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精选8篇)
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定边采油厂(以下简称“定边采油厂”或“采油厂”)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确保采油厂生产经营平稳受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试行)》等制度,结合采油厂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采油厂及所属各单位、各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的风险防控,是指通过建立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和规范管理运行机制,保证采油厂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有效化解潜在的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与采油厂发展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使采油厂避免因重大风险或人为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提高采油厂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四条按照采油厂生产经营所涉及的领域环节分类,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安全环保风险、资源风险、财务风险、生产运行风险、科技管理风险、用工风险、管理风险、改革风险、治安保卫风险、信访风险、信誉风险、道德风险等。
第五条按照未发生潜在的、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风险可分为低风险(Ⅳ级)、一般风险(Ⅲ级)、较大风险(Ⅱ级)、重大风险(Ⅰ级)。重大风险为不能容忍的风险,需立即整改或提级防控与整改或停止相关作业;较大风险为有条件容忍的风险,需限期整改防控到位;一般风险为可接受的风险,需逐步改进防控措施;低风险需继续保持现有防控措施,持续加强控制。
第六条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控制、网格化管理的原则。风险防控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采油厂及其所属单位、部门的各类业务和事项,采油厂各级决策、执行、监督机构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进行风险全面防控管理。
(二)内外兼顾、适时调整的原则。采油厂风险防控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变化,与集团管控目标,油田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采油厂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防控制度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
(三)信息互通、相互监督的原则。采油厂风险防控要充分发挥采油厂大监督体系信息互通机制,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对风险内部防控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四)合法合规、有效执行的原则。各项经营管理事项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油田公司总体部署,符合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要求,是所有组织、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组织、员工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采油厂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是采油厂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及决策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采油厂厂长担任,副主任由采油厂党委书记担任,成员由采油厂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及副总师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风险防范制度及相关政策,组织制订采油厂风险管理制度;
(二)负责研究制订风险防范控制管理策略、整体工作部署和风险防控工作计划;
(三)负责研究采油厂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应对方案及其他重大事项;
(四)负责审议采油厂重大风险、较大风险预警报告;
(五)负责审议采油厂风险评估报告;
(六)负责向采油厂党委会、领导班子会报告采油厂重大风险防控决策意见;
(七)负责研究相关会议提交的风险防控措施意见;
(八)负责监督落实采油厂审定的重大风险应对措施执行情况。
第八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设在采油厂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兼任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为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拟订采油厂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及管理流程;
(二)负责拟订采油厂风险防控工作计划;
(三)负责组织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监控并记录内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开展厂级风险识别、评估;
(四)负责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提出风险管理策略调整建议;
(五)负责对专业领域提出的风险应对措施及需研究的管理事项进行审核,组织采油厂风险决策会议;
(六)负责组织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估,提出相关意见建议,组织推动风险管理建设和改进提升,督导各级实施风险管理;
(七)负责组织协调跨部门的风险管理事宜,为重大风险管理提供资源、信息支撑;
(八)负责监督落实采油厂审定的重大风险应对措施执行情况;
(九)负责拟订采油厂风险评估报告,上报采油厂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
(十)负责对采油厂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的风险预警管理,并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负责与上级和地方风险管理机构和采油厂相关单位、部门的业务对接,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十二)组织厂级层面风险管理培训,加强风险防控文化建设;
(十三)负责完成采油厂风险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采油厂企业管理科、纪检监察室是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专业审查和监督机构。按采油厂各类议事规则履行“1+3”决策会议监督及前置审查职责,企业管理科负责合规性、合法性审查把关,纪检监察室负责合纪性审查把关。可随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供风险问题和隐患信息;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风险防控缺陷,有权直接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十条采油厂各职能部门是本专业序列风险防控的主责部门,是采油厂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负责业务监管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估、防控、监督及效果测量等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相关法规和风险管理相关职责,根据业务分工,落实风险防控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风险防控要求,制定应对措施;
(二)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积极参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三)梳理业务范围内风险类型、划分风险等级、设定风险指标和风险预警标准,制订本领域重大风险应对方案,落实业务范围内重大风险防控措施的实施和评价;
(四)定期开展本业务序列风险辨识和评估,及时汇总报送风险信息;
(五)对本序列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与采油厂其他职能部门进行信息互通,形成风险防控协调机制;
(六)对本专业领域提出的风险应对措施及需研究的管理事项进行初步研判,提交风险决策机构研究;
(七)对本专业领域的风险进行预警管理,并及时进行防范和控制;
(八)定期对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九)配合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完成其他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采油厂各单位是风险防控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设立风险管理职能机构,明确风险管理职责权限,落实好风险管理举措。主要职责是: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落实集团、油田、采油厂防范化解重大经营风险的战略目标和方案措施;
(二)负责制订本单位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流程等程序文件;
(三)负责对本单位各类经营风险进行分析研判,研究制订风险应对方案,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责任清单和风险防控工作计划,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四)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全过程、全天候、全员风险管理,严防风险演变升级;
(五)接受集团公司、油田公司、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及各业务职能部门对本序列风险防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六)按时参加采油厂组织的风险管理培训,开展本单位风险管理培训。
第三章风险控制流程
第十二条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的业务流程由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和风险报告六个步骤组成,是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及防范措施的重要基础。
第十三条风险信息收集是指采油厂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应当根据业务性质划分风险单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员工开展全面的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应充分考虑国内、国外,采油厂内外,过去、现在,多角度、全方位收集资料,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第十四条风险识别是指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内部及外部风险的来源进行辨别。
第十五条风险评估是指对风险的驱动因素和基本事实信息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等级、业务类型、责任部门或单位,就如何处理特定风险以及如何选择风险应对策略进行科学决策。
第十六条风险预警是指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对采油厂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报警。风险预警活动主要是通过对风险预警指标值的设置、测量、判定,提前加以预防或控制的行为。
第十七条风险控制是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措施。
