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有感(通用14篇)
读《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有感
郎溪县职教中心 葛琳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这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是一名农村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大多数人想到在农村职业学校里教英语应该没有什么成就感。面对着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和基础的学生们,我也曾抱怨过也曾失望过,甚至有着放弃的念头!反正这些学生英语本来就差,本来就没有什么好的学习习惯等等类似的念头也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过。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帮同事网购读书时发现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这本书。看到书名时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也许这本书可以回答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这本书从三个方面给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提出了努力的方向。你是一个“研究型”的英语教师吗?你是一个“智慧型”的英语教师吗?你是一个“创新型”的英语教师吗?如果你都是,那恭喜你!你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这本书中最能起我共鸣的是中篇——做个“智慧型”的英语教师。下面对书中提及的一些观念和思想跟大家一起分享和思考。
做个“智慧型”的英语教师,这种提法和丁如许老师的做个智慧型的班主任不谋而合。在从事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也兼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孩子。如何与孩子们打交道并走入他们的心灵?如何帮助他们理解语言的学习过程?如何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成长空间?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临场智慧与交际技巧。我通常笑称自己天天和孩子们“斗智斗勇”。
如何做个“智慧型”的英语教师?
一、学会与学生打交道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兼班主任,我可以说是和我们班同学打交道最多的老师。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的原则是首先要尊重学生们。只有我们真正的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他们才能信任你喜欢你并且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并该科成绩很棒。但也有许多情况是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厌倦这位老师的课堂。其次,我们对待学生要宽容大度。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能会和学生发生一些冲突。在处理这些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平等的和学生们探讨问题。对于学生们犯下的错误,我们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大度,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少一些忧愁,少一些烦恼。但每当这时,我会跟学生说:因为你们是学生,还是孩子。老师家长允许你们犯错误,但关键是犯了错以后,你们要认识到犯错了并且以后不再犯了!第三,我们要学会对学生微笑。微笑本身很简单,但微笑着的教师有着特别的魅力:微笑代表着爱,代表着自信。爱笑的我一直和学生关系很好。今年教师节我的上一届学生在我的QQ空间里的留言说:希望老师能一直保持微笑的样子!这着实让我自己也感动了!
二、理解英语学习
任何一门自然形成于发展的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和社会知识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语言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1
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那教师如何才能与学生一起拓展文化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呢?首先,教师要多学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其次,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因为,一个兴趣单
一、知识面窄、求知欲差的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无法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互动。因此,根据个人知识体系的情况,多阅读适当的英文报刊以拓宽知识视野,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要倡导学生多读英文报刊。
三、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作为学校主要的教学场所,是教师传授知识、开启学生智慧的最重要的平台,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最重要的空间。课堂教学的无效不仅会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而且对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培养带来不良影响。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从学生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目标”。通过拜读焦老师的书在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体验,我觉得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第一,教师充分备课并要求学生预习。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的取舍组合上下功夫,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结合等必须做出适当的安排。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在教学中,应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情绪。第四,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从策略上,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学科明显薄弱的学生,采用教师定学生、师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使学生随时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成绩。
