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共9篇)

浅谈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篇1

作者:桑美侠 电话:*** 地址:开原市松山堡乡中心小学 邮编:112312 内容提要:“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言。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应注意破除音乐创作神秘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觉、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作是包含在其中的。

一、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

音乐创作不仅需要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技能,还需要记谱、音乐表演方面的技能。小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小学音乐创作教学要探寻一条既要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又要使学生容易做到的道路,才能保证音乐创作教学的切实开展。这需要音乐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真研究创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把音乐创作活动化解成简单的、易操作的行为。

二、音乐创作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采用“听”、“唱”、“创”、“奏”、“评”的教学手段来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首先是“听”——是素质训练的基础,是探索音乐奥秘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比唱更重要,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教学生“会听”音乐,就能用心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

其次是“唱”——让学生多唱优秀的作品,从千锤百炼的,大家百唱不厌的优秀歌曲中去探寻规律,在唱中来积累感性经验,进行音乐积累为音乐创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创”——是素例如在讲“同头换尾”的创作方法是,我先让学生来唱一唱维吾尔族的《青春舞曲》、陕北民歌《信天游》。然后来吹奏其中的片段,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中探究音乐主题的结构规律。进行分乐句,看一看这上下两乐句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两乐句开头相同,而结尾不同。这样我就总结出:这就是我们在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同头换尾”。然后再让学生从我们学过的歌曲中找找有没有在创作中用到这种方法,并唱一唱。这就使学生在唱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简单的创作方法。

第四是“奏”——“奏”实际就是用竖笛进行吹奏。它对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才能,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重大意义。吹奏实际上也是音乐表现的一种方式,音乐表现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中间环节。音乐艺术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乐谱转化为声音,实现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在这个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因为小学生的音高概念还不稳定,所以让学生演奏自己的作品,这样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音乐,可以一个组集体进行表演,也可以一个人代表全组表现出来,总之形式多样可以自由选择。

最后是“评”——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三个方面。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对同学表演和聆听老师的评价,能有效地强化对作品的理解。

三、让学生亲自表现他们的创作作品

小学音乐创作教学的目的不是创作出儿童音乐作品,而是培养有创造性品质的人,所以尽管学生创作的作品不那么象样,也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创作,并让他们亲自表现自己的创作作品,使他们感受创作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培养他们创造的兴趣、信心、能力都很重要。

小学音乐创作教学的目的不是创作出儿童音乐作品,而是培养有创造性品质的人,所以尽管学生创作的作品不那么象样,也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创作,并让他们亲自表现自己的创作作品,使他们感受创作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培养他们创造的兴趣、信心、能力都很重要。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参考文献: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曹理、何工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王安国、吴斌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音乐教学实施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怎样做》 沈阳出版社

浅谈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辽宁省开原市松山中心小学

浅谈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篇2

大家熟悉的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 都体现了“创作教学”这一原则。创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所以从某种角度说, 创作教学注重的不是创作结果, 而是创作过程。

一、音乐创作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创作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作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

基础教育时期,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也是开发他们创新潜力的关键时期, 创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造环境、条件和方法, 有鼓励求新求异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 还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 就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

(二) 创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实践的过程, 可培养学生从单向不变到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

音乐创作教学中的“变奏”, 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让学生对某段音乐进行变奏, 譬如, 从旋律上考虑, 可以进行加花、删减等;从节奏上考虑, 可以进行扩展、紧缩等。另外从节拍的变化、旋律的移位、模进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变奏。这种灵活多样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逻辑、发散、聚集思维以及灵感性思维, 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三) 创作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比如, 以“升旗”为标题创作一段音乐小品, 创作过程为:集合铃声→走出教室 (急促的脚步声) →列队→跑步进入操场→全体整队→出旗、传旗、升旗……然后凭借想象来确定各阶段的声音特征, 最后根据声音特征来完成音乐小品。可以用人声模仿或乐器模仿, 也可以即兴表演, 如果有能力, 还可以把音乐记录下来, 成为一首短曲。

由此可见, 创作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独特作用。

二、创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创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针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条件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一) 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是创作前无需周密酝酿、充分准备, 仅就当前的感受而进行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创作活动。

1. 旋律的回答:用一个旋律乐句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地简单创作。

2. 节奏接龙和节奏重组:

