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质量标准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专业质量标准(精选11篇)

护理专业质量标准 篇1

护理质量与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重点强化前馈控制,加强同期控制,定期反馈控制,每个月对各护理单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护理检查及抽查。

检查内容:护士素质、病房管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急救物品、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基本理论、护理专科知识等。

具体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护士素质

1.思想上:尊重患者,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服务热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注意保护患者权力、隐私,鼓励患者尽己义务,不与患者发生争执。

2.技术上: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实践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3.仪表上:按要求着装,举止端庄,不浓妆艳抹。

4.行为上: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协作,做到“四轻”、“六知道”,完成护理工作。

二、病房管理

1.病房保持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小桌、床上、床下、窗台无杂物),护士长有管理措施。

2.认真执行护患沟通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患者出院时护士长要征求患者意见,必要时追踪回访。

3.护士长要有风险意识,要经常组织护士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4.对探视、陪住有管理措施,保持病房的良好环境,确保患者有良好的治病养病环境。

5.护理人员遵守工作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不脱离岗位,经常巡视,及时满足患者需求。

6.病房各种用物放置有序,做到规格化管理。

三、基础护理包括特护、I、Ⅱ、„级护理(要求合格率≥90%)1.晨晚间护理:要求病室整洁,舒适,空气新鲜。质控组检查:床单位,患者卫生情况,整床扫床情况,室内卫生。

2.分级护理要求

(1)检查I级护理患者的手足、口腔、头发、皮肤、会阴清洁、指(趾)甲。责任护士对I级护理患者做到“六知道”。

(2)检查Ⅱ、Ⅲ级护理患者的情况,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生活护理,对老年、体弱等特殊患者应加强照顾并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坠床及摔伤。

(3)对卧床患者应用评估表进行皮肤评估,对不可避免性压疮患者进行预报告,对发生压疮患者填写带入压疮报告单。

四、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合格率≥95%)1.书写护理病历,填全表格中各项内容,无漏项,记录及时,突出专科特点,字迹工整无涂改及错别字。

2.运用医学术语,重点突出描述病情及效果评价,要真实,病情内容各班要衔接,出入量记录要准确、及时。

3.出入院评估单、医嘱单、危重患者记录单,要签全名,字迹清晰,可辨认。

4.体温单眉栏填全无空项,体温单绘制点圆线直,不间断,符合要求。

五、急救物品管理(要求完好率100%)检查内容:

1.急救物品:氧气,吸引器,呼吸机,心电图机,胃肠减压器,电插座等。

2.抢救车内急救物品,各种注射用物,急救必须用物(开口器,舌钳,手电,导尿管,血压表,听诊器等)。

要求:

1.用物完整无缺损,无过期,能应急使用。

2.用物做到四固定:定人保管,定时核对消毒,定点放置,定量供应。3.用物及时送检维修,及时领取。

4.高危药品、易混药品、内用及外用药品有标识,分开放置。

六、消毒隔离(要求合格率100%)l.按院感科制定的各项检查标准进行检查。2.扫床布和患者人数相符。3.空气培养符合要求。

4.紫外线每日有使用登记,每周擦拭一次并登记。5.各种消毒包在有效期内、干燥无破洞。6.利器用后入利器盒。

7.护士规范洗手。配膳员、清洁工、护理员及护工规范洗手。

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定期检查以上内容,并及时向护士长书面反馈质控检查的问题,请护士长及时整改,并反馈整改措施。

护理部

护理专业质量标准 篇2

1 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系统专业标准体系

护理专业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不再沿用其他专业的知识体系。但迄今为止,我国不少护理理论与概念模式的形成,绝大部分从西方引入,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这些理论与模式在我国临床运用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为护理人员所掌握,出现护理程序、护理诊断与临床实际脱节的现象。因此,需要护理界的专家、学者根据我国国情来不断地进行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能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所接受的护理专业标准体系,以适应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2 护理专业学历结构不合理

护理专业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护理实践,另一方面取决于护理领域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来自于受教育的程度,故教育是专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已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中专教育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高层次护理教育体系。我国正规的高等护理教育开始于1983年。现在我国不仅有600多所从事大中专护理教育的院校,还有130多所能够进行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30多所高校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我国还培养出了一批自己的护理学博士[3]。虽然护理教育迅猛发展,但截至2004年底,护理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25.6%,中专学历仍占主体,并且正规高等护理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师资缺乏,临床缺少高层次的专家型人才。

3 护理人员的专业意识亟待加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范围由个人扩大到群体,由病房延伸到社区,这既对护士的独立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有强烈的专业意识,以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为基础,提供护理服务,科学运用护理程序,明确职责范围,承担专业责任。但目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理人员始终处于附属地位,大多数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护士的流动要经科主任同意,护士长在科主任的影子下工作,护士在医生的影子下工作,护士缺少自我决定权。另一方面许多护士没有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上的自主权,在某些可以独立做出专业决定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由此可见,护理人员的专业意识亟待加强。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意识和独立意识,应引起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的深思。

