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童话故事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精选7篇)
一、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听辨能力
听,将信息输入大脑。21世纪科技大发展,语言的传导运用进一步现代化。随着电话、电脑的普及,社会生活对人们的视听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往往因缺乏听的能力而导致学习被动。喜欢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之一。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教师开始教课时,可先让学生从头到尾地听一遍童话故事。听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清童话故事的大概内容,边听边想。如教《公鸡的脸红了》这课时,先让学生听故事。想一想:(1)这个故事讲了几种动物?(2)主要讲谁?(3)主要讲了什么事?这个过程,主要是训练学生对语言的听辨能力和概括能力,养成边听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读故事,先要读通,遇到生宇、新词能主动查字典解决。再要求读懂,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人物,把故事的原因、经过、结果弄明白。对于某些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情景,加深理解。如教《公鸡的脸红了》抢修屋顶这一段,教师抓住“深夜”“赶来”“抢修”这三个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深夜里狂风暴雨把公鸡屋顶刮跑,兔子、鸭子、松鼠连忙赶来,一起帮助公鸡抢修屋顶的情景,使学生感悟邻居对公鸡的热心帮助,最后让学生把故事熟读成诵。童话中的对话,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便准确地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性格,如能配上一定的头饰和面具,让学生上台表演,那效果更好。
三、讲童话故事,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童话语言通俗简洁,故事曲折有趣,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童话教完后,先让学生顺着板书的提纲自己练习讲故事,然后同桌同学互讲,最后到讲台前讲给全班同学听,力求语言准确,表达生动,态度自然。讲完后,组织学生评议,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和归纳。课后,还要布置学生尽量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写童话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童话情节生动有趣。课文学完后,学生的思维还常停留在故事的结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道德判断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童话故事以后,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动物进行合理的想象,编织出一个个生动有意义的童话故事,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如我教完《桌椅的对话》这篇童话后,就让学生试编童话,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出了《太阳和彩虹》《青蛙和蛤蟆的对话》《钢笔和蜡笔对话》等童话。我把学生们写的童话装订成册,在同学中相互交流。学生编的故事新颖而富于情趣,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
听别人说话他理不清头绪,上课听老师讲课,他似乎很认真,但老抓不住重点,效率低下;让他站起来或站在台前讲话,他手足无措,片言难发,或紧张,或罗嗦;读书范围狭窄,数量极少。课外唐诗宋词知之甚少,成语识记数量不多,经济、文化、哲学、美学等课外阅读几乎为零;作文普遍存在着思想性不强、内容空泛、缺乏个性的严重问题。文中引用,张冠李戴的笑话比比皆是。书写上,能够合乎书法体例的字少之又少,能把字写得规规矩矩的也常常不足三成。龙飞凤舞者、歪七扭八者、毛毛糙糙者大有人在。
这些情况还不是个别的,从某种程度看还很普遍。
许多语文教师,工作极端负责,备课规范细致,讲课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讲习题试卷细心无遗,批改作业认真详细,可是他们的教学效果总不大好,我认为这是他们没有抓住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这一根本。
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感染熏陶的过程。
