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旅游文化(推荐8篇)
播出日期:2012-04-09
标题:我省启动“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CH)
记者:樊清 王帆通讯员:李平
口播:2012年“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9日在武汉启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市长唐良智等出席启动仪式。The 2012 Book-Reading Month kicked off this morning in Hubei.Mr.Li Hongzhong, Party Secretary of Hubei, Mr.Wang Guosheng, Governor of Hubei Province, Mr.Ruan Chengfa, Party Secretary of Wuhan, and Mr.Tang Liangzhi, Mayor of Wuhan City, attended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配音: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宣布读书月启动。
现场:李鸿忠宣布
配音:此项活动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2012年1月,湖北确定从2012年起,每年4月定为“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让“全民阅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社区、进家庭、进工地、进军营、进特殊人群、进网络,并在全省青年中开展争创“青年书香号”活动。
上述“十进一创”活动是2012年“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阅读活动的主体工程。今年,湖北将开展各种阅读活动300余场,目前一部分已经开展,一部分还在积极筹备中。
李鸿忠提出,全民阅读重在“读书明理,求知探索,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并与王国生等省领导出席全民阅读活动,积极引领、倡导全民阅读。读书月期间,李鸿忠向全省干部群众推荐4本好书:《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聚焦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和《公司的力量》。省领导张昌尔、李春明、尹汉宁等出席启动仪式。
Gist: Mr.Li Hongzhong announced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Book-Reading Month.In January, the Province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picked every April to be the Book-Reading Month.In local schools, families, enterprises, villages, communities, construction sites, army stations,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on the internet and amongst youngsters, book reading is going to be popular.According to the
关键词:湖北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五个湖北”建设
0 引言
在“五个湖北”建设的战略背景下, 湖北旅游面临机遇与挑战, 承担责任和使命。湖北旅游业在转型升级中迎难而上, 在推进湖北战略支点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担当。在接下来的“黄金十年”中, 湖北旅游业要主动抓住机遇, 厚积薄发, 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 稳步向前, 融入“五个湖北”建设, 成为“五个湖北”的领头羊、排头兵, 为加速“五个湖北”建设贡献力量。
1 建设“五个湖北”的丰富内涵
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是在2012年6月召开的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湖北”的提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湖北”、“从什么方面抓手建设湖北”等重大问题。
富强湖北是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建设的物质基础, 是湖北发展这架飞机的引擎。创新湖北是推动富强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建设的灵魂和活力, 是湖北发展这架飞机的翅膀。法治湖北是保障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建设的重要依托, 是湖北发展这架飞机的安全系统。文明湖北是推动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幸福湖北建设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生态保障。是湖北发展的这架飞机的人文系统。幸福湖北是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建设的终极目标, 是带领湖北发展这架飞机飞向幸福彼岸的操纵杆和方向舵。
2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与内涵
2015年11月1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自此之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政府各项重要会议上。2016年1月11日,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京主持召开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他强调, 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 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持久动力。显然, “供给侧改革”将成为中国“十三五”时期旅游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和主旋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1]如何围绕供给侧改革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助力五个湖北的建设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3 湖北旅游业与“五个湖北”建设的关系
随着湖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资源范围不断扩大,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业的综合性产业特征更加突显, 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旅游市场边界不断拓展, 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和领域的融合不断深化, 新的旅游产品、旅游方式和形态不断涌现。旅游业这个复合体系产生的复合作用愈加强大, 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同时, 这与“五个湖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目标和要求高度一致, 契合度高, 是“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化和实践化。
4 湖北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在“五个湖北”指引下谋局布篇
4.1 提升旅游供给品质, 建设富强湖北
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 全省旅游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湖北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9.7%和24.1%, 5年增长了2至3倍, 全省旅游综合收入过百亿元的市州由2010年的6个上升为11个。全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由全国13位上升到前10位, 进入第一方阵。[2]“十二五”以来旅游新增直接就业42.6万人, 带动间接就业165.5万人, 通过旅游, 使42万人脱贫, 占湖北省“十二五”减贫人口的18.6%。[3]湖北旅游业的发展为建设富强湖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 湖北旅游业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大而不强的特征, 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湖北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 提升旅游供给品质。
4.1.1 打造品质旅游区, 加强旅游业内涵建设
为了做强湖北旅游业, 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要加强旅游业内涵建设, 切实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质量, 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旅游区。湖北旅游要紧紧围绕湖北长江旅游带, 大力发展武汉、宜昌两大旅游发展极, 贯穿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廊道、鄂西山水民俗旅游廊道、汉江国脉探秘旅游廊道、鄂东红绿经典旅游廊道, 以点带面、以廊道联动区域推动全湖北品质旅游发展。打造精品旅游区域:武汉商贸休闲、三峡国际度假、神农架生态体验、武当山山水养生、隆中文化休闲、清江生态民俗、荆州荆楚文化、大洪山生态休闲、咸宁温泉疗养、大别山红色生态, 提升景区级别, 形成休闲型、体验性旅游产品, 拓宽夜间旅游内容和项目, 提高旅游吸引力, 实现“缓游”效果,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4.1.2 注重供给细节, 升级基础设施建设
