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香之中成长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书香之中成长(精选8篇)

在书香之中成长 篇1

在红尘滚滚的闹市中,一不小心,脚底失足,便跌进了万丈不复的深渊。唯有让书香为自己而沐浴,才能达到圣洁释放出自己的灵魂,从而走向光明。

——题记

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中,谁最快乐?是雄鹰,它拍打着自己那强有力的翅膀,翱翔在天空之上,昂头长鸣,证明自己的英勇,自由。

在辽阔无边的大海上,谁最快乐?是鱼儿,它用它强有力的鳍让自己在属于它的海域上畅游无际。

在我的心中,我比雄鹰自由,比鱼儿快乐,只是我翱翔在书的天空,畅游在书的`海洋。

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我哭过,我笑过,得意过,彷徨过。当我一次又一次为烦恼而叹息,当我一次又一次为成功而欢跳。,翻开书页,闻到熟悉的幽香,智慧的芳盈,我的心平静了,静静地“享受”美文,汲取书中中华文化的精髓。低沉,兴奋的被一股温暖所包围,心儿流淌到另一个年代中去。

在书香的陪伴下,我读过来每一次坎坷,每一份快乐,带我了解与认知了周围与世界,把我从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带到有着少许成熟的初中生,带我跨过了一年又一年。书给予了我力量,给予了我智慧,带给我希望与愿望,它教会了我许多在人生之路上重要的东西。

小时候,我喜欢读童话,寓言,我喜欢他们的纯真,质朴与诙谐风趣。有趣夸张、美好动人的故事情节带给我无限的憧憬与遐想,渐渐长大了,我喜欢读诗歌、喜欢这由智慧和情感的珍珠缀成的人生经验的短诗,自由活泼的内容,不拘一格的形式,喜欢品读是抑扬顿挫的抒情,迈着时间的台阶,越走越高。如今,已经成为了初中生,我更注重了精神品味,抒情散文,诗歌,推敲作者的意义,其乐无穷,有时却对文章中的情节一脸辛酸。

无论是余秋雨的《山居笔记》老舍的《骆驼祥子》,鲁迅的《彷徨》,还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童年》。每一本书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为我展现出历史;教会了我新的知识;告诉我了一个个人生哲理,每一本书都蕴含丰富,他们教会了我诚实与坚毅,踏实和成功。他在困难面前为我指出明路,给了我温暖,让我重新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一个人要是没有书香的沐浴就像雄鹰失去了双翅,鱼儿远离了海洋。沐浴书香感受着书的清香,品味书的甘醇。倾听书的赞叹,沐浴书香,感受心灵的圣洁!

书香,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食粮!

我的人生还刚刚起步,我要创造更精彩的人生。我需要读更多的书,读更好的书,不断完善自己。此时此刻,回味着这迷人的书香,心中那盏理想只灯似乎更亮了,目标更坚定了,因为我相信:未来的路,书早已为我指明方向,他赐予我文武,让我发展。

在书香之中成长 篇2

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 很多学生不能深刻体会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 也不能体会父子间的心灵相通, 针对此情况, 我灵机一动, 向学生推荐了《感悟父爱》和《感悟母爱》两个作品。经过一段时间阅读, 很多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我和全班同学一起谈起了自己的父母, 交流读后感。有一个学生怯怯地站起来, 她叫张×。她说:“我家离学校很远, 每天妈妈都要很早地起床做饭, 爸爸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接我, 风里来雨里去……特别是冬天, 妈妈早起洗菜、做饭, 手冻得通红, 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 以前没有注意过, 没有体会过, 可自从读了故事后, 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 可我却得到了最为细致、最为体贴的爱。我为有这样的父母亲而感到自豪, 我更为深刻地体会到, 作为他们的女儿, 我应向他们一样, 用默默的爱来回报他们, 用我自己的双手来为父母做一些事。”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都各抒己见, 畅谈自己体会到了父母是怎么对自己付出深沉的爱的。

从此, 我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接着让学生读《感悟师恩》等作

如何进行自读

文/高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 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这就说明,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语文阅读要立足于课本, 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语文教学新大纲要求轻知识、重能力, 将自主阅读提高到一定的地位, 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讲读和自读体现的其实是一种知与行的关系, 讲读课文重在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而自读课文的学习重在知识的运用, 也就是我所说的行, 知与行是我们学习过程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 而是为了在传授的基础上能有所成就, 能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自读课文作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能增长学生的知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自学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那么, 我们该如何进行自读课文的学习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经验之谈,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自读课文的学习要自读与讲读相结合

