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狼和鹿》 教案(精选8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3.通过诵读,突出三组对比,从人们刻意杀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三组对比,指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人们刻意杀狼护鹿的行为反而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教学难点:
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揭题设疑。
1、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好吗?老师说出形容词,请你判断是狼还是鹿?(举手抢答)
(板书) 功臣 祸首
2、同学们把“可爱”、“活泼”、“美丽”送给了鹿,把“贪婪”、“凶残”送给了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齐读课题),通过学习,你们或许会有新的认识。
二、品读课文,突显矛盾。
(一)森林的变化。
1、首先让我们走进故事发生的地点——凯巴伯森林。(出示图):
看,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觉得那时的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的?(绿树成阴、枝繁叶茂、一片葱绿、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2、课文是怎样来描写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呢?请同学们先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把直接描写森林的句子用“ ”画下来,再读一读。
(指答)
出示句子:
●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谁来把森林的生机读出来?
指读
我们一起读!
过渡:看来大家都十分喜爱这样美好的森林。然而,事隔25年,凯巴伯森
林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
出示图:
看,这就是25年后的森林,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枯黄的 毫无生机的)
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样找出直接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指答)
出示句子: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3、出示两句对比:
过渡:此时的凯巴伯树干裸露,一片荒凉,萧条。
出示对比图文:
请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25年前后森林的变化。
(二)鹿群变化
1、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鹿群在这25年间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
认真读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找出鹿群的数量和生活状态变化的句子,把表
示数量的词圈出来,表示生活状态的句子用括号括起来,再读一读,想想你有什
么体会?师巡视
2、交流:
(1)鹿群数量的比较
A、让我们先来看看鹿群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指答
出示句子: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狼被大量捕杀后,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因为饥饿、疾病,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红色显示表示数量的词)
B、师:我们从这些数据中看出鹿真是生得多,死得快。
(2)鹿群生存状态的比较
A、师:鹿群的生活状态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25年前,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原先,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师:狼要吃鹿,鹿就得——(跑),生命在于运动,鹿在逃跑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这是一群怎样的鹿?(健康的、强壮的、活泼的、充满活力的„„)
出示句子: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谁来把鹿的活力读出来? 指读(真是一幅快乐的景象!这是一群充满活力的鹿。)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鹿的这份活力。(齐读)
B、然而,25年后它们的生活状态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C、还有更严重的呢!
出示句子: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师引读: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变红】。)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疾病真厉害,传播的真快,真恐怖啊)理解“像妖魔的影子”(疾病的可怕)“游荡”(无处不在、挥之不去)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同学们,剩下的八千只鹿是什么子的呢?(躺在地上 奄奄一息 面黄肌瘦,没有生机,连站都站不起来了)真惨啊,谁能读出这惨状?
指读 (评:真惨呀!真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一起读
三、深入探究,寻找原因
1、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同一片森林,同样是鹿群,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你知道原因吗?
2、指名说原因。(狼被大量捕杀)课文第几自然段写人们捕杀狼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
人们捕杀狼是因为人们——恨透了狼。
3、出示句子:
(师引读)然而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
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这是为什么呢?
4、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的原因,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找找原因,试着用这个句式来回答。
出示句式:
因为狼 ,所以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说鹿是“祸首”,是因为鹿 。
齐读第四自然段。
5、同学们,鹿它想当这个祸首吗?(不想)它是自愿的吗?(不是)鹿它有点冤啦!那么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呢?(人)是人的什么行为?(杀狼的行为)
6、人们已经犯下了错误了错误,怎样才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呢?谁能替人们想想办法?(引狼入室)
7、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就会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
四、拓展延伸,增强意识
学了狼和鹿的故事,你一定有话要对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说吧,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板书设计:
狼 和 鹿
“功臣” “祸首”
△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教材分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设计思想】
夯实文本的基础内容,挖掘文本的内涵,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认识。以“变”贯穿始终,从“森林的变化”到“人类的改变”再到“不应改变自然”,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认识的过程。
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品读体会,联系全文思考,认识到生命是平等的,自然和谐才能共存并发展,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中关于森林、狼、鹿变化的词句,品读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认识到是人类亲手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类的善意行为其实是愚昧的、不科学的。
2.关注数字的运用,通过比较,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变化之大。
3.通过反思,认识到生态环境需要保持平衡,人类不可任意改变和破坏,只有平衡了才能更好地发展。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关于森林、狼、鹿变化的词句,品读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认识到是人类亲手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类的善意行为其实是愚昧的、不科学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反思,认识到生态环境需要保持平衡,人类不可任意改变和破坏,只有和谐、平衡了,才能更好地发展。
2.认识到生命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写好课题,“狼”、“鹿”写得较大,“和”字写得较小。(狼和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一看那里发生的故事。先听写几个词语,看看同学们是否和它们交上了朋友。
1.听写词语:葱绿 捕杀 消退 传染
2.学生互批,反馈。
3.请学生思考上节课所讲内容,选用刚听写的词语说说课文给我们讲述的故事。(选两至三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可详细,可简单,只要孩子把课文主要意思说出即可。)
二、精读课文,感受“变化”
以“变”贯穿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森林的变化,狼的变化和鹿的变化,直至最后人类的变化。品词析句,认识到是人类亲手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类的善意行为其实是愚昧的、不科学的。
(一)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完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美丽的凯巴伯森林。(板书:森林。写在“和”字下面,大小和“狼”“鹿”一样。)
狼 和 鹿
森 林
谁来给我们读一读那里的美丽景色?
1.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节中的1、2两句。
2.再请一学生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生答不出,则让孩子们自由朗读,再想象,然后发言交流。)
生说自己看到的美景,如,小鸟、鹿、花、草,师随机评价,最后师小结:这真是个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森林啊!(边小结边出示绿色森林的图片,作为教学背景。)(最好能用上学生说的话小结,重点要突出凯巴伯森林的“美丽”和“充满生机”,为下面教学做好铺垫。)
(二)教师继续说,过渡:可是,同学们,凯巴伯森林一直都是这样美丽、充满生机的吗?(生答:不是。)师继续说: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请你找一找,勾画下来,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找到相关语句,勾画、朗读、想象。)
1.指名两至三个孩子读第三节的3、4两句,并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教师要抓“像着了火一样”“消退”“蔓延”,让孩子体会森林的可怕景象。)
2.师小结:没想到凯巴伯森林竟然变成这样,荒凉、枯黄,没有绿色,没有生机,这哪是森林啊,很快就要变成不毛之地了!(出示荒凉森林的图片)
(三)师过渡:同学们,在凯巴伯森林里,除了植物变化很大,别的事物有变化吗?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勾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还有什么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同桌交流。
1.生自由读课文,勾画,思考,同桌交流。
2.指名读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交流第二小节中人类捕杀狼的语句,师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教师要抓“打破宁静”“哀嚎”“血泊”“25年”“六千多只”等词语。生会回答,狼死了很多;狼死得很悲惨;猎人们好残忍;狼终于被消灭了,鹿终于安全了(当学生答到这点的时候,老师应问:鹿的安全是以什么为代价的?狼的生命。你觉得这样的交换好吗?方法多样,总之,要引导学生体会到狼的死亡是件悲惨的事,同情狼的遭遇。)
当学生先谈鹿的变化时,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看看鹿原来的状况:数量和健康。教师抓鹿的饥荒和疾病,并出示一组句子(四处写鹿数量的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体会鹿的变化之大,鹿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差。
(四)师问:同学们,是什么使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一片枯黄?是什么使鹿大量死去,留下的也只是病鹿?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1.生读最后一节内容,师问是什么消灭了森林的绿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原因。
2.再请一生回答,师问是什么使鹿大量死去,只留下病鹿?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原因。
3.师小结:是鹿群的大量繁殖给森林带来了灭顶之灾,也给自己带来了饥荒与疾病。究其根源,是谁造成了这一切后果?
