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共10篇)
期刊简介: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chun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季刊)创刊,立足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接收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的校外稿件,欢迎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教师等社会各届赐稿。
期刊简介: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chun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季刊)20创刊,立足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接收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的校外稿件,欢迎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教师等社会各届赐稿。本刊受理打印稿及软盘,来稿一般在7500字以内,寄稿时请写明作者简介,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国内统一刊号:22-1322/C 国际标准刊号:1009-8976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创刊时间: 复合影响因子:0.1830 综合影响因子:0.1190 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主要栏目:政治·哲学、经济与管理、历史·文化·语言、文学·艺术、高等教育等栏目。 投稿须知: 1.文章内容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述清楚、文字简练。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7500字。 2.来稿要求项目齐全。必须包括(按顺序):(1)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2)作者姓名、单位全称及所在省市、邮政编码;(3)中文摘要:摘要是对文章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诠释或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要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写成报道性摘要,着重写结果和结论,篇幅不超过200字;(4)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术语,一般每篇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5)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6)中图分类号;(7)正文;(8)参考文献;(9)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历,学位,及主要研究方向,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3.稿件要求格式规范,保证标点正确、用字规范,除特殊需要使用繁体字外,一律使用简化字。计量单位及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外文字母、数学符号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位置。 4.文中的图、表只附最必要的,图要求用AutoCAD绘制,图中的说明和标注文字统一用6号宋体。由于版式需要,图的宽度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要求小于7cm或14cm。照片必须图像清晰,层次分明。 5.正文的标题层次:层次序号采用“一、”“(一)”“1.”“(1)”。 6.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次序标引,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注录格式: [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论文集]作者.引文文题[A].主编姓名.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文题[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报纸文章]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网络文献]作者.文题[OL].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7.文稿若系国家、省(部)、院级基金项目,须注明项目名称、编号,本刊将优先发表。 8.文责由作者自负。本刊在尊重作者文章原意的基础上,有权作文字性修改。 9.来稿要求为Word文档,发送电子邮件至我刊信箱即可。 学报 篇2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学报的数量和质量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高职院校学报数量已超400种, 成为高校学报的重要一员。但不可否认的是, 由于起步发展较晚, 再加上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母体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一些先天不足, 高职院校学报的发展面临很多困境。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出版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如何在本科院校学报以及一些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的包围下谋取自身的生存发展是高职学报面临的现实问题。错位经营, 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1 高职学报的特色与特色栏目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 (以下简称高职教育) 学术研究成果载体的高职学报, 其趋同性、同质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提高高职学报的办刊质量和水平, 增强高职学报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不少高职学报编辑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办刊特色的凝聚上。 高职学报应该有自身的特色, 这是毫无疑义的。所谓高职学报的特色, 指的高职学报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学术刊物的风格、栏目、选题及其内容。“高职学报的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职学报的灵魂和生命线。”[1]这种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在高职教育的特色上。高职教育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本质特征, 作为主要反映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研究成果的学报, 理应具有与行业、企业、专业、职业和创业等密切关联的要素和因子, 凸显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育人、合作发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选题及其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的探索成果。二是体现在对所在地区区域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探究上。高职教育强调地方性,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其所处的特殊地域条件和优势, 充分挖掘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2]。作为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学报, 与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样, 理应为所在地区的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服务, 彰显所在地区区域文化的历史积淀, 因此拥有区域色彩。