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通用12篇)
2013年4月1日至4月29日,我镇公共卫生服务指导组织14人分两组对全镇28个卫生所进行了项目督导考核,督导以查阅资料、核查档案、抽查村卫生室、现场指导培训的方式进行,重点核实项目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各督导组针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反馈,并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认真进行整改完善。
一、总体情况
各项目实施单位能够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工作。制定了辖区内工作方案,明确了分工,落实了专人负责项目工作,与村卫生室签订了本目标责任书。
二、项目执行进度
截至2013年3月底,全镇累计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人数60049份,建档率达100%,规范化电子档案建立60049人,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100%。1-4月,全镇完成健康教育人次数为6875人次;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例,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完成二类疫苗接种3920人次;全镇完成0-6岁儿童保健1334人次,完成孕产妇保健400人次;全镇老年人健康管理4132人,其中免费体检4120人次;全镇高血压健康管理4801人、糖尿病健康管理765人;全镇重性精神疾患健康管理247人;
三、工作亮点
1、部分单位转变工作思路,以居民建档、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儿童和孕产妇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为重点,积极改善软、硬件设施、增设专业人员,对重点人群健康体检项目不断完善,尤其是辅助检查能力大幅度提升,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基础。
2、个别单位为村卫生室配备了专用档案柜,并统一模式将普通人群、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档案交辖区村卫生室管理,方便了项目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3、卫生协管工作设立了协管办公室,办公设备齐全,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上墙并得到执行。对监管对象建立了完整的分户档案,做到了家底清楚,为协管工作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撑。
4、村卫生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要求和服务流程熟悉,对辖区服务对象管理到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通人群健康档案核查失访率高,信息未及时更新。
2、健康教育宣传栏的更新次数不够,宣传栏无更新记录,宣传咨询活动无工作简报。
3、部分健康体检、随访记录空项、漏项、错项较多,辅助检查不完善。随访频率未按照规范要求次数进行,随访工作缺乏真实性和规范性。
4、重点人群目标管理率较低。
5、对慢性病、重性精神病诊断、分级不明确,缺乏专业知识培训。
6、部分孕保、儿保室规范化建设滞后,缺少必要的体检设备设施。
7、不少档案信息资料均是后来补上的,也有不少是虚假的。
8、少数单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知识缺乏,对所承担的项目内容知之甚少,影响了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9、对卫生所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卫生所针对去年年终考核所提出的意见,没有对照进行整改,甚至个别卫生所工作存在整体滑坡现象;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1、各卫生所应高度重视督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责任到人。
2、转变服务理念,充分认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吃透政策,准确把握,认真组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各类人群健康管理工作。
3、对2013年以前所有档案进行梳理,完善和补充信息。
4、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老百姓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工作政策的知晓率。
5、本次接受督导检查的单位要严格按照督导意见书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书面报卫生院。
南丰卫生院
一、中医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基本情况
(一)市辖区中医区标准化基本达标
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措施落实”的工作原则,连续多年将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列入为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二)中医特色网络化建设基本形成
为保证中医药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加强以市级中医院为龙头、区级中医院为辅助、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民营个体中医为网点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员”,组织推广员参加有关专项培训。以大医院的技术优势为依托,进行“传、帮、带”,让百姓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简、便、廉、验”医疗保健服务,中医特色网络化建设基本形成。
(三)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按摩、推拿、拔罐、刮痧、热敷、食疗、药膳、保健运动等中医医疗保健技术,普遍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起来,中医药技术设备简单、方便易行、成本低、价格不高,疗效迅速,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中医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问题
(一)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
在资源分布上,东中部地区医疗机构分布丰富且质量高,西部地区稀少且质量偏低。城区卫生资源过多,农村卫生资源少。医疗资源“倒三角”分布,导致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制约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自身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
一方面是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运行理念落后,尚未对中医药在维护居民健康,担当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有充分认识,普遍存在“重医轻防”的倾向。另一方面是缺少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卫生服务评价和评估标准和机制。再者是群众对中医药惠民卫生服务内容了解不清,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同感还有差距,医护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传统的“有病才就医”观念和对中医药卫生服务了解较少影响,对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优势带来一定阻力。
(三)中医药服务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与居民的健康需求还有距离
中医药服务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维护居民健康的优势和特长尚未充分发挥,居民应用中医药知识与方法维护健康的意识尚且薄弱,是当下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三、中医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对策
当前,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形势逼迫中医药服务必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为一体,调动国家、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卫生管理体制,促进中医药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是各级卫生行政和医疗部门积极推进的首要工作。
(一)统一规划,相互协调,使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在实效
一是加强对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划工作。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把中医药工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进一步推动大型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组织建立定点协作关系,发挥中医药院校和中医药学术团体的协调和指导作用。三是落实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中医药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宽松的外部环境,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中医唱戏”。
