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共9篇)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1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为了落实实训基地建设任务,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结合省级示范学校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建立了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适应了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实习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促进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全面规范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我们进行了大量工作,现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我校实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专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实现省级示范校建设的目标,必须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完善现有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新设施设备的建设,提升专业综合服务能力。我们通过全面分析,合理规划,根据专业不同发展方向与现有条件,综合考虑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发展前景,结合设计行业结构,分析师生的实习、实训需求,通过升级、更新、新建了等多个层次,把工艺美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做,为此,我们在2014年建成了一系列校内实训基地。1.动画片制作实训室。借助黑龙江动漫职教集团的优势,推动动漫专业方向的进一步提升,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我们建成了动画片制作实训室。在动画片实训室中配备了优良的实训设备,形成了教学、制作、实训、欣赏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2.动画片录音室。配合动画片制作实训室实训项目的完整开展,建成了一间动画片录音室,为动画片作业提供了音效方面的制作环境。

3.装潢专业“理实一体”实训室。为室内外设计方向的师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实实训室,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4.平面广告制作室(配置设备是UV喷绘、广告雕刻机、条幅机、彩色喷绘机)平面设计项目的实践内容可操作性较强,常用平面设计领域内设备的操作使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平面设计公司岗位知识和技能缩小差距,尽可能营造出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5.装饰施工流程展厅。

室内设计项目施工工艺流程的展示空间,包括文字、图片的介绍,根据条件适当加入视频的展示手段,作为室内设计方向学生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

6.沥粉装饰画和泥塑制作室。装饰画和泥塑课程受场地的限制较多,制作室针对此类课程特点,在空间布局和设备方面合理规划,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开展。

7.技能大赛学生训练室。展示我专业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及学生优秀作品。8.装饰材料展厅。针对室内设计专业方向,将设计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以实物的形式按类别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观察、了解、熟悉、掌握。

在校内学生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根据专业特点来安排实训基地的功能与数量,同时充分考虑专业班级数量及专业不同方向课程设置的要求。例如室内设计方向实训室的设置,既要有电脑操作空间又要有施工工艺流程及材料展示空间。校内平面设计实训室的设置除了电脑操作空间外还配备各种输出、制作设备的空间,以便于学生的设计实践课程的开展。

二、以校企合作为中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和企业双方要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尽可能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企业领导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的企业单位开展合作。原则上每个实习基地应能同时容纳10人以上集中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先进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了场所,承担了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在实训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了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类型有以下两种: 一是为专业学生学习而设立的基地(立足本地);一为专业毕业实习设立的基地。(本地和外地)。为此,2014年建立四家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分别是哈尔滨三人行建筑表现有限公司、哈尔滨快乐数码印刷图文制作中心、哈尔滨建易装饰有限公司、哈尔滨创亿组装饰有限公司。我们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我们还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领导机构,设立校企合作专员,全面协调顶岗实习事宜,为顶岗实习学生配备专门的校内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

三、建立健全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为了整合现有实训基地资源,加大对现有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功能和优势,以便提升实训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在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为实习基地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1、校内实训基地。教研室主任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了整体规划,对专业各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同时我们还确定了校内每个实习基地有专门的负责人,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并制订了相关实习管理文件,建立实习管理工作档案。每个实训室由1名专业教师担任管理者和实训教师,每个教学班级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实训员(培训师)共同负责教学,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员负责规范管理和指导学生操作,负责该实训室的使用、设备维护检修报损、清洁等日常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每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要成立管理机构,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实习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推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调整与撤销,应经合作双方同意。每个校外实训基地有专门的专业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和管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等工作运转正常规范。实习基地的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每次实习实训提前1到2周,将实习实训计划和指导书送达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基地有关部门人员协商实习实训的安排。每次学生校外实习建立实习档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应该遵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日常行为规范。

工艺美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为改革发展实践教学的提供了广阔平台。

五、贡献与示范

(一)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带动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均进行了改革创新,整体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较之 2012 年,实习学生满意率达到95.7,学生就业率达到99%,学生双证率达到98%,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6%,初次就业平均月薪达到1800元。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年来,累计为省内规模型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14 人,通过开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2640人天,职业培训到账收入为5.9万元,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2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与方向

1.1 课程开发主体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开发

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应与企业实现零距离的对接,为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和企业联合于2005年成立了“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来自于有代表性企业的在本领域从事全职工作熟悉本行业生产、管理等过程,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及教学骨干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以及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课程开发趋向合理、合用、适用。

1.2 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

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这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工作体系,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2]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是培养“职业型人才和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设置课程结构。

1.3 课程内容的构建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

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相一致,这就要求依据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的,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进行了序列化。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1.4 课程设置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实训课程的设置目标,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即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而设计的课程形态[3]。