三是体现在校本文化的传承及其蕴涵的研究上。伴随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学报必须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因此具有校本意蕴。 学报的行业标识、区域色彩和校本意蕴, 集中表现为与众不同的栏目设置。除封面设计、体例编排不同外, 富有个性的栏目, 则是高职学报特色的主要体现。不同的栏目, 特别是特色栏目的设置, 既体现了行业的特色、区域的特色, 亦体现了校本特色。换句话说, 高职学报的特色, 主要地体现在它与众不同的栏目设置及其相应的专题和内容上。特色栏目是学报富有个性特质的栏目。所谓个性特质, 指的是该栏目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选题和内容, 是其他刊物所鲜有或未有而该刊所特有的素材及其品质。因为有了这些极富个性的特色栏目, 才使高职学报避免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也使作者和读者较为清晰地了解了相关领域或行业的科研成果及其最新资讯。经贸学院学报主要以经贸行业的发展研究为特色栏目, 纺织学院学报则以纺织技术应用为特色栏目。行业特色是高职学报区分度的主要因素。 特色栏目的设置并非随心所欲, 靠“拍脑袋”所得, 它与学校的历史渊源、专业建设及其科研方向密不可分, 也与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以及民俗相关。《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张謇研究”、“区域发展”和“技术应用”作为自身的特色栏目, 缘于张謇既是该校的创始人, 更是近代南通作为职教文化发源地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还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 其职教思想博大精深, 对当代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因此, 除了打造纺织和其他专业的“技术应用”等重点栏目外, “张謇研究”就成为该学报栏目的重中之重。地处长三角的南通, 濒江临海, 江海文化非常繁华, 区域发展异军突起, 无论是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 还是文化建设以及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实践探索, 可谓成果丰硕。因此, “区域发展”亦成为许多研究者、决策者和其他作者读者所钟情的栏目之一, 从而稿源丰沛, 影响力较大。 2 高职学报特色栏目影响力的分析 客观地说, 高职学报如果缺乏行业特色、区域特色和校本特色, 那么它的特色栏目就难以成型, 而没有特色栏目的学报, 其影响力则无, 即使原先拥有也会日见衰退。“与众不同, 方能从容, 高职学报的‘运营’只有张扬个性, 丰富特色,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沐浴八面来风。”[1]高职学报的影响力, 说到底, 其实就是高职学报特色栏目的影响力, 是高职学报特色栏目在作者群和读者群中所发挥的作用, 由此吸引作者和读者的研究、写作激情, 以及阅读、欣赏兴趣。正因为如此, 高职学报在权衡特色栏目设置时, 应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原则, 花大力气办好2-3个特色栏目。 高职学报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特色栏目能否真实和及时反映相关行业、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及相关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创新理论。作为培养主要面向该行业或区域高端技能性人才的高职院校, 其学报必须是该行业或区域科技成果的发布平台和科技服务的资讯窗口, 是反映与相关产业、行业密切联系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载体。唯有如此, 才能吸引相关人员从中捕捉行业、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其资讯, 从而培育范围宽广、数量众多而又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高职学报影响力的大小还取决于特色栏目所刊载的研究成果的份量。这里既包括研究的对象, 如是否是著名的人物、著名的事件, 是否是重大的工程、重大的工艺、重大的发现等, 也包括研究者 (栏目撰稿人) 是否拥有较大名气、较深资历、较大贡献, 即在相关行业、专业领域和广阔区域的知名度, 如是否院士、教授、博导或其他著名人士等, 还包括研究方法和资助方式, 如是否是基金项目等。 高职学报影响力的大小也取决于特色栏目的编排质量与服务水平。虽然所有栏目在编者心中、手中都非常重要, “手心手背都是肉”, 然而特色栏目需要倾注更多心血, 需要更为细致的策划、精心的设计与严密的组织。如与知名学者、专家或政界、业界人士的约稿, 与栏目撰稿人对某一选题及其内容的反复讨论等。特色栏目的编排质量以及与作者和读者的交流沟通, 编者的业务素质及其服务态度, 同样影响着高职学报的口碑。 当然, 应该辩证地看待上述因素对于高职学报特色栏目的影响力。也就是说, 高职学报的特色栏目既得益于行业、区域和校本文化, 使其拥有基本的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但也受其制约, 行业与区域为高职学报划定了“圈子”, 确定了基本的范围。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 “张謇研究”为张謇及其职教思想的研究者提供了发表学术成果的宝贵空间, 但因为张謇研究者大部分集中于南通地区, 也就限定了“张謇研究”影响力的区域覆盖率。必须藉以时日, 伴随着张謇研究的新一轮兴隆和不久的将来“张謇学”的诞生, 以及“张謇研究”栏目的精雕细刻, 该栏目的影响力则会蒸蒸日上。“区域发展”以研究江海交汇的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为旨归, 因而南通学者和专家对此多为珍视, 但对南通以外地区的专家和业界人士影响则不广不深。“技术应用”栏目既是高职院校学报的主打栏目, 也是编者孜孜以求的特色栏目。因为, 以技术研究、技术应用、技术服务见长和作为主要职能的高职院校, 其技术研发、科学实验的成果不多或未能在学术刊物上呈现, 是自感羞愧的事情。因此, “技术应用”栏目常常成为高职学报的当家栏目。又因为各高职院校所办专业的产业和行业背景的区别, 技术应用也就自然具有产业和行业的不同, 而“技术应用”栏目也就拥有各自的特点, 纺织染整、农林畜牧、机械电子等专业技术的研发成果也就“百花齐放”了, 而各家的“技术应用”栏目则基本划分了各自的“领地”。 3 高职学报特色栏目影响力的扩展路径 “一本期刊的内在质量不仅取决于作者、审稿人, 更取决于编辑人员的一系列创造性劳动。”[3]同样, 高职学报以及特色栏目的影响力, 也取决于编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既然高职学报特色栏目主要地表现为行业特色、区域特色和校本特色, 那么其影响力的扩展路径也就较为清晰了。 首先, 让产业、行业和专业发展研究成果走进企业。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的生命体征和生存机理。“高职学报有责任、有义务为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新产品、新工艺以及管理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 提供研究成果展示的园地, 以特有的方式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吹风’和‘布展’, 亦为校企文化对接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及工业文化进校园的运行机制建设开拓研究领域。”[1]高职学报不能自我封闭、自我封存, 或者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而应勇于走进企业、融入行业, 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是要强化挖掘来自企业生产、科研一线课题与项目的意识, 培育能工巧匠、技术标兵、工程师成为特色栏目的撰稿人, 二是推动高职教师下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使高职教师的科技开发, 产业、行业和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更贴近企业生产, 学报所反映的成果更真实、更适用, 而非纸上谈兵。只要高职学报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有所作为, 那么特色栏目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作者”和“企业读者”, 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如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技术服务的重要载体, 是高职院校学报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何深度挖掘企业资源, 将学报与企业的需求结合在一起, 是提高高职院校学报核心竞争力、走特色办刊道路的一项重要举措[4]。 