语文课的学习分三个阶段, 一般的语文能力, 即说明、议论、记叙的写作能力、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光靠讲读或者只靠自读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几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必须要求自读与讲读一起进行, 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达到语文学习的效果。基础知识扎实了, 视野才能开阔, 能力才能提升。

自读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启发, 老师的点拨和讲解是非常重要的, 是基础, 是为自读服务的, 另外, 学生也要充分发挥积极品,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了许多, 也知道关心老师了。记得有一次, 我感冒了, 在一节语文课上, 我讲着讲着就咳嗽得直吐, 学生见此情景, 马上去办公室给我打来了热水, 还有的给我拿手纸, 此时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真挚的爱。

在不断阅读中, 我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 是阅读改变了学生的思想, 其实学生的思想领域就像一张白纸, 我们要用那些高尚的、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优秀作品去浸染它, 这样, 学生人生的航程就不会偏离航向。

学生学习就怕没有兴趣, 只要他们自身产生了兴趣, 老师想拉都拉不回来。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 老师引导学生天天阅读经典书籍, 那么, 学生就不会花钱进网吧迷恋游戏, 而会从经典文艺作品中享受阅读的快乐。课堂上理解文本也不再困难, 还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的思想也不再空虚, 我们的语文课将会出现新的局面:学生回答问题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学生作文不再是“兔子的尾巴”, 而会像连绵不断的长江水那样滔滔不绝, 文思泉涌。作为语文教师, 我感受到了轻松和惬意, 而我们的学生在人文环境中徜徉, 会一代比一代更有教养, 更加文明。

(作者单位吉林省安图县亮兵小学)

主动性, 积极思考。自读与讲读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缺一不可, 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

二、自读课文的学习重在指导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忽视自读课文的学习, 按部就班的学习形式和内容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把自读课文当成可有可无的部分, 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点拨, 学习效果不理想。其实, 自读课文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的指导很重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问题, 去阅读、自读课文, 更有利于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刻内涵, 感受文章的新意和哲理。学生只要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起来会更加愉快和轻松, 并且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我们学习的互动性提高, 有利于解决问题。因此, 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自读课文的学习, 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不过, 在自读课文的指导中, 我们要有所侧重, 不能千篇一律, 要有自己的特色, 要根据课文的特点, 适当安排学习的方法, 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另外, 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适当给学生布置练习题, 做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带着问题去阅读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不二法门。

三、自读课文的学习要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我在书香中成长 篇3

小小年纪便能背诵大量古诗文,真让人佩服!不过,能有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容易的。刚入学时,黎晓畅也觉得背书无聊,可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读书活动很快改变了她的想法。学校有规定,每人每天要做到:早上15分钟读经典,下午15分钟抄经典,晚上15分钟写读书心得。刚开始,她只会读一些简单的诗歌,不能背诵艰深的古诗文,更无法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不过,随着每周二老师的讲解,慢慢地,她不仅会读会背,而且还能体会古诗文的意蕴,有时弄不懂的就问老师、上网查,

直到弄懂才肯罢休。每天坚持读、背古诗文,不仅让她感受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使她在书香的氛围里慢慢成长。

渐渐地,黎晓畅喜欢上了读书,也喜欢上了书包里放的校本课程——《儿童经典诵读本》,能背诵的古诗文也越来越多。课堂上,每次老师叫到她时,她都能很快地背出来;写作文时,还能恰到好处地用上一两句古诗名句,给作文增光添彩。她说:“背诗文读经典,不仅让我提高了语文水平,增强了记忆力,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黎晓畅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读一年级时她每次出门玩都不会告诉父母,总要等到夜幕降临,父母花了很长时间找到她才把她带回家。直到上二年级时读了《弟子规》里的一句“出必告”以后,她才明白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不能让父母担心,要学会体贴父母。

