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总结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规划设计总结(精选8篇)

城市规划设计总结 篇1

院里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8人重点项目服务小组,对接选址、规划、征拆放样、施工图设计、各工程设计审查、资产评估等工作,带领院测绘、规划、设计、预算招标等专业骨干人员服务重点项目共62个700多人次,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价值220多万元,主要完成了月亮湾新区建设、安置小区规划建设、路网畅通工程建设、县城三江六岸、老年福利院、台商创业基地规划建设、扶贫移民安置示范项目、九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四房一区、应急避难场所、县城近期重点项目涉及杆线迁移、全县260多所中小学补办证件、老城区棚改等项目所分配的工作任务。

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在骨干力量调整的情况下,院里提出“保质量、有创新、稳增长”的思路,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一是实行联强联大。联合省规院、市院编制台商基地西区控规调整、十条道路施工图设计、小高层设计,进行住宅项目日照分析等创新工作。二是实行管办分离。专门设置了分管生产经营的副院长负责业务承接、合同签订等外围工作,共签订合同135份,减少事务性工作对业务操作的干扰,让业务操作人员静心做事。三是优化分配机制。在以往管理人员工资本身低的情况下再次大幅度减少,把工资和福利待遇昼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大大提高基层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四是后勤保障有力。对内适当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加强管理;对外积极做好协调,争取到了服务性收费全额返还。五是发展后劲增强。今年新增外聘了2名结构师、2名规划师、1名测绘工程师,成功申报了五年期限的规划设计丙级资质、建筑设计丙级资质。

规划设计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重点项目230多人次;完成了12项规划编制项目的续编工作,新编规划项目30余项,主要有:中村乡敬老院详规、中村乡政府详规、九二基地安置区(周田)详规、白鹅敬老院详规、白鹅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详规、周田新法庭详规、洞头官丰农贸市场详规、地震台详规、麻州敬老院、高排右水等七个乡镇出让地块详规、台商创业园西区安置地规划、台商创业园西区控详规等规划,规划面积达5000亩;市政施工图设计主要完成了九二工业基地纬二路及经一路、台商创业园纬八路、新中学四合院、右水小学、四小等工程项目,参与及组织设计的市政道路共计30公里,主要有九州大道拓宽施工图设计、同济大道拓宽施工图设计、教育北大道、清平乐大道、安居路、文园路、翠竹路、林岗三路、月亮湾西大道、湘贡路,湘南三路施工图设计;土方计算6000多亩;办理红线图210多份。

建筑设计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重点项目70人次(着重月亮湾、九州安置房项目);建筑方案主要完成了中村乡等乡镇敬老院等工程项目计47幢约4.5万平方米,施工图完成3.6万平方米,绘制历史遗留问题及危房改建户办证图120余份。

工程测绘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重点项目370多人次;配合选址测量、征拆测量70余次,用地面积6500多亩;定线放样65次,主要完成了麻州镇台商工业园生物有机肥厂房244.16亩用地界址、搅拌站75亩用地界址、烟草公司49.57亩用地界址、麻州九州安置地建筑等工程项目定线放样;城投、国有资产、拍卖土地宗地65宗;历史遗留、“两违”、危房改建现状测绘150幢;道路横断面测量15.6公里,主要完成了清平乐大道、教育北大道、沿河南路、文园路、贡滨东路、湘贡路、林岗三路、湘南一路道路横断面测绘;教育局200多所学校、乡镇示范幼儿园宗地图外业现状测绘全部完成并及时出图。

预算招标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重点项目30余次(征拆评估);完成了周田镇下营村幼儿园教学楼、城北安置地土方工程、省氟盐化工产业基地纬二路、经一路道路工程等183项预算编制,总建筑面积218872.99m2,总造价约5.46亿元;同时完成筠门岭敬老院市政、麻州镇九洲新村安置房基础工程、县职业技术学校路灯工程等89项工程量清单;招标项目主要完成了县月亮湾新区安置区和接待中心(含干部交流房)总平面施工图设计、县月亮湾新区安置区安置房基础以上主体工程监理、县低丘缓坡荒滩试点项目(县台商创业基地西区土方平整)等75项,中标金额约3.26亿元。

三、中心工作积极作为

一是扎实有效推进“三送”工作。院挂点洞头乡洞下、官丰、肥岭3个村,3名常驻队员,16名非常驻队员,按照县“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的新任务、新要求,纵深推进了“三送”工作,今年共有3次被评为先锋工作队。张贴联系牌340余块、发放《连心册》340余本,宣传栏12块。至今落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承诺事项累计18项,兑现承诺事项18项;提供扶助资金17.26万元;提供免费技术服务价值资金6.6万元;撰写民情日记495篇;上传民情日记120篇;排查调解处理矛盾纠纷累计16件。全年共组织政策宣讲30余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累计3500份。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三送”挂点村困难群众10人,院发放慰问金共计7000元;“七一”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10人,发放慰问金共3000元。二是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耐心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合法合理合情解决问题。同时,也确保了院里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三是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单位女职工和男职工妻子环孕检达100%。四是一丝不苟地落实好县委县政府以及县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确保了政令畅通,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城市规划设计总结 篇2

(一)

一般来说, 重大项目建设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尤其对于规模不大的城市, 往往一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就决定了这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和主要职能, 也决定了这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如湖北的十堰市, 因为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而使其因车而兴, 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车城”;湖北的宜昌市, 因为葛洲坝和长江三峡两个水利枢纽工程的相继建设, 成为举世闻名的“水电城”。其城市规模也相应从小城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从中等城市发展到大城市;还有, 湖北武汉市的青山区, 因为有了武汉钢铁公司而被称为“钢城”, 等等。

二是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由于重大项目的建设占地面积一般比较大, 加上建成后往往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或配套项目) , 使得不少城市 (尤其是中小城市) 的城市总体布局受到重大项目建设的多重制约和影响。如湖北十堰市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 始于“文革”时期, 其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工厂按照“靠山、面水、扎大营”的思想, 分别布置在东西长达30余公里的几十条山沟里, 人们形象地称十堰当时的城市布局结构为“羊拉屎”。

三是影响城市基础设施。不少重大项目的建设不仅需要相当规模的基础设施, 还对某些基础设施更有特别的要求, 如电力项目的建设对输配电线路和设施用地的要求, 炼油项目的建设对输油管道建设的要求, 物流项目建设对道路交通设施的要求等。

(二)

