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讲解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讲解(通用8篇)

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讲解 篇1

建设国税队伍先进文化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加强国税队伍作风建设的需要。本文拟就加强国税队伍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内涵实质、切入点选择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国税系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和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可以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先进文化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而进行升华和创新的过程。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次新的综合与新的发现,同时也都是对实现这种发展的已有的立论基础的科学扬弃与重新构建。这种不断的扬弃与构建,使科学发展观具有了科学的性质和闪烁出科学的光彩,也越来越

使其更加符合实践的律动与发展的需求。科学发展观指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解和把握其实质内涵对于指导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必然成为国税工作的指导方针,对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

此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

(二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国税工作的必然要求

国税文化是长期的国税工作实践的总结、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内涵,积极适应国税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的需要,是推动和深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是保障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的需要,是提高国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树立良好国税形象的需要。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国税工作内在驱动力,进一步擦亮规范化管理这块“品牌”,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把握和深化规范化管理,使规范化管理由制约型向自觉型转变;有利于形成自我追求、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管理氛围;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言行规范、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税工作运行机制,促使广大国税干部更加自觉地加强学习,严格自律,自我升华,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文化水平和文明素养,把国税干部队伍建设成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战斗集体,从而有力地保障国税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保证“带好队、收好税”目标的顺利实现,进一步树立国税机良好的部门形象。

(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改进国税队伍作风的必然要求

国税物质文化是凝聚、体现、寄托着国税人的生存方式、状态、思想感情的物质过程和物质产品,包括工作环境、制度、仪表等;相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内涵主要指国税队伍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服务精神和宗旨,主要表现在“为谁服务”上,具体体现在“怎样服务”上,集中展现在“外在形象”上。作为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国税人的精神文化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具体地说,国税精神文化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道德规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塑形等功效。精神文化与队伍作风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精神文化是里,队伍作风是表;精神文化决定作风,队伍作风体现精神文化;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就有什么样的队伍作风。长期以来,国税队伍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毋庸讳言,当前国税先进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队伍作风方面的先进性。一是先进文化建设氛围浓而不厚。近年来,国税“三个满意度”逐年上升,国税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国税队伍作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国税工作压力的逐渐加大,部分人员仍习惯于满足低层次工作要求,心理上表现为爱岗不敬业,敬业不精业,工作上表现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的硬,原因之一就是当前有的国税部门精神文化建设调子喊的高,实际建设少,整体国税队伍缺少厚重的人文精神追求。二是先进文化建设基础稳而不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提升为整体国税队伍软实力的位置,人们对此有统一的认识。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同志往往更重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的建设,而忽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且在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建设中也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含量的提高,而是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从实质上看,精神文化才是国税文化的真正体现,只有精神文化才能作为旗帜成为国税的精神支柱。因为,任何具体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包括规章制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而失去作用,而只有体现在其中的精神文化才会以新的形式流传下去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三是先进文化建

设特点同而不特。行业不同,理应特色鲜明。国税精神文化建设趋同性有余而特色略显不足。先进国税精神文化产生、实践、服务于国税,与税收征管同生同息,这决定国税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国税”做好文章,精心打造“国税品牌”。行为是精神文化的表现,也是精神文化引导的结果。构建国税特色精神文化,意在以良好的精神文化鼓舞、影响、启迪、激励、带动、陶冶、凝聚人。必须把焦点放在“创新”特色上,把重点放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放在过程和实践中,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上体现良好国税作风。

二、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涵(一组织制度建设

1、健全人事管理制度,规范人事教育管理工作。健全干部学习教育制度,使干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项培训、专题教育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监督、检查、考核等各项制度的落实,调动干部积极性;健全人员管理制度,使在职干部管理、老干部管理服务、临时人员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科学规范;健全党建工作各项制度,落实党建各项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保证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健全系统内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规范竞争上岗实施程度,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晋升机制。

2、健全人员岗责体系,规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根据征管改革的进程,当前工作实际,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职责,使各

类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楚,做到人必有职,职必有责,失责必究。

3、健全税务管理制度,规范税收征管行为。针对税收征管工作的各项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制度规范、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具体的考核方法、具体的奖惩规定。

4、健全办税流程制度,规范税收服务工作。对每项与纳税人接触的办税服务性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投诉处理依据等,使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相互制约。

5、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物管理。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制度,行政经费开支制度,工资福利发放制度,现在存款管理制度等,保证依法管理。建立健全房屋、车辆、计算机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管理制度,规范高价值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报废管理,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6、健全廉政监督制度,规范国税干部从政行为。在认真落实党纪政纪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特点,结合国税税收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纳税评估、办理税务行政许可、办理减免退税等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具体工作中的廉政制度,全方位约束税务人员行为,保证做到依法用权、公正用权、为税清廉。

(二个人规范建设

要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白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随意性。通过干部职工严明文明的具体行为,体现国税文化的价值取向。要用国税工作新的使命、新的远景、新的目标,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通过激励先进群体和个人,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健康向上、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干部职工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要及时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通过对干部职工工作的肯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前途,给他们以成就感。同时,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也是对干部职工形成正确引导的重要手段。

1、规范着装,维护国税干部良好的仪态。严格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穿着税务制服制度,使国税服务窗口人员形象统一,与服务厅整体协调;坚持系统内大型会议统一着装制度,体现系统内统一行动、令行禁止作风;坚持集体参加地方活动着装制度,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展示国税系统良好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装整齐朴素,不穿奇装异服,不留奇异发须,不浓妆艳抹,不配戴奇异首饰。

2、规范姿态,使国税干部养成良好的举止。加强国税人员的姿态训练,注重日常工作生活中姿态的养成,逐步形成“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良好个人姿态;搞好国税干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行为姿态的养成,按文明市民的要求做好个人行

为,符合文明市民行为规范;加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礼仪训练和养成,做到会见面问好行礼,待客会敬茶让座,来客介绍领路。

3、规范语言,使国税干部在社会上和蔼可亲。加强国税日常工作中的语言训练,在办税服务和外出执行公务过程中坚持使用普通话;人人学会礼貌规范用语,压缩与纳税人之间因语言原因产生和距离;办税务服务严格使用规范用语,消除纳税人办税过程中的误解,提高办税效率。

4、规范社交,使国税干部在社会上令人尊敬。加强对国税干部业余生活中社交范围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国税干部多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多交作风正派的朋友、多交清正廉洁的朋友,提倡在社交生活中“君子之交淡如水”,使社交活动对国税干部思想上有促进,工作上有帮助,家庭里更和谐,廉政上不松动。坚决杜绝泡桑拿、接受导

性服务,泡牌局、参加聚众赌博,迷歌舞、超能力高档消费,瞎调侃、影响社会和谐等情况的发生。

5、崇尚先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加大对系统内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力度,树立一批具有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能够与时俱进的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在系统内形象赞赏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征税环境建设

1、搞好办公楼、办税服务厅统一装饰。本着因地制宜、勤

俭节约的原则,搞好市局及各分局办公楼及办税服务厅外部装饰,使其达到形式统一、庄重自然、体现国税特色。市局新建办公楼,要广泛调研,认真听取省、市局意见,使建成的新办公楼简朴实用、美观大方,体现文化内涵。

2、搞好办税服务厅内外布设和统一规范标识。厅内设置分区合理、功能齐全、优美整洁,便于较好地发挥其管理服务功能。按照省局关于办税服务厅统一规范标识的通知精神,搞好办税服务厅的规范标识,做到庄重、严谨、协调、统一的要求,使其达到公示税收政策、组织机构、相关流程、服务承诺、监督渠道、引导办税人员的作用。

3、搞好基层分局“五小”设施的统一配置。积极改善基层分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搞好基层分局小食堂,统一炊具、桌椅、餐具,提高炊事人员烹饪水平,使基层工作人员就餐环境好、口味好、营养好;建好基层分局小浴室,解决值班人员和进行体育运动室和重体力劳动后的洗浴问题;办好基层分局小阅鉴室和娱乐室,活跃业余文化生活,让基层干部忙有所事,闲有所乐;建好小菜园或小花园,让税务干部在工余时间种植蔬菜,培育花木,增强劳动观念,树立环保意识。

4、搞好机关和分局办公室的统一布置。对机关科室和分局办公室的布置进行规范,统一办公桌椅的摆放,规定办公电脑、电话、台历、水杯在办公上放置位置,规范接待座椅、水瓶、茶杯、面盆、毛巾的摆放位置和方法,要求工作人员离开办公

室时做到人走桌清,人离室净。使国税系统的办公环境规范、整洁,令人心情舒畅。

5、搞好系统内办公用品的统一规格、格式。对办公用信笺、公用稿纸、办公室台历、纸质招待水杯、工作标牌、办税服务厅指示牌、窗口指示牌、意见簿(箱、办税指南宣传资料、室内指向牌、公告栏等物件按照省局规定进行标准化统一标识,充分体现国税特色。