其次, 让区域和区域名人研究走向深远。“高职院校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区域文化建设的重大使命, 高职学报在此领域应不遗余力, 为新形势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秩序建设、传统文化弘扬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等开辟研究新‘战场’, 凸现高职对接、融合、渗透的服务特色。”[1]除了区域研究内涵的丰富外, 还可以进行外延的扩张, 即向该区域外延伸。如《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区域发展”, 就不能自捆手脚, 局限于南通发展研究, 而可以以南通为中心覆盖到长三角发展研究、接轨上海研究、比较珠三角研究等。区域名人研究亦是如此。“张謇研究”不能就张謇而张謇, 作为近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不仅其交往的人物数不胜数, 为我们全方位、立体式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而且还可以时空穿越进行古今中外人物与思想的比较研究, 可以为张謇研究者与其他历史人物 (诸如张之洞、翁同龢、黄炎培、陶行知、蔡元培、杜威等) 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从而可以拓展作者群和读者群, 拉抬“张謇研究”栏目的人气。 最后, 让编者走出编辑部。高职学报编者如果以姜太公垂钓方式或守株待兔理念或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态度对待作者和读者的话, 就会带来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的结果, 导致作者群和读者群的萎缩, 导致高职学报影响力的下降。因此, 高职学报编者除了需要在编辑部静下心来熟悉业务, 认真阅稿、审稿、改稿、润稿、编稿外, 还必须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开放战略, “一方面恭请专家、作者、学者、企业家进来, 切磋探讨, 掀起头脑风暴, 激发创新思维;另一方面, 编辑人员应走进工厂企业、社区乡镇、科研院所和兄弟院校, 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增进感情, 陶冶情操, 拓宽视野, 使编辑部成为教研科研人员的心灵驿站。”[1]这样, 特色栏目的稿源就会源源不断, 而高职学报的影响力则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马斌.高职学报编辑的意识集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65-67. [2]张卫红, 张东生, 孙建华.增强高职院校学报特色, 提高高职院校学报社会影响力的策略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82. [3]蒂丽热巴.决定科技期刊质量的三道关[J].出版参考, 2010 (8) (上旬) :23-25. 乐天数学报 篇3在“《数学大王》精彩看点”中,有一些说法并不正确。你能找出来并改正吗?把你的答案寄到编辑部来吧,回答正确的幸运读者会获赠神秘礼物哦!我们的地址是:(210003)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39号圣淘沙花城6幢3单元2516室,乔乔收。E-mail:sxdw34@126.com。 盘点2012年3期《数学大王》精彩看点: 1.螺线是一种封闭图形,圆形是一种开放图形。 2.《唐·吉诃德》一书中,一个小岛上出现的悖论问题和鳄鱼悖论相似。 3.英国的首都是苏格兰。 4.小杰克通过《清明上河图》穿越到了明代。 5.银古帮助美人鱼打败了龙人。 6.大灰狼买了一块“万象更新”的石头,准备送给虎大王作为生日礼物。 人体的有趣数字 每个人每周眨眼2.5万次左右,以保持眼睛润滑。 一个人一生中要流65升眼泪。 人的大脑能储存约2000万本书的信息。 年龄越大耳朵越长。平均每10年耳朵长2.2毫米。 通信学报 篇4《通信学报》是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一级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办刊宗旨是及时反映中国通信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流国内外通信科技新成果,促进学术进步和人才成长,探索新理论、新技术。主要读者对象为信息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通信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 《通信学报》设有学术论文、技术报告、综述、短文、学术通信等栏目,有英文目次和英文摘要。 《通信学报》的编辑委员会由国内通信领域各个分支专业的知名专家(包括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所有稿件一律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审稿,并最终由《通信学报》编辑委员会的专家终审通过后才予刊发。 中国通信学会(CIC)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办事机构挂靠在国家信息产业部。中国通信学会是中国通信界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国际民间科学技术交流的主要代表,是全国通信科技工作者之家。中国通信学会的会员覆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通信服务企业、制造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和个人。 《通信学报》在国内通信领域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是国内通信领域专业人士发表学术论文首选的专业媒体之一,在历年修订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通信学报》都入选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且名列前4位。曾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产业部评为优秀科技期刊。论文属反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航空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国防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基金项目的占70%以上。《通信学报》目前被美国EI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收录。 《通信学报》希望与国内外通信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相关组织开展多方位的合作,交流信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通信学报》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投资学报告 篇5300010 立思辰 财务072 王强 一、公司概况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1月8日,总股本15,772.5万股,总部设在北京,在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近二十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及营销服务团队。 作为业界领先的办公信息系统管理外包服务提供商,立思辰主要面向政府机构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针对办公和业务流程中各类信息的流转和处理,以管理型外包服务为核心,提供包括文件管理外包服务、视音频管理外包服务在内的办公信息系统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协助客户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建立节约、高效、安全、环保、健康的办公环境。 立思辰以节约、高效、安全、环保、健康为核心价值的商业模式,使公司能够与供应商、客户、社会和环境等各利益相关者保持利益一致,实现多方共赢。公司多年来经营实践所形成的创新业务模式、“立思辰”品牌、专业化团队、自主研发应用软件的能力及所形成的核心技术,是公司不断成长的动力。 凭借先进的新型商业模式、高成长性以及持续创新能力,2009年10月,立思辰成为“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创业板首批企业之一,在深交所发行。 二、基本分析 1、公司现状分析 立思辰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已经入选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名录”。