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教育政策对比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韩教育政策对比(共8篇)

中韩教育政策对比 篇1

近年来,中韩两国教育热盛行,国民对教育的热衷也是由来已久,在这两个同是以儒教起源的国家中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又各是什么样的,差别在哪,最后导致了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论:中韩初级教育比较;二次大战以后, 50多年来,韩国教育得到政府和国民的热心支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韩国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其速度和规模比起处于同等境遇的其他国家而言,更是史无前例.学生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但是跟中国一样韩国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牢笼。但是,近年来韩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教育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近观中韩初等教育的理念虽然都是一些大众化普通知识的教育(如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首先,在韩国的小学里,尊师重教一类的礼仪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因为韩国人非常重视礼仪,学生加到老师必须鞠躬问好等;而在中国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阂,一方面学生怕老师,另一方面老师可能绝大多数时间都很忙,没时间与学生交流,这其实适得其反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第二:在中国的现代教育里是不允许出现打学生这一说法的,这叫殴打、体罚学生,是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这主要是因为针对一些学校的一些老师把学生当做“出气筒”肆意打学生的个例提出的;而在韩国针对个别顽劣的学生,老师是可以适当的“打屁股”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走上不良的道路,是一种教育的方式,韩国不少老师都备有专门的尺子棍子来惩罚不听话的学生。大部分老师说,只要真正是为学生好,学生都能理解,家长也“不会来闹”。

中韩高等教育理念的对比:首先两国有着不一样的高考态度。

虽然也是高考,大家对于大学的看法几乎差不多,但事实上,韩国的教育和我们思想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以下是一篇摘自网上的报道:

【金陵晚报报道】昨日,韩国大田三川中学20名学生和5位老师来到南京中华中学进行友好交流,记者在采访中惊奇地发现,诸如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高考一考定终身制度等等许多让我们的老师、校长和教育决策者感到困惑的热点难点在韩国似乎都不成问题,其中一些做法不乏借鉴意义。

“没有老师做有偿家教”

在南京,对名校的校长们来说,有偿家教是个敏感的词汇,同样是当地数一数二的重点学校,三川中学的朴春植校长却对我们的问题表示了困惑。朴校长说,因为韩国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老师不得做家教,同时韩国的老师享受教育公务员待遇,月薪高达550万韩币,折合人民币3.5万元,所以老师们根本不会为赚点外快去做家教。如果有亲戚朋友一定要请某位知名老师去呢?“不会的”,朴校长摇了摇头说,大家都很自觉地遵守这个约定。

在韩国,如果孩子成绩差,要补习可以在课后到专门的学院去补习,学院里所有的老师都持有教师资格证,普通的个人不能办补习班。在职老师要到学院任教得先辞职。

这个似乎差距太大了,原以为一样是高考,一样的压力,家教应该一样的普遍。可惜的是这个很有理由的判断被事实推翻了,当中发生了什么造成了不同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资的问题,人总要生活吧,那如果像韩国那样的待遇自然我们国家家教要少很多,还有就是对于管理的力度不够。是的,家教不是好事,完全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一个活动!在家教这个问题上韩国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高考平时成绩占40%

韩国的学制和中国一样,但韩国的一些升学制度却值得借鉴。在韩国初中升高中,可以根据考试成绩选择重点中学,也可以就近入学,即到家门口的高中读书。韩国的老师每5年流动一次,一个老师前5年在重点中学,后5年可能会到偏远的学校任教,但无论到哪里,待遇都是一样的,所以老师们对此并没有意见,而不同地区的学生则可以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

此外,虽然韩国一样有统一的高考,但所有高校在录取时都要看学生的平时成绩,平均下来,学生的平时成绩可以占到40%之多。这样要比一考定终生要公平许多啊。在韩国的课程设置中,还有专门的家政课,包括礼仪、裁剪、手工、烹饪等等,金老师说,教会学生生活有时比教给学生单纯的知识来得更重要。“在中国学习,只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样很容易睡觉。这只是韩国高中的授课方式。”韩国亚洲大学学生金孝燮这样说。

“在韩国的课堂上,老师比较重视和学生的互动,提倡学生的自主参与。”从韩国归来的一位我校留学生这样说道。她提到在韩国上的一门“国际交流技巧”课,班上是二十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教授提出同学之间要自我介绍后,这位教授首先让大家打乱次序,坐到陌生的同学身边,与身边的陌生人交流,二十分钟后,相互介绍对方,其他同学提问。独具匠心的教学方式,让同学短时间内与陌生人进行全面的沟通、深入的交流。

在韩国学习专业课,老师会给学生一系列选题,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做准备。每一节课上都要求一名学生上去做相关选题的报告,并接受台下同学的提问。老师就以学生专题报告的内容和回答问题时的好坏评定成绩。即使对提问的同学,老师也会根据多提问题的好坏给出成绩。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可以享受提问的充分自由。当然,享受自由的前提,他们不得不及时查阅课外资料,准备选题。

韩国留学生高在远对于我校选修课的学习环境,大倒苦水:“文化课上好多学生不听,有的做其它科目的作业,有的发短信,有的甚至在下面小声打电话,还有人进进出出,很吵!”留学生们普遍认为这是对授课老师的不尊重。在韩国,上课时手机都要关机的,那不是一种规定,而是一种礼貌。开始上课后,没人会出去。

令韩国留学生惊异的是,中国的大学在节假日里好多图书馆会关门。几位在我校读书的韩国留学生说,春节那几天,他们在学校甚至找不到学习的地方。在韩国,学校图书馆是通宵开放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很自由。

