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工作方案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改革工作方案(共8篇)

企业改革工作方案 篇1

为推动我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创新,根据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全面实施企业(单位)一套表工作总体规划的通知》(国统字[2011]4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企业一套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区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企业一套表”改革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提高一减轻”(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为目的,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积极稳妥”原则,在科学有效实施《广西企业一套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促进我区统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组织机制

区政府已经成立由黄明才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区府办分管副主任、区统计局局长为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统计局,在实施期间集中办公,按照“专业服从专班、分管协助主管、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服务下级”的联动工作机制和组织保障模式,专门负责企业一套表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具体任务、范围及内容

(一)试点任务

根据国家“企业一套表”试点总体方案及要求,我区利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采集平台,系统地对国家“企业一套表”方案、组织方式、业务流程和数据采集平台可行性及相应配套条件等进行全面试点。具体是:

1、研究制定企业统计调查核心指标体系、统计单位标准及使用规定和主要元数据标准。

2、统一规范统计调查业务工作流程。

3、以“企业一套表”方案为主导建设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将现行的统计业务及管理活动集中到平台上,满足统计业务处理、统计日常管理、统计分析决策、统计信息服务的需要。

4、初步建立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统一认定年、定报统计调查单位的工作机制。

5、初步建成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实现全面调查企业原始数据联网直报和在线处理数据。

(二)试点范围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资质以上建筑业。

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

4、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

5、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三)试点内容

“企业一套表”试点按照5个主体专业,实行5个“企业一套表”

制度。其中,除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5个主体专业外,主要将劳资、能源两种专业报表归并到5个“企业一套表”制度中。

定报试点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劳动工资、能源消费等。

定报试点具体内容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一套表。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工业生产、销售、产品产量,财务状况,能源,劳动工资等。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统计一套表。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建筑业企业生产,财务状况,劳动工资等。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统计一套表。包括:单位基本情况,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库存情况,财务状况,劳动工资等。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企业统计一套表。包括:单位基本情况,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能源消费情况,劳动工资等。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统计一套表。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资金和土地开发情况、施工销售及空置情况,劳动工资等。

四、报送方式

“企业一套表”采用网上直报的方式报送报表,由企业登录省统计局外网,在专用的“一套表报送频道”中直接报送各类报表。报送网址:

http://lwzb.gxtj.gov.cn:9062/dr

为满足网上直报要求,试点企业需配备能上网的电脑一台,其配置要求:CPU奔腾4以上、内存512兆以上、操作系统windowsxp以上版本、浏览器IE6以上版本、互联网接入速度512KBPS以上。企业暂不具备上报条件的设立代报点,代报点设在各相应乡镇统计站,由乡镇统计站暂时代报。

五、报送时间及要求

从2011年9月开始,采用“企业一套表”方式采集定报数据,实行“双轨制”报送。即一方面按“企业一套表”方式采集数据及上报;另一方面按原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报表收集、审核、汇总上报流程保持不变。

从2011年12月开始(在数据采集平台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导出正常,能满足工作及专业上报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实行“单轨”运行,即采用“企业一套表”方式采集数据,并按照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时间上报各类报表。

六、组织实施方式

(一)区统计局各专业股室(中心)负责本专业“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于8月底以前完成对企业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程序培训。

(二)各部门负责试点单位数据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数据不合要求不得录入上报。

(三)网上直报企业单位名单一经确定不得擅自变动,各专业试

点单位的增减变动、基本信息的调整由区统计局严格按程序审批备案,市统计局审核批准后方能进行调整。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为了保障“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的有效推进,区政府成立“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确定分管领导,抽调专门人员,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严格按照本试点方案的规定和安排,积极部署,精心组织,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

企业改革工作方案 篇2

目前, Java EE已在政府、金融、通信、电力、商务、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IDC统计数据显示Java EE人才占软件开发人才需求的80%左右。当前的矛盾是:社会对Java EE程序员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 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的矛盾[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企业解决方案课程, 采用Java高级框架应用开发案例教程作为教科书, 目标是提高学生在Java知识领域的专业能力, 培养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Java EE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将成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尽快上手的重要保障。

一、改革思路

课程前期, 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选择项目、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坚持自主性原则, 采取自觉方式, 通过学习、借鉴、实践、认识, 自主、自觉确立主题。项目题目确定后, 教师指导学生将流行的框架与项目需求有机结合, 指导学生根据课题选择合适的Java EE框架, 广泛查找已有的解决方案作为参考, 采取快速原型法设计项目, 协作进行正式项目开发和代码编写。项目后期, 制作PPT和演示设计成果, 回答其他小组同学和指导老师的提问及讨论各自项目设计的优缺点, 并写出总结报告。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方案

