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说课稿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飞夺泸定桥说课稿(精选10篇)

飞夺泸定桥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

讲读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2、能力目标: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

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②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说它是重点是因为红军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要抢在敌人前头,攻天险又最表现红军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本组训练重点是“按一定顺序写”,故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这个训练内容。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本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按一定的顺序写”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是紧接前面“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注意事物的联系”而编排的,所以教学本篇课文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说写。另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初读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对课文的脉落已经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将着力分析红军是怎样抢时间及攻天险的,同时也将着重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叙事有顺序的写法。教学准备:

录放机、电视机、录相带、投影仪、投影片①②、自制投影片⑴⑵⑶。教学方法:

从中心思想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②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录相,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夺桥的“难”,红军的“勇”;③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④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精心选择运用与读书相关的演示,讲解、提问、议论等方法,使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学写。

学习方法:

① 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的为本,注重读的效果;②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桥的“险”,红军的“勇”;③注重课堂交流,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同学投入到交流中,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学设想:

本节课在上述切实可行的教法及灵活多变的学法下,将精心设计出课堂教学的环节、程序、步聚,摒弃串讲串问,让教学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取“以读为本,以学为主”,同时做到教学目标以语言训练为主,教学过程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学方法以指导读书为主。使学生通过本课入情入景的学习,能有顺序地讲述课文的内容及领会红军的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教学过程:

首先是新课导入,大约需2分钟,出示投影片①,教师唱《长征》歌,激情创景导入课题及文章中心,(板书:飞夺泸定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然后设置悬念: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

接着是讲读课文: 第一步:放录相,让学生入情入影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中心的,重点记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约6分钟)(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第二步:讲读第一段,学生默读,画出文中说明“天险”的词语,并请学生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约2分钟)。

第三步:重点讲读第二段,先抽学生朗读第2、3小节,让学生思考讨论①“诡计”的意思,敌人的诡计是什么。②我军决定怎样娄碎敌人的阴谋。③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板书:时间紧)然后让学生齐读第4、5小节,读后思考讨论:①红军怎样同敌人的援年代抢时间?找出书中说明红军速度快如飞的词句作上记号。②在短时间内赶到泸定桥,红四团遇到哪些困难,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的,也在书画出并请同学起来读一读,红军是怎样克服的,说明了什么?③当对岸敌人出现援年代时红四团用什么办法对待敌人?这说明什么?④敌人为什么不疑心?⑤我军与敌人赛跑把敌人抛在后面!体会“抛”字的用词准确?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小结:红军以勇往直前的精神,用飞一般的速度把敌人援兵远远抛在后面,终于预定时间赶到泸定桥(板书:路程远、速度快)(该环节大约10分钟)

第四步:重点讲读第三段,首先引读第6小节,读后提问,本自然段分几层意思讲述泸定桥?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敌人“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的含义(板书:敌守天险)接着抽学生朗读第7、8小节,让学生弄清红军是怎样飞过去的?在这节教学中,要主学生注意体会作者对动词的准确运用及作者叙述的顺序(发起总攻、突击连冲、三连铺桥、桥头激战,(随即板书,发起总攻:桥头激战。)随即让学生思考:①在夺桥战斗中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在课文中,画出表现红军“奋不顾身”的语句?②党的号召是什么?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这说明了什么?随后打出投影片(①②)让学生看着灯片结合课文内容讲红军夺桥经过。最后,让学生明确夺桥过程,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红军的英雄气概?(该环节大约13分钟)。第五步:讲读第四段,齐读后,师生小结,与第一段前后呼应,既是对“飞夺泸定桥”的伟大意义的揭示,又是对红军战士飞夺泸桥的原因的补充交代(该环节大约1分钟)。

然后是总结阶段:该环节大约用3分钟问:①这篇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同时出示投影片(1));②学习了这课后,你学到了什么?一是从写文章要有次序引导,二是从红军的精神方面引导。

