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同课异构反思(精选8篇)
二、通过上这堂课,我还对今后英语课的努力方向做了思考:
1.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听说读写兼备的`课堂
2.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全英英交流的课堂
3.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在英语活动中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课堂
4.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为一体的有“问题”,有智慧交锋的课堂
一、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授课教师在案例描述中简称TA, TB)
镜头一:课堂导入
内容:人教版《英语 (Go for it!) 》八年级 (上) Unit 2What’s the matter?的复习课导入。
TA:上课开始, 播放flash song“I Make a Funny Face”导入。
TB:上课开始, 播放flash song“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 紧接着引导全体学生一起做游戏———Listen and touch.
【观点一】对于TA引入的情境比较认同, 而TB引入的情境似乎不够直接, 若可以直接切入主题, 不是更能有效利用时间吗?
【观点二】TA引入情境虽然不错, 但课堂气氛不好, 学生注意力难以迅速集中, 而TB的引入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现象, 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整改与提升】情境的创设既要迅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又要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起到服务作用。在导入中, 两位老师都选择与本单元复习内容相吻合的歌曲, 对学生进行课前热身, 从而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相比较而言, TB设计的游戏环节能更充分地利用音频对复习课中重点词语进行有效检测, 并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镜头二:重难点的确定与突破
内容:《英语 (Go for it!) 》七年级 (下) Unit 11 Section A 3b。3b是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一组对话。TA或许考虑到该对话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就“独当一面”地进行了翻译与讲解。
【讨论观点】在课后反馈环节中, 听课教师一致认为,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唤醒与激活学生内在体验和情趣的一种创造性活动。TA看似讲解得很具体, 学生也听得仔细, 但采用“灌输式”教学法, 把语言现象作为一种结果直接告诉学生, 而不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分析和解决, 这与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整改与提升】讨论后, TB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重新设计, 开展四人小组活动, 让学生仔细阅读该段对话, 然后与同伴讨论并归纳出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对话时所用的句型。为了使学生的归纳更有层次、更加系统, 他呈现了3个问题, 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问题如下:
(1) What can a host say when he begins his talk?
(2) If a host wants to know his guests’ideas, what can he say?
(3) When the host finishes the interview, what must he say?
在讨论之后, TB请学生分享讨论结果。
【总结与推广】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 尊重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允许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有疑就问。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 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TB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实施教学, 就在于教师设计教学时不仅考虑为学生提供操练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 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明确教学思路, 注重任务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体会与收获】追求“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是“同课异构”活动最为显著的功效, 正是在这种作用下, 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收获大、体会深、进步快。
二、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 如解释、鼓励、引导、检查、评讲和把握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讨论、理解、思考、分析、练习和自我评价等方面。有效的教学应当同时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一致为教学目的服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从而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 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 通过自身的努力, 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英语 (Go for it!) 》九年级Unit 1 Reading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TA直接讲授课文, 逐一解决知识点, 最后请学生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TB请学生先提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进行讨论交流, 然后由教师点评, 最后再结合课文讲解, 掌握知识点。教师的精讲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
【总结与推广】教学的成功与学习者本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的一切努力, 只有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才会取得好的效果。教师不仅要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而且要使自己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并将其贯彻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中, 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使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会与收获】无论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教学内容如何变换, “同课异构”活动关注的重点始终都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否有效促进教学。
三、关注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由于交流上课的教师来自不同学校, 他们对所授课的学生都是陌生的, 这在一定程度对交流上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在安排活动和课堂提问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如:小组合作是随意指定的, 教师并不熟悉小组的整体水平和小组成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学优生”唱主角, 教师衡量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 也是以“学优生”的完成情况为依据, 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教师在个别提问时, 担心“学困生”回答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甚至对这类学生视而不见。这就犯了“为讲课而讲课”的错误, 忽视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
【整改与提升】在合作小组建立的过程中, 应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角色。例如:在《英语 (Go for it!) 》八年级 (上)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ection A的对话教学中。由于对话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可以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就犹如还原他们的实际生活一般, 把课文编成短剧来表演,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乐趣。在角色分配过程中, 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Ann和旁白部分, 中等的学生担任Ann’s friends, 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让他们担当不需要记许多台词的角色。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甚至出现了这样一位学生, 他不肯放弃表演机会, 于是, 就在旁边充当“doorbell”的角色。尽管每位学生的角色不同, 但是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全员参与了学习过程, 人人都尝试了成功的喜悦, 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 平等合作, 快乐学习,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最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 以促进教学。
【体会与收获】与其他类型的公开课比较, “同课异构”更加关注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是否全员参与?是否分层教学?活动是否服务教学?