节奏接龙是先给出一段节奏, 让一个或多个学生接应下去, 要求有不同节奏型的变化, 如:

节奏重组是根据先前准备好的若干张节奏卡片上的节奏, 进行节奏的重新排列组合, 并说出不同样式的节奏特征。如:先给出四个不同的节奏型, 让学生进行重新排列组合, 从而得到不同表现特征的节奏样式, 像1234 43211324 1243等。

3. 为歌词配节奏:

根据歌词内容和词组结构配上适当的节奏, 可作为朗诵和节奏训练之用。

4. 为旋律即兴填词:

根据一首短曲的情绪特点, 填写歌词, 注意句尾字音的押韵。

5. 旋律的模进、倒影:

教师给出若干小节旋律, 学生以模进或倒影的方式即兴模仿。

(二) 指导性命题创作

指导性命题创作是教师命题或由学生自己命题, 在教师指导下, 有一定训练目标的较高层次的创作活动。

1. 音乐小制作:

以探索声音、模仿音响为主要目标, 教师预先设定一种音响情境, 给出一个命题, 如“体育课”、“暴风雨”、“春游”等, 按照探索→模仿→即兴创作的教学过程, 利用人声或其他音响材料、乐器等, 进行音响的探索和设计, 最后进行表演。

2. 为歌曲、乐曲配伴奏:

创作时应考虑乐曲的节拍、节奏及情绪特点, 配以固定节奏型的伴奏。伴奏类型可用以下几种:打击乐伴奏, 人体打击乐伴奏, 人声伴奏。

三、创作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内容的关系

普通中小学的音乐创作教学是以强调探索性的、生动活泼的创作过程为手段, 它与乐理、视唱、欣赏等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的, 而不是过于强调创作结果的发展性教育。

目前, 音乐创作教学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 但不少音乐教师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和实践, 并取得了不少经验。创作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 创作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创造型教师才能胜任。

管窥小学音乐旋律创作教学 篇3

一、破除神秘,激发创作兴趣

提到旋律创作,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很神秘,认为专业性很强,只有作曲家才能完成。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破除创作的神秘感,树立学生的创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填写结束音练习:| 7 7 6 | 5 5 4 | 3 2 3 4 | 5 — | 7 7 6 | 5 5 4 | 3 3 2 2 |(  )||。通过指导学生唱谱,学生很快能感觉出结束音为“1—”,这时教师应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信心。

二、各个领域渗透,打好创作基础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师应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培养学生创作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基本的创作方法指导。

1.发展音乐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培养学生听辨音色、音高、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能为学生进行旋律创作积累丰厚的素材,培养基本素质。

2.培养想象能力。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为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空间,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尽量不用 “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应为进行旋律创作培养学生必要的素质。

3.渗透创作方法。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旋律创作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创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旋律创作的方法主要有重复(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移位重复)和对比两类,教师可以结合歌唱、欣赏等教学领域进行渗透。如在教学欧美歌曲《美麗的黄昏》时,我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比较分析:

| 1 — 2 | 3 — 1 | 4 — 3 | 3 2 1 | 4 — 3 | 3 2 1 |

| 3 — 4 | 5 — 3 | 6 — 5 | 5 4 3 | 6 — 5 | 5 4 3 |

学生很快发现了这首歌曲旋律发展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我再加以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根据规律学习、记忆乐谱,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渗透了创作方法的指导。

三、积极组织,展开创作实践

旋律创作教学应该重视实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享受创作的乐趣,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以提高。

1.创设情境,开展创作活动。不少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在某种情境的感染下创作出来的,有的甚至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如刘天华的《良宵》、马可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这些音乐作品是在特定情境下灵感的迸发、情感的宣泄。在旋律创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主题,围绕主题收集多方面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现等方式创设情境,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投入到积极的创作活动之中。

2.趣味游戏,即兴创作旋律。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游戏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生的参与,利用游戏组织音乐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融入游戏,使创作活动更具即兴性,学生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能够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如我给定节奏“X XX XX X”,要求学生运用“do、re、mi、fa、sol、la”这几个音进行创作接龙游戏,学生们热情高涨,思维敏捷,出现了诸如“ 1 11 12 3 → 3 33 34 5 → 5 56 54 3 → 3 34 32 1”的创作。