优秀的老师应该将爱注满心田。不管是学生的心田还是教师的心田, 都需要爱去包围。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孩子需要父母、他人的爱, 更加需要教师的爱。当然前提也是教师本身要具有爱心, 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自身的人格定位。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整个数育过程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 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 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 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将自我的价值定位于奉献教育上, 全身心地投入, 用心地教育, 才能真正教好书, 更是将浓浓关爱给予学生, 让学生受到榜样和情感的熏陶, 进而也成为一个爱心浓浓的学生。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才会更加自信、茁壮地成长。
记得班里曾有一个孩子, 虽然已经上五年级了, 但是实际年龄就像一年级一样, 不肯吃饭, 上课从来不听讲, 下课跑得比谁都快, 经常跟老师捣蛋, 问一些幼稚的、傻傻的问题, 从来不会在学校里做作业, 上课就是捣蛋, 几乎每天都有情况发生。他的家长非常担心, 我们几乎每天通过电话联系。在学校, 我不断地和他讲道理, 不断地督促他, 尽一切可能让他融入集体。回到家, 也由家长不断开导和督促。终于经过一段时间, 他有些好转了。是爱让我们取得了孩子异想不到的改变, 渐渐地他的成绩和一些生活习惯明显好转了。
优秀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思考。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更加要学习做人的道理、思考问题的方法。只有让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才会做任何事情都仔细、小心的。这样对于作业、考试等自然不在话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因此, 它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 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思考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考虑时, 给予充分的时间, 并且进行足够多的交流, 分析为什么你是这样想的, 他是那样想的。这样一个过程下来, 学生下次思考的时候就可以引以为鉴了。几次下来, 学生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加聪慧, 更加耐心, 更加细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应该依靠思考, 也只有依靠思考, 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 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不可遏止的向往。”由此可见, 思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有些学生有优势, 他就会变得更加自信满满。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发拙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使之成为学生进步的源泉。教师更应该努力鼓励那些比较缺乏胆量的孩子, 给他们一个自信的展台,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职责是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发现他的禀赋, 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 以便使他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样必将带动他们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优秀的教师还应该正确对待家校联系。父母与教师的沟通, 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的班里有一个孩子, 不管做什么, 速度总是慢得出奇, 字写得特别大, 特别不好看, 衣服也总是令人感觉很不干净。在他身上, 似乎没有什么优点。但是有一点还是令人高兴的, 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不听话, 如果你坐在他身边, 让他做题目, 虽然他速度慢, 却非常认真、仔细。他不会和老师闹脾气, 虽然在同学眼中, 他并不是特别受欢迎, 但是, 我一直相信, 孩子总有他闪光的地方, 而这个孩子的优点就是对老师特别尊敬。因而和他相处一些日子后, 我就更加相信这一点。一次, 孩子居然从平时六七十分考到了八十九点五分。他的爸爸终于在试卷上写了一句话:咱们父子一起加油。孩子的父亲拼命在外地工作, 几乎从来不管孩子, 但他是为了孩子才这样努力工作。从这里, 我也看到了家长的努力与关心。这个孩子需要我更加努力地去帮助他, 宽容他。有时多一些努力, 多一些互动, 教育才会更加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于,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是啊, 教师只有将自己融入到教育事业中, 让教育构建在快乐、自信中, 让教育进入生活, 成为生活的一泉活水,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成为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与热情的教师, 这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让《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伴我成长与努力。■
我当班主任已二十多年了,但有些问题我感到越来越困惑,越来越苦恼。当朋友推荐我看陈晓华老师的《做一个魅力班主任》一书时,我更强烈地感觉到,做一个魅力班主任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似乎是一个精灵,她要求班主任具有出色的语言魅力、心灵魅力、涵养魅力、情感魅力、管理魅力等多种能力。学校要求我们对学生不能大声呵斥,不能进行体罚,要用爱心来鼓励他们,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是从手心里捧出来的,所以班主任工作更是难做。那么,如何让班主任劳而有获?如何做一个快乐而又有魅力的班主任呢?这是每位班主任都深思的难题。
陈晓华老师自己也说做一个魅力班主任要的就是“用心”两个字,唯有用心了,才能做出些成就来。“用心,这说起来容易,可付诸行动且坚持下去的,不多见。用心一次、用心一两年或许还行,用心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要想做得像陈晓华老师那么出色,一定是要倾其全部的精力,将教育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完成,而不是你所从事的工作。
一、班主任应是具有爱与宽容之心的人
“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学生”,所以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爱。“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学生犯错是常有的事,面对他们的过错,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旦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要宽容、鼓励他们。我班学生张泽楷特别好动,上课经常坐不住,而且他还有特别的嗜好——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有时同学的文具没了,不用问,这位同学总是最大的嫌疑,并且只要检查,就能在他的文具盒里找到。怎么办?是一棍子打死,定性——小偷,还是给他以人格的尊严?有时我会开玩笑地说:“张泽楷同学会变魔术,他经常能将别人的东西变进自己的腰包,不过,如果换个角色体验一下,将他的东西变进别人的腰包,不知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多次的交谈,换角色体验,终于看到了他可喜的进步!我马上在这周的星级评选中,将他评为班级的文明星。那一个礼拜,张泽楷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像绽开的花朵。也从这学期开始,我和家长取得了联系,了解他的长处并利用他的优点,把班上开电脑的事交给他管理,他干得可认真了。尽管他上课还是坐不住,但我想,在做人的道路上,我教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班主任应是身教重于言教的人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印在学生的眼里,投射到他们的心中。班主任的行动是直接影响和改变学生最好的“魔术棒”。在维护班级环境卫生方面,我尝试着用自己的行为魅力去影响学生。我习惯走进教室后环顾四周,检查课桌是否排放整齐,桌面是否收拾整洁;我会随手把讲桌上的书籍和杂物整理好。我经常要求学生不准随地乱扔纸屑,这种恒心使学生看到我只要在教室内低头走路,他们就不自觉地在自己座位周围东张西望,检查是否有垃圾。我对学生守信,实在因为某种原因耽误了,我都主动向学生承认错误,向学生借东西我每次都说谢谢。在我的影响下,学生都变得很有礼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在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扣分现象逐步减少,而且还出现了多次的加分,使我班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领导和师生们的一致称赞。
