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语文教学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家谈语文教学(精选8篇)

专家谈语文教学 篇1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一期51页

1、解读要适度。对字词意思的解读要适度。一个词往往可以挖很深,在每个年段究竟要挖到哪儿要有数,对整首诗的大意的把握到哪一步,也要有分寸。对古诗词意象的把握要适度。意象是承载着作者情感认识的具体物象。如果我们仅仅注意到这是一个具体的意象,有可能把诗肢解,破灭。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强调整体把握,意象是同一的,要注意意象之间的联系,把他们连缀成一个画面,构成整个诗歌的意境。对诗歌意境的体会要适度。意境是人营造出来的,是融入了诗人情感后的一个画面、一个场景、一个空间,它里面有景物、场景、人的活动,每首诗不一样。它是由许多相关的意境组成的情景。要引导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入那个场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学生要学得适度。度的把握极其重要,不求甚解,也不要深解。不同的年段,经历不同,知识文化底蕴不一样,随着人生的发展对同一首古诗的理解会不断加深,古诗词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就行了。

2、拓展要有效。(1)有助于解读古诗词。古诗词是古人写的,离学生遥远。历史在前进,政治背景,经济状况,社会风俗都不一样,要现在的孩子去认识古代那个背景下诗人的见闻、情感,当然有困难。再加上古人写诗词,用的是那个时代书面语言,还是奢华的书面语言,用词不一样,语法不一样,这又增加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难度。因此学习古诗时有时需要介绍相关典故,有时需要提供时代背景,有时需要介绍作者情况,这样才能进入、还原当时的情景,才能理解古诗词,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2)有助于积累古诗词。学一首再拖几首,便于积累。拓展同主题,同作者、同题材的古诗词,让学生阅读,吸取文化营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古诗词教学的防止倾向。第一,防止教师的过度分析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教师自己夸夸其谈,而学生的阅读实践被忽略了。第二,防止集体讨论代替个人理解。第三,防止逐字逐句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4、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第一个字是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第二个字是解,理解的意思。小学阶段要把握一个度,该讲的讲透,不该拔高的不深究。第三个字是赏,基本意思理解后,让学生对这首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背景有一点接触,是对教学的一次升华,让古诗教学达到一定的境界。

5、古诗词教学要提倡“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反复诵读。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味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二要坚持领悟大意。三是要坚持熟练背诵。

专家谈语文教学 篇2

刘旭:农机农艺融合,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表示,自世界上第一台拖拉机于1792年诞生,到现在已经200多年了。农机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机化的作用开始凸现,解决了劳动的繁重化。第二个阶段就是农机与农艺开始结合,农机实现了农艺化的目标,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矮秆小麦的诞生。小麦秸秆比较高,后期容易倒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这就需要培育一种矮秆的、不易倒伏的、便于机械化收获的小麦品种。而实际上为了实现机械化收获而培育的矮秆小麦品种,也达到了提高产量的目的。这是最成功的、也是最有效的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例子。到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农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农机开始与数据化、数字化、精准化结合。

刘旭院士认为,我国的农机化发展目前已进入到最好的发展时期,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和素质要求我们必须实现各种作物的生产机械化。如果农艺方面的科技成果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这项成果就很难推广。因为现在农民的原则就是少用点儿时间,少费点儿劲,多打点儿粮食,多挣点儿钱,这是农民对农艺提出的要求。反过来说,如果农机不与农艺结合,也很难有市场。他提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一个绕不开的坎,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农艺方面,农艺专家要用标准化引领规模化,用规模化带动产业化;在农机方面,农机专家要用数字化提升机械化,用机械化推动现代化。只有农机农艺真正结合起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数字化、精准化,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才能到来。

罗锡文:培育适合机械化的,作物品种是根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在演讲中表示,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很重要,这也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基本点。而在生产过程中,则需要制定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大量的实验表明,套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粮食的丰收,但这就需要解决套作中的种植、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收获问题。如果套作的垄距太小,不利于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比如在美国,玉米的行距基本上是76 cm,其玉米播种机、收获机的行距也都设定为76 cm;而欧洲作物的种植大多采用25 cm的倍数,一般条播作物为25 cm,高粱为50cm,玉米和棉花则为75 cm,这么做就是考虑机械作业的通用性。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国出现一些进口机具不适应的情况。罗院士建议,农学专家要考虑作物栽培的统一性,以避免为了适应农艺要求,机手手动调节机械的做法。就像我国生产的玉米收获机,为了适应对行要求,在不同的地区都要调节机械的行距,这也是导致玉米机收发展缓慢的原因。

在强调农艺要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同时,罗院士同样强调了农业机械要适合农艺要求。他认为,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先进的农艺技术。如激光平地技术的应用需要生产与之相适应的激光平地机;为缩短秧苗的缓苗期,出现了钵型毯状苗培育技术,这就需要研发能够移栽这种苗的插秧机;水稻宽窄行种植有利于增产,就需要研发宽窄行插秧机;为了提高地力,需要秸秆还田,就要在机械上加装秸秆还田装置;适应畜牧业需要,就要研发秸秆打捆机等。

为了实现农机与农艺的真正融合,罗院士提议,要建立农业部领导的农机农艺融合体制,定期或不定期地专题讨论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农学专家和农机专家主动合作,共同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农艺融合问题。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体系的作用,在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中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科研项目立项中要特别强调农机农艺的融合。选择若干典型作物和典型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农机农艺生产示范,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

傅廷栋:油菜生产要解决好机械化,密植和收获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在演讲中表示,合理、科学的轮作制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我国由于轮作方式的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不到1%,欧美国家能达到2.5%~4.0%,我国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8.5%,而化肥、农药用量约占世界40%。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约70%的氮素养分来源于豆科植物固氮,土地越种越好。所以他提议,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提倡“稻-稻-豆”的轮作方式,特别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油产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项目中的玉米、木薯、甘蔗套种大豆,是增产、低耗、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但这种套种、间作也对农机具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谈到油菜生产时,傅廷栋院士认为,油菜栽培面积近几年之所以出现下滑,机械化未全面解决导致用工增多和油菜效益低是其主要原因,而机械化水平低的原因与栽培技术、品种特性有直接的关系。他表示,目前我国油菜的种植密度太稀,长江流域多数地方每亩(0.067 hm2)只种植几千至1.5万株,欧洲油菜常规种可以达到每亩2.5万~3.6万株,杂交种2.0万~2.5万株,密植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利用光能、节约肥料。在实际的田间实验中也证实,“以密增产、以密补迟,以密省肥、以密适机”的效果十分显著。

在油菜机械播种方面,由于油菜种子小,播种量控制难度比较大;同样由于种子小,贮存的养分少,对整地质量的要求较高,傅院士建议,在机械化播种方面最好能研发出开沟、免耕、松土、施肥、播种、覆盖一体化的播种机械。

