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调查问卷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调查问卷(精选12篇)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调查问卷 篇1

亲爱的同学:

您好!

2015年03月学校引入部分超星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作为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试用。您非常幸运成为第一批该课程的使用者与受益者。为了解您使用此类课程的情况,以帮助我们改进相关的教学,我们制作了这份调查问卷,请您配合完成。本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您的回答仅为研究所用并将会严格保密,敬请如实回答以下问题。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您的基本情况:请把最符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填字母即可)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的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所在的专业的学科类别()A.文科类 B.理工科类 C.艺体类 4.您的网龄有()A.1年以内 B.1-4年 C.5年 D.5年以上 5.您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大概是()

A.1个小时以下 B.1-3个小时 C.3-5小时 D.5个小时以上

二、关于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问题

1.您是否喜欢通识教育网络学习这种方式()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您选择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主要原因()

A.学习效率高,适应学习需要 B.学校宣传,完成学分规定要求 C.周围老师、同学的影响 D.一种比较前卫、新颖的学习方式 3.你认为尔雅通识网络课程的内容与设计()

A.很好,应该多开 B.好,适量开设 C.一般 D.无所谓 4.您认为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学习是否符合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A.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符合 D.不知道

5.您对目前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学习的平台提供的功能与服务是否满意()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6.在学习时,您是否对本次学习活动任务较为清晰()

D.不明显。助教教师一般不搭理

16.如果您是带着学习任务,那么对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学习产生何种影响()A.非常积极(学业为重,我会专心完成线上线下学习任务)B.比较积极(学习任务重要,我会优先进行线上网络学习)C.一般(我会按照自己以往的行为习惯上网)

D.比较消极(我还是会先上网先玩一会再说学习的事情)E.非常消极(不管学习的事情,上网就是娱乐为主)

17.如果您和同学之间互动学习该门课程,会对网络学习产生何种作用(A.非常积极(我会对他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可以促进我们的网络学习)B.比较积极(我可能会对他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效果不会太明显)C.一般(我们各自的行为互不影响)

D.比较消极(我们经常会说话,导致学习期间分心)E.非常消极(我们在一起就会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18.您在学习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同时,会从事哪些对学习产生影响的活动(A.非常积极(不做任何无关的事情,只是专心学习)

B.比较积极(以学习为主,但是会挂着QQ,或者偶尔看看其他网页)C.一般(我觉得互不影响,我经常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D.比较消极(我经常会挂着QQ,不自觉的就开始聊天)

E.非常消极(我会打开QQ或听音乐,但很快就会开始娱乐,放弃学习)19.在网络学习中,最影响您的学习效率的因素()A.学习时的情绪与状态 B.线上网络资源的有效性 C.线下互动辅导不足,学习枯燥无味

D.外界的干扰因素(如:游戏、其他学习环境等)E.硬件设备的支持程度(如:网速等)20.您认为本次课程学习中线上网络课程与线下助教辅导哪个好()A、线上网络课程好 B、线下助教辅导好 C、两者都好 D、两者都不好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调查问卷 篇2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数学,教与学,问卷调查,分析总结

我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大力支持, 招生人数不断扩大, 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进入学院, 学生在学习相关数学课程时普遍感到困难的现象更加突出,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数学教与学的情况, 为了更深地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改进教学方法, 特进行本次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对象、方法及目的

根据学院特点及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数学教与学调查问卷》, 以学院2012级监理、建筑、造价三个专业共165名学生 (好中差) 进行不记名问卷式调查, 调查时已结束第一学年《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学习, 全学年总学时数160 (建筑、造价) 、120 (监理) 学时。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习惯、态度、动机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解, 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学习高职数学的一般特点, 并由此得出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启示。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回收并逐项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65份问卷, 收回162份有效问卷, 回收率98.2%。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到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状况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待改进的情况。

1. 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不排斥、有困难: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并不排斥 (仅有4.91%的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示不喜欢) , 全勤达到77.9%, 爱上数学课、觉得数学课有意思的学生占69.33%。并且能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数学的动机也比较理性, 能够做到认真学习该门课程, 部分学生做到了认真听课46.63%, 善于记笔记42.33%, 认真规范地做作业49.08%, 还有少数学生学会用数学软件包4.91%对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基本满意。这非常有利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外辅导。但同时, 问卷调查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有79.75%的学生因有其他事要干而不去上数学课, 60.12%的学生仅在考试前总结一下所学知识, 42.94%的学生很少借过或买过高职数学方面的书籍。一句话, 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 大多数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学习。这种现象表明:现在的高职学生, 一是因基础差而影响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从而惧怕数学;二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数学的意义和目的不够明确, 只是习惯地依赖老师的引导与演示;三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善于总结学习方法, 他们除了机械地按要求完成作业外, 大多没有主动积极学数学的习惯。

2. 高职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了解、有意愿: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 是一种素质教育。在高职数学课程中融入通识教育理念, 将生活中的数学作为通识教育课程,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虽然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 有60.12%的学生不了解通识教育, 但是有92.64%的学生希望将数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渗透于高职数学课教学中, 65.64%的学生希望把通识教育理念融入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 在通识教育背景下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以人为本。因此可以看出虽然广大学生对通识教育概念不太熟悉, 但在他们了解了通识教育的主旨之后, 对其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广泛认可。通识教育如能采用切实可行和有效实施的途径, 将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支持。

3. 高职数学的教学状况———不适应、待改进:进入大学后数学课堂容量增加, 许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灌输式”、“接受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的分析过程, 只讲不练, 缺乏激情, 使许多学生不适应教学方法, 导致学习困难, 有58.9%的学生需要通过多做练习来巩固知识, 还有36.2%的学生建议采用多变的教学方式。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大多数学生听不懂, 造成学生缺乏外在的学习动力, 能经常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与专业相关的课题、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讲解数学知识的教师只有接近35%的比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主要归于对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能力培养需求占60%, 但仅有40%的教师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只感觉学到一些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至于为什么学习数学, 在思想上很模糊, 这是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有33%的学生对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提出以下诚恳的建议:讲练结合, 更有激情、不死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贴近生活, 强化师资, 侧重于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的认识和探索, 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独立、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 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介绍一些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等等。因此为了培养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

三、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教学反思

针对本次调查中学生学习高职数学相关课程时存在的问题及教师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该做何感想和反思呢?