《企业解决方案》教学改革通过项目案例驱动教学, 以分阶段教学为主、分侧重点的教学考核方式为辅, 完成课程目标, 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Java EE开发人才。

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采取相应的评估标准: (1) 基础阶段的教学, 采取上机作业30%、出勤20%、考试成绩50%, 考试成绩由学生理论答题确定, 强调对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考核。 (2) 提升阶段的教学, 采取上机作业40%, 出勤20%, 上机项目综合考评40%, 考评以上机操作为主, 强调平时训练的重要性, 侧重对学生个人的综合技能考核。 (3) 实战阶段的教学, 以项目设计为主, 项目设计内容占100%, 考核学生个人或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能力。考评以学生答辩的形式进行, 教师和其他学生团队一起对其进行评价, 以达到相互学习与提高的目的。

三、课程改革的效果

本课程改革项目, (1) 初步完成了两个年级学生 (计科10级60人、11级73人) 的教学, 受益学生133人。 (2) 2013-14学年第二学期, 参加了山东工商学院第四轮课程观摩活动二级学院观摩课。 (3) 为配合教学的进行, 基于Moodle平台初步搭建了一个Web教学交互环境, 可以在平台上对注册学生进行课程答疑, 作业布置和简单的知识测试。该课程对上课学生开放了访问网址, 只有登记注册的学生具有访问权限, 确保了网站的安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本专业的高年级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开发、测试、维护基于Java EE架构的Web应用系统的能力。完成课程学习后, 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能够按照软件工程的步骤开发一个完整的基于四层体系结构的Java EE软件项目。

四、反馈与改进

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 课程面向大学四年级毕业生, 开设在第四学年上学期, 部分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训或准备考研, 导致学生的课程动手参与度不高。 (2) 考核方式变动, 学生不太适应, 综合考评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未来的改进思路: (1) 结合课程讲授中出现的新情况, 计划对学生的教学培养方案进行微调, 将本课程的开设时间跨度从12周压缩到8周, 增加每周的课时量。通过短期集中授课, 提高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热情, 错开学生找工作和考研的时间段, 可以适度强化学生的学习与动手能力。 (2) 考核方式进行微调, 以项目实践为主, 细化项目考评各个环节的评分标准。

参考文献

[1]刘荣富, 王烈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 2010 (7) .

[2]邵奇峰.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 (10) .

企业改革工作方案 篇3

一、总体要求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事业。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实现普通高中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落实好国家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旺盛需求,通过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探索全面实现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目标的新机制。

(三)积极稳妥的原则。充分借鉴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经验,科学规划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交流协作,坚持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认真落实、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四)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全省各级各类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实际,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新课程改革,改出特色、改出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利于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不同的学校层次和层面上推广实施。

(五)以校为本的原则。普通高中学校是新课程改革的主体,亦是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的具体对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尊重普通高中学校在课程改革工作中的自主权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目标任务

(六)构建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科研单位和学校的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形成学校自主、区域统筹、多元参与、资源共享的课程机制,建设充满活力、符合时代需要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七)构建普通高中课程管理新机制。探索和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方向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新机制,构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格局。

(八)构建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新机制。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合理设置选修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保证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维护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严肃性,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九)构建普通高中课程评价新机制。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通过实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以及推进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及录取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十)构建普通高中教材选用新机制。在省教育厅的规划和指导下,建立健全符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材管理与选用机制,实现教材管理与选用的规范有序、公正透明和科学民主。建立既相对统一、又丰富多样的教材使用格局,以满足不同地区和学校对教材选用的需求,保障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最终实现。

(十一)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新平台。通过实施和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促进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普及与推广,为教师素质的提升和专业成长提供广阔平台,藉此建设一支数量满足开课需要、能力适应课程要求、结构符合课程规定、素养一专多能的现代教师队伍。

(十二)构建教学管理新制度。通过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科学指导学生选课,严格学分管理等,建立有利于新课程实施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十三)构建教育教学研究新模式。积极开展基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研究,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指导,加强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努力寻求适合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教育环境。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重点工作

(十四)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学习活动,充分认识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质,切实接受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十五)科学决策,规范实施。广泛听取意见,科学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教材选用、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学生选课、师资培训等规范性文件,保证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规范实施,有序推进,稳步发展。