同时,立思辰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共同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国家保密局颁发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 2008年,立思辰继续在中国办公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与服务市场保持本土企业第一位(CCID 2009)。 近年来,公司还荣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颁发的“2009-2010中国IT服务外包市场成长最快企业”、“2008中国信息产业办公系统节约环保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在《21世纪商业评论》组织的最佳商业模式评选中,获得“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奖”;在2008年、2009年连续入选“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最佳实践TOP50”;并已通过ISO9001、ISO14001管理认证。 2、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立思辰将传统业务模式转化为“整合设计、专业外包、长期服务”的新商业模式,客户由过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转变为对费用的管理,公司与客户的关系也从传统的交易关系转变为新型的长期服务关系。 由于服务期限较长,公司易于发现和满足客户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为其持续提供系统与服务的升级,收入具有较强的累加效应。 公司业务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以在已有客户中不断推广新的产品和服务,如文件服务可以由文件输出管理向文件生命周期管理、文件安全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延展;文件外包业务与视音频外包业务之间也可充分地共享客户。 立思辰以节约、高效、环保、健康为核心价值的商业模式,使公司与设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服务商以及客户结为利益一致的伙伴,形成了多方共赢的业务系统,并保持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公司管理团队近十年来一直专注于办公信息系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管理团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敏锐的捕捉到行业发展的机会,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和升级,并通过长期努力,奠定了行业领先团队的地位。 公司管理团队稳定、凝聚力强,对新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持有坚定的信念,并且在近年发展中不断吸引曾多年服务于大型跨国公司或IT上市公司的高端人才加盟,对公司的快速发展和管理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公司管理团队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其中5人毕业于清华大学、7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4人拥有海外工作经历。 1)客户类别分析 历年来积累了国航、国家工商总局、国开投中电投中石化中海油大众等各行业的大量高端客户,公司于上述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客户高度信赖的合作伙伴,有机会为客户提供不断升级解决方案和服务。 公司过往服务并累积的客户群体成为公司开展新型业务的先天优势。 2)竞争业务系统 立思辰提高软件研发能力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司围绕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通过自主研发,已获得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9项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及10项核心技术,公司的软件产品及核心技术已大量应用于向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与服务中,大大增强了公司的业务整合能力和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能力。 在立思辰,技术人员占员工数量的比例在三分之一以上。目前立思辰已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3)行业结构分析 立思辰较早进入并长期专注于办公信息系统市场,在中国办公信息系统行业中排名本土企业中第一位。 立思辰已经完成必要的行业知识、专业团队建设、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和大型客户成功案例积累,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硬件、软件、服务等领域形成了强大的整合竞争力,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和针对各个行业的成熟的解决方案,在政府、教育、大型国有企业、外企等行业形成了大量的高端客户群体,并拥有基于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体系和国外领先产品的软件研发与定制开发能力,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办公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与服务市场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对硬件、软件、服务的整合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具备较强的软件研发与定制开发能力,且客户在挑选服务商时较为慎重,新的进入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知识、团队、应用软件能力和成功案例积累。随着公司技术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品牌不断提升、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公司已形成的先发优势将不断拉大公司与追赶者的差距。 立思辰拥有国家保密局颁发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在为政府、军队、国防科研及某些国有大型企业提供服务时具有优势。 立思辰通过多年积累,建立了符合高端企业级客户需求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并通过多年的业务实践打造出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服务团队。公司的服务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将仓储物流管理、客户信息管理、设备维保管理、接单派单调度等环节整合到统一的体系中进行管理;并拥有完善的备机、备件运作体系和快速的响应能力;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客户满意度评估和服务保障机制,能够促使服务实施质量不断提升。 3、公司未来发展分析 2008年我国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包括文件管理外包、视音频会议和办公应用软件)市场规模为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43%,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五年市场将以平均25.80%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市场规模将增加至122.95亿元。我们认为,文件管理外包服务收入增速将高于办公信息系统服务业务的整体增速,预计未来5年将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速。 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应用首先是由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开始的,由于这些机构数量有限,经过几年的发展,主要针对涉外群体的文件管理外包业务增速有所放缓。根据国际外包协会统计,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5%以上采用文件外包服务,而根据赛迪顾问2009调研,目前我国大型国企中的应用比例还不到6%.