“听、说、读、写”能力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学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唱主角,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
在“听、说、读、写”四者中,“听”与“读”是信息输入,是传递信息的基础。“说”与“写”是信息输出,是传递信息的根本目的。“听”与“说”是口头交流,“读”与“写”是书面交流。
叶圣陶先生认为,听和读的能力加强了,吸收人家的东西多了,有助于说和写的能力的提高。可见,听说读写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其能力培养要并驾齐驱,齐头并进,千万不可因顺从高考指挥棒而只顾应试教学,忽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作为基础。为了让学生能听清、能听懂,会听记、会听辨,不断提高获取、分析、处理、重构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要求学生听清、听准老师与家长的话,能够转述别人的话,同时注意说话者的语气、内涵,不断培养自己的语感。
为了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听话训练活动,比如“道听途说”这种游戏。在全班选出5名学生,在教室外等候参与活动,其余学生在座位上作观众。第一位参与者进教室在讲台前倾听老师阅读一篇故事性较强或论述严密的文章后,给第二位走进教室的参与者讲述并概括中心,以此类推到第5位,看谁转述全面精彩,看谁概括准确简练,可全程录像分析评判。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作小记者,去采访来学校参观的家长、客人或校内外先进人物,听这些人发言,并记录下听来的内容,给同学讲述,在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上刊登。也可以听校园广播站新闻,看“新闻联播”,课前做转述评述训练,等等。古人所谓“耳熟能详”,自然之理。
为解决中学生“有口难言”的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养成早读时朗朗而读、课前互谈预习情况、课堂上积极答问、课外活动时畅所欲言的良好习惯,特别是每天下午课前1分钟,让学生站在讲台前练讲,以锻炼说话胆量,增强说话的信心,提高说话的能力。
为增强学生说话的生动性,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的范读与分析,指导学生反复体会揣摩,领悟诵读要领,训练学生语速语调的把控。指导学生陈述句用平调,疑问句或是惊叹的语气要用升调,感叹句和祈使句多用降调,表示双关、反语、暗示等意思时,常用到曲折调,做到声调有起有伏。高兴、兴奋、愉悦、热烈、激昂、紧张、愤怒、反驳等情感色彩的语句语速稍快。平静、惆怅、失望、庄重、沉思、悲伤、压抑等感情基调的句子语速稍慢。根据说话内容变换语速,力求抑扬顿挫,娓娓动听。
为增强学生说话的感染力,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做到神情自然、态度大方、声音适中、身体站正,切忌摇头晃脑、抓耳挠腮、抠鼻捂嘴、脚下乱动等坏毛病。若能辅之以自然的表情、恰当的手势,必然会大大增强说话的艺术感染力。
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能从容交谈,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绘声绘色,言之有物、有理、有序。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积极主动,兴趣盎然,且为其它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书读得多,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多,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读书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一步。
教师筛选搜集学生感兴趣的书籍资料,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早读和自习课虽然时间不长,但教师选择一篇篇精美的古代辞赋、现代诗歌、中外优秀的小小说、富于哲思的散文,长期坚持组织学生课内外阅读,日积月累,一定会使学生积少成多,思想逐渐丰富。根据各种假期时间的长短,配合课本名著导读学习,给学生划定阅读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一定量大部头的文学名著和其他范畴的优秀大作,开学后用一周时间检查交流,其效果比给学生布置一大堆试卷作业要好得多。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背诵古诗词,多识记成语,做一个“有米的巧妇”。
“听”与“读”帮助学生输入了大量信息,“说”又帮助学生严密思维,训练“写”可谓水到渠成。在日常教学和写作指导中,教师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修改等写作要点加以指导,学生明确了不同文体的框架结构,有了写作热情,培养起写作兴趣,经常练笔,持之以恒,何愁作文水平不能提高?
