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场地管理规定(精选10篇)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签署本协议,为乙方在甲方场地顺利举行乒乓球活动提供保障。协议内容如下:
一、租赁期限
租赁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二、甲乙方责任:
1、甲方为乙方提供场地,包括乒乓球台及灯光等硬件设施。
2、乙方负责场内的安全防范和体育设施的维护,包括:建筑物的管理及维修保养;并负责场内的公共安全;消防安全等。
3、乙方不得破坏甲方场地内的任何设施,如有损坏,原价赔偿。
4、乙方支付甲方租赁费用共计伍仟元整(5000元),协议签订后支付给甲方。
三、以上协议如果甲乙双方存在异议,另可协商解决。
甲方签字(盖章): 日期:
1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与修复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 例如常州市环科院在2008年组织参与的常化厂地块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成为当时国内修复体量最大的工程, 这也是第一个实施土壤与地下水同步修复的工程。但是, 总的来看我国的污染场地还处于探索阶段, 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监管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粗放式发展之路, 虽然国家在大气、水、噪声等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 但在场地污染监管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积极主动, 尤其是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规划的布局调整, 土壤利用的类型转变, 场地的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大量企业搬迁或者用地性质发生改变之后, 对于土壤的监督和防治缺少有效措施, 加之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难度大、费用高、时间跨度长, 没有日常的监管予以跟进, 导致后期在实施场地修复过程中困难重重。
1.2 标准体系不健全
场地污染土壤的调查、评估以及检测和环境质量标准都是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 当前完备的国家层面的场地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标准体系还没有构建起来, 我国土壤类型多样, 理化差异显著, 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修复技术标准, 导致难以准确判断受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程度, 这也是污染场地修复效果检验和评价的瓶颈, 制约了我国场地修复工作的开展。
1.3 责任主体不明确
新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谁污染、谁治理”, 谁治理就需要由谁来承担相应的费用, 这原本可以很好的解决土壤修复的资金难题, 但在场地污染的土壤修复中这一原则难以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具体来看, 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规定没有明确规定修复责任主体, 例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等都没有明确场地的污染应该具体由谁承担责任;另一方面, 土壤场地入住的企业较多, 实际操作中难以区分具体由哪家企业造成的污染, 如果入住企业出现经常性变化时, 如果企业搬迁后没有及时进行土壤污染调查, 就更难以确认责任主体。
1.4 污染调查过程复杂
场地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不均质性, 这一点与水体污染有很大不同, 有时即便某个点位的污染十分严重, 但往往距离一定距离处的土壤检测却是达标的。还有较为复杂的是土壤的表层显示“无污染”, 但如果纵深达到一定数值时却发现土壤被严重污染了。土壤修复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先行调查清楚污染受污染的现状, 但污染场地的土壤受污染状况在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有着明显的区别, 基础数据和资料的匮乏或失真, 也都增加了土壤污染的后期修复难度。
2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对策
2.1 加强污染场地监管
应建立根据不同区域的污染企业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 提前做好对土壤污染的监管, 并且要求可能会污染场地土壤的企业要如实上报资料, 包括污染的种类, 污染的范围以及污染的风险点和具体预防措施等等。环境监管部门要根据企业上报的企业的类型以及可能会对场地土壤产生污染的程度做好调查评估等基础性工作, 切实发挥行政监督权力, 对可能受到企业污染影响的区域进行评估, 并且有针对地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加强对企业日常生产的监管力度, 防止企业非法转移、堆放加重场地污染。
2.2 完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流程
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既包括对受污染土壤现状的调查评估, 也包括后期场地修复的具体工程实施, 整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即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污染风险调查、污染风险评价、修复工程设计和实施等, 详见表1。
首先, 需要采取踏勘, 广泛收集资料, 并根据修复场地合理布设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 以确保准确的做好土壤环境的质量调查, 并编制出完善的土壤环境调查监测方案。其次是进行土壤污染风险的调查, 以测定污染土壤的因子浸出浓度, 编制风险调查报告。再次是进行风险评价, 进一步采集土壤样和地下水样, 编制出风险评价报告, 并确定待修复场地的范围、修复量, 以及目标值等等。第四是进行修复前的设计, 以测定修复因子浓度和处理效率, 最终编制一套场地污染土壤修复的可研报告, 待报告通过之后, 进行到第五个阶段, 即, 进入现场开展修复施工作业。
2.3 明确修复责任主体
场地污染的土壤修复复杂, 既涉及到过往企业的“历史”责任, 也有可能涉及到区域内多家企业的共同责任, 常常对于土壤的污染时间长, 在政府加大污染型企业的整治力度时, 越来越多的污染型企业会搬离原来的生产区域, 政府在鼓励搬迁的同时, 也要做好受企业污染区域内土壤的受污染现状的监测调查, 以确定污染状况, 明确污染企业的责任。对于已经造成的土壤污染的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治理和修复[3], 并透过环保主管部门的验收, 以避免把污染土壤或治理费用转嫁到其他公司。
2.4 合理选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纵观当前我国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来看, 大多会选择“异位处置”、“异位处置+原位修复”相结合。而具体到土壤修复的方法来看, 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以及集成法等, 见表2。
2.5 完善场地污染修复审批制度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之后, 还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查验收合格之后, 方可再次进行开发利用, 这就需要把修复后的报告报到当地的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作为环保主管部门, 要严格做好审批和验收环节工作, 必须要把验收监测以及编制验收的调查报告交由具有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企业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 要求参与土壤修复工作的企业在土样布点、实验室检测、修复效果评价以及验收报告的编制等方面形成制度化, 提升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水平。结合先进地区的审批管理制度, 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审批方法, 不断完善审批环节的各项工作。
3 结语
总之, 我国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而该项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涉及到生产企业的生产类型、工艺以及责任负担和再次开发利用等等各个环节, 需要有步骤、有计划的协同推进。只有结合当地实际, 做好污染场地的前期调查, 掌握第一手资料, 建立符合当地特色的污染物修复管理体系, 合理选择修复技术, 实现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环境效果。
参考文献
[1]杭春燕, 陈璐.污染场地修复开启治污新领域.新产业迎新挑战[N].新华日报, 2015, 4, 16.