1.5 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运用为主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培养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和广大农村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因此,实训课程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4]

1.6 改变课程实施方式

课程实施方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的脱节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

1.7 课程考评从单一的课程考试转向技能的操作和项目的设计,从单一的评价主体向多评价主体的转变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与考核,将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从事某个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根本目标,尤其应注重一些关键核心技能的培养与考核。[5]评价主体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有学生的互评、自评以及职业岗位一线人员的评价。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2.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德国劳耐尔教授等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6]从社会对物流管理职业和物流管理人员的需求状况来看,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在物流服务企业、流通企业、制造业从事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品配送、物流客户服务等一线工作,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适应职业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对人才市场广泛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体系。其路径如图1所示。

2.2 以工作流程确定主要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

如上所述,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物流服务企业、流通企业、制造业从事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品配送、物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管理等。工作岗位级别主要有三个层次:业务操作员、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各主要岗位有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如表1所示。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为实现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服务。

2.3 基于工作过程驱动、项目导向设置实训课程体系

实训课程是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模式得以实现的实物性载体,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保证。它的开发设计应以工作活动的特定任务为起点,以典型作业流程为主线,形成项目化、模块化课程。我校根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现有资源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校内生性实训基地的实训课程由两大板块构成:专项技能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又按工作流程要求分为若干实训项目,具体构成如图2所示。

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人才为主,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要具备某一领域或某一岗位群过硬的操作技能。因此,对实训课程的评价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即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必须得到社会的共同认可。[7]我校对实训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一些改革。

3.1 从多维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

按照培养学生是否具备胜任将来某个物流岗位(岗位群)工作能力的要求,应以实操考核的为主,理论知识考试为辅,侧重“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来确定考核评价内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学生对生产环境和项目流程熟悉程度以及操作熟练程度;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训要求,完成实训任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能否根据已学的知识和个人的见解进行项目的设计。

3.2 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采取任课教师、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方式,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自我评价能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技术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评价的过程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3.3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取消一次性期末书面考试,将考试分为书面考试、技能测试、项目设计报告等各种形式,突出过程性,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操作是不是规范,操作中存在什么问题,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内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实施成效

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我们逐步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形式项目化并且教学方法采用行为导向法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课程新体系,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具有较强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品配送、物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和能力。根据我校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信息反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刚毕业的大部分学生从事技术服务及其他工作,工作一到两年,这部分学生基本上升为主管,甚至开了自己的公司,成为老板。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业务熟练,对公司、单位的适应期也较短。

摘要: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有明确的方向,实训课程开发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进行内容选择与重构;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实训基地,实训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2006]16号.

[2]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2):1.

[3]吕君.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的课程[J].科技信息,2010,(28):228.

[4]姜太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01):10.

[5]王志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革新—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8):223.

[6]王玮.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的“特殊经营管理”课程设计与应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89.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内实训基地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22-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主要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包括师资、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等,校内实训基地应具备教学、培训、科研开发和生产四位一体的功能,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实训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引起了各大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笔者从几个方面思考了实训室建设的原则和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期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它可使学生接触受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即技术、人员与设备支持。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

校内实训基地是以培养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急需可以为学生提供训练,又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的实践训练场所。

许多高校也非常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开发,但是总体状况欠佳,如校内实训室的硬件不够,软件不足;或者即使有一些相应的设施设备但是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极低,并不能够真正的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些实训室与现实行业水平严重脱节,其技能达不到与工作岗位零对接的目的。

目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条文尤其是教高16号文件的精神,高职教育中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要达到1:1,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迅速转变理念,突破传统的学科教育的框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因此,进一步扩大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就迫在眉睫,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受到数量、规模、效用等方面的影响,实训的展开不能仅依靠校外完成,还必须要开发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此外,在多数高职院校内,双师型教师缺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实训的质量和目标。所以如何开发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摆在各大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要建造一个利用率较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的校内实训基地,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所建设的实训基地才能更彰显时效性,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实训的要求,最终达到物尽其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科学性的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首先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其投资不能过大,不能超过学校的负荷,所建造的实训室要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实践要求,真正体现职业岗位的要求,锻炼学生的技能。

实训室采用的技术、设备、方法不能低于行业现状,但是也不能过于尖端,即不能与社会脱节。学生通过在基地训练,能够很好地掌握当前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标准或管理实务要领,能在将来很快胜任工作岗位,成为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一线人员。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环境要仿真,要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体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锻炼团队精神。

提高利用率,不仅要对本专业学生开放,而且还要对全校感兴趣的同学开放,提高其使用的效率,充分挖掘实训室的价值。

2、校企合作的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还要争取企业的参与,与企业行业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大量的节省资金,减少费用的开支,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密切和企业行业的关系,从而关注企业最新动态,了解行业前沿,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目标。