如果说油菜的机械播种方面目前已经有所破解,机械化收获方面却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出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由于我国油菜种植品种植株比较高,容易倒伏,另外,花期长达30天,在一株上角果成熟不一致给机械化收获带来很大难题,由于角果成熟不一致,易裂角,导致机械收获损失率高。

针对上述问题,傅院士认为,只有油菜品种特性、栽培技术与机械性能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油菜的机械化生产,他建议,在油菜品种性状上要加以改良,以符合机械化的需要。比如,品种要半矮秆、抗倒伏,收获半矮秆品种机械速度可增加25%,植株要紧凑,适于直播密植,耐迟播、花期集中,成熟比较一致;不易裂角,收获时落粒少;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时间,具有不易穗上发芽的特性。

傅院士对于油菜农机农艺结合的观点得到了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汉中的认同,他在分析了我国油菜生产的现状后表示,没有机械化就没有我国油菜产业的未来,没有机械化就没有油菜产业的规模化经营。目前,机械收获率低已成为制约油菜生产发展的技术瓶颈。他建议,要建立油菜农机农艺系统推进的研发示范推广体系、机制和政策措施。比如要建立农艺与农机结合的研究、示范、推广一体化司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油菜农艺农机融合技术专家组,将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为目前“高产创建”的主要内容之一,每年由有关司局联合召开油菜机械化示范推广现场会,设立油菜机械化行业专项,加强农艺与农机配套研究,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将机收新品种和机收配套技术立为体系重点任务。

张世煌:玉米机收,确定统一的行距是关键

作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世煌在演讲中表示,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是一增四改和深耕改土。

所谓一增四改指的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深松改土,秸秆还田,合理施肥;黄淮海夏玉米区免耕直播和适时晚收;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张世煌研究员也同样提出了培育什么样的玉米品种问题。他认为,提高产量的途径是实现全面机械化和提高玉米本身的抗灾减灾能力。而玉米品种的抗逆性是育种方向。他认为在解决玉米品种的同时,要实现玉米生产的机械化,必须统一玉米播种的行距,这样才能实现机械的通用性,从而通过跨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他表示,由于玉米和小麦前后连茬,小麦的行距约束了玉米的免耕播种行距,从而影响了玉米的机械化收获。在科学实验中也发现,在相同密度下,行距对产量有影响,但差距不明显。因此合理制定玉米种植行距是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核心问题。他建议小麦、玉米的农艺和农机专家四方共同合作,从而确定出最佳的小麦、玉米种植行距。

张世煌研究员在研讨会上向大家介绍了美国农户的玉米生产管理特点,即在机械带动下的“五重五不重”,重播前整地,不重播后管理;重效益,不重产量;重培肥地力,不重追肥;重农机,不重农艺;重晚收,不重早收。

喻树迅:机收和组织化服务,是棉花生产的重点

棉花的机械化问题一直是包括新疆在内的棉花主产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在研讨会上提出,当棉价跃入高位以后,粮棉经的竞争是技术和服务,换句话讲,技术和服务决定棉花产业的成败。所以,轻简化、工厂化、机械化是棉花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根本方法,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是其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高产则是核心竞争力,这是国情决定的。

医改专家谈 篇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对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胡祖才表示,这为深化改革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制度保证。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认为,这一制度强调保障基本、加强基层、扎实基础,既体现了初级阶段的国情,又体现了卫生工作追求“社会公平”的重要原则,很有针对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认为,建立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符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属性、固有特点,也是绝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其他人口大国的通行做法。

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认为,作为公共产品的制度,必然覆盖全民、公平享有,而且制度一旦确立,就是长期稳定的。

首次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

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医改方案》),从2009年开始,我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李玲认为,“均等化”意味着每个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收入水平等,都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进教授认为,所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个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居住地、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通过国家确定若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或低收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来实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表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既是医改惠民的起点,又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点。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要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

刘新明指出,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建立科学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不仅重视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还要重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全民医保,缓解“看病贵”顽疾

根据《意见》,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国家还将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

葛延风表示,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目的在于实现医药费用的合理分担,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最核心的措施。同时,医保覆盖全民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教授郑秉文看来,社保体系覆盖面狭小,或者城乡割裂,就会形成待遇水平差距较大的碎片化制度。破解“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是在建立起医保制度后,提高报销水平。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目的就是降低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比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主任蔡江南教授认为,个人医药费用支出比重过高,是造成“看病贵”的重要因素。医改方案提出的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将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病无所医”的局面,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难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表示,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筑牢医疗保障制度的底线,是医改的重大突破。现阶段,我国正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随着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差距的缩小,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也将得以实现。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政策,加快“医药分家”

《意见》指出,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晖表示,对于看病就医的患者来说,虽然增加了几元钱的药事费支出,但却大大减轻了医院以往多开药、开高价药带来的负担。而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使其真正反映医疗服务成本,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和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表示,这一政策将推动“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在取消“以药养医”、政府投入又不到位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过渡补偿措施,增设药事服务费是必要的。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表示,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目的就是逐步解决“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购销之间的利益关系。公立医院作为政府职能的载体,应当追求政府的社会公益性目标,但完善补偿机制是实现公益性的根本保证。要根本扭转“以药补医”的机制,就要落实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增设药事服务费、适当调整部分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财政投入和改革社会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等多种措施,使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合理补偿。

加强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医改方案》明确指出,财政投入重点向“农村和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倾斜。

葛延风认为,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的重要措施。但是如何让老百姓改变就诊习惯、接受并认可基层的医疗服务是目前的难题。这不仅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基层人才建设更为任重道远。

蔡江南表示,只有优秀医疗人才“下沉”,病人才会“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

辽宁省锦州市卫生局局长刘华指出,解决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应实施全国卫生行业统一的人事、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性手段,实行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

招标采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百姓吃上廉价药、安全药

《医改方案》指出,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

李玲认为,以前我国有医保药物目录,没提出过基本药物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基本”是动态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会有变化。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司长许嘉齐表示,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从实现基本药物的安全有效来看,更重要的在于保证基本药物的质量。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众多,实行招标采购是对药品生产经营质量和能力的招标。要招标选择社会诚信度高、质量管理好、控制产品风险能力强的企业来生产和配送基本药物,在生产和配送环节上保证基本药物的安全有效。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教授吴永佩认为,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普遍的形式,对于降低药价、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有重要作用。基本药物是初级医疗卫生所需的最基本且必需的药物。为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需制定国家药品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诊疗指南。

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指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必须坚持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用药需求,以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健康效益。

高考志愿专家谈 篇4

今年高考临近,近日,在高考志愿填报讲座上,辽宁省高考志愿专家姜海峰与考生和家长面对面,讲解高考志愿填报的热点问题,并针对考生家长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姜海峰介绍,辽宁省考生数量在2008年达到顶峰后,这五年来持续下降,2012年实际报名人数仅为24.8万人(不含三校生);实际录取人数在21万人,录取率由2010年的87.5%下降到2012年的82%左右。最近两年辽宁省考生分数大幅度上升,高校录取分数线呈现大幅度波动,为考生志愿填报带来难度。

如果考生和家长当天没能够去现场听高考填报志愿讲座,那也没有关系,可以登录北国网,看该讲座视频。

1、如何报志愿更准确?

