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常见解题思路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集合常见解题思路(精选9篇)

集合常见解题思路 篇1

1、设集合M{x|mxm},N{x|nxn},并且M N都是集合{x|0x1} 的子集,如果b-a叫做集合{x|axb}的长度,那么集合M3413N长度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首先,M、N均是{x/0<=x<=1}的子集,则有m=>0,m+3/4=<1,n-1/3>=0,n<=1.从而有0<=m<=1/4,1/3<=n<=1.假设m>=n-1/3,则有m+3/4>n.故M,N交集为{x/m<=x<=n},其长度为n-m.取m最大,n最小即可。n=1/3,m=1/4.长度为1/12

同理,设m<=n-1/3,此时无法比较m+3/4和n的大小。继续假设m+3/4>n,M,N交集为{x/n-1/3<=x<=n},长度为1/3.再假设m+3/4

故最小为1/12

集合常见解题思路 篇2

一、重要不等式

1. 平均值不等式

设a1, a2, …, an是n个正实数, 记分别称Hn, Gn, An, Qn为这n个正数的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数、平方平均.

那么恒有不等式Hn≤Gn≤An≤Qn,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1=a2=…=an.

2. 柯西不等式

对任意实数组ai, bi (i=1, 2, …, n) 恒有不等式“积和方不大于方和积”, 即等式当且仅当时成立.

本不等式称为柯西不等式.

3. 排序不等式

设有两组实数, a1, a2, …, an和b1, b2, …, bn满足a1≤a2≤…≤an, b1≤b2≤…≤bn,

则a1bn+a2bn-1+…+anb1≤a1c1+a2c2+…+ancn≤a1b1+a2b2+…+anbn, 其中c1, c2, …, cn是实数组b1, b2, …, bn的一个排列, 等式当且仅当a1=a2=…=an或b1=b2=…=bn时成立,

即倒序和≤乱序和≤正序和.

4. 三角不等式

设Z1, Z2为任意复数, 则||Z1|-|Z2||≤|Z1+Z2|≤||Z1|+|Z2||.

二、解题技巧

1. 比较法 (作差法或比差法)

比较实数a和b的大小, 作差———变形———判断 (正号、负号、零) ;变形时常用配方、通分、因式分解、和差化积、应用已知定理、公式法等.在a, b均为正数时, 也可借助ba>1或ba<1来判断:作商———变形———判断 (大于1或小于1) .

【例1】设a>b>0, 求证:aabb>abba.

证明:因为a>b>0, 所以a b>1, a-b>0.而aabb abba= (a b) a-b>1, 故aabb>abba.

2. 分析法 (逆推法)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 一步一步地推导, 最后达到命题的已知条件 (可明显成立的不等式、已知不等式等) , 其每一步的推导过程都必须可逆.

【例2】求证::槡5+槡7>1+槡15.

证明:要证

3. 综合法

证明时, 从已知条件入手, 经过逐步的逻辑推导, 运用已知的定义、定理、公式等, 最终达到要证结论,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4. 放缩法

在证题中, 根据不等式的传递性, 常采用舍去一些正项 (或负项) 而使不等式的各项之和变小 (或变大) , 或把和 (或积) 里的各项换以较大 (或较小) 的数, 或在分式中扩大 (或缩小) 分式中的分子 (或分母) , 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放”、“缩”要得当, 不要过头.常用方法为:改变分子 (分母) 放缩法、拆补放缩法、编组放缩法、寻找“中介量”放缩法.

所以p<0.01.

5. 反证法

先假设结论不真, 由此经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出矛盾, 从而否定假设, 导出结论的正确性.

【例5】在面积是1的△ABC中, P是BC上任意一点, PE∥AB交AC于E, PF∥CA交AB于F,

证明:△BPF、△PCE和四边形PEAF中, 至少有一个的面积不小于4/9

证明: (反证法) 若不然, 令

无解, 故命题真.

6. 排序法

利用排序不等式来证明.

【例6】在△ABC中, 试证:

证明:不妨设a≤b≤c, 于是A≤B≤C.

