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通用9篇)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潘忠惠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知道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能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利用区位知识,对自然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区位分析有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在初中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基本知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六、教学难点
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
七、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暖课】
播放视频“安禄山进贡荔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结合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杨贵妃是广州蒲州人,喜爱吃荔枝,而安禄山为了讨好杨贵妃截了从蜀地运来的荔枝。为什么要这么老远的从蜀地运荔枝过来,而不直接在长安种植荔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
【展示并板书】农业区位因素 【新课教学】
在学习农业区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农业。就同学们生活中的理解,并结合刚才的视频,说一下什么是农业,农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归纳讲述):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可以看出农业作用的对象就是植物或者动物。广义的农业指农、林、牧、副、渔,而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农业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同时,它还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征,还要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课件展示)以下谚语或诗句体现了农业的什么特点?
1、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承转)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同时又是历史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的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和环境将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课件展示)农业区位的定义
(讲述)农业区位其实质是农业生产选在什么地方和受什么因素影响的问题。比如说青稞主要种植在青藏高原,因为青稞比较耐寒,而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区有灌溉水源,土壤较肥沃。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将它分为三大类: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科学技术因素,那么他们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结合材料及图片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
(课件展示)材料“海南和河南的农作物差异”以及“新疆的瓜果”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分析,海南和河南农作物差异的原因(热量和水分),以及新疆瓜果很甜的原因。
(补充小结)耕作制度也就我们说的熟制,主要和热量相关,其次是降水。海南靠近热带,为一年三熟,河南位于华北地区,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结论:农业生产要综合考虑的气候因素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温差等。(课件展示)图片展示“我国的四大牧场及九大商品粮基地”,请分析为什么我国的牧场都位于西部地区,而九大商品粮基地都位于东部地区?
我国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大多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等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西部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本来就缺少大型连片的平原和谷底,加上自然条件(降水和水源不足、干旱严重)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科技水平、农业生产技术(难以机械化和规模化、良种化)和交通水平落后,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不高,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大多只能自给自足,粮食商品率很低。
(补充小结)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可开辟梯田
(课件展示)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江南丘陵的土壤呈现酸性,适合茶树的种植。
(课件展示)材料一:兴义下午屯刘某的几亩土地原来种小麦,现在改种蔬菜。材料二:美国人爱喝咖啡,咖啡在美国的需求量且距美国较近,集中生产比较有利。这些国家为了满足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便纷纷扩大了咖啡的生产,南美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当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会上升,导致更多的农户进行生产。。。(课件展示)在兴义大润发超市,能买到海南的香蕉、福建的柚子、台湾的芒果。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的保险、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大。
(课件展示)材料一: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
材料二: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需要投入较多劳力精耕细作。而美国的农场,却主要由机械从事农业活动。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的生产效率,降低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但同时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根据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归纳表及我国“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分析一下水稻、小麦、哈密瓜、青稞、荔枝、苹果与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如何对应?
(承转)可见我们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区位对农业进行合理的布局。区位因素是变化的,我们不能死背教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生活动)以前我们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要购买几百斤甚至几千斤大白菜存在家里,现在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鹏农业的发展,有“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南方蔬菜可以及时运到北方,冷藏技术的不断发展。(小结)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2、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承转)人类要对有利的区位进行利用,对不利的区位进行改造
(课件展示)“我国一些农作物区位扩展情况表”我们要扩展农作物区位,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达到?我们又要如何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呢?
(活动)在下列农业生产活动后的括号内,填出怎样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2)塑料大棚栽种蔬菜。()(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4)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施用熟石灰。()(课堂探究)兴义花卉产业发展可研报告
(课件展示)初步规划兴义种植百合、玫瑰等鲜花约6万亩到8万亩,同时建设12—18个精品高档出口盆花生产工厂,打破黔西南外贸生产零的记录,建成继昆明后,全国第二家全天候花卉生产区域。
兴义花卉产业发展依据了哪些那些农业区位?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结论展现关键词
气候、交通、政策、劳动力(总结)欣赏音乐“荔枝红”
【集体备课一件摘录】
农业区位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 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 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一般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从自然因素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农业生产是依靠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 因而进行农业生产时, 必须因地制宜, 选准动物、植物类型, 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自然条件。农业区位的选择, 首先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从当地气候 (光照、降水、热量、昼夜温差) 、土地 (地形+土壤) 、水源等因素入手, 逐个分析, 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表1是主要气候类型与主要农林畜产品分布的关系。
其次, 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生产历史等。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要求不同。如园艺业、乳畜业由于产品容易腐烂变质, 因而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 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 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如图1) 。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的基础上, 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活跃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如, 乳牛、花卉等对交通运输的要求高, 应接近城市或沿交通干线分布。一般来说, 地域空间越小, 农业生产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明显。
