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简介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学专业简介(精选8篇)

新闻学专业简介 篇1

立基于经典新闻教育模式,同时注入切合时代需要的内容,致力于培养具备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既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当代问题,又具备全球化视野,同时能够熟练运用多重媒体技术从事新闻传播的切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新闻学导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深度报道、新闻摄影、电视新闻与报道、新闻伦理与法规、视听语言、大众传播导

论、传播学理论、网络传播导论、视觉传播。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报业集团、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新闻网站等各类媒体机构工作,也可适用于党政机关或企事

业单位从事宣传、策划、公关或传播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继续与国内或国外修读新闻或传播学专业的硕士学位。

[公共关系学专业简介]

以组织的公共传播事务为研究对象,以政府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

为主要发展方向。

培养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具有系统的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现代传播沟通

理论和方法,具备调研、策划和创意能力,掌握各种宣传技巧和沟通艺术的公共关系专门

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传播学、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原理、公共关系实务与案例、市场营销、公共关系

写作、媒介社会学、演讲学、广告学原理、CI战略、现代媒体理论与实践、大众媒体研究

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专业公关公司和广告公司以及传播媒体从

事信息调研、形象策划、新闻传播、宣传推广、外事交流、商务沟通、市场营销、统战侨

务、办公文秘、企业文化等工作,或进入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公共管理学的硕士课程升

读高级学位。: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11年度将面向全国招收新闻学、传播学和艺术设计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为65名(2010年为45名)。

2011年,本院新闻学和传播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新增以下全国知名学者:胡舒立教授、陈卫星教授、展江教授、吴飞教授、单波教授。

2011年招生按专业名额分配如下:

(1)传播学专业:拟招15人,导师:陈卫星教授、展江教授、吴飞教授、廖为建教授、邓启耀教授、单波教授、杨小彦教授、冯原教授、张宁副教授、吴柏林副教授、李艳红副教授、聂静虹副教授、梁广寒讲师等。

特别设立视觉传播学方向,导师:陈卫星教授、杨小彦教授、冯原教授等。

(2)新闻学专业(新闻史论、新闻摄影、中外新闻史论、新闻研究等):拟招6人,学院导师:胡舒立教授、陈卫星教授、展江教授、吴飞教授、单波教授、杨小彦教授、李艳红副教授等。

(3)新闻实务(类专业)拟招25人:学院导师:胡舒立教授、陈卫星教授、展江教授、吴飞教授、单波教授、杨小彦教授、李艳红副教授等。将为此专业学生配备业界导师,建立双导师制。

特别设立财经新闻学方向,导师:胡舒立教授等。

(4)公共关系专业:拟招6人,导师:廖为建教授、张宁副教授、吴柏林副教授、聂静虹副教授等。

(5)艺术设计专业:拟招8人,导师:罗一平教授、冯原教授、杨小彦教授、方楚娟教授、由芳副教授、廖洪勇讲师等。

(6)交互设计(类专业):拟招5人,导师:王建民副教授、由芳副教授等

日前,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与注意力公关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舆论环境分析报告》。这份长达4万字的报告,对今年第三季度所发生的涉及企业危机管理、企业CEO声誉管理、互联网营销、事件营销、公益慈善等重大议题中的重点事件所引起的舆论环境变化及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对事件中企业的公关操作进行点评,并就此提出了许多改善企业公关环境的具体建议。

报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我国企业舆论环境呈现出的趋势:

一是危机频繁发生,危机源头多为产品质量问题,威胁企业公信力,圣元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云南白药被告夸大功效、霸王洗发水被指含致癌物质等产品质量问题事件的曝光,成为了企业危机的最大引爆点,如何保证产品质量,评估危机,启动预案,秉持责任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是企业CEO声誉管理不慎,极有可能会降低企业形象,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打假皇帝”方舟子质疑唐骏的“学历**”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三是互联网带来的“审丑时代”,畸形营销无孔不入,专业化的网络营销缔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凤姐”,堪称为新的“网络传奇”; 四是南非世界杯和上海世博会让我们见证到在大事件借势营销的威力,南非世界杯“章鱼哥”的创意营销堪称经典;

五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于今年9月底开展中国行,并邀请50位中国富人参加一场慈善晚宴,形成舆论对慈善的热议。

新闻学专业简介 篇2

一新闻移动直播车的性能概述及设计要求

1. 直播车性能概述

直播车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实现电视新闻的快速回传, 满足新闻直播, 并能作为电视转播车的扩展通道和传送车。主要包括直播车的车体改装、无线有线摄像机系统、视音频系统、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及无线对讲系统等部分。远程链路传输的接收点架设于高原明珠广播电视发射塔, 在发射塔接收后, 通过光传输系统传送到西宁台新闻演播室。

2. 直播车的总体设计要求

总体设计根据西宁电视台的具体需要进行, 系统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 性能稳定, 运行可靠

直播车将承担大量的新闻直播和录制任务, 因此系统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都必须把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放在首位。系统设计应具备完善的应急方案, 且进行应急操作时应安全、快捷,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

(2) 技术先进、高性价比

系统设计和设备规格应完全符合广播电视行业技术规范和电视技术发展潮流, 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的要求。采用当今成熟、先进的技术及设备, 使系统具备广播级的图像和声音, 并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体现出技术发展的先进性。车体改装采用先进环保的制造材料及工艺, 视音频工程安装材料必须采用符合广播级要求的优质线材及配件。按照需求合理配置系统, 采用集约化设计思路, 确保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投入比例达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

(3) 功能完备、灵活扩展

直播车及配套设备设计应具备较高的整体性, 整体空间、系统设计及预留接线必须考虑未来的扩展升级, 具备功能的升级和扩展空间。按整体大框架构成设计, 系统的接口和相应的系统设备应留有充足的可扩充余地。应具有完成新闻直播、录播的各项功能;可与电视转播车连接, 作为电视转播车的扩展通道和微波传送车;要解决好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过渡, 尽量减少A/D、D/A变换环节, 确保各项信号指标达标。

