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常用礼貌用语(精选11篇)
商务礼仪中,为了表现对外商或外宾的重视,同时又使商务活动达到双赢的目的,就不可避免使用到礼貌用语。大家对礼貌用语也并不陌生,基本从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就知道thanks,hello,hi,sorry等最简单的礼貌用语。另外,如交谈时对方因感冒而打喷嚏,对方会说:“Excuse me”,而你会说:“God bless you!”。来到商店,售货员会礼貌地问一句:“Can I help you, please?”。这些都是常用的礼貌用语。
商务活动中,因为场合相对比较正式,礼貌用语使用也会跟日常礼貌用语有些不同,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商务交谈常用的礼貌用语供大家参考。
让我先谈一个问题。If you agree,(With your permission)let me start with one issue
在谈那个问题之前我想对您刚才讲的话谈点看法。Before we trun to that issue, I wish to make a few comments/remarks on your presentation.您对此事怎么看呢? I wish to benefit from your views on this matter./ What is your view on this matter?/ How do you see this matter?
我提议休会十分钟。I propose a ten-minute break.我想接着刚才的问题讲下去。I will pick up where we left off just now.对不起,我插一句。Sorry for the interruption but
当然可以。By all means
怎么都行。Whatever you say.我没有异议。I have no objection
我方对这个问题有异议。We take exception to this question.我们高兴地看到 We note with pleasure that
这个日期贵方觉得合适吗? I wonder if this date wuld be suitable for you?
不知你们上午谈的怎样? I wonder how the meeting went this morning?
我方很希望贵方能尽早给予肯定的答复。We would greatlyl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give us your favourable and prompt commitment as soonas possible.请你们务必在8月1日前提出意向书。You are kindly requested to submit the letter of intent on the date no later than 1st August.纠缠这个问题 entangle this issue
提倡节约 advocate/uphold thriftiness
为了国家的繁荣 for the sake of national property
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友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The time-tested friendship leave me a deep impression.密切注视 Keep close watch on
促进密切合作 spur/promote intensive cooperation
久仰 I’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好久不见了 Long time no see.辛苦了 You’ve had a long day.You’ve had a long flight.尊敬的朋友们 distinguished/Honorable/Respected friends
阁下(多用于称呼大使)Your Excellency
我代表北京市政府欢迎各位朋友访问北京.On behalf of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I wish to extend our warm welcome to the friends who have come to visit Beijing.对您的大力协助,我谨代表北京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On behalf of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I wish to express our heartfelt thanks to you for your gracious assistance.在北京过得怎么样? How are you making out in Beijing?
我一定向他转达您的问候和邀请.I’ll surely remember you and your invitation to him.欢迎美商来北京投资.American businessmen are welcome to make investment in Beijing.欢迎多提宝贵意见.Your valuable advice is most welcome.不虚此行 It’s a rewarding trip.您的日程很紧,我们的会见是否就到此为止.As you have a tight schedule, I will not take up more of your time.请代我问候...先生 please remember me to Mr.感谢光临 Thank you so much for coming.欢迎再来 Hope you’ll come again.欢迎以后多来北京 Hope you’ll visit Beijing more often.请留步,不用送了.I will see myself out, please.多保重 Take care.祝您一路平安.Have a nice trip.愿为您效劳。At your service.为…举行宴会/宴请 host a dinner/banquet/luncheon in honor of …
欢迎宴会 welcome dinner
便宴 informal dinner
午宴(附有情况介绍或专题演讲等内容)luncheon
一轮会谈 one round of talks
决议 resolution
谅解备忘录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用样需要采用礼貌用语。然而, 这一点往往会被忽略, 青少年的心理怨敏感又脆弱, 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种种矛循。而恰当地运用礼貌用语则能够使师生之间尽量避免、缓解和消除这些矛值。
一、正礼貌用语和负面礼貌用语
人们在交际中要考与虑的面子有正负两个方面。所谓正面面子 (positive face) 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所谓负面面子 (negative face) 指有自主的自由, 不用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或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为了保证对方的正面面子不受威胁, 说话人应该使用正面的礼貌用语, 尊重听话人, 使其面子得到保留。