同时,由我国政府和大中型企业构成的本土企业客户的市场规模远大于涉外群体,由此,我们认为文件管理外包市场的服务对象将以国内大中型企业为主,市场的发展前景也主要取决于本土市场的发展。 公司承诺的19个网络中心也将在两年内逐步建成,文件管理外包服务未来三年内将保持35%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视音频解决方案及服务未来三年也将保持2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公司发展前景看好。经公司四月分红配股后,股市价格稳健增长。 三、技术分析 下图是立思辰今年下半年的股市走势图 1、支撑压力 立思辰的股价今年下半年长期处在上升阶段。所以通过压力线与支撑线判断涨跌点,现在股价处于支撑压力中间,又判断12月31日k线为光脚阳线,表示强势有继续上涨的可能。 2、移动平均线 通过MA指标可以看出,价格从下向上穿平均线为买入信号。 3、MACD 立思辰的DIF指标和DEA指标均为正值,说明处于多头市场。DIF即将向上突破DEA,MACD值即将大于0,是买入信号。 4、RSI指标 立思辰的RSI取值都在50——80之间,应该买入股票。 5、KD指标 立思辰K值为56.57,D值为51.63,处于徘徊区,但由于K上穿D,所以买入。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这个时间点值得对立思辰投资。 四、投资建议 短期:综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立思辰目前适合买入。 中期:考虑到公司最近可能会有大的资产重组计划,暂时不建议买入,也有可能会有大的涨幅,可少量买进。 农业机械学报 篇6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核心期刊 CA JST EI CSCD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000-1298 CN:11-1964/S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邮发代号:2-363 创刊时间:1957 出版信息 专辑名称:农业科技 专题名称:农业工程 出版文献量:12072 篇 总下载次数:2414266 次 总被引次数:131438 次 评价信息(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2.092(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1.5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EI 工程索引(美)(2016)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农业机械学报》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农业工程类中文期刊,为美国工程住处公司(EI)收录期刊。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老师Q2798419225或Q2043944129;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农业机械学报》知网最新收录文章题目鉴赏 东北地区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分析 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工程 小型无人直升机航向线性自抗扰控制 基于Delta并联机构钵苗移栽机器人尺度综合与轨迹规划 基于贪心遗传算法的穴盘苗补栽路径优化 气吸圆盘式微型薯排种器充种性能模拟与试验 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一体机播种系统设计与试验 水稻根茬-土壤复合体剪切特性试验 地面力学参数综合测试系统设计与试验 基于三次拉格朗日曲线拟合轨迹的斜置式扎穴机构研究 植保无人机动态变量施药系统设计与试验 基于纸质微流控芯片的农药检测系统 集条残膜打包机捡拾清理装置设计与试验 油菜联合收获机集成式纵轴流脱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及产品检测与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磴口县景观格局AES-LPI-CA模型演化模拟 基于GPU的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模型并行化研究 三江平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空间分异研究 基于分数阶微分的荒漠土壤铬含量高光谱检测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林地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 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网关多进程调度方法 基于时间序列的玉米叶片性状动态提取方法研究 森林智能测绘记算器设计与试验 基于石墨烯气凝胶的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PCN 222对酶抑制法的增敏研究 考虑不同层次利益主体的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 云南省不同生态水文分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算法适用性评价(218)基于博弈论赋权的灌溉用水效率GRA-TOPSIS评价模型 黄土丘陵区旱作枣树规格与枣林耗水量关系研究 河岸渗滤系统净化再生水效果试验研究 调亏灌溉和灌溉方式对香梨树吸收根系重分布的影响 基于温度示踪法的典型农渠渠道渗漏模拟研究 解淀粉芽孢杆菌L-H15固态发酵参数优化与试验 3,5,6-三氯-2-吡啶醇在紫色土中的吸附特征与参数估计 冬小麦冠层光谱与土壤供氮状况相关性研究 种植方式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藻类生物絮凝剂对沼液的絮凝效果研究 沼气发酵池动态热负荷特性研究 添加过磷酸钙的猪粪堆肥污染气体减排工艺优化 枸杞枝条发酵木质纤维素降解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超声波与添加醇和乳化剂乳化提质热解生物油研究 蓝莓采后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基于RSM和BP-AdaBoost-GA的红茶发酵性能参数优化 微压煮浆对豆乳风味特性的影响 乐果农药对生菜叶片微观结构的作用机理研究 柑橘黑斑病反射光谱特性与染病果实检测方法研究 禽蛋裂纹检测敲击装置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 智能汽车并联电控液压制动系统设计与试验 喷嘴空化模型建立与有效性试验验证 《学报》简介 篇7初创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5年更名为《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电子版) 》, 2012年更名为《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电子版) 》。 《学报》关注教学改革热点, 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荟萃全国中小学优秀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案例、论文, 高度解析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 深度报道各地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以多媒体形式传播和交流教学、教研成果, 为教育管理者服务, 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学报》2012年由原来的中学10个学刊和小学的4个学科合并为中学版和小学版2个学刊, 分光盘 (DVD光盘) 、网络两种出版形态。 访学报告 篇8当地时间上午10时,宝应初中校长潘文新在一楼会议室亲切接待了我们。回顾学校历史和翔宇教育集团的发展。学校创办于1928年,2001年3月加盟民办翔宇教育集团。2006年1月晋级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宝应县中学新校区占地125797.7 平方米,体育馆建筑面积8950 平方米。接着他介绍了学校概况,学校以其富有生机的形象和年年攀升的高考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翔宇教育”、“宝应模式”日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民办教育的亮点。 几年来,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访问团近千家,其改革模式在省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学校已成为宝应地区展示改革成果和经济发展的窗口。