二新闻移动直播车车体改装

直播车由车体、电源系统、电缆收线系统、设备机架 (柜) 、减震系统、照明系统、各种报警系统、信号接口板、升降天线及内外装饰等组成。车内总体布局主要分为驾驶室、工作区、辅助工作区。工作区内要求按车体空间, 横向最大限度安装标准机柜, 用于制作、微波传输及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安装;辅助工作区要有足够空间存放电缆盘、航空箱、维护辅助设备等;要求工作区和辅助工作区之间良好隔断。

车上安装升降杆, 用于天线的升降。车顶板及侧板应具有相当的强度以满足安装车载式天线及其他置顶设备的要求, 合理安排开孔位置, 做好防漏措施, 车顶预留相关线材作为扩展, 要求做一个小型的车顶平台, 并做好接口以安排GPS、无线通话、数字移动电视发射接收、摄像机和微波天线的安装。

整车的有效承载重量应满足传输及相关制作设备、工作人员的整体承载要求, 车内设备分布均匀, 承载前后轴配重及左右平衡度合理。车体应防尘、防雨、防潮, 并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抗电磁干扰能力。内外观设计美观实用;装饰简洁大方、坚固。

三主要视音频系统技术要求

新闻移动直播车系统设计要求能满足突发新闻事件现场报道、简单制作、直播和微波传输的需要。直播车可携带两套ENG摄像机, 用于突发新闻事件的现场采访和简单现场节目制作, 视音频系统包括视频系统、音频系统、预监系统等。

视频系统包括数字切换台、同步切换器、同步信号发生器、分配系统等, 实现摄像机微波系统传回的信号和其他接入的信号源 (有线摄像机、录像机等) 的同步切换选择和特技处理。

音频系统以调音台为核心, 支持SDI信号嵌入音频、模拟音频高低电平信号的接入, 车顶设置集音系统, 用于收集环境声音。

预监系统应能同时监看监听无线摄像机传回的信号、车载微波系统实际发送的信号、电视台直播节目的信号、其他接入切换系统的信号。

四微波传输系统及通话系统集成

新闻移动直播车的数字微波系统分为全向数字微波摄像直播系统、全向数字微波车载传输系统以及通话系统三个子系统。

1. 系统总体功能

系统应实现以下总体功能:可将新闻直播现场摄像机拍摄的视音频信号实时回传至直播车上, 传输距离在无吸收物质遮挡时达2500米;将直播车上接收的视音频信号传输至电视台接收点, 接收点架设于广播电视台发射塔, 要求在西宁市区以接收点为中心, 半径15千米范围内90%以上的地方, 无遮挡传输距离达30千米以上, 车速在80km/h~100km/h的条件下, 能将现场稳定的广播级的电视画面、声音传输回到西宁台, 电视图像主观评价质量等级Q≥4;无线通话系统采用能实现直播车上的编导与现场两无线摄像员及其对应的两名出镜记者同时进行实时双工通话, 编导与现场的通话距离, 在同样环境下大于一级微波系统的传输距离。

2. 微波总体要求

微波总体要求技术指标达到广播级, 符合国家标准, 满足高质量信号传输。

(1) 摄像机微波系统技术要求

本系统包括全向数字微波发射机 (扣板式) 、全向数字微波接收机 (机架式) 以及对应发射接收天线、无线全双工通话模块等配套设备 (无线全双工通话模块归属双环全双工通话子系统) 等部分, 实现新闻现场实时采拍、实时无线回传图像和音频信号 (采拍现场→直播车) 功能。

(2) 车载微波系统

新闻学专业简介 篇3

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

行业薪资:★★★★

适合学生:对烹饪感兴趣,希望在旅游酒店管理行业长远发展,高中以上学历。

澳大利亚既是移民大国,也是旅游大国,多元文化和每年络绎不绝的游客使得各种饭店餐厅遍布整个澳洲大大小小的城市。

厨师,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在澳大利亚的第三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每年都有大批的厨师被澳洲吸引,但仍然满足不了其需求量。TAFE课程中除了对中餐相关课程的培训外,另外还有世界其他国家的各种美食的烹饪方法传授给你,这样在你就业时你不只是可以选择中餐馆,在西餐厅、日式餐厅、意大利餐厅、法国餐厅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掌握厨师的工作技能和饭店服务的管理知识,还可以成为饭店的经营和管理者。

按照澳大利亚政府移民政策,持有TAFE院校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证书,可以直接通过技术移民的方式获得澳大利亚的绿卡。通过取得TAFE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进行厨师技术移民的优越性更是其他移民渠道所不能比拟的。在澳大利亚,绝大部分TAFE院校都有开设此课程,以墨尔本,悉尼附近地区学校选择更多。

二、数字印刷

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

行业薪资:★★★★★

适合学生:对艺术设计,多媒体,动漫设计感兴趣,希望在设计领域长远发展,高中以上学历。

澳洲墨尔本地区的霍姆斯格兰和悉尼地区的AIT学院开设的此门课程业内著名。数字印刷学习的是印刷前的图形处理,利用平面设计和电脑软件排版作为基础和工具,让学生掌握印刷行业的整个过程,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排版和色彩调配。毕业生未来就业范围广阔,比如电脑设计工作室,出版社,广告公司,网站设计公司,影视公司,游戏公司等专业公司或者在任何公司从事市场开拓和宣传的部门都可以找到和所学课程相关的工作。同时也可以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在新移民政策下,广泛而良好的就业前景,使得该专业成为最热门的选择之一。

三、美发

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

行业薪资:★★★★

适合学生:对美容美发行业感兴趣,希望以此专业移民,高中以上学历

美发师是可以为他人带来美丽和自信的一种职业,在澳大利亚就业前景良好,过去10年内增长缓慢,全国范围内人员短缺,美发师的职位空缺率非常高。美发师的课程和美容师的课程有很多都是可以互换的,所以还可以通过短时间的美容管理课程成为高级管理者。