1. 面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增强学习动机, 主动地学习。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高职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对高职数学的学习有一个正确认识, 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密切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 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 向学生介绍高职数学知识在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同时还可将学生的个人目标与高职数学的学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对高职数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其次, 充分认识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 了解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 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合理安排,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性地教学,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采用正确的学习方式, 总结好的学习方法, 有效地学习。

2. 面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数学教师不仅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 还应是课程的开发者, 同时还是数学风格、情感、意志的塑造者。首先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精通数学基础知识, 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概念, 及时掌握数学及专业前沿知识与信息, 特别是世界经济和专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数学教师掌握新知识、新信息就越发显得重要。其次, 数学教师不仅要掌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技巧 (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熟练运用等) , 同时要开发与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 才能真正将数学应用在专业之中, 形成特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达到数学教学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最后, 通识教育背景下, “填鸭式”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为学校, 为家长, 为学生, 更为自己在竞争机制中的发展与提高, 在实施教学的同时更需要融入对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的教学品行、数学情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对学生人格、情感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 需要变换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我们有必要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模式 (有36.2%的学生建议采用多变的教学方式) , 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 注意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结合我院高职数学教学特点, 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数学知识大多抽象性较强,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一些适合的案例进行“情境创设法”教学:引入例子、提出问题情境、课堂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问题研究法”改变了“传授式”教学模式, 真正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听得莫名其妙”的现象, 教师采用“实际尝试法”, 组织学生自己挑选某些内容, 让学生自己扮演教师角色进行讲解, 教师从中找出注意点和难点, 然后就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 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兴趣;“启发设疑法”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通过循循善诱、设疑、鼓励大胆猜想, 学会举一反三, 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高职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掌握知识。 (3) 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在通识教育背景下, 高职数学的教学应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加强数学文化通识教育, 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教学中应当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创新, 促进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 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因此, 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 还应传播数学文化,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人文价值, 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介绍一些与该知识相关的数学史和数学家, 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又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用, 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在通识教育背景下, 高职数学的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是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师和学界专家共同努力才能把该问题逐步解决。本文对高职数学的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只是作了简单的调研与剖析, 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关注, 为高职数学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为自己后续的研究做铺垫。本研究问卷调查的范围还不够广, 仅限于本学院三个专业160多人, 我们将在今后研究中扩大研究范围, 延伸研究领域, 将在数学与其他专业课学习融合的障碍上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更好地为高职数学的教学及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惠敏, 曾德军.武汉大学通识教育调查与分析报告[J].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4) .

[2]杨秀芹, 陶美重.通识教育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 .

[3]蒋莱, 王颖.研讨型课程:大学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9) .

[4]冷万芬, 皮磊.现代信息化社会与数学教师素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4 (2) .

[5]宋立温.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应具备素质的认识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 .

[6]樊福印, 李少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运用的几种方法[J].电大理工, 2006, (4) .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调查问卷 篇3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地方课程,由大庆市教育局组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次专门的调查了解。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问卷匿名,希望你能认真如实地填写,谢谢你的合作!

学校: 所在年级: 1.你们学校开设这门课了吗?()A、开了 B、没开 2.老师上课的方式是?()

A、教师讲述 B、结合教学光盘 C、其它方式 3.你们学校谁来教授这门课程?()

A、班主任 B、政治老师 C、其他老师 4.你喜欢这门课程吗?()

A、喜欢 B、不喜欢 C、说不好 5.这门课程留作业了吗?()A、留了 B、没留

6.你感觉学习这门课程有压力吗?()

A、有 B、没有 7.你都学了哪几课?

网络购物调查问卷 篇4

您好,我们是北京物资学院09级商品学专业的学生,现进行大学生消费问题自主调研活动,针对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情况做问卷调查,很荣幸能与您进行合作,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填写以下信息,感谢您的支持!

请让您的笔尖随心而动!请在合适的选项上划√ 您的基本信息:

1.性别女

A、男B、女

2.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来自

A、北京农村B、北京城市C、外地农村D、外地城市

4、您的学校处在A、北京郊区(除大学城)B北京市区C、大学城

5.您是否是贫困生

A、是B、不是

各模块有些题目可进行多项选择

模块一基础消费信息调查

1.您的家庭每月人均收入为

A、1000元以下B、1000元—2000元C、3000元—4000元D、4000元以上

2.您每月的消费支出金额?

A、400以内B、400-800C、800-1000D、1000以上

3.您平时一般一个月购物几次?

A、1-2次B、3-4次C、5-6次D、6次以上

4.您大学期间费用支出的来源

A、父母给予B、勤工助学C、奖助学金D、前三项兼有 模块二对于网络购物的态度和行为

5.您平时上网浏览过购物网站吗?

A、从不B、偶尔浏览C、浏览过,但不深入访问该网站D、经常浏览

6.您是否有网络消费的经历?(若为“否”,跳至模块四)

A、是B、否

7.您平时一个月会在网上购物几次?

A、1-2次B、3-4次C、5-6次D、6次以上

8.从什么时候您开始在网上购物?

A、初中阶段B、高中阶段C、大学阶段D、其它

模块三网购信息调查

9. 您平时比较关注哪些购物网站?

A、淘宝B、京东C、当当D、卓越E、中粮我买网

F、其他(请列网站名称)

10.网购时,您一般购买哪类商品?

A、图书、音像制品、文具耗材等B、运动与服装产品

C、香水及化妆品D、电脑软硬件、数码产品、手机、点卡

E、食品及保健品F、小饰品及小礼品

G、其他(请列商品名称)

11.您一次网购一般花费

A、100元以下B、100-300元C、300-500元D、500元以上

12.您购买商品时,商家对您的影响是?

A、喜欢就买,与商家无关B、以前买过这家,觉得不错C、亲友推荐过

D、商家的名气与店铺规模E、商店网站版面设计

F、其他

13.您容易接受购物网站哪种促销方式?