三、班主任应是具有知错就改和自我批评精神的人
知错就改和自我批评是做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人无完人,老师也不例外。老师做了错事,也应该像孩子一样大胆承认并立刻改正。这样,反而显得老师更光明磊落,在孩子眼中更有分量。记得去年学校要举行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班主任们自然不敢懈怠,我每天带领学生认真训练,总盼望能取得好成绩。比赛前,我一再强调要统一着装。第二天早上,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李小龙还是没穿校服。这个李小龙不提则已,一提我就来气。平常调皮捣蛋,不做作业,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当时我就新仇旧恨一齐算。不等他解释,我就大声地说:“你是咋搞的?你不穿校服,就如同上语文课没带语文书一样。今天下午,你就不要参加比赛了。”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都瞪着惊恐的眼睛看着我。李小龙眼里噙满泪水嘴巴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过了好一会儿,坐在他后面的韩少鹏站起来低着头小声说:“老师,求你不要再批评李小龙了,是我忘了穿校服,李小龙把他的校服借给我了。”听到他的解释,我怔住了。我恨啊!我带着老眼光看人。为了不伤害他幼小的心灵,我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真诚的向他表示了我的歉意。天真无邪的笑容重新回到了他脸上。这事虽已过去好长时间了,但对我永远是一个提醒,它更让我真切的体验到了教师“知错就改”和“自我批评”的魅力。
四、班主任应是懂得批评艺术的人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也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自信心。因此,有时当学生犯错误时说话转个弯儿,正话反说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里经常有一部分同学不做或少做作业,需要老师去催。一次晨检时我说:“近段时间来,很感谢同学们对老师工作上的配合,也特别感谢某些同学对老师的特殊照顾,他们为了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故意少做或不做作业,这确实替我省下了不少时间。对此,我非常感动。在感动之余,我也想为同学们多付出一点,恳请各位看在我闲得无聊的份上给我多一些作业本吧!”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过后就不好意思不交作业了。
五、班主任应是具有美好人格魅力的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不光要有渊博的知识,还更应该培养自己音乐、书法、绘画、体育等方面的兴趣爱好,使自身全方位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与好感,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和个人魅力,使学生由对班主任的敬佩之情转为自觉服从班主任教导的行动。
当我手捧《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阅读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亲切”;当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如同在黑暗中行驶的小舟朝着那点点光芒的方向前进……
如果将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教育理论联系我们的实际工作,教学中往往将简单浅显的问题变得复杂,往往将现成的问题肢解细化,细嚼慢咽的灌输给学生,往往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感慨,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有点儿不知所措,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像我这样的新教师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王晓春老师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客观世界的.研究(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和主观世界的研究(教师的自我认识)。”我们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很薄弱,而第二个方面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考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要经常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要善于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认识自己比了解学生更重要。
在初登讲台的一年里,很多老教师就会发现我老是和学生较劲,他们就会开玩笑的说我,像孩子一样老是和学生吵,说以后心态变了,连吵的劲都没有了,当时听到这些话,我会觉得和学生吵也是需要激情的,我甚至还洋洋自得的认为,我的激情要一直保持下去。就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这样的激情是不是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呢?难道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靠着这样的激情和学生较劲,就能完全解决吗?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我开始反思我这一年的幼稚行为,我发现我的思维方式是单一的、主观的,甚至是狭隘的。总是以我的要求为准,学生做不到,我就在那干着急,结果是学生觉得我莫名其妙,我自己气的跳脚,旁观的人无奈的摇头。那么改变我的思维方式究竟有多难呢?其实,只要我将“你怎么可以这样?”“你为什么不按我的要求做?”这样的话省去,换一种逻辑,换一种语气,事情处理的结果完全不一样。比如,以前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学生乱七八糟的就出机房了,有的椅子就这样散落在各个角落,装鞋套的袋子也满天飞,学生在机房里就把鞋套脱掉了,还有追逐打闹的,那个场面简直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以前我总是在那大叫大喊的,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学生根本不听我的,我的威信自然也降低了很多。这学期开始,我要求学生听到我说“准备下课”的时候,就把椅子和书归位,在身边寻找垃圾抓在手里准备带出机房,然后那一小组表现好,就哪一小组先出门,在走廊上脱鞋套。这样一来,混乱的场面没有了,我也用不着在那拼命的指挥了。要求也深入学生心中,长此以往,我相信会成为一种习惯的。
读了马志国《做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一书,感受很多。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一、不做完美主义者