4.生答:是人类造成了这一后果。师小结:人类不捕杀狼的话,森林的生态平衡就不会被破坏,一切还会是那么宁静而美好,是人类亲手破坏了和谐的森林生态环境,造成这样的悲剧。
(重诵读,重体会,重感悟,真正认识森林巨变的原因。)
三、总结全文,反思提升
1.师板书: 人 人
狼 和 鹿
森 林
2.问生:狼、鹿、人、森林这四者中,谁是受害者?(激发学生自由思考,讨论交流,提升认识。)
生答,师相机评价,小结(四者都是受害者,而人类是造成悲剧的主角)。
3.出示图片配乐,问生此时想说些什么?出示四个对象(人、狼、鹿、森林),学生自由选择,说自己的心里话。
4.师过渡:是人类的愚昧与无知带给了凯巴伯森林悲剧,也带给了人类一个沉痛的教训。现在人类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改变了自己的做法。
出示“引狼入室”材料,让学生了解人们醒悟了,森林复活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5.师总结,板书(平衡 发展)。生态只有保持平衡,世界才能更好地发展,人类会吸取过往的教训,更加珍爱我们的地球!面对这片美丽的森林,祝愿我们的蓝色星球永远幸福地旋转。
四、课外延伸,巩固课内
1.为凯巴伯森林的游客写一段简短的介绍词。
2.讲述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给家人或好友听。
板书设计:
外圈用蓝色粉笔勾勒成一个圆圈,仿佛蓝色的地球,中间的“平衡”“发展”写在连接“狼”“和”与“和”“鹿”的横线上。
【教学反思】
一、全文扣“变”,简洁明晰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节课我紧紧扣住“变”这个字,贯彻了全部教学内容。先梳理课文前一部分的内容,感受凯巴伯森林的变化;再引导学生探究森林发生巨变的原因;接着联系整个故事反思谁是受害者;最后领悟人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只有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不慌不忙,依次找出课文中关于森林、狼、鹿变化的词句,品读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一系列的变化,深深震撼了孩子们的心灵,他们在诵读和交流中认识到是人类亲手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类的善意行为其实是愚昧的、不科学的。这一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有文可读,有话可说,体会和交流都十分积极。可见,教学时紧扣一个关键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走进文本,揣摩文意。
二、适时反思,提升认识
在学生品读认识到森林巨变的原因时,我适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狼、鹿、人、森林这四者中,谁是受害者?”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学生积极思考,他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发现这四者都是受害者,而人类是真正造成这场悲剧的主角。这个问题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又是对文本内涵的升华,如点睛之笔,为课堂增色不少。
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教学的总结环节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深化认识非常重要。三年级的学生要向高年级过渡,每课都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前后联系,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创意板书,贴近心灵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颇费一番心思,考虑到三年级学生较喜欢直观的东西,我首先就想到用图画的形式板书。其次,我要凸显这个故事中的四个受害者,把文本内容概括全面。另外,我还要表明四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我要把本文的主旨体现出来。出于这四点原因,我设计了地球形状的圆圈,把四者连在一起,表明“平衡”和“发展”才是正确的。
这板书非常受学生欢迎,下课的时候还有孩子围到黑板前仔细研究,他们还要给四者配上图画,把蓝色的地球画得更美。可见,板书的设计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形象地展现出教学内容。
总之,本课教学比较成功。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阅读相关报告总结文档:浅谈如何开展变电运行反事故演习李一峰 “小熊”快跑 苏禹烈 85后“天使”,就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张勇 海底捞“捞”出了什么 固原市原州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人工假底电耙运搬削壁充填法在薄矿脉中的应用 幼教男生班英语活动教学探究 关于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的研究综述 浅析新形势下基层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的角色和对策 浅谈工程施工合同审计 论空港经济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企业分立的涉税风险 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的黄岩区软实力研究 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企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出示课件 狼 鹿 图)(板书:狼和鹿)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狼、鹿各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他们给你怎样的印象?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探究。
1、下面我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中所描写凯巴伯森林,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找找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插图比较,显现矛盾。
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课文中所描写凯巴伯森林,前后哪些发生了变化? 生答。
师:
1、(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觉得那时的凯巴伯森林怎么样?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她呢?
课文是怎样来描写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呢?(出示课件)
齐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2、这么美的森林动物们生活的怎样呢?(出示课件)
齐读: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提问:你觉得它们生活的怎样?句中的哪个词能看出?指名带感情读,评价。
3、看来大家都特别喜欢这么美丽的森林。那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出示课件)看,这就是25年后的森林。此时的凯巴伯森林,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出示课件)齐读。
句子中的哪些词能看出森林的特点?(消退、蔓延)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什么在不断向四周扩展,什么在慢慢消失?这样的森林又给你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吧!(出示课件)齐读。然而过了25年后凯巴伯森林变成了这样——(出示课件)齐读。
对比读:请女生读第一句,要读出森林的美好。男生读第二句,要读出森林的荒凉。比比谁读得更投入。
四、深入探究。
1、同学们,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出示课件)你找到原因了吗?
2、指名说原因。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出示课件)为什么要捕杀狼呢?你是从哪里看出人们捕杀狼的数量之多的?这时你的心情怎样?指名感情读,评价,齐读。
3、狼越来越少,那么鹿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课件):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这个数目大不大?是原来的二十多倍呀!