再次, 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地价的高低和单位面积的产值、需水量以及产品运输的迫切性对小范围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影响明显。例如, 距离城市远近不同, 其地价也就有很大差异, 因此, 要依据农业生产的收益选择合适的农业类型。一般来说, 距离城市越近, 地价越高, 应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生产类型, 或不宜长距离运输的农产品, 如乳、肉、禽、蛋、花、果、菜等。
二、怎样区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因素和主要因素
1. 主导区位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也就是说, 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 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包括以下几类。 (1) 气候特殊区域 (指气温和降水特殊) , 气候是主导因素。如我国东北的甜菜种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农业生产结构中畜牧业的比重大于种植业, 其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 (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业发展) 。 (2) 某一因素的出现, 打破了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制性因素, 成为主导因素。如我国北方种植亚热带蔬菜, 是科技打破了热量这一限制性因素而成为主导因素。 (3) 农产品不易运输的农业, 需靠近消费市场, 市场成为其主导因素。如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侧重于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 其原因是市场需要。 (4) 远离主要消费市场布局的农业区域, 其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技术。如荷兰的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城市;阿根廷向欧洲出口牛肉。 (5) 其他情况。如印度尼西亚的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粮食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 (地势低洼) , 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因素。
2. 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 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 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 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 (限制性条件) 得到满足, 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而不是限制性因素。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条件优越, 但缺少水, 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 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3. 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 要求分析主要因素, 即要求完整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三、怎样判断农业地域类型
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科技水平、有关政策等因素, 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的需要之外, 还能够向区外提供比较多的商品性农产品。因此, 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 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如表2所示。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关键是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 要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判断依据如表3所示。
四、怎样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答题模式
在平时的练习中, 经常发现学生对诸如“ (1) 某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 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如何? (3) 某地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及条件; (4) 某一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等问题缺乏答题思路, 答案表述混乱, 答不到点子上。其实, 问题都涉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且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大, 而教材缺乏这方面的案例, 故学生无从下手。
要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要搞清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 (1) 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整体性、高效性、平衡性、循环性; (2) 农业技术可持续发展——作物轮作法、残茬覆盖少免耕法等既保持了水土又能增加肥力; (3) 经济可持续发展——农牧结合 (有机肥) , 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等。其次是明确解题思路。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要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原理来指导答题思路, 当然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已知材料进行具体做答。第三是要关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个热点问题, 要了解“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第四是任何区域农业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 发挥区域优势, 提高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某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历史进行透彻的了解, 了解某一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
五、怎样把握农业的高考命题方向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是高考的主要考点之一, 近年来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如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5、6题, 第36题第 (3) 问, 第37题第 (2) 问;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37题第 (1) (2) (3) 问;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36题第 (2) (3) 问;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3、4、5题;2011年高考山东卷第2题, 第26题第 (4) 问;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5题等。从最近几年的考题分析可知,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 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因素; (3) 分析某区域的合理农业发展类型, 或某农业类型的合理布局; (4) 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5) 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
【关键词】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74-01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昼夜温差、水分等。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光热水条件不同,所以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形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山地丘陵地区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不同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土层厚度、质地等特性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不同。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既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还应找出不利因素。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例1:【2013年全国大纲卷第36题第(1)小题】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轮台(位置见下图)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解析:首先应明确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包括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还应明确“评价”的含义,就是既要分析该地的有利条件,也要找出不利条件。
三、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得出哪些是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因素,哪些是限制因素,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例如,地价的高低与距离城镇的远近关系密切。
例2:【2011年高考山东卷第26题第(4)小题】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同时适时板书,效果不错。
我对这节课的体会有:
1、利用多媒体增加了课堂容量,如:中国的干湿地区分布、中国的温度带分布等问题,是学生初中学过的知识,可由于考试制度等问题,学生基本上没有掌握这些,而这些知识对于高中地理问题的理解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这些图片内容,增加了课堂容量。
2、多媒体展示了更多农业生产的`图片,有助于现在中学生理解农业的有关问题,进而理解农业区位的选择问题。