同学们在“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不仅学会读经典、写经典,同时也在“之乎者也”中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许必丰校长说,当同学们读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么一个句子的时候,就会懂得蹲下来,捡起地上一张小小的废纸,就是做一点点好事;平时只要有捐款活动,同学们也会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献上一份小小的心意。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经典诵读大型展示会”,设有“读书征文”、“读书明星”、“书香班级”等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会穿上古代读书人的衣服,手捧着书本有模有样地朗诵《论语》,像极了古代的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在朗诵《弟子规》时的模样可好玩啦。”黎晓畅兴奋地向我说起了读书节里的精彩片段。经她这么一说,真想马上去瞧瞧同学们的读书风采。她还说:“我的童年是在读经典的日子里长大的,我很喜欢这段读书时光。”

在书香中成长作文 篇4

小时候,院里住着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每天没事都喜欢去她家玩儿。有一回,敲门许久,都不见开门,我就径自推门而入。只见满头银发的她坐在书桌前,手里捧着一本书,正陶醉在书的世界里。我走近一看,书的名字叫《草房子》。想想她刚才如痴如醉的样子,我对这本书也充满了好奇,就摇着她的手说:“奶奶,这书可以让我看一看吗?”她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从那之后,我就整天抱着那本书如饥似渴地吮吸着里面的营养,我感觉我就是里边那个小小少年了。

中一暑假,老师布置名著阅读,刚好我家离图书馆近,于是每天我都早早地守候在图书馆门口。当我遨游在那书的海洋,我觉得我面对的不仅仅是书,而是各路英雄豪杰。走到历史区,我感觉我仿佛就看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英勇威武的戚继光……翻开一本好书,我似乎又体会到了名人的喜和忧,体会到曹操的雄心壮志、杜甫的怀才不遇、李白的放荡不羁……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成长。

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我感受到祥子活着的艰难,赚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想到自己的父母,每日为了自己生活学习操劳,老了容颜、白了鬓发。回到家里后,我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分担父母肩头的重担。

升入中二,在语文老师的引领下,我看了《红星照耀中国》,我仿佛跟着毛主席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看到了红军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强不屈。身为中学生,我们的学习生活,又何尝不是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十年寒窗,又何尝不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于是每每学习中遇到挫折,我便会默默地鼓励自己:“坚持,努力,克服!”

在书香中成长作文 篇5

当我回到家,先要写完作业。写完作业后,我总要看一会儿课外书,如果没有看书,我的心里总是不舒服。当我从书柜里拿出书籍时,我就会想起以前自己为什么喜欢上看书。

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认识太多汉字,所以妈妈必须在睡觉前念故事给我听。原来不喜欢看书的妈妈为了我以后喜欢读书,再提高语文成绩,就陪伴着我一起看课外书。过了几个月,我就可以看那些儿童版的四大名著了。当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书时,妈妈就一起陪着我看书。虽然四大名著看完了,但是我就看了很多遍,而且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感想。在三年级时,妈妈说:“不如我给你买一点儿书吧。”我兴奋地说:“好啊!”妈妈在网上买了许许多多的书籍给我看,也给她自己买了许多书本。接下来,我就像一只饿狼一样每天看一本书的三分之一,差不多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书了。爸爸心想:我也要看书!之后,爸爸每天都看我和妈妈在看书,他也情不自禁地在网上买了几本书跟我们一起看。到了四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可以看原著了,之后,我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成绩也提高。到我五年级时,我已经可以写到六百字的作文了,但是也有爸爸妈妈的指导和鼓励,所以我也坚持写作文。我的语文成绩已经达到了九十五分以上。在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沉浸在书香之中去了。

在这段成长中取得的进步,不仅因为有我自己的努力,还有爸爸妈妈带领着我看书的功劳。看书让我的成绩提高了,也让我熟悉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知识。

在书香中成长作文 篇6

书,那古典中的王者,无声的老师。它会使你陶醉,它也会赠与你一把成功的钥匙,他还会一步步把你带入知识的殿堂。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没有书的陪伴,我们怎么能有今天这样丰富的知识、优异的成绩。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哈弗家训》告诉我们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学习的窍门。《创想号》使我们明白了科学的力量;《冰心散文》让我们感到诗情画意,使我们陶冶情操;《我们班的小童星》让我们感受小学的美好时光;《童话大王》给我们的童年增加五彩缤纷的色彩。

书,像一块巧克力,在苦涩中找到甘甜,在抒情中找到韵味。撕开巧克力包装的那一瞬间,使我陶醉在书香四溢中,循味而去,是什么发出那迷人的香味?噢!是《意林》发出那金光闪闪的辉煌!