提档升级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服务、公共服务设施等, 满足游客的需求。湖北省以旅游厕所为以小见大的突破口, 注重旅游供给细节, 率先摸索出旅游厕所革命的“八动法”:思想发动、创新驱动、标准推动、主体调动、部门联动、典型带动、奖补促动、快速行动, 让以往为游客所诟病的景区、旅游道路等配套的旅游厕所焕然一新。细节决定成败, 通过旅游厕所革命, 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 塑造湖北旅游业良好形象。
4.1.3 加强旅游区域合作, 提升扶贫攻坚能力
打破区域壁垒, 加强旅游区域合作, 深化旅游业改革。各级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加大交流合作, 打开互利合作的大门, 建立联动协调发展的机制, 充分发挥旅游部门的职能作用, 提升综合协调能力。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借力长江经济带发展契机, 深化与中三角、长江三峡乃至全国各省的旅游合作。在区域合作中, 激发湖北省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在贫困地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扶贫攻坚作用, 使更多的人通过旅游而脱贫致富。
4.2 坚持创新驱动旅游, 助力创新湖北
旅游业创业创新问题是新的研究领域, 我们要仔细研究、大胆作为。“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给湖北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4.2.1 创新湖北旅游产品, 增强旅游吸引力
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 景观类型多样, 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现在的关键是做好这桌大菜, 色香味形俱全, 提升旅游吸引力, 需要动脑筋, 想点子, 需要旅游产品创新, 这样才能激发旅游业的生命力。比如全域旅游模式的提出: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 这种美好的愿景是相当吸引人的。但是全域旅游时代的实现, 必须依靠供给侧改革, 创新产品, 整合要素。
4.2.2 创新营销模式, 打造旅游品牌
采用整合营销传播手段,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告或形象片的宣传, 实行线下营销与线上营销相结合。对“灵秀湖北”品牌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加工包装, 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开展品牌形象宣传。重点打造“江城武汉”都市风情、“一江两山”休闲度假、“世界遗产”文化经典、“土苗清江”民俗风情等十大特色旅游品牌。[4]发挥各种旅游交易会、旅游推介会、招商洽谈会、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的平台作用,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客源地可以实行落地营销, 例如2014年湖北省就在澳大利亚、台湾等地设立湖北旅游形象推广中心, 2015年在巴黎设立武汉旅游城市形象推广中心, 把湖北的旅游品牌和营销信息投放到了游客家门口, 充分提升了湖北对外的知名度, 开拓了市场。
4.2.3 创新“旅游业+”, 完善延长产业供给链
主动将旅游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紧密结合, 与文化创意、农业服务、房地产业、商业贸易、体育运动、信息技术、生态环保等深度融合, 形成与关联产业的大融合, 完善延长产业供给链链。例如2014年“灵秀湖北·快乐乡村游”主题系列活动, 就是旅游业与乡村农业的紧密融合。公布33条赏花线路和111个赏花景点, 举办“寻访最美乡村”旅游宣传和“荆楚最美乡镇”评选活动, 分四季组织不同主题活动, 盘活了乡村旅游这盘棋。
4.2.4 创新旅游信息化技术, 发展智慧旅游
利用旅游信息化, 发展智慧旅游。技术变革, 改变了旅游交易、旅游体验、旅游营销和旅游管理, 打造个性化服务。开通线上旅游服务热线, 无限Wi-Fi覆盖主要旅游空间, 拓宽手机支付等方便的旅游交易方式, 旅游大数据的建设完善, 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 提升了旅游品质, 服务了旅游企业。
4.3 依法治旅兴旅, 建设法治湖北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湖北省旅游条例》, 对于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五个湖北”建设中的功能, 全面推进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 保障湖北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新修订的《湖北省旅游条例》结合湖北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将《旅游法》的内容具体化, 条款明确化, 增加操作性。同时将重要责任和职能明确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为法律的落地生根、严格执行提供依据。我们要制定旅游项目负面清单, 严格按照条例审批旅游项目, 以法律为依据, 规范旅游企业投资、开发和经营行为。
另一方面, 用法治的精神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 依法治旅, 依法兴旅, 以旅游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广泛宣传, 营造依法治旅、依法护旅、依法从旅的良好氛围。完善综合监管机制, 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综合整治。完善执法机制, 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执法水平和投诉处理能力。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 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治理水平。[5]
4.4 发挥旅游业的文明窗口作用, 建设文明湖北
作为旅游业, 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载体。对于旅游者而言, 通过湖北旅游, 徜徉在历史长河和荆楚文化中, 经历精神文明的洗涤, 陶冶了情操。对于旅游地而言, 文明旅游是塑造湖北健康旅游形象的载体, 通过湖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 为旅游者营造文明旅游的环境, 有意识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游客为本、服务至诚) 融入旅游企业, 融入从业人员和广大游客的旅游活动中, 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旅游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条件、有优势的产业, 特别是生态旅游在发展理念上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一致。通过生态旅游规划和建设, 避免现代化进程对资源环境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影响, 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生态文化旅游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文明湖北”建设应有的题中之义。
4.5 旅游业提升幸福指数, 实现幸福湖北
幸福湖北是“五个湖北”建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是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价值导向。[6]它很好的回答了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发展是为了谁的问题。湖北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保证了旅游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能有力地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旅游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 游客在青山绿水、奇观美景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 在旅游活动中感受参与性、体验性和娱乐性, 结交朋友, 释放心情, 幸福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 对于旅游目的地居民, 发展旅游促进当地就业、经济发展, 尤其是乡村旅游的发展, 促进一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给当地居民带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从而提升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李鸿忠.深学细研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开创湖北改革发展新局面[J].政策, 2016.3.
[2]长江日报数字报纸.湖北将以“五大理念”推进全域旅游[EB/OL].http://cjrb.cjn.cn/html/2016-03/09/content_5514753.htm, 2016.3.
[3]湖北省旅游政务网.贯彻“五大理念”推动湖北旅游全域发展[EB/OL].http://www.hubeitour.gov.cn/a/2016/02/19665/, 2016.2.25.
[4]湖北省统计局.2014年湖北省旅游业在新常态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EB/OL].http://www.stats-hb.gov.cn/wzlm/tjbs/qstjbsyxx/110304.htm, 2015-03-23.
[5]钱远坤.全面推进依法治旅依法兴旅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N].湖北日报, 2015-04-02.