A、注册会员B、免费送货C、打折D、购物返券E、赠品

F、其他

14.网站上他人的评价对您的购买行为的影响

A、没有影响B、很小C、一般D、很大

15.您对购物网站推荐的商品

A、没兴趣B、有点兴趣C、很感兴趣

16.您一般以什么形式与商家进行沟通?

A、电话B、E-mailC、QQD、网络沟通媒介,如:淘宝旺旺

E、其他_______________

17.您购物时,喜欢用哪种支付方式?

A、借助支付宝方式付款B、银行转账C、网上银行支付

D、信用卡支付E、现金支付(货到付款)F、邮局汇款

18.您购物时,喜欢哪种接收方式?

A、普通快递送货上门B、加急快递送货上门C、普通邮递

D、邮政特快专递(EMS)E、自提

19.您在购物时,是否会向商家索要发票?

A、会B、不会C、有时会有时不会

20.在您网上购物的经历中您认为现在的配送速度是否满意?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21.您认为网购的市内配送时间为多长您能接受?

A、24小时以内B、36小时以内C、48小时以内D、3天以内

22.您在网上购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商品的质量B、支付安全C、配送快捷D、价格便宜

23.您认为上网购物可信度多少?

A、30%以下B、30%-60%C、60%-90%D、90%以上

24.您在网络购物时由于商品质量问题退过商品吗?

A、从没遇到过商品质量问题B、遇到商品质量问题但没退过

C、遇到商品质量问题但商家找各种理由不退D、顺利退过

25.在网络购物中由于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你会:

A、找商家理论B、找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反映C、在网上发帖

D、不做反应,以后不在这家网上购买产品

26.您认为网络商品的包装

A、过于繁琐B、适度C、过于简单

27.您对网络商品包装的处理是:

A、再利用B、卖给收集废品的C、做垃圾丢弃

模块四(注意:从未进行过网购者填写)

28.您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有哪些?

A、网上支付太麻烦B、不信任网站,怕受骗C、担心商品质量问题

D、不熟悉不了解如何购买E、质疑网络的安全性F、担心商品配送有问题

G、其他

29、您今后是否会尝试网络购物?

A、是B、否

网络阅读_调查问卷 篇5

亲爱的同学:

你喜欢上网吗?你上网时都做些什么?网络对你有哪些影响呢?„„想必这些都是你比较关注的话题吧。那么,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这份关于“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调查问卷。你的回答将得到保密,并且仅作为研究所用,请你放心作答。

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你的性别:□ 男□ 女

你的年龄:□ 15~16岁□ 17~18岁□19~20岁□20岁以上

一、单项选择(说明:以下部分题目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网络在你生活中重要吗?

□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D.不清楚

2、你接触网络有多长时间了?

□ A.一年以下□ B.一到两年□ C.两至三年□ D.三年以上

3、你一般多长时间上一次网?

□ A.每天都上□ B.半周一次□ C.一周一次□ D.一周以上

4、你最常去什么地方上网?

□ A.自己家□ B.朋友家□ C.学校机房□ D.网吧

5、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你怎样?

□ A.精神焕发□ B.注意力不集中 □ C.记忆力减退□ D.没有影响

6、你觉得上网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

□ A.提供学习途径□ B.找到学习资源 □ C.增加学习信心□ D.无帮助

二、多项选择(说明:以下题目可多选,但每题不能多于三个)

7、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查询获取资料 □ B.浏览新闻□ C.娱乐(游戏、在线视听等)□ D.下载影视剧□ E.人际交流(聊天、写Email等)□ F.写文章(博客、个人主页等)□ G.网上购物

8、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网站?

□ A.内容健康□ B.信息量大□ C.更新及时□ D.娱乐性强 □ E.互动性强□ F.有利于学习

9、你觉得网络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 A.画面精彩□ B.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 C.逼真的情节 □ D.“升级”带来的成就感□ E.富有挑战性 □ F.可以广交朋友

10、你为什么要在网上与人交流?

□ A.为了排遣压力,放松一下□ B.为了结交朋友 □ C.为了新鲜好玩

□ D.为了交流自己的感受□ E.为了打发时间 □ F.能够得到某种心理满足 □ G.有利于展示自己的优势(比如好的文笔)□ H.为了突破时空限制(与远方的朋友联系等)

关于中职学生网络阅读现状的调查问卷

“网络阅读”,是随互联网兴起的一种新型阅读模式,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在网络生活中,你是否也接触到了网络阅读呢?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填写如下问卷。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一、单项选择:(说明:以下部分题目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你每周网络阅读的时间为

□ A.极少 □ B.2~5小时 □ C.5~10小时 □ D.10小时以上

2、你通过网络进行阅读的时间会超过传统阅读时间吗

□ A.会□ B.不会

3、你最初是通过什么途径接触网络阅读的?

□ A.同学 □ B.老师□ C.朋友介绍 □ D.网友 □ E.媒体 □ F.其他

4、你通过网络阅读作品时是

□ A.囫囵吞枣 □ B.只看大意 □ C.通篇阅读□ D.细细品读

5、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进行网络阅读

□ A.网吧□ B.家里□ C.学校机房□ D.电子阅览室

6、你对网络阅读的作品是否有选择性

□ A.没有□ B.基本没有 □ C.仅凭一时兴趣 □ D.我只读精品

7、你认为你的同学中有网络阅读习惯的人占

□ A.几乎全部 □ B.大部分□ C.一小部分□ D.很少

二、多项选择:(说明:以下题目可多选,但每题不能多于三个)

8、你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网络读物

□ A.网站在线浏览□ B.网站下载 □ C.手机上网 □ D.朋友推荐 □ E.网络搜索(例如:百度、搜搜等)