(二)改变模式,转变职能,建立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依托现有基础中医医疗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基层综合医院、民营医疗机构联合参与,引入竞争机制。其中,关键在于是否进行了内部运行机制的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改造,使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特点,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将中医药知识与技术应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个环节中。
(三)优势互补,医源共享,拓展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
各级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参与所辖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在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规划下,更大程度满足辖区内居民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一是重点围绕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充实内容,开展中医药综合服务;二是对所辖社区开展人群健康管理调查和疾病筛选,特别是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体质辨识、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实施分类干预,将中医诊疗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化管理,对居民的健康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三是以社区老年人、糖尿病人、高血压患者为重点,走出去、深入街道,深入家庭,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系列保健服务。
(四)突出特色,科技创新,提高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
中医药科研在突出基础服务特点,加大创新的同时,重视成本低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的中医适宜技术研究,促进中医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全方位运用,汲取现代科技的先进性,在诊断、医疗、康复、预防几个环节上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特色医疗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成绩喜人
平江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山区、林区、边界县、贫困县、行政区域大县于一体的内陆县份。2011年以来,平江县按照国家、省、市财政和卫生部门要求部署,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大群众从中享受了改革红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居民健康体检和全面健康教育有序开展。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采取入户建档、就诊建档等形式,及时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61199份,建档率80.31%;录入电子档案714387份,录入率75.37%,其中动态管理档案143570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设置健康教育专栏827个,定期更新;发放健康宣教资料616500余份;举办知识讲座265次;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县健教所成为全省健康教育与促进“红旗单位”。
(二)卫生监督和预防接种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员网络机构,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以上卫生监督协管员。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013年取缔无证行医39家,没收大型医疗器械28件,罚款8.84万元。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管理服务面为35%,0—3岁儿童中医药规范管理面为32%。同时,稳步推进预防接种体系建设。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比较扎实。一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制订相应的工作预案和实施方案。2013年排除疑似病例1例,全县未报告1例确诊病例。二是手足口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加强手足口病的登记、报告、随访、病家消毒等管理、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工作,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88例,重症死亡病例1例,完成手足口病例监测采样66例,有效处置3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三是霍乱疫情防控工作严密。通过监测,未检测出内、外环境阳性标本,无霍乱病例报告。四是传染病报告得到落实。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92例,涉及乙、丙类传染病种18种。2013年未报告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妇儿和老年人保健管理得到加强。在儿童保健方面,2013年全县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81272人,健康管理率86.66%;0—3岁儿童系统管理34981人,健康管理率83.24%;新生儿访视12145人,访视率95.66%;开展新生儿筛查11139人,筛查率92.65%。婴儿死亡率为5.83‰,5岁以下死亡率为9.45‰,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听力筛查率85.94%。在孕产妇保健管理方面,2013年全县孕产妇总数12630人,活产总数12696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7.25%,产前检查率为97.22%,产后访视率为95.57%,系统管理率为92.9%,住院分娩率为99.85%。2013年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在老年人保健管理方面,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健康指导。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档92140人,建档率98.6%;电子建档48925人,电子建档率46%;规范管理率98.6%。
(五)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逐步完善。乡乡建立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制度,为全县35357名高血压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在管高血压患者33272人,规范管理率92.6%。全县登记建档的糖尿病患者5221人,在管糖尿病患者4827人,规范管理糖尿病人3792人,规范管理率90%。为3152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录入国家管理系统3128人,在管患者3027人,规范管理率为70.4%。同时通过“686”和“癫痫防治”项目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免费治疗,给予用药康复、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约较多,问题不少
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不足。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和上级的要求越来越严,项目支出呈现水涨船高之势。2013 年,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需求达3954万元。平江县2013年在籍人口为109.28万人,但是,上级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是按常住人口95.75万人计算的,按每人30元计算,财政补助经费缺口达406万元。此外,各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部署、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经费保障太少,导致基层开展工作受到很大制约。
(二)乡镇卫生院能力不强。全县位于边远山区的乡镇卫生院超过50%,工作环境差,服务半径长,造成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难进,进难留”。全县50%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医疗器械,无法开展B超和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项目,只能请县人民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帮助解决。
(三)乡村医生素质不高。一是人数太少,覆盖不全。虹桥、福寿山、大坪、黄金洞、长寿等乡镇至今还有部分乡村没有医生,只能靠卫生院医生和邻近村的乡村医生兼职服务。二是人员老化,能力不强。全县35%的乡村医生是以前的“赤脚医生”,年龄都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低,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对新知识、新技术陌生,难以适应工作。三是资格不符,服务不优。部分村卫生室由跟师学徒、没有资质的人员担任乡村医生,不能按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有的由于不懂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认为上级补助经费是按人头拨的,不做事也可以拿钱,导致工作造假、敷衍了事等现象,造成不良影响。