(十六)创新评价,促进发展。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并将评价结果与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挂钩。学校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评学生的学业修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全省将建立统一的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构建发展性评价制度,及时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有效提高。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相统一,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评价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增强评价过程的反思、对话、交流和理解,营造轻松活泼的、富有激励作用的教学环境。

(十七)开发资源,建设课程。积极开发普通高中各学习领域的课程资源,鼓励普通高中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建立校际资源交流与共享机制,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效能。准确理解新课程方案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把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十八)全员培训,全程提高。在国家和省两级教师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州(市)、县(市、区)级和校本培训。通过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等多形式和多样化的培训,完成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任务,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和力量,发挥师资培训、教研部门等机构的作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培训、咨询、服务、教师培养和提高等工作。

(十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停开、削减通用技术、艺术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必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在按规定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计划,逐步开设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一级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不得低于选修模块总数的60%,二级及以下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不得低于选修模块总数的40%,两类学校均须逐年提高选修课程的开课比例,达到国家要求。

(二十)建立制度,合理选课。建立和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普通高中成立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下设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的学科、模块、时间、任课教师,课程说明,及选修课注意事项等),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实施。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和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合理选课,制定富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二十一)整合资源,提高效益。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进行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重组与优化,充分发挥其效益。完善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建设,发挥其指导功能,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健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研修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引进、开发与用好报刊、杂志、电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样性课程资源。利用和争取学校所在地的工厂、农村、部队、社区、中等职业学校、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二十二)加强科研,建设样本。省教育厅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项目课题研究组,组织力量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各项重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及时解决课程改革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推广应用研究成果。省教育厅选择各层次、各类型的普通高中60所,建立省、州(市)共管的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样本学校要按照国家和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在新课程改革重点、难点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或课题研究并有所突破,成为全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示范基地,切实为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成功经验。省教育厅将对课程改革成果突出的个人、集体、科研项目和课题等进行表彰奖励。

(二十三)配齐教师,满足需要。争取在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开课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需要配备师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学校合理编班教学,控制班额。学校要有计划地从师范院校、工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遴选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满足教学需要。要重点加强新增课程教师的配备,以保证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

五、组织领导

(二十四)组建各级领导与实施工作机构。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专家工作组,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保障。

成立由省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任组长,省教育厅厅长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成立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及配套措施,全面部署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由省教育厅厅长任组长、相关副厅长及招生考试院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省教育厅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人事处、财务基建处、基教处、职成教处、高教处、师范处、督导室、德育处、体卫艺处、省教科院、省电教馆、教学仪器装备中心、报刊社等处室主要负责人组成。

在改革工作实施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专家指导组,推进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和学科教学研究,为新课程改革的行政决策、实施、监控等工作提供咨询和专业支持。

各州(市)、县(市、区)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参照成立相应的领导、实施和指导工作机构,落实好国家和省的政策、部署及相关工作,加强对当地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管理、指导和服务。

各普通高中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等工作。

(二十五)明确各级部门及学校工作职责。省教育厅在教育部的指导和省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规划和推进工作,各州(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工作方案,推进当地改革工作有效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联系基层和学校制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形成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教科研机构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功能,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高等师范院校要积极参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发挥其应有作用。普通高中学校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普通高中学校建立健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教育教学评价和教科研等机制,逐步建立以校为本、以学生为本、体现学校特色的新课程体系和学校管理制度。

六、保障措施

(二十六)政策保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出台一系列与新课程改革工作密切相关的教师编制、经费投入、教学管理、督导评估、招生考试、条件装备等配套政策,保障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十七)经费保障。省财政设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专项经费,州(市)、县(市、区)财政应增设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专项经费,用于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培训、研究、指导以及相关配套建设等工作。

(二十八)指导保障。整合专家力量,组建一支服务于新课程改革指导工作的专业技术队伍,加强智力支持和业务指导。普通高中学校组建各自的专业咨询和专家指导队伍。

(二十九)培训保障。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省高中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制定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机制、培训方式和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十)师资保障。高等师范院校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根据改革需要,主动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创新培养模式,为普通高中学校输送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合格师资。

(三十一)督导保障。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制,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纳入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范畴,适时对当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督促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为顺利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三十二)舆论保障。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建立政府各部门、社会、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课程改革机制,营造“领导重视、群众理解、社会支持”的舆论氛围,为新课程改革实施提供舆论保障。

