,可用“代入法”认定其正确;D项的“重”,利用“代入法”试译,可知其讲不通,“重”应是“重视”的意思,句意为“灵帝很重视他的说法”。答案应选D。

2.文言虚词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虚词常与文言实词考查替换轮空。

《考纲》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解题方法有:①以实(词义)辨虚(用法)——从理解词义入手,分辨用法;②以内(课内)辨外(课外)——将课内文句的词义、用法代入另一句,比较辨析。

示例: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就宽车中认

二虫又何知

B.认者得牛送还

德合一君,征一国

C.事容脱误,幸劳归

今是溪独辱于愚

D.少年勉孝悌之训

尖草,不出

A项的“之”上句指牛,代物代词;下句是“这”的意思,指示代词。B项的“而”上句是“继而”“而后”的意思,顺接连词;下句是通假字,通“能”,指能力。C项的“见”上句用在动词前表对自己如何,有称代作用,副词;下句表被动,介词。D项的“以”上下两句均是“用”的意思,介词。答案应选D。本题四个选项用“以实辨虚法”或“以内辨外法”均可。

3.句式和用法

近几年高考很少为这个考点专门设题,但这些知识点却遍布文言文中,理解文意和翻译句子时不容逾越。考查重点是了解这些句式和用法的基本类型,理解其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并能转化为现代汉语。

解题方法有:①转换句式——识别文言句式类型,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句式;②以义辨法——根据词语的活用义,辨析其词类活用类型。

4.信息筛选

该点常采取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都能表现某一种情况或分别表现某两种情况的一组。考查重点是把握选文的中心(表现什么人的什么性格或品格)。

解题方法是:①审情要求——谁,怎么样;②巧妙排除——选出不合要求的语句,排除包含其中的语句的选项。

示例: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本题考查的人物是刘宽,筛选信息的指向是“行为宽厚仁慈”。句②是刘宽的执政理念而非“行为”,句④表现的是刘宽的忠于职守和应对得体,两项均与“刘宽行为宽厚仁慈”无关,可借此排除A、C、D三项,答案是B。

5.归纳概括

此点的考查重点是全文的整体把握——明大意(知人明事);通词句(结合语境);能辨析(五W:1>Who、2>What、3>When、4>Where、5>Why,即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经过、几个时间、几个地点、发生发展的原因)。

解题技法是:①核对原文——把选项的说法和原文比对核实,看有无出入;②破解“密码”——破译、理解错误选项的编制技巧: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夸大变形,事件的时间、地点的表述中隐藏错误等。

示例: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桑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他早晨准备上朝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本题答案是B项。其中“从不施加刑罚”错,应是“只是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以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他们施加严刑”,该选项对事实的表述夸大变形。

6.理解翻译

此点的考查重点是:(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翻译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优美),重点是信、达。(3)翻译方法——留(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名)、换(古今异义词)、扩(单音节词)、补(省略的成分)、删(语气助词)、调(倒装句)。

解题方法是:①明确考点——句中关键字词、特殊句式和活用;②结合语境——结合段意推断句意,结合句意推断词义;③力求直译——字字落实,以“信”为“本”;④灵活变通——灵活机动地留、换、扩、补、删、调。

示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第一句主要有四个考点:典历(主管过)、虽(即使)、仓卒(匆忙的时候)、疾言遽色(语言、神色上显得急躁)。整个句子可翻译为“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温和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在语言、神色上显得急躁的情况”。第二句也有四个考点:此人也(判断句式),骂言(省略句式,省兼语“之”)、畜产(畜生)、辱孰甚焉(……孰……,表比较的特殊句式)。整个句子可翻译为“他是个人啊,却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寻死”。

考生在灵活理解、运用上述技法的同时,还可注意以下几点:①通读全文不少于两遍;②借助隐含信息(文题、作者、出处、注释、选项),整体读懂;③精心审题,比较选项,巧妙排除。

【作者简介】

吴明星,高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岳飞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4

岳飞传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俄而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飞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

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⑤徇:示众。

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

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阅读题目

1、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皆重铠以习之( ) ②死国者,则育其孤( )

③尽召诸统制与谋( ) ④恂恂如儒生( )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B、为天下唱 / 躬为调药

C、以咨诹善道 / 善以少击众

D、弗之怠 / 何功之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俄 而 课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4、结合语段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岳飞其人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⑴①穿上重重的铠甲 ②为……而死 ③全,都 ④小心谨慎的样子 ⑵B

2、俄 而 / 课 /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3、⑴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⑵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1)治军有方:严明军纪(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爱护士卒:(遣妻问劳其家,凡有颁犒,均给军吏。卒有疾,躬为调药)。军事谋略:善以少击众。 谋而后战。礼贤下士,谦虚,不居功自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译文

魏征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5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6分)

魏征,巨鹿人也。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①,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后复固辞,听解侍中,授以特进,仍知门下省事。

【注】①中钩:人名

1.本学期我们学过魏征的《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雅有经国之才 (2)太宗幸九成宫

(3)朕能擢而用之 (4)寻以疾乞辞所职

3.下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朕方自比于金 而况于明哲乎?