据了解,位于中部腹地的湖北,过去一直扮演中国内地旅游集散地角色。近年来,“武广”、“合武”高铁开通,武汉至巴黎、新加坡等国际航线开辟,不仅带来沿线交通格局的变化,也给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得湖北旅游目的地效应凸显。
总结过去五年发展,湖北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说,未来10年是湖北旅游发展的黄金十年,是机遇也是挑战。
没想到会发展这么快
龙新民曾被公派到奥地利进修学习,选修旅游管理。1992年,他带领十几个人,在武汉创办中南国际旅行社,成为湖北省最早做出境入境游的旅行社。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武汉旅游市场,龙新民介绍,那时候武汉的旅行社还很弱小,仅有几家国有旅行社,游客并不多。武汉还是一块没有开发的处女地,与其它城市的旅游相比还处于温点,比较落后。景点只有三菜一汤:东湖、黄鹤楼、归元寺、三峡大坝。
单一的旅游景点,武汉的脏乱差,是很多游客对武汉的第一印象。为了增加游客量,龙新民在武汉图文电视台,以字幕形式,每个星期做三次广告。这样单一的广告也起了不小的效果,每年接待出境入境的游客达到两千多人,但对于整个湖北省来说,这个数字并不算多。
“那时候的接待能力很差,整个湖北省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接待能力差、景点单一、交通不便成了中南国旅创业初期发展的障碍。这样的适应期经过了4年。
1996年,湖北省放开政策,允许民营旅行社以参股、控股的方式开办旅行社。此后,湖北旅行社开始逐步发展。
1997年,湖北楚天新境界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方学荣,在汉阳建立了湖北远大旅行社,他既是总经理,也是业务员,同时还兼任司机。只有一个门面房的远大旅行社,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接到客人,只有开展代售火车票、公用电话等业务来维持生存。
说起过去,方学荣提高嗓音说:“你远远想不到,过去的条件有多差。武汉市的旅游景点少得可怜,就一个黄鹤楼比较出名。”
方学荣介绍,对于旅游来说接待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可是武汉市连4星级酒店也不多,甚至旅行社没有专门的车队、导游,一切都是临时安排的。
当时湖北的旅游业,基本上都是自由发展,政府没有过多的干涉和管理,更没有加于引导,由此整个旅游市场显得比较乱,出现了黑酒店、黑旅行社、黑导游、黑司机,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1998年,武汉旅游市场开始逐步发展。“前期市场不规范,大多数散游客对旅行社怀有不信任的态度。”方学荣开始转变经营思路,以单位组团为核心业务,主攻大型企业。
“在当时,旅游线路比较少,景区也不多,交通很不方便。比如去武当山,坐火车、汽车、麻木,中间多次转车,对旅行社来说风险性很大。”方学荣说。
方学荣回忆,有一次带着一批客人要去湖北一旅游景点,当时资金有限跟其它旅行社合伙承包了几节火车,由于没有收集满客人,当地的接待临时出状况,那一次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赔了两万多。
虽然在当时的旅游市场竞争不激烈,但是基础设施差,对于新起步的民营企业来说,发展起来并不容易。
1999年国家开始实行“五一”、“十一”黄金周,人们也开始有旅游意识。2000年后,武汉市拉开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大幕。武汉市的旅游市场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武汉市的旅行社也从1997年的100多家,发展到300多家,市场竞争出现激烈化。
“旅游行业,比拼的是实力,只有精心策划,不断推出新颖的、有卖点的产品,才能立足市场。”方学荣说,面对快速发展起来的旅游市场一定要掌控资源。
2004年,方学荣策划出来“千名老人下江南”的旅游产品,从最初的一次发团60人,发展到1000人,之后方学荣打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其中“千名老人上川江”、“我到北京上大学”、“浪漫爱之旅”“一梦浮梁到江州”等旅游产品已经成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精品,其中“千名老人下江南”荣获武汉游客最喜爱旅游线路金奖。
“当时想到旅游是朝阳产业总要发展的,但发展这么快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中南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龙新民告诉记者。
湖北旅游的黄金十年
据不完全统计,2007-2009年间,国务院及各省政府及办公厅出台了5000多个文件,其中151个文件与旅游相关。这些文件涉及面广,横跨的产业多。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彼时,湖北省政府在国家政策的感召下,认识到旅游业的重要性。2008年湖北旅游发展大会,调整了旅游发展战略,湖北省开始关注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下半年,湖北省政府做出了加快旅游强度建设,培育战略支柱产业的决定。
“湖北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尤其是近三年来湖北真正找到旅游业发展的支点。”中南民族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邓辉说,在此期间提出的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区域发展新格局,并作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这一政策成为了“十一五”的最大亮点。
近年,武汉城市圈4条城际铁路相继开工,鄂东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即将形成;投资400亿元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6大生态工程建设开始启动;今年湖北相继启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两个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
有国家政策做支撑,湖北省的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
“经济效益的提高,源自旅游产业体系的日趋完善。”目前,湖北省A级景区251家,比2007年增加110家。五星级17家,四星级80家。旅行社规模不断扩大,湖北省旅行社总量1011家,比2007年增加217家,其中出境旅游组团社达到38家。
nlc202309010207
“这些年政府在旅游的投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每年的在国外做的宣传费用都有上千万。2009年之前出去说武汉,很少有人知道,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大交通的改善,武汉现在不仅是客源地也是目的地。”武汉旅游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五年来湖北走完了前20年要走的路程,这是很大的跨越。
省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过去5年,我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8.5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43亿元,其中仅2011年就接待2.74亿游客,是2007年的3.1倍。当年,武汉市接待的游客突破1亿人次。湖北省旅游化指数进入全国前10位,跨入全国第一方阵。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郑武高铁”正式开通,旅游消费需求充分释放,全省旅游市场空前火爆。
据统计,长假期间,全省有14个地市接待旅游者人次增幅达到30%以上,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13.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0.53亿元,创我省黄金周旅游接待最好水平。
邓辉介绍,位于中部腹地的湖北,过去一直扮演中国内地旅游集散地角色。自“武广”、“合武”高铁开通,武汉至巴黎、新加坡等国际航线开辟,不仅带来沿线交通格局的变化,也给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湖北旅游局局长认为,未来十年是全省旅游乘风飞起的黄金时期,旅游企业大有可为,既要做大做强,也要做专做精。在投资大、回报慢的行业特性下,企业要加快产品创新、探索融资方式、改善盈利模式、增强服务意识,以旅游业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引擎。
不能一味追求速度
2012年伊始,省旅游局就将该年确定为“旅游信息化推进年”,确定围绕“一卡玩遍、一机玩转、一键敲定、一厅全看”的“四个一”的目标,来打造“灵秀湖北、智慧旅游”。
随着武汉东湖华侨城、首义文化旅游区、咸宁国际温泉城、赤壁古战场等一大批新建或改造提升的旅游景区对外开放,湖北旅游景点开始呈现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趋势,且新的旅游景点也在不断的增加。
今年初至9月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举办了首届中国京山网球节,并被中国网球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网球特色城市”称号。
10月,深鸿润集团在武汉市蔡甸区投资26亿元,打造国内唯一的楚文化体验式旅游胜地。
10月26日,湖北省荆门市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全市已建成1024个休闲农业观光示范点。并举办了中国农谷·荆门国际乡村旅游论坛。
今年以来,湖北省新签约一批旅游项目,投资总额60多亿元;在建旅游项目3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0多个,10亿元以上项目30多个,总投资达到1800多亿元。
“在过去五年,湖北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在未来的十年,应该放慢速度,重点抓质量,提高软实力,这样才能走的更远,发展的更稳重。”邓辉说。