公司改革方案及企业资金情况汇报 篇4

情况汇报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二○一六年三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现将发展有限公司情况、存在问题和需要领导帮助解决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公司情况

下设办公室、投融资部、工程建设与物管部、文化遗产保护与项目服务部、市场营销部。

公司经营范围:许可经营项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零售;艺术表演服务;餐饮服务;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批发与零售。

一般经营项目:景区管理、园林绿化建设,公共设施投资,市政工程施工;旅游开发、旅游工艺品的设计研发及生产、农副产品开发、初级农产品销售,工艺美术品、收藏品鉴定及其他文化艺术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商务服务;多媒体设计、动漫及衍生物设计、美术图案设计及相关专业化设计服务;工艺美 术品、收藏品、百货销售;文艺创作、艺术创作服务,景区内游船出租活动(不带操作人员);旅游纪念品销售。

2、公司管理成果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目前正向市规划局申报审批。二是对改善村庄交通,村庄建筑风貌整治、村庄环境整治,增设交通旅游停车设施,公共厕所,实现村庄雨污分流等;新建游客中心、垂钓基地,水上旅游线路,红色文化馆,民俗一条街,12家农家乐,杨柳村农事园等旅游要素,带动就业212人。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已成功被国家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民村、中国传统示范村落,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成功举办两届龙舟比赛,一届山地自行车比赛,知青寻根活动等。

四是对上争取资金。开园以来共计争取省市规划、发改、财政、旅游等八家单位资金共计635.9万元,其中仍有300万在街道账上。

3、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区域的优势前景认识还不足,发展定位不高,存在困惑和迷茫,导致发展理念上缺少准确的定位、科学的把握和统盘的考虑。

(二)公司因四家股东,领导层虽有但不坐班,与 街道之间在推进项目建设上不能形成合力。

(三)优良资产不足。特别是赢利性资产缺乏,公司发展受限。

(四)核心景区可经营性项目受限。景区内开发经营性项目缺少经营项目,也缺乏专业化团队,景区活力不足。

(五)企业负担严重。巨额贷款使公司背负了严重的债务包袱。

(六)依托于门票经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公司资金投入和借贷情况

1、资金投入与支付情况(截止2016-2-29)

2、借贷情况(截止2016-2-29)

借款情况:截止目前公司向共计借款5000万元。银行贷款情况:银行贷款1.3亿元。

3、还款计划: 4、2016年公司当年资金使用量:共计约9000万元。

三、2016年融资方案

1、融资规模:用以往项目包装约2.5亿元(操作银行计划放在浦发银行);

2、期限:5年期,第一年为宽限期,只付息、不还本,2-5年平均还本或逐年递增还本;

3、项目建设内容:古建筑物修缮、保护及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便民服务中心工程等;

4、担保方式:

5、还款来源:建筑物租赁收入、门票收入、农家乐运营收入、水上项目运营收入、财政补贴、景区内经营性用地出让收入。

6、资金使用方向:老工程款支付、安置房工程款支付、银行贷款本息、土地收储征用等前期费用。

★需要领导帮助的问题: 自有资金需增加:

四、公司的战略选择

1、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使公司管辖的区域发展成为具有地区水准的综合性、多功能、高品位的乡村生态旅游和乡村轻度假,居家健康养老旅游区;基本形成以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科技种植产业、生态型文化娱乐产业的集约型旅游业经济区;发展成为生态平衡、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乡村生态旅游区。

区域旅游定位:城市乡村休闲综合体——近郊独具特色的开放式民俗文化休闲地,以家庭周末休闲、社交体验为主的乡村休闲综合体。

2、多元化发展战略

公司应扩大经营范围,吸收外部资金投入,逐步 向餐饮、酒店、娱乐、购物、旅游地产、健康养老地产、农业种植等领域扩展,壮大经营规模,拓展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公司发展。

3、加快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股权多元化。引入资金和专业团队。采取公私合营模式,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建议从江苏省发改委公布有PPP业务的项目名录中或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中寻求合作伙伴,经过深度洽谈和规划调整,逐步将项目上升到区级层面。

企业改革工作方案 篇5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制说明

一、基本情况

(一)XXx基本情况

XXX有在职在岗管理人员 人,包括领导班子成员 名、中层干部 人、司勤人员 名。

(二)公务用车基本情况

企业现有用于项目生产经营、商务活动等日常交通保障公务用车 部(其中:越野车 部、小轿车 部、客车 部、工具车 部),车辆的管理养护、调度运行均由企业党政办公室负责,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均未配备有专用车辆及专职司勤人员。

