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第3课时(精选6篇)
【教学内容】
比例尺(3)(教材第56~58页第3~10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
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 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新课讲授】 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学生分组求出各图上距离,教师订正。(4)组织学生画出平面图,并在全班交流。
2.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
【练习讲授】
1.出示习题: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特别高兴。可是,他很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小明的爸爸按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
900m。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7cm,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
(1)学生根据手中的图纸,分小组研究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合作计算出结果。
(2)学生汇报所在小组是怎样想的及利用了什么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每说出一步算式要说出理由,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求。
方法一:运用比例尺。
900m=90000cm 3∶90000=1∶30000 7×30000=210000(cm)=2100(m)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7÷3=77 900×=2100(m)332.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的新家距学校比旧家远了不少,但小明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小明的新家比旧家宽敞。小明的新家按1∶200画出的户型图是这样的。
教师:你能根据手中的图选其中的一间求出实际面积吗?(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计算出结果。(2)汇报求出卧室和卫生间的实际面积的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这道题发现在比例尺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教材第56页练习十第4题。
教师:这是一幅七星瓢虫的放大图,那么它的比例尺的后项应该是多少?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答案:量得七星瓢虫的长度是2.5cm,2.5cm∶5mm=25mm∶5mm=5∶1。4.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8题。
先组织学生独立练习,并在小组中交流。
答案:3.6cm 22.5cm 9000km 5.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7题。(1)教师用投影出示第7题。(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3)小组合作讨论,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解:设兰州到乌鲁木齐在地图上的长是x厘米。1900km=190000000cm x∶190000000=1∶40000000 x=4.75 答:地图上两地之间的长度是4.75cm。6.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6题。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在自己准备的地图上,选取两个城市。(2)组织学生量出两个城市在图上的距离。(3)根据比例尺,算出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4)小组交流,汇报。7.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9题。(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
①根据比例尺,算出篮球场长和宽的实际距离。②画出平面图。③相互展示。
8.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0题。
(1)学生拿出自己测量房屋地面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先要确定比例尺,再计算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再画。(比例尺要根据平面的大小来定)
9.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1题。(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确定解题步骤。
(3)小组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这里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
比较合适。
(4)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比例尺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比例尺(3)
例题: 方法一:运用比例尺。900m=90000cm 3∶90000=1∶30000 7×30000=210000cm=2100(m)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7÷3=77 900×=2100(m)33
1.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把千米化成厘米时,容易出问题,教师要注意强调。2.学生在画图中,还有手忙脚乱的现象,老师在画图时要指导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工作,使他们做事养成有条理性的习惯。
标准名称:GB/T 20257.3-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示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示》
修改内容:
一、正文修改内容
1、第7页表1中实地河流宽度单位“mm”更正为:“m”;
2、第21页4.3.1倒数第5行:“街道线可省略。”调整为:“房屋边线可省略。”
3、第34页4.4.17条:时令路、无定路符号
更正为:
4、第42页4.6.3条:特别行政区界线符号更正为:
5、第16页4.2.35 b.一般堤、第18页4.2.42陡岸、第48页4.7.17岩墙等图式符号上标注比高值而未加比高点的(除有独立地物符号的省略外)均增加比高点。
6、第42页4.6境界线状符号中的方形实点更正为圆形实点。
7、第10页4.2.17符号更正为:第18页4.2.40拦水坝符号
9、第16页4.2.31不能通行沼泽符号放大图中的“2.0”更正为:“1.0”。
10、第22页4.3.17水塔放大符号中间长方形宽1.8mm更正为:从肩部到底部尺寸为1.8mm。
11、第34页专用公路面色由C50Y50调整为:C30Y30。
12、第56页4.8.1至第56页4.8.18绿色植被符号基本线划由0.1mm调整为:0.12mm。
二、附录C修改内容
1、附录C图廓外整饰样式(见附图)中的注记字大为图面实际尺寸。
2、附录C图廓整饰样式(见附图)中,三北方向线的角度值偏西方不加负号,三种偏角示意线为单箭头;其位置绘在直线比例尺与附注之间的正中位置。
3.附录C图廓整饰样式(见附图)中直线比例尺调整至图廓下方正中位置。
1. 把握诗词的朗读节奏、语气语调、重音、押韵;
2. 领会词语的含义;
3. 揣摩词语的准确、生动、传神;
4. 品味句子的妙处;
5. 概括情境;
6. 分析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二、 戏剧阅读
1. 领会词句的含义,主要有比拟义、象征义、双关义、指代义、反语义等;
2. 结合舞台说明和对白独白,体会词句的准确传神;
3. 推知故事的背景及特定情境;
4.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5. 概括场景或故事情节;
6. 赏析场景和情节设置的艺术性;
7. 理解作品的主题。
一、 诗词阅读
1. (2012·山东省聊城市)下面《我爱你,中国》这段歌词中加点词语对表达爱国之情的作用是什么?