3.利用乐器,辅助创作教学。在创作教学中,可以利用乐器进行音准等方面的辅助。口琴、竖笛等乐器具有音高固定、易学、廉价等优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乐器进行旋律创作活动,如通过“旋律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在演奏中创作,在创作中演奏。在利用器乐进行创作的活动中,学生便于倾听并及时完善自己的创作成果,通过演奏乐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作音乐。

4.运用软件,展现创作成果。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音乐及音乐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正在迅猛地向前发展。音乐教师应积极学习运用这项新技术、新手段,并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易操作的音乐软件,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音乐教学中,从而带来音乐教学的全新局面。在旋律创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播放出来,大家一起倾听,发表见解,还可以给学生的作品配上低音、和弦伴奏及打击乐器,再让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创作成果,学生定会兴奋不已。正如富尔克所说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篇4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 何毅

【摘要】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莫过于欣赏。现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已融入了简单的音乐欣赏。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教材这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的目的是使我们学生慢慢地学会注意、关注,从而喜欢上欣赏,进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也就在音乐欣赏中形成“自觉”的乐感。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培

养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莫过于欣赏。现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已融入了简单的音乐欣赏。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教材这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的目的是使我们学生慢慢地学会注意、关注,从而喜欢上欣赏,进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也就在音乐欣赏中形成“自觉”的乐感。这也应了那句话:“音乐素质的培养恰恰必须以音乐欣赏为基础”。我在长期音乐教学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儿童音乐作品的欣赏

儿童呈现出的年龄特点要求必须寻找适合他们的儿童作品,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欣赏这类乐曲时,我引导学生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运用视觉、触觉的活动,采用故事的创造、律动的创造、旋律线的创造,去感受、把握,去联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故事的创造。故事是孩子们所喜爱 的,他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是发展他们语言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由故事表现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作品理解后的丰富想象。案例:在欣赏五年级上册的《森林狂想曲》时,我无需用太多的语言提示,学生便对这首有名的乐曲所吸引了。夜幕低垂,在神秘的热带雨林中,蟋蟀、树蛙、猫头鹰与飞鼠一起奏响了优美奇特的森林狂想曲,ABC三段旋律轮番演奏出现,学生们一会儿便能跟随旋律和速度变化轻松哼唱。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音效”,新鲜感很浓,曲子有电声乐器、竖笛演奏,更有森林中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非常形象、逼真,直到以后的复听,学生仍对此乐曲乐此不疲,十分乐意参与哼唱,这足以体现欣赏乐曲的魅力。律动的创造。律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

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案例:三年级教材歌曲《快乐宝贝》,乐曲非常欢快而朗朗上口,当激昂的前奏和歌词“想要开心跟着我叫(跟着我叫),想要快乐跟着我闹(跟着我闹)快乐宝贝,就是我(就是我)”一出现,学生们立即振奋起来。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L.穆塞尔和梅贝尔·格连所说的那样:“唱歌必须由音乐欣赏来激发,这是加深音乐欣赏的主要手段。”歌词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像遇到知音一样高兴,随即手舞足蹈起来。可想而知,歌曲的教学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这也可以看到律动的魅力所在。旋律线的创造。学生在日渐提高欣赏水平后,又可以要求把感受到的、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与听力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在欣赏练习中,可以用图画法表达感受到、理解到的音乐。案例:在欣赏着名管弦乐曲《卡门序曲》时,我曾引导学

生边听边画出某一乐句的旋律线。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边听边记音乐,结果发现很容易启迪学生灵感,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在这段热烈欢快、高低起伏的旋律声中,学生们发现自己画出的旋律线条有时还是很有规律和层次感的,旋律线的创造竟是如此奇妙而生动有趣。

二、对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它以丰富璀璨的繁华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成为当今珍贵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往往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各民族的窗口。就拿中国有56个民族来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历史语言等,其音乐也各具异彩。案例:欣赏《瑶族舞曲》时,全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音乐,初步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特有的韵味;复听乐曲并分段欣赏时,我引导学生用摇手、跺脚、捻指、拍手模仿长鼓的鼓点节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瑶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各个热闹场面。学生们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与同学间协作的无限快乐,总能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三、中国戏曲音乐作品的欣赏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今天,戏曲文化显得尤为稀奇,特别是京剧这一国粹,它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为一身,集百家之长、纳百家之川,以唱腔和表现风格的特有韵味吸引着人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四年级的孩子们初次接触京剧,觉得非常好奇。在他们平日的电视节目选择中,戏曲频道总会一跳而过,成年人亦是如此。因此,音乐课堂上,要想让孩子们对此感兴趣,必须动一番脑筋。案例:在给四年级学生教授戏曲单元时,我首先摆放出各式脸谱。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特有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它是图案化的、也是性格化的,它以夸张的色彩无穷的线条为人物增添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最吸引孩

