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测试报告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环境测试报告(共8篇)

网络环境测试报告 篇1

2010年 12月

网络运行报告(范本)1.【联通网吧用光纤网络基本情况】 本次测试内容为X网吧联通光纤专线

在X网吧配合下 通过联通的IP地址和DNS进行单机测试 用户开通的联通专线为10M,采用光收发(双纤)开通

2.【联通光纤网络具体测试情况】

网络运行报告(范本)(1)在联通(网通)测速网站测速

测速结果是远超过10M带宽 最高带宽如图 瞬间流量高达40M 多次测速后平均带宽约为10M

(2)DNS延迟测试

DNS延迟的大小和网页连接速度密不可分。

因此,DNS延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延迟大将会导致网页打开速度缓慢。

网络运行报告(范本)

PING联通DNS 1000包 无掉包 稳定在4-5MS

网络运行报告(范本)

PINGXXXXDNS 延迟较高 并且掉包也较严重

另外测试打开 SINA,SOHU,163,QQ,PCONLINE,PCPOP,BAIDU,GOOGLE等大型网站后发现,联通网络在打开大型门户网站时间为8-15秒,和10MXXXX光纤网络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在网页浏览上,几乎没有区别,只有在个别小型单线路网站上,XXXX有优势。

(3)资源下载测试

测试均使用浏览器默认下载(不使用迅雷等下载软件)

首先是联通服务器下载 速度达到700-800K/S

在天空软件站通过联通连接下载 速度达到800-900K/S 表现稳定

在360官网直接下载360安全卫士 速度达到700-800K/S

网络运行报告(范本)

在腾讯官网下载QQ2010 速度达到900-1000K/S

在KUGOU官网下载KUGOU2010软件 速度达到1000-1100K/S

在腾讯官网下载电脑管家软件 速度达到1000-1100K/S

通过在各大网站下载,联通10M光纤网络表现稳定,基本上都可以达到10M带宽的理论值,另外在10MXXXX专线的测试中,数据基本一致,所以在下载的表现中,同样没有区别,只有在没有联通下载服务器的网站上,XXXX有优势。

网络运行报告(范本)

(4)在线电影测试

首先是迅雷看看,基本上缓冲5-10秒既可流畅观看电影

网络运行报告(范本)

优酷,基本上广告后便可直接观看,非常流畅,瞬时流量甚至可以达到1.6M/S

网络运行报告(范本)

土豆网 和优酷类似,广告后便可直接观看,非常流畅,瞬时流量甚至可以达到1.6M/S

因此,在目前主流在线网站上测试,联通和XXXX在同样带宽下,速度基本相同,XXXX在迅雷看看下缓冲时间稍短,略有优势。

(5)游戏测试

在较流行的网游上进行测试,联通接入XXXX游戏服务器,延迟基本在300-800之间,无法正常游戏,XXXX在网络游戏方面,有压倒性优势。

网络运行报告(范本)3【运行总结、维护信息通报及建议】(1)测试情况总结

在网页浏览,在线电影,下载等方面,同等带宽的联通光纤和XXXX光纤速度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别,在游戏方面,XXXX具有较大优势,联通网络基本无法进行游戏。

(2)相关建议

网络环境测试报告 篇2

2010年10月12日下午,宁夏电力公司完成了局域网网络测试环境设备的安装、上架、加电等工作。至此,局域网网络测试平台搭建工作顺利完成。

宁夏电力公司局域网网络完善项目实施在即,此项目将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改造,按等级保护要求进行分区、分域部署。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较为复杂,实施过程中将会影响公司的核心局域网及所有业务系统。为了保证在改变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各业务系统能够平稳过渡到新的网络环境中正常运行,需要搭建测试环境进行测试验证。整个测试环境的搭建完成,为局域网网络完善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该公司将组织专业人员按照局域网运行环境进行全面模拟测试验证及配置,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网络环境测试报告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效课堂;自主探究式

2010年4月,我校申请并承担了“新城区中小学学科课堂高效教学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我们对课题的内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对与本课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依据有了新的认识并重新定位,确立了研究方案。从2010年4月启动研究至今,我们严格按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相应的实践成效。

一、课题背景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极为重要的认知工具,学生只有具备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教学手段为我们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课题界定

1.网络环境

主要指校园网和基于校园网自主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

2.语文高效课堂

主要指利用网络资源,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主,建设教与学高效的课堂模式,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为试点,逐步向其他课程拓展,基于校园网上的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探究如何正确、合理地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加工、应用语文知识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精神。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更好。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

