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历史题(精选8篇)
学会区域轮廓图,地理板图是在对原图进行简化取舍的基础上,用简洁的线条快速在黑板上绘出的一种图形。
它比文字板书更为直观、鲜明、具有突出的表现力,能使学生在同一时间里看到许多形象生动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能使课本中的地理文字具体化和规律化,有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图的绘制重在突出重点,节约时间。由于它能以最简单的笔触表现复杂的地理事实,所以一幅恰当的板图胜过大篇文字描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会画一些简单示意图,如学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时,常画的三线表示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把它作为做此类题的工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析图表,获取信息
历届高考地理试卷中,不论是选择题,更别说是读图题,地图是命题之基础,对地图能力的考查都是重中之重。因此,二轮专题复习要重视图像系统运用训练,指导学生学会读图用图,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一是分类原图,如等值线图、统计图、原理图等,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图的读图方法和技能,引导学生善于从图中提取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并联系相关地理知识推理判断。
二是教学过程图形化,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各类地图展示出来,让学生据图讨论分析问题,把知识落实在图上。
三是开辟新的图源,选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变式图,让学生在新问题情境下,也能冷静思考、细心观察、从容应答、正确绘图,提高学生对新图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学好高中地理的技巧
其实我们无论学习什么科目,都是要先学好教材的,只有我们把教材理解透彻,我们的学习成绩才有可能去提高,地理是需要我们理解记忆的,这样能使我们记忆深刻,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对我们做题是没有任何的帮助的。
我们在学习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样会使我们少走弯路,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而且地理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地理要学习的课外知识也是非常的多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抓紧课堂。
1.2011年6月13日, 四川省博览事务局首次公开发布《四川省“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规划》指出, 计划在成都建设50万平方米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落成后的新展馆将成为西博会的主会场。此次《规划》确立的两大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把四川省打造成为中国西部会展经济发展高地, 助力成都尽快跻身全国会展城市第一梯队, 打造亚洲乃至世界会展名城。结合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长江流域图。
材料二:成都市, 简称“蓉”, 别称“锦城”“锦官城”, 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 位于四川省中部, 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 平均海拔400米, 是一个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重庆市依山而建, 人称“山城”;冬春季节雨轻雾重, 又号“雾都”。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 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1) 据图分析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资源条件有哪些。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都成为西部特大城市的原因。
(3) 分析重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4) 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 该经济带可通过什么方式将其经济技术优势向南北辐射?
2.坡地退耕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下面两图表示黄土高原某流域坡地作物产生径流以及泥沙随地形坡度的变化。图中“产生径流”指坡面产生的径流量, “侵蚀模数”指表层土壤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图中四种农作物水土保持功能的强弱, 并说明理由。
(2) 分析坡地作物产生径流和土壤侵蚀模数随地形坡度变化的异同。
(3) 地形坡度5°和15°是坡地农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坡度界限。根据水土流失随地形坡度变化的特点, 说明不同坡度范围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并简析其原因。
3.读我国某区域图, 回答问题。
(1) 试分析图中荆江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2) 简要分析洞庭湖沿岸水稻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 根据甲省的资源状况, 说明该地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理由。
二、图表类综合题
4.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哈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天山山脉横亘其中, 形成山南山北迥然不同的两大自然区。山北草原广阔, 夏季凉爽宜人, 冬季降雪量大, 自然风光秀丽, 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旅游胜地;山南哈密盆地干燥少雨, 昼夜温差大, 日照时间长, 是享誉中外的哈密瓜、哈密大枣的重要产地。
材料二:下表中为哈密市大气质量标准 (单位:毫克/立方米) 。
材料三:下表为哈密市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 (单位:毫克/立方米)
材料四: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区域图。
(1) 读材料一、四, 简析哈密盆地成因, 并分析山南、山北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 读材料二、三, 指出哈密市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并分析污染程度的变化特征。
(3)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内容, 阐述哈密市应如何因地制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马铃薯作为第四大粮食作物, 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材料二:马铃薯适应性强, 在不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下, 也可以种植并获得一定的产量。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与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 同时马铃薯的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材料三:某连锁超市与乙地签订投资协议, 帮助该地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 培训种植技术, 建设薯片和淀粉加工厂, 利用马铃薯叶、秆发展养猪业并获得肥料。马铃薯及其加工品按合同价格收购, 不受市场波动影响。
(1) 指出马铃薯优势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并结合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析其形成原因。
(2) 结合表1, 比较材料一图中甲、乙两地马铃薯的生产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在甲、乙中任选其一完成表2内容) 。
(3) 依据2010年某市马铃薯价格生成与变化资料 (见下图) , 指出马铃薯从生产到消费的各环节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4) 根据上述材料, 简述进一步建设我国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的措施。
三、材料类综合题
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苏省常住人口为78659903人,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 的74382809人相比, 10年共增加4277094人, 增长了5.75%, 年平均增长率为0.5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2010年江苏省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4个百分点, 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51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3个百分点。
——江苏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材料二:江苏省2011年第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显示, 2011年以来, 全省重工业发展明显快于轻工业。第一季度,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分别增长46.3%、33.5%、36.9%, 高于同期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18个、5.2个、8.6个百分点。另外, 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 其中电子、纺织、服装及部分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员工、熟练工较为紧缺。目前, 近四成的小型工业企业缺工, 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 (绒) 及其制品业缺工比例超过七成。