“虽说现在湖北的旅游景点比以往翻了好几倍,每年都有新的景点增加,但是都很分散,处于各自为正的状态。”方学荣跟记者打了一个比方,高铁开通了,去武大看樱花,每年都会有几十万的游客赶过来。但是不能只看樱花,樱花看完了还要再看些什么呢。我们也曾试着打造,看完樱花坐船游长江,到黄冈观看革命老区,但是那些景区只是存在没有特点,很多游客看了之后就后悔。
“其实湖北的旅游需要改进的还有很多。”方学荣跟记者说。
据了解,“木兰八景”近两年成为武汉周面的一张名片,但是黄陂木兰天池、木兰山等主要目的地景区,距离武汉市中心约50公里。外地游客来汉,要从中心城区前往木兰景群,除了武汉港至木兰天池有一条旅游专线外,再无自助方式直达黄陂木兰景区。
游客们的唯一选择,就是参加旅行社的“一日游”线路。但“一日游”均需提前一至两天预订,无法随到随走。
乘公交前往,费尽周折。到黄陂云雾山,从武汉火车站出发,乘公交到汉口火车站,转乘公交,抵黄陂前川后坐中巴前往泡桐镇,再转坐“麻木”(三轮摩托)到景区,耗时超过5小时。而木兰八景虽然离的都不远,但是游客从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交通成了重要问题。
业内人士形容,高铁带来的时间优势,在“家门口”一次次转乘中消耗殆尽。
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甚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据统计,目前湖北省散客旅游已占旅游市场的60%,而在欧美旅游城市,这一比例为70%至90%。
但在黄陂,受制于旅游交通不便,去年接待的500余万游客中,4成为旅行团,6成为自驾游或集体包车出游,“坐公交车来的散客几乎为零”。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名俭认为,近几年黄陂各景区刚刚度过建设期,打响了知名度,随着游客流量增加,对交通的需求量也将进一步加大并进入矛盾突发期,建立自助游出行体系势在必行。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而服务业又是旅游业的龙头。”邓辉说:“随着湖北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软环境还有待提高。”
为此,邓辉也提出,目前湖北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加大景区的建设,而是面临着整合。把一些小的景区,或者沿线交通便利的景区,整合在一起,统一规划。不能仍停留在为景点而建设景点,现在要有一个转化,通过景点建设向打造旅游目的地来过渡,通过打造城镇文化,区域产业来真正的通过旅游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未来十年确实湖北旅游发展的黄金十年,如果能够把武汉现在的旅游集散地,打造成旅游目的地,整个区域发展,带动各个产业发展,那么武汉将领跑中部;如果仍然一味的追求速度不求质量,那么未来十年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整个湖北经济都会下滑。”邓辉有些担忧。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万,
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千峰陡峭,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因此而得名。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
神农架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以立体型气候显著为主要特点,随海拔增高,依次迭现暖温带、中温带、寒潮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境内极端低温 -21摄氏度,极端高温38.5摄氏度。九月底到次年四月为冰霜期。
神农架野生植物丰富,如珙桐、水杉、香果树、连香树、银杏、梭罗、红豆杉等。神农架也是一座天然百草药园,有中草药材种,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文王一笔枝”、麻、党参、当归等。
神农架凭借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优越性,至今较好地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成员。
神农架素有科学迷宫之称,除举世闻名的“野人”之谜外,还有神奇的白化动物,吸引着科学考察人员和海内外游客。神农架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风景垭、板壁岩、大九、神农顶、植物园、炎帝祭坛、千年古杉、香溪源、天门垭、燕子垭、植物标本馆、红坪画廊、古犀牛洞等。
白色动物王国——白雕、白獐、白猴、白鹿、白松鼠、白蛇和白熊。
神农白熊,毛色纯白,性情温驯,头部很大,两耳竖立,一条不满二寸的小尾巴总是夹着,貌似大熊猫,只是嘴部比较突出,
资料
它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箭竹林中,以野果、竹笋、嫩叶为主要食物。神农白熊喜欢与人嬉闹,甚至主动爬到人们的`怀里闭目养神。它的嗅觉灵敏,善于寻找食物,饱食后常手舞足蹈。神农白熊已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獐和白麂在古代就被人们视为国宝或神物。獐、麂同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的野生动物,古时统称为鹿。一般的獐、麂毛色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而白獐和白麂通体毛色纯白,眼珠和皮呈粉红色。
神农架交通以公路为主,二零九国道,白(白果树)红(红花朵)省道,酒(酒壶坪)九(九湖)区道彼此联系。境内公路全长1300多公里,贯穿全区南北东西。并与襄樊、十堰、宜昌、兴山、巴东等市县公路联成网络。
野人之谜--神农架的奇幻、神秘、引人入胜还在于它拥有一种传奇性动物——“野人”(亦称“雪人”或“大脚怪”)。50年代以来,神农架不时有 “野人”存在的报告传来。
————记第五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会
第五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会开幕式于十月九日在武当山武当国际武术交流中心揭开帷幕。本次联谊大会由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指导,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主办,武当武术协会、武当山特区武术局承办。
“天下太极出武当”,武当山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不朽经典,必将谱写辉煌世界的发展传奇,一个开放的武当山,一个和谐的武当山,一个崛起的武当山必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届大会主要包括开幕式暨文艺演出、赛事活动、武当武术传授与养生讲座、旅游体验等,从不同方面向中外运动员展示出太极、养生、民族传统等优秀文化
开幕式文武张弛精彩纷呈
“天下太极出武当”,享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圣地、国家5A旅游区殊誉的武当山驰名天下。作为中华武林瑰宝的太极拳,即发源于武当,传扬于世界,历千年而不衰。
十堰市市委书记陈天会同志致欢迎辞,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晓军、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田承忠同志分别讲话,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王钧同志宣传开幕,开幕式由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武当武术协会主席李发平主持。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骆新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胡德春,中共十堰市委副书记董卫民,十堰市人大主任王铁军,十堰市政协主席陈家义,以及湖北省省直各厅局、十堰市四大家领导、市直各部门及各县市区领导;中国太极拳名家。在《英雄会仙山》歌声中开幕的晚会上,中国武当功夫艺术团和武当太极功夫团的100多名演员表演的太极刀、枪、剑、棍,似行云流水。《君子在武当山上》、《四季都有梅花开》、《三丰创拳》、《卧虎藏龙》、《笑傲江湖》等武术节目,让国内外观众有幸目睹正宗的太极功夫。
一张一弛的文武大戏,把现场观众带入秀水仙山之中而如痴入醉。
28国太极高手聚武当
本次大会武术竞赛活动在武当山武当国际武术交流中心举行。竞赛项目按照世界传统
武术竞标赛标准设置,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竞赛项目均按照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标准设置,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新设传统养生功法和个人绝技等表演项目。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坦桑尼亚、黎巴嫩、西班牙、赛尔维亚、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伊朗、新加坡、日本、意大利、中国及港、澳、台等在内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200余名运动员参加本届盛会。
在竞赛现场,运动员们表演的太极刀、枪、剑、棍、拳、掌„„,让观众有幸目睹正宗的太极功夫。加油声、欢呼声,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也格外兴奋,他们或亲吻奖牌或与队友合影留念„„。
场内,运动员表演着太极刀、枪、剑、棍、拳,每到精彩之处,看台上不同肤色的观众加油声、欢呼声不断;场外,获得奖牌的运动员格外兴奋,他们或亲吻奖牌或与队友合影留念„„
这是一场和谐的盛会,友朋在武当相聚,老子《道德经》启迪三丰创拳,跨越千年时空在这里冉冉绽放;这是一场精彩的对话,世界因太极相约,秀水汉江梦绕仙山武当,因太极拳的源远流长。
场外侧记:太极拳国际联谊大会上的别样婚礼
十月十一日上午,在武当山武当国际武术交流中心,参加第五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会的运动员们精彩的表演,吸引观众眼球,同时,在武当山紫霄宫举行的一场别样婚礼,同样牵动着中外游客的心。
紫霄宫别样婚礼