四、研究目标

根据学校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具体设想通过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利用已有资源,加上有选择地引进和自己研制开发,逐步丰富和完善学习网站资源库,研究开发出适用于高效课堂的内部教学资源学习网站。

2.通过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建构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的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3.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效

1.进行学科教学资源准备,完善和丰富网站资源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网络教学资源散落在Internet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之中形成的资源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还没有生成可供利用的以学习主题为主线的课程资源,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专题学习网站应运而生。这种学习方式结合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与开发资源的技术和目标,很好地将专题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能的培养几个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通览全册教材,我们将“我国的世界遗产”作为网络资源的核心内容,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篇)”学习网站的构建,首先,我们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尊重学生,学生的需要决定专题学习网站中结构和学习的评价方式。教师从网络中选择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文字、视频,经过教师的重新组合,在设计学习者任务活动时,带有明确的目的,学生带着任务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非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而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自己本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网站上可以找到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相关资源,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网。

2.在设计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时,将专题学习网站的框架归纳为如下几部分

(1)“走进课文区域”——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

一般呈现与课文相关主题的知识点、学习提示及进行导学的公告。

(2)“网络资源区域”——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

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角度通过搜集、整理建设与本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的形式编制具有较强交互性的专题网页。同时做好与世界文化遗产等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

(3)“交流讨论区域”——学生发表见解的窗口

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自己发现的问题参与讨论与交流,并提供学生发言的平台,鼓励学生对各类信息发表看法、写出感受。

(4)“在线测试区域”——学生成绩评价的园地

在线测试是网络主题学习的重要特征。网站提供学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测试问题,将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即时反映出来,供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评价。

网络环境测试报告 篇4

0人参与 0评论

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

——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未柠

(2014年12月25日)

概述

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总书记亲任组长,完成了国家在互联网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一年,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正能量更加巨大,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

2014年,中国从消费互联网正加速迈向产业互联网。各传统行业尤其是零售、金融、制造、医疗、教育等都在与互联网加速融合,互联网创业成为新亮点。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多样化及大数据云计算能力,互联网势必将迈向从改变消费者个体的行为到改变各行业、政府乃至社会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外交元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成功召开,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世界互联网领域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会议。12月,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华盛顿举行,鲁炜主任率领罕见规格的中国互联网代表团访美,掀起了网络外交旋风。从乌镇到华盛顿,从“主场外交”到“征服之旅”,中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涉外活动数量增多、节奏变快、程度加深,影响力也更为广泛。中国正在以更积极的姿态,构建中国作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强国地位。

2014年,正能量网络生态正式形成。网友在微博上发起“待用快餐”活动,全国30多个城市的300多家爱心餐厅参与,请环卫工人喝口热茶、吃碗热饭的呼声络绎不绝。此外该活动持续发力,遍地开花,还衍生出“待用文具”、“待用面包”、“待用书籍”、“待用电影”等一系列公益主题;8月,境外社交网络兴起的旨在关注渐冻人等罕见病的“冰桶挑战”传到中国,各界知名“大佬”纷纷应战、传递爱心;11月,“微笑挑战”点名游戏蹿红微信朋友圈,“用微笑感恩身边所有人”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各种微笑照片疯传网络,传递快乐正能量。这种在互联网上兴起的正能量正以独特的O2O方式推动着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2014年,依法治国理念得到弘扬,网络空间日渐清朗。“净网2014”、“剑网2014”、“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治理”等10项专项行动的相继开展,在国家层面完成互联网层面的顶层设计后,互联网管理部门的网络治理思路逐渐明晰,分类统筹、分步管理的方法正在成型。

一、“三微一端”的移动舆论场成为中国网络舆论新重心

我国移动用户规模在2014年进入迅速增长期,信息由传统PC端流向移动端,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而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已成为移动舆论场新重心。

二、2014年是中国媒体融合元年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入口、阅读习惯等发生了重大改变,门户网站也越来越成为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传统媒体。除原有的微博平台外,诸多传统媒体都在积极布局微信及客户端,剑指平台级应用,进行“移动化”、“碎片化”、“矩阵化”传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中央视新闻的新媒体粉丝数已刚刚过亿,人民日报四个微信公号与五月份上线的新闻客户端也影响力颇大,新华社新闻客户端在六月份上线后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有,澎湃、界面等新媒体产品的陆续上线,也给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诸多价值参考。此外,在新浪效力了17年的总编辑陈彤11月离职加入小米负责内容运营,除了让世人感慨门户时代的落幕,更开启了终端、平台、内容、社交等整合发展多领域共生的“新媒体”时代。