四、结语
1.选题要好,要小,要易于合作探究,易于学生理解,交流探讨。
2.教师、学生语言流畅,分析透彻。
3.选题要典型,选复杂就典型了,越变从简单到复杂,选题太难,火车过桥太难。行程问题,同时出发,同向相向,变式训练,甲先走,没有本质,在原来基础上,本质上一样,螺旋式上升过程。
4.提什么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小组合作前独立的还是共同的,还是交流完再展示有个程序,细节决定成功与失败:(1)先独立;(2)再交流;(3)你们组做好再展示,学生讲解到位了,展示中,展示后发现问题时自己纠正。
5.用什么样的语言,恰当评价,不要放过一次肯定和赞扬的机会,这个写得很规范,书写的正确性、规范性、美观性,功在平时,利在千秋。
6.教师基本功非常好,题的顺序由易到难,不要把最难的放在刘继春展示课(语言应该精炼)评价杨林最好,表达层次不同,加点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学数学很亲切,小组学习展示好一些。延长时间,后面时间不够留做作业,过桥演示完(王艳凤老师)时间控制得好,解题规范7分钟,适当选取,艳凤(名师,老教师)课堂环节和学生能拉近。
7.年轻教师要学会少讲,老教师说话不多,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干啥心里要有数,提问题:(1)方程组列对了,是否能表述清楚,为什么这样列式,表述清楚;(2)检测、拓展(做到什么程度适宜);(3)评价方式要适当,由学生决定。
8.教师要少说,以“三不讲”“三不说”为原则,很多教学时间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感悟,更主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让学生都能听懂,学会,营造氛围,推进高效课堂,搞好全面提高,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参与。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系统的高度,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形成数学经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有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设计好、用好导学案,学生有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相信我们的学生会更出色,我们教师也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听课反思
教学、听课反思
分部: 静安分部 教研组: 英语 姓名: 李旻虹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今年我要开一节高二年级的同课异构课程,也是全校“逸夫杯”比赛的参赛课,于是,在备课之前我就深深地思考如何更好地上好这节课。我先观察了一下本班学生,我觉得班中学生都十分活跃,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那一定是非常适合本班学生的。因此,我就此设计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型课程,结果收效很好。
最近一直在很多教育类杂志中看到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主旨的文章,对我触动很深。一些老师写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限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快乐的事,因为他们都对外国语很好奇,很感兴趣,可是要让他们持久保持这种兴趣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所以我就在如何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从中感受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功夫。首先,我把课题传递给全体学生,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了达到这一幕的,我不惜拿出了自己的结婚照作为导入,并根据课题来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学生对我的照片极其感兴趣,因此,课堂的开始就进入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对我的课堂传授主题也有所了解。其次,我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接下来的课程设计中,我在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以此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听,我准备了课文磁带并根据课文设计了听力练习;为了读,让学生分段朗读,并进行阅读理解;为了说,我设计了两人对话,小组竞赛和小组讨论活动,在对话使用中利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单词就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句型结构来两两操练,设置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并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灌的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出一支粉笔盒满黑板的例句的教学模式;为了写,我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和连词成句环节。在每一段落结束,我都设计了小结环节,并给出关键字让学生填表,最后连词成句。这样设计每个活动都尽量做到由浅入深,自然衔接,让班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得到锻炼。层次差的学生能填词,层次好的同学就能连句,再好的同学就能进而复述段落。果然,在上课的活动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甚至有学生让在场听课的聂校长也加入了课堂活动中。这虽是我意料之外的,但也告诉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有趣的课堂,大家都喜欢的课堂。最后,为了让学生消除紧张和高强度学习带来的疲劳情绪,我在课堂中自我调侃,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幽默诙谐的言语来影响学生。我始终认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老师、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尊重每个学生,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了更多的实践和创新,同时也更体会到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主体作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张静2008-12