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移民政策规定,持有TAFE签发的美发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证书,可以直接通过技术移民的方式获得澳大利亚的绿卡,而且在澳大利亚从事美发行业工作时无须其他证书可即时就业。在澳大利亚,绝大部分TAFE院校都有开设此课程,以墨尔本,悉尼附近地区学校选择更多。

四、牙模技师

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行业薪资:★★★★

适合学生:对牙科医学,牙模制作感兴趣,希望以此专业移民,高中以上学历。

众所周知,在国外,牙科类工作收入属于高薪收入,由于专业学习要求高,海外留学生申请的难度相当大。齿模技师通常不直接与患者接触、咨询,而大多是与牙医接触、咨询。牙模技师通常工作于医院或齿科实验室,使用多种高科技器材及技术为患者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工作内容大多为患者制造假牙、齿冠、齿桥及牙套等多种器具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牙模技师始终是不可或缺的行业。澳洲牙模技师的年薪高达6万澳币以上。

目前,维多利亚州的Holmsglen TAFE学院和昆士兰州的南岸TAFE 学院提供此课程,学生可习得有关牙齿方面的知识、义齿的制作及实习经验。这两所学院的齿模技术课程开学时间都是2月和7月,学制同为2年。

2008年5月17日,澳大利亚移民局网站最新公布的紧缺职业名单,牙模技师已经被列为紧缺职业。由于此课程的实习器械有限,所以招收的学生相对较少,国内学生要尽早申请。

五、园艺师

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行业薪资:★★★★

适合学生:对植物学,园林艺术与设计感兴趣,热爱大自然,希望以此专业移民,高中以上学历。

农林园艺课程是一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强调人们饮食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课程,例如有机苗圃及可持续环保的农场经营管理就是Horticulture课程学习的方向之一。另外,营养学、生物学、化学用药、植物病、虫害防治、水资源保护及灌溉系统管理的知识都在课程学习的范畴中。

花卉、园艺行业是全球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根据国际园艺协会的统计,全球花卉业总产值高达750亿欧元以上,随之相伴的却是国际、国内园艺师的奇缺。 1999年中国在昆明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后,2006年沈阳又再次举办此类活动。园艺师是一个与美丽为伍的职业,澳洲自然环境优美,居民多非常重视居住环境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环境重视力度也加大。而这一职业刚刚兴起,但真正能称得上园艺师的人很少。从就业角度而言,前景广阔。

六、社区福利

申请热度:★★★★学习难度:★★★行业薪资:★★★★

适合学生:热爱社区服务工作,充满爱心,很强的沟通能力和英语水平,希望以此专业移民,高中以上学历。

澳大利亚是一个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的国家,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离不开社会福利工作者的参与。目前,社区福利专业,是澳大利亚社会非常紧缺的专业之一。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就业市场对社会福利工作者的需要还会日渐增加,而且薪酬水平比较理想,是一个可以进入白领阶层的职业。社区福利2年的文凭课程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澳大利亚社区服务、管理、福利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以及作为专业社区福利工作者的价值观,帮助他们获取澳大利亚注册社区福利工作资格证及注册社区资格证,从而使学生移民澳大利亚,在令人尊敬的行业工作、获得高薪。

七、服装与珠宝设计

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

行业薪资:★★★★

适合学生:对服装设计,珠宝设计感兴趣,有一定的审美和鉴赏力,希望以此专业移民,高中以上学历。

服装设计专业是为学生进入时尚行业发展事业奠定基础的学科;此课程精细地平衡了时尚和设计的理论、实践和专业的学习;侧重于对时装设计知识、技能和见识的创造和培养;学习本土的、国际的和全球范围内的时装设计行业的动态的发展历史;学习图解、制模和时装制作技术。

服装设计文凭课程一年学制2年,学费在1万澳币左右一年,毕业后申请移民会以裁缝这个职业提名。学习服装设计就业广泛,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可以选择继续高一级的本科,研究生学习。位于墨尔本的RMIT——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服装设计全澳闻名,是培养澳洲服装设计师的优秀院校。

珠宝、首饰设计人员日渐受到珠宝设计、销售企业的重视.伴随越来越多的珠宝企业开始意识到创自有品牌的重要性,走品牌化路线,对高水平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珠宝设计师也是未来的高薪行当。目前新省职业技术学校和博士山都有开设珠宝设计文凭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对海外学生招生基本一年一次开学。毕业后以主珠宝匠提名申请60分职业评估,即可移民。将来可以在澳洲大学,学习更高一级学位。

八、汽车修理

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

行业薪资:★★★

适合学生:数学和物理底子好,对机械和电子感兴趣,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高中生、学习机械类专业,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大专生、学习理工科专业,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本科生。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汽车拥有量在世界上一直排前三位。汽车修理一直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服务业之一。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澳洲汽修行业有近一半职位空缺。因此,汽修工人连续多年出现在移民局公布的紧缺职业列表上。但另一方面,汽修专业对硬件设备要求很高,所以整个澳大利亚的汽修专业招生规模多年均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照此看来,汽修仍将是澳大利亚的长期紧缺职业。目前汽车修理工的全澳平均工资约为人民币28万/年,属于当地中等收入的工作。汽修类课程的名额有限,通常要提前8-12个月申请才能保证入学。

九、空调和制冷设备维修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

行业薪资:★★★★

适合学生:学习理科,动手能力强,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高中生和中技、中专生、学习理工类专业,动手能力强,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大专生和本科生。

目前全澳从事空调和制冷设备维修工作的人员不足2万人,但由于培养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需要一系列专业的培训,且开设此专业的学校较少,所以该职业也多年出现在紧缺职业列表上。而从事空调和制冷设备维修由于工作环境较之其他行业要好一些,故一直大受留学生追捧,一般需要提前一年申请才能保证有名额。空调制冷维修工平均工资目前大约为人民币30万/年,但随着澳洲本土选择安装空调的家庭增多,该行业的职位空缺和薪金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十、电工

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

毕业起薪:★★★★★

适合学生:物理较好,动手能力强,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高中生和中技、中专生、学习理工类专业,动手能力强,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大专生和本科生。