(四优质服务建设

1、搞好提高全社会对税法认知水平的税收宣传服务,在税法宣传月开展集中性宣传,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进行长期性宣传,提高公民、纳税人对相关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认知水平和遵从度,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核算水平,提高特殊产业、行业纳税人对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运用水平。

2、搞好节约时间类的便捷办税服务,做到“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一户式”管理,“一次式”稽查,进一步提高办税服务的效率。

3、搞好减少损失类的纳税辅导服务,更加注重税前辅导,使纳税人依法核算、依法纳税、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做好税收流失的预防工作,更加注重税中的纳税评估,分析纳税人计税过程的错误和问题,提高税收负担率,提高纳税人应纳税额与实际税负的差距;更加注重税后的稽查建议制度,促进纳税人迅速改正错误,减轻纳税人税收违法风险。

4、搞好增加效益类的优惠政策服务,充分运用好现有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搞好提高商誉类的税收信用服务,继续开展纳税信誉等级评定活动,为高信誉度纳税企业授牌、在互联网络、报刊等媒体公布,提高依法纳税的纳税人的信誉程度。

6、努力提高国税工作透明度,达到在干部配备使用和评优评先上公正、公开、公平;在税收征收管理上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上公正、公平、公开;在实施税务稽查上公正、公平、公开;在办公用品采购和基建、装修工程招标上公正、公平、公开。

三、以“四风”建设作为国税先进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认识国税先进文化与“四风”的关系是促进“四风”建设的前提。作风是指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从不同方面反映着国税队伍的人生观、价值观、执法理念、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四风”是构成国税队伍的整体形象。思想作风决定干事的方向和工作思路,它在“四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是思想作风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外在体现。建构精神文化的有效方法,主要有案例剖析警示法、读书熏陶法、教育模拟法等等,建构精神文化的目的是以先进的精神文化塑造国税队伍造过硬的作风。下面主要从四个层面侧重分析提升精神文化对促进国税队伍作风建设的功效。

(一弘扬和倡导以宗旨观念为核心的职业文化,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当前国税队伍的思想作风要突出抓好宗旨观念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促使国税队伍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理念。

一是积极培育以服务群众和纳税人为己任的精神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思想支配的。只有让理想和信念时刻装着“为人民服务”,我们才能始终装着群众、纳税人,常思服务之责,善谋解忧之策、善办利民之事。因此,我们要加强宗旨教育,才能让大家做到以人为本,认认真真察实情,诚诚恳恳听意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切实解决纳税人的问题。

二是着力培育以尽职尽责、倾心倾力为标杆的精神文化,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事业心、责任感是国税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灵魂,是提高执法水准和服务质量的源泉。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可以激发国税队伍高标准干成事的强烈愿望

和强烈责任。我们要加强事业心、责任感培养,使之产生持久的动力,促使国税人员敬业、乐业、勤业、精业。

三是精心培育以求真务实为品格的精神文化,加强正确的政绩观教育。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是思想作风的固有特征,是每个国税人的政治品格。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在本质上是

一致的。因此,要积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文化,大力倡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在求真务实的精神文化支撑下,才会促使国税队伍在工作中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实际解决影响国税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是倾情培育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文化,加强荣辱观教育。艰苦奋斗是重要的品质,实践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民族,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结合国税实际,我们要教育人们从用好钱财,珍惜民力、建设节约型国税等方面出发,大力弘扬、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优良风尚。

(二弘扬和倡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础的知行合一文化,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当前国税部门要突出抓好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础的知行合一教育,促使国税队伍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知行合一,本质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毛泽东1939年对知行合一作了明确而又通俗的说明:在马克思主义讲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就是知,实践就是行,也就是要知行合一。在知行合一教育中,善于以三维视角,从高、广、深“三度”把握知、行及其辩证关系。

从理论高度把握“知”,倡导理论学习教育。理论是世界观的基石。有了较高的理论修养和知识素养,视野才能开阔,头脑才能充实,精神境界才能不断升华。习近平同志强调,要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有的同志认为,懂一点就差不多,业务繁忙顾不上,岁数大了无所谓,书本知

识不管用,不愿下功夫学理论。实际上,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国税队伍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基本理论是做好国税工作的金钥匙。不同岗位,职责不同,学习各有侧重,这就需要每个国税人员结合实际学理论,学技能。

把握知行合一的辩证关系是做好一切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定政策,作决策,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三弘扬和倡导以价值观教育为关键的廉政文化,切实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国税队伍少数人中存在的不良工作作风,不管是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态度差,还是利用职权为税不廉,最关键的原因是工作作风中的价值追求扭曲、价值取向偏斜。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廉政教育,促使国税队伍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

加强国税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的要求。一要建好“避雷针”,始终怀着对党无限忠诚、对国税事业充满激情的坚定心,依靠上级的领导、支持,敢于与不良工作作风作斗争;二要建好“防火墙”,始终抱着对群众保持真心的凛然正气,依靠群众与不

良工作作风作斗争;三要练好“金钟罩”,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自重自律。以先进的精神文化打造国税队伍优良的工作作风。先进的精神文化,本质是真、善、美的精神文化,在真、善、美的土壤中必然孕育出强烈的责任感、珍贵的荣辱感,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团结和谐的人气、奋发有为的士气、争先创优的风气、昂扬向上的锐气。

以廉政文化养成廉洁的工作作风。随着时代发展,国税人员从事着不同的税收岗位,价值追求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增加廉政建设的文化含量,最根本的是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充分发挥“淡如秋菊无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廉政文化熏陶、引导、渗透、影响的力量,感化、优化从政行为;教育人们追求积极健康的廉洁生活。

(四弘扬和倡导以人生观教育为主线的道德文化,切实加强生活作风建设 当前国税队伍少数人中存在奢靡浪费、贪图安逸、精神空虚、意志消沉等现象,原因是人生观出现偏差。在道德文化体系中,人生观处于道德文化体系整个体系的核心,我们要加强紧紧围绕以人生观为主线的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正确认识生活作风问题。生活作风是人生观的综合体现,生活作风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还关系到国税队伍的整体威信和社会形象,因而绝不是小事。

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讲解 篇2

一、影响执行力建设的问题

1. 管理层的理解部署偏差,导致执行力不强。

执行力不强的最直接表现是“上头热、中间温、下边冷”。在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决策层会根据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重点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内部会议、通知、文件等方式安排部署。与此同时,管理层负责对决策层的指示要求逐级传达、学习和贯彻。但是,管理层部分人员由于自身能力、意识的问题,未能深刻理解决策部署的重要意义和问题亟待解决的紧迫性,在传达的载体、形式和落实等方面存在较大偏差,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当决策层的部署到达执行层时,已经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不作为,执行层对此等闲视之、被动应付,直接影响到工作目标的兑现。

2. 固有的惯性思维桎梏,造成了执行力不强。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存在着不同的矛盾,成本控制、安全质量、体制机制改革等始终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没有得到全面彻底解决的共性问题。因此,一些人认为这些问题“别人解决不了,我们也解决不了”,对上级部署置若罔闻,不认真执行工作要求,甚至产生了对问题“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不良心态。这种惯性思维的桎梏是极其可怕的,它可以通过部分人传染给大多数,从老员工传染给新入职的大学生,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职业操守。

3. 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造成了执行力不强。

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那么一些看似简单、低级的错误将重复出现,生产经营中的通病也不会得到彻底根除。以笔者所在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例,项目经理部是管理核心和创效源头,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抓手。因此,企业针对工作实际提出了“夯实三基”的要求,即:夯实基层、基础、基本功,并通过各种载体,在加强施工组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安全质量管控、注重经济效益等方面反复抓、抓反复。

二、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必要性

1. 加强执行力建设,是提振员工信心、加快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内部问题,很大一部分在于既定的政策和规定是好的,但是在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存在执行走样,甚至是不执行的问题。因此,加强执行力建设,做到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是提振广大员工信心的先决条件。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谋求更好的发展途径,就必须在执行力上加大力度,塑造一个风清气正、执行有力的内部环境,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基础。

2. 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强化管理基础、提升发展质量的现实需要。

企业的管理核心在最基层、最基础、最基本,各种矛盾的来源和爆发环节也在于此。企业必须通过强化管理基础,促使既定的政策、制度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从根本上提升管理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反之,如果基层执行“肌无力”,必将导致企业发展“畸形”,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就无从谈起。

3. 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回归健康管理、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途径。