B寻以疾乞辞所职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邪?

C竭其力用 其皆出于此乎?

D不许我为非 未为衰老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2).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5. 本文除了用语言描写刻画魏征外,还较多地运用 的方法来刻画魏征 、的性格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谏太宗十思疏》(1分)

2.一向;(2)皇帝到某地;(3)提拔;(4)不久(4分)

3.B(2分)

4.(1)你的.罪过比中钩还重,(而)我任用你超过管仲,近代君臣之间互相投合,难道有类似于我和你这样的吗?(句式,于,得,宁;3分)

(2)你难道没有看到矿石中的金子,哪里值得珍重呢?优秀的工匠(把它)冶炼出来造成工具,便被人视为宝贝了。(句式,独,宝;3分)

陆琼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6

(·威海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也。父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琼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并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①,由是京师号曰神童。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②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十一,丁父忧,毁瘠有至性,从祖襄叹曰: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

永定中,州举秀才。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寻以本官兼尚书外兵郎,满岁为真。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③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及高宗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西掾缺,允膺兹选。乃除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长沙王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琼长史,行江州府国事,带寻阳太守。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又领大著作,撰国史。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初,琼父云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

琼性谦俭,不自封植,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园池室宇,无所改作,车马衣服,不尚鲜华,四时禄俸,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俄丁母忧,去职。初,琼之侍东宫也,母随在官舍,后主赏赐优厚。及丧柩还乡,诏加赙赠,并遣谒者黄长贵持册奠祭,后主又自制志铭,朝野荣之。琼哀慕过毁,以至德四年卒,时年五十。诏赠领军将军,官给丧事。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陈书卷三十》)

【注】 ①覆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王)粲为覆之。覆,同复,覆局,指记忆力极强。②风神,指神态。③都官符,指诏书。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儿必荷门基 荷:承担

B.善属文 属:写作

C.自永定讫于至德 讫:至,到

D.不尚鲜华 尚:超过,过分

解析:选D。尚:崇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

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①乃除司徒左西掾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琼述其旨而续焉

②惑而不从师

D.①琼之侍东宫也

②斯用兵之效也

解析:选A。A.都是介词,向。 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D.①主谓间助词,不译;②结构助词,的.。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的一组是( )

①丁父忧,毁瘠有至性 ②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 ③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④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⑤勒成一家之言 ⑥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解析:选B。见识优敏,文史足用,是说陆琼见识多而聪敏,精通文史。①体现孝顺;②说明他深受器重;⑥体现性谦俭。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琼的父亲陆云公接受梁武帝的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局。

B.天嘉元年,陆琼担任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不久以法曹行参军的身份兼任尚书外兵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

C.长沙王做江州刺史时,不遵循法度,高宗以长沙王年少为由,派陆琼去做长史。陆琼前去担任了江州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

D.陆琼生性谦虚俭朴,从不为自己聚敛财货。四时的俸禄,都散发给宗族人员,自己家中没有剩余财产。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命题手记 篇7

范仲淹与南通市的渊源历来令南通人自豪。由范仲淹首倡和实际促成修建的南通沿海的范公堤,至今犹存,担负着“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的重大使命。“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的诗《江上渔者》,南通人耳熟能详。范仲淹在南通这块土地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留下了许多伟业和佳话。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堪称中华民族的道德标杆,也是南通人民的人文血脉。可以说,对阅读材料《续资治通鉴》中有关范仲淹的文字,考生会有双重亲切感。我们整合了课内外的有关资源,设计了文言文阅读题(附于文后)。

题目的设计由课内至课外,由熟悉到陌生,由抽象而具体,由平面而立体。题目开而有据、放而有度。试题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点的无缝对接,看似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其实体现了从教材中培育基本素养的导向。此组题以有意义的情境任务,引导考生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新的情境材料。情境材料鲜活、真实、开放,有利于激活考生思维。在解答过程中,考生可以从课内文言文《岳阳楼记》中找到答题依据。如此命题,真正体现了“题目在课本外、答案在课本内”的命题思想,让考生在阅读与答题过程中再度感受范仲淹的“仁人志士之心”,领悟其“忧国忧民之志”,从而实现以素养立意、以能力考查和情感激励为核心的命题目标。

这组文言文阅读题体现了南通市中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衔接高中。文言文的阅读材料取自课外,暗合了高中教学的能力指向。在文言文命题材料选择上,通过选择与高考相关命题材料相似的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材料,适度加大对思维拓展性与深刻性的考查力度,对教与学两个层面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利用教材创造性地研发课程资源,用教材教好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考点的分布上,力求与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一致。

