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
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政治课传统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现实的变革,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广信息,大文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心中既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又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迷惑不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是主体,要寻求学生的参与意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应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学生创造力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结合我日常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谈一下体会:
例一:超越“离群心理”
表现:我班上有三个成绩好的同学,每次召开主题班会总是不积极参与,在下面做作业,看书,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发表个人见解。学校大型集会、运动会等,他们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课。
调查:找他们调查,他们说:“升入重点高中只看成绩,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干哪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耽误时间。”“我母亲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分析: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形成了“离群心理。”导致兴趣狭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这样的人,学科成绩再好也只是书呆子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成为“有知识、无品德的危险品”。
教育策略:超越“离群心理”。
⑴认识“离群心理”,矫正思想观念。找他们分析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告诉他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一是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重抓学科教育,轻抓或淡抓其他活动。二是父母的“成龙成凤”观点偏狭影响。上述客观上对三位同学“离群心理”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观上讲,由于同学们对未来社会“用人观”和人才标准认识不足,把人才标准绝对化,对“需要就是人才”缺乏思考。通过分析,使他们明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个性要求更高,通过沿海地区有些行业技术工人工资高于硕士生工资的例子,告诉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适应生存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使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⑵寻求超越方式,进行积极超越。“离群心理”的超越方式,一是根除旧习惯,形成新习惯,把“主题班会”改成“主体班会”,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班上实际问题,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说话内容,如在跟一个喜欢迟到的同学说句心理话的主体班会上,要求他们先送一句话给那位同学。总结时对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和说话内容予以肯定和表扬,学校大型活动动员他们参加,并布置项目要求完成。二是树立其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组织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集体活动,取得荣誉,便予以庆祝。三是发现其他同学的离群行为,在班级中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别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离群转变为亲群。
⑶时时给予鼓励,处处进行督促。在组织他们进行超越“离群心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波折与反复,这既要靠自我教育能力、更要靠教师鼓励与督促。上述三个同学在开始接受超越“离群心理”教育时表现很积极,但后来也有再回头的趋势,这时,就不失时机地再给其布置参与和主持活动,对他们关心集体、兴趣不断提高的进步予以表扬,并督促他们制定“参与班集体活动计划”,逐渐加大其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频率,对其评语也随之提升,使之逐步告别“离群心理”,形成集体观念。
效果:现在一同学曾两次主持班级“主体班会”,两同学报名参加校“文艺宣传兴趣小组”,其学科成绩仍保持班级中的位置,有时还略有进步。
例二:告别“垃圾文学”
表现:上思品课时,我发现一男同学桌面上乱七八糟写了许多字,其中不乏格调低下的句子。无独有偶,政教处查找在厕所乱写乱画的人时,又包括了他。
调查:调查中得知,该同学经常在书摊借阅不健康的书刊,出入网吧游戏厅,并摘抄了一大本格调较低的笔记。
分析:一是受到不良书刊影响,从中学得一些低级趣味的言辞。二是成绩较差,无所事事,寻求刺激。三是班级对此类事情教育不够。长此以往,该生将成为精神颓废的街头混混。
教育:校家合教,校街联教。
⑴对焦点,创环境。把该同学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偏差作为解决问题、教育该生的焦点,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和老师配合起来,经常检查他读的课外书籍,请家长出资给其购买科普读物,在其房间悬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名言锦句。在校阅读课中,督促其借阅《少年文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刊,并要求他把摘抄本交给老师检查。
⑵联社区,展风采。联系学校周边社区中的“文明小区”,有意识的组织该生一类的同学到社区,与文明家庭一起开展“读一本好书”、“唱一支好歌”、“作一副对联”活动,使之在学习之余充实知识,学到文明社区居民宽以待人的品格、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向社会展示现代初中生的精神风貌。
⑶书妙语,树新风。督促该生读好书,厚积累,达到一定境界以后,鼓励、布置他给自己房间、社区、班级各写一句妙语,光是他写给自己卧室的一句话便叫你大吃一惊:“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虽是借用,但其好德性确已见一斑。
一、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的作用
1. 能加深学生记忆理解所学知识。
思想品德课的一些基本知识学生必须记忆理解, 如果学生死记一些基本知识, 这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单一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 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 获得的收获会很大,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更深刻, 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如:在学习“中国的声音很响亮”时, 分别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和香港澳门回归的案例, 让学生分析比较, 找出原因。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 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2. 培能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 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学习“人之根本”时, 介绍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由石家庄市牛奶厂工人成长为中国牛奶大王再到毒奶大王、中国乳业的罪人。然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第一,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第二, 这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三, 你认为怎样才能营造诚信社会?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实效性。
3. 能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 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 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 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 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 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 但却在短期内接触, 并处理到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 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如在讲“民可以告官”时, 讲解了全国告“父母官”第一案案例, 这样更具有说明力。
4.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 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 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 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感性认识。另外, 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 学生大胆交流, 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 容易产生学习兴趣。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 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变厌学为愿学, 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二、案例教学的原则
1. 注重方向性, 体现德育功能性。
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 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 而应慎应、少用。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生判断是非, 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 学生容易产生错觉, 以为党和政府已丧失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 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 唱响主旋律, 多弘扬正气, 讴歌正义, 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
2. 注重时效性, 尽量本地性。
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 而应紧跟形势, 是发生不久的。引用的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 与己有关的, 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的。通过这些身边看得见的事例, 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 这样, 才能使学生感兴趣, 有新鲜感。
3. 注重准确性选择趣味性。
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 不宜胡编乱造, 做到真实可信, 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 让他们真正接受, 反之, 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 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 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 是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 让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 其实也亲切有趣, 易于理解。这样, 才能引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案例教学的方法
1. 穿插案例, 讲清原理, 例证观点。
案例的引用是证明一定的观点、辅助分析一定的问题。因此, 教师在实施案例前, 应设计好案例呈现的时机和方法, 可用案例引出本课知识;可用案例化难为易;可用案例总结提高。千万不可为了说案例而说案例, 没有一定的问题是达不到目标的。案例提出后, 要让学生去思考, 让学生去总结结论, 提出观点。
