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精选13篇)
“我们的基本假设是: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两个方面就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无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还是整个社会,大家对学校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关心程度大大提高。但是如何真正提高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研究”已被确定为全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学“十五”规划的国家重点课题,是檀传宝教授在对我国德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以德育美学观为理论基础的实验研究,该研究有可能为提高我国德育的成效起到一定的作用。基于此,记者就“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有关问题与檀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记者:檀教授,“欣赏型德育模式”这一提法令人耳目一新。我想,您是希望通过“欣赏”而不是“灌输”去实施德育。您最初是如何考虑这样一个命题的?为什么要建构一种“欣赏型德育模式”?
檀传宝:首先,为了提升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质量
目前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践中诸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异化现象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为“趣味”的丢失、没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但是我们至少会认同的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严重的功利主义取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人和人的意义的遗失等等肯定与超越性的缺乏、必要的趣味、境界等等审美要素的缺乏有关。因此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质量化”的应有之义之一应当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审美化。欣赏型德育模式不过是这一审美化抉择在德育实践上的具体构想。如果说过去的德育相对简单,对规范、约束强调较多,那么逐步走向小康水平的社会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上是否到了一种不仅强调道德规范的简单授受,而且也开始追求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自由与个性境界的时候了呢?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实际上是学校德育更高境界的一种设计。
其次,解决实际德育问题与困惑
在一些人看来,道德规范就是人生的绝对真理,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是要将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交给年轻一代。这种关于道德和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理念使得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成为一个纯粹“规训”他人的道德灌输过程。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从来就没有道德上的金科玉律,道德法则是为我所用的工具,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不过是特定个体在教师的关照之下自由选择价值标准的过程。这样两种决然不同的理念造就了两类基本的德育模式,我们可以大体上分别称之为德育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德育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孰优孰劣?很难下绝对的结论。比较起来,似乎是现代德育模式更好,而且现代德育也的确“战胜”了传统德育。从文化的角度言,东方社会与东方德育迄今为止实际上仍然主要偏于“传统”模式,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上的强制与灌输的痕迹十分明显。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大家都在寻找一条“中间路线”――既传统又现代、既绝对又相对、既强调基本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美丽, 但它只停留在目标层面上, 很缺乏操作层面上方法的有效确立和规范, 使得不少老师在语文教学和学生阅读工作上缺少得力的方法指导, 以致使语文阅读工作低效、随意、无序。
经调查发现, 广大中小学生读书量远远达不到新课标规定的最低读书量, 阅读量不足, 阅读面狭。
为什么阅读教学如此薄弱, 笔者认为, 是因为我们的学校上到领导下到教师, 对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够, 他们一心只为“应试”, 眼睛只看到考试的分数, 升学的名次, 平时只重视符号的训练, 学生淹没在大量的题海中, 那么阅读究竟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价值和意义,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讨, 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见教。
1、阅读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每个老师务必明白学生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 是要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基础前提的。而阅读量不足, 阅读面狭窄极大地影响了课改的实施和质量, 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阅读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业评价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学科测试更多地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 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 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场涉及教育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的全方位的变革。如果我们不及时的转变观念, 在教学中仍重知识轻能力, 重知识的训练轻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就无法适应当前的竞争以后的发展。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从阅读开始, 因为阅读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渠道, 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工具,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起点。学生阅读多了, 自然变得了聪明而又视野开阔, 在学习中自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因此, 要想真正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提升学校的社会信誉, 就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 厚积而薄发, 这样的学生才不惧考, 这样的学生才禁得住考, 否则死拖硬压, 只能是拔苗助长, 欲速而不达。