在素养考查方面。此组题着力全面。考积淀、理解、感悟、表达、运用,践行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其时初中生精读的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侧重考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这组题共5题,赋分17分,约占全卷总分的11.3%。考查考生的基本文言素养:断句、解释实词含义、翻译句子、理解写作手法及文本内容。

第1题断句,考查考生对主谓间、状语与中心词之间停顿的掌握情况。

第2题解释实词含义,不但考查了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单音节词“逾”“患”“树”,还考查了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感激”。“逾”“患”“感激”,考生联系学过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不敢稍逾约”“无冻馁之患矣”与《出师表》中的“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顺利完成。而“树”的含义,从妇孺皆知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句能得到启迪。

第3题翻译句子,其中的关键词“苟”“况”“乎”,考生从“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等课文内容中可得到相应的解释。此外,对考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形骸”,我们做了注释,降低了答题难度。

第4题,考查考生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一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想让考生感受范仲淹的精神力量,激发考生对“古仁人”的敬仰之情,达到中考甄别选拔与激励引领和谐统一的目标。

第5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根据要求提炼信息、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附:2014年江苏南通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7分)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仲淹日:“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惠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日“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矫厉:振奋。 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 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助机构。 ④治第:建府宅。 ⑤逸老:安享晚年。 ⑥形骸:形体,身体。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每感激论天下事___________

(2)吾今年逾六十___________

(3)乃谋治第树园圃___________

(4)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用意何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在上文中的具体表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这则故事节选自课文《狼》,作者 ,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称赞他的.写作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文章选自《 》,该书名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述奇异的故事”。 (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目似瞑 (2)前狼假寐

(3)狼亦黠矣 (4)亦毙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小题4】.屠夫最后为什么能刀劈两狼?读过这则寓言故事,你领悟到了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2分)蒲松龄,《聊斋志异》

【小题2】(4分)(1)闭眼 (2)睡觉 (3)狡猾 (4)杀死

【小题3】(2分)过了一会儿, 一只狼径直走开, 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在前面坐下了。(注意“去”“少时”“犬”的翻译。)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篇9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惟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①,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然河西民庶,镇御藩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即劳役,恐致妨损,以臣愚惑,请停招慰。

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纳。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轮台,追已不及。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藩碛,民非夏人,地多沙卤。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太宗不纳。

十三年,太宗幸九成宫。突利可汗弟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阴结所部,并拥突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事败,皆捕斩之。太宗自是不直突厥,悔处其部众于中国,还其旧部于河北,建牙②于故定襄城,立李思摩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以主之。因谓侍臣曰:“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提封:指国内、四境之内。②建牙:建立官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绥:击败

B.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厌:厌倦

C.孝武扬威远略 略:谋略

D.并拥突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 犯:侵犯

解析A.绥,安抚;B.厌,满足;C.略,侵略。

答案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化中国以信 斧斤以时入山林

B.未悟其有益也 其孰能讥之乎

C.若即劳役,恐致妨损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因谓侍臣曰 因之以饥馑

解析A.用,介词/按照,介词;B.这种做法,代词/表示反问语气,副词;C.如果,连词;D.于是,就,连词/接着,动词。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从突厥颉利可汗被打败后,有很多归降的部落首领在朝廷做官,五品以上官员的人数几乎达到了在朝官员的一半。

B.太宗派遣使者招降鲜卑拓跋氏,凉州都督李大亮认为这样做没有益处,上疏陈述理由,但太宗没有采纳他的奏言。

C.都督李大亮认为,招降突厥会耗费国家财力,妨碍百姓的耕作,引起百姓反感,百姓不能接纳他们,对中原没有益处。

D.贞观十三年,突利可汗的弟弟发动叛乱,最后兵败被杀。太宗因此后悔以前的做法,就让突厥旧部回到黄河以北居住。

解析“引起百姓反感,百姓不能接纳他们”文中没有这样的内容。

答案C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6分)

(2)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4分)