来自美国德州的杰佛里·段和芭比娜,以及来自科罗拉多州的史格特Z·水和若娌·拜伯,都是这次参加第五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会的美国代表队队员,也都是武当武术的爱好者。
上午10时,婚礼开始,紫霄宫内开设了大型道场,举行盛大法事活动,为新人祈福,近百武术爱好者和游客共同见证了节日期间的这一佳话。
“武当山是世界最神圣、神灵、神妙的地方,我非常荣幸能来这里学习武当道教文化。”杰佛里·段说,“在这里有师傅亲自给我举行婚礼,我的灵魂跟神灵更近了。”
“非常荣幸来到武当山,我觉得很荣耀。我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道教学生,我来寻找自己的根,我的根就在这里。”若娌·拜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热泪盈眶,“来到这里我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在这里举行婚礼,这将是我人生一个新的起点,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修养。”第一次来武当的若娌·拜伯在参加完法事祈福活动后兴奋的说到,“我很高兴,心儿在唱歌,我的心充满着幸福,对武当山、对这次大赛,充满了感恩”。若娌·拜伯还穿了一件充满喜庆的红色衣服,她说,衣服是朋友送的礼物,师傅告诉她穿红色衣服比较喜庆,她就穿了这件衣服。
作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课题组
摘要:将荆楚文化与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塑造湖北城市的崭新形象,提升湖北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湖北城市的文化功能,加快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论述了荆楚文化的主要内涵及其类别,认为加快湖北城市群的文化生态建设是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对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建设的战略布局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荆楚文化;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
城市是人类进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载体,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带来的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融,以人为本、改善环境,依托历史人文底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型文化生态城市,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将荆楚文化的特色体现在湖北城市群的建设中,形成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诗情画意相互交融的自然美景有机结合的城市生态环境,对湖北在未来发展中走在中西部前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系统研究荆楚文化的主要内涵及其类别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宏观背景,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湖北城市群荆楚文化生态圈建设的战略布局提出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荆楚文化的主要内涵及其类别
荆楚文化是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古代的“荆楚”概念,其地域范围大致以今天的湖北省行政区划为主,故湖北往往被称为“荆楚大地”。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从静态的空间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域为主体的历史文化;从动态的发展时序看,它不仅包括古代,还包括近现代、当代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按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显然要用动态的发展观来理解荆楚文化,并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使荆楚文化更鲜明地体现当代湖北的发展特色和风貌。经过分析和归纳,荆楚文化的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
1. 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尤其是神农架作为当今地球中纬度地区惟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区,具有比其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意义,素有“天然动物园”、“物种基因库”之称,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文化资源。
2. 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本项研究系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立项号[2002]052。项目负责人及本文执笔人:刘纪兴。项目参加者:刘玉堂、邵学海、郭德维、王胜利、张硕、曹顺华。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人“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鸣将惊人”的创新意识、“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和“深固难徙”的爱国情结,以及楚庄王、孙叔敖、老子、屈原、宋玉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人;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髹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绝艳壮美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闪耀着不可磨灭的文化灵光。
3. 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云梦古泽、秦武安君白起修建的百里长渠、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据统计,《三国演义》120回中有72回的故事是发生在湖北或与湖北密切相关,古隆中、赤壁、长坂坡、水镜山庄、徐庶故里、荆州江陵、襄樊古城、宜昌猇亭彝陵、当阳关陵等著名文化景区,都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 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该地区扼长江三峡之咽喉,控渝川湘黔之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重要基地,已被国家列为西部大开发范围。
5. 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自宋代以降,武当山一直受到皇家的崇祀,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更将武当山封为“五岳”之上,使其成为“天下第一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东方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6. 长江三峡文化。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世界第一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无双的水电能源、高峡平湖的壮观气势、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长江三峡秀美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展示出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 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它主要包括以古琴台、琴断口、钟子期墓、集贤村、月湖等为载体的知音文化,以黄鹤楼、晴川阁、红楼等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近代汉阳兵工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武钢、长飞光纤、神龙汽车等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以谦祥益等汉正街的老字号和现代的武商、中商、中百、汉商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科教文化,以长江、汉江、东湖、龟山、蛇山、木兰山等自然山水和风景名胜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以汉口、武昌新老火车站、武汉长江大桥等桥梁和两江的轮船码头、驳岸港口为代表的交通文化,以老通城、四季美、户部巷等传统餐饮业和艳阳天、湖锦、三
五、小蓝鲸、福盛、醉江月等新字号餐饮企业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茂记、冰川、劲松等汉派服装为代表的服饰文化等。