例如,高职院校可与当地的特色企业联系,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内,高校可为企业提供各种特色服务,如工人的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科研项目攻关等。企业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科研优势,为其解决技术难题、技术改造、成果转换等,从而提高行业技能水平,而高校可接受企业部分机械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训的硬件条件,如此,双方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3、资源共享的原则

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并且基地的建设本身具有阶段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还具有动态更新性,因此所需后续花费更加巨大,如果靠一个院校单方面投资的话,力量就很薄弱,鉴于此,在同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时,可采用校校合作的方式进行,院校联合开发校内实训基地。这样,一方面可开源节流,节省部分资金,另外一方面,各院校带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共同的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还可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4、“以训养训”的原则

维持一个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转,单纯依靠不断注入资金而没有任何回收是不行的,实训室的运用还要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的头脑,对建设完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必须要充分挖掘其作用和潜能。

如果一个实训基地仅仅满足于学生校内实训需求的话,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我们完全可以逐步使其市场化,可将校内实训基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制度,实行市场化,为社会、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并且适当收取费用,这样既可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又可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为学校、行业、社会均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除此之外,实训室的建设还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具有实用性等原则。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单纯依靠校外实训是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于实践比例的要求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无论是院级还是系部专业的实训室建设,仅仅靠耗巨资购进一些设备、买进一些计算机、购置一些软件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备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其利用率,发挥其价值,如何有效避免校内实训室流于形式,如何真正切实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问题无疑是摆在各大高职院校面前的共同难题。其中涉及规划、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应在建设之初就明确实训的任務和目的,以下从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校内实训室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1、明确实训目标和任务

各专业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首先均需明确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因此既然要投资要建设就要把钱花到刀刃上,所购置的软硬件一定要吻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建设初期要深入企业,了解当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工人的技能要求,以使所配置的设施设备跟上时代要求。

在明确了各专业的实训目标的基础上,要合理考虑经费的投入,采取分阶段逐项投资的方法,确定实训室的面积、布局、设备的型号、教学软件的种类等问题。

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校内实训室可分为真实场景实训室、虚拟实训室两种。真实场景实训室是指所购进的设施设备是企业真实采用进行生产的设备,可直接进行操作和生产,这种实训室更像校园工厂,但是要想建造一个成功的真实场景实训室必须注入巨大资金,因为要考虑场地面积、设备型号、数量等多种现实问题;虚拟实训室是指运用教学软件和设备模型来满足教学要求,教学软件既可是软件公司针对专业特色模仿企业流程的操作软件,也可是企业真实应用的软件,而模型则是列为参观了解的实物,虚拟实训室在一些管理类的专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如物流管理、营销策划、电子商务教学软件的应用,物流设施设备的模型等等。虚拟实训室的开发必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要有巨大的数据库的支持。

2、明确主干课程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

各专业实训教学的展开,首先必须要确定专业主干课,每个专业通过对院校调研、专家咨询、毕业生岗位调查等手段来确定主干课。从分析各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各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着手,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其相关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执业技能等要求构筑实训课程体系,展开实训教学。

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时,需要对这些主干课加大课时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利用校内实训室对相应的技能进行实训,实现边学习边动手、边理论边实践的结合,从而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做学结合的目标。

实训不仅包含课程实训,还包括专项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各种实训形式要分阶段、分层次,采用先易后难,从专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无论何种专业的何种形式的实训,一定要解除学科体制的束缚,避免学科体系中重理论轻技能的弊端,根据企业行业岗位需求,开发各种实训项目。

3、科学编著实训文件资料

实训教学要求其教材应及时反映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实训文件包括实训教学大纲、制定实训教学计划、设置实训项目、实训教材等资料。实训文件的编写要在企业有关家的指导下科学制定,参考一些行业的技术标准。在实训基地内对实训资料和实训教师进行统一安排。

实训教学大纲对于实训的任务、目的和性质应有明确的规定,其对于整个实训任务的实现具有统筹指挥和规划作用。在实训大纲的指导下,对各个课程设置任务,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项目化教学,通过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实訓的目的。

所有的实训文件必须与时俱进,不能脱离行业最新形势,必须密切和企业行业的合作,随时更新。

4、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强调一体化教学,因此双师型的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内实训室硬件条件具备之后,还必须要有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双师型素质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目前多数高校这种高素质的教师所占比例并不高,为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的要求,各院校必须通过多种形式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各大企业顶岗实习,通过至少半年以上的实际锻炼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在掌握了充分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具备了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双师素质老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时候就更具说服力,而具备双师素质的老师从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制订一些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转型为双师教师,或者从企业引进一些能工巧匠,来提高自己的双师比例,高职院校要想更快更稳的发展,非此不可。

此外,管理手段、体制和方法的创新也同样重要,利用率相对较高的校内实训室必须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总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非一朝一日可以完成,必须有步骤有计划的逐项完成,因此也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参考文献:

[1]赵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5).