在中国,大家都习惯四年完成大学学业,然后再找工作,考研,或是出国,进一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而在韩国,大学生五、六年,甚至八、九年完成学业都很正常。除了正常的必须去服兵役的两年半之外,他们还经常休学、停学1--2个学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找工作、旅行、出国学语言„„这一切使他们在大学里就接触了社会,具备了充足的实践技能。他们利用大学里的宝贵

资源和这段黄金时间学习各方面知识技能,对自我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完善,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竞争力。

韩国大学内部有很多的俱乐部,大一点的大学有近百来个,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些俱乐部涉及到学习、体育、娱乐、还有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在这些俱乐部中,韩国学生可以得到很大的发挥。

韩国学生还特喜欢狂欢,只要没事,就喜欢去酒吧喝酒或是卡拉OK厅K歌。因而学校的周围常被一些酒吧等包围,就如中国的大学被网吧所包围一样。最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校园里很少看到情侣亲昵的身影。他们认为当街拥抱,或在校园里亲密是很不文明的行为,一般都选择去咖啡馆或酒吧之类的场所。近十年来,在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然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东方国家,它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开放。甚至,在很多方面,韩国比中国更传统。

中韩教育政策对比 篇2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韩两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对比, 发现我国与韩国在此领域中的差距, 并从教育的角度, 对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对策措施, 力图对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改进与完善,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中韩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对比

在产业竞争力方面, 世界上最权威的研究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团队提出的“竞争力优势理论” (即“钻石模型”) ;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教授将“跨国公司的商务活动”作为外生变量, 对钻石因素作以补充, 形成了更加科学的Porter-Dunning理论。我们借鉴该理论, 从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出发, 主要选取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等三个直接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指标因素, 就中韩两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对比。

1.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 是各种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子信息产业中, 科技人力资源 (即R&D人员) 的数量和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R&D科学家工程师在每万劳动力中的比重, 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产业R&D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如表1所示, 我国R&D人员和R&D科学家工程师的数量远远高于韩国, 但其在每万劳动力中所占比重却大大低于韩国。这说明,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存量和未来科技人力投入的发展潜力巨大, 但科技人力资源的素质与韩国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也说明,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R&D活动的质量低于韩国。

1.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更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目前, 国际上通常用R&D经费占GDP比重、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占授权总量比重等三个指标, 来判断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如表2所示, 2002年至2006年, 我国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呈逐年增长态势, 增长比例与韩国基本持平, 年增长率保持在0.1%左右, 但由于基础不同, 韩国始终高于我国1.5个百分点以上。

由表3可见, 2006年至2010年, 我国的授权专利量远远多于韩国, 但最具含金量的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 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所占比重较大;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总量的比重始终徘徊在12%左右, 与韩国的差距已经达到60%以上, 且仍在逐年拉大。由此得出, 韩国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于我国。

1.3 外商直接投资 (FDI)

FDI的作用是可以在弥补一个国家资金不足的同时, 通过技术外溢促进该国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FDI作为包裹着技术的资本在各产业中稳步增长, 电子信息产业更不例外。

由表4可见, 自1990年以来, 中国吸收FDI规模远高于韩国, 其数额几乎为韩国的10倍。据统计, 流入中国的投资中, 发达国家占绝大部分, 且投资领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 进而又扩大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研究开发领域上,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相关年度《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OECD, 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数据来源:相关年度《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

数据来源:金周利《中韩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2 中韩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差距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三方面指标的对比分析看到, 虽然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好于韩国, 由此也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但在科技人力资源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与韩国的差距仍十分明显。为什么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却比不上那个被一些人笑称为弹丸之地、资源贫瘠的韩国呢?答案很简单, 除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我国起步早的因素外,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教育。

2.1“出世”的教育观,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撑

韩国与中国同属一个儒教文化圈, 社会思想领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传统儒家教育观认为, 教育的大义是“治国平天下”, 而对个人来讲, “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才是教育的目标。因此, 自韩国的朝鲜时期直至其沦为日本殖民地前, “生为仕宦”的思想在国民心中根深蒂固。这正如我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不同的是, 从韩国被日本统治时期开始, 人们为了能够获得一点社会地位, 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出世” (即出人头地) 的教育观便逐渐上升为主流, 且延续至今。教育观的变化使韩国人的思想得到解放, 价值追求也从“当官才能扬名”转变为“只要当状元, 行行都光荣”。在此思想下, 当韩国政府将国民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技术集约型产业时, 一批又一批的韩国青年积极参与其中, 并努力通过岗位钻研、专业培训、出国留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和深造, 力图成为业界具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他们中有些还成为了有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正是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来者, 成为了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殊科技资源,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撑。

2.2“实用主义”的教育模式,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韩国高校以私立大学为主, 其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较为灵活, 多以“实用主义”为根本宗旨, 且面向市场, 反映迅速。为更好地做到“实用”, 他们会经常主动与企业联系, 了解其人才和技术需求, 并据此调整学科设置、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 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的同时, 还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解决技术难题。此外, 在企业已成为韩国R&D投入主体的背景下, 高校会积极向企业争取科研合作或与其建立联合实验室, 一些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还设立了独立的法人机构“产学研力团”, 专门负责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使韩国R&D投入的产出率不断提高, 大量的专利发明也由此产生。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模式, 从本质上促进了韩国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并形成了R&D投入与技术产出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2.3“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20世纪70年代, 随着韩国产业结构从劳动集约型轻工业向资本集约型重化工业的转变,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适应需要, 政府开办了实业类高中 (即职业高中) , 将原来的普通劳动力培养成专业的技术工人。80年代, 随着产业结构向技术集约型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变,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许多实业类高中升格为高等技术学校, 但其性质并未发生变化, 仍然以特色化办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广泛开展实习活动, 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量化考核, 对其技术资格给予评定;学校还经常邀请企业高管或有经验的工程师到学校作报告、开展交流, 或由教师带队到企业生产一线熟悉情况, 使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以快速提高, 毕业即可进入企业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这些人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其中加工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3 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实践证明, 人是科技创新的首要条件, 是改变世界的根本动力。目前, 我国人力资源特别是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这样的成绩应首先归功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但人力资源专业素质不高、科技人力资源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偏低的现实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直接关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水平, 关乎类如电子信息这样的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改变现状,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就必须快速培养一大批符合我国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技术工人。而实现这一切, 最重要的就是应借鉴韩国的做法, 以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 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