(1) 材料一说明江苏省的人口增长属于何种模式?其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2010年江苏省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3) 石油加工业属于哪种指向类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增幅过大, 将会带来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 江苏省是人口大省, 为何会出现用工紧缺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7.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利工作主要包括水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等。历史经验证明, 在我国的自然条件背景下,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西南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8mm, 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的70%~90%集中在5~10月, 年降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材料二:云南哀牢山中的哈尼梯田始建于2500年前, 仅集中连片的梯田近700公顷, 级数多达3000 级。2009年大旱中, 其依靠完善巧妙的灌溉系统保证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1) 从农业持续发展的角度, 指出西南地区水利工作的主要措施。
(2) 评价云南哈尼梯田的游览价值。
四、表格类综合题
8.根据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1月4日, 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三家单位联合发布了《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 正式发布了30个省 (区、市) 的绿色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的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经济增长绿化度反映的是生产对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体现的是自然资源与环境所能承载的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反映的是社会组织者处理和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水平与力度。下表中是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省市及指数。
材料二:2009年, 中部、西部和东北的GDP同比分别增长12.6%、13.4%和11.6%, 比东部分别高出1.9、2.7和0.9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 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中部、西部转移。
(1) 指出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省市的分布特点, 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 2008年, 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结合材料一说明其原因。
(3) 结合材料一, 分析浙江省应如何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指数。
(4) 分析材料二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复合图形类综合题
9.近年来, 湖南省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并且与广东省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两图为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1978~2008年, 投资、劳动力及技术进步对湖南工业增长的贡献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 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 关联度高, 带动性强的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化等重化工业。
(1) 图中甲河流域的地势特征是____;影响该流域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旱涝和____。
(2) 乙河流域是湖南省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该流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近年来, 该流域的粮食生产地位不断下降,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 湖南省发挥矿产资源优势, 应发展的特色工业是____, 但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容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
(4) 据材料二分析1978~1997年对湖南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____, 2001年以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是____。
(5) 根据材料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应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合作, 以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及解题探究:
1. (1) 煤、铁资源丰富, 水资源充足, 水能丰富。
(2) 地处成都平原,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适宜人类居住;农业发达, 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为四川省的行政中心, 交通便利等。
(3) 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 地理位置优越,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河流汇合处, 淡水资源丰富, 工业用水便利;既是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 又是电力工业中心, 原料、动力充足;是长江上游城市群的中心, 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 基础设施完善;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水陆交通便利。
(4) 长江南北向的主要支流和南北向的主要铁路干线。
【解题探究】 (1) 结合插图可得出答案。
(2) 从城市的区位选择入手, 再结合成都的特点进行分析。
(3) 现代制造业属于工业, 因此在分析重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条件时应该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考虑。
(4) 南北向的支流和铁路干线可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2. (1) 四种农作物的水土保持功能由高到低依次是大豆、绿豆、马铃薯、玉米。因为种植大豆产生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小, 表明种植大豆涵养水源和保护土壤的功能最强, 所以水土保持功能最好。同理, 绿豆、马铃薯、玉米的水土保持功能依次下降。
(2) 同:在坡度20°左右都存在一个高值区;除高值区外, 总体趋势均是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异:产生径流在0°~17.5°间变化平缓, 土壤侵蚀模数在0°~5°间增加微弱, 在5°~15°间呈现增速逐渐增大的趋势。
(3) 地形坡度小于5°的地区:耕地, 宜发展耕作业。原因:地势平坦, 土壤侵蚀微弱。地形坡度在5°~15°的地区:宜将坡地改造为梯田, 发展耕作业。原因:随着土壤侵蚀作用不断加大, 把坡地改造为梯田, 使地面平整, 可减轻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或种植经济林, 既有利于水土保持, 又可产生经济效益) 坡度大于15°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原因:坡度大, 易造成水土流失。
【解题探究】 (1) 由图可以看出四种农作物水土保持功能的高低, 其中大豆的水土保持功能最强。
(2) 图中信息显示, 在坡度20°附近有一个极值, 除此以外, 基本是随着地形坡度的加大而增大的。
(3) 农业布局应该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坡度在15°以下的地区, 可以通过平整土地等方法, 适度发展耕作业;在坡度大于15°的区域, 则应该恢复植被,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3. (1) ①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河流含沙量大;②该河段进入平原后, 河道变宽 (坡度变小) , 水流变缓;③河道弯曲, 水流不畅, 泥沙淤积, 导致河床逐步抬高;④人为加高堤坝, 形成“地上河”。
(2) ①地处洞庭湖 (长江中下游) 平原, 地势平坦;②水热充足, 雨热同期, 有利于水稻生长;③河网稠密, 灌溉条件便利。
(3) 适宜发展有色金属采掘、冶炼工业。原因:①该省锑、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②附近有大型水电站, 能源充足;③铁路、长江航运发达, 交通运输便利;④市场需求量大;⑤国家政策支持。
【解题探究】 (1) 荆江河段由于河道比较弯曲, 水流不畅, 再加上河流泥沙含量大等原因, 导致该河段河床抬高, 最终形成“地上河”。
(2) 洞庭湖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优越,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非常利于水稻的生长。