[2]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黄映琴.校内实训基地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

[4]竟玉梅.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技能实训指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篇4

一、校内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实践场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建设和管理。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校内实训基地是我院教学实体之一。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二章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

四、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学历、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我院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五、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材。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按照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

4.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新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

5.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颁发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六、实训基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七、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八、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突出以下特点:

1.在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2.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技术。

3.在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4.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使学校实训基地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

第四章校内实训基地组织与管理

九、为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系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要根据实训基地的特点和需要建立既具有教育教学特征,又具有社会专业实际工作特征的强有力的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机构。要选派数量适当、思想品质好、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培养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十一、校内实训基地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要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并具有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十二、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篇5

摘要:目的 通过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法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科学制定建设方案,仿真行业企业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注重实训基地职业文化建设,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力量,切实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体现教学做一体。结果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得以提高。结论 职业院校必须紧跟职业教育步伐,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发挥实验实训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职业文化建设;师资建设;高素质实用型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或高素质劳动者。而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其科学合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实训基地建设办法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1科学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小组,深入了解当今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认真学习国际,国内相关职业标准,学习国家各种政策,包括国家,省部级,地厅级各种文件,比如国发2号文件,我们学校需要学习五陵山片区文件等,外出考察其他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借鉴其他学校做得好的方面,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了解社会需求。同时熟悉企业工作流程,了解仪器设备配置要求,综合以上因素制定建设方案。

2切实做好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论证工作

其中,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首先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同时针对本地区人才需求情况有较强的服务性,能结合本地区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课题研究等。注重合理布局,做好发展规划 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性质特点和发展前景,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地做好建设发展规划。既要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需要,又要考虑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建设的同时,尽快建立起自我运作、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硬件建设应坚持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

3谨慎选择建设团队

要求本团队针对专业,有丰富的实训室经验,能紧跟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对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体现合理性、实用性、职业性。注重内涵建设,树立品牌观念 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内涵建设,科学定位,明确特色,形成文化,树立品牌,并加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科学化管理,注重细节管理,强化工作执行力,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加大实践教学软件开发,形成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具有丰富企业经历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加大自身教师队伍企业锻炼的培养,形成一支符合教学要求、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树立品牌观念,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4注重营造职业文化氛围

当今社会需要综合职业素质高的人才。职业院校校内的教学内容一半以上在实训基地完成,我们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因此,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必须充分考虑人文关怀,注重熏陶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传承职业文化,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4.1做好物质文化建设把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与相应职业环境相一致的“仿真环境”,参照企业的布局设置。

4.2注重精神文化建设

4.2.1文化墙建设

4.2.1.1在实训室内外的墙壁上张贴一些文化宣传牌,展示各专业实训教学所取得的成果,推动实训教学的长效发展。内容包括:实训室整体情况简介、实训教学及科研成果、学生实习情况及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专业内涵特点的介绍,展示先驱的形象并介绍其生平事迹。

4.2.1.2师生共同设计宣传园地,展示实习心得体会、实训图片、参加社会服务、当前操作流程图及图形等,凸显实训教学内容特点,有利于提高专业影响力和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4.2.1.3宣传本行业企业服务理念、本地区行业企业贡献突出者的感人事迹、本校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所取得的成绩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立志投身其即将从事的职业。

4.2.2文化廊建设每层走廊显眼处摆放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本届名人对本专业的见解、历届毕业生中杰出者的照片、温馨小提示、专业成立至今的老照片等,展示本专业教育厚重的文化底蕴,对学生具有强力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职业素质。每年专业相关节日开展文化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活动,增强对专业的认同和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期待[1]。

5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

5.1校内专任教师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公开课、听课、参与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参与教材编写、外出参加国内国际各种学术会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习、注重职业礼仪学习、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进入企业一线实践,提升业务工作能力。通过自身努力获取各级各类资格证书,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5.2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实训基地广泛遴选带教老师,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带教;聘任行业优秀人才作为校内兼职教师,通过开展校内培训、督导听课、参与课程建设等途径,提升兼职教师整体素质,参与校内理论、实训教学以及技能培训等工作[2]。

总之,职业院校必须紧跟职业教育步伐,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发挥实验实训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扎实基础[3]。全面提升校内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项职能[4]。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实用的实践教学过程和仿真的职业技能训练。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素养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教学培训、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的重要场所,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保证,也是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6