学校精心打造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教师工作活力;精心服务,磁化校园,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快乐。以“以少年恩来作典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校训。学校设有读书节,英语节和艺术节。教师们采用333资助高效教学模式,即三全,三优,三模和五个环节。 接下来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总校长卢志文为我们作了精彩演说。类比IT行业,卢志文指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积累性超越”的特征,但教育领域缺乏这种力量去推动行业的进步,每个人都经历着很多“从头摸索”的过程——缺乏“积累性超越”使得教育这个古老的行业,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作为一校之长,需要走进课堂,通过引领教育教学结构变革,以减轻师生工作与学业负担,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质量应包含三重境界: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卢志文强调,只有秉持全面、和谐、可持续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习性质量,也关注发展性质量,更关注生命性质量,在这个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需要的。 卢志文校长还介绍了宝应中学使用的导学案,优点有很多,导学案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在导学案中,教师事先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知识链接和一些练习题都印好,省去了课中的板书和制作简易课件的时间; “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導,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使用导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选材”能力,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方法中的“导演”能力)。 卢校长的精彩演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今后我要加强专业阅读,进行专业写作,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专业上发展超越。 接着我们去宝应高中听了高二18班许金萍老师的一节英语课,她在这节课上利用导学案,先把教学目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利用导学案小组讨论所学的语法内容,之后小组选代表,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代表讲解语法内容,许老师更正补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短短的45分钟就完成了非谓语动词的讲解和练习。可以看得出来,宝应中学的老师和学生能力都很强。 下午宝应小学的徐士才校长,为我们作了了报告,题为《整体推进新教育实验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在报告中,徐校长细致地讲了实验背景,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四个方面。 其中实验目标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实验目标是努力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孩子在童年没有幸福快乐的体验,他的人生就蒙受永远的阴影,而一个教师不能够体验教育职业带给他们尊严和幸福,他永远不会有真正教育成就。一位教师真正只有体验这个职业带给他的满足、尊严和幸福,他才会有职业上的成就。接触新教育、走进新教育,我们就过上了一种全新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晨颂、午读再到暮省,没有埋怨,静静做一份让自己沉醉教育事业是一辈子的幸福。 如何才能让学生和老师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呢? (1)热爱阅读。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让师生与大师对话。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培养“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家长”,让校园和家庭沉浸在浓郁的书香中。 (2)热爱运动。每天保障学生和老师活动一小时。开发各种游戏,举办各种体育比赛。 (3)热爱艺术。创建艺术课堂,成立艺术校园。培养师生的艺术细胞。 (4)热爱生命。培养具有尊重、责任、诚信等人格品质的好学生。 让新教育生活方式的种子在我们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孩子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临别前,我有幸在宝应中学门口又一次见到了卢志文校长,非常钦佩他的才华,我邀请他合影,他欣然答应了,百忙之中,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述学报告 篇9我叫 是 矿综采一队一名电工,应职工学校安排我于2017年12月1日,在职工学校进行煤矿井下电气作业的学习与培训。 煤矿井下电气作业的学习与培训是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加强安全培训大纲和教材建设,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需要,组织编写安全培训教材的要求,为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质量,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针对煤矿井下电器作业人员的工作特点,结合当前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的煤矿井下电器作业人员学习更多的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实践操作等技能。 通过本次的学习与培训我主要学习了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职业危害与灾害防治、矿井供电系统、矿用电气设备、井下电器作业岗位技能及操作技巧、井下电气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及故障处理、采掘运输设备的电气维护与安全运行等内容。 为了给我们每一位职工同志上好课,职工学校安排了多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要么是从事教育多年,要么就是井下一线的技术人员,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老师准备的教材通俗易懂,上课准备的课件和PPT更是吸引眼球,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就掌握了很多知识。 通过本次的学习与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明白了煤矿井下电气作业是一门特殊工种,也了解到了身上担任的工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牢记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知煤矿职业危害与灾害防治,一定熟练掌握井下电气作业岗位技能及操作技巧。通过自身的努力更好的体现我在我单位的自身价值,更好的为五矿做出自己的贡献。 述学人: 高校学报“同构”问题研究综论 篇10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报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对学报的研究也经历了从逐步发展到全面深入的过程。在关于学报的诸多研究讨论中,高校学报的“同构”现象一直是一个不衰的话题。 学报“同构”并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研究者们在研究中对学报“同构”的突出特征归纳得出了大致认同的印象,这一特征的主要参照对象是国内外的专业性期刊。对高校学报“同构”现象,大致理解是:学报在办刊宗旨、主办单位、作者来源、期刊结构方面几乎是一致的,难以彰显各自期刊的特色。还有更狭义的理解,指期刊在编辑方针、版面设计、编辑模式等方面趋同现象严重。高校学报的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同样存在“同构”问题。为数众多的社会科学版学报在栏目(内容)设置上如出一辙,基本上涵盖了哲学、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千刊一面”。