第十八条风险报告是指采油厂各业务部门或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根据职责范围定期或不定期,分别向分管领导或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的与风险评估分析相关报告。
第十九条采油厂各职能部门要将风险防控管理纳入各业务决策、执行、操作各环节,并做好执行及操作过程记录和相关资料信息收集保存工作。
第二十条采油厂审议研究事项应当符合以下程序要求:
(一)各业务部门在召开专题会之前,审议事项议题中必须要有具体的风险应对方案,风险应对方案应当有风险类别及来源、明确的风险判定等级、风险后果描述、风险应对策略等规定事项;
(二)各业务部门提交采油厂决策机构审议的议题中风险应对方案要按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要求一并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合纪性前置审查;
(三)合法、合规、合纪审查通过后的议题,由各业务部门交采油厂办公室按相关议事规则权限安排会议审议研究;
(四)各业务部门提交的审议事项议题无风险应对方案的不得进行前置审查,采油厂办公室不得安排会议审议研究。
第四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一节风险识别
第二十一条风险识别可采取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研判、生产工艺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访谈等方式识别风险。
第二十二条采油厂内部风险识别,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政治方向、资源管理、项目投资、生产运行、企业管理、信访维稳、改革稳定等发展因素。
(二)企业定位、管控目标、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勘探开发、技术投入、科技项目、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等财务因素。
(五)安全生产、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各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七)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采油厂外部风险识别,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环保节能、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标准更新、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风险识别应当进行多角度、多层级收集风险评估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一)政治风险、信誉风险、信访风险方面收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总体目标要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政治标准要求,收集采油厂外界信誉影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访事件的关注点等价值信息。
(二)资源风险方面重点排查生态红线划定可能导致的勘探开发面积缩减,及时收集最新生态红线划定的政策,以及纵向上勘探成果的突破。
(三)投资、财务风险方面重点收集采油厂内外战略风险失误导致企业损失的案例,收集宏观经济政策、企业规划、技术环境、税收政策、竞争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四)生产运行风险、改革风险、用工风险、管理风险等方面收集国内外采油企业在改革、生产运行方面因管理不到位、忽视管理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损失的案例;收集集团、油田公司对应的政策文件及会议精神,对现有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情况进行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分析采油厂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五)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及政策解读偏差导致采油厂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采油厂法律环境、政策落地、工作质量、重大协议合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方面的信息。
(六)市场风险、科技管理风险、安全环保、治安保卫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石油市场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持续低油价下面临的严峻形势,科技项目安全环保管理、安全环保主体责任落实、反恐防暴措施夯实、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现状分析和应对能力。
第二节风险评估
第二十五条采油厂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应当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成立内部风险评估小组。
第二十六条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责任主体,对收集初始资料进行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进行初始评估。
第二十七条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辨识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第二十八条确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能够充分和全面地评估采油厂未发生的潜在风险和已经发生的现实风险。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以价值为导向,区分层次,逐层深入细致地表述问题,揭示风险及其损失。
具体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和半定性指标三种类型。定性指标通常用于获取风险等级的一般性指标信息,使用文字对该等级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后果进行描述。半定性指标通常是在定性指标的基础上对各类风险标示出数值,这些数值的数字可以是一个范围性的表示。定量指标用于对风险概率及其数值的准确的数字性表述。
第二十九条采油厂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对高风险投资、改革项目采取谨慎介入态度。采油厂及各单位、各部门应当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根据风险等级,结合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选择风险应对方案,包括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或分担风险。
(一)规避风险指采油厂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对策。
(二)减少风险指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三)分担风险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四)接受风险指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发生费用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三十条制订具体风险应对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风险应对方案对风险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影响,风险应对方案是否与采油厂的风险容忍度一致。
(二)对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三)对方案中可能的机遇与相关风险进行比较。
(四)充分考虑多种风险应对方案的组合。
(五)合理分析、准确掌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六)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经营运行管理重点,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三十一条采油厂所属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风险评估管理要求,制定本单位、本部门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各部门应当于每年12月底前向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报送本业务领域风险评估指标及标准。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根据各业务部门提交的风险评估指标及标准,统筹评估形成采油厂风险防控工作计划,提交风险管理委员审议。
风险评估指标及标准包括风险类型、风险等级、风险指标、风险原因、风险应对方案等。
第三节 风险预警
第三十二条采油厂及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应当对本单位、本部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就有关事项形成风险评估记录,跟踪控制,并及时进行修正,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形成闭环管理。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应当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采油厂各级风险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及监控体系,由各单位、各业务部门归口管理,严格监控风险的发生,当风险值接近预警指标时启动预警机制。
第三十四条风险预警方式主要采取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预警告知、月度和季度相关例会通报、大监督体系相关会议通报、采油厂通报等方式。
第三十五条采油厂各部门应当按照本业务管理事项,建立本业务序列风险预警指标,每季度末向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报送预警指标和实时关键性指标情况。特殊情况及时报送。
第三十六条重大风险、较大风险预警应当由业务部门报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研讨后,及时提交采油厂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适时发布。一般风险、低风险一般由业务部门报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发布。
第三十七条采油厂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在接到风险预警时要及时启动防范化解风险方案,按整改措施、整改路径、整改方法及时有效进行防范、化解和整改,完成后向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报送整改完成情况,接受监督。
第五章风险控制
第三十八条采油厂各单位、各业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并组织实施本单位、本领域风险管理应对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方案一般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
第三十九条采油厂风险控制方法一般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第四十条采油厂职能部门通过以下手段对合规风险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
(一)严格议事决策程序。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应当按照采油厂“三重一大”决策实施细则和党委会、领导班子会、专题会等议事规则等要求,监督各业务主体落实好合法、合规、合纪前置审查内容和程序,充分科学决策,实施权利制衡。
(二)规范内控岗位授权。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作出风险性决定。
