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创新(共8篇)
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
今年以来,西潞街道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干部队伍建设抓规范、基层社区党建设抓创新为突破,积极探索建立“一格多元”、“一格三定”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党建进组、服务入户”。运用网格化手段,不仅实现了社会管理精细化,而且还初步构建起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取得了较好效果。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就是针对当前社会安全稳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责任制为依托,以社会各类人的管理为重点,合理划分网格管理单元,综合考虑“地、物、情、事、组织”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常态方式。网格化划分如下:
一、以街道作为第一级网格体系。作为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导力量。具有领导、组织、指导、协调农村社区工作的重要职责。
二、以基层支部作为第二级网格体系。负责落实上级工作要求,研究部署、协调辖区各项党建工作。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交流经验,互动联动,及时通报各项工作情况。
三、以居民区的地理位置和党员多少,建立若干党小组,成为第三级网格体系。各党小组由一名小组长负责,并配有民警、社区工作者、信息员和志愿者等。依托党员服务站和社区服务站,协调做好党建、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
在三级网格体系的框架之内,实行“一格多员”(社区工作者、协管员、青年志愿者等)责任捆绑管理模式,全员参与,实现事前主动防范、常态化治本管理。做到有人管、有人服务、管得住、服务好、管长远、促和谐。与此同时,还初步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系,即一套稳控平台、两级处理机制、三线联动模式,“一套管控平台”:投资近150万元,在街道建立并投入使用一套数字图像监控系统,连接各村、社区、主要街道、重点场所等监控设施,专人专职坚守汇总情况,努力实现在第一时间对一些突发情况、重大事件全面掌控。“两级处理机制”:街道、村(社区、单位)两级处置责任到人,具有完备的处置方案、应急预案、沟通反馈措施、奖惩制度,确保层层落实。“三线联动模式”:以公安、工商、城管等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单位力量为保障,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量为基础,以流管、司法、行政、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部门的职能力量为补充,全面实现常规巡查无死角、重点防范无缺位。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充分运用网格概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划分网格管理单元,综合考虑各类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常态方式。其具有着合理性以及创新性。一是科学划分管理服务网格,在区域覆盖上谋求全面化。在街道推行 “三级”网格划分模式,把生活、工作在网格的各类党员全都“网”进党组织管理之中。二是完善管理服务规范,在责任区分上力求明细化。组建责任网格管理群,绘制“党建网格分布图”,明确标注单元网格的责任人、责任范围、党员数量等情况。三是层层组建管理服务团队,在工作体系上追求多维化。建立“树状”管理服务团组,依网格需要配置管理服务人员。实行处级领导联系农村、街道机关科室包社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包网格制度。四是探索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在运作方式上寻求多元化。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建立“便民服务档案”,实行“一刻钟服务圈”制度,出台各层级网格团队民情分析例会制度。
以网格为党建基本单元,通过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构建信息灵通,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沟通便利,整体推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
一、延伸管理服务触角。街道依托现行组织结构,向下延伸管理服务触角,从各村、社区实际情况出发,以界址清晰、集中成片、管理幅度适宜为原则,形成了由党组织到住户的纵向管理体系,使管理服务触角更加深入。每个网格着重发挥“消息站”、“连心桥”、“稳定器”和“服务员”的作用,了解住户基本情况,收集分析面上动态,及时报送相关重大信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街道、村工作,倾听群众诉求,疏导群众情绪;及时预警各类矛盾隐患,协助处理一般性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办事指导,协助开展便民服务。
二、增进群众联系沟通。网格建立后,从制度层面和心理层面上架起了党群和干群联系的桥梁。从制度层面来说:社工利用工作之便及时碰头分析舆情、民情和维稳形势,对重点对象,则做到重点访、及时访;完善村专职干部包片制度和街道干部联村制度,要求做到“凡请必到”,对村级反映上来的重大问题,努力做到“事事有回复”。从心理层面来说:包村干部来自街道干部,便于传达最新的时事政策,可以较好的促进干群之间的关系,在情绪疏导、宣传引导等方面有时比村干部更具优势。
三、提高管理服务效率。首先,是信息掌握快。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后,包村包社区干部为我们有效担当起了发现问题的“千里眼”和倾听群众意见建立的“顺风耳”作用。其次,是纠纷调处快。在一般性的纠纷中,街道干部可以凭借自身的知识快速进行调解,并且调解成功率相对较高。第三,是村务处置快。主要体现在公用设施维护方面。目前,收到的民情信息中,道路、路灯、桥梁等关于技术设施的类别占较大比例。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 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 火灾的隐患也越来越多。消防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项, 且一直是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交点, 国家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消防工作也因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消防安全的网格化是一个较为先进、新颖、有效的改革举措。该项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是先对各个区域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网格化排查整治, 并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网格化的作用在于使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形成地毯式搜索, 完全不留死角, 最大程度的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该方式在消防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效果也极为明显, 其对消防安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开阔的思路。
1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内涵
网格化管理是在计算机网格管理上延伸出来的概念。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即根据区域的特点或地理位置, 将该项工作的覆盖区域有整体划分成多个小的区域, 如按照街道将需要管理的县市分割为不同的管辖区域。彻底解决由于职能部门的管辖范围不清晰而造成的消防死角区域等问题, 并设置区域责任制度, 使落实工作在做到实处。
2 网格化管理的特点
该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设置了区域管理责任制度, 使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提高, 而不是过去单纯的应付检查。各个区域的负责人需要将各类消防信息上报, 而该整体区域内的信息得到汇总, 有利于上一级管理部门对该区域的全面把握, 集中管理, 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配置消防管理人员、设施及制定合理的整改方案。
3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消防安全的网格化管理以其独特的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 经济时代的社会因素不断变化, 该项工作在某些方面还是与人民日益提高的消防安全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加之许多职能部门的固有工作模式或相关规范不完、责任体制不完善、, 使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效果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或暴露出论文较多先点与不足之处, 具体有几下几个方面:
3.1 消防部门职能不明确
各地的消防职能部门均存在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式下的消防工作的要求。并由于规范化文件不足, 各个部门的职能不够清晰, 存在责任范围交叉、缺失、衔接不紧密等问题, 遇到问题时及其容易互相推诿等情况, 管理水平有限, 工作效率较低, 直接造成了消防监督人员的工作职能及个人能力发挥受到阻碍, 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无法将消防服务等工作责任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把各项工作做到位, 甚至有些素质较低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 出现不作为、粗暴行使职权等恶劣现象, 影响了公安消防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 也严重降低了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质量。