子们的是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黑色——正直,代表人物包青天;红色——忠勇,代表人物关羽;白色——奸诈,代表人物曹操;绿色——魔鬼形象;银色——妖怪形象等等。孩子们立刻对京剧敏感起来,眼神里传递着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接着重点介绍京剧人物的行当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并告诉孩子们这得从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扮相及表演特点来观察、分析京剧的行当。紧接着马上观赏《沙家浜》选段《智斗》和《红灯记》,为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分辨出忠奸善恶,学生们一下子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兴趣浓厚。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后但凡让孩子们欣赏些京剧片段时,你就不用顾忌了,绝对缘于京剧的美丽和神韵。

音乐是“倾听”的艺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大大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篇5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农村学校的音乐课堂一方面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只让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另一方面为追求音乐课的形式,花样的创新,忽视学生演唱,鉴赏等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新课标不断创新音乐课堂教学,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质过程中就教会学生会唱歌和学会欣赏乐曲这两个方面简单地谈了自己的体会.[关键词]音乐素质 培养

音乐是一种用鲜明的节奏,优美动听的和声和丰富的情感去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的特殊艺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她更赋予音乐课堂特殊的魅力,但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足,认为音乐无外乎是唱唱歌,跳跳舞,与培养学生的素质关系不大.实践证明音乐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课程,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音乐位于第二.现代社会教学中,音乐已成了各个国家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它对新世纪的接班人,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做了一些认真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在乐曲的演唱中学会唱乐曲

1.由教会学生唱歌曲向学生会学习唱歌转变

过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课程仅仅停留在教歌和唱歌单一化 的状况上,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虽然会唱几首歌,但大部分学生既不会识谱视唱,又毫无音乐基础知识,更谈不上音乐艺术素养,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 在音乐教学中,我从自学引导入手,培养学生音乐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了学生音乐素质.如教学《咱们从小有礼貌》这首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1)视谱读拍节奏:“5 1 5 |3 4 5 |……”读拍成“ti ti da |ti ti da |……”让学生流利地读拍谱中的节奏;(2)学生随琴声进行音准练习,采用音阶,音组,音程,模唱,构唱等形式进行;(3)将音符的唱名代替节奏符进行初步视唱,在琴声中学习唱谱,形成唱谱能力;(4)将歌词的每个字代替相应的音符,自己进行模唱;(5)采取“能者为师”的方法让学生相互教唱乐节乐句,在互教互学,共同探讨中完成初步唱词能力.这样处理后,就改变了从教会学生唱歌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学生怎样去处理歌曲,会唱歌曲的教学轨道上来.2.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意境美激发学生情感,真正地会唱歌

怎样演唱歌曲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生演唱歌曲之前我先认真分析教材,做到抓住歌曲的情感核心以及速度,力度综合处理要点,使自己心中有数.在教唱歌曲时我一改以往要求学生记背歌词,一句句听琴模唱的方法,而是首先让学生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从而启发学生自主表达,这种表达也是一种对旧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如教学《小雨沙沙》这首歌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分析:《小雨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娇嫩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2/4拍子,一段体分节式,由自然音域中的六度内的三度流向进行展现,乐句之间节奏方整,旋律相韵,体会出一种对话般的呼应感.整曲短小精致,琅琅上口,易学易会,符合儿童乐感发挥的自然天性.教学这首歌,我设计了如下演唱教程:(1)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乐曲对唱,在对唱中,引导学生处理好力度,使学生产生呼应感,从中体会到旋律中所表现的儿童情趣;(2)启发学生分析词意,激发他们演唱之情.我在启发中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小朋友都喜欢吃汉堡包,假如只有两片面包,中间夹肉,这样的汉堡包好吃吗(不好吃)假如夹点卷心菜呢(要好吃些)假如先将面包烤黄,再放进适量的沙拉,番茄酱等佐料呢(好吃极了)!是的,我们唱歌就像吃汉堡包一样,没有感情唱歌就像没放沙拉的汉堡包一样,不好听,不动人.唱歌的感情从哪里来呢 是从歌词的意境,旋律展现中来.《小雨沙沙》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小雨沙沙”的“沙沙”是象声词,“种子在说话”,种子在地里“说话”的声音很小,请同学们想象他们在说“悄悄话”,演唱时采用轻声地力度表现.至此,让学生尝试着演唱,再通过老师的范唱进行修正,完善.这时,学生们才真正学会了这首歌.这种教学方法,改变原来纯粹教唱歌的单一感性教学,转变为学生用情感去体会学习演唱歌曲.二,在乐曲中学会欣赏音乐