3.1 从改变教育观入手, 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 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正确的教育观应是通过教育, 使人们学会和懂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 去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 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用正确的教育观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此, 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学而优则仕”的错误观念和官本位思想, 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哪行都能出状元, 干好哪行都光荣”的价值取向, 努力改变目前优秀学子挤争“国考”独木桥的场景, 让更多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够学以致用, 各尽其能, 为国民经济发展出力。

3.2 创新教育模式, 推动高端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创新

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 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社会。因此, 高校应以服务社会为最终目标, 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一方面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 特别是企业需求, 科学进行学科设置, 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大力培养具有实用价值的高层次人才, 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输送人力;另一方面, 积极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 争取产学研合作, 努力将企业的市场信息优势和高校的科研创新优势最大限度地进行整合, 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具针对性、更有实用性, 真正做到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帮助产业提升整体竞争力, 并以此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3 创新教学方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实用性劳动力

在国际上,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我国应借鉴韩国做法, 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为导向,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应严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员到企业生产一线熟悉情况, 帮助其了解行业现状, 体验生产实践, 从而树立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学校应经常邀请相关专业或邻近专业的资深人士 (如企业管理者或技术人员) , 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实际, 为学员授课或与其开展座谈, 让学员们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 从而鼓励和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早日成为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实用型技术工人。

摘要:针对教育视角下中韩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对比进行了论述。

中韩婚礼文化对比 篇3

关键词:中韩;婚礼;习俗;流程

结婚是漫漫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一个成功的婚礼更是完美人生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人们结婚不仅局限于西式婚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传统婚礼。随着这股复古风的兴起,传统婚礼越来越受青睐。下面就介绍一下中、韩古代婚礼的流程习俗。

一、中国传统婚礼流程和习俗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数居多,在此仅介绍汉族传统婚礼的一般流程习俗。

中国的传统婚礼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最初的婚礼仪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伏羲时代的订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过几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婚礼仪式更加繁缛。但从整个古代社会来说,传统婚礼主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和三朝回门几个流程。

1.纳采

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礼品是丝绸、衣服、日常生活用品等。

2.问名

男方托媒人询问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占卜,合八字。如男女的时辰八字不相冲,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男方派媒人送给女方食物、衣服;女方的父母和叔伯去男方家拜访。

3.纳吉

男方准备好聘书并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通知女方,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

男女双方定聘之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

俗称选日子。男方选择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然后请媒人携带礼品送到女方家,女方受礼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

6.亲迎

亲迎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隆重的礼节,就是准新郎前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迎亲路上要敲锣打鼓以示喜庆,迎亲花轿一般为双数最好是八抬花轿。在吉时,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并由母亲盖上盖头,然后新娘由大妗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着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到达新郎家时,新娘由男方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详。在良辰吉时举行“拜堂”,“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有趣的是,“拜堂”是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之中的礼仪的。“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

7.三朝回门

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娘在丈夫的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

二、韩国传统婚礼的流程和习俗

韩国的传统婚礼分为两大种:一种是韩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婚礼仪式;另一种是高丽末期从中国《朱子家礼》中借鉴的婚礼仪式。具体来说,传统婚礼的流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阶层、各个地方都有所不同。现代社会的婚礼仪式是从“周六礼”和“朱子四礼”发展而来。朝鲜时期,上层阶级大多举行“周六礼”或“朱子四礼”。“周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亲迎,“朱子四礼”是指议婚、纳采、纳币及亲迎。下面介绍韩国古代社会广为采用的婚礼流程。

1.婚谈

在韩国的传统婚礼举办前,男女双方家人都要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如果互相有好感的话,就先要父母们相见。互相同意结婚后,一般男方先把“请婚书”送给女方。女方如果有结婚的想法,就把“许婚书”送给男方,然后议婚成立。

2.纳采

男方家会写上“纳采文”(对许婚的感谢文章和让对方选出结婚日期和时间的问候)和“四柱”(按着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录出生年月和出生时间的信),用红布裹装送给新娘家。

3.纳吉

收到“四柱”的新娘家选择婚礼的日期和时间,然后在白纸上写出“涓吉”(写着日期和时间,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衣服号码的信),再送给新郎家。

4.纳币

新郎家从新娘家收到“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采缎”(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和“婚书”用婚书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缎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送。举行婚礼之前把送给新娘的礼物和“婚书”装在一起跟“物品目录”一起送去,这叫做“函”。背上“函”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纪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

5.大礼

纳币活动结束后,举行“大礼”即举行婚礼,在当天要举行醮子礼、奠雁礼、交拜礼、入洞房。这一天,新郎要早起床,郑重地向父母磕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承诺和妻子认真生活。

新郎醮子礼结束后,在家人的指引下前往新娘家举办婚礼仪式。一般是步行前往新娘家,但也会有人让新郎乘马去新娘家。新郎进了大门时要跨越在院子里放着的“火盆”,这意味着赶走恶鬼的意思。新郎把带来的大雁放在桌上,然后磕两次头。这时丈母娘出来端着大雁桌走进屋里。