追求完美,是很多教师所追求的生活目标。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普遍责任心较强,很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总认为作为学生的楷模,就应该是完美的、不能有缺点。为此过分追求人格的完善,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我责备、谴责的倾向。事实上,强迫自己追求完善,正是不快乐、心理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我们要认识到:教师并非古书中的圣贤,而是一个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平凡人,不要过于责备自己,努力做好所要做的、喜欢做的事,然后试试着手那些不得不做的事,如果真的力所不及,可以向同事或朋友讨教,不要过分责难自己。
二、正确对待失败
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其实,很多时候,生活中所谓的“失败”实际上只是我们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比如许多教师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班上某个学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学校的处分。其实,教师不必因此而过分内疚自责,有些学生问题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并非仅仅是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只要尽到了责任,就可以问心无愧。
三、多问问自己
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当你开始对教师工作产生倦怠情绪时,就是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了,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教师这份工作可能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昨什么?目前的工作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当然应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四、给自己放个假
做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也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如果你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假期做一份其他领域的工作。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自己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面,并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如果此方法行不通,你还可以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等,是一个好方法。你将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五、适当的倾述
最近,阅读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我觉得最大的启发要以自己的方式悄悄长大。
教育,需要一份闲适
教育的闲适,是摒弃了急功近利的一种自然;教育的闲适,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恬静;教育的闲适,是拒绝了平庸肤浅后的一种深刻。教育,需要一点闲适。教育的闲适,更是一种诗意。新书的开篇,听薛法根娓娓道来,内心也会平静下来。
其实,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出发,我们也需要一份闲适心理:走进校园,微笑着向学生问好,在校门口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慢慢地欣赏学生的作业,与孩子自由地交谈&&但现实是,教师一进校园,就想着今天必须完成的工作,查看学生卫生扫除情况,查阅学生作业,准备上课,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薛法根总结说,在爱的名义下,我们悄悄地偷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
什么是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因此,减轻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是简单地控制作业的时间,少做几道题目,而是要改善孩子的学习情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学习,从而渐渐地爱上学习。我想:所谓教育的闲适,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次,才是教育行为。教育的快与慢,有时,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这是薛法根告诉我们的第一个为师之道。
心在哪里,智慧就在那里
在书中,薛法根谈到,为尊严而教,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永恒力量。他以自身的语文课堂作为引子,告诉我们当好语文教师的法宝心在哪里,智慧就在那里。他说,从讲语文到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而从教语文到有智能,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他一直倡导为言语智能而教。
薛法根建议我们在课堂上进行角色置换,像孩子那样去想,要让每个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关注落差,用不同的步(征文)子走路。他还强调作文就是对话,课堂中要有对话,对话生成精彩!他对有效课堂进行了有限思考,他建议每一个有志于语文教育事业的教师,要积极参与语文课程研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乃至编制具有教师自身风格特点的语文教材,真正成为专业的语文教师&&
其实,语文也好,数学也罢,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就是爱思考。思考,让语文更智慧;思考,同样会让数学彰显出理性的力量和美感!当一个优秀教师,用心才能看见!
成长,就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或许你听不见我生命中拔节的声音,但我仍然在悄悄地长大,慢慢地长大。薛法根在书中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启迪着我们:成长,就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每一个有梦想的教师,都渴望成长,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都渴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我曾留心观察了很多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每次我都在思考,他们怎么想到这样的设计呢?为什么我就想不出?这样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呢?于是,每次听完课,我就写听课感受。后来,我参与课题研究,自己主持课题,慢慢地,把学到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我相信,执着的种子一旦悄悄地播下,终有一天,它将长成属于自己的精彩与美丽!
(读书笔记)薛法根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成长,需要有自己的方式!看来,现在的我,也要试图去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书写自己的精彩故事!