建国60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前30年, 湖北省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从“一五”时期武汉和黄石成为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布局的城市开始, 湖北先后因为重大项目的建设而兴起了一批新兴的城市, 如宜昌、襄樊、十堰、鄂州、荆门、潜江、应城、丹江口市和秭归、兴山、巴东县城等。这些城市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因当地独特的资源开发而兴, 如因水电项目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宜昌和丹江口市, 因地方铁矿、油矿和盐矿、膏矿的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鄂州市、潜江市、应城市;一类是因国家区域生产力布局而兴, 如荆门 (国家布局了炼油厂) 、十堰 (国家布局了汽车厂) 、襄樊市 (国家布局了汽车产业) ;一类是因重大项目建设引起的迁建而兴, 如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而另址新建的秭归、巴东、兴山等县城及其它若干城镇。

(三)

在多年的重大项目建设与城市规划的结合中, 湖北省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从经验来讲, 一是1950年代末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在项目建设时, 将施工用地布局与因工程建设而淹没的均县县城的迁建规划相结合, 将施工用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实现了“大坝建成、城市形成”的目标, 成为水电枢纽重大项目建设与城市规划结合的典范;二是“文革”期间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为了改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厂”无“城”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 十堰市在城市规划的引导下,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改善人居环境, 完善城市功能, 变城市分散布局的“羊拉屎”为组团式布局的“牛拉屎”, 使十堰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山地特点的现代城市, 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市;三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宜昌市充分利用三峡工程建设的机遇, 适时修编城市规划, 明确提出“服务大三峡, 建设新宜昌”, 使宜昌市的综合竞争力大为提高, 成为湖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四是“98”洪水后武汉长江干堤的建设。武汉市经过充分论证和精心规划设计, 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 将长江干堤建成为“武汉江滩”, 既满足了城市防洪的需要, 又为市民休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场所, 成为武汉一大新的亮点。

从教训来看, 首先是“文革”期间荆门的建设, 时任副总理的李先念同志曾经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简报中批示:三线建设问题很多。像荆门这样乱的地方, 要停下来重新规划, 搞好规划再建设。还有潜江江汉油田的建设, 其生产生活用地的选址远离当时的潜江县城10多公里, 至今潜江的园林城区和五七 (油田) 城区仍然还是各自为政, 城市面貌难形成, 规模效益难发挥。再就是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而搬迁的巴东县城, 当时片面强调就地后靠而建在古滑坡体上, 目前不得不实施二次搬迁。

(四)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篇3

杭州融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环保、低碳、生态观念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要对环保意识、生态观念和低碳发展有科学地体现,要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个重点的方面加以着重考量,应该在规划设计科学化、绿色容积率规模化、生态规划设计精细化、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化的基础上,将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统一起来,形成其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征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指导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本文就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由于我国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到各个方面中,因此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响应中央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和特点

1.1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建设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2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

1.2.1生态城市具有流转作用。城市现代化的塞础设施为人类、物质、资源等的运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当各类流达到快速流转时,就可以降低生产中的经济损耗,减少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1.2.2生态城市具有整合性。生态城市除了要有适宜生活的良好环境,还要能够在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要注重人类、自然、社会这三方面的协调,不能为了谋求任何一方的发展不顾其他两方面存在。

1.2.3生态城市的环境质量指标具有国际性。全球对于生态城市的环境质量有公认的标准,只有加强管理工作,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才能使城市的环境质量包括绿化率、污染率、管理水平等达到国家标准。

1.2.4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其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人、生态环境、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中。生态城市主要给人类提供了自身发展所需的环境,而这种充满人类文明的文化气息恰是生态城市的内涵。

二、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准则及要求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为设计理念的思考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以及保持和维护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自然生态过程的循环再利用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做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要求:

2.1合理布局,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不污染环境,规划和设计的时候,我们将努力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2.2优点和缺点并存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2.3从自然生态的制衡,自我调节的生态的概念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将设计融入到城市当地自然中去,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积极推广先进的生态技术去处理生活排泄物及生活垃圾,推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坑塘湖河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三、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生态优先的方法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离不开居民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向公众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使生态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使生态优先拥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的图纸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行动当中,通过政策来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优先原则。

3.1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对于人类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关乎人类的兴衰。人们长期以来都缺乏环保意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意义,牺牲环境来追求经济利益,使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环境严重受污染并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理念,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3.2生态对于人们来说就在身边,生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生态优先提供法律支持。建设良好的生态平衡的社会,政府应该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导力量。政府通过制政策、加强监管、建立环保执法部门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有效地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

3.3以往的城市规划设计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生态资源环境的特征来确定和规划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现在的发展,还要考虑城市长远发展的目标。

四、现代生态城市规模的规划设计

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口规模。确定人口规模不仅需要考虑到未来人口增长的规模,还要考虑到满足人们一定生活质量的合理化的人口规模。同时由于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除了要考虑固定的人口分布规律,还要考虑到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人口变动的规律。这样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确定较为合理的人口规模,以免因规划不合理,人口骤增导致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失衡。

其次,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用地的规模。改变原来的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去评价用地情况的方法,从生态的角度来评价用地的类型,将不适宜做建设用地的区域、需要对建设用地进行宏观控制的区域和适合做建设用地的区域划出来并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控制标准。现代生态城市在规划设计中,还应结合本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人口的规模合理设计城市道路结构和城市产业发展,加强社区的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饮用水源地、保护河流和水库、保护风景旅游区等;还应重点预防,综合治理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对污染进行集中控制;加强绿化区、烟尘和噪声控制区的建设等等,确保城市规划设计以生态优先的原則进行实施。城市规划设计中,也要注意考虑到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现代生态城市也应在确保城市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条件下,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生态城市的涵义与特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探析与思考,将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进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荣金.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2]朱锡平,陈英.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J].财经政法资讯,2007,(02).

[3]叶麟珀.浅议生态城市规划[J].山西建筑,2009,(14).

