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式必修一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学化学式必修一(精选8篇)

高一化学化学式必修一 篇1

目前,全面实施的新课程,其重要理念就是要使学生“会学”,而不是简单的 “学会”。学生如果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触类旁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并能自主学习,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基于上述理论依据,设计了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1课时〈氨气〉)的教学程序。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授内容包括:氨气的合成、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等。教材内容编写的顺序就是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程序。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难点:NH4+的检验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能力背景分析: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了硅及其化合物、氯气、氮和硫的氧化物等内容。已经基本把握了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本程序。为学习本节的氨气、硫酸和硝酸的知识奠定了方法层面上的基础。

心理背景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和一些生活常识,对氨气和铵盐略有了解,对其性质的深入学习具备良好的心理准备。

3.教学方式

本着“重视基础,更重方法”的原则,本节采用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基本思路如下: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氯气》教学设计

4.技术准备与说明

(1)硬件要求:教师用电脑一台,配备投影机。

(2)软件要求:Microsoft PowerPoint,视频播放器等。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氨的用途和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氨的性质的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详案(详见教案和学案)

2.教学过程说明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采用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课的引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学生领会“科技就是生产力的”观念

本节课首先讲解哈伯合成氨的故事:20世纪初人类因粮食产量低下而面临挨饿困境,哈伯历时数年合成氨气,获得19诺贝尔化学奖。哈伯也因研究化学武器而被人唾弃。

故事的讲解,旨在使学生领悟“科技就使生产力”的真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氨的合成与氮的固氮”的教学设计

以哈怕合成氨故事为契机,自然引出氨气的合成,进而介绍氮的固氮。通过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的讨论,把化学与现实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化学的重要。

(3)“氨气分子结构”的教学设计

以视频动画为载体,给学生感性认识,并从中体会化学中的结构美。

(4)“氨气物理性质”的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关键。化学实验永远是揭示化学奥秘的法宝,其特殊魅力为广大师生所推崇。

① 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氨气并闻气味;将1试管氨气倒扣于水中,观察现象,取出试管,向试管内液体中加入酚酞观察变化。

② 教师演示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

③ 学生讨论及归纳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氨气的物理性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得以体现。

(5)“氨气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

①以学生完成的实验及观察的喷泉实验为基础,自然而然的引出氨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通过液氨与氨水的比较,使学生深入理解氨水的成分及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并学会应用比较法。

②教师演示实验[为防止污染而只做演示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的反应。学生在惊奇中掌握了氨水与浓盐酸的挥发性,以及氨气与挥发酸反应的现象与本质。

通过练习,让学生自主分析氨气与硝酸、硫酸反应的现象和本质。环环相扣,自然过渡,便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③以所得铵盐为引子,介绍化学肥料及铵盐热分解的性质。学生在猜测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④学生实验探究:取少许任一种铵盐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许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学生实验的顺利完成,NH4+的检验的教学难点得到自然突破,并为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做良好铺垫。

⑤氨的催化氧化,不做拓展,留在课后学生探究硝酸的合成。使课堂内外得到有机结合。也为学生发挥课后学习提供机遇。

(6)“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设计

“授之予渔”乃化学教学的最高追求。让学生掌握气体制备的思维程序是关键。

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案例,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即“原理→装置→除杂和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吸收”。既完成了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知识点教学,也达到了使学生“会学”的目的。

(7)“氨气的用途”的教学设计

合成氨、氨的催化氧化、铵盐等内容的教学完成后,氨的用途顺理成章,已经无需浪费唇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不自觉的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氨在氮循环中的重要意义,同样留给学生到网络上去探索,目的在于发挥网络这一重要资源的作用。

在以上教学中,各环节紧密相连,知识链自然形成。关注学生动手实验及对现象的描述,更关注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神奇魅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

3.教学流程图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的是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图如下: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氯气》教学设计

五、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课堂教学反馈设计

本节课使用了“学案”,记录着学生认知的过程。巧妙设计了课堂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完整的构建知识体系。

2.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下列途径落实:

(1)合理使用学案,记录学习历程。强化知识的当堂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亲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通过PPT图片及视频资料,展示微观,加深学生印象。

(4)巧妙的设计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布置开放性课后自主学习内容:① 了解氨在氮的循环中的意义。② 以空气、焦炭和水等为原料合成硝酸。