(四)信息化水平与业务工作不匹配。平江是湖南省首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县,网络信息化管理比较好。但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全省公开招投标后,新中标的公司责任心不够强,没有派人常驻管理,远程指导也不到位,致使全县多家卫生院输入的数据丢失或无法保存,电子建档与省卫生厅无法保持一致。此外,网络通讯条件仍然落后,南桥、咏生、黄金三家乡镇卫生院以及全县20%的村卫生室无电信光纤架入,加上市卫生局服务器容量有限,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
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一)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应实行差别化分配。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贫困地区政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难度大、综合成本高,建议上级在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时,根据各地国土面积、地形地貌、人口、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实行分类分档补助,进一步将财力向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同时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兼顾各地外来人口没有补助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布局,努力让群众就近就地享受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医卫队伍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人才的引进力度,对自愿到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并通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途径,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术潜能。同时,全力抓好村一级医疗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乡村两级公卫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解决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强、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进公卫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现场检查与第三方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尤其是要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力度,建立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体系,提高公卫人员工作积极性。地方政府应适当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单位的工作经费,以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四)整合信息网络平台。上级卫生部门应制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开发全国公卫信息平台系统,统一应用软件,避免地方各自为政,解决数据丢失、信息不能共享的弊端。同时,应加强对信息管理服务商的管理,监督其履行合同,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欣闻
根据七星关区卫食局制定的201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责任书要求,为全面落实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我院公卫科于2014年3月26日至28日组织人员对各村进行督导,督导人员刘菊、丁琴芳、刘洪友、高学敏,督导内容:预防接种服务、健康具有服务、慢性病汇患者管理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传染病服务,在督导中发现的问题:
1、预防接种:卡证相等率未达到规定指标,各项制度不完善;
2、传染病服务:门诊日志不完整,制度不健全;
3、健康教育服务:没有12种内容的宣传资料,未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居民对基本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未达到规定指标;
4、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登记薄不完善、缺项,慢性病多数未进行体检,管理率未达标,健康档案缺项、漏项;
5、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汇总表不完善,登记混乱,管理率未达标;
6、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健康档案缺项、漏项,无精神病评估表,未进行体检,管理率未达到规定指标。督导意见:
1、预防接种:卡证相等率要达到规定指标,完善各项制度;
2、传染病服务:门诊日志要完整,制度要健全;
3、健康教育服务:一年要有12种内容的宣传资料,每两个月至少要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次,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4、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完善相关登记薄,慢性病要进行体检,加大筛查力度,争取管理率达标,完善健康档案;
5、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完善汇总表,登记要清楚,管理率要达标;
6、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完善健康档案,补全精神病评估表,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体检,加大筛查力度,管理率要达到规定指标。、生机中心卫生院
╳╳乡卫生院
2012年1月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督导
结果的通报
各村卫生室、各服务管理团队:
为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各项服务工作顺利开展,2012年1月11-14日,组织开展了全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综合督导。现将督查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督查内容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2011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项目经费管理及相关工作资料管理情况。
二、督查方式
督查采取听汇报、查看现场、查阅工作资料、网络查询、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
三、督查结果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各村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均能正常运行,全县共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份,建档率为**%;共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份,建档率**%。存在的问题有:*******。
(二)预防接种。各村卫生室预防接种疫苗管理较规范,相关登记齐全,均无疫苗浪费现象,均能及时监测冰箱温度。各乡镇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存在的问题有:*******。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与处理。存在的问题有:*******。
(四)妇女儿童保健。存在的问题有:*******。
(五)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部分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没有将其与基本医疗、合作医疗慢病认定等常规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常态化。村医没有真正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的主要内容、服务流程及要求,尤其村级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十分欠缺;健康教育开展流于形式,没有将相关卫生政策和健康知识的宣传视为常规工作进行长期开展;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型精神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底数不清,规范管理率均;健康服务工作不能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开展;健康体检开展不力,且不合理,流程不规范,对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缺乏测量血糖、血压等重点项目,健康体检信息记录存在逻辑性错误等。
五、下一步工作要求
认真对照这次通报中指出的存在问题,紧密结合督查组现场指导和书面反馈意见,进一步查找问题根源,强化人员责任,制定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主题词:公共卫生 督导 通报
一、督导检查内容
1、老年人健康管理
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及伤害逐步使老年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档人数为10146人,65岁及以上健康管理人数5125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50.51%,完成老年人年度健康体检5125人次。
2、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本年度共管理高血压病人5057人次,2型糖尿病病人1050人次。
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共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85人。
二、督导检查的单位:西安社区 大研社区 祥和社区 束河社区 金山卫生院 金安卫生院 七河卫生院 大东卫生院 金江卫生院。
