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标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标(精选9篇)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标 篇1

关键词:企业服务 卓越 目标

摘要:企业服务的伦理目标是卓越服务,即使企业服务主体拥有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情怀;拥有超越自身利益的使命和目的。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通过企业服务行为来展现其伦理道德目标,从而达到卓越服务。;

卓越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美国管者米勒认为:“卓越并非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一精神掌握了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满足感”。卓越是一种道德境界,“追求卓越实质上就是追求伦理”。所谓企业服务,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目的,依据一定的经济原则和伦理准则所进行的服务实践活动。卓越服务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服务的伦理目标,是因为企业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企业服务既是一种经济实践活动,又反映着企业服务主体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美国著名学者、服务研究专家利奥纳德•贝利在研究了14家世界上最优秀的服务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后指出:“尽管这些样本公司都获利颇丰,但利润本身并不是价值观念的内容,而是其结果。追求卓越才是价值观念。我们无法用‘好’这个字来形容这些样本公司,因为‘好’不足以反映样本企业的优良品质。对它们所获成就的赞誉来自其为追求卓越所做的努力。”企业服务一方面是一种经济行为,有其特定的经济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包含着特殊的道德追求。作为经济行为,服务者通过为、为他人提供服务获得物质报酬;作为道德行为,服务者通过为他人、为社会提供物质或精神的服务,感受精神上的愉悦,提升精神

境界,实现道德价值。

企业服务作为组织的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目标,离开了目标,企业服务活动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企业服务目标是企业服务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企业服务目标的种类很多,它具有多重性的特点。笔者针对整个企业服务活动来说,可将其目标做两类性质的区分:伦理目标和非伦理目标,其中,非伦理目标主要是指经济目标即经济效率。企业服务的伦理目标即追求卓越的服务境界,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看,这种卓越服务的伦理目标包含着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对企业服务自身利益的超越。

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目标,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二是指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显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内在地包含了人类社会应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同时取得进步的伦理要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不是将自然作为人类统治的对象。在人与人的关系领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将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与个人的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统一起来;把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的人类价值目标置于由人的各种利益需要所构成的多元价值目标系统的中心。

本文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服务的伦理目标,是指企业服务应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自身的伦理发展目标,从而实现企业服务的卓越追求。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企业服务的绿色化为基本手段的。随着现代企业服务的迅速发展,企业服务的绿色化成为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绿色时代的到来对企业服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企业服务主体在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关注资源与保护。由于绿色企业服务能有效实现企业服务效率、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以及环境效率四个方面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伦理道德价值,因此,开展绿色企业服务是实现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伦理目标的基本手段,是企业服务走向卓越的重要条件。:应届毕业生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所谓绿色企业服务,是指企业服务主体以生态作为企业服务,以绿色服务为伦理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要,以实现企业服务生产者、企业服务消费者、、等四方利益的统一,实现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生产服务、流通服务还是消费服务,无论是售前服务、售中服务还是售后服务,企业服务主体都必须以符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原则为服务导向。企业服务主体在企业服务活动中要体现“绿色”,即企业服务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企业服务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个人利益、社会利益与生态利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目标内涵包括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凸显了企业服务注重人与人和谐共处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蕴含。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目标反映的是企业服务主体从纯领域转向非经济领域的思维历程,体现了企业服务主体关注社会的长远利益,强调企业服务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协调的伦理情怀,表现了一种深层的意识与道义责任承诺。

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伦理内涵,它实质上是企业服务主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道德责任,要处理的是企业服务与自然环境的伦理关系。企业服务应当顺应世界经济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这就要求企业服务主体将其生产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树立绿色服务观念,从事绿色经营,使服务与环境有机统一。这就要求企业服务主体在服务经营中根据可持续发展伦理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身心健康,从企业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减污和治污,以达到服务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的有机统一;企业服务主体不断提高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服务理念和绿色服务价值观,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在传统的企业服务管理之中融入环保观念,注重对人类健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积极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绿色、文明的企业服务环境。

企业服务自身利益的超越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标 篇2

关键词:企业服务,卓越,道德目标

卓越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美国管理学者米勒认为:“卓越并非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一精神掌握了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满足感。”卓越是一种道德境界,“追求卓越实质上就是追求道德”。所谓企业服务,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目的,依据一定的经济原则和道德准则所进行的服务实践活动。卓越服务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是因为企业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企业服务既是一种经济实践活动,又反映着企业服务主体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美国著名学者、服务研究专家利奥纳德·贝利在研究了14家世界上最优秀的服务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后指出:“尽管这些样本公司都获利颇丰,但利润本身并不是价值观念的内容,而是其结果。”

企业服务作为组织的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目标,离开了目标,企业服务活动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企业服务目标是企业服务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企业服务目标的种类很多,它具有多重性的特点。

一、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二是指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显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内在地包含了人类社会应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同时取得进步的道德要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不是将自然作为人类统治的对象。

本文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是指企业服务应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自身的道德发展目标,从而实现企业服务的卓越追求。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企业服务的绿色化为基本手段的。随着现代企业服务的迅速发展,企业服务的绿色化成为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绿色时代的到来对企业服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企业服务主体在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由于绿色企业服务能有效实现企业服务效率、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以及环境效率四个方面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伦理道德价值,因此,开展绿色企业服务是实现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道德目标的基本手段,是企业服务走向卓越的重要条件。