(三)车辆及人员费用情况

201X年X月至201X年X月,企业公务交通总支出约为

万元,主要为路桥费、油费、维修保养费、车船税、年审费、车辆保险费及司勤人员支出等。

二、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企业本级。包含所属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本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及其下属各级全资、控股及实际控制企业。本方案适用的岗位和人员主要是指场本级领导班子成员(即:企业负责人),以及在职在岗管理人员(即: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关于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来车改〔2018〕1号)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执行;管理人员参照“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各级各类事业里位中在编在岗人员”参加公车改革,报经来XXX审核同意后执行。如遇有与政府相关文件或政策相驳的,按照政府有关文件规定调整执行。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具体内容

(一)参改人员及保障方式

企业纳入改革范围人数共

人,其中企业领导班子成员

人,中层管理人员

人。

1.保留实物保障公务用车人员:无。

2.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人员:企业正职 人,企业副职

人,企业管理干部正科级

人,副科级

人,科员以下人员

人。

(二)保留公务用车的数量、用途及管理方式

鉴于企业现有车辆的情况,以及企业建设项目较多且距市区及乡镇较远,为便于企业应急保障和建设项目检查,企业申请保留目前使用的一辆越野车、两辆小轿车、一辆皮卡车,车辆由企业党政办公室按照《XXX企业改革后公务出行保障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从严管理。

(三)取消公务用车的数量及处置方式

企业保留原使用车辆

辆,拟取消

辆公务用车。涉改公务用车由企业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车改办”)向上级管理部门申报,经上级部门审核批准后,进入拍卖处置程序,处置取消车辆。

(四)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1.企业正职按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放; 2.企业副职按每人每月1200元的标准发放;

3.企业管理干部正科级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发放; 4.企业管理干部副科级按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发放; 5.企业管理干部科员及以下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 6.下属二级企业班子正职(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按1200元/月标准发放。

7,下属二级企业班子副职(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农艺师、总会计师)按800-1000元/月的标准核定。

8.相当上述职级不同称谓的其他人员公务用车补贴标准按相应职级核定;兼任职务的人员,其公务用车补贴按其最高职级标准核定,不得重复领取。

9.补贴发放方式:按月发放。10.计发时间:2018年9月1日始

(五)司勤人员配备及安置

企业配置有

名司勤岗位人员,拟留用 名司勤人员,根据《XXX企业驾驶员分流安置方案》统一安置司勤人员。

(六)节支率测算

改革前(201X年X月至201X年X月),企业公务交通车辆及人员总支出为

万元,包括车辆运行费和司机支出费用。其中,车辆运行费用总计16.61万元,主要为路桥费、加油费、维修保养费、车船税、年审费、保险费等;司机支出总计

万元。改革后,企业公务交通运营费节支率将能下调

%以上。

(七)保留公务用车的标识化办法

对拟保留车辆实行标识化管理,按统一要求喷绘标识。

(八)改革起止时间

2018年9月1日起计发企业公务交通补贴,2018年12月底前完车辆改革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改革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

企业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班子副职同志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负责牵头推进和协调日常工作,确保工作严肃有序,并逐级落实责任。

(二)改革后公务出行保障的社会化替代方式

改革后,鼓励采用公共交通公务出行,同时根据《XXX企业改革后公务出行保障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对符合规定的公务出行进行补贴。

(三)改革后保留公务用车的管理办法、相关监督措施 企业根据文件精神,明确改革后公务出行的保障方式,对今后的公务用车的购置(租赁)、更新、保养、维护以及日常使用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同时,企业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程序,规范公务用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切实做到每辆公务用车每次出行的详细信息有据可查。

附:XXX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XXX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有效解决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参照市车改办《关于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来车改〔2018〕1号),结合我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为目标,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统一、与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新型企业公务用车制度。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以保障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为原则,按照“坚定不移、平稳和谐”的方针,采取“整体推进,同步实施”的方式进行改革。

(二)注重实效。切实降低公务用车费用,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企业领导人员从业行为,促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三)统一模式。实行统一的公车改革模式,执行基本相同的改革政策。