[2]陈家桂, 黄冠燚, 雷蕾, 夏邦寿.初探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工作过程与修复技术[J].四川环境, 2012, 31 (12) :122-127.
关键词:经济学 高校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健身健美、娱乐休闲和精神需要,从事体育劳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服务的体育部门、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其他法人以及其各种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称[1]。从体育产业的概念出发,学校体育产业可以理解为在高校的范围内,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优势,为本校师生及社会提供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满足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产业。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已向市场体制模式成功转轨,各行业都在探讨如何发展才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自1995年国家体委制定并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之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喜人景象,形成了以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等为主体的一系列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体育产业经营初具规模,逐步成为体育产业结构中不容忽视的发展力量。发展体育产业不仅是市场经济对体育的要求,也是现代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高等院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具有稳定的消费群体、配套的体育运动设施、经验丰富的体育师资,因此理应成为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地方。然而,高校不同于市场,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拖累与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滞后。随着办学规模的增扩,高校体育面临许多经济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日趋增大。本文调查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困境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随机抽查山东省七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50名教授、副教授进行了专访。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及要求,查阅和收集的资料共56篇,阅读了体育经济学专著2本。
问卷调查法:本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00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15300份,有效回收率为85%。
专家访谈法:对七所大学教授、副教授进行重点访问调查,并通过专访进行效度评价,认为问卷设计较好以上为88%。
2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山东省高校体育经费来源单一。高校体育属于福利性和公益性,理论上讲其资金来源应有四大基本途径:国家财政拨款、企业拨款、社会团体拨款、社会赞助等。但是这种构成模式实现起来很难,于是就基本形成了政府一家独办的状况。从部分高校的调查情况表明,体育经费占高校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为0.3%-0.4%比例的学校有2所,0.5%-0.6%比例的有3所,能上0.8%的仅2所。
2.2 体育场馆利用情况
调查表明,在部分高校中,体育场馆皆有不同程度的开放,但开展有偿服务的场馆仅占高校所有体育场馆的38%,仍有62%的体育场馆未能开展有偿服务。在开展有偿服务的高校中,5天工作日内平均每天体育场馆利用率仅为2h,在双休日中平均每天体育场馆利用率为5h,体育场馆可利用时间的空间还很大。
2.3 体育有偿服务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开展体育有偿服务的高校有纯业余性的、半经营性的、全经营性的三类,其中全经营性的仅占5%。有75%的经营对象面向校内外的所有体育爱好者,有12%只对校内,13%只对校外。经营的形式可谓丰富多彩,总体归纳可分为五类:一类为场地租赁(70%);二类为承办和组织运动队训练和体育健身培训(45%);三类为体育用品、器材和运动服装、运动鞋的销售和租借(52%);四类为运动竞赛及体育表演的承办和裁判服务(33%);最后一类为函授和其他(18%)。
2.4 体育产业的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经营模式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为主,据调查部分院校都成立了多种多样的俱乐部,大体可归纳为三种:第一,以学校特招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竞技体育俱乐部;第二,以全体在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健康体育俱乐部;第三,以掌握一定运动技术水平的在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竞技体育俱乐部。
2.5 体育产业的消费情况
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指向依次为运动服装(占消费价值总数的50%以上)运动饮料、运动报刊、杂志、运动器材、健身旅游、健身指导等,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平均花费在200元左右。大学教师的体育消费主要表现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投资,占体育消费支出的70%以上,特色体育消费占体育消费支出的30%;青年教师的支出明显高于老教师,教师消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教师的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50元左右。
3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3.1 加快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指导,克服体制困境
目前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微观主体(如体育俱乐部等)的所有权由学校控制,产权关系不明晰,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市场化运作。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有关高校体育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指导,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形成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经营的高校体育产业,满足广大高校师生员工多元化体育的需求。
3.2 树立体育产业化意识,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多数高校体育场馆有着业余经营的特点,有偿经营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在不影响教学的基础上方能创收,即使开展了有偿经营的高校,经营的理念也不是很强,很少利用营销手段和策略去扩大影响、去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管理人员缺乏从经济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束缚了高校体育产业化的手脚,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
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少,市场面窄,占有率低。能够进行创收活动的大都只有羽毛球馆、游泳场馆、网球场馆、足球场、健身房等,大部分室外体育设施和场地,如跑道、篮球场、排球场等无法进行收费,能够创收的活动也仅仅停留在创收微利阶段或无利阶段。目前,部分尝试搞体育产业的高校只是把目光盯在本校和附近几个街道、社区,主要通过开放和出租场地的形式。场馆经营策略方式单一,经营项目少,缺乏激励机制和奖罚制度,收费标准缺少科学测评,管理松散,不能进行有效监和管理,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总体缺乏产业化经营理念。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加快体育产业改革的步伐,转变观念,树立体育产业化意识及经营理念,拓展高校体育产业化的新思路,使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3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发展体育产业,补偿资金不足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竞技表演、大众健身、假日娱乐、体育俱乐部、体育人口的增长,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体育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利用自身的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学校为中心,社会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功能发展体育产业,使其能依照市场的规律采取有偿资助、联办等手段不断拓展经营空间,使高校体育能全面的、深层的挖掘体育市场的潜力,更好地实现学校、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
3.4 加强高校、社会之间的横向联合和经营协作,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优势互补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规模效应。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发挥信息与科研能力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应多一些如CUBA、大学生飞利浦足球联赛等国内发展态势很好的高水平联赛,此类联赛都是社会企业赞助高校运动队和大学生单项的体育联盟,都是体育赞助与高校体育产业双赢的例证 [3]。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培养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利用人才优势,大力发展应用性研究,促进高科技体育成果向产品与应用的转换。建立高校体育产业与经营网络,形成高校体育产业联合体,从而扩大影响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 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学分析
4.1 “木桶效应”的经济学启示
“木桶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意指决定一个木桶装水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构成了木桶的“最小构成因子”。“最小构成因子”是“最大限制因素”,这就是“木桶效应”的辩证法。它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是:如何合理地配置要素,以提高投入要素的整体机能。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化犹如“木桶”这个整体,而影响整体功能的所有要素配置构成了“全部木板集合”。在这些集合中,有些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高校体育产业经营人才要素、高校体育资金要素以及高校体育产业微观主体、制度及市场等要素。这些要素如果配置合理,补足短缺因素,一定会使高校体育产业化整体水平向上提高。只有当各要素的最小构成因子得到突破后,作为整体的高校体育产业化才能出现较大的发展。
4.2 体育产业化内外部要素配置构成因子分析
体育产业化是体育市场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受当前体育市场发育的水平制约。通常影响体育产业化的要素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体育产业化的资金、人力、体育用品、服务技术、价格等资源的供给要素,它对体育产业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二是指收入水平、需求偏好、人口、消费预期以及营销、文化风尚等大众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数量和需求结构,它是体育产业化的拉动力,它不仅影响体育产业化的数量和速度,还影响体育产业化的方向;三是指微观主体制度、中观企业资源配置体制以及宏观政府管理体制的制度因素,制度因素的性质是否适应客观经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上述各要素能否发挥其效,关键在于高校体制因素否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否达到高校体育俱乐部所对应的市场化制要求。因此,对于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各要素中,体育产业微观主体和制度要素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是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最小构成因子”,是构成“木桶效应”的短板要素,而其它要素在不同发展时期也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效应。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应以体育产业化为突破口,体育产业及运行机制必然要发生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变革,体育产业化各要素之间应相互配合,实现资源配置合理,但重点放在“最小构成因子”上,只有突破“最小构成因子”,才能使高校体育产业化整体获得突破。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速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高校体育的产业化来推动本地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春芳.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33-35.