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大系统,课堂语文学习也只是学校语文学习的一部分。一个人学习语文并不是从进入学校开始的,也决非离开学校就结束的,而是随时随地都有着语文学习。让听说读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唱起主角,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快速提高的一条捷径,更是关乎学生一生受益的法宝。
一、听、说、读、写的辩证关系
1.70年代,国外学者里布斯(W.M.Rivers)和坦柏利(M.S.Tamperly)曾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一般成年人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交际活动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听占言语交际活动总和的45%,是领会和吸收信息的最主要途径;说占30%,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读占6%,写占9%。我们在与英美人的实际交往中,主要也是通过听和说进行的。从以上的数字不难看出听说的领先性和重要性。
2.反过来,读写又能巩固听说,并为听说准备材料。阅读是最大限度获取可资输出的信息的最经济的方式。读以其可选择性、主动性更易唤起图式、进入语境。我们在中国学英语,没有外语社会环境,因而听讲大大受到限制。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获得大量的英语知识和信息,通过写巩固和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读和写可以不受语境影响。
3.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转化过程;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是从内部到外部言语的转化过程;说在学习语言和语言交际过程中,听、说、读、写四者的关系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基础,说和写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听和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
二、全面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一些做法
1.听说训练
(1)坚持用英语授课和让学生多开口
要使英语授课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用语(特别是最初阶段)。开始语速可以放慢些,并加上适当的语境、手势和中文解释。在讲授语法之前,先把有关术语交给学生,要求记熟。其他用语一定要简明实用,尽量选用学生学过的词汇,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还要尽量让学生多开口,培养学生讲的能力。
(2)充分利用新课进行听讲训练
在上新课前,可以要求学生预习单词和词组。在课内用放录音或教师讲故事等方式介绍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口头提问。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利用新课进行了听讲训练。
在每节课开始时,花五分钟让学生做英语report,或讲故事,或进行对话等,随后就演讲内容提问,检查学生的听力。为了进行这项活动,学生们在课前要读不少书,进行不少练习。这五分钟的活动可以交给学生主持。这样既训练了听讲,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利用课文素材组织学生演英语小话剧
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师生一起把它们改编成小话剧,在课内演出。学生对这种活动兴趣往往较浓,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也较大。还可以挑一些成功的节目在更大范围内演出,让学生一辈子难以忘怀。
(4)听英语歌曲,做完形练习
学生爱听英语流行歌曲,根据这个心理现象,有时让学生听听英语歌曲,然后做书面完形练习,学生很感兴趣。
2.阅读训练
(1)结合阅读练习,给学生讲解阅读的技能,逐步使他们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
(2)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①利用课文和课文练习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根据课文和练习的长短,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reading,然后提问进行检查。②选用适当的阅读材料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标时间,学生读完后,记下时间,算出阅读速度和正确率,记录在案,以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教师要逐步给学生讲解快速阅读的技巧,使他们通过训练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3)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完成对课文和有关练习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如中学生英语报或简写读物等),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定时给以检查和辅助,效果将更好。
3.写作训练
新教材设有writing,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首先要认真按课文的写作要求训练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进行以下的日常训练:
(1)要学生写课文的段落大意,然后进而写课文大意。开始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可采用引导式,列出一些key words,要求学生写。在写课文大意前,先使学生学会如何找topic sentence。让学生参考topic sentence写课文大意。也可以根据课文先提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根据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定课文大意等。
(2)提倡写英语周记。教师对学生周记要认真检查和批阅。开始时,可以先从语言上提出一些要求,慢慢再进一步从内容上提出要求。
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朱永富 文章来源:咸丰县丁寨乡中小学 点击数:790 更新时间:-4-3 16:44:24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换言之,可以引申为“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科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地树立语文教学理念,认真学习语文教育史,分析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总结语文教学改革中鲜活的新经验,掌握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我的教学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主要由五个支点组成,即构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习惯、指导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一、构建语文知识