(3) 甲省为湖南省, 有色金属资源相当丰富, 水电充足, 适合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4. (1) 成因:褶皱、断层陷落。差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 距海远, 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并且天山海拔高, 东西走向, 阻断了南北水汽的输送;山北受来自大西洋与北冰洋水汽的影响, 多地形雨, 植被为温带草原和山地针叶林;山南地形封闭, 属于背风处, 气流下沉, 气温升高, 降水稀少, 自然植被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2) 来源:排污企业烟尘排放、居民燃煤取暖和风沙、扬尘。污染程度呈冬春高、夏秋低, 早晚高、中午低的特点。
(3) 哈密市利用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承接我国中东部产业的转移, 并联系北疆与南疆;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积极发展绿洲农业, 并加大开放程度, 发展特色商品农业基地;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节水农业;引进外来资金, 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科技, 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特殊的文化景观, 积极发展旅游业。
【解题探究】 (1) 哈密盆地属于陷落盆地;天山以南地区, 由于地形比较封闭, 气候干燥, 气候的大陆性强, 荒漠广布;天山以北地区, 由于有利地形, 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能够进入, 气候相对湿润。
(2) 由表中信息可知, 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这明显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的燃煤有关, 另外扬尘天气频发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3) 哈密地区资源丰富, 位置优越, 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节约水资源和环境保护。
5. (1) 类型:滑坡、泥石流。原因:①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或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附近;②地质条件复杂, 地势起伏大;③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 降水集中于夏季, 且降水强度大;④地处种植区与牧区、林区的过渡地带, 毁林开荒、开垦草原等导致天然植被破坏严重。
(2) 甲:
乙:
(3) 邮电通信、商业贸易、交通运输。
(4) 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多种经营、农产品深加工, 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水源,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 保护环境;提高机械化水平, 规模化经营;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生产成本等。
【解题探究】 (1) 解答本题时, 首先要熟悉区域地图, 然后根据具体区域的位置分析区域特征。
(2) 图中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该地地广人稀,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农产品商品率高;乙地位于我国西北宁夏、甘肃一带, 该地干旱缺水,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农产品商品率较低。
(3) 农产品由产品变为商品, 必须利用邮电通信、商业贸易、 交通运输等地域联系方式。
(4) 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必须从技术投入、生产方式等方面考虑。
6. (1) 模式:现代型。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等。
(2) 下降的原因:①计划生育政策;②经济水平提高, 人们的生育愿望下降;③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上升的原因:①经济发达。②医疗水平高, 人均寿命延长。③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等。
(3) 类型:市场指向型。问题:能源耗费增多, 加剧能源紧张局势;环境污染严重。措施:调整和完善工业结构;发展科技, 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等。
(4) 原因:①经济发展迅速, 企业效益或企业规模、企业产量提高等均需增加用工人员。②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求职人员对工资收入等相关待遇提出更高要求。③更多的人员在其他省份实现了就业。④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对员工的技能要求提高。对策:①加快产业升级, 推进技术进步, 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②劳动者应当努力掌握实用技能, 提升“档次”。③寻求政府支持等。
【解题探究】 (1) 材料一显示, 江苏省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属于现代型。老年人口比重大, 说明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2) 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主要与国家政策有关, 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与经济发展、医疗水平提升等因素有关。
(3) 石油加工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 属于市场指向型产业。上述产业发展过快、规模过大, 势必导致能源供应紧张, 环境污染加剧。
(4) 由于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且处于产业转型期, 对员工的需求量大且技术要求提高。同时, 该地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原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7. (1)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蓄水工程;修建调水 (引水) 工程;提高灌溉 (喷灌、滴灌) 技术水平;防治水污染。
(2) 景区特色突出 (景区规模大) ;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
8. (1) 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原因:东部地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注重调整经济结构, 注重转变发展方式, 取得了既发展又环保的良好效果。
(2) 经济结构优越;2008年奥运会使得北京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
(3)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转移;加大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4) 原因:区域开发政策;产业转移。注意问题: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换取经济的增长 (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
【解题探究】 (1) 相关结论可以直接从表中得到。
(2) 北京既是首都又是经济中心, 经济发达、政策支持是其绿色发展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的主要原因。
(3) 要提高绿色发展指数, 必须优化产业结构, 积极开发绿色能源, 并寻求政府的支持。
(4)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趋缓, 说明我国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正在加速, 中部、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加大,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9. (1) 北高南低 台风
(2) 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种植业) 原因: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市场需求的改变, 导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3) 有色金属工业、冶金工业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酸雨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地面塌陷、资源枯竭
(4) 投资贡献 技术贡献
(5) 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矿、水能等资源, 可为广东省重化工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原料和能源;广东省为湖南省提供资金、技术;湖南、广东两省加强重化工业的分工与合作, 构建产业链;共同培育品牌, 开拓国内外市场。
【解题探究】 (1) 甲河流由北向南流, 故图中地势是北高南低;广东地区是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
(2) 湖南省属于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好, 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传统农业的地位下降。
(3) 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水电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工业、冶金工业为其特色工业, 但是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4) 从图中可以得出相关答案。
(5) 湖南具有资源优势, 广东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 两省应加强合作。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上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答案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在审题干的过程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审中心词
