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短歌行曹丕,短歌行的意思,短歌行赏析(共11篇)
《短歌行》全诗共八章, 每章四句一换韵, 气韵雄沉, 跌宕起伏, 每四字一顿, 造语质直, 一唱三迭, 辞断意连, 读之确有“悲凉慷慨, 气魄雄豪 (范文澜语) ”之感。
开头两节, 对酒感慨人生短暂, 抒发功业未成的深沉忧思。“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开头两句常被断章取义的读者误解为人生短暂, 当及时行乐, 以至成为百无聊赖的酒徒庸夫滥饮作乐的口头禅, 孰不知诗人所寄寓的沧凉之感。东汉末年, 群雄割据, 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 身处乱世的曹操, 年轻就有了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 并先后伐董卓, 灭袁绍, 征乌桓, 破荆州, 下江陵, 正因为如此, 更坚定了他统一天下的信念, 然而面对劲敌孙权、刘备, 不无任重道远之感, 他渴望天下谋臣猛将都聚集于他麾下, 再展宏图。面对酒宴唱和的热烈场面, 忧心荡漾:人生百年, 犹如晨露易晞, 转瞬即逝, 苦于逝去的时光太多了。如此看来, 曹操的“对酒当歌”是感叹生命短暂, 功业不成。第二节的二个“忧”当然有忧世之不治之义, 诗人眼下所忧的重点在于谋臣猛将难得, 为排遣积郁心头的重重忧虑, 只有借酒浇愁, 酒入忧肠, 又激起了心中忧绪的浪花。
第三、四两章, 运用对比的写法, 表达了求贤不得的忧思和求贤得之的快感。“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借《诗经·郑风·子衿》诗句, 表达对贤士的忧思之情。诗人反复读又反复思索“青青”诗句的意蕴, 表明自己有如诗中的淑女思念情人那样渴望得到贤士。比喻手法的运用, 形象地表现了贤士在他心中长久萦回的神情, 将无形之忧诉之于有形之女, 耐人回味。“呦呦鹿鸣”四句, 表达了招贤纳士的诚意:如有贤士到来, 我将弹瑟吹笙宴乐他们。为延揽天下俊杰, 曹操广事策略, 建安十五年所下的求贤令可作史证:“天下未定, 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唯才是举, 吾得而用之。”
第五、六两章, 先用比喻的手法写贤士渴望不可及, 再用对比的手法写俊杰来访, 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复杂情怀, 给读者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感。第五章“明明如月”四句, 以月亮的皎洁明亮, 但可望不可及, 比拟贤士的可慕难得, 表现了诗人绵绵不绝的忧伤, “越陌度阡”四句, 由情感低谷荡起, 别开一面地写故人英才穿越田间小道, 长途跋涉, 屈尊枉驾来访。客主久别重逢, 宴饮畅谈, 忆往昔峥嵘岁月, 话旧谊深情, 叙别后经历, 觥筹交错, 起坐喧哗的场面, 想象可知。
第七、八两章, 用比兴的手法, 表达招揽英才, 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月明星稀”四句, 寓情于景, 由月夜起兴, 寄寓孤寂之情, 以“鸟雀南飞”比拟人才流失, 蕴藉了忧虑之情。“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以形象的比喻, 恰当地描写了当时不少俊杰对曹操疑虑重重, 更有数以万计的黎明百姓, 常年生活在战争的恐怖中惶惶不可终日, 苦不堪言,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的诗句形象地描写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社会惨象。在这样的情况下, 俊杰要投明主施展才华, 黎民百姓要选乐土以安身, 他们就如月夜受惊的乌鸦, 绕着树旋转, 寻找适宜栖身的枝条。最后一章“山不厌高”两句, “山高”“水深”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要成就统一天下的志向, 两个“不厌”是说要尽可能多地招揽天下英才。“周公吐哺”两句用周公“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 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 表达他要向周公那样礼贤下士。
诵读《短歌行》, 我们不仅要体会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为统一天下思贤若渴的真挚情感, 还要从审美的角度体会诗人为表达深沉感情所采用运笔技巧, 同时也应学习诗人在生活的激流中, 心存忧患意识, 自勉自励, 自强不息, 谱写生命乐章, 铸造人生辉煌。
附带说一下这首诗的用韵问题, 有的说这首诗“韵脚或八句一换, 或四句一转” (见《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2009年版) , 有的说第七章不押韵, 处于韵脚位置的“飞”属于“灰堆”韵部, “依”属于“衣期”韵部。笔者认为这首诗是每章一换韵。八章的韵部依次为:梭波、江阳、人辰、中东、梭波、人辰、衣期、人辰。甚于第七章“飞”, 熟悉方言知识的都会知道, 苏、鲁、豫、皖毗邻地域的人读“飞”为fi属于“衣期”韵部。如此看来, 从规范的普通话角度看, 第七章不押韵, 从方言的角度看第七章是押韵的, 韵脚八句一换的说法欠妥。
摘要: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还是一位激情满怀的诗人, 其诗尤以四诗的成就为高。《短歌行》一诗, 借一次酒宴众文武的见闻, 以精巧的笔法, 迂回曲折地表达思贤慕能的耿耿诚意, 用质朴的语言, 委婉含蓄地吐露了渴求英才的重重忧思, 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为统一天下的心海波澜, 堪称其抒情言志的代表作。
粒“遗珠”吧。
一、关于“反复强调渴求贤才”
“反复强调渴求贤才”之类提法,这是众多论者及中学教辅资料对该诗主旨及行文脉络的基本估价。这个估价,一般而言,也算符合诗作实际。而如果追问一下,全诗八节三十多句,全都处在同一层面,仅是不断重复一个主旨,有的地方起点“强调”作用罢了吗?尽管这些材料也提到“思才、求才、待才”以及“建功立业,一统天下”一类的话,而最后归结到“反复强调渴求贤才”这一点上,总觉得没有将其间联系说清说透,不那么令人信服。
事实上,全诗言求才,有其严谨的内在思路。就整体看,可分为“思才之忧”——“待才之诚”——“纳才之旨”。这样一梳理,全诗脉络更加清晰。原来,所谓“反复强调”是通过“忧才、礼才、用才”来步步开展并深化的,未得时忧心如焚,忧到“唯有杜康”可解,是从反面强调;得之时盛宴歌吹,待如上宾,是从正面强调。这样理解该诗“反复”,才不是机械平板的反复,而是有层级有深度的反复,它让诗歌的思想和情感能量得以大大提升。
