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三(共2篇)
[知识介绍]:1、氮气的结构: 氮分子结构(以后会学习)决定了氮气的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
2、氮气的性质: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
N2+O2 = 2NO
2NO+O2 = 2NO2
3NO2+H2O = 2HNO3+NO
[生活化学]:哪位同学能解释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或者一场雷雨一场肥的科学道理?
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本节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教材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二氧化硫,以此为基点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等相关性质进行探讨,同时简要介绍了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起着加深巩固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思路
本节课通过空气质量日报引入二氧化硫,让学生初识so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学习so2,通过实验探究污染物so2的性质、并了解酸雨的成因。最后学以致用,对比旧知识探讨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三、教案
课题
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
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善于类比和迁移的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环境保护意识,珍爱家园——做地球的主人。
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
可逆反应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通过学生探讨、设计实验,类比、归纳总结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2.启发引导:引导学生将so2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对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来理解。
3.多媒体辅助: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效果。
仪器、用品
na2so3固体、浓硫酸、品红溶液、石蕊试液等;
矿泉水瓶、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酒精灯等;投影仪,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的空气质量预报,大家看,在表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观看PPT
回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通过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带来什么危害?
讲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展示:酸雨危害环境图片:
过渡: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提问:硫的氧化物有哪几种?
板书: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过渡: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何而来?
讲解:主要
实质
效果
范围
板书:b.漂白性
讲解:由于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我们经常使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工业上就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草帽等。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性的,所以这类草帽、纸久置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展示一张长期放置与空气中发黄的纸和一张刚印刷的纸。
一些不法厂家非法使用二氧化硫来漂白食物,食用这些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
填表
培养学生对比总结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渡:在初中我们学过,如果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加热后呢?如果换成二氧化硫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实验: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
提问:为什么?
引导:红色不能变回紫色说明什么?
什么酸?
能不能是亚硫酸?
结论: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
分析:为什么?看硫的化合价
结论: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它可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等氧化
板书:c.氧化性、还原性
回答:变红,加热变会紫色
现象:红色不会变回紫色
有酸存在
亚硫酸硫酸
不能,分解
硫处与+4价,即可升高又可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比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找共性,分特性的学科思维。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探究讨论:现有两支试管,分别收集有so2和co2两种气体,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点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
课后思考:现有火柴若干、kmno4溶液,烧杯(或试管)、木条、玻璃片、细线,请选用上述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注意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提示:火柴头中含有硫单质)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反思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三】推荐阅读:
二氧化硫教案01-16
二氧化碳制取教案10-31
一氧化碳中毒教案01-12
第二节:二氧化硫教案10-14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0-20
氧化铝介绍01-25
氧化铝考试题06-21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