审中心词的目的是根据中心词找到答题模版。如自然地理特征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等要素分析;气候特点可从气温(年均温、冬夏季气温、年较差)、降水(年降水总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与气温的配合情况)、光照等方面去考虑;水系特征可从支流、流程、流域、流向等方面描述;自然资源要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方面考察。
本题中第(1)问的中心词为“沼泽的成因”,其答案模版为①地形条件: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候条件:降水量大,蒸发量小;③土壤条件:温度低,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④水文条件:河流水位上涨,河水泛滥;⑤人为因素:如水库建设导致水库周围沼泽化等。
第(2)问的中心词为“河流含沙量影响因素”,其答题模版为①地形:流域内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高,反之则低;②气候:流域内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含沙量高,反之则低;③植被: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含沙量高,反之则低;④土壤:流域内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含沙量高,反之则低;⑤人为因素: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植被覆盖率等来影响河流含沙量。
第(3)问的中心词为“鱼类资源的影响因素”,其答题模版为:①光照和温度:光照强,水温高,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同时水温高还有利于鱼类繁殖,反之则不利;②盐度:河流带来泥沙、寒暖流交汇或者温带海域季节变化导致下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③溶解氧:溶解氧多,有利于鱼类生存和繁殖,反之则不利;④水域面积:水域面积大,鱼类资源丰富,反之则不丰富。
第二点:审限定词
中心词的限定词大大缩小了中心词的范围。忽略了限定词,答案往往会偏离重点,答得多但得分少,甚至答非所问得不到分。作用强的限定词,就是解决问题道路上的灯塔。常见的限定词用途有①指定具体事物;②限定位置;③限定地理事象发生的时间(季节、时刻);④限定分析问题的方向(自然/人为因素,有利/不利);⑤其它限定(限定某方面的特点或功能)。
本题中第(1)问限定了地点“西西伯利亚平原”,限定了方向“广布”;第(2)问限定了事物和方向“叶尼塞河”“多”“鄂毕河”“少”;第(3)问限定了地点“鄂毕河河口”,也限定了问题方向“少”。
第三点:审指令词
中心词的指令词规定了答题的方式。指令词不同,答题内容的逻辑关系、详细程度等都不相同。常见的指令词有“指出”“描述”“分析”“阐述”“概述”“对比”“评价”。
指出:简单说出某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
描述、简述、概述:三者要求有差异,“描述”要求较细,文字较多;“概述”则要求概括程度较高,字数较少;“简述”的要求居于“描述”和“概述”之间。
分析、阐述、说明:属于较高的要求,要指出判断的依据、推理过程和结论。
对比:要在某些选定的方面,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
评价: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要有结论与理由。
本题中第(1)、第(2)问要求“分析”;第(3)要求“说明”。既要给出结论,也要给出推理过程。
综合上述总结的审题干方法,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题。
例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F:\高中生2015\试题研究\2015-5-高三\image22.png>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上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3)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 (1)本小题中心词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原因”,主要应考虑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如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等活动。限定了位置为“三江平原”,方向为“优良”,应从当地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小的方向作答。答题方式要求为“分析”,需要给出推理过程和结论。
(2)本小题中心词是“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原因”,病虫害与环境关系密切,所以从环境因素分析对病虫害的影响。限定词“建三江”、“气候”、“少”分别限定位置、方向。应当从当地气候对病虫害不利的角度作答。答题方式要求为“分析”,需要给出推理过程和结论。
(3)本小题中心词是“绿色米都”,“绿色”主要指生产的水稻无污染,“米都”主要指生产规模大,产量高。组织答案应该有这两个方面的要点。答题方式要求为“说明”, 还是需要给出推理过程和结论。
七年级下册地理题、自然资源分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只有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他资源都属可再生资源。
2、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地球上的主要水体是海洋水,地球上绝大部分淡水资源是两极和高山的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中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
4、我国水资源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应该采取措施:修建水库。(水库可在洪水期蓄水,减缓下游洪水;在枯水期放水,增加下游水量,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
5、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或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华北和西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两个地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措施为:跨流域调水。例: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目前开工的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通道。解决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问题,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6、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中国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人与耕地矛盾突出),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这大大限制了中国种植业的发展。
7、我国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这种水土资源的匹配对农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生产是不匹配的。我国土地利用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滥砍森林、乱占耕地等。采取主要措施有:依靠法律、科学规划用地、因地制宜用地、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投入、开展宣传活动。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我国农业分布概况:西部地区有天然草场分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9、生态农业的典型:基塘农业模式:例如桑基鱼塘,主要广泛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10、我国四大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1、“钢铁工业走廊”:我国九大钢铁工业中心在长江沿岸有5个: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另4个钢铁工业中心是:鞍山、北京、包头、太原)
12、北京的经纬位置:(40°N,116°E)相对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面向 渤 海。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位于我国五个温度带中的暖温带,四个干湿地区中的半湿润区,气候类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或冬夏长,春秋短)。③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13、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明清故宫)、天坛、颐和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4、新城建设注重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保护和修缮。北京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15、台湾省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16、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17、台湾省之最:最高峰:玉山;最长的河流: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日月潭;最著名的树种:樟树;产量世界第一的农产品:樟脑。
18、台湾由于其物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台湾盛产稻米(海上米仓)、甘蔗(东方甜岛)、热带亚热带水果(水果之乡)、海盐(东南盐库);台湾岛森林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
19、台湾主要经济发展形式——出口导向型经济,台湾省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台湾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是多港口。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
