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复习知识点(骨关节)(推荐6篇)
3.X线的应用:X线透视,X线摄影,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X线摄影,高电压摄影),造影检查
4.X线机的构造:X线管装置,高压发生装置,控制装置,透视用影像装置,机械辅助装置。
5.X线透视与摄片的优缺点 :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检查费用较低。透视的主要缺点有: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少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X线摄影: 与透视的优缺点正好相反,其优点是:能使人体较厚、较薄的部位清晰地显示在X线照片上 ;病人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要小于透视、低于CT检查。X线摄影的缺点是:不能动态观察,检查费用高于透视。
6.CR与DR优缺点(CR是数字X线摄影DR是计算机X线摄影)
:CR优点是可与床边机配合进行诊室床边摄影;缺点是工作效率低,增加摄影成本,对影像的分辨力及清晰度提高不多。
DR优点是成像速度快,有高的空间分辨力及密度分辨力;缺点是部分产品相对较贵。7.摄片基本要求:骨盆正位片,一侧桡、尺骨正位片及同侧胫、腓骨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摄胸部和腰椎正位片。摄片质量要求:摄片位置准确,对比度良好,直接曝光区呈黑色,软组织是灰色,层次分明,皮质和骨小梁显示清晰。
8.儿童的骨骼特点:骨骼最初以软骨的形式出现,软骨必须经过钙化才能成为坚硬的骨骼 :长骨骨端有骨垢,为了生长发育,一个是红骨髓含量高,处于造血活跃期
9.儿童骨折包括:靑枝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10.骨折: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质疏松 :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均减少,而比例仍正常。
11.骨折愈合的标志:以骨痂多少及骨折线是否清晰为标准,如果骨折线模糊,有骨痂生长了就开始愈合了。
12.脊椎骨折的特点: 脊椎骨折不需要较大外力作用即可发生,60~70岁患者发病率最高,可发生在一个或多个椎体,主要发生在胸腰椎。脊椎骨折X线表现为椎体水平骨小梁减少,椎体前缘皮质厚度减低,终板厚度改变,呈双凹形或楔形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疼,包括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等
13.关节脱位包括: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
15.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1)生长情况 : 良性是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无转移 ;恶性是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可有转移。
(2)局部骨质变化 :良性是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 ;恶性是呈侵润性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
(3)骨膜增生 :良性是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恶性是可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且多不成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
(4)周围软组织变化 :良性是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恶性是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快,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16.转移性骨肿瘤:主要通过血液途径转移。
(1)成骨型 X线表现:病变为高密度影,居骨松质内,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均匀一致,骨皮质多完整,多发生在腰椎与骨盆。常多发,境界不清。椎体不压缩、变扁。
(2)溶骨型X线表现:
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小的虫蚀状骨质破坏。病变发展,破坏融合扩大,形成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区,骨皮质也被破坏,但一般无骨膜增生。
17.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特点:类风湿性关节炎可累及全身任何能活动的关节以四肢关节尤以双手和双足小关节为主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间或趾间关节和掌指或庶趾关节其次腕、肘、膝、肩、踝、胸锁、髋、寰枢椎关节也可被累及。此外额颌关节、环构关节及其他颈椎偶可受累。18.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骶髋关节的改变,脊柱的改变,周围关节的改变
19.退行性变与骨质增生的区别:骨质增生是退行性改变的表现之一。骨质增生: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质数量增多,变致密的现象而言。是骨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12 月-2014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03 例, 女47 例, 年龄19~68 岁, 平均40.3 岁。150 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 左侧脱位和右侧脱位患者分别有97 例和53 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0 例, 高空坠落21 例, 跌伤73 例, 砸伤16 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X线片、CT及MR三种影像学检查。
1.2 诊断方法