(四)公开透明。广泛征求对公务用车改革的意见,严格规范实施过程,并接受社会监督。

三、车改思路 按照“取消公务车辆、限额货币补贴、市场运作保障、同步组织实施”的工作思路,拍卖处置企业原有部分非生产经营性公务用车,企业管理人员在本场行政区域内的公务用车改为定额货币补贴,本场行政区域外公务及重大商务活动通过公共交通、购买交通服务等市场化途径解决;保留原有的1辆越野车和2辆小轿车以解企业商务接待及日常必要的经营和商务活动用车,保留1辆皮卡车以解决企业应急用车需求。同时,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解决用车补贴核定、租用车辆、应急车辆使用管理等相关环节的规范问题。

四、工作内容

(一)确定对象范围

1、公务用车改革的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企业本级,及所属的各级全资、控股及实际控制企业。

2、公务用车改革的对象:本方案适用的岗位和人员主要是指上述企业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企业负责人(以下简称“班子成员”),以及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在岗在职管理人员及其他岗位和人员(以下称“管理人员”)。

3、分步实施公务用车改革:班子成员按照市车改办《关于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来车改〔2018〕1号)文件规定的企业负责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执行。管理人员参照“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中在编在岗人员”参加公车改革,但须报经XXX审核同意后执行。在公车改革执行过程中,如遇有与政府相关文件或政策相驳的,按照政府有关文件规定调整执行。

(二)核定涉改车辆

对非生产经营用车进行核定,原则上所有的小轿车、越野车商务车、中小型客车等非生产经营用车辆一律列入车改,取消所有非生产经营性公务用车。

(三)拍卖出售公车

对核定的涉改公务用车,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中介机构评估作价,评估结果经确认后,根据国家有关国有产权转让的规定,由企业统一组织,采取车、牌分离方式公开拍卖。

(四)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

1、场班子成员公务交通保障方式:改革班子成员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实行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取消为班子成员个人配备的公务用车,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在XXX范围内的普通公务(应急和重大商务活动除外)出行不得使用公务用车。在XXX范围之外的公务出行,根据场本级差旅制度规定及实际情况采取公共交通、社会化保障或安排公务用车的方式进行保障。

班子主要负责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为市本级党政机关同级公务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的2倍(即:企业主要负责人按市本级科级每人每月750元的公务交通补贴的2倍,设定上限为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放),班子副职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高于主要负责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的80%(即:按本级主要负责人每人每月1500元的公务交通补贴计提80%,设定上限为每人每月1200元的标准发放),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同时报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其他符合条件人员公务交通保障方式:企业根据本级管理人员岗位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核定应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执行差旅制度保障公务出行的工作岗位或人员,并按照“分岗、分职、分档”的原则确定场本级管理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被核定为执行差旅制度的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企业本级关于差旅制度及规定,公务出行由企业统一安排公务用车的方式进行保障;被核定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管理人员,取消其公务用车安排,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在XXX范围之内的所有公务活动(应急和重大商务活动除外)出行不得使用公务用车,所发生的交通费用均由其本人自理。在XXX范围之外的公务出行,根据企业本级差旅制度规定及实际情况采取公共交通、社会化用车的方式进行保障。

管理人员公务交通货币补贴标准分别为:科级每人每月50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40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月300元的标准核定公务交通补贴;下属二级企业正职(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按每人每月1200元,副职(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农艺师、总会计师)按每人每月800-1000元的标准核定公务交通补贴。

3、有序实施经营和业务保障等其他公务用车改革:根据本场生产经营特点和机要通信、应急、生产技术服务、商务接待、执纪及特种专业服务等实际需要,按照实用节俭的原则适当的保留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其余公务车辆按规定先行封存,待评估定价后,公开拍买处理。

4、补贴发放方式:公务用车补贴应单独列帐,按月打入车改人员专用账户,不可提现或与工资并行支付。相当上述职级不同称谓的其他人员公务用车补贴标准按相应职级核定;兼任职务的人员,其公务用车补贴按其最高职级标准核定,不得重复领取。个人享受公务用车补贴的情况,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五)相关配套政策

1、企业应急、重要商务活动用车。因抢险救灾、处理突发事件、执行紧急公务、特殊岗位用车,配置的皮卡车,要设置特殊标识或用特殊号牌。重要商务接待、重大商务活动用车,采用保留的商务用车及市场化服务方式解决。采取市场化服务的方式,通过招投标选定汽车租赁企业,设定服务条件、确定服务标准、实行定点服务。

2、车改后留用车辆的使用管理。按上级核定留用的公务车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严格的用车管理制度,同时统一安装GPS进行监管,确保每辆公务用车每次公务出行的详细信息有据可查。