答案(1)所以周天子爱民而排除外族,就延续了八百年的帝业;秦始皇轻率发动战争对付胡人,所以四十年便绝灭了。

(2)当初,我不采纳魏徵的建议,终于感觉到烦劳破费一天比一天厉害,几乎失去了长治久安的好方法。

参考译文

自从突厥颉利被打败后,来归降的各部落首领,都封为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官员就有一百多人,几乎达到了在朝任职官员的一半。当时只有鲜卑拓跋氏没有归降,唐太宗又派遣使者安抚招降,使者来来往往,不绝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认为这样做无济于事,只能使国家破费,于是上疏说:“臣下听说要安抚远邦必先安定近邦。中原的百姓,是天下的根本,四方藩邦之人,犹如枝叶,损伤根本来使枝叶繁茂,来求得长久的平安,没有这样的.事。自古以来,贤明的君主用信义来教化中原,用权变来驾驭藩邦。所以《春秋》说:‘戎、狄如同豺狼,不能满足;华夏各国是与我们亲近的,不能抛弃。’自从陛下统治天下,十分注意巩固根本,老百姓生活安乐,兵力得到了加强,九州之内殷实富足,四方夷狄自然臣服。如今朝廷招降突厥,虽然他们加入我朝版图,臣下愚蠢,觉得烦劳破费,没有领会到这种做法有什么益处。黄河以西的百姓,有镇守和防御藩邦的作用,但这里州县萧条,人口稀少。再加上隋末战乱,破坏和耗费特别多,突厥未平定之前,他们尚未安定生产,匈奴势力衰弱后,百姓才开始回到田地中,如果马上役使他们,恐怕会妨碍他们耕作、损害他们利益。以臣的想法,请求陛下停止安抚招降。并且称为蛮荒的外邦,即使愿意臣服也不要接纳。所以周天子爱民而排除外族,就延续了八百年的帝业;秦始皇轻率发动战争对付胡人,所以四十年便绝灭了。汉文帝养兵镇守,天下丰收安宁;汉武帝张扬威名向边远地区扩张,致使天下空虚损耗殆尽,后来虽然有轮台之悔,但已追悔莫及了。至于到了隋代,很早就夺取了伊吾,后又征服了鄯善,得到之后才知道为此而损耗的日渐增多,招徕了外邦却使国内空虚,只有损害没有益处。远察秦、汉,近看隋代,他们的动静变化,国家的安宁危亡,都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伊吾虽已臣服,但远在边关荒漠之地,那里的人不是华夏种族,土地也多荒漠盐碱。

文言阅读题试练 篇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述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编类礼书,复留之

会:恰巧,适逢

B.鲁曰:袭帕误耳

让:谦让,退让

C.使者过,即令易去

谢:认错,道歉

D.是年十二月,引疾归

引疾:称病辞职

【答案】B(责问,责备)

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纳贡称藩不奉正朔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岛夷狡狯如此耶

今其智反不能及

C.鲁复如此,文运昌乎

皆出于此乎

D.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勇气闻于诸侯

【答案】D(前表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后为“依靠”;A都作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B副词,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却、竟然、反而;C副词,表推测、估计,意为大概、或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鲁小时候博通古今,凡几千年的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他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

B.洪武初年,曾鲁为撰修《元史》总裁官,修成《元史》,曾鲁居首功。后来曾鲁又奉命编修归类礼书,当时议论礼的人很多,曾鲁在众人中扬言:“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

C.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曾鲁察知阴谋,马上诘问使者,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从此器重曾鲁。

D.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鲁六个品级,拜他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就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未获吏部批准。甘露降临钟山,群臣敬献诗赋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

【答案】C(应是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

(2)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

【答案】(1)(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数:屡次,多次。具:备办,准备。为:给,替。约束:规约,规章。为:做,作。非议者:违背公义的事情。并要补出“数具牛酒”中省略的主语“他”,“为开陈顺逆”中省略的介词宾语“乡里人”。)(2)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许:答应,允许。归:使归,送回。并要注意“不之许”中宾语前置现象。)

【参考译文】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漏。年岁稍长,博通古今。凡几千年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

洪武初年,撰修《元史》,召曾鲁为总裁官。《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曾鲁请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当时议论礼的人蜂起。曾鲁在众人中扬言道:“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曾鲁责备道:“用袭帕是错误的,纳贡称藩却不奉正朔,有何居心?”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道:“岛夷竟狡狯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进贡。从此器重曾鲁。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拜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就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阅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为文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门徒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

【作者简介】

袁春波,高级教师,执教于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连云港市“333工程骨干教师”,发表论文多篇。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篇11

①赤城兮霞外,天台兮云表,有美兮先生,相宅兮木杪①。厌人寰兮喧卑,薄市门兮嚣湫②。壑谷奥渫③,蜗庐褊小。陟彼悬崖,天绅之涯,奇峰日拂,怪松霄排。飞上万仞之颠,旁无一寸之阶。我营我巢,维条伊枚,命黄鹄而衔枝,驱玄鹳而曳柴。斧辛夷以为柱,刈山桂以为栋;兰橑椒其芬芳,荷盖岌其不动。将旁招樵夫、朋盍④溪友以落之,且有士其善颂矣。

②夜半风作,顿撼林薄,天骇地愕,山跳海跃。已而寂然,四无人声,黯天黑而月落,忽入窗之夜明。恍身堕于冰谷,羌刮骨其寒生;穷猿啸嗥,饥鸟独鸣。先生夙兴而视之,但见千里一缟,群山失碧,翔玉妃以万舞,飘天花之六出⑤。皓皓的的,缤缤籍籍,盖朔雪十丈,乾没吾巢而无人迹矣!

