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推荐12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篇1

2.1沟通古今,有效降低文言文同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感

如前所述,古人所撰文章即为文言文,它是中华历史文化当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之一。也正是由于时代的间距,存在一定的沟通与理解问题,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存在与生俱来的`畏惧之心,因而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产生了抗拒心理。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将学生与文言文学习情境相融合。对教师而言,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沟通古今,有效降低文言文在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笔者认为,我国历史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种文化会发展甚至产生变形,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相似性是无法改变的,初中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有效掌握古代文化在当前社会当中的变化及延伸结果,并结合当前广大学生所熟悉的现象与事物,将这些文化相同点有意识向广大学生去完好呈现,如此便能使文言文显得更为贴切及生动,引发学生共鸣,克服古文学习恐惧心理。 2.2以说故事的手段来复述文言文

我们知道,古人所著文章即为文言文,它同现代白话文之间的差距是不难想象的,其也意味着文言文的学习之路的艰难。它要求广大学生不仅要把握每个字词的意思,同时,也要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所了解,只有双管齐下,方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方便学生对全篇课文对其进行掌握。此外,在基于牢固掌握各字词的基础之上,有些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仍不能做到准确理解,进而根本无法有效掌握文言文。在此种情况之下,就可引入讲故事的手法,让学生自身尝试以故事手段来对课文进行复述,将文言文译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加上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更好掌握文言文。

2.3回归课本,更好引导学生准确掌握作品本身的价值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篇2

一、 精选比较例文, 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比较是近两年兴起的学习文言文阅读的新方法,通过比较能够使学生认识文言文的本质属性,建立两者之间相互关系。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初中苏教版教材包含有29篇文言文,不包括古诗词。文言文课文是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具有某方面相似的文言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掌握。如:《陋室铭》与《爱莲说》文体相近 ;《小石潭记》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手法相近;《桃花源记》与《孙权劝学》的思想内容相近……教师均可以充分利用以上课文, 将两者或两者以上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文体、写作手法及思想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合理开发读本资源。文言文的学习应不仅仅限于教材,还需要开发一些读本资源。可要求学生在对教材上课文学习后,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通过文字将比较阅读中获得的感触及体会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思维迁移及扩展能力。通过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阅读量。

二、 筛选比较方法, 培养探究能力

比较阅读是常规阅读的拓展阶段,当阅读升为比较阅读后,其阅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当然,进行比较阅读需要建立在理解全篇思想内容、重点字词意思的基础之上。若没有读懂该篇文言文,比较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就需要教师选择好比较方法。对于文言文而言,比较方法有很多, 可对两者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也可对层次结构及题材风格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同时应注意选择的切入点尽量小,切忌泛泛而谈。如:学习《醉翁亭记》时,可拿《岳阳楼记》进行比较。截取以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已经全部学习完《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两篇文章 ,那有哪位同学能够总结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呢? (自由发言)

生1:从内容上来看,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

生2: 两位作者都是在被贬的条件下写的。

生3:《醉翁亭记》抒发的是“与民同乐”的情怀,但《岳阳楼记》抒发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大家总结得都不错,那还有谁能够从两者的表达方式、句式上进行比较呢? (自由发言)

……

通过这种比较方法,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并在课堂中加以引导,对课文进行钻研比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进行有创意、多角度的阅读,深刻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三、 加强比较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近年来,比较阅读已成为当前中考命题的主要趋势,在中考试题中占着较大比重。通过比较阅读,能够考察学生多方面能力,如: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加强文言文比较训练,通过比较训练,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得心应手。当然,在进行比较训练时,应在文言字字词落实的基础之上,合理选择比较阅读方法对重点内容加以记忆,使学生在面临相似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如。如:学习《黔之驴》内容时,可将其与《狼》进行对比。截取教学片断如下:

师:大家都知道,《黔之驴》是柳宗元写的,而《狼》是由蒲松林作,两位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细细品味两篇文言文,从中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篇文章。从主题、情节及语言上大家能发现什么呢? (自由发言)

生1:从主题上来看,两篇文言文大致相同,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只要勇于斗争,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生2:从情节上来看,《黔之驴》主要讲的是一只老虎吃掉驴子的故事,而《狼》讲的是一位屠夫怎么杀死狼的故事,两者都是弱小群体杀死强大群体的情节, 旨在告诉我们只要足够勇敢,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生3:从语言上看,《黔之驴》与《狼》的语言都较为精简。《黔之驴》中有“稍出近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中有“少时,一狼径去····目似瞑,意暇甚”等句子,这些句子都非常简练,但是都能够表达出作者意思, 可谓耐人寻味。

师:嗯,都不错,那大家能不能更加深入地探究呢? 比如:从两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研究其成因,或者是为什么两人都选择寓言这种形式来表达呢?