新郎奠雁礼结束后,在新娘家的大厅或者院子里举行交拜礼,新郎站在已经准备好的大礼桌的婚礼厅东边。在屋里等待的新娘,从新郎进大门后开始在头上戴簇冠,为了不让恶鬼在喜庆的日子接近新娘,新娘的左右脸上还要贴上用红纸做的胭脂,眉心也要贴上一个,然后准备去婚礼厅。新郎和新娘在婚礼厅见面,相见结束后新郎和新娘对拜。按东方哲学宇宙观的阴阳原理,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新郎为阳,新娘为阴,尤其是在“冠婚祭礼”大礼时,要用双倍的数量磕头,因此新娘向新郎拜两次,新郎回拜一次,新娘新郎再重复一次。

交拜礼结束后合卺礼开始。新郎跪下,新娘坐着,旁人在绕青丝、绕红丝的酒盏上斟酒,新娘弯腰揖礼。旁人把酒盏先端到大礼桌左边,再端到右边,然后才端到大礼桌上面给新郎,这时新郎要舔一舔酒再给新娘,最后把酒盏拿开。这时候的酒叫合欢酒,合卺礼结束后,客人们把放在大礼桌上的大枣、栗子都装在新郎的兜里,预示让小夫妻早生贵子。

6.于归

在新娘家的婚姻仪式结束后,要留在新娘家逗留3天,然后新郎跟新娘一起回家,这叫于归或者新行。于归日之前,新娘家准备送给婆家的大枣和肉之类的币帛饮食。新行时新娘要坐上轿子去新郎家。到了新郎家后,人们出来撒大豆、小红豆、棉籽、盐等,并在大门里面燃起柴火,让新娘跨过去,这表示赶走杂鬼的意思。

7.币帛礼

到新郎家后要举行币帛礼,将从新娘家带来的饮食放在桌上,新人在公公婆婆面前行礼,并介绍家人和亲戚。这时只有新娘给家人磕头,新郎则站在桌子旁边给新娘介绍家人。如果祖父祖母在的话会给他们另准备一桌,先给父母磕头后再给祖父祖母磕头,再给直系兄弟磕头,然后才会给叔叔及其家人磕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东床礼也是传统婚礼中不可或缺的礼仪。这是女方家中的青年人捉弄新郎的打趣活动。大家向新郎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然后不管新郎怎样回答,都以没有答对为由用绳子把新郎的腿绑上,吊在房梁上,同时用棍棒击打新郎的脚底。

三、中韩婚礼文化异同点

中韩两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婚礼流程和习俗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一般情况下,男女双方在结婚典礼举行前互相没见过面;在女方家中,大家都会向新郎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媒人都起着牵针引线的作用;在婚礼的整个过程中,不但都采用代表吉祥美好的物品或颜色,而且大雁是必不可少的。在结婚典礼举行后,新人都在婚礼举行地待三天再回另一家。

中韩两国婚礼文化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韩国,结婚典礼不仅要在新娘家举行,并且新人要在新娘家待三天才回到夫家。韩国也有不同于中国的东床礼、币帛礼。在韩国,婚礼仪式包括醮子礼、奠雁礼、交拜礼及入洞房。而中国则是新娘拜别父母,新娘出门,入门,拜堂,入洞房。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一脉相承,两国婚礼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这种相近的文化传统使两国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更容易寻求友谊,繁荣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启新.实用婚丧喜庆大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2]叶涛.中国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6.

中韩教育政策对比 篇4

我校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这一要求,经过认真地思考,突出“国学启蒙教育”特色建设,以国学启蒙教育为契机,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国学教育特色学校精神内涵,加强特色学校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学校。

一、营造浓郁的国学特色教育环境。我们根据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审视校园文化,建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紧紧围绕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核心教育理念学理念,对照《崂山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进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基础建设,与深圳联想空间设计中心联系,对学校外部环境和楼内进行重新设计,营造了比较浓郁的国学教育外部环境氛围。如建立了百米文化长廊,分阶段展出了《三字经》、《弟子规》注音全文及相关故事;建设了孔子等古今中外6位名人雕塑,成立了名人广场;布置了“崇礼尚文”“海纳百川”等二十几块经典语言石刻。同时对三层教学楼走廊展牌重新进行布置,一层以“国学长廊”为主题,分别展出我国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体裁及代表作品;二层以“习惯养成”为主题,展出适合小学生发展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内容;三层以“美育欣赏”为主题,展出琴棋书画等相关知识。三层长廊展牌文字内容以“诗、礼、乐”为主线,以读书启发人的情感,以习惯养成为立身之本,以精神熏陶成就健全人格。三者层层递进,和谐统一。

二.加强组织领导与教师队伍的培训

特色学校形成的过程中,必然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和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即富有特色的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是创建特色教育和开发校本课程的关键,而广大教师则是根本。为此,学校将成立创建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领导小组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将重点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的培训和教育,加强教师全体对创设特色学校的认识,提高觉悟,提高重视程度,群策群力,使我们的特色学校创建方案能顺利实施。学校定期组织创建班子成员和教师进行有关理论和作品的学习,让广大教师对特色学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能了解特色学校的深刻内涵,并积极创建特色学校。2009年4月份,组织部分领导和教师到国学教育活动开展较早的莱西市第一实验小学、莱西市月湖小学进行参观、学习,听取了校长关于开展国学教育的介绍,参观了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视频和文本资料,大大开拓了思路。回来后,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周六的时间进行全员培训,重新审视学校在探索过程中的得与失,为进一步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理清了思路。

三.重视制度保障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学校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比较完整的创建工作制度,以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如教师方面的《学习型青年教师实施方案》、《教师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学生方面《学生综合评价考级方案》。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和改进方案和制度中不够科学的地方。