9、你在以下哪个网站进行过网络阅读

□ A.起点中文网 □ B.榕树下□ C.新浪读书□ D.潇湘书院 □ E.国家图书馆 □ F.不知道,从百度搜索

10、你通过网络经常阅读的内容是

□ A.文学作品 □ B.新闻消息 □ C.百科知识□ D.知识检索 □ E.网站信息 □ F.私人日志

11、你喜欢看哪些方面的网络作品

□ A.武侠□ B.言情□ C.校园生活□ D.历史演义 □ E.散文□ F.学习资料 □ G.其他

12、进行网络阅读后,你会

□ A.与他人交流分享□ B.在网站上留言 □ C.写读后感□ D.极少交流

13、你认为网络阅读方式对你有何影响

□ A.增加阅读量□ B.养成阅读习惯 □ C.很少再阅读传统出版物了 □ D.增长许多知识 □ E.只是消遣而已 □ F.没什么影响

14、你认为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较

网络通识教育课程发展模式研究 篇6

一、传统通识教育课程与网络教育手段结合的原因

网络教育手段内含很多世界性和新兴的元素, 这都能极大地提高年轻人的兴趣。网络世界之大, 是现实世界无法比拟的。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或者其他可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 在网络世界里吸取养分。年轻人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决定了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时代。在被外界的不断刺激下, 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传统通识教育课程与网络教育手段结合的过程

(一) 传统通识教育课程的多媒体化

多媒体教学似乎成了现代高校上课的标配, 具体、形象、生动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征, 而抽象的思维通过具体表象来展开, 并将一系列有关表象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新的景象的。在课堂教学中当讲述某一理论时,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应图像及变化过程展示给学生观看, 从而使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的表象有机结合, 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必将增强形象思维的效果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2]

(二) 纯网络型的通识教育课程

传统教育在改革, 课程被录制成视频文件放置在网上, 学生通过登录自己的账号, 观看视频。后台自动计算课程的观看量, 通过观看时间折算视频成绩, 配合计算学生的作业、测试和期终考试成绩, 根据既定公式计算最终得分。这种方式省时省力, 可以快速处理大批量的学生选课需求。

(三) 可互动式的通识教育课程

单纯的网络式教学, 突显出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继而产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线上参照原来的网络型教学, 线下结合传统型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 让线下的教师检查学生线上的学习情况。线下教师也会就线上学习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三、网络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无法有效监督

通识教育课程内容, 多为交叉学科或者基础性学科, 学科深度不够。学生组成复杂多样, 课程管理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明显的差别。课程选择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无法有效监督, 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被各种事情打断, 知识始终处于碎片化的状态。

(二) 只注重教育手段, 忽略教育结果

将通识教育课程放置网上, 很多教育管理者的焦点放在了网上。过于注重网络教育手段, 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教学目的, 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评估方法。

四、网络通识教育课程的改良对策

(一) 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

教学过程需要有效监督, 不仅线下教学需要效果, 线上学习也需要效果。线上学习占了总学时的大部分时间, 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严控线上的学习对象。

(二) 对教育结果做科学的评估

我们最终追求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 过程化考核很重要, 但总结性结论也很重要。正确对待网络通识教育课程的利与弊, 让学生最终获得有益的教学效果, 就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摘要:高校以通识教育课程为突破口, 对其实行网络化改革, 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旨在研究网络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的原因、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通识课程,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淑芬.基于大学教育思想演变的本科课程发展模式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5) .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篇7

根据问卷发放统计,大一的学生数为108人,占总数的13.04%;大二的学生数为267,约为总数的32.25%;大三的学生数为339,为总数的40.94%;大四的人数为114,占到总数的13.77%。

从总体上看,文、理、工科均有涉及,样本分布较为合理。

1.1公共体育课程开设情况

山东大学〈威海〉开设的公共体育教育课程种类较多,包括篮球、排球、沙滩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散打、健美操、瑜伽、柔力球、铁人三项、轮滑,却唯独没有田径课程。

田径运动的本质是健身、强体,是促进人们获得更快、更高、更强的人体基本运动技能。

田径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对大学生的体魄的增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近几年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可以有直观的反映。

1.2公共体育课程任课教师

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师从数量上来讲,呈现比较匮乏的状态。

近30名体育教师要负责7200多普通学生的体育必修课程,平均每人次每周要上8次课,每次课1.5小时,也就是说一周要不间断上4天课,如果课程分布分散,要上5天课程。

由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安排的冲突,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只能安排在周末,为了满足学生的通选课程的选课,每名教师要身兼数职,教授不同的课程,专业性不强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1.3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的态度方面

问卷调查中各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态度。

认为很有必要的有361人,占总数的43.7%;持无所谓,可有可无态度的有436人,占总人数的52.85%;同时还有28人认为是没有必要开始公共体育课程的,占到了总数的3.39%。

1.4公共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1.4.1对公共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尽管通识教育理念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是各高校对公共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片面,这在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数量和门类上有明显体现,主要停留在迎合国家政策文件的层面。

尽管学校针对有关政策,课程设置按部就班,但是没有将实施公共体育教育提高到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自觉行为层面。

山东大学〈威海〉有关领导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将于2015年5月18日,为帮助师生深入理解通识教育理念,推进我校通识教育工作,教务处邀请台湾中原大学黄坤锦教授来我校做关于通识教育的专题报告,进行《大学通识教育:What?Why?How?》的专题讲座。

1.4.2公共体育课程的可选性不强

课程内容的可选性非常有限,例如规定:每名教师每学期只能申报两门通选课,并且规定通选课程的数量不能超过两次,导致严重的减少了公共体育通选课程的种类和数量。

学生每学期只能选择一门体育类课程,并且不能重复选择,多选不仅学分无效而且会丧失一次选课机会,这样的规定大大地限制了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的选择性,限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机会。

1.4.3学生缺乏对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选课功利性过强

在调查中,有79.33%的人选择了愿意选修对就业有辅助性作用的实用课程,例如cad制图,java、word操作、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等课程,仅仅只有6.72%的人选择了公共体育课程。

由于高校扩招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倶增。

学生中普遍表现出了“科学技术至上”的思想,选课的功利色彩比较浓厚。

同时,学生普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只是为了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将大学教育当作就业的手段和工具,从而强化了高校教育的功利性质,而忽视了受教育个体的全面素质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的人文属性渐渐淡化,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乏,以至于公共体育课程不受欢迎。

2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对通识教育的性质存在模糊认识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人便是他的固有性质和特征。

通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他的非功利性质。

我们必须认识到,通识教育关注的是学生个体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教给学生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直接指向人的的发展的知识和理论,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