所谓绿色企业服务,是指企业服务主体以生态道德作为企业服务哲学,以绿色服务文化为道德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要,以实现企业服务生产者、企业服务消费者、社会、环境四方利益的统一,实现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生产服务、流通服务还是消费服务,无论是售前服务、售中服务还是售后服务,企业服务主体都必须以符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原则为服务导向。

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它实质上是企业服务主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道德责任,要处理的是企业服务与自然环境的道德关系。企业服务应当顺应世界经济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这就要求企业服务主体将其生产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树立绿色服务观念,从事绿色经营,使服务与环境有机统一。这就要求企业服务主体在服务经营管理中根据可持续发展道德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身心健康,从企业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减污和治污,以达到服务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的有机统一;企业服务主体不断提高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服务理念和绿色服务价值观,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在传统的企业服务管理之中融入环保观念,注重对人类健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积极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绿色、文明的企业服务环境。

二、企业服务自身利益的超越

利益,本文主要是指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是经济活动和道德活动这两个不同社会范畴的中介和连接点。也就是说,利益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可以作为经济范畴出现,它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恩格斯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这实际上就已经揭示了利益的本质。在道德活动中,利益是任何道德范畴的基石,所谓“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其含义实际上应该是,社会经济关系是道德的基础。

大多数服务性企业,尤其是国外知名服务企业,都将自己的服务目标定位于确保他们的顾客得到卓越的服务,不仅要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要超越他们的期望。那么,怎样的服务才算得上“卓越的服务”呢?本文认为,首先,企业服务主体要明白服务卓越与否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消费者对服务满意与否同样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的。其次,“卓越”并不仅仅是一般的符合标准,应当从消费者的目的和愿望出发,超越一般的标准,超越自身的经济利益,努力追求完美。实际上,卓越服务的道德目标就在于企业服务具有超越自身利益的使命和目的,在于所提供的服务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甚至这种服务超过了消费者的期待。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就是“创造顾客感知价值”,创造顾客感知价值就是要“突出顾客的价值优先,需要与顾客建立情感上的沟通,赋予顾客与众不同的优越感”。创造顾客感知价值需要实现优秀服务向卓越服务的转变,需要企业服务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经济利益,更多地创造顾客服务价值。这里的优秀(Good)是指“优质的、符合标准的”,而卓越(Great)则是指“伟大的、杰出的”。能够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服务产品,能够为企业创造长久利润的服务可以说是优秀,但不一定是卓越。卓越应当是对利益的超越,意味着能合乎道德地对待利益相关者,即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正当的利益要求,公正地对待他们。因此,卓越具有明显的道德意义和道德关怀。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就曾指出,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需要核心价值和一个超越盈利的目的,再加上一个保持核心或激励进步的关键动力”,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技术贡献,对个人的尊重,社会责任感以及一种深深的信仰:利润并不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因此,拥有超越自身利益的使命和目的的企业服务主体往往是从自身的社会使命、社会责任,而不是自己的利益要求来认识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所指出的:“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事实上,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因为工商企业是社会的一种器官。”那么,企业服务主体在社会中的道德使命是什么呢?就是超越经济主体自身的经济利益,为社会提供卓越的服务。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托马斯·莫里根(Thomas M.Mulligan)教授认为:“企业的道德使命就是运用所能获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人类世界更加美好而创造产品、服务和机会。这一使命比企业可能行驶的其他任何职责都重要。”当企业服务主体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在为社会的进步、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时,同时就是超越了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时,他往往就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所指出的:“当人类所追求的愿景超出个人的利益,便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远非追求狭窄目标所能及。”

以上对企业服务道德目标的分析表明,企业服务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过程,它还是一个价值选择、道德实现的过程。企业服务目标中总是包含着道德价值观念的选择与取舍,其目标的有效实现也总是依赖于一定的道德条件。因此,企业主体在确定企业服务目标时,应该自觉地把企业服务与伦理道德、企业服务的非道德目标与道德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让企业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服务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真正实现超越自身经济利益的道德使命和目的。

总之,作为企业服务道德目标的卓越服务,要求企业服务主体拥有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情怀和超越自身经济利益的道德使命,这意味着企业服务主体在企业服务过程中应当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通过良好的企业服务行为来展现自己的伦理道德品质,从而创造卓越服务。

参考文献

共享服务中心的目标成本管理 篇3

【关键词】共享服务中心;目标成本管理

共享服务中心将企业原本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日常性、重复性、程式化、通用性的工作,例如采购支持、物流配送、仓储管理、资金收支、销售支持、欠款清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IT服务等放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集中处理,降低人工成本,发挥标准化和专业化优势,又使各业务单元腾出更多精力用于核心业务,被许多大型集团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所采用。共享服务中心的特点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在其成本的管控方面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一、共享服务中心的特点

1.低成本驱动

组建共享服务中心的首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故一般都建立在社会环境较好、人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在运营中也注重持续降低成本。

2.服务专业化

将服务、岗位、人员分门别类,精确搭配,讓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使服务更加优质高效。