执行力建设是一个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只有执行有力、流畅,才能说管理活动是健康成功的,这个企业的发展才具备了长远性。强化执行力建设不仅是短期内扭转企业不利局面的有力手段,更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真正认识到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构建和谐健康的管理环境,是企业实现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的必经途径。

三、加强执行力建设的举措

1. 以优秀的文化氛围,引导执行力建设。

努力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力文化推动执行力建设,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健康运作。一是决策层带头推动。决策层要带头重视和推动企业决策和具体部署的落实执行,对于自己做出的承诺,必须不折不扣的按期兑现。在此基础上,在各种场合大张旗鼓推行执行力建设,对于执行力好的部门和个人,及时进行奖励和宣传。二是强化管理层推动。端正管理层的态度,对于决策层做出的部署,管理层不能机械地“转发”,更不能消极地“瘦身”,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对于执行层的执行标准和心态影响巨大。管理层要对于各项决策全力拥护,表示极大的忠诚度,能够深入学习领会,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带领执行层共同去执行。三是执行层认真践行。没有执行层的认真践行,执行力建设就丧失了基础。要努力提升执行层的忠诚度,大力培养职业道德,对于各项部署要坚持标准、提高标准和超越标准,优质、高效的完成任务。要从内心深处把“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在企业内部营造优秀的“执行力”文化。

2. 以全员综合素质提升,推进执行力建设。

全员综合素质特别是业务技能的高低,是执行力的核心支撑。因此,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全员综合素质。一是强化学习培训模式。对各类常规性培训进行认真梳理,突出针对性、注重时效性、明确闭环性。根据企业发展形势、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开发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做到有培训、有规划、有考核、有兑现,不断提升全员的执行内涵。二是统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快提升专家级人才数量,以此带动专业人才队伍的快速增长。要积极探索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同时,健全绩效薪酬机制,完善考核兑现手段,使员工享受个人奋斗和企业发展的成果。三是优化职工在职教育模式。笔者所在的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利用晚上、雨天、特殊原因停工等时间,大力开展职工夜校,对项目经理部及劳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施工组织和管控能力,提高项目经理部整体执行力。

3. 以标准的严格严肃,强化执行力建设。

执行力的强弱,表现形式是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高低,原因背后是过程执行的好坏。因此,狠抓过程控制,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具体抓手。一是突出过程执行的标准性。从任务下达、安排部署到具体操作,在思想认识、贯彻执行等方面要自我加压、锁定目标、超越标准,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二是突出过程操作的务实性。不具备可操作性、可操作但达不到标准的工作部署具有先天性缺陷,执行力的强弱则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举措的研究还是过程的执行,要对任务进行深入调研,本着真实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论证,确保符合行业、企业和具体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三是突出过程管理的闭合性。管理闭合是执行力强的基础标志,没有闭合的管理过程,是一个有头无尾的“伪执行”。工作部署的每名参与者,对于操作的内容、完成的时限、达到的标准和成果的展现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都要有目标、有措施、有期限,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4. 以落实明晰权责考核,保证执行力建设。

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讲解 篇3

一、当前职工队伍现状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带队伍、促业务”的工作思路,工作业绩和队伍建设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随着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静心思考,在队伍的执行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与时代要求和百姓需求不尽相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少数职工行为习惯差,细节问题突出。仍有少数职工服务意识薄弱,对待百姓态度生硬、敷衍了事;少数职工纪律意识不强,不遵守交接班作息规定,随意脱岗离岗,工作不在状态。这些陋习、恶习,让百姓从外在形象上觉得工作作风不严谨,给人感觉队伍稀、拉、松、散,是队伍执行力不强的外在表现。

二是少数职工工作疲于应付,缺乏主观能动性。部分职工仅仅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手段,在岗不敬业,把工作当做差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不催不做,不推不动;有的职工对工作定位不准、认识不清,缺乏职业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不敢担责,不愿尽责,难以履责,工作大而化之,总是觉得差不多就行;有的职工缺乏自动自发意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不愿追求更好,缺乏“今日事今日毕”的坚定信念,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有的职工认为自己受到的待遇不公,消极怠工。带着这种思想去工作,所里的相关决策部署往往就会被打折扣,自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是口号喊得多,真抓实干少。不可否认的是,我我们当前有些工作部署还停留在开开会、喊喊口号上,真抓实干的少。有些工作没有量化指标,缺乏督查检查,抓好工作的方法也不多,停留在老经验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时有发生,“临时抱佛脚”、“突击搞行动”的情况依然存在,管理缺乏力度,“敢于担当、一抓到底”的执行力还没有形成。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源于少数职工理想信念缺失。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趋势。少数职工受负面因素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有的甚至丢失了理想信念。少数职工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工作缺乏激情、不思进取,拈轻怕重;少数职工甚至是领导追名逐利,投机钻营,用经济规则衡量工作,渴望权力却不愿承担责任,追求享受却不愿多做贡献;少数职工业余时间沉迷于喝酒打牌,有的甚至玩物丧志,既伤身体又影响家庭和睦;个别职工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强调客观原因,组织观念淡薄,缺乏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理想信念缺失是影响队伍执行力的根本原因。

二是源于工作体制机制不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作为交通系统的基层单位承担的任务繁琐冗杂,对口单位多,条口多,留给基层自主安排的时间少,往往被各种事务性工作牵制。这种现象是由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无法改变。但是如果上级部门不加以统筹安排,基层领导不合理布置,并及时与职工沟通,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职工会认为每天都被各种事情所包围,天生做不完,还不如不做。以后再去布置什么任务,执行力就要大打折扣。这是影响执行力的外部原因。

三是源于部分职工工作能力不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的关联性、复杂性、敏感性明显增强,给驾驭复杂局势带来了新考验;过闸费收费标准的调整,ETC的上马,苏南运河四改三工程的开展都给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百姓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明显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空前加大,也给的执法能力、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对照目前职工队伍现状,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都是工作效率不够高,惯用老办法、老经验,缺乏创新,跟不上时代要求,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能力欠缺所至,能力不足是影响执行力的自身因素。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想法

(一)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强化思想教育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坚定队伍意志品质,提升队伍精神境界。

1.要用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坚定职工意志品质。要充分发挥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的方向引领作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确保职工队伍在思想上时刻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引导职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守为人民宗旨,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珍爱事业,努力奉献,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最大限度地满足百姓的需求。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有意识地提高职工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使职工认为自己的付出颇有价值。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凝聚人心、增强干劲,确保入脑入心,融入血脉,外化于行,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成败的评判标准。

2.用十八大精神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党的十八大要求广大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四个自我”要求能否落实,关键是责任。责任与担当,是改革开放攻坚阶段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和基本准则。职能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能否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能否打好攻坚阶段的攻坚仗,为更快更好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打好基础,涉及诸多因素,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或者说是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所以,党员领导干部应突出责任意识培育、责任能力建设,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统揽全局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履职尽责的能力,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3.用科学发展理念重塑职工队伍职业精神。职工队伍职业精神能否重塑,事业能否科学发展,重在理念。要认真研判发展现状,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应对之策;要强力破解、消除制约队伍发展的瓶颈和难题;要激发催生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内在动力。要采取宣讲、学习、研讨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增强认知,转变观念,用科学理念坚定职业信念、提振职业荣誉感、归属感,重塑职工队伍职业精神。

(二)领导带头做表率,密切群众抓细节

一是领导要带头钻研学习。做为基层单位领导,必须熟练掌握各项业务,不能只是自己分管的业务范围,即使坐在办公室里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些都必须是建立在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的基础上。二是要带头苦干实干。所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有的职工惰性很强,总能找出各种理由,布置下去的任务,强调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要带着同志们干、干给同志们看,只有这样队伍的执行力才会上来。三是要关注细节问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细节问题往往决定成败。作为基层领导要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更多俯下身子、睁大眼睛去关注队伍发展当中的细节性问题,除要关注生产指标问题以外,尤其是言行举止、遵章守纪等作风方面,要注意发现不良苗头性倾向。同时还要主动关心职工的实际困难,帮助职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细中见精神,细中见功夫,通过抓细节,打牢基础,培养职工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提升队伍执行力。

(三)强化素质提升,确保本领过硬

教育培训是提高职工尤其是新分配职工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载体,也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首先,要做好训前动员。要结合上级年度教育培训的总体要求,制订我们符合一线工作实际的岗位培训计划,对每次参加各类培训的职工,坚持做好训前动员,提高广大职工对岗位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分类施教。要结合各工作岗位特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练什么”的培训原则,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采取集中授课、个别交流和上级培训等不同的培训形式,尤其要重点突出随岗培训的作用,通过师傅带徒弟点对点的方法传授,选出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质优的师傅,做好“传、帮、带”,促使年轻职工尤其是新进职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工作能力,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再次,要强化考核。要通过必要的测试,及时检验职工培训结果,并将测试结果与职工月度考核相结合,及时兑现奖惩,确保将教育训练落在实处。同时,要特别关注在参加培训后的工作实效,用实践来检验其培训情况,对参加业务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职工,要进行问责,充分查找问题根源,使职工能够切身感受到教育训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强化管理创新,确保职工队伍可持续发展