填报志愿是否准确主要依据是线差。不能使用绝对分,要使用相对分“线差”。

院校线差=某年院校录取最低分-某年院校所在录取批次分数线

考生线差=考生估分-考生分数所在批次的预估批次分数线

选院校:有了院校线差和考生线差,就可以选择考生能够考上的大学了。利用“大学录取分数线手册”选择“院校平均线差”(小于等于)“考生线差”的院校作为备选院校。这些学校就是考生的分数所能考得上的。

选专业:要看专业梯度。专业最低录取分与院校最低录取分的差就叫做“专业梯度”。根据分数选择大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院校的线差,还要考虑到专业梯度,以保证被自己心仪的专业录取,少走弯路。

2、线上线下的分数考生如何报考?

估分在一批控制线附近的考生,优选211院校,即使这些院校的地理位置不是很理想,但211院校会为考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如果没有211院校可选,也要选择一些在当地知名度较高,专业就业率高的学校和专业,不要把地域限制放在首位。

估分在二批控制线附近的考生,二批志愿选择的时候可以优选院校,放弃专业要求,将来可以通过考研和读第二学位来改变专业。

估分在三批控制线附近的考生,可以选择就读独立学院或民办本科,也可以选择就读专科院校。填报三本志愿时,尽量选择一些当地知名度高,名气好的一些院校,专业选择条件不要太严格如果对三本不感兴趣,也可以把重点放在专科的选择上。

在专科批次填报中,就业是专科志愿重点考虑内容,考生应当在地域、学校实力和专业就业前景之间找到最好的均衡点。在选择专业方面,应当首先自己感兴趣,就业前景又好,未来市场紧缺的专业,兴趣是第一位的,只有有兴趣才能有发展,自己才能“悟”其道,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专家谈如何说课 篇5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从说课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它同备课、上课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特色。这里择其主要特点作一介绍。

一、说理性

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

二、科学性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的矛盾和问题。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去设计教学程序,教材的处理、挖掘及传达程度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

三、高层次性

由于听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领导和教师,所以,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充实说课理论依据,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比以往备课更为精心,教学结构更趋合理。

四、预见性

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所以,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说课者还要说出自己设计提问的关键问题,估计学生如何回答,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专家谈如何说课?(二)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包括题目,在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训练重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少说,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打破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

2.说教学目标

做到正确、具体、全面。3.说教学重点、难点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2.教法和学法可以合在一起说明。3.教学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说。例如语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应是讲读法和谈话法。还有“情景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查读法、疑读法、划读法、议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的各阶段,一般要说出教什么,接下来说怎样教。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习获得知识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在说怎样教的过程中还要说清: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布置作业的内容及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等。要把教学过程说详细具体,但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对于重点环节,诸如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要细说,一般环节的内容则可少说。尽量避免师问、估计生答,师又问,估计生又会答......,这种流水帐式的说法。如何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课书的内容分为几课时,再逐课时安排教学环节。可以把整个环节的安排先说出来,再逐环节再说,可以把一个环节的内容说完后,再依次说下个环节的内容,环节之间尽量用上恰当的过渡语,使整个说课内容浑为一体。

专家谈如何说课?(三)

一、关于说课与备课的联系和区别

1.备课着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教什么、怎样教”等教学内容及实施技术问题,说课除要研究上述问题外,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理论问题。

2.备课所写的教案,为适应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要求对教学方案的书写具体、详细,甚至教学倒题的求解都详细罗列,以利课堂教学中重视;说课所写讲稿,为满足听说教师的需要,只需对教学方案作纲目式、摘要式、论理性的述说,课堂上对学生展现说明的问题可少说或不说(如例题的演示等),所述说的内容也不都在课堂上重现,反对上课起一种导演的作用。

二、注意说课中的语言运用 1.独白语言

说课时大部分用的是这种语言,切忌从始至终一个腔调地念稿或背讲稿,要用足够的音量,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速度要适当,语调的轻重缓急要恰如其分,让听者从你的抑扬顿挫、高低升降中体会出说课内容的变化来。具体地说,教材分析要简明,理论根据要充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用慢速说清楚,教学目的要分条款一一叙述,重、难点则用重音来强调。

2.教学语言

因为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还要说“怎样教”。说“怎样教”实际上就是要说出你准备怎样上课,只是不单纯地将课堂上一问一答那么详细地显露出来,但是也要让听者知道你的教学设想和具体步骤。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听者带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去,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推测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在何时用呢?

(1)设计的课堂导语应用课堂教学语言

用新颖有趣或简明扼要的导语来吸引听课者。说导语时说课者要把听课的老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声音该高则高,该慢则慢。

(2)课堂的总结语应用教学语言在说课时设计的结束语应具有双重性,不但要打动听者,而且还能让听者从你的语言中推测你在课堂上也会深深地吸引学生,这就要求结束语既要精彩,又能将精彩恰当地表达出来。

(3)说课中阐释和提问语应用教学语言

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以认简明、准确、条理清晰为要点。好的提问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生动,并容易把问题引向纵深。让听者判断你提问的质量的高低。

三、注意理论依据

说课中应该说出哪些理论依据? 1.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2.学生的实际应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考虑对象。3.教材和学科特点也是重要的理论根据之一。4.教育理论和名家名言也可做为强有力的理论根据。不管运用哪一种理论,都要说得具体、、令人信服,切忌出现以下问题:

1.理论堆砌不适用。

例如教学目的要求制定的根据是“从信息论、控制论的观战出发......”,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加上“小语大纲的的要求......”

