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赏析论文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画片赏析论文(精选8篇)

动画片赏析论文 篇1

浅论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影响之嬗变

浅论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影响之嬗变

陈立业土资1201A0312073

4摘 要: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动画片进入中国至今,许多经典的日本动画片已经是中国受众耳熟能详的,特别是伴随着动画片成长起来的八零后那一代人。除此之外,在中国还到处充斥着与日本动画片相关的产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本文则旨在分析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实现跨文化适应的原因及其它的跨文化传播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关键词:日本动画片;跨文化传播;青少年亚文化

一、日本动画片在中国播出历史概述

动画(Animate)在英语字典中的解释是“赋予生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似乎具有上帝的权威,然而这种权威不是别的,正是人类思维的能力以及由思想支配的创造技能。这种技能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各种造型艺术符号活动起来,并能够赋予其某种含义。在日本,大约在1925年前后由山本藤延郎和村本安次创始动画片,此后持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80年代以来涌现了以宫崎骏、大友克扬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动画人,日本也成为世界上的动画大国之一[1]。动画片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还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从日本动画片的传播媒介来看,其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动画片趁着中国改革开放之机进入中国,但这个时期从没有大规模、成系列地引进过日本动漫,但积少成多,各电视台陆陆续续引进的动画片数量仍不在少数,《变形金刚》、《一休》、《花仙子》、《忍者乱太郎》、《机器猫》等片子皆是在这一时期引进。这一传播时期,传者为官方电视台;是主流媒体;动画片的受者主要为当时就读幼稚园、小学、中学的学生,动画片只是作为少年儿童的娱乐手段之一。所以尽管此时的日本动画片也很受欢迎,但没能形成一股潮流。但这种情况很快被打破,1990年左右,《圣斗士星矢》开始在国内部分电视台播放,其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角色、新颖的画面造型对孩童无疑有着无比的诱惑力。《圣斗士星矢》迅速在播放的当地受到青少年的热捧。看到了有如此热烈的反响,各地电视台竞相引进此片,并由此带动内地掀起一股巨大的《圣斗士星矢》热潮。现时众多二十岁左右的动画迷,几乎都是从那时开始真正喜欢上日本动画片的。但这时由于对动画片的播放仍然只限于官方的电视台,而且电视台的播出也是根据少年的闲暇时间来安排,所以此时日本动画片的影响范围还是很有限的。

第二个时期是从1998年开始,当年,几乎是全国的电视台都在热播同一部动画《灌篮高手》。并且,这部充满热血的作品引发了比《圣斗士星矢》更为巨大的反响。当年的中小学生,无论男女,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樱木花道或是流川枫(两人为片中主角)的名字。这一次的情况跟上次不同的是,还引发了盗版动画的风行,或许是巧合,当时正好产生了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将影像存储在光碟上的技术—VCD技术,而这是盗版所需要的。或许这一切已是历史的必然,正是受众对动画片的巨大需求量,催生了大量的盗版动画片,远远超过了官方译制片。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官方引进的动画片不管从数量和内容上都不能满足市场和受众的需要。但盗版的产品就难以避免粗制滥造。这样受众肯定是叫苦不迭。但又无能为力。

第三个时期是互联网的出现。动画迷们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动画片资源,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观看动画片。但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字幕翻译问题。于是这时又应运而生了众多的字幕社,如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数十间高校都曾建立过基于动漫社的字幕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尝试使动漫迷开始正视互联网对于动漫本身的传播作用。除此之外原本只是作为动漫迷交流平台而存在的漫游、空间、极影、天香、花园等各大动漫论坛也纷纷成立字幕社。

二、日本动画片的跨过文化传播及影响

跨文化传播,从学理上说,是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活动[2]。通过以上对日本动画片在中国播出情况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到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流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它的风靡不是借助于主流媒体而是非主流媒体。但不管怎样,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它得到了中国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的青睐,那么日本动画片是如何跨过文化体系界限实现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的呢?

1.作品本身的魅力

(1)多样的题材。日本动画片的题材从神话、科幻到现实均有,非常丰富。而其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如近几年走红的《樱桃小丸子》反映的是其貌不扬、爱偷懒、会耍小脾气、并且有些小心眼的小学生和其家人的普通生活故事。也许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并不完美,但他却是活生生的,也容易得到少年儿童的认同和喜欢。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日本动画片善于从世界各国的文化资源中汲取素材。这一点,中国观众应该是感触最深的。比如《最游记》、《铁板三国志》等都是对中国的文化资源的借用,不过它对中国传统做了反叛,人物形象也做了不一样的刻画,让观众领略了别样的风格。

(2)普适性的主题。日本动画片包含了许多人类普遍关注的主题。宫崎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貌似浅显的动画中关注的是人性的真、善、美,讨论的是环保、科技发展、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等具有现实意义以及成长等容易引起共鸣的课题。作为已经遗忘了童真和童趣的成年人,你可以轻视动画,却不可以无视宫崎骏动画的深刻主题、宏大的叙事、渴望回归的淡淡哀愁。如《幽灵公主》这部影片的主题:描写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搏斗的经过,也道出了人类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人类追求生存与幸福的本能,就是自然界中其他种族冲突的来源,尤其是在人类开始掌握了更高的科学技术之后。在宫崎骏的笔下,人与自然、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3]。

(3)唯美的风格。日本动画片的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以宫崎骏的作品5幽灵公主6为例。首先是是影片中出现的画面与景物,大量葱郁的森林,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水光树影相映,还有夜晚涉水而来,满身透着绿色荧光的麒麟神以及在森林里游弋的绿色的小树精,以及最后出现的花草丛生的画面。都是很美。另外是其作品内容的感伤美,5幽灵公主6中的阿姗,自小被遗弃在山林中,被犬狼收养,面对人类对山林的无度开发,她头戴绳文时代的土偶面具,身披狼皮和森林诸神一道抗击人类的行为。她敏捷、凶猛带有原始的暴力和野性,多次孤身闯入

达达城,与女总督展开激烈的斗争。孤独和对人类行为的愤恨使她用坚强和冷酷把自己包裹起来,面对少年勇士阿席达卡多次出手相助以及对她的爱慕之情,她刻意回避,但内心受到触动,从猪神手中救下阿席达卡。但是,她始终无法原谅人类对自然所犯下的罪行,当群山万壑被麒麟神重新赋予生命,她仍然不肯和爱慕她的少年勇士一起回归人类的队伍,仍然头戴面具、身披狼皮和犬狼神返回林,阿珊的悲剧境遇让这样一部阳刚气十足的影片充满了浓浓的感伤气氛。当然这些对美的描述都是基于日本文化对美的理解的基础上,不过有些是人类共同认同的。