要以队伍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切实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完善青年职工培养机制,进一步拓宽职工发展空间,营造拴心留人和谐幸福的工作环境。同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强化纪律作风养成,确保队伍风清气正,清正廉洁,形象良好。

1.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准和“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要求,综合运用民主推荐、竞争选拔等多种方式选拔干部,真正把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有能力做事、想要做事的人能做事、受尊重、有奔头。

2.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要坚持“问题管理”模式和“习惯养成”模式,实行常态化检查监督。在日常检查中,要针对发现的问题,查找问题根源,及时改进完善队伍管理各个环节,确保做到全面覆盖和无缝隙。要强化纪律作风养成,确保纪律意识入耳入脑入心,使职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让一个职工 “掉队”。同时做到纪律要求与工作部署同步、检查督促与任务推进同步、日常监督与平时考核同步、责任追究与制度执行同步,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做到令行禁止,确保队伍健康稳定,风清气正,形象良好。

3.完善青年职工培养机制。要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业务骨干的实战尖兵作用。尤其要以青年职工为培训重点对象,扎实推进随岗培训、岗位专业培训、跨部门轮岗交流学习和信息化应用培训,帮助青年职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更快地成长进步,带动队伍职业技能和实战水平的全面提升。

4.落实福利待遇措施。要按规定落实职工年休假、生日慰问等福利政策,对关于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敏感问题政策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职工群众的利益。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方面关心爱护职工,让职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强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要把以职工为本理念落实到队伍建设管理各环节中,营造公平公正的成长环境、和谐舒心的人文环境、幸福安全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激发队伍的活力、使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五)健全完善机制,奖勤罚懒

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讲解 篇4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下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本文重点探讨高职学院行政管理,从行政管理改革的现状出发,发现目前高职学院中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学院校系部行政管理的执行力,笔者对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提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改革;行政管理;执行力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得到大力的推广(http:///)。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经遍布全国,而且具有学历教育的招生资格。而且福建省像这样的高职院校就已经超过五十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经过不断改善和发展形成多种多样的形式,目前主要有成人高校改制、职业大学、中专等等还有一些民办的教学。基于这些情况,整个高等职业院校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整个发展过程中在行政管理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明显的行政化趋势

高职院校的主要形式是以公办形式行政机构为主的,整个组织结构主要由学院、系部、教研室等几个部分组成的,严格来说这就是一种教学行政管理的组织形式。部分高职院校的内部不断的强化这样行政级别,行政管理的主要形式当然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加上各部门的委员和专家的配合,虽然其中有很多力量的加入和有效的措施,但是高职院校的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落后的管理模式

落后就会影响效率,用政府的行政模式和级别作为参考标准,长时间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模式上相对落后。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机制有很多的缺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制度体系上缺乏有效监督和责任机制,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的形式自然会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久而久之还会影响院校工作的正常运行,不能更好的加强高职院校特色建设,不能促进高职院校多样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制约了整个高职学校的长远发展。

3.不合理的考核标准

“德能勤绩”的考核标准是我国高职院校考核不同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标准,但是细分到具体项目上却没有一个完善体系,也没有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导致绩效目标很笼统(管理学/行政管理论文 http:///)。绩效考核中,必要的实际依据是很重要的,在高职院校中,主要实施的评价方法是带有奖励性的评价方法,通常是运用总结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考核更多的注重结果,对于评价过程完全忽略。导致整个过程缺乏该有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这种传统的考核制度上不能合理分配高职院校内部行政管理人员,逐渐让工作人员失去积极性,影响工作实效性,长期制约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发展。

4.不够高效的团队

行政管理团队的组织形式布局明显性,整个团队成员能力不均衡;团队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合作意识不足,形成管理梗阻的局面;没有有效的激励,没有规划工作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整个团队没有中心归属感。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加强和改进

1.建立体制,完善体制

针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现状中,从内部出发,要针对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行加强,同时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体制,这样才能保障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要实现既科学又合理的管理体制,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改善:

其一,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管理体系,首先就要将行政级别消除,这样可以增强集体负责制度的有效性,有助于高职院校制定长远的发展攻略,有助于规划整体的发展,更好的发挥行政集体、校党委的主导作用,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在克服个人知识、能力、经验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在行政管理的决策上需要加强民主性、科学性,使得整个决策更公开、公正、公平。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体制,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读懂基层组织的条例,坚持高等教育的精神,掌握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的、有计划的去进行行政工作的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同时还要重视与党的政通配合,保障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地发挥其管理能力。

其二,以合理为目的,构建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针对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情况,要坚持精简,就是要对于普通的中层管理部门要进行优化,多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中层机构。设立一般性的管理机构来针对中层机构,促进他们在发展方向上可以更加明确,其目的是提高行政执行力,为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高职院校的特色也会体现在科学的、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上面,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与教学服务,促进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2.转变观念,树立思想

新时期新任务,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要具备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和专业团队才能逐步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先进理念,要不断地熏陶管理人员的思想,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将他们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构建一个具有和谐气氛管理环境,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将管理做得更好,实现更好的服务。

首先,搞好培训,加强学习。行政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准,必须要得到加强,因此需要他们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掌握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熟练现代管理技,而且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行政管理当中去。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加强,促进行政管理的理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更加现代化,更加先进,在加强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其次,加强素质,主要针对的是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重点是要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整个管理事业中形成自我服务、自我充实、自我创新的意识,敢于奉献、敢于服务的意识,自我规划,坚持好的工作心态。只有一直保持好的工作心态和工作作风,才能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执行力,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构建科学的人才派遣制度,打造好的气氛和环境,鼓励他们不断的充实、规划、完善自己,同时利用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去筛选优秀而且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才参加到工作岗位中去。利用岗位轮换的方法,可以促进有较好业务水平的人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每一个岗位都能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平常管理工作中,要设立良好的岗位竞争制度,肯定他们的优秀业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可以更好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3.建立制度,完善体系

“无规矩就不能成方圆”规章制度在整个行政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障行政管理顺利进行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的前提。管理人员要根据相关制度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坚持有章可循,面对出现的违反情况要及时制止以及追究,才能明确行政管理的目标,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头上。要落实管理制度,需要仔细检查才能更好的落实,只有落实到每个细节才能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要坚持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针对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实施业绩考核,考核机构要根据实际的绩效情况做出准确的科学的定位,然后制定计分标准。在制定这些标准的时候,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其实结果更加真实,反之就会失去考核的意义。另一方面,考核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要重视考评的完整性;慎重选取考评的主体;要设立一个奖惩评价,并不断晚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公正、公平。例如在进行考核的时候,要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列为管理人员的考核内容,通过这样才能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重视约束理论,运用到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改革中

1.约束理论的融合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学院行政管理部门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其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机构显得很臃肿,而且没有一定责任意识,导致整个行政管理缺乏效率,缺乏质量,最终影响了高职院校整个发展计划。约束理论是需要通过系统进行仔细的分析,通过掌握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挖掘其特性,其主要任务是要深入行政管理,挖掘行政管理中的错误方法,能更好的节约制约性的问题,可以结合它的管理特点来帮助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发现问题的原因,促进他们能更好的掌握原因,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优化内部矛盾,最终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约束理论的优越性,绝对能成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理论,它的原则是坚持先进的科学观,使其整个管理过程具有科学性,促进管理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再通过总结、改善,从而实现改革增效的目的,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2.约束理论的运用

(1)行政管理工作要注重实践,要学会总结,需要寻找一种当前的“现实树”。面对这类情况,我们可以运用约束理论去挖掘问题,可以明确需要改善的东西,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初级步骤。

当前,我们知道人们不满意“现实树”的树叶部分,这也是形成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实树”的树干、树枝只能形成部分的结果,而导致不良现象的重要因素是“现实树”的树根部分,这是基础。根据以上的论述,很直观的发现其原因的发源地,在进行改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时候,要分析哪些是树叶,找准决策过程中越俎代庖的现象;正确分析出哪些是行政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不积极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在进行行政管理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树叶”之后,接下来需要深入到根源部分,分析相关的不良现象,最终挖掘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当然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根部,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通常会出现权责不清晰或党政不分的现象。