2014年时事资讯类新媒体情况一览表

媒体

微博

(发博数)

微信

(当日累计阅读数)

APP

(豌豆荚-下载量)

人民日报 18077 903,049 98 万

央视新闻

18899 833,021 115 万

南方都市报

8708 270,841 2.2 万

广州日报

17607 255,736 1.5 万

澎湃新闻

965 89,063 11 万

南方日报

13352 69,429 3511

凤凰视频

6731 55,625 336 万

凤凰新闻

384 42,786 902 万

今日头条

3229 15,501 3069万

财经网

16293 6,516 4532

三、意见领袖“退场”,“自媒体人”登场

2014年,微博上“意见领袖”即“大V”群体的活跃度明显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整体发博量减少四成,并出现部分向微信公号迁移的现象。据腾讯微信官方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微信公众号总数超过580万,日均增长数1.5万个。随着微信公众账号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聚焦垂直领域的作为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传播的“自媒体人”正逐渐取代微博“大V”并被赋予新的民间舆论场话语权。随着各类自媒体联盟风生水起,以“自媒体人”为核心的圈群文化开始在舆论场中扮演重要作用。

四、匿名、无网、加密社交工具出现

互联网技术革新促使信息形态发生变化,也将带来网络舆论生态的迭代更新。国外的“Secret”、国内“无秘”、“吐司”等匿名社交应用在社交媒体界刮起“匿名风”;Firechat、茄子快传等无网传播功能也使得该工具拥有较大用户市场;Twister也以“去中心化”的形式打破传统社交软件。

国内外新型社交平台一览表

社交平台/软件

上线时间

用户规模

主打特点

Snapchat

2011年9月

月活跃用户数超1亿

阅后即焚

无秘

2014年3月

累计下载量1674.3万(2014年9月数据)

加密社交

Yo

2014年4月

200万(2014年7月数据)

简洁 Twister

2014年6月

全球活跃用户3000左右

去中心化

无网社交平台一览表

应用名称

快牙

茄子快传

闪传

Firechat

瓦力快传 AirDrop 原理

WLAN热点形式来传输数据,不需要开启wifi

通过对环境声音的感应,将手机之间自动建立连接

利用手机WIFI网卡传输

通过蓝牙技术,将智能手机转换为一个个“路由器”,附近的设备越多,通讯信号越强。

创建WiFi热点

需要新型号的网卡,直接建立热点(类似蓝牙)

对象

最多五个手机与电脑 手机与手机

两个具有无线功能的电脑

手机与电脑

手机与手机

手机与电脑

手机与手机

手机与电脑

手机与手机

手机与电脑

手机与手机

电脑与电脑 手机与电脑(限于IOS)

文件类型

无限制

无限制

无限制

无限制

无限制

无限制

使用距离

10M内

10M内 10M内

30.5M内

10M内

9.2M内

五、微信政务开启建设移动互联服务型政府新时代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5日,已有29家中央机构开通政务微信,其中政务微信公号34个,服务号5个。垂直服务领域中,至2014年9月1日,全国公安交管系统政务微信数量已达703个,全面覆盖大陆31个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武汉交警的政务微信,自开通后已成功实现了交通事故快速拍照处理、带图片的事故信息推送、微信支付缴纳罚款等重要功能,并在筹划利用微信政务解决远程定责、基于个人位置信息的路段限行等交通信息提醒以及将整个车管所搬入服务号等场景。此外,全国共计几万余个基于宣传和服务的政务微信公号(订阅号与服务号)在2014年的快速开通,对未来移动互联时代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等将产生深远影响。

六、新闻网站仍是网上舆情首曝主要途径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12月共计4783个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网络舆论场中关于信息来源,新闻网站、报纸等仍是舆情热点首曝的主要途径,各传统主流媒体作为热点事件首曝渠道的比例均有提升,微博爆料占比较去年有所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传统媒体在有关报道中譬如马航事件等,为“博眼球”抢发未经核实消息致讹传频现,引发舆论广泛质疑。此外,今日头条、澎湃等新兴媒体平台以及独立网站等也抢占信息首发地位,信息外溢至多平台的现象渐显。