2、阅读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重要途径
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智慧, 哲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有修养。”学生阅读一本本好书, 实际上就是和一个个高尚的心灵对话, 在对话中引导学生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学生逐步懂得怎样做人, 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营养师,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帮助学生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阅读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需要
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的读书风气, 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 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才能以自己的书倦之气, 去熏陶学生。可以这样说, 读书决定教师的眼光, 读书决定教师的态度, 读书决定教师的思想深度和教育教学的高度。读书不但可以使教师提高知识, 净化灵魂, 升华人格, 而且能够使教师远离浮躁, 沉浸教学。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而唯有读书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 路队行进 快乐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8-01
从二年级上学期,我接手本班的第一天开始就着手整治路队,可是时隔半年,到如今,我还在为孩子们排不好路队而头痛,镇定思痛,才发现错的根源在于我错误的教育思想:孩子们在老师反复强化的常规教育下,一定能慢慢地排好路队。可事实上,我发现自己错了。
大课间,排路队到田径场时,行进路途当中,除了平时很听话的那部分孩子能够整整齐齐地站好队伍,排好路队前进之外,总有一部分男同学,有的是不听口令,在队伍中走着走着就不自觉地出去了,有的是跟同学聊天,以致跟不上队伍,有个别的甚至开始边走边翻出口袋里的玩具玩,落在后面很远……这些都让我伤透了脑袋。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只能使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地感化,尽管我们也知道有时候小小的惩罚会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因为据我所知,在北美的教育思想当中,挨罚是件平常事,毕竟这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并不是终极目的。
其次,我做了种种尝试,可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比如,大课间之后,把孩子短暂性地留下来,练习走路队,在老师“甚怒”的目光之压下,孩子们能在大课间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好路队,可是这一教育手段的效果非常的短暂,下一个大课间,孩子又开始“我行我素”地“以自我为中心”地快乐前进;又如:我在周五的班会课上,以“如何走好路队”为主题开展我们的常规教育班会课,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上台表演怎么样才算是好的路队行进姿势。可是放学的时候,路队效果又开始如“弹簧”般反弹,跌到最低点。又比如:一次次在夕会上把“排路队行进”的要求当作唐僧念紧箍咒一样,波及给我的孩子们等等。一次次尝试,只是会收获暂时的“进步”,不久,即被打回原型。
最后,尽管我个人崇尚自由、快乐教育,但是我的自由教育思想施予低年级,又是一个男孩子数量远远超过女孩的班级来说,最终只能导致一个后果:班级乱成一锅粥水。于我自己而言,慢慢地我会认为自己的常规教育能力有所缺乏,长期以往我甚至会对自我是否适合做班主任产生质疑,对于孩子们而言,长期得不到表扬,会慢慢地失去自信。
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包括我的教育思想、我的实践。慢慢地我才发现:
首先,我想建立一种规矩的秩序,却没有想到破坏了一种自由的生命状态。就像自由的天空是鸟儿愿意展翅高飞的强大动力,人也不例外,渴望自由是人的天性,孩子们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也不希望总是被老师束缚,心灵得不到自由地绽放。课堂上,孩子们要坐得端端正正,不能说小话,课间老师们考虑到安全因素,“无意识”地禁止了许多孩子们喜欢,老师却鉴定为“危险”的游戏,从课堂到课间,孩子们心灵都受到了严重的束缚,所以趁着大课间、放学排路队的时间,跟小朋友聊下开心的事情,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开始玩等等,让心灵得到暂时的栖息。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孩子们是受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老师的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影响的个体。
其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之所以总是走不齐路队,甚至冒着会被老师批评的风险依然“我行我素”地走着“稀散”的路队,原因就在于孩子们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这个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把老师的这个常规教育当作一种任务来看待,而不是他们乐于去玩的“游戏”。
最后,孩子们缺乏一种目标感。因为在他们看来,路队只是他们放学时走出校园的方式而己,而不是一种光荣的表演,在孩子们的眼里,路队走得好有时并不会得到表扬,走不好却一定会受到批评,其它的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缺少观众,很少会有人为他们走得整齐的路队而喝彩,在这一点上孩子们很少得到鼓励与赞美。如果告诉孩子们,你们的路队行进就如解放军战士行进一样威武,其他老师和家长都在观看你们的表演,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走得比现在好。因为他们有观众,前方有掌声和鲜花,我相信这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而言,胜过一千次的说教,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开始尝试改变我的思想,开始把孩子们看作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
首先,改变之前的男女同学牵手行进的队形,让男同学与男同学,女同学与女同学牵手前行。因为班级现状是:很多男女同学不愿意互相牵手前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害羞。这样的尝试,让孩子们不再有心理负担,能够牵手前行,路队面貌也因此有所改观。