(2)修枝剪叶。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系中缺乏的主要资源是人才,也是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关键性因素。很多高职院校中,领导通常不能直接的看到问题的原因。针对这类情况,利用约束理论“修枝剪叶”的方法,消除阻碍,让领导能直接找准问题的根源。通过明确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要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中心来开展,这样可以促进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

(3)通过制定未来的“现实树”才能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更好。通过“修枝剪叶”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去发现问题,掌握问题的关键,之后可以依照第一点的“现实树”,将问题进行重新的逻辑链接,从而制定未来的“现实树”,这才是改革过后而重新制定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也可以说是理想的管理模式。经过这样的改善智慧,所有权利和决策的机构类型将以行政为主导地位,将所有权利进行分散,实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

工商部门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篇5

馨雨

执行力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创新工作思路、提升人的创造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主要职能部门,肩负着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责任,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保证各项职责的正确履行。只有政令畅通、执行到位,才能把上级工商机关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付诸实践、落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工商事业的发展。本文试就如何提高工商部门的执行力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执行力的内涵与实质

加强执行力建设,正确理解执行力的内涵是关键。执行力的概念源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是指企业员工贯彻经营者战略思想、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依法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经营行为进行监管的综合执法部门,执行力远远大于企业执行力的内涵,它是工商干部及各部门充分履行职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是实现行政效能最大化的综合载体。执行力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全局的执行力,集中体现为团队一致性;二是部门的执行力,集中体现为部门的充分履职性和创造性;三是干部的执行力,集中体现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三者是一个上下贯通、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关键是“执行”,执行力的客观反映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效率、成绩和结果。

二、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意义

邓小平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三分计划,七分执行”,如果没有出色的执行力,即使有再好的工作目标,管理机制,管理制度,也不会实现。多年的实践证明:执行力抓得好,干部队伍就会充满朝气、生机和活力,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事业就会受到挫折,可以说执行力的强弱关系到工商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不断的加强执行力建设,用心去做事,才能统一思想,步调一致,行动一致,实现全局上下一盘棋。这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贯彻国家工商总局“四个只有”指导思想,实现“四高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服务惠民的有效途径;是使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障和重要法宝。我们要通过加强执行力建设,使广大干部积极投身于工商行政管理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执行力,在执政为民中加强执行力建设,切实改进作风,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打赢硬仗的现代化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全面提升工商部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控制能力,提高我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水平。

三、当前工商部门执行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坐而论道,形式执行。一是华而不实。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有的工作布臵了没回音,计划了没行动,开头了没结果,安排了没检查,启动了没跟踪,使一些工作要求行动在嘴上,停留在会上,落实在纸上。二是照本宣科。对工作大势缺乏理性判断和宏观把握,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创新没有新思路,解决 2

问题没有新办法,执行上级要求时不能很好地把上情与下情、上情与实情相结合,按部就班,照搬照套,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权和创造性。三是虎头蛇尾。传达贯彻上级工作要求时,没有做到一个声音讲到底、一条政令贯到底,工作标准层层降低,执行力度越来越小,工作开局轰轰烈烈、推进平平淡淡、结局悄无声息,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敷衍塞责,消极执行。一是慵懒被动。主观能动性差,对上级文件精神、决策部署不学习、不研究或者学习研究不深,对工作形势把握不准,对工作困难预见不足,对隐患料想不到,缺乏相应的前瞻性;少数单位及个人,存在被动应付状况,思想上存在懒惰情绪和等、看、靠的意识,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二是推诿拖拉。工作执行中拖拖拉拉,节奏缓慢,效率低下,工作节奏跟不上拍子,对上级意图理解慢,对新生事物接受慢,推动工作动作慢,致使能办的事情办不成,该干的工作干不好;对上级部署的工作能推则推,推不掉的就拖,碰到困难绕道走,有了矛盾往上交,出现问题向外推,追究责任踢皮球,结果推坏了影响、拖坏了风气、踢出了问题。三是求稳怕乱。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对工商事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改革怕担风险,创新怕出乱子,干事创业缺乏锐气、化解矛盾没有勇气、攻坚克难缺少志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不愿或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和推动工作的办法不多、路子不宽。

(三)力不从心,低效执行。一是能力不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准备不足,工作方向不明、重点不清,角色定位不准,内心迷茫。特别是“两费”停征后,对该干什么、怎么干认 3

识模糊,老的办法不管用、不能用,新的办法不会用、不善用,忙而无功、勤而无效、劳而无果,个人存在本领恐慌,工作出现停滞不前。二是督查不力。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够健全,督查督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尚不够完善,有些制度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致使执行力度越来越小;督查力度小、频率低,流于形式,对执行不力的人不能及时追究等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四)唯利是图,变通执行。突出的问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上级的指示、命令进行过滤执行,对本部门、本单位有利的就办,不利的就推,有好处就抢,得罪人就躲,只顾部门和单位利益,不顾全局利益,想组织照顾的多,讲组织原则的少。其次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自行其是,投机取巧,阳奉阴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掩盖问题和矛盾。更有甚者不琢磨事、专琢磨人,为了局部利益耍小聪明,打小报告,抓发展无精打采、窝里斗浑身本事。

四、工商部门执行力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干部的精神状态不够振作,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不干事,存在着“慢、推、虚”等问题,对本职工作不尽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想方设法不干事,经常敷衍了事。有的干部知难而退,没有足够的拼劲和闯劲,怕干事。任务明确了仍然等待观望,工作部署了依旧无动于衷,还喜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怕困难、怕惹事、缩手缩脚、明哲保身,不敢碰硬。

(二)创新精神不足。有些干部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的方法,习惯延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凭所谓 4

经验对待和解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缺乏创新的思维,工作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事倍功半。有些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不能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开展工作。有些干部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抓不住重点,平均施力,成天忙忙碌碌,最后一事无成,甚至还耽误重点工作开展。

(三)大局意识不全。工作时大局意识不足,团队精神不强,工作互相推诿扯皮,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而是先考虑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得失,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有些干部爱找借口推卸责任,出了问题怪环境不好,怪条件差,唯独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有的只顾眼前指标,不管长远发展,导致上级的指示精神在执行中失真走样甚至是背道而驰。

(四)执行素质不齐。工商干部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阅历丰富的基层干部,也有理论水平较高的大学毕业生,个人素质良莠不齐,反映在执行力上也有差异。一是部分工商干部在理解和把握政策精神、工作目标时存在偏差,造成执行不力;二是少数工商干部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认知不一致,从而对工作阶段判断不准,不能因情施策,造成效率不高甚至错失机遇;三是现行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致使多元化技能匮乏,也对最终执行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创新能力不强,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观念陈旧、方法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从而造成效率低下、工作完不成。这些都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来改进和提高。

(五)制度约束不力。缺乏完善的制度和办法,致使机关工作落实和效率提升缺少制度保障。一是缺少标准的工作流程。从 5

接受任务到开展工作再到完成工作,每一步如何做、什么时间完成,没有可操作性规定,过于依赖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和工作能力。二是缺少必要的跟踪监督。任务交办后,对进展情况没有监督办法和制度,什么人负责监督、怎么监督都没有明确规定。三是缺少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工作执行情况没有全面的统计和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没有细化到与工作人员年终考评挂钩,工作完成快慢一个样,干得好坏一个样,造成工商干部积极性不高,执行力不强。四是缺少有力的问责机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虽已经制定,但难以落实到位,处罚力度不强,对干部缺乏震慑力。五是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尽管工商系统推行了所长聘任制和上挂下派等交流制度,但基层干部总体流动口子还很窄,晋升、提拔机率比较小,工资分配缺乏弹性,干部自我实现和成就感比较低,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基层干部积极性。

五、加强工商队伍执行力建设主要对策

(一)着力增强六种意识,夯实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想基础 正确的思想导向,是提高执行力的先决条件。加强执行力建设,首要任务是提高执行者的思想觉悟。一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是对他人、对团队、对企业、对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一种自觉态度。加强执行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责任心是关键,是衡量我们工作称不称职、合不合格的首要标准。我们的干部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要以扎实、务实、求实精神,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做事。要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遇事不要总考虑 6

自身的利益得失,要有舍小我顾大我的精神,处处为全局的整体利益考虑。二要增强政治意识。要牢固树立“执行无小事”的理念,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学会用科学发展的观念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三要增强荣誉意识。每名工商干部应该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同工商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工商兴我光荣”的信念,珍惜工商荣誉,维护工商荣誉,创造工商荣誉。四要增强服从意识。执行力是一种服从力,要牢固树立刚性化的服从理念,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服从是每一名工商干部应遵守的一项铁的纪律,要对党和人民忠诚,对工商事业热爱,对上级的各项决策和要求,就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五要增强主动意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就是我们接到某种任务时,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圆满地完成。罗文接到“送信”任务时,他根本不知道加西亚在哪里,怎么走,怎样才能找到他,但是他没有推诿,没有讨价还价,没有临阵退缩,而是使出自己全部的本领圆满完成任务。要保障政令畅通,切实得到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后,要立即将其付诸实践,积极主动地坚决执行,想方设法地去落实,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六要增强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是提高执行力的信誉保障。讲诚信必须做到言论与客观现实一致,言论与行为一致,言行前后一致,在社会上广泛树立起“诚信重诺,有诺必践”的良好工商形象。

