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精选9篇)
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亚洲东方。早在16世纪杰出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就曾经说过:“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未来的某一天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证明了这位伟人的预言。新中国建国六十余载,其间遭遇坎坷艰辛,但都坦然度过,付出了巨大代价,也收获了宝贵经验。自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这一块古老的土地上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如今已实施三十余年,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足以令世界为之瞩目,我国已经开始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之旅。随着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的结束,世界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我国也怀着满腔的热情迈入二十一世纪,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开始有了愈加清晰的轮廓。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近三十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三十年间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众所周知,自70年代对越反击战后,我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无明显对外战争,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而一国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周边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着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
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回顾历史,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我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总体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而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由于我国邻国最多,因此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无疑,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除或者处理,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下面我就中国周围安全形势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性介绍:
一,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韩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特别是“天安”号事件后,朝韩两国关系一度吃紧,美日等国都借天安号事件谋算自己的把戏,向中国施压,进一步巩固了美日韩三国军事联盟关系,之后美日韩三国频繁在我国东部海域开展军事演习,美国甚至派核动力航母参与,这让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一度达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二,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内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扩展到“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事态时”,防卫态势由“对储威胁型”向“地区安保型”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型”的转变。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隐患。又伴随着我国经济
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比如,钓鱼岛问题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2010年的钓鱼岛中日撞船事件后就让两国关系持续低迷,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三,南亚与中国安全
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直接沦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石油安全。近年来,印度自持经济增长迅速,大幅度提升国防实力,增加国防预算开支,购买巨额军火,处处都把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和最大威胁。特别是在美欧等国的有意支持下,印度的这种超越中国的野心愈加膨胀,特别是1959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的惨败一直让印度心存芥蒂,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总想能够超越中国,遏制中国,从而一雪前耻。
四,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然而,海上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海上压力将常态化。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里援引一些数据,南海自然海区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属于我国司法管辖的海域就是所谓“九段线”或者U型线内的海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这是在1945年由当时的中国政府划定的,各国没有反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重申了这一点,仍然没有任何国家反对。直到上世纪60年代,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开始向南海伸手,各国进入“九
段线”内面积总计约154万平方公里,其中越南声称拥有117万平方公里,菲律宾是62万,马来西亚是17万,文莱是5万,印度尼西亚是3.5万,无争议面积只有44万平方公里。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洲、沙滩总计256个,被实际瓜分和控制的岛礁达50个之多。在已占领岛礁中,越南占了58%,马来西亚占了10%,菲律宾占了16%,而中国只占了16%,这种状况已经形成了,要改变现状非常困难。近期,越南、菲律宾等国与中国南海之争愈演愈烈,越南甚至摆出一副极为强硬的态势,即在南中国海领域进行实弹军演,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东盟诸国想把南海问题搅得越浑越好,这样他们可以从中牟利,其用心无疑是险恶的。
五.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中亚五国在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这对于我国西部安全形势无疑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六. 俄罗斯与中国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
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七. 中美间的多方博弈
1 产业安全和油料产业安全的含义
产业安全的概念来源于国际贸易领域。产业安全是指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威胁或破坏,能够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优势,从而具有持续生存与持续发展的能力,保证本国的产业权益在国际竞争中不受侵害。产业安全的核心就是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安全的保障就是国家对产业具有预控力[1]。
油料产业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产业。从狭义角度来讲,油料产业主要是指以油料为中心的,包含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贸易等的多元性主体产业,即油料种植业、油料加工业(主要是压榨业)、油料加工品的销售、油料及其加工品(即油料油脂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等主体产业。从广义上来讲,油料产业不仅包括这些主体产业,还包括与其关联的其他产业,如养殖业、餐饮业、食品加工业等。
油料产业安全就是油料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预控力,在国际竞争中不会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威胁或破坏,能够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优势,从而具有持续生存与持续发展的能力,保证本国的产业权益在国际竞争中不受侵害,保证国内消费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上能够持续获得安全健康的油脂油料产品及其关联产品。
2 油脂油料产品进口依存度过高的表现和风险
2.1 进口依存度过高的表现