4、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生活得可自由,可快乐了。你能想象鹿群们是怎样自由生活的吗?凯巴伯森林可真是鹿的——自由王国。如果你是当地的居民,看到这番美好的情景,心情怎样?会怎么想呢?但凯巴伯森林真的成了鹿永远的自由王国了吗?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活泼而美丽的鹿怎样了呢?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8千只病鹿。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评价。
5、鹿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究竟是为什么呢?生答。(出示课件)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齐读。
6、是呀,美丽的森林正慢慢地枯黄,活泼可爱的鹿也正陆续地死去。同学们,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
7、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地“祸首”。齐读。
8、(出示课件)可恶的狼怎么会成了“功臣”?可爱的鹿怎么倒成了“祸首”了呢?对于谁来说,狼是“功臣”?(森林和鹿群)那谁是谁的“祸首”?(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这样做吗?是谁让鹿去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人)因此,森林变化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啊?(人)是呀,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当地人们的“无知”。其实天地之间有杆称。狼鹿共存,好比是一架天平。当有意杀狼保鹿,反而失去了平衡。
板书:维护生态平衡
9、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凯巴伯森林回到原样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维护生态平衡)生答。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惨痛的教训,牢记这几个字吧——(维护生态平衡)齐读。
六、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的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
板书设计: 狼 和 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鹿反而害了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初步感受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弄清狼、鹿、森林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文字表达的森林惨景。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揭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齐读课题)
2. 你喜欢狼还是鹿呢?为什么?(狼凶残,贪婪,奸诈,狡猾;鹿乖巧,可爱,美丽,活泼)
3. 小结过渡:看来,狼和鹿的形象在你们心中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是对鹿喜爱有加,对狼痛恨有余。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设置悬念
过渡: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也和你们一样的看法,可是后来,他们对狼和鹿的评价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这时人们用哪两个词来形容狼和鹿。2.“功臣”和“祸首”是什么意思?
(功臣:对某项事业有显著功劳的人。祸首: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3.为什么人们喜欢的鹿成了“祸首”,而人们痛恨的狼却成了“功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第三板块:思考森林的变化
1.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样的?后来的森林又是怎样的?自由朗读第一、三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出示句子,指名读。
(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2)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3.读一读第一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树木、花草、湖泊、天空、小鸟等方面述说。
(瞧,森林里,天空湛蓝,湖水清澈,树木茂盛,花儿鲜艳,小鸟在枝头唱歌,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
(森林里,树木郁郁葱葱,花草生机勃勃,湖泊水平如镜,天空一碧如洗,小鸟
在自由自在的飞翔,真是人间仙境啊!)
4.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5.第二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消退——蔓延。森林中的绿色在逐渐减少,意味着森林即将遭遇灾难。)6.原来生机勃勃的森林,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学生带着惋惜、悲伤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7.同一座森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回答。(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第四板块:思考鹿群的变化
1.看来鹿群对于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鹿群。文中有一组数字直观地告诉了我们鹿群的变化。默读课文一、三小节,把它们圈出来。(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很快,鹿的总数超过十万只——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只剩下八千只病鹿。)2.从这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鹿在森林中自由自在的嬉戏,无忧无虑的生儿育女,然而随着鹿的总数由四千只猛增至十万只,森林遭受到了灭顶之灾,也影响到了鹿群的生存。)
3.为什么鹿群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预设:人们杀了狼和鹿的其他一些天敌。)
4.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5.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
第五板块:寻根究底,总结原因 1.讨论交流 谁才是真正的“祸首”?为什么?
(1)因为狼制约着鹿群的大量繁殖,防止饥荒发生,并吃掉病鹿,防止疾病蔓延,所以它成了人们眼中的“功臣”。
因为鹿在森林中过多繁殖,就会破坏森林,毁灭自己,所以它成了人们眼中的“祸首”。
(2)人类,因为人类杀掉了狼,导致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糟蹋,并闹起了饥荒,疾病流行。
(狼成为“功臣”,鹿成为祸首,人们成为祸首都不是人们事先的愿望,人们事先以为,杀死了狼和鹿的其它天敌,是想更好地保护美丽可爱的鹿,但是人们想
错了,得到的是“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
2、人类一心想保护鹿,结果却做梦也没有想到——齐读第四小节。
3.看着这架不平衡的天平,当地政府进行了著名的引狼入室计划,从外地引进了一些野狼,分批投入到凯巴伯森林中,用动物间的相互制约让森林重新焕发生机。现在,森林的生态环境又平衡了。
4.狼和鹿的故事带给了人类很多的思考,让我们再读《一个村庄的故事》,想想它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投影出示:不能随便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第六板块:总结板书
《狼和鹿》教学反思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狼是大坏蛋,鹿是人们怜爱的对象。这是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现实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样各自地生存着的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进行了以下引导:
狼与鹿的对比
学课文前,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再让他们谈谈“你是喜欢狼,还是喜欢鹿?”学生都认为狼凶残,鹿温和,狼令人痛恨,鹿被人们喜爱。对比很明显。接着,我又让学生读文章最后一小节,在这里凯巴伯森林的灾难使狼和鹿换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约鹿群过度繁殖,消灭病鹿的“功臣”。鹿呢,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如此变化又形成鲜明对比,启示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问题提出来,学生兴致勃勃地自由读文,感受凯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虽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中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生态失衡造成恶果。
鹿群变化的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而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6000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1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
上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引导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我特别引导孩子们朗读了那个让我感触颇深的句子,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孩子们谈的非常好,他们有的说,从这个句子中看出枪的无情,也就是人类的无情。有的说,他们体会到了狼的可怜,在那一刻,狼的残忍无情都荡然无存了。……在这里我告诉孩子们:“孩子们,的确是这样,狼也是一种可怜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森林里,以小动物为捕食对象,他们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发展规律的。因此,我们人类对自然界里的任何一种动物、植物、生命都应该承认,应该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们听动了多少,但是我知道,从今起,他们不会单纯去判断一种动物植物的善恶益害。
一直不能忘记这个片段,“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我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我知道,我的孩子们暂时不能体会到生命的高贵与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做个善良的人,能做个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个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二、学习第一节
1、作为奖励,带大家到森林游玩,出示图片 A、美吗?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 B、找出书上的句子,给图片配音。(指导:一边读一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
2、咦,鹿群在开心地玩耍时,为何还不时回头东张西望呢?用“因为„„所以„„”来回答(理解一下“下毒手”“提防”)
二、学习第二节,过度:凶残的狼总是吃掉可爱的小鹿、鹿妈妈,还有很多生了病跑不快的鹿,看着它们惨遭毒手,你是什么心情?
1、指名说说;
当地居民也恨透了鹿,他们恨得程度怎么样呢?谁来读第2小节。
2、读课文第二节。
A、狼被打死了,当地居民心里高兴吗? B、再读第二节
3、说说人们杀狼的目的
三、学习第三节
1、事情真的像居民们想的那样吗?可爱的小鹿们生活得非常幸福?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变化。用﹋画出森林的变化。用——画出鹿的变化。
2、交流反馈
(一)让我们先来看看狼在被杀前后森林有什么不同
1、生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整个森林像看到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2)前后的森林在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呢?
(3)葱绿的森林里有些什么呢?
谁能将这个句子读好?师:绿得一眼望不到边。再读(4)你能想象一下枯黄的森林是什么情景吗?