纵观各个大学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强调更多的是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些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从学分设置上来看,公共体育课程学分远远小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分,正常学期通选课程学分为1分,小学期体育通选课为0.5学分,而其他专业课程通选学分有的达到4学分。

2.2对通识教育目标的把握不准确

教育目标的定位决定着课程的设置状况,通识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而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培养大学生的高雅情趣和完美的人性。

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具体教学的实践中,通识教育的目标却难以体现。

作为大学,首先是要向社会输送人才。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大学一方面肩负着培养实用人才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顺应国家教育理念与政策的要求,与国际接轨。

于是,通识课程便只能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来实施,变成了不重要的“第二堂课”,使得通识教育变成了学校迎合政策,学生完成学分的工具,人为造成了通识教育目标的偏离,使得大学无法在信息时代科技至上的洪流中准确把握通识教育的目标,无法保持大学自身的独立与自主。

开设的体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功利化性质,从主观认识上限制了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

2.3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把握不准

调查发现:学校过分追求知识的功利性,普遍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不能忽视任何一方。

但是,在大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普遍存在失衡,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没能很好把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要实现某种文化的平衡,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必然会逐渐增加而不是减少。

人才是大学的基础,教育不仅仅要使人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使人学会“做人”。

由此可见,把握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不偏废任何一方,做到二者的有效整合,是公共体育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3结论与对策

研究表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师资队伍、学生态度等方面与实现通识教育理念有较大差距。

本文借鉴国外公共体育教育思想和经验,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3.1更新观念,更好地实践通识教育课程目标

摒弃过去“学而优则仕”的落后观念,将教育真正回归到育人的目的,提高公共体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帮助学生体会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达到思想与行为的统一,从而更好地达到通识教育课程目标。

3.2创建和规范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机制

理解体育课程评价的实质、目标,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反映通识精神,评价的重心应该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体育修养的形成,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使其成为评价的主体,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与通的融合

公共体育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所面对是非体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教师要能够用通俗的语言把最基本的专业知识讲清楚,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4积极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重隐性课程的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体育素养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发挥第二堂课的作用,注重隐性课程的发展,对公共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能在茶余饭后切身感受体育的魅力,便能在耳儒目染中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影晌。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调查问卷 篇8

前言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促进我们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与学,特开展此问卷调查,希望你用笔发表自己的心声,回答并交回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问题设计,如有不当,敬请谅解。

祝:

学业精进!

二零一二年五月

问卷

1、你是哪一年级哪个专业的学生?

2、你选修《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它与你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3、考入大学以前,您喜欢上语文课吗?你对《大学语文》的态度是喜欢还是其他?

4、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期待是什么?

5、你每周或每月阅读中外文学作品的时间是多少?

6、你每周或每月有用汉语言文字写作吗(包括博客、微博写作)?大约多少字?

7、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你比较喜欢哪个?为什么

8、与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相比,大学语文在本科学习中你所花的时间和金钱是多少?为什么?

9、《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三十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对此你有何看法?

10、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热情,改变目前大学语文所处的不利环境?

11、您是否希望《大学语文》课程包含普通话和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12、你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什么建议?

1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您急需提高的是?

14、近年来,南开大学要求本科生不论文理科必修《大学语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也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对此,您的态度是:

15、您认为医药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有没有必要?有什么特别的建议?

16、作为医学生,你认为《大学语文》里增设医学相关篇章,如孙思邈《大医精诚》、希波克拉底誓言,有没有必要?在相关医学专业课本里是否学过这些内容?

17、您对课堂上观看文学影片有什么想法?持什么态度?

18、您对我校《大学语文》(选修课)课程的安排(每周一次课3课时,共计12次课36课时)有么想法:

19、接受下面哪一种特色(倾向)的大学语文?a、侧重于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b、侧重于文学鉴赏、写作能力的培养;c、侧重于中国古典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你接受下面哪一种内容的大学语文? a、以(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文化知识为主;b、以专题讲座为主;c、以体裁或以史带篇为主

21、你对利用新型网络平台(如博客、微博)开展大学语文延伸式教学有何看法和建议?

22、你觉得在大学语文课上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赛,或者读书讨论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好不好?为什么?

通识教育意义下的高职英语课程 篇9

一、课程设置

外国语言一直就是国际上通用的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在职业技术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架构中, 属于外语系开出的课程有:高职英语 (通识必修课) , 基础日语和外国经典影视欣赏 (均为通识限选课) 。笔者认为目前这个通识教育体系中的有关外语课程的设置可以重新审视与调整, 与通识教育的目标息息相通的有关课程有待开发与增设。譬如, 相对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传统和成熟的课程而言, “外国经典影视欣赏”就显得过于单薄和偏狭。可以考虑增开“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课程或用该课程替代“外国经典影视欣赏”课程。随着对外经贸活动的日益增多, 高职英语教育不能不正视文化在技术交流合作、经贸协商谈判等方面的功能。对外交往中的很多误会、冲突、摩擦、危机的出现, 常常就是和不为人所注目的文化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因此, 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应该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此有关的课程有“跨文化交际”等。在当代外语教学实践中,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高职阶段开发设置与此有关的课程可以进一步丰富通识教育的内容与框架。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可以成为高职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二、课程目标

2002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对课程目标的描述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而在稍早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有这样的描述:“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 也是拓宽知识, 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二者对比, 不仅仅只是体现了制订者对课程目标选择和定位上的差异, 更彰显了教育理念上的不同。有学者把外语教学描述为“以目的语、学生、环境为三维, 而以经济发展为底, 跨国文化交流为顶的立体系统。” (张正东, 2005) 如果缺少了这个“顶”, 其实是少了更高层次的追求。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通识课程。应该把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分为教育和语言两项 (教育目标指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智力开发等方面的追求) , 这样, 高职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和通识课程总体在内容上就进行了整合, 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通识课程的教育理念。