(二)着力提高五种能力,打造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职业素养 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是提升执行力的基础。要积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建设一支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队伍。一要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要牢固树立为发展生产力服务的理念,把服务的思想寓于管理之中,切实转变观念,把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群众融入工作的各个方面。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要牢固树立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强化法律修养,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范围和程序履行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彻底杜绝滥用职权、知法犯法、以情代法、徇私枉法等现象,树立法制的权威。三要提高突破难题的能力。工作越深入,目标越接近,出现的难题就越多,突破难题的能力就成为提高执行力的关键。面对新形势,每个工商干部要提高对问题的判断能力、驾驭能力和处臵能力,逐个突破执行中遇到的难题。四要提高沟通协调的能力。整体执行力提高的核心是有效沟通。随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推进,各项工作流程式作业,环环相扣,相互衔接,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越来越多。只有不断优化沟通渠道,形成政令通畅、人和气顺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提高整体执行力。有效的上下沟通,能够提高执行的准确性。各级领导作为贯彻执行上级精神的第一责任人,对上级的精神要准确把握,领会要义,如果有丝毫偏差,有可能带来执行的不到位或执行走样。因此,领导干部要进行有效的上下沟通,8

准确把握上级的精神和意图。真诚的平行沟通,能够提高执行的效率。任何的执行都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需要整体的合力,只有群策群力,真诚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的合力与团队的优势,达到效能的最大化。比如食品安全监管,在职能分工上涉及到监管、市场、公平交易、消保几个内部机构,由于这项工作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各内部机构都在积极作为,但客观上由于多头分工,分散了精力,也浪费了行政资源。因此,要加强各内部机构间的沟通协作,避免由于职能重复交叉导致精力分散,影响执行效果。要树立“互相服务”、“循环服务”的理念。要养成乐于交流、善于沟通的习惯,不断提高沟通协调能力,让个人能力融合成整体能力,形成队伍的合力,产生巨大的执行力。五要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永恒的主题,不竭的动力,是工商事业发展的灵魂。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在思想、观念、机制和方法上进行创新,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最大的效能,推动工商工作新发展。

(三)着力完善四大体系,建立加强执行力建设的保障机制 完善执行机制是工商执行力的保障。要以绩效考核为着力点,不断完善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监督检查、奖惩激励等各项机制,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一要建立权责一致的考核体系。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准确地锁定目标,落实好工作责任,将目标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责任到岗、落实到人,让执行者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每项工作的内容、责任部门、完成时限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明确各岗各职的工作目标职责,使人人感到有压力、9

有危机、有责任、有动力,努力形成科学的奖惩和激励机制,为提高执行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健全执法考评激励机制,要采取量化指标与工作绩效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建立对机关内设科室、机关干部、工商所长和监管员评价机制。二要建立有责必究的管理体系。制定实施《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抓好监督检查,加大明查暗访和事后纠错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作风拖拉、办事不力、服务不周及不廉洁的人和事,都将一查到底。通过强化效能责任建设,杜绝空喊口号不出力、只做安排不落实的现象,确保每项工作在各个层面都得到有效落实。三要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要靠群众支持和监督“促”出执行力。要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人大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的工作评价体系。执法人员要强化自律意识,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主动自觉地完成工作、接受监督和批评,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建立抓执行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工商执行力落到实处。四要建立科学适用的激励体系。引入用人导向激励、领导表率激励、情感激励、参与激励、典型榜样激励、自我价值实现激励、责任风险激励、素质提升激励、精神文化激励、后勤保障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努力实现从单一激励模式向多管齐下转变,从物质激励为主向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转变,从注重对“事”的管理向注重人文关怀转变,从注重物质激励、职务激励等正强化激励向正负强化激励并重转变,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干部职工的主人翁 10

意识和中坚作用,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四)着力优化三项职能,提升加强执行力建设的社会效能 执行力也是履职尽责的能力,打造工商执行力,就是要一切从服务经济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优化职能,创新举措,加大执行力度。一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优化职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完善各项服务举措。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的问题,要敢于突破,不说办不了,只想如何办。要敢于实践,突破囿于发展的条条框框,敢闯敢创,走出一条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深入落实招商引资、大项目局长负责制和工商联络员制度,全面实施大项目大招商服务工程、“三农”经济服务工程、创业就业服务工程、执法维权工程。积极探索企业在融资、实施商标战略方面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快办理股权出质登记融通资金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的创建速度。以优质的服务、便捷的服务、高效的服务赢得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二要在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上优化职能。全面落实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执法、监管与维权相统一的要求,着力解决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整治虚假违法广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问题,严厉打击无照经营、商标侵权、合同欺诈、不正当竞争等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建立健全消费维权体系建设,畅通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渠道和方式,畅通12315消费维权热线,使之成为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认真受理消费投诉,及时快速解决消费纠纷,加大消费侵权案件查办力度。把执行力文化在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力 11

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讲解 篇6

[论文摘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中提出,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进管理科学化建设、推进保障现代化建设”。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基本目标,必须加强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建设,提高基层检察人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面完成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基层检察机关 执行力建设

基层检察机关是整个检察体系的基础,处于法律监督的最前沿,是国家法律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只有切实提高执行力,才能使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个部门、落实到每名检察人员之中。如何加强基层检察机关的执行力建设,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的内容

什么是基层检察机关的执行力?基层检察机关的执行力,具体而言就是基层检察机关及全体检察人员贯彻落实上级领导机关及本院自身的工作部署,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把决策转化为打击犯罪、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工作能力。包括对检察事业执着追求的理想信念,与时俱进、克难攻坚的工作能力,解放思想、赶超跨越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等。

二、加强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基层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检察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基层检察机关而言,贯彻好《纲要》,主要通过依法履行职责,把科学发展的观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措施上,促进经济社会和自身实现科学发展。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的强弱,关系到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在具体工作中“落地生根”,关系到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机制能不能构建,关系到制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难题能不能破解。因此,提高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是促进检察机关依法正确履职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基层检察机关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察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当前,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正在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

动,这对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基层检察机关应当立足检察职能,加强执行力建设,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找准法律监督工作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结合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点,执法想到稳定,办案考虑发展,监督促进和谐,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基层检察机关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执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不少基层检察机关在执行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意识不浓、执行速度不快、执行力度不大、执行办法不多、执行能力不强等方面,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否则就会影响到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影响到执法公信力。新形势的发展对基层检察机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基层检察机关必须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检察队伍,而加强执行力建设,则是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同时,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与其执法公信力是相辅相成、呈正比例发展的关系:基层检察机关对内具有执行力,对外才会有公信力,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口碑,执行力越强,公信力越高,群众口碑越好,这也要求基层检察机关将执行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三、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执行意识,端正执行态度

1.培育执行文化,树立执行理念。秉承“忠诚、为民、公正、连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引导基层检察人员树立“不找借口,善于执行,创新争先”的执行理念,培养专注执著、创先争优和雷厉风行的执行意识。将“要盯紧,不要松懈;要主动,不要等靠;要实干,不要虚浮;要克难,不要推诿;要创新,不要平庸;要结果不要借口。”等执行文化内化到基层检察人员的思想和工作之中,从而实现支配其日常行为,自觉养成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完美的观念。

2.务实效能作风,增强执行责性。工作无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要勇于担当。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都要有满怀热情,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好。同时,强化工作作风、纪律作风、执法作风三个专项督查,重点围绕基层检察人员的“庸、懒、散、软”等方面开展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对执行力低下的基层检察人员要限期整改和责任追究,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方式,强化基层检察机关效能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执行力。

(二)提高队伍素质,夯实执行基础

1.提高基层检察人员的整体素能。首先,领导班子的综合能力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核心。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一个单位的执行力,要围绕提高决策指挥、学习创新、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在全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其次,中层干部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关键。各部门负责人处于上传下达的中间环节,中层干部要始终与党组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组作出的决定决议,带领本部门把各项工作贯彻好、落实好。第三,广大基层检察人员是执行力的主体和基础。每一名基层检察人员都要把自己溶入到检察工作大环境中,牢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把自己与基层院的荣辱和兴衰紧密结合在一