七、超四成网上舆论热点能得到回应

2014年,近四成网络舆论热点得到涉事主体回应,相较2013年,涉事主体无回应的现象显著减少,回应也从追求回应速度转向兼顾回应节奏上,相关回应能够在一周内完成。回应方式方面,以接受记者采访最多,占比达48.2%,通过官方网站及微博等网络形式回应的涨幅明显。积极主动回应热点话题显现出涉事主体舆情应对能力日渐提升,逐步掌握消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主动权。

八、反腐倡廉、司法执法、国防外交是2014网上舆论最为关注之三大话题

九、反腐舆情进入官方主导模式,网络反腐出现断崖式降温

自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上线并开通网络举报通道后,中纪委官方网站很快显示出引领网上反腐舆情的“引擎”作用。此后,全国各地纪委监察部门紧跟中纪委步伐开通官方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纪委主动发出权威声音、抢占舆论高地的积极氛围。与此同时,网络反腐(或称民间反腐)发生断崖式降温,根据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统计,2014年由网络举报而揭露的腐败案件仅51件,全年总和不及网络反腐“鼎盛时期”一个季度的件数。由此可见,反腐“正规军”出击成效显著,网络反腐进入官方主导时代,摆脱过去“网络爆料—纪委介入”这种舆论的被动状态,转而形成“纪委公布—舆论热议”模式,官方牢牢把握住舆论话语权。舆论一度总结的“周一拍苍蝇,周五打老虎”纪委工作规律,正是印证了反腐“官方节奏”的深入人心。

十、“***现象”火爆网络

网络环境测试报告 篇5

>《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论坛热门帖子: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3月至2003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02年2月至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2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02年6月――2004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02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2002年9月――2003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03年9月――2004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2004年9月――2004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2004年12月――2005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顾问:张克敏 邓小庆 刘书华 包锦安

组长:王世群

副组长:赵放鸣 何江顺 邓 勇

成员:龚照华 杨 培 石 敏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王世群

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邓 勇

课题研究人员:

第一研究组:组长:邓 勇 组员:黄银华 谢家英 尹端津

第二研究组:组长:龚照华 组员:黄 芳 程舒燕 张红艳 凌文泉 黄志伟

第三研究组:组长:杨 培 组员:赵 放 王纪蓉 古远鹏 雷 波

第四研究组:组长:石 敏 组员:张胜男 黄 智

档案整理:邓 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网络环境测试报告 篇6

1、基于网络环境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课

・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信息。

・知道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熟练Windows和IE浏览器等的操作。

・熟练使用画图、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初步学会简单的制作FrontPage。

・能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

・知道网络安全,做到绿色上网。

・了解知识版权的有关知识,尊重知识版权。

(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信息的获取指的是: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检索信息来源、在信息来源中查找信息。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从网络中发现信息,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问题)从网络收集信息。

・信息的分析: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各种方式来感受信息、筛选出有关信息。

・将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信息的加工:是指把多种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①综合②重组③交流。

・将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信息的利用: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学生自我命题作业。

・信息的评价: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

・辩证地看待信息,加强网络道德、信息免疫教育。

・解决信息迷航。

2、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及方法

(1)评价标准:

①知道什么是信息,了解从网络收集信息的方法,初步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方法,能收集一些信息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能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研究成果能在小组内用语言交流。(信息素养一般)

②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从网络中查找、探究信息。较好地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方法,有一定的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研究成果乐意在班级内用语言交流。(信息素养较好)

③ 能够主动地从网络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能够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把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页的形式与他人分享。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素养好)

(2)评价方法:

①学生自评,同学互评。

②形成性测验,实际操作考试。

③成果汇报(Word、PowerPoint或FrontPage)。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文献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边研究边总结,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

八、课题研究思路

1、本课题准备从三方面抓起:一是做好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力求让教师在技术层面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在信息课上,做好对学生利用网络能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三是建立网络环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用信息中发展信息素养。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的对象是中高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中进行研究,有很多地方要了解学生、教师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这些要用到调查研究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能否影响其他能力等研究中,势必要用到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对于形成各种有效的培养方法等方面研究过程中,要用到经验总结法。

2、研究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3―2006.8)

①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建立基础资料,特别是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②课题组成员培训,理论学习(信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等),计算机操作。

2、实验阶段(2006.9―.5)