自然科学版也与此类似,学科齐全,面而俱到。研究者也称这种情况为期刊“综合化”或“同质化”现象。期刊“同构”现象不独在高校学报有,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整个社科期刊领域。很多学者认为,学报的“同构”严重影响了我国期刊的专业化程度和学术影响力,削弱了期刊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点应该是“同构”现象引起广泛持久关注的重要原因,也是近年来在关于高校期刊改革讨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改革的缘由”之一。 二不同时期对“同构”问题关注的侧重点 从20世纪80年代起,高校学报“同构”问题便开始受到业界同行和学者的注意。20多年来,对这一问题关注的程度、角度和具体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不尽相同,粗略梳理一下,大致有这样几个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和高校学报发展迅猛,这一时期高校学报的质量受到社会和业界的认同,并未受到诸如“同构化”、“泛综合化”、“同质化”的质疑,只是有人开始就学报的个性和特色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规模有限,可以将此看做是现今对“同构”问题讨论的起始。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矛盾上:一是刊物内容的多学科性与受众单一性之间的矛盾;二是由第一个“矛盾”延伸而来的刊物学术质量偏低和办刊成本偏高的矛盾。这个时期针对“同构”现象,业界人士和学者开始提出打破各校封闭的办刊模式的思路。在实践层面,一些学报开始自觉利用本校学科优势或地域优势彰显学报特色,但是在这一时段取得成效的学报数量很少。 20世纪整个90年代,学报的数量仍在增加,到2000年,我国共有大学学报2000多家,接近全国期刊总数的1/3,基本一校一刊甚至两刊。与此同时,非高校主办的专业期刊数量也在增加,影响力也在提升,使高校学报的影响力下降。研究者在分析中将“同构现象”归为学报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联合办刊的构想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业内人士讨论的话题。具体构想包括:改综合性为单科性刊物;改一校办刊为多校联合办刊,尝试地区性联合和系统内联合的路子等。但是由于在具体操作中,会牵涉很多具体问题,所以这一构想基本处于学术讨沦层面,从笔者获知的资料看,只有少数学报作了一些尝试。比如《南京大学学报》和《南开学报》社科版两家共同开办“当代西方研究”栏目,一个栏目在两家学报交替出版。这种联合在高校学报中属于创新事物,而且仅是在个别栏目上的联合。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利用本校学科优势或地域优势办特色栏目成为高校综合性学报办刊的着重施力点。 2000—2007年,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学报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十六大提出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中国传媒品牌的文化发展策略,文化体制改革开始启动。在此背景下,改变高校期刊“同构”的着眼点落在实现期刊“做大”、“做强”的要求上。关于如何实现的问题,研究者们较集中地提出扶持和创办专业性期刊的思路,由此将这一时期的研究引向期刊的综合性和专业性选择问题。在管理层面,教育部以把高校期刊做“专、特、大、强”为目标,于2004年启动高校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期望通过“专、特”,实现学报的“大、强”。鉴于高校学报实现“专”确有困难,提出可先寻求“特”,继而又引出关于“特色”的诸多讨论。这一时期,高校学报的公益性和市场性问题也开始纳入讨论的热门话题。 2008年至今,文化出版体制改革、重构中国出版格局的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持续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全面做大做强一批出版传媒企业是首要的目标。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路径和时间进程,指出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进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其主旨是把出版业引入市场经济轨道,改革的内核是经济结构的重建。对此,高校学报须再一次直面生存和发展问题,有研究者认为学报的“同构”会影响到市场竞争力(包括在国际学术界的竞争力),“同构化”问题如果不解决,是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在这一语境下,对高校期刊“同构化”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地融入了对高校学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关于高校学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讨论就已经很普遍,但当时市场经济只是出版业的外部环境,话题主要围绕学报如何应对市场经济的新环境,所以并没有涉及学报的“同构”问题。而近年来“同构化”问题之所以再次进入了这一话题领域,是基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中国出版业的重构这一语境。今天市场化正在成为出版业的运行机制,因此研究者较为集中的观点是打造期刊的品牌,摆脱同构化现状,在市场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三“同构”现象产生因素 1.“同构”现象产生的“综合性”因素 不少学者在研究高校学报“同构”问题时将学报的“综合性”作为产生“同构”现象的主要因素,认为综合性期刊太多了,把变“综合性”为“专业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理对策进行研讨。近年来在期刊界举办的多层次期刊战略研讨会上,综合性还是专业性的选择问题始终是重要议题之一。有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和学者认为去“综合化”,走“专业化”的路子是期刊的长远出路。 我国高校学报大多以综合性面貌出现,这一传统从学报创办伊始一直延续至今,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漫长过程,其存在具有社会基础和学术基础。高校学报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学乍兴旧学犹存的学堂时代,当时的学堂渐由中等学堂、大学堂演进 为高等学堂、高等学校,在民国初年发展为较成熟的大学体制。高校学报也循此路径,渐由中等学术水平的书院、学堂期刊逐渐演化为各高等学校报道新思想、新发明和传播新理论的学术论坛。1889年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出版《约翰声》,应为最早的中国大学学报,该刊主要发表该校师生的学术论文和译著,涉及政治、哲学、史学、教育、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等,是文理综合性刊物。1919年北京大学创办了学报史上影响较大的《北京大学月刊》,也是综合性刊物。蔡元培亲自为刊物制订了办刊宗旨,他在发刊词中写道:“鉴于当时在一些师生研究学问中,守一家之言,排斥其他;或者学文学者蔑视科学;治一国文学者,不肯兼涉他国;治自然科学者,而不肯稍涉哲学等,这种局守一门,互不联系,对于学术研究实为不利。而创办月刊,则可以网罗各家之学说,破除学生专己守残之陋见,克服在研究工作中的偏狭之见。”《北京大学月刊》为我国高校学报树立了建制楷模。 我国各高校创办之初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个时期内,学术刊物稀缺,学科分工还没有全面展开,综合性办刊模式并没有影响到学报的学术质量。随着国际国内学术环境和期刊数量的变化,“综合性”的弊端才显露出来。综合性期刊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到期刊的发展呢?学者们的看法较多集中在三点:第一点,与当今世界期刊专业化、专门化发展趋势相悖,不利于扩大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第二点,“众刊一面”,使读者失去新鲜感和阅读的兴趣。第三点,内容的综合化成为学术信息传播的障碍,对纸质期刊而言,综合类刊物会为从事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查阅相关文献增加检索学术成果的难度,进而会影响到期刊的传播效力。 对以上三点进一步分析: 第一点是站得住脚的。专门化、专业化的期刊对传播科研成果、扩大期刊影响力无疑都优于综合期刊,这是业内人士研究了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后得出的结论。