3、多媒体教学中更易展示探究性问题,学生讨论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4、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及时总结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板书,能使课堂思路更清晰,知识结构更清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小组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快马加鞭,快速送达。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想当年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没有栽活,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对他们处以极刑。
【板书】
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学生讨论
一组:分析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1、红壤地区植树造林选用马尾松
2、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高糖分水果
3、水稻种植分布界限偏北
4、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二组:分析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1、蔬菜的无土栽培技术
2、海南岛建成我国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3、产自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4、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 课堂练习,合作探究。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黄河 两岸,由黄河冲积而成。宁夏平原小麦、水稻稳产、高产,枸杞、瓜果品质优良,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材料二 图7(1)分析宁夏平原小麦、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14分)(2)宁夏平原枸杞、瓜果品质优良, 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6分)
(2010年东莞模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5~6题。5.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
6.“温室大棚”能发展反季节蔬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水分 B.土壤C.热量 D.光照(2013高考题大纲卷)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7~8题。7.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8.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一、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具体影响
1)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
2)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3)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4)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5)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二、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
⑴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 气候湿润多雨;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
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⑶ 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⑷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⑸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7)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8)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农业区位选择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 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都经常出现。从试题的设问角度和答题的思维角度分析, 农业区位类试题主要分为要素分析型、对比分析型、利弊评价型、描述论证型。农业区位分析的思路和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明确农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政策、农业技术、政策) 。
2.结合试题要求提取区域 (或材料) 相关区位信息。
3.运用正确的观念分析农业活动的合理性或偏差性评价农业区位因素优势。
4.用动态的眼光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从而抓准主导因素, 全面回答问题。
在解题时还应该注意:
1.农业区位因素中,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 而社会经济条件多变, 其中市场是最终决定要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很多, 对于具体的某种农业生产来说, 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因素是最重要的, 即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2.在解题时要结合具体区域, 在抓住关键信息、关注动态因素的基础上, 分清农业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把握农业的“主导因素与次要因素、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 才能够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3.在综合题中, 由于设问的角度不同, 考查农业区位的内容不同, 因而在同一大题的不同小题, 会涉及“要素分析型、对比分析型、利弊评价型、描述论证型”等不同的答题类型, 在解答同一大题的不同小题时, 应分清类型, 灵活应用。
二、分类解答
题型一要素分析型
此类试题要求从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也有些试题只要求从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中的某个因素或某几个因素) 或者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的某个因素或某几个因素) 进行综合分析。如、试题只要求回答出有利条件 (优势区位因素) 、不利条件 (限制性条件) 或指出区位选择的原因, 此类试题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有出现, 而如果出现在综合题, 常见设问词有“解释”“分析”“说明”“归纳”“简述”“指出”等。
例1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 抗寒性差, 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 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佳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 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 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 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 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 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 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 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 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 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 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 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 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1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 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参考答案】 (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 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 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 便于灌溉, 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 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解题思路】结合区域图, 可知广西横县的经纬度位置, 因而容易理解横县种植茉莉花的气候条件, 解答时, 根据文字信息“茉莉喜高温,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 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可推知地势较高的旱地便于排水, 土壤不会过湿, 进一步结合横县区域图, 从有利于茉莉花种植的自然区位 (水源、土壤) 等方面进行分析, 容易得出结论。
【试题评述】本题以文字和区域图为载体,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这一主干知识, 考查学生对区域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 信息提取能力。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结合农业区位原理, 分析影响茉莉花的有利区位因素, 试题以能力立意, 有较好的区分度。
题型二对比分析型
此类试题, 常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出现。试题要求从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中, 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的区位因素。如:试题只要求回答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或指出两者相同或者不同的自然或社会经济区位, 常见设问词有“分析”“指出”“说出”“归纳”等。