③先生举酒酬曰:“巢成雪至,雪与巢会;式瑶我室,式珠我廨;空无一埃,点我胜概⑥。继自今匪仙客其勿近,匪诗友其勿对。”乃捣冰浆与雪汁,饮兔须于墨浍,大书其楣曰:“雪巢摽客子⑦,出诸大门之外。”

【注】①相(xiàng):占卦观视;相宅,指筑室。木杪,形容森林高处。②嚣湫:喧嚣而聚集的样子。 ③奥渫:幽暗。④盍:犹“合”;朋盍,合群,邀一群人的意思。⑤六出,六瓣。⑥ “式瑶”二句:犹言以白玉宝珠装饰我的室宇。廨,官舍;此借指房舍。点:污。胜概:美丽的景色,佳境。⑦摽客子:世俗之人。

22.第②段指代雪花的词语是 。(1分)

23.第①段与雪巢有关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外”与“表”写出雪巢所处位置非同一般。

B.“先生”筑巢是为了远离尘世的喧闹与低俗。

C.“衔”与“曳”强调建造雪巢时的艰难不易。

D.“辛夷、桂、兰”等材料突出了雪巢的名贵。

24.概括各段主要内容。(4分)

第一段:筑巢;

第二段:□□;

第三段:□□。

25.以第②段为例,赏析本文的铺陈手法。(3分)

26.宋朝诗人楼钥在《林景思雪巢》中有“四时不皆雪,陆居本非巢,高人兴寄远,表此一把茅(雪巢)”的诗句,联系本文,谈谈你对“高人兴寄远”的理解。(3分)

答案:

22.(1分)玉妃(或天花或六出)

23.(2分)D

24.观雪(2分)、述志(或言志、明志)(2分)

25.(3分)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展现雪巢四周的雪景,隐喻了雪巢主人高洁的品格。

26.(4分)林景思筑巢在险远的森林高处,远离世俗,保持精神上的独立;选择“辛夷”“桂”“兰”等材料,暗示自己精神上的追求;用雪命名居所来明志。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篇12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智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其所及。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常也者无治而不治者也。时也者,无乱而不治者也。

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被四海,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下,彼固无用此区区小明也。故天下视日月之光,俨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地而有日月,以至于今而未尝可以一日无焉。天下尝有言曰:叛父母,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使雷霆日轰轰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其明矣。

圣人之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将曰是惟无及,及则精矣。不然,吾恐奸雄之窃笑也。

齐威王即位,大乱三载,威王一奋而诸侯震惧二十年。是何修何营邪?夫齐国之贤者,非独一即墨大夫,明矣。乱齐国者,非独一阿大夫,与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亦明矣。一即墨大夫易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易知也,酒湟字而精之,故用心甚约而成功博也。

天下之事,譬如有物十焉,吾举其一,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九也。历数之至于九,而不知其一,不如举一之不可测也,而况乎不至于九也。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改编)

A.天下有大知,有小知 知:通“智”,智慧

B.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被四海 被:覆盖

C.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 约:节约

D.与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 毁:诽谤

【命题意图】: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等级】:B

【难度系数】:0.75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原创)

A.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俨然其若君父之威 即今之袢辉谀拐咭

C.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九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

D.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命题意图】: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等级】:B

【难度系数】:0.75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改编)

A.第一段作者将治国者分为“圣人”“贤人”“愚人”三个层次,目的是为下文议论张本。B.第二段运用比喻论证你,提出论题:治国不能只凭“雷霆轰轰”,而应“用其明”。

C.后三段作者扣住“精”字,反复论证了愚者“功不成”是因为“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

D.文末以举其一而可知九的道理,强调了齐威王“易知而精之”,含有明显的讽谏意义。

【命题意图】: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

【能力等级】:B

【难度系数】:0.75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原创)

1.使雷霆日轰轰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4分)

2.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 (4分)

【命题意图】: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等级】:B

【难度系数】:0.75

18.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原创)

既 不 能 常 又 不 能 时 悲 夫 殆 哉 夫 惟 大 知 而 后 可 以 常 以其 所 及 济 其 所 不 及 而 后 可 以 时 常 也 者 无 治 而 不 治 者 也

【命题意图】:考查文言文断句。

【能力等级】:C

【难度系数】:0.72

答案:

14.【答案】:C(约:简明)

15.【答案】:D(D:却,转折连词/递进连词 A:用 B:……的样子 C: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16.【答案】:C(后三段作者反复论证“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

17.【答案】:(1)假如让雷霆整天轰隆隆地巡绕天下,以找到那些背叛父母、亵渎神明的人去轰击他们,那么,那些人未必能被轰击干净么,而雷霆的威风不也就被亵渎了吗?(译出“使”“未及”“无乃”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这中间没有别的原因,只要专心去干自己能力所能办到的事情,那必然就会干得很精妙,只要分心去干自己能力所不能办到的事情,那就必然会干得很粗糙。(译出“是”“所及”“兼”各得1分,句子通顺1分。)