3.2 基础设施不完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各种高层建筑物不断涌现, 加之现代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进步, 城市居民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多元化, 使得建筑物的机构极为复杂, 并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 如体积大、结构十分复杂、高度大、功能综合性强等, 建筑物的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极易出现由于恶劣的火灾事故, 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安全依旧是安全隐患防治的重点项目。但是许多建筑单位为了压缩成本而忽视了消防设施的建设。许多职能部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配置不足或者基础设施与当前的消防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 高消防要求基础设施不完善之间产生很多不法调和的矛盾关系。
3.3 管理模式落后
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经营及发展状况。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均在时代的发展中有所提高。但是相对国家的职能部门缺因性质较为特殊, 还是沿用了比较传统的监管方式。公安消防部门因其人员组织与编制的问题, 人力资源的分配有某些方面存在合理的情况, 出现了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 而监管人员数量少, 即意味着其管理的范围大, 而消防安全的各个板块有着各自特点, 需要监管人员在专业知识上有所缺乏, 其而工作任务繁重, 压力大, 管理松懈。且整体管理模式落后, 引起责任落实不明确, 许多单位的人员违纪意识薄弱, 对于许多违规行为熟视无睹。另外公众参与热情不高, 不配合, 也给消防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与困难。
3.4 各个部门责任感缺失严重
上一级部门颁发了各项文件, 其内容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但是在基层人员在落实的过程中, 缺因为很多方面的原因, 极大的影响了落实效果, 人员素质就是极其重要的人为因素。某些部门的人员, 素质较低, 特别是春雨乡村基层的一线人员, 其处于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前沿位置, 其责任感与素养对于管理工作的效果, 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许多文件下放下来, 却因许多部门人员责任感缺失而在落实时出现应付领导、工作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等问题, 甚至是无人管理, 偏远地区没有无人监督, 或监督有限, 缺乏管理机制, 基本工作做不到位, 管理也存在确实的困难。
4 相应的创新措施
4.1 完善责任及监督机制
责任机制及监督制度的完善是在外部制度上对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约束, 推行奖惩制度。首先需要管理部门与其他各个单位充分沟通、紧密联系, 互相协作, 定期进行联合消防安全检查、考核等监督行为, 如各个县市、街道的民政局、基层派出所、检察院等, 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特点, 将该监督行为制定成规范性文件, 是指成为消防安全进度工作的一部分, 作为一项基本的、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 而不是作为短期的突击检查来完成任务, 各个单位共同配合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格局。细化到责任分配上, 应做好各个单位或人员奖惩制度的规范。对于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消极怠工的人员或单位, 应予以一定的警告、惩罚, 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工作认真负责, 表现积极的单位或人员, 则应给予奖励, 鼓舞, 更加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使之能够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引导其他人共同成长进步。
4.2 建立高素质的消防安全管理班子
在进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时, 应组建一支较为正式、素质较高的管理班子。每一个网格化管理的小区域内, 都应抽调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循环检查工作, 将各自负责的小区域内的火灾隐患进行排查, 消灭初期火灾, 各自对责任区内的人民财产安全负责。该项巡逻检查活动的另一个作用在于, 可以与当地群众进行充分的沟通, 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 能够有效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及安全防范知识, 使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参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为该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及相关信息, 使之的覆盖分为更加广阔, 真正达到全方位、无死角, 全面覆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取得更好的效果。
4.3 明确划定责任区
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消防管理模式, 其主要的特征及特殊的属性, 即为将管理区域划分成小的网格区域, 进行细化管理, 使基层政府的组织为核心, 覆盖到整个管辖范围的管理方式, 消防安全管理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是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效率更高。对县市、街道、片区等进行合理划分, 并在各个区内设置负责人员或单位, 其可以在该区域内行使各项权利, 并将消防检查、考核及火灾隐患情况向上一级管理部门汇报, 而上一级部门则可以根据各个小区域内的相应情况, 总结、分析并确定方案, 安排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消防环境的改善, 并合理分配消防资源, 将消防资源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实现利用效率最大化, 从而形成一个放射性的网状管理态势, 有效的消除火灾隐患、减少火灾的发生率, 保障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树立良好的职能部门形象。
4.4 基础消防设施建设
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许多区域内都存在基础设施分配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情况, 应对该向工作及进行加强。各级管理部门应重视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避免出现因为硬件原因而导致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停滞不前的情况, 而影响该重要工作的质量, 或者在出现火灾时, 无法有效的进行扑救等恶性事件。并将消防基础设施的性能检测作为消防安全检查的必要项目。
5 总结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是消防部门在分析了当前的社会形势、人口分布特点结合各个区域的建筑排布等具体情况, 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行的重要举措, 其不仅能够有效的保障公共消防安全, 提高消防部门对于火灾的预防、控制、救援等各项能力, 强化居民的消防安全危机意识, 并对稳定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有着十分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 相关部门应清晰划分职能、明确责任范围、完善责任监督机制并认真做好全民的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将该项工作与其他各个部门联合协作, 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面、逐步的落实到位。
摘要:近年来,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火灾频频发生。消防安全是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事项, 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国家对于消防安全工作也进行了许多的改进, 消防安全工作有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从整体的消防安全管理上来讲, 还存在很多明显的缺陷与不足之处, 消防的监督工作显示出了重大的意义, 直接关系到消防工作的实际效果, 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改革创新, 或者改进制度等措施。本文简单阐述了网格化管理的的内涵、基本模式、本质、特点、存在的问题, 如消防部门职能不明确、基础设施不完备、管理模式落后等, 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如完善责任及监督机制、建立高素质的消防安全管理班子、明确划定责任区、基础消防设施建设、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力度等, 为消防安全的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使消防安全管理更加科学, 更加有效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宁湘钢.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 2011 (04) :70-72.