就拿小的内部层次来说,也非仅仅“反复强调”。如第二层次“待才之诚”,又可分为“宴已到之才”——“盼远来之才”——“劝犹疑之才”这样几层,可不是吗?先到者,诗人正“鼓瑟吹笙”,殷勤款待,奉为上宾。那些远行未到之才,不正“明明如月”,可望而不可及吗?当他们一拨又一拨地“越陌度阡”而来,我又怎能不与之“契阔谈宴”,互诉久别之情呢?对那些尚在犹疑观望者,诗人比之于“南飞”的“乌鹊”,用了极富形象和情味的比喻,巧妙的烘托手法,委婉而动情地劝导他们不必“绕树三匝”般地苦苦寻觅,而应当机立断,赶快择枝而居,唯有到我这边来,才是你们的最佳选择。通过这样分析,所谓“反复强调”,在这里表现为诗人的“求才三部曲”,才更符合三国时代人才流向的实际,也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求才心情之迫切真诚了。
二、关下“天下归心”
该诗最后一节(即末四句),通过设喻和用典表示要敞开胸襟,海纳百川般广纳八方人才,要像周公吐哺那样诚待天下贤士,结构上有收束上文的作用。那么,这样急切殷勤地广纳才士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最后一句挑明了用意,即“天下归心”。所谓“天下归心”,按人教社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注释,就是“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另有两套发行全国的教辅书在该诗翻译中也采取了这种说法,分别译为“天下贤士皆归心”、“天下英才归心似箭切”。注意:这里的“人才”、“贤才”、“英才”,都是同一概念,即仅指诗人渴求的辅助他安邦定国之士。我们不禁又要问:诗人如此急切真诚地延揽那么多人才来此,仅仅是归顺他一人而已么?显然,这里的注释或翻译未能传达出诗中旨趣,降低了原诗的格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大有商榷的必要。
我们认为,“天下归心”应该包含“天下贤士诚心与我协力同心,共举大业,定当达到人心归顺,四海安定,天下统一”这样丰富的内涵,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而不应仅仅理解(或注释翻译)为“人才归顺”。
首先,从全诗主旨看,招贤纳才确是为了安邦定国,这是古今论者几无异议的看法;第二,联系诗人一生行事抱负看,也正是图谋天下一统;第三,从“天下”一词的含义看,也非限于仅指“人才”,完全可以概指天下之人;第四,本句处于全诗结穴处,从诗人感情发展和诗句位置看,都够得上全诗最强音,所谓“曲终奏雅”,如乐曲之最后一奏,应有余音绕梁、回旋久远之效。因而,把“天下归心”的意蕴理解得更宽泛、更多层、更丰赡些,无论就诗人心思愿望、诗歌艺术特质,还是读者审美感受来考察,不是更好吗?倘若严守教材教辅的上述说法,教师在分析时即到此止步,学生在领会此句时,亦到此止步,那不是索然寡味了吗?故而我提议,宁可在此句注释、翻译中多费点笔墨,也要将其丰富的旨趣提示得充分到位一些。这样,庶几不负诗人之苦心,讲者亦多获些读诗感悟。
以上“探珠”之说,不免混珠之谬,读者当有慧眼识之。
作者:王冕朝代:元体裁:七古 先辈匣中三尺水,斩蛟曾入吴潭里。
提归未肯策奇勋,轩冕泥涂真戏耳。
鸡林削铁不足比,昆吾百炼安可齿?淬花不莹□鹈膏,掉鞘却敲鸾凤髓。
忆昔破敌如破竹,带霜飞渡桑乾曲。
于今绣涩混铅刀,不遇何异荆山玉?惊雷夜作青龙哭,血痕冷剥苔花绿。
野人一见骇心目,到手抚摩看不足。
雪花皎皎明阑干,毛发凛凛肝胆寒。
老军疲将长慨叹,愿欲置诸武库间。
书生无用且挂壁,引杯时接殷勤欢。
天眼太高俗眼顽,锐锷宜许儿曹看。
先生有志不在此,出处每谈徐孺子。
清高厌觅万户侯,笑引江山归画史。
我未四十□已斑,学剑学书俱废弛。
省句比兴式化用,是指作者在创作时基于篇幅或平仄韵律等语言形式的考虑,只引用前人诗文作品中的一句或几句,故意省略与之相关联的内容,然后在新的作品中,产生新的比兴意义。这新的比兴意义,实际上是由已引用内容和被省略内容共同生发的。而一般的读者,只会关注作者已明确引用了的句子的含义,对于被省略的内容,则很少有人会去主动地深味揣摩,表现为阅读的浅尝辄止或不得要领。
曹操在《短歌行》的开篇即由酒宴场面触发感慨,喟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并引出一个沉痛的“苦”字。这种敏感于时间的刻骨铭心的苦忧,大多关乎功业未就、理想难以实现的困厄之境,但作者并未表现出丝毫的颓废与消沉,而是旋即化为慷慨激昂之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其“忧思”,郁结于心,绵邈悠长,一旦发之为歌,便顿觉苍凉悲壮。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作者“忧思”的焦点集中到如何广纳贤才的问题上,并且把自己对人才的渴求形象地比喻为对情人的思慕。“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也便脱口而出,而其后的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因句式节奏问题,就很遗憾地被省略掉了。其实,被省略的还有该诗的二、三两章。这些省略的内容,虽不能一一援引,但是,其新的比兴意义仍在蓬勃地滋生,甚或有可能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最主要的意思。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兹录《郑风·子衿》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是一首描写妙龄女子思念自己情人的诗。其情感抒写炽烈、大胆。诗的前两章,爱恋中有埋怨,埋怨中见赤诚:纵然我未曾会你,难道你就不能带个音讯?纵然我未曾会你,难道你就不肯主动过来?——这女子的意思已非常醒豁:你要主动点!诗的第三章,写这位痴情女子在城楼上的踯躅徘徊以及“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焦渴情状。
已被作者直接引用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短歌行》渴求贤才的语境中,其比兴意义至少有三种:
一是“青青子衿”象征知识与才能。因为青色的衣领是周代学子衣饰的特征,青衿便成了青年学子的代称,而青年学子又是极有激情与活力,极有知识与才能的,这正是曹操日思夜想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二是“青青子衿”隐喻忠孝、淳厚的人品。汉代郑玄笺曰:“礼,父母在,衣纯以青。”(《毛诗注疏》卷七)此谓若父母皆健在,应着纯青色衣服以示孝敬。