一、目前酒店管理院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中的问题所在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需要为熬着酒店管理的教学目标和需求在校内开设的专业性实训室,比如说,酒吧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大堂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等等。同时,还包括学校自己承办的多种产业,比如说,餐厅、酒店等等。在这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校内实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成为了衡量学校或专业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显示,全国有92%以上的酒店管理专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众所周知,酒店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各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酒店类型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实训基地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岗位人才。因此,对于实训基地的投资建设不是“一次性”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升级的过程。但是,很多院校没有抓住酒店行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于实训基地的后期投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造成了实训内容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训基地功能不健全

酒店专业的实训基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大部分校园的实训基地只是单纯的仿照酒店的某一个方面,比如说,一间餐厅、一间客房,缺乏相应的、完善的配套设施,无法真正的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实践课的内容也只是简单的技能练习,比如说铺床、布置台面、托盘等等,很少或者基本不涉及部门系统管理、酒店规模性运作、综合能力需求、软件硬件设备等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的服务意识、岗位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都大打折扣。

(三)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团队一部分是从一线酒店行业转入的,这些老师虽然有着丰富的酒店管理实践经验,但是,比较缺乏系统、系统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都有待提高;一部分老师是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人员,这部分老师有着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一线的实际酒店管理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无法为学生们展示真实化的工作场景。整体上来说,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实训基地使用效率不高

成功建成实训基地之后,就可以在实训基地展开相关的实践教学,同时,部分理论课程也可以在实训基地展开。但是,现阶段的酒店专业教学中,实训教学一般是模块教学,比如说,酒吧实训、客房实训、餐厅实训等等,因此,进行一个模块的教学就会使其他模块的实训室闲置,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每学期都有大部分的时间实训室是空闲状态。

二、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和措施

(一)加强建设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本身是一项投资比较高的教育模式。比如说,洛桑酒店学院(瑞士)其教学楼完全按照酒店方式进行设计,全校约有7家特色餐厅、300多间客房,还有完善的健身房、游泳场、网球场、宴会、酒吧、厨房等配套设备。在校期间,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衣着、谈吐需要全部按照酒店的相关规定。在我国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受到经费等办学条件的限制,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提升校内的实训基地和实训环境,通过更多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尽可能的接收到更多的实训场景,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在接下来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必要全面提高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力度,结合酒店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对固有的实训基地进行全面打造,真正建立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训室,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现场化”,全面提升教育设施的建设。学生们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犹如真正的迈进工作岗位,在校期间就可以真实的体验到酒店管理的各个操作流程和环节,从而扎实掌握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多需要的客服技巧和管理程序,全面提高学生们对酒店行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真正步入工作岗位打下扫清障碍。

(二)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功能需求

如何更好的完善实训基地的作用和功能,一方面需要积极的面向校内学生,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和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还需要着眼于外面的世界,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活动,逐渐将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化”,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功能,更多的面向社会开展综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以及专业能力培训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现阶段,这种形式的实训基地是酒店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的新突破、新发展,不仅可以解决自己学校内部学生的实训问题,更多的促进学生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可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达到多方面效益的综合统一。

(三)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决定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是做好实训教学的关键和保证,鉴于我国的教学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第一,制定科学的引进师资力量的计划,将优秀的从业经验丰富、技能水平扎实的技能老师积极吸引过来,并且对这部分老师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使这部分老师不仅具有专业的技能水平,还具有综合的.能力素养,真正符合“教师”的要求。第二,有计划的组织本校老师的培训学习,加强学校老师的校外实习地点的轮训,近一步掌握和了解现代酒店管理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对有青年教职工来说,更需要到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实习和锻炼,真正的感受和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工作。也就是说,真正优秀的老师不仅具备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和一线工作经验,只有学历+技能的师资力量,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进一步提升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

建立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是让学生们掌握将来工作岗位上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一方面是让学生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感受和领悟酒店的文化和风味,从而更出色的胜任将来的工作。因此,在实训课的训练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们进入工作状态,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进行统一着装,一律工装上阵。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向同学们开放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真正的成为学生们课外生活和课外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下灵活的安排自己的实训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需要,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水平,大大提升了实训基地的使用率。

三、结语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7

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旅游发展目标: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 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 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10年, 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 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业新吸纳就业50万人, 到2010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紧迫性

(一) 旅游及酒店业发展需要

旅游业急需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 懂国际惯例、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国酒店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线管理人才短缺问题愈加严重, 仅星级酒店每年就需补充20%左右的各级管理人员。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十分迫切的需求以及我国丰富的酒店资源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 酒店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需要