二、正面礼貌用语的应用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 礼貌用语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
1. 表示认同 (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或兴趣等方面的赞同等)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教师应当地运用这一礼貌用语, 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生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例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Excellent!等看似简单的语言和句子, 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相反, 要尽量避免苛刻地责备学生。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一些责备的话, 而且用不耐烦的语气指责学生是不礼貌的。换一个角度说, 把没掌握好所学知识的责任完全推到学生身上, 也是不公平的。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尝试另一种说话, “Well perhaps its my fault;I did not emphasize that in the precious class.”这样, 既显示了教师的宽容, 也使学生的正面面子得以保留, 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在课堂上, 教师应避免使用太多的“NO”, 过多的正面否定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挫伤其积极性。
2. 表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而这些问题很可能是由于教师未能解释清楚造成的。此时应表示出合作态度。而不能为了维护教师的诚信而说出类似的话“No matter what you say I am right here.Just remember this.”这样, 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正面冲突。况且, 如果该学生从其他途径得到正确而满意的答复后, 这位教师将会威信扫地, 失去学生的信任, 甚至有可能到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这必然会给教学造成不到的负面影响, 例如, 在讲解题时, 学生往往会提出各种不同的译法, 此时, 教师应耐心地解释为什么此译法比彼译法好, 而不是简单而粗暴地加以否定。
3. 尽量使学生的正当需求获得满足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了解学生的愿望, 并对满足他们的愿望充满信心。在讲解某一语言点后,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提出疑问, 使其好奇心获得满足;同时, 也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通常, 一次得不到满意解答的学生, 或提问遭到拒绝的学生, 使学习兴致不高, 容易自暴自弃, 教师应尽量耐心、详细地给学生解答疑难。
4. 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师生关系的融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师应想方设法密切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例如, 讲解语法时, 教师可以说:“We can say…”“We don’t say that way.”组织课堂活动时, 教师可以说:“Let’s play a game together.”而不应用命令式的句子, 如“Now you play a game.”或“Now, you do the exercises.”人称代词we, us的使用, 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命令式的句子则容易让学生觉得该教师冷漠, 不够友好和不够礼貌。
5. 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 让学生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而学生的心态, 尤其是课堂上学生的喜学或厌学情绪,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并可以通过语言来影响学生。例如, 学生犯了语言错误后, 教师说:“Never mind, next time you will make it.”等。
三、负面礼貌用语的应用
1. 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Do you like to make up adialogue?
2. 向学生道歉。I’m very sorry.
四、结束语
关键词:动态顺应论 商务英语信函 礼貌用语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商务是推动其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随着商务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对外贸易开始在整个经贸体系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由于语言层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务英语这一专业的发展。商务英语在具体的应用中,会呈现出很大层面的使用,同时,也需要严格履行或者遵守相关的语言规则。例如,在商务英语信函中使用大量的礼貌用语。虽然,从理论的方面上来看,很多商务英语的学习者与使用者已经逐渐意识到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用语使用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使用方法与策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将动态顺应论运用在商务英语信函礼貌用语的使用中,希望对商务英语信函研究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动态顺应论的内涵
动态顺应论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载体等方面提出的动态要求。动态顺应理论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表达的客体性。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当中,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理念是从说话者自身的语言诉求出发,对于客体的语言感受与体验缺乏应有的考量。在动态顺应论中,强调语言的内容与表达方式要与沟通对象的心理诉求达成一致。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就是一种顺应的表现。