四.提供经费保障

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校园环境的布置,要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要聘请专家讲座,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创建过程中也要组织学生的各项活动。这些,都会牵扯到经费问题,学校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做好经济后盾,积极筹划资金来源,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活动经费的正常运转。

五、拓宽渠道,积极组织国学启蒙教育活动

1.上好必修校本课程

我们在各年级学段,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背一背的过程中领略中华瑰宝的风采,从而不知不觉中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学校开发必修校本课程——《优秀古诗文诵读》,每个年级每周一节课,有语文教师担任,力争形成以下授课模式,一、二年: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

三、四年: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

五、六年: 温故知新,升华内涵,情读成诵。同时要求一二年级学背过《三字经》,三四年级学生背过《弟子规》五六年级学生背过《论语及其他古诗文名句》。通过必修校本课程的学习,使每个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美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爱他人、爱自己的人生道理。

2.与学科教学结合国学启蒙教育与语文学科“经典诵读”活动紧密结合。我们在每天早晨设立了好书推荐时间;上午课间操设立了古诗背诵时间;中午设置了美文诵读时间。学生们把搜集到的经典小故事、《三字经》《弟子规》中蕴含的道理用自己的理解与全校同学分享。渐渐地老师发现,同学在写作上有话可写了,有的同学再发言中经常旁征博引,时不时引用《三字经》和《弟子规》中的语言。学校举行校园读书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评选“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等,在学校的结业典礼上予以表彰。

国学启蒙教育不仅仅和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与其他学科也有密切联系。因此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特点,紧密联系国学教育,对学生

进行全面教育。不光要求在品社课上要体现国学启蒙教育,在其他课程如美术课,国画欣赏、水墨画临摹;音乐课民族乐器介绍;品德课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等等,我们都要求教师挖掘与国学启蒙教育相关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国学启蒙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为了一体。

3.与德育教育结合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举行《三字经》中的故事、《弟子规》中的故事、我读《三字经》《弟子规》对我的影响等等。结合《三字经》《弟子规》的背诵,开展不同层面的主题教育。我们把国学启蒙教育与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仲秋、元旦等相结合,在每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学校都会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看书、上网查、家长帮助)去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征集对联、典故以及历史上文人墨客对传统节日的诗歌、散文,现代所代表的涵义。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但掌握了查阅资料的方法,而且在查阅的过程中增加了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进而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传统的“父亲节”“母亲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回家为家长做一件事(洗脚、梳头、做家务等),受到家长的支持与好评。

4.与课间游戏与活动相结合班主任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游戏,可以将《三字经》《弟子规》的背诵融入进去,寓教于乐。我们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由音乐教师创编了一套《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操,先由音乐教师教会每个班的骨干学生,然后由这些骨干学生训练其他同学,班主任靠上抓,最后全校合练。成型后,我们每周二、四做国学操,学生们一边背《三字经》、《弟子规》,一边做国学操。那场景、那气势,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5.与家长学校结合我们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建立起学校与家庭间的沟通。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学校学习班,采取讲座与发放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向广大家长宣传学校进行国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一开始,家长对学校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并不理解,反对的声音是很多的,但通过一段时间发现,孩子回家懂事多了,能够主动帮家长做家务,知道心疼父母,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转而支持学校的做法并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传统文化经典字里行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不苛求学生现在就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我们相信,在诵读、积累和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会从这些经典名篇中自觉自悟出做人的道理,并在教师、家长的协助下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美好的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人生奋斗的目标,做个学有目标,干有方向的人。

存在的问题:国学启蒙教育在我校已开展相当长的时间了,我校在理论和形式上做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也感到了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老师也反映活动的频繁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产生影响。上半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国学启蒙教育总结会,总结取得的成果,提出存在的困惑。

中韩街道办事处 篇5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做好新时期中韩街道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切实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群众的健康水平,持续、有效地推进农村卫生城市化管理进程,根据市、区工作部署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眼点,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创建各级卫生村庄为载体,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力度,紧密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用三年时间使全街道农村社区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以村容整洁、畜禽圈养为主要任务,结合爱国卫生其他工作,通过三年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农村环境卫生得以明显改善。街道、社区环卫基础设施、环卫保洁队伍、环卫制度与措施配套健全,街道、社区容貌整洁,路面平整完好,排水系统畅通,垃圾日产日清,柴草堆放整齐,畜禽圈养,户厕清洁卫生,室内环境洁净,个人卫生良好。至2009年底争取实现30%以上农村社区达青岛市卫生村庄标准。

三、工作范围

街道办事处驻地及所辖农村社区。

四、工作标准要求

(一)街道办事处驻地卫生

1、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道路及人行道和小街巷硬化率分别在90%、70%和50%以上,道路排水系统完整通畅;实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驻地村庄卫生户厕普及率在90%以上;配备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并保持良好的使用管理状态;驻地居民饮用自来水普及率为100%。

2、环境卫生管理。配有环卫队伍和专业管理制度,清扫保洁覆盖率在90%以上;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达到日产日清;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清除“三大堆”和乱设摊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集贸市场实行经常化卫生管理。

3、环境绿化美化。主要道路建有绿带和行道树,并配置整齐、美观;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在3平方米以上;绿化面积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

4、单位内部卫生管理。卫生管理责任区明确,庭院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室内卫生

整洁,设有足够的封闭式垃圾容器,垃圾日产日清;取消旱厕,建有水冲式或三格式公用厕所,并有专人管理。

5、食品卫生管理。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到“四证”齐全,亮证经营;卫生设施配套,制度健全,食品卫生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均在85%以上;无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根据行业特点,健全和落实旅馆、浴池、理发店、商店、医院等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操作规程,主要卫生指标合格率在80%以上。