[2]袁海军.浅谈利用社会资源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功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4) :393.
[3]季俊贤.关于消防工作新机制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 2011 (10) :71-72.
[4]陶琦.当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10 (04) :219-220.
摘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的缩影,社区要想成为具有地域性的利益共同体和最有活力的城市细胞,必须在治理创新上狠下功夫。在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领域,一种更加重视民生的,多元治理主体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已经在很多地方得以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度思考。本文着重研究如何从实践中找到网格化与政府治理的契合点,从而充分发挥出网格化治理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社区建设 社区治理 网格化 创新模式
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重大转型之际,社会结构也在逐渐发生着变革,公民的思想和观念更是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他们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意愿和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也更加强烈。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应运而生,城市基层政权的社会职能发挥和城市社区的治理都是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改革传统的基层政权组织和社区的结构模式,建立一套网格化的社会管理模式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
一、社区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一)治理理论
当今社会,治理理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依据,它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是政府管理的有效补充。具体到社区治理上来说,它可以针对产生的新问题,与社会各方合作,通过协调各方关系,最终解决问题。社区治理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可以调动社会各界多方力量参与管理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绩效;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扫除因为制度设计的不完善而产生的管理盲区。城市社区治理在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将地方政府、社会自治组织、社区物业公司、社区内部企业、社区居民等不同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各方通过持续互动的过程,使社区治理产生高效、积极的效果。
(二)现实需要
现代社会,社区是分布其中的一个个细胞组织,中央倡导的和谐社会归根结底来说就是这些细胞的和谐。近年来,随着对社区治理的不断推进,社区治理逐步朝着社会化、规范化、大众化的方向前进,在此过程中,需要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这就对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更应该在实质的创新上寻找突破口。不应该将社区治理仅仅看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又一种创新形式,而应该是多方参与配合的、自发的有序管理状态,这是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现实需要。
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及其特点
社会管理创新涉及到各级政府和社会事务的诸多方面,对城市基层政权和社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城市基层政权组织和社区是联系群众的最前沿,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所有环节中,城市基层政权组织和社区最贴近普通群众,其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最能涉及到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另外,城市基层政权组织和社区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政府环节。城市基层政权组织,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街道办事处和非政权组织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面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显现出来的弊端,结合新的社会治理的理念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网格化模式将日益取代“各自为政”的传统基层治理模式,逐渐成为一套适应新时期,具有新特征的新型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所谓网格化,最初主要是用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后来逐渐被引用被并加以改造成为一种政府管理领域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而城市网格化管理,就是这样一种基于数字化信息管理方法,将城市基层政权所属区域以网格为单位加以划分,使得各网格之间能有效的进行信息的交流,资源的共享,以实现城市基层政权组织的扁平化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住建部在全国27个地区推广城市网格化管理,很多地区都在从当地实际出发,结合成功经验,已经开展或正在着手进行城市网格化的试点改革。城市网格化管理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改变了城市基层政权的组织结构模式
首先,城市的社会管理网格化将促进政府的扁平化管理,在城市网格化局面全面推行以后,城市街道一级的政府将被逐渐撤除,直辖市所辖区,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所辖区将直接联系城市社区和居民委员会,各个社区和居民委员会原街道的所属部门和人员将全部分摊到城市网格之中,实现“人在网中待,事在网中办”。其次,社会管理的网格化将有利于实现基层政务的一体化推进。每一个网格中的网格管理员,同时肩负起网格内的所有社会工作,例如民政等,这些政务部门与网格中的居民之间就通过这些网格管理员从中联系,这些网格管理员即成为了一个微型的“政务处理中心”。
(二)实现由管制向服务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以更为科学的手段,更为合理的方式转变社会管理职能,更好的保障民生。与此相适应,我国也在积极地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地向服务型政府发展,而社会管理创新所追求的是我国社会管理体系的现代化重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性转变。城市基层的网格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次城市基层政权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基层政府将其对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各项政务的服务通过网格管理员推入到第一线,将被动地对城市居民进行管制性的控制转变为主动地为网格成员开展服务性的管理。
(三)推动了多主体的共同治理,推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创新的另一个现代化举措就是由单一的政府管理转为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治理。在城市网格中,基层党组织,政府部门,居民自治组织包括居民自身都是网格中的一个环节,是网格化管理的平等参与主体,共同参与管理网格中的一切社会事务。这种网格化的城市管理模式,也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的转变提供的有力支持,将传统的党对具体事务的领导转变为一种宏观上的指导,党的组织也不是凌驾于网格之上的,而是存在于网格之中,和网格中的其他主体一起以平等的社会身份参与具体事务的管理。这种转变,更有利于体现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更便于最基层居民的诉求表达,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的干群之间的矛盾,更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的秩序。