最后检查学习效果,大约用3分钟,出示投影片(3)(4),再次让学生体会红军战斗任务的艰巨性,时间紧迫性及泸定桥的“险”和红军的“勇”。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课题中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么理解“飞”和“夺”的? 齐读课题 师:有谁能加一个词语使课题成为一句完整的话。(红军飞夺泸定桥)为什么红军要飞夺泸定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理解课文

(一)、为什么红军要飞夺泸定桥?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师出示背景资料:104(1)、红军北上抗曰必须经过泸定桥。

(2)、敌人有两个团把守,后来又调来两个旅赶去增援。

(3)、28日接到命令,29日夺下(而此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

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因此,要夺取泸定桥,最关键的是——抢在前面,这就需要红四团用飞一样的速度感到泸定桥)

(二)学习理解“飞”的部分

1、默读课文3、4段,围绕着“飞”,文中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动?一边读,一边作批注。

2、汇报 体味语言的重点。重点词句有:“翻山越岭;击溃阻击的敌人;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全身淋透了;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等(1)当学生谈到“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相机补充在行军途中,一位小战士吃生米的故事

(2)当学生谈到“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和对岸的敌

人赛跑”时,相机让学生理解“索性”这个词的意思。

3、(课件出示红军战士冒雨行军的场面)师: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可不同的是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抛”抛是什么意思?(就是把敌人甩得很远)

下面咱们找两个同学,一个单来读“困难”,一个紧跟着读这个困难是怎么克服的。看谁读得有劲。读“困难”的时候要渲染那种气氛,就是说这情况多严重呀!读“克服”时要有劲,看看你困难大,还是我的决心大。(课件:生甲:“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生乙:“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生甲:“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

生乙:“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踏着泥泞继续前进。”

生甲:“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敌人的火把,象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

生乙:“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和敌人赛跑。”

生甲:“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喊破了喉咙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生乙:“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

生甲:“雨越下越猛,象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生乙:“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边。”)

就这样,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飞一样的速度抢先感到泸定桥,为夺取泸定桥取得了第一步的胜利。

(三)学习理解“夺”的部分

1、可是,当战士们经历了20多小时的急行军,来到泸定桥时,看到了什么? 泸定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2、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课件)

这样的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

只剩下铁链,还有重兵把守。大家说夺桥难不难?

3、问:那么既然桥这么难夺,红军能不能用别和办法过大渡河呢? 学生献计(①划船②架桥③坐飞机)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其实同学们想的这些办法红军在当时也想到了,当时红一师占领安顺场后夺取了一只小船,由17名勇士组成突击强渡大渡河。但因为船少,如果坐船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必须夺取卢定桥,才能顺利过河。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泸定桥。齐读,课件填空

4、这仅是泸定桥的桥面,那桥下又是什么样呢? 指名读: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中“向桥下一看„„涛声震耳欲聋” 结合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理解“震耳欲聋”

5、这样的河,这样的桥,这样的水,这样的岸,两岸不仅是高山峻岭而且那个城正堵着桥头,真是

一、夫、当、关„生:(接)万、夫、莫、开。所以敌人凭借着天险,认为红军怎么样?(过不来。)所以它们疯狂地喊:“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6、面对重重的困难,猖狂的敌人,红军战士们并没有退缩,激烈的夺桥战斗打 响了。

夺桥时有哪些地方令人非常感动?自读课文第6、7段,找到相关的语句,划出描写战士们动作的词语,谈感受。

(1)二十二位英雄()冲锋枪,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密集的枪弹,()铁链向对岸冲去。

(2)英雄们()号召,箭一般的()熊熊大火,()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这些动词说明战士作好战斗的充分准备,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听到„„穿过·冲进„„展开„„搏斗)这些动词说明红军战士面对大火包围,面对疯狂的敌人,敢于冲进去与敌人展开搏斗,更加说明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战斗场景,想象22勇士英勇夺桥时的壮烈场面,感受红军战士在生死关头的英勇无畏(出示影片夺桥的激战场面)