三是“青青子衿”隐喻对贤才的思慕。该意义,是基于对这首爱情诗的联想得出的,许多教材的编者皆已指明。
那么,“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及后面的二、三两章,其比兴意义,又是怎样的呢?曹操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我纵然求贤若渴,然而事实上,天下之大,不可能一一地去找你们啊,就算我没有亲自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要知道,我对你们是一片真心啊,这一点,你们怎么就不知晓呢?害得我形单影只地徘徊不已、焦躁不安!——雄才大略的曹操,在《短歌行》里不仅表达了对贤才的思慕,而且还表达了因天下青年才俊不够主动或者说不理解其政治抱负而产生的寂寞之情和悲凉之感!作者的英雄气概,一统天下的韬略伟志,竟然鲜有人知,这也就是他“沉吟至今”“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深层次的缘由。这种情感越强烈,其向往也将越美好,因此,作者在《短歌行》中先后两次以悬想、虚拟的画面来表达青年才俊主动前来投奔的情形。第一次是“悠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第二次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两幅图画都想象得一往情深,充满了和谐、愉悦的氛围。这里,笔者将重点探讨第一幅画面。
先看《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是一首涉及周代燕礼的宴饮诗。燕礼有示慈惠、通上下的作用,表达的是一种“和”的政治理想。周代统治者在由“礼”规定的严格的等级秩序之外,还希望能够营造敬上惠下、宽松融洽、和睦团结的政治氛围,这就需要“乐”的化育。乐的作用是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从而使人们和谐相处,各得其所,形成稳定、安宁的社会局面。《小雅·鹿鸣》就集中反映了这种礼乐文化的内涵。
《小雅·鹿鸣》共三章,每章皆以“呦呦鹿鸣”起兴,同时又兼有比喻、象征的意味。其比兴意图大致是以下三点:第一,鹿喜群居,常结伴而行,以此比喻群臣之间、君臣之间相处和睦,团结一心。第二,群鹿于野外觅食,发出呦呦的鸣叫声,其情状是悠闲自得、无忧无虑,以此暗示宴饮场面的轻松愉悦。第三,麋鹿温顺可爱,体态优雅,以此比喻宴饮嘉宾皆忠信有礼,极富美好品德。
在《短歌行》中,曹操引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除了表明他对贤才的谦逊诚恳的礼敬之情外,应该还有借助于上述三点比兴意图的再一次引申、发挥。即,所省略的诗句或诗章将会提供更为广阔的比兴空间。《小雅·鹿鸣》整篇诗歌的比兴意义在曹操的《短歌行》中会获得全新的发展:一旦贤才到来,曹操表示将为他们提供自由、祥和、处处充满关爱的人际环境,以便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曹操还表示,将与贤才志同道合,群策群力,广开言路,虚心听取不同意见,自觉接受贤才们高尚情操的熏陶。一言以蔽之,曹操将与各位贤才共同建设一个和谐、自由的社会。这在当时,的确属于美妙无比的想象。可惜,再瑰丽再欢愉的想象终究是虚幻的,这就只能更无情地反衬《短歌行》的慷慨悲凉了,从而保持了这篇作品情感基调的一致性。
由上述可知,省句比兴式化用,不仅有“夺胎换骨”、自然含蓄之妙,而且还能极大地丰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篇的意境内涵。但,这类化用对读者的文史积淀和想象、联想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参考文献
[1].李健《曹操〈短歌行〉对〈诗经〉比兴的创造性化用》,《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6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实在就是一首“软实力”之歌。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后、曹操的晚年,是他看到统一大业无望时的慨叹之作。值得注意的是:曹操一生追求以“硬实力”统一天下,但诗中向往的则是“软实力”。
比如诗中引《诗经》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讲的是以令人愉悦的方式获得别人的归顺;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天下人渴望稳定,寻求秩序;到底应走向何方呢?最后的答案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在《韩诗外传》中周公自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即他治理天下一直战战兢兢,乃至沐浴、吃饭都反复中断,这才有“天下归心”之局。
周公是儒家政治理想的典范。他辅佐武王征服商朝后,安排周人在商人故地进行武装殖民,以“硬权力”进行弹压。但是,为了使这样的秩序能持久,他奠定了后世所谓的“封建”制度。周王“为政以德”,无事不兴征伐,不加赋役,靠着自己的王田过活。
但这套“先王之治”是在信史中生活过的中国人从未领教过的遥远理想。春秋战国之际,周的封建制度开始土崩瓦解。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儒法之争,体现了面对社会变革的截然不同的应对。秉持周公理想的儒家依然坚持政治秩序的基础是“软实力”,即“德”和“仁”。法家则信奉君主绝对的独裁,并以无所不在的官僚体系为工具,以刑罚为法律体系,牢牢地控制全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宣告了这套法家政治理想的完胜。后来汉随秦制,即使最终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识形态,也不过是为了润滑根据法家原则所制造的君主专制机器,降低统治的成本而已。近代以前,中华帝国疆域之广阔、人口之繁盛、行政难度之大,以及帝国内官僚体系和税收制度之完备细致举世罕见,是一套地道的“硬权力”体系。
那么,什么是中国的“软实力”呢?一些传统派在讨论现代国际关系时,纷纷指出中国历史上不以武力征服为手段,而是“怀柔四夷”,引来各方朝贡。其实,这套朝贡体系的实质,早已被清醒的学者揭穿:在绝大部分时间,中国历代王朝对北方彪悍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一筹莫展,只能以金钱收买。这种对外的“服软”,和“软实力”如何能够同日而语?