其次,抓典型,以典型促全班。针对班级路队松散,少数同学老是不听指挥的现实情况,我抓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孩子,在放学以后留下来进行训练。当然,训练并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典型教育。我从心理上告诉他们,留下训练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好路队。我用相机拍摄下他们行进的样子,尤其强调前后对比,让他们看到,自己进步了,不断地找到心理安慰。
最后,告诉孩子们,他们是有观众的。等在校门口的家长们都在观看自己的路队行进,每位家长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踏着整齐的步伐,面带微笑地走出学校,回到家中。
当排好路队对于孩子们而言,不再是一种严厉的常规教育,不再是一种精神禁锢,我相信孩子能够走得更加地整齐,会踏着更加快乐的步伐。作为教师,我们偶尔应该换角度思考,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想问题,我相信,我们会理解孩子,会学会珍惜孩子们拥有的朝气与活力,也会明白怎么样去做,孩子们才能真正地排好路队。因为,有时候复杂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去思考问题的脑子。
参考文献: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的一种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明更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不少同学认为,文明仅仅是很抽象、很空洞的一个词语,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并不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和它有密切的关系。如: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这些都是文明的体现。
记得有一次,我在广场上看到了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随手扔了一个饮料盒,他的妈妈及时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并对孩子说“儿子,我们要尊重保洁人员的劳动,如果每个人都乱扔垃圾,那我们再也没有这么优美的环境,你愿意住在垃圾堆上吗?”。孩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摇摇头,顺手把手中的食品外包装袋丢进了垃圾箱。还有一次我乘公交车走亲戚,看到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给老人让座,到了下一站,又上来一个抱孩子的阿姨,我迅速起身大声说“阿姨,您坐我这里吧。”正在这时,坐在车门边的一个小姑娘抢先为她让了座,车上其他的人看到我们的举动齐声夸我们懂事。是啊,文明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文明之举。这说明了市民已经意识到了文明的重要性,并开始行动起来。
当人们意识到文明重要性的同时,人们仍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上九里岗,看到前面两个大约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比赛用石子向石阶旁的路灯泡上扔,看谁靶子准,打碎一个哈哈大笑,没打到的更加跃跃欲试,不一会儿就打碎了两个,和他们同行的有两个大人,不知和他们是什么关系,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只是不断地催促他们快点。我和妈妈看了都觉得很气愤,妈妈不好直接干涉,只好用调侃地语气说:“两个帅小伙将来想当射击世界冠军吧?别慌扔了,别打着我们了哟”听到妈妈的话,他们吐了吐舌头才罢休。当然,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乱停乱放、乱刻乱画、语言粗俗、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人们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与我们美丽的城市却有些格格不入。
有一次,我们一家去东湖游玩,那时正好是初春,一路上大树小草刚刚长出了嫩芽,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泥土似乎刚刚苏醒,带点点潮湿,天上的小鸟也不甘落后的叽叽喳喳的鸣叫,仿佛在开一场音乐会。
到了中午,我们来到东湖岸边的一块草地上,草地上早已坐了好多人,大家都是铺好塑料布席地而坐,一边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一边把零食倒出来仿佛开展览会似的。不一会可乐瓶子、包装纸袋、塑料袋……到处可见。
当我吃饱以后,便开始无所事事,到处溜达,一个留着小平头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他小小的个子,却拖着一个大大的塑料袋,塑料袋里装满了垃圾,他拖着这个大大的塑料袋蹒跚地向远处的垃圾桶走去,汗水浸湿了他那薄薄的衣衫,显然他已经很累了,可是等他倒完塑料袋的垃圾,他依旧继续的把地上的垃圾捡进那个大塑料袋里,我不禁产生了好奇,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要捡这么多的垃圾,还丢在那么远的垃圾桶里?”那个小男孩擦擦头上的汗水说:“因为小草喜欢阳光,我不想让这些垃圾挡住小草的阳光,不想让他们把小草压弯。”说着话的同时,他仍然把地上的垃圾捡进那个大大的塑料袋里。我突然感到很愧疚,心里不舒服极了。连这么小的孩子都懂得珍惜、保护大自然,而我还在破坏大自然的和谐。
没一会儿,我就开始像那个小男孩样的拿起一个大塑料袋,开始在草坪上捡垃圾,一次又一次的奔跑让我的衣服转眼间可以拧出水来,可我的内心却依然感到快乐。我的行动带动了我的家人,我们家又带动了更多的人来参加,没一下的功夫,草坪上焕然一新,绿油油的小草在歌唱,蓝天白云露出灿烂的微笑,连东湖的水也不甘示弱的打起了节拍。正在这时,一群外国朋友也来到草坪,听他们说:“这是他们见过最美的风景!”这句话让我心里甜滋滋、喜洋洋的。
说起这棵小桃树,我想起了去年秋天的一件事。那时我和几个小朋友在石桥边的松树底下捡松果,忽然发现旁边的一棵小桃树折断了,耷拉着脑袋,折了的地方只连着半边的枝和皮,倒挂在枝头上。我心生怜悯,对大家说:“这棵小桃树好可怜呀!”另一个小朋友突发奇想说:“是呀,要不我们把它扶正绑起来吧!也许它还能活。”说干就干,我们几个人有的扶正树枝,有的拿来鞋带,有的解下脖子里的小围巾,把小树枝紧紧地缠住。忙活了好一阵子,终于,这棵小桃树又像其它小桃树一样直起了腰,抬起了头,风一吹,轻微摇摆,似乎在感谢我们呢!哈哈!我们几个小朋友拍拍手上的尘土,都会心地笑了。
之后冬天我来看过一次,光秃秃的不知道是死是活,真替它担心。初春时节,我和姐姐去公园,特意去看它,只见它已经长出了绿色的小嫩芽儿,我们十分欣喜,欣喜它的顽强。于是我们隔一天就过去看它。不几天,它竟然还开出了几朵淡粉色的桃花,虽然就那么几朵,比起其他满树簇拥的桃花逊色了点,但也仿佛是微笑着拥抱在枝头,每一朵都是那么美丽而神气。它们仿佛是在微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和你的好朋友们,让我重生。”我也仿佛从它身上看到了顽强的生命力,也看到了小朋友们勤劳、智慧和助人为乐的美德。
确实,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以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众多不足,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我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并非一无是处,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拿教师范读课文来说,老师范读课文是很有必要。