三、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一读感受深的段落。

1、提问: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课题中“飞”“夺”的理解。(“飞”一是意味着快。时间紧迫,路途艰险,而红四团竟能抢在敌人之前到达泸定桥,兵贵神速,行军如飞;二是意味着突破、跨越了难以逾越的天险。一个“飞”字高度概括和赞扬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神速与惊险。“夺”,是争夺、夺取。文中指的是要把敌人手中控制的泸定城攻占下来。“夺”既包括跟敌人争夺时间,抢在敌人援军之前到达泸定桥;又包含着在泸定桥展开激战,从敌人手中拿下泸定桥。)

2、有感情地读一读你感受深的段落。

四、摘抄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起因

经过 高潮 结果

《飞夺泸定桥 》教案设计 篇3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难飞夺泸定桥的感人事迹。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全文分三大部分。1—3节讲了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赶在敌人前面夺下泸定桥;4—8节讲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第9节讲了军夺取泸定桥后,奔赴抗日前线。其中红军如何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本文新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字;

2、品味“天险、关键”等重点词句;

3、能运用“关键、浩浩荡荡”造句;

4、背诵第6自然段;

5、尝试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能按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主要训练目标,学生已在前一篇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中进行了一定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字。

操作目标主要有五个: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天险”“关键”“浩浩荡荡”并造句;三是能背诵第6自然段;四是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情感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情感,继而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抓“关键”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地: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内心现象,继而达到入境使于情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重点之二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由于概括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最高体现,但与学生实际概括能力尚有距离,所以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本文教学难点之一;难点之二是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只要依据是文中故事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较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设计与依据

本文教学分两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分段及学习1—3节;第二教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4—9节。下面我重点讲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揭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红军的故事,接着通过激情谈话引出课题。然后指导学生题,要求读出红军英勇、一往无前的气概。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感染学生情绪,为本文教学确定情感指向。

(二)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设问:围绕“飞夺”,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同时整理问题并板书:为什么飞

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书面练习(1)(这一篇文章按顺序来写,先写,再写,最后写。)这一设计目的是为下面概括主要内容做铺垫,降低其训练的难度。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说,教师运用随机点拨确保练习到位。这一设计主要想达到以下三个方面:

1、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2、训练学生求异变通思维;

3、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表达等语文能力。然后,教师再问:根据这一书面练习,你觉得学习一篇课文的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记叙的顺序、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断意等)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文章分为三段。

(三)学习1—3节

先让学生默读第一节,并打开幻灯(1)“因为(),所以红军来说明泸定桥不易夺取。并设问“天险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看出是“天险”?同时随文学习“水流湍急”,最后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读等形式来表现泸定桥的险。这一训练组合紧扣“天险”这一训练学生理解、表达、语感等语文素质,同时渗透了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接着教师设问:第二节中哪一个词更说明了夺桥已是非常艰险?并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注意到了“增援”一词?同时随文学“妄想”。这一设计我想体现以下三点思想:

1、推动教学体现学法的延续性;

2、体现训练的弹性策略,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通过推敲、比较、联系等方式,训练学生理解、思维、表达等能力。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习第三节:你还从哪句话中体会到了夺桥已万分艰巨?这是教师打开幻灯(2),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因为,所以上级不能多给时间;如果上级多给红四团一些时间,就会。”以此让学生体会到红四团战士已别无选择,再让学生联系课文用“只有……才能……”的句式来说说红军眼前最迫切的任务。并引出“关键”一词,同时引出爹第二个书面练习:“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的关键,是红军()的关键,还可能是()的关键。”这一设计我主要想体现分层训练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各取所需,差生完成第一个填空,中等生则完成前两个填空,优等生则可对“还可能是()的关键”作出种种内容各异但合乎情理的回答。这种承认学生差异的训练方式,目地就是为了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提高,使学生在形成良好语文能力的同时,养成一种良

好的学习心理机制。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完成的书面练习,用不同的句式来说说。这一设计我想可体现以下三大功能:

1、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训练了运用“关键”造句的能力;