当然,对外“服软”与对内“耍硬”并不矛盾。中国传统政治的逻辑,是给中央集权的运作提供最可靠的“硬件”:最优秀的人才经过考试进入政府当官,中央的官僚体系一杆子捅到底,延伸到县一级。在压制之下,社会基层组织破败,缺乏基本的自治能力,事事等着政府拿主意,整个文化也就丧失了能动性。也正因此,虽然明清时代中国的专制官僚统治最发达、人口最多,但文化创造力却比不上春秋战国,也比不上唐宋。
中国近代以后虽历经磨难和革命,所生成的政治体制依然脱不去传统的烙印。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基层社会自治的草根政治缺失,政府依然单纯依靠官僚体系控制全社会。更严重的问题是,因为政治实践自古缺乏“软权力”对“硬权力”的制约,到了近代以后,工业社会代替农耕社会,政府的财政资源大为丰富,“硬权力”更硬,“软权力”无处容身。
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传统向以权力而非权利为基础,导致当今中国缺乏“软实力”和价值感召力。以如此贫薄的社会文化资源、如此庞大的政府追求“软实力”,就要求政府首先尽可能弃用“硬权力”而行使“软权力”,放弃“以权治国”,而转向“以德治国”:政府全面从社会退出,让社会自己管理自己。政府的职责,是作出廉洁奉公的道德榜样,而不是今天管这个、明天管那个。美国如今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大政府”时代,但在联邦和州一级从政府拿工资的全部文职工作人员,总人数也仅为600多万,占人口比例的2%多一点。而在中国,据中共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统计,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以上。即使如此,官员的口头禅还是“中国这么大,问题这么多,问题很难一下子就解决。”这里最大的原因,就是2000多年来过度迷信“硬权力”,社会中缺乏其他的制度资源。
短歌示诸稚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流年去不还,老状来无那。
虽甚颜原贫,尚胜夷齐饿。
再归又六年,疲马欣解驮,姑幸辔空,敢复希豆s?好山龀鲇危败屋得偃卧。
饥能储粟盎,病亦有药裹。
酒蚁溢皤罂,茗雪落小磨。
香火失惰偷,编简谨程课。
岂惟洗幻妄,亦以起衰懦。
向来名宦事,回首如弃唾。
义理开诸孙,闵闵待其大。
贤愚未易知,尚冀得一个。
如其尽为农,亦未可吊贺。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这是流行歌曲里写给曹操的两句歌词,由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奸雄”到京剧舞台上白脸“奸臣”再到这里的“英雄”,曹操可谓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然而,在文学史上,曹操才华横溢,给后人留下很多上乘之作。上高中时,我就学习过他的《短歌行》,现在重读经典,心中似升腾起万丈豪情,一股英雄气让我有了鉴赏的冲动。
《短歌行》共128个字,“忧”字出现三次,成为贯穿全诗的诗眼,也是曹操英雄气概的最好体现,“忧思”中,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饱经忧患、真诚恳切的老者形象,尽显明主风度,全然没有了战场上硝烟的味道,也没有了军事里奸诈的阴霾,是最“真心”的表白,最“实意”的胸怀。
第一段两个“忧”,“忧思难忘。何以解忧”一前一后,再加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再加上“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形象比喻,给全诗奠定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然而这一悲凉,不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不是“不知老之将至”的消极嗟叹,他对汉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实担忧, 他又看到晨风吹干的露水,想到人生短暂,想到时间紧迫,他的“人生几何”的慨叹,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积极态度,这一“人生几何”之“忧”不能不说是渴望建功立业的老者发自心底的最良心的呐喊,怎能不对这种英雄之气油然而生敬意。
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网罗人才。曹操是一个草莽英雄,他没有显赫的身世,不象袁氏出生名门望族,也不像孙氏一家出身世家,更没有刘备的整日挂在嘴边的那么一点点的皇室血统,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接下去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一般,如女子对待情人般痴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只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又进一步明誓自己心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先起兴,“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再表心情,“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我的尊贵的客人啊,你要到来,我一定在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欢迎你。这一“求贤若渴”之“忧”不能不说是渴望大展宏图的老者对待贤才的最深沉的期待,又怎能不被这种真诚渴求之心所打动。
第二段一个“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而接下来的四句,同样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想想此时曹操已53岁高龄,他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看着皎月当空,以“欲上青天揽明月”之心求贤,然而贤才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啊?这一“贤才难得”之“忧”不能不说是一位明主对良臣的呼唤?看看接下来的语句,你能想象出来诗人心情。“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此时,诗人将感情推向了高潮,一切进行了小说般虚构境界。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他想象着与贤才欢饮畅谈的情景,爱贤之情也油然而生。前四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诗人在求贤过程中既喜又忧的曲折心情,通过一唱三叹,吞吐往复的手法,以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来了。不是英雄,就没有这种打江山的抱负,不是英雄,就没有这种求贤才的热情。
这种抱负,最后终于从“天下归心”中得以体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最后四句诗,“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这一“贤才前途”之“忧” 不能不说是一位明主对良臣的前途的担忧。
接着作者把这种担忧具体话,用心来证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心愿和胸襟,当然也是希望人才多多益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用典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看那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自己愿意像周公那样,虚心接受天下贤人志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将文章推入高潮。这一“统一天下”之“忧”不能不说是一位明主渴望贤才的坦荡胸襟。到此,读者已被他的真诚与豪爽所折服。而这最后一“忧”才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
你是一棵树
枝叶繁茂生机勃勃
让我走进了清凉和绿荫
有一个故事
起于春夏缘于秋冬
你是一把伞
遮风挡雨驱寒避暑
让我远离了阴晴和雨雪
有一种渴望
与你在秋天里重逢
你是一盏灯
烛影婆娑光耀前程
是树是伞是灯盏
如春风拂过心扉
似甘霖滋润心田
思念
思念是水
伴着心灯涨成海潮
溅落心签的
惟有点点滴滴
思念是星光
在夜的诱惑中
燃烧成一片烈焰
温暖寒夜装点梦境
思念是无言的歌
从心灵深处走来
穿越幽深的时空
浓缩激情
雨夜
下雨的夜晚
一个人独处
心情愈发变得宁静幽怨
那份牵挂
那份期盼
如同一张无边的网
剪不断理还乱
夜阑人静
月薄星稀
沙沙的雨声啊
伴着颤动的心灵
弹奏一曲动听的歌谣
美丽一个动人的故事
等待
她说他要来
在那迎春花撒满田埂的日子
她甜甜地等待
每一缕春风都是她等待的信息
她说他会来
在那蝉鸣树梢的季节
她静静地等待
每一阵蛙声都是她等待的音符
她说他答应来
在那秋菊飘香的时节
她傻傻地等待
每一片红叶
都是她等待的见证
她说他肯定会来
在那雪花飘飞的世界