今天利用教研时间和本组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的说课,我们两个人对九年级上册Moudle 12 unit 2 Learn English in LA 进行了简单的课堂设计描述,通过两个人的不同设计,我发现了几点不同。
一、课堂导入不同。我进行的课堂导入是通过给学生展示生活的图片,进行unit1 的词汇复习,然后给出我在国外学习的图片让学生们,简单描述图片看到的,从而引导学生在国外学习的经历。而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先备学生,她先从学生入手,问问学生对洛杉矶了解多少,学生都了解洛杉矶的湖人篮球队,所以先给学生展示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图片,湖人篮球队,让大家猜猜这只队伍在哪,然后给出好莱坞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洛杉矶学习英语之旅程。我认为李老师在开头设计比我的要略高一筹,她抓住了备学生这一点,课堂导入部分寻找学生喜爱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环节设计。在课堂环节设计中,我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以
任务型为主的教学途径,我把本单元按照课文的段落分成了5个教学任务,并采用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进行教学,每个段落设计的任务不同,分别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设计了简单的表格填写,重点词组填写。任务明确,分工不同,各有所学。而李老师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比较模糊,按照一般的形式,看课文听录音,完成问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会激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活动设计。在课文的最后环节,在本单元中,我设计了猜字游戏,重点词组
练习游戏。在猜字游戏中能够让学生再从新复习一下,今天所学的新单词,让学生在表格中去寻找,看谁找的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得到很好的调动。而李老师在本单元设计的练习是写作练习。通过学习完本单元,让学生们写一篇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旅程。她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汉沽的图片,包括采摘葡萄,看航母等等。给出学生固定模式,让学生套用,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我们连个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各有千秋,大家可以互相学习。
李臻
这次和静宁的任长林老师同课异构之后收获颇丰,这不是单纯的一次同课异构,而是两个学校教学理念、备考策略的碰撞,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开始准备这节课是就感觉到静宁一中任老师的认真,他多次打电话和我讨论同课异构的内容,几乎每次都是他主动打电话的,我作为一个学习者反而感觉比较懒,他总是想更多的了解同课异构时面对的学生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还有就是我们的进度以及给学生讲的深度达到怎样的层次,我首先被任老师的严谨认真打动了。讲课结束之后我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任老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构架,以及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这让经常满堂灌的我深感惭愧。面对静宁一中那样高水平的学生况且如此,而对于我们较为薄弱的学生我们还没有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老是认为思路对了就好了,结果恰恰相反,思路对了,可就是做不对也是白搭。
后面又听了任老师讲述他们的备考策略,感觉非常细,同样也非常基础,抓的都是一些最实在、最基础的问题,感觉我们有时候在建空中楼阁,学生基础不行,还不厌其烦的讲解一些难度偏高的问题,自己累,学生更累。
在以后的备考中我要改变策略,注重基础,注重课本,对资料上的题目要经过筛选在让学生去做,对知识的复习要分层次,敢于取舍,太难的问题先放下来,把基础抓上去,让学生把会做的题作对,不该丢的分坚决不能丢,抓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独立的完成所有基础知识的训练。相信在这样的备考思想的指导下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导入是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邱惠卿2013)。好的导入就像磁铁一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像思想的电光石火启迪学生,催人奋进(魏书生1997)。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基础和起点。课堂导入直接影响着这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效果。
笔者于2016年4月参加了某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采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为: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e time of the rainstorm?四位教师都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上课。在教学活动中笔者着重观察了四位教师的课堂导入方式和内容、学生反应及教学效果,分析比较各自的特点及不足之处,以此探讨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二、导入活动的教学实录及分析
【案例1】
T:Hello,boys and girls.Listen.Let’s watch a little film.After that,answer my questions.