我爱你 中国
我爱你 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
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
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2 (2012·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瀑 布
洪 源
要下山!要出谷!
一声呐喊,
从云崖上扑下,
哪怕它粉身碎骨!
向往着滔滔江河,茫茫大海,
思念着展翼的风帆、击浪的桡橹,
啊,全凭一腔燃烧的信念,
脚下才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
(1) 诗歌开头两个“要”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简要分析。
(2) 诗歌塑造了“瀑布”这一形象,请你谈谈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二、 戏剧阅读
(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玩偶之家》中的选段,完成各题。
提示:丈夫海尔茂像对待宠物一样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她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暴露了他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 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 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的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拉 (穿外套)我不能再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的约束,我也不受你的约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
娜拉 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 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生人?
娜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拉 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1. 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2. 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3. 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一、 诗词阅读
1. 对语气语调的把握,首先要理解诗词的情感基调。陈述、庄重、严肃、冷淡等语气用平调;诘责、愤怒、惊异、命令、号召等感情用升调;坚决、请求、心情沉重等用降调;怀疑、幽默、含蓄、讥讽、话里有话等情感用曲调。
2. 领会词语的含义可遵循如下思路:比拟义,根据上下文和文章主旨找本体;象征义,根据语境及主题,揭示其所象征的内容;双关义,既要指出显性含义,又要揭示深隐含义;指代义,可以到上文中找;反语义,把“反语”再反过来说。
3. 揣摩词语的准确、生动、传神,可分清词性来思考。例如形容词和动词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副词的作用是“准确地(恰当地)表现了……”;关联词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结构上。
4. 品味句子的妙处,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句子采用的手法。又可分为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未用修辞,是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用了修辞,则往往是“把……写活了”“化静为动”等。表现手法通常有象征、对比、烘托、曲笔、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借物说理、托物言志等。
(2) 表达的效果。通常有生动形象、细腻传神、鲜明突出、化静为动、平中见奇、大俗大雅、拙中藏巧、意在言外、含蓄隽永、委婉曲折、缠绵悱恻、酣畅淋漓、情景交融等。
(3) 表什么情达什么意。一般是刻画了……的场景,叙写了……的经过,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抒发了……情怀,渲染了……的气氛/心情,揭示了……的主题等。
5. 对情境的概括要精当,防止以偏概全。我们应对常见的诗词主旨有所了解,解题时可以先归大类,再不断细化、具体化。
6. 诗词结构上的特点主要有:重章复沓,一咏三叹;回环往复,串珠成串;首尾呼应;逐层深入;总—分—总等。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对比衬托、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
二、 戏剧阅读
1. 领会词句的涵义,就是领会其比拟义、象征义、双关义、指代义、反语义等,也就是揣摩潜台词。
2. 体会词句的准确传神,要结合人物特点、特定情境、思想情感来思考。
3. 了解故事的背景及特定情境,有助于深入地理解作品,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审美愉悦。
4. 戏剧主要通过言语、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以,揣摩心理、分析形象,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语(台词,或说或唱)和动作。正面人物一般用褒义词概括,反面人物一般用贬义词概括。