她癡痴地等待
每一朵腊梅
都在为她盛开
春夜
独坐窗前
感受春天的气息
淅淅沥沥窗外又下起了小雨
微风拂过
飘来缕缕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
聆听雨声
思念如丝丝春雨
淡淡的甜甜的
飘进心海
扯动心帆
我渴望
放飞我的思念
让她随春风春雨
超越万水千山
在这恬静的夜晚
徘徊你的窗外
轻叩你 如诗的心弦
原文
短歌行
曹操〔两汉〕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译文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奉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古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管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聚合诸古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古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古,从其风者受尊重。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贡献:谓进奉,进贡。节:礼仪、规矩、纪律。坠,失去。一作“隆”。见:被。赦原:赦免原谅其过。斧钺(yuè),古代兵器。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古,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仲尼,孔子字。殷:朝代名,即商。不以兵车:指齐桓公称诸古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实了颜信于诸古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条得力措施。谲(jué):诡诈。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庙胙(zuò):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小白:齐桓公名。尔:这样。天威:天子的威严。在颜:即不违颜意,即特别亲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严。咫(zhǐ)尺:指距离很近。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红色的弓。古代诸古有大功时,天子赏赐弓矢,使“专征伐”。庐弓:形似戟的一种弓。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虎贲(bēn):勇士,武士。亚:次于。河阳:古县名,春秋晋邑(今河南孟县西)。是:一作“是以”。纷葩(pā):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
赏析
《周西伯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意在借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史事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通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结构层次分明:开头“周西伯昌”十五句写周文王;中间“齐桓之功”十五句写齐桓公;最后“晋文亦霸”十三句写晋文公。曹操写他们,强调了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此外还特别突出了他们虽然有盖世的功业,但始终尊奉天子的事迹。
在诗中,曹操赞颂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成就伟业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伟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意在表明当时天下形势与当年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效法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终守臣节的事迹。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曹操之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率诸侯以尊周,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故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毒计无所逞其能矣。曹操此诗,是对如孙权辈等外内政敌企图把曹操推向高处不胜寒极端阴谋的粉碎措施。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
这首《周西伯昌》是诗人从《史记·殷本纪》中采辑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尊奉殷室“臣节不坠”的美德,从《左传》中掬取齐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晋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诸侯”的史迹,加以裁剪,成为诗章,既是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具体阐释,又是对敌手“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汉自立之心的有力回击。
曹操的四言诗,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他的四言诗,句式整齐,有明显的节奏感。而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诗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变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还有不少散文句式。这说明曹操在诗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灵活地根据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随时变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是咏怀,在对酒当歌的燕礼现场,就事兴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载,在沉郁悠长的忧思中,激荡着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气,抒发了为重建大汉王业而求贤若渴的情怀;《周西伯昌》是咏史,文笔质直,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殚精竭虑扶佐汉室之志,而决无代汉自立之心。两诗珠联璧合,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短歌行原文注释及赏析2原文:
短歌行
魏晋:曹丕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草草鸣麑。
翩翩飞鸟,挟子巢枝。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译文: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抬头望这帷幕,低头看着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东西还是原来样,亲人却已不在人间。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
他的魂魄是这样匆忙,把我丢下,弃我于人间。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我无依无靠不见亲人面,止不住两眼泪涟涟。
呦呦游鹿,草草鸣麑。
走着的母鹿叫声不停,衔得苹草把小鹿呼唤。
翩翩飞鸟,挟子巢枝。
翩翩的飞鸟啊,带著小鸟飞回巢边。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只有我孤苦零丁,满怀悲苦痛难言。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内心忧愁的及其痛苦,没有人能够知道我的悲伤。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古人有过这样的话:“忧愁会使人衰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可怜我的白发,生得多么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长歌复长叹,把父亲深深怀念。
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古语说:”仁德的人可以长寿”。为什么我的父亲不长寿百年?