3、借(换)用车辆的处置。场本级及下属企业出借(换用)的车辆,原则上应在车改前统一收(换)回;特殊原因无法收(换)回的,经车改办核准,按规定办理产权转移(变更)手续。企业借用(占用)其他单位车辆的,车改前一律归还车辆产权单位。

4、驾驶员分流和安置。实施车改后,对在编驾驶员可采取工作调动、内部转岗、提前退休、自谋职业等途径妥善安置。

5、职务或岗位变动人员的车改待遇。享受用车补贴人员发生职务变动,从职务变动的次月起,按新任职务调整公务用车补贴;职务变动后不符合车改条件的,从职务变动的次月起,停止发放用车补贴;因各种原因被停止执行职务或调离的,从次月起(以文件时间为准)停止发放用车补贴;一个月请假15天及以上工作日的,取消当月用车补贴(公休假、病假除外)。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改革方案及配套措施经区党工委、管委批准后,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二)开展申报。成立由主要领导具体负责的车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机构及责任人员,向区管委及市车改办提交参加车改的申请报告,并附真实反映本单位有关情况的材料。

(三)组织实施。根据上级规定,要于8月25日前完成取消车辆的封存停驶工作。在办理车辆封存停驶手续后,次月起执行车改政策,向涉改人员发放公务用车补贴并执行相关配套政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规范操作。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且敏感的任务,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加强对公车改革的领导。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纪委(监察委)、党政办、计财科、劳动人事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公务用车改革各项决策的组织实施。

企业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在党政办公室下设办公室,并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车改业务和监督检查工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分别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要充分掌握车改动态,全面了解车改基本政策,规范操作程序,细化实施方案,研究处理各种问题,制定与车改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监督机制。

(二)统一思想,参与改革。要高度重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推行公车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形成全体管理人员充分理解和广泛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分工负责,共同实施。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在场车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根据各自职能和工作分工,研究制定车改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并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服务与政策解释等工作。

(四)严明纪律,确保稳定。公务用车改革,关系到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严肃纪律,强化监督。要严格按照公车改革政策,加强宣传教育,明确纪律要求,细化管理措施,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纠正、严肃查处,确保车改工作的平稳实施。

附:

1、企业公务用车补贴管理暂行办法

2、企业重大商务活动用车保障方案

3、企业应急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4、企业涉改公务用车处置工作方案

5、企业驾驶员分流安置方案

企业改革工作方案 篇6

第一部分 总体说明

一、课程性质

1.企业战略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于第四学期开设,课程除了具有自己的体系外,还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各门专业课程。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单纯依靠基本理论的讲解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具有重要意义。能否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框架,是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瓶颈”。

3.该门课程学习的渐变积累特点非常突出,突击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考核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以考促教。考核方案所规定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要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落实,促进教学方案的改进,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师钻研教学业务,自觉地应用教育技术。

2.以考促练。由于该课程渐变积累特点突出,因此强调平时的训练非常重要,考核方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练习的园地,也要将练习落实到平时,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考核要为学生练习的过程和效果提供真实的记录和科学的评价。

3.以考促用。通过考核,改变学生过分依赖背书的不良习惯,促进自觉结合实际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知难而进的精神,最终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总之,考核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评价。它是对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全面评价。

考核要促进课程核心内容和重点内容的全面掌握。因此形成性考核所设计的任务要准确地反映教学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在形成性考核中最大限度地对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内容都能得到训练。不同要求的内容要得到不同形式的训练。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将占到60%。与此相对应,终结性考试主要作用是对形成性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主要检验形成性考核过程是否落实,形成性考核结果是否真实。

第二部分 形成性考核方案

一、形成性考核的目标

全面掌握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并在教师指导及参加教学活动和讨论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形成性考核的任务

1.努力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角色感和现场感。

2.通过学生对“角色”的表现(主要作品),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高与不足之处,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及评分

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和作品题两种形式。单项选择题针对基本知识,适当体现应用,为完成作品题做铺垫和准备。单项选择题由计算机自动评分,采用题库自动组卷形式。单项选择题可反复训练。作品题是根据课程教学单元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结合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性考核包括四次单项选择题和五次作品题。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部分作品题采取题库自动组卷形式。(详见下表:形成性考核任务成绩合成表)