2.理论空洞不管用。例如:每一课都用“根据大纲要求,我班学生的实际,自己的教学实践,特制定......”这种理由只是空架子。没有实际内容,究竟根据大纲的哪一条要求,你班学生的实际是什么,你的教学实践又如何呢?别人不得而知,与其这样说为什么,还不如不说的好。

专家谈如何说课?(四)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之后,向同行系统介绍自己关于某课的教学设想(意图)及其理论依据,而后听者评议、交流切磋的一种教研形式。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生动、经济有效的方式。

一、说课的主要内容 1.说教材

说本教材目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时安排。2.说教法

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3.说学法

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4.说教学程序

说本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说本课不仅要回答“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阐明“为什么要这样教。”有利于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理论,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说课活动有说又有评,特别是课后的说评结合,围绕这课的教学怎样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怎样提高深堂教学效益,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不仅锻炼了参与者说与评的能力,而且促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提高。说课一定要抓住、难点,突出教法的特点,说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这就是说课的艺术。

二、说课的类型 l.研究性说课

这种类型的说课,一般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常常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先由一教师事先准备并写好讲稿,说后大家评议修改,变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这种说课可以一星期搞一次,教研组或年级组里的教师可以轮流说课,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2.示范性说课

示范性说课一般选择素质好的优秀教师上,先向听课教师示范性说课,然后让说课教师将课的内容付之一课堂教学,最后组织教师或教研人员对该教师的说课及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析。听课教师从听说课、看上课、听评析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示范性说课可以是校级或乡(镇)级的,也可以是区级或县(市)级的,一般一学期可以举行一次。示范性说课是培养教学能手的重要途径。

3.评比性说课

要求参赛教师按指定的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写出说课讲稿,然后登参演讲,最后同听课评委评出比赛名次。评比性 说课有时除了说课外还要求说课内容付之课堂实践,或者把说课与交流有关“说课”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起来,以便把“说课”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这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行家的有效途径。

三、说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何说课和评课?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大纲和教材,结合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师生实际,向其他教师说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评课”是参加听课的教师对执教者的讲课及说课进行客观的科学评价。说课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在说课时必须说明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具体内容及其理论,实践依据。

1、依据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2、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标本思路。

3、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4、说明优化教学过程结构的设想。

5、说明教学方法的择优和教学手段的优化。

6、说明教学效果的事例。

评课的基本要求评课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方面做出客观性价值判断,从而使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已的教学。

评课要抓住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正确,完善,教学过程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了目标的指向性。

2、知识的传授及所学心理知识内在联系的情况,重点、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

3、教学各要素是否有利优化,三为主原则体现如何。

4、教学过程是否严谨有序,环节转换是否有机,自然、艺术,师生情感交流是否生动活泼和谐。

5、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媒体应用情况。

6、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7、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熟练情况。

专家谈如何说课?(五)说课人应具备的心理要素

一、认识是说好课的前提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方能做好。说课活动也是如此,要想说好课,必须对说课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因此要求说课人应有良好的认识素质。

首先要认清说课活动的性质。

说课是把教师的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授课前的实践演习;是教师在独立备课基础上,向同行系统的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其次要明确说课的内容及要求。

说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训练反馈等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是:

1、依据教材、课标,符合学生实际。

2、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内容具体。

3、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语言准确、简练、科学。

掌握说课方法。

说课不仅要明确说课性质、内容和要求,而且更要掌握说课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则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说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说课质量的高低,除本人的素质外,准备工作也重要环节。准备的充分,说课质量才会高。说课的准备工作一般可分为如下四步:

1、学:即钻研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教材的结构,基本知识;确定重点、难点;学习必要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做好理论准备。

2、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教法和学法。

3、写:遵照相馆说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写出说课讲稿。

4、演:说课前的试讲,从中找出不足,并加以修改和完善说课内容。

说课活动开展的好与坏,首先了取决于说课人对说课活动认识水平的高低,所以要搞好说课,必须从认识说课入手,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素质。

二、情感是说好课的动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原各种活动都与情感不无关系。列宁曾说过:“没有‘分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乞追求。”同样,在说课中不能不考虑教师的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对于说课活动具有积极的情感可激发教师说课活力,使教师精神焕发,朝气蓬勃,从而提高说课水准。

1、说课要有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积极的激情与冷静的理智、坚强的的意志相联系,能激励说课人克服困难,攻克难关,成为说课活动的巨大动力。所以说课人必须要有激情。

2、说课要有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在心境产生的全部时间里,它能影响人的整个行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心境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积极良好心境可使人振奋,从而完成困难的任务。

说课要求说课人具有稳定的情绪,不急不躁,在说课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心: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教学水平一定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说课人必须有良好的心境。否则,无论准备的多么充分,也有可能挥失常。

3、说课要有热情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可以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一个人思想行动的基本方向,成为巨大推动力。巴甫洛夫指出:“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紧张性和很大热情的。”

说课是一种新型教学研究活动。它的要求严格,教师即要有深厚的文化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说课的难度大,人们对此经验又不足,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要想较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参与说课,解决遇到的问题,没有热情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要求说课人要有热情参予说课活动。

情感是决定人的活动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说课人只有化消极的情感为积极的情感,用饱满的激情、稳定的心境、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说课活动中去,说课活动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意志是说好课的保障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对行为的支配和调节具有巨大的作用。意志在说课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

1、坚持力

坚持力也称毅力。它是指人确信行动的正确性而不懈努力,坚持到底的意志品志。

坚持力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人对事业原信心。说课人坚信说课活动会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新的活力,那么就会推动说课人去寻找设备,查询资料,向他人请教,使自己的说课活动获得圆满的成功。

自立性是坚持力的重要特点。自立性这里是指说课人能独立分析情况,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说课中不墨守成规,努力创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应变力

应变力是指人根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变动的能力。说课是新鲜事物,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会遇到许多新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凭借自身的应变能力,及时解决问题、克服障碍。

说课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随机性很大。如果说课人没有理论与实际情况相联系的较强应变能力,那么说课活动很容易陷入困境,再则说课人在说课中的角色与讲课中的角色不尽相同,这种角色的移位需要说课人迅速的适应,因此说课人应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

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心理要素互相联系。认志的产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不可能产生,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影响,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认识也的情感的基础,情感又是认识的动力。意志与情感也有密切联系,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情感也成为一直的动力,因此,要想说好课,说课人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专家谈如何说课?(六)

如何说课?

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说课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向听课的教师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教”。要把教学设想、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说课前,一般都要事先写说课教案。写说课教案的过程也是备课的一种形式。说课教案的主要内容不但要写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就是说课教案与课堂教学教案的根本区别,写说课教案和说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所在。

说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说教材,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点、编者意图及本书课与其他章节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地位;

二是说教法和学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课要选出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秀学生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说教学程序,即说出自己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实验设计及板书设计等。

说教材。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也是说课的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和局部把握是上好课也是说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说课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对教材的分析,重在挖掘教材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和思想价值。教材的知识价值,是由这部分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所决定。教材的能力价值,是指知识本身所含有的对人的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知识的能力价值有隐蔽性,它凝聚在知识中,因而即使掌握了知识,也不一定就发挥了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没有一定的范围,不像知识本身那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但知识的能力价值却是可以发现的,它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同一知识,不同结构能力价值也不同,优化知识结构,实际上是突出某一方面的能力。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教育价值,主要在教学中通过知识传授及学科的发展史等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以及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等。

说教法与学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确切地道出了教学系统中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作用体现的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独立思考。

教师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最优化地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的一级水平发展,有效地对学生探索尝试活动进行诱导和评价。为此,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不应以教为中心,而应以学为主体进行设计。既把学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学生主体的根本保证。

