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精选8篇)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篇1

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教师们不敢放手让孩子们去进行自我阅读,这是教师们在阅读中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师们的不放手,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我们必须让孩子们自己自觉的阅读。

关键词:语文、阅读、提高、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1、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的金钥匙,而好奇好问正是孩子们的天性。比如我在带领孩子们读高尔基的《童年》时,当读到高尔基的母亲伤心落泪,外祖母一直在痛哭时,有个孩子突然问到:“老师,为什么高尔基不哭泣呢?难道他不伤心吗?”虽然只是中午的读报时间,但是从孩子的提问中,我发现孩子们一直在认真的阅读课外书籍并且在思考问题。教师的一言一行引导着孩子们,如果你爱看书、爱写作,那么你的学生也会喜欢上阅读,也会爱上写作。每天花上半个小时陪伴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谈论课外书籍,是一种享受。这样做能够带动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让孩子们提高阅读能力。每次看课外书,我会要求孩子们手中拿笔将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用笔划起来。这样的习惯对孩子的阅读是有好处的。又如在课文《乡下人家》中,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竹林、小鸡寻食、竹笋钻出来的情况知道得很少,也不知道乡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难道凭空想象吗?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我在周末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家长们带孩子去一趟郊区,了解一下乡下是什么样子?乡下人平常是如何生活的?我将课件分为八个小片段,课文中的每一个乡下景点及课文中讲到的乡下生活,我都会用城市里的图片与乡下图片进行比较,让孩子们从图中来了解课文。这篇课文中有很多修辞手法,有拟人、排比、比喻、夸张,我让孩子们多形式的读课文自己找到这些修辞手法。我让孩子们找到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段读给大家听,然后学生评价,接下来与这名同学同喜欢这一段的站起来齐读,分组读,比赛读在读中悟课文、理解课文。从而锻炼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水平有所提高。我大胆的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高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我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要相信自己的学生。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我还推荐孩子们买了统一的小学语文阅读,分年级来的。每周我会花一定的时间教孩子们自我阅读的方法。每过三天或者一个星期我就会要求孩子们写一次采蜜本,让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谈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与收获。孩子们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了。每天早自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是孩子们能够认真读书并读出感情,说明孩子们在边读边思考,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上课中与老师的交谈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在认真思考问题,在用心阅读,在努力理解课文并读懂文章。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情境,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爱上了阅读,喜欢上了语文。

2、启发主动质疑能力。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如教学《石头书》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书被人们成为石头书?”“什么是化石,它有什么作用呢?”“石头书上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呢?”……所以,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的确能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激发兴趣,提供自主阅读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1、阅读的内容要层次化

(1)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学生每个阶段的阅读水平都不一样,对于低年级我们必须从他们感兴趣的彩绘版的童话故事入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阅读时他们可以借助书中的拼音识字,结合精美的彩图,走进美妙绝伦的童话世界。

孩子们在读绘本的时候老师也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们讲讲故事情节,让学生思考这个童话故事中到底讲的什么呢?有哪些人物呢?这样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中年级的孩子,写作是基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会阅读的孩子,会读课外书的孩子,明显的词汇量比不爱看书的孩子多得多。我们可以要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好词好句的摘抄本,将每天看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老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如何用恰当的词语。阅读能力就是从看、说、写中慢慢提升上来的。教师还可以利用适当的时间为孩子们开设有关的绘本课程,和孩子们一起来品读绘本故事中的精彩内容,并且还可以让孩子们依据绘本故事的模式自己去画一画,编一编有趣的绘本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还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例如:父亲节快到了,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去读一读绘本故事《我爸爸》,画面中爸爸那搞笑的外形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再配上风趣的语言,孩子们读得乐在其中。图中画中画的形式,还让提升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通过整个绘本故事的学习,孩子们不仅深切地体悟到了爸爸爱我这个永恒的主题,而且孩子一片浓浓的深情中,亲手为自己爸爸画起了肖像,编起了故事,孩子们也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渐得掌握了阅读绘本故事的方法;在自我阅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孩子,推荐不同的书籍。民著并非每个孩子都可以读,都可以体会。低年级的孩子只能读适合他们且感兴趣的书,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从而为以后走进中高年级打下基础。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如《中外历史故事》、《民间故事荟萃》、《海底两万里》、《第七条猎狗》、《爱的教育》。如果仅仅还是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已经远远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他们更渴望将自己所读的东西,能够以读书会的形式和老师、同学们探讨、分享。所以到了中年级,在让学生阅读的同时,一定要抽出时间开设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们能够围绕具有探讨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提高他们对于阅读方向的引领;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等世界名著。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积累的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强了。我们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如在教《西湖》时,有个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白堤和苏堤要以两个诗人的名字姓命名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把这作为一个课外拓展的知识点,让孩子们在课下进行自主阅读,去追寻答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