三、百步亭社区创新治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百步亭社区是武汉市内最大的安居示范工程,也是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唯一社区。百步亭社区治理模式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诞生的创新产物,该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既满足了政府对企业合理放权和政治稳定的需要,又满足了居民要求基层社区民主自治的合理愿望。百步亭模式为研究新时期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思路和经验,主要做法如下:
(一)创新党建工作,发挥社区党委领导作用
百步亭社区党委对社区党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始终将其作为核心工作来抓。为了使社区党建走出一条富有成效的路径,社区党委从实际出发,创新性地将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从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体制保证型,积极向开放式领导,放权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并对其进行指导和协调的功能作用型转变。为此,社区党委建立了区域化的党组织网络,将支部建在居委会,党小组建在楼栋。这样一个通过整合后的区域性网状组织体系有利于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党中央精神的高效准确传达,确保了社区党委在社区建设和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主心骨”。百步亭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重要贡献,就在于真正搞清楚了社区党委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层层渗透进基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在领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中灵活自如地转换。
(二)创新管理体制,发挥管委会统领作用
百步亭社区在管理体制上做了大胆尝试,强化和丰富了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社区管理委员会”由社区内各组织机构成员和业主代表构成,通过上级江岸区政府的授权,代为履行服务型政府的管理职能。“物业管理公司”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物业公司员工工作在社区,对社区居民情况非常了解;另一方面,物业公司专业性较强,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社区居民的生活矛盾通过物业帮助,直接化解在萌芽状态,既减轻了管委会的工作压力,又促进了社区物业与业主的关系,还发展繁荣了服务型产业。
(三)创新开发建设理念,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百步亭集团全权负责百步亭社区的各项管理工作,这就打破了社区治理一直以来以行政化管理为主的局面,而转向以创新型市场化经营为主。百步亭社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在于吸收了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社会治理中来,运用市场的力量来配置社会资源,和传统的行政化管理相比,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减少了政府的行政开支。百步亭模式的经验说明,在城市社区治理上,政府可以调动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通过企业的经济实力更加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达到建设城市、治理社区、服务人民的目的。这样可以解决诸如规划难制定、审批难落实、资金难到位、公共设施难完善等现实困难,实现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企业通过参与社区治理,不仅自身得到了丰厚的利润,还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及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反过来促使企业承担更多服务居民、回报社会的义务。
(四)创新“志愿者”概念,发挥居民协同治理作用
百步亭社区创新“志愿者”概念,将社区党委、社区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居委会、自治组织等部门的全部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全部定义为志愿者,这样就出现了社区内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主动提供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是提供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承担了大量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的职能,却不在社区拿工资,大大节约了政府的人力成本。通过“志愿者”概念的创新,百步亭社区发挥由政府、企业、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协同治理作用。在志愿服务的需求上,由于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掌握着不同的工作技能,可以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需求。在志愿者的激励上,社区对优秀志愿者采取了诸如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在志愿者的培训上,定期组织各种讲座,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
四、完善我国城市网格化治理的深度思考
现代社会科技日益发达,信息瞬息万变,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基层政府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来看,也同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较高的要求。例如,网格化所要求的数据信息的处理越来越细化,部分发达地区甚至将网格化和数字化相结合,打造出一套高质量的数字化城市网格管理模式,因此,网格化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就在于需要发达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另外,除了技术因素外,网格化也同样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例如,流动人口管理的压力,又如,我国的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如何将网格化管理与社会保障制度相挂钩也是值得商榷的课题。
(一)城市的网格化管理要始终坚持民生的价值导向
当下社会,民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管理最为焦点的问题,推进城市的网格化管理必须坚持民生的价值导向。首先,城市的网格化管理是城市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而基层政府又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第一阵线,所涉及到的公共服务都是关系到城市居民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例如,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安全、美化等方面的要求,又如,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等如何在所居住城市获得相应的保障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琐碎,但是否处理得当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而体现出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党的执政能力。其次,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因此,城市的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型举措,就必然要坚持民生的价值导向,将维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民生问题作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方向性问题。