余映潮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研究丰富细致, 见微知著, 被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号称语文教育界的“课堂教学设计之王”。这样高的称呼, 来源于他对教育的执著追求, 更来源于他那艰苦的磨砺。
一、多读
余老师为了上好只有37个字的文言文《夸父追日》, 从研究词典开始, 查阅了10万字的资料, 从而展示了一节40分钟的精彩课堂。如果说这仅仅是为了一节公开课所做的准备, 那就错了, 余老师平日都是这样去做的。他曾经花了三年的时间跟踪精读陈钟梁先生在《中学语文》上发表的一组文章, 这不是我们平时读书看报的一般性浏览, 而是长期的跟踪式研读。由于他研读了大量名师的著作, 因此, 对每一位大师的教学方法和精彩之处都如数家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他, 自然能较普通老师更容易成功了。
我平时也经常读书, 但在量上不能保证, 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 读起书来走马观花, 更不用说研读了。因此, 很多书看是看过了, 可是没有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 读过一段时间也就忘了。这样的读书, 可以说毫无意义!
二、多记
余老师不仅读得多, 做的笔记也多得惊人。他的读书卡片划分得极为精细, 仅仅阅读教学类就分为综论、记叙、说明、议论、小说等18小类, 每一小类都拥有大量的资料。在研讨课文的时候, 他记下需要深入品析、斟酌的内容;在研习名师著作的时候, 他做好细致的旁批;阅读专业杂志的时候, 他随手摘录自己珍爱的材料;听课之后, 他将优秀的课例浓缩为资料卡片;参加培训之后, 他将最有学术价值的内容整理到专门的文件夹中;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之后, 他提炼出能够启迪自己的思想内容……余老师就是凭着这样日积月累的教研资料库, 独创了“余氏教学设计36字诀”和“阅读教学设计的8大关键词”。
惊叹余老师的笔记庞大精细之余, 不禁羞愧于自己的笔记实在是委琐简陋——只简单地摘录从报纸杂志上看来的资料, 且内容稀少。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一句名言:“笔记使人准确。”善作笔记的人, 可以利用笔记梳理知识, 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更有条理。看来, 我还得向余老师学习, 扩大笔记的范围, 向一切可学的事物学习, 充实自己的教研资料库。
三、多写
多读书多作笔记的余老师, 也是一位“写作高手”。由于有了大量阅读和笔记作基础, 仅2009年一年, 余老师就写了130篇文章, 还不包括十多个新课的教学设计。平均下来, 一星期要写两篇半文章!更令人敬佩的是, 他的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评职称, 而是实实在在的自我磨练, 是一种研究和反思——既是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也是对自我的重新审视。
反观当今一线教师, 会上课又能写的教师实在是少之又少。其实, 这两方面是相互促进的。研究了一节课, 可以从多个角度把它写出来, 可以写对教材的文本解读, 可以写教学设计, 可以就某一片断写案例分析, 可以写课后札记……而写的过程, 是对课文的再认识, 对课堂的再反思, 下次再教这一课或类似的一课时, 肯定会有更好的设计。而我总是以“忙”为借口, 除了写总结, 几乎不动笔, 身子忙忙碌碌, 而不用心思考, 又怎能有所进步呢?