4 需要进一步完善护理法制

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患者、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我国于2008年5月12日颁布了《护士条例》,明确规定了护士的权利和义务,医疗机构的职责以及护士执业管理。维护了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护士行为。但应该看到,我国在护理法规的建设方面还有缺陷,护理法制还不够健全。许多涉及伦理方面的争议无法可依,如安乐死,艾滋病的保护等。护理科研中面临的伦理问题没有专门的政策或部门审议。

5 我国护理学术团体还有待发展

护理专业组织的作用是通过设立实践标准、促进教育、提供福利等促进专业的发展。中华护理学会1909年成立于江西牯岭,在促进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争取护士的合法权益,完善以及健全护理教育体制,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随着其发展,各地市又先后成立了各省、市护理分会组织,但大多数护士没有充分参与到学术活动中来,制约了学会的发展与建设。另外,一些特殊专科领域的护理学术团体还很少,需要各专科护理人员的不断努力。

中国护理专业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差距,迫切需要社会、卫生保健系统,尤其是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以专业标准要求自己,尽快减少差距,完善不足,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专业服务,树立专业形象,使护理能成为受到各界重视、真正独立、自主发展的一门专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薛国仁,赵文华.专业: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J].上海高教研究,1997,17(4):1-6.

[2]陈淑英.现代实用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1.

[3]何国平,郭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51-54.

护理专业质量标准 篇3

我国美容业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起步,从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缺乏相应的服务操作标准,普遍存在护理流程设置不科学、手法不规范、产品使用不准确等现象。由于大多数美容机构所提供的面部美容项目是针对女性皮肤保养的专业护理疗程,操作不当不仅会影响到护理的效果,甚至会伤害皮肤,造成心理伤害,而当前行业内面部美容事故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制定一个专业操作标准,对操作技术加以规范,并作为技术培训的指引和行业纠纷判别的依据迫在眉睫。本行业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提高行业服务的透明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引导阳光服务和明白消费,推进美容服务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标准制定遵循两大原则——与国际先进美容行业接轨原则、与中国女性肌肤特质相适应原则。为了保证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标准起草组在前期充分谈论和调研的基础上,征询国内外行业专家的建议,尽可能吸取国际美容行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中国女性肌肤特质为主体的原则下制定本标准。

医院临床护理质量标准 篇4

一、责任制度护理效果评价

责任制护理计划完成率=已开展责任制护理病人数/应开展责任制护理病人×100%护理计划合格率=护理计划合格分数/护理计划抽查总分数×100%

责任制护理开展率=已开展责任制护理病房数/全院病房总数×100%责任制护理计划实施合格率=护理计划实施合格数/抽查病人总数×100%

二、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合格率

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特护、一级护理合格人数/特护、一级护理病人数×100%

三、急救物品完好率

急救物品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数/检查急救物品总数×100%

四、基础护理合格率

基础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人数/抽查基础护理人数×100。

五、褥疮发生率

褥疮发生率=发生褥疮的人数/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总数×100%

六、消毒隔离合格率

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合格物品件数/被抽查的总件数×100%

七、护理差错发生率

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差错次数/治疗、处置总次数×100%

八、陪住率

陪住率=陪住总人数/住院总人数×100%

九、输液反应率

输液反应率=输液反应次数/输液总次数×100%

十、输血反应率

感染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篇5

最后更新:2009-11-9 9:16:20 浏览:481

在压疮护理方面:

上半年,我们重点对科室上报压疮给予了检查与指导,同时还检查了护士对压疮上报制度的掌握与落实情况以及皮肤压疮登记表的填写质量。那么,就目前而言,压疮的护理与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全院护士长和护士的初步认识和重视,通过共同努力,各科室已经建立起符合本科特点的压疮管理系统,并能依此而展开临床压疮护理工作,特别是在压疮的上报与返表方面已能基本符合要求。

全院共有17个科室上报压疮148例,检查了141例,会诊5例,其中,院内压疮3例(N1、干诊、ICU)。痊愈的有32 例,好转的有29 例,未进展的有

85例,进展的有2 例。所做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科室管理,完善压疮监控系统

1、督导各科室顺利完成了压疮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统一完善了全院的压疮管理资料,而且资料做到了统一定位,使大家不但有章可循,而且,取用便捷,方便了临床。

2、各科室设立了压疮管理员,全院共24名,他们是科室压疮管理的新生力量,对提高压疮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制定了压疮管理优秀科室评比方案,旨在奖优罚劣,肯定成绩。

4、通过去医大学习,回来后,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重新修订了压疮护理管理流程,使得压疮管理流程化,大大保证了压疮护理的有效监控,提高了压疮护理质量;二是新建立了压疮护理安全指南,指南中,明确规定了压疮预防的工作要求,并对工作中的护理行为给予了一定的告诫,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临床护理安全。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压疮认知水平

1、组织全院业务培训两次。一是压疮分期与护理;二是压疮管理表格填写方法。

2、定期对压疮管理员组织知识测试。4月分口试了压疮上报制度和科室的压疮管理办法,5月份笔试了压疮知识培训内容,通过测试发现,由于各科室的重视程度不同,成绩也不同,表现好的科室有普