如果我国缺乏高水准的专业期刊,的确会影响期刊的学术竞争力,国内高水准学术论文外流的情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高水准学术论文外流还有其他原因,兹不赘述)。在这种情形下,大家力推学报走专业化、专门化的路子,多数人赞同,也有疑虑,疑虑非反对,只是对可实现性提出看法。 第二点值得商榷。对阅读学报失去兴趣的原因当中,“众刊一面”是原因之一,却不是最关键的原因。目前高校学报突出的问题除了“同构”,更大的问题是低水平重复,低水平重复是导致“同构”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提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目前只能在“特色”上做文章,而“特色”也只是从综合性向专业性转变中的无奈选择。 实际上,低水平重复和“同构”的问题,不是一两个办法就可以解决的,走“专业化”和“特色化”之路只是对策之一,如果不细致分析和解决缠绕学报的诸多内外因素,那么为数众多的学报寻求到“特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就不容乐观。 第三点影响在网络时代可以忽略,因为期刊的网络传播解决了纸质期刊检索不便的麻烦。 因此,将“综合性”作为高校学报“同构”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尽管有一定道理,但是并没有抓住实质。解决“同构”问题的关键原因不在“综合性”。在学术刊物稀缺的时期,高校综合性办刊模式并没有影响到学报的学术质量,也没有将“同构”作为问题提出来,“综合性”的弊端是随着国际国内学术环境和期刊数量的变化才显露出来的。“同构”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不是“综合性”而是“低水平重复”。应该在减少学术研究的“低水平重复”上多做文章。学术研究及其成果的“低水平重复”首先困扰着我国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和学术研究领域,其次才波及高校期刊出版领域。“低水平重复”又有诸多起因,对这些起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是第一步,然后才好制定对策解决问题。对起因的分析需从学报自身因素(内因)和学报外在因素(外因)两方面探寻。 2.“同构”现象产生的内在因素 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多集中于从学报自身的内在因素人手分析“同构”现象的原因。比如从办刊宗旨、编辑理念、栏目设置、组织稿源、编辑素质等方面寻找原因和对策。前面提到的寻求“特色”即为基于内因的分析和解决方法之一,因为形成特色需要在选题策划、栏目设置、学科结构等环节体现和落实编辑意图并形成期刊风格,这些因素都属内因。对内在因素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除了涉及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还扩展到学报的功能、学报的评估等研究。相较之下,从学报的外部环境寻找原因的就少了,有些学者即便涉及一些,但没有进行专门的分析。 3.“同构”现象产生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应分为国际环境因素和国内环境因素。国际环境主要是国外专业化期刊及其评价体系的影响,国内环境就复杂得多了。国内情况的复杂性在于,学报“同构”现象的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制度层面的原因,应以系统性的眼光考量学报改革,不能就事论事,就“学报”论“同构”。期刊业发展到今天,体制和机制已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高校学报的问题,既体现了文化出版业的体制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和科研体制存在的问题,因此对高校学报“同构”现象的探究,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就“学报”论“同构”。 文化体制改革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以来,从文化出版体制和管理机制人手探讨高校学报问题的文献增多,但很少从高等教育体制和学术研究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去追究其对学报的影响,有人即便注意到了,也只是几笔带过,未进行深入探究,而这些恰恰是“同构”现象产生的深层根源,值得认真对待。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全面和深入。简略归纳已有的研究情况,研究者大体将学报“同构”现象的外部因素归为以下几点: 1.计划经济的影响。比如张治国认为,计划经济的影响有这样几点体现,一是不管是否具备办刊能力,均一校一刊;二是当社会上的期刊在忙着策划抢占市场的时候,高校学报仍然远离社会和市场。 2.缺少“退出机制”。期刊只要不出现严重的政治错误和编辑错误,大量低水平重复的期刊不会退出,新的专业性期刊很难问世。 3.学术评价机制的影响。当前对高校、科研机构、教学和科研人员学术成果的评价机制存在缺陷,使学术腐败现象有蔓延之势,进而低水平论文涌入学报。学报是学校的一个隶属部门,经费、人员均出自高校,自身就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发表教研人员的学术成果是学报的“本分”,无力抵抗不良学术风气的影响。 四学者们关于“同构”的不同看法 为数众多的研究者认为,学报的“同构”严重影响了我国期刊的专业化程度和学术影响力,削弱了期刊的国际竞争力,走专业化和联合办刊的路子可有效消除“同构”的负面影响。 但也有研究者持不同看法。持不同看法者并不是单纯地赞同学报的“综合性”或“同构”,而是从学报在高等院校承担的“特殊任务”这一角度看问题的。基本的观点是:高校学报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不能单纯从学术影响一个方面来进行评价。高校学报依附高校而存在,除去传播学术成果以外,还肩负着促进学科建设,培养本校科研队伍的多项任务,这是社会上专业性学术期刊所无法代替的。如果学报都办成专业性期刊就无法实现上述功能。从学校长远发展和全局考虑,高校学报不走专业化的学术期刊发展道路,是因为综合性期刊有独特的作用。高校学报与一般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差别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改变,因此学报不能一律走市场化道路。在研究高校学报改革发展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拿专业期刊的评价标准来衡量高校学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高校学报改革误入歧途。 五结论 “同构”现象虽然是高校学报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具体问题,但是在不同的时期,承载了业界人士和学者的不同层面的关注。“同构”问题既涉及学报业务层面,也涉及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和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层面的问题,同时也与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与国家文化出版体制改革相关联。在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改革的形势下,重构出版格局的工程正在运行。新闻出版总署李东东副署长指出:“在3年内1943家报纸、9821家期刊要完成改革,要做大做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停办退出一批。”高校学报该如何审视自己、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其中涉及高校学报的社会定位、文化属性、经济地位的确定;涉及学校、期刊、市场之间关系的权衡等等一系列问题,关乎学报前途的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进入具体的讨论和操作层面,多多少少都会与“同构”所涉及的问题相关联,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研究层面应该是综合性的,在实践层面的治理应该是系统性的。 另外,已有文献对“同构”现象成因的分析中,对“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科研管理和学术成果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弊端”这一问题涉及很少或不够深入,这应该是造成学报论文“低水平重复”的关键原因,也是出现高校学报“同构”效应的关键原因之一,应将这一问题纳入到高校学报研究的视野之中。 【学报】推荐阅读: 航空学报05-25 环境工程学报07-12 党员述学报告12-06 《药学学报》论文格式01-1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07-09 证券投资学报告12-21 医院领导述学报告01-11 中国社会科学报投稿07-11 学报告 学党章(简明答案)10-09 党委书记述学报告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