从目前我国酒店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来看, 不管你是多么高级的人才, 在酒店都要从服务员做起, 经过3~5年锻炼提升为管理人员, 这是酒店业的普遍做法, 所以, 本科生的行业内就业率大约在10%~20%左右。另一方面, 随着酒店业国际化发展趋势, 酒店职业经理人或管理从业人员单靠摸爬滚打已不能满足企业要求, 酒店行业急需培养高理论高技能人才, 能将规划、设计、策划付诸实施, 并组织生产人员从事准备工作和现场操作。而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思想稳定, 定位相对准确、实践操作能力强等特点;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相比,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语言能力、理解应变能力等更胜一筹, 而且经过三年的专业素质培养, 具备了更深的理论基础, 有积极努力工作、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获得晋升机会的专业思想准备。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酒店的用人原则和管理人员晋升的模式。

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现状

(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尤其是资金的限制, 使得现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大多数只能满足学生们到旅行社或者酒店去顶岗实习的要求, 不能满足同学们到“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或者“校内实习酒店”等这样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锻炼的需要。也就是说, 很多高校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建立起必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们越发觉得, 职业学校的实习企业不是可有可无的, 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提高动手及管理能力的重要桥梁。职业教育是能力教育, 是就业教育, 学生水平要靠社会评价,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岗位实践。而目前, 旅游酒店专业大多数还在课堂教学, 这是无法满足旅游酒店职业道德和能力培养的需要的。如果学生们在校期间不能够多接触真实的环境和多类型、多层次的客人, 那么他们就不能够早日进入角色, 早日具备这个职业所特需的应变能力、服务经验, 更不会得到在酒店管理岗位实习并积累管理经验的机会。

另外, 如果有了自己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那么如何界定其性质也是至关重要的。过去, 有个别学校拥有了自己的校办实习企业, 但这些实习企业是否被相关部门定位为教学设施而主要用于日常教学是不一定的。学校在经营实习企业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经验, 因此, 管理难度很大, 税收的负担也很重, 导致学校难以自负盈亏, 经常是赔本赚吆喝。最后, 这些校办实习企业或者停办, 或者租赁出去成为单纯创收的承包企业, 真正为师生们提供职业实践的几乎没有。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来看, 要想培养出高技能的、实际动手能力强的、懂管理并具备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 建立自己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有必要的, 同时也是意义重大的。如果没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那么就不能实现从过去“理论——实践”这种旧的教学模式到未来“理论——实践——理论——实践”这种更加科学的和崭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缺乏, 使整个学校的教育环境缺少旅游酒店行业的文化氛围, 导致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成为一个薄弱环节。没有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岗位实践,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无法迅速得到提高。如果有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那么未来的教学过程将与原来的教学过程大不一样。文化课教师可以更加了解专业岗位, 教学与专业要求会更加趋于一致, 会从一般化标准直接上升到职业标准, 教学和管理都将会发生很大变化。

(二)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实习计划不科学

旅游教育实习单位相对分散, 实习经费存在严重缺乏的现象, 从而导致旅游教育的实习管理和指导力不从心, 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由于实习企业的经营利益所至, 不可能按照学校预先的实习计划来培养学生。因此, 各个旅游酒店专业为了得到某些实习基地, 只能改变原有合理的实习计划, 导致学生实习的岗位单一, 层次较低, 致使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 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不高。实习的目的是希望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距离,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技能技巧, 促进其毕业后在旅游行业的就业。然而, 好的出发点却往往未能换来预期的效果。由于实习期间的学生所面临的工作单调、辛苦、层次较低、体力和精神压力大、人际交往问题等现实和自己的专业期望差距过大, 使得不满意的实习成为学生产生转行心理的最直接导火线。

目前旅游酒店专业在实习联系和实习指导工作中, 学校的实习安排和“内外顾客” (内部顾客是指学生;外部顾客是指旅游酒店企业) 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 例如旅游酒店企业要求实习时间足够长, 以得到价格低廉的高素质熟练员工, 并且在企业经营的旺季 (包括小旺季) 、高峰时段希望有熟悉工作的实习生帮忙;而学生一般要求实习时间有一定的积累长度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对于“实践教学安排的合适学期”, 大家的意见不尽相同, 但总体体现了一个观点, 即希望实习能够更早开始, 并分散安排到每个学年。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了解自己是否适应专业和做出选择;另一方面希望分次的实习能够让自己接触多个部门、岗位, 能够接触管理层实习。此外, 还希望实习的内容尽可能广泛, 能够到旅游业中多个不同类型的优秀企业实习。