三、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 是工作量大,时间紧,工作任务重,实施起来工作压力大、难度大、困难大;二、 是发展不平衡,卫生基础比较薄弱,业务人员、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尤为突出,村级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严重影响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卫生资源不均衡导,个别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检验设备导致无法进行辅助检查方面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从总体上己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督查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簿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有待加强。存在建档内容缺项,辅助检查项目漏项,特别是标星号项目存在缺项。
(二)重点人群的随访不到位。按照项目方案要求对35岁以上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每年健康体检一次。要给予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但督查中发现一些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随访次数不够,健康指导不到位。宣教次数不够,形式不够多样。
五、整改措施
(一)加强对各卫生院、村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管理,对重点人群的随访要及时到位,开展健康教育指导。
(二)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广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 三)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的督导力度,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XX市古城区疾控中心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使全体公民都能得到可获得性、非歧视性和可接受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使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均等化、普遍化、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角度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全体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也有面向不同群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发达国家为强化政府对公共经济领域的垄断地位,并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推动公用事业等重要行业的国有化,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基本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或均质化,这是均等化概念的最初体现。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基本卫生服务的概念。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2年11月14日,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在“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标志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2003年的SARS事件直接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卫生资源投入分配不均等现状。因此,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所在。
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障碍分析
(一)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缺陷。有人认为,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是首要问题。贾金忠等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政府对卫生投入的现状分析,发现各县卫生事业经费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乡村两级的卫生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也有学者对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城市的预算支出比农村高,财政明显偏向于城市,因为江苏实行城市偏向型的财政政策。此外,疾控机构的经费保障和保障标准不统一,也是导致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不均衡、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二)各级政府职责不明确。政府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时的职责不明确,应当在制度构建、投入和监管方面体现政府的主导趋势。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宣讲,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并健全投入、考核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性工程,各级政府之间的科学分工是落实该任务的基础,只有明确各自职责才能保证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序进行。
(三)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内缺乏一部系统的、全面的卫生法律法规。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规范,根据本辖区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和条件,制定适宜可行的管理方案,规范九大项目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使基层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三、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存在的挑战
(一)从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来看,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从根本上制约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国际经验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以公共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为基础和实现手段的。我国长期以来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分割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在城乡、地区之间存在严重不平衡。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实行非均衡供给制度,东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能力差距非常大,基于户籍制度的资源分配体制也给不同人群之间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水平造成梯度差距。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用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些地区采取一些基于户籍制度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无一例外都只免费向具有本地户籍的居民提供,流动人口、外地户籍人口无法享用这些“增值服务”。政策固然是提高了地区内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和服务水平,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是有违“均等化”的设计初衷和基本价值理念的。
(二)从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来看,经济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是制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瓶颈。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难点在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这也是未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突破点。这些地区本身存在机构、人员、基础设施和设备等资源“先天不足”,一些农牧区地广人稀,居民的地理可及性非常差,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具有特殊难度。