2.技术的发展

在文章的上面段落里就谈到, VCD技术发展满足了盗版的需要。正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才造就了今天日本动画片的繁荣。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也许如麦克卢汉那样的媒介决定论有些过火,但恐怕说没有技术的发展就没有动画片的今天也并不为过。在主流媒体上的动画片的数量和内容都有限的条件下是网络挺身而出,为国内受众提供了种类繁多、十分精彩的影片资源,而且也是因为互联网那些对动画片感兴趣的迷才有机会参与到日本动画片的字幕翻译中,而正是他们的工作保证了更多的人能更好、更容易的享受日本动画片。

3.迷们的中介作用

随着日本动画的流行,它也就相应地培养了一批日本动画迷,作为一个“迷”,这就意味着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迷”和其他不太过分的大众读者的差别只是程度上而非性质上的差别。着迷主要包含两种行为的特殊性:辨识力与生产力[4]。根据费斯克的说法,迷比一般的受众更过的介入文本,当然地他们也就对文本及其与文本相关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他们还可能自己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作为介入文本的一种手段。基于这个前提,我们不妨做一个更进一步的探讨,当动画迷们在自己的日常的生活中、在网络上的论坛和社区讨论日本动画、发表与之有关的评论、创造与之有关的文本这种种行为肯定会对周围人产生影响。在罗杰斯和休梅克的著作

《创新扩散》的早期版本中曾这样写道: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的结合是传播新观念和说服人们利用这些创新方法的最有效途径[5]。把这个观点用在动画迷身上,我们可以这样来做一个总结:动画迷和网络传播的结合推动了日本动画的风行。在这个过程中迷的作用有些类似于意见领袖,发挥着重要的人际传播的作用。虽然这样说可能有些过,但起码他们之间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4.成熟的产业模式

日本动画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与之相关的产品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有漫画、玩具、电玩、服装、生活用品等等。从产业的角度看靠播出动画片获取的利润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确切地说是为后续衍生价值打基础而已,绝大部分的利润产生在衍生品的消费上。在日本,人们已经将动画片、电子游戏和漫画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这些产业的交融与互动创造新的价值,拥有较高收视率的动画片会在其他市场上进行新一轮的利益拓展。例如5灌篮高手6,最初是以漫画的形式在《少年周刊》跳跃杂志上连载,获得好评后开始推出漫画的单行本,它所创造的纪录只有先前的纪录保持者《龙珠》才能抗衡,平均每400个日本人就拥有1册《灌篮高手》,之后的动画版更是成为动画中的经典,其中的人物和剧情一度风靡整个东南亚,以片中人物形象为主题的玩具、服装、卡片、贴纸等相关产品在市场上推出也是大受欢迎并且长盛不衰。一般讲,也就是日本动画,先是有漫画,如果它的销量好的话,就在它的基础上拍摄动画片,在动画片播出之后再制作后续产品。这样这些相关产品实际上对彼此就是一个广告,一种宣传,可以相互带动。

5.文化上的接近性

日本岛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而地理上与文明古老的中国的接近,使得日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首先便接受了中国文化,并影响了整个日本历史的发展[6]。而中国文化最典型的就是儒家文化,这当然就要追溯到孔子,而孔子的智慧最主要的是两条: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和为贵”。和作为儒教文明的人文精神的价值理想,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呼唤和时代精神的升华。管子、老子和

孔子都主张“和”、“和合”“合和”作为回应和化解天与人、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最佳方式。而这些主题在日本动画片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就像在《幽灵公主》中,男主人公阿席达卡用爱极力阻止人类向自然的宣战、向神进攻,为的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合,尽管结果不近人意,但这样的内容却正好契合了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受众。

三、跨文化传播与传播文化的理性思考

通过以上对日本动画片流行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流行是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当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我们除了反思其原因外,还应该应该探究一下日本动画片对中国观众而言是不是就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它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日本动画片能够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日本动画片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体,是多种美的结合,但其深层流淌的却是大和民族特有的的文化心理和审美特性。生活在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人有着对大自然天生的热爱,所以在很多的日本动画片中都有对自然景观的唯美展现,总能让观众陶醉了青山绿水之中。而且这些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总是被赋予了灵性,成为有生命的个体,成为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桥梁。但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 克特在他的著作《菊花与剑》对日本的民族性作的深刻的剖析:“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又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也能在日本动画片看到激烈打斗和战争的场面[7]。这些都在动画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另一方面,也是更值得重视的是,动画片成为青少年文化生活变得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还不仅仅是限于动画片,与之相关的漫画、电玩、服装、玩具等等,都成为青少年亚

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亚文化是社会某一族群因年龄、种族、性别或职业等不同而拥有的特殊生活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使用的俚语及心理特征。)[8]。而中国的青少年亚文化似乎是缺失的,中国现在几乎所有青年的流行符号都要么是从日韩舶来的,要么是从欧美临摹的。对于青年人这样一个极其活跃的群体,由于他们有着对参与和互动的强烈渴求,每天吮吸着大量的知识和观念,而当他们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时,他们把眼光投向了欧美和日韩,于是他们便把西方的摇滚、涂鸦、街球、街舞拿来玩,也把日韩的偶像剧找来看,当然还有日本的动画片。那么在这样一种现实下,中国自己创造的青年文化是什么?或许是我们过虑了,可是不

参考文献:

管怎样,中国青年本土文化的缺失这一现实是毫无疑问存在的。这里不是判断日本动漫文化的好与不好,但中国的青少年总该有自己的文化,而不仅仅是像今天我们看见为外来的东西所包围,这样的场景不免让人感到汗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本动画片,我们不能视之若洪水猛兽,而应理性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对其无动于衷,起码也要从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流行中感悟到一些东西,当然更重要的是把所感悟到的付注实践,打造出更加受国内与国外受众喜爱的国产动画。

动画片赏析论文 篇2

《民的1911》是一部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动画电影, 影片以故事发生时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到起义爆发前的筹谋阶段和起义后革命风暴席卷全国的情形, 完整的诠释了武昌打响辛亥第一枪的全过程。影片以一个名叫民的孩子的特殊视角展开了一个宏大肃穆的历史史实。整部动画从人物场景设计到台词和音乐都十分具有时代特色, 并且很好地诠释了人物性格和故事气氛。