3.流程标准化

对人员、技术和流程集中整合,通过SOP进行规范操作和流水线式处理,统一管理,减少执行偏差。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1.两者都致力于控制成本

共享服务中心目标是满足内部客户的服务需求,同时降低服务成本,这与目标成本管理满足客户的质量需求,同时将成本控制在目标以内是基本一致的。

2.专业化服务适用成本设计

共享服务中心往往分工较细,各项成本边界较清晰,成本结构也较明确,固化程度较高,适用于预先设计。将目标成本嵌入到服务成本设计中,有助于约束成本。

3.标准化流程便于成本计量

没有计量就难以管理。共享服务中心采用标准化流程,其成本也具有较高的标准化,重复性高,便于计量,可通过各个新旧流程成本相对比,选择最佳流程,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

三、目标成本设定

目标成本的设定是目标成本管理的第一个阶段。这里的目标成本基于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从公式上讲,是服务的竞争性市场价格与共享服务中心期望利润之差。

目标成本设定重在调研,包括客户对服务功能、质量、时间的要求以及可接受成本。调研也应包括外部市场上竞争对手的服务和价格,因为为了防止共享服务中心失去自我改善的压力,多数企业会引入竞争机制,如果自设的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与外部市场相比没有优势,可选用外部服务。例如,某客户的原采购支持服务的年运行成本是100万元,客户将此项工作转移出去后期望采购成本是90万元,而市场上另有企业可以80万元报价承接,如果共享服务中心期望利润是10万元,那么此项服务的目标成本应设定为80万元—10万元=70万元。

四、服务成本设计

成本设计是目标成本管理区别传统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征,即“成本是预先设计好的”。将已经设定的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成本设计中,用成本目标来约束成本设计,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

服务成本的设计并不神秘,它类似于图纸规划。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照服务水平设置,构思各种服务方案,模拟服务过程,分解工作步骤,预设各项工序和流程,测算产生的成本,分析成本动因,反复组合,将服务总成本控制在目标水平内。在设计中可借鉴价值工程计划的原理,借助跨职能团队的通力合作,对各种设计方案的功能和成本进行规划和测算,选出符合客户要求,同时满足目标成本的设计方案。

共享服务中心与的客户多属同一集团企业,与外部服务商相比,与客户都算是“自己人”,沟通和协调方便,信息共享程度高,要保密的范围少,而业务的常规性和重复性为数据的收集带来方便,应好好利用这些优势。通过与客户进行建设性的研讨,区别哪些作业是必须的、哪些有增值但会提高成本的、哪些是不必要但提高成本的、哪些是外包更合适的,综合考虑加以取舍,从服务内容和范围就开始寻求降低成本。例如,某客户将采购原料,如每批都化验可保证原料质量,但购化验设备的年折旧和化验费用12万元;其中有两家供应商的原料质量最稳定,但价格略高,年总价款高6万元,如这对两家供应商的原料不化验,可能发生20万货损,发生的概率为0.1;如每月化验一次,发生概率降为0.01,外部化验公司报价年化验费1万元。计算比较,第一个方案年增加成本12万元,第二个方案年增加成本6+20×0.1=8万元,第三个方案年增加成本6+20×0.01+1=7.2万元,所以应选择成本最低的第三个方案。

共享服务中心的成本结构中,人工成本一般会占较大的比例,人工成本设计首先应考虑学习曲线效应、边际劳动生产率递减等经济规律。例如某新员工第一个月处理800个采购订单,月薪酬4000元,平均每单处理人工成本是5元,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第二个月可处理同样的1000个订单,月薪酬涨到4400元,平均每单处理人工成本是4.4元,劳资双方都得利,第三个月员工期望工资继续上涨10%,但处理订单数增长率却低于10%,边际劳动效率和边际效益下降。以后熟练程度会进一步提高,但提高空间越来越小,代价越来越大,通过提高薪酬来激励员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人工成本的效果也越来越差。也就是说,要在劳动效率和薪酬进行权衡,选择最合适的人,而不一定是薪酬最低的人,也不一定是劳动效率最高的人。

由于共享服务中心的薪酬多实行月薪制,人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可被看成月固定性成本。人工成本的降低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工作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人员,这是非常直观的降低成本;二是业务量增加而人员不增加或较低幅度增加,这是一个相对的节省。因此监测各岗位员工工作的饱和程度,并将其控制在一个预定的较高水平的范围内是控制人工成本的一个可行方法。对工作进行分析,将复杂工作分解成几项简单的工作,用低工资人工代替高工资人工,人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还可从非物质方面,例如轮岗、职级晋升、精神表彰、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等方面来激励员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部分人工成本支出。

服务成本的设计,不要将着眼点局限在本中心和客户,市场竞争不只是企业间的竞争,也是供应链间的竞争,同处一条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的业务也可以看成本企业业务的上下延伸,加强和上下游企业的联动,有条件地实施资源和信息共享,对降低成本可能会有突出效果。例如共享服务中心可将市场调研的信息发给供应商共享,按时其提供准确采购计划,可以指导供应商的生产安排,避免产销失衡,保持合理库存,从而降低成本,本企业因此也可从供应商取得更优惠的价格,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共赢。