(三)人民群众的预防保健和主动寻求健康服务意识尚不成熟。我国居民的寻医行为尚不成熟,预防保健意识没有在全人群中得到普及,一些人习惯于有病不医,或者不认为“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是保持个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因应就诊而未就诊的人口占37.6%,其中对未就诊的原因的回答中,经济困难原因占19.3%,而自感病轻占到36.4%。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传统习惯影响,不愿意主动寻求医疗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际上要达到的效果是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于每一个公民都是可以获得的,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体公民的地理可及性、经济可及性和资源可及性,关键在于解决经济、组织、社会文化上的限制服务利用的障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应当在减少地区和人群差距、加强机构和人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持续改进,以促进均等化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改进建议
为了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要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明确地表达了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政治主张。基本公共卫生对社会成员的可及性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二是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应当充分估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于调节收入分配、缓解贫富差距有重要的作用。健康公平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程,维护公众健康,对促进社会公平意义重大;三是要努力减轻疾病经济负担。经测算,2005年我国疾病直接经济负担为9,753亿元,间接负担约13,853亿元,两者合计占当年GDP的13%。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是达到21世纪“人人享有健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可持续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四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保障社会成员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的公平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樊继达.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61.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衡配置 特征 内涵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45-01
近年来,我国城乡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是决定农村居民能否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条件。它不仅影响着城乡居民的健康情况,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因此,实现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是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政府实现社会公平,居民公平有效的享用公共卫生资源这一长远目标的工作重心所在。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特征
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具有公共产品的显著特征,是市场失灵领域,需要政府干预。公共卫生服务的三大特点,第一,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个市场或产品存在着供需双方信息严重的不对称性,第二,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相当高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所以医疗服务市场是个特殊的市场,存在技术上的垄断和不完全竞争,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三,公共卫生领域大多有政府干预,干预程度较高。理论上公共卫生到底是商品还是人的基本权利并未解决,如果单纯把其视为商品,那只有富人才能得到,如果是基本人权,有些经济规律和原则就很难实行,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弱势群体必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已达成共识。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内涵
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味着经济运行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在量上处于相对均等的状态。这种均衡体现着经济总量的均等,还体现经济结构的均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均衡体现的是一种和谐,是在两种相对的力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是指,在政府财政制度下,公共卫生资源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分配和转移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均衡是公共财政公共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财政均衡的继续延伸和最终目的。城乡之间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分配结果,或分配状态的描述,还体现了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间的分配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界定: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力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根据公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也有面向个体的公共服务。因此,有助于政府判断这种资源分配的结果是否合理及有效。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公共财政的目标之一,它不仅涉及民生问题,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评价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原则,社会公平原则,以城乡居民需求为中心的原则,低水平广覆盖及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原则。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表现,第一是公平,第二是效率,第三是效益。
3 促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重要意义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四个方面:第一,是保证与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住有所依,明确的表达了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政治主张。第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对于调节收入分配、缓解贫富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健康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维护公众健康,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意义重大。第三,有利于减轻疾病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是达到21世纪“人人享有健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可持续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第四,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保障社会成员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强调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中的责任和主导作用,即以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但在公共资源筹资方面也强调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其中既有政府部门负责直接配置,也有非政府组织企业及社会对公共卫生资源的供给及分配,多元化的供给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共卫生资源的筹资水平,还能更的好利用社会的其他力量来更好的发展贫困地区的公共卫生情况,且各供给方之间形成的竞争态势有利于政府能高效的为公众提供优质廉价的公共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采用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也有所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为了使社会居民能公平有效的享用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参考文献
[1][美]盖依彼得斯 美国的公共政策--承诺与执行[M]顾丽梅 姚建华,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刘宝,姚金建,陈文等 基本公共卫生功能界定的国际比较[J].中国卫生资源,2006.(5).
[3]项继权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J]华中师范大学,2008(47).
[4]颜媛媛,秦富 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分配的差异[J] 科学决策月刊,2006(3).