我国进口的油脂油料产品主要是大豆、油菜籽、棕榈油、豆油和菜籽油。中国是大豆和豆油的全球第一大进口国;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从基本不进口菜籽和菜籽油,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菜籽和菜籽油进口国。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进口总量50%以上;豆油、棕榈油、棕仁油、油菜籽、菜籽油进口量占全球进口总量均在20%左右。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480万t,油菜籽进口量为160万t,我国这两种油料进口量合计约占全球油料贸易量的50%;2010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826万t,约占全球食用植物油贸易量的14%。
进口依存度主要反映国内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对进口的依赖程度,用进口量与国内消费量之比来表示。近5年来,我国油料的进口依存度基本上保持上升的趋势,从2006年的34.8%上升到2009年的51%,也就是国内消费的油料当中由1/3需要进口增加到有1/2来自于进口。这主要是由于大豆的进口依存度迅速上升,从2006年的62.3%上升到2009年的84.7%。从2007年开始,大豆的进口依存度都一直保持在75%以上。近5年油菜籽的进口依存度波动较大,最低的2010年只有6.3%,最高的2008年达到22.1%(表1)。
注:本表数据是根据美国农业部网站(http://www.fas.usda.gov/psdonline/psd Query.aspx)计算出来的。其中,植物油的进口依存度是将进口大豆和油菜籽分别折算成豆油和菜籽油,再加上进口植物油计算出来的;豆油的进口依存度是将进口大豆按照18%的出油率折算成豆油,再加上进口豆油计算出来的;菜籽油的进口依存度是将进口油菜籽按照36%的出油率折算出菜籽油,再加上进口菜籽油计算出来的。
将进口大豆和油菜籽折算成植物油以后,植物油的进口依存度基本上在65%以上,最高达到73.8%。由于我国不生产棕榈油,国内消费的棕榈油都来自进口,但是由于国内库存的变化,进口依存度会在100%上下波动。豆油的进口依存度基本上在95%以上,由于2008年国内库存比上一年度增加了一倍,进口依存度达到104.3%。近5年菜籽油的进口依存度波动较大,从15%上升到30%。由于2008年油菜籽进口量猛增到303万t,菜籽油的进口依存度达到最高的31.8%。
如果将油料产品进口依存度为40%设定为产业安全水平,总体上看,由于油料和植物油进口依存度都超过了40%,我国油料产业处于不安全状态。而引起这种产业不安全的具体产品则是大豆、棕榈油和豆油。虽然油菜籽和菜籽油的进口依存度还没有超过40%,但是其波动较大,值得警惕。
2.2 进口依存度过高的风险
(1)价格风险。
进口产品价格主要受到出口国产品价格和国际运费的影响。由于油料产品是制造生物柴油的重要来源,油料产品价格就和国际能源价格紧密联系。同时,国际运费也和石油价格密切相关。再加上国际资本热衷于对大宗农产品的炒作,国际油料产品价格波动频繁。
2000-2010年这10年,大豆和油菜籽的国际价格波动越来越频繁,幅度也越来越大。前五年基本上在200-300美元/t上下波动,后5年价格波动剧烈。2007年大豆和油菜籽的价格分别比上一年上涨了71%和72%,是这十年中增幅最大的。2008年跌幅分别为19%和39%,其中,油菜籽创下10年当中的最大跌幅。植物油的国际价格波动与油料基本一致,前5年基本上是缓慢上升,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度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最大涨幅和最大跌幅,2010年度价格又迅速回升(表2)。
注:美国农业部网站《油料:世界市场与贸易》(Oilseeds:World Market and Trade)。
相关研究证明,国内外油料及其相关产品市场是整合的,尤其是大豆和豆油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化领先于国内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变动是国内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2]。进口依存度过高就会使得国际价格通过进口油脂油料产品价格轻易、快速的传导到国内,从而加剧国内油脂油料产品及其相关产品价格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一方面,农民无法保证有稳定的种植收益,就会降低种植积极性;另一方面,本土加工企业也会由于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而增加经营风险,影响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
(2)可获得性风险。
由于我国油料产品主要来源于国际市场的供应,这就需要对国际市场供应的保障程度进行分析。虽然全球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部分主产国因灾导致油料大量减产,会降低我国对国际油料产品的可获得性。但鉴于自然灾害发生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这里不对此进行分析。
当前影响国际油料油脂供应的主要人为因素就是以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美国、欧盟、巴西和阿根廷强制推行生物能源法案,全球经济复苏推高油价,使得生物燃料生产激增。据测算,当石油价格高于50美元/桶时,生物柴油生产就是有利可图的。全球生物柴油产量2000年不足10亿L,2010年则达到190亿L。2002年以来,以生物柴油为主的世界工业用植物油消费量年均增长22.1%。其中,2006年消费量占到了世界植物油总产量的12.7%。我国油料产品的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都在使用植物油制造生物柴油。全球主要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的生产国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分别占到全球生物柴油总产量的60%、11%、8%和7.6%。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是我国大豆和豆油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他们主要用豆油生产生物柴油。虽然欧盟不是中国油料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但它却是我国油料产品进口的最大竞争者。欧盟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油料第二大进口地区,是全球植物油和饼粕的最大进口地区。欧盟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菜籽油。我国棕榈油的进口量来源地马来西亚和印尼全部用棕榈油生产生物柴油。
同时,生物乙醇的生产也会对我国油料产品的可获得性产生重要的间接影响。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料玉米、甘蔗是和大豆争地的农作物,一旦扩大玉米、甘蔗的种植面积,就会减少油料种植,从而降低了国际市场的油料供应能力。
(3)食品安全风险。
我国进口油料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转基因油料及其加工品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危害,这种危害包括食用转基因植物油带来的直接危害和食用转基因饼粕饲养的动物产品产生的间接危害;二是低价棕榈油抢占其他食用油市场,而其过高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利于人体健康。
从目前国外的研究成果看,转基因油料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一是可能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二是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内部系统;三是转基因食品可能会使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性;四是转基因食品可能引起跨物种感染,使人类感染动物的疾病,带来严重灾难;五是转基因大豆中存在未知DNA,可能带来新的不安全[3]。另外,中国大量进口的棕榈油成为除豆油外的第二大消费食用油。由于棕榈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所有食用油当中最高的,超过50%,营养价值也最低,长期食用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它的长期食用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
3 油料产业加工流通环节外资高度垄断
3.1 外资高度垄断的表现
目前,跨国粮商在我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已参股控股64家,占总股本的66%;垄断着我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其豆油加工能力占国内总能力的60%以上。除压榨和精炼环节外,外资还进入更下游的环节,包括小包装食用油、专用油脂等。目前外资参股或独资的大豆加工企业占领国内市场份额的85%。外企丰益集团已占据国内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市场50%以上,旗下有金龙鱼、元宝、口福等10多个品牌。另外,外资集团正在逐步将产业链条延伸至我国饲料企业,企图控制豆粕等蛋白质饲料原料。在控制了我国的大豆加工业之后,近年来外资企业正逐步向油菜籽和花生等其他油脂加工业领域渗透。其中,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现有油菜籽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44万t,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同时,新加坡丰益国际还在快速扩张。
3.2 外资高度垄断的危害
很多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跨国并购导致的外资对东道国某个产业的控制程度增强是不利于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并购方对市场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容易引起一定的垄断,阻碍竞争,甚至会对东道国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使得东道国经济成为“截断”或“空洞”的经济[4]。