二、动画赏析

(一) 角色塑造

动画角色塑造是整部动画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民的1911》这部动画中, 由于动画题材属于历史史实, 里面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种年龄的不同人物, 出场人物极多, 所以想要塑造出好的角色十分困难。在观赏动画的过程中, 可以看出整个制作组在人物塑造方面是十分用心的。首先, 从动画角色这一整体来看, 所有角色的服饰, 发型都十分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另外, 不同阵营立场的人物, 例如革命党、先进的有识之士无论动作、表情、台词都充满正气, 而迂腐的清政府和顽固分子, 依然留着“猪尾巴”, 表情猥琐、动作畏缩。

但是我认为动画在角色塑造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前面说到不同阵营、层次的人物都有各自的特色, 但是在同一个阵营中, 例如起义的主要人物, 却缺乏辨识程度, 没有做到让人过目不忘, 或是记住角色的名字。我认为这对于不了解辛亥革命具体情节, 比如青少年儿童来说, 就无法很好的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另外, 动画中人物的动作也不够流畅和自然, 特别是跑、跳等比较日常的动作, 角色在说话的时候也会给人一些音画不同步的感觉, 直接原因是角色说话时嘴型基本只是简单张合。再次, 在一些特写或重要镜头中, 我认为可以用更加精细的画面和富有张力的线条来描绘角色的表情、动作, 让画面更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使其与其它画面区别开来。

(二) 场景设计

动画中场景也是不可缺少的, 好的动画就是由无数个精细的场景所组成的。这部动画中场景绘制的十分细致, 让人耳目一新。场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交代故事的背景资料;成为动画角色的支撑;渲染出整个动画的气氛;推动动画剧情的发展;统一整个动画的整体风格, 引导观众的视线等。上述几点中, 我认为《民的1911》的场景设计在交代故事背景这一方面是做的非常成功的。为了还原百年前的史实, 整个制作组在制作动画前亲自前往辛亥革命原址, 大量取景拍摄, 查证各种历史资料, 这一点对于统一整个动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为众多不同的角色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舞台。

整部动画整体色调比较灰暗, 这虽然符合故事的基调和严肃的气氛, 但是我认为这对于引导观众视线和渲染特殊剧情气氛来说就会稍显单调。在不同的剧情和故事的转折点, 加强明暗的对比和色彩的变化, 这样才能使动画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三) 配音配乐

动画这一表现形式, 主要是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带来享受。因此除了画面, 动画音乐也是一剂强大的催化剂。这部动画片主题曲《三烈士赞》由国内知名音乐制作人杨斐谱曲, 演唱者则是原“超女”歌手郁可唯, 曲风清新、空灵, 有绕梁之感。不得不说, 该动画为了吸引青少年对历史纪实片的兴趣, 用心良苦。从角色配音阵容上来看, 该动画也是空前强大, 片中的主要人物大都由《武侠》和《建党伟业》中的原班人马担任。

虽然配音演员阵容强大, 可是这里我要说的是中国动画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专业的电视电影演员不等于专业的配音演员。据有关调查显示, 专业的配音演员在配音的时候所测量出来的数据与电视电影演员的配音数据在各个反面都有很大不同。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说, 专业配音演员的声音更有感染力、更能够深入人心。尽管《民的1911》中配音较以前的动画已经有很大提高, 但我认为, 中国动画想要在动画配音上有大的突破, 必须要成立培养配音演员的专业机构, 培育出用声音诠释生命的专业人才。

(四) 镜头语言

为了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表现不同的角度、距离, 就需要运用不同的景别。景别的划分一般为: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本部动画在镜头语言方面也做的十分出色。例如动画开始时的大全景就很好的引领观众到动画的世界中来。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也适时的使用了近景和特写。在整部动画中运用平拍、仰拍、俯拍、斜拍等拍摄方式并结合推、拉、摇、移、旋转等镜头的运动来引导观众、推动剧情、渲染气氛。

(五) 节奏运用

节奏可以说是一部动画的生命。剧情发展的节奏、人物的情绪起伏、镜头的转换、拍摄的手法、角色表演的速度、构图光影色调冷暖的变化、语调语速音乐的缓急高低、音效特效等的配合贯穿整部画始末。节奏是动画是否有张力、感染力、吸引力, 能否打动观众的决定性因素。《民的1911》就十分注意节奏的把握,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辛亥革命第一枪”开枪时子弹飞出的镜头。子弹飞出本该是一闪即逝的, 但在动画中却经历了十几秒的时间, 随着子弹的飞出, 武昌城家家户户纷纷亮起了灯, 整个中国都苏醒了。子弹命中后, 紧接的却是人群奔跑的镜头。由“缓”之后立刻转换成“急”, 这种节奏的变化, 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心。

三、结语

《民的1911》这部动画电影以独到的视角, 忠实的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真实历史。整部动画主要采用二维手绘的制作方式, 在发挥二维动画优势的同时, 结合了少量的三维制作手法, 使画面更加生动美丽, 为动画增添了新的色彩。这部动画剧情生动, 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观众进入到动画的世界, 引领青少年儿童在观看动画的同时了解革命先辈热血为国的真实历史。“民”不仅仅是影片中一个小孩的名字, 而是我中华民族所有的有志国人!虽然动画中还有一些不足, 但已经是近年来少有的优秀动画, 非常值得一看。我也相信在中国动画人的努力下, 将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构图设计》, [作者], 黄兴芳,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6.

[2].《动画场景设计》, [作者]张海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8.

动画片赏析论文 篇3

[关键词]动画电影《奇妙仙子》艺术魅力

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在“佳片有约”栏目中播放了迪士尼动画电影《奇妙仙子》(Tinker Bell)。“佳片有约”作为一个品牌栏目,以传播世界各国的经典艺术大片而著称,在这样一个声誉卓著的经典栏目中播放一部仅50分钟左右的动画电影,这本身就是令人惊异的事。然而影片一经播出,便在观众,尤其是孩子和喜爱动画艺术的年轻人中引起强烈反响《奇妙仙子》以英国作家詹姆斯·马·巴里创作的《小飞侠》故事中的叮当小仙子为艺术原型,以2005年迪士尼公司推出的“迪士尼仙子”(Disney Fairies)中的叮当小仙女领衔主演的动画新片,于2008年10月底在美国以直接发行影音产品的方式推出。在影片中,迪斯尼的动画大师们充分综合了文学、影视、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以动画手段为我们展现了充满独特艺术魅力的精灵世界。