五、在运营中持续改善

目标成本管理虽然将成本控制的重点用在前期的研究与设计上,但不应认为是一次性设计完就结束了,它应该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在运营中,可采用六西格玛、业务流程重组等方法持续改善。

另外,成本设计和实际运营的环境和条件会存在一定差异,这就为以后的持续改善提供了空间,当情况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审视原来的设计,及时做出改进和优化。

六、经验总结

一个成功的共享服务中心,不光要有完善的办公设备、便捷的通信条件、先进的软件系统、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更要聚焦自己的使命——将服务客户,控制成本真正落实到每项服务、每个流程、每个员工的实际行动中,精心设计,持续改善。

1.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和满足客户需求

服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离不开对客户业务的透彻调研,要使自己成为客户真正的业务伙伴,站在客户利益角度,从专业视角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而不是仅仅拘泥于SLA的最低服务水平,让客户感到支付的服务成本物有所值,从客户争取更多的业务,来摊薄信息系统等固定成本。

2.坚持持续改善

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具有程式化和重复性的特点,员工容易习以为常,产生倦怠,这就需要实施目标成本责任管理,对各成本责任中心进行评估考核,落实相应的奖惩,促使其保持创新的动力。适当组织跨职能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创造积极开放的工作氛围,不断优化流程,改进方法,更新技术,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标 篇4

为提高基层效能,方便群众生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上栗县委办公室,上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县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栗办发„2009‟17号)文件要求,各乡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依法行政为前提,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政务公开为原则,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将乡镇职责范围内与经济建设、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集中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努力塑造廉洁高效、服务优良的乡镇政府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为切实做好这项便民、利民工作并使之更加规范动作,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标

全县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为民、便民、利民的要求,实现服务对象办事“进一家门办成、盖一次章办好、交规定费办完、在承诺期办结”,各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落实“代办”服务制度,“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达到服务对象“少跑路、少说话、少花钱”的目标。

(一)便民高效: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纳入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并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纳入服务中心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对每一个事项的办理期限,在法定时限内做出明确承诺,做到随时受理,限期办结。

(二)依法办事: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纳入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各级各单位和村(居)委会的法定职责不变。坚持依法办事和服务群众有机结合,既要强化服务,实现行政提速,又要在程序方面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规范有序:不断完善各级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明确每一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规则及工作流程,把权力运行纳入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四)公开透明:坚持办事公开制度,各级便民服务中心要通过网站、公开栏、服务指南、电子触摸屏等形式,将服务项目、办事依据、申报材料、办事流程、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依据、办事机构和责任人以及有关电话进行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考核方式

(一)全县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考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纪委牵头,县监察局、县公开政务管理局具体组织实施。

(二)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情况的考核实行百分制单独考核。

(三)各村(居)委会便民服务室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全县便民服务中心在考核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时,抽查1—2个村(居)委会便民服务中心(室)的建设情况。

(四)考核采取听取汇报、查看场地、查阅有关资料和随机抽查(回访)服务对象等形式进行。

三、考核标准

便民服务工作考核主要围绕健全组织机构、集中审批职能、整合服务功能、制定工作制度、高效廉洁规范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

(一)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要求达到“九有”:

1、有便民服务中心的牌子;

2、有相应规模的办公场所;

3、有完备的办

公设备;

4、有专用便民联系电话;

5、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人员;

6、有管理有效的工作制度;

7、有办理、代办(理)登记簿;

8、有便民服务手册;

9、有一定的工作经费。

(二)考核按照“四到位一创新”的内容(服务人员到位、服务设施到位、服务项目到位、服务制度到位、服务形式创新)进行细化考核。

(三)考核等次的确定。考核95分以上者为优秀单位,85分—94分为合格单位,61分—84分为基本合格单位,6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单位(评分标准详见附件)。

四、考核运用

(一)各级各部门便民服务工作纳入县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双目标进行考核计分。

(二)对各级各部门便民服务工作的考核结果予以书面通报。

(三)对便民服务工作考核优秀的单位,县委、县人民政府将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合格的单位将按照考核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附件: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考核评分标准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标 篇5

一、项目目标

通过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填平补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建设,改善群众中医药服务环境和体验,开展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便社区群众就近享受规范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二、项目范围与内容

(一)项目范围

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项目内容

1.改善中医诊疗环境。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

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

2.配置中医诊疗设备。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诊疗设备配备标准,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按程序接入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健康信息平台。

3.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本机构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区中医医院组织本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干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开展不少于2天的中医药服务培训。

4.开展中医药技术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确保能安全有效开展和规范化操作针刺类、灸类、刮痧类、拔罐类、中医微创类、推拿类、敷熨熏浴类、骨伤类、肛肠类以及中药饮片等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详见《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区卫健局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我区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项目单位要制定项目工作实施计划,报区卫健局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

(二)资金安排

2020年省财政下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共20万元,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其中15万元划拨入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

5万元划拨入市区中医医院,用于开展全区中医药人员培训。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21年12月底前全部执行完毕。

五、项目监督与管理

(一)项目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加快项目执行进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完成后做好自评工作。

(二)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适时开展评估,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区卫健局将把项目建设工作纳入项目单位考核,项目执行实际效果将作为今后安排相关中医项目资金的依据。