(1)外资控制对油料产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对食用油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减弱。
相关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就可以左右市场价格,形成垄断。作为生活必需品,食用油的需求是刚性的。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可随意提高价格,在销售上却不受太大影响。国家要想控制食用油价格上涨就十分困难。
(2)外资在油料加工流通环节的高度垄断也会造成外资对整个油料产业链的控制。
由于控制了油料产业链中间的加工企业,便拥有了选择油料进货渠道的权利,也就控制了油料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种植业;由于掌控了油料加工品的销售流通环节,自然也就间接控制了油料产业链下游的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各个环节。一旦外资控制了整个油料产业链,我国就彻底失去了对油料产业的控制力、调控力和发展力,油料产业将处于完全不安全的状态。
从长期来看,由于外资的资本实力雄厚,建设的油料加工厂规模较大,提高了我国油料加工业的行业规模水平。而行业规模决定进入壁垒,进入壁垒高会形成先入者的垄断。这样就提高了我国油料产业的进入壁垒,进一步巩固了外资的垄断地位。
4 油料种植的生产水平较低
4.1 农民生产油料的积极性不高,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
近年来,我国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生产呈现出一定的萎缩态势,油农收入、种植愿望、种植面积出现“三下滑”。大豆、油菜和花生的种植面积在2000-2005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油菜和花生在2007年都降到最低值,分别为564万hm2和394万hm2。2009年开始,大豆种植面积下降,油菜和花生面积上升。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到800万hm2,油菜和花生种植面积分别上升到737万hm2和453万hm2。2010年大豆、油菜、花生相比这期间最高种植面积分别减少了415万hm2、12万hm2、53万hm2(表3)。
注:国家统计局。
大豆、油菜籽和花生产量不断波动。2010年大豆产量为1500万t,相比2004年的最高值1740万t,减少了240万t;2010年油菜籽产量为1308万t,相比2009年的最高值1366万t,减少了58万t;2010年花生产量为1564万t,为10年来最高产量。总体来看,近两年大豆和油菜籽产量呈现减少趋势,花生产量有所增加(表3)。
农民生产油料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经济效益较低引起的。我国大豆和油菜产量主要是受预期收益以及与相关农作物的比较收益的影响,油料产品的价格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5]。大豆的种植收益没有水稻和玉米高。2002-2009年,除了2002年和2003年,其他6年大豆的单位面积净利润都低于水稻和玉米(只有2008年大豆高于玉米)。2009年,大豆的净利润只有1620元/hm2,远低于水稻的3765元/hm2和玉米的2625元/hm2。
相比小麦,油菜籽的单位面积净利润波动较大,2008年高达4620元/hm2,2009年就猛跌到645元/hm2。除了2003年、2007年和2008年,其他5年油菜籽的单位面积净利润均低于小麦。2009年油菜籽净利润为645元/hm2,远低于小麦的2250元/hm2。油菜籽种植收益不稳定,再加上收益不如小麦,农民纷纷改种小麦。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油料种植成本稳步上升,远大于同期价格的上涨幅度。未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土地资源的持续匮乏以及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升,油料的种植成本还将稳步上涨,将进一步降低油料种植收益和农民种植油料作物的积极性。
4.2 我国油料的国际竞争力较低
我国油料的国际竞争力较低主要体现在:一是由单产低导致的生产效率缺乏竞争力;二是由出油率低、水杂高导致的质量缺乏竞争力。我国大豆生产技术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正是由于技术进步缓慢,2002年以来我国大豆单产始终在1.65t/hm2上下徘徊,远低于美国3t/hm2。国产大豆的出油率在16%-17%之间,低于进口大豆18%-21%的出油率。同时国产大豆的水杂也高于进口大豆2个百分点左右。国内油菜籽的单产比欧盟低1.35 t/hm2,出油率低于进口油菜籽7个百分点左右,水杂高于进口油菜籽3个百分点。由于质量差异,按照当前价格水平,进口油菜籽与国产油菜籽存在600元/t的溢价,国内加工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进口油菜籽。
4.3 资源环境约束较大
当前我国油料生产受到较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一是土地资源。我们只有12133万hm2的耕地,折成农作物播种面积约为每年15667万hm2。除了必须保证的粮食生产面积11000万hm2,还有蔬菜、棉花、糖料等经济作物就要占3333万hm2,油料生产只有1333万hm2可用。二是水资源。正常年景下我国人均水资源为2200 m3,只相当于全球人均水平的28%。三是生态环境。一方面是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滥用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农业COD排放占全国COD排放的40%多;另一方面,近年来极端性气候灾害明显增加。这都降低了我国油料生产的可持续性。
由于当前我国大豆和油菜籽的油料国际竞争力不强,相对收益较低,农民种植油料的积极性下降,再加上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我国油料生产的形势日趋严峻,进口油料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也将持续,我国对进口的依赖性也将越来越大。长此以往,我国将失去对油脂油料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油料产业安全将无从保障。
5 提高我国油料产业安全水平的政策建议
油料产业就是从油料生产、加工到销售、贸易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多元性主体产业。我国油脂油料产品进口依存度过高,加工和销售领域受外资控制程度高,油料生产水平较低,使得国内油脂油料产品价格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和外资控制,国家对油脂油料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减弱;国内油脂油料产品的市场供应也无法在数量上和安全性上得到保障。从产业安全的衡量标准——本国对某一产业具有控制力、调整力、竞争力和发展力,来衡量我国油料产业安全,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对油料产业的控制力和调整力低下,油料产业并不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力,油料产业安全程度低。在当前我国全面开放油脂油料市场的情况下,想要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苦练内功,提高我国油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1 在种植生产环节提高油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大豆、油菜、花生的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调整,根据各种植区域的自然生态特点选择生产方向,明确主栽品种,扩大区域种植规模。[6]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条款,增加对油料生产的支持。加强水利、道路、仓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培育良种、提高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水平,提高油料的单产和出油率。提高种植补贴水平,提高油料种植收益。将保护价收购政策改为为差价补贴政策,以稳定油料种植收益。
5.2 在油料加工环节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鼓励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延长产业链。鼓励“企业+协会+农户”的合作组织经营模式,提升油料产业化水平,加强油料种植户抵御风险能力[7]。在当前豆油、菜籽油加工产能普遍过剩的形势下,应加强对整个行业的新增产能进行控制,尤其是控制小规模产能的增加。严格执行外资投资管理条例,加强对外商投资油料产业的规范和管理。
5.3 降低对油料油脂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
扩大进口来源地范围。到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建立全球进口供应链。运用非关税贸易壁垒适当控制进口,加强对油脂油料产品的进口检疫。加强国内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制度,大力宣传非转基因食用油的安全性,推行健康的油脂消费理念,鼓励居民合理控制油脂摄入量。
5.4 建立油料产业安全评估机制
农业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建立专门机构,积极开展油料产业竞争力调查、产业安全评估和产业损害预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为开展贸易救济提供政策依据。大力扶持油脂油料行业协会的建设,发挥本土企业维护本国产业安全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邵春光.中国产业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07(1):52-54.