最近读了于永正先生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感慨颇深,让我不由地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因我一直教高一年级,也带过两个五年制班级,学生年龄小,对新的学校一无所知,可塑性好,这个时候最适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的特性。开始带班的老师都会遇到同样的难题,就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学生迟到,不管是迟到一分钟还是十分钟,学生都有理由,比如自行车坏了,父母开车送学过程路遇堵车,早晨起来忽然拉肚子耽误时间,电瓶车昨晚忘记充电等等„„那么于老师是怎么处理这个让所有班主任都头疼的问题呢?于老师在班上放肆的表扬那迟到的学生。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问,为什么迟到还要在班上放肆表扬呢?于老师当场回答学生说:“你们哪个有勇气迟到了,还能像他那样大大方方走到教室门口,还有如此胆大的喊声报告。是你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哭脸。”就这样,那调皮学生再也没迟到了。回想当初我带高一班级的时候,我的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说话、不准调头、不准玩手机„„。若干个不准之后,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学生的童心未泯,还没有养好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其实于老师所讲的童心未眠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理解和体谅学生。
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对于低年级
教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于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甘草。甘草有三个特性。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还要讲究一个“度”。我喜欢微笑着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能不批评他们的事情尽量委婉的指出,毕竟学生不管男女,都有自尊心,或许我哪天一句无心的话,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于老师在本书中还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书中有一段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约法三章:
一、不背手;
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
三、课间和学生一起玩;
四、到学生家里走走;
五、经常讲故事和笑话;
六、幽默;
七、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
八、做值日;
九、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十、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看到这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于永正先生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能如此要求自己,为何我不能。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程老师写道:“我原本是一介书生,匆匆走过的45年人生旅途,绝大部分生命时光都交给了书,爱书、买书、藏书、写书,是我的生活的主要内容。我做校长属于偶然事件。但书生做校长也有一点优势,那还是跟书有关。”做了校长的程老师并没有丢掉书生气,依然那么地爱书。少数优秀教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旦当上了校长,就把教学完全丢掉了,不再深入钻研教学,做了校长,整天忙于行政性事务,无暇顾及教学。我不敢说这是普通现象,但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校长或者想要当校长的教师都是这样的心理。我记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首先是一个学校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校长,他坚守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怀,充满着教师的职业情意。他说:“优秀的教师具有专业情操,那就是对孩子有一种特殊的爱,时时处处为孩子着想,为孩子一生负责,有一种强烈而自觉的生命意识。他们身上有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意识,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做教师什么最重要?我认为人文情怀最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儿童最需要呵护、理解与尊重,教育者如果缺乏了温情,那么教育将是冷漠的,是可怕的。在他的思想空间里,人文情怀最大。这是成长为教育家的最重要的因素。
“宽广的襟怀,海纳百川、朴实宽容的人生情怀,包容一切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理想的学校应具有浓郁的学校文化,进而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这样的家园是用人类文明财富营造起来的。”学校是文化酝酿的场所,所以学校应该最具有文化的地方。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有很多学校就不注重文化建设。光有漂亮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施还远远不够,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长期的任务,而且必不可少。现在我们芙蓉区的学校都在重点抓学校的文化建设,这学期,我们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学员来到楚怡小学,见识了楚怡小学深厚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
一、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 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就是说, 每一个教师, 不论执教哪一门学科, 都首先应该高度重视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只有这样, 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高度的精神修养,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 进而赢得学生对自己所教这门学科的热爱。我觉得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师, 特别是在教学文化生活模块时, 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 充满感染力。这样才能更符合文化生活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记得在2008年省级优质课时, 有这样一堂课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教师在讲完《文化生活》中“加强思想道德和知识文化修养”时, 动情地总结道:“愿作旱田的甘霖, 滋润你成长/愿作洪涝时的救生衣、食品、帐篷, 保你平安无恙/愿作一棵大树, 夏天里为你撑起一片荫凉/愿为一支蜡烛, 黑夜里为你送去宝贵的亮光/愿为一本百科全书, 送给你知识和力量/愿为传说中万能的神仙, 去满足你所有的期望/但我所有的只是一颗心, 希望你永远把他珍藏, 虽然他很平常/这颗心就是希望你永远善良而有修养。”特别是“希望你永远善良而有修养”这句话久久在我耳边回响, 真有些“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意境。这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思考的过程中, 心灵受到震撼, 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很好地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情感目标。当我们用这样的语言来教学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时, 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之美, 提升学生的情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愿意优美地讲述美好事物的人, 一个在普希金、海涅的诗歌下熏陶成长的人, 是不可能成为粗暴无礼和恬不知耻的人的。这不正是我们文化生活乃至思想政治课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吗?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使自己首先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时, 在学生就“研究生争当猪肉佬”这一新闻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 我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气势磅礴、充满感情的话:“我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美国的哈佛大学既希望他们培养的学生成为各方面的领袖, 也希望他们的学生从事各方面的工作, 包括到社区工作。职业无贵贱, 劳动最光荣。李嘉诚等不少商业巨子就是从做小生意起步的,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教师也是电线杆贴小广告, 自己租教室讲课, 一点一滴, 做着比卖猪肉还琐碎的工作, 终于十年磨一剑, 把新东方做成了今天知名的上市公司。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平凡的事情做出大学生、研究生的水平, 才是大学生研究生应该做的。相信,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是猛兽总能虎啸山林。”话音刚落, 学生的掌声就情不自禁地就响起来, 这堂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 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他不仅开发情绪记忆力, 还能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用好语言这把“最精致的钥匙”, 拓展并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 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固本厚根”, 让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春风化雨, 育人于无声之处。
二、最是书香能致远———博览群书, 提升文化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 读书, 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 要喜欢博览群书, 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 深入地思考。”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一个教学文化生活的思想政治教师, 不仅是“专家”, 更应是“杂家”, 不仅需阅读专业书籍,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更需要博览群书,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提升文化底蕴。“关关雎鸠”的爱情吟诵, 唐诗宋词的婉约与奔放, 明清时期的纷繁世俗图景, 我们需认真品味;郭沫若的诗歌, 巴金的三部曲, 鲁迅的小说杂文, 我们该细心欣赏;文化理论的书籍, 需要我们去精心阅读。我们不仅要从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 还要有当代流行文化、先进文化的积淀, 阅读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试想, 如果在课堂上, 教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这样充满文化底蕴的课堂, 学生怎能不喜欢?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文化影响面面观”时说:“同学们知道‘倾国倾城”这个成语吧。那么, 有谁知道它的原文是什么?出自哪里?”同时充满韵味地朗诵:“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 再笑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教师凭借自己的文化底蕴, 创造出一种文化的氛围, 使学生身处其中, 感受着文化的气息, 领略着文化的魅力, 沐浴着文化的光辉, 进而使他们油然而生出无限的遐思、无尽的思考。我想, 这也是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应达到的一种境界吧?