魅力之一:充满人性之美,层次分明的积极主题

《奇妙仙子》的故事内容取材于纽博瑞文学奖得主于Gail Carson Levine2005年创作的首部迪士尼仙子小说《超凡小仙子》,但在剧情上已经“面目全非”。影片主要讲述了伴随着初生婴儿的第一次欢笑而诞生的奇妙仙子,来到仙子王国后被认定为修补仙子,负责用自己的创造帮助其他仙子制作或修补他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她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像其他仙子的工作那样充满新奇、特别和富有创意,于是她一心想要更换自己的工作,并在几位仙子朋友的帮助下进行了一次次冒险尝试,设想到这样的尝试却给仙子王国造成了灾难,差点搞砸了筹备已久的春天准备工作,经过一番波折,奇妙仙子终于明白: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天赋,尊重自己的天赋,才能真正地发挥所长。

“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的天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但又与每一位个体都息息相关的基本主题,随着奇妙仙子的言行和思想变迁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让观众们心悦诚服且又受益匪浅。

在“认识自己的天赋,尊重自己的天赋”这样的基本主题下,该片还隐含着一层“人高于神,人间比精灵世界更充满魅力”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四季更替之际,只有负责四季更替的仙子才有机会去人间,奇妙仙子来到仙子王國时,正值负责春天的仙子们在为人间的春天作准备。奇妙仙子不仅为自己身为修补匠而懊恼。更为自己不能去往人间而深感遗憾。“人间,这地方我连做梦都想去”,抑制不住对人间的渴望,奇妙仙子不顾仙子王国的定律。立志改变自己的才能,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尽管这样的改变显得如此冲动,甚至给仙子王国带来了灾难,但奇妙仙子对人间的向往,以及为此而付出的种种艰辛的努力,无不令人动容,彰显出熠熠的人性光辉。

魅力之二:性格鲜明、形象可亲可爱的人性化角色

仙子的世界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这也就决定了仙子的形象只能是假定性形象。而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的差别就在其拍摄对象本身不是生命体,而是用造型艺术手段制作的假定性形象。如何才能让假定性形象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呢?迪斯尼的艺术家们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他们从生活出发去设置和塑造角色,不在角色形象的奇特上下功夫,而是倾力打造性格鲜明的人型化角色,并赋予角色极具人缘的亲和力,形成了迪斯尼动画电影在角色塑造上的又一特色。

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奇妙仙子形象可爱。性格鲜明。她身材娇小玲珑,一头金发。穿着性感可爱:她极富创造力,一件肥硕的修补匠服在她手里三下五除二就变成了一件漂亮、时尚的裙装:她向往人间,乐于学习,敢于冒险,但脾气有点倔,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天赋,看不起自己所从事的修补匠工作。影片立体化地展示了她性格中的优缺点,并动态地展现出其思想、性格的变化与成熟,她仿佛就是我们邻家可爱又调皮的小妹妹,让观众尤其是儿童从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影片中的几个二线角色在形象和性格上也极具人性化。如奇妙仙子的好朋友园艺仙子、水仙子等等,还有同为修补仙子的波波和“胖子”。他们热心于自己的修补工作,但有时又很贪玩,调皮捣蛋。然而正是这样优缺点共存、极富人性化的角色性格,使得角色形象光芒四射、深入人心。

仙子王国并不都是美好,也有丑恶和阴暗。影片中还设置了一个相对的反派角色薇蒂亚。她骄傲自负,善用心计,利用奇妙仙子想改变自己才能的迫切心理,处处捉弄奇妙仙子,使得事情越来越糟,最终咎由自取,被惩罚去侍弄最棘手的“旋风蓟草”。

此外还值得称道的是。影片中不仅人型化角色让人过目不忘,其他的动植物形象也让人开怀。如可爱的小老鼠“芝土”。跳跃排队的洋葱头、到处惹是生非的“旋风蓟草”等。不仅重视人型化角色,在动植物形象上也精工细作。这种力求尽善尽美的创作态度实在令人折服!

魅力之三:想象奇特、风景奇异的精灵世界

这部动画电影是迪土尼卡通片厂转型后的全新作品,以电脑动画方式制作,不仅呈现出全新风貌的小仙女造型。更带领我们超越想象的极限,一窥仙子王国的奇异风貌,领略精灵世界的独特魅力。

大自然奇妙无穷,是谁将大自然的魔法带八人间的呢?当然是仙子。影片立足于大自然,从仙子的角度进行想象,设计了以仙粉树为中心的仙子王国,仙粉树的树根漫延到整个仙子王国,整个仙子王国都沉浸在仙粉的魔法中。在构思仙子王国时,如何让精致小巧的仙子与周遭的事物联系互动呢?迪斯尼的艺术家们充分运用自己超凡的想象和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利用制图的尺寸比例变化。在技术上充分综合二维和三维动画效果,营造出奇幻的仙子世界。为了配合仙子们的小巧精致,他们用枫树种子作仙子屋顶的风扇,并用它来运送物品:用树叶作仙子的屋顶,用南瓜、香菇甚至贝壳做门窗;用玫瑰花瓣和大海的颜色为仙子们搭配服装……这样的想象和创作使得仙子们就像是大自然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奇妙仙子》的音乐创作也非常出色,主旋律悠扬婉转,同时使用了多种乐器配音,有哨笛、风笛,还有来自中国、非洲、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的鼓,增加了音乐中的神秘感。还有来自大自然的风声、呱呱的青蛙叫声等,使得整个音乐极富天籁之音的空灵,形成了多元风格的大自然的交响曲。片尾曲《Fly to Your Heart》,不仅音乐节奏悠扬甜美,歌词也紧密配合主题:“……只要你相信。你就能看见你的翅膀,飞向你的心,翱翔在美妙的希望之中。”色彩斑斓,风景奇异的精灵世界。再配上轻快灵动的音乐,完美演绎了奇妙仙子的活泼可爱,给人心旷神怡的美妙享受。

《狮子王》动画赏析 篇4

《狮子王》被誉为动画界中的“哈姆雷特”,是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第32部经典动画长片。《狮子王》于1994年6月15日在美国首次上映,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2D动画技术,并且配上宏伟的交响乐,融合非洲当地原始音乐,荣获1994年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和最佳电影主题曲两项大奖,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