1.选增作品,触发爱国情感

选增作品,我认为必须注意:(1)作品必须富有艺术表现力,能为学生的感受提供形象性基础.如欣赏声乐曲《保卫黄河》时,补充《黄水谣》,《渔光曲》等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不仅使学生了解独唱,轮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和特点,而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从感性上感受和体验《保卫黄河》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选增一些学生较不熟悉的“经典”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如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通过补充欣赏,学生对民族乐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借助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进一步的入情,入境地去体验和感受作品的情绪,使学生在从平静低沉转为激动昂扬的旋律中,进一步感受到瞎子阿炳对旧社会的不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充满的坚定信心.聆听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课的主要途径是以“听”的方式来仔细品位音乐作品的,我认为采用“比较欣赏”是一种有效的聆听方式.如将《牧童短笛》第一部分中的复调音乐进行比较.(1)上下两个声部中,音色,节奏,力度进行比较;(2)把第二声部改为和声伴奏与复调式的演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聆听使学生感受到该曲的上下两声部犹如红花绿叶,相互映衬,紧,收,疏,密巧织成章,才能使旋律变得这样优美动听,使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放牧的情景.通过聆听和比较使学生了解了复调音乐的知识,也感受到复调音乐的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了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欣赏中对比的范围是很广的,有题材,体裁,曲式等之间的对比,如童声合唱《植树歌》与童声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也有同一首作品各乐段之间的对比,如《快乐的小熊猫》……从对比中儿童可以感受到不同音乐形式,不同音乐风格的表现特色,这样既能增强儿童对作品的感受程度,又可以增加音乐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讨论作品,洞悉音乐丰富的内涵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大全 篇6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在此,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一起来学习吧!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 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 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 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七、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 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 ”,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

八、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 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九、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 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 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 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 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 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 能“生巧”。

浅谈音乐美学对创作的影响 篇7

当作曲家着手进行一项创作时, 他首先要考虑到整体, 从整体的感觉来把握, 而用和声、复调等专业技法则是后来要做的工作, 对整体的把握首先要把握和利用好音乐的材料, 音乐的材料从其基本属性上可分为非自然属性—创造性和非语义性—表情性。不同国家的作曲家、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作曲家在其创作的表达都是各有不同的, 这既是文化的差别, 又是地域的差别, 更是美学的认知, 并不是一个立足点、同一个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但归根到底是各有各的美学思想和理念, 而不同地区的作曲家在创作中为了能将自己的审美观及主观意识完整准确的变为客观存在。

从美学观念、不同的审美角度出发去力求完成自己意识的客观反应—即音乐作品本身。而在创作过程中, 一切的作曲技法包括和声、复调、配器都要受其美学观念所影响, 从而为自己的音乐作品服务, 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为了更完整、更准确的表现其音乐美学。就拿中国优秀民歌《茉莉花》而言, 它在许多省份广为流传, 但自不同地区又都不是简单的拷贝过去, 而是人民群众的传唱过程中融入当地的音乐文化习惯和传统, 用来反应不同地区各自的感情表达方式及美学观念。《茉莉花》的主题:

在另一地区则变为:

通过两者的对比从旋法上来看, 前一种旋法更为婉转、回环, 后一种更朴素、清新, 这就是不同的美学观念对同一作品进行艺术加工之后形成反应, 各自音乐习惯和审美观念的直接表现,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最早讲这句话的是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 (Firedrie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 。很多人都把音乐比做建筑物, 那么我们把音乐作为一个建筑物, 一个有组织, 有内涵的综合体来看待的话, 那么这个建筑物需要的不仅仅是和声、复调以及配器, 曲式等这些一砖一瓦, 更需要的是它的结构图及装修理念来指导这个建筑物, 即美学思想的指导。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作曲家的思想, 他想要表达表现的内容, 这里的音乐不再是细致到音乐材料内部结构如和声、曲式、复调等, 而是“活的物象”即美学思想的整体反应。这一点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来看德国哲学家谢林说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也就很好理解了, 音乐和建筑内部属性有着相似性。这不是音乐语言不象文字那么明确, 而恰恰相反, 这是文字的过失、文字的不足, 因为文字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不是相同的, 从美学角度讲, 只有音乐本身可以对每个人说出同样的话唤起同样的感觉, 不可能为相应的文字所唤起的感觉。

从音乐本身而言, 其技法无论和声、复调等都有美学思想的存在。和声和音色是渲染色彩的两大要素, 不同的和弦构造不同和声织体和不同的调性, 可以引起不同的色彩感觉。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 由于调不同会引起不同的色彩变化的感觉。向上转调, 有一种明亮的感觉, 向下转调则有一种暗淡的感觉。比如歌剧《白毛女》第5幕第2场的合唱“太阳出来了”开头的曲调先出现在一个调上, 然后再移高四渡, 第二次听到的就有明亮的感觉。

曲式是音乐形式的综合, 它的产生是以美的形式原理 (多态统一) 为依据的, 同时也是生活现象的反映。早期的曲式, 如乐段、二段式、三段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 是与反映事物的交替变化和对比相适应的, 这种事物的交替、变化、对比是比较简单的。复三部曲式的出现, 标志着对于对立事物认识和深化。奏鸣曲则进一步服务于表现对立事物的矛盾、冲突和转化。奏鸣曲式是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 即启蒙时期形成的, 它是和反映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和革命时期相适应的, 离开了内容, 单纯从形式美的角度看形式, 形式就会变成不可以理解的东西。

综上所述, 我认为美学对音乐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近现代音乐史上, 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主义作曲家彻底打破了传统旋律结构和传统和声的功能体系;以勋伯格为首的表现主义作曲家又彻底抛弃了传统的调式结构和调式体系。这些变革都是以各个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为主, 影响下产生的不同音乐表现方式。艺术风格不仅随着时代, 民族, 地域, 流派等的不同而变迁,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前一个风格对后一个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从古典到浪漫, 从近现代到新古典都是一样的变迁方法。我们也很难说具体哪一种是最好的, 只能说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思想和美学理念。但就个人而言, 不管是在什么美学思想影响下产生的音乐都应该表现各自的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这也是我国作曲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民族性”的原因所在。我们所讲的时代精神和各自的民族风格都是时代发展,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那我们在音乐生活中就应该围绕这一点去进行, 那么创作出来的音乐也是符合时代精神, 和各自风格。音乐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才能用音乐本身来打动别人。不用你给别人说什么, 讲什么, 你的音乐思想和音乐美学思想已经包含其中了。

摘要:从音乐本身而言, 其技法无论和声、曲式等都有美学思想的存在。作曲家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美学思想的影响才会创作出各自不同的音乐作品。

关键词:美学,地区,建筑物,和声,曲式,影响

参考文献

[1] 、M.李普曼《当代美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

[2] 、奥索夫斯基《美学基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

[3] 、康斯坦丁诺夫《音乐美学原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

[4]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5] 、历史——理解音乐的道路《交响》2004年第一期94 页

[6] 、叶波《音乐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交响》2004年第四期26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篇8

关键词:激发;创作兴趣;培养;创作思维

小学新课改中,“创作”这个词成了一个时尚的话题。然而,创作教学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许多教师甚至还不曾尝试过创作教学。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歌词、旋律等方面的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和创作能力,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的。

一、创编歌词,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或者改写少量的歌词,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那么如何根据歌曲的旋律、内容,引导学生来创编歌词呢?