诊断中使用的设备: (1) X射线计算机层摄影设备, 型号为德国西门子SOMAT Definition Flash。 (2) X射线诊断系统, 型号为德国西门子AXIOM Luminos DFR。 (3) 磁共振成像设备, 型号为美国飞利浦ACHIEVA 1.5T HP16 通道。 (4) 西门子双源CT, 型号为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150 例患者均在致伤后24 h内进行X线片和CT检查, 在致伤后一周内进行MR检查。X线片检查:根据临床患者情况, X线片检查时摄影体位包括: (1) 标准肩关节前后位, 其中12 例补摄较低曝光条件。 (2) 应力前后位, 患者直立且双手负重, 肩关节外旋且双上肢肌肉放松, 摄取肩关节前后位。CT检查:患者CT检查, 全部使用西门子双源CT机进行扫描, 然后将图像发送至Syngo工作站, 再进行三维重建成像技术, 对喙锁间隙、肩锁间隙等进行精确的测量。MR检查:患者均采用飞利浦1.5T超强导体磁共振扫描, FOV为240 mm×240 mm, 矩阵为256×224, 扫描厚度为4 mm, 扫描间隙为1 mm, 常规使用肩关节线圈扫描, 采取仰卧中立位或者轻度外旋位, 分别扫描横断面、斜矢状面、斜冠状面, 并适当采用脂肪抑制技术。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Minitab 15.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 所有计数资料均使用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诊断技术的诊断结果比较
2.2 肩锁关节脱位表现
150 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 肩锁间隙增宽135 例 (90.0%) , 喙锁间距增宽123 例 (82.0%) , 喙锁间距变窄4 例 (2.7%) , 锁骨远端高于肩峰104 例 (69.3%) , 锁骨上缘与肩峰外上缘自然弧线不连续43 例 (28.7%) , 详见表2。
3 讨论
由于肩锁关节主要依靠韧带的限制保持完整, 所以肩锁关节脱位发生的概率较高, 如若采取的治疗方案不恰当, 或者延误治疗, 往往会遗留诸如肩痛、再脱位等各种并发症, 所以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的准确性对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
由表1 可知, MR诊断准确率高于CT, 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片;MR诊断漏诊率低于CT, CT诊断漏诊率低于X线片;MR诊断误诊率低于CT, CT诊断误诊率低于X线片。由此可知, MR诊断准确率最高, X线片诊断准确率最低;MR漏诊率最低, X线片漏诊率最高;MR误诊率最低, X线片误诊率最高。虽然X线片诊断准确率最低, 漏诊率和误诊率最高, 但并不是说X线片诊断不可取, X线片诊断可以从整体上判断肩锁关节的骨质是否受损、是否骨折等情形, 但对于软骨、软组织和韧带等损伤, 由于X线片无法对其显示, 所以通过X线无法进行诊断。而CT可以判断肩锁关节软组织是否肿胀, 关节囊内是否积水等情形, 除此之外, CT还能显示肩锁关节的细小碎片和骨膜撕裂, 以及准确的测量肩锁距离和喙锁距离等。然而CT在判断软组织损伤和韧带撕裂的效果要差于MR。采用MR影像学诊断技术, 可以全方位的对肩锁关节进行诊断。显然从技术上来看, MR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和CT,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虽然X线片、CT和MR均可有效地诊断肩关节脱位, 但MR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更低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更能显示肩关节脱位的情况。
仅仅依靠X线片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诊治, 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CT能直观地显示肩锁关节的对应关系、细小骨碎片、骨膜撕裂及锁骨远端向后错位情况, 对喙锁间隙和肩锁间隙的测量更精确[5]。MR诊断技术具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 在检查韧带损伤方面是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在150 例病例中, MR诊断符合142 例, 准确率高达94.7%。MR诊断方法的优势明显, 可以准确提高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之前的分级类型, 为临床确定治疗策略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
由表2 可以看出, 大部分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肩锁间隙增宽、喙锁间距增宽、锁骨远端高于肩峰。肩锁间隙增宽的患者中, 绝大部分应力平片伤侧肩锁间隙较对侧增宽>5 mm。喙锁间距增宽的患者中, 大部分为Ⅲ型, Ⅱ型次之, V型最低。锁骨远端高于肩峰患者中, Ⅱ型多于Ⅲ型。但是, 诊断过程中, 不免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形, 在诊断过程中应通过案例数据, 总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原因。从150 例患者来看, 肩锁间隙增宽>5 mm, 喙锁间距增宽Ⅲ型和锁骨远端高于肩峰在患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往往占有比例较高的情形, 无论采用何种诊断技术, 诊断准确率往往较高。漏诊和误诊的情形一般是比率较低的情形, 比如喙锁间距增宽V型, 锁骨远端高于肩峰Ⅲ型等, 由于比率较低, 在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 在诊断过程中应着重仔细观察。
本文的研究还可以继续深入分析, 比如对肩锁关节脱位中的韧带撕裂、喙锁韧带完全撕裂、关节盘撕裂、关节囊积液、骨挫裂伤等情况进行分级比较等。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研究, 临床上应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比如肩锁关节脱位钢板治疗临床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包磊, 姚伟武, 辛鸿婕.肩锁关节脱位的影像对比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1 (2) :11.