3、训练了学生语言转换的能力。

然后教师激情小结:同学们,一场殊死的战斗马上就要展开,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抢在前面,这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抢在前面,这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抢在前面,这更会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同学们,此刻你的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一齐来读1—3节,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若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可让学生在最能体现夺桥艰难的词语下读重音,再次朗读。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小节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读《飞夺泸定桥》有感 篇4

带着奋斗的气志,带着豪爽的心情,带着满腔的热血,你们又一次来到来到战场,你们又一次站在生死边缘,又一次接受严竣考验,这就是你们——红四团的英雄战士们,

今天,学了《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来得那么不容易,那是英雄红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使我知道了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他们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要飞速赶到泸定桥,还要奋不顾身地攻下天险,才能夺取泸定桥,这样红军主力才能顺利渡过天险河,继续北上抗日。

你知道吗?当我读到第3段时,不禁为红四团英雄们捏了一把汗,你呢?他们的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但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啊!经过我仔细一算,他们 1个小时最少也要走6公里啊,他们这6公里不是在平路上走的,而是在有凹有凸的地方行进,我做梦都会梦见红军一颠一颇艰难地走着。哎!天空不做美,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本来就十分难走的路,现在还要和2个旅的敌人“赛跑”呀!这“赛跑”的“规则”可不一般,要求在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谁先到泸定桥谁赢的可能性就大。听到了老天爷下的这道“圣旨”,我开始发愁了:唉,那有这种规则,这种比赛,真稀奇,第一次听说啊!那就去看吧!

在遇到这么多的困难的时候,红四团的战士没有被吓倒,在碰到敌人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还与敌人高声对话,让敌人上了当,

红四团呀红四团,我看你们大胆过头了吧!怎么可以与敌人对话呢,万一露出破绽怎么办呢?我真想劝你们还是小心为好!可事实证明,你们的这一举动多么机智,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是麻痹了敌人,二是照亮了道路不至于落在敌人后面。这时,雨越下越大,怎么办呀?瞧!对岸的敌人坚持不住,只好停下来宿营,而在我们红军战士眼里,这不算什么,还是快赶路吧!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说到饥饿和疲劳,你们知道吗?他们已经一整天没有吃饭、休息了,你能做得到吗?反正我是做不到,现在还想睡觉呢!

经过了路上的重重磨难,终于来到泸定桥,可桥上还是那样危险:它离水面几十丈高,听说3米等于1丈,那么几十丈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只有13根铁链组成的,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那是多么可怕呀!我又一次为你们捏了一把汗,我想,一些没有恐高症,平时很勇敢的人也一定不敢走吧!你们不仅艰难地走着,还要打对岸的敌人,可这些对你们,已不算什么。

你们又一次要登上胜利的辉煌舞台,你们又要让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你们就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红四团英雄们!!!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篇5

这一课是精读课文,首先让学生汇报交流有关资料,如关于红军在长征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泸定桥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战略地位、当时敌、我双方的态势等。通过交流,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先让学生交流本节课中最想深入研究的内容。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很想研究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有的学生提出最想研究红军如何“飞”,怎样“夺”泸定桥,还有的学生提出更乐于研究红军在行军中遇到的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此时,学生眼中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于是教师在充分鼓励后,让学生再次仔细读课文,并放手让他们自主合作深入探究。讨论交流的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机会,最后,学生们分析得全面到位、探究得深刻细致。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学生所提问题层次,然后让学生找出最主要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自己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化对课文重点部分的认识。

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大讨论,谈谈对课文中“飞”的看法:你想象中的是什么样子?课文中的“飞”是真的“飞”吗?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并就此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解决语文中的难题,即通过计算说一说红军是怎样行军的,速度有多快?学生经过紧张地计算,纷纷举手发言。每小时行军6千米,进而又计算出每分钟走多少米。究竟速度快不快呢?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言积极踊跃,每个人的小手都举得高高的,小脸都涨得红红的,眼睛都在发着光芒,通过讨论学生们明白了红军的速度的确非常快,有的同学说:那速度跟马拉松赛跑的冠军速度一样快了、有的同学说摩托车的速度一样快……我知道学生的发言欲望之高是源于他们对课文理解地进一步深入。此后,我又进一步引导他们都来想白天行军快,晚上呢?晚上行军的速度是多少呢?学生经过计算知道晚上行军是平均每小时5千米,即每分钟90米的速度。也非常快。他们要战胜哪些困难呢?学生经过讨论知道,红军不仅要克服天黑,看不见路,还要克服天雨、路滑,还要和敌人赛跑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真正是用自己的双腿赛过了车轮,赛过了援军,抢占了先机,真的如飞一样。