城市规划复习总结 篇4

城市化: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和自然观念。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成历史不长,活着历史虽然很悠

久,也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但其整体风貌主要是近代的。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逆城市化: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势缓慢甚至出现停滞,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区域空间一体化,大城市走向郊区化的现象。过度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生脱节,出现过量乡村人口向大城市迁移,超过了国家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导致城市失业、城市贫困、犯罪和社会**等问题的现象。低度城市化:当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而出现的城市化滞后。

城市中心区:是指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第三产业的集中地域,为城市及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综合服务空间,并有别于城市其他地区。容积率:指一个小区的总建设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城市景观:是城市人居环境赖以维持生态与发展的资源综合体。小城镇:是指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基础设施:泛指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经营,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的一般条件的非营利行业和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中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基本观念:(1)整体观念(2)区域观念(3)自然观念

城市空间形态的分类: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散点型

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国际宪章有: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宣言、华盛顿宪章。

城市中心区结构形态:单核集聚模式、区域性集聚模式、多核集聚模式

基础设施的分类: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

英国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分为三个层次:历史古城,保护区和登录建筑。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中心与中心区规划,城市住区规划,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历史环境保护规划,旧城更改新建规划,城市交通法展战略与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核心内容:辩证方位,体国经野,和天人合一。也就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基本观念:整体观念,区域观念,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含义及思想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匠人建造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口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前面是朝,王宫的后面是市,每朝每市各百步见方。意义:这段话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依据,因为蕴含了天象学及风水学知识,且建筑形体积只有对称美,反映出强烈的皇权之上的理念,折射出封建社会的等级和宗教礼法.城市保护宪章:1933《雅典宪章》和1977《马丘比宪章》是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导则。

《雅典宪章》的思想:系统阐述了城市和它周围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指出城市和乡村都是构成一定区域的组成要素;创造性地把城市的基本功能概括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认为居住时城市的首要功能;同事指出了保存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是十分重要的。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化过程呈现出一条“逻辑斯蒂”曲线。(1)初期阶段:城市发展水平低、速度慢;以第一产业和乡村人口占比重大。(2)中期阶段: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3)后期阶段: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城市人口增长趋于缓慢,城乡差别越开越小。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1)直接因素:城市本身所在区位、景观、生态等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也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范围、城市性质、能源、公共建筑等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条件。(2)间接因素:城市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国家政策和行政体制、规划设计理论和建筑法规、文化传教理念等人文条件。

国外城市规划的思想:(1)田园城市: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模式,其形态规划总面积为圆形,道路网为环形放射,将城市划分为6个扇形区域。(2)明日城市: 反对城市不断扩展,提倡在原有旧城的基础上,在大片绿地上成组营造大楼来提高人口密度而降低建筑密度,以分层分级组织交通人流车辆来提高城市效率而保证居民环境质量。

周边式住区规划理论:住房沿周边布置,中间留出土地供城市森林和学习用地。环境质量高。旧城广义上包括哪两种类型?(1)一类是历史古城,至今还基本完好保留古城墙和城内路网格局,古城风貌尚存。(2)第二类旧区或因建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篇5

第一章

1.人类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2.3.4.5.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6.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7.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8.人口按从事的职业一般可以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分为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

9.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

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

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0.截止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已达6.22亿,城镇化水平46.6%。

11.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12.直到2030~2040年,中国的城镇化才会真正达到稳定阶段,届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城镇化稳定期70%~80%的一般水平。

第二章

13.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 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的建设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14.《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5.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量可见“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16.17.18.19.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马托斯。莫尔在16世纪提出的。“田园城市”的理论是英国人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20.29页

21.31也

2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23.邻里单位是美国人佩里提出的。

24.全球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有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

2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

第三章

26.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27.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28.“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

29.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和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

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30.近20年来,永续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31.永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2.三个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33.永续城市和和谐城市的关系:和谐城市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满足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

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人类还可以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到更大的愉悦。

34.当个方面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的程度,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和谐城市”

第五章

35.城市发展及其空间规划受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基本要素的共同影响。

36.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其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缺生产者和分解者)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37.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播。

第六章

38.规模经济、范围经济(103页)

39.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第七章

40.社会要素对城市规划的本质影响,在于城市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

活品质的提高。

41.城市人口的动态统计:一个城市的城市人口无时不在增减变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者

之和便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值。(119页)

第八章

42.城市文化:广泛的文化指普遍的物质生产、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生产力(经济活动)

-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精神的道德规范(思维活动)-趣味与倾向(大众化价值观)-个人修养(理想和素质)等,几乎囊括了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狭义的文化值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具有鲜明的时空特点:时代的产物,地区性表现,国家/民族文化,社会制度

43.文化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4.文化的类型: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

第十章

45.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方面。

46.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

47.城市规划的内容(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第十一章

48.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土地各自具有的自然环境性能的附着与不可更变得特性)、社会属性(在自然属性以

外,由于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而赋予的土地特性)。

49.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自然条件是多方面的,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组成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以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源等。

50.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下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既可用于建设用地。二类用地,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5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计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

类。

第十三章

52.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包括战略目标、战略

重点和战略措施等内容。

53.新时期对总体规划的要求: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3,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总体规划工

作的要求。(259页)

54.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内部各种功能要素的相互作

用是城市职能的基础,城市与外部(区域或其他城市)的联系和作用是城市职能的集中体现,城市是外部作用于内部功能相统一的整体。

55.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56.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57.城市布局形态的类型:集中和分散两类。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可进一步划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类型。分散式

布局的城市可划分为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多种形态。

第十四章

58.容积率: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英文缩写FAR。

59.容积率的计算:(单一性质的容积率的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上)/建设用地面积。(混合用地的容积率的计算)A=

60.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层数

61.建筑后退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进

行控制。主要包括退线距离和腿界距离两种。

62.行为活动的控制作用:(1)在具体地块内进行交通活动控制,可以形成合理的交通组织方式,并减少对外界的干

扰。扩大到整个城市,通过对各个地块的交通活动控制,可以正确引导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影响城市的整体出行结构。(2)通过对城市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的控制,可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容量,为人们的优质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自然环境。(3)在控制中通过对行为活动的控制,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城市整体运营成本,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

第十五章

6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

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作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各种敷设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64.大部分城市道路的三级划分:(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2)次干道<区干道>(3)支路<街坊道路>。

65.城市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和道路宽度两种含义。

66.路幅宽度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道路宽度指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道路的功能来决定。

67.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一块板、两块板好三块板。

68.城市客运交通由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以及公共交通几部分组成。

69.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是我国城市客运的只要交通方式。

70.货物流通中心:是组织、转运、调节和管理物流的场所,是集货物存储、运输、商贸为一体的重要集散点,是为

了加速物资流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产业。可分为地区性货物流通中心、生产性货物流通中心、生活型货物流通中心。

第十六章

71.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方案:可以从宏观战略。中观战略和围观战略控制三个层次制定城市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宏观战略首先是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从改变观念、革新技术以及建立相关机构等方面着手,加强清洁生产意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推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2,中观管理主要是对本地经济格局、工业布局、景观格局等方面的调整优化,最终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3,围观控制主要是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特别是重点污染工业、企业的末端治理。