[2]余佩君, 华正权.探讨X线、CT及MR三种影像诊断技术对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价值[J].中国影像医学, 2014, 31 (1) :105.
[3]彭杰, 王启伟.探讨X线、CT及MR三种影像诊断技术对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 2014, 35 (23) :5193.
[4]吕永良.X线、CT和MRI影像诊断技术在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18) :105-106.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52-02 中图分类号:R 55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52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性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由女性遗传,显现于男性。由于患者先天血液中凝血因子Ⅷ缺乏,造成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而导致出血。关节出血是血友病特有症状之一,约有70%~85%的出血发生在关节内[1],由血友病导致的关节病变及骨病变,称血友病性骨关节病(Hemophilic arthropathy),该病主要发生于下肢关节,常以膝关节受累为主,本文收集诊断明确的6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血友病性膝关节炎X线表现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例,共12个膝关节,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6岁。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均符合血友病遗传家族史,其中4例患者系表兄弟关系,所有患者在幼儿期即已出现易出血,且血液不易凝结,并于轻微外伤后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瘀斑;4例膝关节外观呈青紫色,局部明显有压痛,牙龈渗血不止3例。较大年龄者双下肢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双侧膝关节畸形。实验室检查:血液第Ⅷ因子缺乏,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诊断为血友病。
2.检查方法 6例患者均行DR检查,并摄双膝关节正侧位片。重点观察膝关节构成骨骨质形态、结构、密度;关节面及关节面下骨质情况;关节间隙的改变;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态、密度等。所有X线平片均经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分别阅片确认。
结果
6例患者12个膝关节关节囊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密度增高,关节囊内血肿,关节周围软组织萎缩。膝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股骨髁间凹加深,骨性关节面凹凸不平,部分病例出现关节面下穿凿样骨质缺损,骨质增生、硬化。胫骨上端骨端增粗、骨干变细,骨性关节面下骨质囊变、骨质疏松。详见封三。
讨论1.发病原因及其临床特征 血友病是一组性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由女性遗传,而男性发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常引发过多出血。血友病性关节病的病理基础为血友病关节内出血,其发生率占70%~80%,血肿侵蚀关节构成骨、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致关节肿胀、结构损害,病变晚期常表现为关节强直。血友病性关节病出血常累及活动度大,活动频繁、承重关节、容易受伤的大关节,以下肢较多见,以膝关节受累最多[2],约占49.3%[3]。血友病除可引起关节病变外,还可引起骨骼的改变而称之为血友病性假骨肿瘤,其发生率为1%~2%[4]。
2.病理改变及X线表现由于发病时间不一致,关节出血次数、时间及程度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的存在,通常将关节内出血分为三期[5]:①关节出血期: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关节内出血,致关节腔压力增高,继而引起关节囊肿胀、关节滑膜增厚,但关节结构尚未受到明显破坏。X线的表现为关节肿胀、软组织密度增高,膝关节间隙增宽,但关节软骨、各关节构成骨骨质结构、形态及密度尚无明显破坏征象。②关节炎期:关节腔内反复出血且不能完全吸收,纤维素、血红蛋白分解产生含铁血黄素等物质,在其刺激下,引起关节囊、关节滑膜增生,关节内软骨受侵蚀、继而软骨吸收,最后关节间隙狭窄,同时关节软骨下骨质吸收、囊变、骨质疏松,关节面凹凸不平,局部可见缺损;关节囊肿大,密度增高,局部可有钙化影。③关节修复期:关节腔内积血逐渐吸收,炎症逐渐消退,关节囊、关节滑膜组织纤维化,骨端变形,骨端边缘可见骨赘增生,关节内常出现游离体,软组织钙化。关节变形、强直,肌肉废用性萎缩。
3.与其他关节病的鉴别诊断 ①退行性骨关节病:好发老年人,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变性和消失,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尤以承重关节和多活动的关节明显,X线表现常为关节各构成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周围韧带钙化等[6]。②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组织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好发成年女性,常侵犯多个关节,而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早期常表现为骨质疏松,然后出现关节面和边缘虫蚀状和蜂窝状骨质破坏,常导致关节变形,由于关节软骨的破坏,常使关节间隙变窄,常表现为纤维性和骨性强直[7]。