例2 (2016年高考浙江文综卷) 根据下列材料, 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2为某区域略图, 图3为图2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图2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 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 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 图2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图2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青稞 (小麦) 水稻相同点:河谷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 甲地降水少, 丁地纬度低, 两地光照充足。不同点:甲地海拔高, 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 海拔低, 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 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 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解题思路】读区域图, 可判断出甲和丁的区域位置, 甲在雅鲁藏布江河谷拉萨附近, 丁在南亚恒河平原中部, 从而可判断出甲是高原地区河谷农业, 粮食作物为青稞 (小麦) , 丁为典型的季风水田农业, 粮食作物为水稻。结合农业区位原理, 根据试题要求, 从自然条件角度即从气候 (光、热、水) 、地形、水、土壤等角度去比较分析, 不难得出甲、丁两地的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试题评述】此题以能力立意, 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通过甲、丁两地的粮食生产作为地理要素来考查相邻相近区域某一农业区位要素的分布异同, 在能力目标上考查学生的基本区域定位能力, 读图分析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调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三利弊评价型
此类试题, 针对特定区域, 从“有利 (优势因素) ”和“不利 (劣势、制约性因素) ”两个方面, 分析其区位条件的特点和表现。常见设问词有“评价”“指出”“说出”“归纳”“简析”“简述”等。在解题时应结合具体区域, 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此类试题在2016年高考试题中没有出现, 但在过去有些省份的各类考试中有出现过, 因而也值得重视。
例3 (2014年东营市高三二模文综地理检测题) 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家, 有“鲜花王国”的美称, 鲜花生产多在大中型温室中, 人们利用电力为温室提供热量和照明。荷兰每年利用冷冻技术销往世界各地的鲜花和盆栽植物分别占到世界市场的60%和90%。
鲜花种植在荷兰已实现了高度专业化研究、培育、种植、管理销售等一条龙生产销售方式;政策规定, 凡是直接从事花卉生产的公司, 花卉产品的增值税由17.5%降到6%;降低花卉业公司的能源使用费用, 此外政府每年还从预算中拨款补助公司建造节能设备, 对质量控制、新品种培育也都给予适当补助。
材料二荷兰图 (图4) 。
评价荷兰发展鲜花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利:低地平原, 地形平坦;降水丰富, 水源充足。弊:纬度较高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光照不足, 热量不足;土地资源总量不足;土壤易盐碱 (渍) 化。
【解题思路】读区域图和文字资料, 根据试题的要求只要评价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即可, 因而在解答时, 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分析。结合文字材料“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家”可分析地形条件, 并结合区域图可分析其气候条件 (气温、降水、热量、光照) 、土地资源和土壤条件, 并从利弊方面辩证思考可得出正确答案。
【试题评述】此题以能力立意, 试题以图文为载体, 考查农业区位问题。试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此题难度和区分度较大,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和调动运用农业原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四阐述论证型
前些年各省份自主命题, 有些省份对开放性试题进行过尝试。从2016年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的试卷来看, 没有出现这类试题, 但这类试题值得大家的关注。
此类试题, 具有开放性, 主要出现在综合题中。试题要求考生先选择对某种农业活动的支持或反对态度, 然后结合具体区域, 并根据农业区位原理, 全面阐述和论证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例4 (四川省绵阳2016届三诊) 马铃薯原产于的的喀喀湖附近, 后传播至欧亚。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5为马铃薯原产地位置与地形图, 图6为欧洲部分地区地形与河流图。
材料三2013年, 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 193.5万吨, 其中马铃薯产量为8 892.5万吨。马铃薯单产为稻谷、小麦、玉米的2~3倍,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2013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约1亿吨。有人认为, 马铃薯主粮化将成为我国必然的选择。
你是否赞同我国扩大马铃薯种植, 使之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中国人的又一主粮。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赞同: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粮食需求量将增加;我国山区面积广, 多种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马铃薯 (或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小, 或生长条件要求不如水稻和小麦高) ;马铃薯单产高, 扩大种植能够减少粮食进口, 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
不赞同:马铃薯多生长在自然条件较差 (地势较高) 的地方, 耕种所需要的劳动力较多, (而如今农村劳动力短缺突出) ;国内粮食缺额比例较小, 可以向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 (如美国) 进口;以马铃薯为主粮与南北方居民的饮食习惯不符合, (或我国农民没有具有大面积精耕细作种植马铃薯的经验与技术) 。
【解题思路】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支持”或“反对”, 再结合区域图和文字材料, 并结合试题的要求, 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 且各地自然条件和饮食习惯差异大, 因而在解答时, 还应该进一步考虑扩大种植马铃薯的制约条件、粮食安全和饮食习惯等因素, 从而可比较全面地阐述和论证是否赞同这一举措的理由。
【试题评述】此题以图文材料为载体, 考查农业区位, 对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试题要求先选择对“我国扩大马铃薯种植, 使之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中国人的又一主粮”这一举措采取支持或反对态度, 然后结合图文信息, 分析我国种植马铃薯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 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试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难度和区分度大。
四、能力测试
读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图7) , 回答1~2题。
1.埃及是传统农业国, 小麦、大米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其种植业的发展优势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热量充足
B.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降水多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土壤肥沃、降水多、交通便利
2.甲地区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强B.热量足
C.水源多D.土壤肥
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该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需要, 结合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 回答3~4题。
3.下列农作物的生产区位因素与下图中顺序相符合的是 ()
A.①花生②水稻③蔬菜④冬小麦
B.①棉花②桑树③亚麻④冬小麦
C.①油菜②花卉③水果④棉花
D.①甘蔗②棉花③花卉④甜菜
4.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市场D.政策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 瓯江中下游, 地形崎岖, 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西班牙马德里, 1斤左右的田鱼每条能卖到40欧元。结合以上材料, 回答5~6题。
5.青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因素和限制性自然因素主要是 ()
A.热量丰富;降水少
B.夏季雨热同期;地形崎岖
C.光照充足;土壤贫瘠
D.雨热同期, 水源不足
6.田鱼能出现在西班牙人的餐桌上得益于 ()
A.光照强
B.热量足
C.水源多
D.冷藏保鲜技术和交通运输
读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图9) 和表1, 回答7~8题。
7.以下关于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丰富;降水多
B.夏季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C.光照充足;水源充足
D.夏季温暖多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8.美国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玉米种植区 ()
A.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B.热量条件优, 降水略多, 农业科技水平高
C.光照充足;地形平坦
D.雨热同期, 水源充足
9.花椒,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多刺, 喜光, 耐寒, 耐旱, 果实需人工采摘, 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 (位置见图10) 素有“千年椒乡”之称, 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 简述武都盛产花椒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和四川盆地种植花椒不利气候条件的主要原因。
(2) 指出目前花椒生产成本攀升最可能的社会经济因素, 并简析其原因。
10.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1, 完成下列问题。
(1) 每年情人节 (2月14日) , 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 描述出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最优自然条件和美国鲜花生长不利的自然条件。