[2] 余子义,等.体育赞助与高校体育产业的互动与双赢[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4):47-50.
[3] 鞠成军,等.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3,10(2):140-142.
[4] 陈林祥.体育市场营销[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5] 李荣日.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5.
[6] 范存生.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困境与经济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7] 吕强国.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财会探析,2006(6).
[8] 李梁华.对我国中部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对策的探讨[J].产业经济,2006(7).
为加强对建设工程渣土的管理,切实维护全区渣土运输管理秩序,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遏制违法运输和乱倾倒渣土污染环境行为,实现我区建设工程渣土运输的有序管理和无害化处置,根据《长沙市望城区城市管理五项整治“雷霆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责任分工
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渣土消纳场的监督和考核工作;区市政管理局负责渣土消纳场地的业务指导、监管、审批工作;经开区、区滨水新城以及各街道(乡镇)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渣土消纳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建设标准
渣土消纳场必须严格按照《长沙市望城区渣土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对渣土消纳场提出的“六有三无”标准进行建设。
(一)“六有”:①有场地。确保有明确的渣土消纳场地。②有硬化出口道路。确保有符合要求的经硬化处理的进出口道路。③有车辆冲洗专用场地和人员。在消纳场进出口设置车辆冲洗的专用场地,配备冲洗保洁设施、设备和人员并正常使用。④有行政许可。必须办理渣土处置许可和《渣土准运证》,临时取(卸)土的必须要有当地政府部门的意见以及承运合同方可办理渣土处置审批手续,同时运输渣土车辆符合要求,实行一车一证并严格按线路行驶、时间运输。⑤有卫生责任制度。对突发污染事故有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消除污染危害。⑥有防污治污教育宣传。对管理人员和司机进行防污治污教育培训和宣传,发放宣传单或小册子。
(二)“三无”:①无二次污染。消纳场内泥土裸露时间超过三天的,裸露泥土需采用绿色遮阳网或塑料布方式进行覆盖;超过3个月的,需采用种植草皮或其他绿化方式进行覆盖,做到“不露黄”,减少扬尘发生,杜绝二次污染。②无撒漏。确保车况良好,运输途中无撒漏现象发生。③无超载。
三、管理要求
1、渣土消纳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谁生产、谁承担”处置责任化的原则。
2、处置渣土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区市政管理局提出申请,获得城市渣土消纳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工程渣土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废弃场受纳工程渣土垃圾。
4、施工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工程渣土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
5、处置工程渣土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或《渣土准运证》,实行一车一证,按规定的时间和制定的线路运输,并将渣土倾倒至指定位置。
四、审批规定
1、临时性渣土消纳场管理
(1)用地(渣土倾倒场)“三有”:渣土倾倒场须有当地政府(街道或乡镇)和规划、国土部门的行政许可文字资料。
(2)渣土运输“四必须”:取土、卸土必须有当地政府(街道或乡镇)项目许可或证明文字资料;必须有区政府审定的资质公司承运渣土;必须有承运合同;必须办理《渣土准运证》,一车一证,并按指定线路、规定期限内运输。
(3)审批“二严”:严格等级审批程序,涉及土方运输一律进市政窗口办理,运量在1000方以下的由主管局长审定,运量在1000方以上的必须报局长(行政审批)审定;严格审批手续,只有相关资质证明材料齐全方可办理渣土运输手续。
2、建设性渣土消纳场管理
(1)用地(渣土倾倒场)“一有”:有建设项目批文或其他证明文字材料。
(2)渣土运输“四必须”:取土、卸土必须有当地政府(街道或乡镇)项目许可或证明文字资料;必须有区政府审定的资质公司承运渣土;必须有承运合同;必须办理《渣土准运证》,一车一证,并按指定线路、规定期限内运输。
(3)审批“二严”:严格等级审批程序,涉及土方运输一 律进市政窗口办理,运量在1000方以下的由主管局长审定,运量在1000方以上的必须报局长(行政审批)审定;严格审批手续,只有相关资质证明材料齐全方可办理渣土运输手续。
五、处置规定
1、严格执行履约保证金制度
按照“谁污染,谁担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建设工程治理扬尘污染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工程渣土处置量在5000立方米以下的单位,按5000元标准交付履约保证金;工程渣土处置量1万立方米以下的单位,按1万元标准交付履约保证金;渣土处置量在1-10万立方米(含)以内的单位,按2万元标准交付履约保证金;渣土处置量在10-50万立方米(含)以内的单位,按5万元标准交付履约保证金;渣土处置量在50万立方米以上的单位,按10万元标准交付履约保证金。
2、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1)违反本管理规定,按照《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实施处罚。
1、现场提供24小时的保安保卫服务,配备足够的保安人员和保安设备,防止未经批准的任何人进入现场,控制人员、材料和设备等的进出场,防止现场材料、设备或其他任何物品的失窃,禁止任何现场内的打架斗殴事件。
2、保安保卫制度除规范现场出入大门控制外,还应规定定时和不定时的现场周边和全现场的保安巡逻。
3、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现场出入制度并报工程师审批;车辆的出入须有出入审批制度,并有指定的专人负责管理;人员进出现场应有出入证。
4、应确保任何未经工程师同意的参观人员进入现场;准备足够数量的专门用于参观人员的安全帽并带明显标志,同时准备一个参观人员登记簿用于记录所有参观现场人员的姓名、参观目的和参观时间等内容;确保每个参观现场的人员了解和遵守现场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佩带安全帽,确保所有经发包人和工程师批准的参观人员的人身安全。
5、为现场提供和维护符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容管理部门规定的临时围墙和其他安全维护,并在工程进度需要时,进行必要的改造。围墙和大门的表面维护应考虑定期的修补和重新刷漆,并应保证所有的乱涂乱画或招贴广告随时被清理。临时围墙和出入大门考虑必要的照明,照明系统要满足现场安全保卫和美观的要求。
6、应当及时和足额地向所雇佣的人员支付劳动报酬,并制定严格的工人工资支付保障措施,确保所有分包人及时支付所雇佣工人的工资,有效防止影响社会安定的群体事件发生,并保障发包人免于因承包人(包括其分包人)拖欠工人工资而可能遭受的任何处罚、索赔、损失和损害等。
7、设IC门卡禁制度:在施工期间按照相关规定在工地主要出入口安装IC卡门禁道闸系统、监控探头等。
8、所有施工人员家属均不允许在施工现场住宿。不得在宿舍私拉电线用电器烧饭烹煮。不允许在施工号房内安排施工人员住宿,违者罚款。
9、动力、明火、易燃、易爆气体及各种具有危险的操作需采取必备的安全措施,并经安全部门检查批准后方可进行。在施工过程中要防止火灾的危险,采取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并提供一切必需的灭火设备及经受训练的员工。
10、施工过程中,每层楼层需设置专用消防取水点以及消防取水带。顶层脚手架一圈需设置临时喷淋设施,并在施工期间安排专人定期淋水湿润处理。