2. 讨论案例、师生互动、合作研究。
案例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教师要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 做好组织、引导, 对有些问题允许学生提不同的看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能达到合作中学, 合作中提高,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目的。
3. 创设情境、课堂演练、分析点评。
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 让学生增强真实感。而课堂演练就是一种较好的情境, 可让学生在演练中领悟道理, 增加感性认识。但老师要及时从学生的演练及对案例分析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当然, 这种点评不是标准答案, 也不是学生分析的简单罗列, 而是师生共同讨论下的分析后对问题认识的升华、创新。
总之, 用好案例, 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 适应新课程的教改要求, 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案例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属于研究性学习, 能变被动为主动, 变注入式为启发式,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案例教学应有一定的原则和使用方法。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鲜活的教学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使课堂接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生活化课堂,对学生而言充满着诱惑,有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和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在对案例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自主生成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交流与分享对案例的理解过程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
育德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说教,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创设了各类真实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例如奉献、诚信、尊师、孝老、遵纪、守法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自主探究,形成觉悟,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的设计
1.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第一,教学案例要具有思想性。即要让教学案例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具有一定的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
第二,教学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即教学案例要紧跟时代性节奏与步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过时的、落后的教学案例缺乏良好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即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意识水平、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各类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第四,教学案例要具有可信性。即教学案例的信息真实可靠、公正全面,符合客观实际,不允许弄虚作假、吹牛撒谎。
2.教学案例素材的来源
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很多,教材、教参中可直接选用,文献资源中可查找,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上可选择。特别是当今处于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特别发达,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今日说法等,提供的素材既典型,又生动,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当然,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泥沙俱在,良莠不齐,因此,在查找素材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虚假信息,不能让谣言进入课堂,让虚假信息编辑的教学案例,会对学生认为教师为了说明教材道理,骗自己,会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3.教学案例呈现的形式
教学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视频、音频、图表、表格、漫画等,可以根据素材本身的属性,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制作,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机加以呈现。每种形式有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需要加以合理设计,相时呈现,才能使教学案例的功效发挥最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
1.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呈现
基于教学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的出场方式是必经的、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何种方式出场,事关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否激发学生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所需要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如文字材料,可以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视频或音频提醒学生注意观看或聆听,图表、表格、漫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只有在现实世界的具体情景中,才会变得有效。因此,教学案例的展示,实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事关教学问题的解决。
2.教学案例的阅读与分析
教学案例的信息点一般比较丰富,阅读的视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根据课标、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情况,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学案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有目的地从教学案例中寻找、发现、分析相关信息,提高教学案例阅读和分析的效率。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案例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和推理,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案例的讨论与交流奠定基础。
3.教学案例的讨论与交流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个体经过思考与分析不能解决或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必须要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来解决。讨论与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经验分享的过程,也是合作探究、深入研究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对教学案例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讨论的进度、问题解决的程度。同时,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差或陷入瓶颈时,为了使讨论能够继续或深入,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绝不能出放任不管或越俎代庖。只有这样,学生群体的潜能才能得发展,合作精神才能得到培养。交流是讨论之后,小组在全班展示小组交流成果的过程。小组代表对本组讨论的情况对全班进行小结性发言,这一环节,可能会出现小组之间意见不一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充分说明小组意见的时间和机会,甚至可以开展小组间的辩论,目的是问题越辩越清楚。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得“打压”某一方,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的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教师也必须做好调控,防止辩论失控。
4.教学案例的总结与反思
一、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科学认识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归纳)、又由一般到个别(演绎)的反复过程。政治课教材的编写采用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些思维方法的有效资源。这些思维方法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能力的重要方面。
1、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其目的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通过特殊揭示一般。其基本步骤是: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抽象概括。
高一《经济常识》与现实经济生活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强这个特点,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思维能力:
案例(一):认识价值规律。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t)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条件调查统计某几种生活用品或其他商品在较长时间(一年以上)的价格变化。
(2)要求学生对调查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取舍、归类、列表、分析价格变化或不变的原因。
(3)要求学生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
这样学生从生活中可感知的事实、现象出发,逐步认识抽象的价格规律,这种学习方式和认知方式,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其效果更是死记硬背所不可及的。
2、演绎是根据一类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也有此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思维方法和推理方式。
演绎作为逻辑证明的有效工具,由于它周密的逻辑规则,使得推理明确而严密,反驳确凿而有力,具有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引导学生以此作为逻辑证明工具,必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教学,常常是培养学生演绎思维的有利教学时机。
案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学中,可进行这样一段推理: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竟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所以,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和鼓励公平竞争护主义,反对人治,反对闭关自守,反对不公平竞争和地方保
3、因果联系归纳思维
因果联系归纳法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枚举引起一事物产生的原因(或者尽可能多地枚举一事物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使命之一。平时教学实践中的“为什么”、“意义”、“作用”之类的思考便是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
案例(三):分析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既要考虑生产力方面的根本原因,又要考虑所有制结构的直接原因,还要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既要探究其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还要探究其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探究其有效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也要考虑实践上的原因。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和把握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培养启发学生的这种思维。