一门学科的知识状况制约着这门课程的教学。倪文锦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上说:“知识是课程最直接的一级制约因素……抛脱了知识,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知识对语文课程的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语文课程的知识状况制约着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知识教学有明确要求。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语言、言语规律,他人的言语经验和个体的言语规则。语文知识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体化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整合,其次要明确每个阶段的层次目标,第三要有机地结合范文适时讲授。
二、培养语文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心理学指出,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大纲也已明确指出。其中包括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语文习惯的培养主要通过激发兴趣、方法指导、强化训练来完成。
三、指导学习方法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我们把语文学习的常规过程规定为:“引导DD探究DD运用”三个阶段,各个阶段语文学习方法指导要有不同的内容。语文教师可通过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借鉴名人的学习方法等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提高语文能力
《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发展语文能力包括发展语文的一般能力、应用能力、审美和研究能力。语文一般能力主要有运用检索工具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应用能力主要有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主要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要求。语文能力要在识字写字、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语文的反复实际活动中形成。
五、渗透思想教育
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活动环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活英语,进行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把动觉、视觉、听觉全方位调动起来,学习是立体化的,学生感知深刻,注意力易于集中或分配,各种记忆力都可发挥,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效率也会提高。
耳到(hear)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开口说之前一定要有听的先导。因此,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不但要专心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教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听见听懂教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教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有时光是看和读,是分辨不出什么来的,边读边听就不一样了。例如,独词句“yes?”用升调读,就表达了疑问;“yes.”用降调读,就表达了肯定。这些都务必要学生仔细地靠听来分辨和吸收。“耳到”可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在语言学习中,人们正是通过这种听的能力,获得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对一种新的语言的认识,从而促进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发展。
眼到(see)
要上好英语课,教师首先要吸引学生的视线。只有学生认真地用眼睛看准了,才能把准确的信息传到大脑。课堂上,学生要双眼紧随教师,观察教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学习语法知识技能时,学生必须细心观察,分辨出不同时态、语态和表达方法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比如教授单词时,学生必须清楚教师所教的单词的词形:是双音节、单音节还是多音节词。一些读音相同,拼法与词义相异的词,需要细心辨认。例如:sun(太阳)和son(儿子);see(看见)和sea(海);flower(花)和flour(面粉);peace(和平)和piece(片、块);later(后来)和later(后面的)。而一些读音相近,拼法近似的单词,就更让人感到头痛。如:advice和advise;class和glass;full和fool;cook和cock。又如,saw这个词,可以是动词see 的过去式,也可以是名词“锯子”;如果把这个词三个字母顺序颠倒过来,就成了was。又如,“now”是现在,如把字母n移到最后,就成另一个词own“自己的”;如果字母w和n的位置对换一下,就成了win的过去式won“获胜”,如果它前面加上一个字母k,又成了另一个词know。这些,都要学生用眼睛仔细去观察。
口到(speak)
看准了,还要读准,这就要“口到”。“口到”主要是拼读、朗读、背诵等基本功。学习语言,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学生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害羞不敢张嘴。尤其是读课文和词汇时,学生只是用眼看或默读,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当然记忆也不会太深刻,口语得不到锻炼,也就很难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因此,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另外,“口到”的目的是要将无声的材料变成有声的交流,在英语语言交流中去培养语感。
手到(write)
“手到”,课堂上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教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手到”的目的不仅是正确地写出字母、单词、句子、标点符号,而且要会写作——写作文、写课文概要、写信、写日记等。一般说来,手到对学习语言的各个方面都起推动作用。
心到(remember)