第三步在教学“夺”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红军进攻的难度很大:有天险、有敌人故意设置的障碍、更有敌人的碉堡、机枪、大炮,这是敌人认为是鸟也飞不过去的防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读、齐读、带感情读,体会出了红军的英勇。顽强以及那种为了胜利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学生通过读也深刻感悟到了文章的内涵。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7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并理解“千钧一发”、“心惊胆寒”、“震耳欲聋”等重点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层理解第五自然段。

3、用自己喜欢的记号画出并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4、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5、培养对红军崇敬的情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四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已经具有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而把文章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渗透学法指导。设计理念: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

1、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飞”、“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教学时间:

计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

2、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

3、小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5、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

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从哪几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点标出重点字词。

2、指名读出三个方面:(水)大渡河水流湍急,(岸)两岸高山峻岭,(桥)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3、根据以上意思,说一说对“天险”的理解。

4、课文用了一个成语形容天险大渡河,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一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点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描写“抢时间”(飞)部分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飞”一样的夺下泸定桥?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体现了飞兵急奔?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读给你的同桌听。

2、理解“关键”的意思。指名读“时间……关键”这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3、默读课文,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①困②……标出;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①克②……标出。

4、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组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出标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5、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

6、应该怎样读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7、师生朗读比赛。

点评: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分层理解第五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

2、教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读。

(1)这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画出具体描写大渡河天险的语句。

(2)指名说出三方面:水、桥、岸。读出具体语句。男生读出描写水的句子,水色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水声震耳欲聋;水势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女生读描写桥的句子;分角色读描写两岸和敌人的语句。

点评:学习用声音、形态、颜色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如果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红军夺桥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

4、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段的层次:桥险、水急、两岸敌人凶。这样写出了红军夺桥非常困难。连敌人也说“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表现了敌人的什么心态?

(敌人非常疯狂,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了翅膀才能飞过去。)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

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中想像交流,感受真切、自然。

品读“夺”。(六、七自然段)

师:红军战士怎样夺桥?

1、将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出来,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

2、出示填空,体会动词的用法。(1)读课文填空。

(2)用换词比较法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3、范读,学生评议。

4、对照插图用自己的话复述六、七自然段。(五)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将本课的优美词句抄在摘录本上。

2、仔细观察插图,选一两位英雄写下来,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点评:在读、摘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味理解重点词句的用法,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话写下来,体现了读写结合。

3、抓词句,重积累,深切感悟。

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已经初步学会了抓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并养成习惯。在本设计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能力,放手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能很好地体现红军战士飞兵急奔抢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和具体细致地描写泸定桥及大渡河水的语句。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并联系上下文内容,真正体会到红军抢时间飞夺泸定桥的重重困难,深切感悟到红军战士的高尚品质,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自己对课文深刻内涵的理解得到升华,同时又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飞 夺 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桥险

勇往直前 奋不顾身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可歌可泣地英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理解课文中“飞”和“夺”的含义,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继续练习自读时提问题,练习点画重点词句,通过反复阅读和交流品评自己点画地重点词句。分层理解课文第五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抓住“飞”和“夺”,通过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桥?请说一说。(如果学生没提到泸定桥,)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座决定中国命运的桥——泸定桥。(板书:泸定桥)[(如果学生提到泸定桥,)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看看泸定桥。(板书:泸定桥)它是一座决定中国命运的桥。]这座桥将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70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请看大屏幕,用心观看一个电影片段,留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你从影片中得到的信息。

教师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把泸定桥从敌人手中夺过来。(补充板书:飞夺。)学生齐读课题,质疑提问。看谁提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出示梳理后有思考价值的问题。)(1)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3)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4)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结果怎样?