电工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现代城市都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澳大利亚这样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电工的需求量可想而知。此外,由于澳洲城市化程度高、工业化比较完善所以当地电工的工作环境要比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电工优越很多,而更为可观的则是电工的高就业率和高收入,该工种平均薪资接近人民币35万/年。目前,相比西点、西厨等课程,电工专业在国内尚未十分火爆,为保证有名额,建议提前8个月申请。

十一、砌砖工、水管工和木工

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

毕业起薪:★★★★

适合学生:动手能力强,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高中生和中技、中专生、动手能力强,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大专生和本科生。

虽然砌砖工、水管工和木工这个三个职业多年持续出现在移民局紧缺职业列表上,却一直未受到中国学生的追捧,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工作总给人做粗工之感。而事实上,由于这三个专业实在冷清,人才奇缺,砌砖工、水管工和木工在澳大利亚的收入可谓是节节高升,就业更是不成问题。和中国不同,澳洲当地人住的基本都是自建房,既不涉及开发商也不涉及物业公司,所以从建房到后期的房屋维护都是业主请工人上门来做,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砌砖工、水管工和木工发挥作用,而工人们的工资则是按照出工时间和工作量来结算,一般日薪都不低于200澳元,可即使是这样,在澳洲请到一名木工上门维修橱柜也需要等待半年。

十二、机械和机电设备技术

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

毕业起薪:★★★★★

适合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动手能力强,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高中生和中技、中专生、就读理工科,动手能力强,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大专生和本科生。

同电工一样,机械和机电设备技工也是澳洲TAFE中的高薪专业,目前行业平均年收入为35万人民币,总之,结合澳洲社会的收入水平来看,但凡和工程、机械类行业相关的职业,收入皆处于澳洲当地中上水平。需要强调的是除去学习维护和修理机械设备的技能,学习机械和机电设备技术的学生同样需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动力学、计算机制图、机械制造等学术课程,所以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年学分减免进入大学工程学本科课程深造。事实上,该课程非常适合那些有志于成为工程师、数学和物理成绩不错、动手能力强,但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学生申请,学生可以利用TAFE担保金额度低、获得绿卡时间快的优势,先拿身份再读本科,借此大大降低获得澳大利亚工程师证书的成本。

十三、航空设备维修申请热度:★★

学习难度:★★★★毕业起薪:★★★★★

适合学生:数学、物理成绩好,动手能力强,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高中生和中技、中专生、就读理工科,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希望在澳洲就业和移民的大专生和本科生。

协会简介新闻稿 篇4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电子爱好者协会是在我校1977年开设的“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式成立于2003年10月,坚持“立足于学校,服务于社会”的社团宗旨,并以“德技双馨,开拓创新”为社团理念,历经9年的发展,共发展会员512人,现在会员50余人。现有经验丰富、理论及实践能力极强的机电工程系优秀指导老师牟兆泉、刘泮章亲自指导各项实践活动。本社团由秘书处、维修部、电子设计部、电脑部、财务部、宣传部、外联部,文艺部组成。

近9年来,历届社团成员在专业老师们的指导下,共举行校内外维修活动34场次,维修电视机117余台、冰箱53余台、洗衣机81余台、收/录音机129余台、电暖器41余台、各类小电器510余台,服务4890余人次,受到了广大师生及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同时,踊跃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各类技能竞赛32届次,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共获各类奖项409人次,其中获得全国一等奖9人次、二等奖15人次、三等奖18人次;山东省一等奖33人次、二等奖24人次、三等奖39人次、优秀奖48人次;潍坊市一等奖51人次、二等奖

42、三等奖63人次、优秀奖57人次,电子爱好者协会成员占到获奖人数的50%以上。

奋斗的足迹,留下了脚印,获得了殊荣---2003年被共青团潍坊市委、潍坊市学生联合会评为“潍坊市十佳学生社团”;2010年被山东省科协、山东省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评为“山东省优秀社团”;2011年被中国高校社团网、北京师泓文化交流中心、中国高校社团理事会评为“全国优秀社团”。

新闻中心记者站站长简介 篇5

新闻中心记者站站长简介

冉鹏,男,汉族,籍贯四川万源,1992年08月03日出生于四川省黄钟镇冉家坝村白果坝71组,于2011年9月现就读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二系初等教育专业,2012年12月参加自考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凭。2012年5月至今担任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中心记者站站长职务,带领整个团队开展学院的宣传工作团结一致为同学们、为院报和学院服务,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得到院级领导的好评,还得到社会上的好评。组织所有成员改革和改版,出版37期、38期、39期、40期、41期和42期《广安职院》报,联系多家网站开设学院宣传专栏,部门所有成员在网络媒体发表大量宣传学院的新闻作品,并把学院收集的优秀文章发表网络媒体上,同时推荐优秀校园记者在邻水信息港、华蓥在线实习网络记者等。自担任记者站站长以来本人在华蓥在线、邻水信息港、广安城市在线、四川文明网、四川法制网等网站均有新闻作品,适应能力强,能够采写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尤其是校园活动报道的采写,在校荣获优秀通讯员、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负责人等荣誉。2012年11月在“喜迎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中,编写《赞歌十八大》作品荣获“说说四川新变化”网络征文活动优秀奖,同时大量的文章发表在美文亭、南部文艺网、四川文明网等网站。2012年12月广安日报社做实习记者,在各大小网站均有新闻作品,适应能力

强,能够采写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市民新闻报道的采写,另外,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兼优秀负责人,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参与部门各大小新闻采访和写作。涉及各个方面:民生,经融,党政等。本人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极富创造力,易于沟通,具有较好团队的意识,善于与同事相处。做事踏实,自觉服从部门和报社纪律,对部门忠诚。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很好得与人沟通对负责的工作会付出大量精力和热情,制定缜密计划,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目标达成;喜欢挑战,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压力的工作。

020507北京大学新闻网简介 篇6

北大新闻网于2000年1月1日正式推出,是由北大党委宣传部、北大新闻中心主管的 以网络为载体,发布北大新闻的校园权威信息机构。

新闻网开办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关心支持下,新闻网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