[2]赵丽佳.中国植物油产品的进口贸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67-68.
[3]张丽君.转基因大豆进口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4):4-11.
[4]吕勇斌.外资并购与中国农业产业安全:效应与政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9(11):67-71.
[5]陈新华,冯中朝,刘洁.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对我国食用油料产业安全的影响与保护的有效性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74-677.
[6]余建斌,乔娟,乔颖丽.进口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3):213-216.
一、规模与质量齐升,“走出去”成绩斐然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到2001年“走出去”战略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再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以及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竞争力的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整体实力逐步增强,“走出去”成绩令人欣喜。
(一)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刷新记录
2002—2013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由27亿美元飙升至901.7亿美元,年均增长37.6%,规模虽然仍大幅低于同期对外贸易和实际使用外资额,但增速远超同期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速(18.9%)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年均增速(7.6%)。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迎来了黄金时期,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新签合同额1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6%,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85个,合计1347.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8.5%,中国葛洲坝集团承揽的阿根廷基什内尔塞佩尼克水电站项目、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公司承揽的乌干达鲁玛水电站项目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揽的釜山云台山项目的金额都在15亿美元以上;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2.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5万人。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57亿美元。
(二)能源资源领域已非投资首选
近两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多倾向于品牌国际化、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对外投资涉猎领域较为广泛,流向集中。201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与零售业是我国对外投资前三甲,投资额总占比高达70%以上。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首位,投资额占比接近一半。中国贸促会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企业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投资领域集中在制造业,占比超过总投资的30%,西方媒体所蓄意鼓吹的“中国获取非洲国家的能源、矿产和土地”谣言不攻自破。中国对北美能源矿产的投资虽仍活跃,但占比呈下降趋势,科技、房地产、食品等领域成投资新宠。
(三)欧美国家投资吸引力增强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投资集中于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区和国家。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欧美国家融资环境恶化,项目资产价值低估;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国际化实力显著增强,加之人民币升值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意愿日益强烈。2013年,中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7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2%。
(四)“走出去”的方式和主体更趋多样
从投资方式上看,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多样,绿地投资、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创办产业园区等均有所涉及,以并购为主要方式。2013年,我国企业共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项目397个,实际交易金额513.7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35.7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37.2%,涉及采矿、制造、租赁与商务服务、房地产、批发与零售等十多个领域。从投资主体上看,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始终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这一状况在2013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占比首次超过了国企,达到50%以上。联想、吉利、东风、复星药业、华大基因等一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纷纷“走出去”,优化了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构成,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
二、机遇与挑战并存,“走出去”能力尚需提升
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包括寻求更低的成本、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要素资源、更先进的技术和更有利的政策。总的来看,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对外投资发展历程较短,经验严重不足,总体收益并不理想。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进一步提升“走出去”质量,打造高水平跨国公司的主客观因素仍然比较突出,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全球投资环境的不明朗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寻求持续复苏的关键时期,国际有效需求总体不足,欧债危机阴霾未散,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对某些国家而言,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容易引起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顾虑,常常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抑或是对后来居上者的恐惧和担心,始终觉得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争夺其市场、抢夺其技术、掠夺其资源、占有其土地或威胁其国家安全,贸易保护主义在冠冕堂皇的种种理由之下依然大行其道。2012年,美国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华为、中兴、三一等企业投资美国的项目进行干涉,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都反映出了这种无中生有的担忧和恐惧。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导致我国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陡增,遭遇贸易壁垒的可能性增大,企业投资风险增加。
(二)第二,竞争失序问题严重影响企业“走出去”的效率与效益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快,势头猛,但较为遗憾的是,不同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或并购目标一致,或不同的中国企业共同参与投标承包同一工程项目,相关企业之间往往缺乏沟通与合作,各自为战,竞相压价,把国内竞争的通常做法沿用到对外投资领域,不仅给东道国留下对中国企业的不良印象,而且造成企业间的仇视竞争关系,最终导致东道国或东道国企业借机提高报价,或压低承包工程项目价格,使我国企业不得不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和要价,支付高昂的投资成本,严重影响对外投资整体效益,甚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endprint
(三)国际化能力不足制约企业“走出去”的整体实力提升
对外投资最终是企业决策,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有极强的国际化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从战略目标规划能力角度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起步较晚,一些企业在走出国门前,缺乏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清晰,随机性较强,缺乏科学论证,匆匆展开大规模的国际化投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从国际化治理能力角度看,我国企业在大型投资管理、大型投资资本运作等方面都缺乏相关经验。在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时,往往按本土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存在管理上“水土不服”、对市场反应滞后等现象,外部市场对其独立性和透明度常有质疑。此外,我国企业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政府效能、税收政策、劳工保护、工会谈判、国有化风险、外资政策、文化背景、消费特点等各方面都缺乏细致的了解,容易造成管理上的问题。从国际化人才储备角度看,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缺乏明确的国际化人才定位,企业吸引、获取并成功留住优秀国际化人才的能力明显不足,在人才发展和培训机制方面有待加强。此外,我国企业国际化在品牌、风险、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创新模式等多方面能力上有较大欠缺,这些都是严重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四)政府部门及相关中介服务体系的不足和缺失,无法适应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和要求