8. 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打响第一枪,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湖北的革命党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没。以辛亥武昌首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鄂东南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武汉保卫战,新四军五师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构成了湖北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极其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
上述八大文化系列,是荆楚文化的典型代表和特色所在,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文化基础,也是发展湖北文化产业、构建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的重要资源保障。
二、荆楚文化是湖北城市群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产业、技术、人力、资本、设备等生产要素集约集成的产物。城市群的发展既取决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当经济增长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以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就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中文化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含量,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成为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当前,我国很多省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省市都把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强)省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就是主动适应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从目前湖北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类型来看,大多属于原材料性的中初级产品生产,如钢铁、电力、通信材料、棉纺、化纤和农产品等,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生产,如家电系列产品、装饰、食品、服装、医药、日用品等等,湖北基本上没有品牌或没有竞争优势。这种现状决定了湖北城市群的产业类型只能是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外来品牌的加工车间,因此它很难形成经济中心和“增长极”。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应当从着力提升湖北经济的文化含量入手,逐步形成湖北城市群的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崭新形象,培育湖北特色品牌,使湖北经济成为我国“中部板块”的“增长极”。之所以如此,是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高度融合分不开的。
1. 文化底蕴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科学发展观。人们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知识经济,实质上是文化经济。包括科技、信息和人才在内的文化因素,正取代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竞争,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具有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能力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深厚的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
2. 文化要素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日益融为一体,只有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特色,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多重需要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产品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品牌的文化含量越大,产品的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市场占有率就越大。即使是传统的初级产品,通过增加文化内涵,也能实现更新升级,获得高收益;即使是小商品,如果赋予文化特质,体现出产品的“人文关怀”,也能衍生为大产业,占领大市场。可以说,凡是成功的企业都非常注意用文化形象来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生产引领时尚潮流的高文化含量产品,获取高额利润。因此,要提高湖北经济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湖北经济的文化含量,让湖北产品成为特色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享受文化乐趣,又为享受文化乐趣而购买湖北产品,从而使荆楚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巨大的品牌互动效应。
3. 文化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可靠保证。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一个地区的文化环境和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软环境,而且项目越大、产业层次越高、投资越多,对文化软环境的要求越高。文化软环境越好,越有利于产业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成为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一个重要条件,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地区竞争力的可靠保证。在当前全国全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平等、发展硬环境相似的情况下,谁的文化软环境好,文化“软实力”强,谁招商引资就有优势,聚集人才就有“磁场”,发展经济就有保障。总之,文化是资本、是资源,文化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湖北城市群要成为中部地区新的增长极,就一定要以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态势,抓住经济文化高度融合催生新的经济产业的战略机遇,深刻认识文化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将荆楚文化资源与湖北城市群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好“荆楚文化环境”这篇大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湖北在中部地区的地位,全面增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实力。
三、荆楚文化与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建设的战略布局
湖北城市群的结构布局基本上是沿两江(长江、汉江)两线(京广线、焦柳线)排列而成,整体上呈现出以武汉、襄樊、宜昌为顶点的“两江两线”大三角形状。其中东部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孝感、潜江、天门及周边县市为卫星城的武汉城市圈;北部以襄樊为中心,包括随州、十堰、老河口、丹江口及周边县市沿汉江的襄樊城市圈;西部以宜昌为中心,包括恩施、荆门、荆州、神农架及周边县市等沿长江、清江的宜昌城市圈。这种“三足鼎立”的城市布局,构成了湖北城市群的整体框架。从文化内涵的层面上讲,楚文化素有“崇凤”的传统,如楚墓中出土的“虎座凤架鼓”,楚庄王的名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庄子描述的“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以及湖北人被俗称为“九头鸟”等等,都与飞鸟有关。而凤为“百鸟之王”,如果把湖北城市群比作一只腾飞的凤凰,则武汉城市圈犹如凤之首脑,宜昌、襄樊城市圈犹如凤之两翼。从经济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客观现状来看,长江、汉江交汇于武汉,沿两江展开的城市布局也符合“凤凰型”的城市群格局。因此,湖北城市群的文化特色应当以楚文化为主,其文化标识应当选择凤凰作为形象代表。这样,不仅符合楚文化的特点,也符合湖北城市群结构布局的特征。为此,要设计出具有湖北特色的“楚凤”形象,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统一标识。根据对荆楚文化内涵与类型以及湖北城市群结构布局的综合分析,本着“突出重点、彰显特点、展示亮点、形成看点”的原则,笔者提出以“荆楚文化走廊”为纽带的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建设思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建设长江文化走廊。随着宜万铁路即将兴建和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发电,很有必要建设长江荆楚文化走廊。可考虑东起黄梅、武穴,西至恩施、巴东,在宜黄高速公路、318国道和长江沿线建设贯通东西的荆楚文化走廊,将沿线城市的文化特色集中连接起来,将一颗颗分散的“珍珠”串成闪亮的“项链”,如黄梅五祖寺,黄石东方山、大冶铜绿山,鄂州梁子湖,黄州东坡赤壁和鄂东名人故居,武汉的黄鹤楼、东湖、归元寺、古琴台,咸宁的竹海、桂花、温泉、古赤壁等,荆州的江陵古城、纪南城、荆州博物馆、洪湖风光等,宜昌的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当阳玉泉寺,恩施的土司城、土家民居和建筑等等,从而形成荆楚文化亮点和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