(二)城市的网格化管理要加快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配套的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程度。首先,与城市管理网格化相配套的软件条件包括制度,组织,资金,人事等的配备。城市网格化如果一旦在全国全面推广,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行政体制的格局,城市的政权组织将实现全面的扁平化管理,基层组织的人权、事权、财权将面临重新分配,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城市网格化相适应的制度保障,如何构建城市网格化的组织体系,如何处理好原有的人权、事权和财权的重构等都是城市网格化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软件条件。其次,与城市网格化管理相配套的硬件条件主要是指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城市的网格化是一种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实施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在于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网格化面临的众多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地管理,并能为上下之间信息的互通提供更为有利和便捷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旺洪.社会管理创新:概念界定,总体思路和体系建构[J].江海学刊,2011(5)
[2]王名,杨丽.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2)
[3]陈东冬.从民生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的困境和有效途径[J].商业时代,2015(30)
[4]王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结构、效应及构建路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8)
[5]汪文革.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自治与服务创新——以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志愿服务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4(6)
〔本文系武汉商学院2015年度立项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城市社区视域下的网格化治理创新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2015KY006)的阶段性成果〕
XX社区位于市区的东北面,成立于19XX年,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居民住宅楼37栋,住户1544户,常住人口3986人,流动人口445人;辖区单位1个,社区门诊1个,个体商业网点26个。自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以来,XX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的各位工作者本着“就业为民生之本”的宗旨,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努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有效的发挥了就业桥梁作用,落实了各项措施,让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 248人,零就业家庭共6户,“4050”人员113人,就业困难35人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较充分的就业,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各类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了95%,长期失业现象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充分就业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一、创新领导模式,健全工作机制
为切实把就业服务工作站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设备齐全、就业充分”的高质量就业社区,XX社区在劳动保障部门建设路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和加强提高就业的新路子、新方法。
初步构建了“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的社区就业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实施“人社局劳动保障部门――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就业就业服务工作站”三级管理。在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任工作站站长、社区主任任副站长、4名社保员任工作站成员的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工作站中所有成员责任分片,也就是作为网格成员,负责摸清 1
辖区内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实现社区就业管理服务全覆盖。并在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下,扩充了办公场所,增设了活动室、技能培训室等专用场所;在工作站醒目地方悬挂规章制度、服务类型、办事程序、政策法规等一系列展板;配备了电脑、打印机、LED政务显示屏等,完善提高了硬件设施。
二、细化各类台账,大力走访回访
辖区分为6个片区,由工作站6名网格成员包片管理,每季度利用上门调查,电话联系等方式对辖区内的失业人员进行调查。细化了解其家庭状况变化、就业动态变化、就业意愿类型、培训技能学习、创业意向等5大类情况,及时做好记录,摸清了社区失业人员的具体情况,做好了每一位失业人员的信息登记及台账更新。截止目前,辖区内其中363人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153人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153人享受了灵活就业社会补贴。
三、宣传政策法规,解答群众疑惑
充分就业,政策先行。为了让居民全面了解最新创业与就业优惠政策,XX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利用多种方法向居民宣传:一是利用黑板、宣传橱窗、LED政务显示屏向居民宣传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社区服务规章制度、办事程序、服务项目、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培训通知、用工消息等;二是每月开展“再就业政策宣传周”活动,将当月的重要政策及时传达给辖区居民。近两年来共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申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各项宣传资料一万余份。三是每季度组织辖区内失业人员开展一次社区
再就业讨论会,就法规、培训、补贴、优惠政策等一系列问题以“答记者问”的方式为居民解答,这个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失业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失业人员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方便他们吃透政策,享受优惠。
四、不拘一格创岗位,多种渠道促就业
为“零就业”家庭增设社区内就业岗位,拓宽社区就业空间。辖区内居民XXX,2005年丈夫因患病去世,2008年又从下岗失业,自己一人抚养还在上学的孩子,完全丧失了经济来源,生活很是艰难。工作站成员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主动入户为她讲解政策,并提供社区零就业家庭公益性岗位,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加强同人社局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鼓励创业,帮助其解决政策落实中遇到的困难。辖区50岁的XXX夫妇,原为XX厂职工,1999年夫妻双双下岗,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想自己开店,却又苦于资金不足。他们片区的网格成员了解到情况后,主动邀请他们到社区参加再就业讨论会,在会上他们详细了解了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后,帮其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在社区工作站的帮助下,他们开了一家“老人头衬衣专卖店”。现在,社区创业气氛浓厚,仅2011年一年,社区中就有15人享受到了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补贴政策。涌现出了“XX童鞋店”、、“XX百货超市”、“XX精剪发艺”、“XX服饰店”、“XX玉石市场服务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自主创业的“小老板”。指导网上开店,创新就业理念,由于网上开店不需要门店,并且有投资小风险小的优点,非常适合那些初次尝试创业的失业人员。辖