(三)科学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四)完善内控制度执行监督检查机制。采油厂制度归口部门每年开展内控制度集中检查不少于1次;采油厂制度管理部门严格落实内控制度审查程序,每年开展内控制度执行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持续完善采油厂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执行落地。
第四十一条采油厂职能部门通过以下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一)对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要重点落实到投资立项和实施环节上。应当根据立项标准和投资范围,对规划实施的项目进行初步评估和风险收益分析。符合立项条件的,根据油田公司和采油厂投资管理相关制度规定申请立项审批。对投资项目过程实施出现偏差,相关政策、战略调整投资远景无法估量,项目收益率低于预期或出现重大紧急情况时要进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适时调整投资或停止、退出投资,采取有效途径规避或降低风险。
(二)对采油厂单位及个人应收往来款项进行风险评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及其他款项带来的商业信用风险进行重点防范,适时进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规避或降低企业信用风险或危机。
(三)对采油厂用工结构、员工激励、人才培养等人力资源管理关键事项进行长远规划,研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第四十二条采油厂企业管理科通过以下手段对法律风险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一)对采油厂签定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进行审核,防范法律风险。
(二)对采油厂制度建设、政策制定进行合法性审查,提出法律专业意见,防范规避法律风险或堵塞制度设计漏洞。
(三)对采油厂深化改革、经营合作、项目投资等管理举措进行法律尽职调查。在尽职调查期间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程序,记录尽职调查工作底稿,形成相关书面报告意见。必要时,可申请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参与或独立进行调查工作。
(四)对重大法律纠纷案件进行备案管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争取企业利益。必要时,可申请引入外部中介机构提供法律服务,防范法律风险。
第四十三条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应当健全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各部门和各单位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第四十四条采油厂各有关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
第四十五条采油厂将排查化解重大风险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生产经营绩效考核范围,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各部门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存在失职渎职、责任不落实、重大风险防控措施不当或导致风险演变升级的,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倒查问责。
第六章 风险控制报告
第四十六条风险控制报告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性报告。
第四十七条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要定期对采油厂业务运作、日常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与评价。各业务部门应当在每年6月和12月底前分别向采油厂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提交本业务领域风险防控工作报告,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应当在每2月底、8月底前向采油厂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上风险防控报告和本半年风险防控报告,为采油厂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十八条采油厂发生或潜在重大事项的,各业务部门要及时提交临时性风险报告,风险防控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根据重大事项报告的相关规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送临时性报告。
第四十九条风险控制报告中应明确潜在的风险或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风险等级以及应对或补救措施等内容。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五十条发生风险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相关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并要求进行经济赔偿。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国家有关机关处理。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制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免职等相应的组织处理。同时,对违规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降级、降职等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留用察看、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
(一)风险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风险防控流于形式的;
(二)对风险防控研究不到位,导致风险决策出现偏差的;
(三)未按照相关风险决策要求落实,导致工作出现偏差,给企业带来损失的;
(四)因人为因素,导致企业面临重大风险的;
(五)因风险决策相关程序不符合规定,而进行盲目决策的;
(六)拒不整改违规问题或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
(七)违反规定未经相关风险防控决策会议研究,擅自进行经营决策的;
(八)其他违反本制度规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或者产生其他不良影响的;
(九)本条未涉及的事项,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其他情形。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本制度由采油厂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一) 外商投资企业境外融资实行“投注差”管理, 较为宽松
外商投资企业“投注差”是指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按现行有关外债管理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借用的外债规模不得超出其“投注差”, 即外商投资企业借用的短期外债余额、中长期外债发生额及境外机构保证项下的履约余额之和不超过其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
(二) 中资机构借用外债需进行资格审核, 较为严格
根据现行外债管理规定, 境内中资机构举借短期国际商业贷款实行余额管理, 余额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定;举借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 须经国家发改委批准。
二、现行外债管理制度面临的问题
(一) 外债规模较快增长加大了外汇局统计监测工作量
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国内货币信贷政策趋紧及本外币较大利差等因素影响, 涉外融资快速增长, 外债流入呈现明显增长态势, 以日照市为例, 截至2011年末, 辖内直接外债余额81739万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74%, 2011年直接外债签约登记金额36108万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46%;提款金额达24747万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73%;外债结汇85笔、金额4870万美元, 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3%和下降7%;外债还本付息付费等82笔、金额4863万美元, 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1%和14%。由于外汇局按照“五个转变”的管理思路重点转向非现场监测和事后管理, 当前逐笔登记核准的外债统计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外债规模的较快增长。
(二) “投注差”管理和来去自由的宽松模式不利于外汇均衡管理
现行政策规定, 在“投注差”范围内外商投资企业可自行借用外债;另外对已签约登记外债, 借债企业实际上仅凭一纸借款合同或追加补充协议即可办理外债变更登记, 对借款偿还的期限及利率等均可灵活调整, 现行借还外债的宽松管理难以应对异常形势下企业通过借债快进快出、收放自如以合规渠道规避监管的行为。
(三) 中外资企业的举债资格用途差距不利于缓解中资企业资金周转难
当前外资企业外债登记审核条件较中资企业明显宽松, 中资企业外债资格审批较为严格, 规模管理偏紧;且对于外债的结汇使用, 中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 对于中资企业借用的外债, 视同国内外汇贷款管理, 其借债资金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 不得结汇, 只能用于进口支付。而外商投资企业可根据企业经营实际自行结汇, 借债资金使用上的区别对待, 使得外商投资企业在融资环境及资金运用效率远优于中资企业。
在国内信贷政策趋紧外资企业纷纷借入外债的背景下, 中资企业咨询借外债的情形增加, 但限制约束条件较大, 大多难以通过资质审核, 中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 2011年日照市5家中资企业因境内贷款成本高且融资难, 咨询外债登记寻求境外融资, 均因无短贷余额指标及中长期外债举借计划未通过发改委部门审批, 无法及时取得境外融资支持。
(四) 外债结汇逐笔审批监管成本加大且无法有效监测资金流向
现行政策下, 企业外债结汇需要外汇局逐笔核准, 企业需向外汇局提交申请、合同、书面支付命令等纸质材料, 外汇局审核资料真实性后出具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 银行再凭核准件及相关资料为企业办理外债结汇业务, 双层审核模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且企业间的资金业务往来较频繁, 提供表面审查资料较为容易, 目前外汇局也只是对企业提供资料的合规性和表面一致性进行审核, 对结汇支付实际用途的真实性难以甄别和跟踪监测, 无法达到有效遏制不明跨境资金借外债渠道流入境内的目的, 且面临管理成本增加、效率不高及效果不明显的窘况, 因此简化现行外债结汇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当前, 外汇局外债管理上实行借、用、还全程登记核准管理模式, 近年来客观上随着涉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企业发展需要, 借债主体的借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 目前几乎全过程登记核准的外债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建议从简化外汇使用事前管理环节入手, 改进现行外债管理模式, 由银行直接办理结汇审核, 外汇局加强外债使用事后核查和非现场监测管理。
三、改进外债管理方式的设想
改革外债统计监测方式, 建议在外债借入环节执行适度均衡的规范登记管理, 要在资本金按合同规定到位的前提下, 企业凭借款合同等材料到外汇局办理登记和借款条件核准及开户等手续。改革主要针对外债管理的使用和归还, 按照外汇局登记核准的条件, 依托系统整合后改进的统计监测功能, 直接交由开户银行办理外债使用归还环节, 外汇局和银行通过系统数据共享, 加强事后核查, 掌握借债主体外债余额的动态变化情况, 不会对外债管理和风险控制带来影响。
(一) 参照资本金结汇管理简化外债结汇使用环节
改革现行外债结汇管理方式, 参照汇综发[2011]88号文件资本金结汇由银行直接审核办理, 外汇局不再出具核准件, 取消结汇核准环节, 由银行直接审核企业结汇提交资料的真实性, 并按规定向外汇局反馈和报备外债结汇信息。