二、外

三、外

四、妇科、肿内、内

二、神二。

3、除了以上全院性的培训外,我们还请各科室积极配合,对压疮相关制度、知识以及评估知识组织科内培训并记录,在这方面表现好的科室有内

二、外

四、妇科、肿内、神二等。

三、创新工作

一是引入了“难免性压疮的护理理念”,并组织了临床病例分析与讨论;二是建立了“压疮护理安全指南”,增强了护士预防压疮的护理思维。

四、存在不足

1、压疮分期、创面描述、面积测量不规范。

2、关于压疮的护理措施,易与压疮预防措施相混淆。

3、皮肤压疮登记表填写质量欠缺,如压疮转归与结果项目填写不全,动态观察项目与护理措施相混淆等。

五、下半年工作设想

1、召开压疮管理经验座谈会,交流管理心得,促进临床管理质量的提高。

2、组织压疮病例讨论或观摩查房,分享临床实践经验。

3、继续针对上半年不足,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如压疮分期、描述等知识。

4、建立皮肤压疮登记表填写质量标准,使大家能够规范填写,客观反映压疮护理情况。

5、开展难免性压疮的评估工作。

在压疮预防方面:

第一季度我们主要对易患人群的评估工作做了临床调研,续评估有766例,能够记录评估结果的有普

二、ICU、肿内。

第二季度重点抽查了7个科室重病人(上报)的皮肤评估工作,包括评估分值是否符合临床、家属是否了解皮肤护理方法以及能否落实等等,总体看,能基本落实到位。

从管理上而言,我们从4月份开始要求全院要对评估结果进行记录,要求各科室做好评估的培训工作。

那么从现在来看,护士长和压疮管理员已经建立起压疮预防的意识,易患人群的评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特别是续评估做的很到位,评估登记表的转归项目也能够及时填写,能够开展对重病人的皮肤护理健教,并能落实到位。

不足之处是:

一是虽能对评估结果进行记录,但大多数科室只是记录评估分值<12分的,对于>12分和续评估的未能给予记录;

二是护士对评估量表的掌握不是很熟练。

下半年打算:

一是建立压疮预防流程及其相应要求,使得压疮的预防工作更加系统化;

二是进一步细化评估量表的评分依据,为大家临床操作提供方便;

三是检查普通病人的评估质量和健教工作落实情况。

压疮组

二○○九年七月

感染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1.消毒与隔离:霍乱、鼠疫、咽白喉等应严密隔离,肺结核、流脑、百日咳、流感施行呼吸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施行肠道隔离、破伤风、气性坏疽施行接触隔离,乙肝、艾滋病、梅毒施行血液、体液隔离,结核病人痰涂片结核分歧杆菌阳性及活动性肺结核应结核病隔离。消毒:传染源的随时消毒、病人、病房终末消毒、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预防性消毒。

2.感染性发热时介绍发热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休息、饮食及生活护理。监测体温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入水量。

3.发疹病人的护理:讲解皮疹的相关知识,进行局部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禁用肥皂、乙醇)擦洗,皮疹消退、脱皮不完全时应用消毒剪刀进行修剪,皮肤干燥可用石蜡油进行润滑,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注意保护大面积瘀斑坏死皮肤防止感染。对特殊部位例如口腔黏膜疹、眼部进行专项护理。

4.腹泻病人的护理:标本采集时应新鲜并选取脓血、粘液部分,对排便情况、伴随情况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饮食以少渣、少纤维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生冷、辛辣饮食频繁腹泻并伴呕吐可暂禁食。排便频繁时进行肛周皮肤护理。

5.咯血的护理:肺结核大咯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观察有无窒息的先兆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8主管护师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篇6

1.病房管理意识不强(-2分)(总分10分)

2.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及操作不规范(-5分)(总分15分)

3.与医师配合抢救不协调(-1分)(总分15分)

4.对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业务给予指导不到位(-2分)(总分10分)

5.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不彻底无防范措施(-3分)(总分15分)

6.临床护理教学讲解不及时培训工作不负责(-2分)(总分15分)

7.不积极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及新技术的应用工作(-3分)(总分10分)

8.对本科室护理科研意识差不关心(-3分)(总分10分)

护理专业质量标准 篇7

1 泌尿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是衡量护理工作的准则, 是护理管理的泌尿外科临床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分析, 组织临床一线护师以上的重要依据, 也是指导护理工作的指南。目前我国对护理质量评价多应用基础护理质量指标, 专科护理质量评价较欠缺, 管理者凭借经验和印象评价工作绩效, 使专科护理内涵不高, 专科护理质量不稳定。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特点是管道多, 如持续膀胱冲洗、膀胱造瘘、肾造瘘、输尿管皮肤造瘘、留置导尿、各种术后引流管等。对这些患者的护理工作有较高的护理技术要求, 还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奉献精神。

通过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来规范护理行为, 对从事护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制度性的要求, 使其在护理工作更合格, 从而使患者能够获得标准的护理, 早日康复。

2 泌尿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标准制定

2.1 质量标准制定前期工作

护理质量标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所以制定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从实际出发来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对本院泌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康复进程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 从而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泌尿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标准。