教师范读课文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范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苏教版小语教材选录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小短文,这些短文语言凝练,富有童真童趣,有熏染功能和积累价值。教师范读这样的文章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的共鸣。教师的范读,有时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淌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种雨润禾苗般的纤浓美;有时如大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才思滚滚,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有时似高山流水,错落跌宕,层层推进,飞流直下,给学生一种多姿多态的飞动美。
如《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 走进安静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师—— 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老师—— 满树盛开的花儿,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休息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孩子仔细的聆听,想像着一幅幅动人画面,感受着师生之间浓浓的爱。
如《狼和小羊》,老师变调的范读,使狼的凶狠、贪婪、狡猾尽显,使小羊的无辜、弱小毕呈。学生入情入境,深陷其中。
我正在读二年级的女儿,每天在家最爱背诵的课文就是《狼和小羊》。背的最精彩的句子就是:“亲爱的狼先生,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怎么会把您的水弄脏呢?”女儿在背诵的时候,态度是诚恳的,语调是疑惑的,神情是无辜的,同时还配有手势。孩子完全沉浸其中,也多次感染了我。孩子如此爱语文,如此迷恋语文,都得益于老师课堂上的范读和指导。
总之,教师的范读,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从“知之者”向“乐之者”转化,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学习成绩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教师的范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向师性”,激励学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教师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一个感性依据。学生折服于教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对教师尊敬和爱戴,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还可以从教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而且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也会逐渐培养起他们自觉向老师学习的习惯,使他们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让孩子爱上文学。
作家魏巍在多年之后仍然记得老师范读课文的情景,他在《我的老师》中写到: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
正因为蔡芸芝老师精彩的范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作者产生积极的影响,直到后来作者仍然对老师充满敬意和爱恋。
三、教师的范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最佳心境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只有高度集中而稳定的注意,才能保证学习的顺利,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较沉闷时结合课文内容和讲解进程,适时而巧妙地插入一段精彩的范读,就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能再辅之以小组读、齐读等手段进行积极调节,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集中。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老师朗读课文《泉水》的时候,学生仿佛听见了泉水丁丁冬冬的声音,仿佛看见了清清的泉水一路流过山坡、果园、平地的情景。注意力再不集中的孩子,他们也会专心地听着,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的确如此,范读课文很有必要,但是范读课文也有讲究,作为老师,范读课文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把握时机,该范读时才范读
教师范读除了具有以上优势之外,也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此,教师应明辨范读出现的最佳时机,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二、把握要求,不该范读时坚决不读
范读除了展示教学的示范性,必须尊重学生朗读表达的多元性。不应把教师的范读作为所有学生朗读的模版,而是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像教师一样阐述自己读书的独特体验,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恰当充分地表达,努力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相信学生,了解学生,不该范读时坚决不读。
总之,对于新课改,我们在大胆创新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让教师的范读成为课堂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江阴二中:这个教师节,让高尚师德成为最美的风景
又一次旭日东升,又一度秋风送爽,又一个收获的季节果实飘香,又一个期待的九月祝福满堂。9月10日,江阴二中校园彩旗招展,鲜花飘香。上午9:00整,全校师生齐聚操场,举行简单而隆重的教师节庆祝大会暨优秀教师颁奖仪式。仪式在初一(4)中队的诗歌朗诵《老师,您好》中拉开帷幕,张校长代表校长室送出了教师节的祝福,并感谢二中的全体教师在学校发展和建设中,付出了满腔的热情,火热的青春,辛勤的汗水。他号召我们的同学靠自己的努力换来更大的进步,作为对老师辛勤工作的回报。接下来校长室成员为2012年度学校“优秀团队”和“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少先队员为所有获奖成员送上了鲜花。
会后,很多老师表示参加了本次活动很受激励。社会的重视,学生的尊崇,学校的表彰将继续激励自己发扬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蜡烛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勇于创新,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行风评议大潮中,二中教师定会用“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区” 的扎实行动,以人格魅力打动学生,以才华智慧折服学生,以奉献精神感染学生,自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争当师德模范标兵。这个教师节,让高尚师德成为二中校园最美的风景。
不要隐于云海峰峦之后,不必藏于青竹绿林之中,我就是巍巍山峦的一石,就是苍苍林莽中的一株。所以我没有必要敬畏名山大川,没有必要去赞叹大漠孤烟,我的存在其本身就在解释世上所有的景致;我的存在正注释着时代的一种风情!