注释:
仰瞻(zhān)帷幕,俯察几筵(yán)。
短歌行:为乐府诗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乐府诗里尚有《长歌行》,短歌、长歌的分别在声调的长短,不是指诗的篇幅长短或词句的多少。仰瞻:抬起头来谦恭的观看。意同“瞻仰”。俯察:低下头来仔细的看。几:矮小的桌子,古代人用以倚凭身体。筵:竹席。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如故:同原来一样。
神灵倏忽,弃我遐(xiá)迁。
倏忽:疾速。遐迁:远离。此指去世。
靡(mǐ)瞻靡恃(shì),泣涕(tì)连连。
靡瞻靡恃:没有企望了,没有依靠了。靡,没有。恃,依靠。泣涕连连:泣涕:眼泪。连连:泪流不止的样子。
呦呦游鹿,草草鸣麑(ní)。
呦呦:鹿的叫声。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草草:心不能安定。一作“衔草”。麑:指小鹿。
翩(piān)翩飞鸟,挟子巢枝。
挟子巢枝:鸟携带着幼雏栖息在巢里。枝,筑巢之物,一作“栖”。
我独孤茕(qióng),怀此百离。
孤茕:孤独。茕:指孑身一人。百离:种种痛苦。离,同“罹难”,忧苦。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忧心孔疚:内心忧愁的及其痛苦。孔,甚,很。疚,病痛。莫我能知:没有人能够知道我的悲伤。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忧令人老:成语,《古诗》有“思君令人老”句,此化用。令,使。
嗟(jiē)我白发,生一何早。
嗟:叹息。一何:多么。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圣考:指曹操。父死称“考”。圣,对先父的敬词。
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仁者寿:语出《论语·雍也》篇,意为仁者安静,故多长寿。胡不是保:意即为何(我父亲)不能(像仁者那样)长寿呢!胡,何,为何。
赏析:
此诗写思亲之情。每四句为一解,共六解。第一解写睹物思人,而人不在;第二解写失去依恃,泪流不已;第三解以写鹿麂飞鸟之乐,反衬己悲;第四解写孤独无依之哀;第五解写怀忧早衰;末解痛亲早亡。全诗写得质朴、本色,且其中有作者诗文“工于言情”的特点,十分细致、生动。
诗人从人亡物在写起,“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俯仰之际,看到死者生前用过的帷幕、几筵,不禁触物伤情,勾起物在人亡之痛。起笔十分自然。
接着以“神灵倏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涟涟。”点明丧亲思痛的主题。诗人在极度悲伤中,似乎觉得父亲是在十分短疾的时间里忽然远离自己而去的。“倏忽”一词非常生动地写出了曹丕丧亲之后,恍然若失的心态。失去曹操不仅失去他生活上的引导者,也失去他政治上的扶持者,因此,使他“靡瞻靡恃,泣涕涟涟”。这里,诗人运用《诗经》的成语“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来抒写失去父亲的哀伤,显得很贴切。失去了自己所瞻仰依恃的人,自然使他止不住要“泣涕涟涟”了。于是,这一解紧承开头,进一步展现诗人失去父亲的悲痛心情。
然而,诗人的笔触没有继续顺着第二解直倾自己的哀痛心情,却是突然插人鸣鹿衔草呼唤小鹿,飞鸟挟子归巢的具体形象:“呦呦游鹿,衔草鸣鹰。翩翩飞鸟,挟子巢枝。”写出有所“瞻恃”的欢乐,以动物亲子之间的和谐、亲爱来对比,反衬自己的丧亲之哀。笔势跌宕,拓深了诗歌的意境。
接着,“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四句又转入实写,叙述自己孤寂无依,内心的痛苦是人莫能知的。此写出忧苦之多,《诗经·小雅·采薇》中有“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句,是表现征人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的、诗人借用来表达自己丧亲后的孤茕悲苦是很恰当的。
第五解“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紧接上一解中的“优”字展开,由忧字写到自己白发早生,从忧伤到早衰,还是从自己亡亲之痛着笔的。
最后,“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日仁者寿,胡不是保?”转笔写怀亲,悲痛父亲早逝。既然,古语说仁者可以长寿,自己的父亲却活得不够长。满腔悲痛,进发而出。诗歌也就在这浓重的悼亲、思亲的情绪中作结。
短歌行原文注释及赏析3[魏晋]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对着。一说是应当的意思。
【2】几何:指岁月有多少。
【3】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苦,患。
【4】慨当以慷:犹言“当慨而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是“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jīn),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呦”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yōu)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鼓,弹。
【9】掇(duō):拾取,摘取。一说掇为通假字,通“辍(chuò)”,即停止的意思。
【10】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1】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12】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yàn):通“宴”或“讌”,宴饮。
【13】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4】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15】“周公”二句: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哺(bǔ),口中咀嚼的食物。《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注释】:
〔1〕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shuò,长矛)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
〔2〕意谓:应对酒放歌,因为人生短促,能活多少年头?一解:对酒临歌,这种情景人生能有几次?“当”作“临”解。意思都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
〔3〕去日,过去了的日子。苦多,犹言恨多。
〔4〕这一句承接首句,意谓在感叹时光飞逝之余,应当慷慨高歌,无奈忧思重重,难以释怀。