4.X线检查的局限性及MR检查的优势 膝关节部位表浅、结构复杂,常规X线检查仅能显示早期膝关节囊肿胀、密度增高以及骨关节改变,对于滑膜及软骨受累方面远不如MR, MR对骨髓水肿、滑膜增厚优势明显,多序列多参数扫描能对血肿期龄作鉴别,同时,关节的修复、血肿吸收或机化,MR均能够准确、清晰、客观反映[8],可见,MR检查是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亦可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总之,笔者认为X线检查简单、快捷、实用、方便,对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特征性改变能够清楚显示,可以做为首选检查,同时应该意识到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诊断需要以血友病作为基础,必须参考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在结合相关资料前提下,X线检查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高 红.血友病性膝关节炎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4):302303.
[2]姜丽慧,韩之波,孙朝侠,等.血友病性骨关节病的临床X线分析[J].天津医药,2002,30(6):363365.
[3]邱乾德.血友病性骨关节病X线诊断(附18例报告)[J].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661168.
[4]陈再智,赵年家,曾国斌.血友病性假骨肿瘤1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9):622.
[5]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48449.
[6]刘力华,黄明辉,邱 波,等.62例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病理分析[J].右江医学,2009,37(1):6162.
[7]林昭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J].广西医学,2000,22(6):1355.
[8]陈平有,陈学强,周选民,等.血友病性关节病的MRI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7,22(7):731733.
(收稿日期:2011-11-22 修回日期:2012-03-10)
(编辑:崔群飞)
1.请指出桡骨远端(柯氏)骨折那项是错误的(d)
a:桡骨远端2~3cm以内骨折
b:远折断向背侧近侧移位
c:骨折段向掌侧成角畸形
d:骨折段向背侧成角畸形
e:常伴尺骨茎突骨折
2.请指出那项是甲亢的重要x线表现(b)
a:骨质破坏
b:骨质疏松
c:骨质增生
d:骨质病理性骨折
e:骨膜下骨质吸收
3.化脓性关节炎与结核性关节炎的主要x线不同点(a)
a:是否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b:是否有骨质疏松
c:是否合并关节脱位
d:是否先有关节面模糊,负重区骨质破坏和早期关节间隙狭窄
e:是否有瘘管形成
4.佝偻病活动期骨骺x线改变为(e)
1)干骺端增宽,先期钙化带模糊或消失
2)骨质疏松
3)有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
4)骨干弯曲变形
5.脊柱结合的x线表现那些是正确的(a)
1)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
2)椎体骨质破坏,塌陷
3)易形成脓肿和脊柱侧弯,后突畸形
4)椎体骨质破坏并产生大量骨质增生,硬化
a:杯口征,毛刷征
b: 骨骺“指环”征
c: 两者皆有
d: 两者皆无
6.坏血病(b)
7.佝偻病(a)
8.下列那项不是成骨肉瘤的x线表现(c)
a:溶骨性骨破坏
b:瘤骨形成
c:死骨形成
d:骨膜反应
e:软组织肿块
9.良性骨巨细胞瘤的x线所见,选出一项错误的(e)
a: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
b:早期呈偏心性骨质破坏
c:典型者呈皂泡样多房性改变
d:周围可见薄层骨壳形成
e:邻近有针样瘤骨
10.成骨肉瘤的x线表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b)
a: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或骨端
b:骨质呈膨胀性破坏
c:可见皮质旁骨膜反应
d:有瘤骨形成
e:局部有软组织肿块
11.骨囊肿的x线表现,那项是错误的(e)
a:多见于青少年长骨骨干
b:病变于骨髓腔,呈单房性,椭圆形骨质破坏
c:周围有薄层硬化,边界清楚
d:常易发生病理骨折
e:病变呈横 发展
12.对慢性骨髓炎,下列哪些是正确的(e)
1)骨质增生与破坏
2)骨骼变形
3)死骨形成
4)瘘道形成
13.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包括(b)
1)骨质破坏,边缘模糊
2)非浸润性生长
3)常有骨膜反应
4)无软组织肿块
14.腰椎结核的x线表现包括(e)
1)腰椎骨质破坏
2)腰椎间隙消失
3)腰椎后突畸形
4)可伴有少量骨质增生
15.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可能有(e)
1)关节面骨质破坏
2)关节间隙增宽
3)关节间隙狭窄