外汇局重点通过事后核查, 跟踪结汇资金流向。一是建立外债结汇支付情况非现场核查制度, 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外债结汇使用情况进行非现场核查, 必要时开展现场核查。二是要求企业开立外债结汇人民币资金专户, 与外汇局外债统计监测系统有效衔接, 纳入非现场监测预警体系。三对银行外债结汇业务及时有效开展现场核查, 实现对外债结汇资金流向的监管, 规范和完善境内企业外债结汇监测手段。加强对外债结汇办理及事后全流程跟踪和监管, 重点核查通过关联企业人民币资金使用情况, 将外债结汇监管环节延伸至其关联企业人民币使用环节, 对于存在可疑交易的不能办理结汇, 并将关联企业交易结汇向外汇局进行报备, 以便开展针对性检查, 防止企业改变资金用途或将结汇资金用于其它不合规范围。
加强对银行办理外债结汇业务的事后核查力度, 要求企业在交易完成后提供发票、支付凭证、会计凭证等证明交易真实性的材料, 并上网查验真伪, 防止企业通过虚构交易, 将结汇资金挪作它用。同时重点核查大额和频繁发生的可疑外债结汇业务, 深入银行、企业跟踪外债结汇后人民币资金流向, 核查其结汇资金是否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是否存在改变资金用途等情况。
(二) 建立完善对外债的非现场核查和监测预警体系
一是进一步整合外债统计监测系统、FDI管理系统、外汇账户系统及国际收支申报系统资源, 实现主体监测信息共享, 加强对企业外债的全方位非现场监测, 对高频外债的使用、偿还实现动态监测。完善现有外债统计监测分析系统, 规范银行端外债结汇信息的审核, 要求企业提供外债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对应的收款人、账号、资金用途等信息, 并对上笔结汇人民币资金对应的划款凭证号和发票号及发票金额进行登记, 使外汇局通过非现场监测系统能够提取银行办理的全部外债结汇及使用业务信息。同时, 增加外债结汇风险预警功能, 对外债结汇率过高和发票重复使用等情况进行系统监控, 实现非现场筛查可疑和违规外债结汇线索, 提高非现场监管效率。并对企业主体外债使用总体情况进行真实性评估, 确保借债实际用途与贷款合同用途一致, 堵住境外异常资金借道外债流入的漏洞。
二是加强与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沟通联系, 发现企业以虚假支付合同骗取外债结汇后违规投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 坚决予以立案查处。另外, 通过建立完善外债统计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借债主体的期限结构、币别结构、利率结构、资金流动情况, 以达到有效控制外债规模, 防范外债资金异常流入风险的目的。
(三) 科学分类, 控制外资企业举借外债的规模
当前形势下, “投注差”作为外债登记审核原则手段过于宽松, 削弱了外债管理政策的有效性, 不符合当前“控流入”和均衡管理的目标要求, 外汇局外债管理工作面临较大资金流入审核压力。为完善外债登记和结汇管理, 在满足企业合理需要的同时, 防范企业通过外债及其结汇渠道进行跨境套利投机, 建议在外债登记“投注差”管理和外债结汇“支付结汇制”基础上, 采取以下措施, 引导企业合理使用外债, 防范异常资金流入,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一是根据国际收支形势需要, 适当提高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占投资总额的法定比例, 压缩可借外债规模。基于对外债偿还风险的考虑, 建议在“投注差”计算公式中加入外方投资占比比例, 即:外资企业可借入外债额不超过 (投资总额-注册资本) ×外方投资比例。由此公式计算出的“投注差”能够更客观的反映外资企业可借外债的数额。
二是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导向的职能, 可将现行的“投注差”办法改为根据产业政策, 加强对借用外债资金的必要性和真实性审核。根据借债主体的不同产业特点, 分类控制外债融资规模, 可在充分考察借债企业行业类别、科技含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特点的基础上, 将企业分为“支持”、“限制”、“禁止”三类, 并实行比例控制。如对于“支持”、“限制”类企业, 可允许外资企业分别按照“投注差”的100%、50%比例从境外股东、金融机构正常借用外债。对于已经出现投资过热的行业要限制或禁止其借入外债, 从而在控制外债数量的同时切实提高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三是将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债务有效纳入“投注差”限额控制, 从而收缩其外债规模, 对其内外债统一管理, 进而实现将资产负债比例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防范债务规模和结构比例失衡潜在风险。
(四) 积极拓宽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渠道, 平衡中外资企业借款手续审核
对于中资企业的对外借债需求, 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确有需要的企业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 鼓励符合条件的中资企业从境外直接借入短期外债, 平衡中外资举债主体资格管理, 缓解中资企业境内融资难困局。
(五) 加大对违规主体的依法处罚力度
加强外债管理风险控制, 还应依法对违规主体进行处罚。银行不按规定履行外债资金结汇审核、统计、报告义务和外债资金账户限额控制, 出现严重错误的, 外汇局除按外汇管理有关规定对其处罚外, 对违规情节特别严重或暂停期内未能进行整改的, 可取消对该银行的外债业务办理资格;对提供虚假材料和改变外债结汇资金用途的违规企业, 要按照外债管理处罚规定的上限予以严肃处理, 以维护外债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摘要: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 借入外债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加快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外债管理上的超国民待遇、管理模式落后、规模增长过快等问题逐步显现。本文就如何缩小外债管理中的差别待遇, 提高外债使用的安全和管理的便捷高效, 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外债管理方式和体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市场竞争;措施;企业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牛存和发展,所以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不断防控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对企业经营管控有重要作用。
一、财务管理的重要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金融市场和企业组织结构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才能促进其他管理工作。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价值,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避免由此产牛的财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二、京东商城简介
作为中国最大的3C网络购物平台,“360huy”京东商城无论在访问量、点击率、销售量、行业的知名度、影响力,都是在国内3C网购平台高居翘楚。2004年初以来,已正式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涉足,京东商城一直保持高速成长,连续超过五的年增长率超过200%。京东商城始终坚持以纯电子商务模式运营,减少中间环节,为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目前,“京东价”已经成为国内3C销售领域的价格风向标。京东商城的在线商品包括家用电器、汽车用品的销售、手机数码、电脑、软件、办公、家居片j品、厨房用品、服装鞋帽、装饰、保护化妆、钟表珠宝、礼品袋、体育与健康、母婴、玩具、乐器、食品和饮料等十余类10万多个产品品牌。目前京东商城拥有超过1000万的注册用户,京东商城已成为中国3C产品的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京东商城亏损的基本情况
1.盈利的前提
刘强东曾经表示,外界对于京东盈利的担心是杞人忧天。盈利应该具备两个前提条件:(1)电子商务企业给用户带来的购物体验要足够好,如果连好的用户体验都不能保证的话,即使盈利也一定是短期的;(2) -个电子商务公司要有足够大的规模,作为零售公司,几十亿到100亿元规模是不能够赚钱的,京东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做大规模。未来好的用户体验是用钱堆出来的。
2.物流的短板解决建议
每个阶段的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都应该不同。在物流系统的建设初期,由于成本巨大,所以我们必须精确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然而在物流系统投入使用后,成本可调节的控制策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益,提高效益带来的利润增长,综合物流系统可以大大减少额外的成本。跨越式增长对物流系统的效率提升后,物流和电子商务时代是相互交融的最佳时间。此时的利润,应着眼于可持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流系统的构建和维护,此时,物流模式创新提高了推广的效率,也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四、财务管理风险防控
1.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在新的形势下,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企业应重视选人、挑人、用人,广纳全贤才,做好培训和人才储备;同时,还应努力成为学习型财务管理队伍,积极加强研究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
2.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市场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获得牛存和发展。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资源的分配,它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模式,培育一批强经济实力,高技术水平,优秀企业和支柱产业的经济特征,培育好的经济增长点.这是管理好财务关系,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3.发挥财务管理部门职责
企业是一个由各个部门组成的完善系统,只有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以提高企业的能力。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除了处理内部协调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也很重要。财务人员应配合财务部、牛产部、市场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等之间的关系,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合作。同时,还要处理财务关系中债权人、债务人、员工、客户和供应商关系,以提高企业资本运作的效率,增加持续性的效益。
4.增强财务管理制度落地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具有发挥企业融资活动的重要调节作用。在我国,一些企业由于不重视不强调财务管理,使其难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导致资产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多样化的盲曰发展使得一些企业削弱了核心业务,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造成的弊端,要求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狠抓制度的落实,促进全面、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于国术.浅谈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与建立[J].民营科技,2011(08)