工作展开新闻“攻势”,其视点触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并不断探索网络新闻的特点与规律,努力在宣传北大的改革与发展,树立北大的良好社会形象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 突出表现在对我校各项重大活动的及时全面报道上,包括:北大新当选的两院院士、“21 1”工程验收、学习“三个代表”、师德建设、、北大“开放日”招生宣传、北大纪念建 党80周年活动、首届北大文科论坛等等。

从反响看,新闻网的报道不仅在校园内获得师生好评,更为社会各界了解北大开辟

了一扇窗口,同时也为国内各大媒体宣传北大提供了第一手素材。这从浏览次数上可以得 到验证。5月31日,新闻网开始统计点击率,截止2001年12月31日,总浏览次数达到了353

812次,日均浏览次数达1646次。如果扣除暑假期间(7月1日~9月3日)特殊情况,日均

浏览次数为1791次。其中,单日浏览次数超过3000次的有5次,最高为3636次(12月14日),超过2000次的有51次。

一、新闻网情况概述

1、创建背景—网络时代对宣传工作的新要求。在新闻网诞生以前,北大校内新闻媒 体有2家:校报和广播电视台。在网络成为第四媒体之后,这些传统媒体遇到了新的挑战,突出表现在时效性、全面性和便捷性方面。毫无疑问,如果不随着形势而探索新的宣传工 作途径,必将影响到北大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网在北大顺应网络时代 宣传工作新特点的进程中应运而生,从而使北大的宣传工作架构更加完备,效率也不断提 高。

2、内容架构—紧扣北大学术脉搏。学术是北大的灵魂,一百年来,无论国内外时局 如何,北大始终高举学术的旗帜,从早期的“教育救国”到现在的“科教兴国”,北大为 中华民族从落后到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在当前这个以科技为先导进行综合国力竞 争的时代,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高等学府,北大理应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基于此,在依靠 专家学者努力基础上,宣传工作更要有所作为,及时总结报道我校科研动态和成果,介绍 学校的相关政策,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为北大创造一流的学术 环境。

3、重点栏目—学术新闻、北大学人、媒体北大、思想理论、产业新闻、教育视点、信息预告、校园文化等。“学术新闻”全面报道北大学术最新成果、科研进展、学术会 议、学科建设;“北大学人”集中展示各学科带头人的成就与风采,关注有潜力的学术新 人;“媒体北大”多方转引国内各大媒体对北大的宣传、报道,为学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 参考建议;“思想理论”深入报道北大思想理论战线的工作,为师生提供理论学习、交流的平台;“产业新闻”综合介绍北大校办创业进展与成就,让校内外了解北大在另一条战 线上的辉煌;“教育视点”大量编发国内教育界和兄弟院校工作信息,为北大提供一个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的窗口;“信息预告”及时发布校园内最新的各种讲座、活动安排,尽可能满足师生们的信息需求;“校园文化”则让校内外各界纵览北大丰富的校园生活,涉及文化节、文体比赛、社团活动等等。

4、目标定位—“一流大学的一流媒体”。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系统综合工 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发布北大新闻的权威信息机构、外界了解认识北大 的窗口和北大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新闻网将以建设一流水平的校园媒体为己任,通过大量 一手、全面、迅速、深入的新闻报道,紧密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地开展,把一个立体的、生 机勃勃的北大展示在世人面前,达到树立形象、鼓舞士气、丰富生活、促进工作的目的。

5、人员状况—精干高效的采编队伍。由于新闻网创办时间短,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也由于学校现有条件的限制,目前,新闻网专职负责人员只有1人(主编),其 他人员都是学生兼职(其中,学生编辑3人,学生记者20人)。但是,新闻网并没有因此 而束缚自己的发展,而是因势利导,由主编统筹安排,一方面,积极与各院系和职能部门 联系沟通,取得有效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成学术、人物、讲座、文体和评论等各组,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工作。总的来说,现有的这只采编 队伍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二、2001年工作业绩

在2001年里,新闻网在坚持日常的新闻报道基础上,整理编发了大量的各方面信息,还 先后专门集中力量报道了学校各种重要活动,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具体表现在:

1、发稿总量。

中文版共计有4380篇,日均发稿12篇。其中,“综合新闻”949篇,“学术新闻”373篇,“北大学人”91篇,“媒体北大”1076篇,“教育视点”1284篇,“思想理论”94篇,“ 校园文化”167篇,“产业新闻”68篇,“信息预告”264篇,“学生论坛”14篇。此外,主 要面向国外读者的新闻网英文版2001年也发稿总量达269篇,总浏览次数为25928次,日均浏

览量为71次。其中“热点新闻”(hot news)122篇,“学术聚焦”(academic focus)82篇,“校园生活”(campus life)65篇。总之,新闻网发布信息容量之大,在国内各高效媒 体中可以说是名列前茅。

2、年终总结报道。

2001年是北大的丰收年,校内外各界均热切希望对2001年的北大有个总体把握和认 知,鉴于此,新闻网在2001年底组织了一系列的各种热点回顾和年终盘点。一方面是十大 新闻评选,主要有:“北京大学2001十大新闻”、“北京大学2001重要学术成 果展示”、“北京大学2001十大学生新闻”;另一方面是北大各种成果、奖励和排名,如“中国高校论文被收录SCI数量”、“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高教国家级教学成果 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经费”等等。值得

一提的是,这也是近年来我校媒体最为系统、全面、客观的总结报道,引起了校内师生强 烈的反响,很多同学自发地把相关内容往北大BBS等处转载,很多人也乐于把其当作检阅 北大成果的一项标尺。同时,一些校外知名媒体也对此非常关注,有些单位还以此为切入 点对北大进行年终盘点。

3、编辑《北大信息周刊》。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缺乏一份运作周期短,又能全面报道北大动态的刊物。为此,受宣传部和新闻中心委托,《周刊》于2001年10月12日正式创刊,每周一期,由新闻网全面