第九章 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放线菌
学习纲要(一)衣原体
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特殊发育周期,能通过滤菌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严格的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②革兰染色阴性,球形;③具有与革兰阴性菌类似的细胞壁;④含有核糖体,能进行多种代谢;⑤有DNA和RNA两种核酸;⑥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1.生物学形状
(1)发育周期和形态染色: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其中小而致密的是原体,有感染性;大而疏松,有纤细网状结构的是始体,也称网状体,无感染性;在易感细胞内含有繁殖的始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被称为包涵体,对衣原体的鉴别有意义。
(2)培养特性:选择6~8d龄鸡胚或传代细胞如HeLa-299细胞株。沙眼衣原体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可接种于子鼠脑内,鹦鹉热衣原体接种于子鼠腹腔进行培养。
(3)抗原性:
1)具有属特异性抗原:存在于衣原体细胞壁的LPS上,为所有衣原体的共同抗原。
2)种特异性抗原:为细胞壁外的主要外膜蛋白。
3)型特异性抗原:主要外膜蛋白根据其氨基酸组成和空间构象不同可对衣原体进一步分型。2.致病性和免疫性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1)致病性:
1)致病物质与内毒素相似:衣原体在宿主细胞中大量繁殖,抑制细胞代谢,致使细胞溶解;衣原体尚可引起超敏反应和形成肉芽肿。
2)不同衣原体的传播途径亦不同,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眼一眼、眼一手一眼、性接触传播及呼吸道感染等。
3)所致疾病主要有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肿和肺炎等。(2)免疫性:
1)衣原体可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活化的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抑制衣原体包涵体的发展,中和抗体可抑制衣原体吸附,但免疫力不强。
3)机体可出现由Ⅳ型超敏反应,如性病淋巴肉芽肿。3.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涂片镜检:Giemsa、碘液或荧光抗体染色镜检,检查有无包涵体。(2)分离衣原体:接种鸡胚卵黄囊或传代细胞。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检测标本的衣原体。
(3)免疫学检测:用免疫荧光法或酶标法检测抗原。鹦鹉热衣原体和LG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4)PCR、LRC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
4.防治原则 主要是改善卫生状况和普及卫生知识。控制和检测性传播疾病。控制禽畜的感染,预防鹦鹉热肺炎。红霉素类、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药物治疗有效。
(二)支原体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支原体是一类目前已知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科分为支原体和脲原体两个属,无细胞壁,呈多形态性,可通过除菌滤器。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普通的染色法不易着色,革兰染色阴性,Giemsa染色法呈淡紫色。因无细胞壁而呈现多形性;支原体最外层是细胞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内外两层主要是蛋白质和糖类,中间层是脂质。脂质中胆同醇含量较多;两性霉素B、皂素、毛地黄甙等能作用于胆固醇,可破坏细胞膜使支原体死亡。一些支原体细胞膜外存在与致病性有关的荚膜。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除基本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微需氧或兼性厌氧,初次分离时须加入10%的酵母浸膏,5%~10%C02可促进其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8~8.0,溶脲脲原体最适pH为6.0~6.5。支原体生长缓慢,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二分裂方式繁殖。
(3)生化反应:支原体可以根据其葡萄糖分解能力,水解精氨酸和尿素情况进行鉴别。
(4)抗原构造:蛋白质和糖脂具有抗原特性。前者主要诱导体液免疫,后者可引起细胞免疫。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等方法可鉴定支原体抗原。2.致病性和免疫性
(1)多数支原体对人无致病作用,少数致病性支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炎症。
(2)支原体通过某些特殊结构黏附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而后释放毒性代谢产物引起细胞损伤。
(3)巨噬细胞、IgG及IgM对支原体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呼吸道黏膜产生的sIgA有阻止支原体吸附的作用。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3.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微生物学诊断主要依靠病原体的分离和血清学试验。