为深入开展学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对学校在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财务管理、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招生办学、教育收费、教学研究、学校管理、校办产业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排查预防、施实监控、纠错处置、综合管理,适用本制度。
第二条 学校廉政风险防控,按照分级管理、责权明确、突出重点、全面防范的要求,坚持惩治与预防相结合、内部防范与外部监控相结合、事前预警防范与事中、事后处置相结合、专防专控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党组织协调与部门具体负责相结合,以形成内控防范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第三条 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学校全面查、部门系统查、个人深入查、群众参与查等方式,对可能发生腐败现象的风险点逐一排查。重点查找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的风险点:
(一)学校领导班子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用、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
(二)学校各部门在教学、教研、社会服务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特别是人、财、物管理工作和招生考试、职称评定,先进评选、考核中,行使自由裁量权、内部管理权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
(三)学校重要岗位专职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开展业务和社会交往、处理重要事项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
(四)有可能出现违纪违法问题,或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点。
第四条 学校所属单位查找出的风险点经学校分管领导审核并经学校党组织集体研究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校级风险点的查找和审核由学校党组织负责。
校级风险点经学校党组织审定后报上级党委备案。
第五条 建立健全分期防控机制。
(一)前期预防措施:制定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和操作办法。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操作办法宣传教育,强化学校党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及教职员工监督意识,形成风险预警环境。针对风险点,统一行为规范,明确廉政要求,完善工作细则,达到科学配置权力,强化流程管理,实现全程监控。建立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制度,采取定期自查、临时抽查、问卷调查、信访处置等方式,对廉政风险状况进行监控。(二)中期示警措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风险点发生增减变化的,经原评估程序适时进行增减。对某种廉政风险发生可能性增强,或已经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但尚不足以采取法律、纪律、组织处理措施的,采取批评教育、谈话提醒、责令检查整改、发送问廉问责书、纪检监察建议书、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进行示警处理,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三)后期处置措施:对已经导致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的,按照国家法律或党纪条规进行处理。建立廉政风险事后分析制度,堵塞漏洞,开展警示教育,发挥廉政风险案例的警示综合效应。
第六条 建立廉政风险预警处置整改情况汇报制度。受到预警处置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应在制定内根据预警处置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学校党组织。校级风险预警处置整改情况报上级党委备案。
第七条 建立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档案库。学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情况统一入库,定期根据学校实际,对风险点、预警防控措施等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动态管理,增强预警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 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情况自查制度。
自查范围包括:学校及所属部门负责人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否重视;工作责任体制是否健全、责任分工是否明确;廉政风险点排查有无遗漏、是否准确;前期预防、中期示警、后期处置等措施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教职工对防控工作的满意度;有无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等问题。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有
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检查整改措施落实情 第九条 建立学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责任制。学校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内容之中。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对本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分工负责职责范围内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对实施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不力,致使学校、部门或所属人员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领导的责任。学校党支部负责廉政风险防控的组织实施工作。第十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
摘要:高校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教育系统内惩治腐败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依据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设计了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具体流程,内容包含:优化廉政风险内部环境和设定风险目标;识别、评估和应对廉政风险因素;建立风险信息监控平台,全面监控风险因素。三项内容做到了廉政建设的“防”、“控”合一,在高校廉政建设中有现实的应用空间。关键词:风险管理;廉政建设;防控机制;高校
Abstract: risk control mechanism construction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punish corrup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management, departure, according to COSO release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designed specific processes colleges Independent risk control mechanism, the contents include: optimization of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set Independent risk risk targets;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nd response;the establishment of risk information monitoring platform,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f risk factors.Three elements do clean government “anti”, “control” one, there are real-world applications of space in a clean gover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words: risk management;clean government;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Universities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指的是在高校反腐建设过程中,引入现代管理理念,针对高校廉政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这一防控机制包含了腐败行为的前期监测、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理的全过程,对重点腐败环节和重要部门进行全面防控,有助于提前化解和有效应对廉政风险。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已对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但大都侧重于研究风险监控的措施。本文引入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全面论述了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以期为高校廉政建设提供具体指导。
一、高校廉政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最初仅限于保险购买规划。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加拉格尔正式提出成熟的风险管理概念,建议保险行业改变以往被动转嫁风险的措施,拓宽风险管理渠道。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风险管理历经了纯粹风险管理阶段、整体化风险管理阶段,最终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目前,新颖的风险管理方式不断涌现,而风险管理的领域也扩展到了各行各业。
COSO曾经发布了一篇名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报告,受到了金融街及其它领域的广泛重视。该文把风险管理分成了八个方面的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风险监控。COSO发布的这一风险管理
框架设计时考虑到了其它行业的特点,正是如此,该框架所确立的风险防控机制也可以移植到其它行业之中。国外诸多高等院校根据这一理论框架,进行了系统的风险管理实践,内容涉及到财务风险、学术道德风险、教育廉政风险、合同法风险等。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性质、办学目的、办学指导原则、管理模式,甚至教育方式具有很大的趋同,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廉政风险具有普遍性,继而也决定了可以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设计具体的风险防控机制[1]。依据COSO风险管理框架,设计了如下风险防控机制:
(1)内部环境与目标设定:建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领导机构,分配廉政目标责任,同时表达出明确的廉政风险防控信心与决心;各项业务目标与廉政风险目标挂钩,注重对全员进行廉政风险教育;创设“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廉政大环境。
(2)事项识别与防范:职能部门制定风险防控方案;查找风险类别,明示风险类型;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程度;制定风险防控制度,初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3)信息沟通与全面监控: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全面服务风险防控工作;细化风险防控流程,涵盖权力分配、权力监管、腐败处理等内容。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内部环境与目标设定