„„大家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自己解决一些质疑中的简单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新词。然后齐读巩固。(2)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3)交流自己已解决的一些质疑中的简单问题。

3、师生小结小结课文主要内容。并分清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1-2)哪几个自然段讲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3-7)哪几个自然段讲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结果怎样?(8)

三、学习“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段,思考: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2、出示“课文链接”:

(1)长征:中央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冲破了敌人层层封锁,爬雪山过草地,纵横十一个省区,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吴起镇。历时一年时间,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其中飞夺泸定桥就是长征中一次决定性地战役。(2)大渡河:在四川省西部,发源于青海,四川边境的果洛山,全长900多千米,在四川乐山县流入岷江。

(3)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桥东连接泸定县城,为铁索悬桥。桥净跨长103.7米,净宽2.8米,桥距水面14.5米,由13根铁链组成。桥身铁链9根,平行系于两岸,上铺木板,以作桥面,桥栏左右两根铁链作为扶手。铁链每根重约2.5吨。史载,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历时5年建成。

3、出示句子,学生品读,理解画线的词语。

(1)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2)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阻拦我军北上,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红军首长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4、思考回答: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联系上下文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岭”的意思。给“高山峻岭”配一个近义词。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水流湍急:湍,急。水流湍急就是水流得很急。高山峻岭——崇山峻岭

当时的情况怎样?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敌人的妄想是什么?“红军首长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识破诡计,智定策略。理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增援,妄想,阻拦,诡计”的意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人守关,上万人都难攻破。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妄想:狂妄地打算;不能实现的打算。阻拦:阻止。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计。

5、有感情的朗读1-2自然段,并说出1-2自然段讲了什么?

四、学习“怎样飞夺泸定桥”:

1、快速浏览3-7自然段,思考:3-7自然段围绕“飞夺泸定桥”写了哪些内容?各是哪几个自然段?试着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抢时间

攻天险

(3-4)

(5-7)

2、学习“抢时间”。

(1)学生默读3-4自然段,点画重点词语和句子。看看红四团是怎样和敌人抢时间、赛跑赶路的?结果怎样?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

A、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相机用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中议,议中读,联系上下文,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与感受。

a.当学生谈到“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相机补充在行军途中,一位小战士吃生米的故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文中人物近距离对话。

b.当学生谈到“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和对岸的敌人赛跑”时,相机让学生理解“索性”这个词的意思。

c.当学生的阅读体验涉及到其它的点时,教师相机做弱处理,师生共议、共读。

B、回归整体,融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中感受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精神。

C、回扣“飞”的起因——“红军战士为什么要这样赶时间呢?” 学生齐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教师板书:28日早上29日早晨

D、(课件出示红军战士冒雨行军的场面)师: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可不同的是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3、学习“攻天险”。

(1)学生默读5-7自然段,点画重点词语和句子。看看红四团是怎样“攻天险”的?结果怎样?

(2)出示课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①红军在夺取泸定桥时遇到哪些因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②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谈谈你们的感受。(3)全班交流。

①泸定桥离水面有(),是由()组成的,两边各有(),算是(),底下并排(),铺上(),就是()。人走在桥上(),就像()似的,现在连()也被敌人(),只剩下()。

a.指导观察图(出示课件)这座桥跟平时的桥有什么不同?

板书桥险

b.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注意括号里的词,突出桥险。

②向桥下一看真让人心惊胆寒,江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a.出示水急的图,引导观察,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b.出示这段话。注意哪些词用得好?心惊胆寒,直泻。震耳欲聋等,好在哪里?

c.总结出水的特点,板书、水急。

d.桥只剩下铁链,走在上面摇摇晃晃,桥下又水流湍急,假如你们站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出示课件)

a.这句话你们怎么理解,跟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飞”是飞行,题目中的“飞”是神速,快的意思,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意思除非你长了翅膀,否则是攻不下来的,b.这看出敌人什么态度?(狂妄、嚣张、不可一世)

板书:敌狂

c.引导读出这个句子

(4)出示红军攻天险的录像,请学生谈谈从录像中看到什么?并找出课文哪些句子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谈谈感受。

出示课件

①“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a.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这些动词用得特别准确,怎么理解?

b.从这些词语体会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板书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②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

a.“千钧一发”的意思,为什么说“千钧一发的时刻”?

b.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

五、学习“飞夺泸定桥的结果”:

1、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回答:飞夺泸定桥的结果怎样?

