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
总 则
第一条、公司安环科对各单位放射源实行统一管理,各使用单位对放射源的日常管理负责。
第二条、公司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的安全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采 购
第三条、购买放射源必须选择具有放射源生产许可证厂家的产品,按计划采购,采购的放射源必须有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明等资料,采购时必须签定废源返回协议。
第四条、购进的放射源应做好登记,建立完整的用户档案,以备随时核查。
使用存放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专业部门进行防护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放射源必须设安全防护网,24小时上锁,钥匙由工作人员专人保管。
第六条、放射源安全防护网上必须悬挂安全警示标识,根据辐射源防护最优化原则,各单位积极做好防护工作,使照射保持在合理状态,达到最低的照射水平。
第七条、非岗位操作人员严禁进入放射源工作岗位,岗位操作人员,要做到熟悉操作,尽量减少操作时间,没有操作任务时,不准在放射源周围停留。
第八条、各单位要加强放射源的安全保卫工作,严防放射源损坏、丢失或恶意破坏等事件的发生。
第九条、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并符合辐射安全健康要求。
第十条、放射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源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元件,并定期送有关部门检测。
第十一条、严禁私自挪动、拆除放射源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防护设施,放射工作人员近距离操作时,必须穿戴专业防护工作服。
第十二条、放射源属毒性物品,使用的放射源应经常检查,对于长期不用的放射源不能与其它杂物堆敬在一起,必须装箱入专库,由防护安负责人负责保管。
废源处理
第十三条、由于工艺的改变,退役的放射源必须,应尽早与当地环保管理部门联系,送交废源库或退回原销售单位,不得随意丢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处理。
第十四条 退役后的放射源处置后20日内应向环保部门备案。
应急处理
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源的防护、监管工作,预防环境受到污染和人员受到伤害,保证放射源的正常、安全运行,确保放射源不发生泄露、丢失、被盗事故,做到防范于未然,特做以下规定:
1、各生产车间主任为放射源点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副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各班组长为直接监护人。
2、巡检人员每周一次对放射源点进行巡检,并做好巡检记录。
3、在出现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或发现异常情况,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及时撤离现场,确保人身安全不受到辐射,尽快通知车间主要负责人和值班主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同时封锁好现场,上报公司主管领导,严禁任何人在无特殊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现场。
4、在出现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时,班组、车间要及时保护好现场,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经理和安全环保部。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的调查和侦破工作。
5、如出现上述事故,在主管经理接到有关汇报后,应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并请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6、各生产车间在检修、技改过程中,在放射源周围作业超过2小时的应轮流操作;严禁对有放射源部位进行切割、挪移,如确需改造、挪移,必须有本单位主任写出书面报告上报公司主管经理、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由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协调办理好相关程序、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后方可进行。
7、各使用源点单位要认真做好岗前安全教育和放射源的危害性,严格按规程操作,严守防范事项。车间主任必须知道本车间放射源具体安装位置和安装数量,主管安全主任要定期对各源点进行巡查。对放射源部位设置的安全警示标志要确保表面干净、清晰,悬挂合理。
8、违反上述规定造成放射源丢失、泄露及人身伤害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事故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大东坡公司放射源具体分布地点说明
一、碎矿车间具体源点分布:
1号带系列放射源(核子称)
1枚
二、选矿车间具体源点分布:
1、(1#、2#、3#、4#)400吨球磨机皮带 放射源(核子称)
4枚2、1500吨球磨机皮带
放射源(核子称)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
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3号令,2001年
6、《放射性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3号令,1990年
7、《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87)环放字第239号,1987年
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449号)
9、《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31号)(二)、放射源管理与辐射防护标准
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2、《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4075-2003)
3、《使用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4-1996)
4、《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68-1996)
5、《油(气)田测井用非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18-2002)
6、《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
7、《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1806-89)
8、《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93)
9、《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9133-1995)
一、操作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能熟练掌握机器的操作规
程,非机器操作员,严禁上机操作,防上事故发生。
二、开机后应观察机器是否工作正常,若有疑点必须及时排
除。使用中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维修。
三、定期对安全装置、各种应急开关的有效进行检查现。
四、按标准设置安全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
五、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它
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六、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监
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规定和标准。
七、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按规定配戴个人计,建立个人剂量和
健康管理档案。
八、不将X线胸部检查列入婴幼及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
目;对受孕后8-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应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透视检查。
组长:陈晓会
副组长:刘艳红
成员:张泳林跃宋艳侠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医院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
2、建立健全放射诊疗和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制度,保证放射防护、安全和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3、组织医院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体检。
4、制定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演练。
5、将放射防护纳入医疗质量检查的内容,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
大通乡卫生院
放射诊疗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一、警示告知
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
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孕妇和儿童对辐射危害敏感,请远离辐射。确需放射检查,请与医生说明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名。”的温馨提示标语。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二、屏蔽防护
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断
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2、不得将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3、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4、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5、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6、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7、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
四、设备维修保养
1、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机器的使用、保管、清洁、维护负责,机房内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
2、设备开机后应检查是否正常,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
3、设备应开展定期的维护(三个月一次)、检查。
五、生产安全保障
1、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检查水电安全情况。
2、义务消防员检查消防设备是否正常。
3、设立专用通道,指派专人在突发情况下有序疏散病人。
六、监督检查
1、放射安全诊疗防护领导小组应定期(至少每月一次)对相关科室的安全防护操作进行检查,科室负责人每周应进行检查。
2、对放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应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科室落实整改。
3、检查结果与科室及个人年终考核评先挂钩。
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1、执行《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保条例》、《放射工作卫生防保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实行许可登记制度。
3、认真进行放射防保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体格检查,并接受放射防保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
4、行放射事故管理制度。
5、使用场所必须设置防保设施,入口处设置放射标志和危险标志。
6、对受检者和患者进行射线诊断、治疗,检查时必须严格识别受照剂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7、严禁把射线装置转让、调拨、出租给无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8、注意用电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9、X线机要进行定期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时间:
2011年1月4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科内召开了一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业务质量的会议。会上科主任计德河提出了对待患者影细心、耐心等人性化服务,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法,要求认真落实。
时间:
2011年2月3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会议内容关于规范书写报告的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要用正确的医学术语准确描述病情病位,为临床提高可靠诊断依据。
时间:
2011年3月5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李晶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会议重点学习了《放射防护措施》的内容。通过本次学习,大家加深了对放射线的认识,明白了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继要保护好患者,又要保护好自己。
时间:
2011年4月4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王东江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危重患者的处理及X线片的拍摄,尽量做到快速、准确、无痛,为患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时间:
2011年5月8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会议重点强调了医德医风。在日常工作中,严于律己,认真负责,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充分体现我们新时代医务人员的精神风貌。
时间:
2011年6月5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工作会议重点学习了《执业医师法》的内容,加强了法制观念。并且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行事、行医,对病人,对社会负责。
时间:
2011年7月8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
本次工作会议重点学习了投照技术。大家踊跃发言,共同学习了新的投照方法。更科学、更有效的为患者服务,为患者提供更清晰、更明确的医疗诊断。
时间:
2011年8月8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苏波
本次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对病人隐私的保护。身为一名放射医师,对待病人一定要细心、耐心,还要用心;更要保护好病人的个人隐私,让病人得到应有的尊重。
时间:
2011年9月8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李晶
参会人员:计德河、李晶、王东江、苏波
本次工作会议学习了对影像学资料的保存方法及重要性;正确、及时的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保存,为患者日后看病、复查提供更多的帮助。
时间:
2011年10月9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王东江、李晶、苏波
本次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卫生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我们更应该处理好医患关系,使得医患关系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时间:
2011年11月6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王东江
参会人员:计德河、王东江、李晶、苏波
本次会议强调了日常工作中为患者登记及X线光片的排序等注意事项。要求做到“三查”“三对”,保证每位患者都能拿到自己正确的报告,不错拿、漏拿,保证患者放心看病。
时间:
2011年12月4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计德河
参会人员:计德河、王东江、李晶、苏波
二、本单位已开展了密封放射源安全使用情况的自查工作,经检查:
□本单位未使用密封放射源,也未发现历史或闲置的密封放射源。今后,本单位如需使用密封放射源,应在环保等部门办理相关许可审批手续后方可使用。
□本单位使用的密封放射源均登记在《辐射安全许可证》副本范围内,未发现其他在用或历史使用而目前停用的未申报登记的密封放射源。
□本单位本次自查后发现存在未申报登记的放射源,分别为:
除此之外,其他密封放射源均登记在《辐射安全许可证》副本范围内。
三、今后本单位关停并转,将按法律法规要求,妥善处理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不转让给无证单位使用,不流入社会,并依法注销辐射安全许可证。
本单位知晓辐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并承诺严格遵守,认真履行相关要求,如有违反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依法承担有关法律及经济责任。
承诺单位名称(公章):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名(签章):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辐射安全负责人:____________电话(手机):____________
未经质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六条 从事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所从事的制造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与所从事的制造活动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三)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七条 从事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活动的单位,应当申请领取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许可证(以下简称制造许可证)。
申请领取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和申请制造的运输容器型号。
禁止无制造许可证或者超出制造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制造活动。
第十八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制造许可证,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制造许可证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制造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二)许可制造的运输容器的型号;
(三)有效期限;
(四)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第二十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单位变更单位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之日起20日内,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办理制造许可证变更手续。
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单位变更制造的运输容器型号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重新申请领取制造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制造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单位应当于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制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二十二条 从事二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活动的单位,应当在首次制造活动开始30日前,将其具备与所从事的制造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条件、检测手段,以及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证明材料,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一类、二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的编码规则,对其制造的一类、二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统一编码,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运输容器编码清单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从事三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活动的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制造的运输容器的型号和数量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并建立保养和维护档案;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者发现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进行处理。
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使用单位还应当对其使用的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能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使用境外单位制造的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应当在首次使用前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申请使用境外单位制造的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计单位所在国核安全监管部门颁发的设计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二)设计安全评价报告书;
(三)制造单位相关业绩的证明材料;
(四)质量合格证明;
(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或者经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认可的标准的说明材料。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对符合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的,颁发使用批准书;对不符合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七条 使用境外单位制造的二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应当在首次使用前将运输容器质量合格证明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或者经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认可的标准的说明材料,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医院规章制度和放射科实际情况,成立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流程、岗位职责、制度、规范、标准、记录、评价和整改措施。
一、成立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二、制定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目标。
三、制定和督促执行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流程。
四、制定和督促执行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岗位职责。
五、制定和督促执行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六、制定和督促执行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
七、制定和督促执行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标准。
八、制定和督促执行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记录。
九、制定和督促执行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和处理措施。
【43、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放射源现场安全管理办法12-07
放射科安全制度12-07
放射安全管理措施12-15
放射科安全防护管理制12-27
医院放射源管理制度02-25
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09-21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办法05-31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管理制度05-31
放射源同位素储存管理制度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