区下岗失业人员XXX,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建议下,通过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在网上开设了淘宝虚拟物品充值小店。现在这个淘宝店颇具规模,成为皇冠信誉卖家,并且雇佣社区内6名失业人员担任客服,带动了就业。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设就业心理指导。目前,社区工作站联合街道、人社局为居民提供的培训项目包括电脑、油漆工、家政服务、美甲、化妆等,有58人参加了培训,其中50人推荐就业。并且在培训技能的同时重点帮助一些就业观点不正确的失业人员转变思想,摆正心态、开拓视野,通过培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辖区内居民XX,由于不能摆正心态安心就业,导致长期无业,与家人关系紧张。网格成员了解到情况后,针对其特长和爱美的心理,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最终为她选择了美甲技能培训。培训过后的XX像变了一个人,不仅开设了自己的美甲摊位,而且主动帮带辖区内和她一样的失业人员,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培训,寻求适合发展的道路。
像这样的情况,社区里还有很多,但是在工作站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36人,其中“4050”107人,6户零就业家庭也基本消除,真正把就业服务进社区做得扎实有效。
五、创新管理出成效,服务居民更开心
在XX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优补缺,精心服务,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对社区失业人员创新管理。一是网格化,分片区制定就业方案并根据自己片区的特点具体细化,突出亮点。二是对于一些长期失业或失业后情绪一直不佳的居民人性化
服务,举办就业心理指导,失业心理创伤修复,培训创业讨论等人性化“辅导班”,根据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三是通过开发网络创业、对口培训就业等多样化的就业渠道,不断探索促进居民就业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使得社区内的失业人员不再是弱势群体。
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综治办
张其中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努力把安徽省建设成为全国最稳定省份之一”的决胜之年。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社会治安、严打整治数字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任务。是全体综治系统人员承担的重要任务。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就是对社会矛盾的综合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运用自身优势,发挥更大作用。要把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成为维护群众权益、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群众矛盾的重要平台,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整合力量、整合资源,精干高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城郊结合部乡镇如何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创新工作?笔者认为:网格化管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管理的新模式。
(1),网格设置: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根据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合理设置社区网格。原则上城市每个网格以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农村以村民组为单位3-5个组为宜。根据各网格管理服务工作难宜程度等因素确定网格责任人。对网格地理信息进行测绘、收集、纳入信息平台,建立社区责任网格编码制度。
(2),操作程序:一般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协调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受理中心商处,处理结果报乡镇(街道)相关科室,反馈服务管理对象;突发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立即上报,乡镇(街道)、村居和上级部门紧急处理,网格责任人现场跟踪;审批性工作:网格责任人掌握信息,社区、村受理中心界定,乡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审核,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同时实现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告示。
(3),岗位要求:网格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熟悉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能够发现问题,善于处置问题,及时报告问题;推行“错时工作制”,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一次;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写好工作日志,做到工作日清周结。(4),注意的问题和困难:村(居)通过台帐建立,细分了管理服务单位,使网格员服务群众的任务更加明确。但由于现实运行中网格员承担的角色大多是“信息员、服务员”,导致具体事务的最终承办,还是遵循“部门处理和村两委分工负责制”的传统管理模式。
新时期网格员承担的职责主要是“四个员”即“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惠民便民服务员”。由于网格员承办事务错综复杂,导致他们只顾埋头“干活”,忽视了打好“镇村联动,部门互动,条块衔接”的组合拳。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服务模式从条状向网状转变,网格内所有的事务都由网格员来过问、来处理、来负责,但由于实际运行中,定量分析不够,考核机制尚不健全,导致网格员“单打独斗”的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责任包干“力不从心”。
网格员服务对象主要是困难和弱势群体,重点掌握计生、劳动和民生内容,这就要求网格员在责任分清的基础做好协调配合,在对象分类的基础上做到分别对待。每天一次的深入网格巡查,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客观上要求改变网格员配备人员过少,素质、能力亟待全面提升的现状。
对网格员的要求是一要善于学习,适应“一岗多责”,“一责多能”,二要敢于创新,在服务中创造业绩。村(居)要把好网格员的入口关,将村(居)最优秀的人才、最新鲜的血液补充到网格员队伍中去。以工作中是否能够“超前谋划,细心做事,始终保持一股冲劲、硬劲”作为一名称职网格员的检验标杆。坚持绩效管理,注重在激发活力上出实招,求实效。要把工程化、合同化、精细化管理引入到网格化管理中,严格执行奖惩机制,对于网格区内事务处理,实行网格员一抓到底,不留中间层,不留隔热层,进一步完善全程服务机制,力求以“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来推动工作精细化。
(5),综治人员如何利用网格保一方平安:当前,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首要任务,以讲话精神为统领来谋划和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等理念,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结合点、着力点、突破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切实把综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充分利用人员、环境熟悉的条件,当好“四员”。
综治工作要抓小、抓早、抓苗头,要突出重点,夯实基层基础。依靠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这一平台,以排查调处为重点,深入排查矛盾纠纷、问题隐患、治安重点问题和重点区域,抓好前端管理和源头治理;要充分发动群众,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基层防范、纠纷调解、信息收集等工作;要研究探索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重点青少年群体、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的新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
(6),综治人员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工作职责