……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篇3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1.偏重于翻译,忽视了自我感悟能力的培养

部分初中教师在中考的指针下,着重对学生讲授词汇和句式的翻译,强化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将文言文解析为若干词汇和语法,忽视对语言本身蕴含的思想和美感的体会,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自我感悟和体验,降低了教学的层次和深度。

2.脱离文本,片面强调对艺术欣赏技巧的传授

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会直接脱离文本,大量讲授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特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但是其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1.提高文言文阅读素养

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必须加强对文本的阅读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其他教学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教师要确定科学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应该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中过分依赖教师和参考书的弊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大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体会,诵读中遇到生字词学生找注解或者资料自学,基本能弄懂文章大概意思,在诵读和自学中增加了语感和语文知识储备。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预习提纲,学生在通读和预习生字词的基础上,按照提纲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再次感悟文言文的精髓和重、难点,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实现自我提升。

(2)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文言文内容和形式距离初中生久远,教师应该搭建学生和传统文化的有效桥梁,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增强对文言文中的内容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参与到文本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讲授《桃花源记》《陋室铭》时可以配上优雅的古琴伴奏,学习《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时可让学生课下收集景观的资料,让他们讲述对景物的了解,教师播放景观的纪录片,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

(3)做好文言文阅读的课后拓展

教师应该关注文言文讲授完毕后的拓展工作,让学生及时归纳文言文知识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讀写结合,根据不同文章特点,进行仿写、扩写、续写等训练,其中最有效和普遍的方法就是书写读后感。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学生必须从整体到细节对文章有准确和详细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真情实感进行深入挖掘,这就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再研读和再创作,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素养,把握文言文学习的精髓,在不断练习中摸索出文言文考试的规律和考点。

2.加强文言文中考训练

文言文是中考语文的重点题目,因此,教师要在增强学生阅读素养和情感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应试能力,加强对文言文题型的综合性训练。

(1)做真题把握规律

教师可以将近五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做题效率,了解出题的共性角度、思维等,结合自身实际,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联习。

(2)开展针对性练习

①翻译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多让学生进行口头即兴翻译,通过课堂比赛式训练和实时练习,提升初中生思考和反应速度,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中考打下良好的知识和效率基础。

②有效阅读能力训练:对教材的阅读和试题的阅读有所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升。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习题,在做典型例题中寻找语感,让学生适应考试。教师还要对文言文阅读题进行集中训练,让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进行快速阅读,再根据文言文试题的设问进行回答,学生与教师共同交流,在争辩和改正中提高答题的方向性,总结答题规律。

3.学生自主总结

老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考试重点。学生自愿总结,在总结中发现自己需要复习的重点,老师在其中仅仅起辅助的作用。发现学生关于复习总结的好笔记时,就拿出来在全班分享,或者让学生互相交换笔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复习中实现优势互补。

总之,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有效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制订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兴趣,在阅读中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将古老的文字与现代现阶段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汉字的魅力美和内涵美,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4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具有自身的研究优势,主要反映在它不脱离教学,目标指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参与研究之前已经有所思考,参与课题后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倾注了更多精力。在各级行政领导以及学校校长们都在关注有效课堂建设、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的今天,本课题顺应了形势,并提前进行研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研究英语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它依赖与其他方面或者其他课型的研究成果和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提高,同时也促进学生其他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本课题相关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及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而且深入,同时趋于成熟,但大部分都是建立在英语教学论、英语学习论基础上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研究尚未到位。农村住宿制初中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条件和社会环境与城市学生相比较为薄弱,专门针对这一重要群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尚属空白。专门针对农村初中,特别是英语教学基础薄弱地区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尚未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1、探索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突破经验层面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2、探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承载的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高效思维、正确推理、准确归纳等理解能力,达到全员提高的有效途径。

3、探索农村初中面对学生英语能力基础相对薄弱而又面对与外界学生同平台竞争的压力,通过阅读教学辅助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维度能力提高的途径。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研促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

课题根据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目前的在校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比较困难、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的现状,提出有效模式存在的假设,通过对情感因素、媒体与手段、方法与过程(课堂教学程序)、训练材料等维度的研究探索,发现有效模式并进行实践运用,实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研究前,我们发现: 1)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水平相对薄弱,有提高的必要性; 2)教师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处于经验层面,缺乏针对性; 3)在情感因素、媒体与手段、方法与过程(课堂教学程序)、训练材料等维度上一定存在适合于农村高中学生的有效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的创新特色体现在:1)手段的创新:进行实证性研究。2)

研究客体的创新:农村初中学生及其的英语阅读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组织课题成员集中学习,时间由课题组安排,每月不少于一次,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和各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和非课题组成员老师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共同研究阅读及英语教学各种课型的有效性策略,时间每周一次以上。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篇5

摘 要: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讲述加强有效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整理有效阅读教学思路,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形式死板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非常死板,学生对于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往往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抹杀了文章的丰富内容和以及所有蕴含的各种情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难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阅读的水平。

(二)教学模式机械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学生阅读全文后,分析文章结构,总结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这样的机械化教学,学生是在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吸收效果并不好;此时,有的老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缺少丰富了教学模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程度上说,多媒体的介入,分散了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注意力。

(三)照本宣科、没有创新

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课上,老师总是按照教案讲授,千篇一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引发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阅读课一成不变,难么整个课堂学生只是跟着老师思路走,变成一言堂,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学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被束缚。