7、控制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密度,辖区内灭鼠达标。

(二)村庄卫生

1、基础条件。村庄规划整齐;主要街道硬化,支巷平整,道路排水系统完整通畅;设有足够的垃圾容器,无垃圾暴露存放;卫生户厕普及率在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为100%。

2、绿化美化。主要街道绿带、行道树整齐美观,管理到位;支巷内因地制宜栽植花草;村内建有公共绿地。

3、环境卫生。设专人负责村庄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垃圾日产日清;村内无“三大堆”,村外“三大堆”隐蔽集中放置。

4、控制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密度,灭鼠达标。

五、工作内容

(一)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组织群众定期开展消灭蚊、蝇、鼠等病媒生物活动,以灭鼠为重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工作规程。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灭鼠工作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专人负责;按照市、区灭鼠统一部署,及时进行动员、布置,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在灭鼠活动中,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统一检查验收。

2、工作落实。制定符合街道实际的灭鼠工作方案,按程序组织灭鼠活动;保证足够的灭鼠经费,按时足量购置毒饵;培训灭鼠技术人员,确保投饵到位,灭鼠覆盖率在95%以上,基本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屋,单位环境不留死角。

3、效果指标。每次灭鼠活动后,经检查考核,室内鼠密度应在1%以下;室外鼠密度应在2%以下;有鼠情的阳性房间不超过2%。

(二)健康教育。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规划》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要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卫生知识讲座,通过新闻媒体、固定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形式普及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预防知识,提

高群众参与综合整治活动的积极性。

六、方法步骤

从2007年3月始至2009年12月底,用三年时间在全街道农村社区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社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保全面完成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标。

(一)准备阶段:2007年3月至4月

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宣传发动,全面部署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二)试点阶段: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

街道将选择两个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进行试点,总结探索点上经验,为面上整治奠定基础。

(三)全面整治阶段: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

按照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工作目标要求,全面展开综合整治工作。

(四)巩固提高阶段: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

总结前段的经验做法,查找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快活动推进步伐。

(五)检查验收阶段:2009年11月至12月

由街道成立检查验收小组,采取划片分组到各社区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的方式组织实施,为迎接市、区爱卫会的检查做好准备。

七、保障措施

(一)切实提高整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街道所属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存在的薄弱环节还较为突出。群众的卫生意识、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生活设施相对滞后,还存在部分垃圾随意处理,环卫设施不配套,白色污染不断蔓延的现象。有的社区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排水渠道不畅,环境卫生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这些都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危害,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因此,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既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提高农村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实现和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要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扎实开展工作。

(二)切实加强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并精心组织开展整治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为确保整治工作顺

利展开并取得良好成效,各社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整治工作开始前,紧密结合辖区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实际,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排查摸底,找准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整治方案应明确提出整治目标、重点、进程及保障措施,方案既要有解决当前问题的近期目标,更要有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措施,要把整治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建立责任网络体系,为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三)切实加大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难点问题、敏感问题多,且时间长、工作量大。为此,要把不间断的思想和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整治工作的全过程,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有效的宣传形式,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整治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使整治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及时宣传和推广一些好经验、一批好典型。同时,要全力做好组织和发动工作,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推动整个整治活动不断健康深入地发展。

(四)切实把握整治工作的重点,突出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基础工程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实际效果出发,突出整治的重点,解决问题的难点,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实施,逐步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在硬件建设上,要舍得投入,并着重解决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一是设置足够的垃圾容器,解决垃圾无处可倒或暴露存放问题;二是严格做到生活垃圾进中转站外运处置,解决垃圾随意处置和垃圾“围村”现象;三是配备必要的垃圾运输车辆,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四是整修道路、硬化街巷,畅通排水渠道,解决群众出行的问题。

在软件建设上,要从完善管理机制入手,建管并举,在思想道德教育、健康教育、文明意识与卫生习惯养成、管理制度、奖惩措施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切实强化整治工作的督查考评,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圆满成效

中韩词缀化现象比较 篇6

汉语中的.单音节亲属称谓语“爷”“婆”“哥”“嫂”“姐”“妹”“弟”等能像后缀一样构成新词,多用于指称从事某一行业或具有某一特征的人.韩国语中的“(ㄊ )”(石)和“(ㄊ)”(顺)也类似于后缀,参与构成新词,具有同样的功能.其使用目的是为了追求幽默、新鲜的效果,它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

作 者:金迎喜  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河南,洛阳,471003 刊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28(1) 分类号:H554.1 关键词:汉语   韩国语   后缀   新词  

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对比浅析 篇7

一、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概况

(一)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电视剧题材并不是历史剧,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主题以历史剧的形式展现在银幕上。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历史演义小说的演绎、《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对历史事件的戏说、《康熙帝国》《孝庄秘史》等对历史的真实传递等等历史电视剧以高收视率出现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上。这些历史电视剧以真实、戏谑、诙谐等以电视剧的形式通过电视实现传播, 让观众欣赏熟悉。其亦被观众评为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总之, 中国历史电视剧所传递的历史故事有农村生活、军事生活、家庭伦理、纯爱等各种形式。例如《三国演义》是对我国四大名著的翻拍, 作为一种历史小说的形式出现, 其中真实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生活、政治情况, 却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进行艺术加工, 增加其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 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部电视剧。而《大明宫词》上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正是我国电视剧发展的鼎盛时期, 加之电视剧本身的精良制作, 收获了大匹忠实观众, 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成绩, 是为我国一部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历史电视剧作品。