首先,风险防控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高校党员干部把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自觉融入到日常教学、科研与管理之中。在风险防控管理中把具体的廉政职责和岗位职责确定到部门或个人,定期进行量化考核,依据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对未落实或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二者的结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风险控制跟进行政执行,有利于“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此外,高校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依托,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确保二者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无形中确立了风险防控的隐含目标,继而也为风险管理的实施创设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其次,完善廉政谈话制度。廉政谈话制度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它明确了反腐主体的态度与立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潜在风险因素转化为具体的腐败行为[2]。我国的廉政谈话制度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党委组织部门对新任命的领导干部提出廉洁从政若干要求;其二是党委组织部门对部分单位负责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谈,了解各责任部门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并对此提出强化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风险防控机制的目标设定阶段主要出发点在于发现和提前规避廉政风险,促进党员干部自律。党委组织通过群众调查或接受群众举报等方式选定谈话对象,对谈话对象在思想意识、职责履行、工作态度、个人品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腐败行为或微小的腐败行为进行深入探究,帮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腐败的后果,符合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廉政建设理念。
最后,强化廉政教育。廉政教育是创设廉政防控环境的基础。高校应从廉政风险因素规避为着力点,系统地开展廉政教育,促进全体教职员工树立风险意识,打造公正廉明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具体廉政教育实施中,应区分教育对象的类别与特点,开展分层教育或分类
教育,以此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例如,对校级领导干部而言,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价值观,采用集中教育方式,促进他们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院系领导,要突出岗位职责教育、职业纪律教育、管理规范实施教育、权力行使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针对学科带头人或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强化专款专用教育、公款使用教育、反对拜金主义教育、学术诚信教育等;对于一线工作教师或服务人员,要强化教师职责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育。
(二)事项识别与风险评估和应对
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和应对是一个系统而连贯的工程,具体分成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查找风险因素。采取多种途径获取风险信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细致还原业务流程,查找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关键部门或岗位,如招生部门、后勤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建设部门等重点进行风险排查,排查内容包含职责风险、制度风险、内外部环境风险、思想道德意识风险等;第二部,划分风险等级并公示。权力的覆盖范围和作用、自由裁量范围度、风险因素转化为风险事实的概率是衡量风险事件的重要因素。按照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把风险事件分成了高、中、低三个等级,如果风险事件达到上述三个风险因素衡量的临界点,当视之为高等级风险;达到其中两个风险因素衡量的临界点时视之为中等级风险;接近或超过其中任何一项风险衡量临界点时,当视之为低等级风险。权力风险等级划分完成之后,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汇总、梳理,制定出“廉政风险等级目录”,经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和纪律监察部门审核之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尽可能做到全面、具体,让全体教职员工能更为详细的了解风险因素,以便于在日后工作中能够及时进行风险提醒,达到提前化解廉政风险的目的。第三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和措施。孟德斯鸠曾说过,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腐败。健全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一方面为惩处违法犯纪人员提供了理论依托,另一方面也规诫了相关人员的行为,起到了相应的预防作用。当然,制度的制定在于实施,一个具有较高科学性和适用性的制度会促进人们更好的遵守,一个疏松、宽泛的制度不但不会起到控制管理作用,还会引发人们走入歧途。鉴于此,在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针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流程、每一个责任人都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操作。
(三)信息与沟通及全面监控。
首先,建立廉政信息平台。高效的廉政信息平台是确定风险因素和划分风险等级的重要渠道[3]。廉政风险信息采集可以采用调查、访问、接受举报、自查等方式,采集渠道可以覆盖到学校纪检部门、工会组织、人事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普通职工等多个组织或个人。通过细致梳理各类信息,建立全面时效的廉政信息平台。其次,制定并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图。权力运行流程图包含相关责任人的权力范围、权力类型、自由裁决权限度、责任承担等内容,通过在校内网、校园板报等多种形式公开,明细各责任人的执行权、决策权,减少因权力集中不透明产生的腐败。再次,健全权力制约和监控机制。高校应按照上级部门和学
校党委的要求,统一部署廉政建设工作,建立各部门的有效协调、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的廉政防控工作新格局。具体来讲,要完善以下环节:一是建立院系共同负责制或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党内监督;二是对关键行业(如财务、招生、招标等)的工作流程及责任人进行重点监督;三是厉行重大事项公开制的同时做好政务、财务公开;四是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审计监督,不包庇,不纵容;五是优化“三重一大”的决策、执行、监管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监管氛围。最后,要完善风险处理机制。风险处理机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的风险处理机制应当包含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处罚制度等内容,具体而言:一是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考核标准。对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进行综合评议,确保风险处理有据可依;二是建立奖励制度。对那些廉洁务实、道德高尚、责权行使分明的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奖励设置要分层次,以提高奖励的实效性;三是建立惩罚制度。对于达到风险临界值的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适度的惩罚,而对于已超出风险临界值的单位或个人,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厉惩处。
三、结语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程,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明确高校风险因素,完善风险防控的大环境是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前提;区分风险等级,建全风险防范制度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保障;建立廉政信息平台,全面监控风险因素是廉政防控机制建设的关键所在。参考文献:
岗位廉政风险点提示制度
一、坚持领导带头、典型引路,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全面覆盖、自主运行,防范风险、兼顾效率,积极探索、持续改进的原则,分类查险、分级设防、分层监控。
二、紧密结合城管工作实际,围绕行政执法、政务管理和党务管理三大流程来开展。
三、凡属权力运行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曾经出现过违纪违法问题的部位,以及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部位,应进行重点排查。
四、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岗位定措施、科室定制度的要求,由个人、科室分别从加强教育、明晰职责、规范流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制定防范措施。
(一)前期预防措施。科学配置权力,加强流程控制,规范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完善管理制度、工作规则、行为规范和廉政规定,确保“事事有监督,人人受制约”。加强廉政风险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法律法规、党纪
政纪条规、有关制度和情景案例,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二)中期内控措施。主要通过信息监测、日常考核、执法检查、工作督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工作人员日常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情况和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事中控制,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坚持人防和“机控”并举,大力实施科技防腐。
关键词:集约,资源,风险,防控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成本控制成为电网企业提升竞争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税收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税制改革以及国家对税收监管不断精细的背景下, 也面临压力和挑战。如何健全企业税收内控体制, 科学合理制定税收管理策略, 防范经营风险,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 就成了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税收风险防控体系建立背景