案例(四):(不定项选择题),中国吸引的外资达到5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商把中国作为理想的投资地,这是因为(ACD)
A、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B、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有潜在的巨大市场 D、中国的人民币汇率稳定
简析:一个地方成为理想投资地,最重要的理由是投资环境和投资回报。ACD三项是良好投资环境和较高投资回报的条件,B项不能作为理想投资地的理由。
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的培养
分析与综合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的认识事物。只有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1、分析思维方法的培养
分析方法大体上有四个层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是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之一,也是思想政治课学科能力的重要内容。
(1)明确分析内容
分析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为此需要分析事物的各种矛盾,分析不同过程、不同阶段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殊性。
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各个因素、方面、属性等进行分析。
案例(五):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分析两个基本要素: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 对宏观调控的分析,必须考察其具体手段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引导学生对事物或现象在时间发展上进行分析。
案例(六): 认识货币的产生,必须分析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即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出现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的产生; 分析货币的发展,须将其分解为自然状态的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掌握分析程序。大体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解剖整体、研究部分、寻找联系。
解剖整体,即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包括空间部分,时间部分,各个方面等)。
研究部分,即深入分析各个部分的特殊本质。如深人分析市场机制的内涵、外延、地位、作用、优点、弱点等。寻找联系,即进一步分析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找出计划与市场的内在联系。
(3)把握分析要点。所谓分析要点,就是部分不同于整体的特点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相互区别或相互联系的特点。它常常是时空的分界点、状态的突破点、因素的区分点或联系点。寻找合理的分析要点是对整体进行分析的依据,是运用分析方法的关键。
2、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所强调的角度不同,但都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和“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是同一个原则的两个方面,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辩证结合,它们的主次关系也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相互转化的。要完整地认识客观事物,是一个反复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的过程,是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中不断完善的。
做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也是培养启发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思维的有效方法。
案例(七):论述题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上述两个表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应当如何认识这些现象?
思维培养精讲:
解答问题(1): 要求分别对两个表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综合。对表1: 从纵向分析,可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水平大幅度增长”的结论; 从横向分析,可得出“城镇居民收人的增幅大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有较大差距”的结论。对表2: 从具体数字,可得出“城市居民家电类产品的消费量已趋于饱和”的结论;从横向分析对照,可得出“农村居民家电类产品的拥有量还较少”的结论。
解答问题(2): 要求对两个表中的数据以及在问题(1)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对照表1和表2,寻找两个表的联系和表2所反映出的问题的原因,可得出“对家电产品的消费量与收人水平高低密切相关”的结论; 综合表2及注释内容,可得出“目前家电产品在农村的普及率远未达到城镇水平,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的结论。综合表1、表2及注释内容,可得出“要开拓农村家电产品市场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结论。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但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年来受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框框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方面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充分的发展。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存在思想上的惰性,懒于思考,等靠思想严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形象和意义。
新阶段, 新形势,新要求,政治课教师应当依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适应学生成长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思维能力,在平常的概念、原理教学和练习中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之我见
蔡守胜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逯家寨学校)
摘 要: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恰当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相应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进入“实践”,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得以知识“升华”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案例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案例,方便适用;联系生活实际,选取恰当案例,针对性强;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搜集直观鲜活的案例;自己根据课本内容编写案例,事半功倍;利用课本剧形式呈现背景材料,增强课堂趣味性。这样的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开拓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案例来源;高效课堂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真实的,也可以是和真实的情况相接近,或者至少和参与者所熟悉的环境相类似的案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相应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进入“实践”,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得以知识“升华”的一种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如果教师就理论单纯地运用课堂讲授法大讲特讲,难免会使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要是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特色,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难易适中的案例进行有效教学,课堂趣味性就会增强、气氛就会活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好奇心强、认识事物比较感性的青少年,只有将抽象的理论化为朴实的生活常识,才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既吸引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新课标为指导,大胆创新,用真实生活来补充、完善和发展思想品德课程。在多年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案例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案例,方便适用
如,在教学《财产属于谁》时,我直接采用课本中的案例:小王的父亲用自己的合法收入购买了一辆小轿车;小王的父亲驾车送小王上学;后来,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小王的父亲驾车搞运营;三年后,小王的父亲将这辆车卖掉。通过对这一案例“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的分析讨论,学生就很容易弄清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此案例图文并茂,所展现的内容一目了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诸如此类案例,课本中不胜枚举。
二、联系生活实际,选取恰当案例,针对性强
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我设计的案例是:我新买了一部笔记本电脑,使用不几日就发现电脑时常自动关机,经多方了解知道这是电脑的质量存在问题,我非常气愤。请同学们帮我想办法,我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结果会怎样?学生通过给我出谋划策,讨论分析,既了解了维护权益的途径,又增强了维权意识,使他们的理论知识上升到了实践经验,以后他们遇到诸如此类的事情,就知道该如何去维权了。
三、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搜集直观鲜活的案例
在《难报三春晖》这一课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观看关于“有爱就有责任”的公益广告,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然后让学生讲述“我和父亲(母亲)的故事”,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再一次感受平凡而伟大的爱;在这个环节中,公益广告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由广告想到自己,有感而发,讲述自己的故事,学生投入其中,眼动、心动、口动,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然后继续进行第二个教学目标:怎样孝亲敬长,学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孝亲敬长的方式方法。学生还分组表演了一些反面例子,表演完之后便扮演长辈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我想,以后学生在与自己父母相处发生问题的时候,他一定会考虑到父母的感受。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设计一些有效的情境与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且在生活中得以提炼和升华,真正使学生有所收获。
四、自己根据课本内容编写案例,事半功倍
在教学《严也是一种爱》时,以自编的故事导入:一个得了癌症的母亲以近乎残酷的.方式对待她的孩子,在短时间内迫使他学会了自立,孩子在愤恨与不满中学会了很多。母亲离世了,孩子认为他终于解脱了;孩子长大了,但他并不曾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母亲留给她的一封信……这个故事打动了学生,他们自然归纳出:严也是一种爱!这个沉重的故事让学生心动了,教学目标自然生成。学生的动有好多种,关键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也动起来!