不必去拥挤了,我就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不断得展示我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给苍白的`四周以绮丽,给庸俗的日子以诗意,给沉闷的空气以清新,每日拭亮一个太阳,用大自然的琴弦,奏响自己喜爱的心曲。
自然美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性,梅花自有梅花的风韵,红杏自有红杏的丽姿,如今认清自己往往比注释别人更为重要。没必要一味褒扬别人贬低自己,应该果敢得站起来,与最佳景观比肩,只要我不懈追求,相信我,不比被人差。真的,我行!
翠竹之秀丽,青松之壮美,杨柳之潇洒,兰草之温柔,自然赋予各异风情,都在各自的一片土地上展示生命的光辉。如今所需要的不是自谦,而是自信。很久,很久了,虚假的谦逊毁掉个性的展露,模仿,装扮,整容,使人无法认清我的真面目,不知哪个是我自己,那情景似古代砖窑烧出的规格相同的陶俑。
风景这边独好!妙在独好!
我们太忽视这个“独”了。
世上被人们公认的景点都是独特的:埃及金字塔,中国古长城,法国凯旋门,罗马斗兽场……世上被人赞誉的美景也别具风采:泰山日出,威尼斯水城,热带雨林,撒哈拉大沙漠……
大凡能被我们记住的人多富有个性特征:阿q的“快乐”,鲁滨逊的坚毅,王熙凤的笔里藏刀,奥赛罗的嫉妒杀人……
只有放过曾经,才能享受当下。曾经的日子如同凋零的落叶,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位置。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再纠缠,更不要去后悔。什么都记在心里,会让你的背囊越来越沉,只有抛弃那些不必要的负累,你才能走得更远。永远不要为失去而遗憾,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的一朵花,整个春天还是你的。
有一种目光不远不近,却一直在守望;有一种朋友不惊不扰,却一直在陪同。你的空间,她设置为特别关注,却从未留下过只言片语;你的心情,她每日必读,只想知道你快不快乐;你的名字,她放在心里默默的念,深深的疼。不要忽略了明明很在意你,却又不打扰你的人!最深沉的爱总是无声,最长久的情总是平淡。
夏已经开始远逝,风一吹,成全一枚落叶,牵引着季节的脚步,迈向沉稳与欢悦,看秋水涟漪,一滴水花,荡漾出一片情怀。一处风景,描绘出一段心路,轮转的旅途,走过,遇见过,或是擦肩而过的,都是剧情,未来的日子掌握在自己手中。过去的,整理好,埋进记忆,封上那莫名的标签,凝眸未来的日子,我们努力续写,会有另一番景致。懂得珍视往昔,拥有现在本就是最简单的幸福。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尽管世事繁杂,心依然,情怀依然;尽管颠簸流离,脚步依然,追求依然;尽管岁月沧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守住心底那最美风景,成为一种风度,宁静而致远;守住记忆里最美风景,成为一种境界,悠然而豁达;守住生命中最美风景,成为一种睿智,淡定而从容。每一天,不约而至,就是一种心情;每个人,擦肩而过,就是一次缘分;每条路,寒来暑往,就是一道风景。随性而行,无需刻意;随遇而安,切勿奢望;随心而静,不要烦忧。红尘一路,且行且珍惜。
相遇靠缘分,相守靠人心。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一直在等;不是所有的情,都能维系一生。许多的名字,越来越模糊;许多的心情,越来越陌生。不是不想念而是怕自作多情;不是不怀念,而是怕再也回不到曾经。用心呵护一份情,用爱守望这一程,不留遗憾给生命。遇见,只是一个开始;珍惜,才能相伴一生。
岁月如歌,心情如花,总有一份情,让人总不能忘却;总有一段缘,诠释人生遇见。因为懂得,所以珍惜,穿行,飞度的光阴,所有的花开,都有温馨的理由,所有的叶落,都写着浓郁的牵挂。别问,情在哪端,别叹,爱有几分,淡一点,才会长久一点,情致谈不上唯美,幸福却不溢于言表,故不挣扎,不奢念,只写祝福与牵念,此生,此情。此景,淡淡,暖暖,又远远。
生活中,我们无法理解邂逅的缘,看不懂的怨,解不开的结,时有嗔怪,时有执念。其实,看过百事俗流,终明白淡定是福;阅尽世间百态,才懂简单久远。没有化不了的缘,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迈不出的坎儿,也就没有解不透的愿。丢不掉的愁,心怀一颗慈悲的心,原谅所有的该与不该,在微笑向暖中释怀,我们一念执着的走着,遇缘,错缘,缘近,缘散,起起落落,坎坎坷坷,只要惜缘,随缘,一切完好如初。