11、防火安全:木工加工场地、油漆仓库及危险品仓库区域需按规范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及消防水源。
12、各号房至少每四层需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2级配电箱。
为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具体贯彻实施市人民政府《关于企业治安保卫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和其他有关规章,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治安秩序,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如下规定:
一、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市政和规模较大的房屋修缮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以下简称施工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均须执行本规定。
二、施工现场必须确定治安保卫负责人,领导施工现场治安保卫工作,并根据工程规模、性质等情况,建立施工现场治安保卫组织,具体负责施工现场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管理。
治安保卫负责人由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负责人担任,在工程开工前将名单报施工单位的主管部门和施工现场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备案。
三、施工单位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必须包括相应 的治安保卫措施; 国家和市属重点工程必须制定专项的治安保 卫工作方案,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市公安局备案。
四、施工现场治安保卫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施工现场应当按规定采取围挡等安全防护措施,建立门卫制度。施工人员凭出入证件进出施工现场,门卫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查验。
(二)施工现场及周围道路应保证安全畅通,建筑材料、设备等必须按施工进度计划运入,并按规定存放。
(三)施工现场料场、库房应当加强巡逻守护,重要材料、设备,要专库专管;贵重物品、仪表和保密图纸资料以及精密小型工具的保管和使用,须有安全保卫措施,健全存放、保管、领用、回收登记制度。
(四)施工现场易燃、易爆、剧毒物品,必须专库限量储存,设置明显标志,指定专人保管,制定严格的限量领用登记制度和余料回收制度。
(五)施工现场职工临时生活区与施工作业区应当采取隔离措施。施工现场所设更衣室、休息室等,应确定专人兼管;在生活区内严禁赌博、酗酒,非经批准,不许他人留宿,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器和取暖用具;施工现场内,要加强电视机、录音机等贵重物品和现金、票证的管理。
五、施工现场的要害部位,包括为施工服务的锅炉房、变电室、泵房、大中型机械设备,建设工程的关键部位和施工关键工序,应当制定并认真执行安全保卫措施,安装防护设施或报警装置。
六、建设工程成品,包括即将竣工的楼房栋号、楼层、房间,安装就位的重要设施、设备,装修完毕的贵重装饰陈设等,必须制定专门保卫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巡逻看
护; 重点工程应划定重点保卫区域,按栋号、楼层、房间制发证件,专人看守,严格验证,严防盗
第 章 突发治安事件紧急预案
第一节 总 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保证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治安保卫事件及紧急情况下的意外事故时,能够快速高效、紧张有序地做好处置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和保障全体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受危害, 维护建设工程项目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并能及时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案件,惩办犯罪分子及事件责任人,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精神和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特制定此应急预案。第二条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甘孜州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甘孜州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及所属工区辖区范围内发生下列(同时具有3人以上)群体性的治安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及发生的其他意外事故(以下简称突发事件)。
a)施工期间的扰民、民扰和其它情况引起的告状、上访、围攻、拦截;
b)打架斗殴、恐怖、暴力、破坏等恶性治安刑事案件; c)施工中遇到出土文物、危险品;
d)突发的意外事故造成交通中断、停工、停产或有人员伤亡的事件;
第四条 应急处置应遵循的原则
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单位内部。在具体处置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必须坚持情报先行、积极预防的原则。通过早期发现,早期疏导,早期控制,化解矛盾,力争在事件暴发之前予以平息。
2、必须坚持果断决策,统一指挥的原则。在及时判明事件性质、规模和方式之后,予以决断,迅速平息。
3、必须坚持判明性质,分别处置的原则。对获取的情报要认真分析,判明事件起因和矛盾性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防止处置失当,矛盾激化。
4、必须坚持讲究策略、把握时机的原则。处置中应当十分注意策略,以便有效、妥善地控制和平息事态。管理办公室要严密掌握情况,对少数有违法犯罪活动行为的人员,应在做好调查取证的同时,选择适当时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避免与群众发生正面冲突。
5、必须坚持注重取证,依法处理的原则。对参与人数多、情况复杂的突发事件,应当运用公秘结合的方法,及时获取证据,依法处理,披露真相,震慑犯罪,教育群众。
第二节 应急组织机构
第五条 应急组织机构
为了搞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成立群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群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组织制定并实施东永高速公路5标段社会综合治理应急处置预案;负责群体突发事件应急方面的重大问题决策,包括人员、资源配置、力量调动等,负责群体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资料汇总和上报。突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综合管理办公室,联络电话。
第六条 按突发事件地点、人员构成,各工区要建立现场应急处理小组,组长应由工区负责人担任。现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以下职能组:
一、信息组:由项目部综合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各工区现场负责人任副组长。主要负责及时了解突发事件控制情况, 随时与治安保卫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保持联系, 及时反馈信息, 确保上传下达, 接待新闻媒体采访和信息的发布工作,保证信息畅通。
二、救护组:由项目部办公室任组长,组织各工区应急救护队参加。主要任务是组织相应的应急救护队人员赶赴现场, 设立现场临时抢救点, 按程序及救护原则,及时抢救、配合转移重伤员。
三、监测组:由项目部总工任组长,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主要