看图想象述说: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涸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已毫无生机了……
A、找出这句话里的一对反义词(“消退”“蔓延”)从这一对反义词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B、出示图片,体会,(师渲染:曾经的绿叶婆娑,已是枯枝纵横;曾经的花草繁茂,只剩下枯草遍野;生机勃勃不见了,如今只是死气沉沉。)看到森林如今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
出示: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指导读、齐读。
C、100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生机勃勃。此时的森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死气沉沉)师:你能把这种情形读出来吗?指名读。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师:鹿太多了,已经超过了十万只!它们吃完了灌木就吃(生:吃小树)吃了小树又吃(生:吃嫩枝)吃完了嫩枝甚至去吃(生:树皮)吃完了树皮还会去吃? 生: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师:森林被严重破坏。
(二)让我们再来看看狼在被杀前后鹿的状况吧。
(1)生说,出示:狼被捕杀前(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师:如果这时候让你画上这八千只病鹿,那鹿又是怎么样子的呢? 狼被捕杀后()的鹿在林间()
(躺在地上
奄奄一息
没有生机
没有一点力气,连站都站不起来。脸色瘦黄
很饿)
四、学习第四节:(过渡:狼被捕杀后,森林和森林里的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1、自渎第4节;
2、出示带有“功臣”和“祸首”的两句话,交流:
(1)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功臣”?在文中指谁?为什么这么说? a指名2—3人,b师补充:狼吃鹿是生存的必须,使鹿的数量不会太多。同时,鹿为了逃命就要不停地奔跑,而“生命在于运动”,鹿也就更健康。狼在无形中保护了森林和鹿。所以说----(2)“祸首”本指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这里指谁?它引起了什么祸患?
四、返回第二节
1、出示第二节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看到这个场面,心情如何,还觉得高兴吗?。
2、指名读课文,引出第四小节
3、穿越时空隧道,你现在看到猎人们正举枪向狼射击,你会怎样劝他们呢?结合第4节说一说(现在老师就是那里的一位猎人)
4、但是时间不会倒流的,那现在怎么来挽救凯巴博森林呢? 出示相关资料。
五、拓展升华:
1、现在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还屡屡发生,列举其他事例;
2、每年都有近千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为了使悲剧不再重演,请你为保护地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1、为什么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用“”画出有关语句。
2、为什么说鹿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这段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人物说的话。
C、表示一种特殊的意思。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A、鹿和狼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B、人们不能保护鹿,捕杀狼。
C、人们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参考答案:
1、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2、因为鹿过多地繁殖,就会破坏森林的生态环境。
狼和鹿说课稿1
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十一册的学生在第九册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的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学习目标:
一、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一为“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根据文本,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二为“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本篇文章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
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
③“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的命运和整个大自然的命运,从而认识到罗斯福总统决定的严重错误,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一篇较长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所以,我作了如下设计:
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
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
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
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课件出现,配上让人震撼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想说点什么吗?这几个数字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读书,不仅要读进去,使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语言的、思想的、写法的),还要读出来,在书中读到自己,向个性开放;读到生活,向生活开放;读书,不仅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在思考创新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所以,我做了如下尝试:
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
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③我是老师小帮手:“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麻烦:由于事情很多,对班上的情况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于是在班上设立了值日班长一职,主要负责向老师报告学生的纪律情况,如:谁丢纸屑啦,谁骂人啦,谁抄别值日班长一职撤了?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狼和鹿说课稿2
一、教学分析
1 、分析教材
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
2、分析学生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思维逐渐达到了抽象概括的水平,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b、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适时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完成听、说、读、写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
设疑导课,激趣学文——以词串文,明事激情——解析关系,领悟道理——延趣拓展,升华主旨
(一)设疑导课,激趣学文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的直观视觉入手,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出鹿和狼的画面,请学生分别谈谈对鹿、狼的印象。然后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设置疑问,“罗斯福也是这样认为的,为此凯巴伯森林险些遭受灭顶之灾,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为下一环节的自学做好了准备。
(二)、以词串文,明事激情
新课程理念提出,阅读课堂教学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常规教学中,按段落顺序了解具体事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此课文一至六自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1、以词串文,质疑自学
学生在初读文本之后,结合课文主要内容,围绕找出的形容鹿的重点词“宠儿、罪魁祸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自主探究学习课文1—6自然段,解答提出的四个关键问题,使学习过程充分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扶放结合,汇报成果
在课件的辅助下,我提出“你们都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解答,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根据不同问题,我又借助课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以说促悟,认识鹿群幸福生活的得来。通过学生独立的概括,让学生明白“宠儿”的幸福生活是以牺牲狼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2)以读促情,让学生感受鹿群幸福自由的生活。借助课件,把音乐之美与语言文字之美融为一体,在优美欢快的乐曲中通过范读、自读、指读等多种方式朗读第4自然段,帮助学生感悟文本。
(3)以图促讲,体会森林的巨大变化。借助课件出示的森林前后的对比图,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
(4)以文促思,理解“宠儿”成为“罪魁祸首”的原因。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从鹿群变化的数字中,体会到过多的鹿给森林带来的严重灾害,为情感的升华做好铺垫。
(三)、解析关系,领悟道理
常规教学只能依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抽象领悟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借助课件选择不同方式分组合作学习课文七、八、九自然段,用图示说明的小组以关系图解释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文字说明的小组配以“食物链”的视频解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我以天平体现的生物界的客观规律作为总结,加深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明白罗斯福作出这一错误决策的根本原因。同时借助课件创设的情境片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于故事当中,体会鹿、狼,人们不同的感受,激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延趣拓展,深化中心
通过让学生为凯巴伯森林想办法这一拓展,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同时以,“你还知道那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情吗?”为冲击,整合课内外资源,为课后作业的较好完成创造条件。
五、布置作业,迁移提高
学生从文中领悟到了根据具体事例概括说明道理的方法,设计利用收集的资料写一封呼吁人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的倡议书的作业,说写结合有助于实现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
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勾勒出新颖有趣的天平图形,以此体现文中阐明的生物间的客观规律,既简单明了,又紧扣中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深化中心的目的。
板书设计:
六、教学媒体的运用和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抽象的道理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性化,在课件的展示中形象化:舒缓悠扬的音乐,直观明了的图示,详细生动的视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解答;教师便于引导,胜于讲解。尤其在选择一种角色谈感受的情境创设中,学生发言踊跃,感受深刻,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
课例的创新点: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一改以往的讲授式教学,在教学媒体的辅助下,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通过重点词语统领全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问题情境中合作探究文中揭示的道理,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师教学工作的又一个起点。在我的这堂课当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诚恳地希望能够得到各位专家的批评指正,使我今后的教学生涯更成熟,
狼和鹿说课稿3
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十一册的学生在第九册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的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学习目标:
一、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一为“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根据文本,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二为“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本篇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③“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的命运和整个大自然的命运,从而认识到罗斯福总统决定的严重错误,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一篇较长的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条线。所以,我作了如下设计: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出现,配上让人震撼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想说点什么吗?这几个数字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读书,不仅要读进去,使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语言的、思想的、写法的),还要读出来,在书中读到自己,向个性开放;读到生活,向生活开放;读书,不仅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在思考创新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所以,我做了如下尝试: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③我是老师小帮手:“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麻烦:由于事情很多,对班上的情况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于是在班上设立了值日班长一职,主要负责向老师报告学生的纪律情况,如:谁丢纸屑啦,谁骂人啦,谁抄别值日班长一职撤了?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狼和鹿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八单元后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二、学情分析:
十一册的学生在第九册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的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三、学习目标:
(一)、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一为“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根据文本,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二为“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四、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本篇文章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③“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的命运和整个大自然的命运,从而认识到罗斯福总统决定的严重错误,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一篇较长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所以,我作了如下设计: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课件出现,配上让人震撼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想说点什么吗?这几个数字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读书,不仅要读进去,使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语言的、思想的、写法的),还要读出来,在书中读到自己,向个性开放;读到生活,向生活开放;读书,不仅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在思考创新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所以,我做了如下尝试: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③我是老师小帮手:“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麻烦:由于事情很多,对班上的情况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于是在班上设立了‘值日班长’一职,主要负责向老师报告学生的纪律情况,如:谁丢纸屑啦,谁骂人啦,谁抄别人的作业啦。时间久了,大家就对‘值日班长’群起而攻之,骂他是‘马屁精’、‘小报告司令’等。我正在犹豫,该不该把‘值日班长’一职撤了?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2.学习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此景,你想说什么?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小结,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自学,采用不同的形式汇报自学的成果。
2、在汇报自学成果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学生自编课本剧。
教学方法:
自学汇报。
教学手段:
通过学生自学汇报达到口语交际以及演课本剧。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同学们前段时间已经对《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进行了自学,并且作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你们已经自由的组合成了四个组,那么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派代表回答)
(生汇报:有的组通过朗读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有的组通过与别的组合作表演童话剧的形式汇报成果。)
3、老师相信每个组的同学都作了精心的准备,那么对于朗读得好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选出今日朗读之星,对于表演得棒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出表演之星,并且还有环保小卫士奖,最佳组织奖。
面对这么多的奖品等着你们来拿,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4、有没有信心?(有)用声音来告诉大家,准备好了吗?那么哪个组先来汇报?
二、朗读:
1、我们首先请第三组的同学。
(我们这组采用朗读的形式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
2、第三组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的听,仔细的听,当好评委,听听他们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
3、第三组汇报。
4、第三组精彩的朗读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每个人,我们将在第三组评选出今日的朗读之星。
学生(第四组):老师。
师:你有什么事?
生:我觉得我们这组比他们读得更好。
师:第四组的同学已经向第三组的同学发起了挑战,我们来看看这两组同学中哪组的朗读之星产生得更多!听众当好评委哦!有请第四组的同学。
由本组代表组织本次汇报。
(老师参与学生中,精彩的自发鼓掌)
评价:
1、三组四组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评委们,朗读之星就要产生了。
学生自由评。
2、同学们,其实第三、四组的同学朗读得都很棒,不过××同学特别突出,我们推选××同学为朗读之星,你们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同学比××同学朗读得好,读出了……,我觉得朗……发给她。
3、那么有请××同学上台,老师给你们颁发朗读之星的奖品!(鼓掌鼓励)希望你们以后朗读得更好。
4、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今天的朗读之星,希望我们班上的朗读之星越来越多。
童话剧:
1、一、二组的同学,三、四组的同学通过自己精彩的朗读,捧走了今天的朗读之星,那么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表演赢得表演之星吗?朗读组的同学可要当好评委哦!他们哪些同学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同学表演得不够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表演?那么,一、二组的同学上吧!
(教师到座位上,适时参评鼓掌)
2、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二组的同学表演得怎样?(好)(掌声)好在哪里?
3、我们的表演之星即将产生!
4、经过同学和老师的意见,我们今天将评选出××同学为最佳组织奖,××同学为今日表演之星,并且我们还要评选出贾婷同学为今日朗读之星。
5、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会表演,而且还会欣赏,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著名的主持人、著名的演员、著名的导演都会在我们班上诞生。
三、感悟:
1、三、四组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二组深情并茂的表演,我们听了看了,在同学们的内心一定产生了许多的想法,你们下去也收集了许多的资料,那么请同学们自由而大声的交流,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谈谈你的感悟,你的联想,你的收获。
(评出环保卫士)
(发环保小卫士奖)
2、同学们的感悟、联想、收获还有很多,下来的时候我们再交流。
3、同学们收集整理了许多的资料,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汇报了你们的学习成果,你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在座的热烈掌声,在同学们内心深处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他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这一刻起,你们就是环保的小卫士,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动物和平相处,让它们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我们共同的家园。
狼和鹿说课稿5
第一课时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狼和鹿》这是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
课文富自然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着重体现“碰撞”二字。
首先,在启发谈话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到狼和鹿,你们会联想到哪些词语或成语?学生在词语交流中不难发现人们对这两种动物的态度。然后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作者的观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不由让人情不自禁地发问: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接着,在初读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有没有新的看法?
这是学生看法与作者观点发生的碰撞。学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新课标中强调: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种凭借。如何凭借教材这一媒介来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老师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是学生发展思维,实践语言文字的一个重要阵地。碰撞的过程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这样的“碰撞”中,也许有错误,也许有争论,但这却是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正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机。
除此之外,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还注意了词语的理解,积累,应用,包括写字的指导,因为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时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第二课时
如果说在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时我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体现“碰撞”二字,那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了力求体现“发现”二字。
怎么发现?
(一)在朗读感悟中发现
森林一片葱绿多么美丽而一片枯黄又多么会令人心痛!这是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的,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发现了森林面貌的巨大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二)在“比较”中发现
鹿的数量迅速发生变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只,而两年后又聚减到8000只。学生在前后对照的读书中,比较这些数字,发现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的关系。
(三)在语言实践中发现
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从狼、鹿和人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复述这个故事,复述要以第一人称进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数量,发现了人们当初犯下的错误:貌似护鹿,实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实也保护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阅读中发现
课后的作业是让学生读一个故事《猎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来深层感悟课文中的道理:为什么说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拓展的文章补充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鹿没有了天敌,安逸的状态让它们的生存能力衰退,这也是鹿毁灭自己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感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教育有三个离不开:道德、情感、智慧。没有道德的语文教育是危险的,没有情感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智慧的语文教育是缺乏创造力的。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体验情感,培养情操,生成智慧,从小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朋友。 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呢?
你们说的这些词语,其实表明了人们的态度。人们喜欢谁?讨厌谁?