三、课程内容

这里所指的课程内容系高职英语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 学习外语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过程, 而且也是对异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过程。笔者认为我们的通识教育既有必要让学生走进母语经典, 也有必要让学生走进英文经典。但目前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实用”, 基本上与经典绝缘。因此, 高职学生英文经典知识之贫乏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人可能会说经典的东西对高职学生来说太难。确实, 英文经典对任何层次的英语学习者而言都不容易, 但我们可以把经典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让学生了解经典中的核心内容, 类似的教材曾出现过。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选编有关教材, 在教学中选用有关经典的内容是可行的。有学者把通识教育理解为博雅教育、人文教育是有道理的。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学经典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最持久的魅力就在于它孕育了人文精神, 使心灵获得价值感、皈依感、和谐感、崇高感。只有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辨别才能造就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文化人。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纳入经典的内容是可以承担文化育人的使命的, 因此, 通识教育意义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最高追求也应当是超越功利的精神教育。在英语经典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教学资源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 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 从而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和文化涵养。

四、教学模式

在广州开放时代杂志社2004年11月召集的“首届开放时代论坛”上, 学者童世骏坦言, 就通识教育而言, 教学方式和环境比教学内容更重要。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标的, 民主和谐的教学方式和氛围无疑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误区, 即把英语课视为知识课, 产生了以教师为中心, 以讲授为主要方法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投入大、效率低、事倍功半的结果。其更大的且为人们所忽视的弊端则是对学生情感的漠视。建立在这种模式基础上的教与学的关系滞留在知识输出的层面上, 是单向的, 同时也是职业意义上和功利意义上的。通识教育意义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及人文素质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机制为主要策略, 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为基本教学环境的交往教学模式。交往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过程, 即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 教学中要创设和谐、民主和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 以加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高职英语基本上是一门实践课, 交流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师生间的交往应该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接合点, 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特别有意义的。一方面, 一部分高职学生通过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需要有相对轻松和谐的环境使用目的语, 而且, 在课堂环境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能从多方面得到指导和帮助, 更容易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另一方面, 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不同程度地有过挫败感, 自尊心和自信心或多或少受到过伤害, 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重新树立学习英语信心的过程。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英语课程评价在我们所设想的通识教育意义下的高职英语课程实施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环节。高职英语课程必须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 同时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识教育意义下的高职英语课程评价应该改变以往那种只重一时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评价观念, 纠正功利化的只重分数的评价标准, 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学习态度与参与程度。评价机制要在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 教师也从中获得反馈信息, 有利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 而应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即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是学生学习评价的目标。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 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英语课程的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 这是体现学生交流能力的重要指标。口试着重检测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和交际的有效性。听力测试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目前, 有一些高职院校已初步开发出计算机英语能力考试系统, 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开展这些测试的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英语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了整合高职英语课程的整体思路, 认为合理设置高职英语课程, 完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能够使高职英语课程、课程群具备更大的张力。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杜维明.人文学与知识社会——兼谈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J].开放时代, 2005 (2) .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刘小枫, 甘阳, 洪涛, 等.大学改革和通识教育[J].开放时代, 2005 (1) .

[6]杨春梅.通识教育:本质与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4) .

[7]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 郑继伟, 张继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安全教育调查问卷 篇10

年级 班级 姓名 分数

经过一个学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学习,想必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安全知识,而且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从我做起”。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检测一下这学期你的收获吧。

校园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场所,对于安全问题更需要特别关注,因此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与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展这次调查,对目前学校的安全做一次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平安,祥和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请同学们如实的说明自己学习安全课的情况和看法。

()1.你对学校开设的安全教育内容的评价是

A.非常丰富

B.丰富

C.一般

D.不太丰富

()2.你对学校进行的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的评价是

A.非常丰富

B.丰富

C.一般

D.不太丰富

()3.你认为所在学校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是否重视?

A.非常重视

B.比较重视

C.一般

D.不太重视

()4.你认为自己对相关公共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A.非常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5.你所在学校的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能力怎么样?

A.非常好

B.很好

C.一般 D.不太好

()6.你认为学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效果如何?

A.很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7.你平时读过有关安全急救的书籍吗?

A.经常看 B.偶尔看 C.从没看过

()8.你认为有必要进行安全教育吗?

A.很有必要

B.一般 C.无所谓

D.没必要

()9.你们学校的安全设施质量怎么样?

A.很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10.你们学校是否经常维护和修理安全设施?

A.经常

B.一般 C.不经常 D.从不

一、选择题:(2×20=40)

1、全国统一规定的交通事故报警电话:()A.110 B.122 C.120

2、如果看到有汽车撞人后要逃跑了,你应该立即:()

A.记下车牌号 B.告诉老师或家长 C.不需要做任何事

3、以下对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供给,说法正确的是:()A.中小学生可随时吃零食

B.供给全面而合理的营养,保证三餐热量能合理供给 C.应尽量增加热能的摄入

4、发现食物中毒后,自己能采取的最有效的一项应急措施是什么?(A.催吐 B.多喝开水 C.找解毒药

5、发生煤气泄漏时,首先应做()

A.关闭煤气打开窗户 B.进屋关闭煤气阀门 C.开灯检查屋里情况

6、被下列动物咬伤,哪些需要注射狂犬疫苗?()A.猫 B.狗 C.蛇

7.下课了,下面的哪些游戏方式不可取?()A.在操场上和同学一起跳绳、踢球 B.举行上楼梯比赛

C.把楼梯扶手当滑翔机

8、你经常购买校园周边推车卖的油炸食品吗?()A.坚决不买 B.偶尔买过 C.经常购买

9、坐在火车上,对面的叔叔请你喝可乐,你觉得哪种做法最妥当?(A.向他表示感谢,但不接受他的可乐 B.接过可乐,并说了声“谢谢” C.不吭声、保持沉默

10、以下放学路上的哪些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A.看热闹 B.为问路的陌生人带路 C.和同学一起回家

11、放学路上如果被陌生人跟踪,最不可取的做法是什么?()A.跑到人多的地方 B.打110报警 C.赶紧跑回家

12、独自在家,有一个陌生人敲门要求进入,最不可取的办法是哪个?()A.开门请进 B.闭门不见 C.让他在父母在家的时候再来

13、如果你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你的时候,你应该怎样配合别人?()A.紧紧抓住那人的胳膊或腿