负责编辑,主要送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阅览。《周刊》内容分为五大部分: “媒体北大”、“言论参考”、“兄弟院校”、“教育视点”和“新闻动态”。到年底,《

周刊》已出版12期,每期内容都异常充实,而且都为最新报道,在发挥新闻网的时效优势同

时,也较好地弥补了网络的劣势所在。目前,《周刊》作为校园刊物“新宠”,在校内已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

4、校园影响。

新闻网以校内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新闻网的各项工作都充分

考虑到了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因此,尽管比起校报、新青年、北大BBS等“老牌”媒体,新闻网只是一个新生儿,没什么基础,但还是在短短的一年内就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厚爱。这主要表现在:

一、新闻网浏览次数上,这有详细数字证明;

二、新闻网发表文章被 其它媒体转载的“数量与比例”都很明显,这种“转载率”说明,在校园新闻方面,新闻 网业已被公认“值得信赖”的品牌;

三、校内众多部门、各学生社团等都愿意向新闻网供 稿或邀请记者前去采访。

5、对外宣传。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大学,北大的各种活动常常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新闻网则为

他们提供了一个关注北大动态的窗口。新闻网的形式结构、栏目设置,特别是其充实的内 容为校外媒体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大大方便了他们对北大的宣传报道。从实践看,新闻网 的这种服务有“无形的”,也有“有形的”,前者指新闻网提供线索、素材,或接受外界 各种咨询(主要是打电话至新闻网办公室);后者是新闻网推荐的优秀作品,据不完全统 计,共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中国社科院院报等报刊先后发表新闻网记者文章。由此可见,新闻网在北大对外宣传上可以说是是不辱使命。

三、新闻网在学校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对于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来说,网络是个新事物,而刚刚诞生一年的新闻网更是 个新事物。因此,新闻网在北大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学校的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建 设中,能发挥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也就是说,新闻网该给自身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报道北大动态,展示北大最新成就。

现在的北大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变化,也就是每天都有新闻。北大在各 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可以从每天的动态信息中得到反映。而作为一所国内外知名的一流 学府,北大这所综合大学里每天的新闻实在太多了,由于条件限制,新闻网也不能对此面 面俱到。但有一点,新闻网一直确信,我们的工作越仔细、越全面、越到位,包括北大师 生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北大认识就会越全面、越深入、越客观。因此,新闻网将以此为首要 任务,努力塑造一个“最新的”北大。

2、着力打造新闻精品,树立北大一流形象。

一流的大学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一流,不能在某一方面落后于人。从这个角度讲,新闻网、校报、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的工作表现也就成了衡量北大宣传战线和校园文化 建设的“标尺”,为此,新闻网要在新闻业务上不仅要有足够数量,更要确保质量,还要敢于

走出校园,向校外专业媒体看齐,着力打造新闻精品,用更高的标准来推动自己不断进 步,以树立北大宣传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一流形象,从而实现以实际行动为北大建设世界 一流大学作贡献的宗旨。

3、加强校方与师生沟通,配合学校工作大局。

由于网络的便捷性、易于交流等特点,新闻网在实践中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校方和师

生“中间人”的角色,为实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渠道。这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校的一些决策和重大活动,可以通过新闻网较快地传达下去,同 时,也为其最终的贯彻实施创造了较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新闻网通过记者的采访活动,可以搜集到大师生的真实信息,既有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又能把握住基层关心的热点 焦点问题,从而为学校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当然,在这方面,新闻网做的还不够,为此,在2002年,我们准备增设“校务公告”、“网上调查”等栏目,有针对性地发挥新闻网的功能和

优势。

4、发挥网络新闻优势,提高宣传工作效率。

宣传工作讲究的就是要在有关地群体间快速、准确地传达各种信息,因此,在当今

这个信息社会里,宣传工作需要更多地以网络为载体,这业已为国内外新闻界的实践所证 明,究其原因,就在于网络媒体能更好地满足宣传工作的要求,这是由网络本身特性决定 的。作为北大官方网站,作为北大宣传工作的喉舌,新闻网明确自己的定位,尽力采取多 种方法和途径,以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既坚持宣传工作的原则性立场和一定的理论高度,也追求生动活泼的艺术性和说服人的技巧及灵活性,从而较好地达到既定的要求和目标。在这方面,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北大 庆祝建党80周年、学习“三个代表”以及把握舆论导向等多个问题上得到了学校的肯定。

5、加深师生了解北大,增强责任心与自豪感。

北大是北大人的北大,只有让师生们对北大在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有利于其明确肩上的重任,同理,只有对北大所取得成就更深入地认知,才能有利于 增强我们的信心和自豪感。一年来,新闻网全力报道了北大新当选两院院士、“211工程” 进展情况、北大文科论坛等众多“正面”新闻,对维护北大形象,扭转社会对北大文理科 “偏见”问题等产生了积极效果;同时,我们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因为北大在某方 面不如人就回避过去,大量编发了清华等其它高校建设情况,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推动北大 师生“自我否定”,“自我加压”,不盲目自大,增强“危机意识”,以化压力为动力,加 速北大的进步。

6、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成才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观察一所大学精神面貌的“镜子”。新闻网

非常注意这一点,也一直把塑造一种昂扬上进的、丰富多彩的、高品味的、紧扣时代脉搏的 具有鲜明青春气息的北大校园文化为工作重点,目的就是要达到既增强北大学生投身建设高雅

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外界通过新闻网这面“镜子”对北大校园文化有深入的体 会。我们相信,这项工作长期坚持的结果,将会是形成一个从校内到校外,尊重知识,鼓 励创新,保持传统,追求真善美,格调高雅的大环境,从而为师生们的工作学习、日常生 活创造良好的氛围。本着这项宗旨,新闻网一方面对爱心社、戏剧社、五四文学社等传统 社团“格外关注”;另一方面还重点“发掘”了学生科技协会、研究生学术促进会等社团 新生儿。此外,新闻网还对“挑战杯”竞赛、学生创业大赛、01级新生联欢晚会等活动作 了专题报道。