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如学习《赤壁之战》,可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喜欢看名著,经常问我一些让我想不到的问题。没有办法我只好自己又去看一次《三国演义》我发现很多书本很长时间不看,其中的故事已经有些遗忘了。因此阅读是人生必须的一个过程,多读书,读好书。……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1)读一读、画一画

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并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读一读、演一演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这就要求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读一读、讲一讲

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经常要求学生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还应评出“故事大王”。

(4)读一读、比一比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3、阅读的方法要具体化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除了重视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以外,还应力求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起来,做到以学路带教路、以语言带内容,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领悟。千万不能把自学局限于读读、背背、抄抄。要打破框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多种角度去预习,能尝试多少是多少,不求一样,但求一试。这样,学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预习,长此以往,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我们还应当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以读为中心,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的题目应当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应当根据学生之上的高低、基础的优劣、能力的强弱等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提出不同要求。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分享成功的喜悦,既发展了个性,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不同类型的文章,其阅读理解是各有侧重,有的重在获取信息,有的重在启迪思维,有的重在激励人生。提高阅读理解力,应在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参考文献 :《阅读发展心理学》.闫国利著.安徽教育出版社.《阅读能力的培养》— 唐雪芬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篇2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伴随着我们终身,阅读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需要抓好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激发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逐渐逼近,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更大程度上是学生的指导者和领导者,在引导学生智力开发和语文习惯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总是占据着主体的地位,丝毫不给学生留有自由阅读、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虽然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一时间也很难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但对于现代教学来讲,教师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改变,从而给学生们充足的自由时间进行合作阅读,使其能够很好地激发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很多学校都有自主阅读的时间,大都是在早上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早读,早读的时间也大都控制在四十分钟左右。当然平时也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阅读课,但是不要太多,阅读的时间还是以早上的时间为主。早读是学生的阅读天堂,教师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布置,也可以让学生独自进行阅读,但是必须读的便是当天课堂上将要讲到的课文内容,从而让他们提前进行预习,也能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渐渐地,阅读将会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只喜欢独自喋喋不休地讲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分析课文中心思想等,一个个枯燥乏味的问题充斥着学生的大脑。还有很多教师更会为学生创造标准的答案,完全忽视了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一直很被动,而且一堂课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时间进行阅读。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营造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能够自行地创造一种阅读的氛围,自然而然地也就可以对文章加深理解,使得阅读成为个性化的行为。只有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阅读,才能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方式因人而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也就是说,学生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单凭一种教学方式,未免会显得十分的单调,很多学生学得也不会特别的起劲,甚至还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一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别说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了,就连一些字词和句子也很难把握好;有的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之后却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并且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的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文意;一些能力更强的学生,甚至能够将阅读的内容直接引入自己的写作中去,并且可以自觉地对文章进行赏析。当然,教师也应当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也就是不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保证因人而异,还应该保证因文而异,什么年龄段应该选取什么类型的文章,教师都应当做出适当的选择,不能够囫囵吞枣。个性化的阅读能够更好地抓好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养成阅读习惯,拓宽阅读面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篇3

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阅读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边读边想,使学生回归常态,沉浸其中,真正读进去;要给足时间,使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要坚决摒弃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介绍作者、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等,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重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因此,阅读教学要从整篇课文入手。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重视个人阅读后感受、体验的交流,切忌肢解课文。此外,只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阅读教学还要结合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逐渐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珍视学生整悟的个体性、差异性、创造性;还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经由教师点拨、启发、激励,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积累的能力。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五、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积极性。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征、心里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分为多个小组。其次,是分工合理、内容恰当。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每个成员在小组里都要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选取合作的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合作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评估性。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为下一次开展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给达标者予以鼓励性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评价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要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关注他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