由排序不等式, 得

aA+bB+cC≥aA+bB+cC,

aA+bB+cC≥bA+cB+aC,

aA+bB+cC≥cA+aB+bC.

以上三式相加, 得3 (aA+bB+cC) ≥ (a+b+c) (A+B+C) =π (a+b+c) ,

又由0<b+c-a, 0<a+b-c, 0<a+c-b有0<A (b+c-a) +C (a+b-c) +B (a+c-b) =a (B+C-A) +b (A+C-B) +c (A+B-C) =a (π-2A) +b (π-2B) +c (π-2C) = (a+b+c) π-2 (aA+bB+cC) ,

由 (1) 、 (2) 得原不等式成立.

7. 函数法

通过变换, 把某些问题归纳为求函数 (含导函数) 的极值, 达到解题目的.

【例7】设x∈R, 求证:

证明:

当sinx=3/44时, f (x) 取最大值

当sinx=-1时, f (x) 取最小值-4.

故-4≤cos2x+3sinx≤218.

8. 代换法

在证题过程中, 以变量代换的方法, 选择适当的辅助未知数, 使问题的证明达到简化.

【例8】已知a>0, b>0, 0<x<1, 求证:a2x+b21-x≥ (a+b) 2.

证明:令x=cos2β, 1-x=sin2β,

左边=a2sec2β+b2csc2β

=a2 (1+tan2β) +b2 (1+cot2β)

=a2+b2+a2tan2β+b2cot2β

≥a2+b2+2ab= (a+b) 2.

在实际解题中还有许多方法的, 如判别式法、构造法、数形结合法、分解法等等.这些方法往往相互结合、互相包含, 有时会把几种方法巧妙结合起来才能解题.

巩固练习:

1.设n∈N*, n>1, 求证:

2.若a>0, b>0, 且a+2b=6, 求lga+2lgb的最大值.

3.若a+2b=12, 求2a+2b+1的最小值.

4.已知x-y=1 (x>1) , 求的最小值.

5.x2+2y2=1, 求u (x, y) =x+2y的最值.

集合常见解题思路 篇3

一、分组(堆)问题

分组(堆)问题的6个模型:①无序不等分;②无序等分;③无序局部等分;④有序不等分;⑤有序等分;⑥有序局部等分.

处理问题的原则:

(1)若干个不同的元素“等分”为n堆,要将选取出每一个堆的组合数的乘积除以n!;

(2)若干个不同的元素局部“等分”有k个均等堆,要将选取出每一个堆的组合数的乘积除以k!;

(3)非均分堆问题,只要按比例取出分完再用乘法原理作积;

(4)要明确堆的顺序时,必须先分堆后,再把堆数当作元素个数进行全排列.

例1 有4项不同的工程,要分包给3个工程队,要求每个工程队至少分到一项工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包方式?

解:要完成分包这件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①先将4项工程分为3“堆”,有C24C12C11A22=6种分法;

②再将分好的3“堆”依次分给3个工程队,有3!=6种分法.所以,共有6×6=36种不同的分包方式.

二、不相邻元素“插空法”

解决一些不相邻问题时,可以先排“一般”元素,然后插入“特殊”元素,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2 7人排成一排,甲、乙两人不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分两步进行:

①把除甲乙以外的其他5人排列,有A55=120种排法;

②将甲乙分别插入到不同的间隙或两端中(插空),有A26=30种插入法.

所以,共有120×30=3600种排法.

注意:几个元素不能相邻时,先排一般元素,再让特殊元素插空.

三、相邻元素“捆绑法”

相邻元素的排列,可以采用“局部到整体”的排法,即将相邻的元素局部排列当成“一个”元素,然后再进行整体排列.

例3 6人排成一排,甲、乙两人必须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可分两步进行:

①把甲乙排列(捆绑),有A22=2种捆法;

②把甲乙两人的捆看作一个人与其他的4人排队,有A55=120种排法.

所以,共有2×120=240种排法.

注意:几个元素必须相邻时,先捆绑成一个元素,再与其它的进行排列.

四、消序法(留空法)

几个元素顺序一定的排列问题,一般是先排列,再消去这几个元素的顺序,或者先让其它元素选取位置排列,留下来的空位置自然就是顺序一定的了.