任务是负责特殊突发事件中出现的有毒物品、爆炸物品、水源或需特殊性处理的危险源的技术处理措施;负责危险源对环境污染情况的检测和监测;突发事件现场污染程度及范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及时为救护组、抢险组等提出抢险、救护、疏散危险区群众及组织排险等提供可靠性技术意见和依据。
四、抢险组:由项目部副经理任组长,由各管理水、电、材料和抢险救护人员参加。主要任务是对监测组确定的有毒物品、爆炸物品、水源或需特殊性处理的危险源实施防范措施;对已因事件造成损害的管线、设备、暂设建筑进行紧急抢修;若夜间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架设现场夜间照明设备。
五、保卫组:由项目部安全负责人任组长,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各工区护场人员和应急处理分队人员参加。主要任务是对案发区域实施监控;协助公安机关专业人员勘查现场; 会同有关部门查明事件原因, 追查犯罪, 及时破案;负责组织力量设立警戒线, 维护现场秩序, 协助救护组、抢险组对人员救护、转移、疏散等。
第三节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第七条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治安突发事件后,责任工区负责人及保卫负责人要快速反应, 在迅速出动赶赴现场的同时, 立即将接报的突发事件情况报告项目部社会治安治理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办公室。各部门、各工区接到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指示后, 立即按照本预案的要求, 迅速组织力量赶到指定位置。各部门、各工区到达现场后, 要按照现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命令, 各负其责, 积极主动地投入处置工作。
第八条 施工现场外出现不法聚集活动等事件时,应立即部署在现场所有出入口,严格控制出入,严禁场外人员闯入施工现场。各工区负责人应密切注视,控制局面,做好说服劝阻工作,严格控制不法分子乘机捣乱,使矛盾激化。
第九条 现场外发生的民扰事件,要立即通知当地公安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协同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同时要加强大门控制,增加警卫人员,加强现场巡逻警卫工作,严防不法分子乘机捣乱破坏。
第十条 如内部各工区职工之间有过激言论和行为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同时通知有关责任单位做好说服教育工作,确保内部稳定。
第十一条 施工中一旦发现和挖出危险品、文物及国家宝藏资源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划定警戒范围和区域,进行现场保护措施,安排有关领导和人员现场监视。同时逐级向项目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小组办公室、集团相关部门和上级文物部门报告。若现场情况不明, 可先按照危险品对待, 待各有关部门、各单位按本预案的要求, 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待处置结束查明情况后, 再按确定的案件性质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若突发事件是严重危害施工人员、破坏工程设施的刑事案件,对危害仍在继续蔓延或有可能继续蔓延的现场, 要采取果断措施,阻止危害源, 并动员疏散危害区内的施工人员, 防止因危害源扩散而造成严重的后果;案发后, 要密切配合公安机关迅速组织精干力量, 深入细致地开展勘查、调查工作, 力争尽快侦破;要紧密配合,深挖线索形成合力, 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 快审快结, 严厉打击现场的破坏活动。
第十三条 若突发运输车辆因故抛锚在施工道路上或上访人员车辆围堵大门、施工道路时,应立即通知项目部机材部安排牵引车将车辆拖走,停放在安全的位置,确保施工道路的畅通。
第十四条 治安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结束的当天, 发生突发事件的部门应将事件发生情况,写出书面材料报项目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小组办公室。
第十五条 突发事件书面上报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突发事件发生的工区名称,工区负责人,联系电话;
二、发生突发事件的具体时间、地点。
三、发生突发事件造成伤亡人数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情况。
四、发生突发事件的简要经过。
五、发生突发事件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断。
六、发生突发事件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控制情况。
七、需要协助突发事件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第十六条 治安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各工区和责任部门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有关情况及国家专业部门对突发事件认定结果等写出书面材料上报。
第四节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应急处置预案由项目部制定并实施。
第十八条 本应急处置预案自本项目开工起实施。
第 章 治安保卫方面的其他要求
一、生活卫生管理制度:
(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责任区
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施工作风,增进职工身体健康,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应有明确划分,把施工区和生活区分成若干片建立责任区,使文明施工保持经常化。(二)、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要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作到无积水,有排水措施。
2、施工现场严禁大小便,发现有随地大小便现象要对责任区负责人进行处罚。施工区,生活区有明确划分、设置标志牌,标牌上注明姓名和管理范围。
3、施工现场零散材料和垃圾,要及时清理,垃圾临时存放不得超过三天,无违反本规定处罚工地负责人。
4、办公室内作到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做到窗明地净,文具摆放整齐,达不到要求,对当天值班员罚款。
5、楼内清理的垃圾,要用容器或小推车,用井架运下,严禁高空拖散。
6、为了广大职工身体健康,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保温桶和开水,公用杯,必须采取消毒措施。
(三)、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改正。
二、施工现场治安、保卫管理制度
1、保卫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坚守岗位、昼夜巡视。保护施工现场财产不受损失。
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符合标准的档栏,围栏等,尽可能实行封闭施工。
3、项目经理应对露天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安全检查,必要时增设安全防护设施,或派专人看守。
4、外来人员无项目经理许可,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5、夜间值勤的保卫人员,必须巡视整个施工区域。
6、保卫人员现场巡视时,密切注意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机具设备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公司汇报。
8、施工班组离场时,携带的工具、设备出场,必须有项目经理部的批条方可带出。
三、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的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消防器材,及时检查消防器材的完好。