说教法,就是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常常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最基本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教学方法的制定与选择受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教师特长以及授课时间的制约。一般的情况下,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确定主要的教学方法,本源性知识常常采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归纳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派生性知识一般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演绎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也是一个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是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

说教学程序对于新授课教学要说明课堂教学过程和步骤安排以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这是说课中更为具体的内容,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一般的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包括新课的引入,课题的提出,新课教学的展开,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还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近两年的说课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说课在教学和教学研究中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作用,表现在:

——说课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由于在说课中除了要求说清教学设计常规项目外,还要求教师说出进行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法和学法等教育教学理论,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从单一的学科文化知识过渡为既有学科文化知识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多元的素质结构。

——说课促使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现代的教学,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特别在说课中,不仅在说教什么、怎样教中需要理论指导,在说明理论依据中更需要从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如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需要以教学论中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为指导,而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就要依据教育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的理论,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心理专家谈自信和自恋 篇6

很多人对自信和自恋的概念模糊,他们两者互相又是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区别?这里我们请到了捷学网在线课堂的老师为大家讲述自信与自恋。捷学网的老师首先指出,自恋其实是盲目的自信、过度的自信。自信是理性的,自恋是感性的。

捷学网的老师进一步介绍,在很多资料里看到,自信与自恋是双胞胎,是一样的。事实上,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你和自信的人交谈,你会觉得他很棒,自己也很棒,你可以平视他。如果你和自恋的人交谈,你会发现,他很棒,你很差!你必须得仰视和追随他。

在谈话的时候,自信的人会关注你,专注的倾听你,不打断你。而自恋的人会打断你,会说我也如何如何,他们更期待你来关注他。

当然,从心理学的理论角度而言,自恋是自信的基础。在我们的生命早期,当我们还是个婴儿的时候,照料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无所不能”的全能感,这也是我们获得对这个世界安全感、信任感的基础。心理学上将婴儿的这种“无所不能”的状态称之为“原始自恋”。原始自恋是健康自恋的雏形,也是成年后人际安全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础。

婴儿随着成长,慢慢的发现,除了“自己”之外,外面还有一个更丰富、并且自己不可能掌握的“别人和世界”,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合适的挫折中逐渐明白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也是不完美的。即便这样,每个人都是有价值和可爱的,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真正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心理学上把这种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称之为“继发自恋”,一个人只有完成这个心理发育发展过程,才能完成健康的自恋,在后续的生活中才可能获得充分的自尊、自爱与自信。

如果心理发育出了状况,一直停滞在“原始自恋”的需求中,这样的人就是一种自恋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看得到自己,看不到他人和世界,很难同情或共情、理解别人;表达中“我”字灰常多;很容易认为别人的任何一个眼神或者外界的任何一种声音都和自己有关;时而自信到天堂,时而自卑到地狱;极度需要外界的认同和崇拜;更严重的一点的,为了保持自己“虚弱的自尊”,需要不断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各种自我激励才能生存或者与人相处。

浅谈政府采购专家评审制度 篇7

在国际上, 对推荐合同签订供应商的方法有采购官员制、专门的评审委员会制和专家评审制度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将近200年的政府采购事业发展中, 建立起了专门的采购队伍。比如美国拥有约30000名政府采购专家, 15000名政府采购官员, 负责采购项目的主持开展、合同签订以及后期验收, 不同级别的采购官员, 其能够负责的项目大小、权限和承担的责任各有不同。如有需要, 采购官员可以召集项目相关专家组建评委会进行评审, 专家可以就项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由采购官员最后确定结果, 承担所有责任, 权利责任平等。实行专门的评审委员会的有中国香港地区, 根据项目类别, 香港特别行政区会由该类项目的行政长官组建投标委员会负责定标工作, 委员由各局领导、律政司人员和会计主任等组成, 包括中央投标委员会、政府物料供应处投标委员会、公务招标委员会、海事处投标委员会、政府印务局投标委员会等, 该类投标委员会通常是常任制的, 有一定年限任期, 可以决定各项采购项目的合同签订供应商并承担相应责任, 接受各类监督。在我国大陆地区, 由于特殊的国情和背景, 政府采购领域的推荐合同签订供应商采用了专家评审制度, 即通过随机抽取专家库中的相关领域专家, 组织专家评审, 最终确定候选供应商。

我国大陆地区采用专家评审制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沿袭工程采购的评审方式, 实行专家评审制度

八十年代,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初步建立了招标投标制度, 199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对评标专家进行了具体的规范, 确立了“招标人自主招标、评标委员会独立评标、行政机关依法监督”的运行机制, 赋予了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比较的职权和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我国招投标事业发展中, 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评审专家库, 为专家评审制度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全面推行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专家评审制度在工程领域的实践也证明了此种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采购活动中的腐败行为, 提高公共采购的效益和质量, 成为政府采购采用专家评审制度的有益借鉴。

(二) 利用专家的专业性与独立性, 降低采购部门风险

专家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特长的人, 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享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政府采购项目通常涉及许多专业技术知识, 采用专家评审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专家专业特长, 对采购项目进行科学评审, 推荐出合理的合同签订供应商。同时, 专家作为独立的第三方, 与政府采购各个主体存在的利益相关性较小, 能够比较好的发挥专家的独立性以降低采购部门的风险。

(三)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采购队伍的现状要求采用专家评审制度

现代政府采购数量巨大, 采购技术难度日益增加, 科学化和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 对采购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在我国大陆地区, 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时日尚短, 还没有建立起一支业务能力高、工作责任性强的政府采购从业人员队伍。大量从业人员不具备政府采购的专业知识, 不熟悉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 不了解产品和服务的性能、成本构成及市场价格, 不具备市场分析与判断能力和与供应商谈判、对合同进行监督的能力。采用专家评审制度恰好可以弥补采购代理机构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素质不高的问题, 因此, 我国政府采购采用专家评审制度有现实的必要性。

二、专家评审制度的运行方式

采用专家评审制度, 即采购项目在开标前, 由采购代理机构在财政部门规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 组成评标委员会或谈判小组, 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比较或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因此, 专家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等各方面都对政府采购项目的效率、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专家评审制度的运行全过程包括:抽取专家组建评标委员会, 初评, 终评, 推荐合同签订供应商。

(一) 抽取专家组建评标委员会

根据采购项目的实际需要, 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在采购管理机构相关人员的监督下按一定比例从专家库中抽取所需专家, 包括技术和经济专家, 和采购人代表组成五人以上的评标委员会, 其中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2/3, 如出现专家库中没有所需专家或专家数量达不到政府采购项目所需数量的情况, 可由采购代理机构或采购人按照专家标准推荐, 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实后确定。

(二) 评标委员会初评

评标委员会初评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根据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的规定, 对投标供应商的资格证明、投标保证金等内容进行审查, 以确定投标供应商是否具备投标资格或谈判资格。