2. 建设汉江文化走廊。汉江流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色。可考虑从武汉经孝感、云梦、安陆、随州、枣阳、襄樊、老河口、谷城、丹江口、武当山、十堰、郧县到神农架,建设汉江文化走廊。在这条走廊上,将董永故里,云梦古泽,安陆李白故居,随州曾侯乙墓、炎帝故里,枣阳九连墩、汉光武帝刘秀故里,襄阳古城、古隆中,老河口清真寺、伍子胥庙、欧阳修祠,丹江口水库,十堰车城,郧县恐龙化石遗址,以及神农架林区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等众多的文化景观连接起来,形成汉江文化走廊和旅游热线。
3. 建设荆襄文化走廊。作为长江与汉江两条文化走廊的连接线,荆襄文化走廊沿荆襄铁路和207国道纵贯湖北南北全境,并且向北与河南的邓州、南阳连接,向南与湖南的常德、张家界连接。在这条文化走廊上,可考虑将南漳水镜山庄,宜城的楚皇城,荆门郭店楚简、龙泉书院、漳河风景区,钟祥明显陵,公安“三袁故居”、南平文庙、黄山头风景区,松滋洈水风景区、新神洞等人文景观连成一线,形成纵贯南北的荆襄文化走廊。
一、我国文物翻译研究现状
文物翻译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民族属性,所以与一般实用性文体翻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些相关专家学者指出,在翻译过程中的“信、达、雅”原则已无法有效的处理文物翻译涉及的一系列新问题,便对文物翻译的原则展开细致的研究,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刘庆元(2005)指出文物名称中蕴含着各种文化内涵,所以要使所有文物的汉英名称均可以相互对应的难度是十分大的。也就是在文物翻译过程中“达”的原则应优于“信”,而在注重“信”的时候,极有可能造成无法实现“达”,实现文物翻译“达”尤其关键。师新民在研究中把文物翻译“信、达、雅”的标准原则阐述成“忠实准确、风格得体、通顺流畅”,并且与文物翻译的具体特点相结合阐明了四条标准,简洁性、民族性、回译性与信息性。此后,陈曦,陈汉良以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层面的差异为切入点,分析历史文物名词英译中的文化要素,研究归纳历史文物名词的错译误译,并提出翻译的规范化建议。梁倩以及王晓红分别从文化角度对博物馆文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进行探索,提出要保存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也必然要采用异化的翻译原则进行。这才能使文化得以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刘进从文化翻译和跨文化传播学结合的视角,考量对外文化传播文本翻译的策略选择,指出根据翻译目的,文化传播译本功能,传播学受众因素等综合考虑,灵活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可能追求对外文化传播效果最大化。纵观前任研究结果,文物翻译与一般性文体翻译明显不同,具有文化内涵与民族属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技巧方面或者是把技巧和文化相结合进行探讨。文物翻译最关键的是能够准确传达文化信息,否则译文无法深刻解释文物的精髓,有时还会与原意形成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在总结国内研究进展的前提下,以归化及异化的策略为指导,从文物解说词文本类型进行阐述。
二、文物解说词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选择
对外文化传播文本的译者,需要多种方法,“归化”和“异化”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的。译者要两者兼顾,把握好归化和异化的度,即不能失去中国文化特色,又要让国外受众乐于接受。以莱斯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为指导,文物解说词主要可分为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文本以及承载独特文化内涵的文本。
1.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文物解说词文本。此类文物解说文本类型中承载独特文化内涵相对少一些,其主要功能主要是传递指示性或概念性内容,主要解说文物的构造及功能。需要将事实知识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因此翻译时应关注文本内容或主题,而不是语言形式。此时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策略进行翻译较为妥当。即译者在翻译时风格要做到符合目标读者思维和表达习惯和认知水平,使读者能够象阅读目标语一样顺利流畅地阅读。有时为了达到译本的功能和既定目的,可以视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删减甚至改写。
例如:(1)曾姬无卹壶。战国晚期。1930年代盗出于安徽寿县李三孤堆。
酒器。共出一对。二器口内各有内容相同的五行三十九字铭文:“唯王廿又六年,圣桓之夫人曾姬无卹,忘安兹漾陲蒿间之无匹,用作宗彝尊壶,后嗣用之,职在王室。”
译文:Pots of Concubine Wuxu of Zeng
Dated back to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Unearthed by grave robbers from Lisangudui in Shou County,Anhui in the 1930s.
This is a pair of wine vessels,with the same inscription on the inside of their mouths,which says to the that it was commissioned by Wuxu,a concubine of the monarch of Zeng.
从译文中可以看出,最后一句铭文原文按照目标语的行文习惯和规范进行了归化处理,将铭文能容直接删除,因为后面部分已经明晰化地解释了铭文的准确内涵,在此情况下,引语的内涵比形式更为重要。
(2)积竹木柲。柲是古代长杆兵器的专名。它以木杆为芯,外贴竹片,再以丝线、革带或藤皮绕髤漆制成。这种复合材料制作成的兵器杆,刚柔相济,平滑坚韧,不易折断,利于车战。
译文:Bi Made of Wood and Bamboo
The bi is a long-handled ancient weapon.The handle is made of a wooden shaft wrapped in bamboo slip,which are bound together with strings,leather strips or vine skins and coated in lacquer.Firm and hard to break,it was suitable for chariot combat.
原文在描述兵器特点时,使用四字格较多,意义有所重复。从译文中可以看出,译文采用归化策略,对原文的四字格进行简化,但也描述出该兵器主要特点。同样,在此情况下,词语含义比形式更为重要。
2.以承载独特文化内涵的解说词文本。文化负载类文本具有语言美学特点或浓厚的文化内涵,翻译时既要考虑内容又要注重形式,在保证目标受众具有可读性的前提下,提倡多使用异化策略,尽可能传达汉语言文化特质和汉文化的异质性,保持译本的文化身份,以达到译本的功能和文化传播的目的。因此,翻译时注重源语形式中的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与注重内容同等重要,只要不影响目标读者理解以及文化误解。适度使用异化翻译利于保留源语语言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看似不流畅的译文风格向目标读者传递独特文化内涵,也能满足目标读者了解外国文化的心里期待。从而提高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促进跨文化交流。例如:
(1)玉琀。葬玉,玉琀是一种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作的随葬玉器,出自墓主的口腔和颅腔内,器形有牛、羊、猪、狗、鸭、鱼等。器小如豆,圆雕而成。
译文:Jade han
Burial jade means jade wares buried with the body to preserve it,which were found in the main occupant’s mouth and skull.Those found in Marquis Yi’s tomb were carved into such shapes as ox,sheep,pig,dog,duck and fish,which are as small as beans and made by round cutting.
葬之礼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人认为,以玉敛葬,可保尸身不腐,使复活成为可能,因此到了汉代,葬玉极为普遍,并已渐渐演变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窍塞、玉含等葬玉的完善形式。葬玉拥有独特中国文化内涵。因此将葬玉按字面翻译为burial jade,具有独特性。此处玉晗属于葬玉一种,但译文忽略此关系,没有提到玉晗,直接解释葬玉,导致目标读者难以理解。
(2)青白玉镂空秋山饰。辽金元帅气的玉雕常以狩猎活动为主题。文献称鹘捕图案为“春水之饰”,虎鹿山林图案为“秋山之饰”。此玉即是“秋山玉”。
译文:Bluish-white jade with openwork design of Qiushan
Many of the jade carvings made in the Liao,Jin and Yuan Dynasties feature themes about hunting.In historical records,the design of Hu-hunting goose is called “Accessory of Chunshui”,and the design of tiger and deer in mountain forest is called “Accessory of Qiusha”.The one shown here is of the latter kind.
