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德育渗透课例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精选11篇)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 篇1

三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让学生自读感悟,自我探究。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德育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师:伴随着悦耳的铃声,我们又要开始了新的学习、新的探索。通过以前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他们都是普通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也是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1.课题让你想到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谁是“军神”,文中讲了他的什么事?

二、直奔中心,理清脉络。

1.看图,请你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2.交流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3、学生提出问题: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 4.过度: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出示问题)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寻找答案。

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

1.(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交流: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

3.理解“钢板”,钢板有什么特点?(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4.文中哪些词句具体反映了刘伯承有坚强的意志?

四、深入探究,体会中心。

师:对刘伯承这样特殊的病人,沃克医生也是第一次遇到。文章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过程中,对沃克医生的神态和语言作了大量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找出这些语句,体会一下沃克医生当时的感受。

出示幻灯(重点摘出沃克医生的“四句话”,指导朗读)

1、“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惊疑)

2、“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怀疑)

3、“你挺不住可以哼叫。”(关爱)六拓展空间。

1、想象空间:选择以下词语围绕课文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过度、拒绝、施行、麻醉剂、肃然起敬、诊所、惊疑、勉强、过奖、从容镇定、目光柔和、沃克医生、哼叫、晕过去、刘伯承、绷带、吭声、由衷

2、拓展练说

同学们,慈祥的刘爷爷就在我们面前(屏幕出示照片),此时此刻你想和刘爷爷说什么心里话吗?

七、教师总结。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 篇2

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使得英语语言教学肩负了既传授英语知识与技能、又传承文化育人的双重责任。实际上, 主题丰富、内涵深厚的各类英语教学语篇在促进学生语言技能提高的同时, 也有助于提升其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本届高中英语德育优秀课例展示活动顺应了新时期新课标的要求, 笔者以评委的身份全程观摩了34位优秀英语教师的精彩授课, 更坚定了倡导一线教师“施德于教”,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教育, 大胆进行德育渗透的信念。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德育融通的知与行

核心素养的提出源于立德树人的要求, 而立德树人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 而是国家深化社会改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 成为了国人学习外语的首选, 更是中国各学段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英语语言学习内容的百科全书特性, 使德育的有效融通更有优势, 具有发展每一项核心素养的可能。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 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德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德育犹如嵌入学科教学中的一颗珍珠, 能使课堂大放异彩。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思想教育, 进行德育渗透, 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 拓展国际视野, 成为独立、上进、自信、乐观的人, 并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如何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情感和德育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是组织此次课例展评的主旨。教师要利用语言学科的表达、沟通优势, 整合语言知识和技能, 渗透情感和德育, 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笔者归纳了本届课例展评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具体如下:

(一) 依语篇主题生成情景

在本届课例展评活动中, 60%的授课教师选择了高中英语教材, 包括外研版、人教版、北师大版和重大版等现行教材中的合适语篇, 内容涵盖自律、感恩、环保、诚信、担当、珍爱生命等主题, 授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文化内涵将情感培养和德育融入教学设计。30%的授课教师选择了课外读物中的经典语篇, 包括小说节选, 如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Mammon and the Archer, 也出现了极具挑战性的千字文泛读语篇Elephant。10%的授课教师则另辟蹊径, 选择以外文网站的时文为素材, 根据德育主题需要, 自主筛选, 巧妙整合成课程资源, 如BBC news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wins Olympic Final, Key Factors to Success等极具正能量的精彩语篇, 成为课例展评中的一大亮点。

(二) 借媒体素材创设情景

媒体素材直观形象, 呈现主题具体鲜活, 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其中一位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10 Lesson 3 When less is more时, 运用联合国公益宣传视频“没用的5分钱”, 让学生体会小小的5分钱的作用———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喝上两天干净的水;可以买一本书, 让孩子们重返校园等。以此论证“小钱可以办大事”,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拓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另外, 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小钱”积少成多可以带来的好处, 深化主题理解, 强化德育渗透,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 树立社会责任感。