2.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 从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 以确定投标文件是否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做出响应。

3.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同类问题标书不一致或者有明显文字或计算错误的内容, 评标委员会可以以书面形式 (由评标委员会委员签字) 或通过网络电子数据方式要求投标供应商做出必要的澄清、说明或修正。

4.对于在评标过程中发现的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或者以其他弄虚作假方式投标的, 作废标处理。

5.对投标供应商的报价进行评估, 若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人报价低于成本, 或者设有标底时低于标底, 应当要求投标供应商做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评标委员会进行合议后做出是否废标的决定。

(三) 评标委员会终评

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中所规定的评标方法、评标标准, 对投标文件中商务和技术部分进行量化打分, 作进一步评审和比较。

采用最低价法的, 中标候选人的投标应当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实质性要求, 并且其投标价为所有报价中最低。评标委员会应当拟定一份“标价比较表”, 连同书面评标报告提交给采购人。采用综合评分法的, 中标候选人的投标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评审后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得分相同的, 按投标报价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得分且投标报价相同的, 按技术指标优劣顺序排列。评标委员会应当拟定一份“综合评估表”, 连同书面评标报告提交采购人。“综合评估比较表”应当载明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所做的任何修正、对商务偏差的调整、对技术偏差的调整、对各评审因素的评估以及对每一投标人的最终评审结果。

采用性价比法的, 按商数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商数得分相同的, 按投标报价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商数得分且投标报价相同的, 按技术指标优劣顺序排列。

(四) 推荐合同签订供应商

完成评标后, 评标委员会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 同时抄送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评标报告是评标委员会根据全体评标委员签字的原始评标记录和评标结果而编写的报告, 评标报告由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对评标结论持有异议的评标委员会成员可以以书面方式阐述其不同意见和理由。评标委员会成员拒绝在评标报告上签字且不陈述其不同意见和理由的, 则会被视为同意评标结论。评标报告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基本情况和数据表,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开标记录, 符合要求的投标一览表, 废标情况说明, 评标标准、评标方法以及评标因素一览表, 经评审的价格或者评分比较一览表, 经评审的投标人排序, 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名单与签订合同前要处理的事宜和澄清、说明、补正事项纪要。在提交评标报告以后, 评标委员会即告解散。

三、专家评审制度的特点

与美国采用的采购官员制度、中国香港实行的专门评审委员会制度相比, 专家评审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 包括专家抽取的随机性、评标委员会的临时性、利用专家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专家主导评审结果、专家职能偏重于评审等。

(一) 专家抽取的随机性

每次政府采购的评审专家都是在项目评标开始前一天或两天由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根据项目所属领域, 在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下, 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系统语音通知或工作人员通知被抽中的专家, 以确定是否参加评审, 专家名单必须保密。这种随机性的好处在于降低供应商公关评审专家的可能性, 但被抽到的专家的专业对口程度、综合素质、道德水平的不确定性就会增加, 给采购项目带来一定风险。同时, 政府采购法规定若抽中的专家与潜在投标人、采购人之间有利益关系, 那么该专家必须主动回避, 但为了防止专家主动寻租, 通常工作人员或系统在通知时只通知评标时间和地点, 而不会告知项目, 专家根本不知道潜在投标人和采购人, 无法事前主动回避, 而从技术上来说, 目前还做不到在抽取时就能输入相关信息把与采购人或潜在投标人有利益关系的专家屏蔽。所以就会出现专家到了现场才知道自己与投标人或采购人存在利益关系, 若继续评标那么会给整个评审带来风险, 若不继续评标则会增加相应的行政成本, 导致项目评审无法开展。

(二) 评标委员会的临时性

评审专家通常是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和专家以及一些行业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 他们担任评审专家通常只是本职工作以外的兼职。专家库中的专家被随机抽取后组成评标委员会, 其成员搭配不固定, 在评审工作结束后就自动解散, 委员会具有临时性。

(三) 利用专家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专家评审制度可以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判断, 集中智慧择优选择中标人, 同时利用专家的独立精神进行公正裁定, 以确保评审的公平与公正。因此抽取的专家的专业素质、道德品质和独立精神就至关重要。

(四) 专家主导评审结果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 评标委员会依法享有评审和比较的权利。在评标过程中, 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 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 完成评审后, 向采购人提出书面评审报告, 推荐合格的合同签订候选人, 采购人根据推荐意见确定中标供应商。可以说, 评审结果基本由专家决定。这种制度赋予了专家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而这种不易监督的自由裁量权又会极大地受到评审专家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影响, 从而影响采购结果的合法性、有效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五) 专家职能偏重于评审

目前, 政府采购专家的职能主要是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评审工作和谈判工作, 而对整个项目的需求论证、预算估计、项目验收等参与甚少。采购需求论证、预算估计能够在项目开始之前明确采购目标、采购标准, 项目验收也能够保障采购结果的真正实现, 在这些领域发挥专家的专长, 能够使采购项目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同时能够避免供应商与采购人之间的串通。

四、专家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到现在, 专家评审制度已经运行了将近十年, 虽然各地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评审专家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一定的完善, 但随着我国政府采购事业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政府采购规模不断壮大, 涵盖的领域不断增多, 专家评审制度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 评标委员会法律地位不清、权责不对等

如前所述, 评标委员会的组建具有临时性, 当评审工作结束后, 就自动解散。因此评标委员会不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来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在实践操作中, 专家的自由裁量权很大, 但是责任却难以界定。评审结果是评审专家合议的结果, 这种合议会导致责任分散、集体不负责的情况, 难以区分每个评审专家的责任, 追究责任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

(二) 专家库建设不科学、运行不流畅

在专家库的建设上,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家的综合素质偏低、行业分布不平衡以及地区分布不平衡。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府采购专家, 其应当拥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该领域涉及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供应情况、成本组成情况、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财务或会计知识、采购知识、谈判技巧、职业道德、独立精神等。而我们目前政府采购专家库中的专家大多只是某一领域的技术专家, 缺乏市场调研、市场分析、采购技巧等专业知识, 难以实现采购目标的科学化。有些专家职业道德不高, 可能会利用手中评审时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权力寻租。

从各地建成的专家库来看, 不同的行业专家分布不平衡, 货物类的专家较多, 服务类的专家较少;而在货物类中, 有些类别如IT、建筑行业, 专家数量较多, 而一些项目高级人才较少, 难以满足各类政府采购项目的需要。

此外, 在不同地区之间,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高校数量和研究机构分布限制, 专家的分布也很不均衡, 大多数具备条件的专家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 对于中小城市而言, 不仅总体数量少, 有些冷僻或新增专业符合要求的专家几乎为空白。

(三) 专家的使用与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专家的使用和管理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家评审行为的监督和考核, 专家的激励, 专家的培训, 专家库的动态管理。