一方面,表现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信息严重滞后。虽然我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相关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也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国门,但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对投资国市场不了解、难以获得投资国的最新投资需求信息等现象仍比较严重。对于单个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全面准确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往往面临高昂的成本和条件制约,相关部门的信息服务还远不能满足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政府审批制度、外汇管理、人员出入镜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目前,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均负责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批和指导工作。由于事实上存在的多头管理,审批内容重叠交叉,降低了审批效率,增加了企业投资成本,甚至影响企业对外投资商机和“走出去”的效益。
三、多措并举,积极助推企业稳健“走出去”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需要企业苦练内功提升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相关机构健全体系做好服务,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和大力扶持。只有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形成助推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梦想的强大推动力。
(一)企业要积极通过内部建设全面提升自身国际化能力
一般而言,企业国际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本土经营—出口导向——国际拓展—全球布局—世界公司,成为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从本土经营阶段到最终成为世界公司,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分支机构持续扩张,竞争能力日趋增强,在各自领域的行业地位稳步提升,具体不仅表现为出口更多产品、承包更多海外工程或收购更多国外项目,更是要做到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国际化发展,实现资产、员工、收入利润的全球分布。企业需要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在战略规划、管控、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处于出口导向阶段的企业,国际化业务相对单一,对管控、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小,企业应首先对自身水平、定位和发展战略进行审慎评价和规划,积极开展品牌知名度建设,注重国际风险管理。对于处于国际拓展阶段的企业,企业开始在海外输出产业链的部分核心环节,海外资产和员工规模已达一定比例,但仍以国内市场经营为主,这一阶段企业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和国际风险管理,加强国际化经营团队建设,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当企业发展到全球布局阶段,甚至已成为世界公司时,在海外已完成分支机构布局和产业布局,业务遍布不同领域,员工国际背景多样化,国内经营已融入全球市场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利益相关人都更加复杂,要对企业面临的市场机会、战略选择和发展方式等进行定期审视,建立动态的优化机制,包括及时的调整和退出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国际化管理和运营所需的各项能力。
同时,企业也要注意结合所处的行业特点调整和提升国际化能力,特别是要在国际化品牌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体现出行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以制造业为例,消费者偏好是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在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性能的前提下,提升品牌全球认知度、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就成为企业国际化初始阶段就需要明确的目标和重要任务。再如矿产行业,由于矿产品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敏感的战略性行业,且对环境的影响极大,东道国政府和居民对此较为关注,因此,企业在国际化初期也需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利益攸关人的管理。
(二)政府部门要认真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和系统服务
管理方式方面,探索改革企业审批制度和管理机制,下放对外投资审批权限,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对外投资方面的规定,建立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制度,逐步消除目前仍然存在的体制弊端。扶持政策方面,继续运用财政政策,建立多项专项资金和基金,支持对外投资合作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对外合作的税收管理,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强诸如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充分发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保险机构为企业“走出去”的保驾护航作用,支持商业性保险机构提供对外投资合作保险服务。保障服务方面,更好地履行指导和服务职责,编制对外投资重点国别和行业发展规划和投资路线图,建立咨询服务和联络平台,打造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国际市场信息和风险防范预警。同时,充分发挥现有正规教育资源优势,培养更多适应海外投资需要的专业人才。
(三)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一般来说,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研究机构及其他咨询中介机构定位专业、身份灵活、特色鲜明,能够发挥政府和企业不便或无法完成的职能。他们往往比企业对行业市场总体认识把握更加全面,往往比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国际化的具体问题和困惑更为了解。中介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一方面,综合研究对外投资重点国别和行业领域的市场信息和国情变化,为企业国际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探索协调企业间因投资目标相同而产生的矛盾与纠纷;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国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为企业在海外投资排忧解难,尽可能的避免企业利益遭受无端侵害。
展望2012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一方面,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矛盾升级,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的主权争端,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但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南海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抓手”,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核心利益,而且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未来的挑战是周边国家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中国改变既有的海洋秩序。
第二,2012年是周边国家的大选年,各国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格局新变化。2012年,美国、韩国、俄罗斯、台湾地区等都将迎来大选,中国也面临着政府换届。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是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压力和动力。新领导人上台,财经政策变革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波动有时足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更为直接的是,新领导人为满足国内民族主义压力,以对外政策的强硬缓和国内矛盾,可能让周边国家在观察政策走向时产生误判。
我国的发展,与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密不可分。中国目前的周边安全形势十分复杂。以下,是我的分析:
北方的威胁莫过于俄罗斯,但是由于90年代苏联解体以及现在的北约东扩,已经让俄罗斯意识到能与之为伍的国家已经为数不多了。而作为同是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则更是重中之中,当今的俄罗斯若与中国交恶,那他们将万劫不复。因此北方的威胁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使中国可以抽出兵力镇压东南。
西南的威胁莫过于印度,这个被国人称之为阿三的国家,他们有着仅次于中国人口基数,并且也有着称霸南亚即而成为世界大国的野心。他们与中国有边界纷争,也有因败于过中国而耿耿于怀的复仇之心。因此造成这个国家与中国短期内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好邻居,但是因为中国内地与之有着青藏高原的阻隔,并且还有巴基斯坦这个中国的忠实盟友夹在其中,因此印度与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地面战争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韩国及东南亚各国:首先说韩国,因朝鲜战争,中韩之间还是有一定的恩怨的,但是中韩的一些有共识文化传统以及同对日本的愤慨又造就了中韩之间并非有很大的矛盾,再说还有朝鲜夹在当中。即使有美国的蛊惑,韩国应该也不会公然与中国作对。而那些东南亚的小国,我国时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多慰问慰问也就应该可以摆平了。
东海的威胁,也可以说日本的威胁:客观的说日本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一个加起来不过中国的一个省大的岛国,有着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规模,并且他们依靠他们的经济和民族的忧患意识,把他们的国家和为数不多的军队都发展的非常先进。在他们的骨子里,始终都有走出岛屿,踏上大陆的意识!但他们也不是无懈可击,比如:与周边国家的不和,而自身的区域狭小没有战略纵深,没有核武器,因此他们还离不开美国这座靠山。
海上第一岛链的元凶台湾的威胁: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大陆,才能屹立在世界强国的舞台。冲出第一岛链的封锁是重中之重,而台湾则是第一岛琏封锁的咽喉,解决台湾问题是国家的生存大计,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稳、准、狠!