形成性考核任务成绩合成表

序号 2 任务内容

作品题

单项选择

作品题 单项选择

作品题 单项选择

作品题 作品题

分值

10 90 10 90 10 90 100

20% 20% 20%

占综合成绩的权重

20% 20%

教学单元

第一章

第二、三章

第二、三章

第四、五章

第四、五章

第六、七章

第六、七章

综合

四、形成性考核的手段

基于网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中央电大考试平台查看和提交形成性考核任务。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中央电大考试平台批阅学生的形成性任务。

五、形成性考核的管理要求

建议由辅导教师担任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评阅人,评阅人数以不超过30人为宜。建议辅导教师在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将讨论、案例分析认真落实,根据考核的要求选择案例。及时评阅学生的形成性作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疑难之处,并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指导。

形成性考核的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一:(由计算机从10 个问题中任选五个问题):学完第一章内容后一周内完成。

任务二:学完第二章后一周内完成。

(一)单项选择题

(二)作品题(由计算机从中任选一题):

任务三:学完第五章后一周内完成(一)单项选择题

(二)作品题(由计算机从中任选一题):

任务四:学完第六章后完成(一)单项选择题

(二)作品题(由计算机从中任选一题):

任务五:(由计算机从中任选一题):

第四部分 终结性考试

一、目标

1.检验学生形成性考核过程的真实性。

2.检验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二、任务

1.通过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有限数量试题的解答,从一个侧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偶然因素。

2.将终结性考试的压力向形成性考核转移。

3.命题设计体现与形成性考核和教学活动的联系,准确反映“训练”的效果。

三、形式

单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与作品点评题。开卷考试。

四、手段

基于网络,单项选择题由计算机自动评分。案例分析与作品点评题由人工评阅。

终结性考试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家经营婴儿奶粉的公司正准备进行多元化经营,你认为最优先考虑的业务领域是()

A.婴儿服装 B.青少年奶粉 C.孕妇装 D.鲜奶

答案:B

2.市场营销战略属于企业战略的哪一个层次?()

A.公司战略 B.竞争战略 C.职能战略 D.控制战略

答案:C

二、案例分析题(40分)

针对教学活动中讨论过的案例,选择与其类似的案例,在所属行业、业务数据、面临的环境方面作一些改变。

三、作品点评(40分)

企业改革工作方案 篇7

《方案》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 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 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方案》强调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国际接轨、统筹推进的原则, 明确了六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做好企业改革中员工的思想工作 篇8

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升员工改革共识

在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于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长期伴随其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统一员工政治思想,掌握员工思想动态,运用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权利和利益,改善员工的生活质量,解决广大员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不断的改革与变化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要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认识改革,解决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变革习惯性思维观念和思维定式,建立适应发展形势的思想观念。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广大员工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有人就会有思想,有思想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问题普遍存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离开思想政治工作,就无法疏通展开其他各项工作。在改革过程中,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好个人与企业、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关系,推动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三是人的思想来源于现实实践,指导员工改造世界和社会实践,形成新的思路,产生新的行为,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企业不断地前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必然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产生新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长期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保证企业改革与员工思想的一致性,形成促进发展的合力。

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预见性

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预见性,针对可能要出现的思想问题和行为倾向进行预测和超前引导,变滞后的批评处理为超前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把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问题解决在萌芽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引导员工端正劳动态度和作风,化解矛盾,促进经营生产发展,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一是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锻炼敏锐的洞察力。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要努力加强自我培养,养成头脑敏捷、多谋善断的思维方式,增强看问题的预见性。二是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变封闭思维为开发思维,变单项思维为辩证思维。三是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员工思想活动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做出正确的预测。

要处理好思想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助力企业深入改革提高生产效益。企业的生产水平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思路,还取决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找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利切合点,有的放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使改革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助力企业发展。一是企业越是改革创新,经济越是要发展,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适应这个变化,从服务生产经营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无形力量,增强企业凝聚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二是结合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实践中,一个单位的生产搞得好不好,经济效益高不高,员工的合法效益有没有得到切实的保证,员工思想是否安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员工的心情比较舒畅,干群关系融洽,生产经营便会有成效。反之,思想政治工作松懈,缺少员工的参与,领导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用行政命令代替思想政治工作,便会在员工心理积压不满情绪,影响企业发展。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在传统的工作方法上进行改革与突破,思想政治工作将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适应新的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新途径,加强工作载体建设,搭建以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系列活动平台,拓展改革创新的渠道,开拓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创新精神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战斗力。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建材公司石油石化设备二厂)

上一篇:党委工作报告(2011)下一篇:动漫音乐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