(观看flash动画,观看时间为1分19秒)
T:Everybody,what happened in the film?What happened in the film?No?Nobody knows that?
(重新播放flash动画)
Flash:A man was killed yesterday morning,the policeman want to know“what were they doing at 10o’clock yesterday morning”...
(此时暂停动画,连播两次本句话)
T:Have you got that?What happened in the movie?A man...
Ss&T:was killed yesterday morning.
(学生加入进来,师生一起说)
T:What time?
Ss:10 o’clock.
T:At 10’clock.What did the policeman ask?What...What...
Ss&T:What were you doing at 8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
(此处基本教师在说)
T:Right?That is what we want to learn today.Now,everybody,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5—What were people doing yesterday at the time of the rainstorm?
【分析】该课堂导入共用时三分半,短小精悍。教师利用简短的flash短片输入目标语言,直接引出了将要学习的句型,紧扣教学目标。flash采用了警察破案的故事形式,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对目标语言有了初步的认知。
本案例中的课堂导入还存在两点不足。首先,教师对学生学情分析不足。flash语速较快,语言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观看flash前,教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降低难度。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flash,以至警察的问题“What were you doing at10 o’clock yesterday morning?”在旁白中出现了一次,询问中出现了三次,但却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出来。学生在教师重复播放两次该句话后才能跟着教师附和一两句,这使得教学总体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教师延堂了一两分钟才下课。课后,本堂课授课教师曹老师反思延堂问题时说:“是因为课堂导入时学生反应不够好、重复播放视频占据了一点时间。”笔者认为,如果在视频播放前教师先给出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学生完全可以回答出来。flash等多媒体所呈现的内容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学习,也可能冲击学生的视觉神经,吸引学生过多的注意力,反而使学生忽视了学习任务。本案例中flash颜色鲜艳,人物设计有趣,学生在听课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看”而不是“听”上。因此,笔者认为,这堂课所采用的flash在无形中增大了听力的难度,影响了课堂效果。
【案例2】
第二位教师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跟读单词,然后直接导入新课。
(本段课堂实录未对教师语言做任何修改,其他几段亦是如此。)
T:Everyone,first,we have learned that what we are going to learn,right?By the end of this class,we will be able to use“was/were doing”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properly and understand people talking about past events.Can you understand that?
Ss:Yes.
T:So,this chart is tell a story—telling.Are you,uh,uh,do you like stories?
Ss:Yes.
T:I think so.Uh,the first one I want to tell you—Look at these pictures,how’s the weather?
Ss:Raining.
T:It’s raining...
Ss:Heavily.
T:It’s raining heavily,right?Yeah,it’s rainstorm,read after me,rainstorm.
Ss:Rainstorm.
T:Rainstorm.
Ss:Rainstorm.
T:So,you know,rainstorm is a lot of rain,also with strong wind.OK,yeah,you know,rainstorms really bring people troubles or even disasters,right?Uh,have you,do you remember any rainstorms you’ve met in Beijing?
Ss:Yes.
T:Yeah,on July 22,20...
Ss:4(2004).
T:12(2012).Right.Yeah,right,there was a huge,heavy,you know,rainstorm.And also,there were a lot of,uh,you know,people died in the rainstorm.Do you remember that?You are right.You know,because of the rainstorm,the traffic,you know,didn’t work,the people maybe,uh,got wet,and it took people many hours to get home,right?Yeah,now,here is,you know,it was another rainstorm...