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与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到实处。体现了教学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发挥学生能动性。

六、本教学设计的特点及课后反思

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是每节课教学中的难点。但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本人的教学理念是“授之以渔,自主发展”。

1.本节课的设计特点

(1)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渗透思想教育内容

本节教学设计不仅关注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可贵的是挖掘了学科内的思想教育素材,将思想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实施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例如本节课以德国化学家哈伯合成氨为引子,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渗透着“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内涵,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科学的思想。

(2)让实验说话,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

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突破口,以及引领学生进行的讨论和分析,不仅体现着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现着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听讲,而是要思考、要动手,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符合教学基本原则。把思维方法的训练、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学科实验相结合,更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实做到了使学生“爱学、想学、会学”。有利于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

掌握学科知识重要,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重要,本节课的教学采用的是探究实验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验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要思考、要参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掌握了学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知程序: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取方法→用途。“授之以渔,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贯串于教学设计之中。

(4)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将信息技术、学案等教学资源与化学教学相整合,不仅有利于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实效性得到落实。

(5)教学以关注学生课外实践收尾,为后续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布置的“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氮的循环”以及“以空气、水、焦炭为原料合成硝酸”的课外探究习题,给学生留下了创新与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后续课程良好开始奠定基础。

2.课后反思

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在设计教案和学案时做到了心中有“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是主线,导是关键。从反馈效果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受课时限制,学生实验的内容仍显不足。但可以肯定的是实验探究式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发挥学生作用方面效果明显。

高一化学化学式必修一 篇2

一、完成由初中思维向高中思维的过渡

(一) 给学生适应的空间。 在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学习时, 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陌生的环境, 而在心理上存在一定压力。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 他们就会采取自己所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比如, 在初中时听从教师的进度进行学习, 教师会做好准备, 而他们只需要接受教师“投喂”的知识就可以。 而在高中学习中, 教师上课时只会讲精要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需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查漏补缺等自主性学习。 如果开始教师和学生不能配合好, 就会对学生造成打击, 对化学学习丧失信心。所以, 教师应在教学之初, 帮助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节奏中, 给予他们适应的空间, 引导他们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 迅速进入高中学习模式。 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 学生需要对整个高中的知识有一定了解,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因为每一章的内容都是不同的, 学习时间不够充足, 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要养成自主习惯, 在每一章学习前, 对章节所学习内容做一定了解, 不仅仅是预习, 还要将力所能及的知识全部吸收, 再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的重难点, 带着问题听课, 比如,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 为什么同一种物质在一个化学反应当中充当氧化剂, 而在另一个化学反应当中充当还原剂呢?对这种问题如果不进行自学的话, 则是不会发现的, 在课堂上直接听课也不会留下太深印象, 没有从根本上吸收知识。 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提出问题并尽力找出答案, 无法解答的再在课堂上学习,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减少学习中的漏洞。 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进入高中的学习模式当中, 才能进行高效教学。

(三) 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在高中学习一段时间过后, 学生就会发现, 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像初中教师一样面面俱到、事无巨细, 板书也是一字不差地供学生誊抄。 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 让教师在讲课时无法将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完整、详细的讲解, 板书更是仅有一些重要的公式推导过程, 所以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 一节课下来可能寥寥无几。化学知识点细碎繁多的特点, 要求学生在学习时, 将所有知识点都掌握, 这就需要学生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记录教师所讲的重难点, 还要将做题时涉及的知识点积累起来, 这样不仅方便在日常学习中随时进行巩固, 而且有利于在考前复习时, 逐一回顾, 查缺补漏。

二、高一化学教学重在基础

(一) 课堂教学以基础为主。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 化学所考察的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化学反应, 而是逐渐偏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但是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即便是考察书上没有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它的本质, 也是最基本的四种反应类型。 所以, 这种考验学生能力的题, 其实考察的还是学生是否对化学的本质有深入了解。 因而, 教师不能忽视化学基础的学习, 打好基础才是能力提升的关键。 在教授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的本质、原理及组成等知识, 扎实基础。 此外, 由于高一化学苏教版的内容很广泛, 因此教师不应任意拓展知识, 使得本末倒置, 加重学生负担。