《狮子王》作为美国电影动画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很好的向我们传达出一些美国动漫特点的信息。从视听觉上来说,是一场丰华盛宴,美国动画片在画面处理、音乐配置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声音与画面相结合,使得影片非常感染人;从技术层面来说,美国动画一直走在前列,美国动漫作品的技术主要表现为电脑技术和电影特技的全方位运用;从资本上来说,动画制作成本都偏高,动画片制作包括动画片的剧本、形象设计和分镜头以及具体制作,其工作非常繁复,工作量也非常大,一部电影可能常驻几十人就够了,但一部动画片需要大量的人工,没有几百人、几千人是做不下来的,而且制作周期非常长,《狮子王》耗时5年;在运作上,商业化模式非常成功,商业化的成功往往可以推进动画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这是非常好的。基本上,美国的动画特点就是这几个方面了,这些特点既为美国动漫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回报,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动漫业的发展走向提供了思路上的启迪和模式上的参考意义。

接下来便是浅谈下《狮子王》这部动画电影了,《狮子王》讲述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辛巴是狮子王国的小王子,他的父亲穆法沙是一个威严的国王。然而叔叔刀疤却对穆法沙的王位觊觎已久。要想坐上王位宝座,刀疤必须除去小王子。于是,刀疤利用种种借口让辛巴外出,然后伺机大开杀戒,无奈被穆法沙即时来救。在反复的算计下,穆法沙惨死在刀疤手下,刀疤别有用心的劝辛巴离开,一方面派人将他赶尽杀绝。辛巴逃亡中遇到了机智的丁满

和善良的彭彭,他们抚养辛巴长成雄壮的大狮子,鼓励他回去森林复国。在接下来一场复国

救民的斗争中,辛巴真正长成一个坚强的男子汉,领会了责任的真谛。

因此,《狮子王》的主题可以说是“自我的觉醒和成长”。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价值的过程。人活着不仅要满足生存的需要,还存在另外一个不断提升的精神需求,就是找回自我——自己之所以成为自己的理由和根底。回归《狮子王》,辛巴

从期待长大到讨厌成长,从逃避王位到争回王位,其核心在于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了什么是使命和责任,并从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验到了生命的真义,不仅完成了个人主

体的成长,更在成长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肯定。

看完《狮子王》,除去教条般的主题说教,我所感受到或者说学到的一个道理是:在我们面对自身的错误的时候,只有通过面对才会有所解决,一味得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生

中国,美国,日本动画大师赏析 篇5

《h2》(棒球英豪)《福星小子》 《乱马》 《犬夜叉》 《小甜甜》

高桥留美子 五十岚优美子 车田正美

漫画大师 漫画大师

漫画大师

《圣斗士》

荻野真 柴门文 今敏

漫画大师 漫画大师 动漫大师

《电脑骑士》 《孔雀王》 《东京爱情故事》 《恋爱白皮书》 《恐怖桃源》 《海归线》(大友克洋的弟子)《幽游白书》 《地球人危机》 级水平》 《e 《铳梦》 《boy2 圣子到》(北条司的弟子)《金田——少年事件薄》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浪客剑心》 《八犬传》 《乔乔冒险记》 《天是红河岸》 《仓之封印》

富坚义博 木城雪户 梅泽春人 佐藤文也 贞本义行 和月伸宏 荒木飞吕彦 莜原千绘

漫画大师 漫画大师 漫画大师 漫画大师 漫画大师 漫画大师 漫画大师 漫画大师

漫画在日本起源较早,其涉及范围也很广泛。在分类上主要分为少年漫画和少女漫画。题材 上涉及社会,历史,教育等诸多方面。其中科幻这一题材大多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有一定 的相似之处。动画在日本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由受欢迎的漫画改编而来。做成动画连 续剧的形式播映。并一定时期的制作出剧场版的动画影片。(这一做法是由手冢治虫所提出 的)其二,则是原创的动画影片。这两者各有优劣。其三,则是近年的一种新的形式即由游 戏改编创作的动画影片。(但存在很大弊端)动画大师简介: 宫崎骏,主要作品《天空之城》 《龙猫》 《再见了,萤火虫》 《儿时的点点滴滴》 《红猪》 《平成狸合战》 《幽灵公主》 《哈尔的移动城堡》 《风之谷》 ;吉卜力工作室,一贯的制作风格是单 纯的只为日本观众制作影片。《再见了,萤火虫》——对和平的渴望。《龙猫》——回到童年 的故乡。《平成狸合战》——自然与人类的战争。《天空之城》——新旧结合间的欲望。《幽 灵公主》——自然与人类的对立。大友克洋,作品多以科幻为主,他的作品人物,背景的细微非常真实,坚持以故事和主角性 格突出,来吸引读者。被誉为电影感最强的日本漫画家。主要作品有:《童梦》 《阿基拉》 《大 炮之城》 《蒸汽男孩》等。新海诚,近年来的新动漫大师,他曾独立创作了长达 25 分钟的动画影片,其中的原作,美 术,角色设计等皆由他一人完成,被誉为动画界的怪才。早期他曾在 falcom 游戏公司工作,之后与 comic ware 公司合作进行动画创作。其擅长 cg 绘图,其中《云之彼端》制作使用 了 adobe photoshopcs,lightware 3d 8.2,adobe after effects 6.5.主要作品有《遥远的世界》 《包围的世界》 《少女和她的猫》 《云之彼端 约束之地》 《星之声》。

。日本动画艺术的视觉系。所谓的“视觉系”是只在维美主义的意识支配下,使作品呈现表层成

的,完全以娱乐视觉为目的的,由色彩和线条组成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样子,超脱了现代普遍 意义上的审美规则。日本动画片常出现的寻找圣杯的原型,即个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在为理想 而奋斗的过程中得到彰显的。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摆脱困惑,战胜自我,生存并肩作 战,才是人生的真谛。有此而来的,在片中使用闪回,抒情化的分境处理,包括淡入淡出,黑屏,留白等在一副构图维美,色彩,基调,情调渲染恰倒好处的画面后接上毫无信息的黑 屏,白屏,会使观众对这个画格的印象得到加倍时间的深化。五.影片分析的重点(案例分析)〈海底总动员〉关于主题/关于剧作/关于皮克萨风格/分析小结(pixar)〈埃及王子〉打破原有的动画传统/让美国动画严肃起来/分析小结(dreamworks)〈玩具总动员〉关于立意/关于矛盾冲突/关于人物/关于电脑技术/段落解读/关于音乐(pixar)〈圣诞夜惊魂〉个人风格:伯顿风格/歌剧手法/重点段落分析/分析小结(touchstone)〈花木兰〉关于剧本/关于文化/分析小结(disney)〈怪物史莱克〉颠覆性/娱乐性/关于主题/分析小结(dreamworks)〈冰河世纪〉故事/人物刻画/风格:喜剧/美术风格/分析小结(20centrefox)〈小鸡快跑〉出色的创意/多线索平行发展/多元的技术:黏土动画/多元文化英国风味(dreamworks)〈狮子王〉原型/主题/视觉对比/音乐/分析小结(disney)〈怪物公司〉儿童心理(门的恐惧)/怪物之争/技术/分析小结(pixar&disney)〈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历史地位/影片分析/写实风格和卡通风格的结合/分析小结(disney)〈铁巨人〉 关于故事和人物/矛盾冲突/比较同类题材/重点段落/分析小结(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最终幻想〉 技术角度/剧作的角度/表演的角度/游戏电影的角度/分析小结(sony&columbia)prouduce’squar 六.经典评论。〈最终幻想〉技术的角度:比 pixar〈玩具总动员〉disney 的〈恐龙〉无疑更进一步。电影中 的画面和影象效果,视听效果绝对震撼,确实让人赞叹不已,影片人物和场景达到了如此以 假乱真的地步实在难能可贵。本片的意义在于挑战计算机真人模拟极限,对于这种尝试,对 动画电影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大大加快了计算机 3d 制作领域的发展速度。改变了电影 的制作概念和手段,是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技术并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试图了解的是,这样一部从商业买点上相当具有吸引力,技术上做了教多领域的有用的 探索的作品为什么得不到成功?