2、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3、施工现场所有使用明火的地方,必须保证有专人值守,做到人走火灭。
4、保持消防道路通畅,一旦发生火警应立刻组织人员扑灭,必要时向消防部门报告。
一、现状与主要问题
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农村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地器材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安全隐患。第一,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在标准、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存在问题, 如, 场地容易出现不平整或断裂、单双杠不够牢固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问题都可能会演变成安全隐患;第二, 学校对场地器材不够重视、有效的管理机制匮乏, 导致场地、器材被损坏之后得不到及时维护与保养。此外, 部分场地器材还常常丢失。
二、对策思路与解决措施
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第一,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校长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场地、器材管理不当, 得不到应有维护与保养, 甚至“自身安全”无保障,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应被视为校长的“失责”。第二, 要正确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向问题, 学校教育要落实“健康第一”, 不仅是指学校体育要落实好“健康第一”, 事实上, “健康第一”是全社会、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事。这也表明, 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工作不仅仅是体育教师的职责, 同时也是学校全体教师、各级领导的职责, 学校应该加强各级领导、教师、职工的责任意识, 共同做好场地、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为学生提供安全、高效的锻炼平台。
2. 建立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建章立制, 做到有法可循、有章可依。第一, 要建立健全室外场地、器材的责任人制度, 在分工、分区、分器材等方面做到责任到人、一管到底;第二, 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第三, 要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制度, 即要做到时时关注、定期核查、及时记录, 并在每学期末进行全面检查, 写出书面报告, 提出维护、保养、添置意见, 上报学校领导, 做到有案可稽;第四, 要建好账目;第五, 要有场地与器材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并在各类场地器材的适当位置要有相应的使用提示和安全警示牌。
三、维护与保养须知
1. 室外场地
第一, 要严禁各种机动车辆行驶, 不得在场地内吸烟、乱丢垃圾等;第二, 煤渣跑道要保持一定湿度, 要适时地洒水。而且, 要在每学年用一定比例的细煤渣、黏土、石灰、锯末、盐对跑道表层进行不同程度的维修、保养等;第三, 要定期检查、平整跑道, 对出现的破损等应及时修补、防止扩大。
2. 室外器材
第一, 对于室外器材, 要做到时时关注, 周周巡查, 并留有记录, 且每年要进行一次油漆, 以防止腐裂, 其中, 尤其需要做好篮球架、足球门、单双杠、联合器械等器材的连接处、根部位置以及管内壁的检查, 对部分器材还要定期保养、擦油、调整螺丝, 如, 排球架的升降部位、篮球架与单双杠的螺丝接头与调节部位等;第二, 要坚持对学生进行“保护体育器材安全与完整”的教育, 要求学生做到不抓篮圈、足球门横梁, 不坐、踏、跳、重压、搬动、砸乒乓球台等;第三, 建议将单双杠、联合器械、肋木等放入专门的沙池里, 以确保这些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有序性。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场地规划规定按对外交通运输方案,研究进入工地的衔接方式。拟定车站、码头、转运站和各施工区的大致位置。初步确定上坝和进厂交通的主干线走向。
根据枢纽布置特点和当地建筑材料产地以及工程主要土、石方和混凝土的运输流向,结合场地分布情况,拟定场内主要交通干线。大型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期运输量大,应妥善解决跨河交通。
大型工程应结合建成后的运行要求,跨河交通宜选用永久性桥梁。施工初期的跨河交通一般可采用渡口、浮桥等临时措施。桥址的选择应考虑地形、地质、工程施工和运行期的水流条件,使整个工程运输简捷、联系方便,尽量利用两岸的场地择优选定。有通航要求的水电水利工程,应结合施工期临时通航设施的物资过坝规划设计,拟定码头、仓库和有关临建设施及场内外交通联系的线路。可利用开挖弃渣填筑场内部分冲沟、洼地作为施工场地,但应做好排水和防护措施。6 河道沿岸的主要施工场地,应按选定的防洪标准采取防护措施,大型工程可结合永久工程水力学模型试验,论证场地防护范围。在严寒地区应考虑冰冻影响。峡谷地区可利用斜坡地形和高差,布置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按台阶式布置施工工厂、生活区等。利用库区场地,可布置前期施工临建工程。应分析施工期水位变化,场地高程应不低于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位,并考虑回水、风浪、冰凌、坍岸等的影响。松软基础应考虑浸没影响。在库区初期蓄水位以下,不宜布置后期还需使用的设施。施工布置困难时,可根据地基条件增加临时房屋建筑层数和缩小间距。10 利用场内溪沟截弯取直增加施工场地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渣土运输车辆必须采用相关规定要求的运输车辆,车辆要求八成新以上,并采取密封胶带方式,保证车辆密封性;
2、渣土运输车辆进场时,现场保安必须检查车辆运输登记证及车辆完好性;渣土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有专人检查其封盖是否严密,保证装载渣土后不会产生“滴撒漏”现象;
3、渣土运输车辆装车时,必须有专人监督,做到平斗装车,且装载渣土质量不得超过其核定载重;
4、渣土运输车辆出场前,必须经洗车台冲洗,管理人员必须检查其车帮、车底、车轮不得附着泥土;车身不得有严重污迹或灰垢;不得有外溢现象,确保容貌整洁、净车出场上路;
5、渣土运输车辆出场后,必须按照审批线路行驶到指定弃置场地运输卸倒;运输途中行驶速度不应超过50km/h,车速平稳,且应遵守各项交通规则;
6、现场保安负责对渣土运输车辆进出场的检查,并做记录;
7、渣土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应互相监督,发现前车有撒漏现象,应第一时间通知前车以及渣土运输责任人;
8、渣土运输责任人在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刻派出清洗车辆,第一时间清洗受污染路面。若污染较严重,必须立即通知指挥部,请求兄弟单位给予支援。
9、渣土运输作业完毕后,由工点现场管理人员沿线检查,若发现有污染路面情况,立即清理。
10、分管领导应负责督促渣土运输企业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日常维护保养和车辆管理,认真做好渣土运输车辆日常维护维修,避免车辆因机械故障引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11、各项目部责任人及分管领导,必须深入落实渣土运输管理制度各项规定,若出现渣土污染路面及清理不及时的情况,项目部视问题严重程度,给予相应责任人与分管领导严厉处分。
普洱至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在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目前高校的物业管理一般都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入专业型物业管理公司,这提高了高校物业市场化运作及管理的水平,实现了校园物业企业主体的自主经营,提高了运作效率。