曹文轩说过:“人因阅读而高贵。”意林也在不断地蜕变,由一颗未成熟而青涩的果子到一颗甘甜可口又令人感到沁人而又甜蜜的果子。在《意林》这片枝繁叶茂的树林中,一个个奇思妙想像一朵花在这片被绿色包围的丛林中渐渐发芽、生根、开花、吐蕊。我总是天真地认为这是一本充满仙气的书,翻开书来总使我飘飘欲仙,时光流水似的陪伴在我心中,随我成长。

幽幽书香相伴成长 篇7

书山有路“趣”为径

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就得有人引领他们进入书籍那奇妙的世界, 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拉近书与孩子的距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妨从以下三招入手——

第一招:创氛围。“润物细无声”。一开学, 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贴上“沐浴书香, 幸福成长”的班训, 贴上“聪明在于积累, 天才在于勤奋”的对联, 设计“风采园”, 评选“阅读之星”和“小作家”等, 并创设班级图书角, 营造一个浓郁的书香班级。

第二招:讲故事。故事人人爱听, 尤其是孩子们, 每每听到“讲故事”, 总是个个精神抖擞, 于是我们不妨利用其特点, 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给孩子们听, 讲到精彩处, 戛然收声, 然后告之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 预知后事, 请自读原文。记得教二年级时, 我的第一本书《木偶奇遇记》就是这样推荐出去的。学校征订《快乐语文》《读写天地》, 每到一期, 我总是先睹为快, 将最有趣的故事告诉孩子们, 然后再发书, 所以孩子们也总是迫不及待地翻阅, 每次发书就像过节一样兴奋。每周写字课前的时间是我们固定的“读书时间”, 起先都是我先读故事, 可不知不觉孩子们也参与了这个舞台。

第三招:巧借书。众所周知“书非借不能读也”。在“借”的过程就是家长、老师的引导过程, 我们可以让每周表现最好的同学向老师借一本书;每周一次的阅读课, 带上自己在本周中看过的好书, 与别人交换看;在各方面表现良好, 星数累计20颗的邀请至家中借书;连续4周被评为“阅读之星”的就晋升为“小书虫俱乐部”会员, 发“喜报”给家长, 让家长满足他们一个愿望, 当然这些愿望大多是买老师给他们推荐的书, 一来二去学生的书架不知不觉也丰富起来了。

“读什么”>“怎么读”

让孩子“读什么”比“怎么读”更重要, 因为“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 确定他终生的理想”。

我们可以给孩子推荐书籍。如, 通过逛书店、上网查资料学习、教师座谈研讨、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首先为孩子们列出50本左右的阅读书目, 像《草房子》《长袜子皮皮》《小王子》《青鸟》《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一大批经典的优秀图书, 极大地吸引着孩子们。我们在挑选阅读书目时要特别注意参考儿童文学专家的意见, 这样能很好地开阔选择图书的视野。

作为阅读的主人孩子们, 我们也不能忽视孩子们自己的眼光。我们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挑选阅读材料, 倡导学生自主选书, 倡导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借给大家分享。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又注意引导学生面对众多的书刊做出正确的判断, 让学生在挑选的过程中提高辨析媒介信息的素养。

在实践中学会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 我们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 提高阅读能力,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在校园搭建展示平台, 营造更浓的校园阅读氛围。从各班课前的经典诵读、班级图书角的建立, 到“绕口令比赛”、“成语故事大比拼”、“歇后语擂台赛”和十佳“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选;从跨年段的读书交流会、征文比赛, 到各年段的阅读成果展示;从中年级学生自编自导的“童话剧场”和“木偶剧”演出, 到高年级学生的主题性辩论赛的开展……课外阅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这些活动将“阅读”推向了高潮。在活动中, 家长、老师、学生携手畅游书海, 享受阅读, 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细节决定习惯

孩子们的注意力常常无法持久, 如何让这种兴趣长久不衰, 养成阅读的习惯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细节入手, 严格做好以下几点, 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

在书香之中成长 篇8

一、开学第一天,写下明亮诗篇的第一行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九月一日这一天不同寻常:从这一天起,他们都有了一个新的神奇的名字——“小学生”;要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学习”了。因此,老师要仔细斟酌,要给孩子留下怎样的入学第一天的生活。