其次,语言使用的灵活性。语言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工具,在日常的沟通中,无论是正式场合的沟通,还是非正式场合的沟通。一个基本的特点是沟通的环境及沟通的对象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体系之中。因此,在沟通语言的使用层面,要不断的从具体的环境出发,进行语言的灵活使用,也是达到预定沟通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最后,语言沟通的引领性。在动态顺应论中,其一个核心的出发点是促进语言沟通关系的和谐以及沟通效果或者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的沟通中,尤其是通过商务信函来进行的书面表达中,顺应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引领。因为,在商务英语信函的表达中,如果一味的顺让很难实现预定的商务信函的沟通目标。
总之,动态顺应论在指导商务英语沟以及商务信函的表达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在今后的商务英语沟通及信函中进行运用。
二.商务英语信函的内涵
首先,语言的简洁。在商务英语信函的表达中,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的信函表达,在语言的使用层面要做到简洁。这是商务英语信函,也是商务英语表达的一个基本诉求。因为,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化商业社会,长篇大论既是一种时间层面的浪费,也是一种不专业的表现,要商务英语的使用宗旨相背离。
其次,语言的得体。从商务英语信函的使用初衷来看,其一般都是出于某种商业诉求的表达。因此,在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与表达的过程当中,使用对方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的表达习惯,可以很好的促进商务英语信函初衷的实现。
最后,目的的明确性。商务英语信函,不同于普通的语篇表达。在表达的过程当中,需要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进行明确的表达。这种目的明确的表达,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商务英语沟通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现商务信函的沟通目标。
三.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用语的基本要求
在英语语言学研究中,礼貌用语虽然在数量上所占得份额并不是很大。但是,其在语言表达中所发挥的价值与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在学术领域关于礼貌用语的具体内涵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从理论的层面来看,礼貌用语是一种语言的修饰性表达。在一些比较特殊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礼貌用语的使用,可以避免由于某种文化层面的不同而让交流的另一方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礼貌用语的使用是商务英语信函表达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来看,礼貌用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商务英语信函书写者的语言表达及道德素养水平,会给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对象留下一个不错的对象。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借助礼貌用语来进行商务英语信函的表达是促进双方商务关系的重要基础。虽然,在市场经济中,彼此利益的交集是产生商务合作的基础,但是,维持好彼此之间的商务合作关系,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需要的更是一种道德与素质层面的尊重,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用语的使用则很好的彰显了这一点。
四.动态顺应论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用语的运用策略
首先,在商务英语信函的沟通中使用大量使用祈使句。从英语的句式功能来看,祈使句的主要语法功能是通过一种商量的语气来进行某种劝诫的表达。从商务沟通的场合不同,这种祈使句在具体的表达与应用中也会存在着比较大的不同。随着商务沟通规格的不断提高,其所要表达的祈使句的使用结构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例如。“Would you mind, Would you please”等等,这些祈使句式的使用频度会比较的高。
其次,在商务英语的沟通中,借助一定的虚拟语气来进行某种立场或态度的表达。从英语文法的角度来看,虚拟语气会在彼此的沟通中留下比较宽泛的空间与余地,所以,适合在商务英语中进行使用。这种使用一方面体现出了语言沟通中礼貌原则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务谈判朝向一个和谐的方向发展。这就如同中国古话中所说的,买卖不成仁义在。
最后,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特别是书面沟通中,大量使用委婉语与谦词。委婉语是中西所有的语言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词汇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语言特色。在商务英语的沟通与表达中,难免会不经意间进行一些话题的讨论与表达。例如,某一公司的经理去世。关于人的离世,在商务英语中会根据对象的不同来进行一种委婉的表达。这种表达就体现了委婉语的使用。关于谦词的使用也是商务英语沟通中一个重要的表达。所谓的谦词就是贬低自己来抬高别人。通过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技巧的使用来达到一个很好的商务沟通效果。
五.动态顺应论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用语的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用语的运用中,不要墨守成规,要从商务英语的具体实践出发,不断的探求商务英语信函水平及策略的提升。商务英语的时代性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用语的运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动态顺应论是一种基于时代发展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理论。所谓的动态顺应论是指在语言转换的过程当中,要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来进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在语言表达方法、策略等诸多方面要不断的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沟通对象及环境的要求。