幕后的黑手: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自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了不使自己的军工力量因没有挑战而萎靡荒废,因此不断的寻找战争的理由和借口,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使南联盟、伊拉克等国家成了美国的武器试验场,为美国的武器出口及石油等资源的来源做出了贡献。中国作为一个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的国家,自然也被美国作为对手来算计着:台湾问题、朝鲜问题、伊朗问题....都和美国密切相关。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班级:检疫1111
学号:2011253027
姓名:李麟
当前国际中各大国围绕着海泉相互角逐,换句话说就是各大国围绕着地区主权尤其是海权展开着激烈的争斗
我们知道随着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中国就是美国重要的目标之一。为了确保美国他们自己的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的许多地区的安全问题受到威胁。有我们熟知的西藏问题,南海问题,台独问题。要是没有美国的干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较好地解决。而其中南海问题就是中国海权问题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所面临的是我国与周边国家陆地边界基本上是划成了,其中还有争议的就是与印度了。当时我们的海洋就是还没有那么明确了。而导致我们的海权不能很好的维护。
下面我们先分析下中国的海权所面临的状态。我国拥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而我们拥有的都是近海其中东海,黄海,渤海,和南海都被第一岛链封锁着,所以我们只有打破第一岛链的封锁才有面向太平洋的可能。才能面向世界个大洋。而其中包括美国在内的日本,韩国都不想中国冲出第一岛链。所以我们我的任务艰巨。
由日本和菲律宾分别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黄岩岛对峙持续升级,而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动作更是高歌猛进。2013年,奥巴马将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日本与韩国已完成政府换届,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也将产生。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我们国家周边安全面临着两大趋势就是:其一,中美之间的竞争加速周边国家的分化;其二,海上争端推动中国海洋政策的调整。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国家应该确保海洋政策进入规范化、法制化和强硬化的轨道。只有有效合法的执行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们还知道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有四大挑战:一是如何应对中美政府换届后双方的试探期;二是如何应对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三是如何应对来自中南半岛的挑战;四是如何应对朝鲜半岛潜在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向海上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梦想与努力也注定面临着周边国家和美国的直接阻挠。日本长期视自己为海洋强国、中国为陆地强国,作为近邻,中国积极寻求成为海洋强国的努力被日本视为一种对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严重侵犯与外来威胁。日本自卫队今年12月13日和22日两度出动战斗机对中国海监飞机实施拦截,并扬言在2013年要建立“钓鱼岛专门部队”,一对一盯紧中国公务船只。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他们的目标会是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步步紧逼,并在南海问题上推波助澜。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也会继续将中国周边海上争端作为“迎合点”和“切入点”,继续拉拢亚太盟友,遏制中国的崛起。
就拿黄岩岛事件为例吧,今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4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记者会表示,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敦促菲方不要制造新的事端。以后的一个月,我国多次同菲律宾交涉,都没有结果。菲律宾的做法很容易让南海形势复杂化。菲律宾通过多种形式加紧对南海岛屿的争夺,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也应加强和完善海岛保护和维护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程序,向国际社会充分表明自己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我们有足够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但国内立法方面却是欠缺的。
1 前三季度国内禽蛋市场变化总体特点
2014年前三季度鸡蛋价格走势基本可以分为5个时期。受H7N9禽流感影响连续低迷了一年多的禽蛋类市场, 在经历春节和正月低谷期 (1~2月份) 后, 终于在3月份有了起色, 往年8月份才会出现的禽、蛋供应紧张局面, 今年3月份就提前出现了, 禽价、蛋价因此迎来一波强劲反弹期 (3~5月中旬) , 5月20日广州市鸡蛋零售价格已经逼近14元/kg的高位, 全国鸡蛋价格普遍涨幅超过三成, 价格逼近历史高位。5月下旬之后因为缺乏供需关系变化的支持, 蛋价便在意料之中进入高位震荡调整期 (5月下旬~7月底)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整, 蛋价从8月开始再次走出一波上升行情, 进入冲高期 (8月初~8月下旬) , 鸡蛋市场价格经过“五连跳”基本实现全国性“破五”, 8月25日全国鸡蛋平均出场价格涨到10.96元/kg, 创下历史新高。然而, 鸡蛋价格在中秋节前“冲六”不成, 出人意料地提前进入回调期 (8月下旬~9月) , 同时打破了多年来鸡蛋月度平均价格9月最高的规律。
1.1 禽蛋价格淡季逆势上涨屡创新高, 蛋鸡“身娇蛋贵”
7月份以来, 全国鸡蛋价格上涨明显, 尤其进入8月份后, 涨势有所加速, 鸡蛋价格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全国监测数据显示, 8月25日鸡蛋全国平均出场价格一度达到10.96元/kg, 不少地区鸡蛋最高零售价格一度飙涨至14元/kg, 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涨得连蛋商都觉得“惊人”。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淘汰鸡平均出场价格9.56元/kg, 比2013年前三季度的8.23元/kg高出1.33元;其中:8月份均价最高, 达11.16元/kg;2月份均价最低, 仅7.16元/kg (见图1)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鸡蛋平均出场价格为8.67元/kg, 比2013年前三季度的7.63/kg高出1.04元;其中:8月份均价最高, 达10.34元/kg;2月份均价最低, 仅6.94元/kg (见图2) 。