1.选择一首别有意义的童诗,让它开启学习旅程的第一个黎明

童谣、儿歌、儿童诗,都可以成为开学第一天吟诵的内容。如:《小种子》“一粒小种子,睡在泥土里,春风吹吹它,春雨抱抱它,太阳公公叫醒它:春来啦!春来啦!小小种子伸伸腰,呀!变成了一棵绿芽芽! ”儿歌本身琅琅上口,可诵可加上动作表演。同时,又有着深远的意义:刚入学的孩子们像一粒粒小种子,他们落在班级这片土壤上,让我们耐心等待绿芽的萌发。而像《我们都是好朋友》“小鸟儿,成群飞,小鱼儿,成群游,小朋友,手拉手,排起队伍向前走,唱着歌,拍着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等这类歌可以让孩子在琅琅诵读中明白:班级中的同学都应该是好朋友,要团结友爱。

2.选择一个别有意义的故事,让它带来对未来生活的满心期待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天生的童话家。开学第一天的故事, 一定要是既有趣味,又有意味。如:《好饿好饿的毛毛虫》那只毛毛虫正像一个个孩子,他们迫切需要各种“知识”的滋养,盼望着早日变成蝴蝶。《小种子》也正像一个个落入学校这片土壤的孩子们,他们在努力生长,盼望着变成一朵巨型花,一颗参天大树。开学第一天,用这些生动有趣,意蕴深刻,又贴近孩子心理的故事开启第一次阅读,学生怎能不对下一个故事充满期待?不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二、日常生活,“晨诵、午读”充实每一天

打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书香班级,开学第一天仅仅是在孩子心里播下一个“阅读的种子”,种子要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浇水施肥,每天精心管理。要让开学第一天的阅读行为变成一种阅读习惯,老师要采用各种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每天阅读。

1.晨诵,开启每一个黎明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需要学习的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很多,晨诵不妨从各种习惯儿歌开始。如:“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答题声音响,认真来听讲。” “学写字,要记牢:头正腰直腿放好。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尺一拳一寸高。” “读书时,要做到:眼离书本要一尺,脚放平,背挺直。胸离桌子约—拳,书本稳稳手中拿。还要稍稍向外斜,书本用具放有序,条条要求须记牢。”在读儿歌时,大部分的孩子会按照儿歌中的要求自觉做好,这样学习行为习惯比起单纯的说教,孩子更乐于接受,效果也更好。

2.大声朗读,爱让阅读的理由

对于正处在语言发展特殊敏感期的一年级孩子,书中新鲜丰富的语言是滋养大脑和心灵的丰富营养,教师的定期大声朗读,更是孩子能爱上朗读的最充分理由。从开学第一个故事后,老师要定期在班级里给孩子大声朗读。《小阿力的大学校》《一口袋的吻》会让暂时不能适应新生活的孩子慢慢融入学校生活;《犟龟》让孩子知道要坚持往前走,在人生的下一个拐角,总有一场盛典在等着你;《不一样的卡梅拉》让孩子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生动……

三、时时刻刻,生活在书香的磁性场

创建书香班级除了要让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产生对书的热爱和渴望,还要精心布置孩子生活的环境,让他们时刻生活在书香飘溢的熏陶场、磁性场。

1.建设图书角,随手有书可读

开学初,不仿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阅读的好处,争取家长的支持,愿意让孩子带书到学校或是为班级赠书。图书角的书,要注意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书,同时要定期更换。除了班级建设图书角,让孩子在学校可以随时看书外,还要让家长在家给孩子准备合适的书,让孩子在家也能随时看到书。

2.布置诵读园,随时有诗可吟

在班级上黑板上设置专门的诵读园,可以让孩子随时朗读。一般情况下,可以设置两块诵读园,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是当周诵读的内容,而教室后面的黑板可以写上前一周诵读的内容。除此以外,作为班级标志的儿歌、童谣,可以把它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让它时刻陪伴孩子,引领他们往前走。

3.设立漂流书,大家一起读

在一年级的下学期,老师可以精选几本带注音的书,在班级漂流。选好书后,要找出专门的时间做好漂流前的准备,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漂流开始后,教师要密切关注漂流的进展,随时总结漂流情况。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更是漂流顺利进程的保障。漂流结束后,可以很隆重地举行总结会,最好请家长们一起参加,既展示了孩子读书的成果,又增加了家长对读书好处的了解,更利于以后读书活动的开展。

上一篇:中学体质监测总结下一篇:青年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推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