首先。礼貌用语使用方法的变通。从沟通的角度来看,由于沟通的环境及对象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环境中,单一的礼貌用语使用方法是很难满足整体诉求的。因此,在进行商务信函的沟通过程中,要在礼貌用语使用方法层面进行灵活的选择。
其次,礼貌用语使用的原则性。动态顺应论突出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用语过程中的变,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变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用语的主要指导性原则,避免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用语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换句话来说,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礼貌用语的表达的方法可以灵活多变,但是,其在基本的方向性方面的坚守方面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在商务英语礼貌用语的使用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误区,这种误区是把一味的忍让作为一种重要的礼貌的表达。这种对于礼貌的观念与做法是存在着一定的偏颇的。一方面,在礼貌用语中,所谓的礼貌主要是在语言的表达与表现的态度方面呈现出礼貌有加,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如果在商务英语中一味的退让,没有原则性,那么礼貌用语使用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因为,从商务贸易的角度来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为了双方在双赢的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共识与市场空间。全球化发展的当下,语言文化之间的互补与交流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与趋势。语言是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中西国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建立了比较深厚的友谊,但是由于历史及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在文化的互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应有的原则性而让贸易关系因为利益层面的冲突而无法持续,这些都是与礼貌的出发点相背离的,也违反商务发展的基本规律。
最后,理论的兼容性。这一点是动态顺应论的一个最大的发展优势。在进行动态顺应论的运用过程中,可以从具体的沟通诉求出发,将相关的指导理论进行一个很好的匹配从而形成一个很好的合力。这种在理论层面的兼容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动态顺应论不断的与时俱进。总之,作为一个比较新颖的理论,动态顺应论在指导具体的实践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今后的商务英语信函表达过程中,可以尝试对这一理论进行运用与发挥。
总之,在商务英语信函中,通过这种对动态顺应理论下的礼貌用语的使用来彰显在双方的贸易合作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动态顺应理论下的礼貌用语的使用,可以在一定层面上规避因为在某些文化层面的价值差异而产生的分歧与误解。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动态顺应理论下的礼貌用语也是在商务英语信函进行表达的一个主要的落脚点。
在商务英语信函中进行礼貌用语的使用,一方面是商务沟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个人素养的表现。在礼貌用语的使用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理论来进行指导,则极易可能出现礼貌用语使用的僵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动态顺应论这一理论的内涵以及在商务英语信函礼貌用语中的运用策略。由于研究的水平有限,在论述的过程当中,难免存在偏颇,还恳请相关学者指正。
参考文献
[1]宋玉阁.合作原则在商务英语函电中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
[2]柯静,王绪伦.商务英文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07(35)
[3]曹群英.顺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J].外语学刊.2007(06)
不同情境中的礼貌用语
礼仪是一种素质和习惯,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体会和使用,礼貌用语很多,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首先应掌握好以下十个字:“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如何运用,给大家一个顺口溜:“您好”不离口,“请”字放前头(放在请求别人做事的.话之前),“对不起”时时有,“谢谢”跟后头(用在别人帮助我们之后),“再见”送客走。
为了方便大家掌握,把用于不同情境和场合的礼貌用语归纳成“七字诀”,供大家参考。
①前台英语:电话订房、介绍房间酒店设施与服务、前台接待、电话留言、为宾客提供信息与解决宾客的需求、推广与促销技巧、优质服务理念、应付宾客投诉、结账等。
②礼宾英语:迎宾、接待、解答问题和解决宾客需求、行李寄存、迎宾饮料、优质服务理念、如何向宾客道歉及其他礼宾常用英语。
③客房英语:解释客房部服务内容、解释房内设备、应答宾客的需求、询问宾客是否打扫房间、应付宾客投诉、汇报客房服务问题、优质问题。
④餐饮英语:订位、接待、菜单点菜、介绍菜色、菜的做法、介绍酒水饮料、服务理念、帮助宾客解决日常细节推广与促销技巧、优质服务理念、应付宾客投诉、结账。
⑤综合酒店英语:综合酒店英语课程,对学员的英语程度要求较高,适合大堂副理、客户公关主任、礼宾部高级职员。从宾客入住到结账的整个流程,范围遍及前台、客房、商务中心、餐饮等部门,解答宾客面对的问题包括与宾客的信件沟通,为宾客解释工作流程、推广与促销技巧、优质服务理念、处理宾客的投诉,给宾客指点迷津。
礼宾部机场火车站接待礼貌用语:
1.1早上好,先生/小姐,欢迎到×市,我是金江宾馆梨春苑的迎宾代表,我的名字叫××,请问贵姓(如一位就不用问,中招呼×先生/小姐)。
1.2让我带你们去班车,车辆就在前边,我可以替您拿行李吗?
1..3这位司机叫××,他会载我们一起到酒店。
1.4Good morning Sir/Madam Welcome to Xi’an.I am airport representative of Paradise Report, my name is ××, and May I know your name, please?
1.5The car is ready, it is being parked at the front.Let me show the way.May I help you to carry your baggages?