后勤管理部服务目标 篇6

后勤服务部将认真贯彻公司下达的管理精神,将2011年定为管理工作服务年,总体工作思路是: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使后勤服务部真正切实为公司、员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具体工作中,主要是抓好 “三个满意”,即让顾客满意、让供应商满意、让员工满意:

一、围绕提高效率,重新梳理工作流程。进一步整合优化办事流程,压缩业务处理的时限,力争使后勤服务部成为便民办事窗口。

二、围绕收费公开,对窗口收取的各项日常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并对收费项目的进行张贴公布,进一步提高窗口收费的透明度。

三、围绕管理监督,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建设。围绕《员工奖惩制度(试行)》,加强对各岗位的考核监督,规范后勤服务部业务操作。进一步畅通反馈渠道,制定回访制度,就后勤、内勤窗口服务态度、工作完成质量等情况进行反馈调查,重点了解各横向沟通部门、员工的满意程度,并及时解决反映的问题。

四、加速信息建设,进一步推进后勤服务部管理工作数字化系统化的管理。建立营业员人事管理系统,实现员工从办临时牌-转正培训-入职-岗位变动-工作行为(如考勤、操行、餐费充值等)-离职等所有关联工作在同一系统内完成处理。建立完善的费用核算平台,使核算平台能够做到同步完成后勤科员负责的所有费用项目报表生成。

五、围绕提高质量,进一步落实服务措施。

1、调整窗口部分业务的办理时间,由原限时限期办理调整为每天都受理,解决员工反复几次跑窗口交费的问题;

2、由顾客提供申领家电下乡补贴相关资料复印件改为由窗口自行复印,免去了顾客因提供复印件不合格而被返单反复跑窗口办业务的困扰;

3、严格要求标价签打印工作按规定执行,杜绝商场内商品因标价签打印工作不到位而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标 篇7

一、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概述

何为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是研究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的首要前提。所谓的普遍均等图书馆服务则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图书馆服务体系能够确保该国家或地区的所有人, 不分性别、年龄、学历、身体素质及地位等, 就近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及信息。这是一种公认的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体系。而本文认为:普遍均等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 即权利平等、就近服务及覆盖全面[1]6。

权利平等是普遍均等服务的本质。就是指人人都有能够平等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机会, 不搞差异对待。国外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平等服务上做得相对较差。尤其是弱势群体、农村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居民, 他们与非弱势群体、城市及东部发达地区相比, 呈现出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就近服务是普遍均等服务的必备条件。好比在某县城有一座图书馆, 其面积约为六千多平方米, 人口达到六七十万人, 并没有在县城外设有分馆或流动的服务点, 但是该地方政府则宣称该图书馆面向全体人民, 并将其称为覆盖全县。这种服务并不是全面服务, 实际上很多农村居民仍处于服务之外, 绝大多数居民并不能够就近获得图书馆的服务。为此, 只有图书馆实现覆盖全面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实现就近服务的目的。

覆盖全面是普遍均等服务的前提条件。顾名思义, 覆盖全面就是指全社会所有人群都能够得到该图书馆的服务。若是国家图书馆, 则表示该国家的人民都能够获取该图书馆的服务, 若是地区图书馆, 则表示该地区获得图书馆服务。在实际的服务中, 不存在任何一点盲区, 能够遍及所有人的服务。

二、普遍均等服务下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

1. 构建区域性服务体系。

在20世纪50年代, 我国的图书馆就已经建立较为正式的区域性合作关系, 这种关系也称之为图书馆网, 但在本次研究中所构建的区域性服务网与传统体系相比, 是一种新型合作关系, 跨越管内资源的权限, 可直接交给读者使用, 自由利用图书馆网内资源[2]47。近年来, 可将各地探索的区域性服务体系分为两类, 即分层通借通还模式、一卡通借通还模式。

分层通借通还模式是指一个地区的图书馆能够在一定的协调组织系统下, 组成三四级网络, 读者仅仅需要通过借书卡就能实现图书的借还。如深圳市图书馆与其他六个区的图书馆构成, 采用D-ILAS技术作为支撑系统, 在物流上依靠物流公司的服务, 在每一个馆中准备六个袋子, 将读者归还的图书进行分门别类, 然后通过物流公司, 将其运往到相应的图书馆中, 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服务范围。一卡通借通还模式是指地区性图书馆通过协调组织, 并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支持之下, 也组成三级或者四级的图书馆, 读者凭借一卡通实现图书的归还。如:北京图书馆网络, 就是典型的一卡通借模式。

2. 构建总分馆服务体系。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总分馆服务体系主要是由同一个建设主体所设置及维持的图书馆群。当前我国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是在现有体制的框架内所寻求的一种可能途径。到目前为止, 总分馆体系可分为自下而上半委托、自下而上全委托。自下而上半委托则是指一个总馆与分馆之间是依靠协议所建立起来的, 并按照自下而上的形式运行。如天津支持某一部分街道或者社区图书馆与天津图书馆形成一种总分馆体系, 按双方认同的相关标准, 确保图书馆所运行的设备及人员等, 保证按时开放, 读者可通过一卡通实现图书的归还[3]68。自下而上全委托与自下而上半委托唯一的不同在于委托形式上, 分馆与相关主馆部门将一定的购书经费及人员都托付总馆使用, 并按照双方所认同的书刊数量及人员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如苏州图书馆则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的基层分馆, 构建统一管理的图书馆群。