18.【答案】: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世界上有大智慧,有小聪明,人的能力有能办到的事情、有力不能及的事情。圣人用他们的大智慧来包容那些靠小聪明来完成的事情,有才能的人用他们的才能办到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的才能所不能办到的事情;愚蠢的人不知道大智慧,反而用他们的能力所不能办到的事情来搞坏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事情。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用“常”,而有才能的人治理天下,则用“时”。既不能“常”,又不能“时”,那就太可悲了,什么事都完了!只有具备了“大智慧”,然后才能“常”;(只有)用自己的才能所能办到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的才能所办不到(的事情),然后才能“时”。所谓“常”,就是在无须治理意义上的不治理;所谓“时”,就是在没有**意义上的不治理。

日月在天空中运行,它们的`光明在大的方面可以普照万物,但在小的方面有时却不能进入到一座房子的下面,它们原本就无须使用,这种小得可怜的光明。因此,天下人看日月的光明,就好像完全与君主的权威一样。所以,自从有了天地、有了日月以来,直至今日,日月的光明时刻都要有。社会上曾经有这样的话:“背叛父母、亵渎神明,那雷霆就会从天上下来轰击他们。”雷霆虽然不能为天下把这种人全部轰击干净,但天下人却心惊肉跳、不敢冒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摸不清雷霆到底会在什么时候轰击下来。假如让雷霆整天轰隆隆地巡绕天下,以找到那些背叛父母、亵渎神明的人去轰击他们,那么,那些人未必能被轰击干净么,而雷霆的威风不也就被亵渎了吗?因而懂得日月、雷霆职能(原理)的人,便可以运用自己的睿智了。

圣人的睿智,我无法知道。我只是赞赏有才能的人方法简单,却能获得极大的成功;我只是责怪愚蠢的人耗费心机,但一事无成。这中间没有别的原因,只要专心去干自己能力所能办到的事情,那必然就会干得很精妙,只要分心去干自己能力所不能办到的事情,那就必然会干得很粗糙。把事情干得精妙以后,人们就会说这是无法干成的,无法干成就是精妙。否则的话,我担心混淆是非的辩士会私下讥笑我。

齐威王即位后,齐国三年大乱,但齐威王一振奋,诸侯就震恐不安了二十年。齐威王是怎么经营的呢?齐国有才有德的人,不只是即墨大夫,这是很明显的。而扰乱齐国的,也不只是一位阿大夫吗?齐威王身边的那几个赞誉阿大夫而诋毁即墨大夫的几个人,这也是很清楚的。一位即墨大夫,很容易了解;一位阿大夫,很容易了解;在齐威王身边赞誉阿大夫而诋毁即墨大夫的那几个人,很容易了解。从那容易了解的事情上下手而把事情做好(精妙),所以就不用劳心费神便能获得极大的成功。

浅谈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篇13

一、注重积累,触类旁通

新课标强调“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形成不了阅读能力。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培养语感,注意积累显得更为重要。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文章我们平时大多没见过,但需要解释的词语一定都是我们见过的,那么平时在讲解课内文言文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常用字词的翻译,并记住这些字词的用法,特别是下列几类词:1.常见虚词“之”“以”“而”“者”“乎”等。2.一词多义的词,即同一个词在不同句中有不同意思,如《捕蛇者说》,“岁”在① “岁赋其二”。岁意思为“每年”;在 ② “积于今六十岁矣”。意思为“年”。3.古今异义的词,如(《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绝境 ”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再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谓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4.活用的词,顾名思义 ,即是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在中考中很常见。例如:“吾射不亦精乎”的”“射”字,“射” 原是动词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在这句话中活用为名词“射箭的本领”。5.还有一些通假字也值得平时总结、记忆。另外,了解一点古文化知识、特殊句式,也有助于理解文意,翻译句子。这些古文化知识、特殊句式,课内文言文注释上基本都有,重要内容老师也会反复强调。比如文言文涉及的有关古代人、事、名物、官职、称谓等一般古文化常识,常见的倒装、反问、疑问等句式。

二、整体阅读,了解大意

要做好课外文言文阅读。首要的是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阅读感知,把握其要点。课外文言文在阅读过程中会有词、句搞不懂,这是很正常的,不必纠缠于此,放一放,跳过去读完全文,就像做英语阅读一样 总会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先不去管它 把整篇文章读懂了,这个词的意思大概就出来了。读完后,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就要弄清楚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选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等等。若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就要明确所写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所写何事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文言文不会像现代文那样意义深刻 、含蓄,一般道理比较明显,人物性格比较鲜明,大多考生在读完全文情况下都能弄清楚这些问题。而弄明白这些问题就为后面深入理解原文、正确答题指明了方向。