(三) 用生活体验再创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的知识构建理论指出, “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英语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语用生活化、社会化。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先行组织者, 从语言的实际生活应用入手创设德育情境, 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表达的重要性和适切性, 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又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中一位教师在讲授英语美文An Invisible Smile时, 引导学生讲述如何与一个性格怪癖的同桌建立友谊的故事, 体会如何学会与一个性情乖戾、不易相处的老人成为邻居。学习文章的小主人公Amy通过她的“笑”感染老人、感动对方, 用宽容和大度化解坚冰的精神, 从而自然过渡到“怎样与其他人友好相处”这样一个教育主题上, 很好地实现了在生活体验中教会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陶冶道德情操的目的。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技巧点拨

语言教学本身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一项重大革新就是将兴趣、态度、鉴赏、价值观、义务感、意志力等情感特征作为教育理想之一, 并将其纳入教学目标体系。如何立足英语课程的教学, 既能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锻炼英语语言技能, 又能让学生在感受英语语言魅力的同时陶冶道德情操、扩展视野、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笔者认为, 教师必须坚守好本色英语, 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 以文为本, 处理好文本解读与拓展延伸的关系

阅读教学要以“语篇为本”。教师首先要深入领会文本, 感悟文本内涵, 把握语篇之魂;其次要读透文本, 德育主题升华不排斥拓展、不反对延伸, 但必须以文本为“本”, 这是拓展延伸的基础。如果教师对文本没有正确的理解和感悟, 德育的升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 以生为本, 解决好“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的关系

课标强调以人为本,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向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转换, 在一个民主而平等的课堂人际关系下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一定要从台前退居幕后, 教的目的是实现不教, 变“学会”为“会学”。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启迪与引导。文本之美在于品鉴, 主题之美在于感悟。教师要充满激情地用自身的德行与榜样去感召学生, 悄然实现德育无痕化嵌入, 正所谓“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结束语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 篇3

关键词:语文 课堂 德育 渗透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也只有兼顾到了语言文字和思想两方面的内容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善于在语文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吃透内容,挖准教材的“亮点”

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内容而言,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河山的;也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道理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挖准教材中的德育“亮点”。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该让学生通体会文中深挚的父子情,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在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要让学生认识皇帝及大小官员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冰心的《小桔灯》,要抓住小姑娘的性格特征,教育学生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力戒忧郁颓废。可见,只有挖准了教材的德育“亮点”,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教《石榴》可抓住“夏日的心脏”让学生体会石榴的热烈、不屈服;《强项令》中让学生找出董宣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不难理解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对于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都是慎之又慎,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累,又能在写作中培養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获,感恩于一路上的关怀;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困惑有奋进,几多泪水几多欢笑,写得真实感人。例如,话题作文“比较”,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比等。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崭新课题。可是我想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比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语文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发布学生的习作,都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网络的用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的方式。

五、指导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渗透美德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语文德育渗透 篇4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的教育性客观规律地反映,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索学科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弄清德育渗透的理论、方法和途径,对于提高教师德育渗透的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得和谐发展”。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这12册语文课本中,每册精选的课文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设计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谦逊、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对学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奠基。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下面我就自己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在导入渗透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颇有一番道理,它告诉了我们应把好教学第一关。对此,我们不妨大肆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因此,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在《颐和园》一文教学中,不妨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提问:“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在探究新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读的方式很多种在把课文读熟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收集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尤其是我国古代、近现代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都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的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

课文中人物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对丑恶事物的揭露与批判,那些杰出的人物高大的形象会使我们的学生心灵受到深刻的教育。

(3)在重点词、句的讲解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有些字词在文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不理解,就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字词学习不容忽视。

教师的人格魅力源自于自身广博的知识、举止言行、崇高的品德和博爱的心灵。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教师的人格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篇5