2.2 泌尿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标准应包含的内容

通过对本院大量泌尿病患者和泌尿外科管道护理人员进行走访调查, 查阅大量相关专业书, 向专家咨询以及对自己护理工作经验的总结, 泌尿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标准以及其考核细则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2.2.1 管道护理的考核内容

正确固定引流管、造瘘管, 无脱落、受压、扭曲;保持引流通畅, 无分泌物及血块堵塞;引流袋固定于床旁, 患者下床活动时位置低于造瘘口, 防止逆流;及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术后留置多个引流管时, 各引流管标记明确, 易于识别;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主动巡视病房, 及时解决患者实际冲洗护理问题。

2.2.2 冲洗护理方面的考核内容

正确接通管道, 细头进, 粗头出;冲洗速度适宜;及时续添冲洗液, 无滴空现象;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注意出入量平衡;流出不畅, 疑有阻塞时用灌注器清洗;用过的空瓶, 注射器及时清理。

2.2.3 造瘘护理

遵医嘱定时放尿;尿液混浊时用0.9% 氯化钠注射液或甲硝唑冲洗;长期带管者每4~6 周更换造瘘管;拔管前先夹管, 观察患者排尿是否通畅;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敷料浸湿时及时更换尿管护理。

2.2.4 尿管护理

尿道口护理每日1 或2 次;患者会阴部、尿道口、尿管近端清洁, 无血痂、无分泌物、无异味。

2.2.5 健康教育

嘱患者多饮水;各项操作前解释工作耐心细致;持续冲洗的患者或家属能说出冲洗的意义和调节速度的方法;长期造瘘的患者或家属能说出定时放尿及更换造瘘管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或家属能说出尿道口护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2.2.6 护士素质

保护患者隐私, 必要时用屏风遮挡;尊重、体贴、爱护患者, 语言文明礼貌、仪表端庄、举止大方, 做到“四轻”;患者及家属满意无意见;要做到“二心” (耐心、细心) “三不怕” (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

上述这些内容是建立泌尿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标准必不可少的内容, 也是根据泌尿患者的特殊性以及护理工作的复杂艰巨性而制定的。

3 泌尿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标准的应用

将泌尿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标准应用到临床上, 不仅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技能, 而且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这套原则不仅体现了专业的护理技能, 更展现了护理人员素质和道德的魅力,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帮助不少泌尿患者打败病魔, 重新获得健康。

4 小结

医院的宗旨是救死扶伤, 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人们。泌尿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度与应用也应以人为本, 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 不断提升护理能力。泌尿外科的护理工作是十分复杂和艰巨的, 这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护理技术和敬业精神有着极高的要求, 所以在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中应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有一定的考核。

摘要:随着泌尿病症患者的不断增加, 泌尿病患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专业。泌尿外科管道作为近年来泌尿病症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受到医师的重视。但是, 当前的护理质量标准混乱, 这对护理工作进一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阻碍。

护理专业质量标准 篇8

摘 要:本文总结了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年来研制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践与思考,提出研制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应坚持“处理好专业基本要求与各校特色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立足教育现实与引导深化改革的关系”、“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与吸收国际经验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学门类共性要求与财政学个性要求的关系”和“处理好本科专业标准与硕士培养标准的关系”五个基本原则,并对培养目标、学制、总学分及其结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原则;焦点问题

一、研制“标准”的初步实践

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自2013年5月成立以来,按照教育部部署,在研制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研制、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研制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重中之重。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财政学教指委秘书处组织了一系列调研活动。第一,开展专题研究。教指委秘书处组织部分委员和专业教师完成了“中国财政学的发展历程”、“台湾地区高校财税类学系设置及专业建设情况的报告”、“日本的财政学研究与本科教学”、“从国际比较的视野看财政类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社会需求基础”和“我国财政学类专业本科教育改革难点问题研究”等5个相关报告,为“标准”制订提供了背景式参照。第二,组织问卷调查。面向国内举办财政学类专业的121所高校和部分用人单位,我们设计和发放了“财政学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状况调查问卷(高校卷)”和“财政学类专业建设与发展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卷)”,共回收问卷70余份,并形成了“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状况的分析报告——基于56个专业点的问卷调查”,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财政学类专业的办学状况、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为“标准”制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三,进行实地调查。我们针对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以往掌握信息不够充分的问题,委托教指委委员对5所独立学院的财税专业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了一手资料,也对制订“标准”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我们组成“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学习参考了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等教指委提供的“标准”初稿,开展了“标准”研制和起草工作,几易其稿,形成了正式讨论稿。2014年5月中旬,财政学教指委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专门研讨国内外专业建设动态、“标准”制定的理论问题和讨论稿中的焦点问题。目前,“标准”讨论二稿已经完成,正在广泛征求意见之中。我们计划暑期加强与经济学类其他教指委的协调,再行修改,9月中旬召开由财政学教指委委员、办学院系负责人、用人单位代表等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听取意见,继续完善,10月份完成交稿。

二、研制“标准”的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要研制出质量较高的“标准”,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下述五种关系。