起,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2.着力培养基层检察人员四种能力。首先是岗位履职的能力。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历史文化、行政管理等知识的学习,苦练岗位专业技能,努力成为本岗位、本部门的行家里手。其次是服务群众的能力。在讲究执行方法和艺术,走群众路线的同时,还需提高基层检察人员协调群众利益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凝聚人心的能力,想方设法为群众谋利益,做群众的贴心人。再次是攻坚克难的能力。基层检察人员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拥有敢于碰硬,敢于突破工作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第四是团队协作的能力。牢固树立团队精神和“一盘棋”思想,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相互协调配合,敢于承担各自责任,不推诿扯皮,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共同推动基层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注重执行方式,改进执行方法

1.工作谋划上要有预见性。首先应该从工作谋划入手,时刻关注检察事业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上级的工作部署,对可能安排的工作有较强的预判力和敏感性,做到早调研、早安排、早起步,做好前期准备,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避免打无准备之仗。

2.正确领会上级精神,寻求执行途径。充分理解上级决策和部署的基本意图,认真分析形势,将各项检察工作进一步量化、细化、具体化,分阶段、分部门、分岗位提出具体目标、工作要求、工作期限、工作措施、承办部门、责任人、奖惩措施等,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和操作方案,为正确执行提供指导,指引方向。

3.抓住工作关键,在执行过程中求突破。关键点的解决往往代表着主要问题的解决、代表着整体工作的突破。同时也要关注细节,一方面,日常工作往往是细节或小事影响着全局甚至决定一件事的成败。另一方面,关注细节是工作质量提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在执行力上的落脚点。工作执行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细节认真、再认真,对关键点跟进、再跟进的结果。

(四)健全运行机制,提升执行效率

1.推行“常态化评查”制度。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执法规范程度和队伍形象建设的经常性评查,适时监测影响执法公信力的问题,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塑造公正廉洁执法形象,推动基层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队伍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2.健全绩效考评机制。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量化分解各项检察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检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制定相应的目标奖惩机制,实行目标动态管理,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不力,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坚决问责,责令整改。

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在基层检察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警双向选择等制度,进一步将竞争机制引入职务的晋升中,从而逐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功者奖,过者罚,劣者出”的竞争激励机制,让能干事的有想头,肯干事的有奔头,干成事的能出头,创造一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

关于加强高校预算执行控制的思考 篇7

一、目前高校预算执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控制是指利用预算实施对行为和业绩的控制活动。预算控制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预算控制是指对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分析和评价等环节实施的全过程控制;狭义的预算控制是指利用预算对经营活动过程进行的控制。本文针对后者, 即预算执行控制进行阐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预算执行控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控制环节不完备, 审核人员只按照预算项目总额进行总量控制, 预算管理人员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后控制, 在事前和事中环节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造成预算管理的困难。二是控制过程粗放, 由于未对预算执行实行精细化的控制, 造成预算经费使用超范围、超标准的现象大量存在, 严重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三是控制方法单一和僵化, 不能针对不同性质的经费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 造成预算控制过松或过紧, 专项经费使用与国家政策脱节等问题。四是预算执行中对预算调整管理不当, 预算项目随意调整、追加现象严重, 造成预算刚性不强, 缺乏应有的严肃性。

二、预算执行控制模式设计及分析

加强高校预算执行控制的关键是针对不同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方法, 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采用的预算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设计完善了预算执行控制模式并进行利弊分析。

(一) 核算系统额度控制

1. 额度控制思路

额度控制是在现有核算系统下引入“额度控制”系统模块, 对预算项目按照下达的预算指标设置额度, 通过“额度字典”在会计科目和预算指标之间建立关联, 使现有会计科目按照预算指标进行归类, 并利用“项目控制额度”功能达到对预算项目的执行进行实时控制的目的。下面以某部门办公费为例说明具体额度控制情况。

如表1所示, 通过建立预算项目, 预算指标, 额度控制指标和支出科目的对应关系, 该部门办公费项目下的所有支出都按人员费、公用费和设备费进行归类和额度控制, 减少了预算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保障了预算目标的实现。

2. 额度控制利弊分析

额度控制的优点一是适用范围广。无论是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还是常规专项经费, 都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控制。二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 效率高。三是管理集中, 操作简便。预算控制额度只能由预算管理人员进行设置和调整, 防止多头管理造成的混乱;额度一经设置便应用于整个核算系统, 审核人员只需根据系统提示对预算经费的执行进行事前控制, 不需进行其他操作, 减少工作繁琐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

额度控制的缺点一是计算机批量设置, 灵活性差, 即对所有的预算指标采用统一设置, 对需要调整的预算项目缺乏弹性控制;二是对于预算指标以外的具体预算内容无法实施控制。由于额度控制模块是核算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 设计功能相对较少, 所以对于诸如合同内容细节等方面的控制难以体现。

(二) 预算管理系统控制

1. 预算系统控制思路

预算管理系统是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为了预算管理的需要而开发的信息系统, 相对于额度控制模块其独立性更强。它涵盖了预算编制、预算下达、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考核全过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其预算控制功能是通过预算系统和核算系统的无缝对接和集成运行, 对预算执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来实现的。在预算下达时将预算系统中的预算项目与核算系统中的财务项目相关联, 在该经费执行时财务数据自动由核算系统导入预算系统, 在预算系统中生成预算执行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表包含预算项目的申请数、批复数、下达数、实际执行数及执行数与批复数差额几项基本信息。通过此表预算管理人员可以对预算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 当预算执行情况与批复情况产生差异时及时提醒并进行差异分析, 当差异严重时进行预警, 以便预算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调查差异原因, 分析是否进行干预或上报决策层, 以防范财务风险和管理漏洞。

2. 预算系统控制利弊分析

预算系统控制的优点一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用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外部系统, 它可以体现全面控制的原则, 将控制的资源对象最大化。全部的预算经费、所有与预算相关的信息都可以纳入该系统, 为预算控制服务。二是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手段。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 将执行数据导入预算系统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 实现反馈控制的目的, 减少手工登记预算账的差错率, 提高工作效率。

预算系统控制的缺点一是作为一个核算系统外的辅助管理系统, 它的作用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反馈控制, 无法实现事前控制的功能。二是该系统完全依靠计算机运行, 缺少人工判断。

(三) 预算书及合同库控制

1. 预算书及合同库控制思路

预算书及合同库控制是指由审核人员根据项目预算批复书或采购施工合同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的一种控制。预算书及合同库控制是一种人工的控制方法, 作为计算机控制的辅助和补充手段主要用于解决额度控制无法设定的事项。比如“会议费”这一预算指标, 额度控制可以控制批复的年度会议费的总额, 但对于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等具体事项无法用额度来控制。大型设备采购和建筑施工也是如此, 额度控制可以控制经费总额, 但对于即将付款的设备和工程内容、合同金额、收款方信息、隶属专项等内容是否与预算批复一致无法通过额度控制来解决。该类情况要想保持预算执行与批复的一致性必须采用人工查阅预算批复书或合同书这一控制方式。审核人员可根据唯一的预算项目编号登录预算管理系统查阅该预算项目的批复书, 或根据合同编号登陆合同库进行合同查询, 确定该笔支出的开支标准和开支渠道是否与预算批复相符, 与签订的合同一致, 是否存在超预算、无预算开支或与合同不符的付款行为, 从而达到预防和监督的目的。

2. 预算书及合同库控制利弊分析

预算书及合同库控制的优点一是能够实现事前控制的功能。审核人员在开支或付款前即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或付款信息进行了控制, 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二是作为人工的控制方法, 使用灵活。

预算书及合同库控制的缺点是效率不高, 不适宜大范围使用。由于该控制模式采用人工查阅预算或合同后再进行控制的操作手段, 降低了工作效率, 且存在人为影响因素, 因此只能作为计算机控制方法之外的辅助方法。

(四) 管理办法控制

1. 管理办法控制思路

管理办法控制是针对国家或主管部门有专门的管理办法或规定的专项经费实行的控制模式。国家下拨的一些财政专项经费比如“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等都有相应的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在预算执行时要根据不同的管理办法对不同种类的经费进行差别控制, 对于开支范围相同或相似的经费尽量采取计算机额度控制的方式, 对管理办法的特殊要求则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控制, 使预算开支符合管理办法的规定, 经费使用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2. 管理办法控制利弊分析