督导工作情况
为有效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顺利实施,切实保障社区居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12月23日圣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对所属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进行了每月一次的督导,将督导内容进行现场指导并将发现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纳入考核。
本次督导以药品零差率和基本公共卫生为主要内容,通过抽查健康档案,实地走访居民等形式进行。涉及到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慢性病和重症精神病管理、随访等内容。
通过督查发现,经过圣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次会议培训,药品零差率已落到实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较为规范,各卫生服务站也已基本完成了2011年12月底的工作目标。走访中居民对实施一体化管理的卫生服务站环境改善,医疗资源优化,免费规范公共卫生服务满意。
从督导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一卫生服务站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于重点人群档案未及时随访和风险评估;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意义不太了解,参与意识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中心要求各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加强人员培训与学习,对各项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分步实施,使工作扎实有序进行;二是抓好宣传工作,利用宣传栏和村部广播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争取群众的配合和参与,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进程;三是辖区内五个规范化管理的卫生站从11月分开始逐步实现档案的电子网络化管理。
机构负责人:督导人员:
现场督导情况: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否开展。是□否□
2、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完成情况,任务数,完成数。真实率:。居民健康档案纸质档与电子档内容是否相符:是□否□。档案填写规范:是□ 否□
3、老年人管理:项目实施情况。任务数,完成数,真实率:。辅助检查采血人数,辅检电子档录入数。档案填写规范:是□否□
4、高血压管理:项目实施情况,任务数,完成数,随访人次,档案填写规范:是□否□。高血压管理真实率:。
5、糖尿病管理:项目实施情况,任务数,完成数,随访人次,档案填写规范:是□否□。糖尿病管理真实率:。
6、精神病管理:项目实施情况,任务数,完成数,随访人次,档案填写规范:是□否□,精神病管理真实率:。
7、健康教育讲座按时开展:是□否□。本已开展期,每期人签到,资料发放:份。活动记录:有□无□,活动照片:有□无□,知晓率达到。健康教育宣传栏是否按时更新内容:是□否□,是否有图片资料:是□否□
个体化健康教育开展:是□否□。签名:有□无□,活动记录:有□无□,活动照片有□无□
8、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准确率。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有□无□。门诊日志登记:有□无□,登记是否规范:是□否□。传染病诊疗处置行为是否规范:是□否□,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
结核病患者督导工作是否开展:是□否□,督导是否规范:是□否□。督导任务人,实际督导人,督导记录:有□无□。是否宣传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是□否□,有无记录:有□无□。
9、两册建立情况:是否开展(是□否□)户册建册人数,重点人群管理册人数。整改意见与建议:
泾川镇卫生院
甘肃省是国家“农村书屋”建设工程的示范区,倾注了大量经费投入建设,2009年全省建成的6000个农家书屋花费了各级财政经费1.48亿元,平均每个书屋的建设至少需要24万元,而这个数字恰好是截至2010年初全国建成的农家书屋的总数。农村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等,只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部分,除了各项硬件建设之外,文化部还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以确保各项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于2011年3月1日在京成立,由39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术科研机构和全国部分文化机构的专家组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如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承担编制了《文化部“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确定“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战略思路和主要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四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超过90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省份一年的财政收入。每年全国的文化事业费在以25%的速度增长。国家为什么会以基层为着眼点进行文化建设,这项建设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又有何联系,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永恒副教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深度解读。
公共文化的核心魅力
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文化历来都是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化究竟有何种魅力影响着每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也许正如杨永恒教授所说,“文化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一种凝聚力,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公共价值观,它能提升国民的素质和品位,也能塑造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每一个个体的思想寄托。”文化的魅力正在于此。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由政府负责提供的基本文化产品和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普及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流价值。公共文化以满足百姓需求为基准,力争与老百姓零距离,是贴近民心的有效方式。国家的公共文化建设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迎来历史性机遇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精神性需求呈上升趋势。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二,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发展中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强,使国家能够拿出更多的财力来解决民生问题,也有财力来构建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以基层为主要阵地、以特殊人群和特殊地区为重点关注对象、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手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上水平。
囤积农村的文化粮仓
如果说到农民读书,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笑话。相对于广大受教育群体来说,农民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很难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书籍、音乐和电影以及资讯,甚至面对有限的文化资源,因为知识沟的存在,也难以领略其中的意味。他们可能只拥有一部收音机或一台电视,而在某些地区和某些家庭中,这样的简单的家用电器对他们而言仍是奢望。所以,国家在村级文化建设中创建的“农家套餐”,正是适应了广大农民以及农村居民的精神需求。