寿阳四中吴攀峰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很多的新问题,学生会犯许多的错误,也会出现屡教屡犯的情况。作老师的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用自己耐心去教育学生,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而不要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做好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理发育开始日趋成熟,心理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现了“新的自我”,明显地感到“我”是大人了,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要求;在人生的追求中强化了自主管理和个人实惠观念;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隐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同时,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性还是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

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最怕的就是学生闭藏起来,学生一言不发,什么都不讲,全是教师讲,讲的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教师白费口舌,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因此,高明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之时,一定会想法设法使学生开口,学生讲得越多,谈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要想方设法揣摩学生的心理,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使对方与自己情投意合。这个方法是教师所广泛采用的。教师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充分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之情,目的是拉近双方距离,为后面的沟通打下基础。

李岚清指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德育意识、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教育实效。,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只教书而忽视育人的教师不能算合格的教师。所以在做德育工作时,除了站在孩子的角度,还要从自身找突破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我认为在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激发课堂活力,就能让学生自主、自动、自发的学习。

因为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授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学。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

语文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篇6

五年组

一、指导思想: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为了将德育贯彻落实好。我们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将紧紧围绕教学工作中的内容,把德育工作扎实有效的渗透到教学的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灵活的、润物细无声的受到德育教育。

二、培养目标:

结合学校的德育目标,我们五年级语文组将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语文教学内容指定我们五年级的语文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在此目标上有所发展:

第一单元:通过阅读,感受到西部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情感。

第二单元: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的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奶奶个生活。

第三单元: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奇妙、精炼、幽默,懂得文明用语。

第四单元: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第五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阅读名著的大门,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感受中国的古典文化。

第六单元: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

第七单元:在学习中感受人物的不同,从而懂得如何看人。第八单元: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三、措施方法:

1、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情”这根主线引导学生课文与生活相联系,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音乐渲染、有感情示范朗读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美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表达思想,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做好个别学生的转化,是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3、读写结合。读是学习的起始,只有在读的基础上,与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流露于笔尖。

4、托款学生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与学校读书节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浅析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 篇7

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 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 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3~15岁这个范围内,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 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一般而言, 和小学生相比时, 他们表现得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 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 能分辨出一般的是非美丑, 一般也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时, 他们在人格心理、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要差一个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点, 有的放矢,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激发兴趣十分重要, 学生虽然年少, 可心灵十分纯洁, 他们都希望受到表扬, 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尊自荣。为此, 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 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了点错误的学生, 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 针对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有一次作业后, 我让一部分同学们把作业重新做一遍, 结果有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代为作业。当我知道了非常生气, 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 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 就保留了他的面子, 过后和他交谈, 晓之以理, 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 不但不批评他, 还表扬了他, 后来他进步了。这样, 他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后来, 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 而且还主动担任班级的卫生监督员, 被评为“文明学生”。

二、要讲究教学活动的方法与艺术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 这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然而, 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 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 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在教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一课前, 我先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以《我的愿望》为题写一段文字。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愿望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 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这位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 并因此影响功课。上课时, 我读了几位同学写的文章, 其中就有这位学生的, 不出我所料, 有些同学听了哈哈大笑, 那位同学也意识到了什么, 头埋得很低。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 这电脑游戏并不是人人都能设计的, 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 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 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实现理想, 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 克服自己的弱点, 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 我给他们讲了《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 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 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 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 包括刚刚那位低着头的同学, 也许他在暗暗下决心吧!此时, 我让大家齐声朗读保尔站在烈士墓前思索人生意义的这段话:“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 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 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 在你临死的时候, 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从同学们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 我已感受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最为关键的是, 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这“源头”必须“活水”长流!也就是说,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 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 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图画。

总之,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 新世纪的“德育工程”任务还很艰巨, 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的渗透于我们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地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罗玉荣.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 (社会综合) , 2009, (10) .

[2]陆超.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4) .

[3]肖云生.樊桥水;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09, (22) .

[4]蒋红艳.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1, (5) .