20、号称“台湾硅谷”的是台北附近的新竹科学园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主要民族为维吾尔族及汉族。
22、新疆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自北向南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23、新疆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干旱。绿洲水源主要来自于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24、在新疆冰雪融水较为丰富的山麓地带,形成数千个绿洲,发展了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使用暗渠输水,适应了当地干旱的气候。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25、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6、珠江三角洲被北回归线穿过;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
27、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2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通过该地的重要铁路线有京广线、京九线、广深线。
28、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其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区位因素---紧邻港澳;人文因素---著名“侨乡”;政素----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优先发展;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9、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扮演“厂”的角色。
30、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80年代中期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比全国更快,增长幅度更大。这一现象的原因:80年代中期,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澳门位于珠江口_西侧。香港和澳门都与_广东省相邻。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2、香港和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是 “人多地狭”的地区。香港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地少,采取了“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33、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十分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运输中心和旅游中心;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博彩和旅游业。
34、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祖国内地低廉的地价、劳动力资源丰富,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金融、技术、和管理。
35、香港的贸易主要是转口贸易。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36、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黄土高原黄土堆积的原因,“风成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说”得到了广泛支持。原因:西北风从中亚、蒙古吹来(1)厚度均匀(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3)矿物成分不同(4)有古土壤。
37、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表破碎,沟谷纵横;平地少,斜坡多(地形条件)②缺少植被保护(植被特点)③土质疏松(土壤特性)④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气候)⑤人类开垦、采矿、修路等使地表疏松(人类活动)。
38、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39、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图 :人口增长 →A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B 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C 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频繁→D 农作物产量下降→E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40、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①采用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在缓坡)修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41、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①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主导因素:地形。② 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主导因素:气候。③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相同,主导因素:季风。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2、秦岭——淮河线是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①我国1月0℃等温线②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③温度带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气候类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⑤干湿区中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⑥植被类型中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⑦我国地理分区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⑧粮食作物中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⑨耕地类型中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⑩河流流域中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43、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干旱;原因:深居内陆,高大山脉阻隔暖湿气流;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高寒;原因:海拔高。
44、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植被)由东到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原因: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
45、分析拉萨与成都两个在同一纬度上的城市气温有比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拉萨海拔高,成都海拔低。
46、西北与青藏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牧区。
西北地区: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灌溉农业(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牧区:山地牧场; 细毛羊;绿洲农业(天山山麓)
青藏地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高寒牧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小麦)
47、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呈“带状”状区域。
48、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上游发展水电业,中下游发展淡水养殖和航运业,全流域发展旅游业。上游能源丰富,下游技术、教育、科技先进,能源不足。
49、沿江地带工业:①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②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③以_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基地④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0、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大都凭借便利的河运发育起来。其中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下游的南京和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是沿江地带的四个特大城市,以它们为中心形成了四个城市群。其中城镇最密集的是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
51、上海的作用:最大的商业中心、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港口。优势;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经验。
52、上海地处我国沿海和沿江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地带所构成的“T”字型总体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参考范文:
The two maps show the layout of the same seaside village in 1995 and at present.