影片在技术上,视觉画面上

动画赏析玛丽和马克思观后感 篇6

Mary and Max(澳大利亚)

玛丽和马克思

导演: Adam Elliot

片长: 92分钟

出品时间: 2009

剧情简述:

1976年,8岁的玛丽·黛西·丁格尔(贝丝妮·惠特摩尔 Bethany Whitmore 配音)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女孩,喜欢动画片“诺布利特”、甜炼乳和巧克力。玛丽的妈妈是个酒鬼,而在茶叶包装厂工作的父亲平日只喜欢制作鸟标本。孤独的玛丽没有朋友,某一天心血来潮给美国纽约市的马克思·杰瑞·霍罗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配音)写了一封信询问美国小孩从哪里来,并附上一根樱桃巧克力棒。44岁的马克思患有自闭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欢看“诺布利特”动画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笔友关系从1976年维持到1994年,期间各自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玛丽(托妮·科莱特 Toni Collette 配音)终于来到纽约看望马克思……

观后感

我很少认真的看完一部动画片,但当我在看玛丽和马克思这部动画片时,我整整两节课坐在椅子上认认真真的看完。其实,我曾经也和玛丽有着同样的童年,灰暗,自卑,厌倦自己,在年少时代受着别的孩子们的欺负,只有躲在角落,祈祷自己不要被他们看到,对世界充满热爱,也充满害怕。我们总是格格不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这个世界仍旧不属于我们。像片中不断猝死的金鱼,生命短暂而不能自主。

电影的开始便介绍了两个人的概况,色调一明一暗,故事便顺着这两抹色彩发展开来。两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一个生活在墨尔本一个生活在美国,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了通信,他们很相似,爱吃巧克力,喜欢noble动画,都住在城市孤独的角落,极度缺爱,都没有什么朋友,鲜有笑容,在旁人眼里他们古怪难以接触,玛丽因额头的胎记而生性自卑,马克思患有精神病终日与虚构的朋友和金鱼相伴。跨越了地域局限在虚拟世界的相遇让他们找到了最了解自己的人,他们不停的通过信件倾诉着自己对于社会、爱情、友情、性和精神世界的看法和理解,并不断的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喜好和经历,诉说着自己平时无法说出口的一切并且互相安慰,一段真挚的友谊就这样的升温,等对方的信成了两人生活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信一封又一封,在倾斜寒冷的世界里两个人“拥抱”在了一起,成为了彼此世界里最忠诚的依靠。

这部片子故事很简单,就是两个远隔千里的陌生人成了笔友,不简单的是他们都没有完整的人生,玛丽是一个不好看,没人关心的小女孩,马克思则是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老男人,他们是彼此唯一的朋友,两个都感到孤独的人在信中都彼此坦诚,平凡却充满美。玛丽寄给马克思的第一封信中,玛丽问马克思,你小时候被人欺负过吗。这个问题让马克思无比的焦虑,同时又让他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他仿佛在玛丽的身上看到了童年的自己,一样的自卑,灰暗。但他是玛丽的朋友,他应该让自己的朋友不去重复自己的路,所以他向玛丽坦诚他的过去。当玛丽看到信得时候开心的笑了,她手上的心情戒指也变成了红色,马克思说别担心笑的问题,我嘴上不笑并不代表心里不笑,所以玛丽终于笑了,嘴上笑

了,心里也笑了。

在之后的通信中,马克思送给玛丽一块上面印有“Love youself first!”的巧克力,要爱你自己,让玛丽重新有了自信,玛丽第一次感到了被爱,这句话就像阿里巴巴的咒语,芝麻开门,她内心的魔障顿时烟消云散,爱情,事业,成功都向她伸来了热情的橄榄枝,生活翻开了光明的一页。可是,玛丽还是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她以为她是在帮助马克思,所以一马克思为病例写了书,但马克思觉得玛丽背叛了他,愤怒的马克思拔掉了打字机的M键,以示他无法原谅玛丽。通信中断了。玛丽粉碎了所有的书——她苦心经营的学术成果,放弃了她完美的家庭生活,酗酒,颓废。爱她的丈夫离开她。而这时的玛丽越来越像她的母亲,走近了自杀的边缘。在看自杀的那一段时,老师说这一段很有内涵,我没看出来,但我能感觉的到玛丽的那种痛苦,那种在突然之间一无所有的恐惧,茫然。或许,在玛丽看了只有用自杀这种方式才能结束这种痛苦。

最让我感动的是影片的最后,当玛丽快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马克思终于想通了,他原谅了玛丽,并把他自己一生中的三个愿望中的一个,所有阿诺一家的玩偶,都送给了玛丽。还有一封信,这封信,我觉得是最让人感动、震撼,以及最精彩的片段。我去网上搜了这封信的的翻译: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非完美而我一样,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