①紧紧围绕课题进行扎实有效的研究。

②做好研究过程中价值体现的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并研究学生的动态,发掘基于网络环境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加以实践,积累案例和经验,形成阶段性报告。

③举行研讨,交流心得,对下阶段的课题研究进行研讨和部署。

3、总结阶段(2010.6―2010.10)

①收集、整理材料②学生作品、教师论文③形成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别一方面其他学科通过课程整合的形式也同时进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阶段一:加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素质。

1、强化理论学习,提升研究能力。

①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理论与经验。

我校已经为骨干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在每个办公室配置至少一台上网电脑,网点布到每个办公室,为教师上网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结合学校层面为促进教师学习而制定的制度,在课题组倡导实验教师利用网络手段进行理论查阅与学习,如今,实验教师都已习惯甚至离不开利用这一手段。

②理论学习形式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研讨与反思相结合;定期为实验教师推荐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比如有共性的学习内容,我们经常集中进行专题学习,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我们已经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中的相关论文;此外还要求研究老师联系自身研究的需求,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我们学校网站的本课题专栏中,我们设置了“论文交流”栏目,除了上传实验教师撰写的论文外,还转引一些值得学习的论文供教师研读。

③学校通过订购大量教育专著、杂志、数字资源供教师借阅。特别是数字资源,教师借阅积极性很高,通过借阅台账可窥一斑。

④组织教师外出听课,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

⑤邀请专家、上级领导作讲座,引领教师沿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学习与研究。

我们在开题之初曾邀请市馆及区有关专家领导给予我们指导,通过与专家对话,我们才能及时调整研究策略与方法。

2、开展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①组织以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能更好地利用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如我们已经开展了网络应用技巧、Photoshop、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课件制作软件的培训活动。如今,教师都已能够根据自己课堂需要自制课件,不再单纯依靠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

②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在校内发挥骨干引领、辐射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我们学校采取三级梯队管理,一级梯队为信息技术教师,二级梯队为课题组实验教师,三级梯队为其它教师。通过三级管理,可以允分发挥培训到转化为实践的能效。

阶段二:落实措施,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

1、加强课题研究制度建设,使课题研究有章可循。

①为了给课题组创造研究环境,我们实行例会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②为了有效督促研究的有效开展,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如《课题研究考核细则》,每学期都会根据考核细则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考核,同时学校也会对课题进行考核。

2、扎实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安排研究课,在研究课的备课、上课、评课等环节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因为有了这样的积累,才使得佘福全、韦天星、张桥等教师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在实践中强化实验教师的研讨与反思意识,提高研究能力,结合研究实践撰写总结、论文,从开题至今,我们组已撰写多篇经验总结。

3、通过竞赛与展示对实验教师进行激励与肯定

每学期我们都开展学习网站制作比赛、网络整合课展示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可以使老师从纵向看到自己的进步,也可以从横向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为未来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这些活动中也可体现教师们的教改思想,反映出一定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阶段三:实践研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制定评价体系,为研究提供参照指标。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研究 篇7

1 网络环境下会计报告的特点

在信息时代的会计工作中,网络及其硬件设施既是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工具,也是会计报告制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1.1 即时生成性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各种办公软件的开发和推广的应用,在现代网络的支持下为会计报告的即时生成提供了两种条件。

1.1.1 会计信息即时集中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及其相关的通讯软件,能把会计报告需要的各种信息即时地集中起来。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各个部门的工作者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把自己采集或搜集到的各类会计信息,传送给具有某种职责权限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或其他的会计专业机构等,既可以是单项数据信息的传送,也可以是多种信息的综合性的传送。

1.1.2 会计报告的制作即时生成

会计报告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工作,是把表象的数据转化具有“决策价值”的质变过程。其作用机理表现为呈报格式的多样性、信息的交互及其决策价值三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会从单纯的数据表格向具有各种分析功能的“图、表等多样化的呈报格式”提升,使其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具有参照意义。

1.2 交互共享性

交互与共享是网络表特征之一。会计报告的制作及其模式的创新中,根据不同性质单位的财务工作与会计人员的实际职责和工作需要,交互共享表现在两个方面。

1.2.1 信息交互共享

网络的交互性在于信息在职责相关之间的交换与交流。对会计工作而言,就是围绕某个工作或某个单位的整体工作,在部门之间、人员之间、会计机构与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交互,并且让关系人对此信息能够从单位发展的视角,共同分享与运用该信息所蕴藏的各种发展契机、创新启发和具体工作的指导等。