Overall, it is evident that the infrastructure for housing and recreation has increased at the expense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commercial fishing.
The most notable changes are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fishing port and adjacent fish market, as well as the creation of a golf course and tennis courts in the north-east, where farmland and a forest park were still found in 1995. Furthermore, a new housing development containing apartments is now found on the waterfront at the former site of the fish market, and a number of restaurants have been built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road where shops used to be.
There was also an increase in the total number of houses, from 12 in 1995 to 16 at present. In addition, the road encircling a small housing development west of the main road has been extended further westward.
青藏高原
2.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直接的海峡是什么?
马六甲海峡 3.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什么?
尼罗河
4.与著名糖果品牌同名的欧洲最高最大的山脉是哪座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5.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什么?
亚马逊河
6.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是长城的哪个关口?
山海关 7.七大洲中地势最平缓的是哪个洲?
欧洲 8.著名水乡——乌镇位于哪个省?
浙江省
9.因四季如春而被称为“春城”的是哪座城市?
昆明 10.“石头城”是对我国哪座城市的美称?
南京
1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是什么气候的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 12.秦皇岛位于我国的哪个省?
河北省
13.世界第一高峰是位于我国的什么峰?
珠穆朗玛峰 14.迎客松是哪个著名风景区的景点?
黄山
15.黑龙江哪个城市被称为“东方莫斯科”?
哈尔滨
16.“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是指的现在的那座城市?
苏州 17.银座是日本哪个城市的主要商业区?
东京 18.西门町是哪个城市的著名商圈?
台北
19.既是法国最大的皇宫建筑,又是世界艺术殿堂的是什么?
卢浮宫 20.马尔代夫位于哪个大洋?
印度洋 2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哪个?
新疆 22.黄河由青藏高原最后注入什么海?
渤海
23.“四大名刹” 中位于江苏南京是什么?
栖霞寺 24.“四大名楼”中位于湖南省的是什么楼?
岳阳楼 25.“扶桑”是指哪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日本 2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黄鹤楼位于哪个省?
湖北省 27.安徽的省会是哪个城市?
合肥
28.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位于江苏省的哪个城市?
南京
29.五岳中的“东岳”是哪座山? 泰山
30.被称为“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的是石窟是什么?
莫高窟 31.分隔湖南和湖北的湖是指的什么湖?
洞庭湖 32.诗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写于位于杭州西湖的什么亭内?
湖心亭
33.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位于哪里?
迪拜 34.被称为“枫叶之国”的哪个国家?
加拿大
35.地理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什么?
秦岭—淮河一线 36.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洲?
亚洲
37.被称为“可入口的古董”的普洱茶原产于我国的哪个省?
云南 38.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是指的哪里?
南京 39.诗句“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作于哪座名楼的?
滕王阁
40.湄公河,河内,下龙湾是哪个亚洲国家的著名景点?
越南 41.位于太阳系九大行星最外侧的是什么?
冥王星 42.人们常说的“白山黑水”中的黑水是指的东北的哪条河流?
黑龙江 43.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窟位于哪个城市?
洛阳 44.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像在哪里?
四川乐山
45.四川最著名的保护大熊猫的是哪个自然保护区?
卧龙 46.地球上变迁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 47.黄河流经几个省?
9个
48.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是什么?
故宫
49.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什么的光?
太阳
50.西气东输是指把哪个省的天然气运到华东地区?
新疆 51.中国最大的湖泊是哪个湖?
青海湖 52.我国最北面的城市是哪个?
漠河
53.北半球海洋中的水都以什么方向运动?
顺时针 54.世界上的“风车之国”是哪个国家?