(一)大网格职责。负责全镇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各网格点的基础数据台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镇、村两级网格的责任人、责任目标;负责对村级网格安全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建档登记,形成镇级安全管理数据库;督促、指导村级网格完善安全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安全检查与执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全面收集汇总村级网格上报的安全隐患信息,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至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中网格职责。负责落实本级本单位安全职责,明确安全生产网格管理人员;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建档登记,协助上级做好巡查检查工作;及时汇总上报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举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安全宣传。
一、传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按照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但在实际中, 社区居委会却成了街道办事处的跑腿儿机构, 作为准政府部门的街道办事处将大量行政工作下沉到社区居委会。由于社区居委会所承担的事情多, 责任重。相对应的人员配备不够, 这就造成了居委会与居民之间存在诸多问题。据调查显示, 未实施网格化管理之前, 居委会与居民交流不足, 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开展常常受阻, 居民出现诉求也很少主动找居委会进行解决。一般都是自己联系部门有关解决相关问题, 处理问题程序繁琐, 冗杂。同时因为交流较少, 居委会对小区的情况变动, 特别是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够完善, 社区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政策的下达也不够及时和通畅。
二、城市社区网格化创新管理———扁平化操作
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对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城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人、房、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畴, 社会服务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 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动态式、便捷高效服务格局全面形成。通过信息化做支撑, 充分利用社会管理信息平台, 进行以全程化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扁平化操作是网格化管理中的一项重大创新, 它主要围绕以下几点服务居民的日常诉求进行:一是全程便捷服务。社区为职能部门代理事务, 为群众代办事宜。职能部门前移服务窗口, 扩大基层代办事项。二是全程精细服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阶段服务需求, 拓展服务项目, 培育服务主体、推进精细服务、特色服务。三是全程监测服务。网格员在采集信息提交之后, 管理系统开始逐步记录着每个执行环节的工作“痕迹”。服务对象相关评价, 工作部署与跟踪督办同步进行。居民只需将问题反映给管理员便能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全程监测有效的确保了各项服务全面扎实有效推进。扁平化的操作不仅更好的服务了居民, 还更有利于相关部门对于城市的管理。网格化管理目标当中明确了三大目标:社情全摸清, 矛盾全掌握, 服务全方位。网格员要做到网格内人的信息全摸清。各社区一方面收集了网格内居民群众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另一方面, 网格管理员要做到网格内各类物的信息全摸清, 弄清楚每个网格内建筑物, 通过信息化手段, 将每个网格内事件、部件的空间坐标录入信息系统。为城管, 计生等部门对于实施应急响应、监督检查、城市管理、便民服务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平台。
三、宜昌扁平化操作所带来的变化
“在社区, 天天都能看到网格管理员, 大事小事都可以找他。生活中没有不方便的事。” (宜昌市西陵区果园一路张阿姨, 58岁) “招聘的管理员都是专科以上学历, 工作能力、理解水平都比我们高, 做得特别好。” (宜昌市西陵区石坂溪社区李芸, 59岁) “现在社区工作很受欢迎, 百姓遇到什么事都找我们。” (宜昌市西陵区果园社区易书记) 几乎每一个宜昌人都知道社区如今实行扁平化管理, 更亲身感受到了社区生活的巨大改变。小小一个厅, 解决大民生。7月5日, 宜昌市云集街办果园路社区的23名热心居民代表如约准时来到社区居民议事厅, 参加每月一次的居民议事厅会议。按照议程由社区向议事员们汇报并总结了前期的日常工作, 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当对“社区网格员的加入, 社区有何变化”的问题展开讨论时, 议事员们热情高涨。果园一路居民代表张方生用网格员成功协调财校宿舍漏水等事件说明网格员们到来, 不仅使市容市貌大为改观, 社会治安也大幅度好转。他动情地说刚从宜昌周边几个城市旅游回来, 从没有像现在深刻的感悟到宜昌才是最好的。他的一席话引发了其他议事员们的共鸣, 大家对于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后的生活满怀憧憬, 希望宜昌市的未来更美好、更和谐。屋顶漏水得解决, 全程服务真贴心。7月7日, 我们暑期调研团队来到宜昌老国资委宿舍, 一进小区大门, 得知我们是对网格管理模式进行调查后, 门卫婆婆很热情拉着我们的手一直说有了网格化管理员后的种种好处, 在聊天的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 自从实施网格管理模式有了网格管理员后, 社区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不再像以前一样出现问题无人受理的情况。如以前一直未得到解决的四号楼屋顶漏水事件, 网格管理员得知后, 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 从去年开始一直持续关注此事, 多次上门拜访住户, 并借助媒体的力量, 在今年六月份得到解决。网格管理员的耐心细致令小区居民赞叹不已。
四、扁平化操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首先,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基本实现了管理对象动态过程中的“底数清、情况明”。借助网格化信息系统, 及时有效了解情况、掌握动态、解决问题, 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 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矛盾纠纷不上交”。其次,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使安全稳定的基础更加牢固。通过落实“信访代理制”, 强化网格基础作用, 强化源头预防, 强化排查调处, 信访总量、集体访量均实现较大幅度下降。以宜昌市西陵区为例, 2009年, 未实施网格化管理之前, 西陵街办受理各类矛盾事件1074起, 成功处理923起, 调处率为86%。2011年, 实施网格化管理之后, 受理各类矛盾事件1532起, 成功处理1470起, 调处率为96%。赴省上访, 赴京上访率大幅下降。最后, 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有了全面的提升。通过把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证明, 通过加强社会管理, 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通过加强社区治理, 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管理的参与度;通过构建区域化工作新格局, 引领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工作方向。从被动应对转向了主动服务, 从传统方式转向了信息化手段, 宜昌通过在城市社区试点的方式以点带面, 从城市社区向县城、重点镇拓展, 探索形成城乡区域全覆盖、服务领域全覆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而响应中央号召, 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参考文献
[1]吴宏云.当代中国城市政府网格化管理探析——以北京、上海、武汉等试点城市为分析对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2008.
[2]池中仁.王浣尘网格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3]范况生.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探讨[J].商丘师范学报, 2009, (12) .