提高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篇4

课题背景

语文试卷中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可是,在平时许多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也不会阅读,即使阅读也不会选择该读的书; 作为家长,也只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课外阅读,错误地认为,只要课本知识掌握好了,就能胜人一筹,家长不赞成课外阅读,甚至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大加干预制止。但我们应该明白,课内阅读是基础,是先导;课外阅读是课内的继续和扩展,运用和迁移,反过来又促进课内阅读的提高,只有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不能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课堂,只有既立足于课堂教学,又注目于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试行新教材以来,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大问题。《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初中阶段应完成260万字)。但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阅读无计划性。以致影响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有:

⑴学生的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讨论。

⑵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只能采用传统串讲,串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⑶一些问题无法进行讨论,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疱。导致学生活动少,自主学习活动更少。

⑷小组讨论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兴趣。

因此,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目的和意义

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让课外阅读伴随健康成长

课题界定

根据自己所教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阅读兴趣与爱好,在充分调研每位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份富有个性的阅读计划。经过反复地运用、比较,借鉴,积极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内容规划

1、探索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和有效方法,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名著的,推动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2、课外阅读方法有效性指导的策略研究

3、构建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外阅读模式的研究。

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1、对初一新生现有的自主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以初一110名学生进行问卷及口头调查如下:

(1)阅读类型:

A、文学名著;B、科技知识;C、卡通、漫画、武侠小说;

D、报纸杂志;E、教材辅导读物; F、作文选。

(2)阅读书源:

A、自己选购;B、父母购买;C、向学校借;D、向同学借。

(3)阅读笔记:

A、偶尔记;B、不记。

(4)、阅读时间:

A、每天阅读;B、每周阅读;C、每月阅读;D、基本不读。

(5)、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

A、负担过重、没有时间;B、没有书籍来源;

C、根本不感兴趣,不如看电视或者上网。

(6)、以下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的文学书目,把你已经阅读的书目打√。

A、《安徒生童话》B、《格林童话》C、《伊索寓言》D、《繁星春水》 E、《朝花夕拾》F、《水浒》G、《骆驼祥子》H、《鲁滨孙漂流记》

I、《格利佛游记》J、《童年》R、《钢铁是怎样炼成的》L、《名人传》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初一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状况不乐观,具体分析下:⑴从阅读类型看,喜欢看通俗读物(漫画,卡通,武侠小说等)的人数超过文学名著的人数。而文学名著中童话的比重最大,象《春水繁星》、《童年》、《爱的教育》等看的人寥寥无几。

(!)从阅读书源看,主要是向学校图书室借,但农村学校图书室藏量少,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广阔地阅读需求。

(2)从阅读方法看,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基本不读很小,这说明学生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针对各种存在的问题,结合各项实践活动逐步探究和培养

⑴激发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欲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a.满足学生喜读欲激趣。推荐学生喜欢阅读的书,丰富多彩的童话、寓言故事,课内学到作者的名著等等,满足学生喜读欲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b.介绍读物激趣,介绍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欲知详情,清看原文”的欲望。

c.谈感受激趣,教师生动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不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⑵建立课外阅读基地,丰富阅读资源

a.在班级里设立图书角,在学期初号召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5本书,并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

b.开展交换图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在同学中组织2次以上交换图书阅读活动。

c.学校的阅览室向学生开放。

d.有条件要求每位学生每星期日家长陪同逛书店一次,每次购买自己所需图书1—2本,按时阅读。

⑶加强读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a.选读法;b.测览法;c.精读法;d.搞读法。

各种读书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而加以选择。

⑷强化自主阅读,开展阅读活动,拓展生活空间。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喜爱的活动。有:

a.“四会”即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新闻发布会。b.“三赛”速读赛,朗诵赛,读书知识竞赛。

c.“一展评”即展出并评比好的读书笔记。

⑸结合平时课堂教学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探究怀阅读和创造

性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课外阅读中,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⑹改进对课外阅读的评价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末,应单