在监督方面, 监督主体、监督主体的权限、监督方式、监督的内容需要细化和制度化;在专家考核方面, 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手段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需要明确;在专家激励方面, 激励方式、激励层次、奖惩手段需要精心设计;专家库的动态管理方面, 需要建立专家信息反馈制度, 包括日常信息和评标信息, 日常信息包括联系方式、工作单位、与行业中相关单位合作等利害关系情况, 评标信息包括专家评审能力、独立发表意见能力、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政策贯彻度、独立性、公正性等。根据反馈信息评定专家等级, 实行淘汰机制, 做到有升有降、有进有出。

(四) 评审过程出现违法行为和随意行为

由于评审专家的自由裁量权大, 而需要承担责任的操作性不强, 监督乏力、内外压力不大、专家专业领域与采购项目对口程度低等原因, 许多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出现了违法行为和随意行为。虽然大部分采购代理机构都制定了详细严格的打分标准, 也有现场监督人员, 采用了录像、隔离、屏蔽信号等手段, 但仍然很难保证每次评审都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因为法律没有规定显失公平的标准, 也没有规定现场监督人员的权限, 是否具有推翻专家评审结果的权力。评审专家掌握供应商是否中标的权力, 却缺少为此承担责任的操作方式是出现违法行为和随意行为的根本原因。这也导致了评审专家容易受到评标委员会中其他专家的影响, 比如采购单位的领导或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

(五) 专家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目前, 专家的作用主要在评审阶段发挥, 而评审的方法和内容早在招标文件中就规定了, 专家只能根据已经规定的评审方法进行评审, 不得进行更改。评审方法、评审内容及各评审因素比重分配结构是否能够针对采购项目的特殊性, 是否能够保证采购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评审结果。因此, 相对于专家在评审阶段按照评审方法进行程序性的评审而言, 专家的专业性更应该在需求的论证、采购目标的定位、市场因素的分析、采购方法及评审方法的确定以及项目后期的验收上。

五、建立符合国情的政府采购专家评审制度的思路

政府采购专家评审制度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政府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关键环节, 是采购结果合法有效的根本保障, 是提高政府采购质量与效率的可靠保证。因而, 在现实制度不进行彻底改革的前提下, 需要明确划分专家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加强评审专家库的建设与评审专家的管理, 加强专家抽取和使用的程序管理, 制定专家评审行为规范与奖罚措施, 以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 并适时改变现有的专家评审制度, 逐步发展专家咨询制。

(一) 专家评审制度建设的目标取向

专家评审制度建立的目标取向是指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评审制度。采用专家评审, 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利用专家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来实现政府采购结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最终保障政府采购功能作用的实现。而制度设计就是要使得设计出来的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使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有更大成本以及尽可能减少专家的随行行为和违法行为。因此, 专家评审制度的目标体系取向就应该是权责一致、监督有效、行为规范、奖惩结合以及动态管理。

(二) 明确专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 专家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责任承担方式和责任承担人不明确, 导致专家评审制度运行不畅, 各种腐败违法行为相继出现, 政府采购的功能作用也无法有效实现。首先, 需要减少专家的自由裁量权, 需要科学、详细的设置评审办法、评审内容和各相关因素权重, 使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既能让专家有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空间, 又能限制评审专家的随意性。要科学合理安排评标时间, 让专家有充裕的时间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技术要求, 能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 以保证评标工作的质量, 避免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又要做到对专家信息的保密, 最大限度减少供应商公关评审专家的可能性。发展网上评审和远程评审, 减少各种外界因素对评审专家的影响, 尽量减少印象标、人情分的现象。其次, 要明确专家责任承担方式, 要建立评标专家违规的惩罚机制, 加大评审专家的违规成本, 使得评标专家有外在压力必须公正、独立、有效地评审。一要落实责任人。评标委员会应选择专业素质高、职业道德强、信誉好、等级高的评审专家作评审委员会主席, 对评标结果负总责。二要完善现有关于评审专家的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各种违法违纪的情况的认定、处罚的程序和力度。三要加大执法力度。一经查出评标过程存在违法违纪行为、评标结果不合理、给有关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或其行为构成犯罪的, 要根据法律严格执行, 或对评审专家实行降级处分, 公开曝光, 不得再次担任评标委员会主席职务;或让评审专家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或将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 专家库的建设

专家库的建设是整个评审专家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 所有评审环节出现的问题, 都与专家库的建设相关。针对目前专家库存在的弊端, 主要得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家的数量不足;二是专家的分类不科学;三是专家信息档案没有实现动态管理。建设的目标是既要满足数量要求, 又要保证评审质量。针对专家总体数量不足, 主要采取的方法有扩大专家来源、实现专家资源共享。针对某一行业或领域内的专家数量不足问题, 则可适当降低“门槛”, 合理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在资格考核上注重专家的实际工作经验, 将这些“冷门”项目评审专家数量提高上来, 为这些项目评审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专家的准确分类, 可以提高评标的质量。可以遵循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分成不同的大类, 按每大类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细化。可以组织该领域的专家对本大类再进行细分。

(四) 专家的使用管理

要实现对专家有效使用, 就要对专家的评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从专家的抽取、现场评标状况到事后的信息公开, 都要有相关监督主体进行监督, 以对专家的评审行为形成监督合力;要根据专家的评审情况、专家的等级水平来有差别地进行激励, 创新激励方法;要规范对专家的日常考评和年终考核, 设立专家积分档案, 将每次专家评审行为评价反映到积分档案中, 并依此划定专家等级和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实行专家库的动态管理。

(五) 专家评审行为规范及评审

专家评审行为的规范是指通过设立一系列制度, 在事前让评审专家声明其评审资格、事中对其评审行为进行说明、事后将其评审信息进行反馈来规范专家的评审行为, 尽量减少专家的违法行为和随意行为, 增加专家客观、独立、公正评审的外在内在压力。专家评审行为的评价是指通过现场监督人员对评审专家评审行为中一系列指标的考核, 来评定评审专家的评审行为的有效性、公正性、专业性程度, 依此作为专家日常考核的手段, 并与专家库中专家的奖惩、升降、进出挂钩。

(六) 逐步发展专家咨询制

在很多地方的政府采购活动中,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职责主要是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评审工作。而评审专家作为某一领域的权威, 其发挥的作用不应仅仅局限于评标, 应延伸到整个政府采购过程, 包括采购项目前期方案论证、评审、后期验收等等。在采购项目前期, 评审专家可以开展采购需求认证、确定采购方式、制定技术标准、明确评标方法及权重、产品市场调研等;在采购项目签订合同后, 评审专家可以受邀参与验收, 对供货产品的技术标准进行鉴定, 以确保中标合同标的等内容与实际履约合同相一致。

摘要:我国的政府采购, 在推荐签订合同供应商的方式上采用了专家评审制度, 即利用专家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来对采购项目进行评审, 确定最终的推荐中标供应商。这一方式的形成, 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 在目前的实践操作中, 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 希望找到完善这一制度的方向和途径, 即通过科学建设与管理专家库, 合理有效使用专家, 同时借鉴国外在合同推荐供应商方面的相关制度, 以保障政府采购结果的公平、合理、有效并实现既定目标和功能。

关键词:政府采购,专家评审,制度

参考文献

[1].曾培炎.在首届中国招标投标高层论坛上的讲话[J].首届中国招标投标高层论坛会刊, 2006.