【分析】该课堂导入共耗时两分十五秒,其优点有:(1)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告知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即能听懂并能用过去进行时谈论过去某个时段正在发生的事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知道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以便他们带着目标去学习,有意识地向目标靠近,而不是懵懂不明,不停揣测,甚至到一堂课结束时才会恍然大悟。(2)利用图片进行课堂导入,特点是直观、具体,同时,其教学内容联系了学生亲身经历过的2012年大暴雨,激活了学生已有经验及对暴雨的认知,为接下来的学习甚至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但是,本堂课的导入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教师课堂用语不够精练。首先,教师要注意控制使用口头禅。以本堂课的导入为例,在短短的时间内,教师共用了七次you know和七次right,六次uh,五次yeah;其次,教师不应在课堂教学中临时组织教学用语。教师课堂用语也是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输入方式。不科学、不精练的教师课堂用语无形中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应在备课时梳理自己的课堂用语,尤其是课堂导入语和各个环节的过渡语,否则,教师临场发挥,难免产生口误,如:将this chart is about story-telling说成了this chart is tell story-telling。同时,在未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教师边思考边组织语言,容易带入自己的口头禅,使句子不能连贯地表达出来,如“And also,there were a lot of,uh,you know,people died in the rainstorm.”。学生得到的输入不是一个顺畅的句子,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意群,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
【案例3】
T:(Greet the students first.)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unit—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yesterday at the time of rainstorm?And after the lesson,I hope that you should be able to share your past events with your friends.OK?Got it?
Ss:Yeah.
T:So,but before that,I’d like to share one of,my story with you first.Do you like to know it?
Ss:Yes.
T:OK,so,what was the weather(pointing to the ppt)?
Ss:Rainstorm/raining.
T:It was raining,right.It was raining,actually,it was raining heavily.And on that day,I had a very terrible day.So,of course,I was outside.I wasn’t at home and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And then,suddenly,what happened?
Ss:A car...
T:Oh,suddenly,a car came.Right?A car came and the car got water all over me.I was all wet,right?Uh,do you think,did the car run away or stop?
Ss:Ran away.
T:No,I was very lucky on that day—the car stopped.What did the driver say?
Ss:Sorry.
T:Say sorry to me?Do you know that the driver turned out to be my friend,one of my friends,she gave me a ride and drove me home.So,that’s my story.Bad weather can cause a lot of problems.So,when it rains heavily,we can also say that it rains cats and dogs.You know what I mean?Cats and dogs means rains heavily.And we can also say it’s a rainstorm.So,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rainstorm on July21,2012?
Ss:Yes.
T:We all remember that.Where were you at that time?Where were you,Long?
Long:Uh,I was staying at home.
T:What were you doing?
Long:I was doing my homework.
T:OK,how about Hank?Where were you?
Hank:Our family was driving back home.
T:Driving back home?
Hank:Yeah,there is a heavy traffic jam,and we can’t move,so we all walk back...
T:Walked,walked home,right?
Hank:And the water is(用手比划到大腿位置)...
T:Is very high?The water is very high,Right?
Hank:Yes.
T:So,terrible day,do you know,four of my friends also caught in the rainstorm...
【分析】本堂课输入的亮点在于授课教师采用故事输入法创设了一个下雨的情境,并借助PPT图片,运用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讲述了“我”的遭遇。在内容上,授课教师将本堂课听力中出现的suddenly,all over me,wet等有一定难度的词汇和词组借助故事情节呈现出来,辅以图片和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为了让全部学生听明白,授课教师的语速比较慢。在叙述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还不断让学生进行预测。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整个过程都非常专注,参与度非常高。同时,授课教师还非常注重对英语文化背景的输入,如,讲到rain cats and dogs,教师非常自然地用一两句话将其引导出来。最后,授课教师用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大暴雨事件非常自然地引出问题“Where were you”和“What were you doing”,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目标语言,并且句法表达较为准确。整个导入过程非常流畅自然,与前面两堂课相比较,学生对这种能涉及学生真实生活的输入方式更感兴趣。
美中不足的是,授课教师的语言不够严谨,教师用语以片段形式出现,而不是完整的句子,如“cats and dogs means rains heavily”。同时,也存在一些口误现象,如“I was very lucky on that day”。
【案例4】
T:(Greet the students first.)OK,today is a special day for,especially some football fans,right?
(用PPT展示科比的图片)
S1:Basketball fans.
T:Basketball fans,oh,yeah,sorry.You know this..
Ss:Kobe Bryant.
T:Kobe Bryant.What’s special for today?
S2:It’s the last match.
T:Yeah,today he gave us the last basketball match for his career,right?Well,so,I want you to read his words together.