7、提供校园活动信息,服务师生工作学习。

作为校园媒体,学校的各项活动是新闻网工作的立足点,从另一个角度讲,把这些

活动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广大师生也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如何尽可能高效率的 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也就成了这一年来新闻网始终思考的一项课题,从最简单的“讲座预 告”,到一句话形式的“信息速递”,到按时间排序的“活动预告”,直到现在的集学校 工作安排、讲座、报告会、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于一体的“信息预告”,新闻网把更优质 的信息服务当作衡量自己成绩和是否受师生欢迎的一个“坐标”。现在,新闻网每天信息 的更新量不低于6条。不过,由于部分院系和单位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角度不尽一致,新闻 网的信息来源受到了一定程度地限制,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和沟通。今后,新闻网 将把“信息预告”作为一个“经典品牌”来“经营运作”,以适应新的形式和师生们新的 要求。

四、2002工作设想

1、重大活动专题

2、教学科研专题

3、毕业生宣传

4、招生工作宣传

5、思想理论宣传

6、校园活动信息

7、校园文化专题

新闻学专业简介 篇7

行动研究目前已经被介绍到中国, 并为中国学者和教师广泛接受。但是为很多中国教师所困惑是:由于行动研究以改进教师个体教学为价值取向, 这就使得研究对象和主题带有不确定性特征。将PDS源头的美国教师研究主题进行梳理, 或许对中国同仁有些帮助。

主题一:教师发展行动研究

多数教师行动研究的评论及经验聚焦于个体教育者成为更好的反思型实践者 (Schon 1983) 。当教师决定养成以行动研究探究重复经验过程时, 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和发挥潜力的教育者。但是, 教师参与反思实践本身不会自动带来学校改变。大多数改革文献表明, 教育改革的重要单位是学校作为一个整体 (Goodlad 1975, Fulla n 1991) 。无论教师多么富有创新精神和精力充沛, 在不利的学校环境中也会倦怠 (Johnson1990) 。传统的教师工作模式——“蓝领模式”有三个主要因素:教师孤立地工作;拒绝知识产品;受外部质量控制。这些特征阻碍了学校改革。

Richard Sagor (1997) 研究一种学校改革合作行动研究模式。寻求这样的机制:能同时支持教师合作、为教育者提供有用的和教育迫切要求有关的资料、改变学校责任组织 (通过自律调整教学多于自上而下的控制) 。在行动研究社团中, “合作”有多种意义。一些人认为, 合作指实践者和校外支持者的伙伴关系 (Tikunoff、Ward1983;Lieberman 1986) 。Richard Sagor认为, 合作行动研究中的合作指在同一场所一组自愿、平等参与的教师, 从事合作个体或专业探究。合作行动研究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自愿参与;关注教育重要议题;相互适应策略;参与者获得信息, 施加压力促进改革。行动研究是激发和维持学校改革的有效策略。

主题二:学校发展行动研究

自从“有效的学校教育”运动以来, 教育者一直投入于各种形式的学校范围的行动研究。这些策略被冠以不同的名称 (例如, 学校改造、项目质量评论、自学、学校自我更新) , 却有着相同的步骤。以行动研究促进目标, 建立社团, 团结为学校改革而努力 (Glickman1993, Joyce et al.1993) 。教师分享共同的目标、信念、设想, 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合作致力于发展。虽然行动研究的倡导者在某些细节上有不同观点, 行动研究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共同要素:需要一致同意关注学习;某种程度的强迫参与。

学校范围的行动研究是改革的有力促进因素。然而在多数学校, 即使敬业的、积极的职员也难以做到关注同一个议题, 探究相同的主题 (Sagor and Curley1991) 。分析显示, 促进学校教育改革, 四个文化标志 (即关注共同的目标, 集体核心的控制, 共同的文化感知, 欣赏领导) 是决定性的因素。

主题三:组织发展行动研究

成功的学校是学习型组织 (Senge 1995) 。研究发现, 学校组织文化支持探究、学习、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 使学校成为更加令人满意的工作场所和建设性组织 (Rosenholtz 1989) 。领导者利用教师行动研究策略建立并支持学校文化与组织发展, 使之成为全体学习与探究的场所。在自然的工作环境中, 教育者总是在组建和重组基于目标和共同需要的团队;学习社团的领导经常和同事共同学习;在学习社团中, 教师得到支持与鼓励进行创新与改革;在学习社团中, 教师和同事共同进行行动研究。成为学习社团的学校, 有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作为有效学校教育的基础——共同掌权和实验 (Little 1982) 。

对促进教育改革最富潜力的途径是“组织发展行动研究”, 它对教育者系统的工作改革更为重要 (Sagor 1991) 。这一策略对促进深化结构改革具有潜力。

主题四:远程教育行动研究

远程教育为教师提供了方便和弹性, 越来越多的教师以参加远程教育项目作为专业发展手段。文献表明, 远程学习导致自我导向的学习和学习者自控教育, 远程教育行动研究已成功 (Betty Aune.2002) 。Re m e o (2001) 指出, 选联网课程的毕业生确信他们与教授交往更多和对教授作业的反馈更多。Murray (2001) 进一步指出, 通过电子公告栏交流使得指导教师更早发现误解, 增进与学生更多的规范交流。通过联网演讲质量与面对面课堂一学期的对比, Haw kes与Remiszowski (2001) 发现网上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产生更多反思论文。

主题五:合作行动研究与职前教师角色

研究显示, 合作行动研究过程对职前教师反思自身角色与责任产生影响。职前教师对于自身专业角色的理解包括对不断质疑、反思、行动、改变价值的理解, 这些都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结果。职前教师Shelley、Heather, 和Step h a nie认为, 课堂教师的“教师研究者”角色很重要。例如, Heather说:“通过合作行动研究, 我感受到它对于教师多么有价值”;Shelley写到:通过行动研究, 我使用课堂观察、学生信息和研究作为资源, 评价教学与学习结果, 作为实验、反思和改变实践的基础。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使教师增长知识、改进实践。正是由于这种不断的反思, 教师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教室的早期现场体验对于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Kagan, 1992) 。现场体验的价值在于职前教师需要经历学校背景, 开始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观察日常发生的事情。个案研究表明, 合作行动研究经历为职前教师提供机会获得对教师角色与责任、学生、课程、教学的理解, 显示了教师对探究、反思、分析、合作、行动关注的重要性 (Rock, Tracy C;Levin, Barbara B.2002) 。