二、加强有效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字处理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语文阅读是一种沟通能力的训练,沟通的意思是表达并且被理解,接收信息并且深入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读书看报,与他人交流,这些活动都需要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所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要,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在解题之前,都需要阅读题目,正确地理解题目所述内容,分析问题的关键,才能理清解题思路,做出正确解答。所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特别重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带动学生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虽然,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但是“数理化”学习的过程中,对书籍的阅读是不可少的,语文阅读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前提,语文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在国内外很多大学,在大一的时候,会开始预科,预科中母语的学习必不可少。这也说明了,不仅仅是初中学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语文阅读都非常重要。为了让初中生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为了让初中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用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语文课堂,更应该这样,作为考试科目中主观题比重最大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加强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路

教学思路的制定要根据具体学情具体分析,不能一成不变。初中学生都处在青春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坐不住板凳,有意注意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新颖,富于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课堂教学安排上,要把重要的知识点,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二十分钟内讲完。青春其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经常在课堂提出些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话题,虽无关教学但有益成长,要恰当处理好这一类问题。例如,在课程内容选择的时候,应该增强趣味性,不能仅限于教学基础要求,另外可以多准备些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会加大老师的备课量,但是只要是有益于孩子的发展,就一切都是值得的。青春期孩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叛逆,孩子常常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老师等长辈的话常常就是不听,面对这个问题,老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教学态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不是让学生对老师惟命是从,所以只要孩子“会”了,方法可以不同,赞成孩子创造性的学习。

四、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课前预习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场所,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交流过程信息传递的效率决定的。目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课堂上的现状是,老师输出信息量大于学习接收的信息量,因为学生会溜号;老师输出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学生有效吸收的信息量,因为学生没有预习,当然不知老师“所云”。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预习,不重视预习,一方面是学生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老师对预习作业留得不够具体,一小部分学生因此造成了预习了,但是没有预习到老师所问,课上交流有效性也不高,导致学生不再预习。所以,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老师一方面要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告诉学生具体在哪些地方体现出了预习的重要性,决不能泛泛而谈;另一方面,老师要将预习的作业,布置的尽可能具体,既有和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也有开放性的问题。当课前预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阅读教学课堂也会更加生动,阅读教学也会更加有效。

(二)创设情境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初中生课堂听课的普遍状态,眼睛看黑板,手上记笔记,心在外面飞,考前背笔记,形成了一个学习怪圈。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习状态,但是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能让学生感兴趣,所有老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融入教学中来,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准确、迅速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心声,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创设情境需要老师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投其所好”的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慨万千”,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交流合作

语文教学是思想的盛宴,语文阅读是盛宴中的“筷子”。培养阅读能力,是给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别是非的能力打下基础。师生之间的交流,从内容上说是知识的传递,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是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是教学不能取代的,所以语文阅读课堂要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之间探讨,让孩子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接纳不同意见,学会求同存异。所以,教学中,要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目标,教师民主教学,能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篇6

单位:通州区漷县中学

李华男

电话:80583213

论文所属学科:英语

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有效教学的描述

我们约定俗成的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人们在特定价值观支配下,针对教学中低效、无效现象,依据教育研究的成果所描述出来的一种理想的教学状态。有效教学有理想的教学效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实施有效教学,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和参与的方式构建生本课堂,这是有效教学达成的途径。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有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二、构建生本课堂

在《初中英语新课标》中有如下要求: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构建生本课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构建生本课堂的基本要求。

1、创建宽松的学生能够掌控的学习环境。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

力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赏识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所谓广度,是指学生是否都参与了阅读教学各环节;深度是指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究,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者感到安全,知道不会受嘲笑和指责,他们才会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才会主动地参与讨论、探究和体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中。才能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做到有效。

2、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要“触动”或“唤醒”学生。与学生共建学习目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即受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制约,更受其学习心向和学习动力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的唤醒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兴趣的生成、责任的担当、期待的内化、惩戒的善用等途径“唤醒”学生。

3、实施有效互动

有效互动就是克服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学习,积极思维。追求教学的生命活力,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整体提升,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选择互动方式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互动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互动行为。同样,教学内容也对互动行为有制约作用,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互动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准备程度。选择主要教学互动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要想使课堂互动有效,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课上要保持平等,对话与交流,用兴趣激发学生真实互动。

4、实施包容性的、回应式的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教学评价包括评价的方法、标准等。由于各种教学模式在目标、操作程序、策略方法上各不相同,因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存在着差异,阅读教学应该具有适合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互帮互助,并且给予他们最适当的评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挖掘他们的潜能,也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布置有效阅读任务

真正的阅读过程是读者和读物(或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意义不附于语言形式表层, 读者必须利用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预测、推理等积极思维才能获取意义, 理解读物。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布置英语阅读任务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在科学理解阅读过程的前提下, 设计出符合阅读规律的课堂阅读任务, 引导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提高综合阅读技能, 逐步培养学生成为高效阅读者。阅读的任务要适应学生的需要,切合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准备,既不过难过深也不缺乏挑战性和新颖性。

1.布置读前任务:

读前任务的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激活背景知识, 预测阅读内容, 为阅读做准备。现代阅读理论认为, 阅读过程是读者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相融时, 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 达到读者与作者互相交流的目的, 阅读成功。否则, 阅读失败。因此, 阅读前背景知识的激活是读前任务的核心。头脑风暴是常见的读前任务, 教师提出阅读主题, 学生展开讨论, 在头脑中搜寻以前的知识图式, 教师以各种表格网络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教具等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预测阅读内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策略。在阅读前, 学生观察插图、看课文标题及课文出处、写作时间、开头与结尾, 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预测课文内容。预测中的“悬念”, 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 很快将学生带入情景, 顺利进行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发展预测策略, 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成功的阅读者, 亦可使得阅读教学趣味无穷。