精益化税收风险防控体系是地市级供电企业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发展方式要求, 以全面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为主线, 以依法经营为理念, 通过精细税收过程管理, 进一步整合税企文化, 有效控制税收风险, 合理筹划税收成本, 提升企业竞争力, 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一整套税收风险防控机制。
二、税收风险防控体系的内涵和目的
1. 税收风险防控体系的内涵。
近年来, 电网企业税收管理的精益化程度愈来愈高, 税收筹划的重点不断细化, 税收筹划的范围已实现从大税种向小税种、从主营业务向农维费的覆盖, 逐步实现了从基本税收政策的单一层次筹划到税收优惠政策等多层次筹划的拓展, 涉及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及个人所得税等。同时, 企业注重加强企业税收风险文化建设, 逐步建立了企业依法纳税、合理筹划、合法节税的意识。在税收管理活动过程中, 建立了畅通的税企交流机制, 达到了促进电网企业政策运用与税务机关执法趋同的目的, 进一步优化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集约化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
2. 税收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目标。
电网企业希望通过创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精益化的创新型纳税管理体系, 集约税收管理资源, 用好用足税收政策, 加强风险管理, 达到节约税收成本、控制税收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具体而言, 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 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风险管理体制, 促进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全面、有效开展。 (2) 深化内部控制规范建设, 将税收风险控制融入实际管理工作。 (3) 通过多维度开展税收风险研究和分析,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4) 通过精细税收日常管理, 着力控制税收风险。 (5) 通过建立良好的税企互动交流机制, 营造和谐稳定纳税环境。 (6) 通过建立全地区一盘棋的税收风险防控机制, 实现集团运作效益。 (7) 建立健全税收信息档案, 为企业税收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参考。 (8) 向上级单位提出加强税收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建立全系统税收风险防控机制, 促进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税收风险防控体系的具体运作
1. 创新管理理念, 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
电网企业是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 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建设各个环节, 涉税事项较多, 涉税风险也较大。随着税务机关监管力度的加大, 税收协调空间越来越小, 且由于各地税收监管环境差异, 税收筹划与税收风险关联度愈来愈高, 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将税收风险与税收效益融入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 不断优化税收管理组织体系, 大力推进相关制度体系建设, 构建税企间常态联络机制, 逐步建立了税收风险防控机制。
2. 深化内控体系建设, 将税收风险控制融入内控体系。
近年来, 税务部门的税收监管手段愈加先进, 监管工作更加严格, 国税及地税部门陆续开展了重点税源监控, 对电力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提出更加精细的要求;与此同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及《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电网企业依法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电网企业应把握契机, 深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将税收流程风险控制融入其中, 通过优化、规范税收内部控制流程, 落实关键风险点控制, 建立起税收风险的事前预控、事中协调及事后评价改进的防控机制, 实现全过程、动态的管控, 主要做法是: (1) 优化税收核算和管理控制流程。建立起税管会计核算, 财务稽核岗位审核, 税收主管岗位把关及局预算管理委员会参与决策的动态管理机制。 (2) 设置关键控制, 把握控制重点。组织企业财务骨干研究和分析税收管理环境, 主动查找和收集企业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 列出关键风险点, 在兼顾全局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风险流程和领域, 有针对性地落实预控措施, 避免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 (3) 定期监督评价, 持续改进税收流程内控。建立常态的监督管理机制, 将税收内控工作有效性评价纳入电网企业年度财务稽核工作计划, 同时将外部检查与内部自查有机结合, 推动税收流程内控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确保税收流程内控科学有效运转, 防范经营风险。
3. 开展税收风险分析, 提高风险甄别能力。
税收政策面多量广、更新快, 要全面掌握、合理运用存在较大困难, 而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在计量、确认等方面虽然逐步趋同, 但仍存在较大差异。例如, 企业会计核算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 而税法上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 同时企业由于缺乏定期全面检查机制, 因自身计算差错或对税收政策误解导致差错也难以及时发现出来, 因此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点无处不在。电网企业税收风险类型复杂多样, 具体分类 (见表1) 。正确分析税收风险的类别和级次是税收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作的关键环节。
4. 精细税收管理, 着力控制税收风险。
从外部环境来看, 随着税制的改革和发展, 税收监管手段趋于科学化、信息化及精细化, 税收风险存在于企业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日益复杂多样的税收风险对企业税收管理提出更加精细的要求;从内部管理来看, 税管人员的轮换使政策运用的延续性和衔接性方面存在风险, 而税收筹划业务的不断拓展, 进一步加大税收风险, 企业必须做细做实税收管理工作, 为高质量的税管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电网企业通过细化税收日常工作, 有效落实各业务环节管理责任, 将税收风险管理与经济业务核算管理相融合;按期梳理企业各项税收政策变动状况, 定期组织各岗位人员学习和交流, 确保税收政策落实到位, 有效提高日常税收核算过程中的政策运用水平, 从源头上控制风险;注重企业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 强化风险的前瞻性管理, 要求各岗位针对政策变化主动查找风险环节及风险关键点, 科学、细致的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 制定多层次的风险预控措施, 不断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水平, 努力构筑企业税收风险防线, 为企业依法经营保驾护航。
5. 建立一盘棋的税收风险防控机制, 实现集团运作效益。
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安全紧密相连, 企业涉税事项可能触及经济违规, 上级单位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给企业带来压力。因此, 涉税事项出现时, 各单位呈现出各自为阵、逐级协调的局面。涉税事项可能只是暂时在局部范围内得到协调, 并不能彻底改善, 不利于地市级电网企业及上级单位今后相关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同时, 由于各自为阵, 大大增加了税收协调成本, 加大企业经营风险, 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及稳定发展。
为改变企业税收协调各自为阵、税收风险零散管理的状况, 地市级供电企业需要坚持“集约出效益”的理念, 紧紧围绕用足用好财税政策的管理思路, 努力构建全区一盘棋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通过优化管理体系, 细化税收管理职责, 实施分专业垂直管理, 对全区税收环境进行全面调研, 对涉税共性业务, 实行统一协调管理, 从地区层面协调至县域层面, 确保共性税收事项的集约管理并实现管理效益;对非共性涉税业务, 集全区财务人员之力, 组织专业讨论, 制定解决方案, 主动与业务属地税务部门沟通, 务求达成一致意见, 解决方案经验证可行后, 在全地区供电系统推广运用。
6. 开辟顺畅税企沟通交流渠道, 营造良好纳税环境。
中国税制改革举措频出, 但税收政策无法兼顾各行业差异, 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解读和研究面临巨大挑战, 如果企业不注重与税务部门在政策解读方面进行沟通、交流, 有可能加大政策运用风险, 甚至可能造成企业税收管 (下转235页) (上接21页) 理工作与税务执法相对立的局面。
电网企业应注重开展税企之间交流互动活动, “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 一方面组织电网企业财务人员走进税务, 积极参加税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 参与税务部门工作效能监督;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邀请税务部门走进企业, 请税务部门到企业来授课、指导, 探讨税收政策风险点及运用思路, 让税务部门适时了解电力企业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的管理理念、行业状况以及在税收管理方面的专业特色, 促进税企在税收政策的执行、运用上形成共识, 实现双方共赢局面。
7. 建立健全税收风险信息档案。
将税收风险档案纳入企业经营管理档案系统。要求电网企业定期对税收管理新政及文件制度收集整理, 并将近年来历次税收检查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发现的税收风险点及风险预控措施、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等信息资料汇总上报至上级单位, 上级单位集约汇编形成信息档案。税收风险信息档案的建立, 为指导各单位深层次防范税收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工作经验参考。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1. 深入税收政策研究, 实现节税增效。
准确把握政策导向, 做好税收政策研究, 调整税收管理策略, 通过加强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值税转型、节能设备抵税等各项政策筹划, 带来明显成效。电网企业通过应用“企业购置并使用符合《优惠目录》的环保产业设备抵免所得税优惠政策、均衡工资发放和利用一次性奖金纳税特殊优惠政策的筹划、技改利用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可实现节税增效。
2. 建立风险管理的预控机制, 提高基层企业抗风险能力。
结合当地税收管理环境, 针对税收管理的重点环节, 制定风险管理的预控措施, 促进税收管理体制有效运转, 提高抗风险能力, 使电网企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有效的化解税收风险, 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3. 纳税环境日趋优化。
以税企沟通平台为纽带, 电网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与税务部门通过开展互动交流, 让税务部门适时了解电网企业坚持依法经营, 依法纳税的管理理念, 及在税收管理上的特色, 促进对方在执法时能结合企业管理特点作出决策。同时通过邀请税务专家来企业授课以及受邀担任税务机关的廉政监督员等多种互动形式, 多渠道整合税企文化, 企业纳税环境日趋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小议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24) .