例4 5个人站成一排,甲总是站在乙的右侧有多少种站法?

解法1:将5个人依次站成一排,有A55种站法,然后再消去甲乙之间的顺序数A22,所以甲总站在乙的右侧站法总数为A55A22=A35=60.

解法2:先让甲乙之外的3人从5个位置选出3个站好,有A35种站法,留下的两个位置自然给甲乙,有1种站法.所以,甲总站在乙右侧的站法总数为A35×1=A35.

五、隔板法

n个相同小球放入m(m≤n)个盒子里,要求每个盒子里至少有一个小球的放法等价于n个相同的小球穿成一串,从间隙里选m-1个结点剪截成m段.

例5 某校准备参加今年高中数学联赛,把16名选手名额分配到高三年级的1~4个教学班,每班至少一个名额,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种.

解:问题等价于把16个相同的小球放入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至少有一个小球的放法种数问题.将16个小球穿成一串,截为4段有C315=455种截断法,对应放到4个盒子里.因此,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455种.

变式:某校准备参加今年高中数学联赛,把16个选手名额分配到高三年级的1~4个数学班,每班的名额不少于该班序号数,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多少种?

解:问题等价于先给2班1个,3班2个,4班3个,再把剩余的10个相同小球放入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至少有一个小球的方法种数问题.将10个小球穿成一串,截为4段,有C39种截法,对应放到4个盒子里.因此,不同的分配方案共C39=84种.

六、错位法

编号为1至n的n个小球放入编号为1到n的n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一个小球,要求小球与盒子的编号都不同,这种排列称为错位排列.

例6 编号为1至6的6个小球放入编号为1至6的6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一个小球,其中恰有2个小球与盒子的编号相同的放法有多少种?

解:选取编号相同的两组球和盒子的方法有C26=15种,其余4组球与盒子需错位排列有9种方法.故所求方法有:15×9=135种.

七、剔除法

从总体中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方法数,这是一种间接解题的方法.排列组合应用题往往和代数、三角、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的某些知识联系,从而增加了问题的综合性.

例7 以正方体的顶点为顶点的四面体有多少个?

解:正方体8个顶点从中每次取4个,理论上可构成C48种四面体,但6个表面和6个对角面的4个顶点共面就不能构成四面体.所以四面体实际有C48-12=58个.

变式:某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种.

解法1:分两类:①A类选修课2门,B类选修课1门,有C23×C14种;②A类选修课1门,B类选修课2门,有C13×C24种.故共有C23×C14+C13×C24=30种.

解法2:从7门中任意选修3门,有C37种,减去3门同时在A类选修课(C33)或B类选修课(C34)中,故共有C37-C33-C34=30种.

八、圆排问题线排法

n个元素圆排列数有n!n种.

例8 5对姐妹站成一圈,要求每对姐妹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解:根据乘法原理,分两步:第一步是把5对姐妹看作5个整体,进行排列有5!种不同的排法,但是因为是围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圆圈,就会产生5个重复,因此实际排法只有5!5=24种.第二步每一对姐妹之间又可以相互交换位置,也就是说每一对姐妹均有2种排法,共有25=32种.所以应有24×32=768种站法.

九、可重复的排列求幂法

重复排列问题要区分两类元素:一类可以重复,另一类不能重复.把不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客”,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店”,则通过“住店法”可顺利解题,在这类问题使用住店处理的策略中,关键是正确判断哪个是底数,哪个是指数.

例9 8名同学争夺3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性有    种.

解:冠军不能重复,但同一个学生可获得多项冠军,把8名学生看作8家“店”,3项冠军看作3个“客”,他们都可能住进任意一家“店”,每个“客”有8种可能.因此共有83种不同的结果.