(二) 课外学习知识延伸。 对于能力的考察, 主要还是对基础的考察, 在基础特别扎实的情况下, 即使是没有见过的化学反应, 也能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进行推导。 在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 背得滚瓜烂熟, 但是不懂得变通, 这就不算是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为此, 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 可以练习一些相关化学题目, 从中寻找规律, 延伸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而不仅仅是背熟了化学方程式。 如, 在学习离子反应时, 书上只有几个离子方程式, 但是涵盖了许多物质反应的本质, 学生可以在已有的化学方程式以外, 寻找其他物质也是相同的离子方程式。 再比如, 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 以铁硼矿 (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 还有少量Fe2O3、Fe O、Ca O、Al2O3和Si O2等) 为原料制备硼酸 (H3BO3) , 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道题的本质其实是考查酸碱中和反应及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离子反应, 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又要具备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三、书本与实验相结合

(一) 实验可以切身感受化学。 在新课标的学习要求下, 学生的实验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高考大题中, 实验题分数占比重很大, 苏教版教材中的实验也很多。 教师应当结合所学知识, 给予学生实验机会, 并要求他们对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化学原理等进行总结。 一些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其实在大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没有切身体会时, 就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例如, 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 书本上的实验现象, 钠在与水反应时发光发热, 在水面移动等现象, 单凭想象, 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激烈反应的, 更不用说钠与酸更加激烈的反应现象。 所以, 应该让学生亲自看到整个化学反应过程, 感受化学反应的魅力, 如此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也会加深。

(二) 书本与实验相辅相成。 化学的学习, 既离不开书本中的化学原理解析, 又离不开试验中真实的化学反应现象。 在初中化学中提及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是否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相悖? 通过金属钠和水的实验, 再通过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实验, 让学生对金属和盐溶液之间的置换有了深度认识。 为此, 教师要将教材的学习和实验紧紧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促进其实验能力提升。

在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着重于基础能力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提高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 推断能力, 将教材广泛细密的特点发挥出来, 为学生对化学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对于刚刚踏入高中学习校园的学生来说, 高中的难度和强度, 都比初中上升了一个档次, 尤其是化学这种理科科目, 在初中阶段教授的都是一些简单基础的知识, 并且学生来自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老师, 所接受的知识数量、质量、版本等参差不齐。因此, 如何把握知识的难度、如何充分发挥苏教版的特点、如何根据最新的高考要求进行教学, 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艾志伟.提高高一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 2011 (19) .

[2]阮丽娟.新课标下高一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广州化工, 2009 (04) .

高中新课标《化学必修一》 篇3

关键词:提问质疑;创设情景;推举代表;登台表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12-02

这节课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1)钠的物理性质——可溶性。(2)钠的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3)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氢氧化钠的特性。[来源:学科网]

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活动、实验、探究,让他们体 验怎样科学、合理地 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利用他们亲手做漂白实验和阅读《身边的化学》栏目,培养他们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的意識。

那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很好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到课堂教学的实处呢?经过 认真钻研教材和充分准备实验,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及教学环节。

一、提问质疑,创设情景

钠能与水反应吗?

美丽的焰火中有谁的贡献?

电影特技中失火的场景可以怎样设计?

工业广泛应用的污水处理剂是 什么?

告诉学生这都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钠与水反应以及生成物之一氢氧化钠的功劳。通过以上问题引入新 课:“钠与水的反应”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质疑,首先就让学生感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钠和氢氧化物)是有魅力的、有价值的,不是枯燥而骇人听闻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更不是毫无用处的“玄学”。我们以前和以后所学的知识和今天所研究的知识一样,是绿色的、鲜活,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同学们怀着对知识的深厚感情和浓厚的情绪投入下一步的教学环节。

二、分组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指导】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首先, 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2的水,滴入1~2滴酚酞,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水中,盖上玻璃片。注意观察现象,观察时应注意几方面内容:钠在水中的哪个部位反应,形态有何变化,如何运动,发出怎样的声音,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进行指导。)

【讨论交流】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尽量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来描述。从这些现象能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

1、钠浮在水面上(浮)──钠的密度比水小。

2、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熔)──钠的熔点较低,钠与水反应放热。

3、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最后完全消失(游、响)──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4、反应后溶液由 无色变为红色(红)──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提 出问题】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Flash实验演示】展示钠投入装有水、酚酞试液的U型管的课件,观察到生成的气体点燃时火焰为淡蓝色。

【引导思考】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有哪些?