三、精读原文,抓住重点

精读就是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精读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找出解答试题的某些线索。中考试题中选用文言文大多篇幅不长,我们在解题时可以多读几遍,通过反复读,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具体做法是:(1)结合课内文言文,口头翻译课外文言语段。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2)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结合原文,分析试题中的题目答题要点。分析要全面、不丢点。 (4)再读原文,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点和答偏。

四、巧借信息,化难为简

中考试题中选用文言文大多有标题或标出其原文出处,考生需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 “赵襄主学御”“穿井得人”等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原文后面的题目我们也不要放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触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再者,充分利用提供的注释对文言文阅读也十分重要。中考考试中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读全文。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篇14

①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观其状甚怪,咸若骞①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世闻其骏也,因以异形求之。则其言圣人者,亦类是□。故传伏羲曰牛首,女娲曰其形类蛇,孔子如倛头②,若是者甚众。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②今夫马者,驾而乘之,或一里而汗,或十里而汗,或千百里而不汗者。视之,毛物尾鬛,四足而蹄,龁草饮水,一也。推是而至于骏,亦类也。今夫人,有不足为负贩者,有不足为吏者,有不足为士大夫者,有足为者。视之,圆首横目,食谷而饱肉,絺而清,裘而燠,一也。推是而至于圣,亦类也。然则伏羲氏、女娲氏、孔子氏,是亦人而已矣。骅骝、白羲、山子之类,若果有之,是亦马而已矣。又乌得为牛,为蛇,为倛头,为龙、凤、麒麟、螳螂然也哉?

③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图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马。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头之问。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矣!

【注释】①骞:高飞。 ②倛头:古人打鬼驱疫时所戴的方形面具。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哉 B.乎 C.矣 D.邪

23.第①段中引用孟子的话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文章写作背景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地方军政长官繁政扰民,百姓困苦。

B.宦官专权朝廷腐败,士人积极要求政治改革,提倡儒学复兴。

C.统治者树立圣人典型,实行圣人崇拜。从而强化其愚民政策。

D.朝廷选拔人才慕名而不求实,从而导致无人可用,士人不遇。

26.本文善于在类推中说理,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2.C

23.引用孟子的话说明尧舜等人与常人没有差异,(1分)从而进一步说明世人以怪异求骏马、贤人的荒谬。(1分)

24.画线句整散结合,以整句为主,(1分)散句交代推理对象,整句具体刻画马、人的共性特征,句式整齐,具有节奏与气势,(1分)突出作者对马与人不分贤愚皆相类的观点。(1分)

25.D

26. 文章由世人以八骏图之异形求马类推世人传说圣人皆异状,由此推导出世人此做法的荒谬;(1分)接着由今马不论优劣形体习性一样,推出八骏不出其类;今人无论贤愚,面目习性无不同,推出圣人不当有异。(1分)由此证明世人不承认八骏是马、圣人是人是荒唐的,以至于终不能寻得骏马和圣人。(1分)文章由此穷尽曲折,层层类推,揭示统治者好异,以异形求人才的可笑与危害。(1分)

翻译:

古书上记载着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登上昆仑山的故事,后来那些喜欢多事的人把它画成图,宋、齐两朝以后一直流传下来。看那些马的形状,非常离奇古怪,都像在空中飞翔一般,有的像龙、凤、麒麟、螳螂的样子。这类书籍世上有很多,但是都没有可取的地方。世上的人听说是骏马,因此便按照奇异的形状去想象它。那么他们在谈论圣人的形状时,也是像这样的情况了。所以传说伏羲长的是牛头,女娲的身体像蛇,孔子的脑袋像四方形的倛头。像这一类的说法有很多。

孟子说:“我的外貌有什么与一般人不同呢?尧、舜也和普通人一样啊!”现在的马,驾着车行走,有的走了一里路就流汗,有的跑了十里才流汗,有的跑了成千上百里路还不流汗。但是看上去,它们都是浑身长毛,有尾有鬃,四脚有蹄,吃草饮水,全是一模一样。_由此类推到骏马,也是这样的。现在的人,有的做不了小商贩,有的做不了小吏,有的当不了大官,也有的人能够胜任。看看他们,都是圆圆的脑袋,眼睛横长着,都吃五谷,喜欢食肉,穿上细葛衣就觉得凉快,穿上皮衣就觉得暖和,都是一样。由此类推到圣贤,也是这样的。那么伏羲、女娲、孔子,他们也不过是人罢了;骅骝、白羲、山子之类的骏马,如果真的有的话,它们也不过是马罢了。圣人又怎么能够成为牛头、蛇身、倛头呢?