72.循环经济理论及思想要求改变传统的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组成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转向“资源-产品-废

弃物-再生资源”组成的循环反馈型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环境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73.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

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74.2002年《城市绿地标准》将城市绿地划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

他绿地G5。

75.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76.城市绿化率=(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77.城市绿地系统:根据生态学理论,城市各类绿地组成的,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和大型绿地构成的空间系统

第十七章

78.城市基础设施是为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9.城市交通工程系统承担着保障城市日常生活的内外客运交通、货物运输、居民出行等活动的职能;城市给水排水

系统承担共给城市各类供水、排涝除渍、治污环保的职能;城市能源工程系统承担共给城市高能、高效、卫生可靠、的电力、燃气、集中供热等清洁能源的职能;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担负着城市各种信息交流、物品传递等职能;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担负着处理污废物、洁净城市环境的职能;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担负着防、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等职能。

80.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有:散点布局、线性布局、环状布局、放射性布局和网状布局等形式

81.城市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两大类。

82.选择城市给水水源的原则: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的发展需要。2,水源具有良好的水质。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的布局。5,选择水源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6,保证安全供水。

83.净水工程设施选址要点:1,水厂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2,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

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3,水厂周围应具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并考虑沉淀池、料泥及滤池冲洗水的排除方便。4,水厂应尽量设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5,水厂选址应考虑近、远期发展的需要,为新增附加工艺和未来规模扩大发展留有余地。6,当取水地点与用水地点较近时,水厂一般设在取水设施附近。通常与取水设施在一起。

84.管网的布置一般有两种形式:树枝状和环状。

85.树枝状管网的管道总长度较短,一旦管道某一处发生故障,供水区容易断水。环状管网恰恰相反,配水管网一般

敷设成环状,在允许间断用水的地方,可敷设树枝状管网。

86.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完全分流

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87.排水体制的优缺点:447页

88.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要点448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2. 篇6

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的管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的过程的活动。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是为了实现一点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和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城市设计,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安排,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控制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

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 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控制性 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 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 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 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 规定的使用用途。用地性质包含两方面的 意思:一是对土地的实际使用用途,如绿 地、广场等;而是附属于土地上的构筑物 的使用用途,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大部分用地的使用性质需要通过土地上的 附属建构筑物的用途来体现。

机动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 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 隔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 或道路路段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也是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包括通行机 动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 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 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 宽度。

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彼得卡尔索普 的”交通导向开发”基本模型,即TOD模 型,策略就是提出城市的土地开发和城市 建设应该朝着公交(轻轨或公共汽车导 向,而不是汽车导向发展的一种城市发展 模式③TOD社区是指围绕着公共交通车站 或公交枢纽建设的一个高密度多功能混合 社区④一个典型的TOD住区规模从 20-40hm2不等,其构成包括1000-2---户

以公寓和联排为主的不同类型住宅,住区 的核心位置是公共交通站点。TOD社区(1 中心区距边缘地区步行距离约为5-10分 钟路程(400-600米(2社区活动集中 于中心地区:有公共汽车站、商店、饭馆 和服务设施、小商行、社区会议厅、地方 图书馆、可有一个托儿所,小型的公共广 场或绿地。靠近该中心地区的边缘,还可 有一所小学。(3中心地区住宅是高密度、层数少的无电梯公寓或市内住宅。中心地 区外围是低密度的联排住宅。新城市主义:基本设计准则:(1有一个 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 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有地方性导 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2最优规 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 空间范围(3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 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 和娱乐(4将建筑和交通构建在一个由

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公 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造留下的 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 该优先考虑。特征:(1相对自给自足的 步行环境,围绕着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 置住宅(2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以 选择的通行路线(3设计为行人,自行车, 游戏以及机动车等公共使用的街道(4 为了围和街道空间以行驶公共空间,建筑 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 人行道也较近.车库设置在住宅的脊面并 通过后街进入,以减少车库通道缘石打断 街道的次数。

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 规划人口数量(人/hm²。

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 划人口数量(人/hm²。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区用 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²。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 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²。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 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²/hm ²。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 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²/hm² 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 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 积(万m²/hm²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 积(万m²与居住区用地(万m²的比 值表示。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 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 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 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

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 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 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 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 的人工绿地。1 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道路交通的基本组织形式以及优缺点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优点:街坊划分整齐,利于建筑布置,交通分散,灵活性;缺点:对角线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优点:利于中心地区与外围的联系。缺点:街坊划分不规则,灵活性稍差,易引起中心地区交通过分集中,易引起城市呈同心圆式扩张。特点:以环形道路来改良放射形道路系统不足并疏散外来车辆对城市干扰

3、放射式——优点: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缺点:锐角地区不宜建设,方向性差

4、自由式道路系统——适用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城市。优点:布局灵活,可取的良好的经济性和人车分类效果,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缺点:非直线系数较大,街坊划分不规则。

5、方格网加环形放射网,优点集合二者优点,缺点城市扩张后不易处理。城市设计基本理论:图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论,分别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同时对应的将这种三种理论又归纳为三种关系,即形态关系,拓扑关系和类型关系。

1.图底理论:在研究城市形式时由分析建筑体量与开放空间的关系入手,在界定城市肌理组织,漠视及其空间秩序问题时提供一个有效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局限:二维空间静态分析(3传统城市的3种实体形态:[1]公共纪念物或机构[2]主要城市街坊外廊及场地[3]界定边缘的建筑物。(4城市外部空间5种虚体形态:[1]私密空间和公共通道上的入口前庭[2]街坊内廊虚体则为办公私密性过渡空间[3]与街坊外廊相对的容纳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和广场网络[4]与城市建筑形式相反地公园及庭园[5]与河流、河岸、湿地等主要水域特色有关的线性开放空间系统

2.连接理论:这种方法是将动态交通系统 是为创造城市形成的原动力,强调连接于 运动的重要性。局限:对于界定空间方向 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注重:以“线”连接 各个城市空间要素,这些线包括街道,人行 步道,线形开放空间,或其他实际连接城市 各单元的连接元素。建立:连接关系的建立 可分为两个层面: [1]物质层面:连接表现 为用“线”将客体要素加以组织及联系。[2]内在动因:通常不仅仅是联系线本身,更重要的是线上的各种“流”。代表人物及 代表作品: [1]丹下健三:该理论的先驱 [2]槇文彦:在《集体形态之研究》中,将 连接关系视为外部空间的最重要特征及法 则,并提出了城市空间分为三种不同形态, 即组合形态,超大形态及组群形态。3.场所理论:是城市设计逐渐认识到城市 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对城市空间的重要 性。代表人物: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 神-迈向建筑现象法》指出:场所就是具有 特殊网格的空间。城市更新的方式方法、优缺点