2.布置读中任务

阅读中是学生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深入理解作者, 发展阅读技能, 最终成为策略型、批判型阅读者的过程, 是整个阅读过程的核心部位。在信息获取阶段,学生利用略读和查读策略获取相关信息。略读(skimming)是指读者快速浏

览文本(速度是正常阅读速度的两至三倍), 了解文本中心内容的过程。阅读重心放在“找到”而非“读懂”上, 训练的是速度而非深度。这时的阅读任务布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在深层理解阶段,学生利用各种阅读技巧获得必要信息仅仅是阅读的一个侧面。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阅读还要求读者很细致地了解细节, 进而真正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的真实含义。如, 说了什么? 为什么说? 怎样说的? 说得对吗? 我同意吗?等。因此, 培养学生成为认知型、反思型、批判型的阅读者是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获得一定量的信息后, 进一步设计阅读任务, 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本阶段布置阅读任务不仅要照顾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理解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细节的能力。

3.布置读后任务

现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往往存在一个致命的误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课文, 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阅读任务, 表面上数量很多, 学生进行了多次阅读, 锻炼了阅读技巧, 提高了阅读能力。但深思以后发现: 首先, 多次阅读是无效的阅读, 许多阅读任务一次阅读即可完成;其次, 任务的设计重复, 无目的, 无法有效地与阅读策略挂钩;再次, 整个阅读课堂的任务设计停留在浅层信息的查找阶段, 无法推进阅读进入深层理解阶段;最后, 阅读教学仅注意了信息的获取, 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处理和使用。读后任务应指导学生在深层理解作者观点及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用批判的目光整理信息、内化信息、输出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真正的问题。这时我经常为学生布置一些信息应用任务。信息应用任务是指,阅读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获取信息分析、处理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因此, 在完成对文章文本信息的反馈后, 一定要布置信息应用的任务。有效的信息应用任务应涵盖信息的加工、利用和扩充。

文言文有效阅读教学例谈 篇7

一.创设情境, 顺利走进文本

鉴于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的创作时间距今已经非常久远, 也鉴于其深奥难懂的文言文语言使很多同学对之望而生畏, 还鉴于“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才可以得益”等教育教学理念, 所以, 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经典文言文阅读课文时首先为同学们创设和谐、愉悦、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以便在“润物细无声”中消除同学们“谈文色变”之恐惧心理, 激发同学们乐学、善学文言文的浓厚兴趣, 继之引导同学们顺利走进文言文阅读文本并在其中接受先哲美丽情感和高尚情怀的熏陶。

比如, 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 我首先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了从网络下载的中央电视台举办并制作的全国第八届桃李杯古典舞比赛《爱莲说》视频 (表演者:北京舞蹈学院邵俊婷) 供同学们欣赏。当同学们看到视频中的演员在舒缓、悠扬的古典乐曲的背景声中为了表现莲的美好品格而塑造的各种优美的舞姿时, 同学们那种急于走进周敦颐《爱莲说》文本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 于是在我为同学们播放的贾鹏芳的二胡独奏《睡莲》的背景音乐中, 不约而同地高声诵读起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二.诵读涵咏, 其义自现

鉴于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注重传承歌咏与诵读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经典美文的优良传统———比如清代 刘大槐《论 文偶记》中 曾说 :“ (读古人书) 烂熟后, 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 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 合我喉吻者, 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 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还鉴于“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的古训, 所以, 教学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文本时, 我们必须很据不同作者、不同文本内容、不同情感基调、不同艺术风格等引导同学们进行形式多样的诵读涵咏, 比如听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轮流读等, 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同学们探索、总结朗读诸如周敦颐《爱莲说》等文言文文本的方法。

比如, 教学周敦颐《爱莲说》, 我要求同学们在听读名家的配乐朗诵、感悟文章的语感、对重点语句反复诵读后, 再引导同学们总结、归纳诵读、涵咏诸如周敦颐《爱莲说》等文言文中诸如字音准确、停顿长短、语气强弱、语调高低、感情褒贬、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技巧, 在紧紧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 抑扬顿挫地读出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与韵味, 就像叶圣陶说的那样:“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使文章出自我的文笔, 情感发自我的内心。

三.独特体验, 多维探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言文文本, 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向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审美体验, 并有所思考和感悟, 继之使同学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智慧获得启迪等。此外, 教师还要珍视同学们在阅读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时的独特理解、体验和感受等。不仅如此, 教师还应该培养同学们对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文本的独立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比如, 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 我要求同学们在自读课文三遍并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后, 在有限的45分钟内特意“留白”5分钟,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本中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描写莲花的高洁形象, 其用意如何?