[2]阴锦春.中国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1, (4) .
摘要:随着工程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建设所面临的风险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本文就工程财务管理实践与风险防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控
1工程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在我国工程项目实施期间,由于内部控制力度较差,经常出现工程财务风险问题,制约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综合分析,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期间所面临的工程财务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由于工程项目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在项目中中标部分企业不得已将标价降低,因此如果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或者是标价过低,极有可能造成工程项目建设亏损的发生。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作为工程项目实施的风险因素,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投资风险的发生。
(2)合同管理造成的工程财务风险。合同的签订是保证工程项目正常运作的重要协议,如果合同执行出现问题则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此外,对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款项的支付以及结算方式、违约索赔的认定以及责任的承担,如果不在合同中进行明确详细的规定,则有可能造成工程财务管理出现风险,甚至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3)项目融资以及垫资造成的项目风险。由于工程项目实施资金需求巨大,因此项目实施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因此,如果企业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则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导致企业工程财务风险的发生。此外,部分工程项目实施需要企业提前垫资开展,造成资金支出量较大,极有可能出现工程完工资金不能及时回收,造成工程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
(4)工程项目实施成本控制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保证项目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关键,由于大部分项目实施周期长,而且施工用原材料价格波动大,施工条件复杂多变,因此,极有可能造成施工成本控制目标难以实现,导致项目建设成本超出预算,造成项目投资建设的亏损。
(5)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造成的工程财务风险。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如果建设单位资金困难,难以按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款,则会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此外,如果在项目竣工验收、工程竣工结算或者是工程质量出现问题,造成工程尾款或者保修金的回收困难,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财务风险作为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工程财务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控制内容,因此必须总结分析有效地控制工程财务风险,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1)提高针对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决策水平。科学合理的决策可以对工程财务风险起到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的作用,并能够实现对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全局控制。因此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的财务风险,应该明确风险发生条件、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在根源上制定科学的决策对风险进行防范处理,通过各种科学的决策管理,将工程财务风险有效的控制。
(2)强化合同管理。合同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法律依据以及双方协议,也是开展工程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的关键,对合同进行严格控制,也是预警风险的有效措施。因此合同的签订必须遵循合法、公平、效益的原则,并应经过双方仔细的审查。对于合同的检查应重点针对计价以及计量方式、预付款、暂扣质保金、签证变更等方面,发现合同中存在的可能造成工程财务风险,应及时协调沟通修改,避免合同中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
(3)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对有限资金统一管理,并丰富资金筹集渠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将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资金风险,应将资金进行统一调度,避免资金匮乏影响项目开展,此外,应进一步丰富工程项目资金的融资渠道,通过多方融资将资金周转压力降到最低,将融资方面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强化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并形成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在工程项目实施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计划,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发挥引导作用。预算的编制必须遵循全局控制、符合实际的原则,保障项目建设的开支需求。同时,为了保证预算计划能够切实得到实行,应该要求工程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责任管理,通过清晰的预算管理职责权限,保证预算计划得到有力的执行。
(5)在竣工结算阶段,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问题。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是控制工程财务风险的关键,因此必须谨慎处理。在工程项目按照设计要求建设结束后,应该及时进行竣工验收结算的办理,按照相关合同要求编制决算并送审。
(6)对工程财务风险进行转移。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融资、垫资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管理。工程财务风险的转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将合同中的风险或者是财务责任转移至工程项目的分包商中,将垫资或者是应收款的风险转移至原材料或者是建设分包方,合理规定风险分担比例,从而降低工程财务的风险损失程度;另一方面则是财务担保的形式,承包商可以要求建设单位为工程建设结算提供担保,从而避免项目建设垫资以及工程款回收困难造成的财务风险。
(7)提高工程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程财务风险控制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制定实施计划措施,因此必须保证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工程财务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程管理以及财务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知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以及项目整体管理情况,同时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合同法、招投标法以及承包管理规定等有所了解,通过提高工程财务工作队伍的素质,实现工程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结束语
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控制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問题,也是实现项目建设经济效益,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全面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策略避免风险的出现,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丁友刚.胡兴国 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 [期刊论文]-会计研究2007(12).
[2]孙光国.奠冬燕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新方向:基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 [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8).
[3]成仲毅 浅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期刊论文]-时代金融(中旬)2011(3).
上接第71页
行消失日为索赔事件结束日。该类项目一般进行工期及工程机械停滞费用索赔。
⑥工程师指令导致的索赔:以收到工程师书面指令时为起算日,按其指令完成某项工作的日期为索赔事件结束日。
⑦其他原因导致的建筑业企业的索赔,视具体情况确定起算和结束日期。
5.2 工期索赔的计算
5.2.1 网络分析法—利用进度计划的网络图,分析其关键线路。
①由于非承包商自身的原因造成关键线路上的工序暂停施工:工期索赔天数=关键线路上的工序暂停施工的日历天数
②由于非承包商自身的原因造成非关键线路上的工序暂停施工:工期索赔天数=工序暂停施工的日历天数—该工序的总时差天数
5.2.2 比例计算法
①对于已知部分工程的延期的时间:工期索赔值=受干扰部分工程的合同价/原合同总价×该受干扰部分工期拖延时间
②对于已知额外增加工程量的价格:工期索赔值=额外增加的工程量的价格/原合同总价×原合同总工期
5.3 费用索赔的计算
a索赔费用的组成:①人工费、②材料费、③机械费、④管理费、⑤利息、⑥分包费、⑦利润。
b索赔费用计算:①总费用法。计算出索赔工程的总费用,减去原合同报价。
索赔费用=工程结算造价一工程预算造价(或合同价);②修正的总费用法。原则上与总费用法相同,计算对某些方面作出相应的修正,以使结果更趋合理。③实际费用法。实际费用法即根据索赔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或成本增加,按费用项目逐项进行分析、计算索赔金额的方法。索赔费用=每个或每类索赔事件的索赔费用之和
6、结束语
【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合规管理风险防控试题05-30
合同管理风险防控措施12-05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度11-03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目录11-28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第二阶段总结11-14
应县廉政风险防控06-15
银行网点风险防控06-19
如何防控信贷风险06-25
政府债务风险防控07-13
廉洁风险防控教育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