五、利用课本剧形式呈现背景材料,增强课堂趣味性
再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有关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教学中,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则教师免不了要逐条介绍,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看课本漫画《顾客是上帝》,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揣摩画中的“冲突”起因、经过、结果。然后,选择一位学生扮演摊主,一位扮演顾客……学生兴致勃勃地模拟情境中学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并培养了学生的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一个恰当的案例使用能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明辨了是非,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教学效率。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进行“实践”操演,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其次,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可以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再者,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针对性极强的问题,它多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能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文知识。
第九课第三框架《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案例
习
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平等和尊重的意识,体会平等和尊重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理解“我是一个公民”意味着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并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尤其是处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遵循道德、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作为一个公民平等的意识,尊重的意识。
难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并进而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名言导入: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在我国历代的农民起义中提出了。“均贫富,等贵贱”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作:《美国独立宣言》说:“所有人生而平等,造物者给了他们不可夺的天赋权利。”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理清线索】
中心:人生而平等〖 人格、法律地位 〗
尊重【尊重差异、社会、自然】
【梳理要点】
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3、怎样对待处于不利地位的人?
4、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原因及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活动一:现实评说
一天,在同一条公路上发生了两起重大交通事故。死者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普通农民。交警和相关部门在处理案件时,做出了如下赔偿:肇事者一次性赔偿大学教授80万元,赔偿农民30万元。
请问:你赞同“同命不同价”吗?为什么?
(幻灯片展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李天一案”)
使学生弄清楚“人生而不平等”和人作为不同个体间的贫富、生理、名誉、地位等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人生而平等”主要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上。
活动二 “七嘴八舌”
环节1:请你列举人与人之间有哪些个体差异?
环节2:请你谈谈因个体的差异而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影响。环节3:请你谈谈怎样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反应?
小 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贫富、生理、名誉、地位、职业等等个体差异,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自卑或产生优越感。
(幻灯片展示:马嘉爵收审图片)马嘉爵就是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活动三: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弱势群体?
幻灯片展示:①拖欠农民工资及相关的材料 ②歧视妇女的相关材料 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这些弱势群体?
小 结:同学们,通过以上材料的了解我们知道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的弱势人群,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各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活动三: 情景表演2 环节1:情境表演《一支铅笔的故事》
环节2:请学生结合自己谈谈尊重他人或被他人尊重的经历以及感受。通过情景表演、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的重要性。
小 结: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同时在日常的交往中也必须尊重他人。
活动四:
环节1:幻灯片展示(公共场所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乱仍垃圾,随地吐痰等现象 环节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 你怎样看待这些行为?
②出现这些行为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③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社会?
通过探究,认识到尊重道德,尊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都是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
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清楚的知道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所以我希望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把这些真正的去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播放《爱的奉献》)
□达标测评------不做不讲
第十课第一框
《诚信是金》
教学案例
习
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知识目标: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诚信是 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
能力目标:发展观察、比较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诚信的基本要求即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澄清在诚信做人方面的错误认识。—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并认识诚信的重要性。——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视频《曾子杀猪》
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做人要讲诚信、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理清线索】
诚信----含义、必要性、基本要求 【梳理要点】
1、什么是诚信?
2、我们为什么要讲诚信?
3、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活动一:一个商人与渔夫的故事----因失信而丧生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看图片,猜成语:一言九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诺千金
活动二:感悟诚信可贵。
观FLASH《狼来了》请两位同学配音。提问:看后你想到了什么?