独立项,重点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量等方面。结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学生自评的情况,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等级制评价,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记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平时根据学生自主阅读调查表反馈的信息,来考查学生每天的自主课外阅读情况。总之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大多数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鉴赏能力,扩大知识范围。

预期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动机。

2、提高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建构人文性的课外阅读模式,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能力。

如何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篇5

1、阅读要伴以问题思考

阅读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浏览,其实质是通过展开思维,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感知、领悟和鉴赏,并借助联想、想象内化积淀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有读有思,边读边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由于现代中学生阅读内容十分广泛,文章意蕴理解多元化,再加上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如果没有问题引导、点拨,学生阅读时就会天马行空,或暗中摸索,阅读的作用、语文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设置出最佳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将作品内容与社会生活连接,让作者的情感渲泄与自己的心灵体验碰撞,那么,学生就会展开思维,凝神思索,进而披文入境,由事见情,就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文学气息和人文精神。如,我组织学生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①作者对这间陋室是怎样看待的?②据此,你认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③画出作者知足常乐、生活乐观的句子。这三个问题既有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点拨,又有细节体味、注重积累的提示。

2、思考勿搞成语训练。

民族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及文章阅读中许多东西“可意会而难言传”的特点决定了阅读中的思考应是历史的、情感的、审美的,思考题的设计也就必须是深层的、情感的、审美的,思考题的设计也就必须是深层的、感性的、整体的。因为这种思考重在过程而不是终结,追求的是主观状态而不是客观答案。试想每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后都跟着这样的分析题:这个词和哪个词呼应,哪句是中心句、过渡句,中心思想是什么,段落大意是什么,文章分成几部分,段落又有几个层次……那么,文章内容结构被肢解成一组组毫无血色的语言零件,文章和谐浑然的意境被割裂、被浅化,学生根本无法去进行整体理解和审美感悟。这样的阅读完全成了以前盛行的“语段训练”,理性分析,死记硬背,既耗时费力,又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畅想

想,这里指想象、联想。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因为一切作品的语言无论它的形象性多么强,在书面上总是平面的毫无生气的,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煽动起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尽情纵意地去勾画、涂抹各种艺术形象。

这就需要教师给以方法上的诱导:1、可对课文略写部分进行扩充想象。如学习《天上的街市》就可让学生继续想象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生活情景。2、可随文章内容发展摸透作者情感去塑造形象;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形象。如读完《孔乙己》后,我就以“孔乙己拖着一条断腿走出酒店后的生活情形将会怎样”的问题来诱导学生创造新的“孔乙己”。3、可以在阅读中保持想象,让艺术形象像过电影一样始终呈现在学生心中、眼前;也可以在阅读后回忆想象,将艺术形象置于生活中,使其与现实对照,从而完成形象的再造。如读完《安塞腰鼓》一文后,假设有机会让学生看看现场的情景,或让学生看看有关录像资料,那学生对原文所塑造的形象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阅读中想象,想象中阅读,这是一阅读技巧,也是一种读书方法。学生开始可能不习惯,顾此失彼,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强化,使之慢慢形成。

三、硬背

背诵是阅读的延伸和强化,作用不可低估。梁衡曾说:“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由此说,“死记硬背”也不失为一条学好语文、增加底蕴的终南捷径。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阅读中背诵要做到如下几点:

1、选准章段。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大纲中推荐背诵的古诗词,必背不疑,一字一词不差毫厘,标点符号也不例外。写景状物文辞优美的、人性文气久揣不透的、富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语段也要背下来。

2、背书如吞。理解的要背,不理解的也要背,要尽可能多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性 篇章和优秀时文,让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吃下去,沉积到他们的记忆中去。至于意境主题之类的东西,学生大致了解即可,尽管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这是必然的,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那些东西就会像堆积的冰块一样渐渐融化,形成汩汩小溪,源远流长。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篇6

摘要:阅读能力是初中生所需要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更是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吸收能力的高低,语文阅读贯穿着学生学习的始终。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能力;途径研究