新闻学专业简介 篇8

一、专业特色要以跨专业融合为基础

近年来各地方高校在创办新闻学专业之初也都意识到了突出特色,进行差异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于是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法律新闻专业纷纷出炉,这种专业细分的趋势是值得肯定的,但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也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缺少权威规范的教材。以“经济新闻”这门课程为例,从2003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新闻学概论》到200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经专业报道系列,相关教材不过十余种,质量上乘的更是寥寥。新专业的建设并没有带动新学科的研究,很多教材只是把经济作为定语粗浅地添加在“采访、写作、评论”等新闻学术语之前,而没有跟随我国的经济运行大势、从经济政策背景入手来研究经济报道的难点热点问题。其次,经济专业课教师不懂新闻学,导致学生学习目的模糊。教授新闻学学生经济类课程的教师,几乎全部来自经管类院系,其制订的教学计划与教授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如出一辙,并没有针对新闻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而经济专业类的教师并不具备新闻素养,脱离现实讲经济理论,课程从理论到理论,导致学生失去兴趣的同时,也模糊了学习的目的。因此,找到的专业定位仅仅是教学的起点,新闻学专才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把新闻学与经济学相加,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教材的缺失反映出科研的粗浅,教学的错位反映出师资的薄弱。专业素质的培养不应该是多专业的叠加,而是多专业的融合。

二、进行课堂情景设置,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者

纵观我国的高等教学,大部分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新闻学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满全程,学生成了记笔记的工具,只是被动地接受。例如讲“华尔街日报体”,学生对其和新华体的区别都很清楚,而要写一篇华体的报道却仅有少数人可完成,可见仅仅记住了特点,并不意味着会报道写作,而传统的新闻教学把总结归纳的原则、特点作为教学重点,显然是和培养一线记者的教学目地有隔阂的。经济新闻相比其它新闻缺少动态报道,更为晦涩难懂,就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新闻情景设置,给出新闻环境,让学生思考新闻要素,在课堂上完成引导的过程,在课下再有针对性地完成写作的练习。

从实际的教学经验看,结合学生身边的经济新闻素材与当时的经济大环境进行选题引导,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九月份新生入学,贫困生绿色通道开通,具体到学校和个人有各种各样的新闻线索,怎样梳理这些线索寻找典型?就要看这个事件的大背景,国家在当年出台了哪些新政策?学生经历了一篇新闻从选题到成文的所有过程,接受的不再是二手资料,每个学生在实战的过程中都有切身的收获。

三、开发网络平台,建立第二课堂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它仅仅能满足理论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新闻却每天都在发生,我国的经济形势更是瞬息万变,每一周都会有不同的经济热点,而课堂上教师往往没时间针对当前热点引发讨论。这个工作,放在网络平台上,以教师博客的方式出现似乎更为合适。首先,博客的互动传播方式摆脱了课堂上你说我听的格局。由于博客的非正式形势,使探讨的环境更为宽松,学生可以在这里长篇论述,也可以寥寥数语,甚至沉默者也能从体会到不同的想法,这种交流甚至摆脱了传统的“师生”模式,匿名的环境使辩论更为真实,学生也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其次,教师还可以搜集不同媒体的热点报道,指出其优劣,引导学生有目地的阅读模仿。学生也可回复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对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不再是点对面的传播,而变成了蜂窝状的多点传播。网络传播的优势最适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下交流学习。在学生的反馈中,教师也能及时校正自己的教学重点,可以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网络上的“第二课堂”,并不是以课堂的形式出现,它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场所。轻松便捷快速是它最大的特点,它不仅只是校园教学的一个补充,更应该成为新闻学教育突破传统计划式教学的一种发展模式。

四、突破传统考试模式,变毕业论文为毕业作品

期末考试和毕业论文是考核学生学习成果最重要的两个手段,而笔答试卷的形式并不适应实践性强的新闻学。这也是学生能条分缕析地背诵理论,新闻报道确写得毫无层次的另一原因。因此改变考核模式和标准甚至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要重要。考核应该减轻卷面比重,在平时成绩中除了规定的作业分数要记入期末成绩以外,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把经济新闻和其它实践课相结合。比如分组制作经济新闻的网页;围绕一个选题做消息、特写、评论的写作,然后排版打印;拍摄编辑一个电视新闻短片,学生可以做出镜记者或被采访者……只有这样模拟职业环境的考试,才能考核出学生是否会学以致用。并且这些作品在学生今后的就业求职的过程中,可以成为其简历中的亮点,这些直观的成果要比一个分数更具备说服力。

经济新闻的理论教学需要学生的实践来检验教学成果,即便课堂讲授了再驳杂的经济理论,学生如果写不出一篇普通的消费报道,教学也是失败的。同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应该逐渐的转向毕业作品的设计。纵观现在经济新闻专业学生的选题,大部分是针对现实情况做理论探讨,或者阐述问题。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在媒体长期工作的经历,反而在毕业论文中大谈“经济新闻人文关怀的缺失”,“经济新闻对市场的舆论监督作用”等问题就显得隔靴搔痒。作为普通高校的新闻专业学生来讲,要有职业意识,记者的本职就是报道,因此,毕业论文变成毕业作品才是更适应实践型专业的考核标准。

综上所述,只是结合日常的教学总结的几点经验,毕竟经济新闻专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到十年的时间,可探索、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见微知著,新闻学教育始终不能放弃的是对于实践环节的开拓,对于专业精神的坚守。新闻教育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面对现实、积极探索和努力开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符合现代传媒发展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项目来源:2009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项目名称:新闻教学和新闻实践的互动与实现路径的研究及实践

上一篇:卫生监督协管巡查小结下一篇:广西著名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