故事中的小男孩因为不诚实,言而无信,拿诚信开玩笑,最后葬身狼腹,害了自己。提问:古往今来,有关诚信和不诚信的故事还有哪些?从这些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是诚信? 小结:诚信即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诚实做人,做事讲信用。从古至今,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人不可无信,一旦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活动三:请大家自主阅读教材,以小组为单位,在多媒体出示的二则材料(《中国留学生就业遭遇》和《温州皮鞋的遭遇》)及书本P116页上图片材料、相关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想一想:这些经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诚信是个人和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和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同时,诚信也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是企业发展的根基-----诚信是金
活动四:践约守信,点滴做起。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讲述“伯牙鼓琴遇知音”故事片段。问: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
君子不轻诺。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提问:
1、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大家身边有没有存在对人不守信,对事不负责的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2、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事后有何感受?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不城信行为,这些不城信行为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我们要学会自评互判,认识诚信就在我们身边,明白践约守信就在点滴小事中。
展示交流
活动五:调查问卷《给你的诚信打分》
你可能从来都不相信诚信可以当饭吃,可是,也许有一天,你会以“你的诚信有问题”作为借口和你的朋友断交┅┅
1、与同学有约,你会()
A视情况而定,有时去早一点,有时去晚一点;B去早一点,让人等总觉得不太好; C如果是好朋友,晚去一会也没关系。
2、放学后,你会尽快回家吗?()
A谢绝一切活动,匆匆忙忙回家;
B先在外面玩一会,然后回家; C如果有意外的事情,赶快电话通知父母,免得让他们担心。
3、朋友的东西忘了还,过了很久才想起来,你()
A选择合适的机会还给他;
B干脆不还了,想必他也忘了; C赶快把东西还给他,同时表示歉意。
4、在学校边上的文具店买文具时,差两块钱,店主让你下次买时还给他,你()A一定记在心上,下次买文具时还上
B先答应下来,但是决不会还给他 C如果下次被他认出来,就还他,如果他忘了,就不还他。
5、对于作业,你的态度()
A认真做好每天的作业,并力求创新
B能完成,但要求是不被老师批评就行 C能偷懒就偷懒,能抄到最好。
6、同学请你帮忙,你()
A先答应下来,但随后就忘了
B如果没有帮忙做好,心里歉疚不已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告诉他,自己没有能力帮他。
7、如果现在你手里有一张50元的假币,你会()
A想方设法把它用掉
B放在家里,不让它流通
C上交银行。
8、你有节约的习惯吗?()
A没有,有多少花多少
B有了零用钱,一定先存一部分 C有节约的习惯,但视实际情况决定存多少
9、对于考试,你的态度()
A从不作弊,考前认真复习
B从不作弊,但考的怎样无所谓 C千方百计作弊
10、有关抄袭作业()
A坚决不抄作业
B自己不抄,但给人家抄
C经常抄袭作业
注:得12分以上,诚信度为及格;得14分以上,诚信度为中等;得16分以上,诚信度为良好;得20分者,诚信度为优秀。
教师总结
出示诗《天上人间说诚信》,学生齐读。结束语: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一个海洋。
同学们,相信诚信的力量吧,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以齐诵《天上人间说诚信》作结尾,引导学生在认识诚信是金的基础上,每一天都能拥抱诚信。以诚信督促自己,将诚信内化为自己的基本道德品质。
□达标测评------不做不讲
板书设计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诚信是金
内涵: 诚实守信
诚信
重要性:诚信是个人和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基本要求:对人守信
对事负责
一、重视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迹、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等, 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 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 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 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 案例要尽量涵盖教材的概念和理论
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的方法。因此, 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案例过程中掌握全面的、更多的知识。比如, 在讲艰苦奋斗这个知识时, 我们可以应用案例:在人类社会上, 从盘古开天辟地, 到石器的制作, 摩擦生火的发明, 金字塔和万里长城的建造, 人造卫星的发射、基因和纳米技术的发明……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 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果。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然后老师就很自然地引导出: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一种思想境界, 无论什么时代, 都被视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
(二) 案例要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有真实性, 更有说服力,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增强教学效果, 并能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 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相关的问题。
(三) 案例要有时代性、代表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案例要和国家当前的时政热点有关, 或是大家共同关注感兴趣的或是体现健康思想有教育意义的。例如, 九年级讲到科教兴国战略时可以引用的案例:2012年我国“神九”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及“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等。这种典型的案例,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 实施智育和德育并举, 而且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二、组织案例分析
案例的分析, 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案例分析一般历经三个步骤:
(一) 个人分析
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分析。让学生先快速地阅读一遍案例, 了解其大意, 确定案例中哪些材料较为重要。然后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 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性内容。最后用教材的理论知识, 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
(二) 小组讨论
具体做法如下: (1) 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人数一般以3~5人为宜。 (2) 要求各个学生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 向小组成员简介自己所做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针对不同的见解及存在的疑难, 谈谈自己的见解。注意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规定时间, 以提高效率, 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和学习、探索。
(三) 全班交流
在小组讨论基础上, 各组把学习情况进行交流。根据不同的事例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概括起来, 交流方式主要有三种: (1) 辩论式的交流。 (2) 宣读分析报告式的交流。 (3) 角色扮演式的交流。其实, 在全班交流中, 经常是两种甚至三种交流方式同时使用。它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并做好笔记, 为日后的回顾保留有关的信息。
三、注意案例讨论的评价
这是对案例讨论的归纳总结。教师对讨论过程的评价, 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应予以肯定, 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予以表扬, 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对平时发言不够积极而此次讨论中有进步表现的学生, 更要注意正面激励, 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同时, 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
四、注重案例的反馈
案例一方面承载着社会生活与实践, 蕴含着思想品德课的某些观点或生活的哲理, 另一方面又通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案例练习来巩固课文知识。
总之, 思想品德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的能力, 以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忆华, 罗斌“.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2 (05) .
[2]王善军.案例教学在高中经济常识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8) .