2. 学校、企业、学生合作困难

旅游酒店专业的实习模式通常有三种:学校统筹安排模式、学校统筹与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模式、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比较来看, 前两种模式在实习管理和实习质量保证方面均优于后一种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 校企合作已为旅游教育界广泛认同, 旅游酒店专业和旅游酒店企业之间也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合作, 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就总体情况来看, 旅游酒店专业和旅游企业主要以零星的、自发的形式合作, 合作方式单一, 多数旅游酒店专业实习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结合的深度还比较浅。如旅游酒店企业中, 愿意和学校建立合作的方式以提供实习基地为主, 以及少量人员培训合作。旅游酒店专业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究其原因, 一是旅游酒店教育界和实业界双方缺乏沟通合作平台及专业的旅游酒店人才市场, 二是缺乏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和保障。因此, 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着实习基地不够、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

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模式的教学改革, 校企深度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 实施以酒店行业为背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 以“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 以“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为手段的“2+1”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 最后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教学质量, 本专业除了指派校内专业教师带队并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与管理外, 同时还聘请星级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 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实习的成绩和表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估。

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凸显“真、高、严”特色, 即:在真实的高质量的实习基地网络进行真正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学习真正的符合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的知识;与管理规范、严格又有系统培训的高规格的酒店合作;对校企两地教学严格管理;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国际化专门人才。

(二) 整合实训基地资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效率的师资队伍应具有既能熟练准确传授知识, 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的素质, 即“双师型”素质, 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应该面向整个旅游酒店市场, 着眼于旅游酒店业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旅游酒店产业规模的扩大, 市场竞争的加剧, 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因此, 需要根据学生实习实训的反馈信息, 不断调整实习实训基地, 整合资源。应当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 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 把握好淘汰与新建的尺度, 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稳定与灵活的关系, 使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支撑。

总之, 旅游酒店专业只有把握旅游酒店产业发展的脉搏, 提高实习基地建设水平, 旅游酒店专业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目前,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缺乏足够的资金, 实习计划不科学, 学校、企业、学生合作困难等方面。应从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整合实训基地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握旅游酒店产业发展的脉搏等方面入手, 有效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问题, 提高实习基地建设水平。

关键词:旅游酒店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裘国伟.关于建立职教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J].南平师专学院学报, 2005, (4) .

[2]张静.对构建旅游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3) .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 加强 高职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

一般来讲,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校外实训基地是指校企双方合作,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生产性、体现教学做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生产性,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校内实训基地如何做到生产性实训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一是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二是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三是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四是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有利于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五是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六是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七是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或重点实验室支撑。八是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

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向学生提供初步技能训练,实现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的初步整合,向学生提供企业工作场景,完成学院实践教学任务,承担学历和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成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指导书、教材、制作软件等教学资料;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按照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新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承担对“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2、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立足本地区,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按不同专业的性质特点,做建设发展规划。既要满足学校对人才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需要,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强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建设的同时,尽快建立起自我运作、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是在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按企业真实环境为基地。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真实场景的实际操作训练。二是在技术设备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实际应用的本领。三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熟悉、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做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四是在服务覆盖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校内实训基地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五是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安排上要具有衔接性。注意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异同,避免重复。

3、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一是学校自己投资建设。这种模式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学校自己管理。还需要有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同时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和实训耗材、水电气暖等费用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比较高,学校自己投资建设的另一种模式是采取服务外包,请相关企业托管实训基地,负责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保证正常教学。这样可以解决专业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是校企合作建设。这种模式需要双方都有一定的投入。由学校建设实训厂房(场地),学校、企业分别购置设备,由企业负责整个基地所有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和实训耗材,水电气暖等投入,在保证教学实训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利用实训基地设备生产经营,这样学校没有费用成本和管理成本,校企合作建设的另一种模式是由学校提供厂房场地,由企业购置设备并负责整个基地所有设备的维修、维护和实训耗材、水电气暖、安保和环境卫生等财力人力的投入,在保证教学实训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生产经营,这种模式需要校企紧密合作。高职院校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完善管理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学校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加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处理好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关系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也要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基本属于模拟状态,与企业真实的生产服务环境有所不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模拟实际操作培训。校外实训基地则是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弥补了校内培训的缺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全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外实训基地一般设在正常运转的企业,以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业规范来真实地约束学生,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因此,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努力把课堂、实训基地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使学生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体验真实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校外实训基地按其职能与规模可分为院级与专业级两个层次。院级实训基地主要面向本院师生,在技术和管理上更具有本院性质和专业特色。专业实训基地主要是针对某一专业特殊需要,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实训基地。

2、做好校内实训基地组织与管理

第一,实训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适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校内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第二,实训中心要督促各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以及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和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三,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账、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

第四,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营造成良的育人环境。

第五,实训中心要统一协调各实训基地之间资源的共享工作,对各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统一规划,不断提高实训设施的利用率。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关键。按照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情况和最新技术,又要掌握教育规律,具备“双师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实训教师队伍是校内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学校要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轮训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教师,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三是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四是在以周为单位的实训环节中加大兼职教师聘请的比例,这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来自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灵活的弥补实训基地师资结构中的缺陷。