可是社会上那些爱慕骏马的人,不是从普通马群中去寻找,却一定要找像《八骏图》上画的那种样子的马,所以最终也不能得到骏马。仰慕圣贤的人,不去从普通人群中去寻求,却一定要去寻找像牛头、蛇身、倛头那种样子的人,所以最终也不能找到圣贤之辈。假使天下保存这种《八骏图》的人,把它拿出来统统烧掉,那么骏马和圣贤就出现了。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篇15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帝与太子俱爱重之。七年,帝巡北京,命辅皇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何过虑?”义曰:“恐卤莽为后忧耳。”帝两是之。杨荣尝毁义。帝不直荣。义顿首言:“荣无他。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遗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遣医往视,问所欲言。对曰:“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赠太师,谥忠定。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常言:“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

(《明史列传三十七》,有删 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且用义/且:暂且。

B.能委曲导意/委曲:婉转地。

C.迨世宗营永陵/迨:等到。

D.杨荣尝毁义/毁:毁谤。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书赐之/帝两是之

B.为更名“义”/恐卤莽为后忧

C .时旧臣见亲用者/即左右有馋荣者

D.帝与太子俱爱童之/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

14.用“/”给文言文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B.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C.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D.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义由于上奏论事都能合乎皇帝的意旨,加上他的诚实厚道,使得几代皇帝对他都很倚重。

B.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国大事都倚仗他办理,甚至皇帝巡视北京,都要蹇义“辅皇太子监国”。

C.在修筑先皇寝陵时,宣宗皇帝询问蹇义、夏原吉,他们赞同皇帝遵从先皇勤俭节约的想法,后来修造皇陵都沿袭节俭的做法。

D.杨士奇拿张咏、傅尧俞、范景仁来比较蹇义,说他同时具备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待人诚信、没有心机的优 秀品质。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2)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何过虑?”义曰:“恐卤莽为后忧耳。”帝两是之。

答案:

12.A

13.B

14.B

15.C

16.

(1)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事国政都倚仗他办理。当时前朝旧臣被用为亲信的,户部尚书夏元吉与蹇义齐名,朝廷内外称之为“蹇、夏”。(熟、达治体、见、亲用者,翻译准确各一分,语句通顺一分)

(2)杨士奇曾在皇帝面前对蹇义说:“为什么过分的谨小慎微啊?”蹇义说:“恐怕鲁莽从事成为以后的忧患罢了。”皇帝认为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过、;卤莽、为、两是之,翻译准确各一分,语句通顺一分)

附:文言文翻译

蹇义,字宜之,巴人,起初名叫蹇瑢。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上奏论事合乎皇帝的意旨。皇帝问他:“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瑢叩头不敢回答。皇帝赞赏他的诚实厚道,替他改名叫“义”,亲手书写赐给他。任满三年应当提升,皇帝特地命他任满九年,说:“我将要用蹇义。”于是早晚服侍在皇上的左右,小心谨慎,从没有忤逆触犯过龙颜。惠帝即位后,推想太祖的意思,越级提拔蹇义为吏部右侍郎。

蹇义永乐二年兼任太子詹事。皇帝有什么事要指示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能婉转地传达皇上的意思。皇上与太子都爱惜倚重他。七年,皇帝巡视北京,任命蹇义辅助皇太子代为处理国事。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事国政都倚仗他办理。当时前朝旧臣被用为亲信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与蹇义齐名,朝廷内外称之为“蹇、夏”。

仁宗登位,蹇义、夏原吉都以元老的身份被朝廷内外所信任。皇上念及蹇义在代理国事期间的旧功劳,尤其厚待并倚重他。蹇义对待原吉特别优待,然而过于周到谨慎。杨士奇曾在皇帝面前对蹇义说:“为什么这样谨小慎微啊?”蹇义说:“恐怕鲁莽从事成为以后的忧患罢了。”皇帝认为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杨荣曾经说蹇义的坏话。皇帝(听了这些话)认为杨荣不正直。蹇义叩头说:“杨荣没有其他的意思。即使左右有说杨荣坏话的,希望陛下慎重考察。”皇帝笑着说:“我本来就没有相信。”宣宗即位,对蹇义委任托付更加深重。当时正修筑献陵,皇帝想遵照先帝遗诏从事勤俭节约,以此事询问蹇义、夏原吉。两人竭力赞同说:“圣上的意见高瞻远瞩,出于至孝,是千秋万代的利益所在。”皇帝亲自参加规划,三个月就建成献陵,宏伟壮丽不如长陵,从那以后各个皇帝沿袭下来以它作为形制。等到世宗营造永陵,才渐渐崇尚奢侈。

英宗即位,蹇义斋戒值夜得了病。皇上派医生前去探视,问他想说些什么话。他回答说:“陛下刚继承帝位,希望谨守祖宗的成法,始终不违背罢了。”不久就去世,终年73岁。赠官太师,谥号忠定。蹇义为人朴实正直,对待父母兄弟孝顺友爱,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从没有一句话伤害别人。杨士奇常常说:“张咏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傅尧俞待人以诚信,范景仁待人不设心机,(这些优点)蹇义同时具备了。”

上一篇:营销总年终总结讲话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英语高效学习方法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