5. 概括场景或故事情节时,要力求准确、全面、精要,尤其要注意是否有字数限制,如果有,可以先不顾字数地概括,写下来后再不断删改、精炼。如果要求用对对子、拟回目等形式来概括,还要在对仗工整、斟酌字句上多下工夫。
6. 场景的艺术性主要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作答。
情节设置的艺术性,有如下几条思考路径:
① 误会法。误会是矛盾冲突的导火线,误会引发矛盾,矛盾又引发新的误会。这样环环相扣,情节便波澜起伏。② 悬念法。制造悬念,扣人心弦,引人入胜。③ 铺垫法。铺垫法就如相声中的“抖包袱”,铺垫得越充分、越巧妙,“包袱”抖出来时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④ 错位法。错位,会使人物的言行产生一定的反差、扭曲,由此产生的不协调,给人的可能是喜感,也可能是悲感,还可能是似喜实悲或悲喜交加。⑤ 意外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方为精妙。⑥ 夸张法。人物言行、故事情节的夸大或缩小,都是为了突出形象和主题,使之更为典型,更为鲜明,更有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7. 理解作品的主题,同样可以先分大类,再细化、具体化。戏剧常见的主题有:表现成长历程及人生感悟;表现亲情、友情、爱情;表现爱国思乡;传承历史文化,颂扬民族传统;表现人际关系;探究人与自然、科学与人伦的关系;表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热点;等等。
一、 诗词阅读
(2012·湖北省黄石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诗后的问题。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的故乡
1. 本诗题目为“遥望”,请你说说诗人遥望的具体内容。
2. 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什么?诗人这样说,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戏剧阅读
(模拟试题)阅读剧本《暗算》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背景概述: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重创。然而,中共中央迫切需要上海、南京等地的地下党组织提供可靠的军事情报,以应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决定派特使前往上海,重振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活力和威力。不幸的是,特使即将到上海的消息暴露了。而此时,蒋介石的亲信特使、军统头目之一的代主任对打入国民党上海警备区司令部并担任了总破译师的中共地下党员钱之江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只是苦于找不到证据。而钱之江在被软禁的同时,几番努力都没有能够将“敌人已经知晓特使即将到上海”这一重要情报传递给组织,最后他决定自杀,用自己的遗体传递情报。钱之江在自杀前夕,和代主任有如下一段对白。
代主任 钱总是何等卓越之人,大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你可以跟我去南京,蒋委员长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了。
钱之江 中国人的饮食以长江为界,南人喜米,北人好面;前者口清,后者味重。广东客家人爱好煲汤,山西佬喜欢吃醋。你我的祖籍南辕北辙,所以吃不到一起的人,难进一个门。
代主任 你的意思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生是党国人,死为党国鬼,你与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①
钱之江 同是吃饭,国人用筷子,洋人用刀叉,此人和彼人,不都一样是人吗?难道你我之间竟有一个不是人?
代主任 钱总过于能言善辩,三寸不烂,巧舌如簧。我是真舍不得你哪!
钱之江 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足以影响一支蜡烛的光辉。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未落下;而你过早地叫喊胜利,却可能孤独地面对舞台,无人喝彩。
代主任 其实我心里已经知道你是什么人了,只是我无法证实。我遗憾造物主让我们成为敌人,而不是同志,只能各为其主。
钱之江 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是你。而我,生来死往,像一片云彩,为太阳的升起,宁肯踪影全无。②
代主任 好口才!钱之江,那我告诉你,即便大幕拉上,我也绝不会让你曲终人散。这个世界离开你,我会孤独,我会一览众山小,我会高处不胜寒。所以你不光不能离开,我还要你坐在舞台下为我喝彩。
钱之江 那我们都拭目以待。
代主任 不到黄河不死心。
钱之江 不见棺材不掉泪。
(有改动)
1. 细读两人的对白,请用简要的语言写出他们各自表述的主要意思。
钱之江:
代主任:
2. 你最欣赏钱之江身上哪些富有魅力的性格特征?请选取两点并依据选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基训题目
1、有一个面积为40的三角形,设它的底是x,高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_____.2、已知y与x成反比例,又知当x=2时,y=3,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3、若函数y(k2)xk25是反比例函数,则k=_____.