“心到”就是要求动脑想,在学习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很关键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教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只有用心分析其结构和意义及发音特点,动脑分析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英语读物的内容。要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把所学过的英语词、句子、文章牢记在心。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是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划分语言技能。从语言的形式来看,听和说是口语,读和写是书面语;口语是书面语的有声形式,书面语是口头语言的文字记录。从人类语言的发展来看,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与书面语在表达方式与途径以及词汇、句法、信息密度和语言功能方面有明显区别。从认知角度看,听和读是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能力,说和写是表达思想,是信息输出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英语听、说、读、写中,听力是最难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在英语学习乃至人类交往活动中,听是最基本的形式,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听是吸收和巩固语言及培养说、读、写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说的技能大致包括语音语调正确、词汇运用合理贴切、语句结构符合表达习惯、言语反应和应变能力敏捷及语言表达简练等因素。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阅读技能包括理解字面意义、能对材料要旨进行重新组织、推理能力、评价和欣赏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能力。英语教学中的写是指书写和写作。英语写的技能包括书写端正、拼写正确、语句通顺、语法规范、层次分明、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综上所述,听、说、读、写训练基本同步、相互结合。结合的途径有:听与读相结合—把输入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变成输出信息;听与写相结合—将听力理解与写作技能结合起来,即把写作限制在特定情景中,使写作练习成为综合型交际性语言练习;说与写相结合—口语包含大量类似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技能写作准备;读与写相结合—写的过程实际上模仿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模仿作者的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阅读的文章多了,写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因此,可以说阅读也是模仿写作的行为。
【摘 要】
人们大都认为教学生作文难,如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也有感觉教学生写作不难的,究其原因,教学生写作得法,且注意思考读与写的紧密和有效结合。本文谈及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策略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一晃就是多个年头,在这多个年头,有过思考,有过成功,有过困惑,尤其是小学生的习作教学。在这多个年头,习作教学方面的流派给人以启迪,习作教学的成功经验不断涌现。在这多个年头,自身所思考的多是小学生阅读和习作的结合问题,现拙于笔端的是紧密而有效结合的相关实践和思考,诚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一、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需让学生读出真知
语文说到底就是一个模子,就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模子,这就是语文的工具性特征所决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人们是比较关注学生的阅读感悟的,但也可以说还没有完全能够关注到位。为什么就是这样去讲?那是因为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还没有完全让小学生去真正意义上的神游。小学语文教材篇目都是比较短小精悍的,语言是那样的富有语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却没有让学生自己读出作者之所以能够妙笔生花的途径和方法,一般都是粗制烂糙地读读即已感到万事大吉。对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读,而且是真正意义上读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体会作者在写景时,怎样把景致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叙事时是怎样把事情叙述得形象逼真的。应当说这就是真正的语文知识,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知识。而这些知识不去让学生读懂,那学生是很难在自己的习作中将这些语文知识真正意义上用起来的。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让学生能够将文本中值千金的东西挖掘出来,哪怕就是一个字;我们应当力求让学生自己去读出那一字一世界的感觉。譬如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学生整体感悟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感悟比较特殊的句式,“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对这样的句式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感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还应当让学生感到这样的用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和艺术,虽然我们不和学生去谈及定语后置的语法概念,但让小学生去咀嚼咀嚼这样的语言,那也完全可以能够读出相关语句特点,从中获取一定意义上的感悟性的真知,也就可能在具体的习作中予以一定的应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需让学生品出灼见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篇目虽然短小,但都是那样的一字一世界,一字值千金,是那样的精悍。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我们也是想方设法让小学生去感悟那字字、句句,但从相关意义上讲,小学生还不能表达出那样的内心感受或者感悟,一些教材篇目阅读感悟不能在学生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这对小学生的习作不可能写出自己的内心,不能实现某些意义上的心从笔,其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现在的习作教学之模式比较广泛,令人眼花缭乱。但笔者比较青睐的是山东省一名普通教师所践行的心语滚动作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做到这样的份上已经是相当的不简单。虽然该老师在心语滚动作文的研究上还没有能够在相当广的范围内起到理想的辐射作用,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相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已经予以充分的肯定。曾经拜读过作者之草根化的实践性的研究论著,颇感兴趣的是作者忌于浮躁的多方面实践,引人关注。所以,无论是阅读感悟还是学生相互之间欣赏习作抑或相互之间修改习作,都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教材文本乃至学生习作的亮点所见。这在于兰老师的心语滚动作文的诸多实践中已经做得相当到位,我们翻开于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点,会发现她对学生的鼓励随处可见。我们看到于兰老师所教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颇有见地。从这样的实际去思考,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没有学生之读的灼见品出,学生的写也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灼见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需让学生写出品味