3. 构建基层服务体系。

基层服务体系常常指的是县城以下的图书馆服务, 近两年来, 已将服务重点转移到街道或乡镇, 甚至村庄附近。从普遍均等服务角度来看, 这种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这种转变才能够确保绝大多数就近能够获取服务, 实现覆盖全面的服务理念。对于基层服务体系, 我国的建设相对较为欠缺, 但已对乡镇一级的图书馆作出了明确规定:其建设由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来办理;由公共财政对其进行支持;由特有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如:西安城区每年在图书馆建设上投入较多经费, 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基层服务体系。

三、构建普遍均等服务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障碍

从当前来看, 尽管我国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得到了发展, 然而, 仍存在一些不足, 追究其原因, 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管理体制。

我国图书馆管理体制大多仍采取以往模式, 其特点可概括为分责管理及垂直行政。这种管理体制给我国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严重弊端。具体表现为:其一, 制约了总分馆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应为总馆建设主体及分馆建设主体, 经费统一由政府出资, 对人、设备及财物行统一管理, 实现统一服务。而在实际工作中, 分级包干的管理模式与总分馆的内涵相冲突, 成为其内在障碍。其二, 对政府之间的能力差异进行了掩盖。在实行分级包干的前提下, 不同级别政府的图书馆建设能力是相同的, 都能够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均等服务。然而, 实际工作并非如此, 其建设主体仍同虚设, 无法就近获取图书馆服务。其三, 难以发挥各种协会作用。在微观管理上, 难以实现图书馆理事会的决策制度, 在宏观管理上, 难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也就难以真正实现民主管理。

2. 政府观念。

由于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公共物品, 政府发挥着主体作用。而在实际执行操作中, 政府认为一级政府只能办理一个实体型图书馆, 只有达到这种形式才能够提供图书馆均等服务, 常常忽视了边远与基层居民权利平等的问题, 在上述理念下市、县级的图书馆服务仅仅将其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容, 并没有将其作为图书馆服务内容, 这样一来, 就在无形之中忽视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图书馆服务需求[4]90。迄今为止, 在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评估体系中, 还没有专门设立覆盖全社会及就近服务的相关指标, 即使有此类指标, 但所占比重大多微乎其微, 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另外, 大部分的图书馆服务点多建设在城市郊区, 并没有延伸到农村地区, 极易形成局限性。

四、构建普遍均等服务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策略

鉴于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普遍均等服务理念下应加强多方面政策支持, 如设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人力资源及技术资源等。在进行这些支持时, 则必须在改变体制模式及突破观念障碍的前提之下。

1. 突破体制。

如何突破原有体制是当前继续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及行政体制, 可将其分为几大部分:中央、市及县三级联合的建设主体;市与县联合的建设主体;地级市成立的独立主体等, 分别所覆盖的地区为本市区及全县区。此外, 要想实现两种以上的建设主体模式, 则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突破, 从当前来看, 还存在一定难度, 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5]75。

2. 改变观念。

要想改变原有观念, 可采取硬性策略及软性策略。所谓硬性策略则是指通过实施新的制度措施对原有的观念进行改变, 进而促使人们形成新的观念;而软性策略则是指依靠学习或者借鉴他人经验来改变原有观念。对于图书馆评估制度而言, 图书馆服务什么样的群体则体现出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人文观念。为此, 可加大读者服务工作指标, 对图书馆服务结果进行再评价, 让现有的评估制度走出重管理、轻服务的误区;另外, 可增设就近服务及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指标, 通过该指标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制度。如就近服务方面, 可以《公共图书馆用地指标》中的服务半径指标作为基本的指标, 并相应地配以适当分值, 对各地图书馆的就近服务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 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道路任重而道远, 在当前管理体制下, 不可能对其进行较大服务的调整, 故从行业角度来看, 可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活动。尤其在普遍均等服务理念下, 图书馆作为一种公益性的组织, 要想实现均等服务的目标, 则必须通过自身优秀的服务, 进而影响全社区, 强烈呼吁政府给予支持, 最大限度争取在现有框架下形成一种长效的区域性图书馆组织。本文在普遍均等服务下从区域性服务体系、总分馆服务体系及基层服务体系三方面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 希望对后期的图书馆服务工作能够起到切实的效果, 将其落到实处,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摘要:21世纪以来, 普遍均等服务理念的提出, 逐渐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本文首先阐述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概念, 然后分析其构建及障碍, 最后探讨其构建策略, 以望对均等服务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普遍均等服务,图书馆服务体系,建构

参考文献

[1]方嘉珍.论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 (5) .

[2]吴洪珺.普遍均等服务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5 (1) .

[3]王瑛琦.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 (9) .

[4]姚敏.现代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构建[J].兰台世界, 2013 (8) .