常见大学生电影节集合 篇4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及其延伸大赛)

FIRST青年电影展

杭州亚洲青年电影节

成都微电影节

上海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

西部大学生电影节 广州大学生电影节

武汉大学生电影节

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

影像展

一分钟影像大赛

“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

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金鹏奖

非常短片创意大赛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全国大学生影评大赛

《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

澳门国际电影节

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

集合常见解题思路 篇5

一、解题主观题的技巧

1.解答的一般思维过程:①阅读题目及材料,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规定的角度、答题的指向等。②根据关键词,确定题目类型,思考解题思路、方法。③根据关键词,联想与题目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如果知识点较多,根据题目要求需要多角度作答的就要多角度作答。如果题目已规定了角度就要选择规定的角度知识作答。④运用相关基本知识点,根据解题思路,按题目要求作答。

2.只要题目有材料,答案中就必须要有概括材料、联系材料的内容。

3.不仅要看清题目作答,还要看清分数作答,一般几分就是几点。

4.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答案,全面作答。

5.答案分点(一问一答,一答一点),字迹工整,在指定区域作答。

6.尽量用政治术语,尽可能用学过的课本知识,课本词句组织答案作答。

二、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

①道理(书上的知识点)①含义

1、启示题

2、为什么 ②原因、现状

②怎么做(重点写)(必要性)③重要性(意义+地位)/ 危害

①含义

3、重要性②意义、地位

③体现的道理

①内因①积极影响

4、原因、影响②外因②消极影响

①总说:相互联系、影响等①写出A是什么(或A的相关知识)

6、关系②分说:、从A②写出 A与B之间的联系

谈③根据B的题型来组织答案

8、评析、辨析类:

评析型题目首先要分析题中含有几种观点;

哪一个人或哪几个人有哪些言行,如果观点较多,人数较多、人物的言行较多就必须要分别对每种观点,每个人物的每种言行进行评析,否则会出现遗漏评析而失分的现象。

(一)观点评析

(1)全对型①正确②分析正确的原因(课本上的道理等)③对我们的启示。

(2)全错型:①错误②分析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观点错误的原因等)③对我们的启示?

(3)正误混杂型:①观点是片面的②分析正确的观点(分析正确的原因、对我们的启示)③分析

错的观点(用关联词“但”;指出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观点错误的原因;对我们的启示等)。

(二)行为评析

(1)全对型①某某行为是正确的②行为对的原因(行为的性质;符合法律、道德的依据;意义;不这样做的危害等)。③对我们的启示。

(2)全错型①某某行为是错误的②错误的原因

(行为的性质;违反法律、道德的依据;危害等)③写出正确的行为及对我们的启示。

(3)正误混杂型:①分析正确的行为:某某行为是正确的,行为正确的原因(行为的性质;符合法律、道德的依据;意义;不这样做的危害等)②分析错误的行为:某某行为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行为的性质;违反法律、道德的依据;危害;不这样做的好处等)③写出正确的行为及对我们的启示。

9、请谈谈对理解、认识、看法,劝说题,方法类似问题于---评析题,也可采用:判断+3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①个人自己(知识、能力、觉悟、法律道德素养、人生价值等)

10、(没有主语)意义②他人

(用有利于的句式)③国家、社会

④家庭、企业、学校、班级

有主语的意义类:围绕主语从多个方面(如个人可从思想品德、学习、身心健康等角度分析;国家社会: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等方面分析)分析意义。

11、危害题的角度:类似于意义题,请用---不利于、破坏了的句式

12、怎么做、建设题、计策题,前面没有主语或者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必须要下列角度全面分析 ①自己个人的做法(思想上、行动上等)

②国家的做法(道德、法律、宣传教育等)

③社会做法

④家庭、企业、学校、班级的做法

如果有主语就必须围绕主语,从多个方面思考解答。

①思想上:树立-----意识

13、个人(青少年)怎么做②行动上:自觉行动(理论+具体的行为事例)

宣传----重要性、作斗争、举报投诉、向相关部门提建议

①知识:有利于了解------的知识,开拓了视

14、参加实践活动

(一)开展活动的原因、目的、意义、收获有②能力:有利于增强创新、实践、组织、搜索信息、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等的能力