1.2.2 综合会计报告交互共享

即针对已经生成的会计报告,以某种结果性或结论性的交流,在信息相关之间进行传阅与交流,以对以往的工作做出核算结算性的财务总结,对以后的工作做出预算性、矫正性、提升性的计划提升。如通过会计报告的交互共享,能明确企业下一步的会计目标、强化“利益相关者”的“意识培养”、强化“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制度建设”,以推动“加强环境会计报告体系和制度建设等”。

2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类型

尽管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呈现了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特点,但依然无法与传统的模式绝对地进行分割。在实际制作与运用中,其以覆盖性的功能把传统模式融入,以全新的模式把会计报告呈现。

2.1 静态性模式

静态模式是指已经生成且作为结果与结论,被相关单位、利害关系人与专业机构运用过的会计报告,具有稳定性、不变性与参考性的价值。结合会计工作实务,其中有两个基本特点。

2.1.1 阶段性的会计报告结果

阶段性的会计报告结果是指根据某个的月份、季度、年度甚或更长时期的计划与规划等所做出的会计报告,其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以网络资源的形式被公告出来,被各种需要的单位或机构运用,其重要作用就是参考性、借鉴性与启发性。

2.1.2 档案性的会计报告结果

档案性的会计报告结果即针对那些被作为档案的以往的会计报告,其在某个机构、网站等被发布出来,其他人员或单位可以通过获取某种资格的方式,去查阅、学习与引用。由于会计报告涉及法律、商业秘密与其他的单位机密等,这种静态性的模式往往是在授权或职责部门与机构之间被查阅和运用,实践中具有严格的限制性:首先,人员资格的限制,如单位的财务人员、主管领导、主要领导与审计和司法部门等,他们可以在职责范围内对其进行阅读与分析,以期获得单位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决策性的价值信息;其次,信息网络开放的时间限制。只有在公开或发布后不会对单位造成泄密或其他损失的情况下,才会按照法律的规定适时地公开。如上市公司的会计报告就需要按照法定程序,才能维护股民的合法权益。

2.2 动态性模式

与静态模式相比,动态的会计报告模式具有细节化、即时性发布与变化性的特点。在运用与制作的实践中,有两个典型的特征。

2.2.1 信息获取与结论生成的动态性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单位的会计信息是瞬息变化的,因此,制作的会计报告也会以变化性的动态特点呈现。再者,由于各种会计分析软件的运用,会计信息的获得与结论几乎是同步生成,也为各种经济活动与决策活动创设了灵活的会计工作基础。在实践中,既有单项信息的会计报告,也有多项乃至综合信息的会计报告。

2.2.2 关联信息之间的会计报告具有承继性

这种动态变化的信息决定了其会计报告的变化性,也决定了该会计报告的纵向承继性。正是这种动态性的模式,以细节的变化来呈现出单位整体工作的规律性,为宏观决策的适时调整、细节举措的灵活改变,奠定了坚实的决策性信息基础。虽然是在网络环境下,出于单位信息安全的考虑,动态会计报告模式及其结论主要在单位内部权限人员之间实现网络的交互共享,如财会人员与领导层的交流共享等。

3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及其设施被作为基础性的技术与设施广泛地甚至依赖性的运用,对会计报告模式带来巨大的积极的创新性冲击。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平台和制度”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财务报告的改进与内部报告体系的创新”。

3.1 虚拟与现实结合

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在网络环境下表现为会计报告模式的传统和信息化结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3.1.1 传统的信息采集是数据化的会计信息采集的基础

由于会计信息的采集,需要相关的专业会计人员与其他相关人员深入到工作的第一线,即使是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或工作生产线,也需要对相关的设施进行人工地操作,才能把那些最直接、细节与动态的信息采集,因此,传统的信息采集工作在当前依然扮演着基础性的工作。传统的信息采集主要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数据的初步的记录,备份存储,采集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是对于以后进行分析,运用重要决策判断主要依据。

3.1.2 网络会计分析软件是传统分析技术的网络运用与创新

当前,被广泛运用的各类会计分析软件、表格软件、图表软件与其他的相关软件,都是在传统表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信息化处理和升级,使其既具有了传统的基础功能;同时,也具有新的即时性自动生成的相关功能,实现了快捷、及时与精确的会计工作及其报告制作模式。网络软件的运用是信息化的必然的产物,自动生成提高了数据的效率,比传统的工作模式更加简化,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2 独立作业与团队合作结合