我年轻时想变成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

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

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还说,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平坦,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差不多,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是的,人不是完人,人不能选择自己,但幸运的是人可以选择朋友,我很感动,玛丽选对了自己的朋友,马克思,能在玛丽困难的时候帮助她,同时玛丽也帮助了马克思。影片最后的镜头是整部影片最煽情的一幕,多年后玛丽终于鼓足了勇气去找马克思,可进屋才发现马克思已经安详的坐在沙发上离开了这喧嚣的尘世。马克思的身上,正是用来辨识表情的小册子,看来他已经做好迎接这位老朋友的准备了。马克思在房间的屋顶上贴满了来自玛丽这么多年以来的信件,他们工整并且完好无损的晾在那里,一目了然,就像时间从面前静静走过一般,而那架古老的打字机也永远的成为了他们友谊的象征,坐落在窗口的阳光下。此时玛丽看着这一切,泪流满面。这是最好的结局,也许若是马克思还会醒着,那才是真的是把梦给叫醒,一切都会打破,打回了现实的原型,甚至可能都无法面对,也甚至就再站到凳子上,又回到从前的恐慌之中。电影在中间有个伏笔,马克思说他会把每封信熨好,放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当玛丽扬起头的时候,她的眼泪就掉了出来,整个天花板都是她的字迹,所有的信都贴在上面。直到马克思闭上眼的那一刻看的都是她的信,整个的世界都是她。因为她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唯一的朋友。当那一大一小两只手终于握在一起时,马克思知道,在离去的时候,他终于不是孤独的。我想在两个人惺惺相惜的交流心事过程中,他们早已明白什么是友谊,并且实践的比一般人更加伟大,更刻骨铭心。

这让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诠释。虽然我脸上没有胎记,不是肥胖症患者,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常受幸运的青睐,生活精彩而热闹。虽然我每天花大量的时间与人交谈,上课,扯

动画片的游戏精神 篇7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动画片的关注点应在“人”身上。人物形象在动画片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关联到动画片的价值。一部优秀的动画片, 它的美学风格首先会在人物形象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充溢着游戏精神的动画片中, 主人公或活泼淘气, 幼稚莽撞;或狂放不羁, 野性十足;或愚蠢笨拙, 面目可憎;或滑稽可笑, 令人忍俊不禁。他们的外貌行为、言语心理都鲜明地闪耀着游戏精神的光芒。

稀奇古怪、滑稽有趣、充满游戏味道的动画人物的长相与装扮, 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审美要求和个性特点。

1. 滑稽奇特的外貌

从外貌上讲, 动画人物的长相和打扮都十分稀奇古怪, 滑稽有趣, 充满游戏味道。如《黑猫警长》中的黑猫警长是猫和警察的结合体, 它头戴一顶大盖帽, 身穿一套黑色的紧身防弹衣, 眼睛瞪得像铜铃, 一根根笔挺的胡子整齐地排列在嘴的两旁;日本动画片《机器猫》中的主人公机器猫是一只猫型机器人, 胖胖的身体, 没有耳朵, 身穿蓝外套, 白肚皮, 胸前挂铃铛, 肚子前面有一个非常神奇的装有万能工具的口袋;美国动画片《海绵宝宝》中的穿着方型短裤, 露出两颗龅牙, 黄色、方块形的海绵宝宝;比利时动画片《蓝精灵》中深蓝色肤色, 圆圆脑袋, 四个手指, 身高约三个苹果, 只穿戴了一只白色帽子和一条白色裤子, 屁股上还长个尾巴的蓝精灵……这些有着奇特外貌的“人物”, 色彩鲜亮, 生动夺目, 非常符合小孩子的审美要求和个性特点, 大大地刺激了儿童的好奇心理。

2. 夸张放纵的动作

夸张放纵的动作因其突破常规和违反禁忌而具有与日常形态迥异的怪诞美, 达到一种令人捧腹的效果, 对儿童颇具吸引力。运用夸张放纵的动作充分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变化, 这和儿童早期的动作思维特质是一致的。

在充满游戏精神的动画片中, 主人公的行为多具游戏色彩, 他们的一举一动, 一笑一颦, 都极富喜剧性。比如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就完全依靠夸张放纵的动作而不用对白, 其中有一个场景, 大猫汤姆得意地把小老鼠杰瑞逼到墙角, 汤姆眼睛盯着杰瑞, 胜券在握。突然, 一只保龄球飞过来, 汤姆的身体首先被砸出去, 但他的头还在, 一脸茫然, 随后他的脑袋才飞出去。《米老鼠和唐老鸭》中, 唐老鸭向女友黛西献殷勤, 帮她把窗子打开, 可由于没有开窗户上面的开关, 结果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提不起窗子。动画片便在唐老鸭仰身提窗时, 把他的手臂和上身拉长变形, 而窗子纹丝不动, 突出了唐老鸭“使足了力气也未果”的夸张效果。

这些夸张性的动作, 趣味性极浓, 使动画片充满快乐的气氛, 令小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快乐不已。

3. 快乐荒诞的语言

幽默夸张的语言能够制造游戏效应, 营造耐人寻味的艺术意境, 为儿童带来游戏的快乐。

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小丸子的语言就很富游戏性:

“一个鸭蛋下面长四条腿, 就算鸟了。”

“在有档次的餐厅吃饭, 却尽说些没档次的话, 如果盘子里的鱼听到, 没死也得给气死了。”

姐姐杏子:“……在伊甸园里有棵苹果树, 可是上帝却不让他们吃树上的果子。”

小丸子:“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只是个苹果而已, 好小气啊。”

姐姐杏子:“我也不明白了!也许上帝也喜欢吃苹果, 所以不愿意给人吃吧。”

《蜡笔小新》可见顽童游戏性的心理:

小新:“吉永老师, 我要上厕所。”

吉永老师:“不行, 现在是上课时间, 刚才下课怎么不去?”

小新:“下课时间那么宝贵, 用来上厕所多可惜呀!”

这些语言表面看来荒诞异常, 不着边际, 却反映了儿童内心深层的欲望, 使儿童潜藏着的情绪释放出来, 获得身心的轻松和快感。

二、情节设置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它同人物一样是构成动画片的基本要素。

1. 虚幻夸张的情节安排

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 家庭、学校的种种束缚, 都使儿童感到枯燥和乏味, 他们的内心渴求飞翔, 而幻想就是飞翔的翅膀。建立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虚幻空间, 尽管情节是荒诞夸张的, 却能使儿童体验到生命能量的释放, 体会到一种摆脱了强制性拘束和压力的自由和快乐。

夸张放纵的动作和奇特虚幻的情节, 释放儿童潜藏的情绪, 满足他们幻想的天性。

《机器猫》讲的是一个成绩平平, 也没有其他长处的小学4年级学生大雄, 得到了一只由大雄的后代从22世纪里给送来的机器猫, 目的是帮助大雄解决许多他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尽可能地满足大雄的愿望。而它口袋里的神奇工具, 更能穿越时空, 穿梭于过去和未来。这种夸张性的情节设置, 新奇有趣, 极合小观众的胃口, 牢牢吸引着小观众的心。