③情感觉悟:有利于增强------意识或者情感,有利于使我们自

觉落实------行动。

(二)活动途径(研究的方法):(1)上网查询;(2)实地考察;(3)访问专家;(4)查阅资料等。

(三)活动形式:(1)主题班会;(2)演讲;(3)黑板报;(4)手抄报等。

(四)开展研究收集信息、资料的主要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调查采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五)小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为:①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活动方案)—→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调查,收集资料(信息)—→③整理、分析、归纳资料(信息)—→④撰写研究(调查)报告—→⑤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交流、展示活动成果等。

(六)成果展示形式:小论文、调查报告、建议书、手抄报、黑板报、专题讲座等。

高中语文解题方法思路 篇6

答题技巧:一般单词正确注音的概率很小。生僻的词一般不会发音错误。排除法是一种较好的检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

通过语感来选择自己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搭配的使用。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区分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利用成语的结构特点把握成语的主要思想,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要了解习语的情感色彩,如褒贬、中性等;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量查找句子中的相关信息;

第五,对四个选项进行权衡比较,选择最符合条件的。

面试备考:漫画题解题思路 篇7

画题的解题思路

——来源:安徽中公教育(http://ah.offcn.com/)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中,漫画题也是常见考题之一,但是大多数考生却对此望而却步。因此,安徽中公教育总结整理出漫画题的答题思路,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常采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借以讽刺批评某些人和事。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因此也成为事业单位面试考试中的一类题型。漫画题在本质上是现象类题目的变形,所以在答题结构与思路上与现象类题目基本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漫画类题目更要求考生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扣题、描述漫画信息,从而提炼漫画反映的现象。

漫画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副漫画,问你对此漫画的看法。旨在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漫画的性质可以将漫画类题目分为三类:第一类,消极类,讽刺社会的丑陋现象或不文明行为的漫画。如“一次性卫生筷”、“节能减排”等。第二类,积极类,以颂扬社会现象。如“抗震救灾”等。第三类,争议类,需要辩证对待的社会现象。如“考碗族”、“就业”等。

如何解答漫画类题目?首先,看清漫画所描述的内容。其次,理解漫画反映的实质。最后,按照社会现象类答题思路解答。在答题过程中如何贯穿这三点,有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一一来看。

漫画的主要特点就是简洁,因此漫画中所出现的每一点都可能具有提示意义。这就需要考生仔细观察漫画内容,注意漫画中出现的文字信息以及每个细微的画面。比如:漫画“节能减排”描述了一个司机坐在4.0排量的汽车中,看到加油站员手中的加油器滴油,便说“小同志,节能减排可要从点滴做起呀”。在这幅漫画中如果注意到司机车尾4.0的标志以及“大排量”三个字,则更容易抓住漫画所反映的主旨。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漫画是通过图画而非文字的形式反映某种社会现象,所以解答漫画题目时最关键的一步是审题,也就是理解漫画的寓意,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审题时需要通过漫画所反映的内容或细微的地方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紧紧围绕此主旨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才不会答题时答偏。比如,在上一道题中,如果因为“小同志”几个字推断司机是政府官员的话,矛盾点可能就集中在“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上。而本漫画想反映的主旨是节约环保意识薄弱,无法落实到实际中。由此可见审题是非常重要的。树立一个正确的观点,在作答时才能有话可说,有理可依。

前两步都是一个思维过程,需要通过第三步表达出来,呈现给考官。第三步也就是社会现象类题目的答题思路。第一点,扣题,即说明漫画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它的本质是什么。第二点,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尽量分条阐述,这会给考官调理清晰的感觉。第三点,对策,针对这些原因该如何解决问题,最好与原因相呼应。第四点,升华,通过结合自身或者政策理论展望未来。

考生在平日的复习中,除了多加练习外,还要更多地关注时事热点。因为以漫画为题材的考题大多来源于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祝广大考生马到成功!

推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http://ah.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kaoshitiku/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新版)(http://kc.offcn.com/general/91/2144/)

2014年国考全新网校课程,4折优惠不过退费(http://ah.offcn.com/html/2013/10/32116.html)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变换条件,理清数学解题思路 篇8

变换条件,理清数学解题思路

江苏 新沂 ●许遵惠

在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教师教会学生在不改变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对应用题的条件进行分合、顺序、方向、顺逆等变换,既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和思考。

一、分合相互变换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关于工程方面的应用题,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合”改成“分”,或者把“分”改成“合”,这样易于建立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题思路。例如:

例1(改编题):上海世博会修一项工程,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修需要10天完成。如果让甲队先做6天,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12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这项工程需要几天?