由于网络及其他各种软件的广泛运用,使得原来劳动力集中的会计工作,可以让一个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信息化工作技术的人,在特定的工作条件支持和环境中独立地开展会计报告的制作工作,也可以在精细化的分工下开展团队性的合作工作。工作实际中,有两种发展的趋势。

3.2.1 精细化分工的独立作业

由于现代分工越来越精细,在各种单位的财务部门,都会按照会计工作人员专业、学历与擅长的方向做出扬长避短的工作进行分工,因此,针对某个具体部门、环节与工作性质,会做出针对性或专业性的会计工作分工。如政府审计部门或做出企业、事业与其他单位性质的会计报告制作进行内部的分工。

3.2.2 综合性工作的团队合作

这是当前会计报告的网络交换共享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是在单位内部可以在节约各种纸张的情况下,让相关人员在特定的软件支持下,开展信息交流、结论分析与报告制作的合作。如把单项信息汇总的团队合作,以做出具有综合性、全面性与宏观性的决策参考价值的会计报告等。例如,在环境会计报告的制作中,在“企业环境足迹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财务部门内部的团队合作可以获得“企业财务业绩与环境业绩”,并实现“环境会计报告编报体系的标准化”。

4 结 语

网络环境下会计报告模式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设施、会计报告办公软件是会计报告生成的基础,企事业单位与其他性质的单位的发展,是推动会计报告模式不断变化且提升的内在机制性动力。尤其在深化改革的时代,各种单位工作的创新有效地推动着会计报告模式的创新、会计工作的创新,为单位的发展做出教训性的会计反思、前瞻性的会计预测、导向性的会计分析。

摘要:网络与信息化设备在会计工作中的普及与专业化运用,推动网络环境下会计报告模式的创新和推广。研究表明,以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专业群体性、动态生成性与软件支持性为基础,把会计工作的信息、方法、程序、分析、目标、质量以及导向等全面地展现出来,为会计工作、企业、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提供更加直观、详实、全程与动态的参考数据和图表,为各种单位的发展提供反思数据、发展指导与前瞻导向。

关键词:网络环境,会计报告模式,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唐亚军,吉利,汪丽.呈报格式多样性、信息交互及管理会计报告决策价值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94-200.

[2]唐智远.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报告制度建设问题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2(8):110-111.

[3]王一舒,王卫星.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下高校会计报告改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40-45.

网络环境测试报告 篇8

徕卡T参数

有效像素:1630万

感光元件尺寸:23.6×15.7mm

快门范围:30-1/4000秒

感光度范围:ISO 100-12500

自动调焦系统:对比度检测

内置闪光灯:GN=4.5

最高视频标准:1920×1080/30p

液晶屏:3.7英寸、130万像素

体积:134×69×33mm

重量:384g

1徕卡T 是徕卡公司的第一款具有APS-C幅面传感器(1600万像素)的紧凑系统相机。它的时尚设计风格、创新操控理念(具有手势控制功能的触摸屏)、极其锐利而清爽的影像都是实1实在在的优势。

2徕卡T的机身由整块铝材铣磨出来,非常时尚而优雅。通过快门键旁的开关,可以手工启动弹出式闪光灯。

3该相机使用SD卡存储影像和视频。在测试中,对于容量最高为64G的所有种类SD卡系统(SD、SDHC、SDXC),该相机均工作良好。徕卡T 提供一个用于数据传输的USB接口,除了机顶部的附件热靴以外,这是该相机的唯一接口。

4该相机的整个机背几乎都被分辨率为130万RGB像素、规格为3.7英寸(9.3厘米)的液晶屏所覆盖。位于机顶部的两个拨盘与优雅的机身融合为一体,用于设置影像参数。

5除了内置闪光灯系统外,该相机还提供了一个用于外接闪光灯系统的附件热靴。该附件热靴还可用于具有236万RGB像素分辨率的“Visoflex”电子取景器—该配件由徕卡公司作为选购件提供。该电子取景器包含了一个GPS系统,可以将全球定位数据整合到影像的EXIF信息中。