(二) 韩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的发展。2003 年, 韩剧《大长今》以雷霆之势打开了韩剧在中国电视剧的市场, 通过一个历史人物讲述了朝鲜的风俗习惯、饮食特点, 开启了中国人对韩国饮食的认知, 之后的《仁显王后的男人》《女人天下》《张玉贞, 为爱而生》《拥抱太阳的月亮》等电视剧都是运用爱情伦理的表达形式, 运用富含浓郁生活气息和世俗风格的韩国历史电视剧逐渐进入人们的眼球, 韩剧历史电视剧凭借其戏剧性的态度和生活化的描绘, 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温暖的爱情和亲情, 又通过传奇、穿越等新颖的表现手法使中国电视剧观众乐在其中, 得到了中国市场的认同[1]。

二、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对比分析

在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中, 涌现了大量的精品电视剧,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大明宫词》和《大长今》这两部都以女性为题材的宫廷历史剧, 来展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以促进我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得到有效发展[2]。

《大明宫词》主要讲述了武则天与太平公主这对母女之间的权力和情感的矛盾斗争, 将太平公主的生活舞台作为电视剧的名称, 使剧中所讲述的故事富含传奇色彩和人生力度。剧中选择了的周迅作为少年太平公主的扮演者, 陈红作为成年太平公主的扮演者, 同时归亚蕾武则天, 明星阵容强大, 新老明星其登台。剧中58 个主要角色, 在权力和情感的斗争中换来的是57 人命丧黄泉, 用导演李少红自己的话说, 是一部“血腥的文艺爱情片”。总之, 作为一部历史电视剧, 《大明宫词》遵循唐朝历史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争权为主线, 在副线处理上以太平公主、武则天等人的感情线为主, 丰富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运用多种拍摄手法, 将人物的内心感情、命运悲剧展现在观众面前。《大明宫词》将爱情融入宫斗中, 使女主人公太平在辗转反侧的爱情中痛侧心扉。《大明宫词》作为一部成功的历史电视剧, 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抛弃传统中以历史事实为主, 爱恨情仇为辅的内容选择, 让观众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受;二是, 选择一代女帝武则天这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 同时选择女皇和女儿争权这一历史辛秘, 在还未播出的时候, 就吸引了多数观众的好奇心;三是, 在演员选择上, 《大明宫词》不仅依托于老牌明星如陈红、归亚蕾等, 还挖掘了如周迅这一新星, 给观众一种新的体验。四是, 在道具、服饰等设计上复制了历史的原状, 同时在细节方面做出了艺术处理, 实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美感的双重结合。总之, 《大明宫词》在中国历史电视剧、爱情伦理剧的历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大长今》作为一部大型的韩国励志剧, 主要讲述奇女子徐长今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朝鲜历史上首位女性御医, 并被赐予“大长今”称号。浪漫的爱情长期以来都是韩剧的主要标志, 剧中长今与闵政浩的爱情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 但与长今的成长和事业相比, 爱情只不过是起到辅导作用罢了。《大长今》全剧长54 集, 到第6 集长今才与闵政浩初次相遇, 长今因为救治闵政浩被发配到多栽轩, 而闵政浩也没有看清长今的面容, 却保留着长今父亲的遗物三雀妆刀, 两人之间的爱情温情又让人充满期待。后来在替人送信中才算与闵政浩初次相识, 然后凭借借书还书算是偶尔见面。长今在被赶往云岩寺后开始于闵政浩较长时间接触, 两者之间的爱情各自心知肚明, 却都不愿揭穿, 与观众很容易就产生共鸣。随着剧情的发展, 长今与闵政浩的爱情在长今的事业面前变得更加细微, 直到最后, 爱情才转而成为故事的主线, 中宗最后选择成全长今和闵政浩, 这种细水长流的爱情在观众的眼里静静地流淌着, 犹如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

《大明宫词》和《大长今》两剧中的爱情都让人记忆犹新, 两者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共同诠释了故事中主人公对爱情的理解和态度, 前者如波涛汹涌的大海, 后者如涓涓细流的清泉, 发人深省, 回味无穷。《大明宫词》的爱情让人敬畏, 将生活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大长今》的爱情却给予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无限的希冀, 使人们沉醉于这美丽爱情之中[3]。

三、中国电视剧发展策略——扬自身之长, 促自身之发展

(一) 强化管理体制。强化管理体制是促进一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电视剧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相比于韩国, 我国的发展历史与之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以及体制调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还无法将电视剧作为国家经济战略目标, 也无法迅速实施相应的总体战略安排, 无法对文化部门的文化性、产业性、事业性以及企业性进行有效定位。中国具有较大的文化产品市场, 还不具备开拓海外市场的动力和目标, 出台电视剧分级制, 是保障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途径。

出台电视剧分级制, 为中国电视剧制作提供明确的规章制度, 电视剧制作者能够循规蹈矩地制作, 使其有章可循, 有助于电视剧行业的良性发展。在充分考虑电视剧市场规则的同时, 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电视剧分级制度, 对电视剧的暴力和色情程度进行分级, 并对电视台播放进行规定。

(二) 注重民族文化。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具有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历史资源丰富,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为我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然而, 在我国已播出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 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无法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很好的展现出来, 历史故事过于猎奇, 人物造型夸张, 使我国历史文化内涵流失殆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与其他各国存在明显差异, 电视剧制作者为与国际接轨, 刻意篡改事实, 导致历史题材电视剧缺乏我国自身民族文化。

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 加强本国文化特色, 充分展现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提升我国电视剧的国际影响力。《大长今》就将韩国文化很好的融入到电视剧中, 使年轻人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手法很好的了解传统文化, 进而保障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同时也赋予电视剧全新的生命和使命。