[5]吴彩霞.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浅探[J].考试周刊, 2010, (17) .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浅谈 篇8

为,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可见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章节。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探讨,为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几个参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德育渗透;关键词语;人物形象;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在关键词语的推敲、比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尽心筛选的,文章的作者是比较讲究词语锤炼的,他们总是呕心沥血地搜求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的表情达意。有的词语还起到了表现人物品质、概括文章中心的作用,是传神点睛之笔,是课文中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些闪光点不放,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咀嚼、吟诵,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深刻理解词语的思想内容,让它们真正地在学生的脑海里闪光。这样,既进行了词语的训练,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如:《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一课里有这么一句:“他啊,是一滴水,却能够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教师教学时提问:“为什么把雷锋比作一滴水,而不比作小草或雨滴呢?”经过学生分析、老师引导,学生领悟到了把雷锋比作一滴水更确切,雷锋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战士,他的身份是平凡的,但他的精神却是伟大的,他的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对党忠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文中还有“他啊,是刚展翅的小鸟,却能够向着党飞!他啊,是才点亮的灯,只不过每一分光都没有浪费!”学生经过讨论句中的“刚、才”的用意,明白了这句中的“刚、才”突出了他的一生短暂,然而雷锋就是这短暂的一生创下了不朽的业绩为后人传颂。

二、在文本中针对人物形象渗透德育

《小学教育学》指出:“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少年儿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积极向上的特点。”

例如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詹天佑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三、在有效提问中渗透德育

对照感悟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

例如:教《陶罐和铁罐》,可紧扣题眼提问,陶罐和铁罐最后的结局如何?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课文中“傲慢”“相提并论”“轻蔑”等词中体会到了做人的真谛,有的孩子说:“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的孩子说:“同学之间不应学习铁罐自以为是的思想,应该学习陶罐的谦虚精神”等,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嚼文咀字,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并分成小组把这个寓言故事表演了出来,这个故事所蕴涵的思想内容被学生表演得十分真实,这些思想内容引导着学生在生活中去判断自己的言行,起到了育人的作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文学的特点。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上的空白,这些空白点往往是语言的训练点,又是极好的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如教《陶罐和铁罐》中“铁罐早已氧化”从这句话中可悟出,铁罐骄傲自满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没有想到时间长了自己会被氧化的短处,这样对比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了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育学生要多做自我批评,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

总而言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3]王佳毅.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4(17).

[4]何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J].基础教育研究,2012(18).

[5]刘晔.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

八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篇9

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本学期继续担任八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如何在工作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真正担当起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是学期初必须考虑的。为让德育工作在语文学科中落做到实处,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制定如下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循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此,我们应该在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此阶段的学生最难管理。

生理方面: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

升学压力:八年级的知识内容比较七年级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又面临地生中考,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

心理方面:这一阶段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八年级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够有关爱、同情、敬佩等美好的情感,学会人与人间的相互宽容、理解等。

四、德育措施:

(一)研究教材,深挖课本中的德育元素。

语文课本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蕴藏太多的德育元素,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例如:每次上新课之前,抓住“激趣导入”这一环节,恰当巧妙地设计导语,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体会,去认识文章的精神内涵,思想上得到升华。在对文本的品读感悟中,自然贴切地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以情激情,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情操得以陶冶。可以借助于朗读和表演。通过生动的朗读,能把文中内在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表达出来。朗读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示朗读的要求,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很容易使学生自觉地感受作者寄寓在语言文字里的思想感情。

(二)重视写作教学的德育,借作文之媒传德育之魂。

“文章乃千古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写作即是抒发心情,是生活的体验,人生的感悟,借写作之手,即可彰显学生的真知灼见,又能暴露学生的思想、写作中出现不正常的心理,教师要见微知著,善作挖掘,捕捉教育契机,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