【学生回忆】可能是 CO、CH4、H2

【教师引导】我们的反应物是钠和水,不存在碳元素,所以产物应该是氮气。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书写】

2Na+2H2O =2NaOH+H2↑[来源:学。科。网]

【教师引导】该反应是否是 氧化还原反应,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

【学生回答】是氧化还原反应,钠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

【设疑】钠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水 反应,那么钠应该如何保存呢?

我们不能把钠暴露在空气中,因为它会跟氧气反应,也不能保存在水里,因为钠会与水反应,实验室选择保存钠的试剂应注意两个问题:

1、选用的试剂和钠不反应;

2、试剂的密度比钠小。

所以应选用什么试剂来保存钠呢?

【学生回答】煤油或石蜡油。[来源:学&科&网]

【问题】已知钠和四氯化碳不能反应,那么钠能否保存在四氯化碳中?

【学生回答】不能,四氯化碳密度比钠大,钠浮在四氯化碳上面,起不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问题】钠着火应该怎么扑灭?用水行吗?泡沫灭火器呢?

【讨论】不能用水灭火,水和钠可以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H2;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钠燃烧生成的Na2O2能够跟CO2反应生成助燃 性气体氧气。所以应该用沙来扑灭。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各组同学讨论的非常热烈,集思广益,设计了实验方案和操作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优化组合。这样的活动即复习了初中的有关知识和实验,又总结了今天所学的新知识,还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

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中锻炼自己,寻找自信。这无疑为刚上高中进入陌生班级才几天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展示自己学习才能的机会。

三、推举代表 登台表演

同学们在经过了群策群力的精心设计后,都在跃跃欲试。各组代表上台对他们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说明——演示——解释——评价。使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达到了高潮。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说——做——说中主动参与了学习,促进了他们化学语言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勇气。这时,教师再趁热打铁、恰到好处地给予点评和小结。

化学方程式高一必修一 篇4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稀)===Al(NO3)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Fe+3Br2===2FeBr3

Fe+I2===FeI2

Fe+S===FeS

3Fe+4H2O(g)===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

Fe+SnCl4===FeCl2+SnCl2

(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叙永二中杨霞

通过一学年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我深感有很多收获,其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之处,正是对这些不足的反思和改进使得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施、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及课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有了更深刻、更科学的理解与认识,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下面我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中化学(必修一、二)教学体会。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新课程教学之初,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知识目标的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未能较好实现,所以感到比较困惑。

在实施具体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加强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课程标准的研究,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逐步有了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新的认识,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有了理论指导。

高中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再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猜猜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高中阶段逐步养成和谐的性格,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能很好与人沟通和交流,并能

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学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好规范自己的言行。向周围的人进行一些环保宣传,带动更多人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1.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同许多老师一样,生怕讲少了,学生对相关知识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殊不知,过多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自主的学,尽管老师很辛苦,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却不尽人意。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学习培训之后,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式,才逐步把自己解脱出来。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跟学生说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他们同学间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我也不再是一讲到底,而更多的是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讨论中,结果是学生中开小差的、睡觉的等一些原来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最重要的是班级里边基础差的,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么有的老师也许会问是不是摆花架子,学生的经得起检验吗?考试成绩会不会很糟糕呢?刚开始,我也有过一些困惑,但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的成绩更经得起考验,他们的成绩普遍都有了提高。让我很欣慰!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用愉快的心情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我比较注重自我情绪的调节,在校园环境中,我始终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尊重他们,觉得自己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如遇到在学习生活中存在困惑的学生,一旦我了解到,我就会在第一时间找学生谈话,在和学生谈话时,我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从而,迅速打开学生的心理防线,坦诚地和我交流,我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上学生和我谈话,他们都觉得没有压力,觉得很轻松、很愉快!在谈话之后,也觉得自己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会以比较阳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习会更努力,我也会在过程中就每个学生的进步,及时提出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自我转变,并顺势加以鼓励,学生越学越有信心。所以,学生的成绩有增无减。

2.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涉及的知识板块、知识结构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就要探究能够在不同知识的教学中能起到最优效果的方法。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几种方法可同时并用,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法的特殊