2. How did you like it? 你喜欢那儿吗?
3. It’s fantastic. 那儿棒极了。
4. Why did you go there? 你为什么去那儿?
5. I went there on business. 我出差到那儿。
6. And do you have friends there? 你在那儿有朋友吗?
7. Yes, a lot of friends. 是的,很多。
8. You must have enjoyed yourself. 你一定玩的很开心。
9. Yes, and I took many pictures. 是的,我还照了好多照片。
10. Please let me see them. 让我看看。
11. Will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你跟我去买东西吗?
12. Here’s your change. 这是找你的钱。
13. I’ll go to pick up some odds and ends at the store. 我要到商店买些零碎的东西。
14. Excuse me, w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get some butter? 打扰一下,您能告诉我黄油在哪儿卖吗?
15. May I have a look at the watch? 我能看看这块表吗?
16. May I try it on? 我能试试吗?
17. This is too small for me. Do you have a bigger one? 这个太小了,有大点的吗?
18. Do you have any more colors? 有别的颜色吗?
19. What’s your size? 你穿多大号?
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于1967年提出“合作原则”, 即交际者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为了共同的目的或方向相互配合。Leech赞同Grice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 但认为其并不能解释为何有时发话者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以间接方式进行交际。鉴于此, Leech (Leech, G.N, 1983) 提出了“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 共包含六条礼貌准则:得体准则 (Tact Maxim) ;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 ;赞誉准则 (Approbation Maxim) ;谦逊准则 (Modesty Maxim) ;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 ;同情准则 (Sympathy Maxim) 。“礼貌原则”的核心就是尽量获得对方的好感, 使交际顺利进行, 同时自己从中获得更大利益。另一方面, 早在50年代, 美国学者E.Gofman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 认为面子对每个人来说神圣不可侵犯。1978年, Brown和Levinson (Brown&Levinson, 1987:129) 从人类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更加具体的面子概念, 指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形象。人际交往都是在保留面子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策略。
北京外国语学院顾日国教授, 通过深入研究礼貌在中国文化中的渊源和含义, 在《礼貌、语用与文化》 (1992) 一书中提出尊敬、谦虚、热情、文雅的礼貌概念, 并总结出了一套中国文化的礼貌准则, 包括: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
二、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对比
1. 称呼语
受社会结构、传统伦理、血缘宗族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称谓语远比英语国家复杂。第一, 汉语对亲属的称呼分类较多, 伯、叔、舅、婶、姑、姨等称谓体现着血缘亲疏和年龄大小之分, 这主要源于汉语文化中的“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英语相应的称谓比较简洁, 只有uncle (叔叔) 和aunt (阿姨) 。第二, 称呼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物时, 中国人惯用谦称, 称呼与听话人相关的人或物时, 则倾向于用敬称, 汉语中第二人称也有“你”和“您”两种形式, 这就是富有中国特色的“贬己尊人”礼貌原则, 如“敝姓”, “犬子”, “寒舍”;“贵姓”, “令爱” (指别人的女儿) 。西方人高度重视“自我”, 现实言语交谈中, 英语中一般都只用my和your。第三,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 汉语称呼语习惯以社会关系为依据, 如“彭教授”、“何经理”、“陈局长”等。英美人不太在意彼此的级别或职位差别, 在大部分场合倾向于直呼其名, 或者sir, madam, 抑或是在姓名前加上Mr/Miss/Mrs, 这体现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
2. 打招呼
见面问候是人类活动的普遍原则, 英汉的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英美人在打招呼时习惯说“Good morning”, “Good evening”, “Hello”等。在日常汉语中, 人们大都使用“您好”或“您早”。在英语中还有“How are you?”“How is it going with you?”等。当然这只是人们见面时的寒暄。在中国, 熟人见面经常会问“吃饭了吗?”“上哪儿去?”这也只是出于礼貌, 表示关心和问候。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询问“Where are you going?”时心里会犯嘀咕, 觉到自已的隐私受到了侵犯;当听到“Have you eaten?”时, 会误以为你想要请他吃饭。西方人由于受个体价值观念的影响, 通常会围绕天气、爱好等方面展开谈话, 避开诸如年龄、工资、婚恋等一些有关私人的话题。
3. 称赞及应答
在英美国家, 称赞语的使用十分普遍, 交际双方往往也会欣然接受对方的称赞, 包括相貌、身材、穿着打扮等, “尊人”而不“卑己”, 并把此当成一种礼貌和尊重。如对“you look really smart in this new suit”的回应一般是“thank you”。在中国, 如果一个男士当众称赞某女士漂亮, 会被认为是轻浮无礼, 被恭维的女士也会感觉难堪。中国人要表示赞扬也一般习惯于赞扬德行等内在的品质, 以“上限不过度”为原则, 即礼貌扬升要讲究策略, 升得过高, 实际效果不是礼貌, 而具有讽刺挖苦的意味, 等于被动抑降。此外, 在中国文化中, 有时对方恭维某样东西, 可能会被理解为他希望得到此物, 此时主人就会尽量满足对方的愿望, 而在西方文化中一般不具有这样的暗示。甲 (美国人) :What a beautiful pen! (你这枝笔太漂亮了) , 乙 (中国学生) :If you like it, I’11 give you as a present (你喜欢就送给你吧) , 甲 (美国人) : (Embarrassed) (很窘迫)