[2].殷永炜.政府采购专家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政府采购, 2007 (2) .

[3].夏阳, 朱铭扬.浅议军队物资采购评审专家激励约束机制[J].中国政府采购, 2008 (10) .

[4].安小飞, 冉丹, 贾凤梅, 赵怀祥, 战丽红.对政府采购专家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8 (34) .

[5].何红峰.评标委员会的权利限制与责任承担[J].中国政府采购, 2009 (1) .

专家谈“特岗” 篇8

《教育》旬刊:特岗教师服务期满转正后,西部农村优质师资短缺情况有所缓解吗?

苏尚锋: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1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提供的数据,虽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过撤并调整,总量有所缩小,但有些暂未撤并或无法撤并的学校对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需求依然强大。全国初中学校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总量还有47566人,小学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总量还有1219716人,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农村中小学,可见农村师资队伍结构性改善还任重道远。如果参照中西部地区(不含西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543.5万人的数据,每年所需补充的教师数量为11至16万人。因此,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未得到缓减。

《教育》旬刊:能够留在农村任教的特岗教师的素质如何?

苏尚锋:从实际使用上看,专科学历的特岗教师更能留得住。据调查,湖南省很多县招收小学特岗教师学历放宽到师范专科,可以包括大学往届毕业生。从湖南已招聘的特岗教师学历看,在职特岗教师本科学历及以上占74.1%,与中央政策“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相比照,比例偏小;小学特岗教师中专科生比例为51.8%,比例偏大。这种降低学历满足偏远地区教师需求的办法,虽然暂时解决了师资缺乏的问题,但是,常识告诉我们,小学更需要知识全面且教育理论素养深厚的人。

《教育》旬刊:服务期满后转入正式编制的特岗教师的收入如何?

苏尚锋:参照《2010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教育行业平均工资为34543元,一些西部省份如青海、宁夏等都超出或接近于这一平均值,远高于特岗教师现有的工资数20540元。如果要提高特岗教师职位的吸引力,增强更多优秀大学生应聘特岗教师的就业意愿,就应该考虑特岗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与所在工作区域的艰苦程度,适当提高特岗教师工资,甚至应该略超当地教师平均工资数。特岗计划的政策实践需要关注到两个方面:一是该政策得到各级各层面参与实践的主体的普遍认同;二是政策的实践状况必然会与政策的文本规定保持一定的张力,各地对该政策的理解与执行会必不可少地打上当地、当时以及执行者思维模式的烙印。然而,毕竟特岗计划的政策优势在于提升教师补充工作的监控层级,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人才的聚集与挑选,保证招考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有力规避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在开展教师补充工作中所可能存在的各种人为干扰,即确保新进教师的整体质量。

“所考非所学”导致转正难

《教育》旬刊: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转为正式编制有没有困难?

郑新蓉:由于纳入特岗计划的县往往是偏远贫困县,经济落后,财政能力有限,特岗教师服务3年以后,要转为正式编制的难度非常大。另外,大部分特岗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甚至有少部分特岗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但在一些艰苦地区和一些急需学科,既招不到本科生,又不能招专科生,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特岗教师所考非所学、所考非所教、所教非所学、所任科目繁多现象比较突出,所以会出现转正难的现象。

《教育》旬刊:因为农村学校环境很艰苦,所以对特岗教师留下有一定的影响,您可以介绍一下相应的政策措施吗?

郑新蓉:特岗教师大多工作在偏僻的乡村学校,缺水少电,交通不便。饮用水、取暖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对特岗教师的适应性构成挑战。一些农村学校没有自来水,学校用水紧张的时候,吃饭用水都得自己去挑。对很多特岗教师来说,舒舒服服洗个澡也成了一件难事。在这样的环境中,特岗教师们最希望得到改善的不是别的,恰恰是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工资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全国各省份之间,甚至省内各县之间,特岗教师的工资差异颇大,工资高者可以超出工资低者约一倍。个别地方还存在工资被拖欠、不能足额发放的现象。应该考虑特岗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与其所工作地区的艰苦程度,适当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水平。可以综合考量一下四种津贴:超出正常工作量的额外报酬;3年时间的机会成本补偿;乡村教学点的交通生活补助以及增加偏远地区岗位吸引力的地区津贴。

《教育》旬刊:有针对特岗教师的职业培训吗?

郑新蓉:虽然特岗计划在开始实施时,就关注培训上岗、专业支持等环节设计,但实际上,从招聘工作结束到新学期进校工作,给予特岗教师岗前培训的时间并不充分,尤其是对一些非师范专业毕业或教非所学的大学毕业生,其专业能力以及对上岗地区文化适应上的准备都有待加强,具体的培训内容与方式更有待进一步研究。首先特岗教师的培训需要具备基本的规范;其次培训时需要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加以区别;再次岗前培训是必须的,但岗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最好能在特岗教师入职3个月或者第一年后,进行跟进性培训,帮助特岗教师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外,通过老教师“传帮带”,帮助新的特岗教师站稳讲台,也是一种不错的培训方式。最后,如果能在“国培计划”中,专门安排名额给特岗教师,也有助于特岗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解决就业不应是特岗计划的政策目标

《教育》旬刊:特岗教师有望获得正式编制,这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有帮助吗?

陈永杰:关于特岗计划,很多人都认为这将能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然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非是而且也似乎不应该是特岗计划的政策目标。特岗计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付我国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普遍存在的教育水平落差巨大的问题,希望通过推出这些“特设岗位”招揽人才,以改善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可见,“特岗教师”并非一项针对劳动力市场的政策。

《教育》旬刊:特岗计划大量招收应届毕业生,对促进就业是否有一定好处?

陈永杰:从2009年开始,特岗教师的名额开始扩容,主要目的则变成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扩容名额并不仅限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同时向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开放。但是优先聘用高校毕业生的规定会对其他群体的就业造成影响,例如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所以大学生失业问题就有可能转嫁为中师生失业问题。虽然中师生的群体越来越少,但是这个群体也只在欠发达地区才有竞争力,如果名额被挤占,将出现另一类就业问题。

《教育》旬刊:怎样理解特岗教师“服务3年”的政策?

上一篇:立法保护个人信息下一篇:有关教育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