课堂情境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篇8

[片段一]

历史再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一上课,教师先让孩子们认真观看用多媒体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片头,伴随着刘欢特有的男高音“大河向东流”,梁山好汉逐一出现,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了“水浒”的情境之中。

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教师不失时机的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刚才看了《水浒传》的片头,大家想不想了解片中更多的故事呀?”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既然大家都想知道水浒中的故事,下面我想请我们班上有表演天赋的小艺术家们让我们开开眼,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表演一下。”

学生们纷纷举荐,最后,共有六位同学分别组成了三个小组,每组由两人组成,其中一位扮演鲁提辖,另一位扮演镇关西,其他人分别扮演小说中出现的金老父女等四人,学生稍做准备。课文中的三个场面便“历史再现”在师生面前。表演者演得惟妙惟肖,其他同学看得兴高采烈,笑得前仰后合。

表演结束后,我一看时间,一节课已经过去了近半个小时。这30分钟实现的是什么教学目标呢?热闹非凡的课堂表演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片段二]

大胆设想:假如我是鲁提搳

“历史再现”表演结束后,教师对其表演进行了评价,并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假如我是“鲁提辖”。

一个男生径直走上讲台,大声地说,“假如我是鲁提辖,我会用一半的财力来帮助金老父女。”

第二个同学说:“假如我是鲁提辖,我会对贫苦的农民进行捐助,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第三个同学对着话筒说:“假如我是鲁提辖,我不会三拳将镇关西打死,而是两脚踹死他。”言毕,同学们哄堂大笑。

第四个同学说:“假如我是鲁提辖,我会把镇关西告到衙门,将他流放,在流放的过程中悄悄将他打死,然后扔掉,神不知鬼不觉,并说他是病死的。”

课堂情境表演是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让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课堂表演离开了教学的特定目标,没有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那么,它就只具有手段的意义而没有目的性了。没有目标作指引,就失去了内容,单一的课堂表演即使再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再使学生感到“快乐”,也失去了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它的价值和作用也是值得怀疑的。

如何有效使用教学情境,使其为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让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

新课程绝非是抛开内容,脱离知识结构和知识承载来谈课程的。它要求我们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既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或是认知感悟力相一致,更要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盘考虑。

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固然,情境表演能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力,但在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如果置若罔闻,一味满足于情境的“趣味”和“热闹”上面,就违背了运用情境教学的初衷。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当然,态度与价值观不是“教”出来的,它是人的一种主观性选择。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慢慢养成的。是在选择中的学习选择,也是在参与中的一种自我发展。

两个教学片段中,我发现学生存在认知及价值取向偏差,如:学生从物质方面资助金老父女,认识不到社会原因;“三拳不打死他,而两脚踹死他”等暴力倾向,也有“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将他打死”不负责的言行。

教师如果能及时告诉学生,他们将有可能有几种价值可供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还可以告诉他们错误选择的不利影响,让孩子们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中心学校目标考核工作总结 篇9

龙兴乡中心学校

2011年12月15日

龙兴乡中心学校

2011目标管理工作自评总结

回顾学校2011的各项工作,在卧龙区教体局的领导下,学校支部行政一班人带领全体教职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教育,为学校工作的协调发展、跨越式推进谱写了一篇浓墨重彩的篇章。

一、抓学习提高

创建优质队伍

学校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专家型教师”活动为契机,在全体教职工中掀起了比思想、比学习、比能力的学习提高活动,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机制。

在抓教职工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中心校集中学习、各校分散学习和平时自觉学习相结合的办法。间周由中心校支部行政组织集中学习,全年累计达38次,其余各周由各教学点负责人组织教师约2小时的政治学习,学习时人人自觉做笔记。在10至12月,全体党员参加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每位党员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并结合自身思想实际写出心得体会、个人分析报告和整改提高报告,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自我改进的办法。

在提高教职工业务方面,学校一方面鼓励教职工参加学历进修,一方面派教职工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课改培训和教学研讨会。一年来教师参加课改培训累计达30余人次;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学研讨会、继续教育培训达25人次; 18名同志参加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等级考试,全部取得合格证;16名同志参加了普通话升级测试,并顺利取得二乙证书;30余名同志参加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另一方面组织教职工在本校进行业务学习活动。学校教导处不定期地组织教职工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杂志上的先进经验,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研究教学中的新问题。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全体教职工思想觉悟提高了,业务能力增强了,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学技能精湛的师资队伍正活跃在教学第一线,默默地耕耘。今年教师节,36名教师被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

二、抓班子建设

清正廉洁谋发展

班子成员在校长的带领下,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实行了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通气商量,协同配合,形成了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局面。定期召开行政会、校务会,研究诸如晋职、评优、人事调动、学校发展、奖金发放等学校的重大事宜,并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抓制度建设

规范学校管理

本学校根据县教育局制定的《卧龙区2011目标管理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对教师考勤、班级管理评价方案进行了创新制订,通过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制度运作良好。奖惩月月兑现,教职工的组织纪律,学校的环境卫生较往年相比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面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由学校校长亲自挂帅,以开展教育行风建设促学校综治工作。同时学校将信访工作纳入了综合治理范围,成立了调解委员会,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将一切问题处理在基层,做到不越级上访。