这两种动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是什么看法?打开书,默读课文,把表达作者看法的句子划下来。
·映示句子: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谁来读一读?
·你能读懂吗,在这两句话中,谁是“功臣”?谁是“祸首”?
“功臣”是什么意思?狼是功臣,这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从哪个词看出?(居然)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
“祸首”又是什么意思?鹿在什么样情况下成为祸首?“一旦”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
·为什么这样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请轻轻读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谁来读给大家听,你喜欢读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评价:读得太好了,很流利,其他同学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听得也很认真。
3、学习词语。
课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
葱绿 提防 传染 血泊 贪婪
青烟袅袅 哀嚎 凯巴伯森林 蔓延 糟蹋
·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注意读音。
·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有关内容吗?
4、作者认为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回,我们先自己读读,想想,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你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呆会儿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同学做汇报员。
5、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交流(充分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可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找依据。
7、小结:老师要对你们竖起大拇指,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用心地读书,积极动脑发现问题,这样的读书,才会有收获!
三、学习生字:
讨论我们告一段落,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现在,我们来把课后的生字读一读、写一写。
映示生字:
读一读(组组词)
闹:可以组哪些词?书上说的是闹什么?闹是什么意思呢?
写一写: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上一节课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大家根据作者的观点,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谈到了狼、鹿和森林之间的关系,谈到了狼、鹿、森林的变化。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森林的变化:
1、出示填空:
①100多年前,凯巴伯森林 , 。……后来,整个森林像 一样, , 。
读一读书上写森林变化的内容,做做填空。
2、请学生填空。
3、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4、学生朗读。
5、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象看到了凯巴伯森林到处是葱绿的树木,小鸟在唱歌,小鹿在散步,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6、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美景,我们真想来诵读一番,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节读一读。
7、后来凯巴伯森林变了样,我们看书中是怎样写的。(指名读)
8、你为什么这样读?……师:这个填空写的是凯巴伯森林的变化。我们都喜欢充满生命的绿色,喜欢生机勃勃的森林,不喜欢这样萧条、荒芜的情景。
9、那么这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谁来补充呢?书上是怎么写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小节,第三小节)
10、师:其实同学们读了两种原因,人的原因和鹿的原因。请男同学来读人的原因,女同学来读鹿造成的原因。
11、人们本来是出于善意来捕杀狼,可是狼被捕杀后,鹿的生存状态怎样呢?请你们读读课文,像刚才那样,读读前面,找找后面。前后对照起来读。
②出示填空:
凯巴伯森林原来生活着大约 只鹿,狼在被杀了之后,鹿的总数超过了 只,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1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填的都是数字。看了这一组数字,你想说什么?
13、这些数字多有说服力!从这些数字背后,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狼和鹿数量的变化与森林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出示填空:狼( ),鹿( ),森林( )。
板书:狼(吃)鹿 狼(保护)森林 鹿(破坏)森林
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一旦食物链被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随着打破。
14、这样的结局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我们一起读文章最后一节。
(1)自己读读,说说为什么狼是“功臣”?用书上的语言。
(2)为什么说鹿是“祸首”?
(3)上节课上,有的同学说人才是真正的“祸首”,这种说法也很有道理,作者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4)对呀,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人们当时根本没有想到狼和鹿与森林之间的关系。
(5)如果人们早一点想到……(引读最后一节)
二、复述课文:
1、今天我们的课堂好像再现了凯巴伯森林毁灭的一幕。你愿意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复述课文不是把原文背下来,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师提供你三个角色(1)狼(2)鹿(3)人,你愿意从哪个角度来说就从哪个角度来说。
2、先自己练一练。
3、交流。
4、评价:讲得太好了,很有创造性。听了你们讲的故事,我们仿佛听见了惨遭捕杀的狼的哀号,看到了鹿的加速灭亡,看到了森林被破坏的荒凉情景。
三、拓展:
1、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猎狗和狼》,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呢?(学生自读、交流)
2、我们再来想想课文,没有了狼——鹿的天敌,鹿为什么反而在减少呢?
刚才文章说的道理能不能给你启示?
(没有了狼,鹿减少了生存危机,不用奔跑,体力下降,……)
3、你们看,你们从课内走到课外,不仅理解了课文中说的道理,还悟出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作业:
学习了《狼和鹿》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请联系生活实际,把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写出来。
第一课时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这两种生性截然相反的动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早有定论,然而《狼和鹿》这篇课文的作者却将狼作为“功臣”,鹿作为“大坏蛋”来描写,初读课文,确实让人难以接受。教者在第一教时中就利用这一矛盾设计教法。
一、设置悬念,激情引趣。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揭示“狼和鹿”这个课题后,教者首先提问,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学生说出的描写狼和鹿的词语、成语是截然相反的一贬一褒,而读过课文后,作者的观点又怎样?作为歌颂的“功臣”却是狼,作为遣责的“祸首”却又是鹿,那又为什么?这一悬念的设置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急于去书中找答案。
二、尊重个性,指导朗读。
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文本,教师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你喜欢读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在理解“功臣”和“祸首”意思的基础上找出叙述作者观点的句子,为下一环引导学生的看法与作者的看法发生思维碰撞作准备,这就做到了读既有明确要求又尊重个性。
三、尊重主体,各抒己见。
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点在这一堂课上有充分的体现,当学生读了课文后,教者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与课文作者不同的意见,究竟谁是功臣,谁是祸首,学生读后众说纷纭,有人意见与作者相同,说狼是功臣,鹿是祸首,也有同学的意思与作者相悖,说鹿是功臣,狼是祸首,更有同学认为狼和鹿都不是祸首,祸首应是人,因为狼是死在人的枪口下的,学生的思维与文本,与作者,相互之间产生了碰撞,正如教者所说这样的碰撞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但这却是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做到了尊重主体,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二课时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新闻记者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狼和鹿》第二教时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者利用文本,引导探究,拓展思维,学有所得的理念,但整堂课自始至终教师都没有放弃主导作用。
一、在尊重“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阅读教学是有一定目标、指向的阅读活动,不是无目的的消遣性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放弃主导作用,而“主导”的形式又不是教师的泛泛而谈,而是用几道与文本内容紧密联系的填空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练有所得。如从第一道填空题中学生发现了由于对狼的捕杀而造成森林遭到破坏,而破坏森林的“祸首”是谁?学生又从第二道填空题鹿的数量的增加以及最后的减少中发现是“鹿”。鹿不仅破坏了森林,也殃及到自己,第三道填空题让学生明确了狼和鹿数量的变化与森林的命运之间密切的关系,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明确自然界的生物总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必须保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拓展思维,促进表达,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建构。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检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在《狼和鹿》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者在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再现凯巴伯森林毁灭的一幕,因此,在复述中有的学生从“狼”的身份复述,有的学生以“鹿”的身份复述,有的学生以“猎人”的身份复述,这就充分运用了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技术让学生阅读课文后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回味和再思考,并用自己的经验和积累形成新的观点,对阅读内容进行评判,达到深层次辨析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
三、适当延伸,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这堂课的最后一环,教者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得的方法,扩读了《猎狗和狼》这篇文章,从课内走到课外,并以此作为课文的补充,这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狼和鹿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3、知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我首先展示鹿和狼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它们的印象。接着设置悬念:本文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读读画出描写作者观点的句子。
(二)抓住难点,设计思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句:“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我首先提问:为什么称凶残的狼为“功臣”,可爱的鹿为“祸首”呢?让学生明白狼和鹿和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我继续用问题导读:为什么称凶残的狼为“功臣”,可爱的鹿为“祸首”呢?展开自学,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这就激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第四自然段乃至全文,并进行合作探究。
(三)把握重点,对比体悟
根据板书设计围绕三者关系展开教学,
1、鹿群及狼的变化:
(1)指名读所画鹿群在人们捕杀狼前后变化的的句子
(2)抓住相关的数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出示图片创设情景,通过读、说加深体会。
2、森林的变化,也用通过上述鲜明对比,想象、看图、品读方法同样理解。
3、学生理解以上两者的变化之大都是因为人们捕杀了狼的缘故。由此更深入理解三者的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让学生运用简单的词语和箭头绘制三者关系图,增强直观性。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学到这里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2、看到凯巴伯森林中的荒凉你心痛吗?想关注一下它现在的样子吗?出示指读
3、想象一下现在你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呢?