1.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歌词创编

教师不难发现,新教材从第一册到第七册,对“歌词的创编”内容,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编者们对这块内容的良苦用心显而易见,这也完全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2.挖掘教材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有兴趣创编

新教材中有许多的歌曲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有许多生活经验成了他们创编的题材,因此他们对这些歌曲的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也非常愿意对歌词进行创编。

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创编新歌词:“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能用自己熟悉或喜欢的动物来为歌曲创编一段新的歌词,来歌唱、赞颂它们吗?”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歌词精彩无限。如学生创编的:

活泼的羊儿爱吃草,勤劳的小猫爱吃鼠,可爱的熊猫爱吃竹,小小的我们爱舞蹈。

我对学生创作的新歌词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让学生进行修改,然后找出好的作品让学生演唱。

二、创编旋律,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

旋律创编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是事实证明:只要教师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训练,并能在训练中注意利用各种方法,由易到难,学生完全可以创编出缤纷斑斓的音乐旋律。

1.利用例句添音让学生创作旋律

5( )32-,有的学生添上了65,有的学生添上了35,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做完这样的练习后,教师可以给定学生几个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创作。

2.指定音高和节奏创作旋律

在给定五个音do、re、mi、sol、la中,按xxxxx节奏进行接龙游戏,即兴唱出旋律短句,开头的音必须与前一位同学唱的最后一音相同(即鱼咬尾),例如,11123|32323|356—|6—5—|53221‖。学生在游戏中反应敏捷,临场发挥灵活多样。

3.巧妙利用故事创作旋律

教师巧妙运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更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兴趣。如小鸡的故事:“有一天鸡妈妈带着小鸡神气十足地向草地上走来……”

首先,出示主题旋律:情绪——神气十足的。

先让学生按照音乐主题情绪的提示来进行演唱,唱熟练后,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创作要求:根据第一个主题来创作一个新的旋律,音调不变,可以变换节奏或节拍,要按教师的语言提示来创作。开始让学生创编主题旋律一:情绪——兴高采烈地。语言提示:“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玩耍。”(学生看到内容和情绪的提示,很快就创作出了新的主题旋律,他们争先恐后231‖,学生把主题旋律中的四分音符节奏变成了八分音符的节

奏,旋律自然变得比较欢快、活泼,表现出小鸡在玩耍时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接着让学生创编第二个主题旋律,语言提示:“不好了,老鹰来了,它要把小鸡抓走。”情绪——紧张害怕的。再接着创编第三个主题旋律,我适时用语言创设情境:“同学们,鸡妈妈在大象、小狗、小熊们的帮助下,救出了小鸡,赶走了老鹰,于是它们快乐地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情绪——抒情优美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创作出不相同的旋律。音乐是流动的,通过音符不同的组合,带给学生的则是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

总之,音乐创作教学并不神秘,教师在创作教学活动中要进行预期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面向全体学生,不用正规的答案束缚学生,重视学生从心底里迸发出的音乐,对学生的即兴创作多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音乐创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梁宝华.创造力与音乐教育:国际趋势和发展(一)[J].中国音乐教育,2015(1).

浅谈小学音乐课口风琴教学 篇9

[内容提要]器乐教学的本质是教儿童通过乐器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本人在武川小学音乐课堂中通过口风琴教学过程,认识到口风琴的独特性能,教学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口风琴的兴趣。本文谈一些音乐课中口风琴教学的一些实践与体会。[关键词]口风琴

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堂讲解口风琴的由来

口风琴是一种乐器,每种不同乐器都有着惊人的经历,当然,口风琴也有惊人的经历,下面就请大家和我去看看,我发现的一些吧!

哇!大自然多么美妙啊!我和哥哥一起到老家的森林野营。我和哥哥吃完烧烤,就带着妹妹捉蝴蝶去了,正当我们玩得开心时,我们无意中经过柳树林。那儿的柳树是开得最好了。况且哥哥还会用柳树叶吹出他喜欢的音乐呢!于是我们就闹着哥哥吹今年热播的《爱在春天》主题曲,于是哥哥便拿起柳叶吹了起来,哇!歌声真好听啊!不久,我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落幕的瞬间,往事却重演,多像回忆伴着旋律„„”看着哥哥吹柳叶的动作我渐渐的发现,原来口风琴是这样由来的啊!

我从柳叶身上知道了:“柳叶的叶边用嘴唇含住,像吹口风琴那样,有旋律的吹就可以吹出美妙的声音了!”