2、我认为:在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作品中, 莲不仅是文人的爱物, 也是画家的恋人, 更是音乐艺术家的情人。请同学们为我的上述观点提供事实论据。

一石激起千层浪。3分钟后,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时, 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够有理有据地畅所欲言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8

关键词有效性研究;兴趣;学习

作为肩负着文言文传播特殊使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在遵循时代气息的基础上,以尊重学生心理、个性发展为前提,寻找一个传播传统文化和强调考试实效作用的契合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成为我们必须深究的问题。总结自己在平时教学中所得经验与体会,我概括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朗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朗读要注意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如:《狼》一文中,“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首先,从内容上分析,“其一犬/坐于前”意思能够讲得通,“其中的一条狗坐于前面”,但一放进文章就讲不通了,因为文章中没有出现狗,“其一犬坐于前”是说“其中的一条狼象狗一样坐于前面。”“犬”不是指狗,而是名词作状语。其次,从语法角度分析,也会发现第一种断法的错误性,“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成了偏正短语,“犬”成了这个偏正短语的中心语,这个句子的陈述对象自然就成“犬”了。另外,这种划法把“犬坐”这个偏正短语(状动结构,即动词偏正短语,其结构是“状语十动词”)也给割开了。

(2)朗读要注意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二、以改写文言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写是以原著为依据,适当改变原作的体裁、结构、表现手法等的一种写作方式。改写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各种文体、语体、人称、结构、表现手法的特殊作用和相互关系,学会应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内容,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它对提高我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很有效的。尽管改写只是根据别人现成的文章来写,不像其他文章那样固有创造性,但改写仍有可供发挥才华的天地,在语言的运用、材料的组织以及对各种文体的掌握方面,还是有练习价值的。

改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主题方面,要对原作进行认真品味,透彻理解。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不作改动,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不改变主题思想。第二,在内容方面,要注意到古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古文的语言比较精练,语句跳跃性较大,在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上受的限制较大。而记叙文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情节可以充分展开,人物的性格可以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凸现出来。所以,如果不根据原文加以想象,适当补充一些情节,就会使改写后的文章显得枯燥无味。只有在充分运用古文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增补必要的描写,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第三,在语言方面,要注意古文和记叙文不同的文体特点。用现代汉语来改写古代诗歌,不是翻译文言文,不必句句都紧扣原文,只要能表达原意就行了。为了叙述的方便,有时候还可以改变人称进行写作。诗歌中的语言为了符合文体需要,常常会省略一些句子的内容,语言顺序比较自由,在改写时,都要一一改过来,使语言符合记叙文的语言要求。

三、以翻译文言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

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意译。具体方法可概括为五个字:留、调、换、补、删。(1)留。对古代专有名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不必翻译。(2)调。调整语序,如使动式、意动式、为动式、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3)换。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单音节词。如: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传》[译文](怀王)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用现代汉语单音词换古文中的单音词。如: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译文]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讯;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换与今意不同的词语。(4)补。名词活用为动词,就应补出相应成分。如:道不通,天又大风。《赤壁之战》[译文]道路不通,天又刮起了大风;补出省略的成分;补出量词。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译文]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按照现代分数表示法补出未出现的成分。如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译文]即使不被斩首,去边地戍守而死的至少有十分之六七。(5)删。删去偏义复词中做为陪衬的词。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译文]你可以告诉婆婆,尽早地把我休回娘家;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少量的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包括发语词、"之"、"是"等)。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译文]山上有一个小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此外,为保证译文准确,翻译时还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甚至其它外围信息(出处、标题、注解)进行推断和印证,译完后还要将译文与原文仔细核对,以免出错。当学生把陌生的文言文译出趣味时,那文言文教学就没有困难可言了。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立足于时代特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彰显其个性的发展,让他们自觉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9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初中语文课本上有近三分之一的文言文篇目,它们都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而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在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差,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也不愿意深入研究这个领域,农村文言文教学成了一个无从问津的“死角”,学生害怕,老师头痛。公开课、优质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篇目教学。从师生教与学两方面来看,文言文教学是农村中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用力多,但收效少。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寻求文言文教学的的有效方法,我们就农村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农村初中教学环境欠佳

诸多原因,农村初中学生图书拥有量少,许多农村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金钱为孩子创造一定的文言学习环境,再加上农村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有的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导致大部分农村学生学习习惯差,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臵的学习任务。课本上的识记、阅读、背诵等文言文教学任务落不到实处,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自然低下,更不用说拓展延伸到课外了。

2、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厚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没有强烈的需要自然就不会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我们调查问卷结果来看,50%学生认为“文言文章”有趣,8%的学认为没趣,多达42%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与否,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文言文”,但也有较大部分学生的需要是迫于应试升学压力,所以学习大打折扣,学习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3、学生对文言文畏难情绪严重

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词语简洁,意境优美,但它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少,相比现代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块“硬骨头”。学生学生中有戏言曰:学习语文三大难,周树人文言文写作文。由此不难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当前农村初中生身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格外吃力,常为一些晦涩难懂的字词所困惑,对文言文的学习俨然成了学生的“第二外语”,学生普遍不喜欢,且害怕学习文言文。二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文言文题目是靠“猜答案”做答,有的整个大题全部留空,眼睁睁的文言文题目分数大量流失,如此一来,学生更是对文言文阅读望“题”没及,怕——不会——更怕——更不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自然丧失了学习兴趣。

4、学生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学习缺乏主动性 现在市面上的教辅资料泛滥,学生只要有一本《教材全解》或《初中语文一本通》之类的教辅资料,上课完全可以不听讲,不做笔记,不思考,做作业照抄答案。如此一来,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没有主动性,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二)教师方面