(3)布置作业:
复述课文,尽量用上书本中的好词句和数据说明。
狼和鹿说课稿7
一、教材简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三、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入境。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说话明理。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总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反复朗读等多种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一是生机勃勃,一是萧条无比;
(2)、鹿群要死的前后对比,一是活泼美丽健康,二是频临灭绝,疾病缠身;
(3)狼鹿易位的对比,一是对鹿痛恨之极,对鹿爱护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
紧紧抓住这三处对比,让学生明白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趋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变化的景色,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由图入手,看正面说美学图文结合展开想象,通过学生回忆的描述,深深地体会到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之大,仅仅是因为狼的消灭吗?潜移默化地渗透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这句话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语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探究为什么说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学生在矛盾的情绪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抓住这个重点语句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
狼和鹿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第四组课文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本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通过鹿和狼的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懂得在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能仅仅从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益恶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有其明显而清晰的定位—它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增加阅读体验的疆场。因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我们应当更加相信学生,充分运用阅读提示,以问题带动全程阅读,以练笔促成读写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水平。
二、学情分析
这篇科普文章篇幅较短,语言通俗易懂,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没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是学好本文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标
围绕本组教材保护地球生态自然环境这一专题,根据略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正确读写“厄运、锐减、维护、糟蹋、威胁、相悖、生机勃勃、一命呜呼、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等词语。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2)能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提取文本信息,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
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明白罗斯福之所以作出错误决定的原因。
2。教学难点: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五、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
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导入激趣—整体感知—阅读理解—练笔提升—总结拓展—自主作业。
1、导入激趣
(1)要求学生讲读过的与狼和鹿有关的童话故事。(目的在于引导在童话原则中鹿和狼的形象)
(2)(板书鹿和狼)询问学生鹿和狼”分别给在他们心里的印象。生自由解说:鹿的可爱、灵秀、善良、神奇;狼的凶残,血腥
(3)揭题导入
(补全板书:鹿和狼的故事)今天我们要感受的这个鹿和狼的故事可能会与大家对于鹿和狼的习惯看法有所不同,尤其是与我们在某些童话里读到的观念,更是背道而驰。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固有经验和习惯思维出发,解读出鹿和狼的童话角色以及其深入人心的习惯看法,以此与课文所讲述的真实事件构成认知和情感上的巨大落差,形成阅读张力,营造强烈的阅读期待。
2、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阅读提示:
A 、想一想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所造成的后果。
B 、认真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要求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划出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3)A交流难懂的词汇
随机渗透:理解词语既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工具书B交流难懂的句子
检查自读效果。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一项很重要的阅读能力训练就是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比较有价值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读懂并作出解释,从而辐射到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而不是进行毫无重点的条分缕析。这个片段重在以阅读提示为引擎,发动全文的阅读理解,学生能读懂的不需要讲,在认知上产生困难的地方要精讲,并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进行解释,实现有意义的生生互动。此外,教师还得适当进行学法的渗透和训练。
3。阅读理解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为什么说狼是森林的保护者?
思考题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从书中发现的知识。
(4)教师总结。
4练笔提升
结合课题,联系课文最后一段,在小作文本上写下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
写作框架: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这个“鹿和狼的故事”让我真正懂得了
设计意图:练笔的过程既是对文本的再度认知和把握,也是对阅读过程的纵深和提升。本次练笔从课题的反思和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出发,重在形成科学理智的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在这样的练笔点评中,需要教师仔细聆听,尤其对学生表达上的流畅、清晰、深刻予以关注。最后的点评,试图在学生中铭刻一种全新的科学辩证的环保理念;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辩证思维的能力。
5 总结扩展
小结:鹿的可爱、善良值得我们去珍惜,狼的凶残、血腥同样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人类只有真正把自己当成是动物的伙伴,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的时候,我们才能拥有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愿我们能从《鹿和狼的故事》中获得反思的勇气和力量,在大自然面前能更加科学,更加理智。
6自主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加强维持生态平衡的意识,我安排如下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题来做。
(1)、从报刊、电视、网上或生活中搜集类似的由于人类的片面认识而导致生态失衡的事例;
(2)、谈谈你所了解的人类为维持生态平衡而做出努力的事例。设计意图:旨在加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七、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鹿死林毁
尊重自然界规律保护生态平衡
狼和鹿说课稿9
一、教材简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均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丛林的住民为了掩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丛林饥荒、疾病盛行。它报告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亲昵的接洽,粉碎生态均衡将会给情况带来无法想像的劫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三、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采用电教手段,创造一个声、色、形有机结合地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体情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比比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具体说一说第二课时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五、说教法、学法:
(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悟情。
第三小节课文中出现的“自由王国”让三年级的学生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加上引号的“自由王国”更是困难了。教学时我准备这样去突破这一难点:“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在那儿怎样自由生活的?这一自由王国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国吗?”通过这二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狼被消灭后,鹿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毁,病毒传染。接着让学生把一、三小节对比,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想像森林被毁,鹿群生病的样子。学生在两两对比中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悟、体会、理解。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不过,这里的处理,我没有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的引导没有体现出来,而只是进行了总结。
狼和鹿说课稿10
一、教材简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三、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采用电教手段,创造一个声、色、形有机结合地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体情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比比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具体说一说第二课时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五、说教法、学法:
(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悟情。
第三小节课文中出现的“自由王国”让三年级的学生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加上引号的“自由王国”更是困难了。教学时我准备这样去突破这一难点:“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在那儿怎样自由生活的?这一自由王国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国吗?”通过这二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狼被消灭后,鹿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毁,病毒传染。接着让学生把一、三小节对比,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想像森林被毁,鹿群生病的样子。学生在两两对比中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悟、体会、理解。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不过,这里的处理,我没有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的引导没有体现出来,而只是进行了总结。
以设计森林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再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后收集这样的事例。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中,渗透整合,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入境。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说话明理。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总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学习方法等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便是我莫大的欣慰!