总之,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9

高职类动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作者:唐国盘 李新正 黄安群 陈理盾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4期

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特色在于“职业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岗位形成无缝对接,这就要求实训基地建设为其最基本依托和保障。本文结合本校内实践教学要求,对动科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功能及成效进行探讨性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动科专业 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a)-0246-01

随着近年来畜牧业发展,校外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深感到校外实训基地可能只接触一种实训内容,达不到培养目的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然而国内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底子薄,教育经费投入少。校内实训基地究竟如何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高职高专教育,特别是动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和模式较少。动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实践教学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校内实训基地是我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校内实训基地还是开展社会服务的有效载体,因此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服务畜牧和养禽业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科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畜牧和养禽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实际生产环境为载体,为动科类专业学生进行现场教学、为本系教师科研提供平台和生产性实训提供硬件条件。

动科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有客观性、产业化、导向性、共建、共享、可操作性、通用性及示范性等原则。首先动科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及工作认真负责,这就必须要求基地建设贴近动科类生产、技术、管理及服务一线。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训环境,由学生亲自操作,并按照预定的岗位群对基本技能进行实地训练,在实训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及职业素质。其次,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就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真正实现三赢:企业为学校提供了行业企业信息、资金支持、教学改革建议等是“学校赢”;学校为企业输送了高技能专门性人才、专家教授顾问、新理念新思路等,是“企业赢”;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理论,得到了技术,是“学生赢”。提高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认识,制订相关实训资料

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加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畜牧行业近年来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加快,新的技术不断应用于畜牧生产,再加上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校外实训基地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要求,因此校系领导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合作发展联盟,为吸纳外部资金共建教学实训一体化基地,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利用了高校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和人员筹备,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达到校、企、生三赢。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需要,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共同设计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计划的制定,特别是制订了畜牧类专业实训大纲,并有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写了畜牧专业实训教材,为提高学生实训效果。提供最优惠政策,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为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中牟购地200多亩,投资30000多万元,建成了养禽生产及孵化实训中心、养猪与育种实训中心、牛羊生产实训中心和环境控制实训中心等5个实训中心,均按照现代牧业企业最先进工艺建设,并配备建设有教室、实验室、食宿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同时能满足500人的教学和实习、实训任务,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优良种畜和先进工艺,科学管理及规章制度,师生参与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工作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学们不但学到新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养成了良好职业习惯,熟练本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一并诊断和防控方面能力,投资了300多万元,建立了猪病诊疗中心、宠物诊疗中心、禽病诊疗中心,并利用教师自己技术,开设动物疫病技术诊疗中心,现校内诊疗中心有6个,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动物疫病诊疗方法、病理剖检技术、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疫病治疗技术,通过实训,学生能独立坐诊,受到养殖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4.1 实训、科研、培训、生产、示范及服务六位一体,拓宽了实训基地的功能

实训基地运行两年多来,学校对实训基地进行摸索性的改革,对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拓展,初期实训基地只有生产和实训两部分,功能相对单调,并不能体现出实训基地的附加功能;后期逐渐增加了科研、培训、示范、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开发,将实训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比如通过科技下乡、校企合作、农民大讲堂及定期举办不同行业的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服务于郑州市周边县市,自实施以来共发自编实用技术手册约6万本,培训农民5000多人,深入周边大中型养殖场等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为企业培训骨干力量约300人,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更是在服务农村和自主创业中取得显著成果。

4.2 实训基地中“双师型”功能的体现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学校节约了大量的教学经费,原来每年十几万元的动物费和饲料费得以节省。学校鼓励在校教师深入基地参加实践锻炼,实行老教师指导制,带动年轻教师尽快步入实践及教学角色,另外以项目为依托,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专家。

教师在实训中心教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实训中心,根据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立项研究,为教师科研选题和提高科研能力创造了条件。通过实训中心运转2年来,教师为企业解决生产问题达10多项,申请专利4项,并在实训中心实验科研立项5项,提高了教师整体水平,节约科研经费。

4.3 实训基地的企业功能

企业在实训中心依靠学校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仪器设备优势,解决生产中问题,另外企业也为自己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师生在实训中心教、学、做也为企业员工逐渐改变因专业理论知识欠缺所导致操作技能与机理相游离的状况(只知怎样做不知为什么?)只知单纯经验和片面性,从而提高职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基地运作以来不断为企业培训骨干力量,让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银惠,薛士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构建具有高效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研究,2007,13:50-51.[2] 许纪发.种植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上一篇: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实施下一篇:养老院员工入职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