阅读在初中语文中所占地位可谓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点之一。每一个初中学生都应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这不但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书本的知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可以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语文老师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帮助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接下来准备探讨的。

一、研究阅读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书本

想要系统的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从语文课本开始进行改变。语文课本应该打破原有的单元模式,并且语文课本内容应该随着初一、初二、初三逐步加深。初一上册的教材应该选择过渡性教材,不能太深奥,这样会浇灭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初一下册开始逐步加深教材。除此之外,现在的语文教材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无法很好的进行过渡教学,上一个单元和下一个单元的连接生硬。学校应该选择不是孤立单元的教材,这样就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

二、改变教学方法,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老师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老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主讲为主,学生只是负责倾听和做好笔记,很多学生会认为十分枯燥,从而开始走神,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应该改变此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其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自读,为学生推荐名著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开设的语文课堂来提升,也需要初中生在课外进行适当的`阅读来提升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发展,初中生还可以将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中。课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初中生提高自读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但是课外书籍的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书籍都是有益的,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推荐名著,并且是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让初中生阅读不同国家的名著,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使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引发他们的阅读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生自己去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是道理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对于书本有着更深的体会,从而达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初中生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进课堂中,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其次,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人生哲理等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桃花林有关的图片、视频等信息,体会桃花开遍山野的美丽与人心的平和,自行探索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之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情景再现,由一名学生扮演“便舍船从口入”的渔夫;其余同学扮演村民,对“渔夫”热情欢迎,让学生体会《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桃花源村民的热情与淳朴。

五、进行适当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适当的阅读训练的。阅读训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提高阅读的速度,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因为阅读速度越快就可以节省越多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去阅读更多的书籍。但是阅读速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不能长时间的中断,如果长时间没有进行快速阅读训练那么他们的阅读速度也会渐渐恢复原样。第二点是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正意图也是十分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阅读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初中生可以通过做阅读理解的题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需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方法帮助不同的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最后,我们要明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学生慢慢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让阅读能力突飞猛进的,这就说明了想要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必须坚持不懈。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可以真正提高初中语文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冬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改革与开放,,(4):50.

[2].余建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2):20.

[3].孔飞飞.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J].软件:电子版,,(7):249.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篇7

1.重视过程教方法。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交给学生知识、结论, 不如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知识、得出结论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 首先要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 这是学会自主阅读的前提;其次, 做好阅读的准备工作——笔记、文具、工具书等, 必要的书写、记录、查阅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做为阅读提供了方便。再次,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步骤, 指导他们具体实施。具体步骤如下:①读懂文章题目;②标出文章段落序号;③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画出疑难字词句子;④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思路和顺序。读一篇文章, 首先要弄懂作者的思路和写作顺序, 才好把握文章内容, 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采用了倒叙方法, 引入回忆;中间重点写了浦口送别时父亲的背影;结尾回到现实, 再读家信, 回想背影, 思念父亲。文章思路清晰, 首尾圆合。

那么, 学生怎样来梳理文章思路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通过线索梳理思路。线索是文章发展的脉络, 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文章的思路。②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的前后联系梳理思路。③如果是记叙文, 可以通过记叙的要素来梳理思路。当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后, 总结内容就不再困难了。

3.概括内容明主题。完成了以上学习任务,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了, 进一步概括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法。①如果是记叙文, 可以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②如果有中心句, 可以用摘句法。③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 就需要用叠加法, 把几个文段的关键内容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文章内容明确了之后, 再来探讨主旨就容易了。仍以《背影》为例:学生已经了解了开头和结尾的内容和作用, 需要重点理解的必然是中间部分, 学生们可根据记叙的要素或叠加法总结出这部分内容:写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和“我”在车上送别父亲时的背影。这时再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详略判断出哪部分是重点段落。这时, 一系列的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这段中描写的背影最难忘?”“那么, 前几个段落写家境、上车前的小事是不是可以删去?”通过设疑, 再讨论解决, 文章主旨便凸显出来:父爱情深, 子念父切。概括内容、明确主旨的过程, 亦是帮助学生确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是学会自主阅读的重要步骤。