(2) 目前, 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与哥伦比亚相比, 指出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最具优势的因素。
农业区位类试题类型与解题策略
1.A由于埃及位于热带, 热量条件好, 有尼罗河的灌溉条件, 尼罗河带来大量泥沙, 土壤肥沃, 因此A项正确。
2.C甲地区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终年炎热干燥, 甲地区棉花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 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正确选项为C。
3.D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并结合农作物的分布 (甘蔗主要产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四川;棉花三大产区是新疆、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等北方四省) , 容易得出正确选项为D。
4.C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 其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而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因此正确选项为C。
5.B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热量丰富, 降水充足, 夏季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不利因素主要是地形崎岖, 人多地少。因此B项正确。
6.D现代化的冷藏保鲜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是田鱼得以大量出口的重要原因。因此, 可得出正确选项为D。
7.D结合图表信息可知, 两个地区均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 均为黑土分布区, 水源充足。因此, 可得出正确选项为D。
8.B读图表, 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可知, 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 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 无霜期长, 降水略多;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因此, 可得出正确选项为B。
9. (1) 武都纬度较高, 海拔较高, 因此, 气温较低, 光照较强;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 云量多, 太阳辐射弱。 (2) 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花椒的果实需人工采摘,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花椒的生产成本上升。
笔者所任教的高一学生都是典型的“90后”,虽然有不少学生生活在农村,但对于农业生产比较陌生,毫无生活体验可谈。再加上学生关于这节课的学习基本没有前认知,同时这部分知识在教材呈现上并不生动,所以消除陌生感、激发学习兴趣是这节课必须考虑的因素。学生对乡土农业案例和图片资料比较感兴趣,通过引领学生搜集、整理乡土案例和图片资料,以此拉近心理距离、唤起求知欲;同时可降低教学的重心和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区位的含义;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素的改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用案例分析法,指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分类;通过研读组图,探究自然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通过教师导学,理解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树立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以及分析事物抓主要矛盾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
四、教学设计(1课时)
教学准备:①提前3~4天,让学生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情况,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就太仓的农业生产情况写一段文字,要求体现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师经过加工整理,形成合作学习的案例素材);②下发导学学案(内有案例材料:北京种竹失败、太仓积极对接世博),要求认真预习、及早准备;③在教室四周墙壁上张贴“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地形图”、“太仓市政区图”以及学生搜集的有关太仓农业的相关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师生共同搜集家乡农业素材并整理成案例,实现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激发求知欲;导学学案能引领开展自主学习;墙壁的图像、资料能创设合作探究所需的情境氛围,便于学生快速进入探究角色。
课堂导入:多媒体展示“太仓市政区图”,同学们找一找,自家的村、镇在哪里?(乡土情境引发探究兴趣)
1.区位的含义
情境创设:太湖平原农业生产和澳大利亚放牧视频;太仓水稻生产与小麦种植景观图。
问题生成: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各异的农业生产方式?(由学生根据视频及景观,结合教材文字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家乡农业与澳大利亚农业的图像比对,唤起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加深对农业区位含义的理解。
点拨承转:农业在太湖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两个区位的不同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如澳大利亚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
情境创设:大屏幕投影太仓的农业图像资料。
教师启迪:课前同学们已对太仓的农业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那么农业生产需要考虑哪些区位因素?让我们从搜集、整理的案例材料中寻找一下吧(大屏幕展示并下发到每位学生手中)。
案例一: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略)。
案例二:太仓市陆渡镇横沥村(略)。
案例三:太仓市沙溪镇太星村(略)。
案例四:参观太仓现代农业展示馆(略)。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8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两个小组选择同一个案例材料(便于客观公正评价小组活动质量、评定成绩),要求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方式,研究所选材料,指出其中涉及的农业区位因素。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6~8分钟后,各小组汇报研讨结果,指出案例中涉及的农业区位因素并说明依据。如果学生对某些因素未能发现,教师应引导其考虑某句话中隐藏的因素。由于每组只研究一个材料,所以要求学生在其它组汇报时,应该认真听取、密切关注。
教师点拨:将各组材料中涉及的区位因素展示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
学生总结: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属于自然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和科技等属于社会经济因素。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乡土案例,能使小组内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生成。在合作找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的同时,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的相对稳定和改造利用
教师启迪: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因素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叠图探究1:多媒体投影“中国温度图”,再叠加投影“中国农业熟制分布图”。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对耕作制度的影响。
叠图探究2:多媒体投影“中国干湿地区图”,再叠加投影“中国农作物(水稻、小麦)分布图”。引导学生探究降水对作物种类的影响。
展示案例五:北京种竹失败(略)。
展示材料:我国南方地区和北京地区的部分气候资料、“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设计意图:多图叠加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案例和开放性问题,有利于生生合作和动态性问题的生成。
教师预设:请根据案例材料,提出1~2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生成:为何在北京会种竹失败?什么占据主导因素?
教师点拨:除气候因素外,地形、土壤、水源也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
叠图探究3:多媒体投影“中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和四大牧区、三大林区分布图”,再叠加投影“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业,高原、低山丘陵地带适宜发展畜牧业。
教师归纳: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自然条件比较稳定,应该充分利用,但同时也可以适当、合理地改造自然条件不利的地区。如丘陵地区发展种植业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形成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
多图投影: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和景观图。
教师启迪:这是江西省千烟洲丘陵地区的农业布局图,请仔细观察这样的农业布局方式与平时见到的农业布局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各种农业区位因素之间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教师要引领学生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出发,分析区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抓住主导因素,统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农业人地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承转:自然条件比较稳定,但可以利用改造。社会经济条件呢?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生生成:社会经济因素不稳定或经常变化。
情境创设:荔枝产地、华清宫、杨贵妃。
教师启迪: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过华清宫”。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必须快马加鞭,快速送达,而现在很方便就能吃到新鲜美味的荔枝,是怎么运过来的?在购买荔枝时,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包装箱里还有什么?