管理办法控制的优点是针对性强, 体现差别控制的原则。对不同种类的专项经费根据各自的管理办法进行专门控制, 不仅针对性强, 而且差别处理, 灵活性高。

管理办法控制的缺点是只适用于国家或主管部门有专门的管理办法的专项经费, 不适于其他预算经费, 适用范围不广。

(五) 预算调整审批控制

虽然从原则上讲已通过的预算一般不再进行调整, 但受内外因素的变化影响难免会造成实际情况与原有预算的差异, 因此预算调整作为预算执行的一部分应进行专门的控制。在预算执行控制中针对预算调整应采取审批控制的方法, 区分不同情况赋予不同的审批权限点。1.对同一预算项目内不同明细指标间的调整审批权限由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来履行。2.对预算项目间的调整要由预算执行部门提出调整申请报预算管理部门审批。该类调整的审批权限点设在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人处。3.对追加预算额度或新增预算项目的预算调整要实行最为严格的控制。在未保证有确实资金来源时该类预算调整不予批复, 以防止产生赤字预算。如发生重大政策变化及特殊事项确需对预算进行追加或新增时, 在有资金保证的前提下由预算执行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阐述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 提出采取的措施和预算的调整数额。该预算调整要和预算编制审批一样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经过各级审批后最终的审批权限落在学校决策层。

三、预算执行控制模式的综合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运用各种预算执行控制模式, 主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一) 灵活采用、完善控制模式。

比如, 针对前述额度控制灵活性差的弊端, 可以采用选择性额度控制和分次的额度控制进行弥补:1.选择性额度控制主要解决预算控制强度的问题。对重点指标实施重点控制, 即一旦赋予控制额度便绝对不允许超支;对非重点指标实行可调剂控制, 即在一定控制幅度内允许超支;对个别支出弹性比较大的指标可以实行不控制;对绝对不允许开支的科目可以设置零额度, 即额度为零加以严格控制。2.分次的额度控制是解决预算控制时间的问题。预算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对预算经费的下达和控制并不是年初一次性完成的, 管理者要根据经费使用情况、业务进度和实施计划下达预算经费, 以增强学校对预算经费的调控力度, 避免年初一次性下达造成年末预算紧张或资金浪费的情况, 相应的对预算的额度控制也必须分时间分次进行。分次的额度控制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每次下达预算经费时确定相应的额度控制总额, 每次都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总体额度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活性强;第二种是对于可以确定比例的指标在最初确定固定的额度控制比例, 每次预算经费下达时, 系统按设定比例自动计算出控制额度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两种方法可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二) 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模式。

通过对高校预算执行控制模式的设计及利弊分析, 每种控制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高校不能选择单一的控制模式进行预算执行控制, 而应根据预算经费类型和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模式。高校预算经费一般分为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基本运行费和各项业务费以及专项经费四类, 控制模式运用方法为:1.人员经费作为重点控制的经费采用不允许超支的额度控制模式。2.日常公用经费要分别对待, 一般的公用经费采用可调剂的额度控制模式, 而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则在额度控制的基础上加入预算书控制模式进行重点控制。3.基本运行费和各项业务费由于使用比较灵活, 所以采用松散式的管理方式, 总量不超预算即可。4.专项经费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强度的额度控制模式, 并对其中的国拨专项经费采用管理办法控制模式, 设备和工程专项采用预算书和合同库控制模式进行专门控制。5.对以上四类预算经费的执行都要运用预算管理系统控制模式进行反馈控制;对四类经费的调整都要进行调整审批控制。针对不同预算经费类型运用的预算控制模式如表2所示。

通过不同经费不同控制模式的综合运用, 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 在需要人工判断的情况下辅以人工控制, 达到横纵交叉立体全方位的控制效果, 将预算执行控制落到实处, 起到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高校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全面预算管理.中信出版社, 2011.

[2]王志雄, 刘运国.基于双视角的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以广东某文科高校为例.财会通讯, 2010 (04) (上) .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学风建设

学风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一所高校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树立和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条件,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能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办学的品位,展示师生的学习风貌。因此,学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学风的内涵

所谓学风,简言之,是指学习方面的风气。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有学者认为:“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一所学校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学风的内涵是学校的治校理念和办学思想、教师的培养目标和工作作风、学生的求学过程和精神面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总之,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学习作风和精神风貌,是在长期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一种风尚。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状况主流是好的,是积极的,但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不良风气、学校学习压力不足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学风建设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热情以及考风考纪都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自习、晚修到图书馆看书学习的学生少;第二,学习习惯差。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课余学习的学生少,沉迷于上网、聊Q、谈恋爱、玩游戏;第三,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认真,玩手机、打瞌睡,部分同学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少数学生考试作弊等。对于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1.高校“扩招”后新生素质下降

自1999 年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一些高职院校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部分学习基础差或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也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2.社会用人单位重文凭轻素质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更看重高文凭,这对潜心向学的高职院校学生造成了冲击,学历层次低,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前景暗淡”,导致部分学生不思进取,缺乏学习热情。

3.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有的学生认为现在就业不完全注重能力和素质,而是看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托人情拉关系等不正当的手段,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管理层的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成,学校工作的重点放在定位发展、专业建设、人事配备、招生就业以及基础建设等方面,学风建设未得到充分重视。

2.教风不严的影响。学风问题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也是教师的教风和治学态度的问题。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教学内容不能深入研究,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单调,少数老师只教书不育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

3.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工作积极性发挥不够。这些年由于学生人数急剧增多,每个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太多,工作难以细致深入,有的管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习兴趣不浓。大部分高职生自身素质较低,他们在中学阶段处于中下游水平,基础较差,缺乏成就感,虽上大学但未脱离高中生的心理行为,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致不高。

2.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高职生由于自身基础差,在心理上存在自卑感,认为无学位可拿,学业已到顶,加上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学习热情下降,认为只要混个及格毕业就行,因而淡化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放低了对学习的要求。

3.学习纪律松懈。不少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经验,思维能力、心理发展和行为举止显得幼稚,缺乏自制自律,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把主要精力放在交友、娱乐和上网,不惜荒废学业。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高职院校的学风问题由多方面原因引起,其状况不尽如人意,令人堪忧。学风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倡导学风。

当前影响学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而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工作抓起。学校应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以培养优良学风为宗旨,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学生文明修身行动为主题,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学生行为,强化日常管理,形成良好学风。新生入学教育,是加强学风教育的先导。教师要通过理想、信念、诚信、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有关奖惩制度对学生教育,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求学要勤,严谨刻苦,增强自律和自制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加强专业教育,把专业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开展自立自强的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增加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为学风建设提供坚实保证。

2.狠抓师德和教风建设,示范学风。

教师要以身立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教风是教师德与才的综合表现,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广大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在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加强师德教育。师德是良好“教风”形成的基础。教师自觉遵守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增强实施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执教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第三,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授课,及时答疑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将育人工作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第四,加强教师的考核与管理,进行教学检查经常化、制度化,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和学风建设的氛围。

3.强化考风考纪,强化学风。

考风考纪是学校学风建设状况的重要体现,既是衡

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学风的具体体现。考试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衡量教学质量、确定学业成绩的主要手段,是反馈教与学信息的有效途径。组织好各类考试,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将考试作为学校治理整顿教风和学风的突破口,制定更为科学的考试制度,加强考试管理,实行教考分离;二是在大考之前,教务部门要召开考前端正考风会议,向监考教师和学生宣讲强调考试纪律,要求师生维护考场的严肃性;三是严肃考纪,加强考场巡查,对违纪舞弊的学生和监考教师不包庇,严格按学校有关考试管理制度处理。

4.以专升本和就业为导向,引导学风。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毕业后的出路即专升本和就业,这是他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学生“热点”问题与学风建设结合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第一,高职学生大多高考成绩较低,但许多学生仍渴望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正确引导和教育这些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对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大有帮助;第二,就业指导工作从新生开始并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倡导学生结合自身和专业的特点,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及将来工作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各种能力,明白择业的成功是靠自己的综合素质,把学习变为一种自觉行为,让“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

5.加强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建设,端正教风。

学风建设不只是教务处和学生处的事情,需要教学、管理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增强学生工作系统的驱动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导。一是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在第一线从事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要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指导和督促,使他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各系领导、专业主任以及任课教师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学风建设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来。三是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要求他们积极投身学风建设,主动关心同学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和能力。

6.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风。

学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风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也影响到学生的个人成才。第一,要依靠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开展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文明健康的活动,这些活动要以学风建设为出发点,寓教于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营造优良的学风氛围。第二,强化社团的育人功能。高职学生爱思考,爱选择,表现欲强,大力扶持学生社团,鼓励老师积极参与指导,丰富与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学校要努力培育学术氛围,举办学术讲座,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开展专题人文系列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与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风。

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是一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高职院校来说,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只要制定学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措施,把各项学风建设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为建设优良学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在实践中常抓不懈,这样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学风建设好。

参考文献:

[1]刘玉屏,李秋平.试论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培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06).

[2]王海翔.试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9).

[3]苏运来.搞好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之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

上一篇:舌尖上的美味作文1000字下一篇: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