徕卡T影像质量评价

锐度

右图是用徕卡T相机拍摄ISO12233分辨率测试标版,再用Imatest软件判读后自动生成的分辨率图(图中可见“=3165 per PH”)。

徕卡T相机以像高3264线中的3165线再现了ISO12233测试图,这是相当优秀的结果。能获得这样的结果,是基于该相机高品质镜头系统与APS-C传感器和影像处理器之间近乎完美的配合。在我们的标准测试箱影像中,非常锐利的影像再现结果令人瞩目(见下页测试图中左上角的金属筛网,或肖像照中模特所穿T恤的可清晰分辨的红色织物),对精细结构的再现非常清晰。

色彩

上面是用徕卡 T相机拍摄标准色卡(X-Rite ColorChecker),再用Imatest软件判读后自动生成的图(图中的方块为理想效果,圆形为相机实测结果,两者距离越接近越理想)。

这部新型徕卡相机倾向于拍出低饱和度影像。对色彩测试图的再现仅有89.3%的平均饱和度,这是非常、非常低的。在肖像照和测试箱照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低饱和度。与其他紧凑系统相机相比,徕卡 T相机的这两幅测试影像均显出“漂白”的效果(所有影像均在标准影像色彩设置下拍摄)。在使用诸如Adobe Photoshop等影像软件进行优化时,这种“低饱和度”的拍摄结果具有优势,但是如果您喜欢单独编辑每一幅照片的话,就需要使用RAW格式的文件了。自动白平衡系统显示出优异的测试结果。

动态范围与噪点

徕卡T 在噪点测试中表现很好。在较低感光度下(ISO 100-1600)拍摄的影像具有很低的亮度噪点。在ISO 1600或更高感光度下拍摄的影像中,可以看到色彩噪点。在ISO 3200或更高感光度下拍摄的影像中,抗噪点滤镜效应明显。滤镜作用会导致细节丢失,在ISO 12500下滤镜效应变得令人无法接受。

动态范围的测试成绩优异。就像具有全画幅传感器的专业单反系统一样,徕卡T的最大动态范围达到了11.8级光圈值。在较高的ISO感光度设置下,该相机仍保持高动态范围的水准。在ISO 1600模式下,它仍能拍摄出接近11级光圈值动态范围的影像,只有在最高感光度模式下,动态范围才显著下降(在ISO 12500模式下为7.84 级光圈值)。

徕卡T操控性能评价

徕卡T 是徕卡公司第一部具有1600万像素、APS-C画幅影像传感器和新型镜头卡口系统的紧凑系统相机。其机身是用一整块铝材铣制而成,并具有非常时尚的外观设计。所有功能元件都被纳入机身内。小巧的弹出式闪光灯被嵌入到这个机身内,就连设置拨盘也融合到机身内,只是带有电源开关键的快门键高出机身。该电源开关具有第三个挡位,可使机顶部的弹出式闪光灯从机身内跳出。

相机的整个机背几乎都被很大的液晶显示屏(3.7英寸)所覆盖。该屏幕具有触摸功能,并与这部新型徕卡相机的操控概念完全融合。用户可以对菜单进行设置,以创建自己的工作环境。像智能手机一样,该相机具有手势控制功能,比如:在取景模式下,通过在屏幕上展开两个手指,就可以放大影像。在机顶部的两个设置拨盘可帮助用户改变影像参数。这两个拨盘具有“联想功能”,所以能够帮助用户改变所有类型的参数。

目前,徕卡为这款新型T卡口相机提供了两款镜头:徕卡Summicron-T 23mm f/2 ASPH.作为一款大光圈定焦镜头;徕卡Vario-Elmar-T 18-56mm f/3.5-5.6 ASPH.作为标准变焦镜头(等效35mm系统27-84 mm焦距)。徕卡Vario-Elmar-T 18-56mm f/3.5-5.6 ASPH.被用于本次测试。在2014年的Photokina展会上,徕卡将会发布并展示另外两款镜头。徕卡还提供一个转接器,使这部新款徕卡T相机可以使用所有徕卡M系列镜头。

USB端口是这部新款徕卡T相机的唯一接口,它位于机身的右手一侧(SD卡插槽下面)。该相机没有HDMI端口和模拟电视接口,USB接口可用于电池充电。徕卡随相机一起还提供了一个单独的充电器。

该相机具有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接口,并可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遥控软件)进行操控。该应用程序只能用于iOS系统,徕卡公司至今尚未发布用于安卓系统的版本。

上一篇:食堂工作经验总结下一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心得体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