在高职院校强调“技能培养、工学结合”的背景下,物业公司入住校园,作为高校最有便利条件实现校企合作、完全对口的物业管理专业,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深化校园物业公司与专业间的校企合作,对合作双方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校园物业公司而言,这是它的一个责任,同时,通过加强双方的合作,物业公司通过完全融入专业教学工作,形成紧密的互生关系,可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能确保在下一次公开招标中击败对手;对物业管专业而言,这是落实“工学结合”,充分实现校企无缝衔接,实现企业工作现场教学化的重要资源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中竣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合作现状
珠海市中竣物业河源分公司,于2005 年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成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物业的管理方,已挂牌成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初步参与到了物业管理专业的日常教学工作中。
(一)合作现状
1.中竣物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等制定。中竣物业作为物业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之一,在制订各级人才培养计划时,都参与相应研讨和指导,提供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使人才培养计划更加符合企业需求;在制订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原则上要求各任课教师,咨询中竣物业相应部门的意见,争取获得相应部门的支持,使各课程的重要实操内容能够与企业工作计划一致、同步,逐步实现工作场地教学化。
2.中竣物业在专业教学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实习。自2007 年以来,中竣物业河源分公司为物业管理专业提供了100 余人次的专业实习机会,提供了多批次的认识实习机会。为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及全面性,专业实习学生实行轮岗制,实习岗位涉及安保、宿管等,加深了学生对物业企业的理解,较全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2)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综合实训。自入驻校园以来,中竣管理河源分公司逐步融入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教学,一是消防器材专项训练的校企融合,通过专业教师讲授理论,由公司主管向学生演练展示,主要是灭火器训练、水带的抛卷训练、营救逃生训练等内容,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二是协助专业开展消防演习,包括逃生软梯、警用器具、安全器具等工具,并有相关管理人员实地参与指导,加强了演习的逼真性,有效提高了演习效果。
3.中竣物业参与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为更好地强化学习效果,以赛促学,物业管理专业积极开展校内技能竞赛。在校内技能竞赛方面,中竣物业一是在大赛服装、器具等道具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二是派出相关管理人员参与技能竞赛现场的评比环节,并给予点评,促进了专业校内技能竞赛的逐步提高。
(二)中竣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中竣物业作为校园物业的管理方,认为其工作就是做好校园物业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没有意识到校园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深化融合的重要性,导致部分管理人员对配合物业专业的日常教学工作等有畏难情绪,认为是职责之外的工作。在物业管理专业方面,对充分利用校园物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挖掘中竣物业的资源,导致日常教学与校园日常物业管理衔接融合不够紧密。
2.缺乏常态的交流与协调机制。目前,中竣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的交流与协调,主要由专业主任和项目经理对接,一般是有事情需要协调时沟通,临时性、随机性明显,导致日常校企合作对接一般是就事论事,缺乏规划与深入的协调,影响了校企合作效果的发挥。
3.中竣物业隐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目前,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但物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实训器材、设备设施有限的情况下,没有主动去发掘校园物业公司已经拥有的相关器材及设备设施,导致不少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的隐性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及提高。
另外,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都由各任课教师单独制订,任课教师只考虑到了课程的逻辑顺序、主次内容等,没有考虑校内物业公司的实际工作周期及日程排,导致任课教师在讲授需要实地操作或观摩的内容时,校内物业公司却没有相关的工作安排,二者的时间不一致,限制了校内物业隐形资源的利用,影响了授课效果。
4.中竣物业兼职教师人员有限。中竣物业经过多年发展,管理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整体素质仍需提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较弱,能够胜任兼职教师的人员有限,限制了双方的深入合作。
三、校园物业公司与物业专业合作模型的构建
作为高度对口的校企合作双方,校园物业公司与物业专业的合作,可以考虑将物业管理专业的各门课程与负责相应职能职责的部门对应起来,校内物业公司资源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的对应关系有:物业设备类课程,对应泵房、配电房、配电柜、保安监控室、钳子、螺丝刀、万用表、电笔、疏通机、扳手等资源;绿化保洁类课程,对应枝剪、锄头、剪刀、打草机、喷雾器、竹筢、玻璃刮、地拖、手推车、扫把、拖把、铁铲、斗车,吸尘器、清洁剂等资源;安保类课程,对应消防监控室、保安值班室及岗亭、钢叉、警棍、木棍、盾牌、钢盔,对讲机等资源;实务客服类课程,对应宿舍入住管理流程、服务质量检查标准、各部门岗位职责,日常管理制度等资源。
为更好地实现双方的无缝对接,实现工作场地教学化、工作内容项目实操化,初步构想的校内物业与物业专业深化合作模型见图1。
四、深化校园物业与物业专业合作的路径
(一)相互参与对方行政例会
一般而言,物业公司都有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物业专业也有每周一次的专业教研室会议或活动。为更好地实现双方的教学与工作上的协调一致,建议双方建立常态的互知互通制度,即专业主任或委派教师每周或每两周参加一次物业公司的例会,物业公司的项目经理或其他管理人员每周或每两周都参加一次专业教研室的例会。通过制度性的互知互通,可以使物业公司知道相关课程未来1—2 周的教学安排及实践实操需求;各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专业主任的传达,知道物业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与安排,可以提前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或与物业公司沟通,探讨能否调整物业公司相关项目的工作计划,以便实现教学计划与物业公司的工作计划相协调。
(二)以公司日常管理项目为抓手,鼓励管理人员参与日常项目化教学