1、文言文教学目标不明晰

大部分农村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明确。文言文教学应该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更是文化的熏陶感染。文言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古汉语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得到心灵的净化。而我们大多数教师往往根据考试题型的要求去教学,只注重让学生掌握可怜巴巴的语言知识,会翻译、能背诵就行,对文言文中丰富的美的内涵缺少挖掘。即便有一些分析,也是简单匆忙,“从本到本”,缺少“迁移”。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文言文教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无丝毫兴趣,文言阅读水平自然很低。

2、文言文教学形式简单,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我们农村初中教师文言文教学方法简单,常常先是作者介绍、背景介绍、范读齐读课文、字词串讲、翻译、句式用法归纳、主题分析,然后让学生读熟背诵,课课如此,千篇一律。这样势必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容丰富的教材定格成了生产流水线,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让师生都觉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没有活力。

3、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一言堂”居多,限制了学生思维,不符合新课标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为提高分数及效率,文言文教学大多是串讲式,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一讲到底。学生只有被动的听和说,没有时间去思考,学生在课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脑子里却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文言文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自然提高不了。

4、缺乏拓展和迁移

由于目前文言文教学都是以考试为目的,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老师往往只注重课本,没有将课内的文言文知识拓展、迁移到课外,没有能引导、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书籍,以及在作文中运用文言文的好词好句,使作文更有文采,更有内涵。学生对文言文是了解和学习也只局限于课内,即使死记硬背了一些文言字词和课文,也往往不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当然,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言,文言文教学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弊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对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有了一点心得和体会。

二、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1、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应注重从激发兴趣入手。我们必须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提高文言文课堂效率的前提。(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著名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所以,在教学时应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设计各具特色的精彩导语,在教学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紧紧抓住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尤其应当重视课堂导入。(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文章不同,其内容各异,文学特点各异,我们必须因“文”施教,采用灵活教法。只有不断变换教法,才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3)鼓励学生探究质疑。一个优秀的课堂是一个活跃的课堂、一个民主的课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就必须鼓励他们深入思考、积极发言、勇于质疑,这样才会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活”则生趣,趣而求知。(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古诗词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文言文重点字词背诵分组竞赛,把课文改编成故事,或讲述相关的故事,或是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学、好学文言文。

2、注重诵读,训练学生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新课标也将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上,可见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还可以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熟读直至能背诵,才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加强诵读的方法指导。诵读应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清字音;第二步,粗知大意,掌握思路;第三步,读出语气、语势;第四步,体味情感,感悟情境。诵读方式灵活多变,范读自读相结合,齐读和个读相结合,讲前读和讲后读相结合,朗读和背诵相结合,把诵读落到实处,就能事半功倍,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3、重视预习,借助注释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学生必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分析、感悟、欣赏课文,这势必需要更多的课时量才能完成。我们平时的文言文教学往往把要求一课时完成的课文上成两课时,要求两课时完成的课文上成三课时、甚至四课时,课堂教学效果极其低下。当前课文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结合注释或进行合作学习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注释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文言字词类就可以基本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对难理解的、重点的字词句仔细讲解分析,学生能理解的只需要稍作点拨即可。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既让学生领略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了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本身也有了成就感。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水平肯定会越来越高。

4、转变观念,避免“满堂灌”,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避免“满堂灌”,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文言文教学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最后解决问题。作为农村初中的教师应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应该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传承古代文明,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因此,文言文教学就应该重视文学欣赏,让学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体味文中之雅,接受审美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文言文教学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享受文言文作品的精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5、重视积累,拓展迁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对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翻译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加以运用。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适当向课外迁移延伸。主要从文言文知识和思想方面迁移,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比如,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延伸,与课文内容、主题相近或相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课外文言文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另外,文言文词义也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训练,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

初中文言文阅读 篇10

实施趣教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负载和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2、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工具。如何使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文言文精华不被悠久的历史长河淹没?如何使这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字真正成为修身养性、提升人格、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如何让原本生动有趣的文言文在学生的学习中呈现出来、鲜活起来? 因此结合我县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这样的课题。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提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新课改的许多思想都对文言文教学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里,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可能是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各种教学模式、方法在课堂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文言文教学还是“春风不度玉门关”。造成文言文教学效果不佳,当前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两条:一是教学目的定位不当,“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成为文言文教学主要甚至唯一的目的,以至教学内容无限向艰深、琐碎、偏僻延伸;二是教学策略失准,串讲、串译被视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奈,学生更是学得艰难、学得疲惫,以至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因此,教师急需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打破文言文教学僵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唤醒文言文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设法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体会到文言之美。

三、本课题研究意义

目前学生学习文言文被动,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加上文言文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遏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僵局。另外,在我们县许多语文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学行为得不到系统理论的观照,只限于丰富经验的层次,难以求得理论的提升和推广。本课题试从文言文教学的现实角度研究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期望能结合我县语文教师自己多年的丰富的教学实践,本着研究探讨的态度,就初中文言文阅读实施趣教教学,做理论上的归纳和阐述,试图为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落实提供新的思路。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