在平时小学生的习作中,我们过多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习作大有欣赏过度之感。在以往的评分上多人提倡给学生以满分作文,在目前的等第上,多半是优之等第,很少出现良等之下的现象,这都是重于鼓励所致。应当说小学生的习作教学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没有鼓励是万万不能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纯粹鼓励也是万万不能的。光鼓励极为容易形成学生的自满尤其是麻木自满的情绪,一些根本就值不得一提的习作也去鼓励,那不少学生便乐乐大方,到头来永远都写不出有品位的习作。所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必须有意地利用教材,讲文本中有品位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欣赏,并利用相关的景和物让学生训练,写出有品位的语言。在平时学生的习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语言提炼,窃以为学生自身习作不是那么太重要,相互之间的交流才具有实在意义。譬如,我们可以将学生之间的互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后,即把学生之间的作文互动让学生在家庭去完成。现在的学生家庭大都已经装了宽带,建立学生之间的QQ群,对学生习作互动是比较理想的,学生之间经过互动,其习作语言的品味会会越来越高。在平时,比较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些描写景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不仅仅是理想意义上的生动形象,而且鲜活。当学生能够发现一些景物描写的中的有品位之语言时,就会相互之间点赞,同时也可以激励那些不经常思考文字推敲的学生。当然,教师精心批阅学生的习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给学生以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批阅性的启示,让学生去写也能够多写出有品位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巍山县大仓镇小河小学教师:何忠富
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以及入学前的这一时期,大都接受着自然而人文的习惯养成,入学后,则加强了规范性,甚至带有一定的强制培养。这应该是孩子入学后习惯形成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重要阶段便是入学之后。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担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以来对孩子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一点认识。当然,习惯是多方面的,在此单独谈谈语文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习惯的训练。
一、听,要有目的、有礼有节
听的习惯最难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大都处在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便听听,不感兴趣的,则充耳不闻,自行其事。即使迫于教师的威慑,也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当你想验证听的效果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几个在“洗耳恭听”。
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听话习惯呢?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有目的的倾听,才能接收到所听内容中的信息。因此,首先应该给孩子提出听的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所提要求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如:你听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孩子由此可以自主的、轻松的进行听话。或许他会知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或许能听到一个用得好的词语,或许能提到一句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假如我们拔高要求,提出这样的听话要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体会到什么情感?„„那么,孩子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产生紧张心理,使他们无法轻松自如的进行听话,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还要培养孩子有礼有节的倾听习惯。告诉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才能听明白别人说什么,才能学到知识。并告诉孩子,只有认真听别人说话,别人才会认真听你说话。最后在听话过程中,要大肆表彰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哪怕他只记住了一个词,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下次,他一定会记住更多的东西。
会听才会想,只有学会倾听,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效倾听的能力。
二、说,要规范、有话可说、口齿清楚
说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是小学阶段的难题,也是语文学习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语文教师当然喜欢能说会道的孩子,但到底如何训练他们能说会道,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处在由说几句话向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过度的阶段,说话训练就显得更困难。
训练时,我们应该从说的规范性入手。有个词叫“打胡乱说”,“打胡乱说”有可能是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有可能是说话方式不符合条理,也有可能表达意思时前言不搭后语。这就需要对说话方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在回答老师所提问题时,应教会孩子说完整,而不是只表述答案。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训练,如果这样,每个孩子就会同出一辙。但不要忘记,他们仅仅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由发挥的能力不足,必须在教师的诱引下形成规范的说话模式,暂不可放手让其随意表达,否则,他们会把握不住说话的方向。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人摸不清头脑。