1. 处理好专业基本要求与各校特色发展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实质是规范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一方面要充分体现统一性。“标准”的定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合格标准;其用途是“成为专业进入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和专业评价标准”,至少满足前两项要求。因此,研制“标准”就是要找出不同类型高校中财政学类专业本科培养质量的“最大公约数”,尤其要凝练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基本要求,使研制出的专业“标准”具有通用性,适用于举办财政学类专业的各类高校。易言之,无论是什么类型高校举办财政学类专业,都应该达到专业基本要求。但另一方面,专业“标准”应具有一定弹性。财政学类专业是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历史的高校中举办的,各校的办学传统、学科优势、办学资源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制“标准”应在坚持统一性的前提下,使“标准”要素富有弹性,留有余地,鼓励高校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高质量。而且,要明确“校标高于国标”,鼓励各高校高于国家“标准”办学。财政学类专业“标准”中的弹性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类型、总学分及其结构、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新兴交叉课程、毕业论文形式、专业教学质量报告等内容。

2. 处理好立足教育现实与引导深化改革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实质是现实性、可行性与前瞻性、引领性的关系。一方面,研制“标准”不能脱离国内财政学类专业的办学现实。首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去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影响着人才培养的师资水平、财力物力投入及社会实践条件。其次,我国财政学专业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办,历经七十余年的建设发展,有着较好的办学基础和人才培养质量,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尽管不应简单地把目前专业办学的“底线”或“均值”作为“标准”,但全面了解我国财政学类专业的办学现状,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充分认识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应该成为研制“标准”的认识起点和工作起点。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方式,面向全国财政学税收学专业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调研,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在研制过程中,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核心课程、师资要求、办学硬件、实习基地等等也较充分地考虑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另一方面,研制“标准”应面向未来,适应教育发展趋势,引导教育教学改革。财政学类专业“标准”中的引领改革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1)适度控制总学分;(2)积极推行通识教育;(3)用好网络课程资源;(4)加强实践教学。既有学分学时保障,又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创新创业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中深化知识学习,锻炼多种能力,提升个人品格;(5)顺应国际化趋势,鼓励高校创造条件,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6)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努力增加学生海外学习经历、国内访学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

3. 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与吸收国际经验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实质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研制财政学类专业“标准”,正确处理中国特色与国际经验的关系尤为重要。较为普遍地举办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是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特色。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等国基本不设财政学类本科专业,但大多数经济学院系、公共管理院系或社会科学学院都开设财政学课程,且在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尤其是MPA和MPP的教学中,与财政相关的各类课程更是不可或缺,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在商学院系或法学院系大都不设税收专业,但设有税收类课程或项目,在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中更是普遍开设税收课程或项目。我国台湾地区目前有12所高校设有财政学专业并授予学士学位,其中,台湾政治大学、台北大学、逢甲大学、岭东科技大学和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等5校设有硕士班,仅有政治大学设有博士班,可授予博士学位。台湾高校重视通识教育(大都设有核心通识课程和一般/进阶通识课程)、税收课程细分、专业选修课程丰富、开设学校特色课程等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有鉴于此,认真总结我国几十年来财政学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坚持中国特色,对于财政学类专业“标准”研制十分必要。

4. 处理好经济学门类共性要求与财政学个性要求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实质是专业大类与专业类“标准”的衔接问题。我国目前本科目录中的财政学类包括财政学、税收学两个专业,与经济学类、金融学类和经济与贸易类并列,都从属于经济学门类。因此,一方面,财政学类专业“标准”与其他经济学类别一样有一些一般规定性。譬如,“标准”的制定依据、定位及用途、学制与学位、课程分类、教学规范、质量保障、教学效果等应该大致相同,实践教学形式、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应该基本相近。这些相同或相近的内容需要大类内各教指委间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研究,协调形成内容和形式上必要的一致。另一方面,财政学类专业“标准”又有一些特殊规定性。这主要体现在专业性质、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总学分及其结构、各类课程的内容、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要求、毕业论文形式及指导等方面。这些特殊内容需要专业教指委根据本专业特点深入研究和反复讨论确定。

5. 处理好本科专业标准与硕士培养标准的关系

这是一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标准的关系问题。在硕士研究生结构向增加应用型专业硕士倾斜、大部分财政学学术型硕士转为税务专业硕士的新形势下,关键是找准财政学类专业本科与税务专业硕士“标准”的各自定位。两者的共同点是,一是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二级学科口径,二是培养目标中都含有“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规定;两者的联系在于课程内容和深度的内在联系,社会实践的深度差异等。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三:(1)培养目标的差异。由于专业硕士职业导向明确,学制较短,因此更强调应用型和创新型。本科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初始阶段,学制较长,学生未来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应该更加注重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强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持续发展力,因此,定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可能更符合本科专业的要求。当然,不同类型高校可根据校情选定本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2)培养规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硕士要求较高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科专业要求更宽的知识面和更全面的基本素质。应避免对本科生的培养规格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3)实践教学的差异。专业硕士更注重专业实习,学时多周期长,为培养专业从业人员而做准备。本科专业社会实践更具有基础性,注重把育人和培才结合,实验、专业实习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结合。