4. 邀请与接受
中国人通常采用螺线型思维, 话语整体结构包括多次转换, 才能完成一个交易。这种情况在邀请与接受邀请的会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邀请人往往三番五次地邀约, 以示真心实意,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礼貌的热情准则。而受邀请人推三托四, 一再试探对方是否真心, 是否只是礼节性的邀请, 过早接受邀请则会有失于礼节。例如A:你今晚就在我们家吃顿便饭吧。B:不了, 太麻烦了。A:麻烦什么?菜都是现成的, 很快的。B:我还是回去吧, 现在还早。以后再来打扰你们。A:哎呀, 别客气了, 就留下吧。B:那我就不客气啦。这段对话经历了:邀请一婉拒—邀请一婉拒一邀请一接受的过程。
西方人多采用直线型思维模式。对于对方的邀请, 会明确表示自己接受或不接受。同时, 一再相邀则会使受邀请人感觉自由受到了限制。所以, 一旦遭到拒绝, 说话人就不再坚持, 以确保对对方的礼貌。
5. 致谢与道歉语
中国有着几千年文明史, 但在使用“谢谢”一词上却远远不及西方人普遍。密友、熟人之间几乎不用“谢谢”, 即使说了, 对方也会用“自己人, 谢什么”等表示不用客气和见外。家庭成员之间就更谈不上致谢了, 有时即使想表达也觉得难于开口。而英语国家的人把“thank you”挂在嘴边, 即便家庭成员之间一天也要说上百次之多。因而英汉两种文化背景的人在相互交往时, 他们会觉得中国人不懂致谢, 不够礼貌;而中国人觉得他们有点虚伪, 感谢的次数太多, 不够真心实意。在道歉时, 英汉两种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西方社会里“I’m sorry”, “Excuse me”几乎成了口头禅, 前者一般用于做错事后的道歉, 或用来表示对他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后者多用在打断他人或向陌生人问路时。在中国, 人们习惯于说“不好意思, “对不起”表示歉意, 但道歉在上级对下级、长辈与晚辈间是几乎不存在的, 更多的是命令与服从, 象征一种“权威”, 即使不对, 也无需道歉。
三、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
中国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状态使得家庭成为中国社会的构成基石。家庭靠血缘纽带维系, 非常注重血缘关系, 对亲戚的划分也就非常细致, 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对父亲一方的亲戚和母亲一方的亲戚称谓完全不同。此外, 语言和本族文化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儒家思想长久以来统治中国文化, 其精髓是“仁”和“礼”, “仁”的核心为“爱人”;“礼”与“伦理”密切相关, “伦”即辈份, 强调的是等级差别, 有“别”才有“敬”;“礼”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中国社会的礼貌原则如同“礼”的基本精神一样, 强调等级差别。
西方社会发端于游牧和航海文明, 形成了较为民主、平等的社会关系。他们倡导“天赋人权”, 将生物性作为确定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主要依据, 追求平等的人格和宽松的人际关系, 在称呼上往往以平等对称为原则。同时, 西方人追求自我实现, 强调各行其是, 各展其才。对他们而言, 礼貌强调的不是人际之间的“别”, 而是人际之间的“等”。通过上述分析比较, 可以看出东方文化中的礼貌, 是指向理想的社会同一性;西方文化中的礼貌, 是指向理想的个人自主性, 这正是中西礼貌内涵差异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LEECH N G.Pinciples of Pragmaties[M].London:Longman Inc, 1983:121.
[2]BROWN P, S 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129.
[3]陈帅.英汉礼貌现象的语用对比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9) :68-71.
[4]尹立鑫, 董爱华.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的语用对比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1 (12) :43-44.
[5]曾辰.英汉礼貌现象的语用对比[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9) :66-68.
[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一、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今天我们尊称对方为“您”,古代直接用敬称常用词的有:“子”、“汝”、“尔”、“而”、“公”、“君”等。用名词做尊称的有:“先生”、“吾子”,这些名词都可译为“您”;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表官职身份的词也可不译。用形容词来称呼的有:“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仁兄”、“仁弟”;“贵体”、“贵姓”、“贵庚”;“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礼”、“大作”、“大驾”。如:孔子、墨子、老子等,古书上说:“其曰子,尊之也。”若称对方家里的人则要加上一个“令”字,“令”是“美好”的意思,如“令尊”(父亲)、“令堂”(母亲)、“令兄”(哥哥)、“令郎”(儿子)。
二、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于自称。古人为表示谦逊,常自称为“ 拙”、“愚”、“臣”、“仆”、“某”、小人”、“鄙人”、“在下”、“小生”、“小可”等。“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夫”,东汉张衡《东京赋》:“鄙夫寡识,而今而后,乃知大汉之德馨,咸在于此。”“鄙臣”,《晏子春秋·谏上》:“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鄙臣”犹言“小臣”,“ 鄙生”,明陈子龙《上石斋师》:“二者必有所审,无俟鄙生之忖度也。”“鄙生”为学生的自谦之称。“鄙老”,《晋书·王接传》:“求贤与能,小无遗错,是以鄙老思献所知”,“鄙老”是老人的自谦之称,犹言“老朽”;“拙”:谦称自己笨拙、不灵活,如:《水浒全传》中写道:“这妇人便插口道:‘这个叔叔,便是拙夫新认识的兄弟”;“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妾”限于女子表示谦卑的自称,但不仅仅限于具有夫妻关系的女子在丈夫面前的自称。至高无上的国君则称自己为“孤”、“寡人”、“不毂”等。今天的“孤家寡人”、“称孤道寡”则含有贬义,多比喻脱离群众、孤立无援的人。而古代的“孤”、“寡人”取“少”的意思,“寡人”即“寡德之人”,是王侯的谦称。“毂”是“善”的意思,“不毂”就是“不善”,自然也就成了谦称。