1.强化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的外聘兼职教师地位。对一些实操性强的课程,如安全管理等,结合专业教学实际,建议继续加强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的外聘兼职教师地位,进一步发挥校内物业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校内物业管理人员担任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可以更好地挖掘和运用校内物业公司的资源潜力,有利于该课程中实践实操部分的开展与实施,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2.制订更加灵活的外聘兼职教师制度。传统的外聘兼职教师,一般是聘请企业人员担任某门课程的兼职教师,完成整个学期该门课程的全部教学任务,其优点是课程内容及教学连贯,外聘教师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相结合,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企业人员由于工作任务或时间精力的限制,一般都无法接受此类教学任务,导致聘请合适的兼职教师比较困难。
为解决该问题,建议学校可以考虑允许按照总课时的一定比例来聘请兼职教师。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外聘的兼职教师不需要承担整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校内专任的任课教师可依据课程的课内实践实操需要,灵活确定该门课程的外聘课时数量,常规的理论课程,建议按照总课时的10%—20%来确定。这样可以既保证课程的必要课内实践实操有企业导师的指导,又可以缓解企业人员对担任整门课程教学任务的畏难情绪。二是考虑到企业人员工作日需要上班,其空闲时间难以提前确定,建议此类兼职教师的授课时间不确定,主要依据兼职教师的空闲时间,由任课教师与兼职教师沟通确定,从而解决此类兼职教师怕没有空闲时间而拒绝的问题。
3.深化双方人员融合,实现双向任职锻炼交流。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双方的互通互知,校企双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对有培养潜力或专业操作方面已能够胜任专业教学的公司管理人员,可以考虑进行集中的教学方法技巧培训,比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技巧等课程,提高他们教学方法及理论水平。
二是继续培养、聘任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任兼职教师,使物业公司管理人员了解教学中存在哪些课内实操与实践需要外聘教师讲授,也可思考物业公司还有哪些资源可以融合到专业课程的实操实践中,深挖物业公司的隐形资源。
三是建议双方探讨专业教师到校内物业公司挂职锻炼,参与到相关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这样可以使专业教师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自己的实操技能,也能深入了解物业企业所拥有的能为教学所用的资源,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4.争取教学项目与企业项目同步,实现校内工作场地教学化。为更好地以校内物业公司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避免教学中实操项目与企业工作计划不一致,充分实现校内工作场地教学化,建议校企双方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在上学期末或本学期初,各任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前,召开一次由物业专业全体教师及物业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沟通协调会,各专任教师详细介绍所负责课程计划进行的课内实践实操计划,初步计划进行时间及所需资源,物业公司相应部门负责人依据工作计划或惯例,介绍公司可能开展相应工作的时间。通过双向沟通,各专任教师可以确定所负责课程中实践实操计划的大致时间安排计划。
二是在实施课内实操计划前的2 至3 周,各任课教师,特别是房屋构造、安全、物业设备、绿化保洁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提前与物业公司相应部门负责人再次进行沟通协调,再次确定公司可能开展相应工作的具体时间,再结合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协调出一个学生可以现场观摩或实操体验的合适时间,实现校内工作现场课堂化、校内工作场地教学化。
三是在课内实操计划完成后,各任课教师应总结此次教学效果,总结此次校企合作共同授课中获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的协调合作提供建议和指导。
5.扩大合作空间,加大横向互利合作。校企双方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展合作空间,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探索共同开发教材。校企双方,可以利用双方完全对口、相互比较了解,能够较好地渗入对方工作中的便利,探讨开发基于校内物业公司日常工作内容课堂化、日常工作场地教学化的教材,探讨编写一本真正融校内物业日常工作与日常教学于一体的项目化教材,探索实现“工作教学相融合,企业专业相融合”的工学结合模式。
二是扩大双方的横向互利合作。基于校园物业公司的员工素质整体上还不够高,而高校相应专业拥有高素质的教师资源,建议双方可以开发适合员工培训的课程,提高员工素质,提升物业公司管理水平;在我国物业将进一步兼并整合的大趋势下,校园物业公司也有必要进一步走出去,对外拓展新项目,对内优化管理,建议双方可以采取物业公司出资、高校付出人力开展研究的横向课题模式,探讨如何将高校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物业公司的经营发展优势。
三是深化校物业管理协会与中竣物业融合。校物业管理协会,作为物业专业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个组织,为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与视野开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进一步锻炼学生技能,丰富课余生活,建议协会多与中竣物业协调,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公司日常的维修、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参与校重大活动的现场管理协调中。对中竣物业,建议探索加大对协会活动的支持力度,甚至可以考虑冠名赞助支持,使日常的员工培训等工作与协会的日常工作融合起来,进一步扩大中竣物业在校的影响力。
四是为公司在本地的拓展提供支持。建议中竣物业与物业专业建立项目拓展小组,共同对本地的物业市场开展专项调查,及时掌握河源物业市场情况;在对具体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物业专业发挥其特长,为公司招标书的制作提供支持与协助,提高公司项目拓展的成功率。
摘要:在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校的物业服务基本实现了专业管理。文章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与珠海中竣物业为例,提出了深化校园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合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业管理,工作场地教学化,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张凤英.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2]韦柳.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索[J].高教论坛,2013,(3).
[3]叶昌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4]黄继刚,李琳.独立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
【乒乓球场地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11-11
乒乓球馆管理办法07-07
乒乓球室使用管理制度09-17
乒乓球作文10-21
体育教案 乒乓球07-25
乒乓球课程感想09-30
乒乓球学期计划11-02
乒乓球课时计划11-10
乒乓球协会总结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