四、抓安全管理

促校园平安

在抓校园安全方面,学校做到了常抓不懈,确保校园平安。一是学校与每位教职工签定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目标落实、责任到人;二是制定了《学校安全制度》《楼道管理制度》《住校生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等,以制度管理;三是做到了安全教育四保证,即:时间有保证、内容有保证、预案有保证、执勤有保证。四是对校舍安全、饮水安全、饮食安全、消防设施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将一切安全隐患处理在萌芽之中。五是加大了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六是在校园举行了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图片展。这些措施有力地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杜绝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抓学校发展

改善办学条件

花大力气进行校园建设。一年来,中心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对乡小学厕所进行了改建,现水冲式厕所已投入使用。新建了龙兴一中水冲式厕所。硬化了杨堂、杨河、周沟、闫沟教学点校园,维修了李庄、沟口教学点的院墙。中学部运动场和磻坑教学点围墙等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中学部宿舍楼改造工程也正在积极筹备中,中学部新增了一个多媒体教室。除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外,我校还配合派出所、交警中队、乡党委、政府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让学校环境处处体现育人风貌。

六、抓德育工作

强化思想教育

学校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契机,立足学校教育主渠道,构建德育教育大网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贯彻行为规范,强化养成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紧紧抓住养成教育这个基础环节,开展以“‘学《守则》《规范》’做合格学生”为主题的学、比、争活动,设立安全、卫生监督岗,监督学生的养成习惯,真正使《守则》《规范》入脑、入心。

与家庭教育接轨方面,设立家长接待日,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家庭访问,实现了家庭、学校、社区的良性互动。本学期学校接待家长200余人次,召开家长座谈会,出席家长380余人次,开展家访活动300余人次。

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由学生会牵头,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开展小记者社会实践调查等,学生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思想得到启迪,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由于构建了德育教育网络体系,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学生增强了纪律性,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更没有违法犯罪的学生出现。

七、抓教学教研

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工作的重心和核心。教学由教导处具体抓。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保证了教学时间,严格了教学常规管理。行政领导经常深入各校各班查教师备课、查教师改作、听老师上课,一年来,累计听课200节,检查备课、改作500余人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狠抓了教育教学的管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我区名列前茅。2011年春期期末教研室调研考试,乡小五年级成绩名列全区前列;2011年中招考试乡中108位考生,一、二、五、八中过线43人,成绩喜人。

学校切实抓好教研教改工作,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涌动下,开展了以科研促课改,以课改促教育质量提高的实验,10月,中心校举行了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8位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感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11月下旬,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了教学设计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共7名。12月上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征文活动。

八、抓好两免一补

巩固两基成果

全面落实上级有关“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学校两基工作成绩斐然:3——6岁幼儿入园率87%,小学辍学率0%,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年辍学率0.5%,初中入学率100%。视听残少儿入学率100%,智残少儿入学率100%。

九、抓校务公开

促进民主建设

学校支部加强了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给工会搭建了宽松和谐的平台,使工会依法履行“四项”职能,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疾苦,加强自身建设。在学校校务公开工作中,教代会认真参与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并由教代会和学校经审小组成员组成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务公开的工作。

学校的经费管理作为最敏感的话题,一直是教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学校在校务公布栏,对收支进行了上墙公开。教职工对学校的校务,通过看专栏,听领导、会计汇报,纷纷觉得学校校务公开性强,透明度高,财经纪律严格,经费管理清清楚楚。

十、抓教育宣传

提升办学声誉

学校着力抓了学校办学业绩的宣传,及时将学校发生的重大活动或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信息向外发布。一年来,学校向市区报送信息15条,被区教体局《卧龙教育信息》采用1条。同时,学校还将学校的办学业绩和举行的重大活动录制成光碟存档。一年来,学校向社会散发宣传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办学业绩的传单1000余份。通过这些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宣传,让学校走向了社会,让社会了解了学校。

十一、其他工作

1、职教招生工作落实到位,超额完成本下达的生源目标。

2、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和岗位设置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而有序开展,且顺利完成。教师满意度较高。

3、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了区教体局体质监测,取得了较好成绩。

4、唐河县有关学校三十余人两次来到我校参观学习,对我校的养成教育赞不绝口。

5、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党员奉献日”等活动,积极参加市委组织的“创先争优”征文大赛和市级“争先创优文明单位”活动。

6、我校师生 “党在我心中”读书教育活动、26届“科技创新大赛”、“爱之韵、心之声”歌咏比赛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十一、不足之处

我校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深深感到有一些困难:

1、学校管理机制需要改进。多年来,我校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的学校管理经验,然而,近几年,学校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新形势、新环境下,农村学校的管理如何去适应,如何去满足需求,亟需我们探索出一些新思想、新办法。

2、稳定教师队伍需有新举措。我校地处浅山丘陵区,条件较艰苦,这对于山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管理者的深思。

3、中心幼儿园人手太紧,缺乏专业教师,亟需增加两名年轻幼师专业教师。

十二、自评结论

根据以上回顾和总结,认真对照考核细则,我们认为,我校虽然在某些工作上还有不足之处,有待于不断的努力改进,但与自己相比,本的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根据我中心校的实际,我们给自己的评分为 分。望教体局领导考查。

上一篇:妇联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下一篇:医院药品使用安全管理状况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