①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②有效性控制和创造一定条件,从字词的积累到文言的阅读,采取系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③教师要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与阅读规律的传授,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构建立体化、多层面、高效益的学习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五、研究的内容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2、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①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本的桥梁。教师可开拓创新,发展问的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发展提问的模式,变教师一人发问、一问到底,为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相结合。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②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改变固有的文言文教学的先导入,后字词,再作者介绍,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模式,可创见性的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有机的组合。以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以探究点为突破,拔出萝卜带出泥,牵一发而动全身,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③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依据新课标精神,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六、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

1、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1)导入: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文言文教学要有趣味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遵循“读是关键”,保护孩子的兴趣是第一位,尽量做到“好玩”。教学目标降低,教学方法灵活,学习方式多样,尽量简单易行。达到读起来朗朗上口,学起来轻轻松松,笑起来开开心心。

通过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大致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技巧和规律。采用通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重音、语速)与精读(字斟句酌、质疑释疑)相结合;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与品读(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相结合。

1.“读——咏结合式”教学,做到读、诵、唱三结合。

诵读是文言学习的基本手段。文言文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最好让学生能拉着腔调、摇头晃脑地来读,出声有感情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直接与古人“对话”。

2.“读——演结合式”教学,在表演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演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加深对课文语言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读演结合,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如“自相矛盾”就可以进行读一读、演一演。

3.“读——问探究式”教学,在研究发现中感知文言文的魅力

每一篇文言文,如果从不同角度去鉴赏,都能发现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字词到句篇,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句段……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课题资源。在学习文言文时,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树立“问题就在你的身边”的研究性学习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爱好,组成兴趣小组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适合于研究的课题,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之”的研究,就可以引导孩子们开展小组合作进行研究。

4.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进行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如“读写促进式”等。

(3)理解: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有计划地识记和分辨文言常用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理解相关的文言、文学和文化常识。品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

(4)拓展: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下逐步增多自学的因素,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5)评价:通过试卷检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赛,文言知识比赛等形式来建立学生“亲近文言文”成绩卡,记载学生各项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向家长通报。

2、学习文言文积累运用的研究

孩子们通过文言文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展示平台,从而进一步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利用今后的学习发展。

(1)开展“1234趣味文言文运动”: 即要求学生每人每周有机地诵读积累1篇文言文、2句古代名言、3首古诗词、4个成语。“有机”意谓所积累的名句、名诗和成语要求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材料)。主题类可以分为读书、惜时、理想、爱国、友谊、思乡等栏目,材料类可分为人物、景物等栏目。然后,根据一星期来积累的内容,可以连词造句、连句造篇,最好完成一篇运用好词、好句、好诗的“练笔”。

(2)出版“趣味文言文”专版黑板报。

(3)建立“趣味文言文”专题网站或者博客。(4)排演“趣味文言文”课本剧。(5)编创“趣味文言文”片段。

(6)撰写“趣味文言文”专辑日记或作文。(7)制作“趣味文言文”专题手抄报。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林列荣

1、负责课题的整体研究动向,组员分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2、定期召开课题组教研会,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研究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一):

冼昌贤:负责资料统计分析、实验班各阶段的问卷调查及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的测试; 程儒成:负责资料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验班的教学。课题组成员

(二): 各学校科组长

八、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掌握相关理论,搜集与有效教学和初中文言文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厌学的原因。研究原因,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3、个案研究法。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4.语文实验研究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实验班的学生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创造一定条件,反思自己在文言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活动,试图找到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途径,验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假设。

5、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九、预设的研究果

1、初中学生能阅读半文言的文学名著,并交流心得体会;

2、教师总结、交流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形成有我县特色的成熟的文言文趣教范式,完成《初中文言文趣教》一本,适合课堂教学使用,并推广运用。

3.发表省级刊物至少3篇。

4.力争在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06——2012.11

①确定课题组成员;②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③培训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国内外有效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方面的资料,理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关注解读新课程标准,思考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11——2013.07 ① 阅读思考

收集并阅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检测,了解学生状况,建立前期档案,并形成文本上送至定安中学语文教研网(11月20日前上送)。

②调查访谈

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找出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反观理论本身,提出实践问题的解决对策(12月20日前上送)。

③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实验研究法,做详尽的记录,并不断反思,然后,根据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尝试性的构建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用策略;

④定期研讨、交流;做好实验课例、课件、论文等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9——2013.12

①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及课题写作过程中的得失,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的初稿。

高中文言文有效阅读研究 篇11

一.创设情境,消除畏难情绪

鉴于文言文的创作时间与今天相隔久远,其深奥难懂的语言障碍使很多同学对之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也鉴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之缘故,(列夫·托尔斯泰语)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文言文阅读课文时首先为同学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便在“润物细无声”中消除同学们学习文言文时所产生的畏难情绪或厌学情绪,激发同学们学习、探究、品鉴文言文的强烈兴趣,继之顺利走进文言文阅读文本并在其中沐浴先哲伦理、道德与智慧等的光芒。