Ss:Dear basketball:I’m ready to let you go.I want you to know now,so we both can savor every moment we have left together.
T:You know who“you”are in his sentence?
Ss:Basketball.
T:Basketball.Yes.Do you know this word—savor?Does it mean save—Look the same,right?S-A-V,but it’s different,O-R,right?What does it mean?What’s part of the speech?Savor,verb or noun?
S3:Verb.
T:How do you know that?Yes,we can savor...yes,savor here is a verb,it means enjoy.You see there are some of the moments we cannot forget,right?How about this?Do you remember this moment?Look,where are you?
Ss:...
T:You are in the school gym,right.G-Y-M,right?What are you doing?
S4:Dance.
T:We dance or we are dancing?
Ss:We are dancing.
T:We are dancing?Look,in this picture,you are dancing,for what?Why you are dancing,tell me.
Ss:Match.
T:Yes,you are having a dancing match,competition,right?OK,how did you feel at that time,I can see you in the picture.
S4:I’m nervous.
T:Oh,you are nervous,really?But you look so cool.OK,sit down,please.how about you?How did you feel?
S5:Nervous.
T:Nervous,too?How about you?
S6:Nervous.
T:Don’t tell me nervous the third time.Didn’t you feel proud of your class?I think so.
S6:Yes.
T:I think so.I am proud of you,you did a good job at the dancing competition,right?OK,how about this one?What are you doing?Where are you?
Ss:Playground.
T:On a playground,right?What are you doing?
Ss:Play basketball.
T:We are playing basketball.OK,that’s right.How did you feel at that time?
S7:I’m nervous.
T:Yeah,you are so talented,you can play basketball.Who took part in the competition,too?
S8:...
T:You felt nervous again?
S8:No.
T:What?
S8:着急地。
T:着急地,How do you say that in English?Can we use nervous again,here?
Ss:Yes.
T:Yeah,maybe,nervous.You really wanted to win,so you felt nervous,right?OK,good.How about this one?Look,where are you?What are you doing?Where is...,tell me.
S9:I’m,I’m shy.
T:What?Oh,I’m shy.
S9:I feel shy.
T:I feel shy—I don’t think so,you are outgoing boy,right?Now,tell me,in this picture,where are you?
S9:...
T:In a gym,or in a big room,or in a primary school?
S9:In a big room.
T:In a big room.Who are the kids around you?
S9:Disabled kids.
T:Disabled kids.What are you doing together,in the picture?
S9:Play with them.
T:I am playing...
S9:With them.
T:Yeah,good boy.How did you feel at that time?I can see...(in the picture)...how did you feel at that time?
S10:I feel...
T:I feel or I felt?
S10:I felt.
T:I felt...
S10:Happy.
T:Happy.OK,you felt happy,right?Because you helped other people,right?
S10:Yes.
T:You see,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moments we can’t forget.They are so beautiful,make us so happy.But you know,life doesn’t always mean happiness.There are some moments like that,are the people happy?What happened?