支原体和细菌L型的区别:从来源、细胞壁有无、细胞膜组成、遗传性、菌落特征、能否通过滤菌器、培养特性以及致病性加以区别。(三)螺旋体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体态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类似细菌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属原核型细胞,对抗生素敏感特点。
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鞭毛或称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活泼运动,易被胆汁或胆盐溶解。螺旋体多数是无害的,某些螺旋体对人与动物有致病力。对人有致病性的是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和疏螺旋体属。1.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钩端螺旋体可呈C或S形。革兰染色阴性,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菌体呈黄褐色。鞭毛为螺旋体的运动器官。
(2)培养特性:螺旋体在生理上要求各异,包括厌氧性、兼性厌氧性、需氧性与化学异养性螺旋体。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有些螺旋体在无机盐类培养基中补充以碳源和能源即能生长,有的需加入血清方能生长(如钩端螺旋体)。(3)抗原成分:螺旋体共同抗原成分有主要外膜蛋白和鞭毛抗原;梅毒螺旋体具有特异性较高的多种蛋白抗原;钩端螺旋体表面糖蛋白复合物具有型特异性,脂类多糖复合物具有属特异。2.致病性和免疫性
(1)疏螺旋体属:有5—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回归热螺旋体引起回归热;Lyme病螺旋体,能引起慢性游走性红斑。
(2)密螺旋体属:有8~14个较细密而规则的螺旋;对人致病的主要是梅毒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螺旋体、雅司螺旋体、品他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致病物质与其荚膜样物质和黏多糖酶有关。梅毒主要致病机制是迟发型超敏反应。
(3)钩端螺旋体属:螺旋数目较多、螺旋较密,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具有内毒素样物质或称脂多糖样物质、溶血素及细胞毒性因子。3.微生物学检查
(1)病原体检测:直接通过显微镜检查梅毒及钩端螺旋体新鲜标本;钩端螺旋体常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并添加适量动物血清。(2)血清学诊断:ELIsA或凝集试验检查血清抗体。(3)分子生物学检查:PCR技术与核酸探针结合检测螺旋体。
4.防治原则钩端螺旋体病主要是防鼠,管理带菌家畜,保护水源等,对易感人群可接种钩端螺旋体疫苗;梅毒主要是加强性卫生教育和严格社会管理;Lyme病的预防办法是对疫区工作人员加强个人保护,避免硬蜱叮咬。(四)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人类致病的立克次体有5个属,包括立克次体属、柯克斯体属、东方体属、埃立克体属和巴通体属。其中立克次体属分斑疹伤寒和斑点热两个生物型。1.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与结构:多形态,在感染细胞内,立克次体常聚集成团,也可成单或成双排列。普氏立克次体常散在于胞质,恙虫病立克次体在胞质近核旁,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胞质和核内。革兰染色阴性,Macchiavello法呈红色。(2)培养特性:严格的真核细胞内寄生;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豚鼠、小鼠等)、鸡胚接种(卵黄囊)及细胞培养;接种立克次体以32—35℃孵育最为适宜。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3)抗原结构: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群特异性可溶性抗原,另一种与细胞壁成分有关,为种特异性颗粒抗原。
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某些x菌株有共同的抗原,因而可利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定量非特异凝集反应,以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的相应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为外一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2.致病性和免疫性两种致病物质,一种为内毒素,另一种为磷脂酶A;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如虱、蚤、蜱、螨等;虱、蚤的传播方式是含大量病原体的粪便在叮咬处经搔抓皮损处侵入人体;蜱、螨传播则是由叮咬处直接注入体内。
抗感染免疫是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病后一般能获得较强的免疫性。
3.微生物学检查
(1)分离培养:接种豚鼠腹腔分离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主要用小白鼠分离。进一步将分离接种鸡胚或细胞培养,用免疫荧光试验等加以鉴定。(2)血清学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或)凝集试验。外斐试验,抗体效价≥1:160有意义。