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1998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期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电视进万家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等一系列村级文化建设的“农村套餐”相应取得了成效。“电视进万家工程”自2004年9月组织实施以来,先后向新疆、西藏等1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赠送了46.5万台彩色电视机,成为农牧民了解世界的窗口。国家的农村书屋建设至今仍在进行中,一些省市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好的成效。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更是为农民朋友喜闻乐见,和书籍、电视相比,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而现在,电影院走入农村,成为他们观赏文化盛宴的好去处。
以农村为主要阵地的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国家推动一系列工程和项目进行公共文化建设,力争逐步建立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以实现县级有图书馆文化馆、乡级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有文化活动室的覆盖水平。此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同样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至2009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量达到92.27TB,相当于1845部500MB的电影,184500首5M的歌曲,6万亿个汉字。覆盖面广、共享率高的全民族文化圈正在逐步形成。
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
个人情感的力量有多强,将超出人们的意料之外。对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所能带来的力量,也是人们用逻辑和理论无法推算的。“十二五”时期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重点加强对特殊人群、特殊地区的文化关怀。这项建设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提升民族凝聚力有重要作用。这种民族凝聚力体现为一种归属感,恰恰是每一个个体所需要的情感。国家对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是一种直指人心的大爱。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重点关注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低收入人群、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推动弱势群体文化生活常态化。”杨教授对于国家的政策如是解读。国家同样倡导对特定区域的文化关怀,如东部地区要对西部地区、发达地区要对欠发达地区、城市要对农村进行援助。中央、省、市级公共文化机构需要建立经常性下乡服务制度,届时,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进行辅导会成为个人考核和晋升机制的硬性指标。
免费共享的文化空间
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流最为便捷的场所,是最具活力和感召力的意义流通空间。博物馆、公共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同样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存在,同时被赋予了文化特色。人们在这些场所的交流以汲取知识、感受文化为前提,以丰富精神为目标。至今,在一些人的心中,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仍是庙堂之音,代表的是更为高尚和精湛的文化水准。这扇门能否真正地被人们打开,远远不止“收费”这一道关卡。三大馆开放产生的影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文化的积淀本身一样不受外力控制。
而国家力争为这个过程打好基础,2009年全国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已达1447家。国家给予的投入力度显而易见,而踏入博物馆的人们同样需要自我控制,以积极严肃的态度面对免费可见的久远文化,毕竟这并不是随意打麻将的东街西巷。对于三大馆的维护,同样需要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各自管理水平的提高,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
公共文化建设应该满足社会基本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需要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之间达到平衡,才能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春雨工程等一系列文化建设项目的价值。“政府需要以群众需求反馈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尊重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和表达权,对群众文化需求进行识别和引导,提供适合群众需要、对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的文化产品,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需求的了解,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对社会基本文化需求的满足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无论在哪个世纪,人才都是最宝贵的。“十二五”时期将秉持“存量优化、增量优选”的原则,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并留住人才,最终用好人才,逐步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特别是要稳定乡镇和社区文化队伍,提升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待遇。“十二五”时期国家也将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训,推进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特别是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尤为重要。除了具备资格的文化从业人员外,社会人员也应该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成为专业文化队伍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综合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健康中心
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产品,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作为公共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公共卫生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2]。据测算,我国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有40%~50%由公立医院完成[3],公共卫生服务类别繁多[4]。为了解深圳市综合医院运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对宝安区各级综合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展开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深圳市宝安区综合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综合医院本部及院办院管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共同完成。通过调查不同类型综合医院及社区健康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和区域间的差异并做出评价,从而根据工作职责予以配套经费,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卫生政策提供参考。
1.1调查对象
抽取三甲医院2家,二甲医院4家,一甲医院1家及辖区内的所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55所。
1.2调查方法
(1)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项目为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免疫规划、传染病、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应急事件处理、职业卫生)和诊疗服务(住院服务、门急诊服务、家庭病床与慢性病跟踪随访服务)的开展情况等。(2)统一培训各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报表填写人员,由各填报人员自填上报。(3)研究人员到各单位现场核查指导,对上报的调查表进行复核,补漏纠错和逻辑检错,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3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Excel建立数据库,双人平行录入,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一般情况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列联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所有P值均表示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齐备