“春水之饰”与“秋水之饰”都是我国北方契丹、女真民族春秋季节游牧射猎生活的具体反映,是极具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玉器作品,充分体现了玉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卓越的观察力。极大体现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特色。翻译时保留,并对其进行相应解释,能让目标读者充分了解这一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对外传播文化的目的。
三、文物翻译对湖北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1973年6月9日至9月30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周年,国家文物局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联合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等13件(组)文物参展。这是省博物馆首次参加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大型文物外展活动。此后,湖北省博物馆有多种文物赴世界各地参加展览及展演。湖北省博物馆文化是湖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湖北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提出,湖北省博物馆对外交流展览及展演次数逐渐增加,而通过传播湖北省博物馆文化正是扩大湖北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1.湖北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从总体上看,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湖北文化在境外的影响甚微。根据《湖北省对外宣传工作总结2004- 2005》,湖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这两年的对外宣传活动不多。2004年和2005年的对外宣传活动分别只有四项。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关于全局文化产品出口情况的报告显示,2004- 2005年全省仅出口三部文化产品: 记录片《幼儿园》,出口金额3000美金;电视剧《武当1》和《武当2》共计114万美金; 2006年截至5月为止,全省仅出口一部动漫音像出版物,出口金额2000美金;一部动画片,出口金额7800美金。湖北省文化厅关于2004- 2005年文化产品出口情况统计表明,总共只有17项初级文化产品出口,包括京剧表演、武术表演、歌舞剧表演、杂技表演、民间艺术表演、综艺表演、楚文化精品展、书画展、编钟演奏。数据表明,湖北文化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几乎没有影响力。
2.湖北省博物馆文化“走出去”具体策略。
(1)增加海外巡展。让文物走出国门,海外巡展是最为直接、有效、受众最广的文化传播方式。通过海外巡展,可以让更多外国人接触到湖北文化,扩大湖北文化的海外影响力。
(2)建立数字化平台。创建湖北省博物馆官方网站(海外版),全英文显示,内容设置上可以简单一些,以文化传播为主要目的。从而使外国人能够更加便捷、快捷地了解所需要的文化讯息。
(3)文物介绍英译本全球发行。伴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2008年北京奧运会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展现给了全世界人民,“中国元素”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博物馆文本英译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历史需求,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满足这一需求,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对展品使用英汉两种文本加以介绍,一些英文版的博物馆相关书籍也得以出版发行。其中外文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国博物馆巡览》(英文版)和2008年出版的《京城博物馆》(英文版),以及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博物馆》(英文版),都对中国博物馆文本英译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招募高素质的翻译工作人员将湖北省博物馆内所有的文物名称及其简介译成英文,编纂成册并在全球公开发行是传播湖北文化的重要渠道。优秀的译本将对传播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在文物展览展演的过程中,文物介绍的英译本是传播湖北文化的关键。如今西方英语文化处于主导地位,译者在翻译中国文化时往往表现出一种顺从,反映在翻译策略上即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也就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但是过度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只会让中国的文化传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无法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因此,在对待文物等具有强烈文化内涵的资料翻译时,要采取双重翻译策略,即将语篇层次上的归化和文化层面上的异化合理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对于以信息为主的文本,要考虑外国读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归化成分可以大于异化,以信息传递为主,而对于承载独特文化内涵文本则多采用异化手段,保留文化特色,把湖北的文化和文明推向世界舞台。湖北楚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物馆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文化的巨大财富,其文物翻译是文化传播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有优秀的英译本,再辅助以一定的宣传方法,那么湖北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必将逐渐扩大,达到“湖北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摘要:翻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基础。本文从文化翻译和文化“走出去”角度考虑文物翻译,以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研究文物翻译的策略,尽可能追求对外文化传播效果最大化。
一、充分发挥工会贴近职工的作用,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2009年我们仍然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能有丝毫的松劲和懈怠。一是要进一步学习践行总行《三个规范》,继续抓好员工行为文化建设。认真组织抓好《三个规范》和《文明礼仪实用手册》的学习,做到人人掌握内容,人人自觉遵守,各行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制定考核监督办法,对员工进行严格监督,确保《三个规范》的有效实施。二是要深入开展“合规管理年”活动,积极培育合规文化。以信贷和财务领域为重点,紧密联系营业部实际,狠抓全员的合规教育,全面查找、梳理各个业务环节的风险点和风险源,不断完善各项内控机制,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构建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制度文化建设。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要进行认真梳理,抓紧修订完善,推进全行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建设,实现企业制度文化与企业管理的高度统一,全面提升办行水平。
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工的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肩负使命,履行职责,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奉献,广泛开展职工建功立业活动。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评先表彰制度,积极培养、树立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弘扬劳模精神,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职工投身营业部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在全系统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三是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力军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增强职工的全局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协调意识,在促进营业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争做贡献。
三、充分发挥工会服务职工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办行。一是要建立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各行工会要建立职工思想状况调查联系点,通过走访、问卷、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定期进行分析并逐级上报。二是真心实意地为职工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营业部党委确定的工作目标,把满足职工的需要、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帮助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解决好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对困难职工要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对特别困难的职工要及时向上级行申请救助,认真落实好职工的各项福利待遇,对劳模等先进个人要在工作上关心、生活上爱护,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开展好各项文化娱乐活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行成立15周年,各行要结合实际,安排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进一步加强“职工之家”建设。要通过建“家”,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体现农发行“家”的温暖,增强和谐办行的凝聚力。
四、充分发挥工会教育职工的作用,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当知识型职工。一是要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工会十五大精神为主题,加强职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加大培训教育力度,让职工及时更新知识,尽快熟悉新的业务品种和操作方法。充分利用上级行培训机会,及时组织员工参加省分行教育培训,并积极组织员工收看总行举办的视频讲座。三是要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紧紧围绕营业部党委确立的全年工作目标,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活动,促进职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四是要深入开展“抓典型、树正气”活动。加大对优秀员工的宣传、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力度,充分发挥优秀员工典型的榜样标兵效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同时,要以开展“青年文明号”、“女职工文明示范岗”、“青年岗位能手”等创建活动为载体,鼓励他们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建功立业;要通过先进典型引路等多种方式,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五、充分发挥工会引导职工的作用,坚持民主管理,实行行务公开。一是工会工作要在党委(支部)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职工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参与民主管理工作的水平。二是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民主权利,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职工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使各行工会组织成为职工表达意愿的主渠道,使各行工会干部成为职工的贴心人和代言人。三是落实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向职工大会报告制度。公开的内容涉及行内重大决策问题、经营管理方面重要问题、关系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与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要以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的形式向职代会报告。通过职代会、党内监督、行政监督、专业监督等多种形式,形成比较完整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建议、议案征集和反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