4.防治原则 控制和消灭节肢动物为重点。接种灭活疫苗可作为预防措施。应用氯霉素和四环素类进行治疗。(五)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的革兰阳性细菌。大多数不致病。正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含分枝菌酸的放线菌有诺卡菌属、分枝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不含分枝菌酸的有放线菌属。氨基糖苷类、蒽环类、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1.生物学性状
(1)形态:单细胞,放线菌呈分枝丝状,称为菌丝。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2)培养:多数为腐生菌,需氧,易于人工培养,少数寄生菌,厌氧,人工培养比较困难;无性繁殖;菌落小,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菌落正反面呈现出不同色泽。2.致病性多存在于正常人口腔,属于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可导致内源性感染。衣氏放线菌、牛放线菌、内氏放线菌、黏液放线菌及龋齿放线菌等放线菌多与致病性有关,对人致病性较强的主要是衣氏放线菌,可造成软组织的慢性化脓炎症。诺卡菌属广泛分布于土壤,经创伤或吸人引起化脓性感染。3.微生物学检查脓汁中发现硫磺样颗粒。4.防治原则
(1)防止内源性感染,慎用抗生素,注意口腔卫生,患者的脓肿与瘘管应进行外科清创处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0~44岁,平均2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咳嗽、咳痰、鼻塞、流脓涕、头昏。全部病例肺部均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尖搏动位于右侧,未闻及杂音,6例中未见家族性表现。
全部病例均摄有胸部后前位X线片及副鼻窦华、柯氏位片,6例行常规胸部CT扫描(其中1例行HRCT扫描),4例行副鼻窦横断扫描,2例行冠状位扫描。均行腹部B超检查。
2 结果
2.1 胸部改变
a)胸片表现:6例均显示心尖位于右侧且胃泡位于右膈下,双中、下肺野纹理增强(见图1),4例可见蜂窝状改变(右肺),2例表现为左下囊状扩张继发感染。
b)胸部CT表现:内脏转位(a)心尖及主动脉均位于右侧;(b)肝脏位于左侧,脾脏及胃位于右侧;(c)双侧肺叶的分布及肺门形态与正常人之左、右解剖结构相反。
c)支气管扩张:6例均见柱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其中1例HRCT上显示“印戒”征。2例累及左肺上叶舌段,4例为右肺下叶支气管扩张(见图2,3)。
2.2 副鼻窦炎改变
a)华、柯氏位表现:6例均显示为双侧上颌窦透过度降低,窦腔浑浊。其中1例伴一侧黏膜环形增厚,1例前组筛窦密度增高。
b)副鼻窦CT表现:6例均可见双侧上颌窦内黏膜增厚及窦腔内积液(见图4),其中1例合并左侧筛窦内积液(见图5),上颌窦及筛窦骨质完好。
2.3 腹部改变
6例腹部B超示脾脏位于右膈下,肝脏位于左侧,其回声正常。
3 讨论
1904年Siewart首次报告了一例支气管扩张伴内脏转位的病例。1933年Kartagener氏报道了22个家族中的48例具有全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征的病例并作了具体描述,后命名为Kartagener综合征,但其病因不明。目前一般认为该征属于广泛的“不动纤毛综合征”的一部分,纤毛广泛分布于人体呼吸道、副鼻窦、输卵管及耳咽管等处,由于呼吸道纤毛上皮的活动障碍,而引起黏液纤毛运输功能及清除率的下降,分泌物和细菌的潴留,导致长期的慢性感染,是支扩和副鼻窦炎的病理基础[4]。胚胎早期上皮纤毛运动障碍则可导致内脏无法顺利完成移位,形成内脏转位。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年的研究认为Kartagener综合征与基因丝动力蛋白中间链基因(axonemal dynein intermediate-chain gene,DNA11)的突变有关[5],业已证实,有4种基因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发病中有致病作用,包括DNA H5,DNA T1,DNAH11,以及TXNDC3[6],并有家族倾向[7],但本组6例未证实近亲结婚及家族类似病史。
Kartagener综合征可同时伴有其他先天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听觉障碍,尿道下裂,多(趾)指等,部分男性患者出现精子活动异常,影响生殖功能[4,5],本组6例中未见上述畸形及生殖功能异常。本综合征的首次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及青年为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症状逐渐加重。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咳嗽、咳痰、咯血、流涕、鼻塞、头痛。由于常出现反复咳嗽等症状,而易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及哮喘等[1]。本文6例均具有上述典型临床症状,其中1例长期诊断为哮喘,5例诊断为支气管炎。