性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心理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教法的不断优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实践中,我比较注重实验教学。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学生科学探究实验进行整合,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我能让全部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不能让全部学生动手实验的,我就让学生代表和我一起在课堂上合作完成,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有少数没条件的实验,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学生观看实验录像,我的体会是,化学实验能很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还能很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团结意识,也能较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萃取分液操作应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时,我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将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分开,有学生就想到了将其混合物倒入一个酒瓶中,盖上瓶盖,然后将其倒立过来,再慢慢半打开盖,水就先留出来,随后油就留在了瓶中。在讲胶体的性质时,我提醒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些浑浊的溪水流经一片沙地之后,为什么就变澄清了呢?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有更强的求知欲望。再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类是,我让学生到超市和书店去体验购物,同时体验科学分类法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顺势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经常学会按照一定科学的方法整理自己的衣物、书籍、资料,学会为自己

在学习生活中享受到科学分类带来的便捷,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办事的效率,我相信这样的好习惯养成之后,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大大提高办事效率,还能带动深边更多的人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能提高了自己的素养,也帮助了他人。新课程赋予了我们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3.积极寻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全面发展的标准又是什么?要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虽然现在的高考还是最主要的指挥棒,但是十几年从教的经验告诉我,我们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让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让学生富有爱心,懂得感恩!我在教学中,明确告诉学生,我对他们的评价不是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我告诉学生只要他们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有责任心,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学习成绩高低我都欣赏他们。而且我永远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实现自我转变,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跟学生讲:任何时候遇事,都不用着急,因为善思考者方法永远都比问题多!我对学生更多的是以鼓励为主,对他们成长过程存在的困惑,总是站在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角度,帮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所以,我也觉得在新课程教学中,建立正确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必修课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实施中不能只抓知识传授和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必须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第二环节就是知识目标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识板块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这个中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如在讲SO42-的检验时,我设计了几种方案,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离子检验的最佳实验方案的确定,这样能很好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离子检验的基本思路。也就是首先弄清楚被检验的离子是什么,再结合学生所学化学知识,看可用物理方法还是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中,是用沉淀法、气体法,还是其他方法检验,再思考相应方法应用到哪些具体试剂,进而思考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过程中的现象以及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让他们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了解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的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快速就掌握了同类知识。

在教学工作中,我较好利用学校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如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实验、学生资源,教师团队资源,在广阔的网络平台上,能最快速帮助我解决实际教学中的疑问,利用备课组教师团队,能更好进行教学探讨,做到了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教学效果比较好,利用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资源,让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很多学习内容,如课堂练习中,对化学用语的落实,我让学生练习,互相检查,帮助同学纠错,这样学生能较好较快掌握化学用语的书写。让每个学生真切体验到化学学习过程的进步与快乐!学生也就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在必修一、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也希望更多得到同行们的指教,我相信在日后的高中教学中,能更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课标三维目标也能更好完成!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篇6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

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

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

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

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

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_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

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_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 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2nano2 + h2o

65、si + 2f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石英沙)(焦碳) (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高一化学化学式必修一 篇7

一、要对教材中的概念追根溯源

在必修二教材中,提及了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概念;而在选修四中,则以较大篇幅阐释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出现了相似的内容,如何处理好这个衔接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么来处理的。

在必修二教材中,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科学家们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整个艰辛的历程,得出结论 “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即V=△ c/ △ t。学生会根据速率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但在选修四教材中,对速率这部分内容,学生要会熟练运用三段式计算,并知道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且会比较同一化学反应不同阶段的速率大小。另外,在《必修2》中从实验的角度提及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是否使用催化剂等都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不仅提及到这些影响因素,更是通过有效碰撞理论深层次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

同样,在必修二中,需让学生在大量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基础之上,弄清不可逆反应与可逆反应的概念,并在可逆反应的基础上形成“化学平衡”的概念,并通过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平衡受温度影响的实验,初步建立“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对这部分内容,在选修四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首先是从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角度建立”化学平衡“;然后通过改变条件,使得正逆反应速率不等,从而建立新的平衡,即为化学平衡的移动;最后,更深层次地从定量的角度引入化学平衡常数,根据浓度商和浓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完成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

二、要正确把握必修和选修的分层要求和递进关系

在必修一教材第二章离子反应与选修四教材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出现了交叉之处。其中,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及再认识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一定要正确把握必修和选修的分层要求和递进关系。