〔5〕什么东西可以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酒了。杜康,相传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6〕衿(jīn),衣领。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绵长,形容忧虑不断。这两句是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对贤才的思念之深切。
〔7〕但,只。君,指贤才。沉吟,低声吟咏。所吟咏的,即《诗经》中的《子衿》诗。
〔8〕呦呦,鹿鸣的声音。苹,艾蒿,草名,初生时可食。
〔9〕嘉宾,尊贵的客人。鼓,弹奏。瑟、笙,两种乐器名。
以上〔8〕〔9〕两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欢宴宾客的诗篇,作者在这里表达自己期待贤者、招纳贤才的热诚。
〔10〕掇,拾取。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
〔11〕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
〔12〕陌、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这是客气话。存,问候,慰问。
〔13〕契阔,久别。旧恩,往日的情谊。此句意谓:在今日的宴会上,与久别的贤士们促膝谈心,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谊。
〔14〕乌鹊,乌鸦。
〔15〕匝(zā),周,圈。
〔14〕〔15〕两句意思是还有大批的贤士像南飞的乌鸦,它们绕树徘徊,还没有选定最后的归宿。
〔16〕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相传古代周公因忙于接待天下贤士,有时连吃饭都要吃吃停停。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来。(《韩诗外传》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赏析】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短歌行原文注释及赏析4原文:
短歌行
魏晋: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译文: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人生在人世间,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时间不会重新再来,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剩下的日子苦短难耐,过去的日子让人感到苦闷惆怅。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人应当及时享乐,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以分别而感到悲伤。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注释: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shāng)。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朝霜:早晨的露水。这里形容转瞬而逝的短暂。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华不再阳:指花不能再次开放。
苹(pínɡ)以春晖,兰以秋芳。
苹: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来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去日:指已经过去的日子。
今我不乐,蟋(xī)蟀(shuài)在房。
蟋蟀在房:这里借用《诗经》的诗句:“蟋蟀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经》原意是教人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陆机在这里运用此意。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yáo)既臧(zāng)。
旨:美好。臧:好。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短歌”两句:意为吟咏短歌,及时行乐,而不至于荒废时间。与《诗经·蟋蟀》中的“好乐无荒”意义相同。
赏析:
这首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诗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本诗虽也叙友情,不过并没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出的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
短歌行原文注释及赏析5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13.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5.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写作时期各说不一,归之有两种说法: 一是赤壁之战之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二是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此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曹操
文学赏析
《短歌行》是属于小雅,并且曹操经常唱共叔段的`《鹿鸣》歌。此乐谱已被黑龙江谭振兴所破解,收录在其《重现南风歌楚歌燕歌风雅颂等三十六首曲谱》一书中中,非常的壮烈抒情,堪称自诗经后的经典小雅作品。其和声走向是1——6——2——5与1,即F——Dm——Gm——C与F,四分之四拍,四小节为一个循环,第一小节是F和弦,第二小节是Dm和弦,第三小节是Gm和弦,第四小节前两拍是C和弦,后两拍是F和弦,速度每拍72,这一和声是中国几千年音乐体系的主要和声架构。
名家评价
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言当及时为乐。又旧说长歌短歌,大率言人寿命长短分定,不可妄求也。(吴兢《乐府古题要解》)
孔融、杨修俱毙其手,操之高深安在?身为汉相,而时人目以汉贼,乃以周公自拟,谬矣。(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用来日苦少,句觉尤妙。“但为君故,沈吟至今”:英雄何尝不笃于交情,然亦不泛。“明明如月”:如字幻极,乐府奇语。“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惨刻处惨刻,厚道处厚道,各不妨,各不相讳所以为英雄。又云:四言至此,出脱《三百篇》殆尽,此其心手不粘滞处。“青青子衿”二句,“呦呦鹿鸣”四句,全写《三百篇》,而毕竟一毫不似,其妙难言。(钟惺、谭元春《古诗归》钟惺评)?
少小时读之,不觉其细;数年前读之,不觉其厚。至细,至厚,至奇!英雄骚雅,可以验后人心眼。(钟惺、谭元春《古诗归》谭元春评)?