三、研制“标准”的焦点问题

1. 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财政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经济学和财政税收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财税政策法规、了解我国财经运行状况,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经济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此,我们主要强调三个要点;(1)培养人才的类型。拮取不同类型高校培养财政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共性,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层层递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其中,“应用型”是最基本定位,这既符合财政学类专业的性质,也区别于更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定位;“复合型”定位主要是依据我国目前财政学类专业的经济学属性和实质上的综合性、跨学科特点,考虑到学生就业去向主要为工商企业(财务部门)、金融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和政府部门,应奠定较为宽厚的知识能力基础,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创新型”定位则是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持续发展力。(2)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定位于“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经济问题能力”,突出本专业的学习研究领域主要是公共经济问题,比较准确和恰当。(3)学生素质和品德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各专业学生品德的共性要求,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概括表达;另一方面,从财政学专业的性质和知识能力要求出发,突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学制问题

对于“基本学制4年”能够达成共识。关于“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考虑到实施学分制的改革背景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对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应允许在政策上“开天窗”。但考虑到各环节的实践教学在育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使课堂教学可以以集约方式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一般不宜压缩,因此,最低修业年限也不能更短。对此绝大多数参与讨论者也可以形成共识。但是否应该设置修业年限的上限(如6年)。我们主张不应规定上限。设置修业最高年限固然利于教学管理,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尽可能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应该是符合教育规律,而不是便于教学管理。第一,我们讨论这一问题的前提是,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实行学分制,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我们的制度设计应容纳所有的学生。第二,我国现在及未来大学生来源日益多元,入大学已不设年龄限制。大学生来源可分为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大学的人员、退出工作后进入大学的老者,不同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制度设计应尊重教育主体的个体差异。第三,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国内国际学生在学程中因身心健康、创新创业、服兵役等原因休学一段时间成为常态,制度设计必须适应这一现实。因此,我们统一规定修业最高年限恐不符合教育规律,难以满足当代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至于便于教学管理的方面,随着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个性管理带来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增加会大大降低,不足以成为设置修业年限的上限的依据。

3. 总学分及其结构

总学分是研制“标准”中一个突出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在各种研讨会上和征求意见过程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校财政学类专业的总学分数差异很大,但大都偏高。对全国高校财政学类专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财政学类专业的平均总学分为165.5。我们认为,针对这一状况,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的交叉复合培养,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大成长空间,减少总学分和压缩课内学时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标准”中应明确体现这一方向。当然,我们也要立足于我国高校间差异较大的现实,不简单地搞“一刀切”,设有一定弹性,给予部分高校适当缓冲。此外,学分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也是研制“标准”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考虑到我国目前财政学类专业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专业课程,轻通识课程”的倾向,我们主张,“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通识课程学分应占总学分的40%左右”,以使人才培养效果与 “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吻合。

4.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前者又可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于理论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我们认为应结合前述研制“标准”的五项基本原则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设置专业基础课。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已经将经济学这一学科门类分为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和经济与贸易类四类专业,考虑到经济学门类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共性要求,我们将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和管理学设为专业基础课,这既体现了经济学专业大类共性要求,也体现了财政学类专业的个性需要。将专业基础课一一列出,用意还在于表明,能否满足专业基础课开课需求是判断能否举办财政学类专业的一个门槛。(2)选定专业核心课。对于财政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基于专业基本要求,我们建议,“核心课程不得少于5门”,但对每个专业只分别统一规定了3门课程,给学校留有自设余地,以满足各校特色发展和吸收国际经验的需要。(3)鼓励用好网络课程。引导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自主学习机会;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鼓励学术水平较高的高校开设财税史学类课程。

5.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知识理解和运用、综合素养提高和独立人格养成都有益处,这一点并不因体制变革、就业去向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对财政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的特质,更是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因此,“标准”在实践教学的基地、经费、时间、形式等方面应有明确的“门槛”。财政学类专业的“标准”除规定“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之外,还提出了“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或环节,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专业实习时间不少于8周”、“专业实习基地应不少于3个”、社会实践应采取“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创新创业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且“社会实践累计时间应不少于4周”等有关实践教学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其目的是推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也是教育部开展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精神的体现。

6.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也是“标准”研制过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根据教育部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高校设置专业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但怎样的教师队伍才算能够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规模、结构和质量有何具体要求,并没有统一标准。我们考虑:(1)尽量参照教育部已有的各种制度文件中的相关规定或信息来提出标准。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等规范性文件对师资队伍的生师比、学科带头人、师资结构、专业背景与水平等都有相应要求或传递了有关信息,可以作为“标准”研制的参考依据。(2)尊重高等教育办学规律,考虑各校办学现实条件,顺应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多方听取专家学者意见设置门槛。据此,我们对财政学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标准提出了诸如“各专业应配备7名及以上专任教师”、“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应配备1至2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本学科专业教育或研究背景”、“有条件的高校,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具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与知识更新能力,并能将科研成果和更新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等一些符合规范准入、指导建设、评价质量“三合一”精神的具体标准。

[本文是财政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得到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上海财经大学教改项目的资助]

机电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汇报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按照矿业公司(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机电科及全矿各部门通力协作、从严要求,始终坚持以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严格排查、逐条对照来衡量工作成效。三季度以来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机电设备方面