1.再开发:(1再开发或重建,是将城市 土地上的建筑予以拆除,并对土地进行与 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合理使用。(2再 开发的对象是指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市 政设施等有关城市生活环境要素的质量全 面恶化的地区。这些要素已无法通过其他 方式,使其重新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要求。

这种不适应,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甚至会阻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的进一 步发展。(3方法:拆除原有的建筑物, 并对整个地区重新考虑合理的使用方案。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公共活动空间的保 留或设置、街道的拓宽或新建、停车场地 的设置以及城市空间景观等,都应在旧区 改建规划中统一考虑。应对现状做充分的 基础调查,包括该地区自身的情况。(4 优缺点:重建是一种最为彻底的更新方式, 但这种方式在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方面、在社会机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动方面均可能 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投资方面 也更具有风险,因而只有在确定没有其他 可行的更新方式时才可采用。2.整治改善:(1整治改善的对象是建筑 物和其他市政设施尚可使用,但由于缺乏 维护而产生设施老化、建筑破损、环境不 佳的地区。(2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①若

建筑物经维修、改建和更新设备后、尚可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使用的,则应对建 筑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建。②若建筑物经 维修、改建和更新设备后仍无法使用、或 建筑物密度过大,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不 当,或因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不当造成交 通混乱、停车场地不足、通行受到影响等 情况,则应对造成上述各种问题的原因通 过各种方式予以解决,如拆除部分建筑 物,改变建筑和土地的用途等。③优缺点: 整治改善的方式比重建需要的时间段,也 可减轻安置居民的压力,投入的资金也较 少,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更新但仍可恢复 并无须重建的地区或建筑物。3.保护:(1保护适用于历史建筑或环境 状况保持良好的历史地区。历史地区保护 更多关心的是外部环境,强调保护延续地 区居民的生活。(3优缺点:保护是社会 结构变动最小、环境能耗最低的“更新”

方式,也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适用于历 史城市和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建筑,街巷等 公共和半公共空间及其界面,私密和半私 密性院落,围墙、门楼、过街楼、排放、植物、铺地、河道和水体等构成历史风貌 特色的物质要素。

1.历史建筑:(1第一类是必须保护的各 级文物保护单位(2第二类是反映地区 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3第二类 建筑的保护方式:①整体保存:是指在不 改变被保护建筑原有特征的基础上,对建 筑的外观和内部进行修缮、整治对建筑物 整体结构进行加固,对损坏部分进行修 复。②局部保存:是指保留被保护建筑中 体现历史风貌的最主要要素,如立面、屋 顶、墙面材料和建筑构件等。针对不同的 情况保留部分要素,并对保留的部分进行

修缮,同时对建筑进行不改变原有形象特 征的改建。

2.街巷格局:(1保持街巷的格局应该考 虑街巷布局与形态、街巷功能和街巷空间 及景观三个基本方面。(2街巷的布局与 形态主要包含街巷网格的平面布局特征、主次街巷的相互连接关系、街巷的分级体 系和街巷空间的层次关系。

3.空间肌理及景观界面:(1空间肌理及 景观界面是体现一个城市风貌特征的重 要部分,也是组成城市纹理的重要要素,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2空间肌理:有城 2 市各个层次的空间关系与形态、各种空间与城市空间肌理及城市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中的活动等要素构成。(3景观界面:包括开放空间周围的界面、主要景观视线所及的建筑、自然界面以及街巷界面。(4通常情况下,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肌理应该予以保持,重要的开放空间和有特征的景观界面应该予以保护,重点在于空间功能和形态、空间联系的结构关系和界面的景观特征的保持。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是:①.基础资料收集,是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其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②.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包括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和对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③.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是确定总

体规划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④.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规划区域范围一般按行政区划划定,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⑤.中心城区规划的编制,要体现中心城区的引导和控制功能,同时要充分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⑥.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并对城市近期内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其期限为5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A 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B 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C 提出城市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空间布局 D 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和城市道路广场系统 E 综合协调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F 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G 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H 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I 提出城市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 局

J 确定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 街区的保护控制范围和保护措施,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K 确定旧区改建规划 L 郊区规划

M 进行综合经济技术论证,提出规 划实施措施 N 编制近期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要求“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禁止建 设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 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 全等方面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 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方(1限制建设区为在总体规划中划 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 方,却有进行建设必要时,安排的 城镇开发项目应该符合城镇总体和 全局发展的要求,并严格控制项目 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宜建 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区域,但建设行为也要更具资源环境条 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 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该包括下列内 容: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 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 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 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 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 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 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 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形、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 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 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

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 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 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 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 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 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 规定

控规的编制内容:①.项目准备阶 段,包括熟悉合同,了解甲方情 况,了解项目,编制计划与工作 方案,安排人员,确定与甲方的 关系;②.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 段,包括实地考察规划地区的自 然条件、土地、设施、建筑、文 物保护单位和拟保留的重点区域 与构筑物的状况和周围的环境, 走访有关部门,实地考察所在城

市的概貌。应收集土地利用,人 口,建筑物,公共设施,工程设 施及管网现状和土地经济分析的 相关资料;③.方案设计阶段,包 括方案比较,方案交流,方案修 改和意见反馈;④.成果编制阶 段;⑤.规划审批阶段,包括成果 审查,上报审批和成果修改。控规的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公建配套 项目,绿地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 后退用地边界,社会停车车库,配建停车 场库,地块出入口方位、和允许开口路段, 建筑形体、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规划控制线:红线——道路用地和地块用 地边界线;绿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 边界线;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黄线——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边界线

住区规划结构演变(发展理论(1里坊制:建于公元7世纪的隋唐长安 城市里坊制城市的典范,整个城市布局严 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 “官民不相参”的指导思想。设集中的东 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 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2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①被称为美 国最早的有计划的住区模式,由奥姆斯特 德和沃克斯与1868年为美国伊利诺斯州 的河滨小镇提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以后一 个多世纪许多城镇住区发展的指导方针 ②特征:采用曲线型结构街道,尽端式道 路,并在交叉口形成三角形的绿化休憩空 间,街道两侧充满当地园艺特色的前院草 坪,构成了开放空间景观的组成部分.3(3邻里单位模式:①它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住区的基本形式,以避免由于汽车的迅速增长对住区环境带来的严重干扰②邻里单位的住区规划思想对世界各国城市住