狼和鹿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体系
这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从内容和体裁看,它们都是记叙文,文体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课文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但不仅仅局限于此,更要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2、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平衡—失衡—启迪。具体来说,课文介绍了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鹿在林间嬉戏,而狼却跟在后面,准备下毒手,正因为如此,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觉得要去保护弱小者,纷纷去捕杀了狼以及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没有了狼,鹿大量繁殖,他们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森林遭到破坏,鹿也逐渐消失,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介绍得较清楚,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但同时在狼与鹿之间的关系背后,也折射出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如:
(1)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人们去杀狼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来看消灭更残忍的动物本因是正确的,但从现状来看,他们原本正确的行为却恰恰是错误的,真正这种“不平衡”的制造者是谁呢?就是我们人类;
(2)在狼和鹿之间的关系背后,显现出人类的傲慢和无知,当然这一点就三年级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因此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主阅读课文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理解狼和鹿之间的关系、知道狼吃鹿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必然规律;
(2)理解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体会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3)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以后好心做坏事的事情发生。
4、教学重难点:
(1)理解狼为什么会成为森林中鹿群的“功臣”,鹿为什么成为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懂得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人们原本“善良”的行为使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减少,从而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
5、教学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设想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把握脉落。细读课文,深入探究,体会内涵;
第二课时:复述课文,拓展延伸,综合实践,提升情感。
二、说学法、教法:
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让学生能学会自读自悟法、讨论探究法,使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说、读、思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升华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生态观。
教法:
对比法——这篇课文为了揭示一些深刻道理,采用了一系列对比的方法:
(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一是生机勃勃,一是萧条无比;
(2)鹿群要死的前后对比,一是活泼美丽健康,二是频临灭绝,疾病缠身;三是狼鹿易位的对比,一是对鹿痛恨之极,对鹿爱护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
紧紧抓住这三处对比,让学生明白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趋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变化的景色,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由图入手,看正面说美学图文结合展开想象,通过学生回忆的描述,深深地体会到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之大,仅仅是因为狼的消灭吗?潜移默化地渗透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这句话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语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探究为什么说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学生在矛盾的情绪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抓住这个重点语句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法——抓住课文中的三处对比的描写,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前后的变化,一喜一悲,人们后悔莫及的心情,促进内化,深深地体会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图文结合,沟通联系
四、由文悟理,读中释疑
五、读中反思,升华明理
六、课外延伸,升化情感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设疑:狼和鹿是我们在动物园里常见到的,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师小结:对呀,在字典里凡是与狼相关的都不是什么好词,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还有故事《小红帽》中的狼外婆等等。今天我们将学习《狼和鹿》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你们将对狼产生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设奇引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好奇心去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出示投影,检查自学效果
3、分段指名朗读,读中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件事?
设计意图: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个体自学,使学生个个参与学习,人人都奉献思维结果。
三、图文结合,沟通联系
讨论过去
1、出示画面:欣赏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的画面,发挥想象,描述这美丽的景色,森林怎样,鹿怎样,狼又在干什么?
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3、指导感情朗读,抓住葱绿、鸣叫、嬉戏等词读出森林之美、鹿的可爱、对狼的讨厌以及动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谈谈现在
1、出示课件:萧条的凯巴伯森林
2、发挥想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荒凉的森林景色及鹿的样子。
3、读课文,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你认为又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4、质疑,为什么凯巴伯森林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了狼,鹿开始生活得怎么样?现在又怎么会这样呢?。
5、引导想象,合作讨论,深入探究。
6、理清关系,用“因为……所以”句式描述狼和鹿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要说出,没有狼,鹿与森林的关系是怎样的,还要说出有了狼,鹿与森林的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画面的对比,明晰狼与鹿之间的关系,引发情感,展开想象,充分挖掘课文的外延,巧妙地进行填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狼与鹿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生态观。这种教学不仅充实了课文的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四、由文悟理,读中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出示课件,为什么人们一直恨透了的狼被称为“功臣”,而温顺可爱的鹿却成了“祸首”?
3、小组讨论探究:抓住一些具体数字,狼大量地捕杀后,鹿和森林的前后变化,反复阅读理解。
4、汇报交流。
5、继续用“因为……所以”句式描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因。
6、抓住“做梦也想不到、居然、功臣”“特意,倒成了祸首”等词,体会狼与鹿之间的辨证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据文设问,层层推进,使教学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给学生的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
五、读中反思,升华明理
1、质疑,那么成为“祸首”的到底是谁?
2、引导反思,人们当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们这样做错在哪里?
3、想象,两年后当他们看到这一现象时,在回想自己的做法后,他们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行领下进行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告诉学生人们当初捕杀狼,只是和你们当初的想法一样,觉得狼吃鹿太凶残了,要保护可爱的鹿,但恰恰就是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左右了他们,才造成了这一“祸患”,本教学过程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培养学生那种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
六、课外延伸,升化情感
1、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3、搜集资料,除了狼和鹿之间的失衡会造成祸患,还有哪些事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使整个教学片段成为一个整体,将听、说、读、写、思,课外与课内融为一体,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实现知识的迁移。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搜集资料,知识迁移
1、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2、大组交流,汇报
3、谈感受
三、练习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谈谈这篇课文后你们内心感受
狼和鹿说课稿12
一、教材简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三、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采用电教手段,创造一个声、色、形有机结合地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体情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比比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具体说一说第二课时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五、说教法、学法:
(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悟情。
第三小节课文中出现的“自由王国”让三年级的学生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加上引号的“自由王国”更是困难了。教学时我准备这样去突破这一难点:“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在那儿怎样自由生活的?这一自由王国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国吗?”通过这二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狼被消灭后,鹿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毁,病毒传染。接着让学生把一、三小节对比,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想像森林被毁,鹿群生病的样子。学生在两两对比中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悟、体会、理解。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不过,这里的处理,我没有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的引导没有体现出来,而只是进行了总结。
以设计森林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再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后收集这样的事例。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中,渗透整合,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狼和鹿》 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7-02
小学四年级上语文教案06-27
小学四年级语文《田园诗情》教案07-13
观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2-12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07-24
小学四年级语文《聪明的使者》教学教案06-0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幸福是什么06-18
小珊迪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07-13
小学四年级语文《山沟的孩子》教学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