【分析】授课教师首先联系时事,运用当天科比退役前最后一场比赛与学生拉近距离,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投入学习。接下来,授课教师展示了学生参加舞蹈比赛、篮球比赛及与残疾孩子联谊等活动的照片,都重现了激情和温暖时刻。教师呈现的每幅图片均让学生产生了共鸣,学生对这些活动印象深刻。图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教师紧接着要求学生描述图片中发生的故事,整个教学设计科学而流畅。
但是,授课教师在引入时的提问效率不高。紧扣关键词进行有效提问是课堂导入提问的根本原则(邱玲2013)。课堂导入设计的问题应该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服务,引出或准备好要学习的目标语言,而这堂课的目标语言是“What were you doing?”,在近六分钟的导入中,教师提问了几个学生,也说了很多话,却一直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过去进行时句子的表达。在整个导入中,教师有三处用到了进行时态,却都是现在进行时的“What are you doing?”而不是“What were you doing?”。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除了第一句教师特别追问“We dance or we are dancing”,学生回答“We are dancing”时说了一句完整的进行时态的句子外,其他时候学生都回避使用完整句子,如学生说play with them,教师提醒I am playing,本意是要求学生用进行时,学生却只是补充了一个with them,仍然没有独立地把含进行时态的完整句子说出来。而且教师没有在第一次出现该问题时坚持让学生使用完整句子表达,导致学生一直在说短语而不是句子。同时,教师在让学生描述图片时,在“How did you feel?”这个问题上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但成效不大。在课后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教师用现在进行时态而不是过去进行时提问的本意是为了复习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但是她的第二个问题却是过去式“How did you feel?”,时态混乱。
此外,授课教师课堂导入的预设不够充分,且课堂即时反思没有跟上。从课后访谈中笔者得知,授课教师认为在预设中,“How did you feel?”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没有预设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更没有预设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些动态生成的问题。当学生接连三次都回答nervous时,授课教师立即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但并未做任何课堂即时反思,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补救,以至于后面的学生虽然想形容自己的感受却只能用中文“着急的”来表示。其实,在前面学生回答都用nervous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词汇没有跟上,这时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besides nervous,do you feel excited,proud,anxious or...”,为学生提供一些词汇,学生的回答就会顺利很多,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耗时太多,喧宾夺主。
三、课堂导入活动的建议
课堂导入怎样才能避免无效输入呢?从上面四种课堂导入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一堂好课的导入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
(一)课堂导入目标要明确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非常清楚课堂导入的目标或者任务,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绝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也不能因为目标不够明确而延误教学时间,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课堂导入预设须充分
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教师一定要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回应及困惑,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尤其要预想如果学生的反应跟自己的预设完全相反时该如何调整课堂,使教学向预设的方向发展。
(三)控制课堂导入内容难度
教师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课堂导入。事实上,一些教师喜欢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揣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推进教学步骤,以自己的认知和思维逻辑取代学生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结果往往得到错误的结论。控制不好课堂导入的难度,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能正常开展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四)及时反思并采取相应措施
教师即使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但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常会发生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即时的课堂反思: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是教师提供的支持不够,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还是学生能力不够?学生需要哪方面的帮助来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能够通过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扭转这个局面?课堂及时反思是教师掌控课堂、让课堂按照预设方向顺利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课堂导入活动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学生
从这四堂课的现场教学效果来看,气氛最热烈、学生参与最积极、教学效果最好的是第三位授课教师——她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她所讲的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既新鲜又贴近生活,学生通过预测故事情节的方式参与故事讲述,同时,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词汇、文化背景等知识。最后一位授课教师使用活动图片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虽然学生表达上不够连贯,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亢,课堂氛围也很融洽。
(六)教师须重视课堂导入语言的组织
英语毕竟不是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母语,临时组织课堂教学用语很难满足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课堂导入语言大多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任,讲究一定的技巧;同时,课堂导入还需要语言的简洁精练,因为课堂导入一般只用时三到五分钟。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用语,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是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摘要:通过比较四位教师对人教版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堂课的课堂导入内容及手段,分析四堂同课异构课的优点和不足,探寻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式。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应遵循目标明确、预设充分、内容设计难易适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导入语言的组织等六个方面的原则。
关键词:课堂导入,同课异构,教学实录
参考文献
邱惠卿.201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英语教育,(6):88-92.
邱玲.2013.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课堂导入[J].英语教师,(1):18-22.