在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不仅教学《文化生活》我们要体现文化味, 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也要渗透文化韵味。因为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 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它们所凝聚的这一切, 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我们学科理论知识的博大与精深, 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因而, 我们的教学可以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喜欢甚至热爱。在学生与学科知识亲近的过程中, 在文化的氛围中, 学生的文化精神不断滋长。通过文化的传递, 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知识所蕴含的理性美, 获得真理的想象和美的熏陶。所以教师应该捕捉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要素, 在教学中彰显学科知识的文化本性, 让文化成为课堂教学弥漫的一种旋律, 让学生陶醉其中, 涵养性情, 濯亮精神!而这一切, 都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想, 如果一个教师把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文化底蕴当成自身的一种生理所需, 理所当然地去读书, 去感受生活。那么你的谈吐、人格, 还有你的课堂所展现的魅力是“光芒万丈”的, 而绝非是“文化的苦旅”。
正如余秋雨所说:“无人能摆脱历史文化的魅力和熏染, 而不管我们承认与否。”
摘要:论述了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 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其次要博览群书, 提升文化底蕴。
-------
读《启航之做怎样的老师》有感
《启航》里面有篇文章----《做怎样的老师》,读后感叹当一个教师的不容易。文章认为身为老师,要做一个学会赏识学生,善待学生,学会鼓励学生,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的老师。本人则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一个“懒”老师。
“勤能补拙”,此话一点不假,但这世界上谁不想“懒”?从某种角度上说,反而正是“懒”促进了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想偷懒,所有才会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来成就我们的“懒”。而我们老师却是那么的勤快,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好像不勤快就称不上好老师了。于是,我们看见在不少学生活动当中,老师忙前忙后,反复训练学生。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精细化训练。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完美的过程,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果,大家都非常满意。可是,这真是我们要的吗?是“我们”要的还是“学生”要的?
记得前段时间听课,新授五个单词,单词长很难识记,生怕学生记不住,于是我就不停的反复的领读,真正让学生自读的时间很少,在随后的几个活动中,也是我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结果可想而知,我累得够呛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课后认真反思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缘由,这或许正从某一个方面折射出我们的学生没有在我们组织的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放手锻炼机会。我想,是不是太过于“勤快”了,反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如果我们想多一点,再放手一点,允许学生偶尔犯错,允许教学过程有瑕疵,甚至不要太过分在意结果,把主动权真正交到学生手中,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是不是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效果会更好一些呢?
又想起另一个曾经看过的故事:
有一次,魏书生老师到台湾去讲观摩课, 当时除了学生听他讲,后排还坐得有老师和家长,他选了一堂高年级学的《元曲二首》为低年级的学生上,而且是在没有让学生事先预习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得知要让低年级的学生上高年级的课程时,学生们都被惊呆了,认为这怎么听得懂,家长们也被搞懵了,这不是不会爬就要学走吗?同行的老师们更是为魏老师捏了一把汗:这趟公开课一旦上不成功,不是砸了这个全国著名教育家的牌子?!