路,不通时,学会拐弯,心,不快时,学会看开;棘手的事,难做时,学会放下;欲去的缘,渐远时,选择随意。有些事,摆一摆,就过去了。有些人,狠一狠,就忘记了。有些情,淡一淡,就释然了。有些累,停一停,就休歇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释了。有颗心,伤一伤,就坚强了。行至水穷路自横,坐看云起天亦高。路旁有路,心内有心。凭的是眼界与心胸。
核心提示:人们对天空之镜的向往,源于这个地方有着天空一般的纯净与简单。这里奇峰秀岭,江面婉延曲折,云雾飘渺,河面倒映着许许余辉,山水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的山水画。
1.茶卡盐湖
人们对天空之镜的向往,源于这个地方有着天空一般的纯净与简单。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能比美天空之镜,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它的美,这个地方就是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附近,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在这里,天空与湖面同为一个颜色,不知身处天上还是身处人间…
茶卡盐湖
乘上通往盐湖深处的小火车,感受《千与千寻》人生列车一般的意境。侧耳倾听,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凭栏远望,在人间仙境中洗净自己的心灵。
茶卡盐湖
2.浙江下涯
下涯位于浙江建德。这里奇峰秀岭,江面婉延曲折,云雾飘渺,河面倒映着许许余辉,山水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的山水画。
浙江下涯
清晨,云雾笼罩在整个河面上,远处的群山与房屋若隐若现,船桨划过水面,泛起一阵阵微小的涟漪。
浙江下涯
夜幕降临,乘一叶扁舟,亮一束渔火、饮一壶浊酒,缓缓而归。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人生之快意亦不过尔尔矣。
浙江下涯
3.四川色达
“人生若只如初见”,遇见色达的第一眼,你就永远不会忘记——越过山丘,那满坑满谷连绵蔓延的红色,在夕阳下闪闪发光,这些成千上万的红色僧舍,都由僧尼们亲手搭建,当你立于山顶俯瞰,定会直撼心灵。
四川色达
色达位于四川西北最边远的角落。在这里,你可以一睹藏民族回归自然的天葬;在这里,你可以到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来场修习,净化心灵。
四川色达
风马旗下,感受最原始纯朴的宗教文化,虔诚祈福,让疲惫躁动的心回归恬静与泰然。
四川色达
你见,或者不见,色达都在那里,永不悲伤,永不欢喜。四川色达,只有永远的恬静与安宁。
四川色达
4.巴丹吉林沙漠
在辽阔的西北大地,有一个广阔无垠的沙漠,叫做巴丹吉林。一望无际的戈壁、神秘莫测的沙鸣、静谧的湖泊,构成了这里壮阔而又不失秀美的独特景观。
巴丹吉林沙漠
大自然总是让人感到畏惧。这里的戈壁荒原就好像亘古未变一样,苍茫天地之间,人渺小得像一粒尘埃。
巴丹吉林沙漠
沙丘顶部好像凝聚了所有想象力,构成了一道完美无缺的弧线。背阳面留下了一道道阴影,让这片艳阳高照的土地增添了一丝孤独与神秘。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虽然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沙漠中还是星罗棋布地分布着100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与湿地。
巴丹吉林沙漠
5.湖南小东江
小东江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资兴市境内,在这里,有中国最诗意的雾。小东江彷如一张硕大无比的宣纸,水墨淋漓或者工笔重彩视乎时间的流动而转变:太阳没出之前是朦胧美、日出之后是精细的美。
湖南小东江
黄山雾、匡庐雾都是山间雾,而小东江的雾罩在水的一方,诡异、神奇,从水面蒸腾而上,飘飘忽忽地在清泠的山水间游荡。
湖南小东江
雾气间杂着松树的芳香,在拂晓时分把红尘中人的心胸缓缓地搓揉,那些浊气、嚣气和躁气也就慢慢地宣泄于花草丛间…
湖南小东江
6.福建霞浦
福建霞浦海岸线曲折蜿蜒,长达400多公里,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滩涂。这里有霞光铺满的海岸,奇妙诡谲的满海竿影,梦幻亮丽的海上家园,翩翩飞舞的海鸥,海湾远空的日出日落…
福建霞浦
清晨的海是白色的,阳光还未洒满海面,微小的潮水一层一层地向滩涂荡去。海边有许多竹竿架起的杆子,用来晒海带和紫菜。
福建霞浦
夕阳西下,远方的天空被染成火红色,海面上荡漾着波光粼粼的浪涛。光线由远及近一点一点地减弱。