1.2 蛋鸡养殖效益转好, 三季度一路飘红
2014年年初活禽、鲜蛋出现滞销, 价格下跌, 产品积压, 亏损严重, 导致养殖户不得不杀禽减苗、杀禽减损。3月份以后市场行情看好, 养殖开始效益转好。5月15日养殖户鸡蛋收益2元/kg, 罗斯308肉鸡养殖户每只鸡可盈利6元左右。由于三季度均价与5月15日相当, 养殖户收益基本维持5月15日水平。
1.3 玉米价格高, 养殖利润缩减 (见图3)
2014年4月中旬以来, 得益于国家临储政策垫底, 生猪价格逆市反弹, 鸡蛋价格高涨, 玉米行情持续升温, 8月下旬玉米现货价格已涨至2 800元/t左右, 突破200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随着玉米价格上扬, 饲料价格也不断上涨, 2014年以来, 豆粕价格虽有回落, 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 面对当前生猪价格和鸡蛋价格齐头并进的利好形势, 许多养殖户在欣喜之余略显惆怅, 因为高涨的玉米价格正在严重侵蚀着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 养殖业依然处于亏损边缘。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玉米价格平均为2.43元/kg, 比2013年同期的2.34元kg高0.09元;9月25日为2.69元/kg, 比2013年同日的2.36元/kg高0.33元。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豆粕价格平均为3.86元/kg, 比2013年同期的4.16元/kg低0.30元;9月25日为3.64元/kg, 比2013年同日的4.46元/kg便宜0.82元。2014年9月第3周全国肉鸡配合饲料和蛋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分别为3.48元/kg和3.21元/kg, 同比分别上涨1.5%和1.9%。
2 鸡蛋价格屡创新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中秋国庆是我国鸡蛋传统消费旺季, 受到月饼消费和学生开学备货等因素影响, 9月份鸡蛋消费特别旺盛, 加之蛋鸡存栏量较低, 鸡蛋供不应求, 从而导致今年鸡蛋价格屡创历史新高, 主产区最高价格达到11.6元/kg。综合分析, 今年蛋价屡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受此前禽流感后遗症影响。
2.1 蛋鸡存栏量低、产蛋数量少导致鸡蛋供应偏紧
自2013年冬季开始, 国内家禽业再度遭受H7N9禽流感袭击, 这期间不但导致整个家禽养殖行业亏损严重, 不少养鸡户丧失信心, 而且也造成部分蛋鸡提前被淘汰并严重抑制了养殖户的补栏热情, 一些中小养殖户甚至退出该行业。不断减少的养殖户以及后期补栏跟不上导致前期国内鸡蛋供给量出现偏紧。
2.2 饲养成本增加推动
2014年玉米、配合饲料价格上扬以及人工成本和储存成本增加推动了鸡蛋价格上涨。
2.3 H7N9疫情对鸡蛋消费的负面影响逐步消散
随着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减少, 对消费的负面影响逐步消散, 民众食用鸡蛋的恐慌情绪也在减少, 进而带动需求稳步回升。
2.4“节日效应”影响鸡蛋需求增加 (见图4)
每年的5月和9月, 鸡蛋价格几乎都会出现很明显的高起波段, 其原因主要是端午节和中秋节前消费者对鸡蛋需求的增加,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市场供给偏紧格局。而2014年中秋节前禽蛋价格小幅回落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前期鸡蛋价格上涨较为迅猛,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 给鸡蛋价格下跌留有充足的空间;二是上半年补栏的雏鸡开始进入产蛋期, 存栏增加, 鸡蛋的库存量也增加, 青黄不接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三是天气转凉, 舒适的气候使得蛋鸡产蛋率出现季节性恢复, 供应强于前期。四是鸡蛋消费高峰期已过, 加上南方雨水天气运输受阻, 走货速度减缓, 蛋价出现弱势下跌。
3 四季度禽蛋市场价格走势判断
2014年中秋过后, 鸡蛋价格并没有像往年一样的大幅回落, 只是稳步下调, 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目前在产蛋鸡存栏处于低位, 节后蛋价高峰期已过, 淘汰老鸡较多, 鸡蛋供需稍显平衡。监测数据显示, 与9月8日相比, 9月25日, 普通鲜鸡蛋全国日均价下降0.8%。分地区来看, 超过六成省区市鸡蛋价格下降, 多集中于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 其中山东、江苏、上海、辽宁、吉林价格降幅居前, 在4.4%~6.6%之间。一季度补栏蛋鸡逐渐步入产蛋高峰, 秋季气温凉爽, 蛋鸡产蛋性能增强, 鸡蛋供应紧张缓解, 预计蛋价短期继续保持震荡下行局势。从近几年全国禽蛋市场价格走势变化规律看, 每年春节后禽蛋价格一般都会回落, 4~5月份都会上涨, 6~8月出现震荡并上行, 9月份前后达到全年最高点, 之后开始回落, 到元旦、春节前又会出现一次短暂回升。据分析, 当前国内蛋鸡存栏量和正常年份相比仍然较低, 后期蛋鸡补栏的速度估计也低于去年同期, 鸡蛋新增供应量并不会对价格造成太大压力。四季度鸡蛋现货价格的低点出现在10月中下旬的概率极大, 预计10月份主产区价格鸡蛋将大幅下滑, 跌幅或超过2元/kg, 均价可能达到8.6元/kg, 10月下旬现货价格回升, 期货价格也将随之反弹。总体来看, 预计2014年四季度鸡蛋现货价格先跌后涨, 期货价格也将见底回升。
摘要:分析了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禽蛋市场变化特点、鸡蛋价格屡创新高的主要原因, 并对第四季度禽蛋市场价格走势进行研判。
海上争端,是该书的关键词。书中认为,2012年是周边地区海上争端的集中爆发年,岛屿纷争升级已经成为影响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稳定的最主要因素,而如何处理海上争端也成为中国崛起必须直面的问题。评估建议,中国需要从对内对外两大维度构筑实施海洋战略,对内设计海洋安全战略和增强海洋军力,对外多管齐下化解风险。评估同时指出,海上争端在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海洋政策的调整。2012年是中国海上安全政策的分水岭,中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维权模式,未来,中国迫切需要制定国家海洋安全战略。