学生生成:……
教师归纳: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大大缩短产品运输的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农业区域专业化。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阿根廷的牛肉供应西欧人的餐桌,荷兰的郁金香装点世界。(投影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注重区位条件的变化趋势,才能对农业地理的研究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对于农业区位的多变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
展示案例六:太仓积极对接世博(略)。
问题生成: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太仓人为对接世博做了哪些工作?注意到哪些农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交通、市场、政策、科技……
教师归纳:世博会是个大市场,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大小、区位、产品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鼓励或拟制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之,就会缩小。太仓濒临上海,市场因素决定了太仓服务上海、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设计意图:区位因素中的动态部分,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同时补充乡土案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升华。
展示案例七: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教材案例)。
学生活动:填表1。
教师启迪: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在这三个因素中,哪两个因素对于“时鲜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为什么?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变化过程中不难发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相比较,哪类因素变化更快?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农业各区位因素的可变性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这些因素可分为两大类: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于一个地区来讲,一定时期内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则经常变化。因此,农业生产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拓展延伸:课后请畅想一下未来太仓农业的发展方向,每位同学撰写一篇小论文。
设计意图:通过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为家乡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升自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专家点评: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搜集家乡的农业素材形成案例,引领学生关注家乡的同时,激发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和探究,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在提升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江苏省苏州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 嵇 瑾)
叠图探究3:多媒体投影“中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和四大牧区、三大林区分布图”,再叠加投影“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业,高原、低山丘陵地带适宜发展畜牧业。
教师归纳: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自然条件比较稳定,应该充分利用,但同时也可以适当、合理地改造自然条件不利的地区。如丘陵地区发展种植业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形成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
多图投影: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和景观图。
教师启迪:这是江西省千烟洲丘陵地区的农业布局图,请仔细观察这样的农业布局方式与平时见到的农业布局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各种农业区位因素之间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教师要引领学生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出发,分析区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抓住主导因素,统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农业人地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承转:自然条件比较稳定,但可以利用改造。社会经济条件呢?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生生成:社会经济因素不稳定或经常变化。
情境创设:荔枝产地、华清宫、杨贵妃。
教师启迪: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过华清宫”。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必须快马加鞭,快速送达,而现在很方便就能吃到新鲜美味的荔枝,是怎么运过来的?在购买荔枝时,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包装箱里还有什么?
学生生成:……
教师归纳: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大大缩短产品运输的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农业区域专业化。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阿根廷的牛肉供应西欧人的餐桌,荷兰的郁金香装点世界。(投影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注重区位条件的变化趋势,才能对农业地理的研究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对于农业区位的多变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
展示案例六:太仓积极对接世博(略)。
问题生成: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太仓人为对接世博做了哪些工作?注意到哪些农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交通、市场、政策、科技……
教师归纳:世博会是个大市场,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大小、区位、产品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鼓励或拟制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之,就会缩小。太仓濒临上海,市场因素决定了太仓服务上海、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设计意图:区位因素中的动态部分,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同时补充乡土案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升华。
展示案例七: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教材案例)。
学生活动:填表1。
教师启迪: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在这三个因素中,哪两个因素对于“时鲜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为什么?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变化过程中不难发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相比较,哪类因素变化更快?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农业各区位因素的可变性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这些因素可分为两大类: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于一个地区来讲,一定时期内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则经常变化。因此,农业生产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拓展延伸:课后请畅想一下未来太仓农业的发展方向,每位同学撰写一篇小论文。
设计意图:通过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为家乡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升自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专家点评: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搜集家乡的农业素材形成案例,引领学生关注家乡的同时,激发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和探究,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在提升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江苏省苏州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 嵇 瑾)
叠图探究3:多媒体投影“中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和四大牧区、三大林区分布图”,再叠加投影“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业,高原、低山丘陵地带适宜发展畜牧业。
教师归纳: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自然条件比较稳定,应该充分利用,但同时也可以适当、合理地改造自然条件不利的地区。如丘陵地区发展种植业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形成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
多图投影: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和景观图。
教师启迪:这是江西省千烟洲丘陵地区的农业布局图,请仔细观察这样的农业布局方式与平时见到的农业布局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各种农业区位因素之间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教师要引领学生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出发,分析区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抓住主导因素,统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农业人地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承转:自然条件比较稳定,但可以利用改造。社会经济条件呢?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生生成:社会经济因素不稳定或经常变化。