【关 键 词】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案例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世界观念的重要时期,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仍然处于懵懂的状态,并且在自我行为的控制上也表现得比较欠缺,如果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朝向不正确的方向而越走越远。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展开正面的引导与积极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且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此,选择一种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是笔者乃至所有思想品德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思想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但是却也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记住”,并没有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将课程知识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二)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变得更加频繁,一方面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在日后迈入社会时可以表现得更加优秀。而案例教学法就如同是联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一般,让学生可以透过各种类型的真实事件来透彻解读社会现象,为他们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一)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有趣案例
教育者在选择案例时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和研究,不仅要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要保证案例内容所具备的时代特色,尽可能选用当下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来作为教学事例。此外,在针对案例内容展开深度剖析时,教育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将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深奥道理诠释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内容的认识。
(二)选择可信度高的真实案例
选择案例的另外一个参考标准即为符合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教学知识,教育者要确保在课堂中所引用的案例能够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密切的关联,从而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教育者还要确保所举的案例内容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百分百的信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选择带有内涵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拥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十分明显地找到案例中的比对点,从而更加顺利的将教学案例中所阐述的道德与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在深入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日常行为的思索与审视。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 明确目标,精选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选入科学有效的案例内容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标准,教育者应当做到的是保证案例信息是完全的来源于社会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深入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来找到一些内容生动且真实具体的资料信息。
2.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可供教育者来选择引用,这是一种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案例教学方法。
3. 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案例。在日常的生活中来搜集案例信息也是很多教育者都比较常用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并且通过读报纸杂志、浏览网络资源、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来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料。
4.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取案例资源。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经常性的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并且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来获取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案例信息,在大大提高案例收集效率的同时,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5. 分组学习,自学案例。分组学习是案例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育者要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更加宽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学习程度来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在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诉与聆听,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价,升华案例。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之上,教育者还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首先,教育者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讨论结果,而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说出对上个学习小组所持观念的看法和解读;其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育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即为对学生展开正确的观念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和错误;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育者要针对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楼江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吴熙龙.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初中思想品德趣味教学案例
1.接受的自尊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逊小镇,涌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镇长杰克逊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迅速拿起分到的食品吞嚼起来„„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尊敬的镇长先生,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我能为你干些什么呢?”杰克逊笑着答道:“我赠给你们食品,并不是寻求什么回报,我只是希望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而已,并不需要你们帮我干什么”。年轻人听后回答:“如果没有活儿给我干的话,我是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的,真的,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
杰克逊觉得这位年轻人很不一般,可当时确没有什么让他干,杰克逊只好蹲下来,让年轻人给他捶背,后来年轻人被留了下来,并成了杰克逊镇长日后的女婿。20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
点评:
哈默的成功,固然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却为他赢得了宝贵的自尊。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毛姆),它促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能够自觉并源源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动力,充实发展自己,积极进取,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彼岸。自尊者强,自尊是我们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基石,让我们用行动赢得自尊!
2.致命的垃圾
某住宅楼新搬进一户人家,女主人有个不良习惯,喜欢把垃圾装进一塑料袋,然后随手往窗外的围墙后面一扔,眼不见为净。围墙外是一家外资企业,她就这么扔了两个月。有一天傍晚,她突然发现自己的一串钥匙失踪了,屋里都翻遍了,怎么也找不到。丈夫说:“你是不是不注意把它混到垃圾中丢掉了?”女主人仔细一想,恍然大悟,果真是自己不小心把钥匙混进垃圾了。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让丈夫翻越围墙把钥匙找回来。万万没想到,墙外的外资企业在围墙上安装了电网与警告牌,丈夫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送了性命。
点评: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都需要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作为社会生产第一要素的人,通过自己的活动,能够影响并不断改变着周围的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大自然界的胜利之中,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因此,人与自然需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其实保护地球,也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然而就这样初级、浅显的道理,却往往需要从生死攸关的考验中获得,但愿材料中的悲剧远离我们!
3,儿童谜语
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某贵族,院中有一池塘,池塘里长着一朵百合花,它按两天两倍的速度生长,如果不受任何限制,这朵百合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并导致池塘中的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只到百合花已经覆盖到半个池塘的时候,贵族方才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问:这时,他还有几天的时间来挽救他的池塘呢?
点评:
很显然,这则谜语的答案是贵族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他的池塘。谜语也在警示人们: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没有任何限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自己慈祥的母亲,她那博大的胸怀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似乎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车轮向前推进,人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于我们今天已经很难找到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付出的急剧增长,她变得不再那么慷慨了„„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并被人类提了出来,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4.驴子得救了
有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一日不小心掉进庭院中的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救驴子出来,但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未能如愿以偿。这位农夫想到驴子年纪已大,不值得大费周折把它救出来,并决定放弃。不过这口枯井还是要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铁铲,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里,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境遇时,刚开始还烦躁不安、痛苦地哀嚎着,一会儿这头驴就安静了下来,人们原以为井中的驴子已被泥土覆盖而死去,于是农夫便探头朝井下望去,出现在眼前的现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到驴子身上时,它就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在泥土上面„„这样,很快这头驴子便上升到井口,枯井填了,驴子也随之得救了!
评析: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生活中不总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但那往往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如同材料中驴子的情况一样,在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时而也会陷入枯井,被各种各样的“泥土”倾倒在身上,面对这种境遇,不同的人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人,急躁、烦闷、不安、怨天尤人,其结果只能是被落下的“泥土”所覆盖,成为挫折的俘虏;另一种人,则是挫而不折,乐观向上,轻轻地掸去落在身上的“泥土”,开拓进取,并从中炼就了坚强的意志品质。
5.盲人提灯笼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盲人一手拿着根小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路人问:“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道理很简单,我提着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个沟坎,是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吗?”评析:
“予人方便,自己也方便。”盲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其实奉献爱心,去爱每一个人,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事。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束花都可能帮助别人走出困境,同时也美丽了自己的人生。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精神是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良好道德品质。我们心里要时刻装着别人。只有我们慷慨地付出,才会有惊喜的收获。有时,成功就是我们不经意间付出的回报。
6.生活充满真、善、美
[案例]1994年9月的一天,在意大利境内的一条高速公路上,一对美国夫妇带着7岁的儿子正驾车向一个旅游胜地进发。突然,一辆车超过他们,车窗内伸出几支枪管,一阵射击后,他们的儿子中弹身亡。这对夫妇应该痛恨这个国家,因为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失去了爱子。可是,悲伤过后,他们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把儿子健康的器官捐献给意大利人!在意大利,即使是正常死亡的本国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也很罕见。于是,一个15岁的少年接受了他们爱子的心脏,一个19岁的少女得到了他的肝,一个20岁的少妇换上了他的胃,另两个孩子分别得到了他的两个肾。5个意大利人在这份生命的馈赠中得救了!