魏书生首先让学生们查字典把文中生词注音读准,然后让大家对着注释把意思翻译出来。一切基础工作就绪后,他要求大家背诵该课文。学生们说起码要十分钟才能背出来,魏书生让能背出的举手,结果在你争我赶的氛围中,最快的一分钟后就能背诵了,最迟的也不超过两分钟。一节课下来,魏老师似乎什么也没有干,但是,学生们是收获最大的一节课。
“我们要改变什么都包办的教育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老师只是学生的助手。”几十年的实践证明,魏老师的方法确实管用,他所教授的学生通常都是出类拔萃的,他所编辑的教学论著在全国被老师们当做法宝.有时我在想,什么是好老师?怎样做才算是好老师?是现在看到成绩的老师是好老师呢,还是若干年后有学生说你是好老师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教师现在“勤快”一些,固然可以立竿见影,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但老师过度“勤快”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可能就是学生思维、行动上的“偷懒”!教师的“包办”让学生不需要想太多、做太多,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就不可能在以后遭遇问题时独立自主的思考解决。
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它,它教会我不少做人的道理。当我读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懂得一个人就算有很多钱,如果不努力学习,没文化修养,也是一个没用的人。我们青少年一代还要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不懂文化,哪能完成这个使命?文盲是悲惨的,随时可能被人欺骗,有时还会因无知而步入歧途。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当我又读到“人相处,贵诚谦;待人宽,律已严”时,我就想起平时的自己。我最爱发小脾气,人家不小心说错话,我就大发雷霆,对别人又不够宽容,也许是我不喜欢结群的缘故吧。读了《三字经》这四句,我明白在跟别人相处时得多为别人着想,少发脾气,其实妒忌和生气都是很痛苦很辛苦的事,还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字经》还成为我行动上的指南针。印象深刻的是“三人行,有我师;见人善,即思齐”,它的意思是:看到别人有啥长处,看到贤德的人,就应该考虑自己怎么向他学习、看齐。在这以前我与它正好相反。以前我是那种满足现状、骄傲自大的人。考试成绩好了,我就心安理得,又可以在人面前炫耀一番!妈妈见到了,常对我说:“成绩只可以代表过去,不可代表将来呀!”读了《三字经》后,我惭愧极了。从此,我变谦虚了,得到好成绩也不自满了,决心更用功学习,更上一层楼。失败了,也不气馁,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失败后只要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就等于给下一次作一个充分准备。而且,我要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学习,吸取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其实骄傲是不对的,气馁也是没理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感恩的幸福——读《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有感
人生之路没有平铺直叙,总有沟回曲直。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至关重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一书教会了我换位思考,从反方向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痛苦,多些开朗与积极,少些抱怨与消极,对生活保持一份感恩的心,幸福就会萦绕着你。
当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逆境时,就开始抱怨,让自己陷入困境,往往这些困境会殃及你的周围,给他们也带来伤害。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人曾抱怨: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么多的磨难?那你是否知道因为这些磨难让你变得更坚强。也有老师曾抱怨: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达不到我预期的目标?那你又是否意识到,你正在因此不断地反思自己,慢慢地完善自己。正因为学生的不足,老师才显得那么必要。
感恩,不但是美德,还是一种动力,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不要忘记感谢你周围的人,感谢给你提供机会的人。凡是为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就会对他人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
我特别欣赏这一段话:“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要习惯每天清晨起来后对着镜子默默地说:感谢生活给予了我如此多的美好!然后是一个幸福的微笑。”
如果一个教师连起码的感恩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珍惜工作、热爱生活、真正爱护学生呢?一个学校如果形成了这样懂得感恩的文化氛围,可以想象这个学校一定会有活力,有凝聚力,更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无可否认,人都会有缺陷。只有承认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屈从它,无论最终能否战胜,他都是胜利者,因为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对缺陷的妥协。书中的老人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富有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
由此联想到我的一次经历。一天,我去广场上玩,走进了一个小仓库,仓库不大,里面放了一张桌子。我看见一位失去右肢的姐姐,她正在用左手写字。我站在那里看了很久,她的字写得并不好,却坚持一遍遍地写着。我俩开始聊了起来,从她口中得知,自从在一次意外中失去右臂,她用左手练习了好多次,一次写得比一次好。可是,她自己还不满意,一定要写得比正常人还好,挑战自己的极限。我很吃惊,一个残疾人尚敢挑战极限,我为什么不能呢?
【读《做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有感】推荐阅读:
读《做一个书生校长》有感12-08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10-25
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小学优秀作文07-09
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有感12-10
读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有感07-10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10-30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教师06-14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座10-29
做一个有规矩的教师12-08
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