情境创设:荔枝产地、华清宫、杨贵妃。
教师启迪: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过华清宫”。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必须快马加鞭,快速送达,而现在很方便就能吃到新鲜美味的荔枝,是怎么运过来的?在购买荔枝时,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包装箱里还有什么?
学生生成:……
教师归纳: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大大缩短产品运输的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农业区域专业化。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阿根廷的牛肉供应西欧人的餐桌,荷兰的郁金香装点世界。(投影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注重区位条件的变化趋势,才能对农业地理的研究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对于农业区位的多变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
展示案例六:太仓积极对接世博(略)。
问题生成: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太仓人为对接世博做了哪些工作?注意到哪些农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交通、市场、政策、科技……
教师归纳:世博会是个大市场,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大小、区位、产品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鼓励或拟制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之,就会缩小。太仓濒临上海,市场因素决定了太仓服务上海、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设计意图:区位因素中的动态部分,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同时补充乡土案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升华。
展示案例七: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教材案例)。
学生活动:填表1。
教师启迪: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在这三个因素中,哪两个因素对于“时鲜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为什么?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变化过程中不难发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相比较,哪类因素变化更快?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农业各区位因素的可变性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这些因素可分为两大类: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于一个地区来讲,一定时期内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则经常变化。因此,农业生产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拓展延伸:课后请畅想一下未来太仓农业的发展方向,每位同学撰写一篇小论文。
设计意图:通过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为家乡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升自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例1
(2020浙江高考)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格局。
完成下面小题。
(1)“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市场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
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2)“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
①粗放经营
②规模化经营
③集约化生产
④“小而全”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2
(2021湖北高考)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井冈山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网络全覆盖,农民通过开网店,直播卖货,足不出户就可将农林土特产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下图示意井冈山地理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井冈山农林土特产品丰富,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①地形复杂多样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生物物种丰富
④水域面积广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直播卖货让井冈山的农林土特产品不愁卖了,这主要得益于()
A.产业产能提升
B.产品工艺革新
C.基础设施改善
D.生产成本降低
(3)井冈山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可进一步()
①促进人口集聚
②助力产品销售
③夯实产业根基
④实现增产增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是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稻米
B.天然橡胶
C.玉米
D.茶叶
2.图中阴影部分的特点是()
A.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B.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
C.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D.全年高温多雨,河流众多
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A.柑橘、水稻
B.大豆、小麦
C.甘蔗、甜菜
D.葡萄、玉米
4.图示农业带内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农业科技
C.经济效益
D.人口数量
近年来,宁夏蔬菜以品质的优势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主要供应香港、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目前日光温室和大棚蔬菜种植规模超过蔬菜种植规模的50%。下图示意宁夏主要蔬菜种植区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5.与东部主产区相比,宁夏蔬菜品质更佳的自然条件是()
A.远离工业区,环境无污染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黄河流经,灌溉水源丰富
D.多为黑土地,土壤肥沃
6.如今,宁夏对珠三角各大城市的蔬菜供应可基本做到()
A.错季供应
B.全年供应
C.夏季供应
D.冬季供应
“一块块大小不一的“菜园”漂浮在水面,蔬菜瓜果等作物栽种其中。收获季节,撑上一尾小船,在阡陌交纵的水道里穿梭,将“菜地”里的作物一一收起”——这是某国农民雨季时进行农业活动的方式。这些“菜地”被当地人称为“漂浮菜园”,已有数百年历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当地农民采用“漂浮菜园”种植方式的最主要原因是()
A.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B.地势低平,易遭受洪涝灾害
C.土壤贫瘠,肥力低
D.人口数量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8.该国最可能是()
A.巴基斯坦
B.埃及
C.荷兰
D.孟加拉国
甘肃省锦屏镇镇政府将废弃窑洞改造成牛舍“托牛所”,附近农户将自家肉牛寄养在此育肥7个月,每日付费10元,由“托牛所”统一科学配比饲料增重并控制肥瘦比例。出售肉牛所获利润“托牛所”和寄养农户各得一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附近农户将肉牛寄养“托牛所”主要是为了()
A.提高肉牛价值
B.便于外出务工
C.规避饲养风险
D.降低饲养成本
10.与传统牛舍相比,“托牛所”选择在窑洞设立是因为这样有利于()
A.统一管理
B.集中排污
C.扩大规模
D.调节室温
图甲是“我国某地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形示意图”,图乙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12.若该地农业发展到阶段Ⅲ,其农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
A.大农场生产
B.精耕细作
C.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丰富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北岸的河套平原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有“塞北江南”之美誉。改革开放后,当地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进入本世纪因环境问题突出,当地积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由种植业向乳畜业转型,逐渐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下图为河套平原示意图。
(1)简述河套平原发展粮食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气候角度分析河套平原北部山地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简析促使河套平原由商品粮基地向“乳都”核心奶源基地转变的主要原因。
答案与解析
例1
【答案】
(1)A
(2)B
【解析】
(1)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社会经济因素导致的,自然因素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多,市场需求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平地少,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才出现了“北菜南运”,A正确;近年来,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增大可能性较小,且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不能保证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B错误;南北方蔬菜品种数量均较多,但是有些蔬菜适合北方冷凉气候环境、有些适合南方温暖湿润的环境,南北菜有互补性,因此有市场,C错误;南方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没有大量减少,D错误;故选A。