福建霞浦 7.桂林漓江
“泛舟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大概形容的就是漓江的景色。江中多洲,岸边多滩,乱石遏流,浪回波伏,茂树环合,翠竹竞秀。漓江的景色,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完的。
桂林漓江
漓江的水,清澈透明,江底的沙石水草一目了然,几乎感觉不到水在流动。群峰倒影,半份朦胧,半份清晰,漓江宛如一条玉带,缠绕于群山之间。
桂林漓江
漓江的山,清新淡雅,绿意盎然,仿佛是一块块无瑕的翡翠,隐身于碧水之上。
桂林漓江
8.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现存最丰美的草原牧场,这里有最纯洁的蓝天、白云和最优质的牧草,是草原摄影的胜地。
呼伦贝尔草原
广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
呼伦贝尔草原
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
呼伦贝尔草原
无限接近地平线的云层,投影在草地上,变化莫测。再住进蒙包,体验蒙古族的生活,一定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吧!
呼伦贝尔草原
9.元阳梯田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红河州,景观以林海梯田、云雾、民族风情为特征。这里36万亩梯田层层入云霄,不是画卷胜似画卷。“元阳梯田甲天下”的赞誉,是到过元阳的中外游客的共识。
元阳梯田
无数个面与面的重叠,无数条线与线的交汇,梯田如明镜般晶莹透彻,阳光倾洒处渲染着点点黄晕,犹若梦幻。
元阳梯田
薄雾笼罩着山林,村庄里升起阵阵炊烟。阡陌交通,纵横交错,良田美池,鸡犬相闻,这大概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吧…
元阳梯田
10.喀纳斯
喀纳斯在蒙古语里,意为“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位于北疆的阿尔泰地区。喀纳斯的美,书写在山水之间、体现在人文之中。
喀纳斯
山水之美。雄伟壮丽的冰川雪峰、神秘奇特的高山湖泊、纵横交错的河流山脉绘就了喀纳斯恬淡悠远的山水长卷。喀纳斯景由时而现,时因景而知,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
喀纳斯
人文之美。这里是蒙古族图瓦人在中国的唯一聚居地,以木屋为标志的原始村落和周围的森林草原融为一体。世代以狩猎、游牧为业的蒙古族图瓦人,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纯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令人流连忘返。
喀纳斯 当你举起相机,随便一个角落都有风景,随便的一张照片都让人痴迷,可是没有一张照片能让去过喀纳斯的人满意,因为她是一个无法描绘的仙境。
当一个人能让自己的不完美成为别人仰望的理由,那么,这个人是自己的赢者。
——题记
隐形翅膀——刘伟
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余音袅袅的一曲《梁祝》,震撼了多少人的心,自此,人们记住了他——刘伟。刘伟是幸运的,因为它有着最灿烂的笑颜,因为他能用他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奏出心灵的旋律;刘伟是不幸的,因为它与我们相比,缺少双臂。当我们尚在同情命运对他的不公,曼妙的钢琴曲已将我们对他的感情由同情变为赞叹,变为对他的`仰望。刘伟没有双臂,于我们眼中看来,他是残缺的,但刘伟不这样认为,因为他觉得,是无臂的残缺,才使他拥有了一对隐形的翅膀,正是如此,是他的残缺,造就了一道风景,令我们仰望。
音乐巨匠——贝多芬
一曲《命运交响曲》激励了几代人,回首这曲调的作者,我们对他肃然起敬。听力的下降没有打垮他的意志,相反,成为了他“扼住命运喉咙”的动力。当我们陶醉于《月光奏鸣曲》的美妙意境时是否想象得出贝多芬创作过程的艰辛?这位音乐史上的伟人,在他人生最为煎熬的日子,为我们留下了一曲曲不朽的乐章。沉醉于其中,我们深深的被他打动,也深深的被贝多芬所折服。贝多芬听觉的残缺,激励着他创造出了一段不朽的神话,也正是因为他的缺陷,给了我们一个仰望他的理由。
桃源隐者——陶潜