[点评]这对夫妇心胸宽广,情操高尚,道德修养高。他们的行为符合真、善、美的追求,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能够促使人们努力加强品德修养。社会生活中虽然有假、恶、丑,但充满了真、善、美。只要我们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以这对夫妇为榜样,努力追求真、善、美,自觉摈弃假、恶、丑,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7.看家狗也会变成小偷
[案例]从前有只狐狸,专门到附近的村子里偷东西吃。有一天,这只狐狸悄悄溜进村里,遇到一只看门狗,就勾引它说:“你要是跟我到处去玩,可以得到许多好吃的东西。”狗听了,叹了口气说“唉,我在这个主人家里,饭也吃不饱,也没啥乐趣。好吧,我跟你走。”于是狐狸把狗带到一个鸡舍前,蹑手蹑脚打开门,低声对狗说:“跟我进来。”狐狸和狗刚迈进鸡舍,脚就踩到农民事先布置好的捕兽器上,它们吓得大叫一声,拼命挣扎。房主人听到响声,点起火把,看见是狐狸和狗。农民对妻子说“你看,狗跟狐狸在一起来的,看家狗跟上狐狸,同样也会变成小偷。”
这则寓言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点评]跟狐狸交朋友,看家狗也会变成小偷,可见交友一定要慎重,不然后患无穷。在现实生活,我们必须明辨是非善恶,不断提高辨别能力,还要增强自控能力。
8.不该愤怒的小鱼
[案例]在北方的河流里生活着一种肉味鲜美的鱼,由于水鸟喜食,因此为了保证安全,它们很少游到水面上来。一天,小鱼们像往常一样在桥下游玩,一条小鱼一个不当心,一头撞在了桥墩上,顿时感到头晕目眩,昏了过去。等它清醒过来,看着撞疼自己的那个桥墩,不禁怒从心起,气得绕着桥墩打转,带着满腹怒气徘徊在桥墩的周围。它的心中充满了怨恨,恨自己的不小心,恨桥墩太密,恨水流太急,以至于在同伴面前丢了面子„„于是它张开两鳃,竖起高高的鱼鳍,肚皮气得圆鼓鼓地浮在水面上。这时,一只水鸟从此地飞过,它一眼看见水面上漂浮的这条小鱼,便一把抓住鱼头,享受了一顿美味的午餐。
这个寓言故事中小鱼的悲剧何在?这对我们调控消极情绪有何启示?
[点评]悲剧在于小鱼不该产生愤怒的情绪,更不该不去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在陷入消极情绪时,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地采取各种具体方法调控情绪,也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合理地宣泄情绪。
9.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学生的生命
[案例]2005年1月13日,下午放学后,深圳某学校四年级(2)班的4名同学和靳伟杰老师正有说有笑走在人行道上。然而刚走到乐景花园出口处,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骤然降临:一辆小车在小区入口,准备停车拿卡时,突然加大油门,撞断门口的横杆,朝仅10米之外的靳老师和4名学生猛扑过来。靳老师朝学生们大喊:“快跑!”而孩子们已经吓得不知所措,只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千钧一发之际,靳老师把自己右边的崔燕婷朝旁边用力一推,又立即转身推开愣在路口的另外3名学生!失控的小轿车将她重重撞倒,压在车下,拖出十几米远!直至撞到另一辆车时,才停了下来。师生们被火速送到医院紧急抢救。4个孩子中3个仅受皮外伤,一个孩子毫发无损,而靳老师29岁的年轻生命却画上了句号。
[点评]靳老师的行为是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她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学生的生命,这种行为符合真、善、美的要求,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有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靳老师为人师表,是学生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10.哭泣宣泄是合理宣泄情绪的好方法
[案例]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只有12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许多人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她很想见戴安娜王妃,经过别人转达她的愿望,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赶来了。她把埃利搂在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了!