“再平衡”战略,是该书的核心词。书中认为,“再平衡”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防范中国崛起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的挑战。评估指出,“再平衡”在强化美国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风险,它不仅导致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中小国家可能出现的“选边站”困境,甚至可能造成亚洲的分裂。美国推行“战略再平衡”,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既不能无视美国“再平衡”的战略效应及其对中国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也不必过于夸大其可能对中国构成的挑战与威胁。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 目的:通过对我周边安全形势的介绍、分析,使同学们了解我周边安全的现状,树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国防观念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 时间:4个学时
一、我国疆域和邻国
(一)、我国的疆域 1.领土:
陆地96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300多万平方公里,东西相隔5500公里,时差4个多小时,南北相距5500公里,跨越5个温度带。2.边界:
陆上边界2.2万多公里,海岸线1.8万多公里 3.岛屿:
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岛屿有6500多个,岛屿海岸线长1.2万多公里,有人居住的岛屿有450多个。
(二)、我国的邻国
• 陆地接壤邻国15个(陆界):朝鲜(1334)、俄罗斯(4300)、蒙古(4672)、哈萨克斯坦(1700)、吉尔吉斯斯坦(900)、塔吉克斯坦(300)、巴基斯坦(600)、阿富汗(90)、尼泊尔(1415)、锡金(200)、不丹(550)、印度(1850)、缅甸(2120)、老挝(710)、越南(1300)。
• 海上邻国(七国八方):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
二、周边的边界问题 •
(一)、从1949年以来,除不丹外均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1960年起,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朝鲜圆满地解决了边界问题,签定了新的边界条约,并划界立碑。
(二)、与独联体国家和印度有5000多公里边界尚未完全划定,争议地区16万多平方公里。与日本等海上邻国争议面积多达200多万平方公里。
三、错综复杂的周边环境
(一)、东亚地区 •
(二)、东南亚地区 •
(三)、中亚地区 •
(四)、南亚地区
(一)、东亚地区
• 主要国家: 1.日本、2.俄罗斯、3.韩国、朝鲜、4.蒙古。
1、日本
(1)中日关系
• 表面:睦邻友好
• 实质:暗藏危机
(2)军事动向
• 军事战略上将防御重点由“固守北方”转变为“防御西南 • 防务费用总额世界第二、人均防务费用世界第一。
• 日本海军的三个第一:拥有“综合作战能力堪称世界第一”的宙斯盾导弹驱逐舰;100架“世界上最先进”的P3C反潜巡逻机;“居世界第一”的舰队扫雷能力。
• 反潜能力居世界第二;大中型水面舰艇数量居世界第三。
• 现役总兵力235000人;主战坦克1100辆;作战飞机510架;大型水面作战舰只55艘。
(3)领土纠纷
• 钓鱼岛: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位于中国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
• SOYOU网:你认为最有可以同中国大陆发生军事冲突的国家或地区是:
日本(41%)
台湾(24%)
印度(17%)
菲律宾(14%)
越南(1%)
印尼(0%)• 中华网:你认为日本不断扩充军力的目的是:自卫(1%)
扩大影响力(24%)
侵略扩张(75%)
2.俄罗斯(1)、中俄关系
•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军事力量
• 现役部队为120万人。拥有各型坦克15000余辆;装甲战斗车25000余辆;作战飞机4000余架;主要作战舰艇300余艘。
3.朝鲜半岛
• 当前局势 • 军事力量 • 安全影响
(1)、当前局势
• 目前统一的内因不具备 政治上分歧很大 经济上交流困难 军事上严重对峙 • 外因亦不具备
相关国家从自身安全考虑而不愿看到朝鲜半岛的统一
(2)、军事力量
• 朝鲜:现役部队110万人
• 韩国:现役部队67万人
(3)、对我影响
• 统一的朝鲜对我安全的可能影响:
领土争议升级 安全环境恶化
4.蒙古
•(1)中蒙关系 •(2)安全影响 •(3)军事力量 • 现役部队约1万人
(二)东南亚地区
越南、文莱、缅甸、菲律宾、老挝、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
1、东盟局势
2、我与东盟领土纠纷
• A、陆上边界纠纷 • B、南海纠纷
南沙群岛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有11个岛屿,5个沙洲,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面积最大的太平岛约0.443平方公里,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祖国大陆约1000海里。
越南25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大陆6个、台湾1个。
3、东盟各国军事
• 越南:现役部队约50万人 • 菲律宾:现役部队约12万人 • 马来西亚:现役部队约11万人
(三)中亚地区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未接壤)、乌兹别克斯坦(未接壤)。
中亚对我安全影响:
–
民族分离
–
领土争议
–
北约东扩
(四)南亚地区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接壤)
1、印度
• 印度战略
• 印度军事力量 • 中印领土纠纷 • 对我安全影响
(1)、印度战略
• 视中国是印度的主要潜在威胁
(2)、印度军事
• 现役部队约120万人 • 总兵力世界第四 • 陆军第三 • 空军第五 • 海军第七
(3)、领土之争(4)、对我影响
• 威胁边疆安全 • 干涉西藏事务 • 介入南海问题
存在不安定的情况
• 台湾独立的倾向 •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 朝鲜半岛的局势走向 • 南海问题的多边国际化 • 印度的扩张战略
• 民族分离的威胁
思考题 • 我周边有哪些不安全因素? • 直接的威胁来自哪里?
• 潜在的威胁有哪些?尤其需要防范的是谁? • 你对周边形势有何感想? • 美国对我周边安全的影响?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推荐阅读:
浅论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11-11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12-12
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11-22
中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09-28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发展12-22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11-17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问题研究07-02
当前我国反腐败问题研究12-20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及未来预测11-07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