Kartagener综合征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两种:具备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3项诊断依据的属完全型,具备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的属不完全型[7]。本组6例均为完全型。本征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内脏转位必有右位心,胸部X线片和CT扫描均可发现,并可联想到本综合征。据统计,内脏反转病人中有20%~25%为Kartagener综合征[8]。X线胸片对支扩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一般表现为纹理增多、紊乱,有时可见到囊状及柱状扩张,而CT及HRCT对于支扩的检出率高,因此对于轻度支扩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9]。本综合征支气管扩张往往集中表现在原位中叶(内脏转位时在左肺)。这可能与内脏转位有关,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支气管引流的关系也常见于两肺下叶,但上叶则极少。支扩的形态以柱状为多见,囊状较少。副鼻窦的病变表现为副鼻窦炎或息肉,常常为双侧。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笔者认为:Kartagener综合征诊断并无困难。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右位心的病人应想到Kartagener综合征的可能,进一步行胸部及副鼻窦的联合CT检查,明确有无支扩及副鼻窦炎,以确定本综合征的诊断。若以支气管扩张为首发而检出右位心,则应进一步行副鼻窦检查。总之,影像学表现对Kartagener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熟悉上述征象就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报道Kartagener综合征6例,全部病例均摄有胸部及副鼻窦X线平片,均行胸部CT平扫及副鼻窦横断、冠状CT扫描,1例行HRCT扫描并对影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胸腔及腹腔内脏完全转位,胸片见“右位心”并伴有支气管扩张症(6例X线平片均可诊断为支扩,其中1例HRCT显示“印戒”征及“轨道”征)。全部病例均可见上颌窦炎,其中1例伴有筛窦炎。结论影像学表现是诊断kartagener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Kartagener综合征,全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参考文献
[1]Pino Rivero V,Pardo Romero G,Iglesias Gonzalez RJ,et al.Kart-agener syndrome(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report of a case and literature review[J].An Otorrinolaringol Ibero Am,2007,34(3):251-256.
[2]Ortega HA,Vega Nde A,Santos BG,et al.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six cases of Kartagener syndrome[J].J Bras Pneumol,2007,33(5):602-608.
[3]Schwabe GC,Hoffmann K,Loges NT,et al.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 associated with normal axoneme ultrastructure is caused by DNAH11mutations[J].Hum Mutat,2008,29(2):289-298.
[4]胡华成,马家用.Kartagener综合征(综述)[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1,9(5):222-224.
[5]Morillas HN,Zariwala M,Knowles MR.Genetic causes of bronchiect-asis: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J].Respiration,2007,74(3):252-263.
[6]Geremek M,Schoenmaker F,Zeitkiewicz E,et al.Sequence analy-sis of21genes located in the kartagener syndrome likage region on chromosome15q[J].Eur J Hum Genet,2008,16(6):688-695.
[7]Tanaka K,Sutani A,Uchida Y,et al.Ciliary ultrastructure in two sister with kartagener′s syndrome[J].Med Mol Morphol,2007,40(1):34-39.
[8]刘进康,夏宇.Kartagener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5):403-405.
【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复习知识点(骨关节)】推荐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及答案10-25
医学影像学诊断专业实习大纲07-18
影像诊断规培小结07-19
医学影像专业实习大纲09-16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06-06
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06-18
医学影像学 试题-呼吸系统07-02
医学影像学试题库汇总10-22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单元教学设计10-17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