(2)粗放经营不能保证蔬菜的产量、质量,①错误;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南方沿海省市,需求量大会导致蔬菜产量增加,“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效率高,②③正确;“小而全”生产量小,不能满足对蔬菜的大量需求,④错误;B正确。故选B。
例2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依据图中信息,井冈山位于江西西南部地区,罗霄山脉中段,湘赣交界之处,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峻山岭组成,地形复杂多样;由于纬度较低,井冈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井冈山区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也形成了品种丰富农林资源,①②③正确。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水系发育程度高,排水条件好,湖沼较少,水域面积不大,④错误。故选A。
(2)由题干信息可知,由于加强通信网络建设,井冈山也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农民通过开网店,直播卖货,促进了井冈山的农林土特产品的销售,扩大农林土特产品的市场范围,C正确;市场范围的扩大,产品的销量增加促进了产业产能提升,即产业产能提升不是土特产品销量增加,市场范围扩大的原因,A错误;农林土特产品直播卖货的销售方式与产品工艺革新、生产成本高低无关,B、D错误;故选C。
(3)井冈山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可以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但不是促进人口集聚,①错误;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可以扩大井冈山的农林土特产品的销售范围,助力产品销售;促进井冈山地区农林特色产业的发展,夯实产业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增产增收。②③④正确,故选D。
【答案】
1.A
2.C
【解析】
1.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沿海平原及河流沿岸地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种植,A正确、C错误;天然橡胶、茶叶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区,B、D错误;故选A。
2.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沿海平原及河流沿岸地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热同期,地形平坦,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C正确,B、D错误;该地几乎不受寒潮影响,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A错误;故选C。
【答案】
3.A
4.C
【解析】
3.结合图中位置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该带热量条件较好,临近墨西哥湾,降水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柑橘,由于水热条件好,也适合水稻等水田作物,还适合种植甘蔗和葡萄,A正确;小麦、玉米、土豆等旱地作物主要在美国的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甜菜喜温凉,适宜种植在纬度较高地区,因此小麦、玉米、土豆、甜菜不是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故选A。
4.图示农业带为商品化农业类型,经济效益是决定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当地集中生产要素专门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作物,能够大规模使用机械,迅速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当地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C正确;国家政策、农业科技和人口数量是辅助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A、B、D错误;故选C。
【答案】
5.B
6.B
【解析】
5.宁夏地处内陆,降水少,相比于东部地区而言,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蔬菜品质高,B正确;A不是自然条件,A错误;水源条件东部地区更好,C错误;宁夏黑土分布少,D错误;故选B。
6.由材料“日光温室和大小拱棚蔬菜种植规模超过蔬菜种植规模的50%”可知,借助农业技术设施,宁夏实现了一年四季种植蔬菜,基本做到全年供应珠三角的城市市场。B正确,故选B。
【答案】
7.B
8.D
【解析】
7.根据材料可知,“漂浮菜园”种植方式与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无关,A错误;由材料可知“菜园”漂浮在水面上,是雨季时进行的农业活动方式,说明当地雨季长,降水丰沛;地势低洼,河流纵横交织,流速缓慢,排泄不畅,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且大片土地被水淹没多达半年以上,使许多低洼地的土地无法种植作物,“漂浮菜园”这一种植方式,有效克服了低洼地区容易积水的问题,获得稳定的产量,B正确;采用水上的“漂浮菜园”的种植方式与土壤和耕地数量多少关系不大,是耕地被洪水淹后人们为克服低洼地易积水而采取的一种种植方式,因此土壤和耕地数量不是种植方式形成的最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8.由上题推论可知,该种植方式地区降水量大,且降水季节变化大,地势低洼,是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的地区,因此该国最可能是孟加拉国,孟加拉国中南部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丰沛;该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河流纵横交织,流速缓慢,排泄不畅,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且大片土地被水淹没多达半年以上;海水入侵也使许多沿海土地无法种植作物,“漂浮菜园”这一种植方式,有效克服了低洼地区容易积水的问题,获得稳定的产量。孟加拉国河网密布,“水泽之乡”遍布,适宜发展“漂浮菜园”种植方式的区域广,D正确;巴基斯坦地势低平,但为热带沙漠气候,洪涝灾害少,河流水系少,不适合该种种植方式,A错误;埃及国家绝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人们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发展灌溉农业,其它大部分地区都是热带荒漠,水资源缺乏,没有河流水系,无法形成漂浮菜园,B错误;荷兰国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均匀,降水季节变化小,洪涝灾害少,该国曾经大量围海造陆发展生产,不是采用“漂浮菜园”来种植蔬菜,C错误;故选D。
【答案】
9.A
10.D
【解析】
9.根据材料可知,“托牛所”统一科学配比饲料增重并控制肥瘦比例,利润农户得一半,可见是为了提高肉牛的质量,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A正确;外出务工有可能,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错误;个人散养肉牛一般没有什么风险,C错误;送到“托牛所”需要统一科学配比饲料,技术含量高,成本高,D错误;故选A。
10.传统牛舍为室外牛舍,室外牛舍一样可以做到统一管理和集中排污;A、B错误;窑洞有一定的地形限制,所以更不利于扩大规模,C错误;窑洞相对封闭,气温较稳定,便于调节,D正确;故选D。
【答案】
11.B
12.C
【解析】
11.读图可知,乳产品比值最高,其次为蔬菜,都是需要靠近消费市场的农业类型,因此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B正确;题中没有提到政策对乳产品和蔬菜的影响,A错误;交通、气候对蔬菜的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12.企业要抢占国际市场,需要科技含量较高,有较好的品牌效应,市场营销能力强,专业化能力高等。农业发展到阶段Ⅲ,面向国际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应该为农业专业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才可以打进国际市场,C正确;大农场生产产品不一定可以抢占国际市场,精耕细作劳动力成本高,不利于抢占市场;劳动力丰富,科技含量低,不一定可以抢占国际市场,A、B、D错误,故选C。
【答案】
13.(1)地处半干旱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粮食作物营养积累充分;土地面积广大,地形平坦,利于机械化规模种植,提高粮食产量;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水源有保障;黄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
(2)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阻挡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入侵,减轻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阻挡春季风沙危害,保障农业生产;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增加山地降水,为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补给。
(3)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量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便于乳制品运输;冷藏、保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乳制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解析】
(1)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重点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为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积累养分;位于河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地面积广大,有利于耕作;临近黄河,有丰富的黄河水源灌溉;河套平原为冲积平原,有大量冲积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套平原北部山地为阴山,阴山为东西走向,对北侧寒冷气流形成阻挡作用,削弱南下的寒冷气流,减少冻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削弱了冬季风的风力,减轻北方春季风沙的影响,保护耕地;阴山北侧坡度小南侧坡度大,阻挡北上暖湿气流,夏季风在山的南麓形成迎风坡降水,增加南麓降水补给。
【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旅游规划区位分析09-20
区位分析图怎么做06-24
广州大学城区位分析10-04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09-28
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要求11-04
农业产业农业发展论文11-21
农业标准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06-07
县农业局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报告09-06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10-26
生态农业下广西农业水利建设研究论文07-26