1、加强对井下大型设备完好情况、安全保护装置的监督,每天安排两人对区队的强制检修工作进行巡查、落实。

2、从细处入手,加强了井下绞车硐室、水仓电缆吊挂的整治,要求备用设备配件分类、整齐摆放,积极完善各区队百米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3、对锅炉房东、西炉进行了大修,整理了锅炉房配电盘线路、整定了各种保护,完善了各种制度。

二、机电安全方面

4、主提升、选运系统:

①提升系统:更换斜井上、下自动摘挂钩装置;

②选运系统:检修斜井房推车机系统,安装西侧破碎机,更换选煤楼原煤振动筛。

5、主排水系统:

①主石门大巷清理水沟500米,更换部分破损水沟盖板; ②对四采区排水管路进行了梳理,满足了采区上、下山预防大水的要求,完善了24508工作面两巷水仓内主要水泵双电源系统;

③对水泵开关安设局部接地极,建立了《采区排水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排水设备、管路的维护、管理,保证排水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

6、供电系统:

①对各区队供电系统图进行了更换,严格了审批程序; ②完善井下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及事故演练总结(9.27日进行了大面积停电模拟演练,做了事故演练记录及演练总结);

③完善井下各类电气保护,完成各种保护整定,完善机电设备保护装置,对井下水泵配电点安设局部接地极

④按计划规划实施上部变、央变精品机电硐室;

7、对信集闭室安设了避雷针;

8、对1吨矿车加焊了防脱销装置,对部分常闭阻车器实施远控操作改造。

三、机电管理方面:

9、完善了机电设备网络台账的建立;

10、加强职工培训,举办了综掘机司机、采煤机司机、压风机司机、皮带溜子司机、水泵工、采掘电钳工培训班及采煤机、综掘机司机的技术比武工作(其中,对新培训的综掘机司机初理论培训外还进行了地面实践操作培训);

11、按时间期限,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技术测定工作。

四、文明生产方面:

12、对部分25kw以上调度绞车安装了操作台,完善五小件上板工作(其余正在进行中)。

13、对新掘巷道内敷设的排水管路按标准化按规定颜色进行刷漆编号。

通过一二季度的标准化评比,我们看到了差距、找出了不足。我们认识到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上升过程,是一个在广度上不断扩展的过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以公司(局)检查为动力,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断进取,提高我公司职工素质,提高机电管理水平,努力开创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新局面。

护理专业质量标准 篇10

一、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创优氛围。

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岗活动的相关文件,收集全国各地创优的先进经验及宣传资料,使大家认识创优的目的、意义、活动方案和具体措施,做好科内动员及培训工作,并组织讨论,制定具体的创优措施,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的突破口,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士责任感与使命感,用心构筑“优质示范病房”。

二、规范病房管理,落实重点工作。

配合护理部修订护理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各项护理常规,力求各项制度、规定、流程符合示范岗的要求,并落实各项制度及规定,日常工作中遵循工作流程。设计各种“温馨提示”牌,美化病区环境,修订入院须知及各种协议书,针对精神科护理管理的特点,做好安全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有特殊交代的患者标志鲜明,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设计床头卡,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便于护士掌握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患者的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优质护理服务与医院环境整治及护理部9S管理的活动相结合,加强对病区环境的整顿,为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温馨、有序的病房环境。

三、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责任。对病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重新进行修订,科学安排各班工作职责,细化各班的工作流程,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护理分工,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护理人员的情况能级对应进行工作,力求新的职责更实用和科学,根据工作量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加强节假日排班,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把优质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之中。护理服务明星每季度评选一次,并在科内上墙公示。

四、抓好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责任护士要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每个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均有相应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负责,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个体化全程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恢复自知力,提供支持性的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精神科专科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工娱、运动、作业治疗,每周二次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放松训练、心理游戏等团体治疗,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继续实行半开放的管理模式,完善开放管理的各项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体现人性化的护理关怀,以特色服务理念指导护理行为。

五、降低陪住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专业质量标准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各科室 (新生儿科除外) 住院的PICC带管患者100例为对照组, 排除PICC置管并非在我院就医而带入的患者。纳入标准: (1) 没去过统一指定的换药门诊维护; (2) 所在科室没有实施统一的PICC置管维护及换药流程; (3) 护理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考核。选取同时期内在我院住院100例患者为观察组, 采用PICC标准护理方案。观察组男45例, 女55例;年龄18~80岁, 平均 (45.37±10.16) 岁;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 脑外伤17例, 脑出血12例, 全身多发脏器衰竭5例;肺癌11例, 淋巴瘤14例, 肝癌9例, 乳腺癌15例。对照组男44例, 女56例;年龄16~84岁, 平均 (50.22±10.23) 岁;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 脑外伤13例, 脑出血13例, 全身多发脏器衰竭5例;肺癌9例, 淋巴瘤16例, 肝癌11例, 乳腺癌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方法

参照2011版美国INS指南标准制订量表, 由我院静脉小组开展问卷调查。自制量表附加了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本人重视程度等一般资料,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问卷调查员实施。要求开展问卷调查时,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避免应用暗示或提醒性语言, 以排除因问卷调查员指导受试者作答的差异而致的偏倚。受试者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问卷调查, 全部内容均为匿名选择, 一次性完成。