徐昌谷云:“韦孟辈四言,窘缚不荡。曹公《短歌行》、子建《来日大难》,工堪为则矣。……。”愚按:……元瑞谓“曹公、子建二诗,虽精工华爽,而风雅典刑几尽”,斯并得之。(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
魏人乐府四言,如孟德《短歌行》、子桓《善哉行》、子建《飞龙篇》等,其源出于《采芝》、《鸿鹄》,轶荡自如,正是乐府之体,不当于风雅求之。(同上,卷四)
言当及时为乐也。“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山不厌高”四句,言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成其大也。(沈德潜《古诗源》)
1984年,我从解放军总后勤部调入济南军区。我的阅读不再限于《解放军报》,还有济南军区的《前卫报》。就是从那时候起,牟进军的名字不经意间进入了我的视野。第一次读他的诗是1985年9月,他的《猫耳洞里有颗小星》深深地吸引了我:“猫耳洞里有颗小星/那是炽热的心儿燃亮的桅灯/它没有迷人的色彩/没有诱人的芳名/但它却/与皓月星辰/与天安门前的霓虹灯/与万家电视的荧光屏/遥相辉映……”
此后,我又从《解放军报》《解放军歌曲》《南疆火神》等报刊陆续读到了他的一些诗歌佳作。作为不曾相识的战友、作为同是军旅生涯的吟者,他的吟唱是那么的悦耳动听,这使我非常地羡慕而难以忘怀,以至于在我的脑海里留下经久不息、难以磨灭的印象。
真正认识进军是我们都脱了军装以后,那时我到了烟台日报社,他去了牟平的宣传部。说起来这还真是一种缘分,我们又成了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我们担负的共同使命是坚守在党的宣传阵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弘扬时代主旋律。除了共同的使命和爱好,还因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根,即都是故乡牟平的那方山水滋养大的,这使我们不仅相识,而且相知。他是一个典型的胶东汉子,魁梧的身躯,刚正的性格,为人忠厚朴实,却写着秀美灵巧的诗。我们都有着似曾相识的经历:从农家子弟到军人,又从军人成为一名宣传工作者,这使我们的心灵非常通达。
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之余,他常有佳作见于报端。我每每都能从中感悟到他青春岁月昂扬的生命激情,倾听到他心灵流出的声音。曾经一度我很少看诗、写诗,那是海子死了的那些日子。我真想不明白,这个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浪漫诗句的海子怎么能去卧轨自杀?由此我还想到了北岛,想到了很多诗人的不幸。我甚至恨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懦夫,但我又非常喜欢他们的一些诗句,这种矛盾胶着的心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得以平复。而进军的诗,就给了我很多的滋补,因为他的诗无处不透着对人生和生活的热爱,以及独到的洞察力和表现力。大概与海子、北岛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凡夫俗子,虽然写不出经典传世的佳句,但却依然诗意地栖息着、生活着。这并不是说我们对生活和写作不认真,而是我们打量和审视这个世界的角度不同,更多地看到的是这个世界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
诚然,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万物更替、异彩纷呈,发展变化之快令人眼花缭乱。在这片充满生机也充满物欲的土壤,真善美在与假丑恶的抗争中艰难地成长着。貌似温柔的市场化革命,用无所不在、无坚不摧的拜金主义冲击着一切,消费着坚硬的或柔软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东西,也消解着诗歌的矜持和艺术的清高。而在这样一个历史和文化的交叉点上,进军以他人生的信念和执着,始终保持着一个诗人的童心、爱心,坚守在诗歌的家园,满腔热情地讴歌人生和社会、祖国和家园。他以诗的形式,唱出时代的主旋律,咏出人生的小情与大爱,为我们散发出他的光和热,传递着他的真和美。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也说过:“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我想,用这两条思想和艺术的标准来衡量进军的诗,当不为过。说进军的诗好,是它体现诗人的良心,诗中包含了人类的爱和美、悲悯与责任,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慰藉与愉悦、启示与美感。
牟进军的诗歌写作,到现在已有三十个年头了。在这三十年里,他求学、参军、工作、结婚,经历了人生的很多选择,他有过很多梦想,也放弃过很多,但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诗歌。诗歌见证了他从青涩少年走到青年又步入中年的风风雨雨,记录了他在漫长岁月中的全部心路历程。诗歌对别人的意义我不知道,但对于他,是一种诚实的艺术行为,是对自身灵魂的呼应,是他对周围生活和人生脚步的关照和回放。诗,并没有给他带来看得见的好处,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参与着他对生命自身的构建。捧读牟进军的诗集,那诗中跃动的灵感与旋律,令人耳目一新,让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天顿觉清凉起来、鲜活起来。徜徉在他诗的海洋,拾起一枚枚五彩缤纷的贝壳,串起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让人感到生活充满了诗意。透过那一行行抑扬顿挫的诗句,我可以感觉到进军那一颗起伏波动的心,如清澈透底的泉水每时每刻都在奔流向前,以期滋润天下的生灵。从他的诗中,我深深地感觉到他是那么热爱和眷恋着军营,那么热爱自己的故乡牟平。作为他生活和工作的两个区域,他的记忆也全在这里了。不管是军营还是牟平,都是他魂牵梦萦中的故乡。故乡之所以叫故乡,就是因为它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过程,收藏着我们成长过程中太多的细节。他歌颂故乡的山,歌颂故乡的水,更歌颂故乡的人。他的诗充满阳光,没有阴影。它不是苦思冥想出来的,它是生活中每一个瞬间的捕捉。可以说,一首好诗,可力抵千军万马,可直达人的灵魂深处。
他的这本诗集由“家乡情愫”“咏物有声”“人物写真”“爱心永恒”“战地素描”等部分组成。这些诗不管是写情写景还是写人写事,都包含着他厚重的生活积淀、深刻的人生思考、强烈的情感宣泄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文学写作的难度,最终会难在对心的洞悉上。诗歌,是一门以意象呈现心象,以意象关系表现心象运行变化的艺术,不管作者如何尽心尽力,也都只能是做得更好,绝不可能做到最好。从这一点来说,他还要不断地努力,还有很多路要走,在此,我愿与进军弟共勉,与君踏歌而行。
牟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南有巍巍的青山,北有滔滔的海浪,上苍的恩赐使这里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我期待能读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为寻找这个梦想所经历过的得与失、爱与恨、苦与乐、荣与辱,都曾留下了自己所走过的深深浅浅或近或远的脚印。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可贵的是当这一切都化作笔下文章,生命便有了另一种意义。正如泰戈尔所说的“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确已飞过”。飞过,就很好。
孙德斌,《烟台日报》原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短歌行,短歌行曹丕,短歌行的意思,短歌行赏析】推荐阅读:
短歌行翻译赏析10-10
曹操短歌行赏析07-02
短歌行原文和赏析07-28
曹丕《燕歌行.其一》赏析07-19
短歌行教案10-21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10-08
短歌行诵读课教学设计06-05
《短歌行》教学反思 (高一必修二)10-25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11-06
长歌行古诗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