惊艳于桃花园中人的娴静安逸,震撼于归园者的豁达宁静,佩服于辞官归隐者的清高纯净。可以想象,一袭白衣,纤尘未染,面临清溪,吟出那“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的洒脱,衣袂飘然,云雾里依稀一个人影,定格了一段绝世的传奇。或许我们难以想象,在那个充斥着功名利禄的社会,怎生出这样纯洁的人啊!或许在当时的人看来,他是失败的,因为他仕途不顺,抑或是残缺的,因为他没有享受太多的荣华富贵。但就是那一种残缺,塑造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他——令我们仰望。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写出漂亮的文字,渴望自己的笔端流淌出清新、活泼的小溪。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学习负担重、阅读量小、积累欠缺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语言的“质量”似乎并不是足斤足两。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奔向“阳春白雪”,是萦绕在许多同学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方法似乎很多,各式各样刊物上的指导文章各显神通,又常常令这些同学无所适从。笔者以为,学会熟练、灵活地运用排比是见效较快的“处方”之一。
排比能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条理性强,且节奏鲜明,适于反映事物的情状,尤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排比不是单纯的语言形式问题,它与作者的“思想”密切相关
古罗马 哲学家朗加纳斯说过:“美妙的措词,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卓越的语言永远属于卓越的心灵。”意思很清楚,思想活跃、开阔、缜密,语言自然优秀、活泼、大气、饱满。“宏通”的思想来自哪?俗话说“脑子越用越活”,这就要求每个同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要“敏感”即多动脑筋,力求获得深刻新颖的看法;然后选用最好的语言(如词语、句式、修辞等,“排比”只是其一)将其倾吐出来。开始可能感到难一些,但只要真正地下过几次功夫后就可以逐渐登堂入室了。下面的例子就是“思想”与“语言”结合得较好的典型:
①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到,古人所说的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也是不全面的。人的某些缺点换一个场所也就变成了优点。我们在用人时,既要看到他的长处,又要审视他的短处,有时甚至还可以来个缺点优选法呢?胆小的人不利于干开创性的事业,但当出纳会计贪污的可能性就很小;听力差的人是非少,搞档案管理却很恰当;吹毛求疵的人当领导,群众不欢迎他,但他可以成为一个称职的产品检验员;机械型的人管理图书、看护电话,可能很出色;夸夸其谈的人,你最好叫他当产品推销员„„
例①所提出的“人的某些缺点换一个场所也就变成了优点”的观点不落凡俗。如果没有对生活深入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是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其与排比这个“外壳”珠联璧合,确实称得上是“美文”。
二、不同的文体,排比的使用也各有不同
记叙文以散句为主,排比等整句的使用应“恰到好处”,一般而言,概括叙述或感情较强烈的段落使用排比能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如例②;而具体的叙述、描写则不宜用排比,尤其是结构复杂“臃肿”的排比。抒情散文要求语言精彩、流畅,议论文要求语言严谨、生动,恰当地运用排比等整句即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剂量”大些也无妨。
【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推荐阅读:
让家长成为真正的老师07-27
让文化成为学校的灵魂10-25
任务,让小学英语德育教学如此美丽12-11
让教育成为教师的幸福生活06-29
让作文成为孩子生命的体验06-30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07-10
让书籍成为你最好的朋友07-15
让语文课堂成为美育的殿堂09-29
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06-17
让工作成为快乐的源泉发言稿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