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里, 许多动物演奏出的音符会像雪花一样落到地上, 鼹鼠把它们收集起来像和面一样搅拌, 切成条, 再盘成唱片。这些虚幻夸张的情节, 犹如磁铁牢牢吸引住孩子, 把孩子带入一个奇妙而又快乐的幻想世界。在幻想世界里, 孩子们实现了精神的飞翔, 想象力的腾飞, 幻想的天性与释放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 有惊无险的精神经历

“历险是一定年龄阶段儿童内心深处隐藏的渴望, 这反映了他们在经历了身体扮演的游戏后, 开始走向精神性扮演的心理特征。可是平淡乏味、四平八稳的现实生活根本无法给他们提供亲身历险的契机, 现实的缺失导致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愿望迁移到想象世界中来实现补偿。”[1]在想象的世界里扮演一种或几种角色, 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探险欲得以宣泄和满足。

比如日本动画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的一个叫尼尔斯的小男孩, 调皮捣蛋, 还爱虐待小动物。有一天他得罪了一位有法力的小狐仙, 被小狐仙变成了一个比动物还小的小人, 而且突然能听得懂小动物的话。在公牛的指点下尼尔斯骑着鹅毛随大雁漂泊, 踏上了寻找小狐仙的漫长旅程。他们沿着狭长的瑞典国土飞行, 一路上经历了无数的危险, 演绎了种种传奇……小观众在观看这部动画片时, 很容易被情节所吸引, 凭着对尼尔斯的认同感, 轻易地就进入了角色, 与尼尔斯一起经历各种险境。在广阔的精神领域, 儿童经受了胆量和智慧的双重历练。

这些洋溢着游戏精神的动画片不仅仅在于给儿童提供了快乐, 还给予儿童一种安全感, 即主人公虽历经许多风雨磨难, 路遇无数困苦艰险, 但最终的结果是云开雾散、化险为夷。有惊无险的情节设置, 迎合了童年期儿童生理乃至心理上的特点。因为儿童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只有在想象中才能超越这种局限, 跳离现实中的弱势处境, 成为成功者、胜利者。

3. 幻想与现实的自由沟通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儿童处于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状态, 主客体不分, 分不清物质世界和心理世界, 也分不清幻想和现实, 在一片懵懂中自由穿梭于幻想和现实之间。这一特征决定了动画片的情节建构也要有两个世界、两种逻辑, 即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 真实逻辑和想象逻辑。从真实的世界变形为饶有情趣、幻化的情境, 可以将儿童的心理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樱桃小丸子》中的樱桃小丸子和爸爸在大街上散步, 迎面碰见了爸爸当初的绘画老师。爸爸告诉小丸子, 这个老师曾经生活窘迫, 但现在的画作已经是拍卖会上争抢的对象了。小丸子不禁暗自埋怨爸爸小时候不好好学画, 也没有低价购买一些老师的画作。这是按真实的逻辑表现真实世界的事。随后, 小丸子乘着时间机器返回到落魄的画家那里, 这就进入了幻想世界。在幻想世界里, 小丸子身边的零用钱实在太少, 虽然那些画作很便宜, 依然买不起。可怜的小丸子只好乘着时间机器回去, 从爷爷那里讨到零用钱再重新回来。这次她终于从许多奇形怪状的画里挑了一幅风景画, 兴高采烈地返回。这又回到了现实世界。这种情节设置将真实的游戏变形为有趣、幻化的游戏情境, 将儿童的游戏心理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经典动画片 篇8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家喻户晓的动画片,是捷克著名画家兹德内克·米莱尔的经典名作,在欧洲乃至世界都享有知名度。作品最早创作于上世纪5。年代,以小鼹鼠为主角的第一部动画片《鼹鼠做裤子》于1957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中获得大奖,之后其他以小鼹鼠为主角的多部影片陆续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获奖。

《鼹鼠的故事》承袭了捷克经典儿童文学的写实性传统,同时又兼具幽默、夸张和浪漫温馨的优雅风格,作品洋溢着儿童纯真快乐的生命意趣。每一集的开头几乎都是这样的,一堆黑色梯形土出现在地面上,憨态可掬的小鼹鼠钻出了土堆,于是,故事开始了……《鼹鼠的故事》里几乎没有对白,背景音乐活泼、轻巧、柔和,画面宁静葱茏、色彩明亮。主人公是敦厚、善良、天真、好动的小鼹鼠,它常说“Hello,Hello”,有时“哑咕哑咕”的笑,有时轻声感叹——“呦哈”,而有时也会毫无顾忌地伤心地痛哭,那声音真是很纯真很美妙。小鼹鼠好奇,喜欢玩耍,更喜欢帮助别人。谁有困难,谁遇到了危险,小鼹鼠都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正因为它的乐善好施,因此它有着很好的人缘,每当它遇到困难时,总会有朋友相助。例如《鼹鼠做裤子》中的小鼹鼠想要一条裤子——一条有许多大口袋、可以装下许多小玩意的裤子。为了这条裤子,它到处请教,终于,有大剪子的龙虾愿意帮它裁剪,织布鸟愿意帮它缝裤子。可布料哪里来呢?它实在想不出办法,于是伤心地哭了。这时,一朵花低下头来告诉它,“亚麻”可以织布,只要鼹鼠能保护好它,替它拔草、除虫、浇水,它就能长成做布的材料。小鼹鼠认认真真地按花的话去做,最后收获了成捆的亚麻。小青蛙帮它泡晒,鹳鸟帮它锤砸,剌猬帮它梳理,蜘蛛替它纺纱,蚂蚁替它织布,然后经过龙虾和织布鸟的裁和缝,有大,袋的裤子终于做成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朋友互助的温情故事,一首关于“劳动光荣”的美好赞歌。小鼹鼠的勤劳和好人缘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鼹鼠的故事》是以情节内涵取胜的动画片,每一集都讲述一个小小的故事,源于生活,又充满幻想,巧妙而智慧,耐人寻味。在众多怀旧动画片中,有人也许不喜欢《米老鼠和唐老鸭》嘈杂热闹,不喜欢《猫和老鼠》永无休止的追逐,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纯真浪漫的《鼹鼠的故事》。这是怀旧动画片的巅峰之作,更是超越时空的经典作品。今天,当我们回顾这部温馨浪漫的动画作品时,仍会为它的精彩而折服。

上一篇:oa培训计划下一篇:爱科学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