荷兰 55.0度经线位于哪个国家?
英国
56.人们为了方便定位而规定的与地轴垂直并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
纬线
57.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什么平原?
东北平原 58.秦始皇兵马俑位于我国哪个省?
山西省
59.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是我国的哪个省?
四川省 60.分隔山西与山东的山是什么山?
太行山
61.“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中的大明湖位于哪个城市?
济南 62.以帆为造型的悉尼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悉尼歌剧院 63.太阳金字塔坐落于哪里?
墨西哥
64.我们常说的北京时间其实是哪个时区的时间?
东八区 65.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哪个星球?
水星
66.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是我国的哪个城市?
天津 67.连接深圳与香港的边界桥叫?
罗湖桥
68.夏威夷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哪个大洲?
大洋洲
69.“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的哪个省?
甘肃 70.昼夜更替是什么引起的?
地球自转
71.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是什么河?
多瑙河 72.“好莱坞”位于美国的什么州?
加利福尼亚州
73.长江三峡中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什么?
西陵峡
74.天气预报说的“阴有小雨”中的小雨是指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下?
15毫米
75.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土石建筑工程是什么?
万里长城 76.《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其中的“天方”是指的哪里?
古代阿拉伯
77.哪一区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性大豆生产基地?
东北 78.世界上最长山脉是什么? 安第斯山脉
79.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位于哪个省?
四川 80.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是哪里? 麦加
81.日本哪个岛屿以樱花,雪景,薰衣草花海享誉世界?
北海道 82.印度的母亲河是什么河?
恒河
83.“黄山四绝”是指奇松,温泉,怪石和什么?
云海 84.博鳌位于我国哪个省?
海南
85.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是浙江的哪里?
义乌
86.新建于原纽约世贸中心双子旧址上的新世贸中心摩天大楼是什么?
自由塔 87.大理国都城位于我国现在的哪个省?
云南
88.美国的本土大陆除了与加拿大接壤以外还与哪个国家接壤?
墨西哥 89.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是哪个海峡?
马六甲海峡 90.意大利最著名的水域是指的哪个城市?
威尼斯 91.新西兰的首都是哪个城市?
惠灵顿 92.瑞典首都是哪个城市?
斯德哥尔摩
93.我国海洋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哪个月份? 八月
94.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的高气压中心,该中心附近一般是什么样的天气? 晴朗天气
一、设计新颖趣味性问题,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是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探究的动力。只有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 学生才能表现出对问题本身的关注与认可, 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展开主动思考与思维, 这样才能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注重问题本身的新颖性与趣味性, 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探究氛围, 以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与形式为切入点来呈现问题,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1. 图片呈现。
地图等图片在地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里面包含着更多的信息与内容。以图片来呈现问题, 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更利于学生从中获取更多形象可感的信息与材料, 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
2. 故事导入。
故事是人们的最爱。可以说问题本身就是框架, 而将问题与故事结合起来, 可以用人物、情节来丰富这副框架, 使其更加富有情趣、吸引力, 更能引起我们的关注, 激起我们的兴趣。
如在学习“密度流”时, 我以这样的小故事来导入问题:1944年6月尽管德军有着严密的监控, 但是英美联军的潜艇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监视, 顺利登陆诺曼底, 这成为二战的转折点。那么英美联军的潜艇是如何躲过德军的监视, 顺利出入地中海的呢?这样自然由故事来导入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与探究。
3.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实现了视听的有机结合, 以图片、图像、音频与视频来传递信息, 如此丰富新鲜有趣的表现形式符合高中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 更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 实现学生思维点与兴趣点的顺利转移。
二、设计科学实用性问题, 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 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学习地理并不是只要学生机械地记忆那些地理知识点, 而是要让学生学用结合, 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运用于生活实践与生产行为, 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生存条件, 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更加关注学生地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加强地理学习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设计出科学而实用的问题, 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 在运用中总结, 在运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一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定教, 教师的教让步于学生的学,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达到活学活用。如在学习“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这一知识点时, 我以学生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来导入新知, 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此节内容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呢?二十四节气, 学生耳熟有详, 但是却不知是如何划分的, 这与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又有哪些联系呢?这样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进一步探究与指导, 学生认识到: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彼此相等的段落, 而太阳通过每个等分的段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 所以二十四节气的每年公历日期大致相同, 节气前后都会出现一些固有天气现象, 这对人类的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与指导意义。