宝安区共有三甲医院2家,二甲医院4家,一甲医院1家。抽取辖区社区康复中心55家,A级26家,B级29家,C级0家。社康工作人员共计1 577人,从事公共卫生人数413人,其中专职人员29人。每家医院的社管中心均配备有1名以上专职人员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医院本部设有预防保健科,承担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
2.2 医院和社区正常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法律法规和各级卫生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医院应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传染病监测与报告、预防接种管理、消毒监测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与报告、疑似职业病报告与管理、放射防护管理、精神疾病防治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妇幼保健、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和伤病员救治信息报告、门诊及住院患者疾病谱监测与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废物处理、医院死亡病例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等公共卫生职能。
2.3 各级医院与社区评级存在差异
按照医院等级与社区康复评级进行比较,级别高的综合医院防保科、社管中心对所属社康中心的业务进行指导,业务开展比较好,在年终绩效评估中获得总分较高。对各级医院社康中心公共卫生人员与社康中心评级做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业务收入与维持经费与社康中心评级做logistic回归分析,业务收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持经费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医院防保科对所属社康中心传染病报告卡进行质控
只有1家三甲医院防保科对所属社康中心进行业务指导与考评。医院能对社康中心的维持经费进行全额发放,个别医院自筹经费进行项目补助,对医院和社康的公共卫生项目进行绩效考核,予以奖罚。
3 讨论
目前深圳市综合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5]主要包括疫情报告、传染病监测、死因监测、门诊及住院患者疾病谱监测与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与分析、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医院本部公共卫生职能部门涉及预防保健科、医务科、感控科、宣教科、社康管理中心(社康科),各部门(医院本部—社康科—社康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未得到明确的界定。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医疗机构运行中存在职责划分不清[6],监管部门协调困难、工作难以落实,效率低下、项目配套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目前针对社康中心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业务进行年终考核,并及时下发经费至各社康中心。但医院本部的公共卫生经费存在配套不足问题,医院既要承担繁重的医疗卫生服务,还要兼顾此类公共卫生服务,难免力不从心[7]。深圳市各社康中心还没有实现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需将报告卡送医院防保科进行替报,应建立相应标准,对医院进行合理补偿。补偿额度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使其既能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能达到减轻医院经济负担的目的[8]。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受单位领导重视程度影响较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加强对综合医院和社康中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公共卫生人员的积极性,指导医院社康中心和临床科室按照方案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强化监督机构建设[9]。
4 建议
4.1 加强业务培训
公卫医师也应掌握临床常见慢性病的随访与治疗,选派年轻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培训,不断强化对基本公共卫生技能的掌握。使各级医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10]
4.2 强化督导考核
充分发挥市区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的作用,通过开展督导考评,对各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情况、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将检查结果作为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11]。
4.3 做好经费支持
根据工作职责相应配套经费,促进综合医院运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特别是综合医院本部的公共卫生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帆,刘本禄.讨论转型期公立医院的发展与公共卫生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305-1306.
[2]叶郁辉,许卫卫.科学规划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J].中国医院,2011,15(2):25-27.
[3]戚淇,韩玉珍,刘国栋,等.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9):14-15.
[4]王雁飞,韩玉珍,刘宁宁,等.我国公立医院财政长效补偿机制实现方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2):13-14.
[5]臧立新,潘习龙.基于公益性的我国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9):6-7.
[6]江捍平,罗乐宣,陈渊青,等.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财政补偿与相关政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16-17.
[7]马雷,李道苹,龚勋,等.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状浅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7-9.
[8]陈珊,张连师.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5):6-7.
[9]戚淇,韩玉珍,刘国栋,等.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监管能力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9):19-21.
[10]刘琼莲.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色[J].东南学术,2009(1):104-1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推荐阅读:
基本公共卫生督导报告12-27
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第一季度督导报告12-1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09-28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06-25
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11-15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调查报告07-18
乡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查报告09-1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10-10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10-2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方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