题目中给的条件,又是“合修”,又是“独做”,看起来很复杂,所给的条件很难联系上。但在解题时,如果把“甲队先做6天”“乙队单独做12天”变换成“甲乙队合做6天,乙再单独做(12-6)天”。以上条件的变换不过是把乙队单独做的12天先划出6天,当做与甲队合做而已,对问题的结果没有丝毫影响。而条件叙述变化后,使甲乙队合做的工作效率为1/10,得以应用,展开了解题的思路。

列式:l÷[(1-1/10×6)+(12-6)]=15天。

倒2(改编题):北京奥运会有很多工程,其中某一项工程,如果由甲队单独做,正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由乙队单独做,那么要超出规定时间的3天才能完成;如果先由甲乙两队合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这样也正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这一项工程计划用多少时间(天)?

这道题目内容比例1更复杂。在指导学生处理这样复杂的应用题时,首先要把“甲乙先合做2天”改成“甲乙分别单独做2天”,而“其余的又是乙队单独做”。这样条件可以变换成“乙队在计划规定时间内单独做,甲队接着单独做2天才能完成”。变换以后,就能够得出新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甲队2天的工作量等于乙队3天的工作量。那么,单独完成这项工程,乙队用的时间是甲队的3/2倍。再比较上述情况,可知单独完成这项工程乙比甲多3天。找到了对应数量关系,列式3÷(3/2-1)=6天。

二、顺序相互颠倒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关于分数问题的应用题,只要把条件的顺序颠倒一下,就比较容易地画出线段图,从而找到对应数量关系。例如:

例3:某仓库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去2.8吨,第二次运去的比这批面粉的1/3少3/10吨。这样,正好运去这批面粉的1/2。这批面粉原有多少吨?

由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时,如何来表示3/10吨是个难点。依据题意,3/10吨是没运去的,应假设从运去的2.8吨里划出3/10吨,且把3/10吨算在1/3之内(如图l所示)。但这样处理比较费解,难度较大,易出差错。在指导学生把条件变换成“第一次运去的比这批面粉的1/3少3/10吨,第二次运去2.8吨,就容易画出图2。这样自然地把3/10吨包含在2.8吨里,数量关系没有变,对应关系更明显。

列式:(2.8-3÷l0)÷(1÷2-l÷3)=15吨。

三、方向相互变换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行程方面的应用题,我们可以把条件中的“相向”运动改为“同向”运动,这样就比较容易找到对应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例如:

例4(改编题):客车从甲地,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6小时后客车距乙地还有全程的l/5,货车距甲地46千米。已知客车每小时多行4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剩余的路程分布在甲乙地两端,难以建立对应关系。让学生把情节变换成“客车、货车都从甲地出发,同向而行”,这样剩余的路程都在乙地那端。虽然“相向而行”改成了“同向而行”,货车从“乙地”出发改成了从“甲地”出发,但其他条件都没有变化,不影响问题的结果。从图3中看出:6小时客车比货车多行(4×6)千米,(46-4×6)千米与全程的1/5对应。

列式:(46-4×6)÷1/5=110(千米)。

四、顺逆相互颠倒

有些应用题,把“逆叙”条件变换为“顺叙”条件,题意就显得更明确,便于理解。例如(改编题):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45%,比第二次取出的油多6千克,这时桶里剩余的油相当于前两次取出油的3/17,全桶油重多少千克?