三、设计层次渐进性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多是就概念、常识进行的直接性提问。这些问题大多可以直接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这些问题只是一般的分析性思维, 并不能真正发挥以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拓宽学生思维的作用。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与认知特点, 设计出基于学生现实基础同时又具有一定认知空间的综合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往往因找不到切入点而迷茫。此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 提出一系列富有层次性、渐进性的小问题, 从学生的已知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主动思维, 一步步将学生的认知引向问题本身, 这样更能延伸学生的认知空间, 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让学生真正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真正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
【关键词】中心主题 思维拓展 规范简明
中国分类号:G633.55
材料题是两年来中考地理试卷中必考的一类新题型。分值在卷面上占到五分之一左右。 这种试题的材料来源广、开放性较强、答案灵活性大,解答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因而不少同学对答好此类题目缺乏信心。为了帮助同学们克服心理障碍,适应新型试题, 提高答题能力,下面谈谈这类试题的基本特点和解题思路与技巧。
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主要来自各种新闻媒体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报道,其内容一般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国际冲突、科技 发展、重大工程等人类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这些背景材料虽然都来自课外,但经过命题者的精心设计,又都与课内知识结合较为紧密,因而试题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重在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体现了 “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和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的崭新的地理教育理念。学会解析地理阅读材料题,是学好地理、会用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头脑是很重要的。
第一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审准题意
教师指导建议:审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教材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只有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斟字酌句,深入领会,才能迅速地从所给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进而准确答题。
学生活动建议:本步骤首先学生整体上阅读图文资料,通读文字,如果有地图仔细审阅地图上的地理事物,文字要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是考相应哪个考点的地理知识,在地图上要注意已标记的图例,是山脉还是河流,是什么矿产还是农作物,有哪条重要的纬线、经线经过,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上,相邻的海洋和国家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在头脑中形成对图文资料整体内容的把握,再到图文中去落实,比较分析得出全面科学的结论。
(一)综览全图分析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分析如下:[例1]阅读台湾省地图回答问题。
1、钓鱼岛为( )填写序号。2、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我国( )省相邻。
[解析] 首先确定考点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台湾省。思考台湾的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在自然地理中我们在头脑中要把他相邻的海洋,海峡迅速闪现。确定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和大陆的福建省距离最近。看地形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东部为山脉,回想西部分布着什么地形呢?稻米甘蔗和经济作物等种植在台湾的什么地形区呢?综览这道题主要考了台湾的自然特征,分值较小,其实是很容易得分的。
(二)寻找材料中关键的词语和语句来作答
在文字题中,对材料的中涉及到的数字和表格以及关键语句的分析至关重要。
材料一:我国1993~1999年石油产量由14000万吨增加到16000万吨,增长了14%,而石油消费量由14700多万吨增加到19900万吨,增长了35.4%。
材料二:中东地区虽然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地区,但是中东作为西方大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我国很难在本地区获得稳定且价格合理的优质原油。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而且有利于加强与成员国内部的经济、文化交流。
(1)我国石油进口量随时间的推移,呈现明显的 趋势。
(2)材料一反映的我国石油的产消关系是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因此,加强能源的勘探和开发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
材料解析石油作为世界重要的战略性物质,已越来越成为各国军事、外交的重要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生产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材料一反映的主要是中国石油需求增长超过产量,进口量逐渐增大;材料二反映我国在世界石油最丰富地区获取稳定供应的难度。要答好本题,既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课本的相关内容,更需要我们关心时政地理,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收集地理信息
第二步:联系教材,拓展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教师指导建议:在有一些材料题中关键信息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再也不能直接找到,而需要答题者以所提供的材料为背景,参考点,综合运用平常所学,创造性地进行作答。关注这类题目的解答技巧是:一是需要学生平时就养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思考。二是要设法对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积极的发散式思考(不断围着问题去进行),尽量打开思路。让学生多适应这类题型的解法建立良好的答题心理准备和情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学生活动建议: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联系教材,就是要求在阅读材料、审准题意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考点知识与课本内容的融合点,努力捕捉解答问题的切入点,学生平时就学会从材料中的蛛丝马迹,或者是关联其的相关背景信息中去寻找答题支點,这对解答者的答题水平要求是更高了,不仅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注重知识经验的有效积累,更要注意到这类题的一些常规技巧,以便能够很好应对乃至超常发挥。
第三步:规范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做到科学、完整、周密
要检测同学们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因而答案的弹性较大,不像“填空题”、“选择题”那样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答题时做到:①有条不紊,读懂要点。②语言精炼准确。③保持卷面干净有序,避免错别字。
【地理历史题】推荐阅读:
历史地理学科简介11-17
中国历史地理简介12-06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11-27
初二历史地理练习题12-14
趣味地理题09-26
高考地理模拟训练题11-10
高中地理图表题专题11-12
高考地理实验题试题01-29
高二地理做题方法10-02
高三地理综合题训练二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