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一,抓好写作前的作文指导。老师的作文指导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之一,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因势利导,将兴趣自然地引到预定的目的上来。其次要将时代热点作为选题。社会形势和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会形成一定的潮流,成为人们在一个时期的某种追求和时尚。青少年学生更爱赶时髦、赶潮流,很愿意去认识潮流产生的社会背景,老师通过正确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这些教师如果都能进行恰当的指导,可以给学生写作前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三,抓好写作后的作文批改,在批改中“纸上谈心”。一方面,教师要有耐心、热心和诚心,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思想品德的飞跃;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对于学生的作文,哪怕其中只有一点闪光点,教师也不要忘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下一次的作文中更加充满热情和信心。本学期在作文批改中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互批共改,以此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合作精神。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

(三)重视活动开展,寓德育之教于活动之乐。

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 “好书推介会” “辩论会” “影视欣赏活动” “戏剧表演赛”等。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语文活动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学生心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语文教师在课堂内外,都应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良好品性的形成。

1.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4.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5.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李会侠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精选 篇10

《一路花香》是一篇寓言故事,对于寓言故事,孩子在之前就已接触过,而且是他们喜欢的题材。 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来明白寓言所阐述的道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来说,是很吸引人的。而通过课堂教学,是希望孩子认识到故事背后的含义,在这篇文章中两只水罐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尤其是那只破水罐。但这样的道理,由老师说出来就显得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的过程让他们自己读出文本背后的文字含义。在学生回答中,有较多学生认为缺点也就是优点,这一点我马上指出这是不对的,缺点不是优点,这是不等同的,要引导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在课外延伸方面,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哪只水罐?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都能围绕文本来回答。但课堂结尾,有一同学说:老师,我更喜欢挑水工,因为他不仅勤劳,而且他懂得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个回答是我没想到的,但却是真实的,我即时表扬了他。也让我感觉,在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以后,我更要注重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

浅谈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 篇11

一、教师利用导读课文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有的展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文化的灿烂;有的表现了人民的远大志向和高尚品质;有的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有的表现了英勇不屈、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它们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的很好教材。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文章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质,学习模范人物的人格魅力,以教材的人物为榜样来激励学生,克服一切生活中的困难,并且拥有美好的品格。比如,在学习孔子文章的时候,就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仁爱”主张,他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精神,他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改之”、“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等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习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品质。可以这样说,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没有一篇不是优秀的,每一篇都有我们学习的东西。语文老师要利用好这些范本让他们从课文人物身上学到美好的人格,良好的品质。

二、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1. 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2. 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渗透。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可以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3. 利用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进行德育渗透。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恰当使用语言的魅力,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出光芒。作者马丁·路德·金的那句“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的交响曲。”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來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如举办读书会、朗读会、话剧表演、古诗鉴赏等活动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努力培养出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肚里知识多,手中钥匙多”、“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做到“求之有给,问之有答,授以真知,解以真谛”。有了过硬的业务素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自然得体、生动有力。总之,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既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又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三、实践体验,升华情感

道德教育重视移情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育不能光停留在让学生懂得某种道理,最重要是的要把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理想教育融化到学生的血液中,变成他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力求去影响别人、影响社会。要达到这些目的,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践行中释放他们的感受、体验、情感。通过让学生说,让学生写,让学生演,让学生去实践、体验,去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1. 写一写。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尘体现自我,实践自我的最好场所。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文,通过写去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仅让学生明白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到课外书、网络、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人们是如何破坏地球的,同时还让学生制作环保的宣传画、宣传标语,写倡议书,去表达少年儿童保护地球的良好愿望。

2. 说一说。学了课文后,学生肯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通过说,来展露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又让学生对破坏地球的人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都能从心底里表达对破坏地球行为的愤怒以及精心保护地球的美好愿望。应该说学生写的、说的都是他们的内心话、真心话,这样的环保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

3. 演一演。学生喜欢展现自我,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或课文所给予的情境中扮演角色,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学生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达到忘我的境地。学生通过角色换位,去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换位使学生产生心理换位,使学生的情感向深刻性、丰富性、理性升华。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渗透的方法优化德育,要重视道德移情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作弊悔过心得合集800字下一篇:计划生育述职报告精选优质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