B.身体放松,让救你的人托着你的腰部 C.用双手抱住对方的身体

14、在火场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烈焰、高温、烟雾、毒气等,下面几种保护措施,哪一条是不正确的?()A.在火场中站立、直行,并大口呼吸 B.迅速躲避大火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必要时匍匐前行

15、携带管制刀具是指哪几种?()A.弹簧刀 B.三棱刀 C.匕首 D.铅笔刀

16、如果在校外有人向你勒索金钱,事后你最应该做什么?()A.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免得遭报复 B.以后每天带点钱,免得没钱挨打 C.尽快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17、如果被绑架,你会怎么办?()A.大声斥责绑架者 B.绝食 C.假装与绑架者合作,然后再伺机逃跑

18、你认为喝什么样的水最健康?().自来水 B.饮料 C.白开水、当好朋友叫你帮他殴打某人时,首先应如何正确处理()

A. 马上报告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 B. 劝说好友不要打架 C. 不参与也不报告

20、如果妈妈在家炒菜做饭时油锅起火,首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往锅里倒水 B.马上盖上锅盖 C.端起锅往外跑

二、判断题:(2×10=20)

1、打雷时可以放风筝()

2、发生火灾时,最佳选择是在家大声喊“救命”()

3、如果你在家看到电线起火了,首先应做关闭总电源()

4、用湿手开关电器或用湿布擦拭电器容易触电()

5、抢救触电者,首先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马上用手拉开触电者()

6、如果与同学发生摩擦时,应相互体谅,宽容处理()

7、乘出租车或小轿车前排座位时,最重要的是系好安全带()

8、当你在超市选购食物时,最关键的是好吃()

9、如果遇到抢劫事件,首先正确的处理是奋勇反抗()

10、如果汽油着火,正确的做法是用沙土覆盖,隔绝空气()

三、简答题:(2×20=40)

(1)、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上课应该怎样避震?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问卷 篇11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假如您收到网络暴力的攻击时,您会?

A.不予理会B.发帖回击C.向网站举报D.诉诸法律解决E.其他

3.当您遇到一些人咱网上发表一些不为人知的社会现象并表示不满时,您会?

A.跟着一起批判社会现实B.劝解这些人C.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不发表言论D.置之不理

4.遇到一些网络欺骗信息,您会

A.置之不理B.告诉其他人,以免他们上当C.向网络部门举报

5.您这么看待人肉搜索?

A.集合了大众力量,可以令那些没有社会道德的人无处可藏B.侵犯了个人隐私C.影响了当事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D.容易被社会上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E.其他(如:)

6.您参与过人肉搜索吗?

A.参与过B.没有,以后可能会参与C.绝不参与

7.您是如何看待汶川地震后的辱骂视频?

A.这些人游戏玩疯了,是个别现象B.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要严厉打击C.本来就不应该全国哀悼的,情有可原D.这些话心里面想想就好了,不应该说出来E.没有听说过

8.当您在qq上看到一些含有报复性语言的文章时(如不转此文章者全家XXX)您会?

A.转载此文章B.举报此文章C.对此置之不理D.没有遇到过此类事件

9.您是否在网络上抄袭过他人的文章?

A.有B.没有

10.当您看到网上与您不同的观点甚至是违反您原则的观点时,您会 * A.我会用得体的语言提出我的观点B.我会辱骂提出这个观点的人C.我不会理睬他人的观点

11.当你在网上看到色情的图片或者一个宣传色情东西的网站时,你会怎样做?A.关掉窗口B.举报该网站C.浏览该网站,看看里面有什么内容

12.您认为浏览黄色网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A.太肮脏了B.可以理解C.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D.其他

13.当您在论坛里发言时您有没有说过一些粗话?

A.经常有B.偶尔有C.别人骂我就说粗话报复D.从来没有

14.你对黑客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

A.有很高技术的人,很厉害,很神秘B.觉得他们都是坏人C.不清楚

15.你对现在在语音聊天室存在的骂人现象怎么看?

A.非常无聊B.很好玩C.别人都在骂我也在骂D.其他

16.当您的同学要求你给一个网络投票投票时,您会

A.投下自己珍贵的一票B.按同学的要求投票C.不予理会

17.在聊天的时候遇到异性网友,而且你们互不相识,你会

A.按原则文明地和对方聊天

B.既然不认识,随心所欲说话吧

C.不会和他聊天

D.搞不正当“网恋"

18.在网上你会有意无意地查探他人的隐私吗

A.会B.不会

19.您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网络道德宣传和教育?

A.有必要B.没必要C.无所谓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调查问卷 篇12

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 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 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它与专业教育 (professional education) 相对, 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教育, 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19世纪初期美国帕卡德 (Packrad) 教授首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 他指出大学应该给青年一种general education, 包括“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 一种尽可能综合的 (comprehensive) 教育。在我国上世纪20年代, 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先生提出了“通识为本, 专识为末”的教育理念, 提倡通识教育, 他认为:大学不只是培养某一方面的“专家”, “应在通而不在专”。李曼丽采用“理想类型”方法, 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作了初步构建:就性质而言,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所有大学生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目前我国关于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至今关于通识教育的内涵还没有一个公认、规范的表述。

在我国, 通识教育是相对专业教育而言的。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弊端逐渐显露, 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较低、创新能力不足。为了纠正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高等教育专业化的模式, 改变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 培养宽口径的建设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提出了“素质教育”、“文化教育”、“通识教育”等理念, 各个高等院校也纷纷开始尝试进行通识教育改革。北京大学2001年设立元培学院开始逐步实行通识教育, 西安交大的书院制, 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 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 清华大学的素质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的通识教育大讲坛, 通过重视文化素质教育, 力图培养具备厚基础、高素质、宽口径、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的建设人才。