三、敬词是古代人说话或写信时,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和客气,在动词前面加的修饰语。如:“奉”、“承”、“辱”、“枉”、“惠”、“垂”、“劳”等。“奉送”表示自己恭敬地赠送给对方,今天也有人使用,还有如:“奉告”、“奉陪”、“奉献”等。而“承蒙”、“承情”是领受对方情意的客套话。“辱”、“枉”的意思则是说对方这样做似乎降低了他的身份,受了委屈,如:“辱示”、“枉驾”、“劳驾”等词。“惠”的意思是对方这样做表示了一番好意,如:“惠赐”、“惠顾”、“惠临” 、“惠存”等,“惠存”(多用于送人书画、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垂”: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垂念”;“劳”是麻烦的意思,是有求于人的敬词,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如:“劳驾”是“麻烦你”,“劳步”是用于别人来访,“劳烦”麻烦别人,如:“劳烦尊驾。”总之这类词语至今仍有人使用。还有一些表示客气的谦敬词,如“请”、“敬”、“幸”、“敢”、“蒙”等,请:请允许我、请让我。《陈涉世家》中“徒属皆曰:‘敬受命’”,“受命”是听从命令,敢:冒犯、冒昧地。”《鸿门宴》中张良曰:“谨诺”,“谨”也是表示恭敬的语气副词。
四、谦词是用在动词前面加的表示谦下的修饰语,修饰的动词是自己的动作。如:“窃”`“伏”等。古人最爱用“窃”:“窃思”、“窃念”、“窃闻”、“窃谓”、“窃意”、“窃以为”等词语,这个“窃”可译为“私下私自”,是表示个人意思的谦词。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鸿门宴上樊哙对项王说:“此亡秦之续也。窃为大王不取也。”“窃”可译为“(我)私下”。“伏惟”也是表示恭敬的词语,《孔雀东南飞》中有“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在这里,“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Using the Telephone
Making telephone calls is an important part a secretary's work. When Mr Shelli wants to speak to someone on the telephone, Maria gets the call for him. Today Mr Shelli wants to talk to. Mr Kola of the National Bank. Here he is asking Maria to get the call for him.
MR SHELLI: I'd like to speak to Mr Kola of the National Bank, would you get him on the phone,please?
MARIA: Certainly, I'll do it at once, Mr Shelli. (TO HERSELF) Now what's Mr Kola's number? Ah,here it is ... five, three, zero,double six. (LIFTS PHONE)
ROSE: Switchboard, can I help you?
MARIA: Good morning, Rose. Maria here.Could I have an outside line,please?
Good morning, Rose. Maria here.Could I have an outside line,please?
ROSE: Oh, hello, Maria. Hold the line a moment.
(DIALLING)There you are, you've an outside line now, you can hear the dialling tone.
MARIA: Thank you. (TO HERSELF) Five, three, zero, six, six.
(RINGING)
Thank you. (TO HERSELF) Five, three, zero, six, six.
(RINGING)
2ND OPERATOR: National Bank.Good morning,can I help you?
MARIA: Good morning, would you put me through to Mr Kola please?
Good morning, would you put me through to Mr Kola please?
2ND OPERATOR: MR Kola? Certainly. Who's calling him?
MARIA:Mr Shelli of Modern Office Limited would like to speak to him.
2ND OPERATOR: Thank you. Hold the line, please.
(PHONE)
MR KOLA: Kola speaking.
22. read the text to yourselves.默读本文。
23. stop here for a while, please.暂停一会儿。
24. take your text-books.用手端起课本来。
25. pay attention to them when they read the second paragraph.他们读第二段时,注意听。
26. read more distinctly(speak more clearly), please.请读清楚一点。
27. would you speak in a little loud (in a slow)voice(louder,please).你能大一点声音吗?
28. speak in a little low voice, please.声音低一点。
29. your voice(timbre, tone) sounds sweet.你的声音很好听。
30. read louder and slowly so that everybody can hear you.读得声音大一点、慢一点,让大家都能听清楚。
31. now, you may read it in class .现在,你们可以课堂上阅读本文。
32. i ask you to read it fluently and clearly as soon as possible.我要求大家尽量流畅、清晰地阅读本文。
33. about the key sentences, i ask you to study not only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but also (them)in the line.就这些重点语句,我要求大家有仅了解字面,还要注意字里行间的深意。
34. you may ask m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有问题可以问我。
35. i’ll give you explanations as many as possible(i can).我会尽多地为大家解释。
36. and then, i’m going to ask you sth simple about it. 然后,我会问你们一些较为简单的有关情况。
37. where did we stop(learn) off last time(how far did we get last time)? 上一次我们学到什么地方了?