原来,口风琴是由吹柳叶而产生的啊

本世纪中叶后,日本出现了一种体积小,音准好,旋律性强,携带方便的键盘式乐器——口分琴。它是一种将键盘与吹奏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乐器。它利用簧片发音的办法,发音准确,并且简单易学,从而逐步推广使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使用竖笛,口琴进行教学,但感觉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因为音孔难找,气息难以控制,音不能吹准,一阶段后,学生便失去了信心,正因为如此我就选用了口风琴进行教学。

二、口风琴在教学的作用

口风琴作为近几年新起的课堂教学器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独特功能。它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歌唱识谱能力及音准能力,发展学生的欣赏和创造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口风琴教学中强调结合键盘乐和吹奏乐相结合的综合训练,培养了学生体验音乐的能力,为人人参与的直观化教学中解决了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难题,磨练他们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尤其通过口风琴课的特点,针对目前学生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可避免带来思想上孤独缺少集体精神等毛病,而通过人人能参与的口风琴教学中的齐奏、合奏、领奏等形式锻炼了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并能帮助他们学会合作与忍让,比如合奏就是相互配合的。另外,口风琴与钢琴、手风琴相比小巧轻便,携带方便,因此,不仅可用于课堂内而且适宜在室外活动中使用,这样,可带领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口风琴教学与教授过程

我来到武川小学开展口风琴教学,以一个教学小班级为重点进行点到面的教学模式。自己逐渐积累了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下面就口风琴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口风琴教学

1、手型和音高

口风琴的音高在键盘上位置是固定的,它既可以直吹,又可以放在课桌上弹奏,使学生可以看着键盘练习及演奏,不必再担心看不见音位,或按孔不准而导致错音或音不准。

2、音色

口风琴是利用簧片发音,簧片发音柔和、动听,与歌唱音色相近,易与唱歌相配合。

3、学习弹奏容易

由于口风琴演奏只需要学生用右手弹奏旋律或伴奏,因此,很容易也无须高难度的技巧,深受学生欢迎。

4、具有管乐器的特性

口风琴具有管乐器的特性,因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口风琴与其它键盘乐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能演奏同音持续的曲调。

5、有利于学习乐理和视唱

键盘直观,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和视唱教学十分有利。

6、有利于其它乐器的学习

口风琴的键盘部分与其它各种键盘乐器是完全相同的。学习口风琴便于学习其它键盘乐器。因此,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为培养学生的特长奠定了基础。

7、携带方便,不易损坏,适合多种场合

口风琴体积小,轻便,又有一个既美观又起保护作用的外壳,使学生方便携带又不易损坏,并适宜在室外活动,或者在礼堂、舞台、体育馆以及广场等场合演奏。

(二)、教授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时间的长短,以及教学的进度,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既初级阶段、掌握阶段。

1、初学阶段。

该阶段以一、二年级为主。这一阶段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对学生来说,能否很好进入后两个阶段的学习,这是关键。有了良好的基础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学会五线谱,然后是基础乐理知识,基本吹奏姿势,正确呼吸方法。而该阶段的学生不仅年龄特征较小,思想集中时间短,模仿能力强。针对这些特点,选材上就要注意乐曲的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指法容易,或是学生熟悉的短小,容易的歌曲,这样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谱也会相对容易。如:谱例1《小星星》、谱例2《两只老虎》、谱例3《铃儿响叮铛》等这些乐曲弹奏在五指以内,指法容易,歌谱易记,学生很容易上口,游戏中学,识谱中练,扎扎实实。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2、掌握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在识谱、视唱、弹奏上已基本掌握,这一阶段,开始培养学习吹奏简单的二或三声部乐曲,同时调整乐曲篇幅的同时,注意学生学生气息的运用及掌握。

首先,通过音阶,练习曲的练习,主要练习气息、双吐音、跳音的练习,还有上行,下行音阶练习吐音技巧,扩指,缩指的指法练习,通过这些联系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在教师指导下,配置一些打击乐器,初步形成一个小乐队,即可以增强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演奏效果。

(五)结束语

通过口风琴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更浓厚了,课间的校园又增添了另一份色彩了。口风琴作为课堂器乐之一,相信将会更为广泛的推广,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如何上好课堂器乐教学是一个关

键。努力吧,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上一篇:申请-电信委托书下一篇:未来5年对人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