题中两次取油量的比较,用逆向叙述比较难以理解,容易出错。指导学生把比第二次取出的油多6千克”改变成“第二次取出的比第一次取出的油少6千克”变成顺向叙述,文字虽然多了些,但意思明白多了,再把“桶里剩余的油相当于前两次取出油的3/17”转化成“桶里剩余的油相当于全桶的3/20”。统一用单位“l”表示全桶油的重量,可画成图4。

列式:6÷(3/20-(1-45%×2)]=120(千克)

古诗词鉴赏及其解题思路 篇9

一、区分题材 把握主旨

1.写景诗:揣摩诗人于山水景物之中寄托何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抓景物的物象特点,分析意境,可以探知诗人蕴藏其中的情感。“见景生情”,写景往往为后一两句的直抒胸臆打下基础,从直接抒情句也可概括诗歌主旨。

2.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此类诗经常使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揣摩诗人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挖掘人们所赋予物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如陶渊明咏菊,抒写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不谄媚世俗、坚守正义的气节。3.边塞诗: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其主旨或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风光;或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或表现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表达边关将士对月思乡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或反映沙场征战的艰辛悲壮、连年征战的残酷、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往往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其风格豪迈旷达、慷慨雄壮。

4.怀古咏史诗:此类诗以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的事迹为题材,或怀古伤情,对历史事件抒发思古之幽情(如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感慨朝代兴亡盛衰之情);或怀古论事,对历史兴亡作出思考、对历史事件作出评论,如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而王安石《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或怀古讽今,借古讽喻当时社会现实(如讽刺当政者的荒淫奢侈)。

5.即事咏怀(感怀、抒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由有感而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即为抒怀。内容包括怀乡思亲、离别送友、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其中“事”与“怀”应紧密结合、自然熨帖。

6、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二、看标题和作者 明确事件

寻找标题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一般表示事件,形容词一般表示情感。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动词“归”表明诗中所写事件与归有关,“为何而归”“归向何处”;

三、看注释 把握情感

注释中交代的信息一定与文章思想情感有关。

四、看意象 推测内涵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如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五、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六、常考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表现方法: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以小见大等

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点面结合(点染、由点到面)修辞书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通感、双关、设问等

1、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委婉含蓄,间接抒情 例如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虽没有直接抒写感情,但从所写之景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很好的。诗人远离官场,在恬淡的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这种心情自然地流露在景物描写之中。《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上句写天地愁惨之景,下句抒赴死如归之情。写景对抒情起烘托作用,情也悲壮,景也悲壮,可谓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直抒胸臆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表现方法

(1)托物言志:借助所咏之物来抒写主观情思的手法。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所写之梅,实际上正是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写照,同时借助梅的形象也抒发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追逐名利以及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思想情感。

(2)先抑后扬

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3)借古讽今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以《雨霖铃》为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的是实景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虚景,是作者想象与情人分别后旅途况味的描写。

(5)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以小见大 《寒食》:春城何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是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庭的特权,讥讽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重大主题。

3、结构特点

(1)对比(古今对比,色彩对比)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将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与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照起来写,极大地增强了感染力。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衬托(烘托、以动衬静、)烘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以游子眼中所见之景来烘托,景物带有哀愁的色彩,衬托的是思乡的哀情。这也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月出惊山鸟,是以动的场面来衬托静;时鸣深涧中,则以鸟鸣之声衬托静。

乐景写哀: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开鸟鸣本是令人喜乐之景,但由于战乱不断,家庭离散,诗人见乐景而倍生伤痛之情。“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点面结合(点染、由点到面)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去去”是“点”,点明所抒为离别之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染”,对离别之情再用景物加以渲染烘托。

4、修辞手法

(1)比喻 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裁出了美丽的春天。将春天大自然的活力写得十分形象生动。

(2)拟人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会与诗人对看,这是拟人写法。只有山与诗人对看,不只是写出了一种情趣,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而悠闲孤寂无奈之情。

(3)夸张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极言白发之长,是为了表现作者受排挤被贬谪的愁思之深。

(4)反复

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

(5)双关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

(6)通感 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的,“春意闹”使听觉视觉相通,是通感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得更条生动、更真切。

设问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补充: 用典(引用)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诗中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之句,春风十里的扬州应该是一片繁华景象,可眼前却是一片荒芜,昔盛今衰的比照中抒发出诗人深深的伤感之情。

正意反说(反语)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

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描写手法:

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古诗词常考题型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二)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四)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五)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六)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七)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上一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字词下一篇:地球需保护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