二、通识课程体系

美国的四年制高等学校一般在在大一、大二学习通识教育课程, 学习包括人类不同文明的历史、科学、艺术、宗教、哲学、伦理及西方文学经典等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约占总学分的33%~40%, 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才分专业, 进行专业学习。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一般由几类核心课程, 几百门课程组成。在美国加州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 最普通的形式是核心课程。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自身的通识教育理念, 组织一组或多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加州州立大学各分校的核心课程一般包括基本技能、科学与数学基础、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历史与文化等课程组。旧金山州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三大类:一是基本要求。包括口头交流、书面交流、理性思维、定量推理四个课程模块。二是人文与科学核心课程要求。包括物理与生命科学、人文与创造性艺术、行为与社会科学、终身发展、美国的种族与少数民族5个课程模块, 其中物理与生命科学包含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和综合科学3个课程组;人文与创造性艺术, 包含重要人文成就, 学科与学科交叉, 创造性积极参与, 外语和历史, 社会、种族与文化5个课程组;行为与社会科学包括社会中的个体, 决策与社会政策和历史, 跨文化、种族与全球化3个课程组。三是学科关联要求。[2]

哈佛大学于2007年对本科通识教育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正, 提出新的通识教育课程知识领域及课程具体标准, 将原来的外国文化、历史研究、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科学与技术、社会分析、文学艺术7门课程知识领域改为8门: (1) 美学的和阐释的理解 (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 。 (2) 文化和信仰 (Culture and Belief) 。 (3) 实证和数学推理 (Empirical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 。 (4) 道德推理 (Ethical Reasoning) 。 (5) 生命系统科学 (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 。 (6) 宇宙物理科学 (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 。 (7) 世界社会 (Societies of the World) 。 (8) 世界中的美国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3]

我国学者李曼丽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通识教育进行了调查, 把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全校性必修课, 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外语课程、计算机课程、体育和军事课程等;另一部分为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并把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划分为七个领域: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计算机、语言、艺术和技能。上述四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程学分的29.5%~41%[4]。

可以看出, 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纷纷开设了覆盖面较为广泛的通识教育课程,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目标, 从而满足21世纪社会和经济日益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通识教育视角下的人才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高深的知识, 还能掌握跨学科的知识, 使学生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文化底蕴、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科学严谨的分析能力、卓越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能力和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人”。

三、我国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 通识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

我国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构成, 其中, “公共基础课”主要是“通识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外语、计算机、体育、马列课程和德育课程。以笔者所在大学的法学专业课程为例, 学生培养方案总学分约为192分, 通识课程占总学分的37%。其中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体育、马列课程、军事6门课为54.5学分, 占通识课程的77%, 人文类课程为12学分, 占通识课程的17%, 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课只占6%。国内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的现象。各高校都较多地强调政治素质、英语能力的培养, 开设了大量的“两课” (10学分) 和“大学英语” (16学分) , 科学类、伦理类、历史类、文化类、人文类的课程比较匮乏, 忽略了公民基本素质、科学素养、道德伦理、文化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 通识课程设置随意性倾向较强。

由于通识课程由全校不同的院系开设, 院系之间、教师之间缺乏相互沟通, 课程安排缺乏整体性, 课程内容之间出现重复。各个院系根据本学院教师的研究兴趣因人设课、没有按照学生的专业应该需要的知识类型开课, 各门开设的课程缺乏合理的分析, 课程的科学论证不足, 课程的内在逻辑性不强, 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孤立的、零散的, 不能理解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3. 通识课程偏向应用性和工具性。

通识课程旨在探索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学科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培养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理解学科的应用价值, 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然而当前高校通识课程的主要部分是必修课, 几乎都带有应用性、工具性色彩。“两课”和军事理论课程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责任;英语、计算机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的技能, 英语的学习主要为了通过四、六级, 计算机的学习也是为了考级的需要;体育则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了给学生专业学习打好的基础, 学校提供的一些选修课程也规定学生必修, 成为必修的选修课程。由于过分偏重工具价值, 必修课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方面效果有限。笔者认为通识教育课程应该是一种基础性的、普适性的课程内容, 着眼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 课程管理缺乏规范性。

各高校在本科教学中都非常重视通识教育, 并且能够开设出学科门类齐全的通识教育课程, 但是由于缺乏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 通识教育的课程管理处于松散状态, 随意性比较强, 协调性比较差。学校应加强对通识课程申报、执行和评估的管理, 加大通识课程的执行力度, 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 还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通识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

1. 明确通识教育目标。

什么样的课程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目标?美国大学联合会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 ACC) 明确指出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为高年级的学习和终身学习建立起基本的技能;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主流思想;培养学生更宽的知识面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知识和能力。ACC建议高校课程要包括以下九种基础技能: (1) 探究、抽象逻辑思维和批判分析能力; (2) 听、说、读、写能力; (3) 理解数据的能力; (4) 历史意识; (5) 对科学的本质、科学方法、科学的可靠性和局限性的了解; (6) 价值判断; (7) 艺术鉴赏能力; (8) 国际性和多种文化的体验; (9) 深入学习的能力。[5,6]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科学严谨的分析能力、卓越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能力, 从而培养塑造出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2. 优化通识教育课程结构。

完善的通识课程体系、设置核心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识课程应涵盖科学、伦理、历史、文化、人文等主要学科领域的课程, 力求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平衡施教。在课程的设置上, 可以让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加强文科课程的学习, 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加强理工科课程的学习。

3. 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

学校需要成立如“通识教育中心”、“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通识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 从而对通识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管理。在通识课程的选择上,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课, 保证学生兼顾各个学科领域, 同时, 对通识教育的教学过程、管理过程实现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对老师的通识教育课程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估体制, 从而使通识课程、尤其是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4. 加深通识教育理念的理解。

通识教育理念决定通识课程的设置。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高等教育局限于专业教育, 培养某一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长时期过分偏重专业教育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严重缺失, 专业知识狭隘、人文素质低下的大学生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与专业教育不同, 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 而更为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 是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全人”。

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科学地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重塑通识教育观念, 制定清晰具体的通识课程目标、优化通识课程结构, 加强通识课程的管理才能保证高校高质量地实施通识教育, 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 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曼丽, 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9, (1) :96-101.

[2]李静.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8) :35-36.

[3]牛畅.2007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举措[J].教育研究, 2007 (10) :39-41.

[4]李曼丽, 杨莉, 孙海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 (2) :125-133.

[5]蔡映辉.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2004 (6) :76-79.

上一篇:中级财务会计考试难度下一篇:唐诗宋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