4.分析写法品语言。学习写作技巧时, 品析语言是一个重要内容。语文学习中, 无论内容、情感、主旨、表达, 无不基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把握。品析语言, 就要从作者的用词造句分析, 进一步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境, 领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社会、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 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所以, 学会品析语言文字, 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教给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关于词语含义: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最后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 可以考虑是对主题的作用, 还是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等等。②关于语句含义:首先要抓住中心词来分析;其次看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 谈谈体会;再次, 分析句子的结构及其表达效果;第四, 从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

以《背影》为例,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其中, “唉”一词本身是个语气词,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就会表达不同的情绪情感。而在《背影》中, 这一个“唉”字既有儿子想到父亲老境颓唐的心酸和伤感, 又有不能见到父亲的无奈和无尽的思念, 一个爱父、思父的孝子形象跃然纸上, 令读者唏嘘不已。

学会自主赏析语言, 就会领悟文章的内涵、情义, 读出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思想, 读出别样的感受, 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精神生活, 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职高语文阅读能力 篇8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 职高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31-01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职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当前职高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供参考。

1 现今职高学生阅读教学存在的缺陷

学生们在进入校园后,在语文阅读上接触最多的就是语文课本,却很少接触书本以外的书籍,这样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的。职高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这就导致学生们阅读面窄,阅读的文章少,而且在阅读文章上呈现随意性,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为了消遣,而对于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路从不思考,这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

2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2.1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给予学生自身的阅读空间。每一个人或是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有着自己的阅读兴趣,作为学生的家长或是老师,不能够对学生实行硬性教育,现在的学生的逆性心理很强,我们的硬性教育只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不能对职高学生实行硬性教育,我们也要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要给予他们的阅读权利,总之,就是给他们阅读的自由。

(2)为职高学生的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如说,在教学生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应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诗中的情感插曲,让学生们深深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增加学生的想象能力,真正的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再通读全诗,进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职高学校应多开展文化活动。为了能够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让学生们积极的参加进来,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而且设有奖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赛的活跃气氛能够感染学生。再比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我们先疏通文章的主要思路,然后把这当做一个剧本,准备好道具,让学生来扮演各个角色,从而增加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兴趣,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4)职高学校可以举行专题阅读活动。专题主要包括作者、风格、艺术、题材等。这样一个专题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在专题活动中对专题中提到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增添学生对阅读的喜悦,激发他们的热情。

2.2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阅读所占语文教学的比重非常大,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果反复的阅读就会很快的将需要背诵的课文熟记下来,作为职高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时间,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说,读读报纸、杂志、读读我国的四大名著,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在网上阅读一些书籍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还会使学生热爱阅读,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阅读还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正确的引导学生多阅读书籍,不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帮助,而且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为好的书籍能使人终身受益。

2.3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在语文课上,当学习课文时,教师总是会将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在黑板上,此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忙于阅读,应该细读教师写下的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还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问为什。通过思考和反思,学生才能将问题解决,这种启发式阅读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职高语文阅读内容需要教师设置疑问,在课上教师要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将问题作为语文阅读的动力源泉。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重点处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2.4 将思想情感渗透到阅读中,让学生体会阅读中的意境

每一篇语文课文内容都有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课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是否会打动了学生们是非常关键的。在职高语文阅读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情感渗透到阅读中,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当时写文章时的心理感受,只有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拉近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情感距离,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收获。

所以,在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反复的阅读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中心思想,而且还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提高自身的感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凸显出文章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真情实感,从而热爱语文阅读。

3 结语

综上所述,职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摸索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阅读提起阅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热爱语文阅读。作为职高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耐心和细心,要让学生反复的阅读语文课文,在课上有计划的安排阅读时间,给学生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另外,要将丰富的情感注入到语文阅读过程中,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和作者的思想达成一致,进而被作者的生活态度所感染。总之,职高语文阅读部分是学生培养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晋霞.职高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法新探,2013(6).

[2]冯惠卉.培养阅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体悟[J].教学研究,2013(6).

[3]杨美红.浅析提高职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4]姜健荣.试论阅读教学对教材的处理原则及其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3).

上一篇:周工作总结的格式下一篇:我的烦恼800字作文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