《必修1》要求这样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即离子反应;2.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3. 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其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弱电解质(从定性的角度知道离子反应也包括弱电解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较高要求,包括:1. 能从平衡移动的角度, 从定量的角度解释有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参与的离子反应;2. 离子反应也存在反应限度的问题,也可以达到化学平衡(比如沉淀转化平衡),所以离子反应产物中的沉淀和弱电解质可以不是更难溶或更难电离的物质;

三、要正确把握必修和选修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电化学在必修选修中的出处:《化学2》: 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定要注意把握各自的重难点,把握好必修和选修的有效衔接问题。

在必修2 中,以实验为切入点,探究了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其它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的内容包括了电池的正负极判断、电子以及电流流向、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详细了解的。

在选修4 中,我们的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在原来必修2 的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其中包括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这些内容。

第一,在必修课中,哪些是基础,大家必须知道,在原电池这节当中必修2 的化学能与电能是最基础的部分,在这里更进一步的介绍了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教材里面是通过对原电池当中闭合电路形成过程的具体分析从而引导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以及外电路等等相关的概念,并且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会写与此相关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教材这样编排,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电化学的这部分知识有一个深层次的研究,并对这部分知识的应用范围有一个更全面的整体性的认识。一个容器的原电池工作不能持久,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要让它在原理上有实用价值就得将还原剂与氧化剂分开在两个容器中,不能让两者直接接触,而盐桥就是用来沟通内电路的装置。必修2 里的原电池是基础的知识,而选修4 里的原电池是必修2 里的原电池的拓展和加深。

第二,我们在通过学习原电池原理等知识后,更全面的了解了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理论知识,知道了化学电池是通过原电池原理进而开发而生成的技术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化学电池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它的实用性非常强大,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孩子的玩具、我们应用的各种电子产品、通信甚至航天、卫星、军事方面都在广泛应用这种电源,基于它的实际应用性能的广泛性,也就对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必须打下夯实的基础。

总之,电化学在选修中体现了与必修二内容的差异与层次来,对知识与原理的要求相对必修二而言更深入了,更高了,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追求知识的灵活运用了。

摘要:做好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衔接教学,需弄清两者之间的连接,才能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并掌握选修教材的学科思想,科学方法与具体内容。为理科学生进入大学更专业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篇8

初高中课程为何难衔接有很多原因。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在初中成绩很不错,但是上了高中感到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学得吃力,而且教师教得也费劲,主要问题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初中课改教材调整了很多内容,内容通俗、简单;部分教学内容删除了,降低了难度、深度和广度,理解、接受和掌握起来更容易了。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很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课时充足,进度较慢,讲授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以及学生消化和巩固时间较多。

高中教材内容抽象概括,牵涉知识面广,受高考限制,教師一般不敢降低难度,初高中教材难度差距加大。高中教材知识点增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重点和规律,没时间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和知识盲点,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巩固与强化,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一新生还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完成作业困难,积压的盲点越多,越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好。

如何解决初、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特点是高一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所以,高一的化学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不同,应注重以下几点: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做好教材衔接

高中化学教师要坚持课改要求,改进课堂教学,与初中化学老师进行交流,尽快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及初、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高一化学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解决和未解决,哪些知识点在高中需要拓宽和加深。通过衔接初、高中教材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做到对高中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二、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化学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深化,知识密度、深度和难度加大,内容比较抽象。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相对较差,高一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接受更多的知识,但课上消化的时间少。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一化学教学难度、进度不要太快,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节奏,由慢到快,把握整体学习的进度,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并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从而达到应用掌握的水平。

教学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应掌握教材、大纲,通过摸底测验,摸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尽快克服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生学会知识,是为了学生课外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给予学生各种知识的具体指导,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习惯,尽可能地留时间给学生复习,消化新的知识。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和实验规范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初中差异很大。高中学习要改变初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明确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听课,集中注意力听课,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让学生重视知识和规律的形成,不仅仅对结论死记硬背。课后复习是关键的一环,通过教材和听课笔记,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出记忆规律和要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解决,最后巩固练习。有问题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尽量做到独立钻研。在做中练,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消化情况,并针对性地指导和查漏补缺,备课时、讲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高中学习能力利用远强于初中,体现尤其是化学实验上。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和规范,敢于实验,做好化学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的准备工作,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认识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实际困难,帮助学生由初中化学跨到高中化学台阶。做好化学教材知识衔接,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使学生为高中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学习各种知识及技能。

上一篇:厂房建设配套设施下一篇:民营企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