区规划建造实践影响深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新城建设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居住开发单元模式:①在邻里单位被广泛采用的同时,前苏联提出了扩大街坊的规划原则,与邻里单位的理论十分相似②对我国从1950年代末开始的居住小区建设以及其后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③从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划分,并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规模一般已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入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单元内公共服务设置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5“扩大小区”与“居住综合区”模式: ①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这样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可有选择的余地。②居住综合体:在1940年代末1950年代初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中得到了体现,这种居住综合体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也是十分有利的。③居住综合区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方便,节省了上下班时间,减轻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由于不同性质建筑的综合布置,使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也更加丰富多彩

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住区道路分级:①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②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路面宽

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③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的之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④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门前的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4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①人车交通

分行的道路系统。②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③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

(5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①居民汽车 停车率不应小于10%。②居住区内地面停车 率不宜查过10%。③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 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④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 展余地。3.住区景观:(1住区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 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2住区室外水体环境:排水系统、雨水 收集、景观水。(1景观水:景观水应自 然融汇在绿化和建筑之间,岸型曲线流畅, 水面与地面接近,应注意亲水空间的安全 性。景观水应为流动循环水。在具体设计 方面,大水面以不规则为宜,从而反映自 然水体意象。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行列式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 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能使 绝大部分局势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但 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单调、呆板的感觉, 容易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为避免缺点, 常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开拼接以及用矮 墙分隔的手法。

(2周边式布置: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 布置的形式较内向的院落空间,便于组织 休息园地,促进邻里交往。优缺点:有利 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部 分建筑朝向较差,对于湿热地区很难适应, 结构、施工较复杂,不利抗震,造价增加。(3混合式布置:以上两种形式结合,以 行列式为主,以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 路或院落周边布置,形式呈半开敞式院落。(4自由式布置:优点:创造丰富的外部 空间和独特景观。建筑界和地形,在照顾 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

活的布置。

5.住区的用地组成:(1住宅用地:R01(2 公建用地:R02(3道路用地:R03(4公 共绿地:R04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理念:以人为本,注 重和舒离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主区及其环境 的整体性,经济性,科学性,生态性,地 方性和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领域性 和社会性,健康性。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求:使用要求, 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 求

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市:1.16世纪前期, 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托马斯·摩尔提 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主要理念是 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共用。2.后期空 想社会主页最著名的有19世纪初的欧文

和傅里叶。

六分之一田园城市:(图见书花园广场 市政府博物馆音乐厅剧院图书馆 医院博物馆中央公园水晶宫住宅区 学校教堂绿带(林荫大道工业用地农 业用地运输铁路环状铁路支线。城市优 点:有获得职业岗位和享用各种市政服务 设施的机会。缺点:自然环境的恶化。乡村优点:极好的自然环境。缺点:没有城 市的物质设施和就业机遇,生活简朴而单 调。田园城市理念:“城乡磁体”------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优 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 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称 为田园城市,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为控制 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张任 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 其过量部分应由邻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田园城市:19世纪末霍华德进行

城市调查和提出整治方案。1.理 论:基于对城乡优缺点的分析, 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来 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 态。建立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 优点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 一体的田园城市,这种田园城市 将是一种磁体。2.实现:以土地 问题、资金来源、城市的收支、经营管理等作了具体的建议。3.意义:(1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 宗旨,改变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2霍华德针对现代工业社会出 现的城市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 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 设想了一种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 式,具有一种比较完整的城市规 划思想体系。他对现代城市规划 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

后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 4 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

工业城市:法国青年建筑师戛涅从大工业的发展需求出发,对工业城市规划结构进行了研究,他把工业城市各功能要素都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他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带型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利亚·伊·马塔发表了他的带形城市设想,带型城市的理论是: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带型城市理论对以后城市分散注意有一定的影响,如带形工业城市理论,战后许多城市的规划中。

区域规划:盖迪斯。强调城市规划不仅要注意研究物质环境,更要重视研究城市社会学以及更为广义的城市学。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指出城市从来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的。20年代以来,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改变旧有城市封闭式布局的空间结构形式,必须把城市与其影响的区域联系起来进行规划,一些国家在一些大城市地区和重要工矿地区开展了区域规划工作。

新建筑运动: 新建筑运动倡导者在建筑与城市建设上的主要设计思想史重视使用功能;注意发挥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性能特点;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高度;主张创造新时代的新风格;反对套用历史上的陈旧形式;强调建筑空间;考虑人官场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提出“空间——时间”建筑构图理论。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1.他认为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度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最早中心部分的商业地区的交通负担越来越大,而这些地区对月各种事业又都具有较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就局部而论,采取大良性的高层建筑的形式能取得很高的密度,但同时在这些高层建筑周围有将会腾出很高比例的空地。他认为摩天楼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他认为摩天楼朝气蓬勃,坚固,雄伟和反映时代精

神,就像过去高耸的大教堂是形象的宣告对上帝和教会权利的信仰一样,他认为钢、混凝土和玻璃组成的五光十色的摩天楼是宣告对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信

仰。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 低市中心的建筑密度与就业密度,以减弱 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的分布于 整个城市4.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 以容纳一个新兴的,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 路结合起来,布置在地面以上。雷伯恩体系:体系的公共特点:绿地、住 宅与人行步道有机的配置在一起,道路不 值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底,住宅 成组配置、形成口袋型。

社区运动:首先是芒福德的地区城市理论 的设想:他的设想是在一个大城市地区范 围内,设置许多小城市,再用各种交通工 具把这些小城市连接起来。其次是佩里的 邻里单位理论。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作为组成居住

区的细胞,他认为一个邻里应该按 一个小学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邻 里内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业服 务设施。

划区:屈普。在组织社区与划分邻里单位 思想上发展建立划区,新的系统是道路分 级,主次干道与地方支路明显的分开,并 且避免沿街建设房屋,这种高容量,高速 度的干道决定了城市的大街坊形式。街坊 内有自己的商店和地方性的服务设施。广亩城市:赖特。1.理论:一种完全分散 的,低密度的城市形态,通过新技术使人 们回归自然,提供便捷交通系统。2.意义: 其规划设想是现实的,但广亩城市成为今 日美国城市郊区化运动的根源。雅典宪章:1.雅典会议指出现代城 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 通四大功能,应该科学的制定城市 总体规划。2.内容:大纲指出应按