还有个词是“畅所欲言”,这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有话可说和说的主动性。即使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欲望,都想表现自己,可找不到可说的内容,该怎么办呢?要做到有话,就要依赖教师的引导,随时随地从生活、从周围环境中去发现、去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上课时,要适机的把孩子认识到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孩子表达。并要拓展课堂知识,让他们知道得更多更广,为说话做准备。但要注意,所训练说的内容必须和孩子生活学习密切联系。因为农村孩子信息来源窄,这对他们认识世界造成了局限。因此,在这个转型阶段,除了教师的有意培养外,更应让他们养成读书看报看有益电视的好习惯,并懂得边读边看,还要会想,甚至把那些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记下来。这样一来,孩子有话可说,自然就不惧怕了。即使有的同学胆小,在教师的鼓舞下,他自然也会开心地表达,并能尝到勇敢的滋味。有话可说与说的主动性两方面,我个人认为前者更重要,后者是靠前者支撑的。
说的训练还应注重孩子的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的孩子所说内容的确非常精彩,可是吐字不清楚,声音小,让你听了,费了半天劲,也还是一头雾水。这就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轻松自如。假如某个孩子表现不佳,你得做个耐心、温柔的教练:孩子,没关系,再大声一点会更好,你能做到吗?这次比前次有进步多了,真不错!一个一个字说清楚,让我们都听清楚好吗?„„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失去耐性暴吼:怎么搞的,声音大一点,就听不进去吗?此时,你不仅失去了教师的风度,更让孩子恐惧,恐惧会造成心理紧张、意识模糊,什么都被你吓走了,声音再大有什么用?在此刻,正面表扬比负面批评更有效。我想,这方面训练,只能用爱去感染,而不是恐吓。
三、读,要通、顺、熟、流利、有感情,要激趣
读,也属于重量级训练。新课标指出,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教师一拿到一篇课文,就对孩子讲:大家读一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边读边想„„对于小学三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前两年起始阶段教师忽视训练,那么三年级训练难度就更大,要完成老师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降低读的要求,第一步,仍只要求孩子把文章读通读顺,必须逐字逐句认读,不提任何过高要求,如读第一次就对孩子强调边读边想。所谓认识,不是大致认识,应该是读准字音,如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韵等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读准字音的习惯,否则,孩子读出来的内容将是“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杯白开水,听后让人感到淡而无味,这就是课标中读正确的训练。认准每个字字音的基础上,在读通、读顺以后,才能要求孩子读熟,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对读的流利的体现。孩子最难掌握的应该是第三步,读得有感情。有的教师一入课,就要求孩子读出文章的情感,此时?孩子连课文内容都不能理觢,如何把握情感呢?在自学阶段,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赋予文章自己理解的感情色彩。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子,他们接触的视野窄,对很多东西并不能靠自身力量去解决。这就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去诱引,教会孩子怎样去体会情感,甚至要一遍遍地范读,这样训练多了,孩子自然能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去理解其它内容。有人说:“语文教师是多情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四溢,感染孩子。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标准的普通话和具有一定朗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躬行才能吸引孩子,提高他们的兴趣。假如孩子没有读的习惯,这就要依赖长期训练去获取。上课时,给大家足够读的时间,读的表现机会,还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特别要关注班上那些不爱读的孩子。一定要采取强制训练,因为三年级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差,兴趣爱好也在最基本的形成阶段。在强制的基础上,教师以身示范,让孩子去感受读的乐趣。心理学上有“随意后注意”一说,即使开始不情愿做这件事情,但做过之后使他感兴趣,就会让他自然产生继续做这件事的愿望。所以强制只是最初的一种手段,强制后的兴趣形成才是目的。
读也应是贯穿一个人所有学习阶段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兴趣形成的起始阶段,一定要重视。
四、写,要正确、规范、一目了然
关于写的训练很多,如:会写字,上课会做笔记,会简单习作等等,这里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写字方面。汉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最复杂的字体,古人曾为汉字创造了很多形体,使汉字更是楚楚动人,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笔值得骄傲的财富。作为中国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中国有句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写汉字也一样,想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也要从小处做起。小学三年级正是从用铅笔向用钢笔过渡的时期,刚使用钢笔,如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首先仍要从孩子坐姿、握笔姿势教起,不要认为一二年级已经教过,就置之不理,你可以发现,很多孩子的坐姿东倒西歪、握笔不正确,就得从头强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在学新的知识,这样,在他的思想上会多一些警惕。
然后再教会孩子观察字形,哪横长,哪横短,撇是如何安排的,点又是如何写的,字的每部分是如何建构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动笔写。并强调一笔一画交待清楚,不可“拖泥带水”,横就是横,竖就是竖,不要让人看不明白。在开始训练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范写,孩子仿写,到一定阶段才能放手让孩子自主完成。试着引导孩子去感悟汉字的形体美:长短参差、疏密匀称、左右避让。
这一过程在训练中一定要强调规范,我们并非阻碍孩子个性发展,但更要注意,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童话故事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推荐阅读:
导读导悟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10-24
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06-26
浅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09-19
英语课上的听说读写心得体会10-12
听说读写整合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06-19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07-11
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初步探究09-08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10-08
读写结合促进读写能力10-24
中级商务英语听说答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