比如,在教学司马迁的《史记·鸿门宴》时,我首先运用电教设施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汉刘邦》片头给同学们视听。当同学们看到影视中再现的汉代风流人物刘邦与富有汉朝时代气息的生活场景、聆听着孙健激越高亢的《大风歌》(汉代刘邦词)时,同学们那种急于走进司马迁、走近刘邦、走近项羽等的兴趣顿时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于是立即非常主动地、不约而同地走进了《鸿门宴》文本,继之在阅读、探究、品鉴《鸿门宴》中与作者司马迁、与《鸿门宴》中的主人公刘邦和项羽等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心灵沟通,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愉悦的审美体验。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鉴于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诵读文言文阅读课文的重要性,也鉴于我们的先人历来就有涵咏与诵读经典美文的优良传统,比如唐代白居易曾苦读经典名文至“口舌生疮”, 韩愈也曾“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宋代欧阳修也曾“昼夜废寝食,唯读书是务”等,还鉴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所以,教学文言文阅读课文时,我们必须很据不同文言文文本的不同内容与不同感情基调等引导同学们进行不同的朗读训练,比如整体阅读、经典段落反复阅读、分角色朗读、对比阅读等,并在此过程中教给同学们朗读文言文文本的最基本的但是又行之有效的诵读方法。

比如,教学《战国策·荆轲刺秦》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同学们先后运用整篇诵读、重点段落反复朗读等方法诵读课文,并引导同学们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中出现的难点、要点、考点等,比如,通假字、古今词义、特殊句式等,并教给同学们在紧紧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读出文章的气势与情感,“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似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皆出于我心、文章所写之内容皆出于我手。

三.关注体验,引导探究

鉴于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主导者,而同学们才是文言文阅读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之缘故,我们不仅要引导同学们在充分阅读文言文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切的情感体验和多维度的思考,还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同学们富于创造性的文言文阅读活动中,并在此过程中参与同学们的分角色朗读或者自编自演的课本剧表演活动中,比如我就曾在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的课本剧《鸿门宴》中扮演过在鸿门宴中狼狈逃窜的刘邦角色。

此外,还应该引导同学们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学会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鼓励同学们对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便培养同学们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比如,在教学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同学们基本读懂文本大意的基础上,我曾引导同学们对下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不少人认为,陶渊明弃官隐居是因为官职太小的缘故。对此,你的观点如何?理由是什么?”结果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小组辩论中都能够有理有据地畅所欲言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创设情境消除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引导同学们明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和关注阅读体验培养探究精神,那么,我们在文言文阅读课文教学中就不仅可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有关文言文教学之理念,还可以借此培养同学们的高尚情操,完善同学们的美好品格,并继之构建美丽、和谐、精彩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堂。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篇12

一、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特征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环节设置的是否合理, 关系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问题, 想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保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 其次, 老师要选择合理恰当的方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让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教育方法, 才能引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才能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最后, 要考虑到选取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和学生心理的发展, 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时候, 也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1.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使学生融入到阅读意境之中。学生想要理解一篇文章, 最好的办法是融入到文章所描诉的环境和氛围中, 这就要求老师要对语文阅读进行合理, 具有情景的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文章的每一个段落的内容, 设计的问题和内容都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并且根据这些设计, 容学生融于到阅读意境之中, 比如语文版的初中语文《风筝》, 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由于是以“风筝”为线索, 最终批判的是封建宗族制度的残忍, 就可以根据这篇文章, 设置和“风筝”有关的话题, 比如提问学生有没有玩过风筝, 都是和谁玩的, 那个小朋友现在还有联系吗, 如果是你的朋友或是弟弟遭受到风险宗族制度的迫害, 你有什么想法, 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去阅读文章, 由于有情绪的铺垫, 可以让学生融入到阅读文章之中, 更深的理解文章, 能够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2.根据学生差异, 因材施教。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 都是采取统一教学方法,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因此同样的教学方法,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 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 因此也就不能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所以, 要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 制定出几种教学方案方法, 尤其对于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一定要有耐心。比如语文阅读《空城计》, 充分的把握住敌人的心理想法, 最终吓退敌人。而很多学生会不理解, 为什么不进城攻打诸葛亮, 这就是对心理掌握不好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诸葛亮平时的行为, 以及司马懿的平时行为作风以及心理活动, 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为什么最后司马懿退兵了, 因为虚虚实实才是用兵上道。所以,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根据阅读文章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才能真正的把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提高。

3.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 所以语文老师的语文水平以及所以语文素质, 都关系到了学生语文阅读的成绩。所以, 想要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 首先语文老师要有独特的语文素养魅力, 并且语文水平很高, 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认真听讲。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 积极发言提出问题, 并且可以和老师进行讨论, 修正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所以, 提高老师的语文阅读文化素养很重要, 只有老师的语文素质高, 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才能让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4.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 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阅读十分的重要, 所以要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环境,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语文版的《卖油翁》讲述的道理是熟能生巧, 实践出真知, 同时也告诉我们,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让我们不要根据已有的成绩就骄傲自满。并且可以依照卖油翁的环境情节, 让学生往水瓶中倒水, 看能否成功, 并且多次练习得到的结果怎么样。这样营造一个良好课堂环境, 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 才能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科目, 是提高我国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让语文阅读课堂的效率更高, 才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语文成绩。可以根据语文阅读的内容, 合理的改变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为学生的语文阅读成绩的提高, 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摘要:我国语文教学正处于教育改革时期, 语文教改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素养和语文阅读水平,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所以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应该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因此改变现有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就变的十分的重要。要根据学校的语文阅读的教学特点, 科学合理的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 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本文就根据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提出一点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建议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业人口下一篇:初中数学评课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