(三) 注重细节刻画。韩剧不仅拥有浪漫的爱情故事和细腻的叙事方式, 同时还具有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 使观众能够很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 与故事发展产生共鸣,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粉丝。韩剧在制作上十分精美, 对细节的刻画也十分驻中国。我国在制作电视剧时同样具备优秀的导演和演员, 然而在制作效果上却缺乏韩剧中独有的那种精美。电视剧本身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 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其中, 具有较强的画面感, 通过与观众之间达成情感交流进而产生共鸣。其中, 舞蹈、美术、音乐等因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长今》在制作中, 注重细节刻画, 给予演员精美的服装和面妆, 注重服装色彩的搭配, 使任人物能够很好的融入到故事情节和画面中, 很好的将韩国本土特色注入到其中, 增强电视剧的实际效果, 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及韩国当时的历史文化。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跟随剧情发展, 从而达到更好的效益。在外景拍摄过程中, 加强对自然景观的利用, 赋予景观新的生命, 使剧中人物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能够感受到电视剧制作团队满满的善意。此一点于我国将来的电视剧发展中实为重要的引进之法[4]。

四、结语

总之, 笔者认为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 对人们的目前的生活方式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同时以史为鉴, 增加人们对当前生活的归属感, 提高幸福感,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电视剧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文化传播的媒介, 为生活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所以在外来剧种逐渐丰富的今天, 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运用多种表现形式, 加强历史题材的艺术处理手段, 提高我国历史电视剧自身质量, 充分发挥我国历史电视剧自身发展优势, 促进我国历史电视剧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佳.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比较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 2011.

[2]李慧娟.商业化时期的韩中电视剧制作比较[D].上海:复旦大学, 2013.

[3]马婷.电视剧制作的人性化表达——小议中韩两国电视剧的编剧制作技巧[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1, (3) :60-63.

中韩教育政策对比 篇8

【关键词】中国 韩国 饮食文化 历史

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饮食的重要性决定了在人类的全部物质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文化。饮食文化起到理解各民族文化特点的中枢作用。中韩一衣带水,韩国文化很早以前就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反应在两国传统节日及文化风俗的相似上。但经过各自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又带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

1中韩饮食一般性特征比较

我国饮食的特点:色.香.味.形。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1]。我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位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喜欢凉辣。韩国准备的食物一般是都准备好之后才吃,按开胃菜到甜点的顺序, 西餐食物和饭的提供方式是显然不同,主食和副食有明显的区别,有主食的饭和各种副食的菜肴,一般都会有一份汤,那样会是更愉快的用餐。调理的方法也是多样的, 炒、煎、青菜、蔬菜、酱、酱菜、泡菜、汤、炖菜、烩菜等多种方法做饭吃。酱类、泡菜、酱和黄酱,吃发酵的食物也很多,食物切好,做成能进入口的小块。

2中韩饮食的地域性特征比较

我國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有些地方爱吃酸,有些地方爱吃辣,有些地方爱吃咸,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是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当地人健康极为有利,另外,东北地区吃辣也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因为吃辣可以驱寒。

韩国地形上,北部地区因山多,主要种旱田,所以多产杂谷。面向西海岸的中部和南部主要种稻。因此,北部以五谷饭为主食,南部以大米饭和大麦饭为主食。平时以蔬菜为主菜,并有能储藏起来吃的泡菜、酱菜、酱肉、酱汁等。在山区因购买肉类和新鲜鱼比较困难,所以多吃腌鱼或干鱼,海草以及用山菜做的食物;在海滨或岛屿城市主要吃用海鲜、蛤蜊、海草做的食物。首都产的蔬菜虽然不多,但因全国各地的各种蔬菜都集中到首都首尔,所以,能用它们做许多奢侈的食物。所以首尔、开城、全洲的饮食最为奢华,种类也繁多。南海和东海有着很好的渔场,所以有丰富的海产品。在洛东江周围肥沃的土地上,更是盛产足够的农产品。在此地主要吃海鲜,甚至把鱼肉就直接称为肉。并把新鲜的海鲜当作最美的佳肴。饮食的种类不奢侈,较朴素。全罗道由于有肥沃的湖南平原,比其它地方有着丰富的谷物和各种海产品以及山菜。济州道饮食的主要材料为海鱼、蔬菜、海藻,并用大酱调味,用海鱼熬粥,熬汤。主要用猪肉和鸡肉做肉片。

3中韩饮食礼仪比较

我国地域辽阔,礼仪繁多而且不同,但有些用餐礼仪是通用的。如主人长辈先食,不伏碗吃饭,应端碗吃饭,使用匙,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呡汤而饮。如果盘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应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不狼吞虎咽,不用嘴送食他人的让菜。不用舌头舔食餐具。用餐时不大声说话。吐出的骨头鱼刺等饭渣,应放到指定的的地方。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如果有长辈,那么应礼节性的让菜或斟酒。筷子不可对夹,如果用餐时一双筷子因为夹菜而夹到另一双筷子,称为筷子打架,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用餐时如果餐具失落到地上而损坏,比如打碎了碗,是非常不好的。有些地方新年打碎餐具有说:“(碎碎)岁岁平安”的习惯。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

韩国人以前有习惯盘腿席地而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很多人为了方便都选择有桌椅的餐桌[2]。不端碗,左手要,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则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么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与长辈一起用餐时,要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4中韩饮食文化的历史缘由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自古以来就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为天”等真知灼见,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饮食。而韩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美味饮食的国家,500 多年来,至今还保留着朝鲜时代饮食风格。韩国人对饮食很讲究,有“食为五福之一”的说法。

【参考文献】

[1]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史[M].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学雷锋做好事小学生作文400字下一篇:申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