2、出示第8自然段:“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后续的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通过抓住“又”和“决定性”进一步理解这次胜利地重要性。理解“浩浩荡荡、奔赴”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长征中的其它故事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桥险

不畏艰险

抢时间 攻天险

水急

不怕牺牲

敌狂

勇往直前

对教学设计方案的反思

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同时详细地讲解写好这几个字的技巧,让学生也跟着认真地写。之后,我让学生就这几个字来提问。学生有的问:“泸定桥在哪里?”有的问:“泸定桥是什么样的?”我便引导学生去读“预习”、读相关的课文或查找自己带来的资料来自己解决。这样,学生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然后,我让学生就这个字来提问。学生有的问:“为什么要夺桥?”有的问:“怎样夺桥?”我还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马上就找到了第一段,并很快得出了答案。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去解决,而是把它留在了后面去解决。

读了飞夺泸定桥有感 篇8

原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我们应该加倍努力,珍惜.现在我们年纪还小,应该好好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将来长大后,为祖国贡献,为祖国争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了!

总之,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人啊!

关于读书笔记的作文:读了《小飞侠彼得・潘》有感_350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指南针,使我们不会在成长的路上迷失方向。我利用寒假时间读了好几本书,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英国作家杰姆?巴里写的最著名的一本童话剧《小飞侠彼得・潘》。

小飞侠彼得?潘是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孩子,他还会飞。一天晚上,他来到了温迪的`家,并教她和两个弟弟迈克尔、约翰飞翔,还把她们从家里带到了虚无岛。一来到岛上,历险就连连不断。她们遇到了丢失的孩子、印弟安人、美人鱼和狠毒的海盗。因为海盗胡克阴险狡诈,作恶多端,不幸之事接踵而至,彼得?潘却总能大显身手,救出伙伴们,最后打败了胡克船长和他的手下,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又回到了自己的家。

我读完这本书,觉得彼得?潘好勇敢啊,他竟然一次又一次地想出妙计搭救出自己的伙伴,我还羡慕他会飞。啊,他是多么自由啊!他能飞到虚无岛上,听说在那里,人永远不会长大,永远是一个小孩。如果我也永远是一个小男孩,我就会永远没有烦恼,只有快乐。但是,世上没有虚无岛,每个人都会长大。

三年级:王保森

读了《水浒转》有感_50字

水浒转里,一共有一百单八将。我佩服的有:武松、鲁智深、林冲和那黑厮――李逵。那武松竟五六拳打死一只大虫;鲁智深三打镇关西;和李逵劫法场。但那些小兵也很英勇,连死的时候多还要举起“题天行道”这杠大旗。我呢也有很多的感悟:古时候的封建社会是黑暗的必须有许多正义人士来维护的和正义人士多是讲忠、义二字。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

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当。

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

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紧赶急跑。

2.再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整理归纳问题。

(1)“”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

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时间紧(20多小时),路程长这两点(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飞夺泸定桥观后感 篇10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这里有几个让人感受红军坚强战斗意志的地方。一是在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战士竟然能一昼夜行军120公里,太快了!二是22名突击队员在铁索桥上冒着枪林弹雨进攻敌方阵地,只有我们视死如归的英勇战士才能做到!

【飞夺泸定桥说课稿】推荐阅读:

《飞夺沪定桥》说课稿07-01

电影飞夺泸定桥07-05

沪教版飞夺泸定桥教案05-25

上一篇:名胜古迹调查报告下一篇:亮化工程申请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