[4]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一、网格化市管理模式及特点
网格化城市管理以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采用单元网格管理和城市部件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信息采集器,建立监督、指挥相分离的管理机制,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了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1]。
(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网格化城市管理是将城市管理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格单元之间的协调机制,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将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上报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再由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将问题派发给相应的政府部门或公共服务企业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监督中心则对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企业履责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网格化城市管理以单元网格为基础,将网格内各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称为网格化部件,将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所发生的事情称为网格化事件。网格化城市管理中既包括部件,也包括事件和人的行为。
(二) 网格化城市管理特点
我国较早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随后又有多批试点项目在多个城市(区)相继开展,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推行以来,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有:第一,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实现了传统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方向的转变,极大改善了城市面貌;第二,新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流程设计,有效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第三,新模式克服了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制度缺陷和技术障碍,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做出了有益探索;第四,新模式实现了沟通渠道的双向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民主化水平;第五,通过新型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城市管理者的执法行为,促进了城市和谐[2-4]。
二、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信息体系中的主要内容有绿地的网格划分、监督巡查方式和事部件梳理等。
(一)网格划分及监督巡查方式
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中,城镇绿地按照一定的原则被划分为一定大小的网格单元,形成不同层次的多级网格。依照管理对象的不同,不同属性的绿地的划分方法各不相同。如一般的公共绿地(如行道树、立体绿化等),应依据其行政属地、地理布局特征和易于管理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元,形成单元网格,并根据单元网格中事部件的数量,将若干个单元网格组合成一个责任网格;对于大型公园,可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管理区域划为独立的责任网格;对于病虫害监测则是把每个监测点的监测范围作为一个责任网格。
绿地的巡查监督方式应依据单元网格中绿地部件的数量来确定。公共绿地一般采用人工巡查方式,部件少的网格可以不单独使用绿地巡查监督人员,而由城管监督员一概负责绿地问题的发现、上报。如行道树,其栽种密度小,间距大,范围广,若单独指派人员负责发现一个区域的绿化问题,则会造成人力的极大浪费;而像大型公园这种事部件极多的场所,则必须单独派遣巡查人员来发现绿地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上报。在人口较集中的公园,或巡查人员难以到达的场所,可采用视频监控方式对问题进行快速发现。在城镇有害生物的监测上,可运用PDA等技术开发专业的有害生物采集系统,实现有害生物数据的快速采集[5]。
(二)事部件梳理
城镇绿地作为部件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范畴后,其事部件的确定就成为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公共绿地这一部件,应包括乔灌木、花草、附属设施、道路和水面等多种绿地要素,其发生的问题各不相同,采取的养护、处理方法和处置标准也不相同。如行道树这一管理对象,专业上可分为树木、树桩和树穴等管理实体,对于这3个实体其处置方法、处理时限都不一样。树桩或树穴盖板设施的更换一两天甚至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但对于行道树的补种则只能在适宜的季节进行。因此,经过分析,在城镇绿地专业网格化管理中,把公共绿地、行道树、古树名木等管理对象深化为15个二级部件,54个网格化事件,为绿地管理工作的细化深入提供参考。实际运行时,所有部件还需赋予相应代码并设计相应的图例,按照实际位置把所有部件进行定位标图,建立属性信息数据库和地理编码数据库。表1列出了行道树、古树名木和公共绿地的二级部件划分和网格化事件。
三、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及作用
(一)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
基于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城镇绿地管理,其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1]。具体程序是:每个绿地网格由若干监督员负责(根据单元网格内部件数量来调配城管监督员和专门负责绿地巡查的监督员),对分管区域实行不间断巡视(城镇绿地根据其特性可确定每天巡视的时间,如6:00~18:00),发现问题后立即用“城管通”发送图文声信息向监督中心报告;同时监督中心可以开通群众监督热线电话接受来自社会公众和媒体的信息;监督中心得到这些信息后,进行甄别、立案,并将相关案卷批转到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问题性质,立即派绿地养护部门到现场进行处理;专业人员处理完毕后,将处理结果上报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即派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并收取核查结果,通过对两方面信息核实一致后进行结案,至此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结束。同时,这一处理过程将作为评价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具体流程见图1。
(二)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城镇绿地过去的管理模式中,绿地养护单位由于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监督检查的职责于一身,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发现问题后要由本部门来处理,发现问题越多,自身的工作量越大,造成管理质量、管理效率低下。基于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城镇绿地管理新模式将监督职能剥离出来,将问题发现、监督和处理的主体一分为二,各负其责、互动促进,使城镇绿地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克服了突击式、运动式、被动、滞后等弊端,真正建立了城镇绿地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了绿地养护质量,更好地发挥城镇绿地的生态、休闲和景观功能,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应用实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规划、筹备、建设、配套的全过程中也应用了网格化城市管理,而且世博会的生态、环境建设依托网格化管理的科技手段,贯穿于城区各个环境整治工作中,成效显著。此次世博会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改善公共绿化面貌为目标。结合网格化的推广应用,摸清绿化林业底数,完成了80公顷街道的绿地升级改造、内环线内10万株行道树及其配套设施的更新改造。按网格化管理要求,完善了绿化管理的部件、事件的标准规范。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依托信息化、网格化手段,建立全覆盖的绿化养护管理应急联动机制。例如,宝山区实施网格区域定点监测“绿、黄、橙、红、黑”五色环保预警模式。对各网格内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信访矛盾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测评。该网格化管理模式自推行以来,占宝山区总面积36.7%的网格区域的环境陆续得到了改善,大大提升了宝山区的环境质量[6]。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强化我国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城镇绿地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范畴,成为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内容之一。由于城镇绿地本身的属性,构建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必须依据相应的原则建立在与绿地管理相符的基础上。构建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系统,着重解决绿化专业管理的问题,既是对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拓展应用,更是对城镇绿地专业化管理的深化,是绿地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1):142-148.
[2]陈先毅,施倩.对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理论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6(1):76-80.
[3]阎耀军.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6(2):76-79.
[4]姜爱琳,任志儒.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6):222-223.
[5]刘书华,杨晓红,蒋文科,等. 基于GIS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3 , 19 (4) : 147-150.
[6]城市网格化管理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J].中国城市经济,2008(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