【关键词】同课异构 高效课堂 比较标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8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探讨模式不断被各校推广。他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比较课堂教学进程,观察课堂问题生成,反馈教学效率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教学参考案例。下面笔者就高中区域地理《中国西北地区》一节为例,谈一谈在这次城区教研活动中的教学观察、比较和反思。参与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教师共有5位,其中课堂效果表现比较突出的有3位教师。他們都是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优秀骨干教师,他们都具备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底,对课堂也都有着很好的把控能力。为了体现课堂生成过程的真实性,本次活动采用借班上课的方式进行。参与班级均是本校高二年级平行班。
首先登台的是杨老师,杨老师以学生分组探究的模式贯穿整节课堂。在简短的导入之后,开门见山的在课件上提出四个问题:1.你如何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怎么样?3.这里有着怎么样的人文地理特点?4.前三个问题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如果有,请你说一说。
学生在课堂上分为8组进行合作讨论,然后把讨论的结果书写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由杨老师随机抽取4组选派发言人上台演讲和答疑,其余4组根据发言情况进行提问和评分。教师最后作总结性评分和发言。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在讲到河西走廊的时候有学生提问“河西走廊名字的由来?”,讲到水文水系特点的时候,又有学生问道“为什么这里的河流几乎以内流形式为主?这里有外流河吗?”等等。待学生就老师提出的4个基本问题探讨清楚以后,杨老师又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上梳理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必然关系。整堂课研究氛围浓厚,学生参与度很高。有的学生即使基础不是很好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提问中来。学生在快乐主动的学,教师乐在其中。
李老师则以“国庆七天游”来串联始终,用图片展示“西北大漠”“风蚀雅丹”“天山雪域”“草原牧场”吸引学生注意,而后提问:“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都出自哪里”,“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独特的风光?”。通过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思考,并围绕着两个问题把课堂过程分为四个环节:1.确定旅游地位置。2.观自然风光。3.赏人文风景。4.谈旅游注意事项。由4组学生分别完成一个部分,然后上台汇报。其他小组提问点评。这节课上下来,让人觉得教学设计格外的新颖,并且思路流畅。学生的参与度也很强,师生互动效果良好,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课表要求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更加通过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讲解,还让学生开拓了新视野,了解了西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禁忌。
第三位教师,李老师(女)准备了一瓶产自新疆的番茄汁让学生上来品尝,通过这个互动环节来设计相关问题:1.这里的番茄汁很甜,他为什么这么甜?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吗?2.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与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3.这里的地域特点你还了解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通过三个系列问题来设计教学探究过程。并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又穿插设计一些新的线索过渡到后一个问题中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整堂课形成了一个丰富有机的探究链,由浅入深、层层相扣。课堂中充分利用了启发、探究、合作交流。教师语态亲和,学生身在其中如浴春风。
通过以上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以及之后的评课活动,教师之间还可以通过“同课异构”这个平台进行即时的交流和反思。极大的增强了教学交流的实用性,也很好的让教研活动落到实处,为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研究案例。可以说“同课异构”既是教师展示自身风采机会,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升华。笔者通过本次听评课活动认为:“同课异构”课堂虽然各家“各领风骚”,但也呈现出一定的比较标准来衡量一堂课的高效程度。具体反思如下:
一、构思是否新颖,突出教学设计创新亮点
“独具匠心”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也是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眼球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课堂有效性判定时,比较课堂的创新亮点是评价课堂的重要一环。首先,导入应具备独创性。本次活动中李老师通过“国庆七天游”把西北独特的自然景向对学生进行展示,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猎奇思维,让学生自发的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区探索和发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而李老师(女)请学生品尝番茄汁的设计也很好的展示了自己的亲和力,为后面学生合作探究环节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人脉基础。
其次,教学资源的选择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资源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最为便捷的前提。如何选取新颖的教学资源,是一节课是否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并把兴趣贯彻到底的关键。李老师的“旅游”课堂设计图文并茂,问题与问题环环相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旅游意愿的同时,也解决了一些与西北旅游有关的常见问题。
二、课堂活动环节是否有效,教师把握是否收放自如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甚至相同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认知上都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学生活动是教学活动中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其中隐藏了太多的不可预知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所以课堂教学中是否能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各取所需,是高效课堂观察比较的重要看点。在杨老师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分别承担了讨论、发言、评分、提问等各项具体任务,学生们也都在各自擅长的环节上“发光发亮”,有的组选派的发言人虽然表现并不是十分完美,但也都得到了老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而李老师的活动设计:“旅游注意须知”,问题开放,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见闻进行合作交流。
【初中英语同课异构反思】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假期培训反思09-28
初中英语考试反思500字06-30
初中英语新教师汇报课反思07-15
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思10-29
初中英语优秀英语作文10-12
数词初中英语06-19
初中英语考点总结06-04
新年初中英语作文07-07
初中英语教案设计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