[点评]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话“痛痛快快地哭吧”可见,哭泣宣泄是合理宣泄情绪的好方法。哭泣可以帮人解除紧张、烦恼与痛苦,哭泣过后,人的情绪能够得到很好的放松。
11.劳动是生存的首要条件
[案例]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枝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子,用他那惟一的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
妇人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这庭院。那妇人把乞丐引到屋后,指着砖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20元钱。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不知是不屑那20元钱还是别的什么。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后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来人俯下身用一只独手拉住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妇人已经记不起来是哪一位了,只是淡淡地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妇人一家迁到城里去住。妇人说:“我们不能接受您的照顾。”“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点评]劳动是人生存的首要条件,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正常人是如此,残疾人也应如此。盲目的施舍可能扼杀人的灵魂,助长人的惰性,泯灭人生的价值。劳动、创造、奉献会充实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命的价值、造福他人的欢乐。
12.珍惜爱护生命
[案例]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瓶子平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首先,他放进几只蜜蜂,只见它们在瓶子内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当然只能撞在瓶底上。经过几次飞行后,蜜蜂终于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从瓶底飞出来,它们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光亮的瓶底那儿。这时威克教授把蜜蜂倒出,仍然将瓶子按原来的样子摆好,然后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它们一只不剩地全部从瓶口飞了出来。苍蝇为什么能找到出路?原来它们坚持多方尝试,飞行时或上或下,或背光或向光,一旦碰壁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最后终于找到瓶口飞了出来。
[点评]在这个实验中,一向可爱的蜜蜂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使人感到可悲、可叹,而一向令人讨厌的苍蝇的做法却令人称道。生命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宝贵的生命。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要尽最大的可能保存自己的生命;只要有生存下来的一线希望,也决不能轻易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勇往直前、顽强拼搏、意志坚强、持之以恒、开拓进取、信心十足,决不能退缩、松劲、悲观失望,要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展现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13.师爱浓浓
[案例]一位年轻老师在日记中写道:我10岁时不慎从楼上摔下,造成腿骨骨折,有半年的时间在床上度过。我的班主任放弃休息,天天来帮我补课。在她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下,我不但没有辍学,而且学习成绩优异。我被老师的爱感动了,决心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教师。我当上教师的第一年,班上一位乖巧的女孩,被开水烫伤了腿,只好在家养伤。我决心像我的老师那样给予这个学生关爱,我几乎天天去她家,给她补课。这期间我发现开朗的她变得忧郁。她的父母想方设法也不能让她恢复活泼的个性。于是,我将我难忘的经历告诉了她,终于使她讲出了心里话。原来她怕病好之后学习赶不上其他同学,成为最后一名;又听说以后不能穿短裙,而她又喜欢各式各样的漂亮的裙子。我像朋友一样引导她,并以我的经历来说服她,终于解开了她心中的锁,不久她又神采奕奕地回到了教室。
[点评]师爱浓浓。老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是爱的使者。我们应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教诲,对老师有礼貌,做一名不辜负老师期望的好学生。
九年级思想品德趣闻教学案例两则猴子也渴望公平美国埃默立大学的两位教授曾对一些卷尾猴进行了这样的实验:让它们把礼券递给研究人员,并以此来换取食物。实验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卷尾猴都很愿意配合实验,将礼券递给研究人员,然后得到同样的奖赏——一片黄瓜。就是说,有95的卷尾猴很高兴地把礼券地给研究人员,然后心满意足地接受并享用一片黄瓜。但后来,研究人员开始给两组猴子不同的待遇:给其中一组的奖赏是葡萄,给另一组的依然是一片黄瓜。结果原来高高兴兴接受黄瓜的猴子,在看到同伴得到甜甜的葡萄,而自己得到的却是淡而无味的黄瓜后,或许是认为自己受到了忽视,甚至是歧视,有的不再接受黄瓜片;有的虽然接受了黄瓜片但是不愿意吃;有的大发脾气,把黄瓜片仍出笼子;有的则开始罢工,不再递礼券。。。。只有60的猴子继续接受合作。实验时还发现,如果其中的一只猴子未作任何事情而得到奖赏,同伴们的反应则更加强烈,80的猴子会拒绝继续参加实验。分析 连猴子都渴望得到公平的待遇,更何况人呢!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但是公平是与合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合作中的公平。猴子在与人的实验合作中它们给研究人员递礼券,得到了一片黄瓜,使合作顺利进行,可见公平意味着参与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要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不公平会影响稳定。一开始猴子给研究人员地礼券得到的都是一片黄瓜,后来,发现同样的付出得到的报酬却不一样,这是不公平的心理感受产生了,便开始闹情绪,开始罢工,合作不能顺利进行,可见,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公平要求对参与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在竞争与合作中人们最渴望得到的就是公平。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合作不断延续,能促使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保证社会长治久安。案例2 暴风雨之夜你能否安眠 从前有一位农场主,在大西洋沿岸耕种一块土地。他总是不断的张贴雇用人手的广告,可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到他的农场工作。因为大西洋沿岸的风暴总是总是摧毁沿岸的建筑和庄稼。直到有一天,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人找到农场主应聘。“你是一个好帮手吗”农场主问他。“这么说吧,即使飓风来了,我都可以睡着。”应征者得意的回答。虽然这听上去有点狂妄,农场主心里也有点怀疑,但是农场主还是雇用了这个人,也难为他太需要人手了。新来的长工把农场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从早忙到晚,农场主十分满意。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狂风大作。农场主跳下床,抓起一盏提灯,急急忙忙地跑到隔壁长工睡觉的地方使劲地摇晃着睡梦中的长工,大叫到:“快起来!暴风雨就要来了!在它卷走一切之前把东西都拴好!” 长工在床上不紧不慢地翻了个身,梦呓一样的说:“不,先生我告诉过你,当暴风雨来得时候我能睡的着。农场主被他的回答气坏了,真相当就把她解雇了。他强压着火气,赶忙跑到外面,打算一个人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做准备。不过令他吃惊的是,他发现所有的干草堆都早已被盖上了焦油防水布,牛在棚里,鸡在笼中,所有房间门窗紧闭,每件东西都被拴得结结实实,没有什么能被风吹走。农场主这时才明白长工的话是什么意思。分析 这个长工之所以睡的着,是因为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已经为农场平安度过做好了一切准备。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你在精神、心理、身体等方面做好了准备,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你害怕,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独以令他成功的机会。而事实上,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当机会出现时,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选择,不管哪个方面,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准备好,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机会是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问问自己:当暴风雨来到的时候,你还能睡的着吗?。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12-10
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09-21
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10-05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10-26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09-14
思想品德教学感悟12-08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情况调查报告10-26
如何优化思想品德教学11-26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