1.2.2 PICC标准护理

1.2.2. 1 操作流程

PICC标准护理操作内容包括: (1) 制订更换敷料、更换肝素帽或正压按头的频率。 (2) 冲洗PICC导管的目的。 (3) 制订更换频率要求:如敷料松动或潮湿更换时间、无菌纱布敷料固定更换时间以及置管后首次更换敷料的时间等。 (4) 更换敷料技术要求:撕贴膜手法、是否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评估检查穿刺点、能否做到导管外漏程度、固定导管询问患者导管位置是否舒适等。 (5) 冲洗导管:是否做到导管内保留药液冲洗干净;输注不相容药物和液体时能否做到清除药物之间配伍禁忌;患者在不输液间歇期内是否掌握冲封管的频率、封管浓度及方法;输注血制品、血浆、蛋白、脂肪乳、氨基酸及细胞毒性药物的冲封管技巧。 (6) 规定更换接头方法、频率, 内容包括冲封管剂量、浓度和方法。完善PICC置管的患者知情同意书, 制订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置流程, 建立患者PICC自我维护手册。

1.2.2. 2 实地考察与现场考核

通过实地查看了解值班护士对PICC置管维护的操作方法, 内容包括并发症知识了解程度、封管液配置浓度、剂量、冲管方法、无菌观念;了解维护操作前后手卫生观念;询问患者对其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现场考检内容包括: (1) 操作、换药手法; (2) 冲封管是否掌握脉压技术; (3) 无菌操作流程; (4) 病室及周边环境卫生要求; (5) 病室、处置室紫外线照射浓度; (6) 患者配合程度。

1.2.2. 3 考核及质量控制

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静脉输液组长三级护理安全监控体系, 了解各科室对置管维护标准在实施中的依从性。发现护理流程中存在问题时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及不断培训的方法促进管理流程的正确实施。

1.3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

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价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ESCA) [3], 该量表依据自我护理理论设计了4个维度, 包含43个条目。ESCA量表采用5分制评分法, 涉及内容有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责任感的强烈程度、自我概念评价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得分越高, 自我护理综合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比较

两组置管后维护流程、导管固定、导管冲封、无菌操作、穿刺置管所需时间、PICC平均留置时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2.2 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

应用ESCA对PICC置管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分,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PICC置管后,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目前, 随着护理工作科学化的快速发展, PICC标准护理流程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开展。本研究依据我院实际情况成立了PICC置管后维护小组, 重点针对PICC护理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与现场考核。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经过PICC标准护理后, 有效提高了重点护理操作项目上合格率, 缩短了穿刺置管所需要的时间。这是因为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以定期组织护理工作总结会议的形式, 实现了各项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分享, 提升了护理人员对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 间接提升了自身护理专业的技术能力[4]。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成立PICC置管后维护小组, 完善了各项护理培训制度, 增加了护理人员相互借鉴、探讨交流的机会, 增强了整体学术气氛, 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PICC标准护理管理后, PICC平均留置时间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PICC平均留置时间的长短, 不仅同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紧密相关, 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5]。规范化护理流程建立了全面而专业的健康教育流程,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在治疗中开展不定期的针对性宣传讲解, 如告知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观察置管异常情况、了解患者配合程度等。这些流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患者配合程度与置管安全性, 大大提升了自我护理能力[6]。

据调查研究显示, 不良的行为习惯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是造成PICC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而PICC标准护理是保证PICC置管安全、降低并发症的关键[7]。PICC置管失败会造成血管内膜损坏、血栓生成, 从而引发患者发生血栓堵塞导管、穿刺部位炎症及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8,9,10,11]。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应用PICC标准护理后, 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 置管失败率大大降低, 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下降。这一结果与上述文献一致。

本研究同时分析了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特点, 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穿刺部位炎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与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护士的穿刺时间越长、穿刺次数越多, 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也越高[12]。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 正是因为PICC标准护理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 降低了穿刺的时间与次数, 增加了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从而成功避免了患者穿刺部位血管内膜的损伤。及时发现血栓, 尽早做好导管堵塞的预防处理工作, 对降低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13,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遵循PICC标准护理方案, 针对情况特殊的患者制订了慎重的穿刺部位选取方案, 规定了置管后导管内血样的抽检操作标准及检验时间、监测频率, 从而保证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有效避免了导管堵塞的发生。另外, PICC标准护理规定护理人员在开始PICC护理操作前, 首先要对患者的局部血管条件进行充分评估, 在掌握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选取适合的治疗周期、穿刺频率、用药方案及穿刺工具等。这样就有效减少了穿刺次数, 保证了置管患者的血管得到有效的保护, 降低了穿刺部位炎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PICC标准护理是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的层次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培训, 它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 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标准护理体现了科学化的护理特点, 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服务、维护护理操作人员切身利益的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采用PICC标准护理, 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 (实施) 和对照组 (未实施) , 各100例。应用问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考核, 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PICC置管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维护流程、导管固定、导管冲封、无菌操作、穿刺置管所需时间、PICC平均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ICC置管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PICC标准护理在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自护能力, 并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上一篇: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策划书下一篇: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