4、已知函数y(m22)xm象限,那么,m =_____.m7是反比例函数,且它的图象在第一、三
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5,一边长为x,这边上的高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x>0)该函数图象在第________象限. xa2
6、如果点A(7,y1),B(5,y2)在反比例函数 y(a≠0)的图象上,x那么,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7、有一批救灾物资要从A市运往相距500千米的B县城,设车速为每小时v千米,从A市到B县城所需时间为t小时,则t与v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若要将救灾物资在8小时内运到目的地,车速至少应为 ________.8、有x个小朋友平均分20个苹果,每人分得的苹果y(个/人)与x(个)之间的函数是__________函数,其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当人数增多时,每人分得的苹果就会减少,这正符合函数yx的增大而__________的性质.9、电源的电压U(V)一定时,电流 I(A)与可变电阻 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10、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m)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 m,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11、已知函数y=-
k(k>0),当x>0时,y随x1,当x<0时,y____0,此时,其图象的相应部分在4x第_____象限.12、已知四个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有________..(填入序号即可)①yx, ②yx1, ③y12(x0), ④yx(x0),x
1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 表 达式是_______.*
14、已知函数yax和y4a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其中一个交点的横x坐标为1,则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15、若ab<0,则函数y=ax与y图中的().b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可能是下x
15、已知正比例函数ykx与反比例函数y3的图象都过A(m,1)点.求: x⑴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⑵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
16、如图,点A是双曲线y点,AB⊥x轴于B,且SABOk
教学内容:
1、学唱《牧童谣》
2、认识X X ti ti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童谣,在听听唱唱、玩玩念念的过程中,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
2、继续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并能针对歌唱的内容,有意识地采用连贯或轻快的声音歌唱。
3、能饶有兴味地投入到童谣的表演活动之中,能做出与音乐韵律相符的动作。教学重点: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教学难点:能饶有兴味地投入到童谣的表演活动之中。教学准备:多媒体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游戏:跟着音乐走一走。
安排学生和着音乐走一走。鼓励学生每人创造一种走步的姿势。(如:用脚 尖走、用脚跟走„„)
音乐停止,立即停止动作。同时身体保持在停止瞬间的动作,变“静态造型”。音乐响起再走。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1、《牧童谣》
(1)复习江苏民歌《牧童》:注意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来演唱。(2)引出四川民歌《牧童谣》
听一听:歌词用问答的形式,表现了牧童对光明与自然的热爱。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自然流畅,衬词“那斯那斯嗨”反复使用,旋律重复,仿佛牧童自由的呼喊声。(3)学唱《牧童谣》
演唱前先按节奏念念歌词,演唱中注意唱准确(4)采用问答的形式,与同学合作,一问一答。
如同在两座山头的牧童用歌声传递信息那样。
2、认识X X ti ti(1)这两首歌都用了(ta)(ti ti)和(ta-a)的节奏来表现,在接口唱活动中,注意比较音高的变化,跟着琴声把s l m r这几个音模唱准。
(2)学习了(ti ti)节奏后,与学习过的节奏组合起来演奏为童谣伴奏,在演奏时要边看谱边按谱准确演奏。
四、结束
1、说说其它童谣: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随地吐。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核不乱丢。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小耗子
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吱吱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滚下来。数蛤蟆
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红红的瓜,人人见了人人夸。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小虫和小米。小鸭小鸭嘎嘎嘎,扁扁嘴,大脚丫。小青蛙,呱呱叫,专吃害虫护庄稼。小肥猪,胖嘟嘟。吃饱饭,睡呼呼。小松鼠,尾巴大,轻轻跳上又跳下,我帮你,你帮他,采到松果送回家。
小数乘分数
例
1、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多长?
3,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松鼠欢欢的尾巴有4
例
2、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长?
例
3、选择:计算6.9×A.6.9×
例
4、a,b是不为零的整数,a×
3,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4dm,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41正确的是()3111=6.9×=2.3 B.6.9×=6.9×0.3=2.07 333bba,求b的值。1513作业:
1、计算。(1)2×4.5= 912.5×= 61×0.8= 49×0.5= 1410×0.9= 912.8×= 7
2、判断。(1)小数乘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但不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2)小数乘分数,不能先约分再计算。()(3)小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表示求这个小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六年级三个班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了324.8元,其中六(1)班捐的钱数占班捐了多少钱?
4、m,n是非0自然数,m×
2,六(1)7nn
知识回顾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例、一个画框长
41m,宽m,做这个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52知识回顾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率:(a+b)×c=a×c+b×c。
例、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1)
(2)((3)(1111× × 2332123123×)× ×(×)4354351111111+)× ×+× 2352535归纳总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例
1、计算:
例
2、计算:(例
3、计算:(例
【比例尺第3课时】推荐阅读:
比例正反比例教案09-16
比例和解比例练习题12-26
比例尺参赛教案11-19
比例尺教学反思评价07-05
教学设计比例尺09-20
比例尺集体备课记录09-28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10-05
《比例尺》听课教学反思04-05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0-09
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