38. let me remind you of what we have learned last period (refresh your memory last time we talked about).让我提醒你一下,关于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39. do you know the general mind (main meaning)of the article?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吗?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工具,这个工具依长期的社会历史和人文环境约定俗成,所以语言有着其社会属性及文化属性。作为其社会属性,人们的言语表达形式受到语言之外的社会要素的制约,作为其文化属性,语言在反映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受到该文化的巨大影响。语言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反映到礼貌用语方面则表现出语用习惯的不同和文化价值的差异性。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英礼貌用语准则的对比研究
1、以汉文化为背景的礼貌用语准则
汉语的礼貌用语和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较大的文化背景差异,因此它的礼貌原则必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汉学家顾日国教授根据汉语文化的源与流,提出了汉语文化中礼貌规范的四大特点: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并提出了汉语礼貌原则的五个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
2、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礼貌用语准则
英语语言文化受封建制度桎梏的时问短,基督教文化和西方哲学思想体系构筑了英语国家文化大厦的主体。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具有“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特点,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以个人的工作和成绩来评定人。英语语言文化没有传统的贵贱之分,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敬他人。英语的礼貌原则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从西方人的风俗习惯出发,概括了西方的礼貌用语的特点,共分为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六条准则。
可见,汉英语言的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标准及表现形式。事实上礼貌本身既有文化的普遍性,又有明显的文化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常常构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三、汉英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观念内在关系的研究
礼貌用语是人们在交往中通过称呼、寒喧与问候、致谢与道歉、称赞及回应等言语交际,建立和巩固入际关系。保持交往、交流顺畅运行。在跨文化的交往中,人们的交往交流是在不同的社会体系、语言体系及不同的文化内涵状态下进行的。对礼貌及礼貌用语在此状况下运用应是立体交错进行,即言语者应在既熟知自己民族特征和原则,又通晓受话者的社会背景、语言体系及文化内涵,否则交流中就容易产生语用上的失误。
“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礼貌现象。汉民族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会自贬一番,以示谦虚有礼。英语民族同汉民族相反,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乐意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从而避免伤害对方的面子,以及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汉民族认为英语民族过于自信,缺乏谦虚;而当英语民族听到中国人断然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听到他们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钱不值时更感到惊讶,并会认为汉民族惯于言不由衷或过于直率无礼。
称呼涉及礼貌是汉语文化的特征,但关键是称呼的方式与礼貌的关系。某一种称呼方式在汉语文化中被认为热情得体,但在英语文化里,却是唐突无礼的;相反,另一种称呼方式在汉语文化中可能唐突无礼,但在英语文化里又会十分真诚亲切。例如我们常用“小李”、“老张”表示亲切、随意,而英语民族不分尊卑长幼,均直呼对方名字,以表示亲切或人格平等,在汉民族则会认为那样唐突无礼、不能容忍。
礼貌同隐私的关系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是不同的。“隐私”在不同的文化中定义不同,价值也不同。英语民族对privacy这个词的含义理解较广。结果,汉民族文化中认为是礼貌的言行,在英语民族的文化中却会被认为是侵犯了别人的privacy。例如,两个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就会热情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但这些内容都被英语民族理解为干预了他们的“隐私”。
礼貌同个人自主的文化价值也有关。“个人自主”在英语民族眼里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同英语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关。所谓“个人自主”,指个人行动的自由、权利和独立。英语民族认为,在社会交往中,尊重个人自主的言行才算礼貌。汉民族则因其悠久的封建历史而很难理解西方文化中关于个人自主的价值。于是,英语民族认为有损负面面子的言语行为,汉民族却不以为然。例如,汉民族是不会把“提供某种物品”、“提供某种服务”或“发出某种邀请”等看作是干预个人自由的言语行为,更不会认为这样会给对方的面子构成威胁。这些言语行为在汉民族的眼里是出且一个人的诚意和关心,他们甚至认为,必要时还得强行要对方接受,才能体现他们的真诚。因此,不断给宴请的客人添食以表示热情:强迫对方接受馈赠礼物以表示真诚等等。在汉民族文化中是有礼貌的表现,但在英语民族文化中却被看作是侵犯个人自主的行为。
四、结束语
由于礼貌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和判断标准在不同的文化中有较大差异,如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往往会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上出现障碍,甚至交际失败。在学习一种语言时,要深入了解该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并且将它与自己的母语相比较,认识异同点,尊重不同点。尤其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说,对其差异的探索似乎更为重要。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为,词只有在它们使用的文化中才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选择恰当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芳琴.中西跨文化礼貌用语语用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3期
[2]曹春春.礼貌貌准则与语用失误[J].外语学刊,1998年2期
[3]罗添娴.从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谈跨文化交际[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