城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有区 域规划的依据。城市应按居住、工 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再建立三 者联系的交通网。3.意义:大纲适 应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给城市带 来的变化,敢于向陈旧的传统观念 提出挑战,因此具有一定生命力。马丘比丘宪章:1.产生:雅典宪章 提出的许多原理虽然今天还同样有 效,但由于时代在前进,雅典宪章 所产明的某些指导思想已不适应当 前时代的发展变化。2.目的:修改 过得马丘比丘宪章是为了指出城 市规划与设计新的形势下应该有 什么指导思想来适应时代的变 化。3.解决的问题:(1城市与 区域(2城市增长(3分区概 念(4住房问题(5城市运输(6城市土地使用(7自然资

源与环境污染(8文物和历史遗 产的保存与保护(9工业技术(10设计与实践(11城市与 建筑设计

哈罗新城:特点:规模较小,密度较低, 按邻里单位建设,功能分区较严格,居住 区,工业区等区划分明,道路网为环路和 放射路组成。

马赛公寓:勒·柯布西耶认为理想的现代 化城市就是由居住单位即带有服务设施 的居住大楼所构成。马赛公寓是大型公寓 综合体。

勒·哈佛的重建:为法国沿英吉利海峡的 主要港口城市,战后,奥古斯都·贝瑞接 受重建任务,受戛涅的工业城市直接影 响。1.特点:城市总体规划、道路、街坊 以及房屋都纳入模数系统。采用模数制, 使在规划上更好的组织大片市区用地,是 高度工业化施工条件的必然结果。也为道

路工程和管网工程的广泛工业化创造了 前提。2.缺点:新城区的总体规划十分平淡,以不大的矩形街坊系统组成,主要 是周边式建筑,房屋建筑处理亦平淡重 复。

隋唐长安:在规划布局上总结了过去优良 传统,按一定意图去建造,成为我国严整 布局的都城的典型。分区:宫城在城市中 部偏水,主要宫殿坐北朝南,便于控制合 城,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 明确。宫城南面是皇城,有文武官府,宗 庙,社稷基坛等。轴线:自承天门经皇城 正门---朱雀门,直到外城南面正门---明德门,是全程中轴线;东西向第一条横 轴线是宫城前通道通化门和开运门的大 街;第二条横轴是皇城前面通到春明门和 余光门的大街,两条横轴和中轴线两次相 交在主要城门处,为的是用道路交叉突出 主要建筑物。道路网:南北和东西各门都

互相正对,中间是城内主要干道,城内街 道网以这些干道做骨架,形成完全对称布 局。由这些路所划分的坊里,也东西对称, 便使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对称。这种对称 5 布局突出了中轴线,又通过中轴线而突出 占城市统治地位的宫殿。对称布局——中 轴线——宫殿。祖庙与社稷坛在皇城内的 左右,完全合乎“左祖右社”的城制,祭 天在城南,和汉长安同。●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批判 60-70 年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可概括为: 系 统、理性和控制论。要点: 系统工程的导入,把城市看成一个巨系 统。理性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的对象主要局 限在物质方面。数理分析和大型计算机的运用使城市发 展模型和城市规划控制模型成为可能。批判性问题焦点: 理性主义规划多局限于 物质形态,对社会问题关心太少。焦点: 行政管理中,对决策者的立场观点缺乏充 分的认识。规划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被要求过多的 综合能力; 细部处理工作占用了太多的综 合性总体规划,易顾此失彼。●城市设计的研究 背景: 二战后,理性规划设计的城市如何 更漂亮、更美观、更能让人们满足、信服,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城市建设亟需形态 设计的理论指导和一套操作性很强的分 析方法。要点:(60 年代之前)当时,重点集中于 城市空间景观的形态构成要素方面。城市 设计研究的贡献在于对城市设计进行了 全面的理性分析,并发现其中的科学规 律。(70 年代)批判观点:规划师的规划的 立场观点,为谁创造美,抑或是表达个人 的舞台。(80 年代)1987 年雅各布斯与阿普亚德 《走向城市设计的宣言》 :不再单纯的采 取对城市环境的批判态度,而是以积极的 态度确定城市设计的新目标 “良好的都市 生活,创造和保持城市肌理,再现城市的 生命力。●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 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批判 简.雅各布斯 1961 年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 死》,社会公众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工作方 法与理念的关注与批判。从专业理论的发展角度,由如何做好规 6 划转而注意到是在为谁作规划。背景资料: 60-70 年代城市规划理论界对社 会问题的关注 ★

决策理论 1965 年大卫多夫《规划中的倡导与多 元主义》 1962 年大卫多夫与雷纳 《规划选择理 论》 思想观点:对规划决策过程和文化模式的 理论探讨,以及对规划中通过过程机制保 证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尤其是弱势团体 的利益的探索。★新马克思主义 1972 年罗尔斯《公正理论》 大卫.哈维《社会公正与城市》 70 年代后期,卡斯泰尔斯 《城市问题 的马克思主义 探索》、1978 年专著 《城市、阶级与权力》特点:城市表象之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本质的深入的分析和批 判。●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意识 形成强烈的冲击,由此,西方各国相继在 城市规划中增加了环境保护规划部分,对 城建项目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估。80 年代,环保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1972 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 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 》第一次提 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1976 年人居大会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 “人居环境”的概念。1978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在国 际社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1980 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世界自然保护 大纲》 ●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规划理论出现全新的局面: 大量对城市发展新趋势的研讨。大城市全球化---约翰.弗雷德曼的课题 “世界大都市比较”研究成果题为《世界 城的假想》。1990 年法艾斯坦《世界经济的变化与城市 重构》。1990 年金《全球城》。1991 年萨森《全球城》。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 和网络化研究。如卡斯泰尔斯的《信息化 的城市》、1994 年他与霍尔的《世界技术 极》。与此同时,规划理论本身的核心问题的研 究并没有停止。●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背景:大城市的恶性膨胀,如 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 出问题。●卫星城镇规划的实践 ★实践过程及成果: 第一代卫星城: “卧城”,巴黎市 郊,卫星城镇除居住建筑外,没 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生产工 作及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尚需要去 巴黎解决,子城极依赖母城。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或基本独 立的卫星城。二战后,大城市重 建规划时,郊区普遍新建一些卫 星城 英国:大伦敦规划时,建造了哈 罗、斯特文内几等 8 个卫星城。这个时期的卫星城独立性较强,城市规模在 6-10 万人之间,城内 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 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 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卫星 城市魏林比。(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新城:

代 表城市为英国六十年代建造的密 尔顿.凯恩斯。规划人口规模为 25 万。其特点是比第一、第二代卫 星城扩大,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 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总结:从卫星城镇的发展过程 中可以看出,由“卧城”到半独 立的卫星城,到基本上完全独立 的新城,其规模逐渐趋向由小到 大。★理论要点:(恩维)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 星城镇,以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 口。(美.惠依顿)在大城市的外围用 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 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 企业,和大城市保持一定的联系 有机疏散 建筑师伊里尔 沙里宁为缓 解由于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 的弊病,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

这在当时是一种有关城市发展及 其布局结构的昕的理论。他建议有必要为西方近代衰 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的方法,是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既 符合人类工作于交往的要求,又 不脱离自然,使人们居住在一个 城市和乡村有点兼备的环境中。他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是 和 生 命 有 机 体 的 内 部 秩序 一 致 的。不能听其自然的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 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 地域上去。他认为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 心城市的位置上,轻工业也应疏 散出去。这些折腾出来的大面积 用地应用以开辟绿地。个人日常 的生活和工作,即“日常的活动” 可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 然的活动”咋做分散的布置。1918 年沙里宁安按照有机疏 散 的 原 则 制 定 了 大 赫 尔辛 基 方 案。方案中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以控制 城市的进一步扩张。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欧美各 国发展新城,改造旧城,以致大 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 着重要的影响。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 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 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2.按交 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 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 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 及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城市道路系统规则基本原则:1.交通流 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城市对外交通:

1、铁路:运量大,投资 多,成本较低,不受季节气候条件限制,适于中长途运输

2、公路:运量小,投资 较省,容易修建,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短途运输较快;

3、航空:速度快,运价 高,用地大,设施复杂,运输成本高,受 气候条件限制,适于长途客运;

城市规划设计总结 篇7

1.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 虽然我国的城市建设稍有一些成熟,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针对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管理水平比较低;第二, 城市建设的方式采取不当;第三, 在城市发展中侧重点方向不对, 在城市建设中, 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利益, 而忽略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方面的影响, 破坏了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居民生活, 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2.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针对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规划生态城市。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第二,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第三,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第四,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第五, 积极推广绿色运动。具体说明如下。

2.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城市规划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要把生态城市规划考虑在内。因此, 在制定生态城市规划时, 要注意各方面的内容, 要确保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严谨性、全面性。环境对我们只有制定科学完善的生态城市规划, 才能确保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顺利性。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2.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是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的前提, 每个城市的特点不同, 因而其生态城市设计不同, 制定时需要考虑每个城市的特点, 对其进行实地考察, 在进行设计时, 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生态城市设计包括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住区设计等。城市景观设计可以有效地将景观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不仅能够保护环境, 还能够提高城市的美观。因此, 要十分重视建设一些生态示范园区, 保证城市规划的完整性、完善性、完美性。

2.3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国是一个土地辽阔、风景十分优美的国家, 江河湖海均在其内。面对着如此丰富的资源, 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极大地有利于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大自然赋予的原始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有强大的循环和代谢系统, 任何一个由人工建造的都远远比不上原始的, 在享受原始的同时, 对其进行进一步地保护和完善是最佳的选择。因此, 在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资源的同时, 也要重视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生态资源加以合理利用,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城市的和谐发展。

2.4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在城市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 城市内环境的设计;第二, 城市外环境的设计, 两者缺一不可。从城市层面上来说, 其主要涵盖了城市的发展边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 此外, 从小的层面上来说, 还包括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 其代表着在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过程中的生态范畴。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设计者认识到这一问题。逐渐在设计的过程中引入了一些绿色的元素, 绿色的概念。实践出真知, 当将植物与建筑设计进行完美的结合时, 都许多的优势凸现出来。具体表现在:第一, 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率;第二, 扩展了建筑景观的面积;第三, 极其有效地为建筑物降低了温度;第四, 防止了水土流失。在这4个方面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市绿化已作为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 这一问题值得考虑和重视。

2.5 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近段时间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 提出了一套比较独特的、比较新颖的环保理论。其中, 最为典型的一个是合理地利用绿色能源。绿色能源是可再生的, 对环境没有污染, 例如, 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均可以归属为绿色能源。以前工业上使用最多的多为煤炭以及石油等, 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且对环境有污染。在工业中有效地推行绿色工艺的概念, 能够在生产的过程中, 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 也可以将废弃污染物加以二次利用, 变废为宝。各个城市也应该倡导绿色的概念;例如, 绿色出行, 能够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由于绿色建筑具有节能防噪音, 降低污染的优点, 因此, 要有效地推行绿色建筑, 加大宣传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城市建设中, 既要保证城市化进程的同时, 也要注重生态建设的影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进而其管理水平, 采取合理且恰当的城市建设方式方法, 找准城市发展中侧重点方向。在城市建设中, 保证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并存,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 进而使我国城市建设快速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景观设计要点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要点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

2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

2.1 景观与自然协调的原则 城市景观的总体设计要以较好利用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追求景观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景观总体设计应力求自然和谐,强调可以自由活动的连续空间和动态视觉美感,避免盲目抄袭、照搬;公共设施的尺度需与空间相协调,地面铺装应尽量统一;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使景观、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整体和谐。只有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规划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

2.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即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历史延续性、又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善待自然与环境,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要原则。

2.3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离开了人的活动,城市景观便失去了其特有的意义。城市景观不仅是向人们展示的,而且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其中的。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

场所。

2.4 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村镇的改造,许多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間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

作用。

3 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沈阳浑南的浑河沿岸的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 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

可分。

4.1 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4.2 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各类休闲娱乐建筑前面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商业街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非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仿佛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会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结束语

面对未来城市化趋势和城市问题,我们有必要从观念、规划的方法论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与发展的战略上进行思考,建设生态安全、健康愉悦而又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城市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 谭宇,连芳.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2)

[2] 李波.城市景观设计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3] 姚强,李仲舒.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26)

[4] 李泉煌.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4)

[5] 倪勇.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景观设计[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05)

[6] 杜斌,周庆翔.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3)

[7] 刘军.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8)

上一篇:数学必修五教学大纲下一篇:专职安全员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